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片名

2024-11-28

英文电影片名(共12篇)

英文电影片名 篇1

一、引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项产业。自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成为中国老百姓娱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电影片名最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大部分普通观众主要依据它的中文译本对其做出看还是不看的取舍。因此,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一个绝妙的译名不仅能大大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还能为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一个好的电影译名就是一部外国电影的成功广告,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因此,电影片名翻译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然而,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英文电影译名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

二、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

1. 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标题要等到别的翻译任务都完成以后再进行翻译”[1](纽马克,1988∶12)。所以,译者要在看完整部电影并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基础上再翻译电影的片名。文化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的那个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2](纽马克,1998∶21)。显然,在电影片名里也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如果译者不能意识到或者误解了这种文化内涵,那就很可能会对片名造成误译。

例如: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ty,大陆和香港都有自己各自的片名译文版本。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不幸的是这两个简单的直译版本都是误译。根据《美国传统词典》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花,花大叶长,呈紫红色。这种花美丽而神圣,象征着神圣的爱情。在影片中,导演用联想的手法,用这种花来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爱。所以台湾译本《美国心·玫瑰情》更加合适。Brave heart大陆译作《勇敢的心》,香港译作《惊世未了情》,而台湾则译作《英雄本色》。

2. 单纯追求商业利润

电影作为一项娱乐产业,除了要娱乐大众更要赚取票房收入。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整个电影的营销策略的影响。为了吸引观众,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如:美国电影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Original Sin被译为《原罪》、《激情叛侣》;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则是《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刺激1995》;The Lives Of Others译作《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而Mission Impossible则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碟中谍》。

假如读者看过上述提到的电影,就会发现后一个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人,单纯追求商业利润,不顾任何翻译原则,从而造成了很多误译。

3.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电影的先期传播作用

网络上的译名通常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的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点击率,更是随意翻译。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例如Mrs Doubt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而早在十九世纪,中国学者严复就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成为译者普遍遵守的指导原则。

三、基本翻译原则

1. 译名应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考虑到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英语电影片名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本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如前文所讲,误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误解了原片名包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要求译者考虑到标题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重构其文化内涵。“电影翻译中重建文化意向的重要性在于能促进和目标观众的交流,让他们及时有效地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3](柴梅萍,2001.4)。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化词、习语等。如电影First Blood,是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All About Eve中Eve为神话故事中的夏娃,同样,若直译为《夏娃》,也令人费解。又如:电影Seven(《七宗罪》)。根据旧约全书,在地狱里名叫“撒旦”的恶魔有七种,它们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七种死罪,那就是“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吃,贪婪,欲望”。电影里随处可见“七”的影子,七种罪行,七种刑罚,七次下雨,故事在七个地方发生,故事在第七个晚上七点结束。电影里,“七”其实暗示了罪孽和处罚。如果简单地将电影片名译成《七》,观众肯定困惑不解,但是译成《七宗罪》,观众就容易了解剧情。与之相反,The Third Man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相差极大。

2. 译名应具备语言艺术美感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观众的审美期待,片名不能影响观众的理解,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粗鲁。一个好的电影片名译本应该富于节奏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不但有商业和美学效果,而且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例如: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是由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小说的中译本是《飘》。但作为电影片名,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乱世佳人》更加合适,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Die Hard(《虎胆龙威》),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The Legend o the Fall(《燃情岁月》),Prelude to a Kiss(《一吻倾情》),Moonlight(《披星戴月》),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The Secret Agent(《间谍末日》)。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需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3. 译名应具备商业价值原则

刘宓庆(1999:49)指出,“既然源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源语的可读性程度”[4]。又说,“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1999:48)。影片的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片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所以说,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为了要让电影更好适应当今市场,译者应该根据电影情节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弹性地对片名作一些变动,在做这种变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形式,更要考虑到电影的内容和反映出的精神。以电影Italian Job为例,假如直译成《意大利工作》,中国电影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意大利的跟一个人的职业有关的故事。他们会觉得故事没什么稀奇,没必要去电影院看。虽然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这种直译毫无用处,只会大量削减到电影院取得人数”[5](李群,2002.5)。而另一个译文《偷天换日》,既符合剧情又能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更加让人满意的译文。如Sound of Music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来该片被改译为《音乐之声》,已被观众广泛接受。一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如Waterloo Bridge被译成汉语为《滑铁卢桥》。从表面上看,两者一一对应,天衣无缝。可是,中国观众会对这部影片的内容作何联想呢?稍稍读过欧洲近代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历史典故,人们肯定首先将它跟“拿破仑”联系起来,其次就跟那场战役联系起来。而Waterloo Bridge却是一部从头到尾与拿破仑毫不相干的爱情故事片。这里就涉及了文化蕴涵与中西方文化认知心理差异的问题。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又如:In the Bedroom(《不伦之恋》),The Net(《网络惊魂》),The English Patient(《英伦情人》、《乱世情天》),It Happens One Night(《一夜风流》)。上述译名,自然得体,既符合电影内容又充满悬念,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可以看作是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 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译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Driving For Miss Daisy(《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Godfather(《教父》)等。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如Ghos(《人鬼情未了》),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2. 意译法

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再如Singing In the Rain(《万花嬉春》、《雨中曲》)。It’s a Wonderful Life(《风云人物》),It’s Not Me, It’s Him(《冒名顶替》),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on, the Professional(《这个杀手不太冷》),Chicken Run若直接被译作《小鸡跑步》则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而《小鸡快跑》则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3. 音译法

很多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Rocky(《洛基》),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熟知。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金刚》),Garfield(《加菲猫》),Shrek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将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

4. 另译

当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或译名是死译、乱译的结果,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可采用另译。如:Earthquake最初译为《地震》,给人一种科教片的感觉,与原片内容相距极远。后译为《惊魂夺命》则较好地实现了对等。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的惊险,译作《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

五、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只有通过真正理解英文电影片名所浓缩的源文化并结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加上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既忠于原文又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翻译。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 作为电影翻译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地位和价值未受到足够重视, 因此造成了很多误译。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的特点, 探讨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原则并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在融合文化和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片名翻译的基本技巧以获得成功译名。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8.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5]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05) .

英文电影片名 篇2

[摘要]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影片名的翻译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就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再现原片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效果,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让人们欣赏到优秀的外文影片。

[关键词] 电影片名 中西文化差异

翻译技巧

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大量英文影片的引进, 电影翻译也备受关注。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目的语文化环境下, 如何翻译出让观众认同并接受的电影篇名, 是翻译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电影是文化艺术的载体,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 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地域和时空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正确把握源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适时地进行选择和适应,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 与其说它是语言的翻译, 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不但要知道词语本身的字面意义, 还要弄清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事和对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寓意。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寓意。电影 “Red Shoes”(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一名芭蕾舞女演员面对爱情与事业不能做出正确选择,最终走向悬崖的悲惨故事。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译出了英文的原意,却没有更深的寓意。后来这部英国影片又被译成《红菱艳》。译者把那双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出于污泥,却仍美丽动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浸入了女子血泪的三寸金莲。与《红舞鞋》相比,《红菱艳》这一片名更体现出了电影的意境美。再如,美国电影 “American Beauty”.大陆和香港都有自己各自的片名译文版本。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而这两个简单的直译版本都很不贴切。根据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美国传统词典>>),“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花,花大叶长,呈紫红色。这种花美丽而神圣,象征着崇高而神圣的爱情。影片中,导演用联想的手法,用这种花用来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爱。因此台湾译本《美国心·玫瑰情》更加传意贴切。

审美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活动,包含了复杂的感觉、心理、思维、情感等一 系列多样又统一的精神活动。审美作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审美情趣的差异。审美的差异决定了译者要深入把握源语电影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用目的语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原作的审美体验生动形象地传递于译入语的电影艺术观众。例如,在某些形象的审美上,汉文化也不同于英语文化的审美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蓉总是与美丽动人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人李白就用“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这样的诗句来描绘美人杨贵妃。影片 “Bathing Beauty”译为“出水芙蓉”更自然贴切,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再如,“Blood and Sand”翻译成“碧血黄沙”,贴近汉民族的修饰与生动传神的审美需求,而英语的表达惯式则不使用修饰性的形容词。译名不仅充分展现了原名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还忠实了电影的内容。

三、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方法及技巧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奈达提出的对等概念,金隄从三个方面对该概念进一步阐释:接受者概念、效果概念、对等概念。关于效果概念,他指出,在明确了效果指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后,需要强调它应该包括信息的全部作用,也就是接受者从中所获得的一切理解和感受。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1998:18)。笔者认为,这进一步明确了严复“信、达、雅”标准的内容。效果概念是否全面掌握,实质就是翻译过程中是否真正以等效为目标。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又要有良好的商业效应;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本国观众的语言文化习惯和审美取向。翻译片名时,应在深入理解影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借助适当翻译技巧与方法,谨慎措辞,言简意赅,传情达意,形神兼备。片名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几种技巧与方法:

3.1.直译法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在不违背电影原文思想内容,又能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例如: “Basic Instinct” 译作《本能》;”Superman”《超人》; “Spider-man”《蜘蛛侠》;“Tess”《苔丝》; “Rain Man”《雨人》; “God Father”《教父》; “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但这种形式与内容都可直接对应的作品较少。因而要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等方面都达到对等,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3.2.意译法

所谓意译,简言之为“神似而形不似”的翻译,但并非偏离原作的含义。意译与直译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表达形式这一层面上。现实中很多片名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于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本意为“牛仔”,是美国特有文化,与汉文化中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午夜牛郎》似可接受。还有 “Cash Mccall”翻译为《商海情深》; “Gone with the Wind”《飘》; “Ghost” 《人鬼情未了》; “The Piano”《钢琴课》; “Cats & Dogs” 《猫狗大战》; “Seven” 《七宗罪》;再如“Top Gun”是美国海军空战部队学校的一般叫法。影片描述了机师彼得刻苦训练、经过种种磨难最终成功的故事。若译为《高枪》可能会使观众误以为是枪战片,而非励志电影,现译为《壮志凌云》使观众对影片的题材及风格一目了然。同时,“凌云”二字也充分体现出原名 “top” 的方位概念。

3.3.音译法

很多电影片名本身常为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在不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直接将其音译。如: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Romeo and Juliet”《罗密噢与朱丽特》 “Rocky”《洛基》; “Jane Eyre”《简爱》;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等。但事实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熟悉的。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 “Patton”《巴顿将军》;

“King Kong”《金刚》;“Forrest Grump”《阿甘正传》等。

四、结束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的活动。由于源语和译语的不同特色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把片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非易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影片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语言和民族文化差异,同时要求译者具有对电影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加之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文化特色, 尽可能翻译出理想的电影片名,以供人们欣赏。

参考文献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3

关键词:电影片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9-01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电影是一个重要渠道。成功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不仅充分展示出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而且影响电影传播环节,成为创造票房的关键因素。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不应盲目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以及审美目的等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一、电影是文化艺术的载体,文化差异影响电影片名翻译

因环境和背景的影响,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和时空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因此,在片名的翻译时,不仅需要语言的精炼,同时还需要根据目标语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使其表达出特有的文化内涵,向观众传递特有的、易于理解的文化信息和意向,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导向作用。

根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事物在有文化内涵方面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如英国著名电影“Red Shoes”,讲述了嗜舞如命的芭蕾舞女演员佩吉在爱情与事业双重压力下,矛盾而无法抉择,最终走向悬崖来摆脱所有烦恼的悲剧故事。《红舞鞋》正确译出了英文释义,但没有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使其寓意更加深刻。随后,有人将其译译为《红菱艳》,颇具中国文化特点色彩,用出于污泥而不染,象征爱情纯洁的红菱代替那双红舞鞋,使其更有寓意美,更容易让中国观众接受。再如电影 “Pretty Woman”(美国),初期以《漂亮女人》作为片名,单单从片名来看,无法向观众表达出女主人公的身份特征,而译名《风月俏佳人》将一个深陷风月场的漂亮女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综上所述,片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非常有利。

审美作为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集心理感觉、思维活动、特质情感等于一体,具有复杂多样又具体统一的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审美观。诸如,电影“Waterloo Bridge”,若直译则为《滑铁卢桥》,实在毫无趣味可言。实际上影片是一部烂漫而凄惨的爱情故事,如果将片名译为《魂断蓝桥》就相当贴切,同时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审美价值。再如“Blood and Sand”, 摒弃英文的表达不加注形容词来修饰性的习惯,将其译为“碧血黄沙”,更加符合中华民族在审美情趣上传神生动的要求。由此可见,电影名字的译文,不仅要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充分展现了原名的涵义,还要在影片的内容表达上对应。

二、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的思想内容,又要符合本国观众的语言文化习惯和审美取向;既要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又要有良好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效应。因此翻译片名时,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影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借助适当的翻译技巧,言简意赅,形神兼备。片名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几种技巧与方法:

(一)直译法

在片名翻译中,直译是最常见的方法,即逐字一对一的翻译,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二者达到完美统一。许多影片名直译过来后,中英文几乎可以达到字字对应的重合度。例如:“Pride and Prejudice” 译作《傲慢与偏见》;”Superman”《超人》; “Spider-man”《蜘蛛侠》;“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 “God Father”《教父》;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

(二)意译法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有的片名用直译很难反映影片内容,无法在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的对等时,就需要运用意译,这就是常说的“神似而形不似”。“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意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中极富冒险和吃苦精神的的先锋--牛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中国观众似可接受《午夜牛郎》。还有“ Gone withthe Wind”《飘》;“Hamlet”《王子复仇记》“Home Alone”《小鬼当家》;“Seven” 《七宗罪》。“Ghost”,片名若译为鬼,观众会误以为是一部鬼魂片。影片讲述了银行职员萨姆因遭受歹徒抢劫而不幸中弹身亡,变成鬼魂保护其未婚妻莫莉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片。而影片译为《人鬼情未了》,影片的题材和风格就非常贴切、真实地反映出来,使观众一目了然。

(三)音译法

很多电影片名本身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著名的历史事件时,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来翻译。如:“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特》;“Harry Potter”《哈利·波特》;“Chicago”《芝加哥》等。

(四)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的结合

使用不同翻译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因此,在翻译时并不是只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要表示的片名为国内观众所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时,应考虑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King Kong”《金刚》;“Patton”《巴顿将军》;“Forrest Grump”《阿甘正传》等。音译和直译相结合,如:“The Legend of Zorrn”《佐罗传奇》。如果采用直译,译文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等方面无法与原文达到对等时,应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如:如动画片“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更加生动活泼,传神地表达出影片的内容。

三、结束语

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作为一部翻译片,片名显得尤为重要。片名翻译不仅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也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机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充分分析影片内容、文体风格的基础上灵活处理,采用音译、意译、直译以及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尽量保留原片的文化内涵,尽可能翻译出理想的电影片名,激发人们的观影欲望。

参考文献:

[1]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

[2]李红霞.英语教学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J].甘肃科技纵横,2006

[3]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4]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新问题和策略[J].中国翻译,1997(4)

英文电影片名译法探究 篇4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

通常电影片名都出现在海报或者电影屏幕最显眼的位置,以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片名虽寥寥数字,却折射出影片内容的文化主旨,它是剧作者或制片人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内涵,又能强烈激发大众的观看欲望。因此,片名的翻译绝不等同于一般文本的翻译,它具有信息,文化,审美,商业四个独有特点。

1. 信息特点

传递信息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首要任务。因此一部贴切的影片译名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剧情,还能忠实地将影片的相关信息简练地传递给观众。比如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Leon: the Professional,港台直译为《杀手里昂》,而在大陆则被翻译成《这个杀手不太冷》,比较两种译名,初看之下,前者会让观众感觉这与普通的动作片无异,并无太大吸引力,而后者从故事内容的角度传神的翻译出影片所刻画的人物特点,杀手本是冷酷无情之人,而一个“不太冷”的杀手自然会更能吸人眼球。

2. 文化特点

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片名的文化特点可在经典悬疑片“Seven”的译名中得以体现。“七”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想象,如果只是将片名简单的汉译为一个《七》字,则完全不能让中国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宗教文化寓意,所以译作《七宗罪》,既不失原意又点明主旨,可谓电影片名翻译的经典范例。

3.审美特点

电影是一门艺术,而片名则是这门艺术的点睛之笔。中西方在审美形式和内容上不尽相同,形式上,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之韵,且特别喜欢那些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四字成语或词组。如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被译为《浮生如梦》, Ordinary People则译为《凡夫俗子》, Real Steel《铁甲钢拳》,Die Hard《虎胆龙威》,Inception《盗梦空间》等等。

4.商业特点

毫无疑问,电影是一门兼具文化性和商业性的艺术,译者在片名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商业因素,激发审美愉悦而令观众产生观影欲望。比如《魂断蓝桥》就堪称片名翻译中的上佳之作,原名The Waterloo Bridge,是影片中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桥,是男女主人公初次邂逅爱情萌芽之地,也是女主角最后结束宝贵生命令人叹惋之所。《魂断蓝桥》这一译名让人即刻就能领略到影片爱情悲剧的意味,若直译成滑铁卢桥,只让人联想到拿破仑在比利时惨败的一次战役,远远没有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有票房吸引力。

二、归化和异化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 归化法

由于中英文影片在语言结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片名与译名完全对等。

这就给电影片名的归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可发挥的空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电影片名的取向上有所不同,汉语重全局重整体,多用能概括影片主题的片名,如《天下无贼》、《城南旧事》、《人在囧途》等。而西方人重分析重局部的思维和崇尚简明的美学理念,则是大量采用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要素或单个名词作为片名,如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Casablanca《北非谍影》,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经典科幻影片The Matrix的片名翻译就是归化译法一个非常成功的佐证。“matrix”一词本意是子宫.是指控制一切,孕育生命的母体 ;而在数学名词中,是指表示统计数据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如此抽象的片名若直译成“母体”“子宫”实在令人费解,而翻译为《黑客帝国》让观众一看片名就大概感受到影片的科幻气质,如此便比较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预期,也有利于影片的市场推广。同样,将影片Cleopatra,译为《埃及艳后》而非音译为《克力奥帕特拉》,影片Inception译为《盗梦空间》而不是直译成《起初》,这都是受到观众因素、文化差异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2. 异化法

异化法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是指译名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用陌生感和异域感增强观众的文化差异意识。在异化策略指导下,译者可以用音译、直译、创译、补译等方法将英文电影的洋味毫无保留的还原给中国观众。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所以翻译时可直接采用异化法。如GodFather《教父》、Gladiator《角斗士》、TheLordof

Rings《指环王》、Rain Man《雨人》、The Mummy《木乃伊》、The Last Waltz《最后的华尔兹》、The 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等。

三、结语

总的说来.电影片名翻译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根据需要,以观众文化感知能力和社会市场预期为参考因素,有针对性的处理不同电影的片名翻译,把握好归化异化两者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灵活合理地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使译作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电影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以英文影片的片名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从大量实例中比较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译法在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英文电影片名 篇5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既要忠实又要叛逆

当前,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出现在我国的银幕上.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既要采用在忠实性基础上为传统所接受的翻译方法,又要采用忠实基础之上的叛逆译法,同时还要遵守一定的翻译原则.

作 者:常爱民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458030刊 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8“”(1)分类号:H315.9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忠实性译法 叛逆译法 翻译原则

英文影片片名翻译浅析 篇6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1、《七宗罪》(Seven)

《七宗罪》(Seven)这部电影被归于了人类恶行一列。不得不说,这部带有强烈宗教色的视觉大片是一种将犯罪心理、人生信仰、花样人性再塑造的完美创新。它将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通过嗜血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即暴吃、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与淫欲。

在引进这部影片时,译名公认最好的就是《七宗罪》,而这种译法可取之处的确很多。首先是给人第一印象深刻。关于犯罪类题材大多数翻译会选择直译或者编译,让观众不需要多去猜疑那些情节。而七宗罪涉及到宗教的题材,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无论关对于宗教信仰,还是关于犯罪场景,甚至人生百态我们都或多或少能够从中参透点信息。再次,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距,该影片的翻译上将贯穿全局的主线“七”经典地诠释了出来,无论是宿命的罪与罚,还是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磨合,“七”这个敏感的数字带上“罪”这个字,给了观众太多难以捉摸的玄妙之感。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此时的“七”却与犯罪挂上了钩,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得不让中国的观众有着想进一步窥探的心态在里面。

所以说,电影《七宗罪》(Seven)的翻译比较好的忠实了原语言、传达了影片信息,另一方面又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价值。

2、《长发公主》(Tangled)

中国观众对迪斯尼(Disney)电影的评价通常都比较高。一方面是它老少皆宜的画风,另一方面是它所定的动画主题都很美好,是改善心情、调节生活的良剂。电影《长发公主》(Tangled)的迪斯尼(Disney)在2010年推出的喜剧类奇幻歌舞动画,对于该片片名的翻译同样五花八门,比如《魔发奇缘》、《莴苣公主》、《缠结》等。

面对繁多的翻译,不难发现,类似《莴苣公主》、《缠结》等的翻译并不如《长发公主》可行。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莴苣公主》这类译名给人感觉并不如《长发公主》来得亲切可爱。这部电影是根据闻名世界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也就是说里面的女主角地位如同白雪公主、灰姑娘一样经典。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代表女主角形象的名字是否应该具有个人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就像是“白雪公主”,看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联想到圣洁的白雪与纯洁的性情。但“莴苣”给人一种庸俗与滑稽的感觉,与电影主题想表现的公主的“头发长”这个特点与性格的善良不太符合。这种翻译不太可取。其次,类似于《缠结》这种翻译,完全是采取直译法,将英文中“tangled”的意思直接译了出来。而在英文中的“tangled”是纠缠、紊乱的意思,如果用于了片名,给人一种纠结,曲折不断,难以扯清的感觉,而这与动画清晰搞笑的主题又相去甚远。综上,《长发公主》(Tangled)的片名翻译也是成功的。

3、《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

当人们一看到“剪刀手”,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双手不像正常人一样有血有肉,而是长着闪着金属光泽的剪刀的人。从这点上来说《剪刀手爱德华》的翻译是成功的,况且这部外片的原名也就是人名Edward与剪刀手Scissorhands,該翻译属于直译。此外该片还有另外一个翻译,叫《幻海奇缘》。这个编译出来的片名主要是根据该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定的。虽然这个结局并不是美好的,确实让人回味与向往的。因此,就本片的内容来看,译名《幻海奇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翻译。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Edward Scissorhands的两种翻译都是可取的。直译的方式遵循了影片翻译中的“信息性原则”,在风格和语气上忠实于原语言;而编译的方式则是遵循了“艺术性原则”,将影片的内容诗意地传达给观众,这种翻译对于有着追求委婉与含蓄传统的中国观众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经典的翻译。

4、《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如果说非要归类,也许《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应该划到暴力片当中。因此,片名直译“搏击俱乐部”也可。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大多数还是认可这个翻译。但是这种翻译真的就是最好的么?导演极力想表达一种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是现代生活中的癌症。虚无使人痛苦,使人希望借各种方式找回存在的真实感。然而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

该片的片名翻译采取了直译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内容上,它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或者说给观众一种牵引,让观众有更多关于这个电影背后的思考。这种直白的翻译,笔者认为是对于该片本质没有更好理解以及拓展的表现。仅仅是“搏击”与“俱乐部”无法让观众,至少是中国的观众有更多想象,有时反而或造成一种假象,让我们误以为就是在讲打架斗殴。而从观众看过的反应来看,普遍都是第一遍根本看不懂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这不仅仅是因为该片的拍摄初衷和角度比较特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片名的翻译上没能给观众一个提示或者引导作用,导致观众十分费解。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好的片名翻译对于引领观众进入导演所想表达的世界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搏击俱乐部》这部片名的翻译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这种描述社会弊病与人类精神世界的电影,如果片名不够恰当,会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误区。笔者认为,从内容上分析,加上导演所想表达的人类在精神与肉体世界的挣扎,尝试一下编译的方式,我们不妨考虑取名《谁是泰勒?》或者《双重博弈》比较贴切。

总结

其实看过很多电影的观众不难发现,好的电影必定有好的片名。这不仅仅是吸引观众眼球的第一要素,也是译者翻译能力与对语言感悟力的试炼石,更是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典型体现。最近几年,国外的商业大片疯狂涌入中国市场,这些影片带给国人感官上的体验无懈可击。但在欣赏内容之前,我们通常关注的都是影片的片名,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翻译者不能把握好,将给观众造成许多误区。无论是直译、意译还是编译,为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达到与影片切合的效果。尽管角度不尽相同,达到的结果也各有差异,但最终观众们都要回归到影片内容的轨道上。因此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才是每一部电影拍摄出来的最终结果。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我们对于不同事物的理解程度的深浅与角度的变换。

参考文献:

[1] 龙千红. 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探究 篇7

一、商业价值原则

众所周知, 一部卖座影片,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阵容之外, 片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片名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兴趣程度甚至是票房的好坏程度。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部影片想在国外市场收获可观票房, 其片名的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捷 (Michael Ondaatje) 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 讲述的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 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保留小说原题对欧美观众很有吸引力。而香港当地观众对小说知之甚少, 若直译为“英国病人”, 反而显得索然无味, 因此译者则灵活应用编译的手法将之另译为“别问我是谁”, 抒情意味浓厚, 又扣住了全片追寻英国病人身世的情节, 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而台湾译名“英伦情人”, VCD译名“乱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爱情主题, 诗意浓厚, 不失为佳作。

二、信息价值原则

影片片名的翻译虽然有其特殊的商业价值, 但是归根到底它还是一种翻译, 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信息传递。翻译的片名要尽可能的保留原片名的信息。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自然和贴切的语言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在意思上, 其次在风格上。”它要忠实的反映和传递与原片名之间的信息关联, 最大限度的保持与原片名的一致, 实现信息价值的对等。这种对等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 更是风格上的。

如根据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后洛莉塔?琳恩的生平改编的传记体影片The Miner's Daughter直译为《矿工的女儿》;第2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An Americanin Paris译为《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The Godfather译为《教父》;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Sense and Se ns ibility改编的同名影片译为《理智与情感》, 她的另一部代表作Pride and Pre judice搬上银幕后也是沿用小说原名, 直译为《傲慢与偏见》;比利·鲍伯·松顿自编、自导、自演的获得第69届奥斯卡奖最佳编剧奖的影片Sling Blade译为《弹簧刀》, 这些译名既符合原名的外貌, 又保持了原名的精髓, 在形式、意义等方面都达到了近似原名的效果。

电影片名的翻译一定要遵循最基本的翻译原则, 一定要尽可能的保留原片名所包含的信息, 这既是对翻译的尊重, 也是观众最直接获取影片内容的重要途径。

三、文化价值原则

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特有信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形成鲜明的民族语言表达信息,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一种民族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 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常常带有特定文化的烙印, 不同的民族往往由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而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但在影片片名的翻译过程中, 由于相互间的文化差异性的存在, 常常出现错误表达、遗漏信息、扭曲信息等, 不能真实表达原片名的真实内涵, 造成信息失真。在片名翻译中要体现文化价值, 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1995年上映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 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 即:饕餮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 loth、淫欲lus t、骄傲pride、嫉妒e nvy和暴怒w rath。Se ve 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 (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 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 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 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 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 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 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 可以想象, 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 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 所以影片公映时译为《七宗罪》, 点明故事主线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可谓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四、审美价值原则

译者会通过节奏、音调、韵律, 使片名读起来琅琅上口, 优美动听, 既传达了情感意义, 又增强了审美效果。汉语是声调语, 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 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比如将Outland译为“天外天” (抑扬、押韵) , Courage Unde r Fire译为“生死豪情” (抑扬) , 都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韵美。英语作为语调语言, 则以其不同的语调, 重音、轻音, 次重音的排列构成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比如将“芳草碧连天”译为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大轮回”译为the Wheelof Life, 都成功地体现了英语的旋律美。

由于四字短语常常言简意赅, 铿锵动听, 富于表现力, 在片名汉译中使用率极高, 占汉译片名百分之六十以上。如:“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 “小鬼当家” (Home Alone) , “阿甘正传” (Forest Gump) “偷天陷阱” (Entrapment) ,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等。这些翻译也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美感。

审美价值是片名翻译中的最高的价值要求, 并且随着观众审美情趣和水平的提高, 这方面的要求必定会越来越高。因此, 在影片的片名翻译中要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的特征和各种翻译技巧, 字斟句酌, 将最好的美学工艺品呈现给观众。

五、结语

中英文影片片名的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照搬的过程, 它不仅要能够实现其赚取票房的直接目的, 还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原片名所要表现出来的信息, 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 成为传递文化的纽带, 并最终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片名翻译的商业价值, 信息价值, 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原则。

参考文献

[1]於奇.电影市场化翻译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篇8

一、力求准确传达影片内容的原则

由于译者对影片内容的不了解, 如果只是根据译者看到的英文片名来译, 这样会造成译名偏离甚至背离原片内容, 是翻译片名中最致命的错误。为了更好的把电影的内容传达出来, 就要求电影在译名上最好与原片形式上统一, 并且要尽量贴近影片题材类型。例如, 恐怖片The Others被大陆译为“小岛惊魂”暗示了其题材等。直译法也是电影片名翻译中最常见的方法, 是指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并且不会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 用保持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的译入语再现片名。直译的电影片名可谓数不胜数, 例如Chicken Run (《小鸡快跑》) 等等。不难发现, 这些译名和原名重合度惊人, 几乎达到了字字对应。这种译法的优点是既保留了原片名的“原汁原昧’, 又求得了片名和影片的统一。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有些电影直译过来的片名会和原片含义发生出入, 这时译者应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的基础上去译。如Batman译成《蝙蝠侠》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杀死比尔》Kill Bill) 是直译和音译的结合, 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

二、遵循美学欣赏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 翻译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电影片名的翻译当然就更应该具有艺术性了。如果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影片的形象和情感, 就能引起观众的无限追想。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 以艺术家的心态来对待原片, 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译者要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电影的画面、色彩、形象和语言的艺术美, 从而将美感传导于观众。中国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审美期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来说, 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美, 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 尤其喜欢那些表现力强、耳熟能详的四字词组, 所以大量西方电影的中文译名就是这样翻译的。从内容上来说, 中国人喜欢一看到片名就能了解影片的大概内容, 他们之后以此为判断决定是否要看这部电影。

三、以接受者的文化为导向原则

电影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不可避免的反映其所属文化的个性特征。翻译一部电影片名时, 需要我们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时, 翻译工作者选择指导理论时应考虑诸多因素。谢天振指出“影视翻译的对象是社会各界的人民大众, 要求用纯粹清新、明白流畅的普通话口语翻译, 这样就排除了大量书面词藻, 以及不能朗朗上口的词语。”[3]下面举一些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的例子。

比如电影《霸王别姬》, 译为“Farewell My Concubine”, 这里“霸王”没有了, 虞姬成了“小妾, 妃子”。虽然用几个单词翻译出这样极具文化色彩的标题实属不易, 但文化不仅需要迎合, 更需要引介, 可以通过电影片名带给外国观众视觉冲击, 从而引起他们观看电影的期待。对主题的错误理解使有些译者在翻译时对影片的主题与风格的理解存在偏差,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犯各种错误。在影片名的汉译英方面, 我们也有一些优秀的倒子, 如《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Shanghai Triad) 等。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存在, 电影翻译中许多英语词语若直接硬译, 会令广大中国观众无法接受与认同。译者要站在本国观众角度去观赏影片, 将两国知识以及文化都融会贯通于全影片去翻译影片名称, 这样的片名就会传神。

四、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因为电影是要追求票房的, 没有票房会生存不下去, 译者要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创造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 引起其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4]票房的好坏与翻译的好坏直接挂钩。具体说来, 文字要生动自然, 语言要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贴切传神细腻流畅。如:Home Alone译成《小鬼当家》就比直译为《独自在家》好。因为在汉语中“小鬼”是呢称, 往往指的是聪明而又顽皮的小孩, 而片中的小男孩正是如此。这些片名非常讲究文字的趣味性, 中文译名和英文片名都会有所偏离, 这种偏离根据的是影片内容, 其目的是要观众立刻注意到影片的精彩之处。

结语

翻译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因为两种语言都必然会显露两种文化意象和价值倾向。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语际交流, 是—个艰难的再创作过程。优秀的影片译名标准是既要符合目标受众群的文化心理, 又要在深层语义上与原片名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因此, 很难找到一种固定的模式翻译所有的片名。翻译工作者惟有积累经验, 随机应变, 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才能翻译出贴切传神的译名。

摘要:电影片名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领域, 因此译者在准确表达电影的内容时还要兼顾深入把握作品的美学内容, 在必要时进行艺术创作, 将美感呈递给观众。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运用接受美学理论, 提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应该坚持以观众为中心, 充分考虑所译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61.

[2]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08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 篇9

一、电影片名的汉译特点

(一) 简洁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眼睛”, 简洁是它的第一特征。电影片名通常是电影内容的意义概括, 观众通过片名能够了解电影的主旨及主要内容。比如:Brave Heart《勇敢的心》, True Lies《真实的谎言》等。有些电影片名则是通过主人公名称来进行信息传递的, 比如: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片名的电影有Chinatown《唐人街》, 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由于片名要求简洁, 因而英文片名大量使用名词或词组。

(二) 结构类似

许多电影片名翻译工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 常常采取一些目的语国家观众熟悉的结构进行套用。比如美国影片Forest Gump《阿甘正传》, 译名套用了鲁迅先生文章《阿Q正传》的结构, 电影因与小说风格内容相似而采取此译法。同一系列电影片名的翻译采取类似结构, 如《007大破天幕危机》 (Sky-fall) 就延用了“007”这一结构。而同一电影演员主演的电影片名, 结构类似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好莱坞影星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主演的电影Hitch译为《全民情敌》就是一个最佳例证。“他因为一部Enemy of the State《全民公敌》上升为好莱坞一线男星。于是不少译者便开始对他的影片以“全民”或“公敌”加以修饰——将I, Robot译为《机械公敌》, Hancock译为《全民超人》等。[3]

(三) 修辞手段的应用

电影片名作为艺术品的载体,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主题信息、吸引观众并引导观众去感受电影的魅力。例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使用了暗喻手法;True lies《真实的谎言》使用了矛盾修辞法;Greatest show on earth《戏中之王》使用了夸张手法。这些修辞手段的使用能够引起观众的联想。

二、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

(一) 归化和异化

归化 (Domestication) 和异化 (Alienation) 这两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提出来的, 美国学者韦努帝 (Lawrence Venuti) 在其影响下, 于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归化是指外国文化向目的语文化靠近, 使文章对读者来说亲切熟悉;而异化是指使读者向外国文化靠近, 让他们感受到两国文化的差异[2]。由此可见, 归化法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靠拢, 使原文符合目的语文化, 而不必拘泥于句法结构和词汇。而异化法则恰好相反, 它强调译者应忠实地传达原文内容, 原汁原味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保留文化差异。

因此, 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 都建立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如果原文与译文完全等值, 归化和异化的探讨就没有意义。

(二) 归化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思维方式差异促使的归化。一般来说, 中方人受中庸思想的影响, 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也可以在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当中得到验证。当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在电影片名上时, 就表现出了中文片名重内容, 而英文片名多有人物姓名或是事件发生的地点。如前文提到的影片Forest Gump《阿甘正传》。再如美国影片Mr.Holland’s Opus, 若采用《霍兰先生的乐章》为译名, 就不能体现霍兰先生作为老师给他学生的巨大积极影响。相反, 译名《春风化雨》则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影片的中心思想, 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精神。

文化寓意差异促使的归化。中英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寓意。最为典型即是“龙”这个词。中国人认为“龙”是权利和力量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 龙则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翻译这类有特殊寓意的片名时, 译者必须考虑到中西文化寓意的不同, 避免歧义。如英国影片The Third Man若译为《第三者》, 大多数中国人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家庭伦理片, 其实不然, 片名指的是车祸现场的第三个目击证人, 和中国人理解的第三者完全不同, 译为《第三人》则消除了歧义。

审美角度差异促使的归化。文化也会对审美角度产生影响。中国人十分强调韵律、对称等美学, 而在电影片名当中, 尤以四字格为主, 西方则不然。比如近几年大热的《暮光之城》 (Twilight) , 译名就采用了四字格, 并加入了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之“字, 使得片名十分优美。而A Walk In The Cloud也翻译成《云中漫步》,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片名要求归化。这类片名包括宗教信仰、神话故事、习语以及本身带有修辞手段等内容。如《七宗罪》 (Seven) , 西方观众因为有宗教知识, 很容易把七与《圣经》 (the Bible) 里所描述的七项罪联系起来, 而中国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却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译者做出归化处理。再如Good Will Hunting本身带有双关修辞, 译为《心灵捕手》。

电影娱乐性质和商业性质促使的归化。由于普通大众将观看电影看作是一种娱乐消遣活动, 因此译名应该要易于观众接受, 采用目的语的习惯语言形式, 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全民情敌》, 则是利用目的语观众对《全民公敌》这一影片十分熟悉的特点, 而采用了归化手段。

(三) 异化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要求异化。功能对等是由美国翻译家奈达提出的一项重要翻译原则。他在其著作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中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 还包括语义、文体和风格的对等。[1]因此, 译文应该使目的语观众拥有同译出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即译文不但要求信息内容对等, 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4], 即要求译者采取异化方法。比如the Sound of Music的译名《音乐之声》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对等。而之前的译名《仙乐飘飘处处闻》则在文体和风格方面有很大区别。

文化交流要求异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期待着原汁原味的译名, 希望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因而在电影片名翻译时, 译者应尝试保留西方文化, 帮助目的语观众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同时也可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电影《木乃伊》 (The Mummy) , 相信现在的中国观众都理解片名的意思, 但它其实是外来词, 而现在成为了中文的常用表达法。其他例子还有Bodyguard《保镖》、The Godfather《教父》等。

三、结语

总之,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中英语言基础之外, 还应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电影片名本身具备的特点和功能, 从而正确选择归化或异化, 使译名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窗口, 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电影片名有其固有的特点, 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很难使得原片名和译名完全对等。正确地采用归化和异化汉泽法, 就能有效创作出易于目的语观众接受的译名。

关键词:电影片名,汉译,归化,异化

参考文献

[1]Eugene Albert 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A history of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5.

[3]邴照字.浅议当今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特性与方法[J].新西部.2009.

浅析英文商业电影片名的汉译 篇10

一、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

贺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 提出了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 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体现了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要保证中国观众能够通过片名了解电影大概内容 (信息价值) 、使中国观众在阅读电影片名过程中没有文化障碍 (文化价值) 、让片名能够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感 (审美价值) 、便于电影在中国市场进行商业推广 (商业价值) 。

观众选择是否观看一部电影, 第一判断要素就是电影片名, 电影片名的导视作用绝对不能忽视, 优秀的片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起到良好的宣传广告作用, 引领观众走向影院, 进而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二、影响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因素

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均有差异, 在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时候不能完全以英美观众的价值观来判断中国观众的喜好, 更不能生硬地照搬英文电影原名作为中文片名, 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差异:

1、语言风格的不同

(1) 修辞手法

英语依靠重音和语调使语言抑扬顿挫, 而中文则是有声调的语言。英语电影片名中常常出现头韵或尾韵, 使之具备语言上的美感, 如电影Gone With the Wind采用了头韵的方法, When Harry Met Sally则采用了尾韵。中文电影片名为了拥有美感, 偏爱重复同一个字, 产生结构和音韵的重复, 例如《甲方乙方》等。

(2) 描写手段

英文影片热衷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强调人性的独立, 力图表现典型环境、人物和性格, 所以, 许多影片都直接以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地点命名, 如Hamlet、Casablanca等。而中文影片偏好具有象征性的或富有诗意的片名,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2、文化背景的不同

基督教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很大影响, 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对基督文化了解甚少。如影片All About Eve, 由于女主人公伊芙 (Eve) 的名字与《圣经》中偷食禁果的夏娃 (Eve) 相同, 受基督文化影响的英美观众很自然地就会将其与夏娃进行对比, 而中国观众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 从而丧失了片名一语双关的效果。

3、观众接受习惯的不同

(1) 观众的既往经历

既往经历往往能够影响到观众的审美观和接受习惯。如美国电影Forrest Gump译为《阿甘正传》, 仿照了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阿Q正传》, 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喜爱《阿Q正传》的观众。美国电影Ghost若直接翻译为《鬼》, 则会让很多观众误以为是类似于《聊斋》的恐怖片, 远远没有译为《人鬼情未了》那么动人。

(2) 方言

方言也会影响观众的接受习惯。如电影The Runaway Bride, 大陆译名是《逃跑新娘》, 而香港译名是《走佬俏佳人》 (走佬, 粤语方言, 意味逃跑) , 就很符合香港观众的接受习惯。

三、英文商业电影片名的汉译策略

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和影响因素导致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固定的翻译方法,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把握。

1、音译法

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发音的翻译方法, 在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 此方法使用较少, 但不可或缺。一些英文电影以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历史事件为片名, 在不影响中文译名美感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音译法。如电影Titanic, 以中国观众熟悉的著名游轮泰坦尼克为片名, 就可以采取音译的方法, 翻译为《泰坦尼克号》。

2、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的方法。当英文片名和中文片名在信息传递、语言美感、观众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等方面达到重合时, 可以采用直译这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Man in Black译为《黑衣人》、the River Wild译为《狂野之河》, 既保留了原片名的核心内容, 又符合中文片名的特征, 都是很好的直译案例。

3、意译法

上文提到的两种翻译方法只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片名, 总体使用频率较低, 相比而言, 意译法则大量使用。文中的意译是指在片名翻译过程中, 不拘泥于英文片名的格式, 通过增词、减词、词性转换、词义拓展等方式进行翻译, 更好地传达原片名的效果, 便于中国观众接受和电影宣传。

再以Forrest Gump为例, 通过增词法翻译为《阿甘正传》, 增加了“传”的汉译, 不仅可以使之与《阿Q正传》相呼应, 也很好地向观众传递了本片的主题;电影In the Heat of Night则通过减词法翻译为《炎夜》, 既保证了对原片名的忠诚, 又体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 不失是一个很好的翻译。

4、另译法

另译法是指抛开英文片名, 根据电影主题译出具有中文特色、面向中国观众的片名。一些英文片名在汉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管是音译、直译或意译都无法恰当地体现原片内容或吸引观众的情况, 就需要采用另译法对英文片名进行“再加工”。如电影Bandits若直译为《劫匪》, 或者采用增词法译为《银行劫匪》, 势必会让观众以为是一部庸俗的警匪片, 事实上, 此片却是一部浪漫喜剧片。若根据影片内容另译为《完美盗贼》, 本片的喜剧效果立刻呈现。又如美国青春校园片Mr.Holland’s Opus, 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贺兰先生兢兢业业地教了30年书, 一生无名无财, 但学生都深受他的影响。片中他的一位学生把他比喻为交响乐团指挥, 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 (opus) 。如直译为《贺兰先生的作品》, 会让人以为是枯燥的艺术介绍片, 而译成《春风化雨》, 语言优美, 内涵贴切, 充分展现了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四、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性质上讲更多的属于广告翻译范畴而非文本翻译范畴, 不能用文本翻译的标准约束或评价片名翻译。在对英文商业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应根据影片内容、性质、中国观众的喜好, 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译出优秀的中文片名。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

[2]王琳.从目的论看电影片名翻译[J].新余高专学报, 2008 (13) .

[3]张晓舸.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4]张琴芳.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论视角[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5]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

[6]范国文.商业化语境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再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 2011.

浅析电影片名翻译之谜 篇11

关键词:电影片名 策略 翻译特征

一、 引言

电影毫无疑问是一门艺术,电影既能够展现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与画面,也能够描绘出只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梦幻的瑰丽。它既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它是绚丽缤纷的图纸,任由创作者肆意挥洒自己的灵感;它又是舞动的精灵,于转瞬间沧海桑田。

如何才能够让一部电影引人入胜?演员完美的演技?抑或是紧张的情节?还是斑斓的画面?这些都是一部优秀作品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尽然。一部好的电影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尽管听起来很容易,其实,其中大有学问。片名是一部电影的门面,是一张名片。有时,片名的好坏就往往决定了电影的成功。片名仅仅几个字,却拥有巨大的能量,不但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通过只言片语表达出电影的内涵。虽然片名的作用无可替代,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其经济效益而一味迎合观众。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出电影片名译制的要求。

二、 电影的分类

众所周知,电影有许多种类,不同的电影种类之间,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求也不尽相同。当我们译制电影片名之时,应该遵循他的内涵、故事背景、主题、故事线索等等因素。大体上,电影有几种类型:动作电影、灾难电影、爱情电影、动画电影、喜剧电影等。但实际上,许多的电影都拥有双重或者多重属性。比如梁祝,又是爱情电影,又是悲剧电影。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自行调整翻译策略。

三、 电影片名的翻译特征

对于所有的艺术形式,皆有其艺术特征。电影也不例外,翻译电影片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特征。

(一) 信

当我们在翻译片名之时,首先想到的情况莫过于忠实原文,此为信。为了能够达到这个效果,译员通常都会使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我们要不遗余力的通过片名来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比如,在某些英语电影片名译制上,“Original Sin”被翻译成“原罪”,“Dance with Wolves” 被翻译成 “与狼共舞”。由此可见,在我们翻译片名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不论是语法结构还是用词修饰,都应该尽量向原文靠拢。再如“The God Father”译为“教父”,这不仅仅是在含义上确实如此,我们更可以借助于原文相同的名字,来消除观众的陌生感,获取认同,由此借用原文的影响力。

(二) 达

电影不是一个人的电影,而是应该面向大众,所有人都是电影的受众。因此,当我们翻译之时,我们应该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片名应该满足观众的口味,缩短观众与创作者的距离。比如电影“The Mask”,中文名称为“变相怪杰”,我们就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物的故事。我们要与时俱进,有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新鲜词汇。比如“Love at First Sight”就被翻译成“一见钟情”较为合适。

(三) 雅

说到底,电影仍然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具备艺术所孕育的美感,此为雅。著名学者奈达曾经说过,翻译的影响力甚至会超过科学。美,能使人感到愉悦,能使人放松心情,更乐于去接受所接触到的事物。一部经典的电影“Sleepless In Seattle”——“缘分的天空”当初不知感动了多少渴望爱情的年轻人。译者为片名披上了一件童话般的外衣,唯美动人。另一部“You′ve Got Mail”被翻译成“网络情缘”,也是风靡一时。毫无疑问,这样富有美感的翻译灵感来源于网恋。这样,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熟记。

四、 电影片名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电影片名会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与悬念。在没看完电影之前,观众永远也不会知道结果如何。这样,电影才能大获成功,口碑票房双丰收。由此可见,好的片名功不可没。

(一) 信息作用

电影的片名通常会阐述电影的主题,并且提供一系列线索和信息。观众可以通过片名了解故事大概和中心思想。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影片讲述了拯救肖申克的道路。因此,信息作用在电影片名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 美学作用

对于中国译者来说,翻译是灵活多变的。通常会使用很多的修辞来制造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是片名的美学作用。电影不仅仅是商业,更是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对于翻译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纵观电影片名,许多爱情电影的片名都成了浪漫的代名词。比如“西雅图不眠夜”等等。所以译者应该选择富有诗意的词汇来打动观众。

(三) 吸引作用

对于电影的片名来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应该吸引大众的眼球,激起广大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听到或者看到电影片名的人们自愿来到电影院观影。在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上,电影片名都占据一个很大的篇幅,由此可见电影片名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求知欲,当他们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时候,会有一种探索的冲动,而电影片名如果能利用这一心理因素,那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比如“Seven”被译为“七宗罪”,这样的话,观众就会探寻到底是哪七宗罪。

nlc202309021713

五、 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电影看做一门特别的艺术。总体来说,它的翻译至关重要,它能够把舶来文化带给国内观众。尽管片名非常简短,但其中大有学问。现在,根据片名的翻译现状,详尽阐述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是最常见的方法。它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片名的原汁原味。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翻译电影片名时,直接把电影的片名翻译成中文。用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译者的工作量,不用绞尽脑汁去考虑文法修辞。直译法的要求就是没有删减和添加,不加入个人的想法。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的翻译。尽管只是继承了原片名,也不缺乏传世之作。如: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Love Story——爱情故事;The Silence of Lambs——沉默的羔羊;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City of Angles——天空之城。

(二) 意译法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使用意译。某些时候,如果用直译法来翻译的话,翻译结果常常显得生硬、粗糙。比如有一部电影叫做“Farewell My Concubine”,如果我们用直译法的话,这将会被译成“再见我的小老婆”,这岂不是贻笑大方。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讲述项羽“霸王别姬”的故事。直译法常常会导致文化韵味的丢失,非常可惜。而意译法中出类拔萃的例子不胜枚举: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Top Gun——壮志凌云;Ghost——人鬼情未了;The Italian Job——偷天换日等等。毫无疑问,此类翻译源于译员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意译,将会给观众打开一扇不一样的门,引领观众走进奇幻的电影世界。

(三)音译法

在传统翻译中,尽管音译不是最主流的翻译方法,但还是有其一席之地。比如Jane Eyre——简·爱;Hamlet——哈姆雷特;Macbeth——麦克白等。主要是用于一些在历史长河中著名的事件或者人物。如果这些名字为人所熟知,音译的效果可能会出乎意料的好,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四) 创译法

为了达到与电影内容的等效性以及迎合观众的表达方式与习惯,我们常常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一些词汇。我称之为创译法。通常来说,添加名词与形容词较多。然而,添加的词汇并不是锁心所欲,仍然需要一定的规范与要求。首先,添加的词汇必须与原文密切相关。比如:“Speed”——生死时速以及“High Ice”——冰川抢险队。这样的翻译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突出主旨。其次,我们通常会添加一些称谓。比如“Patton”会翻成“巴顿将军”。他增加了片名的完整性,同时也表达出了我们对于巴顿将军的崇敬之情。又比如“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如果我们如实翻译,则会失去生动性以及震撼性。

六、 结语

片名是电影的灵魂。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将会在宣传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一部电影如果缺少一个夺人眼球的片名,再好的电影也有被埋没的可能。而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如果缺乏正确的翻译策略,那翻译出来的结果也就泯然众人了。不好的电影片名不仅仅会误导观众的专注导向,而且还会减少电影本身的艺术气息。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拘泥于单纯的理论形式,更应该与时俱进,创作翻译出有自己独到见解与特色的作品,充分体现出电影片名中的艺术气息与商业价值。

參考文献

[1] 郭英杰.A General View of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

[2] 郑晓云.The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in Film Name Translation[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3] 周海容.中英电影名的互译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4] 罗鹏.中日文字因缘下的日本电影名——关于日本电影名中汉字词的翻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5] 曹彬.浅析英文电影名的翻译[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6] 白晶.电影名的文化特征和翻译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7] Wilss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2001.

[8] 张玲玲.文化视角下的电影名翻译方法探究[J].黑河学刊,2013(11).

[9] 吴恒.从英语圈电影名翻译论中日语言的“意”“音”关系[J].才智,2013(36).

[10] Tiny.巨搞笑: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J].祝你幸福(午后),2011(3).

英文电影片名 篇12

1 语用顺应论

1999年, 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

提出了“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 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 (variability) 、商讨性 (negotiability) 和顺应性 (adaptability) 。”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满足语交际的需要, 灵活地从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作出选择的动态过程。顺应要依赖语境, 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 前者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后者也称信息通道 (linguistic channel) ,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 它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主要方面。语境关系顺应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要与语境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是语言顺应的重要一环。就翻译而言, 译文语言的重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

2 语用顺应论下的影片名翻译

语用顺应论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理论基础, 电影片名翻译的重点在于顺应观众的需要而不是拘泥于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 成功的电影片名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 灵活处理, 做出动态顺应。

2.1 对语言语境的顺应

1) 电影片名直译与意译的动态语境顺应

根据顺应理论, 要进行动态的考察, 就需要把语言放在其运用的实际语境中, 不仅要研究语言结构对语境的适应, 还要探讨语言结构与语境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 即动态顺应。这就要求译者除了利用其自身的语言知识外, 还须利用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因此, 顺应原片语境, 理解片名的来源, 是成功翻译片名的前提。例如有些电影是根据名着或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就可以借助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轰动效应, 在翻译时采取音译和直译以顺应于源片名。如:Superman《超人》、Terminator《终结者》、Harry Porter《哈里?波特》、Hamlet《哈姆雷特》、The Cassandra Crossing《卡桑德拉大桥》、Pearl Harbor《珍珠港》、The God Father《教父》、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Rain Man《雨人》、Titanic《泰坦尼克》等。由于大陆、台湾、香港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 美国进口大片Saving Private Ryne便有了不同的译名:《拯救大兵瑞恩》, 《营救士兵赖仁》和《营救士兵莱恩》。此外, 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气候、社会发展历程、、政治济经、价值观念、伦理风俗、道德习惯等等方面的不同, 造成各自产生的词汇也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很难做到词汇完全对等, 这时片名的翻译就要采用动态顺应的方式进行。如著名的关于家庭伦理的美国电影The Bridges in Madison County, 被意译为《廊桥遗梦》, 译名不仅与影片婚外恋的题材内容相关, 且信息与美感两者兼具, 非常成功。其它还有:Speed《生死时速》、The Piano《钢琴别恋》、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等等。

2) 对语言结构的顺应

根据顺应理论, “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而这种选择有时是有意识的, 有时则是无意识的;选择的原因有的源于语言内部, 有的源于外部;选择可以发生在同一变体, 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变体如社会、地域之间, 还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如语系、语音、语义、词汇、句法、形态等等, 因此, 译者在做选择时, 要充分顺应译语的特点, 力求最大程度地达到原文的效果。例如汉语的四字格, 结构对称平衡, 发音朗朗上口, 因此很多中国影片都是以此方式命名, 在翻译外国影片时也广泛采用了汉语的四字格结构,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 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 The Fugitive《亡命天涯》, Enter the Dragon《龙虎争斗》, Top Gun《壮志凌云》, Nothing《子虚乌有》, Home Alone《小鬼当家》,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等等。这些电影片名的翻译都采用了汉语四字格结构, 言简意赅, 富有节奏, 易于上口, 而且成功地将影片的内容译出, 做到了译语形式与原片内容的完美统一。

2.2 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1) 对审美情趣的顺应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艺术, 片名本身蕴涵着独特的美学特征, 不同民族对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周遭事物的不同反映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因此成功的影片名翻译必须准确地还原再现源语的美学特征以顺应观众的审美需要。首先, 顺应译语观众审美情趣要讲求用字, 力求音意俱美, 如Leon, the Professional没有直译原片名冷冰冰的介绍性的文字“职业杀手”, 而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使“杀手”和“不太冷”形成强烈的对比, 暗示了影片内容的温馨感和人情味。其次, 顺应译语观众审美情趣还可以套用现成的诗词熟语, 如:影片Hobson’s Choice《女大不中留》讲述的是主人公Hobson在三个女儿的强烈反对下, 最终把大女儿嫁给了店里的伙计的故事, 由于套用了中国的熟语, 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很容易便获得了中国观众的思想共鸣。套用诗词的如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Ordinary People《凡夫俗子》、My Fair Lady《窈窕淑女》、Big Fish《大智若鱼》、The Seven Year Itch《七年之痒》、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等等, 都是套用现成的诗词熟语, 不用多着一字, 就能贴近观众的欣赏心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复制或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段给观众造成审美愉悦。如用比喻法“Gaslight”译为《郎心如铁》, 反义法将“True Lies”译为《真实的谎言》, 反复法将“A Few Good Man”译为《好人寥寥》, 对比法将“the Great Gatsby”译为《大亨小传》等, 都很好地顺应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2) 对文化意识的顺应

翻译不仅要翻译语言, 还要传递不同的文化意识, 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受政治、法律、宗教、语言、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可谓千差万别。因此, 依据民族文化的差异, 影片名的翻译应对一些语言、非语言的信息作出动态的顺应以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 展示影片名源语和目的语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如著名的心理惊悚片“seven”, 被译者用增字法翻译为《七宗罪》, 既突出了影片的宗教色彩, 有效的传递了西方的文化信息, 又点明了故事的内容与主线, 可称为电影翻译中成功的典范。又如玛丽莲梦露于1960年主演的影片Let’s make love讲述普通女孩与亿万富翁之间的爱情, 在两岸三地分别译为《让我们相爱吧》 (大陆) , 《愿嫁金龟婿》 (台) , 《我爱金龟婿》 (港) , 不约而同地回避了“make love”的敏感字眼, 选择了比较温和的翻译, 充分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再如英语影片中有不少含有sex, 为了顺应中国观众, 部分片名的翻译上采取了回避或者是弱化的策略, 如Sex and the City《欲望都市》,

The Sex Monster《性感尤物》, The Sex of Animal Kingdom《百兽

奇趣录》。

3) 对商业化的顺应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既是一种精神产品, 又是一种物质产品, 同时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众所周知, 电影的制作成本非常之高, 为了吸引观众, 增加票房, 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宣传影片, 而片名就好像是电影的小广告, 起着商业宣传的作用, 所以片名翻译要顺应于它的商业特点。在当今视觉文化的冲击下, 观众的感官往往是浮躁的、一次性的, 为了引起人们的观看欲望和兴趣, 以获得最高票房收入, 电影片名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以往的信、达、雅, 出现了变形与妥协的现象, 对性爱、情欲、凶杀与打斗给予一定的夸张, 出现了如“情”、“血”、“大”、“鬼”、“魔”、“狂”、“王”等字眼, 以迎合观众追求刺激的心理, 也顺应了商业文化语境下的竞争局势, 如Seed people《吸血天魔》、Scream《夺命狂呼》、End of Days《末世浩劫》、The Soldiers《血爆群龙》、Cloud Dancer《云宵大追杀》、The House Shadow《血宅狂凶》等等。有时为了直接能从片名上得到观众的认同, 发行方还会采用模式化的翻译, 如皮克斯动画公司的“Toy Story”被译成《玩具总动员》, 该片大获成功后, 基于商业目的, 此后引进的一系列动画片都以总动员来命名, 如Finding Nemo《海底总动员》, “A Bug’s Life”《虫虫总动员》, Cars《汽车总动员》, The Incredibles《超人总动员》, Ratatouille《美食总动员》等。其实以上片名从直译的角度来说并不难, 之所以采用这种希望观众能先入为主, 爱屋及乌的翻译策略, 更多的是从发行方的商业宣传策略以及后期的宣传效果来考虑的。

3 结束语

片名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 电影片名是一部影片的灵魂, 同时也是影片的商标和广告, 片名的翻译不仅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进而影响电影的传播, 也直接影响着票房的收入。语用顺应论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理论依据。翻译片名时, 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顺应语境和语言规则, 还要考虑到如何顺应目标读者的文化意识、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及影片商业特点, 在译语中找到最切近的目的语, 从而再现原语的精华。

摘要:从顺应论角度看, 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语境动态顺应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 电影片名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在电影片名的汉译中, 译文语言的重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

关键词:顺应,电影片名,翻译,语境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2]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Routledge, 1992.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4]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5660.

[5]周新武.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57-59.

[6]陈淑霞.语用顺应论与电影片名翻译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5) :181.

[7]常爱民.顺应论关照下的电影片名翻译[J].电影评介, 2009 (9) :56-57.

上一篇:大学生网购行为下一篇:经纪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