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方案

2024-09-26

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方案(精选7篇)

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方案 篇1

**镇建立法治文化广场

为将普法工作推向深入,**镇不断探索新方法,镇政府专项拨款

数十万元,在位于**镇人民政府前的绿地广场的建成为**镇法治文化

广场。兴仁镇法治文化广场位于金通公路北侧,居民居住集中,常住

人口和外来人口数量较多,人流量大。**镇在广场中央设立了8个图

文并茂的宣传栏,内容涉及法律、计生、科技等各个方面通俗易懂地解读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广场四周草坪

内,则竖起多个雕塑,吸引居民驻足观看;四个滚动式法制宣传灯箱

在广场外侧不断切换普法信息;最有特色的是广场法治文化的西南

侧,设有多个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受到法治

文化的熏陶。将法制宣传与文化氛围完美交融。

**镇法治文化广场成为普法宣传的新阵地,每天,数百名居民

来**镇法治文化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能立刻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

陶,在不知不觉中普及了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已然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方案 篇2

该文化广场1#、2#楼位于哈尔滨市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属于文化重点建设项目。文化广场中的1#楼建筑面积为32 647.68m2,建筑高度为23.90m(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层),主要功能包括艺术品市场、商铺及电影城;2#楼建筑面积为28 576.55m2,建筑高度为19.95m,主要功能为书城、商铺。该文化广场原消防设计方案中,1#、2#楼为两个独立的多层公共建筑,中间设置长约160m的室外步行街,防火间距最近处不小于6m,顶层局部设有不燃烧体的造型,并在3层设有2处可以局部连通,但无任何使用功能的连廊。文化广场1#楼共有10个疏散口,2#楼共有9个疏散口,共设有6部楼梯疏散至步行街内,1层共22个人员疏散口,其中3个为步行街内商业疏散口,包括新增避难走道出口。步行街原长为160m,此次改造后的长度为145m,改造后最不利疏散点至安全疏散口的距离小于37.5m,文化广场主体建设执行旧版规范的要求,此次变更和改造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2 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的问题

2.1 文化广场1#、2#楼室内步行街变更内容

由于该文化广场位于气候相对寒冷的北方地区,考虑客源的各方面需求,拟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经规划调整,在文化广场1#楼和2#楼之间室外部位设置的步行街(长约160m)上空15m高度处加设防风防雨防寒玻璃采光棚,形成室内步行街。步行街两侧1#楼和2#楼均开设邻街商铺,定性为关东风情特色商业一条街,街区面积为2 094.34m2,主要采用室内步行街替代室外步行街的设计方式,这种取代方式使客流通行便利,但同时给消防安全带来了难题,诸如建筑整体以及室内步行街的安全疏散、灭火救援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在技术层面解决。

2.2 设计变更后主要存在的问题

该文化广场采取室内步行街取代室外步行街的设计方案,使得1#、2#楼与室内步行街相邻的商铺疏散距离超长、疏散宽度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疏散楼梯在首层无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除此之外,室内步行街自身也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步行街中部区域疏散到安全区距离超过规范要求的30m,且步行街顶棚无自然通风;

(2)步行街在装修后出现个别处空间狭窄;

(3)新增设的商铺使1#楼和2#楼间个别处存在间距小于6m的情况;

(4)沿街商铺装修构件材料燃烧性能存在不满足B1级的要求;

(5)原设计中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给消防车通行造成不便。

3 文化广场消防设计变更的可行性

3.1 将室内步行街划为“亚安全区域”

3.1.1 耐火等级及构件设计

按照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即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应符合“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目前,该文化广场1#、2#楼在进行整改后,主要建筑构件应符合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如表1所示。

3.1.2 步行街的宽度及构件设计

该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的宽度设计应不小于两侧建筑相应的防火间距,长度不宜大于300m。对步行街内商铺的邻街墙面门窗改造,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步行街内部的某些影响消防疏散效果的突出构件应进行拆除、改造,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步行街内的人员可以快速安全疏散和撤离。此外,在步行街装修中增设的商铺、可燃装饰及功能连廊等,应充分考虑其对1#、2#楼防火间距是否造成影响,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采取在一侧设置防火墙的方式,但防火墙上必须开设采用甲级防火窗或复合式防火卷帘的门窗。

3.1.3 步行街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设计

该文化广场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其耐火极限需满足不应低于1h的要求,其中,该步行街一侧的墙体基层构造方法应采用轻钢龙骨两面钉双层石膏板,其构造与厚度(cm)应为2×1.2+7.5(岩棉),耐火极限为2.1h,应为不燃烧体。墙体面层的构造设计以花岗岩、玻璃、条形仿古瓷砖、GRC构件外刷真石漆为主,其中部分外墙装饰构件耐火极限低于1.00h的,在变更设计方案中对其局部进行拆除,更换为耐火极限大于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该文化广场相邻商铺之间进行分隔应采用耐火极限为2h的墙体,隔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应设置宽度为1.0m,耐火极限2.0h的实体墙。

3.1.4 步行街顶棚及其承重结构的研究

该文化广场顶棚为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钢梁,层面板为钢化玻璃,均属于不燃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的钢梁,设计应采用厚度为1cm,耐火极限为0.5h的钢丝抹灰粉刷作为保护层。

对步行街内部的装修材料进行的改造设计,应考虑由于文化广场整体体现的是东北的地方特色,在装修过程中,多采用木结构构件,对材料的耐火时间和燃烧性能应全面考量。因此,针对不满足要求的可燃装修构件,如木质材料等,为了满足规范B1级的耐火要求,可采取阻燃处理的方式使其达到耐火极限的规定。文化广场内若部分构件采取阻燃处理的方式也无法满足耐火等级的要求,可将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拆除,拆除后可改用轻钢龙骨外挂GRC构件,然后再进行仿实木效果处理,实现整体风格的统一,在满足景观整体风格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达到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3.2 安全疏散和排烟设计

3.2.1 安全疏散方式

依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疏散楼梯的要求,疏散楼梯应靠外墙设置并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在首层可直通至步行街,首层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该文化广场两侧商铺可通过步行街及其他相对安全区域进行疏散,通过增设避难间缩短疏散距离。步行街内的疏散楼梯均靠外墙设置并可直通至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均可直通至步行街。经过计算,通过该文化广场的两侧室内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或避难通道、避难间)的步行距离为37.5m,步行街两侧建筑的二层满足疏散要求。

在设计中,采用增加避难间及避难走道的设置方式,在疏散超过的中间部位设置大于10m2的避难间,用以经过避难间再通过地下3m宽的避难走道逃生。步行街内的疏散楼梯在通向避难间时,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在进入避难间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由于避难间的设置较为特殊,没有对外开启窗,因而必须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

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步行街内的避难间及避难走道不应作为其他用途,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分隔的要求,步行街外窗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玻璃窗,并且避难间应靠近楼梯间设计,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该文化广场在不考虑1#楼和2#楼同时着火的情况下,遇紧急情况还可以往相对安全的防火区疏散。规范中对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若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该文化广场室内步行街设计中,可采用南北入口大门及玻璃幕墙上门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火灾发生时,联动方式的及时开启可以提升文化广场的防火性能,确保整体的消防安全。

3.2.2 步行街顶棚的排烟设置

(1)自然排烟方式。文化广场的步行街顶棚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按照规范要求的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6.0m,其步行街顶棚距地面高度符合要求。设计方案中,为了加强自然排烟的效果,建筑顶棚设置了自然排烟设施,并选用智能化天窗,玻璃采光屋顶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的通风开启窗。火灾发生时,在地面2m高范围内没有烟气留存,文化广场采用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的方式,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以保证地面内没有烟气留存,避免因烟气大量聚集影响人员疏散,从防排烟角度确保疏散人群的绝对安全。

(2)增设机械排烟。为了使建筑内的步行街形成更有利的人员疏散条件,新增机械排烟设施。利用钢梁作为挡烟垂壁,并安装高效耐热自动排烟系统,系统在280℃时仍能持续工作30 min,确保形成持续排烟的效果。经过对建筑内部排风量的计算,按照排风量上限的要求,保证火灾发生时地面2m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

3.3 其他消防设施的设置

3.3.1 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文化广场沿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每隔50m设置消火栓,以增强对原设计方案的消火栓设计,局部增加的消火栓使沿街两侧的商铺每隔30m即有消火栓系统。

3.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智能水炮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新增设红外线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红外线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可在30s内直接对步行街内任意地点进行灭火,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文化广场设计中新增外部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主要是为了满足大空间建筑的消防安全需求,它区别于传统水炮,是通过外部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将计算机、红外和紫外信号处理、通信、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高新技术,也是高智能化的现代消防理念的重要体现。其工作理念是采取全天火灾监控的方式,射水灭火覆盖的范围大,涵盖了文化广场的各个方位。如步行街所依托的主建筑,当保护范围内发生火灾,水炮装置可以第一时间启动,并开始发送信号。在发送信号的同时,启动水泵、打开电磁阀、消防报警器等系统配套设施,为火灾救援提供有利条件。火灾扑灭后,该系统通过电子电路和机械传动组件的处检能力,迅速发现故障并报告消防控制中心,系统会主动关闭阀门并复位至监控状态。智能水炮应用于步行街外部,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消防防护能力,设备的维护费用较低,且灭火装置供水、供电线路简单,对于该文化广场的设计和施工十分有利,并能在运行后主动关闭电磁阀,节约水资源。

3.4 采取替代措施,提供救援便利

该文化广场原设计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造成消防车通行不便,步行街可以不通行消防车,但应设计强化措施。首先,可将1#、2#楼作为整体建筑考虑,使得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在日常使用中,为避免消防车道堵塞,使之畅通无阻,不设置停车位等。考虑到建筑整体灭火救援的需要,可沿环形消防车道附近增设水鹤,便于消防车及时补水,消防水鹤的设置位置及水量应由消防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设定,如图1所示。

4 小结

分析文化广场1#、2#楼室内步行街的消防设计变更方案,解决形成室内步行街后的消防设计问题,两个独立建筑通过室内步行街的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建筑的主体构想更具有完整性。从消防设计角度考虑消防车道、疏散距离和避难间及避难走道设置问题,设计方案中,按照对室内步行街的消防设计要求,利用将步行街划分为亚安全区的方式,以增加避难间和避难走道,解决人员疏散距离超长的问题,在保障疏散安全的同时,使得建筑整体的消防安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淑江,倪天晓,张新.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370-374.

[2]赵泽文.某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数值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8):816-820.

[3]冯俊峰,蔡海宇.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分析与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4):61-64.

[4]孙旋.有顶棚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J].中国消防,2015,(15):32-33.

[5]刘松涛,卫文彬,欧宸.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庭步行街消防设计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8):1024-1027.

[6]刘武涛.有顶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例析[J].建筑,2015,(18):84-85.

[7]张涛,张静波.某人防步行街消防性能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12):12-13.

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理性思考 篇3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文化;融入;策略

1 广场舞与广场文化的逻辑关系

1.1 广场文化概述

广场文化是人们以广场为娱乐场所的一种大众文化,它是人们个体需求的集中表现。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文化品位的提高,都市广场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与此相连的广场文化也应运而生。广场文化以其优越的文化发展环境与空间,丰富的艺术形式与内涵和现代的文化传播方式与手段,吸引着众多市民的广泛参与,成为现代都市文化中独具特色、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化现象。

广场文化的组织方式表现为多元化,有群众个人自发的,如平日的广场晨练、太极拳、舞剑、交谊舞、扭秧歌、打腰鼓等。还有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的,如五一、国庆、中秋节等节假日的广场大型文化活动等。有传统、有现代、有专业、有业余,可谓群艺荟萃,雅俗共赏。

现代广场文化具有以下六个特征: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多元的开放性、广泛的群众性、文化的公益性、艺术的多样性。独具特色、广受欢迎的广场文化正以它丰富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运作方式,将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自娱自乐中满足有益身心的精神文化需求。

1.2 广场舞概述

广场舞是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它集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具有热情开放、欢快自娱的特点。有人戏说:唐宋兴诗词,元代好戏曲,明清迷小說,今疯广场舞。跳广场舞的群体多以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性为主,这个群体的女性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或“文革”前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广场成了她们展现美的战场,广场舞成了她们展示美的最佳载体。广场舞成本低,效益相对较高。广场舞不会给舞者带来经济压力,衣服也没有统一要求,即便是舞伴们有要求有讲究,那些五颜六色的舞衣价格也比较低廉。广场舞不需要豪华的舞台,只需要有一块空地,播放音乐就可以跳。此外,广场舞对舞者本身没有要求,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知识水平高或者低,即便你舞姿欠佳也可以参加。广场舞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又是在大庭广众下群跳,除了排除污汗,还可以让舞者有依靠感、归属感,内心会变得强大起来。

1.3 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内在逻辑

(1)功能一致性。广场文化具有引领性,它将个体与群体的文化精神进行融合,从而使得个体经验上升为群体文化精神。广场舞也一样,它使得个体在特定的空间中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它能让人感到愉悦,广场舞具有将个人与群体的文化精神进行融合之功能。塑造城镇文化精神是广场文化和广场舞的功能之一;其二,在广场文化和广场舞产生、形成和转化的过程中,作为个体,由于受到周边环境的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影响,他的精神受到各种形式的引导和补充,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其三,城市广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活动空间,他们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进行自由交流,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缓解由于工作、学习而产生的压力或负担。

(2)属性相容性。不难看出,广场文化和广场舞同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产物。此外,从广场文化的内涵来看,它是市民休闲的乐园,是各种群体活动的舞台。而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重要表演形式,它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离不开广场文化这一母体。

2 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现状分析

2.1 融入工作的系统性不强

(1)群众自主性有余而政府主导性不足。广场舞是自发而缺少主导的组织形式。参与人群多,且多集中在社区的广场,并配有高音喇叭,因此常常出现扰民现象。当下,广场舞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关键原因是缺少对广场舞的系统管理。

(2)缺乏专业指导。广场舞大部分是靠群体人员的相互学习或网上视频模仿进行的,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因此动作不规范,甚至对身体不利,锻炼的强度和锻炼量的大小也没有一个科学指导。

(3)不同职能部门缺乏系统管理。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文化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城管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但在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管理部门之间也缺乏主动配合,存在的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发展进程。

2.2 融入内容的层次性肤浅

(1)形式松散随意。广场舞具有自发性、业余性特点,个体结合自己的爱好需求,自发组成,他们没有章程,没有领导,也没有固定人员和固定时间,是一种松散、随意型的自娱自乐活动,文化层次低。体现不出群众自发性与政府主导性相结合的广场文化特点。

(2)缺乏群体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广场舞的参与人员多为中老年妇女,年轻人以及男人参与意识不高,缺乏群体的广泛性,这影响了广场舞在全民运动中的积极性。

(3)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不足。文化是一种沉淀,它应反映特定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文化也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它应展示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形式,它较多表现出来的是随意、休闲,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不够。

3 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对策

综合来看,我国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各地发展还不平衡,整体水平还不高,其文化设施建设、传播方式、运作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实与提高。为此,必须坚持“硬件”与“软件”一起抓,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第一,要加强组织与领导。随着广场舞规模的日益壮大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加以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文化部门应做好教育引导,深入群众,与群众心连心,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总之,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文化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文化、宣传、教育、公安等多部门和群众共同努力,尽心打造。

第二,应情系于民,坚持“以人为本”。广场舞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艺术离不开群众,生活是源,贴近是本。应善于发现和尊重孕育在广大群众中的健康、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普通大众各阶层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健康积极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民大众的人文修养,构建新的人文精神。

第三,要坚持艺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艺术才有生命力。在广场舞融入广场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场舞和广场文化的特点,注重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发掘与呈现,并在传承、弘扬、创新、繁荣中呈现个性,呈现特色。在创新开拓中,在注重抓好先进文化主旋律的同时,重视抓好广场文化与艺术的多样化,杜绝形式化、样板化。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高雅与民俗相协调,促进社会文化艺术普及与提高,努力提高广场文化的社会效益,使广场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健康发展,造福于人民,造福于时代。

第四,应与时俱进。当今社会,多种文化元素、思想理念与方式相互联系、激荡、渗透和融合。因此,在坚持弘扬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不断学习、借鉴、吸纳世界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包玲.城市广场文化传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2:4-9.

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方案 篇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3月31日

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方案

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怀揣着大学梦想,我们相聚在华院在片充满生机的乐土上。华院开启了我们大学旅程,前路有荆棘密布,也有鸟语花香,有众多人喝彩的喜悦,也有孤芳自赏的寂寞,不管生活用怎样的表情面对我们,不变的事自信的笑脸!梦想是 我们心中神圣的光--------有梦想,生活才充实;有梦想,灵魂才丰满;有梦想,我们才年轻。梦想之门因华院开启,梦想之光因我们闪亮!

一、筹办单位 主办:院团委

承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团总支 协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会

二、活动主题 魅力四月 青春激扬

三、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地点:综合实验楼前广场 活动时间:2010年4月1日

四、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大学生活,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1、树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良好形象。

2、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受益,深刻认识到自身责任的责任和使命,让同学们心中充满激情和斗志。

五、活动筹备时间

开始时间:2010年3月1日

六、活动具体部门职责安排

主席团:对整个活动工作的协调和人员的调动。

组织部:统筹策划对晚会的进行作出各项的决策,充分保证晚会正常进行。

纪检部、体育部、劳卫部:同学们的进场、退场的秩序,维持活动现场的纪律等工作。

宣传部:前期工作是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制作海报、条幅。劳卫部:主要负责活动地点的卫生情况,为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七、活动筹备工作的安排

(1)设备:音响、麦克风、灯光、气球、丝带(2)道具:折扇、服装、桌椅

八、活动邀请的嘉宾

院方领导、各系的主任及各系代表

九、主持人

唐小旭 金笑祎 娄帅 王亚娟

十、活动的节目

(1)开场舞:华蕾艺术团的舞蹈(2)歌曲类:青鸟之夜 歌手 闫可可 抗战二十年 歌手 吴子鸣等

火苗 歌手 刘艳菊(3)小品类:我的大学 演员 苑孟子 张潇楠

占 位 演员 李选贤 付文睿(4)舞蹈类:One Minute Woman 演员 BAD组合 Nobady 演员 罗 玲等

浪漫樱花 演员 陈 草等(5)歌伴舞:星月神话 演员 郭靓靓等(6)歌曲串烧: 演员 赵 轲 宋姝缄

马骧飞 杨 杨

王 蓓 吴子鸣(7)其他类:双簧 演员 党青松 范大艳

三句半 演员 张 浩等

计科系为保证活动顺利实施特写下以上详细活动方案,希望一切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为各系举行同类活动提供参考,以提高整体的文艺活动的质量。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广场文化节活动方案 篇5

策划:徐伟军

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不断的丰富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某某县,结合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支持农村和社区建设,经县委宣传部安排,由某某县县供电局牵头在长田工业园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针对长田乡活动点,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建设经贸系统系统先进文化,用优秀健康的文艺作品鼓舞全县经贸系统人员团结奋斗、积极开拓、努力拼搏,共谱某某县县经济事业发展的新乐章。

二、汇演主题

拟定主题,请审定:“某某县县“满意在好花红故乡——某某县,劳动者之歌,四下乡四进社区”主题文艺活动“。

三、目的意义

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着重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和社区共同发展上下功夫,在常下乡、求实效和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力争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宣扬我县经贸系统团结、开拓、拼搏、奉献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我县经贸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作更多的贡献。

四、组织机构 成立汇演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参会各单位的领导

汇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某某县县供电局,姜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为更好的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会务组 组 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

1、会场布置(包括音响、地毯、桌凳、低幕等)工作人员就餐,由

2、演职人员及工作人员就餐:

工作人员就餐,由周长兵负责12:00以前安排大家在农家饭庄吃饭,演职人员就餐,由周长兵负责12:00以前安排大家在山城酒家吃饭。所人员晚餐统一安排在山城酒家,由周长兵负责18:0以前安排就餐事宜。

3、车辆安排由王 宇负责调度:

提前一天托运音响设备去现场,上午9:00送工作人员到现场布置会场,中午12:30到山城酒家接演职人员到现场。下午18:00到万盛电缆厂接所有工作人员及演职人员回某某县。(2)、文艺节目及活动指导评审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主要职责:

1、组织人员制定具体节目及娱乐项目进行初审及技术指导;

2、对汇演进行统一编排,安排走台和彩排等相关事宜;

3、负责活动评判,确定节目及活动获奖情况。

4、节目主持人:

(3)、宣传报道组 组 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1、联系电台、电视台及报社记者等媒体及对外宣传、发布信息,汇演场地内外的拍摄工作。

2、同时邀请司法局、社保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去活动现场开展相关的法律宣传活动,由司法局牵头。

3、某某县县供电局组织人员在活动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和安全用电宣传。

4、司法局组织人员在活动现场开产送法律宣传。(4)、安全保卫组 组 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维护活动现场的安全秩序。

五、活动汇演时间、地点

时间:4月29日,下午13:30--18:00 地点:长田工业园区电缆厂

六、节目内容及相关要求

1、节目内容主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反映各窗口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一线生产职工的精神风貌、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等。

2、节目形式包括戏剧小品、曲艺、歌舞、声乐、诗朗诵等(允许运用多种语言表演)。文体活动项目为拔河,具体的分组安排和奖项设置由文艺节目及活动指导评审组制定。

3、节目时间限定:每个节目5-15分钟。(整台汇演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

4、参与汇演人员:学校学生,各单位职工及其家属。

5、各单位于4月20日前申报节目(1至3个),4月25至28日由文艺节目及活动指导评审组对申报节目进行初审及艺术指导。长田工业园区的各企业节目的组织与编排由长田乡企业办去协办。

七、评选工作及奖项设置

为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及此次活动的娱乐性,评选工作将邀请专家评组成评审组,制定具体评分标准以及评出相应奖项,整个会场过程中有小礼品奉上,人手一份,皆大欢喜。

八、其它事项说明

1、汇演参赛节目的组织,由各单位各自负责。其中汇演中租用场地、布置舞台、购买奖品、对外宣传、邀请艺术指导人员、评审人员、新闻报导采访人员及市局表演支出等费用由各单位共同解决。

2、演出节目的顺序抽签决定,抽签地点另行通知。

3、汇演时是否邀请表演嘉宾待定。

九、进程

预先准备阶段:4月10日到4月15日,成立汇演领导小组,开各单位协调会继续讨论制定方案。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场地、舞台灯光、音响、背景板,各新闻媒体。

直接准备阶段:4月15日到4月25日,组织人员对申报节目进行初审及艺术指导,并对初审过关的节目进行统一编排;邀请领导、嘉宾、评委和主持人;购买奖品和其它物品,设计评分表。

直接实施阶段:4月27日到4月29日,组织表演节目的排练、走台、彩排及汇演工作,布置会场,汇演当晚的接待工作,会场内外的拍摄工作,组织颁奖事宜,对外宣传、发布信息。

广场文化《丢 手 绢》活动方案 篇6

广场文化《丢 手 绢》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2.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丢手绢》、手绢。2.画一个圆圈。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能告诉老师吗? 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比划着)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教你们玩一个新游戏,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二、游戏开始

师:不过,我们要玩这个游戏还得会表演才行哟。

1、师:描述一些小动物如:“小花猫的叫声(喵喵)、小黄狗的叫声(汪汪)、小青蛙是怎样跳(半蹲双手两侧举跳)、小白兔是怎样跳(半蹲双手做兔子耳朵跳)、蜗牛是怎样爬(缓慢的爬)、大猩猩是怎样走(大手大脚的往前走)等等。” 2.尝试游戏

(1)讲述游戏的规侧,由教师先示范游戏。

(2)用开火车的方法围成一个圈,然后蹲下,把自己的小手轻轻的跟着音乐拍起来,一边拍一边轻轻的跟着音乐唱《丢手绢》这一首歌,但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侧不要告诉被丢者,这样主要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跑步。当小朋友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追上者在圈中表演一个小节目。

(3)在活动过程中还有些小朋友不停地叫:“加油!加油!”

3、教师和孩子们愉快地游。

三、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游戏这么好玩,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五个八个小朋友就可以做这个游戏,回到家也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等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当然,以后你们如果还有更好玩的游戏,也可以到学校来和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培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陕西 篇7

我国的法制建设宣言和总纲领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就此问题作出指示并讲话。对于“法治中国”在中国法制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并列为四中全会的主体, 构建我国法制国家的宏伟蓝图。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也对法治这以为他作出了详细的探讨, 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作出筹划与部署, 并阐述了一系列的新观念, 带动我国法制社会的提升, 使我国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 本文从培育公民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的意识, 根植和培育民主、权利、程序等法治文化, 以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陕西改革深化、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对陕西法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法治陕西建设路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陕西法治建设存在的障碍

法治文化的形成要经历长期的演进, 然而陕西由于民俗、历史和环境因素, 缺乏政治民主文化意识、法治思想的宣传、法律知识的认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支持等条件也不够优越, 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

(一) 人治文化影响深远。

从历史来看, 陕西文化是传统文化代行代表, 一直缺少法治文化的环境。人治核心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追求建立在宗法制度、伦理道德和血缘亲情基础之上, 由君主掌控国家大权, 主要依靠理治和德治进行治理, 而理治和德治在本质上是人治, 权大于法, 法治只是辅助的治国方式, 即“政教之用”。一个好的领导人是老百姓希望的寄托, 老百姓更愿意是“清官”来治理国家, 在他们眼中法律只适用于保护自身的权益, 而不适用于治理国家。在这种体系下不可能培养出现代法治所需的“平等”原则, 更不可能产生“形式正义”, 这对现代民主法治建设构成了较大障碍。

(二) 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陕西一些领导干部习惯把法律作为工具, 只考虑如何为“治”理老百姓寻找所谓的法律依据, 以权代法、以权决策, 而没有依法办事的观念, 导致了以领导干部的“思想”为依据的主导思想成为主流, 法律的定制者则是当地的官员, 而老百姓只有服从。反之就会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影响法制建设进程的主要原因。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不是法律本身, 而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认知和法律知识的传播。

(三)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陕西地处内陆, 内部和外部的文化交流受到环境的限制。长久以来, 民间社会自主形成的本土文化, 在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下延伸, 渐渐演变成百姓生活中的“活法律”, 一代代流传下来, 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 极难改变。在遇到纠纷时, 过分讲究克制礼让, “闾里不讼于巷, 老幼不讼于庭”的厌讼思想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屈死不告状”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还有很多, 通过法庭解决问题的人统称是视为异类。多数人往往通过新房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他们的思想中认为有政府的介入会更直接有效。同时, 官员和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 以至于导致很多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三、推进陕西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于陕西这一从根本上缺乏民主法治的地区来说, 具体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逐步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 形成法治文化共识。

“法治文化的形成必须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建设法治陕西首先应确立法治文化共识, 从纠正重义务轻权利、重“官”轻民、重政策轻法律的观念入手, 把提升公民主体意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探讨如何摒弃人治思想, 正确对待发的价值观, 着重强化领导和公务人员的权利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节本观念。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法治的主体, 国家公职人员才是法治的对象, 唤起公民独立的人格尊严意识, 认识到自己主人翁的作用和地位, 使法治成为公民的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使人民群众在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观念中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

(二) 强化权利的同时进行约束监督。

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 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 前者却破坏了水源”。陕西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 应从合理配置权力、确定权力范围、明确权力界限等方面入手,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强化法治政府建设, 逐步确立权力运行的具体规则、步骤和方法,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有法可依、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环境。

(三) 重视法律程序正义。

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程序的权威, 法律实体正义依靠法律的程序正义实现。传统的法律文化对实体法的重视高于程序法的重视。在交涉陕西法治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程序法的权威树立起来。赋予正当程序内在独立价值。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行政、立法和司法程序上, 司法程序最为重要, 司法是人民权利和实现社会正义最有力的保障。通常权利和舆论会干扰司法机关分析和处理问题, 只有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客观的处理问题。

(四) 探索法治建设路径。

陕西法治建设的路径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 应该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文化政治的现状来进行。其中政府推进和人民群众的自觉的性是它本身的最佳途径。根据现在陕西的社会现状分析, 法制建设是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基础之上, 把其作为主要推手。在进行的过程中政府公职人员必须起到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 不能仅仅是制定规则和号召的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参与法治建设, 引导民众自觉守法。同时, 法治文化建设客观上需要一个历史阶段, 甚至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传承与推进才能形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决定作说明时指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作为托动力的法治文化, 可以让人民群众更深刻的理解法律的要求, 更好的推动立法和执法, 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建设陕西法治社会必须提高以现代法治为核心的法治意识, 提高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从而为为营造健全的法制环境, 踧踖全体人民群众法治文化的提高, 实现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必要的条件。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大慧的主题, 大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成为我党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纲领, 并以此为宣言书。全面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在党和国家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华名族复兴而努力的关键时期, 如何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深化法治改革, 加快推进陕西法治建设, 是陕西省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影响陕西法治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人治文化影响深远、法治意识较为淡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等影响因素出发, 进而提出建设法治陕西的实现路径, 以期为推进陕西省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思维,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傅小青, 梁知博, 杜宏宠.关于推进陕西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导刊, 2013 (10) .

[3]王茵.关于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的思考[J].理论导刊, 2006 (04) .

上一篇:2022年产房工作计划下一篇:道路运输安全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