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行现状

2024-09-21

限塑令实行现状(精选7篇)

限塑令实行现状 篇1

暑期环保实践之关于“限塑令”的成效情况调查

前言

2008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从即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

时至今日,“限塑令”实施已超过两年。在这两年里,“限塑令”对商品市场塑料袋使用的情况有多大的影响呢?是不是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我对超市和集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在超市的调查情况

时间:2010年8月3日星期六16:00 地点: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华润万家超市

我采用在超市门口定点观察的方式,在5分钟里观察了100个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得出以下数据:

自带购物袋的人数(包括手提袋和自备塑料袋)既用购物袋,又用收费塑料袋的人数

调查发现,华润超市的消费者使用收费塑料袋的占了大多数,超过50%,达到53人,而使用购物袋而不使用塑料袋的仅有14人,由于塑料袋收费而平口袋不收费,有25人使用平口袋代替塑料袋,另外有8人直接提着商品。具体分析

由调查可见,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现象依然严重,环保意识还有待增强,另外,平口袋的免费使用也被某些消费者钻了空子,直接导致平口袋使用量剧增。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消费者偏好的特点,一是使用收费塑料袋的往往是因为买了大量的商品,一般的购物袋容量不足以放下所有的商品,或者需要好几个购物袋才可以放下所有的商品。二是使用购物袋的消费者通常买的商品并不多,购物袋可以容下。三是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少,便可以直接放进手提袋或者空手提着商品,或者使用平口袋装商品。由此可见,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跟消费者是否倾向于使用购物袋有很大的关系。

结论: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跟收费塑料袋的价格在购买商品的价格中所占的比例有直接关系。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塑料袋的价格在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就小,消费者就不会计较多花几毛钱购买塑料袋,相反,如果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少,金额不大,塑料袋的价格在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就小,消费者就会倾向于不使用塑料袋。

二、在集贸市场的调查

时间:2010年8月4日星期天9:00 地点:石家庄市革新街集贸市场

同在超市使用的方法一样,我在集贸市场连续观察了100个消费者,并得到了一下数据:

自带购物袋的人数(完全不需要塑料袋)

在集贸市场的出口观察了100个消费者,完全不需要使用塑料袋的仅仅有3人,仅占3%,其余的97人均使用了至少一个塑料袋,这种现象说明,“限塑令”在集贸市场的约束力并不强。具体分析

调查发现,集贸市场里,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提着塑料袋,有的提着一两个,但更多的是提着七八个,至于塑料袋里面还有多少个,就不得而知了。在鲜鱼档口,买一个鱼头要用塑料袋装,在猪肉档,买块猪肉要用塑料袋装,在瓜菜档,买一条节瓜要用塑料袋装,“限塑”究竟“限”在什么地方了?观察中发现,尽管使用购物袋的消费者也有,但并不多见。

一副食品档口的老板说:“不要说我们这种副食品档口,就算是整个集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依然很大,与限制塑料袋之前相比,塑料袋的使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原因其实很简单,像我们这种副食品,比如红枣,一粒一粒的,人家买一斤红枣,你不可能不用塑料袋吧?就算人家只买一两,也必须用到塑料袋。还有些货物是不可能不用塑料袋的,比如米,豆类,散装面粉,这些无论如何也得用个塑料袋吧?我们副食品档口的货品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了,所以塑料袋限不限制都好,我们这里也一定要用到塑料袋。”在谈及提供塑料袋是否需要收费的时候,老板摇了摇头,笑着说:“不可能收费,一斤绿豆4元,装一斤绿豆起码要用两个塑料袋,就算是每个1毛钱,也不现实,消费者不肯,我们也不想那么麻烦找零钱。要知道啊,集贸市场的消费者都是非常精打细算的,多1毛钱他就不来光顾了。”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说:“尽管‘限塑令’颁布已经一年又多,但老实说,在集贸市场,‘限塑令’的实施有困难,近日来我们已经加大了对集贸市场限塑整治行动的力度,积极进行宣传,召开市场业户座谈会明确‘限塑令’的意义和要求,把限塑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抓紧抓好。”

三、“限塑令”实施情况的思考与完善“限塑令”的建议

1.消费者:“限塑令”,是限制而不是杜绝塑料袋的使用,这需要消费者必须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自我监督能力,否则塑料袋究竟在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地方不该用,大家都说不清,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买一瓶酱油,可以用购物袋装也可以用塑料袋装,环保意识强的自然会使用购物袋,而意识不强的就会使用塑料袋,但是使用塑料袋可以使用一个,也可以使用两个,使用两个的消费者认为一个塑料袋不可靠,这样的理由不能不让商家多给一个塑料袋,商家也不会为了一个塑料袋而让消费者不悦。这就涉及到了消费者意识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提高环保意识,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就石家庄市而言,目前政府的宣传力度并不足够,电视,广播,报纸中关于少用塑料袋的宣传少之又少。而商家的“限塑”宣传就占了主导,一方面是某些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户为了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是某些收费塑料袋的超市为了树立社会形象。但是这些宣传仅仅靠商家是不足够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不力对“限塑令”的实行有很大的影响。

2.国家社会:市场上有的塑料袋要收费,这主要是超市的塑料袋,质量也比较好,而集贸市场的塑料袋则不收费,但是质量比较差。尽管质量比较差,但由于不收费,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没有增加,质量差的问题可以用数量增加的方法来解决,即是多用几个塑料袋,这导致了塑料袋的滥用。目前的生活垃圾中,废弃的塑料袋也主要是这些类型的塑料袋,即它们才是破环环境的“主力军”,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的“限塑”限制了超市塑料袋的使用,但却在限制集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上收效甚微,而集贸市场上产生的废弃塑料袋又远比超市的要多。因此,必须针对集贸市场的特点来“限塑”,就目前而言,除非可以找到普通塑料袋的替代品,否则集贸市场滥用塑料袋的情况很难会得到改善。

所以,加大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是解决塑料袋污染的重要措施。这种替代品必须环保并且价格低廉,适于推广。

3.法律: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环保法规。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对于环境保护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部分细节的规定不清晰,或者没有统一的衡量口径,又或者不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是明显地由于规定没有结合集贸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了集贸市场免费提供塑料袋的现象依然普遍,这必须对“限塑令”进行更细致的修改;又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但是“0.025毫米”究竟有多厚,一般的工商部门和消费者都难以区别。

总结:只有国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社会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行环保限塑宣传,从而令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相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法规系统完善的进程会越来越快,不断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迈进。

限塑令实行现状 篇2

背景回顾

——我国“限塑令”出台的背景

我国是生产消费塑料袋的大国,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 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 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其中, 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 3亿个塑料袋, 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 4万吨, 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塑料袋的过量使用, 以及处理不当, 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污染。先后有十几个省市发布指令对塑料袋进行禁止、限制, 有一些局部的措施。但是由于措施和政策都在局部的范围内执行, 在全国范围内收效不是很明显。因此国家出台了“限塑令”, 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开展这个行动, 以利于政策的执行。政策的出台既是我们自身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 特别是我们对环境污染的压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在国际大家庭中责任的体现。

成果汇报——“限塑令”一年的执行效果

“限塑令”有两个政策的要点, 一个是对超薄的是严格禁止的;二是有偿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塑料袋。一年执行情况看, 整体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促进了一大批人环保意识的提高, 在大商场、超市执行的比较好, 限塑的量比以前介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但在一些农贸市场不是很理想。另外一个问题, 在生产环节的超薄塑料袋控制得不是很有效。

问题解读——由突出问题分析“限塑令”执行障碍

从“限塑令”的执行情况看, 目前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一方面是没有收费, 另一方面是塑料袋用量过大, 而且更多的还在使用超薄的, 情况不容乐观,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

同样是执行“限塑令”, 在大商场、超市通过经济杠杆的调控, 使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 而农贸市场这一点却很难做到, 限塑效果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与农贸市场人口多, 经营管理复杂等特点分不开,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公众对“限塑令”的认识不够, 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使用塑料袋的习惯。据调查在农贸市场上, 主动拒绝使用塑料袋的顾客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针对这个问题, 一些专家和执法者指出, 要想很好地执行“限塑令”, 尽可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除了加强监管和打击以外, 国家还应重视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引导和教育, 并尽早开发出塑料袋的有效替代品。

概念解析

“限塑令”执行一年了, 但很多人对“环保袋”的认识模糊, 对“有偿袋”的范围也存在疑惑, 因“限塑令”认识不清, 也是公众对“限塑令”支持不够的重要原因, 下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认清“环保袋”。环保袋或者环保购物袋主要不仅仅是材质, 而是使用的行为以及它最终的去处。即使是塑料袋, 反复多次使用后, 再回收利用了, 也是环保的。无纺布袋重复使用, 可达到环保的目的, 但是它确实还是石油产品, 而且比塑料袋的石油消耗还多。从可降解角度讲, 应提倡使用布袋子。所谓环保指的是整个过程的行为, 不是一个袋子的行为。

“限塑令”中限制使用厚度小于0.0 2 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厚的袋子一般不容易破损, 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而薄袋子耐用次数不高, 破损后随意丢弃, 加大“白色污染”。另外, 超薄塑料袋无法重复利用, 造成随处乱扔, 环境危害严重。

(2) 理解“有偿袋”。首先, 对有偿进行解释。有偿袋并不是为了将袋子的成本是转嫁给了消费者, 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更不是为了商家用塑料袋赚钱。塑料袋本身不是免费的, 之前虽然塑料袋没有付钱, 但是隐性的已经付钱了, 现在只是把以前隐性部分显性化。实际上, “有偿袋”就是将塑料袋显性收费。

通过塑料袋收费, 限制塑料袋用量, 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但这个活动由一个前提, 就是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便。所以连卷袋等没有被纳入有偿袋的范围, 而是把它作为跟商品同时使用的预包装。此外, 饭店里的打包袋, 以及药店、书店等场所也未被纳入“有偿袋”的范围。但目前很多药店、书店开始执行有偿袋或者禁止使用塑料袋, 这是基于环保的考虑, 基于对国家要求的响应。因此, 大家需要把塑料袋, 塑料购物袋、连卷袋和环保袋之间的概念要搞清楚, 目前限定的是塑料购物袋。

疏浚措施——塑料袋的回收利用

很多专家学者提出, 说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 废塑料也是这样一种资源。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减小资源浪费、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据报道, 纸张可以重复利用2~3次, 而塑料可重复利用7次之多。但目前我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 0%左右, 其余8 0%被填埋焚烧, 而在发达国家, 如德国和日本, 其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达到7 0%。可见, 我国在废塑料回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回收利用中, “回收”是重中之重。只要回收到位, 合理利用在技术上不是问题。回收的塑料购物袋, 通过清洗、熔化、造粒等技术手段, 可以得到生产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 如塑料地砖, 重复利用。在回收方面, 因为超薄塑料袋太轻薄, 回收无利可图, 造成薄塑料袋随处乱扔。因此, 保证塑料袋的厚度, 就是为回收打基础。

因此, 一些专家建议, 政府在回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 或者强制要求生产厂家、商家按照一定价格回收塑料袋, 这样, 获利的生产厂家、商家将承担回收责任, 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塑料袋再生后可以循环利用, 不至于丢进垃圾堆成为“白色污染”。这样, 塑料袋将和目前各种塑料瓶一样, 得到有效地循环利用。

补充材料——塑料袋的危害

日常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 由于使用数量巨大, 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目前,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或限用塑料袋。废弃塑料袋除视觉污染外, 还存在多种潜在的环境危害和人体健康风险。

视觉污染是“白色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危害之一。在我国城市、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废塑料垃圾的视觉污染, 这些废塑料散落在地面上, 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 污染环境,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环境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改变其酸碱度, 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农作物减产。

(2) 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 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 导致动物死亡。2 0 0 7年青海湖畔有2 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 经济损失约3 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 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 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 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 再也不能吃东西, 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3) 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 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 2 0 0年内不降解, 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 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

(4) 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 要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废塑料, 这样又增加了堆肥成本。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健康危害。塑料垃圾除易携带细菌、传播疾病外, 其自身所含的有些化学物质也具有慢性毒性, 虽然不足以立即致命, 但长期接触不仅令今天的人们深受其害, 而且还可能殃及后代。

(1) 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单体, 被吸收后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

(2) 塑料燃烧时, 释放的烟雾含有大量的致癌化合物, 如“二恶英”。此物质久久悬浮于空气中, 随着空气吸入人体且极难被排出, 当体内的“二恶英”达到一定含量后就会引起分娩异常、雄性雌性化等一系列疾病。

(3) 与熟食的一起会有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了有危害的物质, 比如塑料袋和快餐盒在微波炉中加热食物, 冰箱中的保鲜膜在低温时也有影响。

(4) 为增加塑料袋的柔韧性, 制造塑料袋过程中一般会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等添加剂, 尤其是又薄又软的劣质塑料袋中添加的更多。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是一种类激素物质, 即使在微量条件下, 也能扰乱人体激素的分泌, 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另外, 很多科学家也认同, 这两类物质对胎儿和儿童发育会构成影响, 因为人类大脑和生育系统对于激素的变化尤为敏感。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证据较为充分, 欧盟已规定禁止在儿童的塑料玩具中添加这种化合物, 以防他们吮吸、啃食。2 0 0 7年3月, 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也签署通过一项法律, 到2 0 0 9年时限制在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

健康专家强调,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也为了保护好环境, 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 不要过度依赖塑料袋, 可用菜篮子或布袋, 也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 这样做既卫生、又环保, 还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结束语

任何一项政策都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实际上不仅仅是需要政策, 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政策的理解, 以及对政策的执行, 特别是塑料袋, 都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中的细节里面。重要一个环节还是在我们每个消费者对政策理解、对消费习惯的改变, 对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以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消费模式的根本型转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限塑令”将是一项造福后代子孙的措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塑料袋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小贴士

怎样识别有毒的塑料袋?

瑞士的“限塑令” 篇3

在是否应该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民间大讨论之后,瑞士的不少超市和商店,现在则改由收款员根据顾客购买物品数量的多少来配置塑料包装袋,将主动权控制在了卖场的手中,以减少包装袋的浪费使用。在瑞士,有一些商家则走得更超前,像连锁超市家乐福就完全取消了塑料包装袋,用需要付费的纸包装袋和化纤包装袋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积极鼓励消费者自备购物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越来越多的瑞士消费者,自觉使用自备的竹筐和布袋等购物器皿。家乐福提供的付费纸包装袋和化纤包装袋色彩艳丽,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有的袋上还书写着环保标语,最重要的是这些付费的纸包装袋和化纤包装袋价格便宜,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而且易于消费者接受。家乐福瑞士卖场提供的可承受10公斤拉力的化纤提袋,售价仅为1瑞士法郎,而另一家连锁超市承重5公斤力的纸包装袋,售价仅为0.3瑞士法郎。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收入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家之一,按照瑞士城市人均5000瑞郎的月工资来看,付费的纸包装袋和化纤包装袋价格还是相当便宜的。所以。瑞士人对一些超市和商店限制塑料袋的举动相当配合。过去,免费塑料袋在瑞士消费者眼里,是衡量超市服务水平的标准,如今的瑞士人更关心的是,超市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达到环保标准。在瑞士,超市里的塑料袋包装用量正在逐渐减少,民众对那些过度使用塑料袋的行為普遍持反对态度,而商家也从少用塑料包装当中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明显的好处。

无论是瑞士的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备有各类垃圾箱,不容许将垃圾零散倒入,必须分门别类装入统一规格的黑色塑料袋,贴上标签,扎紧后对号入座放入垃圾箱。瑞士对垃圾管理得很严,家庭垃圾在瑞士是严格分类的,并按不同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扔到指定的地点,乱扔垃圾是要受罚的。人们需要付费买小标签来处理垃圾,如果没有贴小标签就乱扔的话,将被罚款。在每周规定日的晚上10点以后,瑞士人把垃圾袋放在指定地点,扔垃圾时间绝不早于晚上10点,因为早了会有碍市容观瞻。居民外出遛狗时,遛狗者应使用在每个公共垃圾箱旁设有的免费的“狗粪塑料袋”。

看来,瑞士公民无时无刻都在受到环保的良好教育与熏陶,其结果是瑞士老百姓的环保意识非常强,瑞士的环境保护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废弃物,减少白色污染,已成了瑞士人人遵守的公德。虽然每年来素有“花园之国”美誉的瑞士旅游观光的游客多达上千万,然而,瑞士的自然环境始终保护得非常完好,在瑞士的街道及公共场所看不到满地乱丢的塑料袋,一切显得那么干净整洁,这同政府和民众注重环保和长期不懈的环保努力是分不开的。

限塑令调查报告 篇4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20xx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为了了解城市执行限塑令的情况,我们对部分市场、商场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宣传限塑令,使广大市民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城市一个整洁的环境,促进限塑令的宣传、执行工作。

二、调查情况

问题一:各大超市是如何应对“限塑令”的收银流程悄悄变化。实施“限塑令”,大卖场的收银通道要比过去增加一道程序——询问顾客是否打算花钱购买塑料马甲袋,这势必影响收银速度,那么大卖场是如何解决的呢?

据了解,沃尔玛早在今年3月份就开辟了“无塑料袋快速通道”,凡是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可以在此通道快速结账,而需要购买塑料袋的顾客则在其它收银台结账,顾客分流后加快流通速度。

从20xx年6月1日开始,北方国贸等大型超市仍在“吃老本”,在超市的收银台,总可以看到收银员身边成堆的塑料购物袋。不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身边的塑料袋已大量减少。塑料袋不再是免费赠品,而是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为了响应“禁塑令”,各大连锁超市已经准备好相当数量的环保型购物袋。

问题二:限塑令您使用塑料袋是否减少了吗?

在超市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顾客都是带着自己的购物袋。

但那些被“限塑”的超薄塑料袋仍旧存在,许多厂家依然生产违规袋。实行“限塑令”后,菜市场有一段时间是按照规定执行的。可以肯定的它是“短命”的。不只是菜市场,类似早市、大市场等地的小商贩都用超薄塑料袋,“限塑令”也都被消解了。

问题三:对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限塑令,支持城市的环保工作。

(2)学校、社会应教育大家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限塑令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

(3)大家不要随意扔废弃物。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饭盒

(4)增设垃圾箱,放在塑料袋使用频繁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社区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6)设计限塑令提醒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认真贯彻限塑令的精神。

三、调查结论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 大家均支持限塑令,能认真执行限塑令,塑料袋及其制品使用量明显减少。

② 大部分市民对于限塑令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限塑令的具体精神不清楚,这需要有关部门增强环保方面的宣传。

③ 许多小商贩仍使用超薄塑料袋,“限塑令”没有贯彻到底。

分析

调查结论分析,大多市民都支持“限塑令”,许多市民甚至可以详细的说出其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我看到,通过媒体、报纸等传媒已经向广大市民宣传了“限塑令”。政府工作做的很多,可有些地方“限塑令”的落实情况并不到位。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家没大力贯彻“限塑令”,未能得到环保局、共商局等部门密切联合监督“限塑令”执行的情况;其次,政府重点工作放在超市,超市工作已经很出色,但是农贸市场、

步行街、餐馆等场所仍旧使用较多的塑料袋,这些场所的监督力度不够;再次,政府源头控制不严格。最后,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是影响“限塑令”实施的一大因素。

四、调查收获

关于限塑令调查报告 篇5

一、研究课题

关于“限塑令“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项目:

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正式开始”生效。对市场上,“限塑令”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三、课题背景简要说明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四.调查对象

雉城镇范围内各大超市售货员、菜市场小贩及周围居民点部分居民。

五.研究目的国家实行“限塑令”,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知道群众关于“限塑令“的看法。

六、调查时间:2010-8-25日8:00~~15:00

七、调查人员:湖州十二中七年级(11)班 宋周长兴二小六年级赵周若凡

八、调查方式:口头询问及查找资料等方式

九、综合信息反馈

(一)、超市和商店

我先来到了华润超市,问过几个营业员,关于限塑令的事,大家都说早实行了,现在顾客要塑料袋得自己掏钱买,小袋0.1元一只,中袋0.2元,大袋要0.3元一只呢!每天用塑料袋的人还是有不少,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点失落。当被问及是否知道限塑令时,绝大部分表示知道,只有极个别表示不清楚。有大约80%支持这一政策并认为此举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不支持者认为此政策可行性不大,不好执行。理由主要是此举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要想从根本上

断绝塑料袋的生产,难度挺大,因为大大小小的加工点在中国数也数不清;其次是给商家和顾客带来很多不便。

各商店对是否收费问题持保留态度,主要是看物价局的规定。除少数商店不清楚此政策外,大部分都在积极联系生产符合规定的塑料袋厂家。

部分商店还建议消费者使用环保购物袋(布袋)或竹篮类购物并愿意与消费者共同承担购买此种购物用品的费用;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小宗物品时尽量不要再索要塑料袋。

下面是调查情况一览表:

(二)塑料袋批发市场

我们在龙潭湾批发市场看到,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一些专门批发塑料袋的商贩也开始“转变思路”,原先放在摊前的各种颜色的超薄塑料袋已经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的厚塑料袋。

在两处摊位前我们看到,其中一家虽然还有一些各色的超薄塑料袋,但比以前已经少了很多。“虽然现在我们还没听到消息到底让不让卖,但已经不敢多进货了。”这名摊主介绍说,虽然以前批发塑料袋给自己带来的收入还不错,但现在国家有规定了,所以,自己也只能改变思路,不会“顶风作案”。

和这个还存有少量超薄塑料袋的批发商比起来,另外一家专门批发环保购物袋的商家似乎“禁塑”得更为彻底。“价钱确实是比以前贵了,但这种明显比以前那些厚不少,用着也结实啊。”对于一些想要批发塑料袋的人,女摊主忙着解释。在她看来,自己这也是变相地宣传环保,让大家更接受环保塑料袋。

(三)农贸市场

批发的忙着“转变思路”,使用的等着“静观其变”。和塑料袋批发商对于“禁塑”的重视比起来,我们在各农贸市场所看到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而对于已经实施“禁塑令”的说法,小贩们也并没放在心上。显然,农贸市场成了“禁塑”的盲区。

下午,我们在中心场里看到,由于正是买菜高峰段,小商贩们都是忙个不停,而就挂在摊位前的塑料袋也被他们一个个免费送给顾客装东西用。“在调查过程中,一队员问一名摊贩:“今天不是不让送免费塑料袋了吗?”该摊贩回答:“我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给塑料袋他怎么买菜呢?” 采访菜场管理人员是了解到,因为现在每个塑料袋两毛钱,但为了这两毛钱,他们往往要向消费者解释半天,仍有人不理解。还有消费者听说塑料袋要另外收费,竟扔下已经称好的菜扬长而去。

随后,我们走访了海兴桥菜场、北门菜场和仓前街菜场等几家农贸市场发现,对于即将实施的“禁塑令”,小商贩们都没太当回事。

十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一)、环保袋的好处

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寿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环保袋好处多多。

(二)、购买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偿提供的塑料袋价格在0.1~0.3元之间,环保袋的价格则在3~5元之间。一次购物,人们所需用塑料袋的个数在2~5个之间,用环保袋一般是一个就够了,少数买的多的顾客,需要2~3个。由于“限塑令”实施不久,人们购物还未养成自带的习惯,如果去购物时没有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再购买一个环保袋需要花3~5元。这是少数人依旧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为忘了带而买环保袋,反而提高了购物成本。而且环保袋不方便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杂的放在一起,如果购买的商品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变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用篮子、布袋购物,也没觉得不方便。

但也要确实认识到以前商品的种类不如现在的繁多,人们的购物需求不同。现在的人,往往习惯于把几天内所需的商品一次性买齐,所以环保袋的设计上也需要改善,并不是越大越好。

(三)、环保意识的强化

相较于“限塑令”实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57个被调查者中有38个使用自带的购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者群体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市民在购买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时,也都已经不再用塑料袋盛装,他们会选择手捧,或怀抱的方式

从这些现象来看,人们已经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虽然长久以来的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会有意识的去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就已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塑料袋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也会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现。

(四)、“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严格执行“限塑令”相比,菜场执行情况要差得多。由此可见,在超市商场以外的农贸市场以及水果摊位,“限塑令”并没有起到很强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并不能够说明“限塑令”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反而更能够体现出环境对“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从硬性规定到人们自觉执行之间的距离。

(五)、减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与问题同时产生。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我们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了几点:

1.继续加强对“限塑令”的宣传,使限塑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从总体上加强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从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出发,制造更便利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5.鼓励各个事业单位施行不违背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等等。

十一、总结:

据调查,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三十亿个。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是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场所之一,虽然商务部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从6月1日开始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

购物袋,也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市场、水果摊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产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吨。这些塑料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卫生。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

限塑令实行现状 篇6

【摘要】“限塑令”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白色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两周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该项政策执行又面临着许多的掣肘,普遍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本文将以多源流政策模型,通过回顾该项政策的制定过程,来分析“限塑令”政策制定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限塑令”多源流理论 政策问题政策建议

1政策简介

为遏制我国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被群众称为“限塑令”。

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2008年3月,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对塑料购物袋的厚度、颜色、外观、安全标识、环保标识、以及其他信息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联合发布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作为“限塑令”的配套政策,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商品零售场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0000元的罚款。这标志着我国“限塑令”政策的全面实施。

2从多源流模型角度“限塑令”政策的制定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多源流模型角度,通过回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来具体分析“限塑令”的产生。

约翰.金登教授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即: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其中,问题流主要关注的是问题的定义,包括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可接受度等有关,具体而言包括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建议,通常是法律形式的建议。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金登认为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者是彼此独立运行的,只有当三者汇合到一起时,“政策窗口”才会打开,此时政策议程正式建立,也是制定各项政策的绝佳时机,但“政策窗口”同时开放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把握好政策之窗对于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2.1“限塑令”实施的问题源流: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粗放式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方式的典型特点是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据统计,中国在2008年总共消耗了2.15亿吨石油产品,比2007年增加了11.9%。中国2008年石油产品消耗增长率比2007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8年共消耗了3.65亿吨原油,比2007年增加了

5.8%。

伴随着能源高消费的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据世界能源委员会2007年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各国纷纷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中国被赋予了更多的国际责任。

一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塑料袋则因在资源能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走入人们的关注视野。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每年塑料废弃量超过300多万吨。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2005年塑料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且增幅都在50%以上。

塑料袋的广泛使用,在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更是产生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调查,广州市塑料垃圾10年来增长35倍,每天的垃圾中有14是塑料垃圾,达到1323 吨,而10年前塑料垃圾每天只有38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白色污染又会导致治理成本、土地损失、生态破坏等经济损失。

塑料袋导致的巨大能源浪费,同样不可忽视。据统计,按照生产一吨塑胶需要消耗3吨石油计算,中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480多万吨石油。以2006年石油消费量(32000万吨)为基础,我国每年因生产塑料袋而消耗的石油竟占到年石油消费量的1.5%。

再者,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影响到了居民自身的身体健康,解决塑料袋问题成为公众的共同呼声。据2006年的一次调查显示75%的民众认为,国家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

由此可知,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行“限塑令”的问题根源。而实行“禁塑令”则是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

2.2实行“限塑令”的政策流:政策方案建议

当问题被识别并得到社会中一部分人们的关注时,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产生许多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就形成了政策源流。

长期以来我国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由此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是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顾及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具有可持续性。这是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这种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已经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并且上升到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威胁的层面。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注生态环境的呼声在这些年来不断的提高,“限塑令”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在学术界,法学、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都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分析了“限塑令”制度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建议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塑令”实施形式。专家学者们的争论焦点在于:“限塑令”究竟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力推进,还是以国家政策指引、公民自发展开的形式推广。大多数的学者根据国外的“禁塑令”实施效果和我国在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十多个省市试行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的经验,主张应当在国家的强制力约束之下,稳步推进限塑政策。学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公民环保意识普遍欠缺、环保类非政府组织机制也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能先采取法律规制再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方式。但学者也普遍认为在推进“限塑令”的同时,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助政策。

二是“限塑令”的相应配套措施。在“限塑令”推行之前以及结合“限塑令”实施后的政策效果,许多的专家和学者都主张建立和健全“限塑令”的配套措施,如有学者主张应当采取征税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限塑令”的效力。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政策建议,如全国政协委员甄珍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塑料应用的提案》,甄珍委员建议,国家发改委通过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列入国家当前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扶持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国家财政部通过财政补贴,国家税务总局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机构通过绿色贷款、创业板等方式,扶持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

可见政策源流在政策产生之前已经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比较充分、成熟的备选方案。也

正因如此,制定“限塑令”并辅之以配套措施的政策方案才得以实施。

2.3实行“限塑令”的政治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应对我国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防止污染,修复生态。2008年初,“国家环境与健康计划”启动。同年6月1日,“限塑令”作为上述政策的一部分得以实施。

“限塑令”的出台和舆论监督和公众情绪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年报告显示,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86%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危害健康。而2008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第三大问题。尤其是2008年我国发生过多起灾难性的环境问题,据环境保护部统计,2008年1至9月,环境保护部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111起,比2007年同期增长22%。民众对政府处理环境问题不力普遍不满,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和层面。同时,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的环境问题饱受国外媒体质疑,甚至发生以环境问题为由的抵制奥运事件,使得我国面临着很大的国际压力。为有效应对国际舆论压力,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将主题定位“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展示中国治理环境问题,构建双社会的决心。

由此可见,“限塑令”的实施是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在国家政策方针转变的指引下,社会公众情绪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却忽略了由此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尤其是对公民个体的伤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既有体制下,公民和舆论大都选择了沉默或者是只关注于既有成就,忽略发展代价。但随着公民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觉醒,公民和社会舆论在反思原先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更是以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不满。政府无法忽视公民的普遍情绪,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公民诉求。再者,环保、降低能耗、低碳经济等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时尚,而且许多国家的限塑措施也为我国“限塑令”的实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我国的经济政策转变也为“限塑令”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政府再通过综合各方信息资源和政策建议,结合建设双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最终出台了“限塑令”。

2.4一系列的环境事件:三流汇合与政策之窗的开启

正如上文所述,三个本来独立运行的源流在会和之后便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政策之窗,政策之窗的开启是建立政策议程,实现政策转变的绝佳时机。本文认为,我国近年来的突发环境问题,为“限塑令”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福建广东海域的赤潮事件、星岛湖污染事件、南方冰灾、太湖蓝藻事件。新闻媒体对这些事件都进行了报道,尤其是南方极端异常冰灾更是引起了举国关注。许多的专家学者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全国范围内也开展了对既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再加上奥运会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政策的提出,环境问题前所未有的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对象。于是,政府便根据当前我国白色污染严重、资源能耗大的现实,制定出了“限塑令”政策,并将其作为我国环保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那些大的环境问题,由于其表现极端恶劣、危害显著,最终为“限塑令”的出台提供了政策之窗。之前的环境问题虽然同样存在,但因为其表现强度较弱或者说发生频率低,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事件所提供的政策之窗及其短暂,决策者也难以把握。而近年来爆发的极端环境问题,经过媒体的报道活动,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加上一些外部压力,政府才将治理环境问题提上了政策议程并制定了“限塑令”。更为重要的是决策制定者和决策参与者能够积极地抓住政策之窗开启的机会,趁机推进政策的制定。当政策之窗开启后,各利益主体纷纷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以推动决策议程,至此原先彼此分离的三个源流得以结合,才使得“限塑令”有了诞生的政治契机。

此外,溢出也在这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原先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双社会,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都应该将其归结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层次的问题,但正是这些政策议程的建立在客观上为“限塑令”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溢出机制。

总之,“限塑令”政策的制定是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者汇合的基础之上的,以政治参与者的及时把握时机为保证,同时受益于既已存在的政策议程的溢出机制。上述因素之间尽管有其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却是缺一不可的。

3“限塑令”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

正如上文分析,“限塑令”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制定的,其制定过程也符合多源流模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项政策的制定毫无瑕疵。相反,在整个信息流程中,因牵涉面广、信息失真、各方利益博弈、政策执行的技术可行性限制等,即使准确把握政策制定机遇,也难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从“限塑令”开始实施至今,“限塑令”已经经历了两周年。这期间,“限塑令”既取得了一些预期效果,同时政策执行中面临一些困境。

3.1“限塑令”实施的积极效果

根据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限塑令”最初实施阶段效果显著,广州“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近四成;昆明“限塑令”实施第十天,塑料垃圾减少50%;西安在“限塑令”实施15天后,塑料袋使用量下降约50%-75%。随着“限塑令”的进一步推广,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进一步体现。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9年5月公布的数据,“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年,我国商场和超市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75%左右,每年大约可减少塑料消耗27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原先处理塑料袋垃圾的费用。可以说,经济效益显著。

“限塑令”取得的环境效益更是无可估量,“限塑令””的实施直接减少塑料袋对环境污染,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限塑令”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以此带动了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3.2“限塑令”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限塑令”政策执行难集中体现在农贸市场上难“限塑”。

据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2008年5月公布的对成都地区“限塑令”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达74%的农贸市场商家没有执行“限塑令”政策,仍然提供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是不收取费用或已经将塑料袋成本算在商品中成为隐形收费,也并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明文标价的要求。

农贸市场之所以会成为“限塑令”监管的死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贸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监管难度。农贸市场不同于大的超市和商场,经营比较分散、流通主体过多。由此导致管理难度非常大。其次,我国目前还未落实完善的管理责任制,缺乏综合性治理手段,查处力度不够。

其次,经济利益的驱动。由于各农贸市场之间竞争较为激烈,许多农贸商贩为防止客源流失不得不供应塑料袋。此外,塑料袋生产厂商和农贸市场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由于生产塑料袋相对于环保袋而言成本要低的多,再加上原先很多大的生产商已经在政策强压之下退出了市场,因此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便抓住机会,积极填补市场空白。而农贸市

场又恰恰是塑料袋的硬性需求方,优惠的价格使得双方达成了市场默契,在这样的供需兼备的条件下,塑料袋自然有扎根在农贸市场上的动机。

再次,消费者面临环保与方便的两难困境。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在2009年8月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32%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有38%的消费者认为缺少合适的替代品,35%的消费者认为“限塑令”影响到了自身购物的方便。而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9%的消费者还经常接受商家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只有4%的消费者从不接受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该调查认为,公众的环保意识仍很欠缺。但另据调查显示,68%的公众对于“限塑令”政策是表示支持的。由此,可见真正制约消费者限塑的原因,不是公众欠缺环保意识,而是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依赖。同时,缺乏塑料袋的可替代品,再加上长期使用环保袋的成本较高,这些都是消费者无法忽视的因素。

最后,公众对政策本身的质疑。尽管调查显示,民众支持国家采取的“限塑”政策,但对政策执行的实际导向持怀疑态度。“限塑令”自出台以来,就引起了广泛质疑。普通消费者对塑料袋收费制度一直持有异议,认为收费制只能促使供应商获利,甚至有人指出“限塑令”政策是让消费者买环保的单。在此种心理的促使下,消费者会欣然接受农贸市场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完善“限塑令”政策的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了“限塑令”政策的公信力和民众基础。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消费者认为,“限塑令”有名无实,效果不显著。如何解决“限塑令”效率低下的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完善“限塑令”应当采取综合治理手段。既要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关切,又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解决问题。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要将监管的重点集中于生产及流通环节,尤其是加强对农贸市场等流通市场塑料袋使用的管理。此外,还要注意加大对生产违规塑料袋的地下工厂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限塑。有关部门应建立起监管责任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切断超薄塑料袋的运行途径,逐步构建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使用长效监管机制。

其次,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可通过舆论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进而形成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提倡文明消费。例如,可以借“限塑令”实行两周年为主题,全面宣传“限塑令”,让公众真正理解政府限塑的初衷。同时,也应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限塑空间,例如借鉴国际做法,将消费者购买塑料袋的成本转化为环保建设费用,以一种新的形势反馈给消费者。

第三,提升“限塑令”的法律层次。由于我国的“限塑令”是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一个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一个政策的范畴,谈不上立法层次。政策一般用来临时性地解决一些问题,严谨性上比较薄弱。因此,若要建立长期的限塑机制,应当将限塑政策纳入到法律层次上去,使得“限塑令”真正有法可依。结论

总之,“限塑”是一项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其政策的过程是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汇合形成的政策之窗的基础之上。但是,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政策之窗下的政策制定机遇总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任何公共政策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针对“限塑令”的政策缺陷,只要能够准确把握问题原因及问题本身,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会实现该政策的良性运行。参考文献

限塑令实行现状 篇7

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知及消费行为研究 作者:李云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1期

[摘要]本研究的现场数据是在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五个月后进行的。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知和对购物袋消费行为,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环保有较强的意识,环保袋的选择意向较高。研究还发现,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以及认为塑料袋对环境污染程度等变量对环保袋的购买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限塑令;消费行为;环保袋

[作者简介]李云清,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福建福州,350002

上一篇: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主持词下一篇:初中物理惯性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