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还是沟通教学反思邓(共1篇)
对立还是沟通教学反思邓 篇1
品德与社会课 回归生活“活”起来 《对立,还是沟通》,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记录册》中《成长中的新问题》的一课。这一课属于心理辅导类的品德课。对立,还是沟通是日益成长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造成矛盾的原因牵扯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在课前,我深知这一矛盾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解决。因此,在备课时我并没有给学生和课堂预设过多、过高的目标,只是希望在课堂中给学生一点倾诉的时间,交给一点沟通的方法,解决一点沟通的难题。而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真实事例的分析、故事的启发引导中认清对立的不良后果,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沟通的方法;再通过游戏、我、角色表演、真情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娓娓道来。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高,情感流露之真是我课前始料不及的。而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恰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为什么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课后我也思考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选材源于生活,倾诉发至内心的需求。新课程倡导教学应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对立,还是沟通》这一课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给我们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简练的关键词,简短的提示语,丰富的图片资料也向我们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
因此,在上课前,我多次与学生沟通,并结合系列调查表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普篇存在的沟通问题。课堂一开始我选取与学生生活相近的事例片段,活生生地将发生在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当眉头紧锁,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时思所事例中乐乐同学与父母在沟通方面所产生的矛盾时,我知道他们看到了自己。然后我趁铁打热让孩子分析乐乐乐乐同学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后果,明白了对立关系的影响,使他们的心产生了裂痕,接着让孩子想办法帮乐乐想办法解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到很好的主意,帮乐乐与父母化解了矛盾,心又贴在一起。这恰是学生生活经历的一次再现。于是我就对对立还是沟通,你们会如何选择呢?学生一致选择沟通,就是孩子内心主动的需求,把老师要我学变为我主动要学的学习方式。这源于心灵的感动将化作沟通的动力。孩子往往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共鸣,正是这源于生活的真实再现,引发学生倾诉的内心需求。于是我又在活动中毫不吝啬地设计了“心灵沟通”的环节,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孩子们最需要是把压抑着的苦恼倾泻出来,而倾诉正是解决的良好开始。当孩子的真情倾诉自己的烦恼,我及时让其它同学通过刚才学到的好的沟通方法实践运用帮同学解决烦恼,这过程解开烦恼的孩子心情开心多了,而帮助同学的孩子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也很快乐。
二、情感源于交流,感动发至心灵的触动。
课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沟通的灵魂,也是本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在这节课上,我运用不同学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孩子的心灵。当孩子们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情感时,我并没有生硬地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而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关注孩子感受的同时,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感受父母是否知晓。当孩子们颇有微词地细数着父母的种种“不是”后,我并没有单纯地附和孩子们的想法,而是以教师的身份引导孩子们从心灵深处进行爱的反思。例如:我设计了让孩子对父母的生日、穿鞋子的大小码数、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水果等方面问卷调查,目的让孩子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真的平时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劝太少或是者是忽视了解了太少了,这样的环节设计顺其自然地引发孩子们以后在生活中要了解父母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遴选鲜活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而形成,而非强制性的灌输,这是完全符合本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的。例如,在本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两位同学遇到了烦恼,让大家帮忙(课前请家长与学生拍摄的生活视频:
一、日妈妈不许看童话书,要孩子做奥数题,孩子很烦,不满。
二、同学邀请参加生日晚会,父母让孩子要做作业不准去)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沟通方法来解决与父母间的矛盾,把现实生活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方法,实际运用沟通方法在生活中,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本节课既注重了教法的设计,更注重了学法的引导于是我精心设计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例如:通过视频观看:聆听一位同学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经验介绍,接着让学生把听到的与父母沟通好方法和自己平时与父母沟通的妙招归纳并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在活动学会了沟通的方法。最后通过多种情境练习让学生运用方法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合作实践,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本课程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这些活动也给学生的合作探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课堂往往留有一些遗憾的,这更引起我们和一些反思:
一、家长“扮演者”年龄差异过大,表演不到位
都说表演应该源于实际生活但又高于实际生活。而在这堂课中,我却让十二、三岁的孩子扮演三十多岁的家长。扮演者年龄过小,使得她无法体会现实生活中“亲”这个角色的很多思想,只能单纯的从语言、姿态等角度进行模仿,所以表演也就比较苍白,语言也不能“挖”深,我觉得让教师或者把家长请进课堂进行真实的表演,我想效果会更好。对立,还是沟通》,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记录册》中《成长中的新问题》的一课。这一课属于心理辅导类的品德课。新课程倡导教学应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对立,还是沟通》这一课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中。课文中三个孩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烦恼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共鸣。为什么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课后我也思考了。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娓娓道来。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高,情感流露之真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而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恰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学生的真诚让我在课堂中给他们一点倾诉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把压抑着的苦恼倾泻出来,而倾诉正是解决的良好开始。
然后,我告诉大家,我们的母亲,开始的时候就怕孩子不行,当孩子有了进步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还不够,因为太多、太多的担心,所以我们会不停地唠叨,不停地提出要求。因为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的心。孩子们,你们能理解吗?对立还是沟通,你们会如何选择呢? 孩子们懂得了: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而不同方式的表达会令人对你产生不同的看法,一两句朴实的话语,一个电话,又或者是一段留言,一封短信都是心灵沟通的开始。让我们和父母用沟通拉近彼此的心,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对立还是沟通教学反思邓】推荐阅读:
《大好还是小好》教学反思06-09
对立矛盾06-18
对立主题11-13
对立价值模型05-22
生死二元对立07-01
对立观点类作文06-28
爱情与现实的对立05-27
以设计与工业的对立统一为主线进行工业设计史的教学要点05-12
对立统一的波粒二象性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