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2024-06-2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共12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互相合作,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 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 尽量使学生观察的角度与层面与别人不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加强学生对平时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日记中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 每次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后, 让学生把当时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活动, 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感受, 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作文的基础是阅读, 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 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作文有情感, 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 并学会学以致用。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三、适当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 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 作为教师应将学习与游戏结合,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学生学得就快。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样学生才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同时适当的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 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课堂活动通过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 获得亲身体验, 寓教于乐, 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例如, 在班级中开展作文竞赛, 将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宣读或者送到学校广播室播出, 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 使手脑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与动手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加强了记忆, 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写作文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责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有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一桶水若泼洒而出, 久而久之, 就不再是一桶水了。作为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总之, 我感觉作文应当是学生的精神乐园, 教师只有把学生的写作动力和热情激发出来,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创作笔下生花。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魅力中国, 2009 (29) .

[2]魏西蕊.谈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 (3)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篇2

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三大版块,一是孙善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报告,二是有五位优秀教师的作文展示课,三是专家对这几节课的总结和建议。而我参加了上午的学习,只听了三位老师的作文课,即使是这样,但是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这三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孙老师报告中向我们指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1)阅历浅薄、素材不够(2)胸无点墨、词不达意(3)思维杂乱、天马行空,细细想想自己的作文教学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时孙老师把自己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习的过程与我们分享,指出一篇好的作文有时并不是多么华丽优美的辞藻、更不是天花乱坠的语言,而是让孩子说“真心”话,让学生自己具有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我觉得来自孩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往往是最打动人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

这三位老师在备课上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特别杨波老师做的尤其到位。她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寻问孩子们都去哪些景点玩过?这些景点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第二位张老师执教的是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她把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第三位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她能贴近学生生活,把洗毛巾的过程带入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再现老师洗毛巾的过程。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写作文的诀窍。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习作才大放光彩。

她们的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像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她们教学功底的丰厚,加上准确规范的语言,自始至终,她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 篇3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些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晴。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三、把竞争意识引入阅读教学之中

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竞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要教会学生学会竞争,要使学生懂得,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跟自己竞争,敢于跟同学竞争。在阅读教学中,一是结合有关课文有机进行拼搏进取顽强意志、公正竞争等方面教育。二是开展各种阅读竞赛活動。教师要利用教材因素创设竞争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或超过对方的激情,教给学生正确的竞争方法等。像词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辩认比赛、看谁记得快比赛、看谁想得妙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树立敢于竞争的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如:参加力所能及的竞赛,解答力所能及的挑战性、竞争性的题目,使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顽强拼搏中获得。

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

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校的阅读氛围。如: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篇4

一、积累素材,构建小学生作文思想基础

积累素材是学习写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非常重要。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积累素材。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反复筛选出来的,每一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阅读价值,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是积累写作教材的首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背诵一些经典的段落和文章。阅读经典文章,不仅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而且也是读者和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经典读物对小学生的思想塑造和影响非常大。其次,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活动非常丰富,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情感,并且收集民间小故事以及民俗传说,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要安排学生写日记,将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日记是相对自由的文体,通过写日记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学生在学习之后应该将其中的句子段落摘录出来,并且进行背诵,在以后写作中,如果需要描写景物可以模仿其写作特色进行写作。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一处景物,然后运用四级变化的手法写出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比赛之类的课间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有诗歌朗诵、散文朗诵,或者组织一些小游戏,表演一段小故事等,通过这些形式,将学生融入到一种文化氛围内,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累写作知识。

二、媒体应用,点拨小学生作文思想灵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学生对图像、影视以及动画等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童谣歌曲,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扩展学生思维。也可以播放动画或者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发言,或者写观后感受。利用多媒体技术,从多个层次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罗大佑的《童年》有一段是描写童年时期的生活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这首歌,让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且难忘的事情,然后要求其写成一篇故事性的文章。保存起来,等自己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再拿出来看,想想当时的感受。动画《狐假虎威》《龟兔赛跑》等播放之后,让学生思考其中要表达的寓意是什么,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也可以课堂上发言,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这些方式比较自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想象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在作文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哈利波·特这个电影人物的看法,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什么品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等。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主体,指导小学生作文思路方向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在制定教学方案或者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从学生角度考虑。特别是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自身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缺乏生活的经验,所作的文章往往会比较空洞,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教师应该选择比较有针对性的影片片段或者小故事来促进小学作文的教学。而且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文。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学作文,毕竟小学生还比较单纯,看待一些事物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这一点无疑会表现在作文之中,教师应该对其中错误的思想以及作文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例如,有些小学生在写《我的爸爸》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比较严厉,他们会将父亲不好的一面写进去,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批评,应该适当地和学生进行沟通,然后和家长沟通,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将其写的文章给家长阅读,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以及制定作文要求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应该尽量少出议论性和说明性的作文题目,多出一些记事类的文章,因为叙事性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上手,相关的写作素材也容易积累。而且要贴近生活,如写人的有《我的爷爷奶奶》《我的老师》《我的同学》,记事的有《幸福的假期》《我的第一次旅行》,写物的有《爷爷的烟斗》《桌上的照片》等。这些一般贴近生活,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和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漫画,比如说《画蛇添足》的漫画,让学生通过漫画来写文章,描述漫画内容,而且要说明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体会 篇5

一、运用图画,空破重点和难点

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会主剖在脑际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这不仅使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知道理的积极性。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可能过公鸡由昂头到低头的动用变化,把大公鸡原来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样子变为低头思过,虚心接比评的态度跃然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鸡由高傲到谦虚的心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养成谦虚上进的品质。是可贵的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很好地启动了学生的“由鸡到人”的联想。

二、利用多画面,培养观察能 力

在看图作文时,学生面对多幅画或多景点,往往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形时,老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画面上的各种景物和观察整个画面的着眼点。如此,再让他们动眼观察、动脑分析。如讲授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光用彩笔画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喷水池,让学生写出喷水池的样子。然后再画出小亭、长廊、树木、花草、游人等,让学生抓住每个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展开联想。

末了,让学生们把观察到的各个景物的不同特点分别写出来。这样看图作文,即训练了学生的有序写景的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使用图样,掌握字形、字义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去认识事物,在讲授归类识字“潜”字前,用薄纸壳画上“潜水艇”和“潜水员”,涂上颜色分别剪下来,在上课时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把他们挂在黑板上。对于“潜”字,学生感到笔画多不容易掌握,看到图样就会兴奋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结合图样讲“潜”字,即有“水”旁,而潜水艇和潜水员都是在水里活动,进一步理解“潜”,即隐藏的意思,组词为:潜藏、潜伏、潜能、潜移默化,等等。通过图样,学生即能认识和掌握“潜”字,又有达到正确运用“潜”字的目的。

四、应用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篇6

提起阅读能力,很多老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难,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他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课标提出的每一条阅读教学目标,都需要我们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执行,绝不能只关注本年段的目标。

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削弱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学生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阅读教学首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朗读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张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要辅之以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将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主要有两条途径:(1)教师范读“激情”—师生小结“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2)学生尝试“激情”—师生矫正“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这里的“情”,指的是课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自然段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所蕴含的感情。

2.恰当的鼓励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动、感受带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如在教学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先让学生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然后才能入情入境地读,抒发自己的情感。具体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你敢于站起来朗读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你读得真甜美”“你会读好的,相信你能行”“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演讲家!”……这样的评价语,往往让学生心花怒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了自己与作者、与文本融为一体。

3.小学阅读教学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小学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不随意提高阅读的门槛,不人为地设置阅读的障碍,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精心引领下,是可以逐步建立信心,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的。

二、阅读教学应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運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太阳》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的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这位教师还让学生组织了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把握文章脉络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

脉络,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

从教学上讲,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之前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构思特点,那么,就可以驾驭教材,并根据文章的脉络进行阅读教学。从学生来讲,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初步摸清了作者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就会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也就会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放思维发展的质疑点,培养阅读能力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点。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进行总结评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阅读能力自然形成。

2.培养学生细读深究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每篇课文都要求多读,并带着问题读,每次读的要求不同;其次,要教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着重解释,让学生知道只有用词准确,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让学生依据文章的内容想象情景,创设情境,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

5.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词汇,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投入学习精力,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无论如何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离不开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问题”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乐霞.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新民.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东盟博览,20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体会 篇7

一、激发阅读兴趣, 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鼓励和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巨大动力, 而教师的任务则是让学生爱上阅读。曾有人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一定要在心里装几个童话故事, 以备不时之需。笔者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时, 当个别学生表现出色, 因努力获得奖励时, 笔者就会把短小精致的童话故事作为精神大餐奉送给他。另外, 笔者还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 利用课前三分钟讲给学生听, 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 诱导学生一时兴起寻书来读。渐渐地笔者发觉, 班里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二、设立班级图书角, 实现资源共享

为建立一个属于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角, 首先, 笔者动员家长, 向家长阐述阅读的好处, 争得家长的支持。其次, 组织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图书, 在阅读课或课余时间自主借阅。再次, 学期中间对图书角的书及时进行更新, 让学生将近期购买的新书充实到班级图书角。最后, 为了加强图书角的管理工作, 笔者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如, 《班级读书计划》《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等, 安排专人负责, 定时进行阅读汇总, 表扬借阅频繁的学生, 对借阅图书少的学生提出要求。班级图书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鼓励学生多读, 重视阅读积累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有用的书, 读名家名篇, 笔者时常要求阅读小组的学生推荐组员在全班进行即兴演讲, 对于表现突出者奖励一颗“智慧星”, 每月在班级展示一次, 评选“本月阅读之星”。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才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 使学生从多方面吸收营养, 真正领略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教师的鼓励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通过多读积累了大量知识, 进而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授予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笔者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上, 力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选读与精读相结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书, 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读。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二是摘录与感想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片、分类集锦或写摘录笔记等形式, 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进行摘录, 储备积累。三是思考与讨论相结合。读书不思考, 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在阅读指导过程中, 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 读用结合, 读完一篇好的文章后, 可以交流心得,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开展多彩活动, 丰富阅读体验

1. 交流。 在平时的阅读中, 为了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阅读的交流活动。如, 古诗词朗诵会、故事会等, 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另外, 坚持做好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 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等, 都能通过增加交流, 促使学生读好书。

2. 展示。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想得到认可与赞许,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 开展一些手抄报、古诗配画展示等活动, 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个学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优秀读后感、精彩习作、课文的拓展续写等, 并且将这些文章推荐给报刊发表。

3. 评比。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 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评比活动。主要有故事会、读书征文、好书推荐、好书海报设计、精彩片段诵读、“我爱读书”读书小报评比、读书笔记、读后感观摩交流等,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唯有阅读才能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种下一株树, 等到其根深蒂固, 等到其获得旺盛而深厚的生命力时, 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留住文化的根, 还他们一个厚重而快乐的童年, 让他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飞扬。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语文习作,教学,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 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 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参与生活, 搜集材料, 注意平时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作文, 积累素材, 必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观察生活, 变无心为有心, 变用眼为用脑, 养成对周围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闻、仔细摸、仔细品尝、仔细想、认真记的良好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才会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 才能为写出较好的文章打下基础。

1. 日常生活深入课堂。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多参加一系列活动, 如帮助家长做饭、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以体验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以及热爱生活的思想。

2. 新闻趣事走进课堂。

每天教室里都会发生一些小事, 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有兴趣或有意义的事记录在本子上, 每天利用十分钟, 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收集来的新闻趣事及其感受, 讲完之后, 让大家对此事进行评议, 让学生感受深刻。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学困生也在作文中尝到甜头, 增强自信心。

3.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走进课堂。

学校的墙壁上有激励人奋进的成语故事, 教室的图书角有学生喜欢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每周一的班会课我要求学生把这一周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 进行复述和谈感受, 由于学生积极参加, 亲身体验, 因此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写日记等增加生活的素材。

二、注重学习的内容, 结合学生本身素质, 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课堂知识有局限姓, 所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是很重要的。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 我班以“爱, 使人间充满温暖”为主题, 举行了一次班会活动, 要求学生为自己最爱的人说几句最想说的话, 这样的描写很感人, 学生也能够说真话、说实话。

三、注重习作的评价

1. 运用肯定式评价,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成长总是需要激励的。教师要毫不吝惜地使用表扬的武器,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 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 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鼓励, 一种肯定。比如我在批改习作时, 这样写:“老师很欣赏你的文章, 语言那么美, 首尾照应让你的文章是那么完整。”肯定式评语, 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又融入了师生情。等级评价是富有人情味的“优秀”、“良好”, 几乎杜绝了“及格”与“不及格”的等级。肯定式评价体现了人情味, 使学生增强了自我肯定的信心。

2. 运用接纳式评价, 培养习作兴趣。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习作批改中, 我实施有差异教育, 实现有差异发展。

3. 运用期待式评价, 促进习作发展。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在习作批改中运用期待式评价, 提出具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目标, 让学生树立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此类评语使我班大部分同学心情开朗, 充满自信, 有效地改变他们自我认识的惯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以及认识动机、风格、技能, 使他们的实际发展比预见的更好。期待式评语的运用,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习作环境。

四、学生习作的批改方式多样化, 保持学生习作热情

对学生习作的批改,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教师批改外, 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批互改, 学生自己修改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先挑出几篇较好的作文进行展评, 让学生把它写在黑板上, 共同进行评改。可以把比较好的好词好句和有毛病的句子用符号标出来, 这样既教给了学生批改方法和符号, 同时也欣赏了学生的好词好句, 对提高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帮助。教师也可以不定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 以四人一组最好, 可以让学生先集体找出有病句的地方, 再相互探讨, 对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打上问号, 请教教师, 直到得出正确答案为止,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学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精华,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习作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9

一、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像王羲之、王献之、米芾、黄庭坚等,他们都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我把这些故事做成课件,在电视或者是幻灯片上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从心底里佩服这些为中国书法做出贡献的人们。同时我把他们的作品打印出来放到我们的展示台上,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书法家们作品的熏陶。这样不仅让孩子有兴趣,还能在兴趣的基础上感受到艺术家们书法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二、注意写字环节的设计

写字其实就是横竖撇捺点的组合,很枯燥,稍不注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写字环节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我的课堂经验,我觉得写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适时指点。每个孩子的字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写字时不能老让学生写,适时地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介绍介绍经验,或者是给同学指点指点。这样不仅避免了长时间写字产生的厌烦心理,而且还给学生增加了自信心,时间长了,学生都能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到很多。

(2)给学生创设展示的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热情,在班级里设一个专门的书法展示平台,每个孩子只要是他认为写得好的作品都可以拿到那去展示,我还时不时地利用学校的橱窗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这样就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展示欲望,让学生爱写字,写好字。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观察。观察是写字的第一个环节,当拿到一个字帖我从来不让孩子先写,我都是让他先看,看结构,看笔画,尤其是毛笔教学的起笔落笔。在看中寻找经验,在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写字。看完以后就是写,写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要胸有成竹,一笔到位,我觉得写字不是描字,写就要一次性写好,如果一笔没写好可以换一笔再写。我特别反对孩子在一个字上改来改去,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就不是很严格,他会认为写错了还可以在字上改,尤其是毛笔教学更应注意。

(3)严格要求。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练得字体写作品,或是在平日的学习中,凡是涉及到写字的都要像写字帖那样要求自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认真写的孩子要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时间长了孩子的书法会有很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0

2.低年级写字教学要重视示范作用。 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 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生写独体字, 我首先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一笔的样子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小”字, 我一面范写, 一面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笔“竖勾”写在竖中线上, 第二笔、第三笔的“点”, 分别写在左半格和右半格的中间, 当学生明确笔画之间的搭配之后, 我立即在田字格中再写一个字, 让学生再次观察一遍, 使学生明白: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 我同样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搭配, 如写“河”字, 我一边示范, 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左边的三点水笔画少, 少占一些空间, 让给右边的基本字, 它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中间的点在横中线上, 另外两点在横中线的两侧, “提”的锋尖应对着第一个“点”的末端, 三点的位置在同一弧线上。 右边的基本字“可”笔画较多, 所占空间可以大些。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在田字格里书写的示范字, 再让学生描摹、临写,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练字。 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书写时要做到“横等空, 竖等空”, 即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竖与竖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如“目”字有四横, 这四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舞”字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笔都是“竖”, 这四竖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3.教师要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以激情朗诵导入新课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当你漫步林间, 你会看到那微不足道的小花, 在尽情地向你绽放笑脸, 当你信步湖畔……”教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花有了不平凡的感觉。 实践证明, 教师的激情导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和流畅, 又将学习引向深入, 使师生的思维与文本作者的思维紧密契合, 积极保持思维的敏捷与流畅。

4.加强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需要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有效的阅读指导、有效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 这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当前的心理、阅历、知识体系的结构等, 明白小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给学生一些建议, 帮助他们克服独立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作品,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优秀的、健康的文学作品, 同时教师可以自己推荐一些合适的作品。 其次,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精读法、略读法等。 教授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品时可以使用适合的阅读方式, 不是面对哪一本书都要一字一句地慢慢咀嚼。 例如,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阅读《 水浒传 》 《 三国演义 》 《 红楼梦 》 《 西游记 》 《 骆驼祥子 》 《 昆虫记》《中国上下五千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中外名著时, 可以认真地品味其在时间长河中沉淀出的文化韵味, 而在阅读《神话故事》《会说话的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中外神话故事》《故事大王》《宝贝睡前故事》《睡前5分钟》《民间故事》《晚安故事》《爱心小故事》这一类型的课外阅读作品时, 便可以适当地进行快速阅读, 大致浏览故事内容和了解故事梗概。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作品。 教师和家长不要表面上让学生自主选择, 实际上仍然要求他们看自己规定的书, 这样“不放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教师要精简提问, 培养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提问的源泉, 有了问题意识, 学生才有兴趣探索真理。 教师应精简课堂提问, 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堂课上, 教师只需提炼3~5个问题, 它们之间应形成问题链, 或最好能创设完整的问题情境, 这样课堂就能以问题为线索, 在“步步推进, 层层剥笋”中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 学生若要解答这类问题, 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 从整体角度理解和把握内容,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加深思考层次, 最终达到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提问意识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1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2012(3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城厢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点体会 篇12

《新课程标准》提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真正地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并能够在这块天地里展现自我, 大有作为。比如, 在教学《雨点》一课时, 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 充分感悟课文的情境, 亲身地体验一把课文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我就给学生留出了充裕的时间让其自读, 并引导学生有重点地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个具有动态的词语进行感悟, 组织他们以亲身表演的方式进行理解、体会;要求他们在表演中, 要合乎人物的身份, 动作自然、到位, 表情丰富, 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参与表演的学生的演技进行评议, 最后选出表演动作到位、演出技巧高超的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通过互评互议, 再次体会动态描写词语的惟妙惟肖。一节课下来,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是课堂的配角,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然顺畅地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既让学生对重点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以此为契入口, 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并积极参与了课堂互动,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进而一改课堂沉闷的局面, 学生学习的兴味更加浓烈。

二、利用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好奇”是所有学生的心理特点, 而且学生们的“好奇心”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认真地琢磨并充分地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特点, 将其引用到口语交际训练课上, 就一定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和表现的欲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时我们为了使得一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常常会创设一些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 在进行《介绍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 在课前, 我就布置了如下作业:让每一个学生, 在父母帮助下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或头套。在口语交际开始时, 我让学生分别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头饰或头套, 投入角色, 进行自我介绍;也可以交换头饰或头套再改变角色进行自我介绍, 这样的效果特别好。又如, 在进行《接待》这一口语交际训练时, 我们不妨给学生营造一个“家”的场面:在讲桌上分别摆上一个保暖瓶、一个茶壶、数只茶杯, 在桌子的周围摆放几张凳子, 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一人扮演主人, 其余扮演客人。在这样的场景中, 学生“接待客人”的交际, 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 在《学做小导游》的口语交际训练时, 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喇叭、一面小红旗、一顶导游帽。这样, 就能将一个小导游完全装扮出来。在训练时, 学生积极踊跃地、争先恐后地想做这个小导游, 如此, 便能让学生充分地保持角色, 发挥潜力, 在双向互动中, 让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这些情景都能引发学生的好奇, 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运用丰富的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动力, 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方法。一个人的想象丰富与否, 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能体现这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常常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 拓展、创造适当的空间, 这也就像一粒种子要发芽成长, 就必须具备适宜的气候和水分等条件一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 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很难过。如果你是小壁虎的好朋友, 你决定替小壁虎继续借, 你会怎么做?”小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回答:“向小马借、向小蝌蚪借、向大公鸡借……”“假如我们不向动物借, 还能有其他的办法吗?”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思考, 这时我们可以顺势引导:“当今世界有最先进的克隆技术, 可以克隆羊、克隆牛、克隆小白鼠……我们何不也让科学院的叔叔阿姨们运用这项技术给小壁虎克隆一条原汁原味的尾巴?”这样, 就能引发学生的想象, 激活其创新意识。因此, 教学中教师不应囿于教材, 而应把握契机, 创设悬念, 鼓励小学生开动智慧的大脑, 大胆想象, 想出各种答案, 哪怕学生的答案是无法实现的, 或许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也要积极地予以肯定。这样的教学,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使用幽默语言, 增强师生的情感沟通

上一篇:电流控制型感应电机下一篇: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