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24-10-18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共12篇)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体育教育目标、各项教学指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各方面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它涉及到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以及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技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因素。

(一)评课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都是因学习目标不同而设定体育课类别的,2、客观性原则:任何评课,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某些不足和问题,指出优点、亮点和提出改进方法,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评课过程中,都应针对教学效果的完善和提高,客观地去进行评价。

3、策略性原则: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如何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思想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尤其成功,都能体现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没有教育思想指导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没有灵魂的体育教学。《课标》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核心就是“健康第一”。只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核心所在,才会评出具有驾驭体育教学活动能力的优秀教师的可能。

5、主体性原则: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好学的体现不是指某个学生、某部分学生某个方面的发展,而是

要体现全体性、全面性、层次性的体育教育全过程。因此,对那些不能体现教学主体,搞选拔甄别、运动训练式的体育课不应该评为好课。

(二)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评课之前,至少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听取授课教师课前介绍课的设计与实施意向。如果听得不明确时还可以询问,实际上就是在听课、评课前做一些调查工作,多掌握一些信息。其次是查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案。如:目标明确、教材搭配、场地布置、教具运用、运动负荷、重点难点。其三是记录。有经验的教学评价者,常常是边听、边看、边记。三项工作在听课之前完成已构成对教学活动的初步认识了。如何听课、评课呢?我们认为也有“听”、“看”、“记”三个方面。

1、“听”:重点和难点简明扼要,讲解和示范精练准确,学生和教师互动活跃,形式和内容完整统一。

2、“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常规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教学气氛的和谐性,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器材运用的多样性,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保护方法的安全性。

3、“记”:高度和远度记适宜程度,组数和次数心中有数,心理和生理都应兼顾,心记、仪器记、听课记笔记。

上述十六句话代表着如何进行评课的十六个方面。当然我们应从新课程理念去理解这十六个方面。如:重点、难点已不再只是过去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而应从《课标》中五个领域中去寻找从一个教材单元计划的深度、坡度、程度中比较;从学生的基础、能力中去分析;从教师自身条件、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去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按受和运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概念去评价时,并不是让我们忽视体育的学科性和科学性,而是以不同的权重、方式、内容去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实质性、本质性的教育活动全过程。

总之,评课的工作,是一个学习和指导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看”、“记”、“评”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前四步,将体育教学活动的事件,通过教育学理论的系列“加工”才可能成为最后评价结果的“优秀产品”。只有对平时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事件的“精雕细刻”,才可能使教研员自己成为一个体育教学活动的优秀评价者。

三、评课标准

1、教师教学能力(35分)(1)教学准备(6分)

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恰当;场地器材分布合理。

(2)教学方法(8分)

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示范动作正确、站位适合;培养学生举趣和能力措施有效。

(3)教学组织(6分)课的结构严密紧凑;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得当;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教态仪表(5分)

着装整齐、端庄;教态和蔼可亲、严慈相济;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影响。

(5)辅导帮助(5分)

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得当有效,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对学生耐心细致。

(6)思想教育(5分)结合课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抓住偶发事件正确教育引导。

2、学生掌握三基的程度(20分)(1)新授教材(10分)完成动作35%-45%。(2)复习教材(10分)完成动作55%-65%。

3、学生表现(25分)(1)学习态度(15分)

注意集中,主动积极,自觉锻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2)意志情绪(5分)

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情绪饱满。(3)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5分)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关系互相协作。

4、各项生理心理负荷(20分)(1)生理负荷(7分)

生理负荷的量度与生理负荷过程合理。(2)心理负荷(6分)心理负荷变化曲线合理。

(3)课的密度(7分)

课的一般密度合理,练习密度25%-40%。

(一)教师方面

首先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案的编写是否清楚,是否切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实际,是否将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巧、启迪思维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看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灵活合理,课的结构安排是否恰到好处,此外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防止与纠正错误动作、运动量和运动密度的控制,都应是分析评价体育课的内容。

再次应看教师的仪表和行为。教师是否服饰整洁大方、举止从容镇定,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吐字清楚、准确、富有启发性,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上课是否充满信心,是否正确运用口令和手势;一位好的教师要能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威严,又能体会到教师的亲切。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看课堂上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课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首先应看学生上课过程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可从学生的精神是否振奋、精力是否集中、学习氛围是否活跃、是否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挥等方面进行听课和评课。

其次要看学生课堂中是否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学生之间是否团结协作,再要看学生掌握“三基”的程度。

(三)教学内容方面

体育课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娱乐学生身心的目的。但要使学生按受知识、积极思考、自觉练习教学中所传递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所传授的体育基础知识必须是先进的,科学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的搭配组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组织的好的教材内容,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学起来也容易理解、掌握和应用。

(四)场地器材方面

许多听课评课在这方面更是不够重视,或者根本就忽略了这方面。诚然,不少学校场地器材已基本完善,但是也有大量的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不能达到要求,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听课和课后评课,更应视这方面的分析评价,主要应看教师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运用现有场地器材的能力,以最大的可能发挥有限场地器材的作用,学生分组轮换,器材分配是否合理,还要看教师使用器材替代物的情况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教师想方设法在场地器材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搞好体育教学。

团泊镇中学

2015.12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2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采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量化的描述, 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 评价的目的在于考核、评定教学成效, 即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目标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依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由于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结构的构成情况, 它不可能像物理测量那样直接进行, 只能间接地借助一定的量表, 此量表的设计及操作的科学性是学习评价有效进行之前提。

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 为了提高评价活动的效度和信度, 学习评价必须以客观资料为基础, 在对客观资料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 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情况与教学目标的差异, 同时需分析教学成效,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 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参与者的评价;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6.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依据不同的需要, 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1.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 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 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学习评价如同身体检查, 是对学习的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 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 在一定的限度内, 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 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 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 调整教学的行为, 从而有效地工作, 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 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 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 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四、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注意的问题

1.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出勤率只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指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反映出教学的最终结果, 但这种评价方式和教学过程不同步, 对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反馈。针对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 我们建议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 三种不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使整个教学评价处于一种动态的环境中。

2.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给学生以机会,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使体育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 一直以来定量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 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 如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这些指标靠定量评价是根本测不到的, 难以量化。如果忽视这些方面, 体育教学评价将是片面的。因此, 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全面地把握被评价者的学习情况。

4. 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体育学习态度、情感的评价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时, 不仅要考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作为考查的指标, 以学生心理趋向和认识规律为主线, 设计课程内容的考核与评价。体育学习态度体现在参与者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上, 即学生是否积极地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 是否主动投入体育锻炼, 是否主动与他人进行体育交往等。体育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也应当成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5. 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评价

体育教学的运动参与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健身的自觉性, 将被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 养成良好的健身行为和生活方式, 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是大体育的最根本任务之一。体育能力包括体能和运动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这些都是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自主锻炼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传统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 强化激励机制, 尤其是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反馈, 把他们的进步幅度纳入体育学习成绩中去。在评价中要考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情况, 使体育教学评价影响学生将来的体育锻炼意愿。

总之, 学习评价是体育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 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目的, 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 以及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在成绩的评定时, 应以发展性、促进性为评价的中心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64, 67.

[2]戴艳.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构想[J].教育探索, 2003, (9) :20, 22.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3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符合学生认知(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方法、步骤及行为方式的综合艺术。教学策略涵盖教学方法,但不等于教学方法。它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广,层次比教学方法更高。第一,教学策略不仅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包括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内容,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其组合上也存在着策略问题。其次,教学策略支配着教师怎样教学,但教学策略不等同于教学指导思想或教育观念。此外,教学策略中包含策略性知识、技能,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教学策略既包括关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知识,又包括教师对这些知识、技术的实际运用和练习过程,即策略性行为。因此,教学策略是教师素质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按照教学过程的主要阶段及教学活动内容,结合针对性问卷和教学摄像观察、教学观摩、访谈,笔者归纳、总结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策略的评价标准。计划与设计策略教师教学策略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课前如何计划与设计课程。计划与设计策略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能力水平及人格方面的差异,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对观察与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把计划与设计策略划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备课时参照教学参考书或课本,做到课前准备教材基本内容,不考虑学生因素,没有设计教学的过程。如:上课前主要看一下教材中涉及的动作要点,对教学参考书看看教学重点、难点,别的不大考虑。

第二级:备课时既参照课本和教参及别人的教案,又能参阅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了解本课的背景资料,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如备课时,除了要看参考书、课本之外,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找一些相关材料,既熟悉课本内容,又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第三级:备课时既参照课本、教参等等,同时适当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如:除了考虑教学内容之外,还考虑到好、中、差学生的差别及反应第四级: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且课前在头脑中能演示想象出自己的教学过程。如:课前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包括提出的问题、运用的场地、教具,采用的方法等等 或者在备课时头脑中能够演示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策略。主要表现为对课堂偶发事件如何合理、有效、灵活地处理;对课堂的各个衔接处如何进行有成效的管理。根据问卷、访谈的材料,笔者把课堂管理策略划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遇到偶发事件着急、生气,简单草率处理(如:训斥学生),教学衔接处学生没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课堂衔接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行为习惯。

第二级:遇到偶发事件,能克制一些自己的情绪,中断教学,给学生讲道理。教学衔接处有意识培养了学生一些习惯,课堂较有秩序 如:遇到学生不听话,停下来给学生讲讲道理,或者暂时停讲几分钟以引起学生注意。

第三级:遇到偶发事件能机智处理,不表现出明显的不良情绪。如: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不中断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解决问题,但采用的方式单一、不灵活。

第四级:遇到偶发事件,不止采用一种方式去处理。教学衔接处学生的习惯好,老师在课堂上对衔接处注意强化。如:遇到偶发事件,教师能根据当时的情境灵活处理,在课堂的衔接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好。

三、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师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该策略主要表现为当学生“没有反应”、“回答不到点子上”时,教师耐心、积极、启发性表现的程度 该策略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提问之后,当学生都不主动回答时,老师有一 过激语言或情绪:

第二级:提问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对学生做出中性评价,让这个学生先“晾”会儿,听别人说说。当学生都不举手时,教师有些紧张,但能了解情况。

第三级:提问之后都不举手,老师直接叫一些学生回答。如果认为太难.老师告诉学生部分答案或该问题最终答案: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让他先听听别人说,别人说对了,再问这个学生是否明白:

第四级;提问之后,学生都不会回答,教师首先找自己的原因是否没有讲清楚或说错了,或示范不准确,再看问题(动作)是不是太难了,然后分步启发学生,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老师逐步引导这些学生去理解、回答问题。

四、评估与自我监控策略评估与自我监控策略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评价学生学习及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一种策略。主要表现在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能经常、有效地评价:该策略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课后没有自我总结。

第二级:评价学生以考试为主,评价练习(或学习动作)主要用“优良”等鼓励性语言,上课不顺利时,课后有时想一想,但不写总结,札记等。第三级:能运用几种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家长了解,通过看学生“示范” 、“表演”来检查);评价学生练习(展示动作)以鼓励为主。课上如遇到特殊情况,课后能够自己主动反思并写课后记。

第四级:灵活运用多种不同形式了解、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课后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缺点、成功与不足。如:经常写课后记、教后感等等。

五、讲解、示范策略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记忆(模仿动作)最清楚的部分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要点”、示范的“动作”。讲解策略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解的目的性、启发性、语言表达的清晰性,以及讲解内容的正确性;示范策略主要表现为:教师示范的方向、位置和时机以及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和可接受性。

六、运用媒体及实践策略

运用媒体及实践策略是否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现有材料及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是否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如观察、模仿、讲解、示范、记忆 分析概括、运用等的策略。

七、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用于辅助教学的一种策略,也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主要体现为:教师自身情感状态、教师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以及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交融性等等。

八、时间管理策略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4

2.可操作性原则。其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着眼整体的综合评价,标准不宜过细地分层,不宜机械地分解,尤其不要按照某种教学程序分解,更不能搞机械唯物论的量化、打分,要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展现教学风格留有空间,提供平台。真正成为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之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者有教研员、教师本人以及同伴。因此,评价标准体系要科学简明,容易操作。

3.可接受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改变教师被动接受评价,评价者与教师缺乏积极有效沟通的状况,要得到教师的认同,为教师所接受。标准的描述语言要通俗易懂,易为被评价者所接受。

如何建立初中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 篇5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于美术教学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评价是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也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活泼、灵动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去追求更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的评价

教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从而去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我在执教《我们的双手会表演》一课时,先带领大家玩了手形游戏,用手变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动物。这时,一位男孩子举手说道:“手指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传递信息,如一至十的数字、OK等手势,中国人拜年时做的恭喜的手势。”说着,他还淘气地做了个“V”的手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为小男孩的精彩发言而暗暗喝彩。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即兴带领大家来做一做相关手势。小男孩看了看老师,兴奋的坐下,眼神中充满了自豪的表情。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美术课以画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是学生、教师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具有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在上《秋天来了》一课时,我以“秋天的礼物”作为整堂课激励学生的评价手段。课上只要善于倾听或者积极发言、补充的,画的有创意、构图饱满、色彩运用恰当的,都能获得一件老师准备的秋天的礼物:一片红色的枫叶、一朵黄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麦穗、一只诱人的苹果……这种生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美好的遐想,既激发了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又给他们一种艺术的享受,还再一次突现秋天景物的特点,可谓生动有效,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甄别,体现以多维性和多级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观。

1、肯定性评价

美术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否定的评价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委婉,因此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不是说不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

2、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技巧性评价 教师注重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⑴我在执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首先营造了很宽松的作画氛围,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创作出扎小辫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问,一是:“你认为哪位同学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绘画者发现崭新的角度。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有多美丽和可爱。”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通过学生说,教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从中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⑵同桌间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适当选出几幅有代表性作业在课堂的小结部分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了把“小老师瘾”的同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本堂课教学要求的理解。

4、优化作品评价: 在作业评价的环节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评价作品的方式来代替传统“A,B,C”的等级评价方式,并把这些表情画在学生作品中最与众不同并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师喜怒哀乐的脸是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个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个表情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

5、立体动态化评价: 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起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作品,最满意的作业、失败的作品、自画像、与各科学习相关的资料、小制作、学习感受、家长反馈卡、小组评议等,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而“作品集”、学习成果展览更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绩,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

初中体育的教学评价指导及意见 篇6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它不仅要促进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质量又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育目标重要保证,为了使体育教学质量能够稳定和提高,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1、明确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促使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加强和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全面而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保证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逐步形成符合本市实际,体现义务教育性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初中阶段教学质量标准。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体育的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融为一体。因此,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评价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性原则

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复杂和多因素的综合系统,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把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的评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能够促进教师的进步,能够引起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变化。同时,教师自我评定、学生评定与专家评定相结合。

3、客观性原则

确定评价标准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客观条件,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4、开放性原则

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给教师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自我评定。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去思考、去探究、去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包括: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

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正确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热爱与尊重学生、诚恳待人、团结合作的行为表现等);

教学能力(它包括对《课标》、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理解能力;学习、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体育理论、健康理论的能力;设计和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的能力;组织和调控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应变能力;恰当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素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资源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它包括根据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素质的能力;能够发现教育、教学中有关问题,以及进行研究设计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

2、课堂教学的评价

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应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并以此作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工具、材料及使用说明

课堂教学评价工具主要采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其中有教学内容、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水平目标和重点领域;同时应有教与学的实施步骤记载;评价因素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情况,一个是学生的表现情况,其中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各因素的评价分值1分至5分,其中1←表示没有达到实施教学因素理想的“度”,给分1-4分,另外1→表示超过了教学实施因素理想的“度”,给分同样是1-4分,如果达到教学因素的实施理想效果给5分;数据分析,分为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掌握自己实施教学因素“有效度”的把握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有效度”的情况。

1、课堂教学评价表(供教师自评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策略 篇7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几年年路程,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本人就初中体育教学评价问题作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力图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展, 在发展中完善。

2 评价的目标

(1) 看是否能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享受活动的乐趣。

(2) 看是否能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

(3) 看是否能通过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来转变学生的情感态度, 以及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4) 看是否能通过对活动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行为。

3 评价的策略

3.1 突出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 酷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进入体育课堂, 却怕上体育课, 这种现象的出现, 除了教学方法手段的原因外, 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 我们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丰富和优化活动内容:第一, 是对现有运动项目的优化改造。如:投掷垒球项目的教学, 包括助跑、交叉步、最后用力挥臂等技术动作, 其中的“交叉步”就带有很强的专业化、竞技化特征;第二, 是将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活动兴趣, 原体育课程内容中没有的, 民间传统的乡土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程内容。如:造洋房、打石砖等乡土游戏引入课堂, 操作简便,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能联系日常生活, 学生练习自然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第三, 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时间空白带, 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活动。学生自己作出选择的决定, 肯定是自己需要的内容, 学生也将从此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发展。

[案例评价策略]

单、双脚跳 (素质练习)

利用“游戏:造楼房”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方法设计:

方法:学生分成8组, 各组在地面用粉笔“造” (画) 楼房, 每“造” (画) 一层本组全体同学

依次练习一轮;所“造” (画) 的楼房每一层不低于50厘米, 并且要一层单格、一层双格间隔“造”, 练习中单格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双格双脚起跳、单脚落地, 最后看哪一组“造”的楼房又高又漂亮?

[评析]

以上案例通过将民间造洋房的游戏与跳跃练习的组合, 有效地优化了活动内容, 增强了跳跃练习的情趣, 摆脱了单纯跳跃练习的枯燥乏味, 促进了学生为本组的胜利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3.2 强调活动形式的合作性和愉悦性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 显得课堂教学组织尤为重要, 我们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解放学生手脚, 让他们自主探索, 大胆想象, 求异创新。在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我们要重点关注两点:第一, 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的形成由学生自主搭配, 可以按不同需要选择友伴型、同质型、异质型、兴趣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第二, 要恰当地运用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因此, 我们可以在课的后半程, 或者当课堂学习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 组织游戏竞赛活动, 游戏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在本质上要有内在的联系, 或者就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 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 既强化了学生活动愉悦性的体验, 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案例评价策略]

篮球投篮教学设计: (1) 陈述学习内容; (2) 学生分组尝试练习; (3) 学习反馈, 组织讨论, 重点关注投出的球要有一定的抛物线; (4) 强化巩固练习投篮动作; (5) 分组投篮对抗赛; (6) 学习评价。

[评析]

以上教学过程中, 首先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投篮动作, 学生经过尝试体验练习、学习讨论和强化巩固练习的学习环节, 在投篮动作已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 采用分组投篮对抗赛的游戏活动, 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投篮练习的兴趣, 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而且对巩固动作技能, 促进学生掌握投篮动作技能具有积极作用。这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

3.3 关注活动过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的学习方式。因此,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通过主体实践。第二, 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 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交往, 相互沟通, 通过集体的智慧获得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学习过程。第三, 要重视学生对活动的体验。

3.4 重视体育活动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往往取决于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我们要通过多元主体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首先, 在评价的形式上,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其次, 在评价的内容上, 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与体能, 更应重视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我们必须从评价人手,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 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见证,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 每一次前进的脚步, 都离不开真实的行动, 行动——是课程改革最坚实的动力。

摘要:课程学习评价是新一轮体育课改的重点, 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体育成绩, 评什么、怎么评, 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典型课例的评价得出不同的课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 不论那一种评价方式都必须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评价,典型课例,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郝敬光.选项教学下学生三类心理因子变化研究[J].科学教育, 2010, 6:36~37.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8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们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与课程标准不符的情况,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学评价的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更多考虑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忽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注重成绩,忽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教学评价标准缺乏专一性和学科性

据了解,现今很多学校不同学科使用的教学评价表格是一样的,根本没有表现出学科特征,所以没有很强的专一性和有效性。学校虽逐渐改进了相关评价标准,但所有科目的教学评价表格都是一样的。

3.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因为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效果,看重学生教学内容是否掌握,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新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却不受重视,知识的引入过程往往只是走形式。但这些知识的探索过程其实非常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须秉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当成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评价的标准是将学生的“学”看成中心,设置促使学生学习与各种能力发展的标准,带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课堂教学评价的结论也可促使老师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进而完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凸显学科课堂的区别

学科的不同,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标准与学习需求。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逐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它与自然、科技、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相通却又不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样具有显著的不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侧重课堂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内容在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的作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的进步和发展。

2.彰显课堂教学的互动

从“教学”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个包含“教”与“学”以及二者互动程序的完备体系。“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进行深度探讨、相互交流沟通,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及老师的教学提出疑问。老师可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评判,从而改进并完善,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3.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

当前初中学校内,更多是对学生各科成绩的关注,而忽视学生个人成长与综合实力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往往属于考试型的高手,其他技能十分欠缺,动手能力也很差,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的发展当成根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成长,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4.关注评判标准的多元化

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的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堂效果的评价。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学生也不应该总是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要包括师生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更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时,也应该考虑他评者和自评者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三、“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将学生当成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同时关注老师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积极性格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发展。该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通过“以学论教”“以学论学”的原则体现出来

1.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的评判标准,不但关注老师的教学方式,但更多是对于学生学到东西的重视。这种方式体现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展现学生的学习与进展情况,来映衬老师的教学实况,从而表现出教学的根本。通俗讲,以学论教便是用学生的学来判定老师的教。此处的“学”,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指学生数学知识是不是学得很轻松自由,重点指课堂教学上的情绪和交往情况;另一种指学生是不是学会了知识及学习的方法,指教学的目的实现及思维情况。

以学论教标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老师的专业进步。该评价标准的具体对象目标是学习和教学的展开及结果,而不是指哪一个人,所以说,其评判的关键点不是评判老师,而是对于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治,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该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评判时,不仅要关心老师的做法,还要重视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最后的效果,由此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2.以学论学

以学论学指的是用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从而评判全部的教学水平。该评判标准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深度弥补与改善,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意,形成良好的创新观念,提升综合素养。此外,以学论学的课堂评价标准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课堂表现,善于带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对于学生自我性格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开发。

同时,以学论学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学生学习来说,以学论学看重的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以学论学还凸显出评判必须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与尊严,彰显出对于学生性格的关心和尊重,重视所有学生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诸多要素构成,但核心要素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关系及变化,其中又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活动最重要。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去审视教学中学生、教师的活动状态以及教学过程的发展状态,从而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有效沟通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深化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伟,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100-102.

[2]李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评价[J].商南教育信息网,2015(12):29.

[3]吴国誉,王春杨,彭秀芳.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5(10):19-23.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篇9

根据新课程改革计划,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着教师个人申请、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本学期本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行课时间为第二至十周,每周一个专题,每个专题2 学时,共18学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经检测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学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物学常识,认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重点明确生物常识和利用常识生活。

2.在学习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他为我用:学会科学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可以视为生物必修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内容的扩展延伸。本课程采用自拟的生物学知识讲义。从科学史的发展到生物史的发展,再到现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参考资料为有关江苏龙泉中学生物网上的有关知识。

三、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自愿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共60人,来自全年级不同班级,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上课。因为要没有多媒体,上课地点选定在实验楼三楼,采用讲解的方式。

每个专题都采用先复习上一专题,再用一个事例引入新的专题的做法。教学中借助图示,帮助同学了解和分析,并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

18个学时的学习,学员们都一直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程的考查

采用“出勤率+测试+作业”的考查办法。

18节课中,没有一个学员迟到、早退、旷课,没有一个学员为选择这门课而后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希望还能够多多学习。

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无论是书面还是自主,都做得很好,准确率很高。

最后,经过统一的结业测试,全部学员都高分合格。

五、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定在吃饱穿暖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了。所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科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从而热爱生活,很好的生活。

六、反思

“生物与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来预计最大难度在管理,实践证明,走班制只要组织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因为有学分和自愿选学的内外压力,学员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基本有序。其他困难主要有:

1.教学难度的把握;

2.教学中,备课、找资料的压力相当大;

3.本课程的事例处理十分不易,缺乏相关经验,编缉和组织工作量太大。

篇二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坡头初中 李国旗

通过对初中体育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到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转变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本人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不见了,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具体的要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其实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检测性。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稿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提出了传授式教学。而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而是具有艺术的特点。(1)、形象性。(2)、情感性。(3)、创造性。(4)、示范性。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三、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对体能、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掌声和鼓励等。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1

摘 要: 本文对10名乒乓球专选班学生和10名选修课班学生,利用特定比赛、多球计分、三维图像解析等方法对其单项技术的比赛成绩、成功率与准确率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现,单项技术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选修课的学生应用成功率评价其学习效果,准确率更适合评价专选班的学生。

关键词: 乒乓球 单项技术 评价标准

体育院校乒乓球选项课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技术学习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整体技能的表现与发挥,所以对单项技术的评价是乒乓球教学中用以检验阶段性教学成效的常用手段[1]。目前关于乒乓球单项技术评价的研究甚少,其评价标准尚未有明确报道。乒乓球技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单项技术单项技术的评价标准可能具有多重适应性,即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评价标准的评价效果可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2]。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假设提出来的,旨在探索不同运动等级、性别对乒乓球单项技术单项技术评价效果的影响及其对评价标准的选择适应性规律,为体育院校乒乓球教学提供可能的实践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完善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乒乓球专选班男女各5名,都是一级运动员;选修课班初学者,男女分别为8名和2名。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1.2实验方案设计

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单项技术比赛成绩测试、单项技术成功率测试与单项技术准确率测试。首先将20名测试者进行编号,10名选修课学生编号为1—10,10名专选班编号为11—20。单项技术比赛成绩测试:在一张双鱼牌深蓝色标准乒乓球台上,组织受试对象分组进行正手对攻单循环比赛,要求前三板不得发力,每次回球进入对方的正手半区(回球错区或其他技术回球均记失分),11分制五局三胜,记录比赛成绩并排名。成功率测试:成功率即正手击球落点到达指定区域成功个数与击球总数的百分比;20名受试者以指定区域为目标进行每人50个球的单项技术测试;两名工作人员在指定区域的边线进行裁判并记录成功个数,通过计算得到单项技术成功率。准确率测试:准确率即正手击球落点到达指定点的距离;20名受试者以基准点为目标进行每人50个球的单项技术测试,同样利用发球机按统一转速与频率发球;同时采用两台摄像机对击球落点进行三维拍摄,并通过专业软件解析出落点偏离基准点的距离,计算个人50个偏离距离的平均值为其单项技术准确率。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对测试指标(成功率、准确率与比赛成绩)值进行排序,并分别将评价指标秩对比赛名次作秩差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与秩相关分析阐述了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利用参数变异系数与全距的比较分析评价标准的区分性。

2.结果与分析

2.1评价标准对比赛成绩的一致性分析

对受试者单项技术成功率与准确率进行排序,并分别对其比赛名次进行秩差分析(如表2),结果表明:专选班的成功率、准确率均好于选修课学生;总体上成功秩、准确秩相对比赛名次的变化趋势一致性不高,而选修课学生的成功秩与专选班的准确秩相对比赛名次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选修课学生的成功秩差明显小于专选班而准确秩差明显大于专选班;性别对成功率、准确率及其秩差影响不明显。说明成功率与准确率作为乒乓球单项技术单项技术的评价标准可能具有运动等级选择性。

表2 测试指标及其秩差与测试对象信息一览表

“1”在性别中表示女性,在运动等级中表示一级或一级以上等级;“2”在性别中表示男性,在运动等级中表示初学者。

2.2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2.2.1不同等级、性别及其组合影响下评价指标秩差的变化

分别将成功秩差与准确秩差对受试者的运动等级、性别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运动等级对成功秩差、准确秩差大小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秩差大小与性别及等级*性别组合无关(如表3);选修课学生的成功秩差小于专选班而准确秩差大于专选班,并具有显著性(如表4)。说明单项技术的评价标准具有运动等级选择性而无性别、等级*性别组合适应性,单项技术的评价:成功率适用于选修课学生而准确率更有利于评价高水平学生。

表3 评价指标秩差关于运动等级、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4 不同运动等级、性别及其组合的评价指标秩差比较

*表示各因素内该水平与相邻水平的评价指标秩差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2.2.2受试对象分离前后评价指标与比赛成绩秩相关系数的变化

在排除性别因素后,计算不同运动等级的评价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秩相关系数(如表5),结果表明:成功率、准确率对所有比赛成绩的秩相关系数具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成功率与准确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乒乓球单项技术技术的稳定性,若按运动等级分离,则分别用成功率评价选修课学生、用准确率评价专选班的单项技术单项技术效果更好。

表5 不同人群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秩相关系数比较

2.3评价指标的区分性分析

变异系数与全距是反映评价指标区分度的统计参数,分别计算不同运动等级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与全距(如表6),结果表明:选修课学生成功率的变异系数与全距均大于专选班,而专选班准确率的变异系数与全距均大于选修课学生。说明从评价标准的区分度看成功率更适应选修课学生而准确率更适应专选班。

表6 不同人群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与全距(n=10)

3.结论与建议

3.1乒乓球单项技术单项技术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乒乓球单项技术技术的基本属性是学生体能、技能、战术、心理与运动智能等主体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主要包括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几个方面)[2]。比较而言,学生的这五种主体因素中性别差异最大的是体能,而在不出现体力透支条件下体能相对其他四种因素对乒乓球单项技术影响又是最小的,这样乒乓球单项技术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因此,由于性别对乒乓球单项技术影响不大,因此其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

3.2乒乓球单项技术单项技术评价标准对运动等级具有选择适应性,选修课学生适应成功率而准确率更有利于评价高水平学生。乒乓球选修课学生处于运动技能的泛化与分化阶段,在此阶段皮质抑制得以发展但尚不完善、肌肉协调工作能力提高但并未定型、动作控制顺利连贯但常有反复;而专选班运动技能发展已进入巩固与自动化期,神经兴奋与抑制高度集中、肌肉工作协调程度高、动作控制精确而稳定。本研究结果(如表3、表4、表5):乒乓球选修课学生稳定性的评价标准选择成功率而准确率更适应专选班恰恰反映了乒乓球技术的掌握过程。

3.3秩差分析可用以分析运动技术属性评价标准筛选的有效性,变异分析可用以分析运动技术属性评价标准筛选的区分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12

一、现代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只评价不考试。

对于学生的参与形式、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纪律、练习方法、锻炼习惯、出勤等可以采用只评价不考试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又考试又评价。

对一些和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相符的比较简单的并且和学生学习态度相连的技术技能类题目, 可以采用既评价又考试的方法。一方面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另一方面可以为考试评价做准备。

3. 在教学过程中只测不评。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只测验不评定的方法, 或者让学生在测验后在老师公布的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等自我评定、自我对照。

4. 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试不评价。

如对少数体重大、体形胖的学生在测验耐力、速度项目等体能、技能性项目时, 可以采用只测验不评价的方法。这种情况下, 测验的目的只是起到促进学生自觉锻炼、自觉练习的效果。

5. 教学过程中既不考试又不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介绍性项目, 教师可一带而过。对这些项目教师既不考试又不评价, 仅介绍给学生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二、现代评价方法在运用时的注意点

1. 评价的内容要多、范围要广。评价的范围可以包括技能、知识、能力、锻炼习惯、思想品德体能、参与形式、技术等等。

2. 在评价时少用甚至最好不用绝对性的评价性语言。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不伤害或者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积极性为宜。在评价时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3. 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关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仔细观察, 才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闪光点或有一些长处和优点, 教师要因地制宜, 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各种正面的评价, 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4. 在评价的内容上教师要注意形式多样。

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按照校本教材、大纲、课程标准等进行选择, 也可让学生家长、学生自选提供评价内容等。

上一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下一篇:重大病灾补助金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