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现实的对立

2024-05-27

爱情与现实的对立(通用10篇)

爱情与现实的对立 篇1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其创作一般都不是经由某位特定的作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而主要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创造并传播的,所以民间故事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它是一种口头文学。在我国国内流传的诸如《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等都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堪称经典的民间故事。其故事情节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有的甚至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在事件发展进程中也添加了超现实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极尽浪漫主义色彩。

不难发现,这些经久流传的故事通常都以爱情为主题。尤其是《梁祝》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不仅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在西方,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它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和《罗密欧与茱丽叶》齐名的。它发生在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Teruel),当地人把它叫做《Los amantes de Teruel》,英语译作《The lovers of Teruel》,即《特鲁埃尔恋人》。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故事可能较为陌生,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致的情节。

特鲁埃尔(Teruel)是西班牙东部阿拉贡自治区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到四万。如果在中国,这只能算作一个小镇。然而,正是在这个西班牙内陆偏远的小地方,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西班牙,只要一提到特鲁埃尔,就会首先联想到一对恋人Juan Diego Martínez de Marcilla(以下简称“胡安”)和Isabel de Segura(以下简称“伊莎贝尔”)的故事。

据说,男女主人公都曾经生活在特鲁埃尔小城。他们从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发展到成年后的和心心相印和山盟海誓。然而这又是个贫富悬殊的故事,伊莎贝尔是出身富家的独生女,而胡安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们的婚姻遭到了女方家长的极力反对。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胡安决定离开特鲁埃尔城,外出冒险求发达。他向伊莎贝尔承诺用五年的时间来提升自我,以达到她父亲的要求,实现联姻。于是伊莎贝尔苦等了他整整五年,直到最后一刻。胡安在与摩尔人的战斗中屡获战功,因而得到了嘉奖。但是,当他满心欢喜带着受赏的黄金珠宝回到特鲁埃尔城门的时候,却得知那一天正是伊莎贝尔与别人成婚的日子。因为战争的羁绊,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超出了五年的期限。伊莎贝尔因为没有任何胡安的消息,也只得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阴差阳错,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胡安上门求得伊莎贝尔一吻被拒,悲痛而亡。就在他的葬礼上,人们看到一个穿孝服的女子靠近他的棺材,竟是伊莎贝尔,她来偿还生前欠他的一吻,随后她也离奇地猝死在了胡安身边。

听完这样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尽管故事流传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不同,甚至中西方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但是其中的某些情节会有高度的相似。两者都是令人动容的爱情悲剧。首先,年轻人间产生的爱情轰轰烈烈,无论梁祝间的朝夕相处、日久生情,还是胡安和伊莎贝尔的青梅竹马、山盟海誓之恋,都非常纯洁美好,让人无法不对婚姻产生向往和憧憬。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两对恋人的爱情都因为家庭原因而遭遇到了阻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顺利实现联姻。由于家庭贫富差距、社会地位不等而招致封建家长的干涉,两位富家小姐的婚姻都无奈接受父亲的安排,最终不得不选择与他们不相爱的人结婚。

这样的故事情节,可能在古今中外都不足为奇,任何文化中似乎都存在有类似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而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经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至今,也并非空穴来风,完全臆造的。应该说,很多民间故事是基于史实的。对于这些史实的求证,人们总是不遗余力。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相比较而言,关于梁祝的真实性探究的书面材料有很多。在中国古代的很多历史典籍中都能找到佐证,其中最早的出现在唐朝初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中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另外其在《十道志》又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之后,晚唐的张读所著的《宣室志》、北宋李茂城的《义忠王庙记》以及其它作品中都有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的记录,这些都为梁祝故事的真实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推断,梁祝的故事原型应该发生在唐代以前,很有可能是两晋南北朝时期。

除了书面记载之外,国内多地对梁祝故事的发生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在自己的地界上积极寻找梁祝的线索,还真有诸如祝庄、梁庄、书院、草桥、梁祝合葬墓等所谓遗迹的发现,以此表明自己的家乡就是梁祝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四个版本分别位于浙江上虞、江苏宜兴、河南汝南和山东微山。由此可见,梁祝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再来看我们刚刚了解的《特鲁埃尔恋人》,它的发生地就是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它的真实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位于该市圣彼得San Pedro教堂内他们的陵墓。今天拜访特鲁埃尔城的游客必会前往凭吊这对恋人。在两个白色大理石的棺椁上方,分别平躺着一男一女两尊雕像,他们就是胡安和伊莎贝尔。这是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Juan deÁvalos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个人安详地躺着,身体紧挨着对方,胡安的右手轻轻托着伊莎贝尔的右手,一切显得非常美好。

而在底下的棺椁里面确确实实存在有男女两具尸骸,并且这是已知的他们第四次(1950年)被挖掘出来,重新安葬。第一次是1555年在圣彼得教堂进行修缮时,无意间,工人将他们挖掘出土。据说,当时他们被发现共同安放在一个棺木内,保存完好,尸体并未腐烂;第二次重新挖掘,是受当时的特鲁埃尔城主教Don Andrés Santos之命,将他们从原处移动到教堂的San Cosme y San Daimán神龛下方,也就是今天他们所在的位置;第三次再被挖掘出来是在1619年,这次挖掘的结果是由当时的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签署的重要文书记载的。在这份文书中,他不仅详细描述了其所见的男女尸骸的状态(已成骷髅),而且说明了他在当时的特鲁埃尔市立档案馆查阅到的一份手抄文稿,真实记录了胡安和伊莎贝尔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姓名以及故事发生的年份为1217年。作为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出具了这份文书。这也是现存唯一的一份能间接证明特鲁埃尔恋人故事真实性的书面材料,尽管之后关于公证员所述亲眼所见那份手写文档,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总体来说,有出土的两具尸体以及公证员的文书作为佐证,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从以上两个来自于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爱情故事来看,那些经典的,能够在民间千百年流传的,还是需要依托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基础的。民间故事并不完全等同于神话传说,它不能完全脱离实际。那些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反映人类理想追求的故事越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梁祝流传了至少一千五百年,而特鲁埃尔恋人也有七百多年。

然而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中国和西班牙的这两个爱情故事,它们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被人们逐渐加入了一些幻想的、超越现实的成分。作为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它们竟然都会以男女主人公殉情的方式作为结局。据说祝英台在哭坟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跳入墓中,所以他们能够同葬在一起,之后人们发现他们竟然双双化蝶。特鲁埃尔城的胡安在伊莎贝尔婚礼当天索吻遭拒,竟然悲愤而死,而伊莎贝尔在其葬礼上偿还她亏欠胡安的那一吻之后,也猝死在他边上。两对恋人都选择了用死亡来换取永恒的爱情。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竟然都以殉情的情节作为结局(罗密欧与茱丽叶也是如此),这或许无法用现实中的逻辑加以解释,但却反映了人民大众最朴素的心愿,现实生活那种无望的爱(西班牙语:amor imposible)人们总是想着用另一种方式去实现吧。无论是中国,还是西班牙,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共通的。

参考文献

[1]CARUANA GÓMEZ DE BARREDA,Jaime:Los amantes de Teruel:tradición turolense con estudio y anotaciones Valencia:Ecir,1979

[2]GURADIOLA ALCOVER,Conrado:La Verdad actual sobre los Amantes de Teruel:orientación crítica de los estudios amantísticos Teruel:Instituto de Estudios Turolenses,1988

[3]TANGHERLINI,Timothy R.It happened not too far from here:a survey of legend theory and characterization Western Folklore 49,1990 http://tango.bol.ucla.edu/publications/A05.pdf

[1]芜公《梁祝故事的发生和演变》《人民文学》1952年2期

[2]张恨水《关于梁祝文字的来源》《光明日报》,1952年12月17日

[3]严敦易《古典文学中的梁祝故事》《人民文学》1953年12期

无法和现实PK的爱情? 篇2

最初的热恋过后,很多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阳光没读过大学,在物业公司做维修工人,而晓彤是外企的中层,不论是身份还是收入,晓彤都比阳光要高不止一个档次。晓彤动用自己的力量和关系,帮助阳光在朋友公司谋了一份办公室行政的工作,薪水比以前多了一些,工作也体面了不少,虽然阳光自己并不喜欢,但为了女友高兴也就答应辞职去新单位了。阳光的父母只是普通工人,晓彤的父母却是知识分子,晓彤很少去阳光家,但却要求阳光每周都要来自己家吃饭,阳光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晓彤的父母对自己还算客气周到,也就默默忍了。两个人很快定下了亲事。

但随之而来的风言风语也开始越来越多了:在外人看来,阳光和晓彤的感情并不那么纯粹,晓彤生活优越,学历高、待遇高,有车有房,阳光找晓彤,只是为了少奋斗几年就坐享其成了,是别有目的的。还有不少人认为,晓彤这么急着找阳光并定下终身,是因为年纪大了,怕自己嫁不出去,就不挑不拣了。闺蜜、朋友、亲戚都明里暗里劝晓彤再慎重点,阳光的父母也为儿子担心,怕儿子攀了高枝在晓彤那里抬不起头。开始两人还很笃定自己的感情,但时间久了,也开始心生种种间隙。新单位的各种不顺让阳光非常受挫,并萌生了去意,这让晓彤非常不满,在晓彤看来,自己托了那么多人情才为阳光谋到的工作,阳光这么不知上进不知感恩,对彼此的将来完全没有一份责任心,不知不觉中,她甚至开始怀疑当初阳光接近自己真的是别有所图而不是出于爱情;阳光自己则觉得跟晓彤在一起越来越疲惫,为了晓彤高兴,他必须时常牺牲自己的看球时间去陪晓彤听歌剧、看画展,好几次听歌剧差点睡着了。晓彤给他花钱报了外语班,希望他能有朝一日也进外企,但对着那些字母,他实在感到无力。最初跟晓彤在一起,是怀着一份轻松喜悦享受大自然,是在艰苦的攀爬中与流汗中获得的登顶的快乐与成功感,是在森林与溪谷中感受一份世外桃源的乐趣……这些简单的快乐再也无法找到,世俗像紧箍咒,压得他无法喘息。他从来没觉得和晓彤有年龄的差异,但是,社会地位、身份的差异却拉大了彼此的距离,他从现状中无法看清未来,他的坚持也开始动摇。他和晓彤是否能坚持走到最后呢?他不再笃定。

对现实的担心还是对爱的质疑?

年龄较大的一方或多或少在经济能力和社会资源上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弱甚至逆转。晓彤现在的困扰是,她认为阳光与她的差距不会缩小,甚至会越来越大,因此担心两个人能否长久地生活在一起。每对情侣在决定进入婚姻时,都会考虑这段关系能够靠什么来长久地维系,毕竟生活是现实的。所以,晓彤有疑虑很正常,但却有些过于偏颇。

在这份关系中,晓彤的主要问题一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意志强加于阳光,急于让他按自己的喜欢和价值观转变,对阳光缺乏理解和体谅;二是对阳光不够信任,怀疑他当初交往的动机,这实际上是对自己是否足够吸引阳光缺乏信心。走过热恋和激情期,要想保持和睦与长久稳定的关系,晓彤一方面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阳光当初爱a自己并且会一直爱自己有信心,自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吸引阳光。同时,要充分接纳阳光与自己的差异,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阳光,发现他的特长和需要,并协助和鼓励他按自己的方向去发展,那样才能让阳光进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两个人的关系也才能转危为安。

《简·爱》爱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篇3

一.树立正确爱情婚姻观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简爱的爱情。她那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 重在精神上的和谐与共鸣, 而非物质享受的爱情婚姻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她爱罗切斯特, 与财产门第无关;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钱财家世而动心, 也没有因为他后来的一无所有身体残缺而抛弃他。她追求的不是爱情以外的物质或外貌的享受, 而是精神上的相通, 是自由平等纯粹的爱情。她说:我不需要任何陌生人与我毫无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 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 我与他在一起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她的这种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 为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们, 在面对着各种金钱名利的诱惑时, 如何明确自己的恋爱婚姻目的, 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做出了榜样和楷模, 值得去借鉴和学习。同时, 也告诫了那些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 抱着渴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实现经济的独立, 渴望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在另一半的养活下的新女性, 贪恋对方的钱财或外貌而进行恋爱的爱情和婚姻是不会得到长久的幸福的, 最终只会成为第二个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

其次, 简爱追求的是合法合德、以爱情为基础的健康的婚姻关系。她并没有因为对罗切斯特深深的爱及对他遭遇的同情而答应做他的情妇过同居生活, 也没有因为圣约翰对她的救命之恩就答应他的求婚。她不能接受无爱的婚姻, 不想成为他人完成理想的工具。在简爱看来, 婚姻的结合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的女性, 无疑也应像简爱那样, 本着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爱情和婚姻, 追求这种合德合法的、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婚姻观。切勿抱着除爱情以外的因素而结婚, 也不能为了爱情而介入别人的家庭, 或破坏别人的感情, 最终使自己和他人都陷入到痛苦中。要爱, 就要像简爱那样爱得光明磊落, 让爱在阳光下自由地绽放。

二.维护女性尊严, 保持人格独立

首先, 作为现代女性, 在爱情和婚姻的世界里, 无论何时, 都应该保持自我的尊严与人格的独立。简爱虽然感情强烈奔放, 但她的爱是有尊严的。在爱人罗切斯特面前, 她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低贱而感到自卑;在精神上, 在爱的世界里, 简爱觉得自己和主人罗切斯特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前当罗切斯特问她还需要什么时, 她立即回答:“你的尊重。”当得知罗切斯特已婚且还有一个疯妻子时, 她并没有因对罗切斯特热切的爱和同情而答应做他的情妇, 而是理智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应该具有的独立与尊严。为了尊严, 她勇敢的做出了最痛苦的选择, 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深爱着的人, 并没有成为爱情的附庸与奴隶, 丧失掉做人的尊严与自由。因此, 作为现代的女性也应该在爱情和婚姻里保持自我的尊严与人格的独立, 不能因为人家不爱, 我们就一味地去讨好而委屈自己, 甚至于死缠烂打地赔上自己的声名, 最后再因爱生恨地酿成悲剧;在爱的世界里, 也需要:拿得起, 放得下。爱也要爱得理直气壮, 而非偷偷摸摸低声下气地乞求别人的怜悯, 那样得来的爱情和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也没有真正的意义。

其次, 面对婚姻和爱情要理性, 切勿因爱情或爱情以外的东西而卑微到没了尊严, 丧失掉独立人格和自我的那一步。像英格拉姆小姐那样为了所谓的爱情和财富, 不惜讨好卖乖, 最终也只是落得个凄凉被骗的下场。因此要像简爱那样理性地面对爱情和婚姻, 保持个性的独立, 不要为了爱情和婚姻就放弃自我, 完全丢掉了个人独立的空间。简爱在答应罗切斯特的求婚后, 仍然坚持要做家庭教师。她并没有因为婚姻而放弃自我的职业与独立。在离开桑菲尔德被圣约翰兄妹收留的日子里, 她也并没有因为爱情的伤痛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她跟着表姐们学习德语, 在表兄圣约翰的帮助下办起了学校, 教育那些乡村的学生, 努力地实现着自我的价值。作为女性, 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女性, 就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爱情和婚姻时, 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理性, 要维护好女性的尊严与人格的独立。爱情固然美好, 但毕竟不是整个生命里的所有。女人是要顾家, 但绝非是毫无保留地完全付出自己的所有。女人也是人, 因此, 活好自己才是前提;只有自己生活得健康快乐, 才能更好地爱家人。

三.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在十九世纪, 经济基础常常被认为是爱情的重要基础, 文学创作中也多是贵族和贵族、贫民和贫民结合的传统。物质条件女性是需要有, 但只是单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爱情不一定会是幸福的, 诚如罗切斯特的第一次婚姻。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一点点地获得经济的独立, 才能赢得更加完美的爱情。简爱就一直在靠自己的努力孜孜不倦地不断获得经济的独立, 也正是这种努力深深地打动了罗切斯特, 使她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完美爱情。现代的女性更应该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而不是寄希望于婚姻, 寄生虫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只要肯努力, 不怕吃苦受累, 就一定会实现自我的经济独立, 从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简爱在经济独立的同时, 也充分向我们证明了女性的社会价值所在。同样是人, 女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获得经济的独立和社会地位, 而不是像传统观念里那样,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地靠男人养活。恩格斯说过“只要妇女仍然排除于社会劳动之外而只是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 那么妇女的解放, 妇女同男人的平等, 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所以, 作为现代女性, 就必须要奋斗!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自我的经济独立, 才能实现在爱情与婚姻里的平等, 取得与男人一样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实现作为女性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女性是难以在社会地位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更可悲的是, 她们几乎被剥夺了享受标志女性自由幸福的感情———爱情权利。然而简爱却是个不任命运摆布、具有新型观念的女性。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不是女性对男性的诱惑, 更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征服, 而是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的情感沟通、心灵契合和交融, 是一种“灵魂呼唤着灵魂”的爱情。简爱说过“我不需要任何陌生人———与我毫无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 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 我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在这场社会地位悬殊的爱情中, 简爱展现了不卑不亢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一直坚守着人格、尊严、爱情平等的原则。即使她自己知道与罗切斯特之间的差距, 但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或自我贬低过, 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因为她认为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简爱对圣·约翰求婚的拒绝, 是因为她意识到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她宁可放弃做圣·约翰的传教工具, 也不因此违背自己的爱情平等观。她对圣·约翰说:“我鄙视你的爱情观, 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虚伪感情!是的, 圣·约翰, 当你奉献它时, 我也瞧不起你!”在简爱看来, 真正的爱情可以冲破世俗观念、财产的种种障碍, 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相通, 爱情绝不是商品可以交换的, 一个女人活在世间, 应该为了争取平等的爱情权利而战斗。简爱的现代爱情意识抨击了一切世俗的陈腐观念。

设计与市场的对立与统一 篇4

关键词:市场 设计 战略 合作

一、设计的价值

当今世界,顾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是什么影响到了他们的购买决定呢?为什么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有很多企业成功了而又有很多企业失败了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设计。消费者在选择一件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说,性价比、质量、审美以及与众不同的新颖等特点,这些因素都不是偶然产生的,它们都源自于设计。苹果公司所推出的imac、iPod和iPhone,不仅其产品的外观设计非常精美,用材十分考究,而且所在的专卖店的展示设计以及其所提供的体验设计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消费者。苹果公司的不断上涨的业绩说明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设计的力量。设计并不是一定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录音机最开始并不是如此小巧且功能强大,最初是很笨重的卡带机,后来随着人们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我们录音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现在的MP4不仅功能强大,并且体积很小,我们放到兜里可以随时享受音乐。

好的设计并不一定意味着昂贵。英国设计委员会的研究表示有效的设计对于商业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设计当成一项关键的战略工具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保证商业有效持续地发展。设计者可以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将其运用到市场中去,这个过程是将设计师的作用从设计扩大到了其他方面,比如说社会责任、服务等等。通过设计可以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比如说研发、品牌推广、营销等。丹麦的DanForm公司推出了一款椅子,专门用于公共场防止盗窃的现象。比如,英国的Challs公司的品牌战略是通过多原有的包装重新设计,不仅仅在洗涤用品众多的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识别度,将其销售量提高了35%。由此可见,企业是离不开设计的,现在仅仅依靠价格进行交易是一种风险较大并且容易受攻击的战略时代,只有设计才是真正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我们应该让设计师以及市场工作人员理解设计并不仅仅是外观和感觉,它同时包含了计划、创新和沟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它将人力、财务、制造、营销、品牌联系在一起。

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市场与设计的相互作用

对于一个设计项目而言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与设计的相互作用。根据Strathclyde大学的研究建议设计和市场有效的互动会对商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德国布朗公司是一个全世界闻名的电器公司,他们以崇尚设计而著称,他们非常重视其产品的设计,凭借其优秀的设计获得了非常大的市场收益。Freeze指出,布朗公司已经将设计融入到了其企业的文化中去,每一件被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产品都遵循了“好的设计”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基础就在于市场和设计的良好配合。Rosenthal也非常支持Strathclyde大学的论断,认为一个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市场与设计方面的互动。然而,在市场与设计共同作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时候,不免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出现的问题,由于两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因此设计与市场非常难以理解对方。负责市场工作的人员不能够理解设计程序,从而把设计当作了一种工作上的负担。这个原因来自于市场和设计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市场工作人员通常和数字打交道,培养了他们非常强的分析逻辑能力。他们的决定通常来自于团队的合作,用视觉化的东西交流对于市场人员来说很少见,他们更喜欢用数据和文字说话,更倾向于有具体的新产品开发的进程时间表。然而,设计师们更看重的是视觉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他们不同于市场工作人员,设计师们喜欢用一些“冷、暖、曲线、软、硬”等市场人员不理解的特有的词汇来形容某个产品的设计,他们喜欢四处寻找一些提供给他们灵感的素材,比如图片、竞争对手的产品、观察消费者对于现有产品的反映,甚至通过手势这些因素来帮助他们完成设计任务。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们会问一些非常另类的问题来完善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设计经理的穿着甚至不同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同事们,因此,设计与市场本属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现在,设计和市场已经充分认识到寻找共同语言的重要性,他们试图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来填补他们之间的鸿沟:设计师们已经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造型和色彩方面,他们还需要了解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产品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以及他们的爱好、产品预算、品牌发展策略等,试图在商业的模式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仅设计师们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方面的信息,我们负责市场工作的人员更需要了解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比如了解设计程序等。市场人员只有借助设计的力量才可以生产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只有市场和设计人员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使产品能够符合公司的产品战略,从而成功地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市场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市场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反馈市场信息,而获取这些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市场调查。而设计过程中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配置设计资源到确定设计基调,从产品测试到产品推广,市场调查是市场工作人员对于整个新产品开发的最重要的贡献。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来自于市场的重要反馈顺利地给产品的设计定位、选择广告宣传的方式等等。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款针对于儿童的水壶,这时候设计人员要考虑这款水壶是针对哪个地域的孩子,南方的孩子和北方的孩子是不太一样的,如果针对南方市场,那么南方气候炎热孩子们不太喜欢喝热水,这时候我们的产品设计就不需要考虑保温的问题;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针对多大的儿童。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还是7~12岁的小学生?如果是前者,那么孩子的手有多大?我们的产品要考虑孩子们握着水壶舒服度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设计最初阶段需要考虑进去的,如果没有市场调查人员的倾力协作,设计师是很难准确地获取这些资料。设计师们从市场调查中获取的另一项重要的信息是在产品测试阶段,在未大规模生产之前,对于我们特定的消费人群进行小规模的测试,产品有没有被接受,这个测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不是市场工作人员也不是设计师,他们有自己感受某样新产品的方式,因此,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有用的反馈以修正我们的产品。

三、结论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篇5

一.制度育人

俗话说, 家有家规, 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关于制度的重要性, 德国“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义纲要》中明确指出:“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 因为每一个学生, 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 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 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学校要正常运行, 需要制度管人, 而不是人管人。制度建设就提上重要的议事议程。几年来, 围绕着仪容仪表、诚信考试、安全问题、公物保管、环境卫生、文明就餐、内务整理、尊师爱生等常规管理和班级绩效考核,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班容风纪, 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乌申斯基在《“祖国语言”教学指南》中说:“在学校中应有严肃的管理, 容许说笑话, 但不能让整个事业变成笑话, 温和而不谄媚, 公平而不吹毛求疵, 仁慈而不软弱, 有秩序而不拘泥, 主要的是真正有理智的活动。”针对违纪学生, 我们也出台了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但在执行时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还是要以教育转化为主, 不能用不文明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管理者要深谙“教育是慢的艺术”的道理, 允许学生在犯错与改错中成长。

二.仪式育人

仪式即教育。

多年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 学校师生数量比较庞大, 受各种因素制约, 很难集中起来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但是, 有些活动又不能不开展, 怎么办?不同活动区别对待, 分年级缩小会议范围, 便于实施, 这成为我们的一个思考结果。思考结果之二是, 召集一次大型会议不容易, 应该寻求教育效益最大化, 于是, 我们提出了“仪式即教育”的理念, 挖掘每一次仪式、活动的教育内涵, 形成校园文化, 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久远影响。

有一些仪式、活动, 我们已经常态化、制度化。比如早升旗, 它最基本的内涵是教育师生要爱国。其次, 确定好国旗下演讲的主题, 就养成教育、文明礼貌、学习方法、传统节日、表彰先进、立德树人等方面, 挖掘校园素材, 提炼素材, 提升品位, 教育学生。再如在高三举行的18岁成人仪式。告诉学生, 他们已经成人, 从此后, 要有担当, 负起责任, 爱家, 爱校, 爱国。献上领导、老师、家长和学弟学妹们的祝福与殷切期望。学生往往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内心会发生很大、很美好的变化。再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

除了早升旗、其他集会等场合, 仪式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最近刚结束的“浓情五月天”演讲比赛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母亲节到来的时候, 团委与语文教研室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举行演讲比赛, 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活动流程是先在各个班级进行海选, 然后再在年级进行初选, 选出参加学校决赛的选手。决赛当中的第一名, 又面向全校师生做国旗下演讲。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 范围大, 受众广, 效果明显。

三.课程育人

(一) 国家课程育人

教师要做“人师”, 不能仅仅做“经师”。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知识的传授, 还要“传道”, 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课程教学, 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 与此相应, 学校的育人职能, 在什么时候, 都不能在离开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做人的真谛, 承担着审美育人的功能。每位任课老师都应该自觉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 教学过程中巧妙自然地把它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联系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就应该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 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性, 牢固确立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理念, 解决目前在一定程度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好多老师都以为“育人”是文科老师, 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事儿, 不然。我曾听过一节生物课, 讲《群落的演替》。这位老师在讲到沙漠防治首先要改良土壤的时候, 播放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白春兰的事迹, 非常自然而又感人, 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 校本课程育人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公布实施, 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 很快就要进入编写阶段。我们认为, 校本教材有两个分支, 一类是紧扣教材型, 围绕教材某些重要的章节, 进行重点讲解、知识补充和能力迁移训练。一类是拓展延伸型, 基于教材, 选择一些能够加深对教材理解、增强实践活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特色篇目或内容, 编写课程。其中第二类, 以语文为例, 我们准备开发《吟哦》《走近名家》《梦想舞台》《影视欣赏》 等几类课程, 它们分别侧重于朗诵、作家作品研究、课本剧和影视艺术欣赏等方面。

在编制校本课程过程中, 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 宣传本地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 积极弘扬各个行业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模范事迹。当然, 在运用这些丰富而又生动的乡土教材时, 不能机械地理解与运用, 必须把它们融入对教材知识的科学、生动的讲授过程中, 来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全员育人

(一) 谱写家校共育新篇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 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任务。”新的教育形式下, 请家长进校园, 进行教育共建已成为必然。于是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共存的家长委员会应运而生。通过家委会, 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年级请家长代表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学校请家长代表对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家委会, 它是一个窗口, 极大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热情;让家长充分感受到了学校上下对孩子的关爱与期待, 对学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与最大肯定;学校也积极回应, 针对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 如公寓与餐厅管理, 积极进行整改, 切实改善学校的住宿与就餐条件, 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与一致认可。

(二) 全员育人导师制

学生管理, 如果仅靠班主任与几位年级主任, 将会力不从心, 捉襟见肘。管理育人, 也必须重视任课教师的作用。于是, 我们适时提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育人理念。具体做法是, 以班作业组为单位, 每位老师要承担七八人的育人任务。从学习、生活、心理与思想等各个方面, 全面、动态关注承包学生的发展状况。经常对话, 并鼓励学生在“学生成长手册”上留言, 老师及时了解、反馈和解答学生关心的各类问题。老师还不定期与学生进行对话, 拉近师生距离, 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作业组与年级还定期进行“学情会商”活动, 将班级整体发展与重点学生的表现统一调度, 帮扶、转化、鼓励与教育学生。有的老师还通过作业与学生建立起对话机制, 成功开展教育活动。

五.文化育人

环境育人, 育文化人。我们特别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我校是省级花园式单位, 校园内水杉、古柏、银杏、国槐、垂柳、柿树、玉兰等林木参天, 郁郁葱葱, 景色宜人。两个人工湖湖水清澈, 游鱼、假山、睡莲、小小石拱桥等相映成趣, 引人驻足。四个广场、两条名人街更是激励着无数学子在此勤奋读书, 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楼内, 走廊上悬挂着历届考入名校的学子照片, 还有全国著名高校的宣传图片, 还有各班精心制作的文化学习园地。教室里张贴着励志格言、书画条幅, 摆放着鲜花、绿色植物。这些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吸引着学子的目光, 让他们了解天下大事。每天晚饭前后, 校园电台播放着舒缓的音乐, 让学子沐浴着晚霞、艺术的光辉, 放松疲惫的身心, 放飞人生梦想。

还有宿舍文化, 让学子感受到家的温馨。餐厅文化, 让学生珍惜“粒粒皆辛苦”的饭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让教育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我们没有刻意为之, 但却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置身美丽的校园, 无需太多的说教, 相信学生会从中感悟到太多, 成熟长大。

爱情与现实的对立 篇6

当今世界, 顾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 是什么影响到了他们的购买决定呢?为什么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有很多企业成功了而又有很多企业失败了呢?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设计。消费者在选择一件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的因素, 比如说, 性价比、质量、审美以及与众不同的新颖等特点, 这些因素都不是偶然产生的, 它们都源自于设计。苹果公司所推出的imac、i Pod和iPhone, 不仅其产品的外观设计非常精美, 用材十分考究, 而且所在的专卖店的展示设计以及其所提供的体验设计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消费者。苹果公司的不断上涨的业绩说明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设计的力量。设计并不是一定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 比如我们的录音机最开始并不是如此小巧且功能强大, 最初是很笨重的卡带机, 后来随着人们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我们录音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 现在的MP4不仅功能强大, 并且体积很小, 我们放到兜里可以随时享受音乐。

好的设计并不一定意味着昂贵。英国设计委员会的研究表示有效的设计对于商业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设计当成一项关键的战略工具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保证商业有效持续地发展。设计者可以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同时将其运用到市场中去, 这个过程是将设计师的作用从设计扩大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说社会责任、服务等等。通过设计可以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比如说研发、品牌推广、营销等。丹麦的DanForm公司推出了一款椅子, 专门用于公共场防止盗窃的现象。比如, 英国的Challs公司的品牌战略是通过多原有的包装重新设计, 不仅仅在洗涤用品众多的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识别度, 将其销售量提高了35%。由此可见, 企业是离不开设计的, 现在仅仅依靠价格进行交易是一种风险较大并且容易受攻击的战略时代, 只有设计才是真正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我们应该让设计师以及市场工作人员理解设计并不仅仅是外观和感觉, 它同时包含了计划、创新和沟通, 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 它将人力、财务、制造、营销、品牌联系在一起。

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市场与设计的相互作用

对于一个设计项目而言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与设计的相互作用。根据Strathclyde大学的研究建议设计和市场有效的互动会对商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德国布朗公司是一个全世界闻名的电器公司, 他们以崇尚设计而著称, 他们非常重视其产品的设计, 凭借其优秀的设计获得了非常大的市场收益。Freeze指出, 布朗公司已经将设计融入到了其企业的文化中去, 每一件被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产品都遵循了“好的设计”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基础就在于市场和设计的良好配合。Rosenthal也非常支持Strathclyde大学的论断, 认为一个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市场与设计方面的互动。然而, 在市场与设计共同作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时候, 不免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出现的问题, 由于两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因此设计与市场非常难以理解对方。负责市场工作的人员不能够理解设计程序, 从而把设计当作了一种工作上的负担。这个原因来自于市场和设计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市场工作人员通常和数字打交道, 培养了他们非常强的分析逻辑能力。他们的决定通常来自于团队的合作, 用视觉化的东西交流对于市场人员来说很少见, 他们更喜欢用数据和文字说话, 更倾向于有具体的新产品开发的进程时间表。然而, 设计师们更看重的是视觉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他们不同于市场工作人员, 设计师们喜欢用一些“冷、暖、曲线、软、硬”等市场人员不理解的特有的词汇来形容某个产品的设计, 他们喜欢四处寻找一些提供给他们灵感的素材, 比如图片、竞争对手的产品、观察消费者对于现有产品的反映, 甚至通过手势这些因素来帮助他们完成设计任务。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设计师们会问一些非常另类的问题来完善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 设计经理的穿着甚至不同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同事们, 因此, 设计与市场本属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们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现在, 设计和市场已经充分认识到寻找共同语言的重要性, 他们试图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来填补他们之间的鸿沟:设计师们已经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造型和色彩方面, 他们还需要了解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产品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以及他们的爱好、产品预算、品牌发展策略等, 试图在商业的模式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仅设计师们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方面的信息, 我们负责市场工作的人员更需要了解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 比如了解设计程序等。市场人员只有借助设计的力量才可以生产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只有市场和设计人员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 才能更好地配合使产品能够符合公司的产品战略, 从而成功地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设计和市场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 市场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反馈市场信息, 而获取这些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市场调查。而设计过程中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配置设计资源到确定设计基调, 从产品测试到产品推广, 市场调查是市场工作人员对于整个新产品开发的最重要的贡献。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来自于市场的重要反馈顺利地给产品的设计定位、选择广告宣传的方式等等。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款针对于儿童的水壶, 这时候设计人员要考虑这款水壶是针对哪个地域的孩子, 南方的孩子和北方的孩子是不太一样的, 如果针对南方市场, 那么南方气候炎热孩子们不太喜欢喝热水, 这时候我们的产品设计就不需要考虑保温的问题;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针对多大的儿童。3~6岁的学龄前儿童, 还是7~12岁的小学生?如果是前者, 那么孩子的手有多大?我们的产品要考虑孩子们握着水壶舒服度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设计最初阶段需要考虑进去的, 如果没有市场调查人员的倾力协作, 设计师是很难准确地获取这些资料。设计师们从市场调查中获取的另一项重要的信息是在产品测试阶段, 在未大规模生产之前, 对于我们特定的消费人群进行小规模的测试, 产品有没有被接受, 这个测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者不是市场工作人员也不是设计师, 他们有自己感受某样新产品的方式, 因此, 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有用的反馈以修正我们的产品。

三、结论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 通过设计的方式来提高产品是一项有价值的商业投资。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 设计和市场的工作人员要紧密协作, 而这种合作是一直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矛盾着的又是统一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只有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才可以使设计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反之亦然, 在缺少彼此的情况下, 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产品问世。它们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以节省成本, 而且可以使关于消费者需求和高效生产的信息融入到设计过程的最初阶段, 从而节省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 避免了在开发后期阶段浪费成本的修改设计。

摘要:企业离不开设计, 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 它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设计与市场如何有效地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企业的经营战略, 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爱情与现实的对立 篇7

(一) 自由贸易主义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迫切地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自由贸易理论学说应运而生。其支持者认为, 实行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 促进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 (1776) 在《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绝对优势理论, 主张对于贸易双方都应集中资源, 专业化生产对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参与国际贸易可使双方获益。在此基础上, 大卫·李嘉图 (1817)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 (1931) 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从生产要素的禀赋角度解释了这种优势的根源所在。他认为, 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进口相对稀缺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然而, 当里昂惕夫 (1953) 运用实际资料进行检验时, 却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按照要素禀赋理论, 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为了解释这一谜题, 一些学者提出了新要素理论, 即将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都概括进生产要素的含义中, 试图以此修正要素禀赋理论。此外, 以保罗·克鲁格曼 (1978)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 认为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决定因素。二战后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投资的自由化, 以及GATT和WTO所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都深受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

(二) 贸易保护主义

16~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可以看作贸易保护理论的早期学说。重商主义认为, 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一国要使财富增加, 必须在贸易中保持出超。18世纪末,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了使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发展本国经济, 强调要用关税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面对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英、法等发达国家, 李斯特 (1841) 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论, 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应选择具有潜力的幼稚工业, 加以适当的、暂时的保护, 帮助其实现规模效应, 增强国际竞争力。凯恩斯 (1936) 在经济大萧条后转变为贸易保护论者, 鼓吹通过扩大贸易顺差以扩张有效需求, 救治失业危机。劳尔·普雷维舒什 (1949) 针对拉美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提出贸易条件恶化论, 成为发展经济学家主张落后国家工业化的直接依据。20世纪80年代初期, 美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下降, 为摆脱困境采取了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劳工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统一基础

基于贸易方式和手段上的各种分歧, 传统观念总是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站在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上。然而,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二者能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相互统一。

首先, 两大类型的贸易政策最终目标趋同。不论是自由贸易政策, 抑或是贸易保护政策, 都是为了发展一国经济。自由贸易主义反映的是作为先发国的利益, 而贸易保护主义则是基于后发国的角度出发。贸易政策归根结底都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干预方式, 贯彻了政府的价值观念, 力图弥补市场的缺陷, 维护国内经济秩序, 调整对外的经济关系。自由贸易主义者并不是绝对自由的, 因为他们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 二者都是为了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考虑的。

其次, 两种理论的根本方法相同, 都提倡参加对外贸易。自由贸易政策自不必说, 它主张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和障碍, 使产品能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大大推动了国际间贸易和产品在国际范围的流动。而作为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的重商主义则是主张通过贸易, 积极主动地追求外贸顺差。其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1630) 主张:“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由此可见贸易保护从源头上讲也绝不是提倡闭关锁国的政策。同样地, 李斯特主张保护幼稚工业, 也是为了有朝一日成熟的产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贸易保护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 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首先不会在所有产品上都实行贸易保护, 而是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其次, 不会一直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其最终结果仍是要回到对外贸易中去。

三、贸易保护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刘东勋、翟志成、陈多长 (1998) 提出这样的论点:“贸易保护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与发展。”自由贸易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一系列不现实的假定之上, 如国际贸易收支完全平衡、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等。这些假设太过苛刻, 从而不能很好对地现实做出解释。

反观贸易保护理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修正了贸易各国都处于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假定。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后所提倡的自由贸易, 反映的是英国彼时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利益。但事实上, 现实中国家与国家间的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 对于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 奉行自由贸易主义会使其完全受限制于发达国家的优势之下。幼稚工业保护论主张实行有节制的保护, 应按照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保护程度, 也不主张一直实行保护, 一旦本国工业成长起来, 或是超过30年仍不能形成竞争力, 就要放弃保护政策。由此可见, 保护贸易理论不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完全推翻, 其目标是使产业在经济落后阶段加速发展, 当其成熟以后, 自然会放弃保护政策而主张自由贸易以继续扩大影响力。

四、自由贸易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各有利弊、交替主导、相互完善

实行自由贸易从理论上可以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 ;也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但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 贸易条件恶化使之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利益, 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 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 国内就业压力剧增。

而贸易保护主义则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 缓解就业压力, 但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也将使贸易壁垒林立, 各国大打贸易战, 造成国际贸易秩序恶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在世界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及各个国家, 这两个理论都各自交替占据过优势。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盛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保护贸易政策;工业革命后, 对外贸易的基调变为自由贸易;经济大萧条后出现了超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各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又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而此时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则推行保护贸易主义。

由此可见, 实际生活中,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往往是相互交织的。贸易保护理论曾对自由贸易理论作出修正, 比如说李斯特提出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为经济落后的国家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反过来说, 自由贸易理论也曾对保护贸易理论作出修正, 比如二战之后各国都有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 而超贸易保护主义在彼时就显得不合时宜因而退出舞台。

五、自由贸易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的现实意义

平新乔 (2006) 评述了现时代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之争, 引用了2000年以来美国最著名的一些经济学家之间关于美国贸易政策所引发的不同观点的争论作为一个例证。两位世界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2004) 与鲍莫尔 (2000) 主张适度的贸易保护, 而巴格瓦蒂 (2004) 则主张全球化、自由贸易, 鼓励基于“外包”的比较优势理论。他指出, 在存在规模报酬、沉没成本, 产业可持续性的现今, 国际贸易均衡的可能结果已具有巨大的多样性。

因此, 一国制定贸易政策要权宜应变。贸易政策的实施必须要建立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之下, 因时、因地、因国、因产业制宜。一项贸易政策的好坏的评判标准应是有没有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有没有推动一国经济的发展和能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通常来说, 一个国家会并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政策, 各国总希望或要求其贸易伙伴国给予贸易自由, 而对本国经济实行适度保护。

从长远来看, 自由贸易无疑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根本目标, 从短期来看, 各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 合理利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政策组合, 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平新乔.现时代的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争——一个理论述评[J].贸易与发展, 2006, (02) :28-34.

[2]刘东勋, 翟志成, 陈多长.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J].1998, (09) :6-10.

[3]魏栋.自由贸易理论的演进:一个文献综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J].2014, (02) :31-35.

[4]霍影, 张凤武, 孙辉.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层博弈[J].金融与经济, 2009, (09) :8-10.

[5]王迎波.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之争[J].领导之友, 2009, (03) :7-8.

[6]刘建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辩论[J].科技咨询, 2008, (30) :164-167.

[7]雷达, 刘元春.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世界经济.2005, (05) :62-72.

[8].罗腾蛟.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利弊分析[J].致富时代, 2010, (07) :126.

略谈语法教学中语言的对立与价值 篇8

一、对立思想

对立即为二元对立, 它实际上就是矛盾, 是指在同一统一体中的矛盾双方之间的矛盾, 是结构主义的理论思想。索绪尔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并把它应用于语言学理论之中, 于是便有了索绪尔的这句名言:“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看法, 语言现象总有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是互相对应的, 而且其中的一个要有另外一个才能有它的价值。”他的主要的语言学观点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在说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时, 他区分出互相对立的语言和言语, 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概念。这个理论真正净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改变了语言学研究一直以来的混沌现象。使得近代语言学明确了其研究方向, 这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说到语言符号及其性质时, 他提出了能指和所指, 任意性和强制性, 不变性和可变性等等这些互相对立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语言的本质问题, 明确了人们在做语言研究时的基本出发点, 给人们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形象。在谈到他的最主要的语言学理论时, 他提出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语言机构的同一性和差别性,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等对立的概念, 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价值这个问题就是在讨论同一性和差别性时提出来的。由此可见, 索绪尔的种种关于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都是成对对立着出现, 难怪有学者说“索绪尔的语言学就是研究对立关系的语言学”。

二、价值理论

那么什么是语言价值?索绪尔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索绪尔的价值概念是从政治经济学里引进的。他说:“在这里, 正如政治经济学里一样, 人们面临着价值这个概念。它在这两种科学里都是涉及不同类事物的等价系统。不过一种是劳动和工资, 一种是能指和所指。”索绪尔引进价值概念是为了描写语言状态, 建立语言系统的需要, 这个概念贯穿于整个语言系统,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

价值理论是索绪尔的重点理论共时语言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他给共时语言学下的定义是“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在他看来语言学的重点问题就是对共时语言学的研究, 而要研究共时语言学就要从语言的具体实体入手。语言的实体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构成的, 所指代表的概念是无形的, 必须与代表音响形象的能指结合之后才有意义才能成为实体。如果只保持一个那么另一个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由此也就导致了整个语言学研究的价值丧失, 这就是典型的对立体现价值。

在提出实体概念的同时索绪尔又提出语言实体应该划分界限以便于研究语言问题的理论。由此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再划分界限的同时应该怎么区分语言单位的“价值”与“意义”的关系呢?到底两者的异同是什么?价值, 从它的概念方面看, 是意义的一个要素。意义虽然依存于价值但是又与价值不同。价值里包含有意义, 并且价值凌驾于意义之上。一个语言单位是通过意义才有价值的而不是提前规定好的, 不同的语言系统中语言单位的意义是不完全对应的。比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吃菜”中的“菜”肯定不是仅仅只蔬菜还指荤菜, 这就是它们的价值是不相同的, 意义不等同于价值。再比如汉语普通话中说“吃饭、喝茶”但是有些方言中却可以说“吃茶”, “吃”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意义不全一样, 其价值也不尽相同。这么重要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呢?在索绪尔看来价值总是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的:

1. 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

2. 一些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类似的物。

语言中的交换用在:“同样一个词可以跟某种不同的东西即观念交换”。“观念”其实就是意义。词语观念的交换就是词的使用, 用词语去表达观念, 表达什么样的观念, 词所能表达的观念的范围、性质, 体现词的功能, 也显示了词的价值。所以说一个语言单位不仅要具有意义而且特别要具有价值, 才能被称得上是语言系统中的单位。

三、对立与价值

在分别阐述完对立与价值的具体内容后, 我们不得不继续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 索绪尔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对立体现价值。这一原则贯穿了他的整个语言学理论的终始。在语言这门科学中二重性是很显著的特征, 语言的概念离不开这个性质, 如果避开这个性质不谈, 那么语言学的任何研究都将是无意义无价值的。

语言中的一切价值都是由相互对立的概念体现出来的, 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了对立, 价值便会成为无本之木, 将没有可以被承载的地方, 也不能再被表现出来。不在对立的基础上理解价值是很空洞的, 难以想象、难以捉摸。同样, 离开价值谈对立也是毫无意义的。深入探究这两个概念为我们分析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语言, 不管是具体的语言单位, 还是整个语言系统, 首先要用对立的方法找到它们的价值如何, 在明确了它们的价值之后才能对它们进入更近一步的分析。

由此看来, 在语言学研究的领域中, 对立和价值这两个概念是缺一不可的, 要好好把握这两个重要的概念才能开阔语言学研究的道路。语言的对立与价值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概念。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到现在, 其影响虽已远远超出语言学领域, 但是我们还是要牢牢把握住它的根本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前行。只有正确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精髓, 才能更好地利用这种理论精髓指导我们去完成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高名凯译) .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胡明扬.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为他盛放爱情的女人们之现实版 篇9

第一类:传统型:甘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这是在港台娱乐圈颇受推崇的一种类型。漂亮的女演员在事业的最高峰突然宣布息影,理由就是“我要嫁人了!”一片惋惜声中,她幸福地挽着某人的胳膊缓缓离去。其实这也不存在什么牺牲不牺牲的,男人挣钱养家是5000年的传统,你见过哪个男艺人有胆量对着媒体说“我决定退出影坛了,因为我要结婚。”说到底女人都是情感动物,名气和金钱不能照顾她一生一世,找个活生生的爱人嫁了,不但感情有所依附而且可以坦然地替这个男人花钱,损失又何在?

于是林凤娇悄然隐退,从此了无声息,甘心做了成龙大哥十五年的地下妻子;于是赵雅芝悠然地做起了黄锦桑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妈妈;于是香港四大美女之一的罗美薇在还没来得及大红大紫之时嫁给了张学友,从此生活的全部内容成了丈夫和孩子;于是金城武的眼泪和所有Fans的呼喊没能留住杨采妮,她还是嫁作商人妇。

只是她们一定也有幽怨,她们把爱情当成了事业,丈夫们却还在事业里寻找爱情。其他的人我不敢说,但林凤娇心中一定有泪,谁让她站在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呢?

第二类:个性型:喜欢他就跟他拍拖,其他一概不理

古时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现代演变为有共同语言,相互和谐。可是爱情的杀伤力并不仅限于相似形,既然动画片里大象可以和蚂蚁谈恋爱,何况两个只是看起来不太匹配的人呢?

1983年的中国,有多少年轻人在搞自由恋爱我不甚了解,但肯定数量不大,如果再找个洋女婿,爆炸的可就不只是一条街了。沈丹萍则是个典型。当时的她算是北影厂的一颗明珠,很多年轻男子都把她当成偶像,父母也因她而骄傲。谁知她居然爱上了一个德国佬,还很疯狂,不到半年就决定结婚,母亲不解:“中国有那么多的帅小伙,你干嘛非要找个怪物?”崇拜她的小妹斥责:“你知道你这属于什么性质吗?你这是流氓行为!”单位领导更是不敢给她开介绍信,“你了解他的底细吗?你不觉得他更像一个特务?”沈丹萍还是厉害,一根筋地要嫁这个男人,付出的代价是随他去德国,从此在中国银幕上消失。虽然她90年代后又回到了中国回到了银坛,只是青春已然不在。

那英和高峰恋上了,着实让娱记们吃了一惊。虽然高峰几次三番地出丑闻,两人在分手边缘伫留多次,但那英依然百折不挠,一边唱着“辛酸的浪漫”一边偷偷地“就这样被你征服”。

梁咏琪更显悲壮。自从插足了郑伊健和邵美琪,唱片销售量就大步下滑,到现在台湾市场上梁咏琪仍然不受欢迎。只可惜玉女背着“第三者”的恶名忍辱负重,郑伊健却一点不感激涕零,在公众场合除了声明和邵美琪已经分手外,对于和梁的关系一概闭口不谈。以致去年木村拓哉宣布将与工藤静香奉子成婚,梁咏琪幽幽地说“我欣赏木村拓哉,起码他肯负责任”。

王菲的特立独行一直倍受推崇,她常常反其道而行却能引领时尚。在爱情方面,她一样令人刮目相看。离婚了再找个男友无可厚非,可是居然是个19岁的小男生。王菲曾经说“既然男的都花心,那我不如找个帅的。”但我相信在两人共有的爱的纹身里,一定有真诚的东西。看来,年龄并非爱的障碍,但愿他们的“恋期”能更长些。

第三类:长青型:爱他就与他携手共创未来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可是为什么非得站在身后呢?走到前台来,与他一同搭班唱戏,既成就了男人的事业,又体现了女人的价值,何乐而不为?

杨澜成为新世纪笑得最灿烂的女人,凭得是她的聪明才智,但吴征的坚强后盾同样很有力度。杨澜选择了吴征,实际上是选择了事业上的一个良师益友。两个发光源溶为一体,只会产生更强的光亮,没有第二种可能。

邓捷和张国立、徐帆和冯小刚、任静和付笛声、曾格格和冯小泉都是这样的例子。多数女人都受不了只顾工作不理家事的丈夫,但如果一切都是共同的,做我的事业也就是为你分担,成就我的同时也辉煌了你,相信会避免许多琐屑的矛盾。共创未来,是现在非常时尚的款式,你没见冯小刚夫妇几次三番地跑去“锵锵三人行”做客,幸福地对观众喊“我们又来了”;你没见付笛声拉着任静的手一次次甜密地唱“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是我乐意的。”

第四类:完美型:不能给我全部,索性绝尘而去

有人说这类女人贪得无厌,有人说这类女人追求完美。不管怎样说,她们的勇气值得敬佩——要给,就给我百分之百的爱,不然,百分之九十九我都拒绝。

当年林青霞和秦汉的爱情传奇让多少人为之落泪,连琼瑶都觉得俩人的爱情比她书中任何一个故事都令人感动,甚至表态要以之为素材专写一部小说。可惜林青霞最终还是离开了秦汉,据说是秦汉一直不肯给林青霞一个名分。

女人有时绝对的让男人无法接受,他们会说我给你全部的爱这难道还不够吗?一张纸能代表什么?但女人们会想,连一张纸你都不愿意给我,我怎么证明你是爱我的?

浅谈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对立统一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 对建筑规模的扩大提出全新要求。建筑尺寸已由过去的小尺度转向巨型尺寸, 改善了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之间的协调竞争, 已成为当前城市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视。建筑作为城市核心景观要素, 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如果二者不能有效沟通, 就可能造成城市规划的低水平、混乱状态。因此,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应突出建筑的重要地位, 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发展。

1 城市规划的特征分析

1.1 区域性

每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各不相同, 不同城市在社会发展、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程度也有所不同。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制定整体方案, 体现城市优势与特点。

1.2 阶段性

城市规划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城市发展、变迁而有所变化, 城市规划需不断修正与补充。因此, 城市规划具有阶段性特征, 但并不是规划可以随时推翻, 而是建立在必要的稳定性基础上。

1.3 前瞻性

城市规划必须具备预见性、前瞻性, 考虑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教育、科技等因素变迁, 给城市规划留有余地。

1.4 综合性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 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产业、政治等若干个子系统。有关城市规划, 涉及到基础设施、功能分区、文化遗产、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等领域, 城市规划不仅注意单项个体的规划, 更要注重不同个体的整体协调, 树立城市发展的整体形象。

2 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对立统一

2.1 充分认识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应贯穿于建筑策划、实施、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在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 存在很多不同的类型, 且日趋综合化, 规划方法的包容性越来越强, 从过去注重建筑形态, 到如今的建筑综合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 既要考虑到建筑的交通流线、功能分区, 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的色彩、比例、尺度、体量、材料、造型、空间等。必须认识到, 城市规划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各种不同物体统一联合, 形成有机整体, 建筑物就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作为城市整体规划, 既要考虑建筑物本身设计, 同时要注重建筑物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联。一个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出发点, 批准某个城市规划设计后, 至少需要执行十年以上的时间, 因此城市建筑规划, 必须遵循科学谨慎原则。

2.2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相互独立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发展学科, 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具有对应关系, 属于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建筑设计应建立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之上,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工程技术条件, 进行全面设想, 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性、美观性、经济性, 并根据建筑具体功能, 最终确定空间组合方式与详细构造、尺寸、材料、做法等。在建筑的外部形体方面, 也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周边环境、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

2.3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

通过城市规划, 可以动态协调并解决各种建筑之间的必然联系, 形成整体建筑群形象, 以生态性、可持续性观点继承城市历史、发展城市未来。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 必须服从于城市所有内容, 形成空间与点、面的关系。一个科学的建筑物规划方案, 就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 赋予城市灵魂;同时, 建筑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环境的映衬, 应该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问题, 建筑应服从于城市规划。无论是设计单体建筑还是建筑群体, 都要考虑到开发楼盘红线内的小环境以及城市大环境, 与整体城市规划相适应。

2.4 加强建筑的综合管理

城市建设发展的水平如何, 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管理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加强城市建筑管理工作, 构建新型城市就无从谈起。城市建设的好与坏, 也与建筑管理水平成正比。建筑综合管理涉及到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绿化、市容、消防、市政工程等各部门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在开展建筑综合管理工作过程中, 必须充分应用城市规划、地形测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环境保护、管线工程、园林绿化、人防抗震等多学科知识, 提高建筑综合管理水平。

另外, 在建筑综合管理过程中, 可能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 如局部和整体、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地面建筑和地下管线、违法建筑和市容整顿等, 以及有关居住建筑标准、建筑物立面处理、道路拓宽、商业网点布置等, 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该在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下, 加强管理策略,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若想妥善、快速的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在开展建筑设计时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立足于城市规划, 通过科学的设计思路与规划办法, 实现和谐统一。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由上可见, 城市规划和建筑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二者密不可分。每一个建筑作品都对城市发展与城市形象产生影响, 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设计中, 应该以全局为出发点, 加强对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只有建筑与城市相互辉映, 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基础, 可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本文结合当前城市规划的特性, 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对立统一进行分析与阐述, 加强建筑综合管理手段,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实现城市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对立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洺.对城市规划设计自然生态平衡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 (, 4) .

[2]姜洪宇.本原认知下的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分异思索[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 2) .

[3]李慧.现代城市规划中关于建筑色彩选择的诸多影响因素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1 (, 2) .

上一篇:时尚网站下一篇:机要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