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赏析

2024-07-06

英文电影赏析(精选12篇)

英文电影赏析 篇1

视听说教学所能提供的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口语表达方式、魅力无穷的声音画面立体感效果, 使之成为多媒体教学时期能最大限度进入教学过程中最受青睐的媒介。因此, 具有形象、生动, 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特点的英文电影赏析课就成为了为英语语言文化的有效导入途径, 它可以使学生在这种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从而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力。并且对比电影中的对白和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的应用, 更能让学生体会电影英语的地道, 看清生活英语与课本英语的差异, 有益于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灵活掌握并运用语言。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英文电影赏析课。

一、英文电影赏析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尤为重要。

传统的英文教学的模式,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容易引起学生的精神疲劳和厌烦心理, 影响了学习效率, 降低了学习效果。英文电影赏析课这种新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而原版影片中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扣人心弦的剧情、美丽的异域风光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 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体验和愉悦享受, 视听器官被快速调动起来, 自觉自愿的接受影片所带来的大量信息, 使他们学习与模仿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带动起来。

课堂上, 教师根据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 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本英语教学转变为以视听说为一体的充满乐趣的英语学习乐园, 使学生易于接受, 并更乐意和教师、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地使英语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起学习兴趣。

2、能够提供真实且生动的交际场景

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国英语学习者, 缺乏真实的英语生活和教学环境, 深受中文的影响和干扰。而英文电影会让还没有去过英语国家, 但又想了解这些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的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触等全部感官, 生动性、趣味性、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电影本身题材多样, 可以体现了多种交际场景, 这就相当于把语言学习放在了相对真实的环境中, 使英语学习立体化、多面化, 更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3、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来源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因此要想学好一门语言, 必须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决定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不可分离, 而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则是电影。原版的英语电影是英美国家社会生活和文化最直观、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 通过原版的英文电影, 我们可以了解地道的口语表达、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英文电影赏析课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 了解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此外, 不同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可以通过电影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国人民的肢体语言。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 从身体姿态到话语中的沉默, 都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 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这样就我们就可以通过英文电影影片中的人物、环境、语境和背景等, 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交际中的非语言活动的作用, 并认识到在这一交际系统中的中西方的差异, 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

一般来说, 大部分学生选择电影赏析课的目的就是看电影, 而作为课堂教学的掌控人的老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 课堂教学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明确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

英语电影赏析课应该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交际能力, 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电影赏析课应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交流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知识, 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2、英语电影赏析课的课前准备

(1) 影片的选择。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 在选择影片时, 首先要适合学生语言的学习;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但要避免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三是影片内容生活化, 积极向上, 情节不要过于复杂晦涩, 也不要过于追求感官刺激, 或者曲折离奇, 因此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四是发音清晰地道;最后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简单而又精彩的电影片断是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突破点。开始看英文电影时要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电影, 慢慢领略熟悉了电影的语言之后, 再循序渐进选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 以推动学生进步。所以, 《The Ice Age》, 《The Lion King》, 《Toy Stor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等电影, 语音清晰, 难度适中, 适合学生学习使用。

(2) 影片背景知识的准备。鉴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因此,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前去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影片的英文背景资料信息并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在课堂上展示, 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又使学生的英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作为课堂指导者的老师, 在欣赏影片之前, 应了解影片中较难的语言知识, 提前把关键词告诉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和对白, 以便于更好欣赏和学习影视材料中的英文语言知识点。其次, 教师还应根据影片内容对影片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加深理解。

3、英语电影赏析课教学设计

英文电影赏析课是以电影欣赏为主线,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英文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因此, 老师应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1) 听力训练。选取影片经典片断, 反复播放, 进行听写;或采取填空的方式补充较长的对白, 当学生能理解80-90%以上的语言时, 把音频连同视频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2) 语言知识积累。由于一般电影较长, 可以尝试着把电影分为几个片断, 就片断中出现的文象和语言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3) 口语训练。在欣赏完影视后, 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的电影对白, 模仿电影情节进行表演;或者针对影片情节、主题、观点等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也可开展给影视作品配音的活动。在此过程中, 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英文的表达的精髓, 增强语感,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对话交际能力。

(4) 写作训练。在欣赏完整部影片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影片的观后感, 也可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影视材料进行补充、改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三、结语

英语电影赏析课, 与传统英语课堂相比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大学英语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展开的教学活动, 通过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学习英语, 感受英美文化,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希望高校教师能共同努力, 使英文电影赏析课更加系统和完善, 成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月林.英文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1]李月林.英文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

[2]刘靖宇.英语影视课教学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2]刘靖宇.英语影视课教学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

[3]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 2006, (3) .[3]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 2006, (3) .

英文电影赏析 篇2

-计划书及总结

策划人: 邵光阳

2013年11月09日

山峰英语俱乐部英文电影赏析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在通过对英文电影的赏析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通过该社团培养兴趣,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文化习得及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名称:英文电影赏析

设备:电脑 投影仪

活动策划承办单位:山峰英语俱乐部

人员:山峰英语俱乐部全体成员

时间与地点:十一月九日 晚上 6:30-8:001号教学楼C103 活动形式与内容:

1.电影放映与赏析

电影的放映参考社团成员意见而形成最终意见。放映电影之前由宣组会成员负责对新影片的背景知识、经典对白注意率先进行讲解,并提出观看问题让社员带着问题看影片,找答案。问题设置以多样化、灵活化为基点,可有线索词寻找、镜头手段、经典语句、主题挖掘、人物分析、画面效果、语言现象等进行揣摩分析。

电影放映结束后,以小组自愿为原则、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指派一人上台做成果汇报,可以回答宣组会一开始PPT中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小组智慧形成新的成果汇报,成果回报要求以PPT展示。宣组会将根据PPT效果、合作程度、内容价值、表达流畅性等角度进行评分。

活动要求

1、关于电影

要求在电影播放时提供所放电影中有经典对白及台词的中英文对照版。电影放映前,负责同学提前2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做好放映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电脑及音响设备的检测,电影台词的发放,对观看电影的同学的统筹安排及管理。电影放映结束后,负责打扫教室及其它善后工作。

英文电影赏析活动总结

校园中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但能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还能提高综合素质,适度的活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润滑,娱乐身心,放松心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知识与能力

这次英文电影赏析活动,活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 即将到来时,由于参加报名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我们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宣传的不到位。;另一个原因,我们刚刚接手社团,很多的事情并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现在想起这些事情,它不但锻炼了我个人的能力,也要求我的组织能力有所提高,对他们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只有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合作,才能办的更好!

英文电影赏析 篇3

[关键词] 教学目的策略电影欣赏分析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扬先明,2007)。同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杨先明,2007)。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杨先明,2007)。

处于这个体系核心位置的应当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保证。

二、教学目的

目前在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

客观地说,当前有不少教师正在积极地从事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诚然,赏析英文电影的确能够起到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据此就将这两点作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有待商榷的。

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或多或少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把英文电影赏析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一般都是在三年级之后。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仍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着系统的训练:同时,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专门讲授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的课程,例如《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赏析英文电影的目的仅仅是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那么完全可以在英语专业的听力、口语、视听说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课程中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必将其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开设。

顾名思义,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英语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了教学目的,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确定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力求达到“赏”与“析”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英文电影欣赏的教学策略

客观地说,很多学生选择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初衷就是看电影,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审美和认知学的理论来规范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英文电影的相关知识,而不仅是观看电影。根据电影欣赏过程论,电影欣赏“应当包括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一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从而使其形成“审美活动所特有的一种态度一审美态度”(袁智忠,200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影片的选择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选择影片时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即影片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随着世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优秀英文影片不断涌现,因此,在保证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英文影片进行分类选择,从而保证影片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当谈论到某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人们首先想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以及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因此历史和类型是给电影分类的两种基本标准。电影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它的历史并不算漫长和复杂。按照时间顺序对其分类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作为西方电影艺术主流的好莱坞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早期电影、经典好莱坞电影和后经典好莱坞电影。影片类型的划分主要依靠电影的题材、形式、风格或效果:根据题材可以划分为社会问题片、爱情片、黑帮片、战争片、科幻片、奇幻片、西部片、灾难片、犯罪片、诗史片等。根据形式可以划分为动作片和音乐片。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强档片、黑色电影(新黑色电影),根据观众的反应可以划分为喜剧片、恐怖片、惊悚片。

在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英文电影欣赏课程所播放影片的选择应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在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可以在第一堂课上做一个问卷调查,在选择的每一种电影类型中列出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片,问卷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

(2)电影理论的讲授

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基本理论是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学生才能够实现从被动地观看影片向主动地欣赏和分析影片的飞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受到课时和学

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授,例如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有别于影视理论课程,学习电影理论并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而是进行赏析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单纯地讲授理论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在选定了某部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电影,象征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授电影风格和象征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去发掘“羽毛”的象征意义。

(3)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影片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讲述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主创人员简介、男女主角简介、故事情节梗概、影片所获奖项等。

鉴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成小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电影评论打下基础。

(4)欣赏指导

每部优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师应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欣赏。以《音乐之声》为例,“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巧妙地把人物、歌舞、情节、气氛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所有的场面都实地拍摄…还选用大量湖光山色的秀美画面,令人陶醉…;三是高明地交织了三对矛盾冲突…”(徐阿李,2003;122)。

2、进入和共鸣性高潮阶段

进入和共鸣性高潮阶段是学生进行电影欣赏的实质性阶段,也是教师播放影片的阶段。一般说来,电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种: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鉴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电影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3、回味性延留阶段

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

仍以《阿甘正传》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进行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羽毛”的象征意义。课后习题则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部影片中另一个象征元素“巧克力”的象征意义。

同样,《音乐之声》放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影片亮点之一即三对矛盾冲突的交织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具体指出这三对矛盾。

基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同时加深对电影理论和影片内容的理解。

四、英文电影分析的教学策略

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1、常见的评论角度

主题分析:分析电影的主题是电影评论的传统方法。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

作者论:“作者”指的是在商业化的电影工厂制度的局限下仍然可以在电影中烙上自己独特烙印的人。作者通过运用视觉风格让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结构主义:这是一种分析现象的手段,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分析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妇女遭受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学是西格蒙·弗洛伊德建立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它从很多方面帮助电影研究。首先,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心理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其次。对角色的内部心理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来研究电影。

2、教学策略

电影评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思考能力、语言水平和论述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鉴于这门课程形式上的特殊性,期末考试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取以电影评论为内容的论文形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五、结语

解决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需要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在遵循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握电影的最新动态,把英文电影的前沿知识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做到与时俱进。

英文电影赏析 篇4

确定课堂目标, 设计课前 (pre-viewing) , 课堂 (while-viewing) 以及课后 (after-viewing) 各项任务, 让学生通过听, 说, 读, 写各项任务的完成, 理解影片的情节, 欣赏影片的精髓, 提高跨国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1) 教学课型:英文电影片段赏析。 (2) 教学分析: (1) 赏析内容:迪士尼动画电影制作《天生一对 (The Parent Trap) 》中的The first part of the film:the life in the summer camp片段。 (2) 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英式英语及美式英语的差别;b.能力目标, 促使学生理解影片内容, 模仿诵读台词, 培养语言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c.文化目标:加深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化差异的了解。 (3) 教学对象:将高一年级选择《英文电影片段赏析》校本课程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分组, 每个班级为一组。 (4) 教学活动步骤: (1) 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前 (pre-viewing) 、课堂 (while-viewing) 、课后 (after-viewing) ; (2) 教学过程。

片中饰演主角孪生女孩的是Lindsay Lohan。她在本片中一人分饰Hallie和Annie两个角色, 美语和英语口音的转换让人佩服。

【设计分析】笔者截取的电影章节是英美文化冲突最严重的部分, 所以要对电影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让学生知道这部电影的基本内容。

Step2 while-viewing

1.When you see the film, please write down the American or British English in the form.

【设计分析】在模块一的Word power学习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spelling, grammar, vocabulary上的区别, 所以在观看电影时可以对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

【设计分析】填空练习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 帮助学生理解独白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Step3 after-viewing:

1.Please design a poster about what you get from this film.

2.Please find the meaning of“peppermint and pipe tobacco”.

【设计分析】通过小组设计海报, 学生可以把这节课所学所感都体现在文字和图画上, 综合性运用所学的内容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英文电影推荐 篇5

英 文 电 影 推 荐

1.勇敢的心 2.小鬼当家 3.阿甘正传4.雨人

5.夺宝奇兵三部曲6.永不妥协7.人鬼情未了 8.冰河世纪9.机械公敌 10.肖申克的救赎 11.金色池塘 12.美丽心灵13.钢琴师14.15.16.飞跃疯人院 17.天使爱美丽 18.罗拉快跑 19.女人香 20.教父

21.美国往事 22.天堂电影院23.24.辛德勒的名单 25.超人 26.拯救大兵瑞恩 27.精灵鼠小弟 28.风月俏佳人 29.巴顿将军 30.真实的谎言 31.壮志凌云32.生死时速 33.石破天惊 34.35.第六感 36.泰坦尼克 37.罗马假日 38.毕业生 39.克莱默夫妇 40.剪刀手爱德华

英文电影欣赏社团 篇6

[关键词] 英文电影欣赏社团 英语综合能力 跨文化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38

近年来,许多中学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相继建立各种社团,其中英文电影欣赏社团尤为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该社团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热烈的场面,是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电影过程中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想象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发挥,情感一泻千里,其乐无穷。

也许学生报名参加电影欣赏社团的最初动机只是想看看电影,缓解眼前紧张的学习压力,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欣赏活动的步步深入,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带到一个充满遐想的空间,身临其境,就会竭尽全力调动自身所有感官和知识储备来唤醒自身情感的冲动,挖掘内在最大潜能,集中精力对影片中的情节进行思考、预测和判断。一部电影不仅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还配有特有的音响效果、剧情场景以及幽默诙谐而耐人寻味的对白等等,这些都会不时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欣赏活动不断往复下,学生们经验的逐渐得到了积累,由最初只是看看电影的单纯动机,无意间进入了轻松而愉悦的“学习”的状态。从娱乐中,他们英语的综合能力渐渐地得到了提高,从量变到质变,获得质的飞跃。英文电影社团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活跃身心的平台,更是英语课堂的补充,但它又有别于英语课堂教学,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让社团每一个成员在这个平台上各有所获,各得其所,乐此不疲。

一、活动前的准备

1.组织建立 社团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来组织和管理,一切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时间,活动进展都由学生自己掌控。建立社团旨在让学生在这个集体大家庭的活动中充分放松,尽情发挥,无拘无束,乐在其中。如果每次活动都由老师来组织来主宰,那就和课堂教学就没有区别,自然就会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学生就不会欣然参加。所以建立社团组织是当然的,也是必要的。社团组织机构一般是由社长、副社长、宣传干事以及各活动小组组长等组成,同时聘请一些有能力、有一定专长的学生担任导演、策划和音像师等。活动时,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对活动提出建议,当好参谋,把好方向。

2.教师指导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和英语国家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如果单纯地依靠英语课堂学习,恐怕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英文电影作为当代最受学生欢迎、最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产物恰恰提供了这些资源,弥补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再者,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动手能力、认知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学社团的指导教师应对社团的骨干成员进行活动前的必要指导,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还应介绍和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让这些骨干成员提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更好地带领整个团队将活动顺利进行,使其有声有色,深入持久。

3.作品选择 在指导教师对社团骨干培训后,由他们对影视作品进行选择,然后再由指导教师定夺把关,最后搬上银幕,让所有成员共同欣赏。学生挑选影视作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选择影视作品时,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作品的内容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过格的成人情感场景、极端的社会阴暗的描写、过激的凶杀格斗场面都不宜在中学生面前出现,这将会破坏这个特定时期的中学生成长的自然过程,影响他们的身心正常发展,因此要挑选一些思想健康、情节动人、催人奋进的影视作品;第二,作品的难易要符合或略高于中学生现有水平。过难的影视作品会造成学生欣赏中的语言障碍,使得参与者观看的积极性不高,过易的又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活动最初时, 可以挑选一些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电影,像《狮子王》、《冰河世纪》等。随着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时机的成熟,再挑选一些稍难的电影,像《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当然还可以从提高的角度考虑挑选一些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电影像《魔戒》、《勇闯夺命岛》等;第三,作品情节的跌宕起伏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因此在选择电影时还要把学生的兴趣考虑进去,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情感上的跃动,就会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打动,就会产生共鸣,从而使得活动可以良性循环下去。

二、活动中能力的提高

一个国外学生来中国前,从未坐在课堂里系统地学习过汉语,可他的中文说得很地道,甚至一些方言也说得忒溜,问及他是怎样练就的,他只回答了五个字“看中文电影”。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看电影学习语言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你一部接一部地看,一遍接一遍地看,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出乎意料的收获。电影作为大众传媒,通过艺术手段展示了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资源,是学习者全面快捷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1.听的能力的提高

电影是一门很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它把现实生活栩栩如生刻画在银幕上,且具有丰富的视觉内容,逼真的场景和地道的语言对白。学生在看电影时会不知不觉被带到情景中去,如果是在4D影院更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会对他们听力的提高有事半功倍之效。英文电影语言真实地道,能反映英语国家的真实语言文化,更能使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交际中减少跨文化的语言障碍。欣赏英文电影时的“听”与英语课堂里的“听”有所不同,电影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所有感官,吊起学生想听的“胃口”,为学生自然地“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轻松的环境。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自觉集中思想,利用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情节的走向和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判断,从而理解说话者语言表达的意思,并把其输入大脑。学生一旦能准确理解和判断外国说话者的意思,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大大增加,他们“听”的热情就自然大大提高。 “听”不再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自然行为,学生的英语听力就是在这样的享受和行为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也许在“听”的过程中,可能不会一直很顺利,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并无大碍,社团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呆板,它不受时间和任务的制约,当社团成员在听的过程中,遇到实在跨越不了的障碍时,可以反复播放,快进快退,甚至可以显示中英文字幕,直到理解为止。

2.说的能力的提高

虽说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它源于生活,其语言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等特点,即便是采访、演讲、争辩、日常对话等都有简洁而准确的句型和词汇。当人们在观看原版英文电影时,可以亲身体验地道的英语发音,学到地道的英语习惯用法,纠正错误的英语发音,且电影对白中的生词不会太多,句子结构不会太复杂,发音和语速都十分准确地道,基本都可以模仿性地说,如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罗马假日》等,主人公语速较慢,语音清晰,这给学习者的模仿和实践带来极大的便利。经常在一种有趣、真实、互动的环境中用英语表达,对学习者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明显的好处,能有效地杜绝“听-翻译-说”那种初学者用英语交流的模式,形成从英语到英语直接表达的良好习惯,这种良好的语言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会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场面“开花结果”。在社团活动中,可对电影中的某一经典桥段或对白进行反复播放,让观看者有针对性地模仿和实践,认真揣摩其发音要领,掌握其技巧,品味不同语调在表达不同思想感情中的效果,对一些常用的习语俚语须输入其大脑,让影片保持静音状态,由观看者直接进行配音、模仿,或根据观看者自己对影片的理解进行改编和解说,亲身体验一下不同的英语发音,不同的语音和语调和不同的爆破与连读或停顿在不同的情景下的魅力。比如《阿甘正传》中的“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和《乱世佳人》中的“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以及《泰坦尼克号》中的“You jump,I jump”等台词,都是模仿者津津乐道,随口就来的经典。

3.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部优秀的英文电影不但为观看者开启了直接感悟生动的、全面的、深刻的语言之门,也为观看者打开了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窗,拓宽了他们的眼界, 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大有好处。一些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和对白,很容易与观看者产生共鸣,它不但简洁明了、震撼人心、节奏感强,而且具有通俗易懂、哲理深刻、幽默诙谐等特点,在激发观看者模仿学习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作品内涵的思索,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知识,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他们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观,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和历史性地去判断真善美。在英文电影欣赏社团活动进行中,若影片出现了由于文化不同或价值取向不同,确实使社团成员难以理解等现象时,社团骨干或积极分子应加以提示和解释,必要时也可以进行讨论,这样不但有利于活动更好地继续开展下去,而且也使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活动后的延伸

英文电影欣赏社团是学生自觉自愿参加的,没有任何强制命令,也没有任何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社团的每位成员都这个大家庭里“玩”得轻松愉快。一般说来该社团成员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英语基础也比较扎 实,对社团的活动大多数成员都会积极响应,出谋划策, 并乐于为此付诸行动。欣赏原版英文电影,观看者可以通过模仿、复述、讨论、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西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英文电影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而具体题材和内容,而写作又可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判。基于这些优势和特点,在观看某影片之后,社团可将活动进一步延伸下去,以便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可以小组为单位,对影视作品进行复述和讨论,每位成员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概述情节大意,写出观后感或影评,进行交流,这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影视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还可把一部电影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小组模仿或表演不同的小块,也可挑选影片中某一经典片段,由不同小组模仿或表演同一片段。模仿或表演时要尽可能设计好场景、布置好环境、准备好服装和道具,同时每一小组组长一定要根据本组各人的能力及特长确定好剧情中的角色,力求对剧情中的人物的语音语调、行为举止尽量做到惟妙惟肖。社团的导演、策划等有一定专长人员可到每一小组中进行协调指导,当好参谋。在各一小组准备完毕后,社团可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组织比赛。这一活动参加人数之多,娱乐性之强,挑战性之大,且每位成员都担任具体的角色,大大显露了身手,因此可以说这种寓“学”于乐的活动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

英文电影欣赏课程虽未进入中学课堂,但中学英文电影欣赏社团的悄然兴起,填补了英语课堂的空白,它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丰富了学生的欣赏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更加地道和自然的英语语言的多姿多彩,体味到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四溢芬芳,为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英文电影赏析 篇7

一、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

英文电影是融合英语语音、词汇、语调、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具体故事情节于一体的真实的生活语境再现。从英语的语言上看, 在英语台词中包含着大量的英语习语、俚语以及英语口头语。因此, 英文电影赏析为学生们提供了真实、实用的英语学习素材。学生们可以通过对一部或两部语音标准、语速正常、词汇相对生活化的英文电影进行反复练习。模仿电影之中的台词, 纠正发音, 掌握连读、弱读等发音技巧。英语电影题材广泛, 在进行听力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的片段, 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量

英文电影欣赏这门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三或大四。在这个阶段,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英语单词。在欣赏电影的时候, 同学们一方面可以对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用法进行巩固, 另一方面可以记忆那些没有掌握的, 又很有用的词汇以及用法。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 通过看英文电影, 学生首先记住音, 然后看电影的字幕看到其形, 再注意到其义。因此, 学生首先要对其语音的输入有一定的吸收, 才能一步步掌握单词。

(三) 提高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蕴含于语言之中。 (胡文仲, 1994) 而电影是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的结合体。海姆斯 (Hymes, 1972) 指出学习语言不仅要发展语言能力, 还要发展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观看大量的英文电影, 可以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一个栩栩如生、立体、全面的认识。

二、在英文电影赏析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影片的选择

对于英文影视欣赏这门课而言, 影片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对于影片的选择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一个是影片本身的客观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 做好民意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影片。另外, 就影片本身的自然情况也有很高的要求, 在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前提下, 英文电影欣赏课程所播放影片的选择应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 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 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 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司微, 2007) 影片的选择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在学习方法上正确引导学生

不少学生希望通过看英文电影来学习英语, 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学语言的初衷渐渐变成了跟踪剧情发展, 不去有意识地深入, 不去追求精确, 却一味“一睹而快”了。由此导致学习难以深入, 难以精确, 进步也就不如期望的那么高了。在这里, 教师应该通过对白精讲、词语注释、文化解说以及扩展阅读等手段, 为学生创造条件, 扎扎实实看好每一部电影, 借助精彩的故事, 学习其中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精髓。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 把英文电影这样一个视听媒体运用到英语的教学之中, 可谓意义重大。但是,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这一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学课本和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小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1]武小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

[2]司微.电影赏析的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10) .[2]司微.电影赏析的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10) .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英文电影赏析 篇8

一、开设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的意义

选修课作为高职高专教学的一部分, 在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地位。英语选修课要注重培养“四有人才” (有知识, 有文化, 有责任, 有智慧) 。培养“四有人才”第一条途径即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基础课少而精、专业课广而约、选修课多样化。英语选修课教学能够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选修课在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获取的语言知识和信息。因此, 选修课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贯坚持“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方针, 既要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也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其在实际工作场景下使用英语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大一学生, 这个阶段的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 了解英美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已经从单纯的通过考试向拓展知识面, 提高文化修养等多元化的需求转变, 因而在必修课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需整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模式, 从课程设置, 课程安排着手开展一系列的选修课, 以满足他们不同水平, 不同爱好及专业发展的需求,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英文电影选修课的现状

图、文、声、情并茂的英文电影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应用电影材料进行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地道的语言, 还可以使他们领略到异国的风土人情。电影赏析教学以其直接, 真实, 准确的方式集中展示着社会文化场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影视教学, 是教学手段优化的一种表象, 是语言教学现代化的一种展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避免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分离和脱节的问题, 兼顾了语言技能培养和英语语言文化的传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 不管是从教师还是学生本身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 从而制约了这门课程的开展。

1. 教师方面

很多英语老师开展影视赏析课程时处于摸索尝试阶段, 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影视欣赏教材作为指导。由于欠缺系统的课程教学理论指导, 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成为放映员, 一部电影从头放到尾, 从“人灌”教学变成“机灌”教学, 成为变相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课前没有影视背景介绍, 课中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 课后没有布置相关练习, 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缺少对英语影视作品接触的必要指导, 观看电影仅仅成为一种娱乐行为, 电影欣赏的“寓教于乐”的学习功能被抛置脑后, 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其文化背景和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思考。有些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英语基础知识过多讲解, 过分强调词汇及语法知识的介绍, 或者过于关注文化背景, 而将一堂电影赏析课变成了西文化介绍课。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电影课教学性质不了解;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对电影素材的选取随意性大;没有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及时准确的反馈。这直接影响该课程功能的正常发挥, 造成大多学生只图视觉上的满足, 把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有趣场面上, 使得该课程成了一项增添新鲜感的娱乐活动。这既对电影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语教学的低效局面。

2. 学生方面

人数众多, 难以开展课堂活动, 课堂讨论也难以进行, 教师对学生平时课堂成绩的评定也就很难把握。因此学生写影评交给教师修改成为主要考核方式, 从而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把握。作为后续课程之一,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英语电影欣赏采用多媒体教学, 本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 但也不乏学生在选修这门课程的时候就是抱着混学分的目的, 认为就是看看电影, 比较轻松, 对这门课缺乏总体的认识, 又加上考核方式的主要是以课后写评论的形式, 学生都知道去网上搜寻信息, 互联网上的信息非常丰富, 有些学生就懒得动脑子, 全盘照抄别人的观点, 这种态度都制约着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建议

为了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局面, 教师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用于指导高职高专选修课《英文电影赏析》教学,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 (Howard…Gardner) 在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 这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智能是多方面的, 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认为, 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影视英语教学时, 为了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 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原则;语言智能优先原则;教学活动多样化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合方式的适宜性原则;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原则 (钟建玲, 2007) 。

以下是笔者根据上述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1. 制定课程目标

以开发学生语言智能为主, 其他智能为辅。语言智能是英语教学最为关注的智能, 影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其他多种智能的培养与语言智能的培养相冲突时, 应本着语言智能优先的原则。

2. 精选电影作品

Lynn (2005) 把影片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广泛的人类问题, 如爱情或亲情等;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等。每一个主题选一部影片进行阐释。在同一主题的影片里, 则要根据语言难易、清晰度, 画面声音质量, 字幕选择或技术问题等进行综合权衡, 最终确定影片。

3. 影视作品加工

课堂上时间有限, 需要从作品中截取相关片段, 所截取片段应有利于借助影视全方位地提高英语听语能力, 每个片段要有相对独立的场景, 要对片段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能独立操作与训练的单元, 要根据片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影视作品进行加工的时候, 不应割裂作品的连贯性, 不应破坏作品的欣赏性 (黄迎2004) 。

4. 设计课堂活动

影视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尤其适合教师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开发。课堂活动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参照Roise…Tanner (2001) 的“智能——语言技能对应表”, 并根据学生智能特点、水平、差异以及影片内容因材施教, 设计出适合学生智能现状和发展空间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发挥其优势智能, 培养其弱势智能, 彰显其个性, 优化其学习过程。

5. 学生多元智能评估

评估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多元智能评估的标准是多元的、动态的, 教师应该从多角度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 将评价过程融于教学过程中, 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该课程特点,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测评方案, 对学生进行多维全方位评估。

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智能类型, 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活动, 例如:培养语言智能的活动包括学生介绍影片的时代背景和演员信息, 为影片配音等;培养数理逻辑智能的活动包括为片段排序, 根据片段推测影片大意等;培养音乐智能的活动包括欣赏影片音乐, 学唱影片歌曲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表演电影片段等;反思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情节或电影人物可以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活动包括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动植物和其他自然环境的电影片段, 请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Gardner, H.Lynn, A..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2005

[3]黄迎.英语影视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与加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篇9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项产业。自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老百姓娱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电影片名最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大部分普通观众主要依据它的中文译本对其做出看还是不看的取舍。因此,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一个绝妙的译名不仅能大大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为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一个好的电影译名就是一部外国电影的成功广告,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因此,电影片名翻译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然而,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英文电影译名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

二、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

1. 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标题要等到别的翻译任务都完成以后再进行翻译”[1](纽马克,1988∶12)。所以,译者要在看完整部电影并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基础上再翻译电影的片名。文化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的那个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2](纽马克,1998∶21)。显然,在电影片名里也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如果译者不能意识到或者误解了这种文化内涵,那就很可能会对片名造成误译。

例如: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ty,大陆和香港都有自己各自的片名译文版本。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不幸的是这两个简单的直译版本都是误译。根据《美国传统词典》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花,花大叶长,呈紫红色。这种花美丽而神圣,象征着神圣的爱情。在影片中,导演用联想的手法,用这种花来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爱。所以台湾译本《美国心·玫瑰情》更加合适。Brave heart大陆译作《勇敢的心》,香港译作《惊世未了情》,而台湾则译作《英雄本色》。

2. 单纯追求商业利润

电影作为一项娱乐产业,除了要娱乐大众更要赚取票房收入。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电影的营销策略的影响。为了吸引观众,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如:美国电影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Original Sin被译为《原罪》、《激情叛侣》;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则是《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刺激1995》;The Lives Of Others译作《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而Mission Impossible则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碟中谍》。

假如读者看过上述提到的电影,就会发现后一个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人,单纯追求商业利润,不顾任何翻译原则,从而造成了很多误译。

3.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电影的先期传播作用

网络上的译名通常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的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点击率,更是随意翻译。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例如Mrs Doubt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而早在十九世纪,中国学者严复就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成为译者普遍遵守的指导原则。

三、基本翻译原则

1. 译名应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考虑到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英语电影片名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本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如前文所讲,误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误解了原片名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要求译者考虑到标题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重构其文化内涵。“电影翻译中重建文化意向的重要性在于能促进和目标观众的交流,让他们及时有效地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3](柴梅萍,2001.4)。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电影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也令人费解。又如:电影Seven(《七宗罪》)。根据旧约全书,在地狱里名叫“撒旦”的恶魔有七种,它们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七种死罪,那就是“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吃,贪婪,欲望”。电影里随处可见“七”的影子,七种罪行,七种刑罚,七次下雨,故事在七个地方发生,故事在第七个晚上七点结束。电影里,“七”其实暗示了罪孽和处罚。如果简单地将电影片名译成《七》,观众肯定困惑不解,但是译成《七宗罪》,观众就容易了解剧情。与之相反,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2. 译名应具备语言艺术美感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观众的审美期待,片名不能影响观众的理解,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粗鲁。一个好的电影片名译本应该富于节奏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不但有商业和美学效果,而且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例如: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是由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小说的中译本是《飘》。但作为电影片名,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乱世佳人》更加合适,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Die Hard(《虎胆龙威》),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The Legend o the Fall(《燃情岁月》),Prelude to a Kiss(《一吻倾情》),Moonlight(《披星戴月》),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需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3. 译名应具备商业价值原则

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4]。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所以说,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为了要让电影更好适应当今市场,译者应该根据电影情节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弹性地对片名作一些变动,在做这种变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形式,更要考虑到电影的内容和反映出的精神。以电影Italian Job为例,假如直译成《意大利工作》,中国电影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意大利的跟一个人的职业有关的故事。他们会觉得故事没什么稀奇,没必要去电影院看。虽然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这种直译毫无用处,只会大量削减到电影院取得人数”[5](李群,2002.5)。而另一个译文《偷天换日》,既符合剧情又能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更加让人满意的译文。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来该片被改译为《音乐之声》,已被观众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被译成汉语为《滑铁卢桥》。从表面上看,两者一一对应,天衣无缝。可是,中国观众会对这部影片的内容作何联想呢?稍稍读过欧洲近代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历史典故,人们肯定首先将它跟“拿破仑”联系起来,其次就跟那场战役联系起来。而Waterloo Bridge却是一部从头到尾与拿破仑毫不相干的爱情故事片。这里就涉及了文化蕴涵与中西方文化认知心理差异的问题。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又如:In the Bedroom(《不伦之恋》),The Net(《网络惊魂》),The English Patient(《英伦情人》、《乱世情天》),It Happens One Night(《一夜风流》)。上述译名,自然得体,既符合电影内容又充满悬念,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可以看作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Driving For Miss Daisy(《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Godfather(《教父》)等。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如Ghos(《人鬼情未了》),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2. 意译法

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再如Singing In the Rain(《万花嬉春》、《雨中曲》)。It’s a Wonderful Life(《风云人物》),It’s Not Me, It’s Him(《冒名顶替》),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on, the Professional(《这个杀手不太冷》),Chicken Run若直接被译作《小鸡跑步》则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而《小鸡快跑》则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3. 音译法

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Rocky(《洛基》),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熟知。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金刚》),Garfield(《加菲猫》),Shrek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将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

4. 另译

当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或译名是死译、乱译的结果,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可采用另译。如:Earthquake最初译为《地震》,给人一种科教片的感觉,与原片内容相距极远。后译为《惊魂夺命》则较好地实现了对等。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的惊险,译作《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

五、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只有通过真正理解英文电影片名所浓缩的源文化并结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加上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既忠于原文又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地位和价值未受到足够重视, 因此造成了很多误译。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的特点, 探讨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原则并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在融合文化和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片名翻译的基本技巧以获得成功译名。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8.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英文电影中文译名之美 篇10

关键词:英文电影,中文译名,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涌入国人的视野之中,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中文译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想的电影译名应准确传递影片内容,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同时也能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影片译名符合影片内容,同时也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无疑能传递意义,激发情感,引起共鸣。总之,译名之美可以为影片的商业利益服务,为文化交流传播服务。以下是英文电影的中文译名之美,也是汉语美之所在。

一、视听直感的形音之美

汉语具有直观性,可感性,汉字以形托象,音调相依,形意结合。意义可以寓于形音之中,形音可以提示意义,引发联想。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直感化,直觉化,重视主体在生命实践中执着于美感体验和感悟,善于用最直接的感官感觉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汉语中的物质体现就是音与形之美。音之美表现为汉语的声、韵、调,如双声,叠韵,平仄和拟声等。经过审美加工,汉语音节的高低长短可以使韵律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可以使节奏此起彼伏,平仄声调可以使语流婉转交错。好的电影译名往往声韵优美,生动形象,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如电影《天外天》(Outland)中的“天”字,《骗中骗》(The Sting)中的“骗”字,《雨中曲》(Singing in theRain)中“雨”与“曲”押韵,和谐悦耳,节奏明朗。电影BodyGuard讲述了保镖与雇主之间的爱情故事,译为《护花倾情》运用“倾”和“情”押韵的技巧,巧妙地暗示了电影的主线。再如电影Speed译作《生死时速》,其中“生”与“时”,“死”与“速”运用相同的声母:“sh”、“s”发音使人联想到摩擦感,刺耳感和仓促感,并且四个字的声调平仄相间,使片名听起来有一种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感觉,观众凭借对片名的听觉便可以感受到影片的大致内容和风格。此译名为经典之作,远远比另一个译名《速度》更动感传神。影片《闪灵》(The Shinning)译名和原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发音相近,意义也符合电影的内容:“灵”意指超能力,“闪”字突出一种快速闪过的感觉,“闪灵”是影片主人公拥有的预知未来并进行心电感应的超能力,译名暗示了影片诡异恐怖的氛围。

形之美表现为汉语的词语结构多讲求平衡之美。如不少电影译名采取四字结构,包括成语和自由组合的词组,内容上言简意赅涵义深刻,形式上整齐匀称短小精悍,语音上音调和谐悦耳顺口。影片《壮志凌云》,其英文的Top Gun是美国空军军官培训学校的别称,而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位空军飞行员的故事。译为《壮志凌云》烘托了豪气冲天的气势,用四字成语表达出双关的意味,可谓丝丝入扣。《石破天惊》(TheRock)讲的是尼古拉斯·凯奇与肖恩·康纳利合作进入一个孤岛击败恐怖分子利用生化武器威胁美国政府的故事,译名展现了勇者无畏的英雄气概,震撼力十足。四字结构的译名俯首皆是:《暮光之城》(Twilight),《亡命天涯》(The Fugitive),《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变相怪杰》(Mask),《杯酒人生》(Sideways),《弦动我心》(Music of the Heart),《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网络情缘》(You've Got Mail),《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大地雄心》(Far and Away),《伴我同行》(Stand by Me),《逍遥法外》(Catch Me If You Can),《真情电波》(Radio),《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古墓丽影》(Tomb Raider),《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天外奇迹》(Up),《极度深寒》(Deep Rising),《舞动人生》(Billy Elliot),《名扬四海》(Fame),《荒岛余生》(Cast Away)《网络情缘》(The Net),《剑侠风流》(FirstKnight),《钢琴别恋》(The Piano),《天罗地网》(The ThomasCrown Affair),《隔世情缘》(Kate and Leopold),《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君子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鸠占鹊巢》(The OtherBoleyn Girl),《直上云霄》(Up in the Air),《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四海一家》(Friendly Persuasion),《戏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天长地久》(Heaven Can Wait),《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等。这些四字结构的影片译名在视觉上体现了和谐对称之美,同时也在听觉上体现了韵律协调之美,中国观众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适当运用四字格,能使译名文字洗练,通顺流畅,语义鲜明,富有美感。笔者对从1928 年到2013 年的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进行了粗略估计,从第一届奥斯卡获奖影片《铁翼雄风》(Wings)到近年的《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an),85部影片中大约有一半的影片译名采用了四字结构(以人名为片名的除外),这也说明了影片名翻译中的一种倾向。

此外,还有音、形、义结合的多维美,如叠字、双关等。叠字可以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既悦目又悦耳,如TheHours译作《时时刻刻》,运用两对叠字达到了和谐对称,平衡协调的效果。双关可以增强影片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如《碟中谍》(Mission:Impossible)运用“碟”与“谍”两个同音异义词构成的的谐音双关,又紧扣影片间谍偷窃磁盘的情节,传递出了影片的内容,同时紧凑的节奏感还使观影者感受到了影片的风格,看过影片的观众无不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主演汤姆克鲁斯在执行“不可能的任务”时的惊险场面。《初恋成珍》或《珍爱来临》(Becoming Jane)中“珍”字一语双关,代表了Jane(简奥斯汀)和她美好真挚的感情故事,构思巧妙,令人回味无穷。《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暗含了大开眼“界”和紧闭双眼两层含义,表现出这个社会的畸形和阴暗,具有超前的思想启示。《虫虫危机》(Antz)讲述的是蚂蚁王国靠着机智和团结一致击退强敌,度过“重重”危机,赢得胜利的故事。此译名显然比直译为《蚂蚁》好。《食破天惊》(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片名充满了美食从天而降的奇思妙想,引人入胜,充满科幻色彩。《鲨机四伏》(SharkZone)则使人想到了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杀手,并且制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

二、巧妙精深的意象之美

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艺术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寄托,体现的载体。汉语的意象之美在于隐含,往往运用象征、隐喻、联想等手段寄意于象,以象蕴意,如“花”、“月”、“风”、“云”的意象在汉语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因此也出现在一些电影译名中。电影Thelma and Louis为两个女主角的名字,译为《末路狂花》不仅点出了两个被迫走上绝路的女人最后的疯狂,也使该片在国内广为流行。《出水芙蓉》(The Bathing Beauty)“芙蓉”意喻美人,婷婷出水,涟涟清波,清新脱俗,美好雅致,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味。《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风月”暗指女主人公的职业身份,译名耐人寻味。《巫山云》(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来自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讲述的是一段被遗忘的感情,“巫山云”指那本该刻骨铭心的旧情。《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蓝桥”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爱情,碰巧的是,“蓝”在英语中意为“忧伤”。此译名把战火下凄美爱情故事表现得无奈又悲伤,令人回味。Mr.Holland’s Opus直译为《贺兰先生的作品》,但《春风化雨》更富深意,容易让人联想起“润物细无声”,充分展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三、模糊朦胧的意境之美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把读者或观众引入到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与意象不同,意境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蕴致,一种意味。它超拔于具体物象之上,引发人的感悟,唤起人的遐思,触动人的情感。有的电影译名,遣词空灵,运笔朦胧,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观众驰骋想象,在头脑中产生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电影译名《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y)既有“境”,又含“意”:“她”并非明指何人,给人以含蓄之感;“烟花”属“境”,将人比作烟花,形象中不失风采,生动中富含韵味;“寂寞”为“意”,二字所含之美使人品味琢磨良久,感悟其妙,心领神会。那种璀璨绚烂,转瞬即逝,灵虚飘渺,迷幻莫测的感觉实在是不可言传,难于名状。“烟花”与“寂寞”并提,情景交融,难分彼此,意境顿生,美感凸显。

语言反映了思维方式,汉语中的表达体现了中国人朴素辩证的哲学思想:天人合,内外合,身心合,知行合。在这种整体观照下,中国人主张物我同一、物象同一,主客观的同一,情意境的统一。体现在语言审美中则是,形貌与神思兼备,辞采与意气并举,物象与情志交融,文骨与风韵共存。以身感物,以情晓意,把自然和外界事物的神韵统摄于心,融合于情。所谓“移情”:托物寄情,借景抒怀,景中含情,物中蕴意。因此,有的译名通过事象、物象、景象的融合,创造出情境统一,形神统一的诗歌画面,引发观众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空灵隽永的意境。一些以“情”为主题的影片更在译名上下功夫,将观众带入或婉约温馨,或和谐静谧,或凄凉孤寂,或忧愁沉郁,或雄浑壮丽的情境之中。如电影译名《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燃情”二字精彩点题,大气苍然如史诗般悲壮,比《秋日传奇》更显情深意浓,狂野不羁;《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意境,比《麦迪逊郡桥》要深远低徊;A Walk in the Clouds译为《云中漫步》,弥漫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比《真爱的风采》和《漫步在云端》要高出一筹。《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y)比《狂恋大提琴》或《希拉里和杰基》更富有深意和诗意;Blossoms in the Dust译为《落花飘零》情由境生,徒增寂寞寥落之感,愁思幽绪之情,表达了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那份爱与同情。此时流转在心间的是情与意的深度交融,非言语能道尽,非理性可追究。此外,汉语的叠字也可创设一种艺术境界,加重抒情色彩,增强音乐美感。如《长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运用叠字“漫漫”“迢迢”不仅古朴典雅,而且意境悠远,令人浮想联翩,美不胜收。

浅析大学英文电影欣赏课 篇11

[关键词]电影欣赏 中西文化 英语听说能力

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经典影片对观众来说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使人的感官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而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英语听力。对大学生而言更是能够极大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一、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的目的

电影取材广泛,语言环境直接、地道。影视教学不仅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而且能够扩展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社会概况的了解。利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并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切实的了解。

二、大学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的必要性

1、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學生如果没有学习的需要,哪来学习的动力呢?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原版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引入英文影视片段有助于激发兴趣,提高动力;强化记忆,提高效率。

2、英文影视作品的特性使然

英语原版影视作品以其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特征,充分体现了它在英语学习中的潜在教学功能,诸如在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交际能力、戏剧表演等方面的潜在教学优势。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充分利用原版影视作品,对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认识和快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流畅性提供了积极条件。英美影视作品给学习者营造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环境,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可以学单词、学语法、练朗读,以及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3、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程中利用优秀英语电影进行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由于电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主题音乐,因此合适的影片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它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和其他器官,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的运用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将单纯的言语描述转变为直观的语言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将英语学习衍变为一种自然的交流活动,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大学生自身特点

众所周知,大学生相对成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环境里,而是更加渴望了解甚置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英文电影欣赏课程给他们提供了放眼世界的机会,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轻松的认识西方社会的思想观念,历史文化,地域特点,人文风俗等等。

三、英文电影欣赏课教学方法

1、英文电影课堂教学模式

英文电影欣赏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应该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文电影欣赏课

学生可先观看某个电影的片段,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所看的片段情节,并推断下一章节有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教师伴讲,要按照教学要求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积极地思维。在整个影片的观赏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探讨该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及矛盾冲突等。

3、让学生“泛看”电影

在不打断影片节奏的前提下,将影片分成几个片段,同时根据交际法安排一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每一片段进行一次,主要是解决电影中出现的语言信息,并使这些语言信息有效的运用,因此活动常常安排在看电影片段之前或之后;有些活动由学生独自完成,有些则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些活动得集体完成。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灵活安排教学环节

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即使是欣赏同一部影片,他们的所关注的问题和需求也不一样。我们在设计英文电影欣赏课时,对不同的同学,可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有的同学对电影的精彩对白很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训练这些学生表演或背诵精彩电影对白,以此达到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有的同学喜欢记忆那些地道的美式口语或俚语,可以让他们用我们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达出来,解释给其他同学听,这无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小议 篇12

因此, 要想做好英文影片名的汉译, 要遵循照以下三个原则。

1. 经济利益原则

电影是艺术文化形式和商业形式, 它的标题是商标和广告, 电影片名翻译应满足雅俗共赏的要求。电影制片人不仅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人际沟通, 同时也追逐利润, 也就是电影必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换句话说, 它必须具有商业价值。刘青宓指出, “由于源语言是值得翻译 (即有社会效益) , 那么它就可以转换成容易被全社会接受的目标语言, 不只拘泥于源语读者是否可读。”他还强调, “社会效益是评价翻译的意义、质量和价值的最佳标准。”一部影片的经济效益往往在于标题的吸引力。一个标题的好坏与票房有直接关系。在此前提下, 他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中, 目标语言的可读性原则对电影片名翻译起着主导作用。众所周知, 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欣赏标准。当然, 不同的人对电影标题的理解也不同。但是, 应该有一个基本要求:源语有可读性。刘青宓提到, “当源语有很好的可读性时, 源语言所有的本义和修辞意义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目标语言。”例如, 当Sound of Music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迷惑了台湾所有的观众。后来, 这部电影被翻译成“音乐之声”。后者直到如今仍被广泛接受。经典奥斯卡影片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 一直是经典的翻译作品之一。又例如, Liar Liar有两个译本, 一个是“谎言大师”, 另一种是“大话王”。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所熟悉的单词“大师”, 因为它是赞美别人。“大话王”, 是指一个人总是说假话, 这是一个贬义词。因此, 不同的翻译将给观众不同的印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人类往往趋向于更好的东西。一个贬义词肯定会导致较低的票房。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使用褒义词方面获得更高的票房。

2. 文化传播原则

电影是最广泛的艺术形式, 具有国际性和公共性, 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此外, 文化传播是电影不可推卸得责任。纵观翻译历史, 译者一致认同文化特色传播是翻译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翻译理论家贝克就文化的特色得出自己结论。他指出, “源语言可以表达目标语从来没有的概念。它可能是抽象的或明确的, 也许是涉及到宗教信仰, 社会习俗, 甚至某个对象。”这表明文化翻译的难度。人们总是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其实是超越了生活。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镜子, 映射出真实与虚构的生活。影片名反映的文化内涵包含很多文化因素, 给翻译带来困难。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文化词、成语等。First Blood是一个英文成语, 英文意思是“win in the first battle”, 但是在电影中它被误译为“第一滴血”。而电影名A Space Odyssey被译为“太空漫游”, 在一定背景下, Odyssey的意思是一个危险的旅程, 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发音把它翻译为“奥德赛”, 非英语语言学习者会感到困惑。因此, 他们不可能有兴趣看这部电影。同样, Eve在All About Eve不能直接被翻译成“夏娃”, 为了观众容易理解, 应根据有关夏娃的神话故事, 译为“彗星美人”。通过这样做, 我们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 审美价值原则

电影本身是一个图像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注意声音美和意义美, 让观众可以赏心悦目。电影片名翻译首先注意摆脱源语言束缚和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美;其次译者应灵活把握电影并进行艺术创作。这里讨论的审美价值包括源语的美和目标语的美。施泰纳认为, 翻译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电影片名翻译是在源电影基础上的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它也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此外, 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逐步提高。人们会客观地评价翻译的美。因此, 翻译必须有欣赏性并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一个好的翻译通常传达“美”的信息, 并且吸引观众产生先睹为快的欲望。例如, 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运用拟人的方式译为“当幸福来敲门”, 这个翻译让人有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High School Musical译为“歌舞青春”, 这让观众充满活力并想在电影中感受青春。当然, 一部经典电影可以长留在人们的心中。例如, 经典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由此发现, 翻译具有简洁性、强烈的信息感和美感, 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达到这样的标准, 要求译者在汉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上一篇:铁路桥梁建设下一篇:结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