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共8篇)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1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闲暇时间,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本书突破了近100多年来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失败和障碍的旧模式,关注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教给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古今中外,多少人为财富抛尽昭华,为英名付尽青春,为权位苦煞人生„„一路狂奔,无心领略风景,当奔至似乎本该充盈“幸福”的终点时,却一脚踏入虚无与空洞„„其实人生的“至高财富”无非是“幸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满足感。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
如果你想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比如说每周八个小时,那么就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要少看一点电视,就把你认为适当的长度写下来。包括其他所有你想做的事。这些事情越真实具体越好,因为太过于理想的事情,比如每周花20个小时看小说,可能会和你的实际生活冲突而难以执行。
是否有一些你能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每周去看一次电影是否会带给你快乐?每周花四小时从事你的爱好,每周外出三次,能让你更幸福吗?
如果你的生活确实很忙碌而无法做太大的改变时,那就量力而行。那些“幸福强心剂”(即那些简短但可以带来目前和未来获益的事情)是你可以考虑去做的吗?如果每天早上必须乏味地坐一小时车去上班,试着在其中去找一些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比如,听听音乐,或是在搭乘火车的时候静静地阅读。重点是,在你期望的改变上养成习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作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上的快乐)。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会帮助我们去规划旅途上的每一步,而不
像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是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的感觉。
追求自我和谐目标的人,通常不但更成功,而且比别人更幸福。自问一下,哪些是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想做的事,诸如与其他人的关系或工作等等。在每个方面的下方注明以下的内容。
(1)长期目标 也就是地基型的目标,从1年到30年的都可以。这应该是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让你发挥潜能的那种。还记得吗?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能享受旅途上的快乐,激发我们自身的潜力,实现与否倒在其次。
(2)短期目标 这部分是针对于分类消化长期目标。对于自己的长期计划,你在未来的一段时期要这么做?
(3)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目标的进行呢?给自己拟定一套行程表,无论是每日的还是每周的(这些就是你即将要养成的习惯)或是一次性的。
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外界所影响,转而追求那些很难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的目标。我们总是面临两个选择,被动地受外来因素所影响,或是主动地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幸福的奥秘就在于你的视角、你的理解、你的心态和你的选择。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2
第二, 贯彻“全面”方针。乡村教育的功利色彩浓烈到如此程度, 以至于乡村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以教育为依归。学生总是在语数外等“主打”科目中翻腾, 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兴趣的选择被剥夺, 这是导致乡村教育幸福指数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偏瘫”式的教育, 让高考成为乡村学生几乎唯一的出路, 除此之外, 他们难以找到适合的路径。我们的新乡村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给予学生更多发掘潜能的机会。这样, 幸福指数的提高才不会是天方夜谭。
第三, 立足乡村实际。从实际出发,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乡村教育, 需要立足乡村实际, 任何超出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导致教育的灾难。教育是一项现实的事业, 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要追寻的新乡村教育, 应该更充分地调研乡村儿童的认知背景、学业基础、思维方式, 充分发掘利用乡村教育资源, 制订更符合乡村儿童实际的发展目标, 寻求适应乡村儿童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 从而让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乡村儿童的生命过程, 让幸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
适当挫折,提高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3
有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何时适合开始挫折教育?
儿童心理学表明,在0~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0~1岁无须挫折教育
儿童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给他们一种安全感,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也就无需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
这一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旦幼儿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闹独立”,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
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这个时候,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您不要去扶他,而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3~6岁寓教于游戏
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他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因为幼儿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你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
日常生活常见的挫折训练
自理能力训练
课外实践活动时,家长有意不给孩子买水、买点心。而让孩子自己解决口渴饥饿的问题。让孩子在问题面前让孩子充当主角,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任务,及时引导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与人相处训练
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比如观点不一致,处于领导地位或被领导的地位等等,只有在挫折中不断地磨练,才能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友好合作。
行为挫折训练
在生活中还要为幼儿设置一定的行动障碍,但不能太难。这样,既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又能使幼儿通过努力可以战胜挫折。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孩子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寻找,让孩子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
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要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父母应重视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会有积极的影响。
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
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可以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有些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
全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篇4
2015年以来,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社会治安工作:我镇大力抓好综治大巡防工作,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设立2个巡防分队,20名队员,全天候进行巡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我镇纪委联合综治、司法、派出所、民政等部门,深入到村、户进行摸底,包片领导、包村干部随时入户排查和调解矛盾纠纷。安检中队不定期检查辖区内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环境,为全镇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看病就医: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明显改进。现已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彩超、彩色经颅多普勒、CR等大型诊疗检查设备。住院病房安装了空调、暖气,更新了病床、被褥,封闭了阳台,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提升。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明显加强。规范更新了34000位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为各年龄段儿童填写了《儿童保健手册》。为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进行了免费健康查体。落实计划免疫,创建了四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居民大病保险补偿全面推行。
三、居住环境:积极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努力创建文明乡村。镇里投入14万元购买了铲车和扫地机等设备,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进行集中整治,广大群众也积极主动地将自家房前屋后的三大堆进行清理,工作开展来,全镇共投入600余万元进行环境整治,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运输车1辆,垃圾桶1600个。我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委托专门的保洁公司,全镇配备保洁员116名,利用垃圾中转站,形成了“户收、村集、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村庄面貌和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改善。
四、群众文化生活:全镇已有农村书屋18处,村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村村有文化活动移动音箱。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宽带。全镇现有各种文化活动队伍16支,2015年组织送文化下乡演出30余场,送电影下乡实现经常化。
五、中小学教育:我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公办幼儿园8所。初中教师71人,小学教师144人,幼儿教师44人。在校初中生400人,小学生1500人,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广凭中学新规划高标准宿舍楼1座、餐厅1座,即将开工建设。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5
沙坪坝区西永中学
李光均
摘要:教育的终结目的是指向人的幸福的,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是教师们长久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保证。本文讨论了幸福的内涵、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重塑教师的幸福观;倡导教育民主;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幸福观 幸福指数 策略 途径
生命是一曲动听的旋律,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神圣使命。生而为人,人人追求“幸福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能为我们的人生抹上一层意义,拥有幸福就拥有了生命的意义,幸福总牵引着我们去过有意义的生活。
教育的终结目标是指向人的幸福的,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关注教师职业生活,提升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幸福指数,正成为学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幸福的内涵
近年来,学校在践行生命教育特色的办学过程中,提出了“生命教育,奠基幸福”的办学理念,它是学校教育走向理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承认市场经济、社会竞争、开放社会等等,是实现人的存在价值的手段与过程,但它不是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如果把这个世俗过程作为人的终极目的来认同,将人生的幸福意义抵押在这种高节奏快捷、输赢竞争也就丧失了教育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和批判,也就会出现幸福感的迷失。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有人说“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就是幸福。有人却说,幸福与金钱、地位不相关。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物质条件极为优越的现代社会,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却越来越少。在学校,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什么是幸福,不幸福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才能创造幸福,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一)教师幸福缺失的探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缺乏幸福感的原因可大致归纳如下:
1、心态消极
个别教师把学校、家庭、个人的暂时困难,无限延长;怀疑自己,贬低自己,长期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2、缺乏信念
尽管改革开放30余年来,区划调整16年,西部新城建设已经8年,但个别人除了想挣钱,忙于物质欲望而奔波(事实不可能),却忽略了精神领域的探索,不知道作为教师自己一生应该追求些什么,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支撑的教师职业生活状态,令人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3、处处攀比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把许多人包括教师卷入到各种竞争中,参与到比职位、比房子、比车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通过诚实劳动获得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4、缺少奉献
根据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在生活中如果多去关心帮助他人,就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成天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觉得生活得很痛苦。
5、不知满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人的欲望似乎无止境,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摩托想换小汽车、有了洋房想换别墅,当了教师想当公务员,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驱使着人们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去索取物质利益。如果不加强修养,不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人性的贪婪将使更多的人变得缺少温情,从而失去幸福体验。
6、缺少信任
由于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形势复杂化、生活多样化,过去单一的“主义”受到冲击,核心价值观没有根本确立,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金钱、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低,人们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信任度降低,幸福的感觉就会更少。
7、过多焦虑
购房购车、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年度考评等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教师的“压力源”。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各种转型带来的改革与适应,使中老年教师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教师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二)解读幸福内涵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马克思则说: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一、什么是幸福指数
(三)解读幸福指数
衡量幸福感受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就是幸福指数。
教师幸福指数,通常与教师个人的人生经历、所处文化背景、价值目标认同、个性人格、心境情绪、安全环境、个人成长等诸多因素相关。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个人的幸福观,即教师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和看法、标准。一个人的幸福观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感。有的人处境孤苦,他却志存高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几经贬谪,但却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一件事情如课堂研究、班级建设,有的人觉得苦不堪言,而 有的人却乐此不疲。如沙外教师戴茂萍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酷爱,王中群对小课题研究的潜心。因此,正确的幸福观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三、教育铸就幸福
(一)学校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
1、引导教师重塑幸福观,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源泉(1)提高职业认同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
近年来,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不断下降,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前些年个别教师调到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学,个别教师交流到公务员行业,步入仕途。个别教师离开教育岗位下海而成为爆发户。这让部分教师产生不安和不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困惑;
二是媒体对教育系统的招生、收费、以及个别教师师德行为进行渲染,并作负面报道后,让个别教师觉得“冤、屈”,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
三是教育立法的不完善,特别是对校方责任和教师教育责任的认定司法部门一直坚持是“同情弱者”和“弱势群体”的原则在研判,学校和教师被认定为所谓的“强者”,有的甚至是个别家长的无理取闹,学校和教师也只好忍气吞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挫伤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作为学校,首先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人员流动和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行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体现。其次,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接受媒体监督。要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的本分,把为家长和学生服好务作为我们的职业追求,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满意的教师。再次,作为学校,我们更要引导教师明白各行各业都充溢了激烈竞争,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守住心灵的宁静,打造教育的净土,仰望教育的蓝天,以教天下英才为己任,以桃李满天下为人生追求,才能大彻大悟:一心只教圣贤书的人生境界。才会有“我教书,我快乐”的正确的职业观。
(2)正确看待收入分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比较。在物欲横流,多元文化的现实社会,作为教师,很难独善其身,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晒工资成为许多人的热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积极参与,热评热议,这种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使许多的教师无法接受:原来我们吃的是草,却要我们挤出奶,甚至是血!。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制度不健全,必然是现实而且终将是发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作为学校,我们要引导教师学会三比:
比过去,要引导中老年教师主动与自己过去的工资水平,特别是与绩效工资兑现之前的收入水平比;
比同龄人(同学),要引导青年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比,与自己的同龄人比,特别是同是一个大学毕业,现在连工作也未找到的同学(同龄人)比;
三与周围的人比:诚然,在我们周围,的确有一部分人的收入比我们高,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的人收入比我们还低;只有引导教师找准参照物,从比较中比出幸福感。
在比出幸福感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引导教师知道:人的社会价值并不等于经济收入。教师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但奉献并不是无谓的,而是能够换来无限的感恩和回报。在为许多退休教师召开的欢送会和重阳节的座谈会上,老教师们谈得最多,也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甚至眼中放出光彩的时刻,就是自己的学生成长了,成才了……他们虽然离开了讲台,但他们的精神并未泯灭,他们的教育理想还在呈现夺目的光彩。金钱只是我们谋生度日的物质等价交换物,而不是我们的全部。化己渡人,让我们的生命和理想在学生身上增值,才是我们作为教师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
(3)理性思考工作和生活,确立正确的苦乐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个人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观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其实,无论你身处何境,都需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在《论教师的幸福》中刘次林先生说:“对于一个具有幸福感的教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把工作当成幸福的人,并不会从奉献中受到什么损失,事实上,他甚至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奉献,他只是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的确,现实生活中的教师要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科研等日常工作,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教育不是工业化机器生产,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学校要引导教师眼中有人,心中更要有人,让教师感觉到每天都如沐春天,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更重要的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我们要让学生成才,更要成人。只有从这种一生的“修练”中去不断发现和创造教学工作的美、校园生活的美、创造和领航学生人生之美,我们才能从繁复的教学苦旅中解脱出来,去感受每天不同的朝阳。
2.倡导教育民主,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基础
(1)倡导民主办学,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坚定的拥护者
当今世界主题是发展,时代的中国呼唤民主。在当前,强力推进“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战略和“五个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全区教育系统发展共识。统整学校发展合力,实现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必然会加快学校教育民主化进程。众所周知,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一切能动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教师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因此,学校必须倡导民主办学,让每位教职工尽可能为学校的每一件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挥毫泼墨”,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大家的发展共识,甚至是每个教职工自我加压,奔跑前行的动力,让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每个人都共同分享学校发展成功的喜悦,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定拥护者。
(2)倡导民主管理,使教师成为学校制度的自觉维护者
学校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都对生命有个性化解读,对生活都有独特感悟的人,我们学校需要的是一群极富爱心、责任心,更加富有工作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要让管理制度变成学校各项工作、各类人员之间空隙的粘合剂,而不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凝固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校长应该尽可能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且能够在刚性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灵活性上寻求平衡,更多地体现民主和人性的光辉。如果,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不讲民主,甚至有悖于人性,那么,我们的教师又怎么会对我们的学生有教学的民主和包融之心呢?所以,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倡导民主,让我们所 4 有的教师都生活在一个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渡人的生活环境中,制度终将成为一种外在的形式,教师都将成为学校制度自觉的维护者。
(3)倡导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成为学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都是有爱好、有思想、有追求、有家庭、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承认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共性和个人丰富多彩的人生是构建民主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作为校领导,首先,要走下讲台,不要为自己建立神坛,要让自己和广大教师在学校即生活或生活即学校的角色中自由转换,台上是学校领导,台下是知心朋友;其次,要具有包融之心,切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再次,在学校既要“亲贤人,还要亲小人”,只有建立好了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校长真正能够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与教师真正心贴心,教师才会有“士为知己者死”思想和行为,教师才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真心实意的主人。
3.坚持以人为本,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关键
让教师家中有一定积蓄,在经济上富有是重要的。我们常说富贵吉祥,富,然后贵,一个经济上比较富有的人,才更有可能表现出大气从容,不会有那么多的斤斤计较,不会有那么多的讨价还价,或者是过分的在乎蝇头小利,过分的急功近利,一个经济上富有的人,也更有可能表现出慷慨或慈善的行为。但作为生命幸福的教师,应该具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优越感
第一是安全感: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安全感是比较强的,家中有积蓄,身边有亲友,手中有事做,都会增加你的安全感。
第二是归属感:身边有亲友,你寻到归属感,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寻找到归属感,我是西永中学的教师,教师有这种归属感,能够结成同事关系。
第三是成就感:所谓成就感就是,教师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是乐于去付出的。
第四是自豪感:如果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一流的国家,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世界优秀的民族,我们都会有很强的国家自豪感或者是民族自豪感,如果你的亲友里面有特别杰出优秀的人,你会为她自豪,如果你工作的学校社会声望很高、社会美誉度很高,你也会有自豪感,像大学,你是在名校还是在一般的大学,那个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第五就是:幸福感里面或多或少包括一些优越感,就是悦纳自我、优越感。
(二)改进完善学校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1、落实教师待遇
教师待遇包括政治、经济、学习培训、福利环境等因数。政治待遇包括入党,提干、代表推荐、评优评先等,经济待遇包括职称等级评定、奖励绩效分配、单项奖励等。学习培训包括学历提高、骨干送配、科研参培、外出考察等;教师福利包括校本研究、党团工会活动、节假日慰问等。学校绿化、美化、文化及现代化的有型环境及以人为本、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都是教师的待遇。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学校,真正能够影响教师喜怒哀乐的人主要包括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学校力求创造一个待人谦和、友善、坦诚、宽容、大气、理解、欣赏、尊重、支持、维护、关怀、达观,有时甚至是妥协的容人共事学校环境,力求做到教师与学生和谐、领导与教工和谐、教师与家长和谐、教师之间和谐、学生之间和谐、领导之间和谐、自己与自己和谐、级科组之间和谐、处室之间和谐、学校与上级和谐、学校与社区和谐、物质与精神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让每一个教师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贡献力量。
3.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学校全面落实“减负十条”,不上晚自习、周末补补课,课后不拖堂。实施小班教学,减少作业批改量;开展活力课堂改革,提倡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学校不搞寄宿制学校,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在教师超编背景下提高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的自主权呢?就是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它的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让教师在常规背景下,赋予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等等这样的一些权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 专业素养就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教师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同样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比较高,就更能够感受到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胜任愉快,就能够很好地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高,就能更多的得到专家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在所归属的团队中就能够享有更加良好的个人声望,更好地满足你自尊的需要。6.改善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
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周边环境。近年来,学校为教师修建生活食堂、厕所、改善校园环境,规范教师办公室、为教师配备办公桌凳、配臵笔记本电脑,实现无 线上网,为教师营造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走进一个学校乱糟糟的,非常喧闹,我们老师一定会感觉不好。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应该是宁静、有序和治安状况比较好的地方。让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保持学校的整洁和干净,我们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7.完善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修建实验楼,建立六大功能室,建立教师阅览室、添臵健身器材等等,为教师生活工作创造条件。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搞好教育教学,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近年来学校投入几十万,改水、改电、改气、改厕和改路,修建围墙、建立护校队和保安室,立路灯,建立监考系统,为教师建立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在分配中体现公平,兼顾绩效,但不搞平均分配。在教师上岗中,不搞末尾淘汰制,当然,过于稳定也容易导致有些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所以,学校将建立起一个好的机制,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
9、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影响
近年来,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升,现有7个导师制学员,在沙区各学科教学中都有一定影响,在各种大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注重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提高教师的社会声望,在公众眼中,西永中学的教师正在受到社会尊重。10.完善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机制好比是杠杆撬动物体时的支点。这个支点的位臵,直接决定杠杆撬动的难易程度。一套好的评价机制,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对教师的评价,最好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应由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来评价。因为他们对教师日常表现非常具体、清晰。评价会上首先应该给教师一个对自我工作状况的一个总结、回顾、反思、评价的这样一个机会,然后这个评价者基于你的平时对教师的了解,和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做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中肯的评价。如果一个老师几年下来他的评价都是很棒的话,那我们可以考虑,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这个教师评价一次,不必每学期。我们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的评价。11.制度好学校游戏规则。
学校游戏规则即制度是不是比较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的、关爱的,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学校应该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让教师体验到作为学校的主人翁这样的一个感觉,会使得教师更好地明了,更好地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遵守学校制度的自觉性,有助于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12.爱惜学校的声誉
学校加快特色优质内涵学校建设,增强在学校社会的认可度、美誉度,让他教师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有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自觉地维护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非常必要。
13、确立适度的教育发展期望。
学校提出建设“沙区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初中”,教学质量居西部前三的发展定位。经过近2年的努力,我们三个年级分别达到西部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成绩,特色文化、教师发展、教育科研等都迈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让教师感受到职业了的自身的人格尊严和社会价值。
14、关心教师的健康。
学校践行生命教育理念,让教师找到心灵的灵境,每年体检一次,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定期开展讲座,让教师身心健康,愉快工作。
以上因素,对不同的教师的影响程度会不同,这取决于每个教师的价值观、生存境况、生命境界。但可以肯定这些因素对所有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影响到一个教师对于职业的安全感、认同感、成就感以及最终的幸福感。我反复所做一切,就是一定目的,关注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1)引导教师自我实现,是教师创造幸福的起点;
马斯洛把人的幸福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层次基本上是按照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的思路逐渐上升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道德幸福在完整的幸福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三者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我实现却是处于幸福需要的最高层次。作为校长,我们要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蓝图,让他们看到光明的人生前景;要为中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让他们充分感受事业成功的喜悦和辉煌;要为老教师寻找跟上时代要求的快车道,获得年老志坚,享受工作的快乐;只要引领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和工作生涯中,得到了差异化的自我实现,那么,教师创造幸福之旅就已经起航。
(2)助推教师自我超越,是教师创造幸福的终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步步高最精典的广告词,其实,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同样极富哲理。人生不过百年,在历史的苍穹里,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为什么在大千世界,别人总能取得成功?不是因为别人比我们聪明,只是别人比我们更善于坚持;为什么别人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惊天的伟业?不是因为别人卓越,而是别人比我们更执著,能够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作为校长,我们要引领教师作一个有格调的人,同时,要不遗余力地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搭建平台,因为理念决定观念,格局决定结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立志作一个不平凡的教师,你就可能做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直至卓越!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地体验幸福,一个会体验幸福的教师,才能创造幸福,一个会创造幸福的教师,才能成就卓越。
作为教师,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的高低究竟用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检测呢?这个指标体系应该有这样两个一级指标:身心愉悦的程度和精神充实的程度。前者意味着是否有疲惫感、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后者意味着教师是否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教师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现在不少老师感到压力大,常有力不从心、沮丧、焦虑、情感枯竭之感,感到“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帮助这些教师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
幸福是一种人生体验,能否感觉或获得幸福,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要获得更多的幸福,需要学习、更离不开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开展幸福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幸福意识,而每个人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幸福感,拥有幸福的人生。
1、过度索取无益,幸福需要付出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说,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从一生下来,就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着长大,因此大多都感觉不到他人的关爱,错误地把爱等同于“照料”、“索取”。整天泡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进社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是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也就很难体会到幸福。每一个家长,每一位教师,在付出爱的同时,要教会孩子感受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让他们懂得只有适度的“索取”和乐于“付出”,才会让自己和他人都得到幸福。
2、找准“不幸”根源,增加幸福体验
现代社会中,心态消积、缺乏信念、处处攀比、缺少奉献、不知满足、缺少信任、过多焦虑是造成幸福感缺乏的根本原因。每个人,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找出“不幸福”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摆脱“不幸福”的阴影,获得“幸福”。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他还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劳动能够换来幸福,知足才能体会幸福,而感觉到幸福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能知足,不计较。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自古有言:乐此不疲。当我们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那么自然就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当我们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时,就会有成就感,一次又一次体验到幸福。
不攀比,会感恩,就能常常感受幸福。当你看到一束鲜花的时候,当你与妈妈聊天的时候,当你与朋友分享快乐与成果的时候,当你为了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努力拼搏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认真体会,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3、选择正确方式,谋求长久幸福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但如果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并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就不会获得真正的、长久的幸福。
对幸福的谋取,有精神的与物质的两个方面。人类谋取物质幸福的方式有四种:“损物”以致“益己”、“益物”以致“益己”、“损人”以致“益己”、“益人”以致“益己”。人类谋求精神幸福的方式也有四种:“益物”以致“损己”、“益物”以致“损物”、“益人”以致“损己”、“益人”以致“损人”。只有选择正确的谋求幸福的方式,才能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幸福。作为担负起教育功能的学校,一定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选择“益物、益人、益己”的方式,正确取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大众的方式追求幸福,才能拥有真正长久的幸福。
4、形成强大合力,着力实施教育
幸福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应重在引导每个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掌握获得幸福的正确方式。同时,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将幸福的内涵悟透,才能增加幸福感,从而拥有幸福人生。当今的幸福指数,往往被扭曲以财富排名、以金钱标榜的形式出现。这是当代人心灵污染的重要源头。心灵是人生的主宰,是无尘的圣殿。而人的心灵一旦被物欲、钱欲等尘埃所污,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异,就会由善良变为邪恶,由明智变为愚蠢,由高尚变为卑劣,由慈悲变为歹毒,由美好变为丑陋。厚德明智是教育永恒的两大天职,在幸福教育的实践中,必须让受教育者明了这样的道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奋斗,一种拥有,一种追求,核心的财富概念应该是美德和智慧,拥有这无形的财富,就拥有了人生的幸福之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生活实践中,在感受到目标实现时的精神满足和主体状态,是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得到的自我愉悦和欣慰,是一种从理想到现实最美的情感体验。幸福和快乐不同,幸福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方面,快乐更多地体现在感官方面。幸福具有持久性和较大的动力性,是一种强大、持久的动力;而快乐本身则是短暂的,动力性十分有限。物质的刺激或许可以带来快乐,但长久的动力则来自于内心的幸福感。要想刺激教师长久地为教育事业工作,最大的着眼点就在于设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幸福感!
二、校长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
二、怎么创造和追求“幸福”
1、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2、创造本身就是幸福
3、学会创造幸福
1、要学会享受幸福
第三,如何分享和享受幸福。
2、幸福不能独享
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第一,安宁。第二,用社会的方式生活使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福利。
幸福教育内涵
★幸福教育两个体系:
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是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指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
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幸福教育的内涵解读:
1.幸福教育的起点:树立正确幸福观:生理、心理、伦理。2.幸福教育的核心:优化内心情感。
3.幸福教育的目标:培养健康人格。(小胜靠智慧,大胜靠人格。)
培养健康人格需要:开放心、积极心、信念心、自信心、梦想心、抗挫心、快乐心、情绪心、行动心。★幸福教育的理念与理论
1.理念:人本观念。把学生当人看,不要把他当罪人、病人、犯人看,要培养学生的幸福观念、多元观念、素质观念、开放观念、健康观念、未来观念
2.理论: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浪潮):塞里格曼。积极的体验、积极的特质、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环境。★幸福教育的目标实现: 1.教师的实现:
(1)内在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个性化表达;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师处理好个性自我与角色自我的关系。
(2)外在实现:物质保障;精神愉悦;心灵充实 2.学生的实现:
(1)快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自主趣味互动和谐)(2)自主的管理: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3)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扬起自信风帆。(4)丰富的生活:让学生享受快乐成长。
即让学生:学会做人——体验感恩的幸福;学会学习——体验智慧的幸福;学会锻炼——体验健康的幸福;学会审美——体验美好的幸福;学会劳动——体验自立的幸福。
3.学校的实现: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6
对于生活这个简单而又复杂、平凡而又特殊的问题,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解说,就是指人们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是人类这种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
活是不断需求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的过程,而非简单享乐的过程;有人说,生活像果盘中盛着的收获与失落;有人说,生活有时就像洋葱会让你落泪;还有人说,生活有时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
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人们都猜:这是一面镜子!但有一个人却不动声色地回了这么一句:这是生活。愁眉苦脸的生活倒不如爽朗乐观地看生活,这样生活才是幸福。
幸福的内涵从积极的方面说,是快乐。从消极的方面说是没有痛苦。到底什么是幸福?
这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责任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有的幸福来源于别人给予你的,如别人对你的尊敬和信任;有的幸福是你给予自己的,如你对自己的肯定、认同和接纳;有的幸福来源于你给予别人的,如你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这里的“别人”可以是亲人、朋友、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
幸福不是索取,不是攀比,不是逃避,更不是占据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付出和给予,这样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样你就会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罢了,很多时候,简单就是一种幸福。生活本来就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追求和渴望会让原来简单纯粹的人生变的迷茫与困惑起来。人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好比时光老人给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一样均等,只是,因每个
人的态度不同而使幸福变得不公平,悲观的人认为,幸福是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及;乐观的人认为,幸福就在身边。开心度过每一天,很轻松;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很满足;把握时光,不留下遗憾,很充实。这就是一种幸福。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的风度。很多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像野草一样蔓延疯长,像空气一样弥散于每个空间,只要你留意,得到它其实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福祸相依,苦乐掺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时空的分秒中。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得幸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快乐程度等同于他的目标实现值。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就是一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情上来,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就是找到工作的乐趣。有些人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甚至仅仅看到了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艰辛与枯燥。善待工作,热爱工作,我们才能变得轻松,变得从容,变得愉快,进而有所成就!做税务工作的人员,应该寻找快乐。因为你已通过努力,建立起与纳税人的和谐关系,快乐的你只要不言放弃,精心、诚心地继续跟进,总会有惊喜。你总是面带微笑,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纳税人,即使再烦、再累,也不忘使用礼貌用语,完毕后,轻轻说一句:“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这时,你会看到纳税人脸上的笑容,看到纳税人被你打动,你能不快乐吗?……真心的快乐,是工作中的快乐,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要乐意付出,结合自己的工作,用智慧、自信、勤奋去寻找那些转瞬即逝的快乐机会,将快乐停留在你的心间。愿所有的朋友,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笔者认为提升幸福指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和谐稳定为先
作为地税部部门的领导,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关心关爱善待职工,时刻把职工干部安危冷暖放在人心,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忧大家所难,帮大家所需。真正与职工交朋友,了解职工工作情况,体验职工生活疾苦,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提供合理的新资与福利待遇,建立融洽和睦关系,使职工受尊重及实惠,收获快乐,亲身体验到在地税这个大家庭里事业有价值,工作有奔头,生活有温暖,使职工有认同感、归属感,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这才有和谐稳定局面,才能不断提升领导与职工的幸福指数。
二、文明舒适为重
作为地税部门的领导,除了把本部门的工作发展规划好,落实好,更重要的应该把职工干部的发展放在重要位臵,拓宽干部职工成长的渠道,提供展示才干的机会,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提升幸福指数。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生活热情和创业激情,真正关心和改善职工干部的生活,创造职工干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作起来,身心愉悦,无后顾之忧;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博客、鼓励干部职工献计献策,倡导干部职工读好书,学新知识,学有所用,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文明执法,热心服务,别人高兴,自己愉悦。别人有幸福感,自己也增加幸福指数。
三、公平正义为高
不平则鸣。凡事讲的公平正义,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作为地税局的领导都应该把“财富蛋糕”分好,分平均,做到一碗水尽量往平了端,让职工干部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得到慰藉,找到平衡。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扬民主,尊重职工干部的民主权利,发挥职工在决策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使地税系统无论是系统内外上上下下都营造一种公平正义的气氛。幸福指数自然提升。
四、培训提素为基
作为地税部门,能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能不能开拓创新,关健在人,关键在职工干部的品质
和素质,这是基础。因此,应该在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提高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分类组合的培训方式,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大课堂培训,同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业务类型、工作性质组织专项培训。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将心理健康、礼仪、公关、公务写作、业务知识、微机操作、各业务部门最新的政策文件及统一考试等全员应知应会知识纳入培训规划。
三是成立业务学习研讨组织,为完善整理题库、重点业务内容、单项政策研究奠定组织基础。
四是深入做好“读书活动”和学习交流,增长阅历、丰富知识面。
五是扎实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围绕省市局指定学习范围,组织好全员学习和岗位业务知识考试,提高岗位业务技能。
六是要结合全省“双提高杯”税收业务知识竞赛,组织重点人员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七是按照能力取向和专业化需求,以培养新人、培养骨干为重点,分行业、分领域培养具有专长的稽查、评估、服务、税源管理等专业化人才。举办会计业务培训班,组织干部参加会计资格认证考试,使所有干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培养会计中级资格水平的骨干队伍。要加大对考取硕博研究生和“三师”人员以及各层次、各领域业务优秀者的奖励力度,切实发挥以奖促学导向和推动作用。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7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早就指出: “经济学的目的应当是人, 而不是财富。经济学家的任务是使人人都有可能过上最佳质量的生活。”他强调, 经济学是以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货币积累是一种不自然的活动, 它会使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失去人性。由此可见, 经济与人文、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人文经济也有人称之为人本经济、人道经济, 等等。它是指这样一种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 协调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人文经济不仅包括经济价值, 还应包括社会平等、生态平衡、环境舒适、以及美、尊严、生活情趣, 等等。
国民幸福指数, 是人们对自身幸福感的一种评价指标, 用来衡量自身生存与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 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居民收入及自身素养等紧密相关。
发展人文经济, 就是要求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摒弃和纠正过分偏重物质畸形发展的错误理念和做法,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尊重公民权益, 倡导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 提升公民的幸福感。
二、发展人文经济必要而又迫切
1. 粗放式经济增长, 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在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延续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等问题愈演愈烈, 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有统计表明, 我国约有15% 的GDP依赖于环境的破坏。这意味着, 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并没有真正重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 致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 管理者对经济的管理只见“物”不见“人”。即使有的地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但仍然只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消耗的减少、技术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物”的因素高度关注, 而对人的因素重视不足, 如对劳动者工作环境的改善、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增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增长等关注不够。
3. 民生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研究表明, 对于人类感知到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来说, 社会关系远比金钱重要。为了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民生问题逐渐增多。比如, 收入分配存在不公, “三农”问题难以根除, 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不断,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看病贵看病难, 教育乱收费, 官场腐败, 等等。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 社会矛盾频发, 国民幸福感下降。
三、发展人文经济的主要途径
1. 以“保障人民生活富足”为目的, 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扩大对外开放等途径,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 注重人文关怀,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经济发展中,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地位作用。尤其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 要进一步改进用工制度和用工方式, 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职工真正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企业与个人良性互赢。
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重大民生问题, 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特点, 妥善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 在利益调整、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措施, 构建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让人民群众平等和谐地享受幸福生活。
4. 提高国民素质,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少和外部环境的优劣, 还取决于其内心对幸福的感受和自身的价值观。所以, 一定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国民的科学文化、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引导他们做一个人格健全、诚信友善、乐观向上的人, 珍惜生活, 感恩社会, 知足常乐。
四、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低发展与低幸福。低发展必定导致低幸福。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才有根本的保障。事实证明, 如果物质财富匮乏,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相争逐利, 社会就会产生动荡, 人民生活就无幸福可言。
2. 低发展与高幸福。低发展维持不了高幸福。当经济不发达, 物质财富不富足时, 过分追求所谓的幸福, 只能是“苦行僧”式的“苦中作乐”。单靠精神层面维系的幸福, 是不能长久的。
3. 高发展与低幸福。高发展谨防产生低幸福。如果国家的经济财富大幅增长, 而国民感到不幸福或低幸福, 那么, 这种不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没有意义的发展, 最终也会因失去内生动力而停止。
4. 高发展与高幸福。高发展持续保障高幸福。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福祉转化率, 建立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良性循环互动, 保障人民幸福安康, 社会和谐繁荣。
总之, 作为政府, 在致力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 必须更加注重节约自然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加大人文关怀, 保障民生利益, 维护公平正义, 化解社会矛盾, 提升国民素质, 为当代人乃至后代人的幸福生活作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立足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相互关系, 阐述了人文经济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基本内涵, 探讨了发展人文经济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指出了发展人文经济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关键词:人文经济,人文关怀,民生保障,和谐幸福
参考文献
[1]程艳.和谐社会重在改善民生.西城论坛, 2008, (3) .
[2]刘泰来.对构建和谐山西的人文经济学探索.经济师, 2007, (5) .
[3]刘泽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社会科学, 2003, (2) .
美食提升幸福指数 篇8
我以为,我的远行一定发生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一天旧生活会戛然而止,新生活会轰然而至。新生活到来的时候,一定有标志性的事件,一定会割裂所有与旧生活的关联,让我一身轻松,像一支离弦的箭,毫无顾忌地飞出去,要多远有多远。
结果,我日复一日地等待着“轰然而至”的那一天,并为那一天焦虑了很多年。就是因为“心在别处”,我忽视了当下的生活,喝茶不觉茶香,吃肉不知肉甘,身在福中不知福。2005年,我开始因為开设美食专栏而探寻美食。从此,每周我都有兴奋的期待:这周要去哪儿,会尝到什么,会遇到什么人及什么有趣的事情。
在探寻美食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大批天南地北热爱美食的朋友,饶有兴趣地聆听他们各自的美食经。
我开始细细地打量自己的一日三餐,这才发现快乐如源头活水,细细碎碎,却从不断流:它可以在早晨的一杯热豆浆里,可以在下午茶里,可以在傍晚朋友聚会的餐桌上……好心情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热爱美食的人都乐观而豁达。
【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推荐阅读:
提升幸福指数的条件10-07
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指数路径探索08-29
松溪:推动跨越发展 全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10-07
降低人才流失率,提升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11-05
守护孩子的幸福07-04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10-16
提升幸福感的策略10-22
提升教育幸福感的启迪07-16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08-10
如何提升婚姻的幸福感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