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共12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篇1
作文是语文的升华, 也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作文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记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却要求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作文还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中。下面就浅谈一下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经验。
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是否丰富;第二个是情感是否真挚;最后一个是形式是否新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这三个方面的指导:
一、重视素材积累, 重视随笔作用
素材的积累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书籍, 还可以来源于网络。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需要自己的加工和组织, 平时多多积累, 才能换来后来的“厚积薄发”, 才能在真正写作时有得写。
1.鼓励日常随笔记录
随笔是对生活观察的记录, 是素材积累的好方式。语文作文的素材如果是来源于生活, 那么绝对是有吸引力的、是新颖的、是不可抄袭的。作文的感动在于一个“新”字, 内容的新更是决定了一切。小学生看待生活的角度和大人不同, 他们会有“新奇”的思想, 但却往往一闪而过。如果能够捕捉到这种思想, 并且记录下来, 就可以成为一篇作文的好想法, 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开始。给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本子, 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 并且也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
2.班级成立素材宝库
班级素材库是一个可分享的, 大家都能够拥有的写作素材库。因为班级是一个大家庭,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小插曲, 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 如班级内一起养的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又或者班级的小金鱼失去了生命。这些大小事情凑成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立班级的素材库, 就是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或者是以此为主题, 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读书是人们获得写作灵感的重要途径, 但是往往这些灵感又是“转瞬即逝”的, 因此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勤记笔记, 有助于人们读书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 并选出一篇和组内同学分享, 然后推选出较为优秀的在班内朗读。
二、情感的真挚表达, 用文字抒发
一篇作文的好坏不能仅用内容的丰富与否来表达, 还要重视读者的阅读感受。如果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 那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感觉很生硬干涩, 那么即使内容再新也感觉不到这是一篇好作文。
1.引导学生情感表达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情感表达能力, 只是有时碍于羞涩, 或者是表达技巧不当等。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出内心的情感, 让他们大胆“表白”。比如, 在写作《我的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等身边人物题材的时候, 就可以让他们先向这些人做“情感表达”, 向朋友表达“谢意”, 向父母表达“关爱”, 和这些人有情感上的接触。甚至走上街头, 给交警叔叔献花, 给清洁阿姨递水等。这些行为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有利于作文中思想的体现。
2.朗读辅助锻炼情感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感情的方式, 是评判文章情感理解是否到位的一大标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借助朗读的力量, 给学生一篇文章, 让他们先默读一遍, 然后再朗读。通过抑扬顿挫的变化来判断学生是否将情感表达得完整, 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懂得理解别人文章中的精髓, 了解情感动态的变化。
三、提倡创新写作形式, 不定题材的写作
在传统教学中, 确定写作题材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写作结构, 但是却也限制了同一题目下创新题材的出现, 而且很多学生也像套用公式一般写作文。比如, 故事叙述时, 就先写时间地点、基本人物、然后写故事发生的情节, 最后写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局限了他们写作的思维, 作文的可变性也较低。
1.鼓励不一样的作文
相信每个班级里, 都会有“不一样”的学生, 就是那些不肯和别人一样, 总是“推陈出新”的学生。要借助他们的这股创新劲儿, 改变写作单调无趣的情况。比如, 最近有的学生在阅读诗歌, 那么他们就喜欢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作, 看似比较“另类”, 但却是非常真诚的创新。再比如, 一些学生喜欢看小说, 那么他们就喜欢用小说中的人物, 或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来体现主题, 老师应当给予这样的创新以鼓励, 并且号召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敢写心之所想。
2.不固定题目的作文要求
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固定作文要求和题目, 以及写作字数。其实这些硬性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有时学生会为了凑字数而把作文写得冗长。因此,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试着放松写作要求, 给学生一个比较抽象的题目, 比如在“温暖”这个立题下, 学生可以写冬去春来, 可以写父母给自己的温暖, 也可以写朋友、师生之间的温暖。但是, 不要做字数的硬性要求, 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地表达。如果最后学生写和朋友之间的温暖, 写的字数比较少, 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问他们, 难道朋友之间的感情就只有寥寥几个字吗, 那你的好朋友应该会很伤心的。这样学生的写作心态会发生变化, 写作的创新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和形式创新, 只有做到这几点, 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成为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陈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写作:上旬, 2015 (4)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篇2
武陟县谢旗营镇谢旗营小学张娟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武陟县谢旗营镇谢旗营小学张娟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是老师关注的重点。笔者从五个方面深入谈一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
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
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四、注重平时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眼见
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57-0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的写作状况是: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作文时无话可说,写不出来的同学不在少数,即使写作文也是敷衍了事,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到了毕业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多少,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很差。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对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下面谈一些做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从写作中感受快乐,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我的妈妈》《一件小事》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其次,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教师上作文课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如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情景导入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小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平时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实践证明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 “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观察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物,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外观察蚂蚁怎么生活,蝴蝶是怎样化蛹成蝶的,花草的生长过程,猫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时记录下来,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
三、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有效性
注重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为写好作文储备大量知识的能力。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作家茅盾先生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这些名人的名言都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实践也告诉我们,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以及其他相关书籍,不但可以时学生的生活视野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拓宽,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丰富他们的词汇、语言、写作素材,掌握和领会写作规律。不过,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是一项见效比较缓慢、时间比较长的工作,需要教师要有耐心来培养我们的学生。读写结合,除了读,还要充分注重写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仿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教师应该有效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仿写是仿写文章的结构、格式、观察方法、写作思路,以及文章中的名言警句。通过指导学生多次反复的仿写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逐步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教学研究 篇4
一、深入生活,借鉴真实经验
生活是学习的源头,尤其是作文这样以主观感知培养为主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放大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感知周边的事物开始,点滴蓄积真实经验,充实写作印象,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在选材定位时能够迅速调动来自生活中的丰富素材,并做出分析,准确选取出符合主题的材料,为顺利写作打好基础。小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最大的阻碍莫过于意识局限,常常照搬套路,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并没有得到启发利用。如果能够以生活为引,调动起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感知意识,那将为学生打开最自然的素材宝库。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除了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重视生活体验,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感受社会百态等,还需要将深入生活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可以通过感官教学和活动体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生活感知意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会生活素材的重要性。例如,在小学语文《春天在哪里》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外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花草树木的自然变化中,放风筝、骑自行车等季节性活动的比较中,以及自己的衣着、舒适度感受中,发掘出了丰富而独特的经验素材。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对小学生来说是最熟悉、最容易利用的作文选材渠道,只有真实的经历和感知才能让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选材。
二、阅读积累,拓展广阔视野
小学生因为心理、理解能力有限,仅仅依赖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最根本的认知视野上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巩固坚实的文化素养基础,为积累写作素材做好准备。要想拓宽眼界,增长见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生活中不易接触、领会的事物,能够因了解而促进其对生活、世界的热爱,从而也能积少成多地形成素材印象。阅读,是认识世界的第二扇门,能让学生走出身边狭小的圈子,带来精神上的无限启发。从风土人情到人文内涵等都可以成为写作取材的目标,有了这些充实丰富的元素,写作内容才会打动人心。为此,教师要有方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加强阅读,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拓展阅读深度,还有必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有意识地发掘创作元素,形成取材概念。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安排主题阅读活动,也可以引导阅读讨论。例如,在小学语文《名人研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事先安排学生自行寻找课外材料阅读感兴趣的名人轶事,并在正式课堂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推荐介绍各自喜欢的名人趣事,让学生交叉吸收材料资源,跨越了生活周边,以及课内认知,学生的选材视野开阔了很多,选材的目标性也更为集中。
三、激发情感,提炼独特感知
学习语文,离不开“感”字,作为语言学科,基本的听、说、读、写无不在“感”字中升华。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能够由心而发地进行表达和吸收。因此,在语文写作中,最为强调的也是这个“感”字,一篇优秀的作文必然满含情感,同样,情感也贯穿于写作过程中,从选材开始,情感便决定着素材的正确性、个性化。除了理论灌输,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牵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在写作选材时能够更加贴近自己的内心,激发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思维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不能千篇一律,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释放自己的内心,从而有自信去表达,有独特性可渗透。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由情绪到思想的整体引导,可以利用外界工具和环境进行激发,也可以由语言、故事进行带动,总之,要巧妙地将学生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例如,在小学语文作文《回忆那一刻》的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对学生们剖白心迹,讲述了自己病中被母亲关爱的深刻回忆,声情并茂的讲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不少学生有感而发,也积极表达了自己有深刻印象的亲情、友情故事,写作选材也因而变得轻松。
教会学生如何选材,便如同为学生打开了写作的大门,写作素材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尽量少给学生约束,多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认知,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引导下找对取材方向。
摘要: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选材,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才能集结出一篇内容充实、情感深厚的好文章。引导学生清晰地整理材料,通过多种渠道强化素材积累,便是小学语文作文选材教学的重点。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绕不过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所理解的真语文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是因“学”的需要而教,即“教什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学情实际;二是为了“不教”而“教”,即“怎么教”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作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作文教学层面上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处于散点式的研究状态,作文教学效率较差,学生写作能力较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理论上应该是在课程层面加以研究,比如写作目标体系、写作内容体系、语言运用等级、写作语境、写作功能等,是一个系统研究的工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将作文教学基本面上的情况归纳为三个要点: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法要贴近学情实际;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此,我谨站在学生学写作文的立场,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内容的着力点和指向是影响学生习作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写作文,首先面对的是作文题目。能否写好作文,和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有关。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习作素材,才能完成最基本的习作。如果具备了作文题意下的生活经验,学生就可以生成写作内容,完成习作任务;如果不具备题目所指向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也不具备加工习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就会假写作文或套写作文,其习作过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成长也毫无意义。因此,作文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我小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有意义的事不外乎是“捡到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语文老师考前反复讲授了这类作文的写法,全班同学都已经烂熟于胸。当我们从考场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询问:“你写的是哪个‘一’?”我写的是“节约一滴水”的事情。实际上,我的周围根本没有安装自来水。过去我认为,在思想僵化经济落后的年代,有意义的事情不会多。当时我们饱受着“饥饿”折磨,饿得人整天发慌,哪来“有意义”的感受呢?用现在的话来解释,物质文明没解决,哪来精神文明呢?但是当中国平民作家莫言走上世界最高文学奖坛领奖时,他告诉全世界,他的文学资源创作灵感几乎都来自“饥饿”。于是,我认识到,习作素材与物质生活无关。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始终客观存在着,习作素材始终真实地存在着。然而,很多年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直摆脱不了狭隘道德说教的阴影,作文题目往往偏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尤其是考试作文,课堂作文的题目更为严重,以至于学生无从下笔,作文内容胡编乱造,成绩可想而知。2006年,我国某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主题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人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结果70%的考生都写父母离婚自己如何坚强的故事,因而被戏称为“高考离婚年”。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大概是希望通过高考作文,唤起下一代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但是,中国孩子的成长在当时还是一种模式:好好读书,考好大学,做公务员,很少有人对自己想要走的路做过独立思考。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还要把握好难易程度,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因为完成一篇作文,不仅要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也是挑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作文题目的难度最好稍高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带有一点挑战才好,否则达不到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大概在十年前,某市的高考作文题是“忙”,我所在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也在高考第二天写这个题目,结果学生的文章题材丰富、内容生动、语言流畅、感情真实。《新民晚报》在高考第三天登载了多篇小学生作文,引起一片哗然。为什么小学生能写高考作文?正因为六年级学生处在小升初考试前夕,学习任务特别繁忙,写一篇与“忙”这个作文题意相符的文章并不难。这也说明,“忙”这个作文题与高考要求有所不符。小学作文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与不同学段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有关。简单地说,低段学生能够“看到”周围事物,中段学生能够“看细”周围事物,高段学生则能够“看懂”周围事物。因此,低段的作文题目要简单明了,比如《我是谁》《教室里有什么》等;中段的作文题目要具体一点,附加修饰词语表达题意,比如《我喜欢的小动物》《……变了》等;高段的作文题目要含蓄一些,有题意外延的空间,比如《话说寒假生活》《告别母校》等。此外,出好作文题目也有一点点小技巧。第一,题目要多一些情趣。比如中段作文:请学生在图中添上(画也行,贴也行)几种动物,然后请学生写一写添上去的动物。因为“添”动物的过程,就是摄取素材的实践过程,学生有情趣,有体验。第二,题目要少一些限制。比如三年级习作: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这样少一些限制的主题内容,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条件。第三,题意全,角度小。围绕主题内容,迅速联想与之相关的多个内容,形成一个个题目,让学生各取所熟。这里举一个美国全命题作文案例:《记忆中的妈妈》——母亲节纪念品(四年级)提示:母亲节就要来临了。请依照下列题目,每天写一段文字。1.和妈妈一起度过的一个节日2.和妈妈一起的开心时刻3.妈妈给我的最好的建议4.我跟妈妈撒的一个小谎5.妈妈让我最敬佩的事情6.跟妈妈一起的难忘旅行7.妈妈给我的一次拥抱8.我的妈妈很特别,当……9.我的妈妈最开心,当……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之后将所有文字汇总,制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历时一周。这样的全命题方式,也适合一二年级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认识我自己》——我是谁?1.镜子里的我2.我的小手3.我的小脚4.我穿什么衣服5.我吃些什么由于这些命题内容具体、角度全面,其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具有启动观察和启发思考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告诉我们,习作素材来自生活,形成于见闻感受中。因此,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既开掘了作文内容的源泉,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作文教法要符合学情特点
小学作文教学不应以灌输写作理论传授写作方法为指导核心,而应该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指导完成由素材到文字的转变,由具象的生活转化为形象的文字表达。我听过很多作文课,教师常常拿专业概念来指导作文,大讲如何审题、选材、构思、语言表述要求等。课堂沉闷,非常压抑,一堂课讲完,第二堂课就要学生写,讲和写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作文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那么,是否能把教学内容也变成“生活”,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学习写作呢?对此,我国也有语文教师做了大量实践研究。著名学者李白坚教授首创的“现场演示教学法”,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类似游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观察,获得体验,并在现场完成写作。这个教学法,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比如苏教版《语文》第5册练习1的写作内容是:“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进作文。”教师带着用过的脸盆、毛巾、冷热水、香皂等进教室,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洗脸用具”,演示“洗脸过程”,学生就像看一个“真人秀”电视节目一样,感觉有趣,生动形象,有了写作激情,写下来也不难。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在设计真实的活动教案时,要避免“成本大,收效小”的缺点,要尽量将真实的生活缩微成相似的典型的“生活”。比如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花草的美丽,要注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长势”。只要带一盆花或者一根草到教室,就可以完成观察,获得作文内容,而不需要到郊外或公园去了。比如写《家乡风味小吃》,就可以在教室里,全体师生共吃某一食品,同样写出食品的色、香、味、价值。二是教师要运用现场演示效果,形象地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或说不清楚的写作理论问题。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比如,要记叙一个比较大的“场面”,就可以在教室里演示“拔河”场面,当“拔河”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教师高喊一声“定格”,现场上人物表情、动作、姿势都像被“定身魔法”一样不动了,此时就可以选择最富有特点的人物仔细观察,获得“场面”中的细节内容,然后写进文章。比如,要训练“心理描写”技能,我们就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扮演“老鼠”的学生躲在桌子下,一定能体验到猫咪捕捉寻找老鼠时候的紧张心理。比如,要训练“人物描写”技能,就可以让学生打一个“慢镜头喷嚏”,前后出现的神态动作都可以被放大,写作起来也就清晰了。比如,要训练“文章构思”能力,我们就可以将教学活动分段加以演示,像“先总后分”章法,就做一次广播操,先写“全体入场”,以示“总”起,然后是“各队入场”,以示“分述”。三是采用“现场演示教学法”,课堂现场轻松活泼,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激情度,不能让学生过于兴奋,以至于得意忘形,忘记了写作任务。一定要边活动、边观察、边指导,只要观察清楚感悟明白,就可终止演示活动,立即进入写作。
三、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学习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语言表达力。这个语言表达力包含两点:一是话语形式,二是语汇的占有量。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课上学生是用昨天的语言表达昨天的思想。这个说法中有一点肯定是符合事实的,就是学生作文时使用的都是熟悉的并且已经掌握的词语句子,那些不熟悉的词语句子,即使学过并理解,如果从来没有运用过,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因此,作文课上的表达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教师一般都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就能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我认为,阅读对于拓宽视野、丰富信息、陶冶情操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会对写作的语言有帮助,但没有决定性的帮助。因为阅读都是以理解为目的,也就是知道“写了什么”,但并不清楚用怎样的语言“怎么写”。阅读教学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不能止步于“理解和感悟”,而是要切实担负起提高语言表达力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占有语文教学80%的时间,完全应该对提高语言表达力做出贡献。无疑,提高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但出路在哪里?首先,要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面对一篇篇课文,如果为了细读深析而挤占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学的就是单腿语文。用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来解释就是,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听读是一条腿,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写是另一条腿,为了表达思想让别人了解。提高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能提高;提高表达能力,了解能力也能加强。叶老说的“了解”,其实就是浅解,而“表达”,其实就是实练语言技能。其次,要强化语言表达的力度。语文课程依托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将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钻研课文的读写价值点上,创造力要放在设计语言表达的内容上,表达训练的目标要放在语言积累、迁移和运用上,使学生的语汇占有量越积越多,越积越活。当下“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改革主流,语文教师如何迈开“指向表达”的新步伐呢?可以肯定的是,教师面对一篇篇教材,必须先要了解内容,其次要钻研文章写法,最后要赏析文章语言。当这样在文章里走两个来回,就能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能明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还可探索语言运用的奥秘,然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设计出语言表达的任务。这里举个课例:《变色龙》(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学创意: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教学内容
一、根据题目《变色龙》,猜测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将学生围绕“变色龙”提出的有关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请学生根据问题读文章,并找到相关内容,并形成以下习作提纲。
1.变色龙的祖籍2.变色龙的生长环境3.变色龙的样子4.变色龙如何“变色”5.变色龙的习性6.保护变色龙
三、根据提纲,学生把散文性语言转述成说明性语言,师生点评。
四、根据提纲写一篇思路清晰的说明文。
五、比较阅读,理解说明文与散文的区别。设计这个语言表达任务,是基于课文内容具体,语言表达生动,带有鲜明的散文特点。学生将原文语言改变成说明性文字,既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能学习说明文的写法,还能积累很多生动的语言。再举一例:《草船借箭》(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五年级)教学创意:用散文的内容和语言,改编为剧本,运用剧本形式,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教学过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文章中□□里的语言补充完整。(妒忌商议推却高兴招待)2.用一句陈述句概述这部分内容。3.演示课文内容,注意表演好人物表情,对话的语势语态。4.讲解剧本形式,重点介绍“舞台说明”和“剧本对话”的写作要求。5.编写剧本。设计这项语言表达任务,则是基于原文用人物对话表现故事情节的写法。学生通过了解对话内容揣摩人物神态和动作,在演示阅读中加深理解,再学习剧本形式,完成编剧,避免了那种逐词逐句的琐碎分析。语言表达力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本质上是读写结合的操练活动。多次有效组织读写活动,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奇效。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懂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我认为,这里的“理解”,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也是提升语言表达力的重要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最终都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贴近学生的作文题目,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从阅读教学中积累和运用词语,构成小学作文教学基本面的三个要点。只有在教学中把这三个要点落实好,作文教学才能有效,学生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篇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引进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利用人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脑图的形式,是促进学生大脑潜能开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步骤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作文的地图,按照事先构想好的写作形式和写作思路进行写作,对于命题式的作文,在看到文章的要求之后,首先要抓住要求的中心句还有关键词,围绕中心句将关键词进行扩展,以中心句为起点,将相关的内容与之联系,逐步扩展,以多种形式将题目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2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个关键词或者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扩展,找寻和关键词和句相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形成一个与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解决学生对于写作不知所措的状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在进行关键词的扩展,也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也是不相同的,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
2.2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语言首先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幅图画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的形式要远比语言的形式更加容易记忆,学生经过对素材的认真思考,根据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想象扩展,根据词语展开相关的联想,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内容的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达到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2.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思维导图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激发出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教师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造成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受到了标准答案和标准格式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思维方式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
3.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比如:小学第九册单元作文中要求对景色进行描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列举春天这个季节,根据这个中心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通过春天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想象一下春天的特点,春天的代表颜色还有春天的象征意义等,春天是一个绿色的季节,代表着生命的复苏,春天是生机的象征,一切事物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而且人们也是在春天进行播种,它是孕育生命的开始,代表着希望。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的眼前产生画面感,对于写作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加上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和体会,解决了学生写作思路匮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比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不一定将写作定位在难忘的一件事上,还可以进行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景色等许多角度的描写,拓宽写作的范围,只要联系生活时自身感觉比较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描写,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3.3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导图绘制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教师需要执行的,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导图绘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图绘制的引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性。比如:在小学第十二册的作文《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题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想要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树木;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的海豚,还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孙悟空。听完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想要克隆这些东西,克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现在人们过度的砍伐,导致了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所以要克隆更多的树木来绿化我们的环境。想要克隆海豚的学生认为现在在海里游泳有时候会淹死人,近年来这种状况越来越多,海豚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对人类也很友好而且还会救人,所以克隆海豚,让它们来救人。想要克隆孙悟空的学生认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还会法力,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让世界不再有坏人,不再有战争。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将克隆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导图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
4总结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将思维方式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开拓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篇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它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点滴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形成某一时段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资料链条,反映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连续性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处于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和自觉写作意识、修改意识为目的。恰当地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反观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档案袋评价简介
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组织地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累积展示学习的进展或个人成长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美国伯克利大学K-12作文项目都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方法,效果较为明显。“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受成长;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育者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学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对所教科目形成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它以行进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小学作文教学恰恰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不爱写。写作文在孩子眼里是既神圣又困难的事,将词句组织成能够表情达意的段落文章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也常常是力不从心的,因而他们对写作文往往持有一种厌恶恐惧的心理。第二,不会写。小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处于摸索、模仿、借鉴的状态,没有形成较为自觉的独立写作与修改意识;同时课外阅读量有所欠缺,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也有待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写作,造成不会写的困境。第三,写不好。心理上的排斥恐惧、方法积累上的欠缺盲目,必然导致写不好的结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方法和观念的误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总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注重某一单元内作文方法的传授、总结与操练,片面断言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学生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找寻学生作文写作进步的眼睛。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是一个过程,写好作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学写作文要耐心、鼓励和赞扬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档案袋评价是连续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关注学生学写作文的全过程,摒弃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放松心态,消除恐惧。通过建立、保存不同类型的档案袋,让学生获得写作方面的合理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借鉴方法,让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其写作文的兴趣。
三、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展示型档案袋为例
所谓展示型档案袋是指“一般情况下能展示学生在某一学期、学年或某个阶段在学科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或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主要由关于档案袋的说明、内容清单、最佳作品的代表性样本、所有内容的日期和学生对内容的自我反思组成。”[2]具体地说,小学生作文展示型档案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某一阶段内的作品,包括最初的作品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和最喜欢的作品,以及教师为学生选出的能代表学生不同阶段水平的作品。(2)记录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写作知识和技巧,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的成果。比如为开拓写作视野、寻找写作素材而设计的专项练习;学会观察后写的一篇小文章;学会运用一些新鲜的成语句式后写的文章;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作品名称和感受,以及积累阅读量的记录等。(3)与他人交流后的记录,包括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以及老师、同学、家长提出意见后自己的体会等。(4)教师的评语。教师要将有针对性的评语写在每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后面,以便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引导。(5)家长的点评和感受。针对孩子一个阶段的变化和进步,家长也要有所记录和表达,与孩子和老师及时沟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步骤和内容: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统一的档案袋或文件夹,贴上统一的名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注重点拨,提示特定的作文方法;引导学生定期翻阅、检视档案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心得、感受;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自信心。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句话日记。首先,教师可以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家长应在家中如何指导。然后,帮助学生设计书写日记的格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对每人每一周的档案袋进行检查、讨论和口头评价。最后,推荐出每人最好和最差的作文进行评改,本人修改完毕上交教师和家长评阅。4~5周以后,总结学生的日记写作,把典型作品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让学生交换档案袋。教师每周都要认真批改学生日记,给学生写下激励的话语,并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写作情况。家长要定期阅读孩子的作文档案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具体的肯定、赞美,要多与孩子交流写作的感受,如有所悟也可以及时成文,放入档案袋中。
四、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袋评价的关键在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在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阅读很重要。当学生上交了自己改了无数遍的作文后,他们更多的期盼是老师和家长的认真阅读和阅读之后给予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增加他们写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心智单纯,最信任老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阅读孩子的作品来表达对他们努力的尊重和重视。要懂得理解和欣赏他们,即使写得差也要通过阅读作品,用心地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第二,交流和展览。要在班级开辟“优秀档案袋展示园地”,由学生自发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档案袋展出。这时,学生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和对他人作品的感想记录下来,存进档案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评论他人中反观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论坛和空间,在网络上展示档案袋作文的成果,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建立档案袋的信心和热情。第三,档案袋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死定标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淡化横向比较,鼓励相互学习,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了解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然后因材施教。
五、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优点及作用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多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心智
首先,增强自信心。“档案袋评定是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强调事实知识和脱离真实情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此种评定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3]学生通过档案袋中实实在在累积下来的材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势必能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培养自觉意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不同阶段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培养交际能力。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档案中积累的心得感受、总结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畅谈,有助于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获得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二)掌握写作方法
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言之有物的积累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对一篇篇作文的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要点,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客观有效地反馈信息
档案袋中的第一手资料所形成的信息链条,能够较为集中地向教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客观地提示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也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总之,档案袋评价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培养“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的过程,践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推进“生命书写”这一终极目标的有力手段。
篇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能够完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小学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挂钩,同时也综合体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个过程中的整体性进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项主要渠道就是展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一、差异中观察作文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特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性格还是外貌都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其适应的教学方式也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作为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作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参照自身不同的学习经历使用各种书面语言表述其内心最深刻的想法。在日常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教学观念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作文的教学评价,遵循激励性的教学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做积极评价[1]。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信与勇气。另外,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作文精神教学方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贯彻坚持诚信原则,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讲真话,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的习惯,锻炼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对日常事物进行描述,并培养学生记录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作文书面表达的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丰富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与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开展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还不成熟,因此缺乏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所以针对小学生以上的种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旦树立起了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这样也才不会让小学生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敬佩情绪,鼓励其多多阅读名人书籍,再从这些阅读的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就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并且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同时需要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其对课外读物的热爱,这样教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2]。正所谓快乐的情绪更能够造就成功,成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在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优美的词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当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样荣誉感的教导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有所帮助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作文能力与想象能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有提升人们作为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可以阅读的,除此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闲书杂书。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大全、试题库和好词佳句等类型,而其他的课外读物可读可不读,只要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好分数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工具。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好,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针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作文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看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实,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各种学习素材,提升其课堂作文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便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遣词造句等作文能力也更强。而对于涉猎书籍广泛的学生而言,课堂上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够被看成是从各种书籍当中汲取学生的养分,这些知识成为了帮助其将自己脑中的已存在的学习概念联系起来的纽带。所以,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越多,越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相反的,越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就越少,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工作做好了,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3]。
(三)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需要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每天20分钟的午间读报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对读书笔记做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把最后的评定结构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联系在一起,把其看成是期末阅读成绩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写作,还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阅读写作172的。人脑的学习内存大小,决定了其是否有丰富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毫无知识储备,自然无法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组成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大肆宣扬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特别重要[4]。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那么学生的课下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写作过程中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三、结语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借鉴;作文;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10-02
一、成功经验的借鉴
我们可以从以下教育名言中总结经验,并归纳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亲其师而信道”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师生之问才能够默契的配合,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足重要的前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时代,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占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
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f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f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1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3、“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文章在构思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积累,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就是参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彻的理解事物,最后通过自身情致的训练和提升恰如其分的运用文辞,也就是达到能将语言能力和个人整体素质相融合的阶段。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读书笔记、读后感、随笔以及优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积方式。边积累边巩固也是此阶段需要注意的,只注重积累而不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辞藻,也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而且课文后的联系中也有很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学生的积累要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加强。比如,学生积累了对人物进行描述的段落和语句等素材之后,就要通过人物写作练习来将积累的信息化为己有。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通过以上名言做指引,我们总结和分析教育经验,并尝试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教学。
1、“学生为主体,作文为中心”。以名家名篇或者优秀文章作为典范,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再进行写作,这样既以作文为中心,又不会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在较低年级中,从开始识字造句开始,进行一句话、一个片段到整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让他们在看图说话中就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避免人云亦云,同时落实词语的学习和运用,将基础夯实。稍高年级的学生要从人、事、景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规律,能够运用夹叙夹议以及严整的文章格式来完成作文。
2、“分步写作,分年立项”。分步写作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进行。第一,低年级以识字,看图说话为重点,重点训练从书写连贯的几句话语到一些童话体的短篇作文,将文章慢慢写,顺完成作文写作的启蒙。第二,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启发,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积累搜集的素材等信息训练写简短的记叙类作文。第三,从练笔到正式书面训练,所有的阅读和积累都是为了能够融将其汇贯通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全面的正规的进行练习,才能由通顺完整到系统提高。
分年立项则是根据每一年级的情况来进行训练,一、二年级写字记词语,看图说话:三年级进行描述性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五年级开始从描述到记叙再到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清晰的表现。
3、“言语表达,情景训练”。教师通过组织实际活动以及实物演示,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描绘切实情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有真实的内容,真实感想,文章书写能够避免因凭空想象而造成内容空洞。另一方面,说、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多种应用文体实际应用,比如,校问新闻、寻物启事、书信、报告、申请书等。各种形式相结合,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到审题立意再到发散思维、综合成章。
4、“及时修改,加强交流”。学生的作文经过选材组材,规范结构等等把众多的写作因素融人其中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并将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选出比较优秀的文章进行宣读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在同一写作基础上让学生有参照的对象,还能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对于作文较差的学生,要指出作文需要修改和注意的部分,适当的时候可以在以往写作的题目中挑选普遍较弱的方面让学生重新写作一次。这样,优秀的学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重新立意写作,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评语更上一个台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篇7
一、情趣导写, 让学生自由表达
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 也是习作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写话、习作”教学应首先使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势必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积极情感的支持。兴趣和自信, 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写作的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 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大纲》忽视的, 新课程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 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 互评习作”等。自由表达, 在不吐不快的过程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作文教学应体现情趣导写, 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本无定法, 应让学生自由写作, 放任思维, 天马行空, 给学生作文“松绑”, 打破不必要的限制, 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过去命题作文的模式, 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命题材料要多留空白点, 空白点越多, 约束就越少, 给学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实际上,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可以不出具体题目, 只是确定一个大致范围, 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己拟题, 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写。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 保证抒发真情实感, 使文章内容充实,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扩大阅读总量, 丰富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平时除了指导精读课文外, 还应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选择优秀课外读物, 加强阅读训练, 以扩大阅读总量, 丰富写作素材。1.引导学生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丛书, 并对丛书中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让学生进行作文仿写练习, 从中得到锻炼。对丛书中其它内容,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 写好读书札记, 记录好其中的好词佳句及精彩片段。每隔一段时间, 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交流收获,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 提高写作水平。2.为了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还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创设“图书角”, 内设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刊物, 从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实践证明, 广泛的阅读,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使其陶冶情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3.教师在工作之余也要抽点空暇时间进行阅读, 每遇到精彩的片段或优美的文章, 都要细细品赏, 品赏之余, 利用课余时间让大家一起分享精彩的片段或优美的文章, 让其在这美的享受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标新立异, 写好作文
当面对同一命题或题材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尽量克服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 促使学生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策略如下。
1. 题目要有新意。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 首先看到的就是作文的题目, 因此, 文章标题一定要形象简洁、不落俗套, 让读者一见就心生好感。
2. 立意要有新意。
立意是文章的重要环节, 当面对同一题材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主题、探索内涵, 确定新颖有意义的文章主题, 切忌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 发挥超前意识,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事物, 从中提炼出富有创意的主题。
3. 选材要有新意。
题材是作文的第一要素, 当我们面对同一题目或主题时, 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素材, 从中选择出与众不同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题材, 为写出新颖的作文奠定基础。
4. 体裁要有新意。
文章体裁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通讯、书信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经常采用一种体裁描写文章, 应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描写, 力求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5. 表达要有新意。
在面对同一作文主题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变换表达方式, 尽量采用充满新意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以达到构思新颖、语言新颖、表达新颖, 使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创新性和创造性。
四、重视作文讲评与批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讲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与作文指导同等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作文讲评是对习作的分析和评价。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认真抓好、提高讲评的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 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批改,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 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作文, 除了老师批改, 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 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只有时时刻刻不忘作文讲评、修改,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8
一、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营造可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感情、发挥个性的写作氛围, 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 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提倡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想大胆写作、有感而发、随情而抒, 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感受。没有了约束和禁锢, 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自主表达的空间也随之拓展, 同时, 一篇篇精彩的佳作亦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学会积累, 丰富写作素材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 否则只是无米之炊, 无源之水。
1. 写作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出现表达不具体、不贴切, 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进行表达的问题, 究其原因是语言的缺乏。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学生要尝试不同的积累语言的方法: (1) 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 (2) 增加课外阅读量, 从阅读中积累; (3) 从人际交往中积累语言。
2. 写作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素材的宝库, 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生活, 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是比较丰富的, 有很多机会到全国各地旅游, 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有条件去尝试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他们也有可能接触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认识来自不同地方、国家的朋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宝贵的素材记录下来, 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记录可以是日记、周记、札记, 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三言两语, 也可以是长篇大论, 关键是要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方法合理、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是写作的基础。那么, 要怎样去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呢?
学生要观察的事物很多, 有人、动物、植物、建筑物, 只要是能映入眼帘的事物均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我们可以从有目的性、随意性和无意识观察这几个方面去培养。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就是将一件物体在学生面前展示, 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动静等各方面去观察。比如, 要指导学生写一篇状物文章, 题目是《我的文具盒》。这就要求学生各自拿出独具特色的文具盒, 或者教师展示出一个特别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文具盒, 然后按文具盒的特征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个文具盒总体形状怎样?有多高?有多宽?有多长?面上有哪些图案?用了什么颜色?内部结构有几层?每一层是怎样的?各层有什么用?这个文具盒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如果要观察人, 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貌、行动, 仔细听其语言, 体会其心理活动;观察事物, 要重点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观察环境, 要重点观察一定环境中的各种陈设、建筑位置、轮廓构造;观察景物, 要重点观察景物的特征, 如颜色、状态、大小和变化等。值得注意的是, 不论观察什么事物, 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还要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去欣赏, 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描写。教师只提供必需的材料,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力争使他们写出文章的新面貌、新风格、新形象。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观察生活不能单纯依靠感觉, 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做到有随意性和无意识地观察。要“观”而且要“察”, 既要有感官的索取, 又要有心灵的伴随。这样, 经过不断的训练,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其素质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指导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小学生初学作文, 就像蹒跚学步一样, 需要有人搀扶, 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走。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师不能只讲概念术语, 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 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 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给小学生讲授作文, 一次讲明一个道理即可, 抓住写作规律中的某一点讲通透、讲明白, 再配以具体习作, 用写作实践证明所讲道理的正确性。以后再循序渐进, 逐步讲明白各种写作方法。
比如讲授写人的作文。一开始, 先要让学生知道写人都有哪些方法, 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先训练学生练习一种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是指对五官、头发、衣着等的描写, 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 写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让别人看过作文后, 能感觉如见其人。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 再逐步深入, 告诉他们写人最重要的不是写外貌, 要使人有血有肉, 鲜活生动, 更重要的是写出人物的感情和内心, 写出他的性格。要想写好性格, 就要写他做过的事。一个人做的事情很多, 可是由于作文篇幅有限, 如果都写, 面面俱到只会沦为面面不到, 所以, 只选取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 集中体现人物的性格。这样, 在一次次的讲解、一次次的练习中, 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强, 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重视作文修改, 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要写好一篇文章, 必须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 它包括中心思想的修改、文章结构的修改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等诸多方面。作文修改的形式要力求多样, 可以采取集体修改的方法, 与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目的和要求;可以讲评学生作文, 从不足之处得出写作应当注意的经验;也可以组织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通过修改, 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明显提高, 他们对作文课的兴趣以及参与度也会明显增强。
总之, 搞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 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 作文教学低效, 学生作文水平低下,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鉴于此,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 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 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会积累, 丰富写作素材;方法合理、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指导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重视作文修改, 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五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篇9
一、采取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有动力, 才会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作文情境是指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 进而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达到作文训练目的。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语言描述、实物模拟、图画再现、联系生活等手段创设各种写作情境, 诱发学生思维, 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进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 多表扬、鼓励, 激发兴趣。
多表扬、鼓励,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也是增强他们写作信心的前提条件。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信心较低, 在作文训练中, 教师更应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 如一个好的构思、一个独特的见解, 甚至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 多给予表扬、鼓励, 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 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语言表达的成功与进步, 增强作文兴趣。
除此之外,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佳作展示等。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能扩大其知识面, 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重视阅读和积累, 丰富作文素材
俗话说, “共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写文章就好比盖房子, 积累材料好比备料, 要先准备好砖石、木材、水泥、钢筋, 这所房子才能动工兴建。由此可见, 积累材料的重要性, 学生平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写文章的时候, 才能得心应手;相反, 则会感觉头脑空空, 即使冥思苦想、搜肠刮肚, 甚至咬破笔杆也写不出好文章来。那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 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材料。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重视阅读, 多读书, 才能丰富语言材料, 写文章时才不至于无词可用。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 其文质兼美、思想深刻, 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并做好阅读指导, 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中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好的构思。当然, 仅靠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并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 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用上, 进而写出辞藻华美的好文章。
2. 学会观察, 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 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时, 才会灵感不断, 写文章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 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留心学校中同学最近的变化, 观察城市、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这样, 就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之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其次,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 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 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国情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 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
三、授予技巧, 拓宽作文思路
有了素材, 不会运用, 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仍然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而作文的核心是构思问题。只有有好的构思, 学生才可能文思泉涌, 写出有内容、有内涵、有思想的好文章来。下面, 我结合平时练习, 以以下几类常见作文类型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巧妙构思。
第一类:观察作文——以夕阳为例。描写同一人或事物, 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自身的感官体验也就不同。如景物描写《好个夕阳》, 应先确立情调 (喜爱、赞美) , 然后描绘夕阳的形状、色彩及诸多变化和作者的感受;记叙文《夕阳红》, 应以“夕阳”为喻、以“夕阳”为背景, 写一老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
第二类:半命题作文——使我的一件事。教师应先让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 填入最能表达实际内容或情感的词语, 诸如“激动”“悔恨”……再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把作文思路传授给学生。
第三类:看图作文——作文自拟题。学生应先看清图画内容, 然后在教室引导下分析、理解图意, 以抓住图画内容的深层含义, 明确主要观点, 最后构思。
四、自评互改,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评改环节,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 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进而在修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具体来说, 学生互评或自改作文, 除了从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进行修改外, 还需对所评改的作文进行语段、字词, 甚至标点方面的修改。修改作文时, 学生如遇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懂的字词, 可求教老师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也可同学之间共同协商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 使他们逐步熟悉评改要领, 提高修改质量。
总之,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 教师就要与时俱进,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不断探索、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从而使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其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此,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主要从采取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阅读和积累, 丰富作文素材;授予技巧, 拓宽作文思路;自评互改,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四方面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一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作文素材,技巧,自评互改
参考文献
[1].曹高桅.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青春岁月, 2012 (12) .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10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方面
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出现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有的学生在写作中错别字连篇, 作文语句颠三倒四, 不够通顺, 教师看了学生所写的文章,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 与学生的想法也差之甚远。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当中。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 想要表达某种意思, 却苦于语言晦涩, 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表述, 造成作文内容空洞、表达不明确, 缺乏真情实感, 缺少基本的作文立体感觉。还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总是套用某种模式, 作文都是一个模样, 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去抄袭和拼凑, 这都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经常性问题, 长此以往, 学生在作文中写不出新意, 激发不出写作的兴趣, 不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 教师方面
当前, 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观念方面, 一些语文教师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重视作文教学, 不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即使在作文教学中, 仍然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仅凭个人的经验去教学, 作文课堂上, 给出学生题目后, 不闻不问, 让学生自己去写, 下课就收, 缺乏创新和改革, 导致学生对于作文课充满恐惧, 不敢上作文课, 也不愿上作文课。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一上作文课心里就发怵, 思想上有一种负担, 不知道作文怎么去写, 这主要是由于平时积累较少,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所造成的。另外, 也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 又没有观察的习惯, 平时除了上课, 就是在家玩耍, 没有作文知识的基本存贮, 一旦要写作文, 脑海中一片空白, 不知道要写什么, 在作文课上, 语文教师也有同样的感触, 一上作文课, 学生大都愁眉苦脸, 不知所措。
为了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 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明确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掌握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和规律, 让学生熟悉作文的过程, 将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起来, 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 增强作文教学的针对性, 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写作思路,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在教学中融入快乐因素,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手段进行, 尤其是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多媒体图片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走进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情感, 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素材, 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到有内容可写, 从而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作文要想写好, 离不开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 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少一些机械灌输, 多一些文学感染, 少一些说教, 多一些文学熏陶, 让学生不但关心书上的知识, 更重视生活中的积淀, 只有积累多了, 学生才能具有感悟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写作意识, 做到有感悟而发, 有内容可写, 而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
(三) 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其实写作就是表达的过程, 是思想呈现的过程, 如果学生脑海中没有素材, 就会写不出东西, 因此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非常重要。
1. 重视素材的积累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往往都是对于生活的提炼, 写作也是如此。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必须要源于生活的积累, 因此,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 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挖掘作文的资源, 同时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事物, 认识事物的本质, 只有学生平时表达多了, 想象多了, 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 做到发挥自如。
2. 重视语言的积累
首先, 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阅读, 阅读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 通过采取多种手段, 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但在语文课堂中重视阅读, 还要重视课外阅读, 教给学生选择书目的方法, 让学生有效选择一些合适的书刊, 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文学书刊。在大量的阅读中, 丰富学生的词汇, 锻炼学生的思维。
其次, 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小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期, 其记忆力是非常强的,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优势, 鼓励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美课文。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美段落, 让学生能够到达背诵的程度,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 一些教材中的精美语句自然会成为学生自己的素材, 进而在写作中文思泉涌。
总之,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 需要广大教师根据学情循序渐进的进行, 只有这样, 才能使语文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的启蒙阶段, 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然而, 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本文分析了小学作文中所表现的困境, 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朱佳玲.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软件:教学, 2014 (6) .
[2]杜益.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 (12) .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写作兴趣;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愿意写。
1、开启小学生的心灵之门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把他们组织在一起。例如:在进行完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小学生,聊一聊与拔河有关的事。有的小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小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小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可以再根据小学生的回答帮其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小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多鼓励,以激发其兴趣
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尤其是初次作文,要多方位找优点,扩大表扬面。
3、模仿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从而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更加喜爱作文。
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
教给小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小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小学生生活实例,让小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小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使其既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小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
三、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捷径。阅读能力是指小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小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匮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小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小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小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小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小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其格,仿其法。小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小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小学生的思想,使学生重视写作,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 斌.《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
[2] 陈 辉.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广西教育.201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篇12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互相合作,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 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 尽量使学生观察的角度与层面与别人不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加强学生对平时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日记中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 每次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后, 让学生把当时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活动, 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感受, 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作文的基础是阅读, 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 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作文有情感, 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 并学会学以致用。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三、适当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 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 作为教师应将学习与游戏结合,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学生学得就快。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样学生才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同时适当的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 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课堂活动通过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 获得亲身体验, 寓教于乐, 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例如, 在班级中开展作文竞赛, 将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宣读或者送到学校广播室播出, 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 使手脑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与动手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加强了记忆, 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写作文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责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有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一桶水若泼洒而出, 久而久之, 就不再是一桶水了。作为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总之, 我感觉作文应当是学生的精神乐园, 教师只有把学生的写作动力和热情激发出来,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创作笔下生花。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魅力中国, 2009 (29)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研究12-0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07-2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析10-2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06-29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08-26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09-28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2-03
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06-2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0-13
谈谈如何完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