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2024-12-25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共10篇)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篇1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二)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进入了崭新的世纪,我们的声乐教学原则也应该有一个新的面貌。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开拓了许多新的教学原则和新的教育思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的声乐教学已经非常地多样化,人们思想活跃、思路敏捷,在教育战线上,人人都在为如何使本专业、本课程的建设出新而献计献策。我们的声乐教学也从单纯的提高演唱技巧水平,发展到从教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但纵观世界较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它们早已开始进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我们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包括大、中、小学生)演唱较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声乐作品,从各国歌曲中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这不仅能使学生们拓宽文化视野,对音乐课更加兴趣,还会因为有了与不同国家的比较,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近几年已传入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书籍就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铃本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但教学方法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而教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遵循的。

2、教学内容:

第二课: 理论的指导

一、导入新课

二、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1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继续上堂课《茉莉花》的练习

三、文摘选读(5至10分钟)

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意见中,这是一个最令他们喜欢、感兴趣的环节。

将一周来学生的感兴趣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收集告知使他们尽早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四、回顾旧课

1、将上节课新学习的发声方法有哪些收获或不解问题,提出来讨论,最终确立正确认识。

2、交流练唱体会

五、课程小结

以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建立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多加实践结合应用。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声方法,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的经验,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可能是,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更有效果、更适应学生的发声训练。

七、布置作业 训练题:

体会声乐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综合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篇2

一、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的技能与益处

1、声乐技能训练

在大学的日常学习中,大学生的日常声乐训练通常都是气息、发声、吐字、听力训练等。在学习中对于这些方面的练习要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训练模式。[1]在声乐课堂上,我们大学生要兼顾各种训练的内容,并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练习规划,较少进行片面的声乐训练,使训练内容更加全面。

2、声乐基础训练的益处

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不能理解为是对各项肌肉进行运动锻炼,训练的最大一点优势在于对我们自身身体每个部分的指挥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运用气息、发声等练习模式皆是由于大脑进行能力支配的。所以老师总会教导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发现问题,并且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2]另外,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气息和发声练习中都有些紧张,影响了练习的效果。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更多的注意养成歌唱意识,刻苦练习,克服练习美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自身的歌唱能力与技巧。

二、美声唱法的声乐训练显现出的艺术特征

1、主要特征

美声唱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有以下五个点:

1)美声唱法的发声非常辽阔并且很轻松,声区很统一,音域非常宽阔,可时刻有最好的发声状态进行美声歌唱。

2)美声唱法有很强的连贯性,吐字非常清晰,音质纯粹没有过多的杂质,通常音色非常动听。

3)具有极强的语言表现力是美声唱法的特征之一,美声的穿透力之强、爆发力之大更是美声的最大特点,这些特点将美声演唱表现的收放自如,非常动听。、

4)通常美声的唱法升位比较高,能使人体的每一个共鸣器官发生共鸣,使美声的发生非常稳定。

5)美声的演唱声音非常具有磁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美妙、柔美等皆是形容美声的词汇,最为重要的是美声的声音可以被演唱者很好的控制在气息中。

2、美声的混合声区唱法

除了以上美声演唱的特点以外,美声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将声区混合进行演唱。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勤加练习,将共鸣腔体全部调动起来,逐渐演变成适合自己演唱的风格特征。在中西方文化不断汇聚与融合的今天,美声唱法在大学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对其不断深入探究,为美声在我国的发展做出努力。

三、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要点分析

1、气息

气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词语,如果在歌唱中,熟练掌握对气的运用,能使美声演唱的非常完美。演唱美声时要面对众多的观众,所以,对于音量与力度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在训练中要保持肺部有充足的气息保障演唱时能够顺利完成乐句,在气息进入肺部时要保持吸气状态,并将气息由鼻子、口腔和肺部排出的气息在膈肌处汇合,使肺部的气息与口鼻的气息形成一种平衡对抗,让膈肌发挥作用将完整句子演唱完毕。这种训练在我们日常学习中很常见,称为横膈肌支持。当横膈肌发挥作用时,美声的发声动力就是呼吸,这样就用到了我们常说的气息。

2、共鸣

对于声音的质量,美声的唱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在声乐的基础训练中通常是没有扩音设备的,所以老师经常在日常训练中指导我们有意识的进行共鸣训练。通常在训练之前老师都会对产生共鸣的方式进行讲解。人体的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头腔、咽喉腔、口腔与鼻腔。在声乐练习中可将共鸣非为三类,也是我们熟知的头腔、口腔和胸腔共鸣。【3】其中口腔共鸣是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调整的,头腔与胸腔共鸣是不能进行调整的。没有杂质纯粹的美声是需要充分的共鸣才能产生的,在学生腔体共鸣的过程中,还要系统的学习怎样使声音在喉咙中展现出来。正确的喉咙演唱并不是很难,需掌握住打哈欠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之上进行美声练习。切记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将打哈欠的感觉与声母相结合,用此种感觉带动唱音阶时的母音,不管是高音还低音,都要时刻保持住打哈欠的演唱状态。只有掌握喉头很轻动的处于打哈欠的低位时,才能使演唱的气息非常通畅,从而发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美声演唱,更好的将声区进行统一。

3、位置

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要点要求声音一定要具备高位置,只有具备高位置的声音才能使声乐表达出它独有的魅力。在我们日常的练习中,要学会合时宜的将哼鸣的感觉加入进去,同时运用打哈欠的方式将气息融入其中,将声音的共鸣同时集中在一个点位上,这样就可以产生高位置的声音。

四、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的日常训练中,要对遇到的演唱困难不断克服,对于技巧中的重点与难点要勤加练习,多与指导教师与同学们沟通技艺。要精准的把握住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要点,总结发生规律,巧妙使用声乐发生技巧。通过科学的控制气息,身体共鸣等使演唱出的声乐柔和动听。我相信,在不断的刻苦训练下,终会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摘要:大学生要想在日常的学习中学好美声,就一定要进行声乐的基础训练。如果忽视教师的指导盲目的进行训练,会起到反向的作用。在学习中,还要对声乐基础训练要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文针对这课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对美声唱法声乐基础训练的技能与益处、显现出的艺术特征以及要点分析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美声,声乐基础,训练,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慧.歌唱技能训练中的美声唱法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09:15-16.

[2]李文君.浅谈美声唱法的声乐基础训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65-67.

儿童声乐教学基础训练 篇3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情感训练

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最终歌唱是唱情,是要用声音来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基于年龄和性格特点,儿童的声乐曲目通常是以反映儿童纯真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居多,很多时候他们在演唱儿童歌曲时,实际也就是在展现他们自身天真烂漫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要多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儿童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教唱《数蛤蟆》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孩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提问:“‘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老师要告诉孩子,蛤蟆虽然长得丑陋,但是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不吃水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里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了。通过这首歌曲,让孩子们认识到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在活泼有趣的伴奏音型下,引导儿童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本曲。儿童歌曲虽然以活泼的曲风居多,但也有很多抒情风格的曲子。如《我的好妈妈》,演唱本曲时,要通过对歌词的朗诵和旋律的配合,让他们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心疼妈妈的辛苦,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以后要好好学习,更加孝顺父母。通过启发,让他们在演唱时以情带声,使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本人认为虽然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只要通过老师形象而生动的启发,并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运用肢体语言示范等教学手法,还是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歌曲所营造的气氛和情绪,并能将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在儿童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训练,站姿、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情感训练这几个部分的训练必须贯穿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每一个部分都不能遗漏或者疏忽,只不过因为儿童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侧重点也随之有所不同。人们常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让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吧、

初中二年级基础的奥数训练题 篇4

(1)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在距A站28千米处,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各自到达B、A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距A站60千米处。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小张与小王早上8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人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先后分别到B、A两地后即刻沿原路返回,甲乙二人又再次相遇。如果AB两地相距420米,那么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相距多少米?

4、甲乙两地相距258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汽车的速度是拖拉机速度的2倍。相遇时,汽车比拖拉机多行多少千米?

5、小王骑摩托车由甲城到乙城要5小时。小李骑自行车由乙城到甲城要10小时。两人同时从两城相向开出,相遇时小王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距离多少千米?

(2)

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问全程长多少米?

2、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走需15天,乙走需12天。现在甲先出发2天,乙去追甲。问要走多少千米才可追上?

3、甲、乙两人分别在相距240千米的A、B两地乘车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如果甲、乙两人乘原来的车分别在两城同时同向出发,慢车在前,快车在后,15小时后,甲、乙两人相遇。求各车的速度。

4、甲轮船以每小时平均16千米的速度由一码头出发,经过3小时,乙轮船也由同一码头按照同一方向出发,再经过12小时追上甲轮船。求乙轮船的速度。

5、甲有120元钱,乙有96元钱。甲每天用15元,乙每天用9元。多少天之后,两人剩下的钱数相等?

(3)

1、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步行出发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又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30米,小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2、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钟速度是20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B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返回,当它到达B点时,甲车过B点,又回到A点。此时甲车立即返回,再过多少分钟与乙车相遇?

3、甲、乙两人同时从南北两市镇相向出发,经过3小时,在一座小桥上相遇。如果他们仍从南北市镇出发,甲每小时多走2千米,乙提前0.5小时出发,结果又在小桥上相遇。如果甲晚出发0.5小时,乙每小时少走2千米,甲、乙两人还在小桥相遇。求南北两镇距离?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速度之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的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小时6米的速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同时从两跑道交接点A出发,他们第二次在跑道上相遇时,甲共跑了多少米?

简单的七年级奥数练习题【3篇】

(1)

1、甲、乙两地是电车始发站,每隔一定时间两地同时各发出一辆电车。小张和小王分别骑车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辆电车都隔4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张每隔5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王每隔6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已知电车行驶全程是56分钟,那么小张与小王在途中相遇时他们已行走了多少分钟?

2、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少行6千米。两车在途中相遇时,乙车比甲车多行多少千米?

3、AB两地相距2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平均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去B地,甲车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后,甲车在乙车前面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当甲车行至距B地2/3处时,乙车超过中点30千米,这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4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1、甲乙两人相距4千米,乙在前,甲在后,两人同时同向出发,2小时后甲追上乙,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架飞机执行空投救灾物资的任务,原计划每分钟飞行9千米。为了争取时间,现在将速度提高到每分钟12千米,结果比原计划早到了30分钟。机场与空投地点相隔多少千米?

3、某校师生开展行军活动,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3小时后,学校派通讯员骑自行车去传达命令。如果通讯员以每小时15千米的平均速度追赶队伍,需要几小时才能追上?

4、甲乙二人由A地去B地,甲每分钟行50米,乙每分钟行45米,乙比甲早走4分钟,二人同时到达B地,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5、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钟2米。一列火车从后面开来,超过他用了10秒钟。已知列车的长为90米,那么列车的速度是多少米?

(3)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6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5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8:9,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3、客车由甲城开往乙城要10小时,货车由乙城开往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96千米,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甲乙两地相距180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每小时飞行360千米,返回时顺风,比去时少用1小时.往返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8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6千米,这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行了5/6小时后还相距两站之间的铁路长的1/4,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仅供参考

2020年基础的初中奥数训练题3篇

(1)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多少千米?

3、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成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在第三段上,汽车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公路的长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在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甲、乙两市相距多少千米?

4、小张、小王和小李同时从湖边同一地点出发,绕湖行走。小张速度是每小时5.4千米,小王速度是每小时4.2千米,他们两人同方向而行走,小李与他们反方向行走,半小时后小张与小李相遇,再过5分钟,小李与小王相遇。那么,绕湖一周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开始后1小时,甲与乙在高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

(2)

1、甲厂有原料120吨,乙厂有原料96吨。甲厂每天用15吨,乙厂每天用9吨,多少天后两厂剩的原料一样多?

2、从学校到家,步行要6小时,骑自行车顶3小时。已知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快18千米。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A、B两地相距1200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0千米,乙每分钟行70千米。两人在C处第一次相遇。问AC之间距离是多少?如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在D处第二次相遇。问CD之间距离是多少?

4、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赛跑,跑道全长400米。如果甲的速度为16米/秒,乙的速度为12米/秒。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那么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

5、姐姐从家上学校,每分钟走50米,妹妹从学校回家,每分钟走45米。如果妹妹比姐姐上动身5分钟,那么姐妹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问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3)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航行22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基础训练5教学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部首查字法的练习。

“赠送”的“赠”应查部首“贝”,再查12画。“赠送”的意思是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表示”的“示”应直接查部首“示”。“表示”的意思是用言语行为显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躲避”的“避”应查部首“辶”,再查13画。“躲避”的意思有两种,一是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二是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结束”的“束”应查部首“木”,再查3画。“结束”的意思是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通过这一练习,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

(二)写出部首相同的字。教学时应注意打开学生的思路,尤其是“木”、“口”应启发学生将部首置于字的不同位置来思考。

木:朴 机 杆 村 材 析 朵 术

扌:打 扑 扔 扣 托 扩 拉 抬

口:叶 叮 叽 叹 可 号 古 右

辶:边 过近迈 进 运 还 连

亻:什 化 代 仙 们 他 传 价

氵:汉 汗 江 池 沙 汽 没 沉

艹:艺 节 芦 芒 苏 苦 若 草

?:竿 笔 笛 符 简 算 箱

忄:忆 忙 忧 怀 性 怕 怪 悔

(三)填写近义词的练习。可先想想所提出的词语的意思,再找出与那个词意思相近的词写下来。

灵便(灵活、灵巧)

温暖(暖和、热乎)

喜悦(愉快、高兴)

仿佛(好像、犹如)

(四)修改病句的练习。这一题中三个句子都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

第1小题中的“热心”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的意思,如“热心给大家办事”。应改成“热烈”。

第2小题中的“爱护”是爱惜并保护的意思,如“爱护公物”。应改成“爱惜”或“珍惜”。

第3小题中的“坚定”是表示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不动摇。如“立场坚定”。应改成“接受”。

(五)阅读练习。既要使学生读懂短文,又要使学生掌握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可分下列几步进行:

①明确阅读要求。要读懂每句话,并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体会朱德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②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正确;

③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元帅”、“职务”等词的意思;

④通读全文,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带点的词语,体会朱德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第二课时

说话。

(一)在课前组织游览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

1.到什么地方去游览?

2.主要观察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3.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二)同位互相说,互相订正、补充。

(三)指名说,全班评议。评议的重点是:

1.内容是否具体。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口述。

3.是否抓住景物的特点。

4.用词是否准确;每个句子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四)根据教师的指导,再说一说,并写下来。

第三课时

作文。

(一)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最近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二)在小组中讲自己做的有意义的事。一个说,大家评议。

(三)指名说,全班评议,教师加以指导。指导的重点是:

1.事情一定要有意义。

2.要把事情经过讲清楚,怎么有意义讲具体。

3.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连贯。

小学语文教案基础训练三 篇6

1、学习生词。

2、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3、学习课文第一段,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27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学习生词。

2、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围绕学生错得多的.生词组织教学。

3、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1、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词三遍,听写一遍。

大脑思维训练二年级教案 篇7

第一讲:解决问题

1.一块布5尺长,一天剪掉一尺,几天剪完?

2.5个小朋友玩捉迷藏,其中一个人负责找,他找到了一个人,还有几个人没找到?

3.盘子里有4个苹果,分给2个小同学,每个小同学都分到2个苹果,但盘子里还有两个苹果。想一想,该怎么分? 4.每上一层楼要走20个台阶,从一楼到三楼要走多少个台阶? 5.一根木头8米长,每分钟锯掉一米长,几分钟可以锯完?

6.一条小路5米长,两旁都每隔一米种一棵树,可共种树多少棵?

7.仓库原有一批货物,运出一些后,又运进20袋,这时仓库里的货物比原来多5袋,问运出的货物是多少袋? 8.小军家共养家禽82只。小鸡有26只,小鸭数与小鸡数相等,其余的是小鹅,小鹅比小鸭多几只?

9.有一根电线,第一次用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第二次用去2米,又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2米。这根电线原来有多少米长?

10.一年二班原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又转来一些新同学,转来的新同学中女生比男生少3人,现在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第二讲:表内除法

1.6÷2读作____,表示____________。2.9÷3读作____,表示____________。3.填空:

()÷()=5,()÷()=5,()÷()=5,()-()=5,()-()=5 4.在()里填上两个相同的数,在○里填上+、-、×、÷。()○()=1

()○()=1

()○()=0

()○()=0 5.用3个数列4个算式。(1)13、5、18,(2)31、14、17,(3)5、3、15,(4)4、20、5。6.图形计算:看下面各图形代表什么数?(1)○+○=○×○,○=();(2)□×□=□÷□,□=();(3)□×△=□÷△,□=(),△=();(4)□-△=□÷△,□=(),△=()。

7.小明看书,第一天看了5页,照这样又看了两天,她现在看到这本书的第几页?

8.有5张双人椅,如果坐满了人,可以坐多少人?15.有20名同学,每几个人站一行,才能站5行? 9.美术小组,4个人3天画了12张画,平均每天画几张?平均每人画几张? 10.16÷2表示____,又表示____。11.42÷7表示____,又表示____。12.总数÷份数=(),总数÷每份数=()13.把4+4+4+3改写四种简便算式。(1)4+4+4+3=()×()+(),(2)4+4+4+3=()×()-(),(3)4+4+4+3=()×(),(4)4+4+4+3=()×()。14.哪两个整数相乘得7?哪两个整数相乘得6?

15.按第一行方法填算式。例:2、4、6、7,6×7=42(1)5、8、6、7,____(2)4、2、3、8,____(3)1、9、8、2,____(4)3、7、6、9,____(5)2、7、4、8,____ 16.判断正误,对打√,错打×。(1)36÷6×6=36÷36=1(),(2)63÷9×7=63÷63=1(),(3)5×8÷4=5×2=10(),(4)9×9÷9=9×1=9(),(5)32÷8÷2=32÷4=8(),(6)4×2×3=4×6=24()第三讲: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不变

1.在卡片上写好0到9这十个数字,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字大小不变?哪些数字倒过来看还是数字? 2.在卡片上写好0到100这101个数,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大小不变?哪些数倒过来看还是数? 3.在卡片上写好110到120这11个数,然后把卡片倒过来看,哪些数大小不变?哪些数倒过来看还是数?

4.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至9这十个数字,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字大小不变? 5.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至100这10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上。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的大小不变? 6.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110至120这1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上里看,哪些数的大小不变? 7.在卡片上写好0~1000这1001个数,然后倒过来看,哪些大小不变? 8.在卡片上写的100~120这21个数,然后倒过来看?哪些数还是数?

9.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0~1000这1001个数,然后西墙上挂上一面大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大小不变? 10.在一间房子的东墙上写好1000~1200这201个数,然后在西墙上挂上一面镜子。你往镜子里看,哪些数大小不变? 11.有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若把卡片倒过来看还是一个两位数。已知正看与倒看两个两位数的差为63,求正看时两位数是多少?

12.有一张卡片上写了五位数,若把卡片倒过来看还是一个五位数,并且倒看的五位数的每个数字各不相同。已知正看与倒看两个五位数的差是85905求正看时五位数是多少? 第四讲:克与千克 1.填单位使等式成立:(1)1()-9()=1(),(2)1()-99()=1(),(3)1()-2()=1(),(4)2()-2()=1()。2.1斤铁和2斤棉花哪个重? 3.2公斤铁和4斤棉花哪个重? 4.1斤铁和1斤棉花哪个重?

5.1粒粮食3尺长,不能吃来只能量。(打一量词,即计量单位)

6.小小木杆轻又轻,数它办事最公平,多是多来少是少,半点私心都不存。(打一工具)

7.一个小男孩,从一幢6层高的大楼里跳了出来,他不但没受伤,反而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8.木块上的数字:我国古代有一种玩具,是用五棵正小木块做的,每个木块的六面上分别写着如下的数字:

甲:483 285 780 186 384 681

乙:642 147 840 543 741 345

丙:558 657 855 459 756 954

丁:168 663 960 366 564 267

戊:971 377 179 872 773 278

玩时,把这样五个木块随便一掷,然后把每个木块朝上的面的数字加起来。例如:483+147+855+663+278=2426。这个得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算出来。你知道怎么算的吗?

秘密:五个个位数字加起来,作为得数的后两位数,再用50减去后两位数,所得差作为得数的前两位数。这样得到的四位数就是整个算式的得数。同学们可以玩一玩,算一算。9.数字表格,对比了解:

小学最新二年成功训练教案 篇8

图解故事

【教学目标】:

1、启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创造力,编故事,谈对图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画编故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二、新课

(一)试一试

出示四幅图画(无先后顺序)

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根据你对图画的理解,给大家编一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意思。

1、自主编写

2、合作交流

3、汇报

(二)把自己编的故事写在“工作纸”上。

(三)互相交流

(四)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影响创造的一些因素

五、总结

第二单元

亲密无间

【教学目标】: 培养合作意向,发展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试一试

1、游戏活动

2、游戏反思:

⑴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做到哪一点最重要? ⑵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游戏的情形相似?

3、试一试

于做多人合作游戏。

反思:完成这个游戏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做这件事会很容易,我们是不是不该合作?

三、成功加油站 不要做这样的人

第三单元

问号大碰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知道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一定对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吧?这些个“为什么”都是促进你成长的好帮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问号大碰撞(板书课题)。

二、分组活动 1、4人一组。

2、比赛小组通过分组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游戏后反思,引导学生说出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4、指导学生和自己比赛的故事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选几名学生说感受。

三、成功加油站

和学生读一读成功加油站的内容。

四、教师总结

孩子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头脑中的“问题”比“答案”更宝贵、更重要!

第四单元

如果是我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会儿我们还要讨论一下。

二.新授

1.按教材内容和学生一起读连环画故事。

2.让学生自由想象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3.填写工作纸

4.教师总结,讲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技巧。5.讲一讲小英遇到的事情,讨论一下事件的发展方向。6.填写工作纸。三.教师总结

孩子们,当遇到问题时要多动脑,不要上当

第五单元

感受真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加深对爱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爱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认为在你的身边谁最爱你呢?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感受真爱吧!(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生回忆上学和放学时父母对自己说的话,分析其感受并记录。2.反思父母关心自己的事例并记录。3.了解成功加油站的内容。三.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上学放学时经常听到父母的话,分析这些活动所要表达的感情。

2.指导学生完成工作纸的填写,小组交流。3.引导学生列举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情,理解其感情内涵。

第六单元

超级小画家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学生给两幅图画赋予不同的意义。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交流。

3、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这种假设带有一定的想象力。这节课我们就发展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书中一两幅图起个名字,并说出多种不同的意思。

引导学生给两幅画起名字。

二、分组交流合作。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独创性。

三、鼓励小组内选择“最佳创意”交流。标题一: 图画的意思是: 标题二:

图画的意思是:

四、完成“成功加油站”内容。

五、小结。

第七单元

生存考验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生存意识和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意水平。

3、发展学生的合作意向。

【教学内容】:

1、小组规划,设计活动方案。

2、小组间交流活动设计方案。

3、评选最佳设计方案。

4、“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活着,要学会生存,要做好人,向好人学习,驱除掉生活中的嫉妒,眼红,不满。

二、创设情景

有5名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举目无亲,身上只有50元钱,而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5项:

1、吃三顿饭,而且要吃饱。

2、一起看一场电影。

3、帮助一个人。

4、在安全的地方住一晚,但不允许露天宿营。

5、和老师联系一次,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生存训练进展情况。同学们一起思考,设计出一个活动方案。反馈

活动方案设计完成后,和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哪组的活动方案设计的最合理,最有意义。

三、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四、总结本课内容。

第八单元

反思“失败”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对“失败”意义的认识。

2、学生学会应对失败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

1、学生总结印象深刻的失败经历。

2、学生交流及分析失败的性质。

3、“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家都愿意成功,不愿意失败,失败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同时也让我们缺乏自信。

想一想,上学以来,你经历过哪方面的失败?

二、独立反思自己的失败经历。

分析原因。

设想预防类似现象发生的主要措施。

三、引导同学间的交流,帮助分析“失败”的性质。

四、结合课文,说明失败对我们走向成功的意义。

第九单元

经验大分享

【教学目标】:

1、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能力。

3、培养学生时间管理。

【教学内容】:

1、合理安排时间。

2、成功加油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在你做作业时,有人找你玩怎么办?

二、新课

1、说一说

自由读书,想办法。

2、试一试。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周末活动安排”。

3、成功加油站 学习管理时间。

三、总结

第十单元

鼓励自己

【教学目标】:

1、相信自己,鼓励自己。

2、在成功的道路上不停的向前。

3、培养优秀品质,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内容】:

1、积极暗示,体验成功。

2、成功加油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课

1、试一试“积极暗示”。

声音洪亮,看着大家的眼睛,向大家宣布自己的优秀品质。

2、积极设计暗示自己的话。

3、成功加油站 想法决定表现

三、总结

第十一单元

上与下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想象力。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根据想象能用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

1、想象上山方法,下楼方法。

2、成功加油站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

二、新课

1、试一试

以小组为单位想象。

上山的方法:6种60分,12种100分,想象小组代表回答。下楼的方法。完成填写在书上。

2、成功加油站 花儿为什么会开放。

三、总结。

第十二单元

感同身受

【活动目标】: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享受快乐的生活。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设置情境,思考:如果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呢?(完成书中的空白)

二、试一试

如果我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让快乐围绕在自己身边。(完成工作纸)

1、如果我没有钱买漫画书,我会这样想:

2、如果我的考试成绩不好,我会这样想:

3、如果我喜欢的小狗病死了,我会这样想:

4、如果爸爸没有夸奖我的贴布画,我会这样想:

5、如果小朋友说我讨厌,我会这样想:

6、如果我把心爱的物品弄丢了,我会这样想:

7、如果爸爸妈妈总吵架,我会这样想:

三、成功加油站 《快乐一招》

四、全课总结

第十三单元

检查学习

【教学目标】: 认识我们对学习生活的感受和教育内容、老师方法有关,也和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有关,要在学习的挑战中体会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不盲目攀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组结合情境图讨论小莉该怎么办?

三、汇报交流点拨,完成想一想的内容。

四、课内延伸,在挑战中寻找快乐。

五、小结。

学会欣赏自己的收获与成功,不盲目攀比,学会调节自己。

第十四单元

学说话

【课程目标】: 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

每人就近一周内所经历的一件事说3分钟。

三、学生帮助查找说话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填工作纸

五、交流讨论

六、成功加油站

1、学生自学

2、说出自己说话的缺点

3、找到补救方法

4、试一试结果怎样

七、总结

第十五单元

面对批评

【课程目标】:

1、学习沟通的技巧。

2、学习正确面对合理的批评和不当的批评。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看教材44页中的图画和文字,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是威,你除了感觉委屈之外,还会怎样做呢?

二、想一想

1、一个人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会怎样呢?

2、想好后填工作纸内容。

三、成功加油站

根据提出的建议,想想如何面对批评。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篇9

1. 知识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过生日的情境

生日歌响起,谈话: 多么动听的歌声呀,是谁在过生日呢?这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呢?你能根据提示猜出他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提示:国庆节的前一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你能猜出老师的生日吗?(提示:第二季度的第三天)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生日竞猜

谈话: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在什么时候吗?你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生日吗?大家可以和刚才一样用简短的句子作为提示,看其他人能否猜出你的生日。请同学们进入“生日快乐”网页,把你的生日提示语发表在“生日论坛”中。

学生编辑提示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 可按“刷新”按钮不断更新发言。

谈话:下面我们进入“生日竞猜”环节,请同学们根据网页中的提示语,猜其他同学的生日。

(1) 活动要求:可以猜小组内同学的生日,也可以猜其他同学的生日。小组同学可以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猜对同学生日的最多。

(2) 友情提示:如果涉及到“公历和农历”的知识,可以在网页上浏览点击相关知识。利用万年历查找相应的日期。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组织反馈,并结合学生交流,适当整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

三、生日统计

谈话:老师也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日,这是老师的调查记录(出示班级学生生日情况记录),你能想办法将大家的生日统计一下吗?

讨论:你想怎样统计?(学生可能想到:按月统计,看每个月有多少人过生日;按季度统计,看每个季度有多少人过生日)

要求:请同学们打开“生日快乐”网页中的生日统计,小组合作,把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统计出来,并用涂色的方法制成统计图。如:有一个同学是一月份生日,就在和一月相对应的格子里点一下,使格子涂上色。(提示:一小格代表一个同学)

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统计,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反馈。(略)

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当学生说到每个季度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时,出示教材第23页的统计表,让学生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评析: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算机完成统计表,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一旦学生统计正确,计算机马上给予评价:“你统计得真仔细,恭喜你,统计正确!”学生与媒体的互动,计算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这种新鲜的体验,是平常的课堂上学生难以获得的。]

四、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过生日,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已经14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追问:出生在2月29日的人怎么好几年没过生日呢?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呢?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平年闰年”网页,了解相关知识。

练习:分别说出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89年 21

谈话: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准备怎么为他们庆祝生日呢?请同学们课后了解一下自己父母的生日,并制订一个为爸爸妈妈过生日的计划。

五、课堂总结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篇10

二 让立意新起来

【学习目标】

1.复习立意的知识和方法。2.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立意。

一、复习导入

(一)什么是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立意的要求 第一,立意要正确——思想健康,能表达出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崇善爱美的思想感情。第二,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个思想观点,讲清楚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

第三,立意要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情的意义。

(三)立意的方法 1.比较和选择

有些题目可以表达作者多种的意图,写之前应对各种意图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意义较深刻的一种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同的意图要用不同的事情来表达,不同的事情表达不同的意图。立意应与选择材料同时进行考虑。立意有深浅高低之分,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确立较深刻的一种意义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和提炼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者所占有的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它反映作者的认识水平与思想水平,反映作者分析、概括的能力。只有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才能确立好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记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的特点,着力于事情“意义”的探求。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都讲究立意。刘勰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文心雕龙·总术》)要想使才思通达,立意深刻而新颖,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此外还必须通晓立意的技巧与方法。

3.对比法

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了比较,就有鉴别;有了比较,对事物的认识才更深刻。

鲁迅《“友邦惊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了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戳,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在这里,作者将国民党政策“友邦人士”的两种态度一比较,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他们的罪恶嘴脸。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到他伫立在夜阑人静的塘边,忽然传来一片蛙鸣,周围突然热闹起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此处以乐写哀,表达了自己愤怒和纷乱的心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一面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面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加深了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色彩。对比法,是将文章立意引向深度的有效方法。

4.假设法

这是一种科学的论理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对深入发掘观点的深刻性,阐发论点的完整性,是大有裨益的。

孟子劝谏齐王说:“今王田猎于此,百性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无庶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假设了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让齐王自己选择“与百性同乐则王”的道路,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作者假设六国当时如果能采用正确的决策,不至于落得惨败的下场,有力地阐明了不要为积威所劫,要敢于同强敌斗争的主张。

5.勾连法

要求将两上或两个以下的材料自然地勾连起来。鲁彦的《听潮》在写了海的愤怒、海的咆哮、海的凶猛的涛声后,安排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作者把凶猛的海涛与伟大的乐章自然的连系起来,写出了大海的壮美及其伟大的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抹蛛丝”的连系,贴切、生动而形象,赞颂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连系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全面。主题深刻。

6.设疑法

设疑法是吸引读者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展卷见疑:“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来。”两个否定后,引出一个科学论题,引导读者去逐步领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胡绳《想和做》以“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的设疑把“想”和“做”之间架上一座桥梁。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疑,开拓思路,既全面地揭示了花朵呈现红色的各项因素,又区分了它们的差异,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设疑法就是这样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的。

7.发现法

发现法就是发现现实生活的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旧事物的弊端,发现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感受时代的气息,敏锐地感知时代的脉膊,形诸文字,文章就会有新意。

鲁迅《一件小事》中,当车夫扶着那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一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发现了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的新兴阶级的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表现了进步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赞扬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竞能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并敢于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击败赵国贵族官僚顽固分子的反抗,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是一个大大的英雄。赵武灵王这个人们鲜知的历史人物,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烛照”下,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8.开拓法

要求作者善于深入思考,开掘口子,拓宽路子,“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尽写些“我”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虽然百草园在那时“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百草园中享受到无穷的欢乐:在那儿有花鸟草虫,有离奇的传说,有塑雪罗汉捕麻雀等有趣的玩耍;然而在三味书屋,有的却是枯燥的大声读书,以及先生严厉的态度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凡人小事,揭示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封建教育制度严重束缚并危害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茅盾的《风景谈》,写了六幅极平常的自然风光,通过议论和抒情,拓宽了读者的思路,真正值得颂扬的是作为风景主宰的人,因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文章的立意,透过风景,颂扬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生产和斗争。

9.求异法

要求作者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来阐述独立的见解。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以丰富而奇妙的想象,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我们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喊,他们都回答说,“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求异法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魄力: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向读者展示了粮多农悲,谷贱伤农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我国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求异法引导读者从独特的角度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0.象征法

象征法往往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象征意义,使之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巴金的《灯》,抓住灯的主要特征——给人以光明、温暖、希望,并指出了被象征物与它相近的东西——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灯,在当时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圣地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它给国民党黑暗中不要悲观失望,要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灯”成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缘物寄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银杏》、《茶花赋》、《樱花赞》等,常常采用这种手法。生活中这类可以寄寓新意的事物是很多的,如小草、蜜蜂、河流乃至牛马、鱼虫等,我们都可以挖掘它们不被人注意的特点加以阐发,赋予它们崭新的思想意义。寄寓法,能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旨意表达得更深隽含蓄,更耐人寻味。

二、互动学习

(一)佳作立意赏析

今夜月儿圆

金黄的满月在众星的簇拥下微笑着注视着这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饭菜香。又是中秋!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小院里,皎洁的月光把一个孤独的身影扯得好长好长……

月光下,一张沧桑的脸是如此清晰。尽管岁数不是很大,可是岁月却过早地在他脸上刻下了斑驳的年轮。此刻,邻居家的电视上欢快的歌声让他倍觉凄凉,在别人儿孙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时,他却只能这样落寞,“看来儿子今晚不来了!”想到这,李老汉心里又泛起一阵难言的酸楚。李老汉中年丧妻,是他把年仅九岁的儿子拉扯大的。现在,虽说儿子也十分孝敬,隔三差五地回来坐坐,时常塞点儿钱给他。可是,人老了,或多或少地有些害怕寂寞,老想找个人说说话儿,解解闷。可他知道这不可能,儿子手头经营着三个大公司,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工夫和他说话呢?儿子几次要把他接到城里住,他都推脱说不习惯,没有去。去年中秋儿子很晚才回来,今年看样子是不回来了。

“唉!”一声沉重的叹息让月儿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这个孤独的老人。“儿子忙啊!”以前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可是今天却起不了作用。李老汉抽着旱烟袋,又想起了儿子没办公司那会儿,每年中秋,儿子、儿媳再加上小孙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看月亮,吃月饼。小孙孙睁大了眼睛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闹着要到月亮上给嫦娥送月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今,他已经很长时间没听到小孙孙的那一声甜甜的“爷爷”了……“如果儿子没有钱多好!”他时常这样想。虽然希望儿子过得好,可他忍不住这样想,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是钱,代替了儿子和他的亲情;是钱,夺走了他的儿子!想到这,他不禁恨起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来了。终于,月下的那个身影站起来,回屋了。月儿更圆了,如水的月光洒遍了院子的每个角落。

邻居家的电视里仍欢唱着:“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简评】小作者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亲情领域。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孤独寂寞的,这不能不令人思考。读罢此文,不得不惊叹小作者构思立意的新颖深刻,在众多平庸的立意中,此文就是化平庸为新奇之作了,真的是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然,此文在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情景交融上也有独到之处。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二)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对每一篇作文立意的思考。

1.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立意思考:

2.爱是一个普通的字眼,爱是--种美好的感受。爱可能蕴涵在老师一个关心的眼神里,爱可能深藏在朋友一声亲切的问候中。夜晚,爸爸为你端上的那杯牛奶洋溢着爱;清晨,妈妈为你准备的那份早点充满着爱。只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的存在。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立意思考:

3.外界沙粒进入或人工将沙粒置入蚌壳内,蚌觉得极不舒服,但又无法排除沙粒。此时蚌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将沙粒包围起来,使之成为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的圆形颗粒,即珍珠。珍珠不仅成为蚌体内和谐的一部分,而且将其取出还可为装饰品。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立意思考:

三、课堂训练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

请围绕“真”,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2003年盐城中考作文,原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立意思考:

2.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立意思考:

四、实战演练

从课堂训练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要求:(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题目自定,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参考分析

二、互动学习

1.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单纯的命题作文——一篇简单记叙文,要写好这篇考场作文,正确理解“尝试”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尝试,即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做某事。“尝试”是主动的行为,不是被动的、偶然的行为、经历或遭遇,不是对生活的被动体验、感受等。所谓“主动”,就是主人公面对一种新的情境,从主体意识中萌发出来的想要一试身手的愿望和追求并付之于行动(包括心理行为),并在此后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收获、经验、教训等——这种主动行为并不排除主人公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写许多尝试性的事件,如:做饭、洗衣、缝衣、登山、划船、打工、游泳、学开车、作生意、早恋、跳舞、吸烟等等,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可是无论从正面写还是从反面写的尝试性事件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立意。例如,都写劳动,有人通过劳动的尝试,体验出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苦,劳动的伟大,读书的重要等,从而激发起珍惜学习生活、发愤学习,决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得出“打工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手中钱,厘厘皆辛苦”的正确结论;这样才可以说是符合题意的,而有些人却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结论,从而产生厌恶劳动,卑视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意义显然不正确,思想内容显然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切题的。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写什么事件——正面事件如果没有正确的立意,肯定写不出好作文;反面事件如果有正确立意,也可能写出质量上乘之作。

2.“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恸物、花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对初中生来说,适宜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身边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事入手,如按话题所提示的,从一杯牛奶、一件衣服等来切入很有吸引力;从写作内容上说,一般同学会写父母、老师等人对自己的关爱,我们若能舍近求远,写自己对动物、对自然的爱,便容易写出新意。从写作角度上说,一般同学可能会写自己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心,我们若从“误会”或“矛盾”写起,也许文章会显得与众不同。

3.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可知,这则材料中心是围绕蚌与沙粒的关系来说的。继而可以找出蚌在对待沙粒的态度上是“没有怨天尤人”、做法上采取了“包围起来”。再进一步可知,沙粒变成了珍珠,结果是沙粒“成为蚌体内和谐的一部分”。不难看出,蚌对进入的沙粒开始觉得极不舒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采取了“包围起来”来设法适应,利用自己的特点改变了沙粒,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读悟到这里,观点就不难提炼出,可以这样立意:

1.学会适应,才能改变环境。2.包容一切,才能发展自己。

三、课堂训练

1.“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上一篇:人才引进的思考与研究下一篇:回忆录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