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2025-01-04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精选9篇)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篇1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高的学科,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以及主要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的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地理范围相当广阔,还有的是不可见的,那些地球外部的各大星系、各个星球的运行轨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的山河湖川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化,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见的。课程性质也不允许学生都去进行实地考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文字的描述,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空洞乏味。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事物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地图可以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球,小小的地图储存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地图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地图,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图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结构用符号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地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认知、模拟、存储信息、传递信息的作用。在地理课程中,不管是感性的知识,还是理性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地图的运用得以理解掌握,所以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地图可以确定教师讲述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形状,还能够阐明地理事物变化的周期性。

2.地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能力可以分为动手的技能和动脑的技能。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3.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教学向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地图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对现在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地图教学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地图教学,学生可以领略各地的优美风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用到教学地图,教学地图是根据教学目的编制的一种地图,它具有内容简明、比例尺较小等特点,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学挂图。教学挂图的篇幅比较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挂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符号,便于教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教学挂图必须和学生的课本地图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黑板略图。这是教师在地理课教学中,运用简单的笔法绘出的地理简图,黑板略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重点,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避免教学失误。

3.地图册和地理课本。地图册通常是和学生的地理课本配套的,是学生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地图册和课本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

4.填充地图。填充地图是只有轮廓没有文字标明的地图,它能够发挥到很好的复习、联系效果,促进学生的记忆。

这四种地图教学模式都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有各自有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目前,在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高校,教师在地理课上会运用到GIS技术。GIS的教学特点适用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建构主义出发,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

随着现代地理学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信息量超大的地理教学,所以,GIS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地图教学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中教学中,地理的课程安排本来就少,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读图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地理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理是通过地图表达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及地理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所以, 地图教学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有深刻的影响。

一、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十分广泛, 从某一个区域到全球, 包括人文、地形、气候等。我们通过地图能最直接地将所学的东西尽收眼底。想要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学好地图知识是关键所在。图形让我们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地理教学中, 图形的表达形式多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也让枯燥的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地理地图, 学生想象力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学生通过学习地图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有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在每年高考的地理考试中, 地图知识是必考的, 这就要求学生对地图知识有所掌握。地理图标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性非常强, 它需要学生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进行分析和理解, 还需要学生有对综合事物进行推理的能力。学好地理地图,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

(一) 以图导课, 激发兴趣

兴趣既是富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 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并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所言, 此处, “好”与“乐”皆指的是兴趣与爱好。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 特定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征使其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 求知欲强, 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 而且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 使学习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要依据这些特点增加教学的魅力, 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兴趣。俗语有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好课, 课堂导入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导入环节, 上课伊始, 教师就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而适时借助地图巧妙导入新课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奋点。以《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地图和相关彩图,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地形特征与彩图上的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等一一对应, 如此, 那些抽象的文字就变得直观、形象且具体,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紧接着,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壮丽秀美的祖国江山, 多种多样的地势与地形……如此进行课堂导入, 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集中学习注意力, 也可以使其兴趣得到激发, 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 图文结合, 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对于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学习, 地图是学生们最好、最重要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经常性的地图阅读并综合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进行归纳总结, 不但有益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地图表现力突出, 它通过形象、丰富的图像表达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简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图, 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读图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 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可采用简化地图与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例如,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教师可借助此事件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酒泉, 进而思考回收地为什么会在内蒙古。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旅游, 在旅游的过程中观察祖国的山川地貌, 将实际事物与地图上的描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有利助手, 也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三) 一图多思, 归纳总结

区域地图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因素的联系与综合。因此, 教师需指导学生对图进行积极的思考, 对每一幅图都进行多次、多方面的思考,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多个问题:是什么?位于哪里?解决什么问题……依次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 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升。有些地理现象的比较需要综合运用几幅图才能说明, 因此, 教师要重视图与图之间的关联, 多图并用,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助其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为例, 从图中学生既能了解其分布特点, 又能分析其成因;学生也可将其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如此, 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区别异同,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地图的学习, 学生借助地图能够逐渐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从而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分析各种地图对学生不同地理知识板块学习的影响, 从而以地图促进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 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 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书铭.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高校教育, 2012 (3) .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地图教学 高中地理 对策

概述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地图就相当于26个英语字母对于英语的重要性,因此,有人形象的称为“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门语言”。地图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也使得高中的地理学科的抽象内容、自然现象、人文事物都变得更加图形化,对于学生及时掌握地理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具有很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做好高中的地图教学就显得重要而有意义。

一、地图教学的意义

地图结合了语言、文字和图片标记为一体,能够有效传递高中地理的空间信息,是一种具有最直接、最形象的教学工具。地图的直观、系统表达地理空间信息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且直观和系统又能清晰的表达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来说,地图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与其他学科注重计算、识字、识意不同,地理学科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图表系统”的学习,各种地理图像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合地理规律。这些地理图像在呈现出众多地理信息、简明表述地理事物空间的分布等方面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和具体。因此,地理学科中的图像系统是反映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特点。

2.包含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图像只是发挥辅助功能不同的是,地图在地理学科中还承载着地理知识的重要功能,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地理教材中所发挥的知识载体功能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教材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文字、图像合作业共同构成了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从新课程的教材改革来看,课改后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地理知识图像化成为教材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地图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图像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合简明特征,经常的阅读、研读相关的地图,综合掌握对各种地理知识要素的归纳和地理演变过程图像展示,也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二、地图教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充分地了解地图的作用与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地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具体来说,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标记、比例尺和图例等等。通过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看地图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此外,地图中的许多图像素材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的正确阅读地图,把握地图中的有用信息。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应该进行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见图1),在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课程知识时,首先告诉学生们气旋与反气旋中的高压、低压的相关理论,然后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状况图,帮助学生了解该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在对比中尽快掌握和了解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其次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指导学生掌握地图的重点和细节。最后是看地图的内容。通过地图主题的了解合细节的特征分析,为学生学习地图的内容打下了扎实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的内容和课本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前做好地图分类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图像较多,分布较为零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地图的教学,必须要先做好地理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两大类,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地图的特点,进行比较合归纳。例如专题地图中的自然地图、环境地图、人文地图中大多包含了气候、地貌、海洋、水文、土壤等等,将每一类地图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图2:对中国的铁路网图进行了归类,归纳起来就是①~⑥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⑦~⑩则代表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其中,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3.加强地理填图、绘图训练

做好地图分类是地图教学的前提,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则是基础,在这前提合基础之后还需要加强地图的理解,这时通过加强地理填图的训练,让学生准确地将信息填到相应位置是学生掌握地图技能的升华。例如让学生准确填出外国各种矿产的位置、主要河流的流向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等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要做好绘图的训练,绘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绘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版图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然后再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让学生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

4.适时归纳总结地图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而是应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及图表解决地理问题或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地图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时候为了对某一特殊区域的相关研究往往会运用到多种地图,这就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综合的运用地图的能力合水平。例如在分析西南地区的环境特征时,往往就需要应用到西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以及气候图等到。所以,当老师在讲授完一个重点区域内的地理知识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归纳。

三、结语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所以教学中教学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要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离不开地图的运用,只有充分发挥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做到对高中地理地图的详细了解,才能提高学生认识地图、分析地图和掌握地图的能力,从而帮助掌握地理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大题地图相关知识点 篇4

1.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2.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4.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5.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6.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7.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海洋资源主观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 :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篇5

课题负责人:丹阳市第5中学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查看地图是1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地图能力,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问题的提出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它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和形状等各种特征;它有助于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便于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通过地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地达到形成学生地理意识的程度。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在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增强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1些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基本技能,因此地理教学对本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中学的学生,经过中考的筛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地理学习能力亟待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中学地理教学创设了1个教改的舞台,我们借此良机,在学校开展“新课标背景下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通过在实践基础上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测定和培养,探索1条重点中学促使学生均衡发展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1)、发挥地理学科特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技能,是国家地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1,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其范围是10分巨大的,大到全球,小到某个区域,如此广阔的研究对象,单凭眼睛在同1时间内是不可能直接把它尽收眼底,只有通过地图,才能1览无余。

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是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1项任务,同时也是当前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地理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1项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国家社会急需创新型、能力型人才的今天,鉴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突出地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1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8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编初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是由文字系统、图象系统、作业系统3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图象形式多样,数量大,是新教材的特点之1。据统计,新教材中有各种地理图象800多幅。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配以各类地图;为了反映地理事物的面目,配以素描图;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配以示意图;为了增强直观感受,每册课文前配有大量彩色图片;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每册课本封面配以卫星图片;为了增强德育功能,配以幽默漫画。这些图象,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图象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学评估改革的具体要求

在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不知“撒哈拉沙漠”在何处?认为吉林是辽宁的省会;到1个陌生的环境里,分不清东南西北;课本的内容可能熟记,而不会应用于实践;不会读各种地图……。综观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地理意识缺乏,地理学科特点不了解,地理学习方法未掌握的缘故。

教育部提出的“地理高考10种能力”中明确提出:学生应会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给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高考新1轮改革对教学评估手段与教学方式将发挥1定程度的正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与评估手段作保证。随着高考新1轮改革的出台,人们已普遍从1999年的高考试题中意识到“以能力要求立意”的命题正逐渐代替“以知识立意”的命题。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对高考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内容与其它学科内容的结合反映了特殊的优势,这是由于地理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知识的广泛性以及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课题所决定。2019年在5省实行“3+X”的高考科目,其中,综合将成为“X”的主体形式,可能在更多的省区实行“3+X”或“3+综合”,因而对地理知识的要求与重新认识已成为有识之士广泛关注的话题。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但在答题情况调查中,发现广大考生的地图能力却不容乐观。因此,为了保证地理教学最直接的检验成果——高考成绩,教师也应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和地图能力。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就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地理是1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1就是要让学生掌握1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主要是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往。高3的地理课程也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放在1个重要的高度来认识。

什么叫学习能力?概言之,即人们在学习实践中运用已经习得与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去进行深1步求知获能的各种实际才能。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教育的核心,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应包括①地理认知能力(对地理事象观察、认知、记忆等方面的能力);②地理分析能力(主要指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地理特征及成因的能力);③地理应用能力(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③地理创新能力(包括评价物象具有独特、灵活的新观点;对待事物,解决问题具有新的思路;问题的表达、决策和调研具有新的见解或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第1阶段——对我校高1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地理学习的目标和自信心,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上存在不足,而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有待培养。鉴于此,我们此项课题研究围绕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和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3方面展开,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做到”会学地理"。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主要有以下3个依据:

1、从现代教学理论看。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熟知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与此知识相关的1系列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以保证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识。地理学科有独特的特点:知识联系特别紧密,如高中地理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有地理知识的综合汇总能力,而不是单1的掌握其中的某单个知识点,地图是将知识汇总,明确其中联系的最好的工具。充分利用地图能促使学生的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能发挥学生的逆向思维与想象思维能力。这些都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2、从中学生的特点看。

中学生的年龄在13~18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1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形象诱惑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逐步加强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地图的认知能力。

3、 地理学科特点看。

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的基本技能包括:(1)阅读地图的能力: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2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能力。新教材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第2。5课活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分析能力(第1。4课活动、第4。6课活动、第4。2课活动);通过不同内容地图的对比,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3课活动、第4。8课活动)。(2)绘画能力:新教材在这方面安排了较多活动,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达到化解难点、锻炼绘图技能的目的。例如:绘简图说明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第1。4课活动)、绘制地壳物质循环图(第1。6课活动)、画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的示意图(第4。3课活动)。(3)计算能力:通过地理计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1。5课计算时差活动)。由此可以明确看出,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意识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本身的必然的要求。

4、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课题正式研究之前,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在这1课题中的主观重视的意识,并设定课题计划,调查分析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实验班级,研究教材,照准研究的突破口。教师分工明确:谭延平、侯建成负责理论的原则把握;侯建成负责具体实施计划的制定;张琳霞、陈春蕾负责课题各种材料及成果的整理;朱秋娥、王洪玲、宋彩萍负责地图的收集和整理;汤国华、王文华、侯建成负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整理;所有成员各负1职,并协调工作。

(2)、实施过程:

1、把握地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认识规律原则:

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1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特征,如果学生只读课文,或只凭教师讲述,是很难形成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分布概念的。只有阅读了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以及各带的自然景观彩色图(尤其是典型植被和代表性的动物图)后,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分布特征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B、实际性原则:

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讲地图投影,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只能深入浅出地用切开桔子皮,把它摊平、变形的例子,来说明球面地图画成平面图的变形,而不能按照地图学的要求去讲地图投影。

C、。思想性原则:

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这1特点从地图上得以充分显示。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雄心壮志。例如,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教材中选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加以说明。漫画中把人类生活的地球比作母亲。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母亲拖儿带女,疲惫不堪,无力承受子女过多的压力,呼唤人类要控制自己,实行计划生育。这幅漫画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2、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读图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中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地图教学进行指导和强化,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首先,要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读图1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后3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1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形成1定的空间概念,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要利用“1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1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1图多思、1图多用。每1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1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4个方框分别表示哪1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4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1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1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总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1图多用,多图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第3,要注意整体性,注意化整为0,注意规律性,注意特殊性,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1空间或某1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1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

第4,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能加强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

第5,要学生掌握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图文变换主要是指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通过变换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图文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要善于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善于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 英语课题如何结题报告范文

★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

★ 研究性学习模式之一-“自导式”语文导读实验课题结题报告摘录

少儿地图类图书宣传活动策划案 篇6

一、活动主题:

爱我中华——地理拼图大比拼

二、活动时间:

×年×月×日上午9:30-11:30或下午14:30-16:30

(一般周六下午人多,周日上午人多)

三、活动地点:

中关村少儿活动区

四、活动人员

活动主持一人、买赠促销一人、拍照一人。

五、活动准备:

1、展架两个、赠品(文具盒)若干、小贴画、二十个少儿中国地图(贴上特殊标志,区别书店销售的图书。)、地图若干(贴上特殊标志,区别书店销售的图书。)

2、需要书店配合准备的物品:麦克风、扩音器、摆放图书及赠品的书桌。(如果书店扩音器、麦克风等设备暂时不能用,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扩音器。)

六、活动过程:

1、召集喜欢地理拼图的孩子到活动区。

2、介绍**公司出版的少儿益智拼图系列及刮刮贴地图系列。

3、介绍今天购书三种以上即有文具盒相送。

4、讲解比拼的玩法及奖励:

玩法:

1)比比看,谁先找到中国的某个城市或某个省。

2)快速拼完中国地图。

3)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城市。

如:西湖在哪个城市,杭州在哪个省;大熊猫生活在哪个地区;兵马俑在哪个省;在哪个城市举办的世博会等。

奖励:

第一名获得地图一张

第二名、第三名获得小贴纸一张

5、带领孩子先了解一下中国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首都是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二十三个省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五个自治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个直辖市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两个特别行政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热身:进行地图比拼活动——玩法1。

7、进行地图比拼活动——玩法2。

8、重复活动过程

2、过程3。

9、热身:进行地图比拼活动——玩法

310、进行地图比拼活动——玩法2。

11、重复活动过程

2、过程3。

12、结束活动。

活动照片发到各个亲子论坛上,扩大北斗知名度。如好孩子网、小野人网、腾讯网、新浪亲子论坛、丫丫网、好孩子育儿网等相关论坛。

附:

1、书店电子屏幕内容:

×年×月×日上午9:30-11:30或下午14:30-16:30将在我店少儿活动区举办“爱我中华——地理拼图大比拼活动”请小朋友准时参加,届时凡购买**图书公司少儿地理益智拼图系列及刮刮贴地图系列均有好礼相送。(滚动播出)

2、播音稿:

×年×月×日上午9:30-11:30或下午14:30-16:30将在我店少儿活动区举办“爱我中华——地理拼图大比拼活动”请小朋友准时参加,届时凡购买**图书公司少儿地理益智拼图系列及刮刮贴地图系列均有好礼相送。(滚动播出)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篇7

1、训练学生读图

读图是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基础和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直观、详尽的包含地理知识的形式。学生们在学习各科知识中基本接触的都是课文, 所以养成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习惯, 不太习惯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图的技能。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加强学生们的读图能力和习惯, 在地理课上经常指导学生们去读图, 将地图作为课文和图像结合的桥梁, 尽量使学生们将地图中包含的信息与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应起来, 并鼓励他们去发现地图中包含的课文中没有的知识点。除了地理课本中包含的地图,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其他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 加强他们对地图中直观语言的认识理解, 养成读图的习惯。针对有些同学对读图“一窍不通”的现象, 教师要有意识地、详尽地训练学生们读图的技能。例如, 在读一张全国地图时,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先整体地看这张地图, 了解我国的版图面积和形状, 然后在一一仔细观察每个省的分布情况和形状, 记住每个省的方位, 最后, 观察各个省的山脉河流分布情况, 从整体到局部地阅读这张全国地图, 从中发现关于地理的知识。

2、引导学生析图

析图就是分析地图, 从地图中提炼地理特征分析地理结构规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析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读图能力和养成的读图习惯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能力。在高中, 地理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呈现各种地图, 以达到以图思文的效果, 这要在学生熟练掌握析图技能之后才能达到的效果。分析地图的能力, 单靠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掌握是很不容易的, 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教师首先要诱导启发学生去析图, 在经过了读图技能的训练后, 学生其实已经有了初步分析地图的能力, 但这还达不到析图的能力。教师还要教导他们分析图像的技能和技巧, 比如, 在分析山脉图时, 教师要教导学生先分析了解各个大山脉的分布, 然后再通过这些大山脉的分布将那些与大山脉相邻的小山脉指出来, 进一步了解所有山脉的分布位置, 在头脑中构成山脉的分布图, 最后, 再去了解记忆各山脉的特点。或者, 也可以让学生们从大到小地分析各个山脉, 自己给这些山脉排个序, 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这样利于学生们对山脉图的分析和记忆。析图技能的掌握, 可以使学生们明确地图中包含的地理知识, 将这些知识点一一地送入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加工分析, 总结出地图中的地理特征和规律, 加强对地理的学习和掌握。

析图技能的掌握, 除了教师对析图技能技巧的教导外, 还需要学生们大量地分析锻炼。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去自己分析地图, 锻炼自己的析图能力。在地理课程中, 遇到教材中的插入地图时, 教师不要急着帮学生们分析地图, 提炼地图中的知识点, 而是引导学生们运用自己教授的析图技巧自己去分析该地图。比如, 遇到地图后, 教师设计问题来让学生们回答, 教师询问学生们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哪些地理信息, 然后提问不同的学生, 直到他们将地图中的地理信息补充完整, 最后, 也可以请学生们谈谈自己是怎样在地图中分析出那些地理信息的, 以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3、教导学生画图

当学生们掌握了读图、析图的能力后, 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但这还不够, 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掌握, 这就需要掌握画图的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在地图技能的掌握中同样适用。学生们掌握了读图、析图后, 只是对地图中的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记忆, 过段时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 不看地图时, 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地图”。针对这样的现象, 还需要对学生画图技能的培养。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画出地图, 那他们的头脑中肯定就可以呈现地图了, 也就基本完成了对一些地理知识的记忆。教师要教导学生画图, 让学生试着绘画自己头脑中的地图, 并对他们所画的地图进行指导纠正。比如, 在学习了地球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后, 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六大板块的分布, 并在图中标明各板块的名称。然后, 根据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他们的错误, 包括板块相对位置的错误、板块大小的错误等, 强化学生们的记忆。

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的运用思考 篇8

【关键词】地图教学;高中地理;地理知识;地图用法;地图运用

地图可以说是学生获取准确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能否顺利展开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说到地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地图,说到地理教学就离不开合理地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述语言,其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其浓缩了大量的地理知识。随着新教材的应用,作为一名高中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要看到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比如政区分布图、交通图、地形地貌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等地图信息资料。这也就说明了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性。地理课如果缺少对题图的运用那么也许会是一堂顺利的地理课,但其绝对算不上是一堂生动的能够让学生记住的成功的地理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工具,一堂地理课是成功亦或是失败,与能否正确运用地图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技巧与方法

只是让学生养成运用地图的习惯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的运用地图也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来获取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应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解决。首先,要想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图的正确方法,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这构成地图的三个要素。

此外,对于如何运用地图的技巧教师也同样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比如说,如何利用等高线确定地形种类,地理事物的具体范围和位置如何根据经度与纬度来确定等;地图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如何根据图名进行了解;还要学会分析地形的成因,学会读取地理的分布规律。

总而言之要教会学生对地图解释的深层次的内容,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和运用各种技巧来进行了解。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训练。从文字到地图,在图中先知道到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应的地理事物的范围、高低、形状、交通、方位等等,形成依靠文本读图的初步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将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能力。以熟悉文本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应用地图来理解地理知识,借助对地图的应用来归纳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最后再实现从地图到文本的转换,这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看到的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能够加强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一些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用图和读图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区域产业活动》中的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中的内容,在进行引导学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以适时的将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图示出,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宝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消费市场;鞍钢既靠近消费市场,又靠近燃料和原材料的产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到市场、劳动力、动力、国家政策、原料、水源、交通运输、土体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分析有所不足,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如不同的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对工业区位构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等。区位图在这样的地理探究活动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理解作用。从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运用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培养了学生利用事例、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运用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与以往仅靠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相比,运用地图无疑具有更好的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坚持应用地图,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够力利用地图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逐渐养成正确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图标、地图来解决相应的实际生活问题或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不是仅仅的片面追求学生用图而已。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地图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逐层深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也都可以有所体验。此外还要训练学生从地图中提炼、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找到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地解决。

总结: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如何应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学生养成使用地图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地图的重要辅助作用要充分的体现。学习正确运用地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运转,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扎实,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J].海南出版社,2004(4).

[2]龚连河.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9).

高一地理怎么记地图 篇9

1、阅图忆文,看文思图

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反之死记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2、人为设图,图形赋意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Y”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3、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4、要点精减,信号提示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以示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这样先看“黑白”后看“彩电”,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电站应画在水库的上游还是下游?”“基尔运河是在国界上通过吗?”“石太线的中点是哪个矿区?”“吴哥窟画面上有几个塔?”等等。(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如在学习朝鲜东部港口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清津金(策)、咸兴兴(南)、无山(釜)山”,这样,省时省力又好记。

高一地理做练习题也不要题海战术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高一地理答题的六个方法

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五: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上一篇:晋宁县污水处理厂监理工作总结下一篇:读后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