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

2024-05-20

跨越式跳高(通用13篇)

跨越式跳高 篇1

[优秀教学案例] [原创] 四年级跨越式跳高远教学设计(水平二)

系统分类:教研活动 标签: 四年级 跨越 跳高 教学 设计 水平

一、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在“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指导思想下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本课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发展全体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本节课的教材包括跨越式跳高和游戏两个环节,运用的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由的、活跃的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力争达到身心愉悦,提高活动的基本能力的目的,德育教育贯穿课的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和学习观念,积极主导进取,顽强拼搏,突出自我等优秀品质。课的结束部分以舒展的动作配上优美的音乐,在徐徐的清风中,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放松全身,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用学生想象的太阳花造型来结束本课,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从三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三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容易受到场地情景.教师语言导入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此外结合我平时所上的这些班级的特点,他们的凝聚力强、荣誉感强、学生爱好文体活动。敢于大胆展示自己和变现自己,但由于学校的班额人数多,同时上课的班级较多,加上个别的同学不是能很好的管住自己,会影响组织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跨越式跳高和多种跳跃动作要领——保护自己。

2、技能目标:模仿跨越式跳高基本方法。使95%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基本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模仿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刻苦、善思、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四、教法分析:

本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情景.比赛.完整与分解等教学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参与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受益,让每个人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学会单双脚连续跳及跨跳起的动作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跃能力。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和小伙伴相互合作、探索交流,综合运用各种跳跃动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教学常规。(安排每一小队的一位同学检查该小队的服装和运动装备情况)

2、准备活动之一:教师按照事先布置好的场地创设大草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在音乐《蒙古舞曲》的伴奏下,在老师语言以及动作的引导下,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模仿老师以及摔跤手的形象,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准备活动之二:在学生和教师共同感受到了蒙古舞蹈之后,再进行“骑马放牧”游戏(就是学生拿一条弹力绳放在胸前另一同学抓住绳的两端,进行的奔跑游戏)。

3、跨越式跳高导入

教师让几个同学一起探讨,弹力绳的多种玩法,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尝试,很快就有不少的学生想到了跳高,并进行的简单的跨越式跳高的尝试。

4、教师点评刚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的成果,并讲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以及进行完整与分解动作的示范讲解。

5、让学生自主体验练习并比较自己与教师动作区别,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动作。

6、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以及注意问题进行评价和表扬。

7、学生大胆展示动作,学生评价。

8、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语言表扬激励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分组,对动作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辅助手段的练习。

9、游戏,“赶羊跑”教师创设情境牧民伯伯家养的的羊跑出来了,我们要帮忙赶回羊圈。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10、放松舞蹈: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师生共舞,动作优美舒展,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11、教师总结,学生自评,教师表彰奖励。

七、场地布置与安排

本节体育课的上课地点是是绿色的塑胶场地,碧绿色的场地加上周围几幅草原图片和蒙古舞蹈的伴奏很容易感受到草原的氛围。练习器材的整齐摆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跨越式跳高 篇2

1.4-6步助跑起跳摸篮圈悬挂物

方法:在篮圈上平放一横杆, 横杆两头悬挂不同高度的两个篮球, 把学生按高度分组后进行摸高练习 (见图一) 。

2.4-6步助跑起跳摆动腿触高练习

方法:教师手持一根斜放的竹竿, 竹竿顶端悬挂一个篮球,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调整竿的斜度, 把篮球放到不同高度, 要求学生在积极蹬伸起跳腿的同时摆腿触高 (见图二) 。

3.4-6步助跑起跳坐上高台

方法:把较厚的海绵垫叠放在一起, 高度约为1米左右, 要求学生斜线助跑起跳坐上高台 (见图三) 。

4.2步助跑“之”字形跳橡皮筋

方法:让学生沿橡皮筋“之”字形移动。在橡皮筋左侧 (距离橡皮筋1.5米左右) 时, 内侧右腿上一步, 左腿迈出第二步同时蹬地起跳, 用右腿摆动腿跨越至右侧。在橡皮筋右侧时, 左腿迈出第一步, 右腿摆动, 跨越至左侧。每3拍一个动作, 按一定节奏完成动作 (见图四) 。

5.在“十”字形的橡皮筋上连续跨越

方法:把跳高架设计成“十”字形, 横杆用橡皮筋代替, 让学生进行连续跨越练习 (见图五) 。

6.连续跨越障碍物

跨越式跳高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65-01

《体育教学》2013年第11期刊登了杨万铭老师的《读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有感》一文,该文是杨老师针对2012年第12期俞向阳老师的《水平二: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的感悟,文中提出四个观点,笔者赞同第一、四点,但对其他两点存有疑义。

一、对“教学评价是否再多些”的疑义

杨老师根据教学设计判定俞老师不重视评价,并就本堂课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建议。笔者对杨老师提出的建议表示认可,但对杨老师根据教学设计判定俞老师不重视评价的方式有疑义。我们知道,判定教师是否重视评价不能凭教学设计,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一般不会写评价语言。笔者翻阅《体育教学》上的教学设计,发现大部分教学设计都没有写评价。笔者曾在江苏体育教研网上观摩过俞老师的示范课,课的内容是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上也没写评价,但俞老师在课中采用及时评价、有声评价、无声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俞老师的评价给观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看出,教学设计上没写评价并不代表作者不重视评价。当然,杨老师的质疑也给我们以启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教案中的教师主导一栏认真撰写评价方法和内容等。

二、对“体能性练习是否可以增加”的疑义

俞老师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了跨越式跳高和“鲤鱼跳龙门”游戏。由于“鲤鱼跳龙门”游戏也是下肢为主的练习,因此,杨老师说余老师在课堂中未安排体能类练习,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他认为“鲤鱼跳龙门”游戏是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步骤,不是本课的体能内容。二是“课课练”内容的安排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如主教材是跨越式跳高,“课课练”不能安排下肢为主的练习。这也是目前教师在选择“课课练”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课课练”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但不能机械贯彻,因为有一个前提,即主教材能否达成课的身体健康目标。如果主教材能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教师可选择与主教材锻炼部位不一样的“课课练”,否则,教师要继续采用与主教材锻炼部位一样的教材。俞老师根据跨越式跳高是新授课、场地器材少、分组多和练习密度小等特点,考虑到主教材达不成发展弹跳力的目的,精心设计了“鲤鱼跳龙门”游戏。该游戏是跨越式跳高的拓展,通过该游戏不仅能巩固跨越式跳高技术,还能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笔者以为,俞老师的课不是没有体能内容,而是根据实际设置了体能内容,“鲤鱼跳龙门”游戏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编后语】:有时“课课练”内容可以安排一些补偿性练习,例如对主教材起关键性突破技能重难点的身体素质练习,还可以将专业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结合起来。主教材是篮球课,课课练可以是球性和身体素质结合的内容;主教材是垫上技巧,课课练内容是否可以安排垫上的一些拉伸、韵律操,并结合技巧中几个简单练习,以提高主教材教学的顺畅性和有效性。

对于设计中的评价问题,编者理解为,评价语言应该是提示语,提示给学生一个解决自身问题的“要领”和“秘诀”,应该在设计中提倡,这是一位教师教学技艺的体现,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悟”到教者之意图。

跨越式跳高模拟课堂 篇4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对跳高这个运动项目了解多少呀?

生:我知道背越式跳高、还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叫朱建华的人曾几次打破世界纪录„„

师:看来同学们对跳高还是很关注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跨越式跳高”。比一比,看一看,看谁跳得最高,学得最快!

二、准备活动:7分钟

老师 :下面我们做准备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找朋友”,方法是围成一个圈,圈中站一个同学, 其余同学在圈上慢跑,中间同学抱一个排球,喊圈上同学的名字或绰号,然后把球往上抛,喊到名字的同学迅速去拿球,其他同学包括圈中同学迅速四散跑开。拿球同学用球砸跑开的同学,若砸中者,到圈中,游戏重新开始,若没砸中,拿球同学留在圈中,游戏重新开始。下面我们以一组同学为例,来进行游戏。

老师 :下面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开始游戏。

学生 :开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一些热身活动

教:(配乐----动物迪斯科并进行示范领做)

生:随音乐练习节奏操(头部、肩部、兔跳、体侧、扩胸、两腿蹲伸、青蛙跳)

三、讨论研究部分:20分钟

老师 :鸣哨,“同学们集合”。

学生 :同学们迅速集合。

老师 :今天,首先让大家来自己研究跳跃一定高度的不同种方法,当然,方法越多越好。我们采用比赛形式,分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研究的方法更多,就为获胜组,每位同学最后考核时,可获五分的附加分,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 :好!

老师 :讲一下要求,两组同学分开,不得相互偷看,跳跃的高度为30厘米,每组同学可相互讨论,每讨论一种方法,每位同学都要按顺序尝试一下,15分钟以后,两组集合展示讨论成果,看哪组展示的成果多。提示一下,跳跃一定高度的方法 可用双脚、单脚或不用脚起跳。学生 :分两组进行讨论研究。

老师 :巡回指导。15分钟以后鸣哨,集合展示成果。要求每组展示的成果不能与对方的方法相同。要求每组展示的成果不能与对方的方法相同。

学生 :两组派一位同学展示成果。

老师 :下面,总结一下,刚才两组同学都找到了许多跨越一定高度的方法,都动了一番脑筋,我认为每位同学都可获得五分附加分。那么,所有这些方法中,是单脚起跳的方法就是跳高。刚才,我们同学展示的单脚起跳,两脚依次跨越高度的方法就是跨越式跳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跨越式跳高。

四、学习部分: 12分钟

老师 :我们大多数同学,在小学里已学过跨越式跳高,我们现在学习跨越式跳高学些什么?我认为要更深刻领会其动作要领,发展自己的弹跳力,向自己新的高度攀登。现在大家来说一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学生 :“跑动”、“先一个脚向上再另一个脚向上跳”

老师 :刚才大家都说了一点,但不全面。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是让我们跳得更高的具体方法,它有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四部分组成。助跑时直线助跑,与过竿面形成的角度在30度左右,起跳的最后几步要快,最后一步整个脚掌着地,配合手臂摆动,引领身体跳得更高,过竿时,要利用身体的互补性,第一个腿过竿落后,就要快速下压,落地注意屈膝缓冲。今天我们着重体会助跑与起跳的动作要领。下面分四组进行练习。

学生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

老师 :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4分钟

老师 :鸣哨,“集合”,“同学们边休息,边听小结。”

学生 :迅速集合,坐下休息,认真听讲。

老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跨越式跳高,大家练习的热情很高,也很认真,有些同学动作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大多数同学在怎样跳得更高上还得下工夫。下堂课的内容是发展弹跳力。起立!

学生 :起立。

老师 :同学们再见!

《跨越式跳高》评课稿 篇5

一、本节课显现一个“思”字。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观念更新,更主要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评价反馈的能力。这本节课主教材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你前面遇到了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怎样才能轻松的越过?”引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式的越过障碍物。学生开始练习时有用双脚跳过的,有用单脚跳过的,有翻过障碍物的,后来有同学采取了斜线助跑,跨越的方式越过的,教师让学生比较那种方式更轻松的能越过障碍物,总结出了跨越的.方式更轻松。学生这个练习中主动去思考、去尝试、能对技术动作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总结出跨越式跳高的助跑方向、节奏、起跳腿。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去观察、总结提炼,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本节课体现了一个“新”字。

1、教师在器材的选取上,用塑料支架代替了钢制材料的跳高架,用橡皮筋代替了竹竿。提高练习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学生跨越时畏惧的情绪。

2、为提高学生助跑起跳时向上跳跃的能力,教师用体操棒系上羽毛球,让学生用头去顶球。这个练习很好解决了学生起跳高度不够的问题。

建议:

1、教师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建议教师能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的学生的关注度还需提高,建议教师在巡视指导时选取合理的站位,对学困生多给予帮助。

跨越式跳高教学案例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器材、设施来设计,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跨越式跳高”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强身育人为宗旨,始终贯彻“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跳跃基础,结合教材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90%的学生了解双腿过竿的顺序,能用语言陈述动作要领,熟练运用所学的跳跃技术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5%的学生初步掌握助跑3到5步起跳及两腿依次过竿的要领,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年级跳跃单元内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的方法。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

四、学情分析

主体全部来自农村家庭孩子,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学生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五、教学内容

1.跨越式跳高,2 游戏.“过障碍接力”

六、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本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提高兴趣;设置疑问,激发参与;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挂图、游戏、音乐等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选择练习等多种方法,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评价,互相勉励提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摆腿过杆

难点:助跑和起跳相结合

八、场地器材:跳高架4付、橡皮筋4条、录音机1台、大体操垫4块、小黑板1块、跨越式跳高挂图1套、U盘一个、头饰3个、小排球4个。

九、教学过程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本课教学流程为:准备部分、游戏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分,约2分钟

1、师生问好

师: 同学们好,今天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小小的礼物(教师出示青蛙、小兔子和袋鼠的头饰),老师将带着你们做一个游戏。。

2、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游戏“模仿小动物跳”(约4分钟)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郊游,然后遇到一只小青蛙,看见小青蛙在哪一蹦一跳的,我们也忍不住想要跟着一起跳跳,跳着跳着来到一条小溪边上,然后我们跟着跳过小溪,接着又看见一只小白兔,看小白兔走起路来也是一蹦一跳的,我们跟着它一起跳过前边的障碍物,哎,前边竟然还有一只袋鼠,它的走路可这好玩,我们也跟着一起跳吧。

作用:这个游戏通过跳、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气氛。

3、徒手操 学生随音乐跟着老师做自编徒手操,达到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

1、伸展运动 <

2、扩胸运动 <

3、体侧运动 <

4、踢腿运动 <

5、脚踝运动

(二)基本部分 约23分钟

1、教师出示挂图(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概念、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利用恢复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学生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2、学生随教师徒手练习上三步过竿练习,练习蹬地摆腿技术。

3、游戏“空中踢雷”。

师:你的脚能踢到多少个雷(球)?练习方法:上三步,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让学生通过要踢雷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的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上三步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

5、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了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腾空不过杆;④心理紧张;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6、教师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

7、学生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8、请到几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的问题。

9、老师做分解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轻又快,左腿蹬右腿抬,两腿依次过竿来。

10、组织优秀学生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12、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跳高成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13、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14、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

(三)游戏“ 过障碍接力 ” 约7分钟

游戏组织: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呈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各队间间隔6米。教师发令后,学生迅速跑出,用跳、跨等方法通过障碍物(小体操垫两边支撑立起来),然后回来与下一名同学击掌,下一名同学继续,而做完的同学则到对后边战队等待。

(四)放松练习2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来到一片西瓜园,又大又甜的西瓜,跟着老师一起去吃西瓜(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的同时,作出二十四式太极的动作),一块送给爸爸,一块送给妈妈,再送给老师一块。。。(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跟着老师用节奏轻快、难度小的动作放松机体,缓和情绪,恢复体力)。

(五)学习总结 2分钟

1、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的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的助跑速度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的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的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

2、回收器材

3、师生再见,下课

(六)、预计课的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十、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

(1)、设疑、游戏、音乐多种教学手段并用,达到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以欢快愉悦的气氛贯穿整节课,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

(3)、突出了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

(4)、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关注差异,循序渐进,达到了教学目的。

跨越式跳高 篇7

(一)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

(二) 研究内容

助跑的目的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 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完成过杆创造有利的条件。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与俯卧式跳高直线助跑这两种跳高技术,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助跑方法。俯卧式跳高的助跑方式多是采用直线助跑, 助跑步数一般为6~10步, 用靠近横杆一侧的腿起跳, 助跑方向是起跳腿一侧对着横杆, 与横杆的垂直面约成25°~45°角 (如图1) , 因为跑速越快, 腾空越远, 过杆时身体旋转越快, 所以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就比较小。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方式一般是前段为直线助跑, 后段为弧线助跑, , 进行弧线助跑主要是为了提高过杆速度。助跑步数一般为8~10步 (其中弧线段跑4步) , 为了发挥较快的速度, 也可以采用更长一些的助跑步数, 用远离横杆的脚起跳, 助跑最后一步的路线与横杆的夹角为20°~30°:优秀运动员多为20°左右。整个助跑路线呈倒“J”型 (如图2) 。

2.助跑要求:快、低、稳、大。 (1) 快。采用俯卧式跳高的运动员, 有较高的助跑速度, 起跳前可达到7m/s~7.5m/s, 助跑的速度应该均匀地和持续地不断加速, 尤其是最后三步, 更应积极地将摆动腿大幅度地向前上方送出和做扒地动作, 而不是依靠后蹬的力量。提高助跑应当依靠增加跑的动作幅度和频率。为了有助于起动后的加速度, 最好在助跑开始前做3~4步的快走或慢跑, 以便更好地调动双腿的力量, 另外, 助跑的加速度应平稳明显, 能够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加快起跳。在背越式跳高中, 起跳前的助跑速度可以达到8.0m/s。助跑前段 (即直线段) 的跑法与普通加速度跑相类似, 速度逐渐加快, 跑弧线段时, 跑法也与普通跑相类似, 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 身体的倾斜程度随助跑速度的加快而逐渐加快, 由于弧线段的曲率半径小, 助跑速度快, 因而身体内倾角度就较小。加快助跑速度对提高起跳速度十分必要, 但应注意只有完善在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条件下, 才能真正体现出快速助跑的作用。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跳高技术, 都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来选择适宜的助跑速度, 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当时跳高能力的发展水平, 任何一名跳高运动员都应努力争取达到一个尽可能快的速度, 因为腾起速度的快慢也取决于助跑速度。 (2) 低。俯卧式跳高的助跑在发挥速度的基础上, 需要降低身体重心, 因此助跑动作有点“跪着跑”的方式。有意识地降低身体重心, 高抬摆动大腿, 后蹬充分, 并积极向前移动骨盆。另外, 降低身体重心, 是为提高起跳效果, 到助跑最后一步前, 摆动腿前迈落地转为屈膝支撑时, 身体重心降到助跑中的最低位置, 接着做起跳动作。吉雅契科夫认为, 在倒数第二步时, 有逐渐降低身体重心, 离起跳点越近, 降得越低, 这一方面是为了缩短最后一步腾空的时间, 另一方面是为了缩短最后一步的步长。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人体在沿弧线跑进时, 由于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 使得身体重心轨迹与足迹线不相吻合 (如图3) , 这使得人体重心比跑直线时的相对降低, 尤其是向最后一步过渡时, 由于受到极大值的离心力的影响, 明显地被迫产生了一个比较深的缓冲阶段, 并使身体重心下降。当然, 这不需要像直线助跑那样, 在起跳前有专门降低重心的动作, 这对于加快起跳踏上起跳点的动作速度, 给快速有力的踏跳动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稳。两种跳高的技术在助跑过程中都应该具有一个稳定的节奏, 节奏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动作交替出现规律的快慢, 时间长短的现象。在俯卧式跳高的助跑过程中, 身体重心的前移平稳。起动后的跑步动作与加速度跑基本一样, 只是随着步长的加大而使身体重心平稳地下降并前移, 尤其是最后四步的助跑, 整个助跑应有明显的加速节奏。形成一个稳定的助跑节奏, 在对发挥速度和准确地起跳是很重要的。背越式跳高弧线段助跑的节奏应由慢到快, 加速平稳明显, 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加快起跳。稳定的助跑节奏, 不仅能达到助跑逐渐加速的目的, 还能使运动员发挥助跑速度并连贯地转为起跳, 保证准确地踏上起跳点。当形成比较稳定的助跑节奏后, 助跑会更趋于自然、放松, 这就为集中精力, 去完成起跳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大。吉雅契科夫认为:俯卧式跳高的助跑, 要求步长较大而且腿尽可能地往前迈, 尤其是最后三步, 更应积极加大步幅。在倒数第二步时, 以扩大动作幅度和强调蹬地的方法来自然地加大助跑的步长, 因此倒数第二步是最长的一步。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幅度大而自然, 尤其是助跑最后一步, 它的特点是髋关节的动作幅度很大。另外, 弧线助跑的曲率由小变大, 能使身体逐渐增大内倾程度, 这是因为弧线段的曲率半径小, 助跑速度快, 形成身体内倾角度较大。

(三) 小结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篇8

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和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动力”起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开始和发动部分,是起跳的(原动力)第一动力源;起跳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继续和结束部分,是起跳的(主动力)第二动力源。第一动力源是第二动力源的前提和条件,第一动力源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第二动力源的效果。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要重视第一动力源的重要作用,要重视摆动腿着地缓冲、支撑蹬伸、摆动对转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加速获得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条腿共同参与获得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的。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观点认为:背越式跳高的实质是快速弧线助跑起跳,能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前转变和垂直速度累积增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弧线助跑速度有利于增加身体重心由低向高转变的速度和幅度,有利于垂直速度的加速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用“双动力”起跳的理论观点来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有利于全面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实质的优越性,有利于深刻理解快速弧线助跑起跳对获得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的作用,有利于正确指导跳高训练理论和实践。

二、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一)起跳支撑阶段(摆动腿、起跳腿)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1、利用杠铃进行起跳支撑力量训练

(1)负重半蹲练习:可用双腿、弓步、单腿(起跳腿)支撑,肩负重量进行负重快速半蹲蹬伸练习,要求快蹲快起,发展下肢肌群退让性、克制性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力量和能力。

(2)负重连续弓步换跳练习:可将杠铃置于肩上或双手举过头顶,进行负重弓步换跳练习,发展下肢肌群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能力以及躯干肌力量。

(3)负轻杠铃连续起跳练习:可将杠铃置于肩上或双手举过头顶,进行连续垫步起跳练习,发展下肢肌群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能力以及躯干肌力量。

(4)负轻杠铃斜板后蹬跳练习:可将杠铃置于肩上或双手举过头顶,在斜板上进行单、双腿蹬伸练习,发展躯干、下肢及踝关节的快速缓冲、蹬伸的力量、速度、幅度。发展下肢肌、踝关节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能力。

(5)负重单足跳练习:可将杠铃置于肩上或双手举过头顶,进行负重连续单足跳练习,可在直线或弧线上进行练习,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力量。

(6)负重单腿静蹲练习:可用起跳腿、摆动腿支撑,肩负较大重量进行负重静力半蹲练习,发展下肢退让肌群力量。

2、徒手和负重进行起跳支撑力量训练

(1)徒手或负重跨步跳或单足跳练习:做跨步跳时可以计时或计步,可负重沙背心、水衣等完成,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速度力量。

(2)跳深、跳栏架练习:可徒手或负重穿沙背心、水衣,单、双足进行,栏架或跳深台3~5个,可进行跳深起跳练习,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速度力量。

(3)负重助跑起跳练习:可徒手或负重穿沙背心、水衣进行助跑起跳练习,发展下肢肌及躯干退让与克制的快速力量与快速转换的速度力量。负荷重量为1~5公斤,以不影响完成动作为目的。

(4)壶铃蹲跳练习:可用10~15公斤壶铃,每组6~8次,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的速度力量。

(5)徒手、负重摆动腿跳远练习:可徒手或负重穿沙背心、水衣进行摆动腿跳远练习,发展摆动腿肌群退让与克制的快速力量与快速转换的速度力量。

(6)徒手、摆动腿负重膝触高练习:可徒手或摆动腿负重进行跳起膝触高练习,发展摆动腿肌群快速蹬伸力量与幅度,改进摆腿技术。

3、利用专门器材和设备进行起跳支撑专项力量练习

(1)利用综合力量练习器进行力量练习:利用综合力量练习器发展下肢肌群退让性、克制性力量。

(2)拉杆跳练习:手扶杆进行上下蹲跳,可全蹲、半蹲,徒手或负重(穿沙、水衣),每组6~8次,借助外力(助力),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快速转换及蹬伸速度。

(3)利用俯角斜板进行起跳练习:在俯角斜板上进行一步、两步起跳练习,可负重(穿沙、水衣)发展起跳腿、摆动腿退让与克制快速蹬伸力量和速度,改进起跳及摆腿技术。

(4)利用跳台进行跳深练习:利用跳台(高50~80厘米)4~5个,进行徒手或负重跳跃练习,发展下肢肌退让与克制快速缓冲蹬伸力量和速度。

(二)摆腿、摆臂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1、负重、抗阻摆腿、摆臂练习

(1)负重摆腿练习:大腿、小腿负重(沙袋),进行支撑摆腿练习,发展髂腰肌摆腿力量。

(2)负重摆臂练习:手持小铃片进行摆臂练习,发展上肢摆动力量。

(3)抗阻摆腿、摆臂练习:摆动腿、上肢加阻力(人工)对抗,进行摆腿、摆臂抗阻练习,发展摆腿、摆臂力量。

(4)利用弹性胶带摆腿、摆臂练习:摆动腿膝、踝关节及上肢固定胶带,进行摆腿摆臂练习,发展摆腿摆臂力量。

2、抗阻、减阻摆腿、摆臂练习

(1)抗阻、减阻摆腿练习:利用弹性胶带固定摆动腿膝踝关节,进行先抗阻再减阻的摆腿练习,发展快速摆腿的力量和速度。

(2)抗阻、减阻摆臂练习:手握弹性胶带,进行先抗阻再减阻的摆臂练习,发展快速摆臂的力量和速度。

(3)抗阻、减阻摆腿摆臂练习:利用人工进行先抗阻再减阻的摆腿摆臂练习,发展快速摆臂、摆腿的力量和速度。

(三)躯干、髋关节力量训练

1、躯干负重(杠铃)力量练习:手举杠铃弓步走、换跳、跳挺、肩负杠铃体前屈、体后拉等,发展躯干力量。

2、躯干抗阻力量练习:躯干加阻力(人工)对抗,进行躯干肌对抗练习,发展躯干肌力量。

3、髋关节抗阻力量练习:髋部加阻力(人工)对抗,进行髋部肌肉对抗阻力练习,发展髋部肌肉力量。

(四)四肢协同配合力量练习

1、四肢负重跑跳练习:四肢末端负轻重量(小水袋075~1公斤)跑跳练习,发展四肢协同用力能力。

2、躯干负重跑跳练习:躯干负重(穿沙、水衣3—6公斤)进行跑跳练习,发展四肢协同用力能力。

3、躯干负重起跳练习:躯干负重(穿沙、水衣3~6公斤)进行起跳练习,发展四肢协同用力能力。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篇9

执教者:吴慧 单位:裴圩小学

一、设计思路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田径类必修内容,是学生极其重要的身体活动之一。本节课重点解决双脚依次过杆的问题,主要采用反复体验节奏跳的动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依次的节奏。在了解动作技能属性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关注教师“教”的过程。递进性的设计了“体验前后依次过杆节奏”、“体验左右依次过杆”、“原地过杆”、“上一步过杆”、“上三步过杆”、“上五步过杆”,杆子高度的设置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过杆动作。本课选取的器材是橡皮筋,通过这么简单的器材,力求增大练习的密度,让学生在更多的练习次数中巩固动作,让体育课真正起到锻炼的价值。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学生模仿,自主体验,合作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体验着过橡皮筋的动作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掌握了动作方法,这样的教学不再枯燥,看似简单却来得深刻。整课的设计突出了重点,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力争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体育课堂不仅“高效”,而且“高兴”。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跨越式跳高”,是跨越式跳高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尝试了各种跨越的练习。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是依次过杆的动作,并让学生初步体验完整的跨越式跳高动作。单脚起跳,双腿依次摆过横杆是本课承载的动作技能,根据对技能动作的分析,重点在“依次”的节奏上做文章,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的组织以自主和合作为主,让课堂更加的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让学练变得顺其自然。本课的辅助教材是穿越火力网的游戏,学生以匍匐的方式爬过一定高度限制的横杆,再跨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后越过障碍物,相信学生一定非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二(四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已初步具有合作学习的经验。该阶段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快速期,身体姿态正初步成型,心理健康水平也趋向成熟。在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跨越式跳高依次过杆动作巧妙的拓展成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练,选择迎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形式、手段的设计也为学生提供合作学练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练的快乐,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四、学习目标的设置:

1.知道并能做出跨越式跳高单脚起跳,双脚依次过杆的动作。2.能做到起跳有力,动作协调。

3.在自主学练中能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注意活动安全,遵守游戏规则。

五、学习重点:单脚起跳,双腿依次摆动过杆。

学习难点:蹬摆协调。

六、教与学的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讲解示范法和游戏法,学生主要的学法是体验法和自主学练法。本课设计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让学生掌握“依次过杆”的节奏上,让学生听、看、思、做。从正面依次过杆,侧面依次过杆,到依次过高杆,动作方法的教学循序渐进,迎合学生的技能掌握规律。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形式下,由简到难,层层体验,逐步掌握在双腿依次过杆的节奏。通过“躲闪横杆”、“穿越火线”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在难度递进中反复体验、巩固提高。力争让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组织的设计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运动技能的学练中,让学生学会合作、相互鼓励、懂得分享。

七、运动负荷预计

1、心理负荷预计:本课虽然选择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但是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教学手段和方法,预计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将会以愉悦的心情、十分的热情投入到学练中,长时间的保持运动兴趣。

2、生理负荷:运动量:中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练习密度:45%左右

八、场地器材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篇10

1.跨越式跳高技术

2.游戏:跳高接力

教 1、了解跳高的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的四个基本环节。 学 2、初步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基本动作方法和两腿依次过杆的跳高 目 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和跳跃基本能力。 标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勇敢顽强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竞争意识。 场地 操 场 顺序 内 容 与 要 点 一、课堂常规 器材 橡皮筋 6 根,排球 6 个 组 织 与 教 法 (一)组织:成六列横队 ×××××××× ×××××××× ×××××××× ×××××××× ×××××××× ×××××××× (要求:快、静、齐。) 2分 次数 时间

(一) 体育委员整队, 清查人数, 向教师报告。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任务。 准 (四)安排体育委员,检查运动 备 服装。 部 二、准备活动: 分

1、定位操: 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二)组织:1.成体操队 髋关节、肩颈。 2、身体素质训练 3、游戏:快快跳起来 第一文库网形,听口令进行活动练习。 2.在素质训练中注意 3 次 安全。3.做游戏。 5分

一、跨越式跳高

(一)组织:按队形分成

10 分

1 设置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越过 四组 障碍。 (二)教法:1.示范、讲

2、教师示范怎么样越过障碍。 解。 3、原地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模仿练 2.提问设疑: 怎样越过障习。 4、教师讲解示范并引导。 碍? 2-3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 次

5、学生跟随老师原地模仿练习。 行练习,并巡视指导,适 6、学生分组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 时纠错。 分解动作练习。 基 摆动腿稍屈膝与橡皮筋平行前 本 摆。当摆动腿升至橡皮筋上方时 5.学生代表展示。 部 伸直,起跳腿放松下垂。当身体 (二)教法:1.示范、讲 分 重心越到最高点时摆动腿过杆并 解。 内旋下放, 同时起跳腿外旋上提, 2.指导学生练习。 上体适当前倾并稍向起跳腿方向 (三)要求:学生认真的 扭转,使臀部顺利移过横杆,过 练习。 杆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一次落地 并缓冲。 (二) 重点: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 (三)难点:体会摆动腿过竿 采取自创的方式过竿。 4.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生

二、游戏:跳高接力

(一)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 的四路纵队,进行跳高接力。

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跳 高。分成六队练习。

(二) 规则: 1.听到口令才能动。 一、以游戏的方式做放松活动。 结 束 部 分 (一)组织:成体操队 5分

二、总结,评价本次课的内容。 形。 三、安排收捡归还器材。 四、宣布下课。 (二)教法:按教师口令 指挥并领做示范。 (三)要求:

小学生背越式跳高业余训练浅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跳高;分析;掌握;提高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笔者通过几年的训练,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心得,与各位共勉。

一、助跑

小学生在练习助跑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本体感觉,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和起跳

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确定队员起跳腿和摆动腿。(2)原地起跳和摆臂练习。(3)原地和行进间起跳练习。(4)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练习。(5)沿圆圈或弧线做一步或三步助跑起跳练习。

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沿着圆圈跑的练习(直径15米左右)。体会圆圈跑身体感觉,控制跑时身体内倾斜。(2)由直线进入圆圈跑的练习。体会身体由正直逐渐转入向内倾斜。(3)沿圆圈做三步或五步的起跳练习。体会后两步加快节奏,做好起跳动作,积极向上跳。(4)在海绵垫前或对着一定高度的横杆做三步或五步助跑起跳练习。事先在垫前选好起跳点,用标枪或粉笔画上弧线,让队员在弧线上练习。(5)3~5步助跑起跳坐上海绵垫。(6)3~5步助跑起跳背部着垫躺在海绵垫上。

注意:在这一技术环节中,助跑速度应由慢到快,形成逐渐加速的过程。

(1)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成起跳结束姿势。随着身体转向背对海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最后用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背弓姿势。(2)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倒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接着顺垫子向后落下。(3)3~5步助跑起跳背卧上较高的海绵垫,成杆上背弓姿势,两小腿在垫子上方。(4)原地跳起,挺髋后做向上向后甩腿练习。(5)背对海绵垫做跳起过皮筋练习。(6)借助踏板做3~5步助跑过杆练习。(7)3~5步助跑杆过练习。

注意: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天。

学习和掌握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技术。

(1)教会队员丈量全程助跑步点。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像倒“J”字形。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的位置。(2)全程助跑对着高横杆做起跳练习。(3)全程助跑(8步)起跳背卧上高海绵垫的练习。(4)全程助跑(8步)背越式过杆练习。

三、过杆和落地

具体训练方法:

1.原地做“桥”练习法

学生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一人原地背向海绵垫站立,双手上举,身体后倒,成“桥”的姿势,另一人站在练习者侧方,两手托在练习者髋的两侧,帮助向上挺髋挺腹。

2.屈膝仰卧挺髋练习法

屈膝仰卧于垫上,双脚踏在低跳箱上,同时发力上蹬,做挺髋动作,以肩背着地,停顿2~3秒钟,重复练习多次。

3.肩背倒地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两臂下垂,动作开始时身体逐渐后倒,然后抬头、挺胸、挺髋,向后引肩倒体,当头部将触及垫子时低头,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

4.原地起跳落垫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双脚向后上方起跳,两臂配合由体侧向上摆动,向后引肩倒体,腾起后抬头、挺胸、挺髋、挂膝成杆上弓形姿势,随即低头、收腹、举大腿、甩小腿,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

5.跳箱引肩练习法

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或跳箱,挺髋、向后引肩,做过杆动作,然后举腿,顺势向后落下。

6.原地起跳过橡皮筋(或横杆)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双脚向后上方起跳,两臂配合由体侧向上摆动,向后引肩倒体,腾起后抬头、挺胸、挺髋、挂膝成杆上弓形姿势,身体越过橡皮筋(或横杆),随即低头、收腹、举大腿、甩小腿,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橡皮筋(或横杆)高度要适宜,开始时要低些,随后视情况可逐步升高。

总之,小学跳高有很多种训练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笔者对小学生的训练一般都要有3~4年的训练周期。以上是笔者这几年的一点浅见,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浅谈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动作 篇12

一、助跑

助跑是起跳的前提和基础,助跑的任务是获得足够的水平速度,为完成有效的起跳创造条件。

1. 助跑步数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是一条倒“J”型的弧线,通常采用8~12步助跑。全程助跑由紧密衔接的两段助跑完成,其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后段助跑,即弧线助跑,一般采用4~6步完成。

2. 助跑路线的弧度

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的弧度,应该是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前段助跑较后段助跑比较平直,便于发挥最大加速度,而后段助跑的弧度较大,便于运动员助跑起跳。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助跑是逐渐提速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助跑节奏感和助跑弹性。

3. 助跑步点的丈量

一般采用比较简便易行的“走步丈量法”来丈量,实施步骤:

(1)首先,确定起跳点A (起跳点距离横杆的水平距离约60~100厘米),从起跳点A开始朝助跑一侧的方向,沿横杆平行向前自然走5步,标记一个辅助点O。

(2)其次,从O点开始向垂直于横杆的方向自然走6步,划一个醒目的标记点B,这个标记点B也就是直线助跑与弧线助跑的交汇点。

(3)再次,沿标志点B继续自然走7步,再划一个醒目的标记点C,C就是最终的助跑启动点。

(4)最后,A、B之间划弧线,B、C之间划直线;从C到B再到A,构成了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运动员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助跑步点。

4. 助跑的技术要求

前程直线助跑时,要求步伐轻盈,类似于短跑的加速跑,但运动员从意识上要有向弧线助跑过渡的准备;后程弧线助跑时,身体重心要向内倾斜,类似于短跑弯道跑技术。助跑时,运动员要注意大腿高抬,以膝关节领先,带动摆动腿的同侧髋关节积极向前,后蹬充分有力,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后半段的弧线助跑技术,体现了助跑技术的快速性和节奏感,弧线助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助跑速度来完成起跳。

二、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速度的利用转换效率,是衡量起跳效果的关键。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在跳高完整技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正确地完成起跳动作,提高起跳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1. 助跑的弧线段技术

运动员从助跑进入弧线段开始,就要有准备起跳的心理意识,要求积极加速向起跳点快速跑进。由助跑自然连贯地过渡到起跳,要求弧线助跑时,积极加速,上体轻微前倾,摆动腿主动前摆,使着地点接近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

2. 倒数第二步技术

助跑与起跳衔接的好坏,关键在倒数第二步。倒数第二步时,摆动腿积极下压扒地,脚内侧牢固支撑,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当支撑到垂直部位时,身体的内倾、膝关节的弯曲达到最大程度。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技术作用:

(1)为了使身体保持在内倾状态下起跳,防止身体过早地倒向横杆,需要依靠摆动腿的支撑。

(2)为了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防止出现臀部下坐和摆动腿支撑无力,需要依靠摆动腿积极主动地蹬伸。

3. 最后起跳的蹬伸摆动技术

起跳脚积极踏上起跳点配合摆动腿积极摆动,它的主要功能是有利于加大起跳脚着地瞬间的着地角,有助于减少前支撑阶段地面的反作用力(制动),达到全速踏上起跳点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起跳腾空时,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是由起跳腿的蹬伸力量、蹬伸幅度、蹬伸速度和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共同决定的。摆动腿的积极蹬伸摆动,有助于起跳脚迅速地踏上起跳点,并且运动员起跳时身体迅速地由内倾变为竖直,大大提高了起跳的蹬伸摆动效果。起跳蹬伸距离能够衡量运动员的用力幅度,增大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背越式跳高合理的起跳点能够使运动员充分利用起跳高度,使身体重心最高点出现在横杆的正上方,为提高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三、起跳技术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起跳技术是关键技术。起跳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起跳动作,使身体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起跳角度,达到身体顺利地越过横杆的目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身体腾空离地的瞬间,其身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抛物线)已经确定,该抛物线的高度由起跳蹬伸时的垂直速度决定,而抛物线的距离则主要受助跑速度影响。因此,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跳高成绩的提高。

1. 起跳点技术

起跳脚先是脚后跟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起跳腿因惯性被迫弯曲,躯干由内倾转为垂直。最后一步比倒数第二步的步幅短10~15厘米,由此形成了起跳腿同侧骨盆前移速度超过躯干的姿势,有助于起跳时整个躯干的腾起。

2. 起跳腿蹬伸和摆动腿摆动技术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动作是通过弯曲着的起跳腿蹬伸和摆动腿的屈腿摆动同时作用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起跳腿由弯曲开始蹬伸,并且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用髋发力带动摆动腿大腿,摆动腿小腿顺势与大腿折叠,当膝部摆至水平部位时应立即制动,但仍随惯性上摆带动同侧髋上升。

3. 两臂与肩部协调技术

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时,与起跳腿、摆动腿相协调的两臂与肩部也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要求运动员肩上提,两臂同时上摆或者单臂上摆的动作向横杆后上方有力摆出,带动整个身体重心向上腾跃,并且为整个身体沿额状轴旋转创造有利条件。由于背越式跳高的空中姿势是背对横杆,这种特定姿势要求运动员的身体要充分伸展,拉长背部、腰部的肌群,因此,在做起跳动作时应注意起跳腿充分蹬伸,同时提肩、拔腰、摆臂。

四、过杆

过杆技术,要求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灵活地调整身体姿势,使运动员科学合理地越过最大高度。具体过程要求,运动员借助起跳腿蹬伸的力量和摆动腿摆动的力量,身体保持充分伸展的姿势向上腾起,躯干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使身体处于背向横杆的腾跃姿势。超过横杆时,两臂上举,肩向上腾跃,仰头、倒肩、展体、挂膝呈反弓形,顺惯性沿横杆腾跃,初步完成过杆动作。待髋部超越横杆后,含胸收腹,控制上体继续下旋,以髋发力带动大腿向上,并且两小腿向上甩,使整个身体越过横杆,顺势做好背部着垫的准备。运动员应当形成反弓的动作,髋关节应当尽量上提,这是过杆的基本技巧,在此基础上,还应在过杆时一并完成仰头、倒肩、展体、挂膝成背弓以及两条小腿向上甩的连贯动作。

五、落地着垫

落地技术也很重要,但相对比较简单,是由背部先下落,大腿带动小腿上甩之后,使身体保持着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落,最后以背部或背的上部落于海绵垫,顺势缓冲减小反作用力,着垫前分腿,防止膝盖撞击面部,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王德炜.大学体育一理论与技术教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初中体育教案:跨越式跳高2 篇13

1、学生能积极、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单脚起跳、三步助跑起跳的动作技术。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空间平衡和弹跳能力。

4、体验成功,展示自我,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性。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

①、体委整队

②、检查人数

2、收心热身

游戏:人浪

方法:全班同学成正方形站立,两人拉一橡皮筋,按顺时针跑动,其他人以跳来躲避橡皮筋。

3、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体转运动

3)腰部运动

4)弓步压腿

5)膝关节活动

6)腕踝关节活动

二、尝试体会、探究感悟

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

重点: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1、原地前后摆腿练习

2、原地单脚纵跳

3、原地摆腿触手练习

4、上一步摆腿触手练习

5、原地跨起跳过练习

6、上一步跨越跳过练习

7、升橡皮筋,三步助跑跨越跳过练习。

三、拓展延伸

单腿跳接力

方法:男女成对角站立,当教师发令时,男生两组排头的同学,迅速用单腿跳过橡皮筋,每条边只需要跳进、跳出各1次,然后顺时针跑到起点,与第二位男同学接掌,先完成比赛的组为胜队。接着女生比赛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放松活动

2、教师小结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

1、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

2、找学生示范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语言提示、鼓励

教师领操

1、引导、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障碍物时,怎样越过更安全,更合理呢?

2、教师请学生展示

3、教师点评与启发

4、教师做完整示范

5、教师讲解起跳点与助跑起跳技术。

上一篇:销售助理岗位职责概述下一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