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研究

2024-12-03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精选8篇)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 篇1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模式

从目前学生现状看,有很多小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参作文不感兴趣呢?主要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只重视学生作文的外部指导,即选词造句等技巧的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因,即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在诸多内因中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人闪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以作文具有高度的热情,就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主动的接受作文训练。

一、设境入题,激发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出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上音乐、体育、实验课或搞一次野游等集体活动时,学生都会再现出极大兴致,那是因为这些活动适合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学也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第六册第二单元作文要求是“写春天的景色”。开课时,先给学生放一段景色(或多媒体),让学生边看边想,这段录像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画面上嫩绿的小草,树上刚发出来的芽苞,小河涓涓流淌……学生被这春天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写作的欲望产生了。教师要抓住这一利时机,积极点拨

引导。

二、提出问题,引导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有了写作的内容和急于表达的欲望还不够,因为这只解决了“我要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要想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还应该使他们明确“怎么写”,这也是写作训练的关键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的兴趣的首要源头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所以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会引导他们进一步体尝到成功的兴趣。如“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这一内容的训练,教师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已学过的课文中去找答案。通过精读,使学生明确抓入物特点描写,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在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描写,使学生明确着眼点。教师对学生被激发出的创作流,加以疏导,引向正确的渠道。

三、口述训练,升华兴趣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基础,“作文就是写语”即是如此,让学生充分地说,使学生一吐为快,通过说训练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升华。具体方法是:①选材定题,确定中心。这一步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材和中心,然后大家讨论,教师从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示、引导、点拨、修正等过程,提高学生的选材、定题、定中心的能力。②编列提纲,构思腹稿。这是学

生作文训练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细致地思考,怎样才能把储存的素材具体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列出各层次标题,然后进行自说、互说、提名说等。

四、写字表达,保持兴趣

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才能以过长期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对已激发和引导的写作兴趣加以保持,使其具有稳定性。将口述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五、教师评改,爱护兴趣

讲评,讲请中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既要鼓励,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使他们知道如何再提高;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当众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讲评时应尽力照顾全在面,不只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教师都能看到了,提到了,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更有进步。这样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进取的作法。

勤写多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途径。兴趣是入门的开始,兴趣能激发和吸引学生去获得学习成果。记得心理学家潘菽说过:“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作文也是一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勤写多练,做到周围有小练笔,从课内学习收获到课外活动所得,从学校到家庭……,都是学生练笔的对象,让学生在创作的海洋中,扬起智慧的风帆,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 篇2

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是否丰富;第二个是情感是否真挚;最后一个是形式是否新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这三个方面的指导:

一、重视素材积累, 重视随笔作用

素材的积累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书籍, 还可以来源于网络。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需要自己的加工和组织, 平时多多积累, 才能换来后来的“厚积薄发”, 才能在真正写作时有得写。

1.鼓励日常随笔记录

随笔是对生活观察的记录, 是素材积累的好方式。语文作文的素材如果是来源于生活, 那么绝对是有吸引力的、是新颖的、是不可抄袭的。作文的感动在于一个“新”字, 内容的新更是决定了一切。小学生看待生活的角度和大人不同, 他们会有“新奇”的思想, 但却往往一闪而过。如果能够捕捉到这种思想, 并且记录下来, 就可以成为一篇作文的好想法, 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开始。给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本子, 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 并且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

2.班级成立素材宝库

班级素材库是一个可分享的, 大家都能够拥有的写作素材库。因为班级是一个大家庭,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小插曲, 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 如班级内一起养的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又或者班级的小金鱼失去了生命。这些大小事情凑成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立班级的素材库, 就是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或者是以此为主题, 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读书是人们获得写作灵感的重要途径, 但是往往这些灵感又是“转瞬即逝”的, 因此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勤记笔记, 有助于人们读书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 并选出一篇和组内同学分享, 然后推选出较为优秀的在班内朗读。

二、情感的真挚表达, 用文字抒发

一篇作文的好坏不能仅用内容的丰富与否来表达, 还要重视读者的阅读感受。如果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 那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感觉很生硬干涩, 那么即使内容再新也感觉不到这是一篇好作文。

1.引导学生情感表达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情感表达能力, 只是有时碍于羞涩, 或者是表达技巧不当等。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出内心的情感, 让他们大胆“表白”。比如, 在写作《我的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等身边人物题材的时候, 就可以让他们先向这些人做“情感表达”, 向朋友表达“谢意”, 向父母表达“关爱”, 和这些人有情感上的接触。甚至走上街头, 给交警叔叔献花, 给清洁阿姨递水等。这些行为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有利于作文中思想的体现。

2.朗读辅助锻炼情感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感情的方式, 是评判文章情感理解是否到位的一大标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借助朗读的力量, 给学生一篇文章, 让他们先默读一遍, 然后再朗读。通过抑扬顿挫的变化来判断学生是否将情感表达得完整, 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懂得理解别人文章中的精髓, 了解情感动态的变化。

三、提倡创新写作形式, 不定题材的写作

在传统教学中, 确定写作题材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写作结构, 但是却也限制了同一题目下创新题材的出现, 而且很多学生也像套用公式一般写作文。比如, 故事叙述时, 就先写时间地点、基本人物、然后写故事发生的情节, 最后写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局限了他们写作的思维, 作文的可变性也较低。

1.鼓励不一样的作文

相信每个班级里, 都会有“不一样”的学生, 就是那些不肯和别人一样, 总是“推陈出新”的学生。要借助他们的这股创新劲儿, 改变写作单调无趣的情况。比如, 最近有的学生在阅读诗歌, 那么他们就喜欢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作, 看似比较“另类”, 但却是非常真诚的创新。再比如, 一些学生喜欢看小说, 那么他们就喜欢用小说中的人物, 或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来体现主题, 老师应当给予这样的创新以鼓励, 并且号召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敢写心之所想。

2.不固定题目的作文要求

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固定作文要求和题目, 以及写作字数。其实这些硬性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有时学生会为了凑字数而把作文写得冗长。因此,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试着放松写作要求, 给学生一个比较抽象的题目, 比如在“温暖”这个立题下, 学生可以写冬去春来, 可以写父母给自己的温暖, 也可以写朋友、师生之间的温暖。但是, 不要做字数的硬性要求, 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地表达。如果最后学生写和朋友之间的温暖, 写的字数比较少, 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问他们, 难道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只有寥寥几个字吗, 那你的好朋友应该会很伤心的。这样学生的写作心态会发生变化, 写作的创新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和形式创新, 只有做到这几点, 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成为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篇3

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是否丰富;第二个是情感是否真挚;最后一个是形式是否新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这三个方面的指导:

一、重视素材积累,重视随笔作用

素材的积累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书籍,还可以来源于网络。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自己的加工和组织,平时多多积累,才能换来后来的“厚积薄发”,才能在真正写作时有得写。

1.鼓励日常随笔记录

随笔是对生活观察的记录,是素材积累的好方式。语文作文的素材如果是来源于生活,那么绝对是有吸引力的、是新颖的、是不可抄袭的。作文的感动在于一个“新”字,内容的新更是决定了一切。小学生看待生活的角度和大人不同,他们会有“新奇”的思想,但却往往一闪而过。如果能够捕捉到这种思想,并且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一篇作文的好想法,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开始。给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本子,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并且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

2.班级成立素材宝库

班级素材库是一个可分享的,大家都能够拥有的写作素材库。因为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小插曲,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如班级内一起养的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又或者班级的小金鱼失去了生命。这些大小事情凑成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立班级的素材库,就是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或者是以此为主题,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读书是人们获得写作灵感的重要途径,但是往往这些灵感又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勤记笔记,有助于人们读书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并选出一篇和组内同学分享,然后推选出较为优秀的在班内朗读。

二、情感的真挚表达,用文字抒发

一篇作文的好坏不能仅用内容的丰富与否来表达,还要重视读者的阅读感受。如果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那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感觉很生硬干涩,那么即使内容再新也感觉不到这是一篇好作文。

1.引导学生情感表达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情感表达能力,只是有时碍于羞涩,或者是表达技巧不当等。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出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大胆“表白”。比如,在写作《我的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等身边人物题材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先向这些人做“情感表达”,向朋友表达“谢意”,向父母表达“关爱”,和这些人有情感上的接触。甚至走上街头,给交警叔叔献花,给清洁阿姨递水等。这些行为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有利于作文中思想的体现。

2.朗读辅助锻炼情感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感情的方式,是评判文章情感理解是否到位的一大标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朗读的力量,给学生一篇文章,让他们先默读一遍,然后再朗读。通过抑扬顿挫的变化来判断学生是否将情感表达得完整,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懂得理解别人文章中的精髓,了解情感动态的变化。

三、提倡创新写作形式,不定题材的写作

在传统教学中,确定写作题材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写作结构,但是却也限制了同一题目下创新题材的出现,而且很多学生也像套用公式一般写作文。比如,故事叙述时,就先写时间地点、基本人物、然后写故事发生的情节,最后写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局限了他们写作的思维,作文的可变性也较低。

1.鼓励不一样的作文

相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就是那些不肯和别人一样,总是“推陈出新”的学生。要借助他们的这股创新劲儿,改变写作单调无趣的情况。比如,最近有的学生在阅读诗歌,那么他们就喜欢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作,看似比较“另类”,但却是非常真诚的创新。再比如,一些学生喜欢看小说,那么他们就喜欢用小说中的人物,或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来体现主题,老师应当给予这样的创新以鼓励,并且号召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敢写心之所想。

2.不固定题目的作文要求

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固定作文要求和题目,以及写作字数。其实这些硬性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时学生会为了凑字数而把作文写得冗长。因此,老师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试着放松写作要求,给学生一个比较抽象的题目,比如在“温暖”这个立题下,学生可以写冬去春来,可以写父母给自己的温暖,也可以写朋友、师生之间的温暖。但是,不要做字数的硬性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地表达。如果最后学生写和朋友之间的温暖,写的字数比较少,老师可以加以引导,问他们,难道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只有寥寥几个字吗,那你的好朋友应该会很伤心的。这样学生的写作心态会发生变化,写作的创新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和形式创新,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成为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陈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写作:上旬,2015(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分析的论文 篇4

摘要: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作文;写话;观察;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语文学科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广大师生比较不喜欢的课题。为此,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从三年级正式开始作文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训练,这就是作文的入门,然而很多低年级语文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写话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重点,识字教学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组成的,低年级小朋友初步接触字、词、句,是为今后的习惯奠定基础,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很多时候心里想说的无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也是词不达意,这就需要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为今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平时缺乏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导致学生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们的心肝宝贝,平时几乎都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手机,如同少年的鲁迅,只能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见识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言一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如××同学家里新养了只小宠物———狗,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狗的外貌,留心观察狗的动作、神态、叫声,每天都观察狗的变化;又如季节交换时,引导同学们观察季节交换时天气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同学们衣服穿着的变化,观察身边景物的变化,从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仿写

列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内容健康,语言精练,写作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中优美的语段、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采用排比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一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续写

续写是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未叙述完的故事情节合理地补充完整。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作者并没有把整个故事直接讲述结束,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遇到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如教学《凡卡》一文,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讲述了凡卡写完信后把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怀着甜蜜的希望做起了美梦,并非直接把结局写完,但是只要认真阅读课文,都能清楚地知道凡卡的信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将故事续写完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缩写

近几年来,缩写这个名词在每年的期末检测已经不见踪影,一部分教师认为:缩写既然已被期末检测排除在外了,也就不用进行缩写训练了,反正又不是检测内容,何必浪费力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学并不是以期末检测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缩写是指围绕文章主题,将较长的汉语语句缩短省略,其宗旨是忠于原文,不改变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缩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干,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最终冻死街头,将文章缩写成200字以内,平时学生写作文总是愁凑不到合格的字数,如今是压缩不了,偶尔进行长篇幅的缩写训练,学生兴趣高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最怕的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墨水”,虽然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却无法表达出来,为此,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课文内容积累。笔者不赞成教师要求学生将每篇课文都背下来,这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词组掌握起来,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可以温故而知新;其次,课外积累。新课改精神提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在阅读中,要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摘录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并非三两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秀英.小学作文教学之“法”[J].新校园(中旬刊),2017(5):164.

[2]崔黎鲜.浅析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2):48.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 篇5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定格“生活小镜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

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教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还要注意对作文的评改。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既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篇6

浍南镇中心小学:于三红 陈素梅

我的课题研究来得很是偶然。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课本刚发下来,不少学生刚打开课本,就发出阵阵惊呼:“怎么这么多要背诵的内容!这一学期可怎么过呀!”这也难怪,上学期很多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背完了课本上指定的背诵内容,而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给他们背诵的20首古诗词,很多学生一首都没背。

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可大部分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掌握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呢?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看过那么多的课题研究,我何不把这也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呢?于是我给自己确定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背诵感兴趣呢?如果能让他们认识到背诵的妙处,他们肯定会对背诵感兴趣的。《杨氏之子》是本册要背诵的课文中较长的一篇。教学时,我一改以往先范读课文的做法,开场白之后,我合上课本,抑扬顿挫地背诵起来。在我背诵的时候,学生们不时发出惊讶声。下课之后,很多学生都围着我:“老师,你背得真好,一个字都没错!”“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才背下这么长的课文的?”

可能是受了我的影响,这篇课文的背诵情况非常好,三节早读课,全班46名学生都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很多学生背诵时都模仿我的语调。见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我决定趁热打铁,给他们下了一道“战书”——本星期的班会课上,我将和他们比赛背诵古诗,全班同学可以联合起来对付我。我还和他们一起友好协商了比赛规则:比赛双方轮流背,已经背过的,不能再背;谁背得多,谁就获胜。

古诗背诵比赛,学生以两首诗的优势战胜了我。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从背诗情况看,上学期20首古诗大家都能比较熟练地背诵了。

比赛结束后,我和学生又有了新的约定:今后只要有背诵的内容,我都和他们一起背,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日积月累,学生通过背诵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课上我信手拈来古诗词的前一句,他们能很快地接上下一句。背诵已不再让学生头疼,他们也都体会到了背诵带来的乐趣,正如一位学生在题为《乐在背诵》的作文中写的那样:“背诵课本上的精彩华章,让我的作文文采飞扬;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让我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 篇7

一、推进网络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作文训练习惯,把作文教学与网络进行有效结合,利用网络作为作文教学的平台,传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的流露心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的优势,用虚拟现实的手法配以动听的音乐来展示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描写秋天的景物时,为了让学生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出秋天的各种景象: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表现秋天那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颜色。秋天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秋雨绵绵、秋风瑟瑟,再配上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不由得学生的思绪也随之飘远,感受到几缕深秋的凄美。网络媒体让学生对秋天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描写秋天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欣赏写作,爱上写作。在强大的求知欲望作用下,学生还会从网上搜索更多描写秋天的散文、句子,用多种形式去体验生活,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二、利用网络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

作者的有感而发、因情造文往往会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借助于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文字中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生动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好文章。语文学习能力是需要在鉴赏中不断提高的,而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效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虚伪空洞缺乏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原著后还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采用观看视频或电影的方式去创设阅读情境,把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感氛围中,入情入境、真实体会,从中受到感染。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带有真实情感,写出的文章也更能够以情动人。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缺乏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分辨和抵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比如,学生在利用网络写日记时,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少儿日志以及名人日记。比如学生在《冰心日记》中能够体会到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关心和爱,以及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雷锋日记》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社会有用的人;同学、同伴的优秀日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彩。这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非常有益。教师要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辨别。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

三、开展网络自主写作,教师定向指导点评

当前网络上有许多学生喜爱使用的交流、互动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等,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尤其是QQ,很多学生喜欢在上面发表说说和空间日志。因此,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利用这些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把QQ空间变成新的作文平台,引导学生在空间里书写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或者在上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小说、写散文。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给学生拟定一些写作题目,如街巷见闻、旅行日志、焦点话题、电影赏析、心海浪花、奇思怪想等。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直抒情怀,随心所欲地写下一些表现自己真实情感的文字。QQ空间的交互性很强,当学生发布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进行回复评论并加以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反馈辅导中得到提升,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教师在点评时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方式,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幽默语言进行评论,从而提高师生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兴趣 生活

作文教学一向是教学的重难点,不仅学生感觉有难度,教师也有同样的感觉。而依靠有限的作文课就让学生能写出好作文,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更有效的策略,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课堂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场所,但是语文仅仅靠课堂教学提高也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更是这样。许多学生在作文课上生胡编乱造,凑够字数就算写完作文了。语文来自于生活,作文更来自于生活。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首先应该对生活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把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放到生活中去,这样有所感,才有所悟,等到下笔的时候才不会缺乏内容,也不会只写一些假大空的话。

二、通过阅读拓宽视野

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这是本人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观点。作文课不过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他的所感所悟写出来,而他所感所悟的素材来源是最重要的。因此,本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教育部推荐的学生阅读书目,本人也会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摘抄。现在有一个词叫“吐槽”,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写下心得体会。经过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

三、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育同仁都懂得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写作也是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敢写,就愿意多写,如果一旦失去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作文学习就会出现问题。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本人做过一些尝试,比如把优秀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在讲台上朗读,小学生的荣誉感是非常强的,这种做法可以调动起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本人也鼓励一些学生给报刊投稿,现在适合学生投稿的刊物也是蛮多的,鼓励指导学生把自己写得不错的作文向报刊投稿,争取公开发表。如果学生能在正式报刊上发表出自己的文章,激励带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本人还尝试着定期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小册子,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无疑也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把更多地热情放在阅读与写作上,写作自然而然地就由难变易了。

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

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也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也培养的。这样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首先,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以一次小实验为题材,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些孩子在表达时就不能按照顺序把实验步骤写全面,有些孩子抓不到重点,叙述也是凌乱的。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进行样文的讲解与剖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等等。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好的话,写作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每次上课之前,我都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口头表达能力的小训练,叫“课前一分钟”,让孩子在这一分钟之内对某一个话题进行口头表达,一般选择两个学生,两个孩子说完之后,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时,力求学生运用词汇要准确,句子要完整,并且表意明确,而且同一个词在遣词造句时要发散思维,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造句子,不让一个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角度中。例如,本人让学生利用“抚摸”一词进行造句,有的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这样的句子生动、形象,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失一个不错的句子,如果教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格桑朗杰.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西藏科技,2011,(01).

[2]凌青.写身边事,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第二学年第二课堂总结下一篇:《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