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会

2024-07-27

跳高运动会(精选10篇)

跳高运动会 篇1

运动会之跳高

今天,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会,已经举行到第二天了,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激动。

我望着周围喧哗的同学们,汗已不知不觉中爬满了自己的后背。我双手撑着脸,眉头紧锁着,板着脸,心中思索着:是不是可以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参加比赛哪?但陈老师的那一句,不行!则彻底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我一想到就不由自主的低头叹气。眼看那跳高比赛就要开始了,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只调皮的小兔子不停地跳着,嘴中嘀咕着:“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男子乙组跳高„„”听到这里,我的心脏顿时抽动了一下,心想: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看我过五关闯六将!不过想到这我又怕了,要是第一关就被刷了,那可不是让别人看笑话吗?管他的,重在参与,不过看着我自己着70多斤的体重就不免有些沮丧。“走吧!”曹佳璐提醒道。“哦—,知„道了!”我结巴的回答。“那好,快走吧!”他又一次提醒道。来到,比赛的地方我发现那根跳高杆放的并不是很高,好像我可以跳过去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了丝丝喜悦。人越来越多,我闭上眼深呼吸,心果然静了下来。“开始!试跳!”裁判员喊道。一个个对手跳过了竹竿,前面的人越来越少,我的心也开始有些紧张了,到我了,我一个快速的助跑,当快要到那根竹竿中间最低处时,我双脚一用力,整个人横着跳了过去,一下子勇气又回到心里,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正式开始!”裁判员喊道。由于高度还是原来的高度,所以我很自信,也没有人没跳过去,看起来,他们的实力都还不赖。

第二关,高度有上升了5厘米。我四处张望,有些不安。突然我竟看见有自己班的同学前来加油助威,信心倍增。“618!”只听见裁判员一声大喊,我刚刚松弛的心一下子紧绷起来,疯一般的往跳杆那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脚步却慢了一拍,还想往前冲,但跳杆已经在眼前,只好奋力一跳,但脚都碰到了跳杆自然是跳不过去了!第二次,我又一次冲出去,但这次我跑得慢了些,当要来到跳杆前时,我闭上眼,指甲紧扣自己的肉,心想:一定要行!顿时,整个身子已重重摔在软垫上,虽然痛但也还是跳了过去!

第三关,高度又增加了5厘米。“啪!”„„“啪!”„„。两次,我都失败了,那跳杆掉落的声音如一把刀在我的心头划下深深地伤口。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心中念叨:一定行,一定行!“618”,我出跑,用力一蹬,挺胸收屁股。突然,我感到屁股上有一点摩擦,心想:完了,挂机!但是当我睁开眼时跳杆去没掉,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但还是跳过来了,我满心欢喜!

我只来到了第四关,但比当初预计的要好,不是吗?

跳高运动会 篇2

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是运动员接受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参考基础, 直接关系到跳高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跳高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身体形态特征作为预测人体最大运动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作用在竞技运动训练中不可低估, 尤其是在跳高运动员初级选材过程中, 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与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 从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登陆中国知网, 输入材的期刊及硕博论文20余篇, 同时翻阅《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田径》等十余本相关书籍。在广泛查阅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 根据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研究需要, 对涉及到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指标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整理, 在此基础上拟定了三项指标作为本课题的原始指标。

(2) 实地测量法。

利用标准身高计、体重计、皮尺对唐山市跳高专项训练的运动员身高, 下肢长度等指标进行测量, 得到数据, 并统计, 分析, 得出研究结论。

(3) 比较分析法。

比较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与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身高, 下肢长度, 克托莱指数等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 分析原因, 提出相应的建议。

(4) 数据统计法。

通过统计软件Excel2003为统计工具, 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指标的确定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它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 身体形态是决定运动员是否适合从事某项竞技运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根据跳高项目的特征, 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 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原始指标主要集中于身高、体重、下肢长度、踝围、跟腱长、髂宽、肩宽、髋宽等。

3.2、唐山市体校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唐山市体跳高运动员的身材条件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王举涛、苗苗在《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特征比较研究》中研究表明, 目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因此,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在身高、下肢长、克托莱指数等方面的差距仍旧会加大。

3.3、唐山市体校与国内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特征分析

从调查得知,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与国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存在较小差异。国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9.3cm,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2cm, 二者相差7.3cm。国内优秀跳高运动员下肢长度为113.3cm,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的下肢长度为108.9cm, 二者相差近4.4cm。但是, 从克托莱指数来看, 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的身材条件符合跳高项目的基本要求。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确定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派生指标克托莱指数为主要评价标准;

(2) 唐山市体校与国内跳高运动员的身高, 下肢长的差距分别为7.3cm、4.4cm。但是, 唐山市体校跳高与国内优秀跳高男子运动员的派生指标托莱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都是369。唐山市体校与国外跳高运动员的身高, 下肢长的差距分别为12.4cm、7.0cm。但是, 唐山市体校与国外跳高运动员的派生指标托莱指数存在差异。

4.2、建议

(1) 在跳高运动员选材时要把身体形态的身高 , 下肢长 , 跟腱长放在首要位置。制定整套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以及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在选材的时候 , 选身材高大 , 下肢较长的, 尽量缩小与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在身高上的差距, 这也是当今世界运动员向高大型发展的趋势。

(3) 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在选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既要看他们现有的身体高度, 又要考虑他们未来可达到的高度。

摘要: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是运动员接受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参考基础, 直接关系到跳高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跳高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身体形态特征作为预测人体最大运动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作用在竞技运动训练中不可低估, 尤其是在跳高运动员初级选材过程中, 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测量法、比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分析了唐山市体校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并与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提供了可参考性的意见, 旨在为指导跳高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唐山市

参考文献

[1]马丽亚.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体系和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1, 6, 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研究 篇3

关键词:撑竿跳高 素质 特征 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32

撑竿跳高是一项技术非常复杂的田径项目,其技术的复杂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柔韧和协调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好地在活动支撑中控制自身的能力,以及空中定向和平衡能力。一名出色的撑竿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备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体操运动员的上肢躯干力量和灵敏协调性,以及在活动支撑中控制自身的能力、空中定向和平衡能力。

1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运动员重要的运动素质之一,对撑竿跳高项目而言,持竿助跑是获得动量的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论述:“完成撑竿跳高的力,可以分为两个。一个力是把身体和竿一起竖到垂直部位的力,这个力来源于助跑速度和踏跳力量。”所以,助跑速度越快,通过起跳传递给竖竿的动力就越大,竖竿和摆体的速度就越快。撑竿跳高有三快技术特征,持竿助跑速度快、摆体快、竿子反弹快。而摆体快和竿子反弹快又与助跑速度快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助跑速度是决定撑竿跳高成绩的重要前提 ,是撑竿跳高運动的基础,是获得动能的主要阶段,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前提 。早在40年代,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瓦尔姆.戴就从运动实践中得出结论:跑的快的人,一般能跳过较高的高度。1950年,前苏联著名田径运动员B.吉雅契可夫认为:助跑速度能建立起一定的动能储备,它决定可能跳过的高度。1974年N.弗尔德经对助跑节奏的研究后指出:不断提高助跑速度,就能在握竿点提高和竿子硬度增大的情况下,保持动作不变形。另有研究测定,如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提高百分之五,则重心腾起总高度就可提高百分之十,不断提高助跑速度就能腾越更高的高度。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速度分绝对速度和专项速度两种。绝对速度即运动员平跑中的最高速度,它是撑竿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极为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助跑速度的基础,助跑速度是以绝对速度为基础的,一个撑竿跳高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绝对速度,才有可能跑出相对较高的助跑速度,才有可能在保持较高的助跑速度的情况下,留有一定的速度储备,从容充分的完成起跳动作,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撑竿跳高的专项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绝对速度的制约。发展绝对速度以短距离反复多次快跑为主。如起跑30米、60米、100米,行进间20米、30米等。除了绝对速度,专项速度也是撑竿跳高必备的速度素质,撑竿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快速奔跑能力,同时还必须提高持竿跑时的专项速度和节奏。

2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撑竿跳高从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悬垂摆体到转体拉引和推竿各个技术环节的完成都依赖于运动员的力量,力量是运动之源,因此,除了速度之外,力量在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中,占主导地位。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力量包括上肢肌肉的力量、腰腹肌力量、下肢力量,也包括大肌群的力量和小关节的力量。发展力量要达到蹬力、摆力、拉力、推力、握力一起发展。在撑竿跳高中,运动员有两组主要的肌群可以把能量输入到“人——竿”系统中:第一组肌肉群称作“腿部肌肉群”,它包括参与助跑和起跳阶段的所有肌肉;第二组肌肉群我们称作“臂部肌肉群”,它包括插竿时及离地阶段参与运动的肌肉。在技术动作完成的不同阶段,对两组肌肉群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在助跑起跳阶段需要腿部肌肉群;在插竿阶段需要臂部肌肉群;在上体后翻阶段需要臂部肌肉群;在拉——推竿阶段也需要臂部肌肉群。此外,握力是撑竿跳高运动员一项不可忽视的专项素质。有研究将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握力与田径其他项目运动员的握力进行比较,撑竿跳高组明显大于田径组。因此,必须有意识的加强运动员的握力训练。

撑竿跳高技术对运动员快速力量要求比较全面,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在助跑时要求髋关节屈肌,腿部伸肌快速摆腿和蹬地送髋;插竿起跳要求躯干前面肌群,腿部伸肌,髋屈肌,臂伸肌快速进入;摆体要求快速兜腿和团身;展体引体推竿也要求及时快速有力。

3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指人体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撑竿跳高的比赛是田径项目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运动员如果没有保持兴奋的能力和肌肉长时间强度工作的能力,其它身体素质水平就不能始终得以正常发挥。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很强的专项耐力水平。专项耐力是指不同专项的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按特定强度、质量要求长时间进行专项运动的能力,通过技术训练中的大量完整跳跃练习能训练和发展撑竿跳高的专项耐力。

4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的好坏,即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和肌肉韧带伸展幅度的大小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柔韧性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十分重要,助跑需要髋关节和大腿后群肌肉的柔韧性;插竿起跳,肩胸快速“进入”需要肩、胸、腹、髋关节前部柔韧性;团身需要背、腰、髋、腿后部柔韧性。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增加动作幅度,使肌肉收缩更快速有力。为了能在起跳时造成很大的反弓,撑竿跳高的柔韧性应以发展肩关节、髋关节和腰脊关节的柔韧性为主 。

5 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灵敏、协调素质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灵敏、协调能力是撑竿跳高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的必备条件,人体在结束起跳动作之后,随即离开地面转入空中动作,空中一系列复杂动作,运动员要靠自身去转换并将身体保持在一定的运动轨迹上,如果没有灵敏、协调能力,动作之间的转换时间和运动轨迹稍出偏差,就会破坏动作的衔接,造成整个技术的失败。通过大量的体操、技巧、跨栏练习以及十项全能的练习,可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协调能力。

作者简介:

运动会场面描写—跳高 篇4

运动会场面描写——跳高

看,一位健将在众人的簇拥与围观之下徐徐走来,裁判搭好杆后,全场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抓住”他不放。他的脸颊似乎有些抽动,眼皮一直跳个不停,眼神中流露出一分忐忑不安,嘴唇微微张合着,似乎念念有词。他的耳畔渐渐开始响起加油声,声音逐渐蔓延到全场。裁判小声对他说:“你可以开始了,别紧张。”他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眼睛慢慢睁开,一股坚定与勇气透出来。他向裁判微笑了一下,就在众人的期待之下绷紧了双腿,眼睛像老鹰盯紧着猎物般锁定了杆子。忽然像离弦之箭似的飞奔起来。他的双腿急促而有力地迈动着,如同猎豹追赶着羚羊般奔向那1.2米高的杆子。观众们似乎看不清他了,只能拼了自己的命,竭尽自己最大的音量喊着加油。全场人的目光顺着他的轨迹,也跟着跑。但他两耳不闻身边事,仍然奋力冲着。就在瞬间,他的脚用力地往地面一蹬,像骏马一样腾空跃起,两脚忽然离了地,手慢慢向上举起来„„全场都被他“冻”住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刹那间杳无踪迹,大家的头慢慢抬起,目光随之跟着他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他依然已经把所有东西置于九霄云外。他上升着、上升着,渐渐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用自己的一切来跨过这道杆子,跨过他人生的一道阻碍。他继续上升,像飞鸟般轻而易举地“飞”了过去。他的轨迹像一条经历过风雨而刚刚显耀出自己绚烂光辉的彩虹,饱含着他的奋斗、他的汗水、他的豪情„„他缓缓下降着,突然又像小鹿似的脚轻轻踮在垫子上。此时,观众们看的是如痴如醉,像一部美妙的影片。突然,他们愣了一下,被“惊醒”了,一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热烈的掌声。这位健儿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他含蓄的微笑始终不能覆盖他的激动和喜悦,他奔向冲他欢呼和鼓掌的人群笑了笑,迈开大步像凯旋的战士般走了。顿时,又有一群人像蜂群似的又把他簇拥了起来。

运动会稿件之跳高跳远 篇5

致跳高者

在步伐优美的助跑后,一跃,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迅速沉身,收脚。

过。

真是优美的跳高姿势。

每一次,都是挑战,是超越。

为了每一次超越喝彩。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

细细的杆子横放在半空中,它细,然而却像你生命中的坎,不可怕,不要怕,只要你有决心,只要你有信心,这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战胜,一次次的超越自己,加油吧,努力跳过这挡在你前面的坎。

去燃烧你的青春!

致跳高运动员

左手遮不住汗水

右手遮不住太阳

满场的眼睛

是满场的渴望。

跨出的脚踩在云层

飞跃的心儿在沸腾

轻捷如燕

威猛如鹰

欢乐扬起了臂膀

沉浸在反复轮回的场面中

汗水淌过,泪水泡过

在太阳下发出光芒。

超越——致跳高运动员

在阳光的照耀下,跳高的比赛场地格外辉煌,运动健儿们,用那矫键的身躯,冲刺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没有尝试,怎会知道自己是否为强者,超越自己,也许会创造一番新天地!

跳高运动会 篇6

一、跳高成绩组成及影响因素

跳高高度由三个垂直距离总和决定, 即:H=H1+H2±H3

H:能够越过的横杆高度。

H1: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H2: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H3: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

从公式中可以看到跳高成绩H由三个高度组成即:H1, H2和H3。H1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身材高, 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 重心也高, 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 这对提高重心高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 尽管腾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 但重心轨迹仍按抛物线运动, 因此跳高的高度H: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的角度, 它们是在起跳瞬间就决定了的, 因此,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H3是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跳高时, 体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 但在实践中最难做到, 但是总体而言H3的值越小越好。跳高姿势的演变从跨越式到背越式, 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 所以说H3是衡量杆上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准。

二、跳高能力各个因素的提高

有上面公式可知, 凡是影响到H1、H2、H3, 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总的跳高高度。H1除了受到选手身高、腿长的先天条件的影响之外, 另外, 运动员起跳的身体姿势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身体姿势的改变会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 提肩, 拨腰, 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 起跳腿的膝躁关节充分蹬直, 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因此, 跳高时应强调高重心的起跳姿势, 要在充分利用助跑取得的水平速度和快速积极放脚着地的基础上, 在起跳离地瞬间尽量提高身体重心的高度, 使起跳腿三关节充分伸直, 摆动腿和臂充分上摆, 躯干充分向上伸展, 以提高H1的值。

除了H1这种天赋与起跳姿势影响到起跳高度外, 更多是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而起跳高度又取决于助跑速度以及由平行运动转换成垂直高度的效率, 助跑速度越快, 转换得越好, 获得的腾起高度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 训练的目的就是尽力提高H2。提高H2首先提高水平速度;其次提高腿部爆发力, 最后要解决好助跑速度和腾起速度的转换, 尽可能地发展运动员的各种能力, 使跳的技术更为合理。

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可参考相关田径或体能相关训练方法,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进行探讨。合理的起跳技术, 可以达到最好的起跳效果。在动作要求上强调起跳腿向起跳点迈进和放脚的技术, 适时地准备进人起跳的方法, 适时地准备起跳的方式, 摆动腿动作完成的及时性和积极程度, 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以及它的节奏, 频率的结构,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相关数据表明,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 对地面的作用力摆腿占20%, 摆臂占60%, 起跳腿只占20%, 由此可见, 摆动腿及两臂的迅速向上摆动, 所产生的动量向全身转移, 从而加速身体运动, 再合理地配合起跳腿的蹬伸动作, 就能达到应有的起跳效果。

H3值是衡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对于H3而言, 越小越好, 这要求尽量完善杆上动作, 应发展运动员的平衡觉、柔韧性、协调性、空间身体控制等各种能力, 注意运动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使身体尽量贴近横杆形成中间高, 两头低的桥形姿势。同时注意姿势反射的训练, 即头部的后仰, 可利于挺髓, 形成流畅的过杆技术, 缩小H3的值, 提高了动作技术质量。一定意义上讲, 跳高技术的发展, 过杆姿势演变的趋向, 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的横杆。

三、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体能、技术上的训练之外, 影响跳高竞技能力的因素还包括运动员的意志力、情绪控制等心理作用的影响。背越式跳高是用背部着垫, 所以很多运动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另外, 跳高属于顺序比赛, 前面选手的表现会很自然的给后面运动员无形压力。事实证明, 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直接制约运动员的表现。比赛过程中, 随着高度越来越高, 试跳次数越来越多, 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如果运动员能够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 才能正常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

四、跳高运动员的训练重点

针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训练重点应注重于以下几点:

1. 水平速度与腿部瞬间爆发力。

2. 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移, 即起跳技术的训练。

3.过杆技术的训练, 即尽量缩短H3。

4.跳高专项心理训练。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是一个系统的、繁杂的系统体系。但是运动员的基本能力仍然是由基本素质、技术能力、心理素质构成。本文通过对跳高的能力构成进行分析, 找出训练跳高的核心因素, 为运动员能力提高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训练学,跳高,能力构成

参考文献

[1]许耀增.影响跳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3

[2]高美玲, 从决定跳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谈背越式跳高的训练[J]训练研究.2006.7

[3]沈伦.影响跳高成绩因素探蹊[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跳高运动会 篇7

关键词:跳高;起跳;运动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101-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Zhang Guowei has achieved repeated success in the world high jump competitions, including silver medal in Incheon Asian Games, over 2.38 m in the United States Grand Prix, and 2.33 m in the just concluded Beijing World Championships to win the silver med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Zhang's take-off and flight kinematic indicators in 2015 Beijing World Championships with other world elite jumpers shows that Zhang's absolute spee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elite athletes in the world, but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speed is not high; when taking off, the joints of hip, knee and ankle do not fully stretch; angle of each joint is lower than other world elite athletes; jump off and the body center of gravity rod angle is reasonable; rod moment of body gravity is not right above the bar, failing to maximize the use of H2 height.

Key words:high jump; take-off; kinematic analysis

跳高在1896年首届奥运会中就被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先后历经“剪式”“跨越式”“俯卧式”,直至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创造了最为科学的“背越式”。当今男女的跳高世界纪录2.45 m、2.09 m,均为运动员使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创造的。

男子跳高曾经是我国的优势项目,80年代初期,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1年之内3破世界纪录,以2.39 m的成绩傲视群雄。1985年之后,随着朱建华的退役,能达到世界大事参赛水平的中国运动员少之又少,奥运会和世锦赛的赛场上再也没出现过中国运动员的身影。2012年之后,随着张国伟、王宇等一批年轻队员的出现,中国的男子跳高又迎来了春天,频繁亮相于国际赛场。特别是张国伟,2015年连续在国际比赛中从2.32 m跳到了2.38 m,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张国伟在雨天湿滑的天气中以2.33 m的成绩夺得银牌,这是30年来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世界大事的最好成绩。所以,通过北京田径世锦赛技术录像,对其越过2.33 m高度技术动作进行各项指标分析,在研究中找到技术落后的突破点,为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量化参考指标,以期更好的成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张国伟,山东籍运动员,1991年出生,身高2.01 m,体重76 kg,最好成绩2.38 m,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跳高亚军获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在各类期刊杂志中查阅与“跳高”“起跳”“腾空”“运动学”等相关文献150余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 影片拍摄法

将两台日产SONYNEX-VG20E高速摄像机置于比赛场地,A机放置在右侧跳高架立柱后延15 m处,同时在距离横杆的垂直面15 m处放置B机,两台摄像机主光轴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两台摄像机的高度设定为1.2 m,操作频率为250 Hz,分辨率为640×480。

1.2.3 图像解析法

对拍摄的张国伟2.33 m成功过杆资料采用SIMI Motion运动图像解析分析系统。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日本松井秀治人体惯性参数模型,并依据人体模型的标准和研究需要选取若干个节点,以此来解析处理完整的跳高技术过程。用数字滤波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平滑系数为8。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起跳阶段结果与分析

2.1 起跳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分析

“速度”是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要用到的身体素质,有奔跑速度、出手速度、击打速度等等。对于跳高项目,国内外的优秀教练员、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速度”在背越式跳高竞技水平中所占的份量非常大。高质量的助跑才具备更高的动能,才能转化为更多的重力势能。因此运动员在离地瞬间对着地瞬间速度的利用,反映着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能量损失的多少。

通过表1可以看出,张国伟与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在总体的速度参数上差距不大,甚至起跳着地的瞬时速度7.78 m/s还能超过国外的优秀运动员,但转换到离地瞬间速度时就变成了3.82 m/s,速度损失比较大,说明起跳瞬间核心力量相对薄弱,在高速情况下身体无法高效率地转换速度能量。在垂直速度指标上,两项指标均位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该运动员起跳瞬间两臂非常充分地蹬摆、摆动腿和起跳腿也是充分蹬伸,这对垂直速度的获得有着极大的作用。

2.2 起跳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分析

H1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起跳腿的长度及起跳瞬间各个关节的蹬伸程度,相对情况下H1高对于获得好的成绩有一定的优势。从表2可以看出,张国伟H1的高度1.37 m与国外优秀运动员1.38 m相差不大,但是从身高数据就可以看出,张国伟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6 cm,起跳着地瞬间和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的数值结合身高来看也低于世界优秀水平。另外,重心加速距离及H1/身高的比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也比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通过录像看出起跳瞬间身体的各个关节没有充分蹬伸,特别是髋、膝关节。表1中速度利用率不高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起跳腿的力量及关节柔韧、协调、稳定性较差。所以改善起跳腿的蹬伸程度,并且要在起跳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蹬伸幅度是提高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键之一,特别要注重核心力量训练。

2.3 起跳瞬间起跳腿缓冲与蹬伸的时间分析

从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得出,缓冲时间小于蹬伸时间,说明垂直速度大,而缓冲时间大于蹬伸时间,说明垂直速度小;也就是说垂直速度与起跳时间呈负相关的关系。蹬伸阶段所用的时间越短,起跳瞬间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就会越快。通过表3,仅从起跳总时间来看,张国伟0.152 s优于国外优势运动员,但是这很难说明张国伟起跳快速有力。因为从缓冲时间和蹬伸时间所占总时间百分比来看,张国伟两项指标大约各占一半,而国外优秀运动员缓冲时间仅为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要想提升比赛成绩,张国伟需要合理分配缓冲和蹬伸时间,缩短缓冲时间的比值。

2.4 起跳瞬间各关节角度分析

起跳腿膝关节的角度是反映大腿伸肌工作是否充分的主要指标,腿部伸肌的向心收缩是起跳的重要动力,同时,膝角也是影响H1高度的主要因素。所以优秀跳高成绩的获得与支撑腿各关节的充分蹬伸有密切的关系。苏联专家V·D克拉泽夫等认为起跳用力瞬间左侧踝关节的屈伸能力决定起跳后身体的伸展状态,非左撇子情况下,左踝关节在跳高起跳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生物力学的理论上讲,当髋、膝、踝三个关节达到180度为最大限度的做功距离和最大收缩肌力。从表4来看,我们得出张国伟试跳2.33 m时,身体各个关节指标略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是相差不是很大。相对差距幅度较大的为踝关节角度,在发力的最后一瞬间没有充分蹬伸,可能是踝关节柔韧性较差或者力量薄弱导致身体无法控制。

3 腾空阶段结果与分析

在福斯贝里发明了背越式跳高后,杆上技术也因人而异,不断出现微小的变化。如两腿并拢过杆、两腿分开过杆、两腿一高一低飘过横杆、起跳后呈现完成背弓过杆、起跳后垂直向上至最高点后突然顶髋等等。根据跳高技术流派的不同,每名运动员在横杆上会有不同的动作,因此对于杆上技术不做对比,仅仅分析张国伟个人杆上的技术动作指标。

3.1 腾空阶段部分时间特征分析

为了便于整理和分析张国伟腾空阶段身体各环节的指标,将其完整腾空阶段分为6个阶段和7个时相。先后分为:起跳脚离地瞬间、头顶最高点、肩最高点、重心最高点、髋最高点、膝最高点、踝最高点。

与跨越式和剪式等不同,背越式其实就是整个人以高处横杆为轴,身体重心沿纵轴旋转过渡到背向横杆,绕它转了一个半圆,与此同时身体各个环节依次越过横杆。因此运动员身体各个环节到达最高点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形成一定的节奏规律。

通过表5可以看出,张国伟腾空阶段T1用时最长为0.17 s,这是因为起跳瞬间身体从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同时上升的距离也是其他几个阶段最长的。T2用时最短,这是由于头与肩两个部位靠得最近,位移距离最短。当然结合录像也可以看出,张国伟这次起跳不是特别充分,有“倒肩过早”的现象。

3.2 腾空阶段部分空间特征分析

张国伟腾空阶段的空间特征通过表6可以完整体现。其中,在起跳离地瞬间左侧髋、膝、踝关节角度分别为173.5°、173.8°、146.3°,结合表4的对比发现,张国伟此时三个关节在伸展,但是相对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伸展得仍然不充分,这样在有限初速度的情况下,H1的高度也有限。但是张国伟通过积极的摆动弥补了这一缺憾,从右侧的膝、踝关节角度看出46.7°、83.4°,说明此时这两个关节正在积极紧张用力,这对于调整身体并提升高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是左脚起跳,所以头顶点瞬间,可以看出左侧环节比较伸展,右侧髋关节角度突然变小,通过录像看出这是一个提肩拔腰的动作。肩最高点时,左侧踝、膝关节及颈角都在迅速缩小,这是放松身体,倒肩后仰,为过杆做准备。在身体重心和髋关节最高时,两个踝关节趋近90°,左右膝关节也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这个时候身体完全放松,髋关节角度变化最大及颈角也变化为全表最小数值是因为此时形成挺髋姿势,减小H3的高度。膝关节最高点时,踝关节角度明显减小为68.9°、70.4°,这说明已经进入腾空过杆后期,需要迅速有力踢腿、勾脚尖,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横杆。在踝关节最高点时,此时身体已经完全越过了横杆,各个角度的数值又一次变大。整体来看,张国伟在整个过杆过程中,能够形成挺髋背弓状态,有效减少H3高度,加大过杆效率。另外在髋部最高点时,髋角为76.5°,提高了身体重心增加了H2的高度,顺利地完成过杆动作。

3.3 腾空阶段H值的分析

跳高是越过一定横杆高度的竞赛项目,用物理学进行分析,跳高高度H=H1+H2-H3。其中H1由身高控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占有优势;H2是身体重心从H1提高到最高点的高度;H3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的过杆技术,在足够优秀的情况下,H3可为负值,训练的目的就是增大H2减小H3。

通过表7可以看出,张国伟的起跳点为1.01 m,大多数跳高运动员的起跳点应距横杆投影线0.61~1.07 m,张国伟的起跳点在此范围之内。腾空角度θ为57.3°,重心过杆β角度为44.2°,相对比较合理,因为不可能理论性的90度,否则会不利于水平速度的发挥。从公式L/sinβ=H2/tgθ,也能看出,张国伟身体重心过杆角度比较合理。结合表2,发现张国伟H1为1.37 m,H2为1.03 m,Hmax为2.40 m,理论高度非常高,但是其H3为0.05 m,S为0.048 m,说明张国伟腾空过杆时身体重心在跳高横杆的后上方,这样就很难充分利用H2的高度。单纯地前后左右移动步点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起跳距离与起跳离地瞬间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要提高H值,需要综合助跑距离、腾空角度、重心过杆角度及杆上动作,力争各个环节参数都能达到理想状态。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1.1 速度方面张国伟与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在总体的速度参数上差距不大,绝对速度甚至优于世界水平,但速度利用率不够高;在起跳阶段张国伟双手能积极前摆上举,摆动腿充分上提,为完整起跳动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4.1.2 张国伟起跳瞬间相对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不充分,H1相对高度不高,H1/身高利用率为68%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起跳总时间与国外运动员相差不大,但瞬间缓冲时间太长为0.075 s,占总时间的49%,国外优秀运动员仅占总时间的36%。

4.1.3 张国伟试跳2.33 m时,起跳瞬间身体各个关节角度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另外在踝关节蹬伸角度为47.7°,国外优秀运动员为50.3°,差距相对明显。

4.1.4 张国伟腾空瞬间有倒肩过早迹象;过杆时能形成顶髋后仰的姿势;腾空角度与重心过杆的夹角相对合理;腾空过杆时重心不在横杆正上方,H2的高度没有大限度地利用。

4.2 建议

4.2.1 保持速度优势,调整速度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时融入可控速度练习的比重,因为跳高不是以绝对最快速度完成起跳,需要速度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可进行直弯道30 m快速跑、超长距离助跑起跳、助跑计时等。

4.2.2 提高力量训练,特别是膝、踝关节核心力量的训练。训练中减少绝对大力量,避免运动员在增加力量的同时增加体重。可以在合理利用杠铃的基础上,多练习行进间快速力量及负重动力,也可以克服自身重力的台阶跳、后蹬跑、跨步跳、四步助跑摸高、四步助跑跳栏间等。

4.2.3 加强协调和柔韧性的练习,多做摆动与起跳腿蹬伸、摆动臂与摆动腿上提、摆动上提倒肩的协调配合。对于柔韧性多做站立顶髋摸双脚、垫上成拱桥等练习,既练习了柔韧又练习了腰腹力量,综合发展能力。

4.2.4 重视视频教学训练。张国伟的整个技术动作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还想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借助先进教学仪器,让他明白自己的动作,特别注意助跑步点、起跳距离、起跳速度、起跳角度、起跳后身体的蹬伸、过杆角度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力争让各项数据达到一个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1]文超.中国田径运动百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03.

[2]何涛,刘建国,吴新宇.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2):51-52.

[3]刘大庆.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106,321.

[4] 张军霞.中国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训练特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运动会之跳高优秀作文 篇8

在跳高比赛场上,运动员们都做着起跳前的准备工作。比赛开始后,他们一个接着一个,慢慢助跑,用力起跳,像一只只灵活的燕子飞过竹竿。随着竹竿高度的上升,难度也加大了,人也越来越少了,一位位运动员遗憾地退出了比赛。赛场上有伤心的,也有兴奋的,还有啦啦队员热情地在一边加油助威。哎呀,一位原来表现很棒的运动员出现失误摔倒了,好像还受伤了。第二次起跳时,因为受伤使他无法完成动作,只能伤心地退出比赛,无缘决赛。

所剩的人已经不多了,但竞争更加激烈。当竹竿到达一个很高的位置时,有的运动员已经不能继续迎接挑战了。这时,只见一位穿白色短袖的运动员开始慢慢助跑,在离竹竿3米左右突然加速,跑到竹竿前的瞬间脚用力一蹬,起跳、跨越,如一只矫健的飞燕轻轻越过竹竿,然后落地,一套完美的动作展现在大家眼前,一些人兴奋地大喊:“漂亮!”那位运动员微微一笑,很快地跑开了。他的同伴看到他的表现,勇气也增加了不少,信心更足了。预赛结束了,有几位运动员进入了决赛,其中也包括那位穿白色短袖的运动员。

跳高运动会 篇9

本文以抚顺市体育运动学校跳高运动员20名(14-18岁)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研究,从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力量的训练角度,分析论述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力量的训练对运动员跳高成绩的影响,从而着重说明跳高运动员在全面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对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力量进行训练,使两腿的力量发展均衡,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数据处理:通过对实验后20名跳高运动员训练前后最好成绩进行处理计算,求出其t值,查表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

2、分析:通过此表可以看出经过训练后,立定五级单足跳和15秒钟摆动腿按规定标准摆动的平均增加值和跳高提高的平均值,实验组都比对照组高,根据实验计算的结果,求得t值为3.908,而查得的t值表t0.05(18)=2.10,实验所得结果t值为3.908大于t0.05(18)=2.10,说明此实验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p<0.01,二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二、讨论与结论

通过计算结果的显著性,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摆动腿的加速向前向上摆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当摆动腿积极向前、向上加速摆动时,加速的环节产生向下、向后的惯性力与体重一起作用于起跳点,产生动态支撑反作用力。一般来讲,着地时人体与地面的相互作用越大,人体受到的制动越大,此时由于踏跳腿肌肉的负荷增加,使肌肉的弹性力相应增加,从而增大了踏跳力。不同的人,不同的摆速将对地面产生压力N=P+F。可增加48公斤-107公斤,此时大腿的伸肌群(股四头肌)退让性收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个突然附加冲力刺激,给伸肌群的下段蹬伸一个附加刺激(牵张反射),踏跳时人体对地面最大压力可达45倍。另外,日本金原勇在一流运动员身体上实测结果是,摆动腿积极加速上摆可使身体重心相对提高23厘米,在摆腿动作结束时对身体重心进行测定,直腿加速向前向上摆动,一方面增加对地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双臂的配合下、能有效地提高身体重心。而要提高加速度,根据力学原理公式F=ma,必须增大肌肉力量F,即增大大腿前部股四头的肌肉力量,才能达到增大惯性的目的,从面提高运动成绩。

2、摆动腿的积极放腿对跳起的高度有重要作用。跳高腿的摆动分两个部分,在前半部分是直腿向前向上摆,在后半部分是屈膝向下摆动,当运动员直腿加速积极向前向上摆动时,由于大腿质量和摆速而产生很大的动量,直腿摆时质量m不变,重心的位置也不变,当屈腿下压时,重心的位置变化,根据动量定理,大腿总能量不变,力臂变短。速度加快,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则惯性力方向向上,对人体产生向上的力。对身体重心的初速度及跳起高度都有利,同时屈腿快速下压还有利于屈体的伸屈,将髋送出和身体快速转向背对横杆,及背弓的形成,对提高跳高成绩有利,要达到快速放腿的目的,就必须发展股后肌群的力量。

另外,在跳高的弧线助跑时,由于摆动腿力量较弱,后蹬力量较小,而踏跳腿后蹬力量较大,重心变化较大,出现巅跛现象等等一些跳高技术错误动作都是由于摆腿力量弱而引起。

因此,发展摆动腿的前摆力量和下压力量,使摆动腿力量接近踏跳腿力量,对跳高成绩有一定影响,有利于跳高成绩的提高。

随着跳高成绩的提高,为了适应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进行专门性练习,如提高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可以在摆动腿上负重练习,速度要快,数量要少。

跳高运动会 篇10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以快速力量为基础的体能性项目,其技术的特点是在高速的助跑中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能否具备强大的支撑力量和爆发力成为影响跳高运动水平的最重要因素。高速的助跑,积极地摆腿,充分有力的起跳,使运动员一次次越过新的高度,这一切都是合理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所带来的。由此可见专项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田径队跳高组及南京市公园路体校跳高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与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1.2.2 观察法

通过观察江苏省田径队跳高组及南京公园路体校6名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过程为该课题提供参考。

2 分析与讨论

2.1 专项力量和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

2.1.1 专项力量的定义

专项力量是指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并且符合此运动的技术特点所需要的力量素质。

2.1.2 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的要点

专项力量训练围绕其专项技术和特征所展开。在背越式跳高的多种技术环节上,起跳时最主要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起跳腿离地一瞬间,起跳腿蹬伸力量,躯干腰腹肌力量以及摆动腿,摆臂的统一协调配合决定了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因此,对于跳高运动员来说,下肢快速力量,躯干和上肢的协调力量是关键。所以发展上肢的摆动,下肢的起跳支撑和摆腿都是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的重点。因此专项力量的训练需要围绕以上几个关键技术力量而展开。

(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需要的下肢支撑蹬伸的力量。

世界记录保持者古巴人索托马约尔在越过2.45 m的高度时,起跳脚对地面的压强力量有着惊人的一吨。所以说起跳技术有两个步骤,第一个为放脚落地,把助跑速度加上弧线的离心力所产生的力量充分释放在起跳腿上并且做出支撑。第二个步骤为“蹬伸”,“蹬伸”指起跳腿克服了本身所承受的压力后,迅速蹬伸下肢各关节,并使身体最大化的腾起。由此可知完成整个起跳动作时有以下几个特点:受力大,时间短,蹬伸快。对运动员力量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整个起跳动作当中的支撑蹬伸的专门力量是完成动作的关键,与运动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2)要加强摆动力量训练。

起跳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起跳支撑与摆动的最佳配合是左右成绩的关键所在。在完成整个起跳中,快速有力的摆腿,是提高起跳效果提供保证。然而部分跳高教练不是那么在意摆腿力量,这样使摆腿技术成为整个技术的弱点,影响了跳高运动水平的提高。有数据研究得出完整的起跳力量如果是100%,起跳力量占30%而摆臂摆腿的摆动力量却占了惊人的70%。因此要加强摆臂,摆腿力量训练,提高摆动的速度,增强摆动效果,是跳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中之重。

(3)重视爆发性弹跳训练。

除采用传统的杠铃训练外,跳高运动员还应特别重视各种的跳跃练习来发展爆发性弹跳能力。跳跃练习,可以最大化刺激,集中于下肢上,所表现出效果要比杠铃训练高出很多。爆发力弹跳训练必须结合专项需要,如带有助跑摸高起跳以及跳深,这种专门弹跳力训练是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

(4)协调发展全身各肌肉群力量。

全面的发展全身各肌肉力量可使运动员的技术得到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部分教练员忽视了髂腰肌,踝关节肌肉群。大腿后群肌和躯干核心肌群力量的发展,使运动员跳高技术难以掌握,阻碍了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发展。

2.2 专项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来提高起跳效果使其得到更高的高度和更好的过杆速度以及角度。积极有效的摆腿及摆臂,有力的起跳蹬伸是左右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将整体力量根据专项需要合理有效划分,从而进行局部力量训练,再将局部力量训练整合为整体专项力量。环节力量是整体力量的基础,整体力量是环节力量的体现,所以说整体的协同集中用力能力是跳高专项力量的高级阶段,也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他们都是互相转变且相互关联的。比如在跳高训练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往往重视起跳腿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了摆动腿的力量训练,重视下肢力量的发展,忽视了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重视大肌肉群力量训练,忽视了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这种只重视环节忽视整体的力量训练方法是难以在训练效果上得到提高。

2.2.2 力量与速度结合的原则

跳高是一项以快速力量,高爆发力为基础的体能性项目,所以在力量训练时不仅要提高最大力量,而且更要重视快速力量的发展。抗阻力量训练中(如杠铃负重,人工抗阻),首先在保证动作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就要强调尽可能快的完成动作以发展快速力量。又如在负重或不负重的水平垂直跳跃练习时发展起跳专项速度力量的最好办法包括跳深,拉杆跳等,所以说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并且充分的完成动作是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

2.2.3 力量专项化原则

跳高运动对运动员有着相当高的力量要求。在训练中要考虑到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结构等因素,把整个的专项力量根据专项技术要求“转化”为专项速度力量,再使其技术化。所以说专项力量训练必须要与技术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要通过技术的特点来进行力量训练。而不是一味的蛮练。比如在起跳专项力量训练中突出一个快字,不能把动作做慢,一定要符合起跳最后的速度感。所以说为了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专项化原则是不可缺少的。

2.2.4 循序渐进原则

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将训练内容根据训练阶段的不同任务来进行循环分组练习。根据每一个阶段的重点,把内容由易到难合理的分配。这种方法能更好更快的提高专项力量和技术训练水平。

2.3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

由于跳高项目的特点,其对快速力量素质的要求,决定了其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在跳高力量训练中,应该多培养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让运动员永远集中注意力,把自己全部投入在每一次训练的动作中,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快更充分的完成动作。因此在手段上多注意采用多关节的快速力量练习。以下为专项力量训练的分类及手段。

2.3.1 起跳支撑阶段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1)负重杠铃进行起跳支撑力量训练。

①快速半蹲练习:可以选择较大的重量(最好重量的90%~95%),双腿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每一次的半蹲角度为160°~165°左右,强调每次蹬伸的快速与充分。

②快速半蹲跳练习:选择较轻的重量(最好重量的40%~45%)双腿与肩同宽,每次跳跃时尽可能不要让自己的膝盖超过自己的脚尖。

③负重踝关节小跳练习:选择较轻的重量(最好重量的20%左右)单足进行踝关节蹬伸跳跃。注意练习时膝关节尽量保持直立或稍微弯曲,以便更好更充分的让踝关节受力。

④静蹲练习:原地马步或者背靠墙双腿夹球训练,充分发展队员的股四头肌能力可以预防膝关节伤病。

⑤负重上台摆腿:将杠铃置于肩上,起跳腿放置台阶,做单腿蹬伸并摆腿。可以原地或者上三步进行练习。发展起跳腿蹬伸能力并强化后三部连接起跳的完整动作。

⑥负重弓步走:将杠铃置于肩上,进行弓步走。要求低重心,脚后跟着地,身体不能有较大的欺负,突出送髋。发展大腿蹬伸能力同时加强助跑后4步的送髋能力。

(2)徒手或负重进行起跳支撑力量训练。

①迈步跳或垫步跳练习:培养运动员的小关节力量并发展双腿协调性。

②跳深,跳栏架练习:此类练习建议一般在完成下肢大力量后进行,充分可以调动运动员的下肢肌肉敏感度,使爆发力更好的得到提升。

③壶铃蹲跳练习:可用8~10 kg壶铃,每组8~10次,发展下肢快速爆发能力。

④5~7步助跑摸高联系:模拟全程助跑的后5~7步进行摸高起跳联系,要求后几步的连贯性。发展起跳腿起跳能力。

2.3.2 摆腿,摆臂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1)拉力带摆腿练习:用拉力带绑在运动员的起跳腿脚踝上,让运动员做3起跳练习。牵拉者注意控制拉力带的松紧。此练习发展运动员的摆腿能力。

(2)负重摆臂练习:手持小杠铃片进行摆臂练习,发展上肢摆动力量。

(3)摸高架膝盖触高练习:在摸高架上固定海绵或球类物体,调整到一定的高度,让运动员做完整的助跑起跳动作,要求运动员的膝关节能够触碰到目标物体。

2.3.3 躯干,髋关节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1)仰卧起坐抛球练习:运动员平躺地面,双手自然上举把手中的球在上体抬起的同时用力抛给前方的人员。此练习能很好的发展运动员的腹肌能力。

(2)躯干抗阻力量练习,躯干加阻力(人工)对抗,进行躯干肌对抗练习,发展躯干肌力量。

(3)髋关节抗阻力量练习,髋部加阻力(人工)对抗,进行髋部肌肉对抗练习,发展髋部肌肉力量。

(4)平板支撑联系:平板支撑训练,每次5~8 min。发展队员核心力量能力。

2.4 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要始终围绕其专项技术特点来完成。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力求与专项技术的结合。多利用快速力量能力来进行训练能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水平。

(2)专项力量的训练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年龄、身体条件和技术点来进行。在练习过程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对爆发力较好的运动员,应适当加大负重量以提高其绝对力量,对年龄较小,身材高,而爆发力较差的运动员,要特别注意发展其完成动作的速度,切记不要片面追求大重量的负重练习。

(3)专项力量的训练应在运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练习过程中必须强调运动员应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同时加强训练中的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伤病发生。

3 结语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以快速力量为基础的体能性项目,强大的支撑力量和高功率爆发力是运动员正确掌握,运用技术并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必须根据比赛要求、围绕其专项技术特征、遵循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特点,灵活选择,合理搭配训练手段,对运动员上下肢的爆发力量,下肢的支撑和蹬伸力量,下肢和躯干的摆动力量以及以躯干为主的全是协调力量进行长期的、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经历,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专项力量训练必须根据比赛要求、围绕其专项技术和特征所展开。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包括上肢摆动力量,下肢起跳腿支撑力量和摆动退摆腿力量以及全身全面身体素质能力组成。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力量与速度结合原则、力量专项化原则、组合与循环渐进原则。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采用杠铃负重、联合器械、皮带抗阻等多种训练手段。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猛.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1):84-85.

[4]周忠革.关于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赛前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26-129.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高中生物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