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商业电影

2024-05-14

英文商业电影(精选8篇)

英文商业电影 篇1

自1896年中国引入第一部电影以来, 外国电影始终在中国影院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好莱坞的英文商业电影。2012年2月, 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 中国将美国进口大片的限额由每年20部提高到34部, 这意味着英文电影将更大规模登陆中国市场, 而翻译则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成为迫切需求。

一、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

贺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 提出了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 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体现了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要保证中国观众能够通过片名了解电影大概内容 (信息价值) 、使中国观众在阅读电影片名过程中没有文化障碍 (文化价值) 、让片名能够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感 (审美价值) 、便于电影在中国市场进行商业推广 (商业价值) 。

观众选择是否观看一部电影, 第一判断要素就是电影片名, 电影片名的导视作用绝对不能忽视, 优秀的片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起到良好的宣传广告作用, 引领观众走向影院, 进而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二、影响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因素

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均有差异, 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时候不能完全以英美观众的价值观来判断中国观众的喜好, 更不能生硬地照搬英文电影原名作为中文片名, 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差异:

1、语言风格的不同

(1) 修辞手法

英语依靠重音和语调使语言抑扬顿挫, 而中文则是有声调的语言。英语电影片名中常常出现头韵或尾韵, 使之具备语言上的美感, 如电影Gone With the Wind采用了头韵的方法, When Harry Met Sally则采用了尾韵。中文电影片名为了拥有美感, 偏爱重复同一个字, 产生结构和音韵的重复, 例如《甲方乙方》等。

(2) 描写手段

英文影片热衷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强调人性的独立, 力图表现典型环境、人物和性格, 所以, 许多影片都直接以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地点命名, 如Hamlet、Casablanca等。而中文影片偏好具有象征性的或富有诗意的片名,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2、文化背景的不同

基督教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很大影响, 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对基督文化了解甚少。如影片All About Eve, 由于女主人公伊芙 (Eve) 的名字与《圣经》中偷食禁果的夏娃 (Eve) 相同, 受基督文化影响的英美观众很自然地就会将其与夏娃进行对比, 而中国观众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 从而丧失了片名一语双关的效果。

3、观众接受习惯的不同

(1) 观众的既往经历

既往经历往往能够影响到观众的审美观和接受习惯。如美国电影Forrest Gump译为《阿甘正传》, 仿照了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阿Q正传》, 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喜爱《阿Q正传》的观众。美国电影Ghost若直接翻译为《鬼》, 则会让很多观众误以为是类似于《聊斋》的恐怖片, 远远没有译为《人鬼情未了》那么动人。

(2) 方言

方言也会影响观众的接受习惯。如电影The Runaway Bride, 大陆译名是《逃跑新娘》, 而香港译名是《走佬俏佳人》 (走佬, 粤语方言, 意味逃跑) , 就很符合香港观众的接受习惯。

三、英文商业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

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和影响因素导致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固定的翻译方法,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把握。

1、音译法

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发音的翻译方法, 在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 此方法使用较少, 但不可或缺。一些英文电影以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历史事件为片名, 在不影响中文译名美感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音译法。如电影Titanic, 以中国观众熟悉的著名游轮泰坦尼克为片名, 就可以采取音译的方法, 翻译为《泰坦尼克号》。

2、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的方法。当英文片名和中文片名在信息传递、语言美感、观众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等方面达到重合时, 可以采用直译这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Man in Black译为《黑衣人》、the River Wild译为《狂野之河》, 既保留了原片名的核心内容, 又符合中文片名的特征, 都是很好的直译案例。

3、意译法

上文提到的两种翻译方法只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片名, 总体使用频率较低, 相比而言, 意译法则大量使用。文中的意译是指在片名翻译过程中, 不拘泥于英文片名的格式, 通过增词、减词、词性转换、词义拓展等方式进行翻译, 更好地传达原片名的效果, 便于中国观众接受和电影宣传。

再以Forrest Gump为例, 通过增词法翻译为《阿甘正传》, 增加了“传”的汉译, 不仅可以使之与《阿Q正传》相呼应, 也很好地向观众传递了本片的主题;电影In the Heat of Night则通过减词法翻译为《炎夜》, 既保证了对原片名的忠诚, 又体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 不失是一个很好的翻译。

4、另译法

另译法是指抛开英文片名, 根据电影主题译出具有中文特色、面向中国观众的片名。一些英文片名在汉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管是音译、直译或意译都无法恰当地体现原片内容或吸引观众的情况, 就需要采用另译法对英文片名进行“再加工”。如电影Bandits若直译为《劫匪》, 或者采用增词法译为《银行劫匪》, 势必会让观众以为是一部庸俗的警匪片, 事实上, 此片却是一部浪漫喜剧片。若根据影片内容另译为《完美盗贼》, 本片的喜剧效果立刻呈现。又如美国青春校园片Mr.Holland’s Opus, 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贺兰先生兢兢业业地教了30年书, 一生无名无财, 但学生都深受他的影响。片中他的一位学生把他比喻为交响乐团指挥, 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 (opus) 。如直译为《贺兰先生的作品》, 会让人以为是枯燥的艺术介绍片, 而译成《春风化雨》, 语言优美, 内涵贴切, 充分展现了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四、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性质上讲更多的属于广告翻译范畴而非文本翻译范畴, 不能用文本翻译的标准约束或评价片名翻译。在对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应根据影片内容、性质、中国观众的喜好, 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译出优秀的中文片名。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

[2]王琳.从目的论看电影片名翻译[J].新余高专学报, 2008 (13) .

[3]张晓舸.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4]张琴芳.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论视角[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5]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

[6]范国文.商业化语境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再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 2011.

[7]郭著章.英汉互译使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英文商业电影 篇2

No.67, Lane123 Job Road,, Job District, Shanghai

(+86) 138-0000-0000

EDUCATION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A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BA)

May 2010

Concentrations in Consulting & Venture Management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Robert Strickland Scholar

and Social Enterprise

Class Gift Book Award Scholarship, 3 years

Major in African Studies

Top 100 Emory Community Builders

Cumulative GPA: 3.9/4.0

Relevant course work: Advanced Strategic

SAT: Math 700/Verbal 680/Writing 770

Management, Decision Tools & Visualization

RESEARCH EXPERIENCE

Aon Consulting

Atlanta, Georgia

Intern, Executive Benefits

2009

Created a NPV model to compare the executive benefits packages (defined benefit, defined contribution, deferred compensation, 401k) offered by the 100 largest Southeastern companies used for a sales publication

Reported monthly and annual holdings of corporate owned life insurance to companies totaling ~$65B in revenue

Communicated with executives, human resource directors and insurance carriers to transact plan enrollment and termination for a Fortune 5 company with a 5000 person executive life insurance plan

Monitored and executed daily investment reallocations in deferred compensation plans for nearly 20 clients

Women in Progress

Cape Coast, Ghana

Program Developer, Global Mamas Consulting

2008

Developed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 non-profit consulting initiative that advises women-led small businesses on basic accounting, finance, operations, strategy, and marketing

Authored the consultant manual, cross-cultural guides, organizational recordkeeping forms and program evaluation materials

Contributed to a team-led pilot case and communicated progress between outgoing and incoming team members

Quality Control Consultant, Global Mamas Fair Trade Clothing

2006

Interviewed 35 artisans and analyzed their production processes to determine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raw materials

Validated prod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over 100 products including size measurements, pattern layout and textile patterns

Collected operational data for the creation of 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which reduced customer returns by 60%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Atlanta, Georgia

Assistant, BBA Program Office

2006-Present

Direct student concerns and assist students with advising and administrative issues

Support the coordination of daily tasks and special events including conferences, orientation, admissions and commencement

The Crib

Leland, Michigan

General Manager

2001-2006

Managed employee relations including hiring, training, scheduling and dismissals for a staff of approximately 15 people

Assisted with the purchase, tracking and return of inventory amounting to approximately $500,000

OTHER EXPERIENCE

Goizueta Consulting Club (GCC)

Co-President

2008-Present

Correspond with firms to organize networking events, case competitions, mock interviews, resume critiques and other events

Founded the annual Inter-Georgia Consulting Case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from Georgia’s largest universities

Kappa Kappa Gamma

Social Chair

2008-Present

Revamped operations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at events by 25% and decrease costs by 50%

Fortified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at event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all members and protect the li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Student Commitment Empowering Emerging Nations

Business Indicator Analyst

2007-2008

Researched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Wrote and published country profiles for eStandardsForum.org to promote responsible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Goizueta Guides

Tour Guide Coordinator

2007-2009

INTERESTS

Social enterprise, travel, Africa, modern dance, wine, and cooking

附:

个人简历的制作是求职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求职者需要投递个人简历来获得面试机会,进而才有可能求职成功。这样一个过程中个人简历的作用非常重要,简历制作的好方能顺利通过并获得面试机会,于是求职者编写制作简历之前都会学习有关简历制作的技巧。

个人简历的制作技巧固然重要,不过求职者还需要注意在编写个人简历时的一些要点。

一,个人简历内容必须要真实有效

制作求职简历首先要注意的是内容要真实有效,简历要讲究真实性。有些求职者担心自己的竞争实力不够,便杜撰一些虚假的内容来蒙混过关,这样显然不可取, 用人单位有丰富判断经验,一旦被发现是虚假的简历,基本上就没有被录取的可能性了。此外,简历上的内容还必须要有效,在简短的内容中有效信息才更有效果。

二,编写个人简历要有自己的个性

据有关个人简历的数据统计,一个大公司每年会收到数十万的简历,在如此庞大的数量中一份简历的通过率非常低。在众多简历中你的简历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编写个人简历需要注意的第二要点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让对方看到简历能够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留下深刻印象更能顺利通过。

三,简历基本原则不可忽视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篇3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项产业。自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老百姓娱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电影片名最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大部分普通观众主要依据它的中文译本对其做出看还是不看的取舍。因此,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一个绝妙的译名不仅能大大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为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一个好的电影译名就是一部外国电影的成功广告,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因此,电影片名翻译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然而,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英文电影译名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

二、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

1. 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标题要等到别的翻译任务都完成以后再进行翻译”[1](纽马克,1988∶12)。所以,译者要在看完整部电影并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基础上再翻译电影的片名。文化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的那个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2](纽马克,1998∶21)。显然,在电影片名里也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如果译者不能意识到或者误解了这种文化内涵,那就很可能会对片名造成误译。

例如: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ty,大陆和香港都有自己各自的片名译文版本。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不幸的是这两个简单的直译版本都是误译。根据《美国传统词典》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花,花大叶长,呈紫红色。这种花美丽而神圣,象征着神圣的爱情。在影片中,导演用联想的手法,用这种花来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爱。所以台湾译本《美国心·玫瑰情》更加合适。Brave heart大陆译作《勇敢的心》,香港译作《惊世未了情》,而台湾则译作《英雄本色》。

2. 单纯追求商业利润

电影作为一项娱乐产业,除了要娱乐大众更要赚取票房收入。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电影的营销策略的影响。为了吸引观众,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如:美国电影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Original Sin被译为《原罪》、《激情叛侣》;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则是《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刺激1995》;The Lives Of Others译作《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而Mission Impossible则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碟中谍》。

假如读者看过上述提到的电影,就会发现后一个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人,单纯追求商业利润,不顾任何翻译原则,从而造成了很多误译。

3.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电影的先期传播作用

网络上的译名通常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的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点击率,更是随意翻译。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例如Mrs Doubt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而早在十九世纪,中国学者严复就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成为译者普遍遵守的指导原则。

三、基本翻译原则

1. 译名应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考虑到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英语电影片名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本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如前文所讲,误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误解了原片名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要求译者考虑到标题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重构其文化内涵。“电影翻译中重建文化意向的重要性在于能促进和目标观众的交流,让他们及时有效地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3](柴梅萍,2001.4)。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电影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也令人费解。又如:电影Seven(《七宗罪》)。根据旧约全书,在地狱里名叫“撒旦”的恶魔有七种,它们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七种死罪,那就是“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吃,贪婪,欲望”。电影里随处可见“七”的影子,七种罪行,七种刑罚,七次下雨,故事在七个地方发生,故事在第七个晚上七点结束。电影里,“七”其实暗示了罪孽和处罚。如果简单地将电影片名译成《七》,观众肯定困惑不解,但是译成《七宗罪》,观众就容易了解剧情。与之相反,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2. 译名应具备语言艺术美感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观众的审美期待,片名不能影响观众的理解,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粗鲁。一个好的电影片名译本应该富于节奏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不但有商业和美学效果,而且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例如: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是由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小说的中译本是《飘》。但作为电影片名,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乱世佳人》更加合适,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Die Hard(《虎胆龙威》),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The Legend o the Fall(《燃情岁月》),Prelude to a Kiss(《一吻倾情》),Moonlight(《披星戴月》),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需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3. 译名应具备商业价值原则

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4]。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所以说,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为了要让电影更好适应当今市场,译者应该根据电影情节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弹性地对片名作一些变动,在做这种变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形式,更要考虑到电影的内容和反映出的精神。以电影Italian Job为例,假如直译成《意大利工作》,中国电影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意大利的跟一个人的职业有关的故事。他们会觉得故事没什么稀奇,没必要去电影院看。虽然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这种直译毫无用处,只会大量削减到电影院取得人数”[5](李群,2002.5)。而另一个译文《偷天换日》,既符合剧情又能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更加让人满意的译文。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来该片被改译为《音乐之声》,已被观众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被译成汉语为《滑铁卢桥》。从表面上看,两者一一对应,天衣无缝。可是,中国观众会对这部影片的内容作何联想呢?稍稍读过欧洲近代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历史典故,人们肯定首先将它跟“拿破仑”联系起来,其次就跟那场战役联系起来。而Waterloo Bridge却是一部从头到尾与拿破仑毫不相干的爱情故事片。这里就涉及了文化蕴涵与中西方文化认知心理差异的问题。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又如:In the Bedroom(《不伦之恋》),The Net(《网络惊魂》),The English Patient(《英伦情人》、《乱世情天》),It Happens One Night(《一夜风流》)。上述译名,自然得体,既符合电影内容又充满悬念,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可以看作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Driving For Miss Daisy(《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Godfather(《教父》)等。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如Ghos(《人鬼情未了》),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2. 意译法

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再如Singing In the Rain(《万花嬉春》、《雨中曲》)。It’s a Wonderful Life(《风云人物》),It’s Not Me, It’s Him(《冒名顶替》),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on, the Professional(《这个杀手不太冷》),Chicken Run若直接被译作《小鸡跑步》则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而《小鸡快跑》则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3. 音译法

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Rocky(《洛基》),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熟知。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金刚》),Garfield(《加菲猫》),Shrek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将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

4. 另译

当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或译名是死译、乱译的结果,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可采用另译。如:Earthquake最初译为《地震》,给人一种科教片的感觉,与原片内容相距极远。后译为《惊魂夺命》则较好地实现了对等。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的惊险,译作《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

五、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只有通过真正理解英文电影片名所浓缩的源文化并结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加上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既忠于原文又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地位和价值未受到足够重视, 因此造成了很多误译。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的特点, 探讨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原则并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在融合文化和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片名翻译的基本技巧以获得成功译名。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8.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英文电影片名译法探究 篇4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

通常电影片名都出现在海报或者电影屏幕最显眼的位置,以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片名虽寥寥数字,却折射出影片内容的文化主旨,它是剧作者或制片人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内涵,又能强烈激发大众的观看欲望。因此,片名的翻译绝不等同于一般文本的翻译,它具有信息,文化,审美,商业四个独有特点。

1. 信息特点

传递信息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任务。因此一部贴切的影片译名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剧情,还能忠实地将影片的相关信息简练地传递给观众。比如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Leon: the Professional,港台直译为《杀手里昂》,而在大陆则被翻译成《这个杀手不太冷》,比较两种译名,初看之下,前者会让观众感觉这与普通的动作片无异,并无太大吸引力,而后者从故事内容的角度传神的翻译出影片所刻画的人物特点,杀手本是冷酷无情之人,而一个“不太冷”的杀手自然会更能吸人眼球。

2. 文化特点

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片名的文化特点可在经典悬疑片“Seven”的译名中得以体现。“七”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想象,如果只是将片名简单的汉译为一个《七》字,则完全不能让中国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宗教文化寓意,所以译作《七宗罪》,既不失原意又点明主旨,可谓电影片名翻译的经典范例。

3.审美特点

电影是一门艺术,而片名则是这门艺术的点睛之笔。中西方在审美形式和内容上不尽相同,形式上,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之韵,且特别喜欢那些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四字成语或词组。如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被译为《浮生如梦》, Ordinary People则译为《凡夫俗子》, Real Steel《铁甲钢拳》,Die Hard《虎胆龙威》,Inception《盗梦空间》等等。

4.商业特点

毫无疑问,电影是一门兼具文化性和商业性的艺术,译者在片名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商业因素,激发审美愉悦而令观众产生观影欲望。比如《魂断蓝桥》就堪称片名翻译中的上佳之作,原名The Waterloo Bridge,是影片中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桥,是男女主人公初次邂逅爱情萌芽之地,也是女主角最后结束宝贵生命令人叹惋之所。《魂断蓝桥》这一译名让人即刻就能领略到影片爱情悲剧的意味,若直译成滑铁卢桥,只让人联想到拿破仑在比利时惨败的一次战役,远远没有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有票房吸引力。

二、归化和异化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 归化法

由于中英文影片在语言结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片名与译名完全对等。

这就给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可发挥的空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电影片名的取向上有所不同,汉语重全局重整体,多用能概括影片主题的片名,如《天下无贼》、《城南旧事》、《人在囧途》等。而西方人重分析重局部的思维和崇尚简明的美学理念,则是大量采用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要素或单个名词作为片名,如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Casablanca《北非谍影》,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经典科幻影片The Matrix的片名翻译就是归化译法一个非常成功的佐证。“matrix”一词本意是子宫.是指控制一切,孕育生命的母体 ;而在数学名词中,是指表示统计数据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如此抽象的片名若直译成“母体”“子宫”实在令人费解,而翻译为《黑客帝国》让观众一看片名就大概感受到影片的科幻气质,如此便比较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预期,也有利于影片的市场推广。同样,将影片Cleopatra,译为《埃及艳后》而非音译为《克力奥帕特拉》,影片Inception译为《盗梦空间》而不是直译成《起初》,这都是受到观众因素、文化差异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2. 异化法

异化法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是指译名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用陌生感和异域感增强观众的文化差异意识。在异化策略指导下,译者可以用音译、直译、创译、补译等方法将英文电影的洋味毫无保留的还原给中国观众。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所以翻译时可直接采用异化法。如GodFather《教父》、Gladiator《角斗士》、TheLordof

Rings《指环王》、Rain Man《雨人》、The Mummy《木乃伊》、The Last Waltz《最后的华尔兹》、The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等。

三、结语

总的说来.电影片名翻译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根据需要,以观众文化感知能力和社会市场预期为参考因素,有针对性的处理不同电影的片名翻译,把握好归化异化两者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灵活合理地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使译作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电影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以英文影片的片名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从大量实例中比较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译法在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小议 篇5

因此, 要想做好英文影片名的汉译, 要遵循照以下三个原则。

1. 经济利益原则

电影是艺术文化形式和商业形式, 它的标题是商标和广告, 电影片名翻译应满足雅俗共赏的要求。电影制片人不仅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人际沟通, 同时也追逐利润, 也就是电影必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换句话说, 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青宓指出, “由于源语言是值得翻译 (即有社会效益) , 那么它就可以转换成容易被全社会接受的目标语言, 不只拘泥于源语读者是否可读。”他还强调, “社会效益是评价翻译的意义、质量和价值的最佳标准。”一部影片的经济效益往往在于标题的吸引力。一个标题的好坏与票房有直接关系。在此前提下, 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 目标语言的可读性原则对电影片名翻译起着主导作用。众所周知, 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欣赏标准。当然, 不同的人对电影标题的理解也不同。但是, 应该有一个基本要求:源语有可读性。刘青宓提到, “当源语有很好的可读性时, 源语言所有的本义和修辞意义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目标语言。”例如, 当Sound of Music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迷惑了台湾所有的观众。后来, 这部电影被翻译成“音乐之声”。后者直到如今仍被广泛接受。经典奥斯卡影片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 一直是经典的翻译作品之一。又例如, Liar Liar有两个译本, 一个是“谎言大师”, 另一种是“大话王”。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所熟悉的单词“大师”, 因为它是赞美别人。“大话王”, 是指一个人总是说假话, 这是一个贬义词。因此, 不同的翻译将给观众不同的印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人类往往趋向于更好的东西。一个贬义词肯定会导致较低的票房。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使用褒义词方面获得更高的票房。

2. 文化传播原则

电影是最广泛的艺术形式, 具有国际性和公共性, 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此外, 文化传播是电影不可推卸得责任。纵观翻译历史, 译者一致认同文化特色传播是翻译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翻译理论家贝克就文化的特色得出自己结论。他指出, “源语言可以表达目标语从来没有的概念。它可能是抽象的或明确的, 也许是涉及到宗教信仰, 社会习俗, 甚至某个对象。”这表明文化翻译的难度。人们总是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其实是超越了生活。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镜子, 映射出真实与虚构的生活。影片名反映的文化内涵包含很多文化因素, 给翻译带来困难。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文化词、成语等。First Blood是一个英文成语, 英文意思是“win in the first battle”, 但是在电影中它被误译为“第一滴血”。而电影名A Space Odyssey被译为“太空漫游”, 在一定背景下, Odyssey的意思是一个危险的旅程, 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发音把它翻译为“奥德赛”, 非英语语言学习者会感到困惑。因此, 他们不可能有兴趣看这部电影。同样, Eve在All About Eve不能直接被翻译成“夏娃”, 为了观众容易理解, 应根据有关夏娃的神话故事, 译为“彗星美人”。通过这样做, 我们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 审美价值原则

电影本身是一个图像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注意声音美和意义美, 让观众可以赏心悦目。电影片名翻译首先注意摆脱源语言束缚和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美;其次译者应灵活把握电影并进行艺术创作。这里讨论的审美价值包括源语的美和目标语的美。施泰纳认为, 翻译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电影片名翻译是在源电影基础上的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它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此外, 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逐步提高。人们会客观地评价翻译的美。因此, 翻译必须有欣赏性并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一个好的翻译通常传达“美”的信息, 并且吸引观众产生先睹为快的欲望。例如, 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运用拟人的方式译为“当幸福来敲门”, 这个翻译让人有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High School Musical译为“歌舞青春”, 这让观众充满活力并想在电影中感受青春。当然, 一部经典电影可以长留在人们的心中。例如, 经典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由此发现, 翻译具有简洁性、强烈的信息感和美感,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达到这样的标准, 要求译者在汉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探究 篇6

一、商业价值原则

众所周知, 一部卖座影片,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阵容之外, 片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片名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兴趣程度甚至是票房的好坏程度。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部影片想在国外市场收获可观票房, 其片名的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捷 (Michael Ondaatje) 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 讲述的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 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保留小说原题对欧美观众很有吸引力。而香港当地观众对小说知之甚少, 若直译为“英国病人”, 反而显得索然无味, 因此译者则灵活应用编译的手法将之另译为“别问我是谁”, 抒情意味浓厚, 又扣住了全片追寻英国病人身世的情节, 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而台湾译名“英伦情人”, VCD译名“乱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爱情主题, 诗意浓厚, 不失为佳作。

二、信息价值原则

影片片名的翻译虽然有其特殊的商业价值, 但是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翻译, 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信息传递。翻译的片名要尽可能的保留原片名的信息。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自然和贴切的语言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在意思上, 其次在风格上。”它要忠实的反映和传递与原片名之间的信息关联, 最大限度的保持与原片名的一致, 实现信息价值的对等。这种对等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 更是风格上的。

如根据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后洛莉塔?琳恩的生平改编的传记体影片The Miner's Daughter直译为《矿工的女儿》;第2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An Americanin Paris译为《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The Godfather译为《教父》;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Sense and Se ns ibility改编的同名影片译为《理智与情感》, 她的另一部代表作Pride and Pre judice搬上银幕后也是沿用小说原名, 直译为《傲慢与偏见》;比利·鲍伯·松顿自编、自导、自演的获得第69届奥斯卡奖最佳编剧奖的影片Sling Blade译为《弹簧刀》, 这些译名既符合原名的外貌, 又保持了原名的精髓, 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达到了近似原名的效果。

电影片名的翻译一定要遵循最基本的翻译原则, 一定要尽可能的保留原片名所包含的信息, 这既是对翻译的尊重, 也是观众最直接获取影片内容的重要途径。

三、文化价值原则

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特有信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形成鲜明的民族语言表达信息,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一种民族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 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常常带有特定文化的烙印, 不同的民族往往由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而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但在影片片名的翻译过程中, 由于相互间的文化差异性的存在, 常常出现错误表达、遗漏信息、扭曲信息等, 不能真实表达原片名的真实内涵, 造成信息失真。在片名翻译中要体现文化价值, 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1995年上映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 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 即:饕餮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 loth、淫欲lus t、骄傲pride、嫉妒e nvy和暴怒w rath。Se ve 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 (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 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 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 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 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 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 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 可以想象, 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 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 所以影片公映时译为《七宗罪》, 点明故事主线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可谓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四、审美价值原则

译者会通过节奏、音调、韵律, 使片名读起来琅琅上口, 优美动听, 既传达了情感意义, 又增强了审美效果。汉语是声调语, 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 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比如将Outland译为“天外天” (抑扬、押韵) , Courage Unde r Fire译为“生死豪情” (抑扬) , 都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韵美。英语作为语调语言, 则以其不同的语调, 重音、轻音, 次重音的排列构成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比如将“芳草碧连天”译为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大轮回”译为the Wheelof Life, 都成功地体现了英语的旋律美。

由于四字短语常常言简意赅, 铿锵动听, 富于表现力, 在片名汉译中使用率极高, 占汉译片名百分之六十以上。如:“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 “小鬼当家” (Home Alone) , “阿甘正传” (Forest Gump) “偷天陷阱” (Entrapment) ,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等。这些翻译也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美感。

审美价值是片名翻译中的最高的价值要求, 并且随着观众审美情趣和水平的提高, 这方面的要求必定会越来越高。因此, 在影片的片名翻译中要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的特征和各种翻译技巧, 字斟句酌, 将最好的美学工艺品呈现给观众。

五、结语

中英文影片片名的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照搬的过程, 它不仅要能够实现其赚取票房的直接目的, 还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原片名所要表现出来的信息, 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 成为传递文化的纽带, 并最终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片名翻译的商业价值, 信息价值, 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原则。

参考文献

[1]於奇.电影市场化翻译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浅谈英文电影赏析课 篇7

一、英文电影赏析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尤为重要。

传统的英文教学的模式,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容易引起学生的精神疲劳和厌烦心理, 影响了学习效率, 降低了学习效果。英文电影赏析课这种新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而原版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扣人心弦的剧情、美丽的异域风光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 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体验和愉悦享受, 视听器官被快速调动起来, 自觉自愿的接受影片所带来的大量信息, 使他们学习与模仿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带动起来。

课堂上, 教师根据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 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本英语教学转变为以视听说为一体的充满乐趣的英语学习乐园, 使学生易于接受, 并更乐意和教师、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地使英语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起学习兴趣。

2、能够提供真实且生动的交际场景

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国英语学习者, 缺乏真实的英语生活和教学环境, 深受中文的影响和干扰。而英文电影会让还没有去过英语国家, 但又想了解这些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的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触等全部感官, 生动性、趣味性、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电影本身题材多样, 可以体现了多种交际场景, 这就相当于把语言学习放在了相对真实的环境中, 使英语学习立体化、多面化, 更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3、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来源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因此要想学好一门语言, 必须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决定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不可分离, 而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则是电影。原版的英语电影是英美国家社会生活和文化最直观、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 通过原版的英文电影, 我们可以了解地道的口语表达、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英文电影赏析课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 了解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此外, 不同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可以通过电影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国人民的肢体语言。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 从身体姿态到话语中的沉默, 都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 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这样就我们就可以通过英文电影影片中的人物、环境、语境和背景等, 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交际中的非语言活动的作用, 并认识到在这一交际系统中的中西方的差异, 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

一般来说, 大部分学生选择电影赏析课的目的就是看电影, 而作为课堂教学的掌控人的老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 课堂教学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明确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

英语电影赏析课应该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交际能力, 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电影赏析课应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交流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知识, 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2、英语电影赏析课的课前准备

(1) 影片的选择。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 在选择影片时, 首先要适合学生语言的学习;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但要避免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三是影片内容生活化, 积极向上, 情节不要过于复杂晦涩, 也不要过于追求感官刺激, 或者曲折离奇, 因此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四是发音清晰地道;最后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简单而又精彩的电影片断是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突破点。开始看英文电影时要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电影, 慢慢领略熟悉了电影的语言之后, 再循序渐进选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 以推动学生进步。所以, 《The Ice Age》, 《The Lion King》, 《Toy Stor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等电影, 语音清晰, 难度适中, 适合学生学习使用。

(2) 影片背景知识的准备。鉴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因此,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前去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影片的英文背景资料信息并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在课堂上展示, 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又使学生的英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作为课堂指导者的老师, 在欣赏影片之前, 应了解影片中较难的语言知识, 提前把关键词告诉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和对白, 以便于更好欣赏和学习影视材料中的英文语言知识点。其次, 教师还应根据影片内容对影片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加深理解。

3、英语电影赏析课教学设计

英文电影赏析课是以电影欣赏为主线,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英文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因此, 老师应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1) 听力训练。选取影片经典片断, 反复播放, 进行听写;或采取填空的方式补充较长的对白, 当学生能理解80-90%以上的语言时, 把音频连同视频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2) 语言知识积累。由于一般电影较长, 可以尝试着把电影分为几个片断, 就片断中出现的文象和语言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3) 口语训练。在欣赏完影视后, 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的电影对白, 模仿电影情节进行表演;或者针对影片情节、主题、观点等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也可开展给影视作品配音的活动。在此过程中, 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英文的表达的精髓, 增强语感,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对话交际能力。

(4) 写作训练。在欣赏完整部影片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影片的观后感, 也可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影视材料进行补充、改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三、结语

英语电影赏析课, 与传统英语课堂相比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大学英语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展开的教学活动, 通过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学习英语, 感受英美文化,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希望高校教师能共同努力, 使英文电影赏析课更加系统和完善, 成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月林.英文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1]李月林.英文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

[2]刘靖宇.英语影视课教学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2]刘靖宇.英语影视课教学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

英文电影片名的地域翻译差异 篇8

由于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内地与港台三地在外来语翻译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同样的差异也反映在电影译名上,折射出两岸三地有各自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语言运用特色。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趋向及审美习惯。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但它同时又是电影文化交流甚至商贸的一项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翻译界对电影片名翻译越来越重视,一些翻译工作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惠南先生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 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据了解,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目前各自独立进行英文电影片名的中文翻译工作,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虽然翻译界有普遍认可的既定翻译标准,但由于三地区文化背景、历史沉淀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同一部英文片名的中文译名在三地常常天差地远、各具风格。笔者搜集整理了近几年英美大片在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不同译名,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论述了三地区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以及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等。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现代汉语大词典写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是科学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清末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的 (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虽然他是就文言文的翻译所发表的个人看法,但后人却一直将其视为各种语言翻译的质量标准。信,谓之忠实;达,谓之通顺;雅,则谓之修辞。也就是说,翻译必须做到语义准确,句子通顺,词藻优美。只有符合这种标准的译文,才能称得上翻译的精品。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原则,是就一般的语言文字翻译而言的,但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仅有“信、达、雅”是不够的。对于任何一种文艺作品而言其名称或标准的要求除了能够表达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做到简洁明快,易读易记。因此,笔者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除了“信、达、雅”之外,还应符合下面四个原则:

1. 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捕风捉影,离题万里,背离信息价值的翻译是片名翻译的大忌。

2. 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3. 审美价值原则

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

4. 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当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这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的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

(三)三地对于电影片名翻译原则的不同理解与运用

总体来看,内地对于电影译名一般采取直译,看上去直截了当,比较严肃并且忠于原名,但有时会有呆板拘谨之感,今年来正逐渐增加意译的做法,但总体看来还比较符合电影主旨;综观我国百余年的翻译历史,不管是严复老先生的“信、达、雅”,还是鲁迅先生提倡的“宁信不顺”,其共同基础都是忠实于原文。深受此标准影响的中国大陆的翻译家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尽可能忠实地反映原片的信息内容,准确地传递原片承载的文化,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香港的电影业已经发展为一项成熟的娱乐产业,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刺激,满足视觉和听觉的需要,而非受教育或提高品位。这也是香港武侠片、警匪片以及无厘头电影大行其道的原因。因此此地区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就投观众之所好,多将其做同化的处理来迎合观众的口味,以实现商业价值为终极目的。但是香港电影译名的商业化、本地化,不容易为香港以外的观众所接受。台湾地区电影片名的翻译与香港地区有着相似之处,同是处于高消费地区,同是受到商业浪潮的猛烈冲击,再加上本土思想言论的开放,外国电影到了台湾经常被“改头换面”,很多时候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觉,属于典型的“眼球经济”,因此台湾电影译名采取意译较多,但有时录用的名字与电影本身没有较多联系,商业化色彩也比较厚重。(见表1)

(四)内地与港台电影译名差异原因根源分析

1.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

音译上的差异是外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统一译名,差异就在所难免。这种差异的出现没有太多规律可循。但总的来说,内地在翻译外语专名时比较注意紧扣外语音节和字母,用字时比较注意辅音的清音与浊音的对立,而港台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似乎比较灵活,不大拘泥于某个字母、甚至音节与汉语的严格对应。因此首先在音译的电影译名中,内地与港台之间就有较大分歧。比如:“Amelie”,内地译为“阿梅丽”,香港译为“爱美丽”,台湾则译为“艾蜜莉”。

音译与意译上的差异。港台与内地在翻译有些电影片名时,采用的方法不太一致,通常是一方采取纯意译,另一方采取意译加音译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其结果才造成了三地译名的明显差异。(见表2)

当然对于一些抽象或引发歧义的电影片名,内地译者也会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或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如经典老片Waterloo Bridge,为了避免直译成“滑铁卢桥”,而引起歧义,译者保留了原片名中的“桥”(Bridge),又考虑到原片内容是爱情悲剧,加上“魂断”两个字。“魂断蓝桥”这一凄美而富有诗意的中文译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 从三地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适用于不同的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的同一种语言,在经过较长时期相对封闭的独立发展之后,除了该语言本身会随着各自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某些变化之外,不同地区使用的语言间也必定会发生某些差异,隔离的时间越久,差异就越明显。

香港被英国统治丽150年之久,英语已经对香港的语言文字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渗透,加上香港原本就使用的粤语方言,使得香港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很难被香港以外的地区的人们理解和接受。如“The Cable Guy”译为“线鬼衰人”, “The Princess Diaries”译为“走佬俏公主”。还有“Adaptation”译为“何必偏偏玩谢我”, “Pay It Forward”译为“拉阔爱的人”,这样的片名相信不熟悉香港文化的人一定无法理解。然而我们不能说这样翻译就一定不好,毕竟除了文化、教育、语言习惯等原因外,民族语言的凝聚力和社会各阶层对于词语的接受性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加之香港是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而电影作为重要的消费品,自然会从商业角度出发,往往靠一些吸引眼球的名字来吸引观众,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可是因此带来的译名混乱的后果确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内地相隔数十载,彼此语言接触甚少,各自都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展变化,导致了两地汉语的较多差异,这种差异不可小视。而且台湾近年来在翻译电影片名方面所表现的“自由”程度和“豪放不羁”的态度简直可以说是恣意妄为。台湾的片商在定影片译名时,很多时候似乎根本不考虑影片原名和内容,只是一味的迎合“市场需求”。于是一些能吸引眼球的字眼诸如魔鬼、黑色、战士、悍将就频频出现在电影译名中,至于这些字眼和原片有无关系,则不予考虑。这样,一系列的流行公式也应运而生,如大家耳熟能详的“XX总动员”、“XX动员令”、“XX战警”和“XX追缉令”。例如,动作明星施瓦辛格因主演“魔鬼总动员” (Total Recall) 走红后,他所主演的电影就全在中文译名前冠上“魔鬼”二字。“The 6th Day”译为“魔鬼复制人”,“The Terminator”译为“魔鬼终结者”,“End of Days”译为“魔鬼末日”,“Commander”译为“魔鬼司令”,就连他的一部喜剧片“Kindergarten Cop”也译为“魔鬼孩子王”。

(五)结束语

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由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策略上都存在差异。译名既然是以本地观众为目标,就必须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与品味。三地的翻译从整体上来说,都较为适应当地译语观众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来评判哪个的翻译方法是最佳译法。国内有些翻译工作者曾就目前电影片名翻译的这种“三足鼎立”局面予以,认为这造成了同一部影片有三个不同的汉语译名的混乱局面,使观众误以为它们是不同的电影,认为这一局面令人堪忧,亟待打破。然而,笔者认为翻译本来就没有纯粹而简单的“绝对标准”,这种文化现象的电影片名翻译也应与具体现实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三地片名翻译的“鼎势”虽说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但也给了三地翻译工作者难得的比较素材,让他们在比较中加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国翻译界的电影片名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56-60.

[3]郑玉琪, 王晓冬.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中国翻译, 2006, (2) :66-68.

上一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研究下一篇:影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