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10-09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10篇)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对xx市等部分乡镇的经济调查报告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各地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全国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加大,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今年2月,根据xxx电大的教学要求,我们对xxx的部分乡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和乡(镇)主管领导交谈、询问,采取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调查、走访、查看等方式,对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了解,对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

xxx市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72元,至2002年2856元,年均增长4.8%,远低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9.7%速度,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经详细调查分析,是二十年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经济角度分析,供给的扩张增加和需求的缺乏弹性导致农业的相对衰退。市场中任何一个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总是由供给方和需求双方决定的,在供给和需求两条线相交处达到均衡。但供给和需求两条线,并非一成不变。近几年因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给增长,而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又远远低于因农业科技进步导致的农产品供给的增长,结果必然出现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农民收入趋于下降。

(二)、xxx市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收入增长趋缓

xxx市人均耕地面积4.45亩,按一家三口人计算每户13亩多地。就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要种植13亩地,一个劳动力不够两个劳动力有富余,这也决定了xxx市大多数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农民离不开土地,也不愿离开土地。一家一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入相对较低、但相对较保险的种植业,2010年xxx市农民人均收入2856元,其中67.4%是种植业收入。而其他各行业作为副业,进行经营,有空闲或一早一晚的时间,才进行养殖、加工等其他副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降低了其他行业在家庭经营关系中的重要性,而土地种植收入,在农业种植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现实情况下,收入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小麦、水稻、棉花、瓜果蔬菜等都存在这个问题。造成了原有的高产优势不能凸现,增产不能增收。

以上是目前农村经济中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些主要原因,直接造成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二、农村经济转型出现的新变化

由于农业是较脆弱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使农业相对衰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例如:xxx市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9年的50.3%下降到2008年的38.4%,下降了11.9个百分点,2009年xxx市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9.4%。但我国农村却集中了8亿的农村人口和绝大部分的劳动力,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增长相对缓慢,另一方面是庞大的人口压力,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实现。认真研究转型期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

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问题在经济转型期出现新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农产品供求关系和供需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转变。多数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绿色环保的要求提高。

(2)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已在转移。

(3)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断巩固,新一轮土地承包完成,粮棉等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的进展。

(4)农业生产发展开始走内涵挖潜的发展道路,要求有新品种、新技术、高投入、高素质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方式。

(5)农业生产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增强。

三、增加农民收入措施

转型期的特点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有根本的革命性变革。

首先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其次、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如:我们的红色产业的产品。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持续发展或者转化为畜产品原料发展畜牧业。

目前,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措施。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产业,要重点抓好。一是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二是努力培育以专业户为主要形式,以现代饲养技术为支撑的规模化生产,逐步改变以分散生产为主、副业性生产的格局。三是以发展养殖场、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推进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养殖小区建设。四是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有害物质残留为重点,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树立我县畜产品形象和声誉。

第三、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强化为农林牧渔各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

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四、建议

在实际抓经济工作中,经常受很多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建议。

一、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政府行使职能,领导经济发展时,要加强服务意识,摒弃与市场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一致的思维方式,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实现多业并举的局面,逐步加快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工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

在农村,通过一些有知识、有闯劲、能致富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改革过去那种离不开土地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把增收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出门进城务工等方面,拓展收入来源。

二、抓好各项基础工作。要抓好科技兴农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抓好农业基础建设,积极推进“优种,沃土,植保,生态”四大工程,建立完善优良品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市场信息、质量标准等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三、抓住经济转型期的机遇,再扶持建设几个龙头企业。我县蓝翔公司,可以解决博斯腾湖渔产品的加工,凯泽公司解决了我县种植的3万亩番茄的加工问题。其他还有12万亩农产品的加工转化问题需要解决,应扶持象新兴罐头食品厂,这类能够很好转化农产品,产品又有很好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果错过这次机遇,几年后我们就可能成为临近县市的原料基地,丧失了工业经济效益。

农村经济转型期出现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也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的到来,它的意义可能不亚于二十多年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改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多建设几个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学习数学调查表

1.你每天数学课前预习的时间()

A.接近1小时B.接近半小时C.接近10分钟

D.不经常预习E没有预习的习惯

2.进入初二以后你学习数学的动力是()

A.兴趣爱好B.中考C.为高考打基础

D.有实用价值E老师父母管得严

3.在你的心目中,数学在所有的学科中按你喜欢的程度排在()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或以下

4.你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你经常()

A不了了之B问老师同学

C与同学讨论D自己思考

5.你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

A优秀的老师B好的学习方法

C自己的天资D自己付出的努力

6.你最喜欢的数学老师是()

A幽默风趣B知识渊博C一丝不苟

7.你最不喜欢老师上课方法()

A老师从头讲到尾B让同学们自己讨论

C节奏太快D课堂气氛沉闷

8.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经常()

A认真完成B马虎完成

C不做D抄别人的

9.作业出现错误时,你经常()

A订正B不经常订正C没必要订正

10.在课堂上你对老师的例题解法()

A满足听懂B老师讲很简单,自己做不会

C无从下手D努力寻找做题的办法和规律

E先自己思考,暂时不理会别人的解法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78.8%的学生出现不预习和经常不预习的习惯,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的培养。再者,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很差,从调查中有66.2%的学生是因为父母老师管得严,在“加压的条件”下才得以被动学习,这是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初中学生的特点时自控能力差,学生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调查中得知任有21.4%的学生有兴趣和爱好,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也是一种鼓励。

调查表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很重要。76.2%的学生最喜欢“风趣幽默”,说明学生从关注老师的学识转移到关注老师授课的风格;从关注知识交流到关注情感交流。57.1%的学生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有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46.8%的学生遇到难题时,都不了了之;72.3%的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经常不订正;还有25.4%的学生甚至出现抄作业的现象。这些数据让笔者感到触目惊心。为什么学生采取这种态度来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29.3%的学生对于数学课只满足听懂,听懂与自己会做题以及到能迅速正确解答出来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需要依靠老师的点拨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怎样让学生从学习中的配角变为钻研学习中的主角,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这也是老师面对现实的一个新课题。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学习不是很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除了以上的原因以外,地理环境和家庭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学习时间上不能象城市孩子一样只管自己的学习,有些家庭因为家务多,而让学生抽出有限的学习时间去干农活或家务,时间上不能予以保证,对于少数民族的地区家里孩子比较多,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好多家庭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让孩子辍学回家,还有些家庭一点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太好,课本上的理论好多都用不上,学习的好坏都没有关系,这种现象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为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做好了保障。随着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和渠道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付结算工具单一、现金结算量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以某县为例)

某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全县地域面积7180.9平方公里,下辖9镇3乡200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全县耕地面积150万亩,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烤烟、马铃薯等作物,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多年来,县域金融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破解了许多资金难题,为县域大发展、快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8.7亿元,农村人均收入4540元,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2.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5980元。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6388元。2009年各项农村经济指标增长15%。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些工作己经走在了省市乃至国家的先进行列。

二、农村支付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支付工具单一,现金结算占比较大。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来看,直接提供结算服务的主要有农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其中,农行仅在少部分发达乡镇设立网点,而且网点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从以上机构提供的支付结算工具来看,除了现金结算外,传统的转账支票、汇兑是可以直接提供的支付结算支付了现金结算外,传统的转账支票、汇兑是可以直接提供的支付结算支付工具,银行汇票仅在农行网点少量办理,现金结算在总结算业务量笔数中占比达到80%以上。对于客户来说,在一定额度内,结算时间短、结算成本几乎为零的现金结算成为首选的结算方式。

(二)清算渠道不畅,转账结算效率偏低。金融机构系统内和跨系统的资金清算渠道是否畅通高效,是影响农村结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跨行资金清算主要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联网通用系统,系统内资金清算主要依托行、社、局内部的综合业务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网点很少直接参加现代支付系统,需要通过管辖机构转接,增加了一个手工处理环节;农村信用社开通了省内统一的综合业务系统,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邮政储蓄机构暂时还没有参加现代支付系统,转账结算业务的实现受到限制。加上乡镇金融机构无法直接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县域内即便是同一乡镇跨系统转账也会有一定的在途时间。

(三)设施投入不足,新支付工具用途窄。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业务仍然以存放汇为主,中间业务收入极少,以一个乡镇网点存款业务6000万元计算,还无法进行有效的机具投入。在乡镇一级,信用社对个人客户全部通过柜面进行业务处理。部分已经配卡的存款人甚至认为用银行卡办理业务,交易记录和账户余额不能直观反映,习惯于使用存折。

(四)宣传引导不够,结算知识普及率低。对于农村地区,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结算服务诉求,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普通农户主要以零星现金存取、生产生活资料购置、子女异地上学生活费供给等,这部分结算基本以现金结算为主;个体经营户进城购货一部分采取现金结算,一部分携带银行卡进城取现结算;外地打工的农民工以农民工银行卡结算和携带现金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及规模大一些的商户选择通过农行网点结算或就近在县域城区银行网点开立结算账户。在调查中,向客户介绍银行卡转账和POS结账消费等业务时,有许多客户很感兴趣,但对具体业务办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清楚。

(五)转账结算费用偏高,影响非现金结算推广。非现金结算费用标准对于农村服务对象仍然偏高,以银行卡为例,除了农民工银行卡有适当优惠外,异地取款要收取手续费,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存取款单笔金额小,普遍认为使用银行卡交易不划算,而不需要消费者付费的POS结算又十分有限。无偿的现金使用与有偿的非现金结算相比,农村服务对象更多的选择现金结算。

三、改进农村结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力推广通存通兑业务。2007年11月19日起,依托小额支付系统,个人存款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家开通该项业务的银行营业网点,办理人民币个人存款账户的资金转账、现金存取款及账户余额查询业务。从业务现场测试情况看,系统响应时间较快,很好地解决了跨行异地个人结算业务的处理,对于农村结算服务机构和个人服务对象都是比较好的选择,目前,要解决好业务知识宣传推广、业务异常情况处理、通存业务手续简化等问题。要统一各行社对此项业务的认识,防止少数行过于考虑局部利益,影响业务推广面。

(二)加强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推广。一是加强对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协调和管理,妥善制定业务发展规划,争取相关部门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对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一批ATM,发展一批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产品经营的特约商户,使用POS机进行结算。三是对农村地区信誉度高、生产经营稳定的客户尝试开展信用卡业务,拓展银行卡功能。四是加强农村地区银行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相关的基础性建设,保证网络畅通,提高银行卡业务的服务质量,解决好业务差错处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结算服务。

(三)抓好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普及。加强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农村金融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新业务的宣传普及,通过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农民工,引导其通过银行卡进行结算,对结算量较大的专业户和开户单位,以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四)有效利用邮储资源优势。邮政储汇银行基层网点的设置主要集中农村地区,机构有优势。多年来邮政汇兑业务在农村个人异地结算业务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优势;邮政储汇业务系统网络建全,实现了全国互联互通,并通过中国银联与各银行金融网联接,而且邮政储蓄绿卡的发卡规模在农村地区具有相当的数量,具有较好的业务基础。

对--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家产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1号文件。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民收入问题一直被国家高层领导所关注。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稳住农民的心,农业发展才有保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生,我有责任学习和贯彻好中央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和意见,为此,我特意选择了以“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作为切入口,真实地去了解和关注“三农”问题。

我到---村驻点,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研究。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从广大农民的口中了解到,目前农民最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通过调查,对---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制约----村农民收入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村农民收入提出了自己初浅的意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村-,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动力为520人。旱地面积占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黄豆、土豆,玉米种植面积为627亩,黄豆种植面积为320亩,土豆种植面积为980亩。主要种植的经济林有杉木树和华桃树,杉木树种植面积为1050亩,华桃树种植面积为670亩。全村去年人均收入800元,与其他三个村相比---村的人均收入相应可观,但与整个县城相比之下就不堪一击。其中人均收入1500—28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1000—1500元的户数为80户:500—1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5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保边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6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读书的费用就得10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0%。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保边村大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玉米、油菜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了其中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以满足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4、农户收入不平横。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的收入下降的真相。保边村古永寨部分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了赊米、赊油和赊钱的地步。

二、----村农户增收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边远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获得信息的途径少且慢,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往往只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利益考虑,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的、准确的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盲目生产,最终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后,卖出产品就意味着农民亏损,不卖出就会导致资金回收不了,影响来年的种植收入。因此,信息的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额数大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3、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保边村古永寨分到的山地只砍不种,时常有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村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强化农业基础的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旱地,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健全全服务体系,按照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从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另外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的局面,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4、实施科技兴农。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导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教高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此昔马作为欠发达高寒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县、乡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切实将农民技能培训纳入每年的人才培训计划中,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如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网络宣传、农家书屋、农业学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

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调研组按照经济较发达、经济状况一般、经济不发达及有上访情况的村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先后召开了11个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群众代表和包村干部共259人。座谈会中还分别进行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同时,听取了11个乡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汇报,听取了县信访局关于基层信访情况的汇报,并向民政局咨询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情况。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基本上了解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的来看,经过多年民主建设,特别是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我县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显著,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民主政治出现了新气象。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多数村的党组织经受了政治上的考验,更加坚强有力,核心作用更加彰显;党员队伍接受了政治上的洗礼,愈加成熟,带头作用得到充分显现;广大村民历练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对于重大事情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了较好的展示。如金村镇孟匠村为了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创新工作模式,每月出一期小报,人人写稿,反映村务家事,每户一份,全村的大小事一览无余。大阳镇一分街的大小事都要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时每件事情都要由一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全过程,保证了村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二是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面貌。许多新当选的村委班子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拿在手上,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如南村镇段匠村不仅整治村内环境,治理“三堆八乱”,使街道硬化绿化、整洁美化,而且还积极倡导每个村干部都要创办一个小型企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保证农民增收。高都镇北上矿村,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村民顾全整体利益,主动拆房,少要补偿,开出了一条几百米长的大街,使村内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观。三是一批穷村和乱村发生了新变化。穷村穷在没志气,乱村乱在村干部不民主。通过第七届村委换届选出了讲民主和能致富的带头人,使一些“问题村”发生了新变化。如高都镇续家村,原来既是一个穷村,也是一个乱村,第七届村委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实行了“一肩挑”,村里无论大事小事,他都积极和群众商量,让大家说了算,依靠大家来干。今年以来,村里修了一公里路,硬化了一条街,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在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少数村在民主选举中存在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在问卷中,有193人(次)提到本村选举中存在有搞非组织串联、送钱送物、空头许诺、利用家族势力拉选票、对原任不满持报复心理等问题,占到问卷人数的74.5%。如巴公镇某村在预选时原村委主任群众满意,得票率高,由于村党组织忽视了背地里发生的拉选票、开空头支票等非组织活动,使其在正式选举中落选,从此这个村就不得安宁。有的公开请吃送钱,如下村镇某村候选人在当地饭店都满员的情况下,吃到了市区饭店;比较富裕的川底乡某村候选人正式选举前,为拉选票给每个选民发了100元,共计20万元;就连不太富裕的金村镇某村的村委主任也是每人发了100元当选的。有的村村委主任就是靠家族、宗族势力当选的。这些靠不规范动作而当选的村委主任一上台,为了兑现承诺,有的要撤换村企业的厂矿长,有的撤换村会计,有的实在没理由撤换别人,也要安排帮助自己当选的亲信到村委扫地看门,挣一份工资。达不到目的,就挑唆一部分群众上访告状。在座谈会上谈到这种现象时,金村镇孟匠村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焦海庄担忧地说:“这种现象不制止,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将会逐步丧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良好势头将会被遏制。”二是少数民选的村委主任,不能摆正与党组织的位置关系,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与党组织对着干。调查中,有97人谈到此事,占到座谈会总人数的38%以上。这些当选人认为自已是民选的干部,你党支部奈何不了我,甚至打着民主的旗号,认为群众选我,我就代表群众,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如金村镇某村的村委主任当选之后,不但不与党支部交换意见,而且也从未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巴公镇某村委主任居然把一个总支副书记的工资给停发了。三是一些村的村委班子在处理重大事情上,剥夺或部分剥夺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这类问题在问卷中有83人提到,占到问卷人数的32%。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村在村务公开上虽有一些制度,但普遍存在形式单

家庭收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6

调查显示:江苏1/4家庭生活透支 教育是第一因素

日前江苏省城调局对全省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调查后发现,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城镇居民中约有27%的家庭生活超支。教育负担沉重是导致家庭透支的最重要因素,医疗、馈赠等因素的影响则分列二、三位。

调查显示,这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校生有1316人,其中本年度内有16%%的中学生缴纳了择校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民办大学生其家庭花钱较多。1300多户超支家庭中因教育开销大而造成透支的最多,占32%,其中花费万元以上家庭达169户,最高一户支出高达9万元。

其次,因大病医疗而造成家庭超支的也占21%,其中花费万元以上家庭达53户,最高户支出高达7.5万元。

“人情消费”也成为导致家庭超支的第三大因素,调查发现,因红、白喜事和亲朋馈赠等而出现超支的家庭竟然占到了16.9%%,其中最高一户支出高达9.1万元。

上海家庭总收入四分之一用于子女教育消费

上海市妇联、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上海市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拥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教育消费占全家总收入四分之一左右。

上海市未成年子女家庭平均把全家总收入的23.6%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该比例远远高于美、加等国10%左右的居民教育支出比率;如果加上大学教育和海外留学费用,这一比例还会大幅上升。

课题组调查了上海市986户家庭,是近年来该地相关调研中规模最大、抽样覆盖面最广、涵盖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调查。课题组总结认为家庭教育成功的三大标准出现了变化,大多数家长认为下一代的道德(65.9%)、心理(60.5%)和身体健康(48.0%)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三大标准。其中,道德发展首当其冲,心理健康取代了学习成绩(35.3%)跻身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题组认为,这种全新的家庭教育评估视角对于传统的“德智体”标准来说具有革新意义。

调查数据显示,在公众家庭教育观中,道德意识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所提升。52.8%的家长都认为下一代的道德发展最为重要,18.3%的家长认为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只有15.1%的家长坚持学习成绩是家教第一要素。

知行不一仍然是当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家长宣称子女的道德和心理发展是自己最重视的,但对学历的高期望却反映出家长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数据表明,上海市41.8%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至少拥有大学文凭,23.6%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硕士文凭,16.3%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博士学位。

调查表明,拥有0~6岁子女的家庭和12~18岁子女的家庭都认为他们目前最重要的家庭教育任务依次为道德、学习和心理发展;而拥有7~11岁子女的家庭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道德和身体健康;对于拥有18~25岁成年子女的家庭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道德和心理,其次才是学习。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当前文山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 文山州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007~2009年全州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6.6%、7.8%、7.7%, 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6%、19%、17.4%。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推出了较为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服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 农村信用社从原来的单一存贷

业务向综合性业务发展,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逐步拓展涉农金融业务, 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长期以来, 由于环境限制,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主要开办的业务是存款、贷款业务, 品种单一。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还开办票据、汇兑业务, 贷款品种增加。据统计, 目前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民丰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开办的涉农金融产品达到33个。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放惠农卡, 截止7月末, 农业银行共发放金穗惠农卡145410张、授信41667万元, 农村信用社共发放金碧惠农卡20678张、授信15411万元。农业发展银行在做好政策性信贷业务的同时, 开办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 7月末该行涉农企业贷款余额44735万元, 占各项贷款的32.65%。

在传统的信贷品种基础上, 邮政储蓄银行文山州分行、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创新贷款品种, 采取通过农村组织机构向农户放贷的新模式。邮政储蓄银行文山州分行、民丰村镇银行以烟农为贷款对象, 通过烟草站、小额信贷工作站发放烟农贷款571万元、304万元。邮政储蓄银行文山州分行发放短期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102万元、短期农户贷款余额86万元。

全州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 全面推进信用村镇建设, 加大农户信用档案建档工作。在解决传统种养殖业资金需求的同时, 有效的满足了农民建房、装修、消费等的小额信贷需求。据统计, 7月末全州农村信用社已评定信用村198个, 信用组3176组, 信用户161216户, 建档农户560894户, 核贷农户425962户。

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拓展多种形式的担保信贷产品, 以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作为突破口, 探索农村有效的担保物范围。从2008年以来, 我中支积极推动辖内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 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促进州政府召开了全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会。7月末, 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7笔、金额5882万元。

(二)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快现代化

支付环境建设, 现代化的支付工具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差距, 极大的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服务效率

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 使得农村金融机构脱离了手工操作, 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农村信用社储户也从原来只能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存取款, 实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通存通兑;各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逐步走入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中。据统计, 全州农村信用社共发放的银行卡341484张, 平均每10名农业人口中有1人拥有银行卡。在部分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 农村信用社已安装有ATM、POS机具, 农村群众分享着现代化支付建设的成果。目前, 全州乡镇地区有ATM机11台、POS机116台, 上半年农村地区银行卡交易量13084笔,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7131笔。

(三) 全州保险机构加强对“三农”的服务保障, 涉农保险业务规模不断壮大,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从2007年以来, 各保险公司加大农村保险拓展力度, 构建城乡服务网络, 开发适宜“三农”的保险业务, 做好政策性保险惠农工作。人保财险在全州建立了42个农村乡镇营销服务部, 共有农村营销服务人员189人, 在131个行政村设立保险服务咨询点, 宣传保险知识、提供保险产品咨询, 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保险先进村”创建活动, 已创建保险先进村10余个。

2009年, 全州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84.53万元, 理赔支出1952.2万元。今年7月末, 全州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076万元, 理赔支出91万元。从2007年开始, 我州保险公司 (人保财险) 开始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 全州农村共有573865头母猪参保, 保费收入3443万元, 赔付金额2918万元, 其中财政补贴2755万元。由保险机构推出的农村房屋保险采取政府引导推动、财政资金扶持、商业保险运作、农民参与得力的保险服务形式, 从2008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 参保农户由5.8万户增加至2009年末的33.24万户, 覆盖6个县, 累计赔付农房损失210户、61.31万元。

二、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对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主要围绕农户“存、贷”, 局限于建房、婚丧嫁娶、看病、上学等必需的生活性资金需求。随着农民对金融认知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发展逐步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 农村金融需求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进而对农村金融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金融需求表现为“三增一多元”的特征。

(一) 需求总量增大

首先,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和起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配套。以文山州为例, 从2006年到2009年, 农村项目贷款年均增长2亿元, 截止2010年6月末, 农村项目贷款占各项涉农贷款的比重为54.2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是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内容。其次, 传统农业以劳动和土地的投入为主, 出发点是满足基本生活物资需要, 随着现代农村与城市“距离”拉小, 农民认识提升, 农业投资的出发点逐渐转变为生产致富, 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于是就主动参与到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而以机械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产业化农业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必然形成对资金的大量需求。2005年至2009年, 文山州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从25.28亿元增加至56.81亿元, 年均增长7.88亿元。

(二) 需求主体增多

现代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主要分为5个部分:农户、种植养殖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企业。近年来, 文山州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政策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截止2010年6月末, 文山州登记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0余家, 其中, 信用合作组织2家, 与银行有业务往来的14家, 多数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非常渴望获得银行的扶持。而部分农民经过长时间的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 在其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需要金融的支持。据统计, 从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 文山州累计发放了18350万元创业贷款支持3803名返乡农民工等下岗失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新兴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逐渐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

(三) 信贷用途增广

随着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深入, 农村贷款用途由简单在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单个农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明显增加, 在文山州茶叶主产地广南县底圩乡叮当村, 全村70余户人家有90%的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建设烤茶作坊。而农业龙头企业信贷需求更为旺盛, 全州几乎所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都与金融机构有过信贷往来, 其贷款用途包括基地建设、购买原材料、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随着农村经济链条的延伸, 固定资产投资、商品贸易、甚至创业基金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必将逐渐加大。

(四) 需求品种多元化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产品。现代农村金融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存贷款业务, 随着农村个体工商户增加、打工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建设, 金融咨询、银行卡业务、代发款项、代理保险、代售基金、委托付款、跨行支取等业务在农村地区逐渐出现并迅速发展。文山州三七、辣椒、茶油等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由于产品出口, 甚至经常办理涉外金融业务, 农村金融产品需求逐步与城市接轨。

三、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对提升获贷率的金融创新重视不够

“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是农民和农业企业最核心的金融需求问题, 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 农民、农企“一穷二白”, 既无法提供抵押物, 也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另一方面, 银行门槛较高, 各职能部门又对降低银行门槛、提升农村获贷率的金融创新重视不够, 使一些农民、农企始终无法进入银行盘子。比如:文山州虽然矿藏资源、农特产品资源丰富, 辖区各县不乏各类中小企业, 但采矿权抵押贷款、大棚抵押贷款、存货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始终没有被有效运用起来。林权抵押贷款开办一年半以来, 受各种条件制约, 获贷率较低, 远远不能满足林农、林企资金需求。又如:从融资担保机构来看, 文山州辖8个县, 仅有2个县在政府引导下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 总注册本金1.8亿元, 其他6个县对农民、农企的融资担保服务创新仍然是空白。

(二) 对增加总量供给的金融创新推进缓慢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一个根本切入点就是要增加农村金融总量供给。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在增加农村金融总量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与需求总量变化对比来看, 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与满足程度仍呈“剪刀差”变化趋势, 即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不断扩大, 但满足程度却没有明显改善, 金融机构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农村资金回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金融创新上推进速度较慢。首先,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拓展困难, 文山州邮政储蓄银行自2008年3月成立, 截止2010年6月末, 其贷款余额仅为1.66亿元, 存贷比为7.04%, 邮政储蓄通过职能创新实现农村资金回流还任重道远。其次,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效果还未充分体现。到2010年6月末, 文山州共成立了村镇银行1家, 存款余额仅为2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9家, 总注册资本金仅为1.5亿元。且从实践情况来看, 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自身实力有限, 扩展业务偏爱城区内的优质客户, 还未能充分发挥好对农村金融缺口的补充作用。

(三) 对新兴需求主体的量身创新反应迟缓

即随着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增多, 银行由于服务手段和品种、信贷管理及操作方式、银行的经营原则等不适应造成农村新兴需求主体得不到及时金融扶持。以文山州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例, 农合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但银行没有对该新兴农村经济主体产生足够的重视, 对其“坐等放贷”而不是量身创新、主动营销产品, 致使金融服务与农合组织发展对接较弱。一方面, 农合组织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急需资金支持;另一方面, 文山州金融机构对农合组织的支持率不足7%, 许多登记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名存实亡。此外, 银行及保险公司对农村务工、创业、个体经营等新兴主体的特色金融创新也较为迟缓。

(四) 对多元化产品需求的针对创新有待加强

为满足农村不断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农村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 提高服务效率,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适用性、可持续性、易操作上来看, 依然有部分创新金融产品存在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例如文山州发放金穗惠农卡支持农户小额信贷, 授信比例仅为13%左右, 许多农户虽然持有惠农卡, 却无法顺利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又如惠农一折通仅用于代发良种补贴、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直补资金, 各级政府发放扶贫资金、农特产品种养殖补贴等不能通过惠农一折通进行直接转账划拨, 既不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 也不方便农户领用资金。

(五) 农村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一是农村金融创新主体单一

当前农村领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基本占据了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垄断地位, 导致农村信用社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 创新主体失去了创新动力。二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有待改善。长期以来, 农村地区信用意识普遍较差, 加之农业弱质性, 农户收入难以保障, 导致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 银行对支农和农村金融创新信心不足。如文山州通过发放创业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等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2009年累放3244笔15626万元, 到2010年由于逃废债务情况呈较快增长趋势, 银行压缩了该项惠民创新金融产品的发放, 2010年上半年总共只发放了559笔2724万元, 较上年大幅缩减。三是缺乏农村金融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制度等配套政策。

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建议

(一) 立足“促”, 激发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性

一是对支农金融机构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 刺激农村金融机构自觉增强金融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加快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 继续扩大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服务范围, 积极引进和成立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信用合作机构, 创建一个开放、高效、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使农村金融创新成为金融机构竞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加强农村征信建设和金融知识宣传, 为农村金融创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 注重“升”, 提升农村经济主体获贷率

要把提升农村经济主体获贷率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当务之急, 切实满足一切合理的农村金融需求。一是创新信贷管理模式, 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 合理降低农村贷款门槛, 使一切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的农村经济主体都能够进入银行的盘子。二是建立涉农信贷担保体系, 多方筹资, 积极组建或引入涉农贷款担保机构, 主要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担保, 切实解决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担保难的“瓶颈”问题。三是创新抵押方式, 扩展抵押物的范围。凡法律、法规不禁止, 产权归属清晰, 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资产都可允许其作为贷款的抵 (质) 押物, 对应收账款、仓单、林权、采矿权等权利抵 (质) 押方式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三) 突出“增”,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总量

把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 多措并举,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从供给数量上看, 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创新平台, 提高银行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总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增加农村金融网点数量, 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 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流向农村。从供给品种上看, 创新服务范围, 大力拓展银行卡、一卡通、农村代收、代付、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 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电子化建设,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资金清算系统、结算网络和账户系统, 创新结算新产品, 提高农村资金汇划速度和周转效率, 让现代金融走进广阔农村, 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四) 体现“高”, 扩大农村金融创新成果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土地转让费;经济收入;调查;宜秀区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04-02

为了掌握安庆市宜秀区晚籼稻土地承包费高低状况,分析研究流转土地价格、补贴收入、粮食价格及种植大户收益之间关系,笔者深入到各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 土地转让费水平

安庆市宜秀区土地转让费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每667m2每季转让费为125元(每667m2土地年转让费为250元,按每年种植2季作物计算,平均每季转让费125元。下同),最低的转让费是75元,最高的为200元。到2014年平均每667m2每季为240元左右,最低的200元,最高的达380元,一般每季每667m2在250~300元之间,比2009年上涨近1倍。2014年全区土地流转种植粮食作物的转让费费在500~600元/667m2范围,种植蔬菜、药材、鲜果等经济效益稍高的转让费稍高一些,最高的为每667m2每年800元。在土地转让费数额上,地力好的、水利设施完备旱涝保收的、集中连片面积大的、离城镇较近的价格高一些,相反,土地分散、小块较多、不能实行机械化实产的、偏远的山区、圩田、旱涝不保收的田块价格就低一些。

2 政策性种植补贴对农民经济收入影响情况

由于土地转让合同内容不同,种植大户获得的补贴也有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地是从农户手中转让来的,大户得到的仅仅是规模种植大户补贴10元,其他补贴是给一家一户的农户的。如果种植大户承包土地是村级集体土地,则各种补贴都归种植大户所有,如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但是地租偏高。一般地,从2009年以来种植大户多数仅仅享受大户补贴每667m210元补贴,少数种植大户享受良种补贴每667m215元,这样补贴享受多的是每667m225元,一直没有其他补贴项目的增加。近几年来不少大户实行“一麦一稻”1a两熟形式种植,每667m270元的小麦农资综合直补种植大户都能够享受到,这样,规模种植大户每667m2每年可以获得100元左右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如果仅仅种植一季水稻各种补贴一般都不会超过30元。

另外,2013年,安庆市对于规模种植66.7hm2以上大户实行奖励,种植66.67~13.33hm2,奖励10万元,13.33hm2以上的奖励15万元,奖励资金是按照市级和区级分别承担50%。当年,全区共有4户种植大户获得奖励,得到奖励资金45万元。这对我区规模种植大户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

3 粮食价格变化情况

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从2009年的每50kg110元上升到2014年的每50kg138元。

4 土地转让费水平、补贴收入和相应粮价及种植效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虽然近几年粮价有所上涨,但种植大户种植效益一直停滞,一方面土地转让费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比粮价上涨得快;另一方面劳力人员工资一年比一年高,而政策补贴种植大户大部分享受不了。还有,近几年天气状况不是很好,2011年春季長期干旱无雨,2013年全市高温干旱,2014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这种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不少种植大户因灾损失惨重。这样,虽然补贴相对稳定、粮价不断提高,但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并没有提高,相反,不少农民甚至由于难以承受年年受灾损失的压力而放弃承包土地。

5 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5.1 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土地流转部分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如遇自然灾害部分种植大户就亏本,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5.2 规模流转难度大 一是规模流转涉及的农户多,每个农户的想法不一致,意见不统一,又不能强求,协调难度大。二是是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5.3 流转后缺乏管理 由于缺乏跟踪管理,少数土地流转后业主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复耕困难。

6 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6.1 成立合作社 由村委会牵头,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指导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依法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将土地流转给有资质、讲信誉的业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6.2 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产业开发大户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政策补贴倾斜种植大户,采取原量不变,增量直接补给种植大户,提高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效益。

6.3 切实解决种植大户生产中实际问题 一是容许种植大户建立临时性的库容、晒场等;为大户生产经营贷款提供便利条件。二是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增粮工程等项目。三是协调解决大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矛盾。

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篇9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1班 联系电话:

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经过将近半月的走访,我圆满的完成了暑期关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的调查,通过对衡水市武强县西张庄村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

衡水市武强县豆村乡西张庄村,是河北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

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二)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西张庄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靠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卖难,天灾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

(三)调查后,我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觉得制约农户增收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然而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

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并且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

4、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5、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四)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

归结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收入过低

据调查,大部分农民认为收入过低是导致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本年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究其原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

3、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

“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农村家庭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为最。最近有调查显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大部分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4、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变化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农民在消费行为中也更加关注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暂时收入对其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而农村社会的低市场发育和农民生活的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农民依然会选择储蓄,以防不时之需和进行预期消费。

(六)追寻农民增收的出路

针对上面分析出的造成农民增收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难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负担减轻后,使其更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增加收入,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2.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要走城市化道路。同时可将政府补贴直接与农户棉粮产品挂钩;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3.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在教育上要加大投入,把好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一关,树立起一种加强教育的思想;在医疗

卫生方面要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有病就医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整治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文化项目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在农村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靠自身努力,进一步勤劳致富。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情况的调查

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2007-02-10 16:47:1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好处多

——对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某县在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作用如何,今后怎样发展?就此,县委研究室进行了调查。

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从事某一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力,增加组织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某县,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类专业服务协会。协会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吸收为会员,进行无偿和低偿服务。入会农民根据专业协会的要求进行生产等。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建设农村“新两室”(党支部办公室、农业协会办公室)。目前多数村建成了专门的协会办公室,实现了“四有”,即有协会章程和标牌、有组织机构、有学习材料、有学习和活动记录。某县乡村两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168个,其中,县级7个、乡级35个、村级126个。按行业分:行政服务的21个,科技服务的35个,养殖33个,种植27个,其它52个。从组建方式看,主要有四种:一是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型。如回隆镇依托亚发良种猪有限公司和绿洲兔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养猪协会、养兔协会,为群众提供幼仔、技术和饲料,带动起周边群众发

展起猪、兔饲养业。二是部门依托型。如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牵头组建的县鸭梨协会、蔬菜协会、养牛协会等。三是能人大户依托型。棘针寨乡南寺庄村运输大户、支部书记郭汉章,扶持带领本村20多户购置大型车辆跑运输,2004年组建了南寺庄村运输协会。一年多来,协会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新两室”,硬化了道路。四是农民自发型。东代固乡鸭梨种植大户史查等人1999年发起组建了鸭梨协会。在乡党委、政府的推动和协调下,2004年12月注册为东代固乡果品协会,并在乡内12个村成立了果品协会科技服务站,联销农药、化肥等农资。该协会体现了“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发展原则,是今后合作组织发展的主导方向。

主要作用

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在解决农产品卖难,连接市场,盘活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

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是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潮流,有效地解决了单家独户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相连结的矛盾,实现了市场、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生产的有效对接,特别是在连结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户、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回隆镇糖果协会定期组织生产企业召开交流会,互通信息,并在河北电视台制作播放了糖果园区广告,较好地连接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东代固乡翟小庄村会计王德恩,懂砖瓦建筑,他看到建设沼气池的机遇,与外地施工队联系,组建了沼气服务队,统一购料,统一采购灶具,为村民提供建池、安装、维修等全程服务,不仅方便了群众,每个池还可节省200多元。目前,已为该村建沼气池50多个。下一步,他们计划成立沼气协会,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

了规模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后,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牵头组建专业协会,以合作组织为阵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合理流转,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东代固乡果品协会今年为会员统一购进梨袋1500万个,共节省资金万元。回隆镇南栗庄养猪协会初步实现仔猪和饲料供应、防疫、销售“四统一”,解决了农户养猪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同时,由于形成规模优势,购进环节节省了开支,销售环节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两头赚”,使协会与农户实现了双赢。

三是盘活了市场流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农民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和销售,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改变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如2004年东代固乡果品协会与华腾果蔬公司合作收购鸭梨5000件,出口或转销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近日,华腾

公司又委托协会收购鸭梨2500吨,全部出口。棘针寨乡王横村蔬菜协会积极与外地商户联系,寻求西红柿销路,并为收购方提供了组织货源、过秤等各项服务,有效解决了卖难问题。

四是加快了“精品名牌”战略实施步伐和先进技术、产品标准的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重视农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创建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如东代固乡果品协会积极建立万亩标准化果园鸭梨出口基地,正聘请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认证。

五是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乡镇体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办成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事情,不仅解决了“农业结构调什么”和“农民种什么,谁告诉我”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因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用水等方面出现的纠纷问题。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要求政府转变工作职能

。当前,随着停收农业税和乡村计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乡村干部工作职能也必然由以往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村也普遍认识到,成立合作组织是分流人员、转变职能、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南双庙乡今年3月初成立了乡养殖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东代固乡在狠抓果品协会基础上,还准备成立养殖协会、农资服务协会、劳务输出协会等,以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

某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时间短,处于很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合作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登记注册。据了解,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需要具备5000元的资本金,交纳50元的登记费,并提供验资

报告、申请书、协会章程、会员名册等6类20多项材料一式三份,仅打印费就需三、四百元。这些协会注册县级和乡级合作组织,需要的资本金和登记费更多。每年还需年检繁琐的手续使歙和组织望而却步。目前,某县除县鸭梨协会、食用菌协会、回隆糖果协会、东代固乡果品协会、县农协办和21个乡镇农协在民政局注册外,其余都未注册。不注册的合作组织,不能上网发布信息。在对外招商、推介产品时,没有主体资格。二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个别合作组织连章程都没有。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多的专业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四是许多专业合作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带来会(社)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许多成员认为协会或合作社是领办部门或领导的事,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些都限制了合作组织的发展。

2、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手段落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尚起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本乡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大多数没有电脑、传真机等现代通讯设备。信息不灵通,反映迟缓,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引进,交易时掌握不准行情,这些都降低了会员的收入,阻碍了合作组织发展。

3、资金运作困难,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合作组织普遍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短缺,许多合作组织运行不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绿色通道”不畅。一些合作组织反映,今年以来,交警等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绿色通行证”很难管用。

4、官办色彩较浓。部分农民合作组织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兴办,农口部门

和乡村干部牵头,这在组织发展初期是对的,应值得提倡和肯定。但是怎样把农民引导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办成真正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各乡村办法不多,有些地方还是领导说了算,社员跟着干。一些村的专业协会,村支书是会长,长此下去很容易办成“二级政府”。这种官办组织往往急功近利,变样收取各种费用,群众不买帐,会员不认可,使合作组织难以长久。因此,各级各部门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引导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办农民自己的事。党委、政府只负责指导、扶持、监督,不参与或少参与具体运作,这样才能真正使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对策和建议

首先,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发生重大变革和激励竞争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型合作组织。它弥补了目前

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是广大农民自觉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乡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安排上,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市、县里每年应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临时用地应比照农业设施用地

办理,建设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初级加工用电,要执行非普通工业用电电价,优惠农民,让利于农民。

第三,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建立规范的章程,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民政等部门要减化手续,尽最大可能降低注册门槛。要帮助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指导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专业合作组织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确定双方的权力与义务,保护社(会)员的利益,保证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搞好试点,加强规划。建议各县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引导乡村建立一批专业协会。为搞好

上一篇:高三年级优秀作文:关闭你的听觉下一篇:竞选班长职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