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

2024-09-13

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精选11篇)

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1

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

仪征市第二中学 林会平

【摘要】:英文影视欣赏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有效教学资源,在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英文电影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学习者语感、对语言的直接理解能力、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语言综合技能,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拓宽学习者知识面。

【关键词】:英文电影 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英语学习首先要关注语言的功能,它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英语学习中需要包含情感态度方面和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这恰恰是我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易忽视的方面。而英语影视欣赏可以弥补缺失,由于它在传播英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有效地辅助听、说、读、写教学活动方面的重大作用,为英语课堂开创了又一片新天地。

一、电影欣赏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需要

1.新课改的需要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用多媒体来改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电影教学以其集声、形、貌于一体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正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2.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同样的材料时,如能同时使用视觉、听觉,比单用听觉学习效果好。在英语课程中利用优秀英语电影进行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它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和其他器官,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

3.创造性使用牛津教材的需要

现在我们高中使用的是牛津版高中英语课本,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重视语言的使用功能。使用电影欣赏来进行教学可以把讲英语国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 引进课堂或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使其很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更进一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4.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的教育除书本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尤为重要。外语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通过优秀电影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独立的人格。

二、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作为个体有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满足学生在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英语课程设置正在走向多元、综合和均衡。而英语影视欣赏作为辅助英语学习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1.电影欣赏有助于牛津教材课文的讲解

现行牛津英语教材课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而有一些内容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在讲授课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电影欣赏就能使学生们对教材讲述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上Module 8 Unit 1 The written word Reading时,通过电影《远大前程》的放映,学生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就更为深刻了。在上Module 8 Unit 2 The universal language Reading时通过播放《图兰朵》这部电影,学生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对故事情节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Module 8 Unit 4 Project讲述的是在虚拟魔法世界一勇敢男孩哈利波特成长和恶魔斗争的故事。在讲解完课文后通过欣赏影片《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学生们对课文中提到的魔法世界有了一定认识。

2.影视欣赏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在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若没有一个语言环境,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则很难。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文字、图画、声音、影象的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而真实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产生对语 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3.传播英语国家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的习得过程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过程。由于受到母语以及本国意识文化的影响,学生在对英语国家的人、事、物的理解上会有偏差,因此在语言学习及交流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对词义的曲解,问及被英美人认为是隐私的年龄、财产、婚姻等问题及礼仪上的冒失。而英语电影是英语国家现实社会的浓缩,负载着大量的信息。影片中所呈现的社会状况、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礼仪习惯和自然风光等会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障碍及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使得英语学习成为一些学生的负担。有些学生在英语课上变得消极、沉默、麻木、呆板、焦虑和胆怯。这些消极的情感态度严重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紧张和厌恶。在电影课上学生们所表现出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参与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慢慢延伸到了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一些教育性的励志影片,如 《当幸福来敲门》、《铁腕校长》、《浩劫重生》或《弦动我心》等展现出的主人公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求生品质、不懈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组织

1.甄别英文电影教学资源。

电影的片源丰富,题材多样,语言深浅不一,此时教师就应充当编辑者,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选用的影片应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语言、语音纯正,易于学习及模仿;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简洁,能吸引学生,最好是国际上获奖的优秀影片。选用影片的情节不要过于复杂晦涩,曲折离奇,或者感官刺激强烈,这些都会使学生过多关注电影情节,而不注意学习知识。也不要选那些专业术语较多或是逻辑推理较强的影视材料,如科幻、法律、医学、刑侦、悬疑等。不宜选情景剧,因为情景剧一般固定在一、两个场景中,故事情节不足,有碍学习者对剧情的理解,另一方面情景剧对话多、信息量大且密集度高,加之丰富的俚语、流行语和文化背景知识,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难。此外,也不要选择卡通片,因为卡通片中的角色的语音和语调极其夸张,不易理解。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长度适中并且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这样看英文电影比较容易,比如《公主日记》、《律政俏佳人》、《音乐之声》、《阿甘正传》等。

2.做好观前观后的教学工作。

观看之前可启发性地让学生做一些工作,以对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这样使学生在看电影前就已掌握故事背景。这样,即使学生看电影时不全懂,也不致于跟不上节奏。接着可播放电影,中间不要打断,让学生完全凭自己去理解。播放完毕,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复述、模仿、重复句子、讨论、表演、听写、配音、学唱影片歌曲、补充对话和写观后感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注意积累与重复。

电影欣赏课可能一开始学生的热情高涨,但当语言输入大于他们的贮存时,将会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欣赏的同时,注意精看与泛看相结合,适时采用讲解、提问、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影片。在观赏影片时,先把影片通篇播放,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语言信息,连贯地欣赏影片,感受其语言、文化和艺术,并寻找准备阶段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分段放映,在必要的地方停下,提问、讲解语言点、讨论、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等,进一步了解细节。泛看的同时精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达到认知与应用同步上升。选一部或几部比较好的原版英文电影,重复地看上几遍,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学生的英语知识就会逐渐积累起来。重复和积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原版电影,学生还能从不同的电影中积累不同的背景知识,以便以后阅读或观看其他电影作为参考。有时,一部电影就会反映出很多背景知识,比如《阿甘正传》就反映出越战、和平谈判、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以及种族歧视等诸多背景知识。

总而言之,英文原版电影的语言来自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文化内容丰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它不仅是学习英语的理 4 想工具,还是熟悉和了解外国文化的很好材料,特别是它对于生活化语言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传递,具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部好的电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对英语语言学习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师,要对影视作品进行详细的准备和加工,设计好欣赏的目的和问题清单,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讨论,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舒其惠.钟友循.1994.影视学教程[T].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仪民.2001.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4].赵国强.2001.听说教学真实性原则应用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

通讯地址: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211400 邮箱:huiping1212@163.com 5

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2

一、直观教学, 直接感知

直观教学, 直接感知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 而直观教学正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 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 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的。为此, 视觉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 而直观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 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 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 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 我必首先让学生看图片, 引导他们观察, 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 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这样一来, 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 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 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 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 激发情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针对这一特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 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 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环境,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这方面的不足。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为小学英语教学开辟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一般10分钟后就会产生倦态。那要使其维持注意力, 唯有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视听触觉不同感官进行刺激以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 教师语气、表情平谈, 就极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无聊, 注意力分散, 致使气氛沉闷, 听课效率降低。教师在传统教法中是一枝粉笔两本书上课, 讲究的再配上简笔画、或有关实物、或再加上投影, 图片等手段, 为创设一浓厚的外语气氛, 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老师每当上课时就要抱一大堆教学用具, 下课时兼带回一身粉笔尘, 而效果却不一定令人满意。

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声音、图像、动画、视频,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材料。活灵活现的动作图片, 优美动听的音乐, 使人学习再也不觉得是种负担, 而是如欣赏电影般的享受、投入。例如, 我在教授介词用法和词组搭配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词组设计成情景方式, 通过动画进行情景组合, 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 从而使学生感性地认识了英语。教低年级学生几个方位介词:in、out、on、under、over和含有这几个介词的词组。为了增强形象性, 把抽象的逻辑概念具体生动化, 我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 画里的主要演员是一只活泼好动的小蜜蜂, 主要活动场所是一朵美丽的鲜花。在花朵的旁边是写有这几个介词的按钮。当鼠标单击in时, 小蜜蜂会钻进花芯里;当点击out时, 它又会从花芯中钻出来跳舞;当点击on时, 它停落在花瓣上;当点击under时, 它藏到花瓣的下面;当点击over时, 它又悬停在花朵上方飞动。

一段简单的flash动画, 把几个用语言不容易解释清楚的方位介词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美妙的画面又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美的享受, 使记忆活动变得轻松而深刻。

例如, 在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内容时, 在巩固阶段为了多侧面、多角度的让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该语言知识, 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内容。从网络中下载了一些生活中可以运用该语言的不同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饭店接待的场景、车站机场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及户外场所帮助他人的场景等等, 当学生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时, 顿感真实亲切, 情绪高涨。我还节选了他们爱看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父子一同购物的片段, 去掉人物对话, 让学生给片中人物配音, 然后分角色进行情景会话, 学生都欣喜不已, 连平时不爱欢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表演, 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三、编辑歌谣, 增强记忆

童谣、儿歌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之一, 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 韵律好听, 简单易学, 既能吸引儿童的注意, 又能配合儿童的喜好, 用一种有节奏的方式来呈现语言, 更增加它的多样化和新鲜感, 带给孩子一种活泼愉快的语言接受环境。因为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 不但增加趣味性, 也符合孩子好动及爱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这些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 同时放松紧张的情绪, 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Touch your head.Touch your leg.Touch your foot and your shoulder……”让孩子们随着歌谣做动作。既复习身体部位的单词, 又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 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游戏活动, 贯穿教学

游戏, 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如果将孩子们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游戏活动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独到之处。家陶行知说:“解放小孩的头脑, 使他们创造新的思想, 解放小孩的手, 使他们能干, 解放小孩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事实, 解放孩子的嘴, 使他们能自由说话。”因此, 合理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更是一种创新方法, 更能符合如今新大纲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游戏它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众多教学方法中, 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 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

根据教学要求, 我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 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 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 放在一个大盒子里,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 全班同学说:“Yes.”或“No.”;又如教完数字1至10后, 我设计了一个“Who is missing?Can you guess?”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 我还引进了奖励的激励机制, 对获胜的同学分别奖给一些小红星或小红花等, 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 把学习推向高潮。

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享受游戏的乐趣。学生在欢乐中获得新知识, 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五、竞争比赛, 激活课堂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 这又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的手段, 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 无论是参赛的学生, 还是观看的学生, 个个都十分投入。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 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 课堂气氛可谓空前的高涨。我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们都能赛出基础, 赛出质量, 赛出能力, 且越赛越有兴致。

运用竞赛, 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 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

让英文电影把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3

关键词:政治;材料;运用

谁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最基本的原则。那么,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在调查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但这样做在客观上又与课堂教学存在着矛盾,学生毕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到社会中去。因此,我们必须更多地采用间接的途径,就是把材料引进课堂,让学生在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的就是:可用的材料有哪些?怎样把材料引进课堂?引材料进课堂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材料的种类

1.文字类:包括案例、笑话、诗歌、谜语、对联、歇后语、警示语、名人名言、趣闻轶事、幽默小品等等。文字类材料包罗万象,只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它们与政治理论的本质性联系,就可拿来为我所用。

2.数据类,包括数字、位次、百分比、百分点等。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有关数据,可以增强理论或观点的说服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实物类,就是实际存在的物品。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实物,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图片类,包括照片、插图、教学挂图等。这类材料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环境、事物的了解,从而使理论能更好地联系实际。

5.音像类,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恰当使用音像材料,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既有利于增大教学容量与密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材料引进课堂的方式

在政治课教学中把材料引进课堂,既可以用材料论证观点,也可以用观点说明材料。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的内在的有机统一。材料进课堂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一以贯之式。即在教学中只引进一则材料,并贯穿始终,一例到底,层层剖析,逐步递进。这种方式对我们本身的要求较高,一要选准选好典型材料,二要做好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三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激情。

2.材料导课式。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导课往往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材料导课往往能起到这种作用。

3.三点突破式。“三点”即指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热点。教学中的“三点”是一堂课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可借用材料来突破。

4.砥砺思维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性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也可以磨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思维能力。

5.情境渲染式。政治课教学是知识、能力、觉悟的三位一体,教学中引进适当的材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除上述方式外,材料进课堂的方式还可以是提供背景材料,调节课堂气氛,采用变式思维,等等。

三、材料进课堂的原则与要求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实现材料进课堂对我们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实效性原则。即在引进材料时,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宗旨,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论用哪一种材料,其目的都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热烈,但对完成教学任务毫无益处,那算不上上课,只能说是闲聊。

2.针对性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材料要针对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即使是同一材料也可能需要选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总之,要贯彻“精而管用”的原则,克服随意性。所以,材料一要典型,二要精炼,三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要能说明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双向性原则。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那学生就变成了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引进材料也可以是多种形式,既可以教师提供,也可以学生提供;既可以是教师讲解分析,也可以由学生讲解分析;既可以课内讨论,也可以课外讨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参与,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增加教学的活力与效果。

四、贯彻素质的需要,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通过时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本上的原理和结论就是通过具体事例归纳出来的,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利用社会上所发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是考试中最基本的题型。利用时事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日积月累,有利于学生能力之培养。例如:揭露李洪志的法轮功的反动本质,让邪教无处藏身,学生对此较为熟悉,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说明很多问题:(1)封建迷信活动比较严重,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2)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人口素质偏低。(3)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4)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5)反映了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等。这样通过时事教学,既掌握了时事;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4

新竹二小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就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我就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14 Our day 这一课时,就将Li Lei一家的一天利用抽拉式投影片制成“小电影”,教师配音,把长长的几段话立体地展示给学生,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这课书制成CAI课件,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Unit 13 On the farm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第三、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让课堂活起来 篇5

中山男狼

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溶解度”中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物质鉴

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和CO 3 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让课堂活起来 篇6

一、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亲自通过尝试探究和交往等来获得知识、技能,从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学习,它能促进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应该是在教学中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

(1)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问。针对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愿问或者没有时间问的情况,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敢于向老师发问,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留有给学生发问的时间,诱导学生产生发问的机遇,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

针对学生实际,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采取竞赛、评比等激励性措施鼓励学生多问。

(2)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一般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寻找。新知识是在原来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与哪些有关的旧知识搞不清楚,就应该发问;学了某种新知识不太了解它的作用或不理解,也应该发问。寻找问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上去找;在知识的“为什么”上去找;在知识的“怎么样”上去找。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励探索精神。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即不要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 共同研究、理解、领会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程度的提高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爱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原来的讲授式为以学生自学式,即以生为本,以生的需要为本,让学生去探究,当一个课堂从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时,和谐,自主地课堂氛围就会取而代之。学生的欲望因素需要把课堂还给他们。学习者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教室,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即求知欲);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老师)的承认(即归属欲);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即表现欲)。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来“固定”或“类属”榜样(即同化过程――也就是让他们自觉地合并同类项)。教师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如何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7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及规范办学过程中,英语课堂的主阵地越发重要。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老师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英语课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和学习,使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激发、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此,本文结合我在这方面多年的探索和体验谈谈如何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2. 注重导入

导入是让课堂活起来的第一步。我根据课型、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导语,创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的氛围和情景。如事件导入、表演导入、故事导入等。且能与时俱进、联系实际、特别是当时的国内外大事,如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大选、神州VII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汶川地震及两会召开等。有时我进教室的表情、动作和穿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为很妙的导语。注重导入创新,别出心裁,不循规蹈矩,让学生有新鲜感,给学生一个惊喜,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3. 注重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问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交流、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尽量多地设计既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又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如在讲“At the Tailor’s Shop”一文时,我在结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If you were given one million pounds, what would you do and why?又如,在讲“The Necklace”一课时,我的其中一个问题为:Suppose you are Jeanne, what will you do after Mathilde tells you her story and why?这些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热情,同时通过他们的回答又能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便于适时、适当地引导。同时我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提高。

4. 巧举例句

例句是课堂的精髓,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的载体,是老师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学生模仿的样板,是达成师生课堂理解的桥梁。无论老师是讲新课、词汇、语法还是讲练习,都离不开例句。因此,例句的选用和编造对课堂气氛和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我在选用和编造例句过程中注重简洁、经典、实用、易辨、寓德于例句和寓乐于例句。例如:我在讲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一单元“Chunk’s Friend”一文时举了如下例句:Nick was on the lonely island alone and he felt lonely。此句不仅概括了他当时真实的内心感受,还让学生学习了lonely的一词多义,以及lonely和alone之间的区别,而这又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在讲同一课saw和desert时,我在黑板上写下“I never saw a saw saw like that saw in Warsaw.”和“The deserted wife had to desert her dessert in the desert because of tiredness.”。又如,在讲同一册十二单元的trouble一词时,我举了“Don’t trouble trouble before trouble troubles you.”这一经典例句。再如,在讲牛津版模块1中的定语从句后,学生对that的词性有些模糊,我就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例句:He told me that that that isn’t that that that I meant。每次写完后我都一言不发,而学生则兴趣昂然,嘴里“念念有词”,试图读出和明白句子的意思。他们也情不自禁地进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此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后经我的分析、讲解和点拨,学生不仅能对句子透彻理解,脱口而出,而且能够体会和领悟英语句子的美。看到他们脸上愉悦的表情,我也兴奋无比,这更增添了我巧选和精选例句的灵感。在讲高中牛津版模块4中的involve一词时,我把有关新课程理念的经典句“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not remember;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通过此例句,学生既对involve一词的用法有了了解,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讲prepare一词时,我讲了国外中小学课堂里常写的一句话:“If you fail to prepare, prepare to fail.”学生不仅学了词的用法,还从中受到了教育。

5. 适当的游戏

在开始、课中或结尾根据内容等精心设计简短的游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疲劳,还能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一语法知识时,在结尾我设计了如下明星采访游戏: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A为明星,B为星迷,C为记者。A想知道B的一些情况但又不能和他直接联系。他必须请C代为转达。这样,作为转述人B把A的话转给C、把C的话转给A时必须使用间接引语。三人依次转换角色。通过这一游戏,学生不仅练习和巩固了语法知识和口语表达,还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表达了他们各自喜欢的明星及其愿望。

有时,当学生显得疲劳时,我会突然让他们背靠背,用英语来描述同桌当天的穿带及心情。这一游戏既能调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6. 巧用幽默、笑话、故事、谚语等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是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我能善于运用幽默艺术,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教学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如我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发现学生常把pass和past这两个词混用,因此,在讲评时我讲了如下一个故事:《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有一次该报报道了维多利亚女王为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桥剪彩。第二天人们发现文章把passed(走过)错写成pissed(撒尿),结果由“女王从大桥上走过”变成了“女王在大桥上撒尿”。这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我发现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丢字母闹笑话时,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故事:一位叫Smith的教授通知学生下午到校上课,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Profes-sor Smith will meet his class in the afternoon.不知谁把class中的c擦了,Professor Smith will meet his lass in the afternoon.句子的意思变为史密斯下午要会他的情人(lass)。教授下午见后非常生气,一气之下把lass中的l擦了,Professor Smith will meet his ass in the afternoon.句子的意思又变成史密斯教授下午要见他的蠢驴(ass)。学生在欣赏幽默的同时能从故事中感悟到记好生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此之外,我还精选一些和所授内容有关的幽默和笑话及学生感兴趣的短文在课堂适当的时候进行阅读,这些短文让学生寓学于乐的同时还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7. 注重结尾艺术

结尾和开头导入一样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结得好,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和前后衔接的作用,还能深化、升华所学内容,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期盼中等待下节课的到来。我的结尾设计和导入设计一样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启发思维、创新和张扬个性,更注重灵活多变。我常用的方法有总结复述、对话表演、讨论辩论、音乐欣赏及游戏等。

8. 巧设家庭作业

老师布置一些有意义的、能体现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第二天让学生在班级阅读和展示。如在“The Necklace”一课结束时,我的作业是:Mathilde和Jeanne各自回到家时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在公园巧遇老朋友的情况。据此写一段两对夫妻的对话。第二天上课时,学生都争着把自己的对话读给大家听。听的过程中,笑声不断。学生在欢笑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欣赏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每当节日来临,如圣诞节、教师节、地球日等,我的作业是做与该主题有关的纪念品,且要用英语说明。

我还会让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抄录英语写的路标、路名、店名及广告语等,以扩大知识面和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

9. 结语

课堂上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的。因此,在让课堂活起来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课堂活而不乱,活而不花。不能出现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局面,更不能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掉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文军, 谭松.英语词汇漫谈.重庆大学出版社.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庄志琳.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0, (4) .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篇8

一个学生,如果连学习兴趣都没有了,那么谈何学习动力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深为此感到遗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了快乐元素,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做图片,调动视觉

记得刚教英语时,在上课之前我总是准备大量的人物图片、单词卡片,学生们的眼里表现出兴奋的神情,对英语学习怀着极大的热情。可时间长了,为了赶教学进度和节省精力,每节课我渐渐习惯了简单地拿着一张挂图去上课,心里还暗暗为节省时间而高兴。但渐渐地,我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问题出现了,学生们逐渐对课本里的人物和单词失去了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多,走神现象很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心不再这样懒下去。每天上课之前我开始认真地钻研教材,画出形象的、关键的图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效果就是不一样。在教学3A Unit4 “Good bye”一课时,有一个起床的情境。由于条件限制,没法制作课件,我就先设计了David睡觉的图片,又画了David被叫醒的图片。在进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David睡觉的样子,然后对学生说:“我们叫他起床好不好?”在学生整齐响亮的“Get up,David”的叫声中,我换上了他起床时的图片,并模仿他的声音说道:“All right.”这样,既教学了新的句型,又使学生产生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我想,如果这节课没有这些图片的话,想必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由此可看出,形象的东西最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因此,要教好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各种事物都置于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知,让学生理解。

二、巧编歌谣,调动听觉

在某次英语课上进行单词教学时,我又在例行公事地范读单词语音,让学生们跟读。班上的调皮大王冯为帅嚷了一句:“又是这一套,真没劲!”我听了以后非常生气,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但事后我仔细想想真是后悔,他只不过指出了我教学上的欠缺。我应该好好改正,而不只是发火。我找机会和学生们好好地交谈了一番,问他们都喜欢怎样学习单词。有不少学生向我反映最喜欢英语碟片里的音乐教学和歌谣教学。这倒提醒了我:是啊,学生有几个不喜欢音乐的呢?于是,我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注重穿插一些简单的曲子,或是把单词编成歌谣。如在进行动物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编了这样一首歌谣:小狗汪汪是dog,猫咪喵喵是cat,调皮小猴是monkey,凶恶老虎tiger……并且在学生背歌谣时加上这种动物相应的动作。每个学生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兴致越来越浓,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一会就把歌谣背熟了,当然单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掌握了。在教学3B “Do you like?”的句型时,我把学生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的旋律插进句型里,学生们唱的时候自觉地拍起了小手,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音乐和歌谣提升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我们要让课堂成为艺术的殿堂,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巧用表演,调动四肢

“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分钟讲到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曾盛行一时。如果将这种教学方式用于英语课堂,那将是多么无聊!学生们都是爱动的,他们爱表现,爱尝试,也爱出风头。但曾几何时,我为了不使整个课堂看起来乱哄哄,也为了节省时间,却剥夺了他们这一表现的权利。后来,我进行了改变,在学生表演之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一组先观察好每幅图的环境、人物特点,根据情境来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再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一来,教师教学时得心应手,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在这一环节显露身手,每个学生都养成了认真听讲、积极背诵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学得既高兴又轻松,何乐而不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激活英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境界。只要我们教师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么学生就会有精彩的发言,就会有思维的火花,会让教师惊叹不已。套用一句时髦的歌词——“让你的学生想唱就唱,想说就说吧”,不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越来越无动于衷!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9

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孙洪刚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课堂“活”起来的策略 篇10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把重重的教案放到办公桌上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去抱怨把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也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经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的兴趣或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样课堂上才会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二、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效益低下,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时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进去。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三、 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破了教

[1] [2]

让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篇1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一、 融入感情,激发兴趣,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积极配合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引起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师生关系要突出一个"情"字。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徒"其意突出师生情,要求师生关系达到十分默契的状态。上课时,老师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作到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种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愉快的课堂气氛由此产生,师生之间交际轻松而愉快。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会大胆地想象,敢于开口说英语,不怕犯错误。教师轻松活泼的语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的目光,关爱的手势都会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使课堂充满情趣。师的亲切,令生宽慰,热情投入;师的亲切,令生敬仰,热情高涨。

二、用自身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一个高素质高涵养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无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求学意志,都能升华为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一个有道德修养,有高尚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范,由他来担任教育教学工作肯定就有召感力,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希望,就会处处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在良好的师表形象下,受到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和行为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健康的情感与道德情操。

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的情感培养和熏陶出来的。教师应当意识到情感在教学中的催化、润滑和促进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良好情感的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是最富感染力的表情。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就像一缕阳光,带给学生温暖。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热,容易贴近之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微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的师长,一位不苟言笑的教师固然能给人以威严的感觉,但学生却不愿或不敢接近他。时间一长,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代沟",不便于感情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作为教师应懂得和适应学生的种种好奇和模仿心理,缩短师生间距离,加速感情的交流与融洽。所以教师除了有严肃的一面,更应开朗、活跃一些,这样更能接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和学生相处的更融洽。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愿听其言,遵其嘱,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反之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的感情,师生之间感情不通,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低,教师讲道理再好,学生也会无动于衷。由此可见,情能唤起学生的信任度和求知欲,能给学生心目中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从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由此可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使学生的压抑感减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亲身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且在这种魅力的吸引下,去完成愉快的学习过程,共创成功的人生体验。课堂的活力是有学生自身参与才能产生的,因此,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地努力,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199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英语教师的艺术》,马俊明,198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应用心理语言学》,王初明,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

[5] 《英语学习背景知识新编(英国、澳大利亚部分)》,何田,1993,北京大学出版社。

[6] 《打好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7] 《教学参考书》,复旦大学外文系文科英语教材编写组,1986,北京尚武印书馆。

(接上页)

(三)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性评价不仅使老师更了解学生,因为它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所以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增强了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增强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葛文山:"紧扣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8期。

[4] 《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2002年。

上一篇:情暖寒冬散文下一篇:道县畜牧水产局2011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