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2024-09-18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精选9篇)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1

文章从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入手,从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确定教育成本核算主体、教育成本核算周期、教育成本核算原则、教育成本项目以及教育成本的计算方法等方面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了探讨.

作 者:乌海馨 WU Hai-xin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财务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20xx “”(24) 分类号:F221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高校管理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2

1.1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含义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人才培养过程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记录、计量,并根据成本对象加以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的会计行为。教育成本核算的过程,既是对教育耗费进行归集、分配及其对象化的过程,又是对教育活动中各种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制的过程。它是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

1.2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虽然早已提出教育成本概念并进行了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但学术界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教育成本核算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进展缓慢,没有真正确立教育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真正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作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高校的成本核算意识谈薄。在高等教育成本投资的各分担主体———政府、高校、个人及家庭中,高校是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效果。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不仅不注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而且还有教育成本最大化倾向。另外,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在对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有很多,如教育成本、教学成本、高等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不同的成本拥有不同的内涵,相应地其外延也不同。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过程中,正确界定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对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专家及学者在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研究或探讨时,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不仅使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缺陷

高校教育成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过去,由于高等教育不计成本或者成本核算粗放,产生了一些弊端和缺陷。

2.1 教育成本主体的错位,淡化了高校的成本和效率意识

多年来,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供给制”,高等学校的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学校需要多少钱,就向财政要多少钱,由财政来平衡单位预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家拨付的资金是无偿的,又没有具体考核支出效果,因而高校只管想办法把教育经费花掉,将财政的“拨入经费”转化为“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是否必要,则过问甚少、规范不够。高校既无筹措经费的压力,也无须承担经济责任,成了经济核算的从动者。当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明确高校财务主体的地位时,人们才意识到办教育也要讲求经济效益。

2.2 会计核算的单一性,弱化了成本核算的职能

旧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只核算经费支出,忽视了经济效益考核,排斥教育成本核算。因此,高校都未进行教育成本的科学核算。对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高校只是简单地计算生均经费支出数,据此作为向国家申请预算的数据资料。高校长期处于“年初报预算,年终报决算,支出靠拨款,不足伸手要,教育成本不计算,经济效益无人管”的状况,从而造成高等教育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虽然国家对高校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预算内外割裂核算和使用的办法,实行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模式,但仍局限于计算预算收支余超,并未实行教育成本核算,从而使高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成为一句空话。

3 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滞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弊病,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高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与目前高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计算,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3.1 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操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高校教育成本在范畴界定上不够明确外,主要是成本核算受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的制约。高校现行的会计制度是采取以收定支的收付实现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可能直接反映真实、合理的教育成本。如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大修费用不按年分摊,等等。为此,必须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

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从而正确确定各期的高校教育成本。权责发生制必须严格划分经费发生的受益期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配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计算高校教育成本,从而考核经济效益,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与此同时,改革现行的高校会计科目,根据高等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科目,既能正确计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又符合国家预算管理要求。建议:(1)增加“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以便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各个分担期限;(2)增加“累计折旧”科目,“累计折旧”科目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也便于计算固定资产净值;(3)增加“教育成本”科目,用来核算学校为组织教学而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同时增加“公共费用”科目,用来核算学校为组织教学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这样便于在教育成本核算时,增设“教育成本”和“公共费用”帐户,直接费用可按成本对象直接计入“教育成本”帐户,而间接费用可先通过“公共费用”帐户进行归集,期末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后计入“教育成本”帐户,以计算出本期的教育成本。

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从教育成本的构成着手,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以此来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2 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与高等教育体制和各种机制的创新、与高校自身内部改革相结合,如人事制度、后勤制度改革等。管理目标是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前提下,使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总的思路是控制成本水平,调整成本支出结构,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

3.2.1 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增强教育成本意识

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国家无力也不可能支付高等教育的全部开支,因此,必须讲求教育成本核算。非赢利并非不注重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

3.2.2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目前,各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重复购置教学设备、重复建设实验室等现象,各院系、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现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维护、保养不及时,由此而导致的资产流失、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等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对资产的管理,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选择责任心强、懂业务的人从事该项工作。把好资产的采购、登记、检查、使用、维护、保养及报废等关口,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降低教育成本。

3.2.3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员结构比例

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共有教职工197.452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0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9.17%。我国大部分高校生师比较低,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学校。据专家测算,如能将高校生师比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生均成本便可节约15%。因此,高校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尽量减少行政、后勤等部门非教师人员的比重,并按照《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稿)中生师比要求配备专任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师资源。

3.2.4 改革和深化后勤制度,降低教育成本

高校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将实物分房货币化,实行职工住宅商品化,实现离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教职工住房经费、公费医疗费用、离退休人员经费交给社会承担,通过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形式解决。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后勤应按市场规律运作,与整个社会的服务体系相结合,逐步实行有偿服务。因此,必须将后勤服务部门,如校办企业、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从高等学校中剥离出去,办成真正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高校间办学效益的评估比较降低高校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推动和保证高等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初.高等教育成本概念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

[2]王红娟.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高校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以作业为中心,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或产品的核算方法。成本动因理论奠定了ABC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出成本时,并不像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步把资源越过作业分配到产出,而是通过作业链分析,找出相应的作业和作业链,寻找出作业与资源,产出与作业的关系,进而恰当地进行成本分摊。

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将企业的价值链置于整个行业的价值系统中,注重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同时,更加重视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帮助企业管理者衡量一些外界因素。

可以说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更在于它对于成本形成的动因的计算和控制,其应用可简可繁,既可抓住主要作业进行重点管控,也可全面展开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2、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同一般行业相比,高校可以看作是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具有非盈利的特点。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投入的这些教育资金,就形成了高校的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建筑物、房屋价值的分摊成本,设备及其他资产的分摊成本,日常运行需要的费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恰恰是劳动者的素质和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以及实现我国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为此,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和提高教育投入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因此,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3、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把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可分为 4个步骤:确定高校主要作业、分析资源动因归集资源费用、建立作业中心确定作业动因、计算成本动因率确定成本分配。

3.1、确定高校主要作业

高校正常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因此,我们从组织结构的职能分析入手,把高校作业分为两类,分别是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主要作业包括了各个教学科研单位发生的教学、科研等作业。支持作业包括了学校总部管理机构与辅助部门的工作,如:房屋折旧、设施折旧、资源管理维护等。

3.2、分析资源动因、归集资源费用

在这里我们把资源动因分成三类:可以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中的资源耗费。这时资源动因相当于作业动因,例如学校发给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先计入各作业成本库,再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培养成本中去的资源耗费。例如考试费;对于混合耗费形态的资源耗费,首先需要根据合适的量化依据分解再分配到各作业中区去。例如取暖费。

3.3、建立作业中心、确定作业动因

把作业中心分为直接培养中心和间接培养中心。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各个直接教学单位或部门,即为直接培养中心;间接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管理部门,即为间接培养中心,主要包括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

确定了作业中心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作业动因,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产品”中去。根据高校作业中心的特点,把其对应的动因对应如下:

3.4、计算成本动因率、确定成本分配

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从来计算成本动因率、确定成本分配。

(1)计算资源动因率,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到各作业。对于可以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中的资源耗费,就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对于不能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的资源耗费可以先计入各作业成本库,再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培养成本中去的资源耗费。对于混合耗费形态的资源耗费,首先需要根据合适的量化依据分解再分配到各作业中区去。资源动因分配率是特定成本对象发生的某项作业中心所消耗的该资源的动因量除以这一成本对象所发生的所有作业中心所消耗的该资源的动因量总和,所得的比率。再把各个作业中心的资源动因分别同资源动因分配率相乘就可以计算出各个作业中心所耗用的资源。

(2)计算作业动因率,分配作业成本至不同的成本对象。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成本,首先要计算出作业动因分配率,然后将作业动因分配率同根据各个直接教育培养作业中心发生的各项作业动因数相乘,进而得到相应的间接成本。

4、结论

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高校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可以尽可能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进而提高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增强我国高校的竞争力,这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一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4.

[2]王迪.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3]胡玉萍.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4]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会计研究.2012.4.

作者简介: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4

一、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的基本构成

(一)人力资源初始取得时的开支

人力资源初始取得时的开支有招募、引进、选拔以及定岗等各方面的支出。招募成本指招募教师要付出的宣传广告费、手续费、差旅费、管理费等招聘成本;选拔成本包括一系列接待、笔试、面试、咨询以及调查工作所需要的费用。

(二)人力资源的维护开支

对维护人力资源付出的成本是想让现有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继续留在本校而支出的相关费用,诸如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人事管理的支出等。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支出

人力资源的.开发支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职培训成本,即对在职教师培训所需要的支出;定向培训成本,如新进教师见习期间的工资、材料费等;脱产培训成本,也就是让教师脱离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而接受其他培训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四)评聘增值开支

评聘增值开支是晋升后的师资人力资源相对应职称所应得的定额成本减去未晋升之前的前职称定额成本的值。

(五)遣散开支该部分开支包括业绩,空职,补偿三种成本,倘若员工被解雇,会作为该员工所得去处理,而未解雇之前只是进行资本化,进一步来摊销。

二、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及方法

(1)高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反映的仅仅是本学校内部对于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计量,所以高校一定要建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

(2)高校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通常采用价值法和成本法,但是因为高校的特殊性,其人力资源预计可以创造出的。价值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计量,因而多采用成本法。

(3)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因为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一些组织资源,它具有易变性、主动性以及适应性,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属性特征,因此需要采用相关非货币性的计量模式加以考核。

三、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对高校的影响

(一)完善市场化条件下的办学需要

大部分高等学校依赖于国家拨款支持,在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教育的市场化和竞争性越来越明显,高校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愈发必要,该体系也即用来核算人力资源成本,能够为学校制定正确计划提供依据,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及优化组合,解决分配不公、人浮于事等问题,为学校提高教职工积极性提供依据。

(二)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必然要积极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是有效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高校开发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成本价值管理模式,充分挖掘高水平人才,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三)充分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

高校是典型的人力资源密集型组织,只有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才能有效核算其价值运动,通过核算人才的成本使单位更加珍惜人才并充分发挥其效能,进而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同时,还可以促使高校改变其行政命令型的人事管理,真正把重视人、挖掘人的潜力视为工作的重心。

四、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核算

(一)人力资产

该资产是可以用来计算高校里面人力资源增多重新获得的基本原值。该资产隶属于资产类的账户。其包括高校以及其他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反映该校期末人力资产数量。

(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科目,属于净资产类账户,核算的是高校里人力资本的原值。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通常在贷方,反映该校期末人力资本的数量。

(三)人力资源费用

该费用用来计算高校人力资源一些资本性支出,隶属于支出类。其包括日常管理,费用性以及当期进行摊销三类支出。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这一账户根据日常管理费用、保险类支出以及工资等可以设立二级分类账,根据工资奖金、差旅费、办公费、保险金等设立三级分类账。

(四)人力资源成本

顾名思义该成本是计算高校人力资源支出的一些增减变动状况,诸如选拔招募费以及后续发生的一系列培训、再教育费用等,隶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摊销账户与之冲减,余额表示人力资源成本是否有摊销价值。

(五)人力资源摊销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5

关于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思路

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是制定政府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而对教育成本核算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就人员费用支出、招待费、科研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费、后勤服务成本等如何计入教育成本提出了解决思路.

作 者:周晓莉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教育成本核算 关键问题 解决思路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6

关键词:医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的医疗体制不断健全,医院的医疗环境和条件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医院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中,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是极其关键的部分。我国现有的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医院成本核算的体系构建和医院成本控制方法做出探讨和探究,目的是能够进一步优化医疗管理,实现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突破。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概述

(一)医院成本核算概念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为了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所进行的对医疗中实际消耗的资源成本总结。医院成本核算对于医疗卫生改革的稳定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医疗机构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作用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的关键部分,其目的是对医疗活动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和反映,降低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信誉,从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财政部和卫生部有颁布相关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法律法规,对医院的成本管理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规定内容看,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各科室成本、医院总成本、各项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床日诊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等,成本核算工作要根据项目内容按照间接成本分摊的方法进行。但是,虽然制度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了明确的保障和规定,在落实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成本核算不严谨,造成医院管理和医院成本核算中依旧存在许多重大问题。

二、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一)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

我国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在向全成本核算方式逐渐改善。医院成本核算不再针对单一的医疗费用和资金,而是将范围扩大细化到每一个子项目,如医院医疗成本、科教项目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折旧、财政补助金等等,进行医院财政情况的全面核算。医院按照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分析等环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指导医院管理和决策,改善医院运行情况,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要想保证医院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就要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相关制度。以制度为基础落实成本核算的每一项工作,基层科室包括行政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等和财务科的职员相互配合,加强成本核算的交流,完善财务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本科室的成本核算,实现医院成本全面有序管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力度以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保证医疗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

(三)细化医院成本核算过程

我国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财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到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医院财务变动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医院各部门财务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会加大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降低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让医院成本核算更加合理和精确,医院要对成本核算进行细化管理,对总医疗成本进行等级划分,按照院级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成本、单病种成本进行四级划分与分别核算,再由财务部门将各部门成本核算数据进行汇总整理。此外,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间接成本分摊方式,确保医院成本核算结果可靠和准确。

三、医院成本控制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想保持自身稳定的发展和重要的市场地位,就不能忽视医院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经营的重要性。医院管理者要根据市场实际发展趋势树立良好的医院经营理念和医疗成本效理念,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和改善经营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在医院成本控制中引进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和成本核算放法,比如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采取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的方法优化医院成本管理,不断带动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合理的降低医疗成本可以为自身赢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达到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采取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评和决算等一系列环节对医院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总目标进行管理。医院要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采用合理的预算管理方式,将医院成本目标细化分配到各个科室部门,明确各部门及个人的责任和预算标准,有利于医院实现成本控制的总目标,保障医院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的改善。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

医院要结合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审计部门对医院的支出和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做到将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部门,提升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坚韧度。审计部门要对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考评,判断是否达到部门预算目标,追究部门及个人的责任。有效提升了医院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让医院各职员对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更加重视。

(四)成本管理实现信息化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相继引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管理模式,医院的管理系统逐渐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医院的医嘱、病例和检测方面采取信息化手段,简化了管理流程,提升医疗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网络化手段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结合统一,使得医院管理更加便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和全面,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失误,使医院管理更加高效和严谨。

(五)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社会的不断发展,外部环境因素不断波动,那么市场趋势也处在变化之中,如果医院不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方法和措施,就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给医院造成的冲击。医院要加强风险防控体系,能够及时识别市场风险,采取一系列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避免市场风险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配合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保证医院稳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地位。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医院结构和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因此要加强对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树立成本管理的科学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医院内部控制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及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才能在日渐增加的市场压力下占据稳定的市场地位,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篇7

(一) 教育成本核算是民办教育产业化的前提, 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事业, 当然不能全部以盈利为目的, 然而它同时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教育新的需求的产物, 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有盈余。这种盈余是在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前提下的盈余, 是在合理收取学费基础上的盈余,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盈余。所以, 一定要把民办教育当作产业发展。若不计成本地为办教育而办教育, 是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相悖的。因此, 要有教育经营意识、效率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要考虑民办教育的投入和产出。

(二) 教育成本核算是教育投资者的要求

从经济角度来讲, 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投资对象的盈余中取得投资收益, 这就是投资的寻利性。教育投资也不例外, 投资者对“合理回报”的寻利性要求民办高校对成本和盈余进行确认和核算。一方面, 社会资金投入民办学校, 是一项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的长期投资;另一方面, 学生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投资行为。这种投资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活动的投资, 它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 是比物质生产投资更具效益的投资。但两种投资的最终目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即获取投资回报。因此, 作为投资就需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三) 教育成本核算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福利事业, 政府办学依靠国家机制配置资源, 学校的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作为出资人的国家没有计算利润的要求。学校也只是按预算的项目、内容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报销。教育本质的公益性是不容置疑的, 即使是民办教育也是如此, 但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又使得民办高校不得不面对市场, 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既要坚持公益性, 又要注意经济效益。由此, 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必然需要加强对资金运作和资源运用的管理, 进行成本核算, 有效控制成本,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 提高经济效益。

二、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

教育的产品比较复杂, 在教育经济学研究过程中, 出现了多种观点:如教育的产品是学生或毕业生;教育的产品是知识、能力、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产品是学分、文凭;教育的产品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等。从我国研究教育成本的文献看, 大多数选择了第一种观点, 即教育的产品是学生或毕业生。

笔者认为, 学生无论是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 还是作为一个生命体, 都不能单纯作为高校的产品, 它是高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产品。至于知识、能力、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它们的提高或形成, 还有学分和文凭也都是整个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 把它们说成是教育或学校的产品, 未免夸大了教育或学校的作用。从学校的宗旨和功能来看, 它是一个服务组织, 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技能的服务组织, 因此笔者认为, 以一个学生接受的一年的教育服务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较为恰当。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以后, 按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设教育成本明细账或教育成本计算单, 将各具体教育成本核算对象上一年耗费的教育资源进行归集和分配, 计算出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成本。

三、民办高校教育成本项目设置应坚持的原则

教育成本项目是指构成教育成本的费用类别。教育成本项目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教育成本分析与控制的信息, 以便于实施教育成本核算,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民办高等学校在财务收支结构上与公办高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经费来源单一, 支出用途单一。为此, 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 有用性原则。

即教育成本项目既要能准确反映出教育成本信息, 又要便于教育成本预算与核算。

(二) 简单性原则。

即教育成本项目设置要做到既简洁又明了, 不要将项目设得太多太复杂, 要便于教育成本核算时操作。

(三) 完整性原则。

即教育成本项目设置的内容必须是当期为提供教育服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 所有的应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都能在教育成本项目中反映出来。

(四)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既要与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教育经费支出项目有一定的连贯性, 便于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报表, 又要有所创新, 符合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

四、民办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内容

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中关于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构成规定, 结合民办高校的财务特点, 从财务成本实际出发, 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教育成本项目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 人员费用。

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等;其他人员支出, 指上述项目未包括的各种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编制在外长期聘用人员及临时工工资等人员支出。

(二) 公用支出。

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招待费等;其他公用支出, 指高等学校用于上述以外的必要日常公用支出, 包括诉讼费、会员费、工会经费、其他杂费等。

(三) 折旧费。

折旧费是指学校教学用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 是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用于教育的固定资产和设备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以及附属设施、一般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器材、为教学购买的土地使用或其他长期资产等。

(四)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是指高等学校支出的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等。其中, 离退休费包括离休费和退休费;助学金, 指高等学校按国家规定对各类在校学生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勤工助学金、困难补助、出国留学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 以及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五) 其他费用。

主要是贷款利息。作为非财政资金投资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 不少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 特别是启动资金, 来源于银行贷款, 而作为贷款必然附加的条件, 贷款利息与贷款本金是相伴而生的, 应该计入教育成本。

五、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程序

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就是将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 从而计算出教育总成本及生均成本。具体程序如下:

(一) 要素费用的分配。

我国民办高校在日常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要素费用, 要根据其具体的发生时间和用途, 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 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计入各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中。

(二) 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对于归集于“待摊费用”科目中的各项费用, 其中属于本期负担的部分通过编制“待摊费用摊销表”的方式计入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中;对于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发生的费用, 则应通过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中。

(三) 分配管理费用。

期末应将归集于“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费用, 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 通过编制“管理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计入教育成本账户中。

(四) 计算合格毕业生及未毕业学生的教育成本。

通过上述步骤计算和分配之后, 民办高校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都集中于“教育成本”科目中。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编制“合格毕业生教育成本计算表”。

六、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理论的研究。

无论是进行教育成本研究和分析, 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还是确定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和学费标准, 以防止学校的营利倾向, 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都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 制定统一规范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 加强教育成本核算,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二) 重视核算的方法。

随着高校办学向多元化发展, 许多学校出现了国家学历教育、自考、职业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共存以及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多层次教育共存的格局。从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 教育活动具有批次性特征。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 可根据分批法核算成本的原理, 分批计算培养人才的总成本和生均培养成本。

(三) 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规划。

加强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应做到:学校各级领导要加强成本管理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 减少冗员;进一步提高师生比, 降低辅助工勤人员经费;加强财产物资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实行校有资产有偿使用;加强收费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 提高收费服务质量。

(四) 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应加强学校领导的成本管理意识, 使之充分认识到学校成本降低的潜力, 还应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其他各个部门, 形成全校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 形成纵横贯穿学校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并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 确定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构成及测算办法探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554160)

参考文献

[1].杨耀.高校作业成本核算探析[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 .

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政策建议 篇8

关键词:高校 教育成本核算 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法人实体的法律地位日渐确立。高校在完成向社会输送高等人才使命的同时,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高校在努力通过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其他专项补助和银行贷款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财务效率,节约开支,合理降低和控制办学成本。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日益成为国家确定高校学费标准和学生及其家长了解高校收费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尽管由于受历史、体制和现实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教育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有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探讨也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有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来看,消除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的制度障碍,构建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宏观制度环境是当务之急,一个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是我国实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前提条件。为了规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和核算规范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并加强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和管理,确保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合法、公允、有序地进行。正是基于这一需要,本文从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角度,对我国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宏观制度环境进行研究,为我国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二、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政策建议

(一)修改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会计人员以何种标准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要素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一些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将高校定性为非生产部门,对高校实行预算管理,对高校的交易和事项实行预算会计核算。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有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建立统一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已成为阻碍我国推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最大制度障碍。事实上,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起就开始在政府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哲江大学柴效武教授(2003)在其所著的《高校学费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和运用,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的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已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构建并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必须从宏观制度环境层面解决阻碍我国高校推行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基础问题。尽管理论界提出高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可以采用“双轨制”和“单轨制”两种模式,但“双轨制”毕竟只是一种过渡方式,只有“单轨制”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校向其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教育成本信息,并与国际接轨的核算模式。因此,客观上需要从宏观制度层面修改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变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从而为高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要素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基础,也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充分借鉴企业成本会计方法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高校的固定资产长期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其价值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具有渐进性。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高校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在购置当期一次性列支,使用期间不再进行分摊处理。这样处理既不符合高校固定资产价值流转的特点,不利于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也不能真正反映高校提供教育服务实际的成本开支情况。我国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在借鉴美国全国大专院校事务官协会(NACUBO)1992年发布的关于资本成本的处理原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93号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将高校固定资产的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助于反映高校教育成本发生的实际情况,为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提供必须的前提,又有助于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财务效率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制定完善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准则体系

高校教育成本会计兼具有外部会计和内部会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校教育成本信息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社会性是指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会对高校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决策和知情权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普遍性是强调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高等教育部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员,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提供已经不再是个别高校内部的事情,而是成为全国2000多所高校共同面对的事情,而且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相关可靠的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不仅是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有助于微观层面上不同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国家必须从法治的角度,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立法保护,在《会计法》的基本精神下,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准则体系。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根据法律的形式渊源,首先应当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会计基础、核算方法等基本问题;其次应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整体推进的步骤和规划,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具体规范;第三应从实务的角度,制定一套完善的核算准则体系,包括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概念框架、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准则体系的制定,一方面应确保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在合理保证教育成本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确保准则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四)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重要性日渐增加,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披露也必将由自愿披露向国家强制披露过渡。为了确保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质量,克服高校管理当局提供信息时的选择倾向和自利动机,必须建立相应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通过建立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外部监督体系来完成。在具体组织上,首先,应当明确具体的监督部门。根据我国现行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格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体系应当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具体由教育行政主管理部门、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等组成;其次,应当明确外部监督的依据和具体部门的权限。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监督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监督构成,为了确保监督依法有序地进行,必须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性规范,确保监督依法有序进行。此外,还应当合理划分各部门的监督权限,避免重复监督、多头监督,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其次,要狠抓监督权的实施,确保各部门监督职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在狠抓监督权的实施方面,要注重各部门的相互配合,防止部门保护主义和互相拆台等不合作现象发生。第三,要加强对监督执法权的再监督。为了防止有关部门监督权的滥用或不用,在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督权和狠抓落实的同时,应加强对监督部门的再监督,在监督机制方面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第四,为了解决行政机关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非全局性的问题,可适当考虑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实行以政府监督为主,政府监督主导下的社会监督为辅的监督体制,以确保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合法、有效、公允、有序地进行。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06AIG02101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柴效武.高校学费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曾维侠.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探讨.[D].首都经贸大学.2004、3

3、曹明国.论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3

社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研究论文 篇9

我国目前处在市场化经济阶段,社区医院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经营意识,改良医疗服务结构,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质量并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而在上述工作当中,针对成本所开展的核算工作便成为了社区医院强化经济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社区医院可开展科学化管理,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显著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社区医院针对成本所开展的核算工作能够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力度,增强社区医院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让社区医院当中的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起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让社区医院当中有效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但就目前全国范围内社区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来看,仍存在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妨碍社区医院这一便民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社区医院的收入支持都是将大中型医院会计科目核算作为基础的。其成本支出范围涵盖有药品支出、医疗支出等,社区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原则是:确立成本核算对象,强化会计核算的重大意义,有效控制成本支出范围,提供清楚明白的会计信息。坚持可理解性、谨慎性、及时性原则。使得社区医院能够通过成本核算管理更好的展现出自身的财务收支状况。基于以上内容和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状况,本文提出了社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管理时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对财政经费进行合理使用

社区医院有国家的资金补助,和企事业单位倡导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存在不同,社区医院的工作重点应是保障当地居民能够接受到安全、有效、实惠、便捷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基础医疗服务,因此,社区医院应建立在这一原则上来对财政经费进行使用,在最低的医疗投入前提下,让患者得到最为有效的治疗并早日康复,是社区医院的职责所在。

(二)如何控制和调节科室的成本

增强社区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需要完善成本支出的申请、审批以及拨款制度。建议使用“分级一支笔审核”制度,对社区医院的成本支出进行科学严格的控制,杜绝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切实降低社区医院的运营成本,提升社区医院的经济效益。把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工作在各大科室当中进行普及,并对每一个科室当中的医疗工作者制定出完善的一套定额标准,指派专人对科室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以此来针对各科室的医疗成本投入进行严格科学的控制。

(三)如何针对各科室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开展倾斜政策

例如,在社区医院的保健科室当中,医护人员主要服务对象是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群,针对这一类人群开展医疗保健工作,疾病治疗通常只是辅助手段。基于此,社区医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保健科室的成本投入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将降低的一部分成本投入到其他科室当中,这样的成本分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社区医院还需要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内部成本调节系数来对各大科室之间的绩效差异进行科学的衡量。社区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管理的具体内容,参考大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科学核算社区医院当中各种收支的范围,建立完成的成本会计体系和成本考核指标。并且针对社区医院出的成本效益开展全方位的评价分析工作,让社区医院所开展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二、社区医院当中各项医疗成本的核算

社区医院所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医疗成本核算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成本费又可以分成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建立了药品支出、医疗支出、费用管理等类别,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这些类别开展逐一的核算。

(一)针对医疗成本的核算

在“医疗支出”类别当中,需要建立基础支出与项目支持一级明细科目。设计工资福利、服务支出和商品支出。针对个人家庭补助等二级明细科目,设计基础工资、补助经费、其他经费、员工节假日福利、社会保障、业务费、公务费、卫生材料费、医院修缮费、药品费、设备购置费等列为三级明细科目。

(二)管理成本费用的核算

在社区医院当中,管理费用指的是所开展的行政管理与后勤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涵盖有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保险金、福利金、社保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科研费用、坏账准备费用、场地道具租赁费用、利息费用、银行手续费、报刊杂志费、汇兑损益费用以及无形资产费用。针对以上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一定的办法。例如:使用人员比例法,即根据药品部门人数、医疗部门人数开展管理费用的合理分配。在期末分摊之后没有余额费用。涵盖有药品科室与医疗科室所支出的基础工资、其他工资、补助工资、节假日福利、社会保障费用、业务费、公务费、医疗卫生材料费、药品费、社区医院修缮费、医疗材料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等。

(三)辅助科室当中可以确定的药品、医疗服务费用核算

诸如社区医院当中的洗衣房、营养食堂的支出,几乎都是为医疗业务所服务的,能够直接并入医疗支出的范畴当中。所下拨的医疗资金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以此计入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当中。

(四)间接费用的核算

所谓间接费用,指的是在社区医院当中,不能够直接并入医疗支出或者药品支出,但是确实使用了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这些费用为社区医院当中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所使用,涵盖有社区医院员工的教育费用、社区医院的坏账准备费用、社区医院的银行手续费用、科研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汇兑损益费用等。通常情况下,社区医院针对间接费用的摊销都是根据医院医疗科室和药品科室的人员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同时依照支出的详细内容进行分摊,实现社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精细化。

三、社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社区医院和大型医院在科室的类型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社区医院当中设立有全科诊室、临床科室、康复治疗室、中医诊室、儿童保健室、预防接种室等。从会计工作的角度着手,应维持和当前的《医院会计制度》的一致情况,并根据社区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成本核算。但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医院在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等方面都含有管理成本等费用,无法全面真实有效的彰显出社区医院的医疗支持和药品支出情况,不能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社区医院应针对各科室所产生的各项费用,独立进行各大科室的成本核算。在社区医院当中的供应室、洗衣房、药剂室、食堂、消毒室等科室,它们不能为患者提供直接的医疗服务和疾病诊断服务,但是同样需要进行对应的成本投入(如以上科室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教育经费等)这些费用,可以依照一定的比例,摊派到各大临科室当中,或者也可以进行独立成本的核算。以上的做法都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现出社区医院当中,各大科室的详细经营状况,帮助社区医院更好的开展成本的核算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社区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只有使用准确的数据,合理的成本考核标准,再加上科学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才能让社区医院拥有一个健全的绩效考核标准,并能对成本进行更加精确化的核算,帮助社区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让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狭路相逢勇者胜辩论稿下一篇:加快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