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

2024-05-13

跨越式发展(精选12篇)

跨越式发展 篇1

莱州市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市玉米种植面积76.28万亩,全市有10多家规模以上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全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领衔创办的全国第一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农业科学院和民营登海种业公司就在莱州,为莱州玉米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继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之后,莱州市农机局适时地把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玉米生产机械化上来,全面组织发动,扎实稳步推进,实现了玉米收获机保有量持续增加,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大幅提升。农机补贴实施九年来,全市共争取各级财政补贴资金7769.5万元,拉动农民直接投入农机2.2亿元,补贴玉米收获机械1135台,免耕播种机556台,深松机350多台,全市每年更新玉米收获机近百台。2011年,共完成玉米机械化收获65万亩,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68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达85%,连续5年获得全省玉米机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今秋利用国家第二批补贴资金再推广玉米收获机150台,玉米机收面积将达到70万亩以上,机收率超过92%,玉米机收水平将再创历史新高,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颠峰时代”。

一、领导重视使好项目如虎添翼。

近几年来,莱州市委、市政府对玉米机收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的发展规划,把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事项,列入到政府考核序列,安排专人负责,层层分解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同时,各镇街包括农机、农业、水利、财政、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建的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玉米机收的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互相协助,配合联动,采取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宣传工作进村委、进农户、进田园,有效加大了全市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力度。市政府每年都牵头组织召开玉米机收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连续四年为烟台市政府三秋玉米机收工作提供观摩现场,同时,莱州还多次承办了全国玉米机收研讨会,对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强势宣传让玉米机收深入人心。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制约着农民对玉米收获方式的选择:由于部分农民对自身的劳动力不计成本,加上三秋生产时间充裕,玉米秸秆还田掩埋不好可能导致虚墒,影响小麦播后出苗和生长发育,种种因素造成对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为了引导农民群众对玉米机收上的正确认识,莱州市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宣传,始终坚持一个“早”字。每年自玉米播种开始,市农机部门便组织人员以多种方式对玉米机收进行宣传发动。一方面宣传玉米机收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等形式,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对玉米机收的认识和了解,近几年来,共印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电视、报刊报导宣传30余次,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玉米机收氛围;另一方面宣传科学合理种植模式,引导农民改变旧的种植习惯,使玉米种植行距更适合玉米机械化收获。

三、示范推广令农民足不出村观赏农机秀。

莱州市农机局每年组织邀请国内著名农机厂家到莱州召开玉米新机具作业演示会。莱州城港路街道、金城镇、朱桥镇等多个镇街拥有400多亩玉米试验田,为新机具的演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全市16处镇街有14处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福田雷沃重工每年都在莱州召开镇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民科技带头户等不同阶层人员参加的玉米机收作业演示会,集中展示包括自走式三行、四行收获机,秸秆还田与秸秆回收型收获机,带剥皮装置的收获机,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联合收获机等先进适用的玉米收获机系列产品,技术人员现场介绍新机械的特点与性能,操作手对每种机型都能试操试驾。每年玉米收获机出色的表演秀让广大干群亲眼看到玉米机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促进秸秆还田利用的好处,提高了农民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自觉性,激发了全市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热情。农机部门也在每年秋季玉米成熟前,选取早熟地块,组织多家农机合作社联合进行玉米机收作业演示,进一步扩大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两年来,全市先后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会16场次,展示各类机械185台次,观看群众达3200余人。

四、成熟产品让农民使用玉米机充满信心。

过去,由于玉米收获机产品质量不稳定,性能让人担忧,加上玉米联合收获机型号少,经济适用性差,配套机具缺乏,影响了农民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引导农机手掌握玉米收获机发展情况,莱州市农机部门多方位收集信息,并组织技术人员和经销商外出考察,通过考察论证,对适宜本地区的机型及时组织经销商引进。为尽快推广合适机型,除了组织各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前来举办演示会外,还组织机手和农民群众对各型号的机具进行评价调查,以达到优化选型的效果。2010年以来,先后有7家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的30多个产品落户莱州,为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提供了较多选择。3年来没有进入补贴目录但性能良好的玉米收获机产品在该市销售达180余台。

五、政策拉动掀起一轮又一轮购机狂潮。

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在历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莱州市农机部门坚决贯彻省市关于重点机械补贴的要求,将玉米收获机列为补贴重点在资金安排上,优先满足玉米收获机的补贴需要,做到能补尽补,对购置动力机械的,必须配套玉米收获机才予以补贴。在政策宣传过程中,不仅到农户到机手,也向经销商大力宣传补贴重点,鼓励经销商积极引进不同型号玉米收获机,供广大农机手充分选择。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2011年,全市补贴玉米收获机116台,2012年第一批补贴就达83台,目前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300台,今年第二批资金将全部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预计补贴数量将达到150台,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为提高全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技术创新为玉米机收增添活力。

莱州市农机部门去年起组织开展了“现代农机进万家”活动,通过开展农机示范创新工程,在全市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镇街、村庄和农机户,加以引导和扶持,大力开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以玉米机收为重点的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 走出了自主创新的路子,从试验到推广,从两行机发展到三行机,从背负机发展到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实现了玉米机械生产的历史性跨越,打破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在创新示范工作中,莱州市农机部门联合生产厂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深入探讨研究适应莱州市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农艺规范,共同研究探索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研发生产适合农艺要求的玉米播种和联合收获机械,促进了玉米种植标准化、作业规范化、全程机械化。

七、机艺融合为玉米机收缔结良缘。

搞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之间的配合,是莱州市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又一成功实践。为此,莱州市着重抓了玉米种植标准化、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标准化作业以确保玉米收获机械化。通过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小麦免耕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大力推进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联合作业。另外,为实现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的标准化作业,农机部门还制定了玉米机械收获标准,要求各农机手按照收割高度、留茬高度、玉米破碎比例、秸秆粉碎长度、灭茬程度等标准进行玉米收获作业。目前莱州市4个万亩核心示范区都实行了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实践证明,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共同发展。

跨越式发展 篇2

推动装卸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铁路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要求。科技进步、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是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装卸企业,在装卸机械化比重不断提高的今天,科技进步成为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主要手段。只有抓住机遇,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一、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装卸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

1、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中国进入世贸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进一步加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将被打破,装卸企业也将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有力挑战。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才能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益,达到良性循环。

2、行业进步的要求

在现今的社会中,铁路运输成为重要的运输组成部分,而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作为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转。为了提高装卸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各国的相关企业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装卸行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比如在一些大的港口和货运站,实行了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每件货物、每辆车辆的状态和位置等信息都能得以及时传递,使管理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极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如何推进装卸企业的科技进步

1、推进主要装备现代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衡量装卸企业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之一是其装卸机械科技含量的高低。装卸机械作为从事装卸搬运工作的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是推进装卸科技进步的首要任务。实现主要装备现代化,要坚持铁道部制定的“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原则,即采用世界范围内先进、定型的技术,达到综合成本低,符合国情和需要,性能稳定,能保证安全。作为使用单位,今后在购置和使用设备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执行上述原则,同时开展技术改造活动,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如近几年来,我们装卸系统陆续引进了装载机、叉车、输送机,并有满洲里装卸的360吨龙门起重机设备,为俄罗斯进口大型货物立下了汗马功劳,使装卸企业科学技术含量大大得到了提高。

2、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装卸企业要按铁道部总体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动态实时管理,及时更新人员、固定资产、生产、财务收支等情况,还可以及时接受上级文件、电报、命令等指示,随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汇报工作。从而利用科技创造的便利提高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3、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科技以人为本。现代化的装备需要掌握现代技术的员工使用。比如在集装箱专用门式起重机上采用的设备故障自动诊断技术,对用、管、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很多先进的技术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人和技师。所以不仅要加强职工的在职培训,更要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上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在精神、物质上鼓励员工勇于进取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每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装卸企业的发展。此外,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缺人员,带动员工队伍整体的提高。

4、解放思想认清形势

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篇3

山东潍坊锦程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它绝对是潍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2003年之前,整个潍坊市区北部还没有一所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正是在潍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文教局的领导下,一座占地面积304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总使用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锦程人是绝对能够创造奇迹的一个群体。虽然建校仅有五年的时间,但是因为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有一位具有前瞻眼光和开阔视野的校长,有一群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一年一个台阶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锦程中学采访,随着与校长、老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记者心中的许多疑惑得到冰释。

人文关怀润物无声

“责任重于泰山”。宋光贤校长恰恰是把自己的责任转化成了对教师、学生、对每一个教育细节的人文关怀,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每一个人。

漫步在到处弥漫着浓郁花香的校园中,听着宋校长微微叙说,记者感受着人文关怀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心中禁不住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出身于全国蔬菜之乡的这位农家子弟,对教育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宋校长说:“我是一个受惠于教育的人,深感‘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分量。如果没有优质的教育,我现在或许也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菜农,为你们的餐桌提供富有营养的美味蔬菜。因为教育让我从事了一种让更多人受益的事业,站在校长这个岗位上,我就应该用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扎实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使命。我想,身为校长,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家的温暖。”

锦程中学是潍坊经济开发区成立以后由原来的几所农村学校改建而来,由于学校招聘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很多老师没有住房,学校先后建设了三栋家属楼,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一部分离家较远的教师,学校也在学生公寓给他们安排了休息的地方,让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妥善解决老师的孩子入托难的问题,宋光贤校长报请教育局批准,在学校附设了幼儿园,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学校对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中去。

为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学校特别做出规定: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是教师健身活动时间,并给教师购买了运动鞋,鼓励教师与学生在大课间一起跑步锻炼。冬季,学校教师感冒人次逐年减少,身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每年入冬前,学校都要免费为每位教师做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同时,学校还聘请有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艾滋病预防、心理健康保健等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每年的新生入学报名就开始了。在新生入学前,给每位学生和家长发放《新生入学须知》《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和家长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规章制度,以及入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在入学当天,有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在校门口迎接新生,并接送到班级,这样,不但让学生有安全感,也让家长放心,而做好事的学生又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这种互相帮助的氛围,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学校还把对学生的关怀辐射到家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办学意见,组织家长学校培训,聘请专家为家长讲座,提升家长的育人素质,形成“大家办教育,办成大教育”浓厚育人氛围。

锦程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孩子和进城务工子女占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为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安心读书,宋光贤校长根据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不仅免除他们的课本费,还给予10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费,这样,基本不用家庭负担学生上学的费用。为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保护管理,也为减轻绝大多数家庭为孩子购买服装的负担,学校鼓励学生订购并穿着校服。目前,学生在校内外穿着统一,不但精神面貌好,而且保证了校外活动人身安全,也为家庭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锦程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周围方圆15里的农村,学生离家较远,加上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时间长,他们多数对孩子不能辅导和无法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让学生有个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实行寄宿制管理,建设的两座男女生公寓可容纳1200人住宿,且免费提供水、电、暖。美丽的校园内绿树成荫,既有健身器材,又有足够的体育锻炼场地,还有各种功能活动室供学生使用,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的温馨。

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

宋校长说:“教师是否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是否能将自己与这个整体融为一体,是推进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勤奋努力的教师,我们缺少的是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关爱每一位教师,让他们享受教育幸福。学校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提升办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关键也在教师。任何学校,只有教师的提升,才有学校的发展。”

宋校长始终把教师发展放在第一位,并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

由于学校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教师队伍逐年年轻化。如何让这些年轻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在区文教卫生局侯重海局长的大力支持下,宋光贤校长为每位教师定期配发有价值、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读物,如《情感读本》《你在为谁工作》《做幸福的班主任》《心灵写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并鼓励教师有选择的购书。宋校长每年都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出了“一年出样,两年像样,三年榜样”的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年轻教师在感恩、感悟中发展和成长。

在学校发展问题上,宋光贤校长提出目标要高、定位要准、进步要快。为了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日常教学中,宋校长一方面引领教师读书,广开眼界,另一方面,他“逼着”年轻教师主动承接公开课、研究课,并亲自帮年轻教师推敲教学的每个环节,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使年轻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加快了年轻老师的成长速度,很多年轻教师迅速成为了学校的骨干。

学校还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日常教学评价活动中,学校采取三级评价:一是同学科教师互评。每次教研活动时,要求全体参与教师做好全部活动的详细记录并进行系统整理,准备互评活动,由备课组长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汇总,做好对整体效果的把握,对每位教师的评价进行集体公开亮分。二是广泛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对任课教师及学校干部进行评价,教务处负责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设计制定详细的表格,分为“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对待学生、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方面,分“优、良、一般”三个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教务处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有效的措施。

三是进行家长评教活动。教务处对全校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每学期调查一次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发展及业务的快速提高成效显著。

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什么样的老师,学校领导把每个教师课堂的点滴闪光点作为“赞赏”的鲜花送给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老师们外出学习,不惜重金请专家名家来校给课堂把脉,给每一个教师创设成就自我的机会。教师有了成就感,教师会努力把成就感聚焦于课堂。氛围营造出来了,轰轰烈烈比学赶帮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网上教研让学校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驶入高效创新的快车道。校领导重视备课组教研组建设,深入备课组和教研组,开放课堂,搞好反思性实践研究。从教师中来从教学实际出发的备课学案研讨、听评课内容都说到了教师的心坎上,这样的活动最有实效。对教师的考核采用备课组捆绑式评价让资源共享真正成为可能,备课组内哪位老师有问题大家都自觉去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为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学校舍得花钱,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培训、研讨活动,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评课赛课和评奖活动。一系列得力措施促进了学校教学能手的脱颖而出,仅仅四年的时间,锦程中学市级教学能手所占教师比例达到全市最高。2008年4月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在锦程中学成功举办,与会专家领导对学校的校本教研给予了高度评价。

让孩子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锦程中学建立之初,侯重海局长和宋光贤校长在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让这里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都有锦绣的前程,学校因此而命名。

几年来,宋光贤校长和学校老师们携手并肩,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总体水平高,文化底蕴厚、特色鲜明的山东省一流初级中学。推进学校向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行为规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的现代新型学校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追求。宋校长说:“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它的基础性、基本素质,在于关注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课堂。我们不是追求让个别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而是让多数考入重点高中的同时,让所有的孩子接受均衡教育,不是为了个别孩子一枝独秀而是为多数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秉承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应对考试升学,既满足家长的升学诉求,又符合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让他们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从美好的愿望出发,辅之切实有效的行动,就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短短几年的时间,锦程中学就已经凸显了自己的三大亮点:

第一,课堂教学注重学习过程,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模式下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遇到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多次获奖。

第二,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有理有据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展示做到及时即时客观有理有据的评价,及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困难,让他们的困难不积攒。无分数的等级评价让学生关注的是自己错在哪里、哪里还不会。测验成为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的手段,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老师善于提醒学困生纵比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找出自身进步、后退的地方,让后进生有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让老师在课堂上实现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成为可能。对优等生中程生课堂上通过习题问题分层,让他们吃饱吃好拔高。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也就自然实现。在整个课堂学习中做到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回答问题开口说话先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小组讨论学习时难度大的问题、重点问题让学生先思考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错必须说出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注重过程性的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每个学生进入锦程,开学前一周先要接受入学培训,从思想上、心里上进行指导,让他们一入学就有学习的目标方向有一个好的习惯。初三毕业班的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引导初三学生100%升人高一级学校,学生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上学有寄托,实现了农村孩子O辍学。每年都有很多外区的孩子慕名来锦程中学求学。而这正是走出锦程中学的学生成了对锦程中学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

第三,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好选修课,开发实施好课余文化的校本课程组。锦程中学充分利用省级规范化学校所配备的硬件设施,开放各功能室让学生们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微机房、藏书四万多册的图书室不仅全天对师生开放还对社区对家长开放。形式繁多富有实效的家长课程培训让学校的素质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植物绿色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宿舍餐厅文化……这些全方位的无缝隙的育人机制育人环境精细化管理促成了学生长足发展和全面发展。

2008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小组合作学习会议在潍坊召开,锦程中学成为全体与会人员参观考察的现场,与会专家对锦程中学给予高度评价,锦程中学也很自然的名传遐迩,走向了全国。

跨越式发展 篇4

关键词:宁夏,跨越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宁夏面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如何和国内外之间协调以促进本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宁夏面临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宁夏应该走“三色”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国外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在美国,因为有了硅谷和128公路这样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美国才能引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有名的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酒产业、华盛顿的炼铝业,才有了美国经济的引领全球。意大利的家具、毛纺、陶瓷等产业集群不仅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第三意大利现象”,也是其北部的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日本东京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日本“机械工业的共同根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涌现,如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亚洲硅谷”的印度班加罗尔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软件业,迅速获得了全球性强大产业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它们导致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马赛克”格局不断变化。

国内产业集群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2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和不同类别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产业集群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闽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比如:广东省以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在珠三角404个建制镇中,有四分之一的镇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浙江为例,浙江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148个,绍兴的轻纺、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乐清的低压电器、桐庐的制笔、诸暨的袜业等,星罗棋布的产业群成为浙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基地。

二、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国内外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各具特色,但都是根据各地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和技术条件开辟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的经验和思路为我们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然而,宁夏面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如何和国内外之间协调以促进本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宁夏面临的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研究认为:在工业化反梯度转移转移理论的指导下,思考如何培养经济增长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宁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宁夏形成和国内外经济的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差距的唯一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分工的细化和经济的发展,涉农的企业越来越多,逐步在一个地方积聚,围绕当地特色农业行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农业产业集群,如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集群、江苏省的赣榆水产苗种产业集群等。由于宁夏位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对于自治区工业、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并不一定完全成熟,因此,应该在“比较优势”尤其是“后发比较优势”上下功夫,即优先培育和发展农工结合的特色产业集群。

1、红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红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枸杞特色产业集群和红枣特色产业集群,枸杞产业主要分布在卫宁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区、贺兰山东麓,目前面积44.5万亩。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枸杞南移”战略,着力构建以中宁为主体,以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枸杞面积新增15万亩,扩大到60万亩;宁夏红枣资源丰富,尤以“灵武长枣”和“中宁圆枣”为鲜食佳品,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功效。果实大小均匀,表面光洁,皮薄,色深红,果肉干脆,品质上乘,为鲜食制干兼用品种。目前在宁夏的种植面积为33万亩,“十一五”期间也将达到60万亩。

因此,宁夏应该在红色特色产业方面下工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把枸杞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宁夏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的集散地;宁夏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品牌”资源,利用产业集群模式,大力发展红色特色产业集群经济。

2、绿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绿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奶牛特色产业集群、清真牛羊肉特色产业集群、瓜菜特色产业集群、淡水鱼特色产业集群、葡萄特色产业集群和优质牧草业特色产业集群等等。

宁夏奶牛良种率、鲜活品质和产量高,“自然、健康”成为宁夏牛奶的标志,宁夏应该在实施“出户进园”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发展奶牛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清真牛羊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无腻味、无污染,宁夏应该立足中国西部,向穆斯林国家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宁夏的蔬菜主要分布在银川、吴忠、中卫设施蔬菜区,南部山区冷凉蔬菜区,石嘴山脱水蔬菜区、覆膜及压砂西甜瓜主要分布在中卫环香山地区,西甜瓜具有个大、瓤脆、味甜、色鲜,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我们应该抓住瓜菜产业在宁夏由于自然条件的无偿供给生产成本较低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瓜菜特色产业集群;宁夏河泊湿地众多,水质清新无污染,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适于生产鲤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宁夏也应该抓住这一自然优势,着重培育草鱼、河鳖养殖区和鲶鱼养殖区,推广无公害养殖新技术;环境极适宜葡萄生长,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的波尔多”的宁夏,是中国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鲜食、酿酒品种皆佳,有“塞上葡萄出佳酿”的美誉,自治区应该在“西夏王”葡萄酒的基础上,培育更多的中心企业,发展葡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质牧草业集群发展方面:优质牧草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旱作草地农业区、中部干旱带退耕草牧区、引黄灌溉区粮草轮作区,本研究并不认为,优质牧草业应该面现全国发展市场,而应该立足宁夏,面向西北,和奶牛产业、清真牛羊肉等产业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

3、黑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宁夏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石油等,其中煤储藏量位居全国第六,仅宁东煤田探明总量就是东北三省的总和。但是在富煤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包围下,宁夏煤业在全国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宁夏应该走“就地加工、就地转化”的路子,而走这个路子,其发展方向是要进行深加工,改变过去简单卖资源的发展方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开发,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其最佳的运作方式就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1+1>2”的效应。

“绿色和红色”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要远远大于黑色优势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但因为在整个西部地区,“黑色”特色产业又占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宁夏不仅不能放弃“黑色”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努力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从而获得“黑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依赖。

三、培育和发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考

积极发展三色特色产业集群,本文认为:由于宁夏位居我国内陆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只有这样,才能把宁夏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而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从政策上和财政支持上搞突破。在此基础上,宁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的机遇,加大针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为其搞好公共设施建设;

2、对国内外引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中心企业应该实行保姆式服务,即只要是有利于宁夏经济发展的,政府可以为其提供一条龙式的有偿和无偿服务,以期能吸引更多的中心企业来宁夏投资;

3、创新金融服务体制,以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来宁夏投资,以分享和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高劳动力素质三个方面的优势;走资源深加工道路;在优势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即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基础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规划,以中心企业作为经济增长极,培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四、简单结论

黑林小学跨越式发展 篇5

黑林镇中心小学

黑林镇地处苏鲁三县交界处,是革命老区,刘少奇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学校依托老区优势,挖掘各方资源,提高村级完小教学点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资源向完小、教学点倾斜,各完小的办学水平得到空前改善,基本做到村小和中心小学一样好,黑林镇曾代表赣榆县接受省市教育现代化的现场验收,下一步,在实现均衡发展方面,我们黑林小学有了更多的发展举措。

1、抓住危房改造的契机,改善完小、教学点的基础设施 中心小学有县局牵头,由专业设计师进行整体规划学校布局,新建2700平方米,24个班的教学楼,新建行政楼和综合楼两座,新建容纳600人的报告厅一座,这些基础设施的相继完工,将彻底改善黑林中心小学的整体面貌

投入150万元扶贫资金对汪子头小学的所有危房进行推倒重建,同时汪子头小学新扩操场8亩,新建篮球场地两片,汪子头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大树小学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在大门改造,校园绿化上进行投入。打造全县最漂亮,特点最明显,办学质量最高的完小。吴山小学把原吴山中学教学楼进行加固,下一步在新改造教师宿舍餐厅用房15间,改造标准化的操场。

投入资金对大赤涧、陈旦头、和秦布地三个教学点的操场和专用室进行改造,对陈旦头和秦布地的教室进行加固,对三个教学点进行绿化美化,彻底改变教学点的整体面貌。

2、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首先制定《黑林镇教师镇内交流实施方案》,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六年必须进行流动,同时,鼓励市、县骨干教师到完小教学点任教,中心小学给予路程补助,规定新分配教师必须到完小教学点任教,且三年内不得提出调动申请,现在各完小都有镇以上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其次,创造机会投入资金对在岗教师进行再提高培训,制定《黑林镇教师三年培养规划》,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老教师发挥余热,通过校本教研,专家引领,网络研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打造村级名校。大树小学曾是刘少奇工作的地方,从基础设施到师资,中心小学都给予倾斜,学校安排一名副校长,对大树小学的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以及规范管理方面进行直接指导,力求提升老区村级小学的育人水平,从而带动全镇小学共同发展。

3、开展多项活动,打造学校特色

中心小学围绕德育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专项教育活动,并着力打造阳光大课间和轮滑社团。大树小学围绕留守儿童感恩教学和留守儿童希望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活动,吴山小学围绕大吴山文化挖掘来开展读写活动,汪子头围绕塔山水库鱼的种类进行研究。其中中心小学大树小学吴山小学和三个教学点结对共同研究。

4、争办一些现场会,扩大知名度

争办县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和省市县团县委合作,争办留守儿童之家创建于发展现场会,创学科基地,争办市县教研活动。

5、加大宣传,办知名学校。

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篇6

坚持民族融合的发展理念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我国是历史从未中断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长期维系这种持续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通过长期交流与不断融合,形成了牢固的经济、血缘、文化和政治联系。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民族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成为新的民族。民族融合不是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同化,而是各个民族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彼此包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文化交流,逐步融为一体的社会进步。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民族融合保持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捷径。淡化汉族和少数民族界限,鼓励各民族自由迁徙和混居通婚,实现人口、资源和文化的广泛交流,既有利于迅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又有利于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民族融合。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四川少数民族聚集区,大都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限制开发区。促进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要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包括:鼓励少数民族儿童到内地接受教育;鼓励经过职业培训的少数民族青年到内地就业;鼓励少数民族家庭向内地迁徙等。通过减少分母迅速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与此同时,要把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配合草场保护和畜牧方式变革,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定居点,鼓励牧民定居。以建设高水平寄宿制学校为龙头,配套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市政、民生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和增强承载能力,吸引人口向城镇聚集。通过人口合理迁徙,大幅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坚持共享发展

以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广泛参与为主要标准,努力改善发展条件,使少数民族群众共享全面小康的发展成果,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在扩大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努力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适度发展高山种植业、优质畜产品、林下产品等特色农牧业,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艺品。对资源不可再生、环境影响大和少数民族群众一时难以参与的矿产开发,采取减少采矿权颁发,提高资源环境补偿标准等措施,严格加以控制。

坚持低碳发展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又是全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要抓住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利机遇,利用资源优势,有序开发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积极参与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使清洁能源尽快成为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柱,形成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跨越式发展 篇7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时期,国家将规划布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未来5年,不仅仅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更是未来10年,乃至未来40年的发展基础。2010年是我国新型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是新型建材企业扩大市场开发的一年。“十二五”期间,如何让建材产业发挥自己的自然优势和社会优势,如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新型建材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因此,新型建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主动权,必须依据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努力目标。

1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以提高资源效率为核心,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目的,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过去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线性的、粗放式的增长,由此导致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日趋紧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建材工业作为主要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建材工业是以窑炉生产为主、资源和能源依赖度比较高的产业,目前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的一次性能源超过1亿t标煤,大约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7%~8%。作为建材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直接使用的各类自然资源(包括烧砖取土)实际消耗量约40亿t。此外,目前建材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占较大比例,生产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完善,建材工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各类废弃物和污染物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建材工业同时又是利用各类废弃物数量最多、实施“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潜力很大的产业。笔者所在的大同煤矿集团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的4 500 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煤炭主业的共伴生资源(如煤矸石、煤泥等)以及相关联企业电厂、钢厂等企业废弃物(如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每年可消化电厂粉煤灰60余万t、脱硫石膏10余万t。按照生产P·O 32.5水泥掺加50%炉渣计算,年可消化钢厂废弃物炉渣120万t,从而将工业废弃物直接转化为建材产品——水泥,使资源得到良性循环利用。由此可见,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是一个关联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诸多行业的重要“节点”产业,建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途径多样,潜力巨大,前景非常乐观。

2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企业清洁生产

所谓清洁生产,其核心是实行源头削减和对产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最终完善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来达到。建材企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技术改进,来实现文明生产、清洁生产、环保生产。

近年来,我国建材工业总量稳步增长,效益稳步提高;技术进步加快,投资热情高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结构调整取得很大进展;综合利用效果明显,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取得成效;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建材工业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依然落后,能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档次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不合理矛盾突出,大量落后产能还存在;生产集中度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烧结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不再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住房消费的升级、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又为建材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迫使建材行业不得不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未来我国的建材工业,将要进行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转变,从分散发展到集中发展的转变,从材料制造到产品制造的转变,从高碳生产方式到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将突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倡导循环经济,提倡对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在生产制造中,追求废水、废气和污染物的零排放,确保工人的作业安全;在产品应用中,注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积极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实现清洁生产、环保生产。大同煤矿集团建材有限责任公司4 500 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生料制备环节,采用了比普通管磨效率高20%~30%的日本宇部立式磨;在熟料烧成环节,采用先进的双系列5级旋风预热器、TTF高效预分解炉、Φ4.8 m×72 m新型干法回转窑、第3代新型充气梁篦冷机技术;在水泥制成环节,采用辊压机配Φ4.2 m×13 m球磨机及O-Sepa高效选粉机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计量上采用德国原装申克计量秤;电气设备全部采用高低压变频技术;对生产线所有物料扬尘点设置收尘器,大宗原材料堆棚封闭,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工厂管控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真正创建了“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花园式工厂。

3 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企业作为利用能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社会生产者,是节能减排的主体,在节能减排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企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建材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建材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建材产业要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走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同煤矿集团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配套的9 MW纯低温余热电站,符合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属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余热电站竣工发电后,全年发电量6 438×104 kW·h,年可自供电量5 923×104 kW·h,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2万t。电站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作为热源,在提高整体热效率的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并且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跨越式发展 篇8

2010年5月17日—19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总结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部署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 明确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对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模式是外部推力和内部动力相结合的模式, 外部推力表现在举全国之力对口支援新疆和国家加大对新疆的各项投入, 内部动力则体现在新疆经济社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为推动新形势下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 中央投资继续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倾斜, “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倍多。这对于新疆而言, 可谓规模空前的集约投资, 此举将改变新疆原有的渐进的建设方式。

在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 新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机会、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来推进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值得新疆企业认真研究。本文以昌吉国投公司为研究样本, 探讨其在跨越式发展下企业的战略问题。

2 昌吉国投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昌吉国投公司是于2008年12月经昌吉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由昌吉州国资委出资设立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昌吉国投公司不同于其他一般竞争性公司, 它的特殊性表现在顾客双重性、目标多元化、经营错位化。

2.1 有利的外部环境

(1) 昌吉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投公司带来了机会与市场。2010年5月31日, 昌吉州党委书记指出 (1) :在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 在中央特殊政策的支持下, 在自治区高要求的鞭策下, 昌吉州 (2) 已进入黄金发展阶段。昌吉州今后十年的任务目标是:保持调整增长, 加速资源大州向工业强州、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 一年一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 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 率先实现民生显著改善、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昌吉州有很多建设项目要推进, 有许多工作要做, 国投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 积极参与到昌吉州工业化和园区建设上来, 充分发挥出州政府“第二财政”的功能。

经过多年的发展, 昌吉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多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然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来看, 昌吉州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人均GDP为31400元, 而昌吉州为28810元,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 而昌吉州为12159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16元 (3) , 到2015年, 昌吉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必须保持年均12.6%以上的增速 (4) 。由此可见, 昌吉州国投公司有着无限的市场发展机会。

(2) 昌吉州政府对国投公司的大力支持。昌吉州政府是国投公司的投资主体, 来自于投资主体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州政府、州国资委可以将昌吉地区的国有资产, 包括经营性资产或非经营性资产不断注入国投公司, 从而可以大大提升昌吉国投公司的融资能力及企业规模;二是能为国投公司进入垄断资源性产业提供便利;三是州政府可以不断地为公司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 能使国投公司在最有利的环境下从事投资或经营。

昌吉州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是国投公司发展壮大的最根本保障, 也是国投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本质所在。

(3) 投融资体制改革给国投公司提供了机会。未来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机遇, 首先来自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方面, 政府资金将越来越多地退出市场机制, 让民间资本在竞争性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政府必将越来越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等民间资本不愿意投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本来就属于政府所应该投资的领域。这样, 一部分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政府资金将进入基础设施, 以及其他需要一定数量政府资金作为引导或种子资金的领域。由于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 (水、电、气等) 等政府投资和其他政府引导性投资领域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 需要资金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期比较长, 同时具有较强的准入条件, 往往主要是国有投资公司及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注入, 因此, 从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来看, 政府投资领域的转移和变化, 必将为国有投资公司提供很多的投资机会。

(4)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与战略性调整, 尤其是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 也将为国有投资公司发展提供机遇。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 部分国有资本将退出竞争性行业和经济效益比较差的企业。于是, 退出的存量资本一部分将留在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集团, 作为经营性资本, 由其进行投资运作;另一部分有可能交由具有投资和资产经营双重职能的国投公司进行运营, 这样, 就会为国投公司增加资产规模, 提高其融资能力, 为其提供新增投资机遇。

(5) 山东、北京等省市政府对国投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山东、北京等省市的国投公司已经步入一种快速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 国投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另一方面, 政府对国投公司越发重视, 给予了国投公司最大力度的支持, 国投公司成为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特殊公司。其主要经验有四个方面 (5) :

第一, 政府向公司注入巨额注册资金。山东省政府向省国投注入资金16亿元,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向国投公司注入资金7.8亿元,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向国投公司注入资金7.48亿元, 济南市政府向市国投注入资金2亿元。

第二, 国投公司的投资项目选择紧紧围绕并符合当地政府的整体发展思路, 政府再通过注入资源性资产支持国投公司的发展。

第三, 政府交由国投公司承担一定行政区域的土地收储、熟化、基础建设工程。因为当地的国投公司提前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 使当地的土地升值很快,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 也富裕了当地的财政, 国投公司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四, 国资委与国投公司的关系水乳交融, 国资委按照约定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监管或服务于国投公司。

2.2 不利的外部因素

(1) 昌吉国投公司面临着来自民营资本和其他形式的国有资本的激烈竞争。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中明确规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已经放开了投资领域限制, 并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以前只有国有资本并且才能进入的被国有资本垄断的行业, 因此, 民营资本将和国有资本处在同一层面上竞争。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期间, 民营资本得到了迅速增长。民间资本向来“不差钱”, 仅浙江一带长期活跃在市场的民间资本超过1万亿元。伴随着西部开发, 尤其是现在新疆处于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时期, 全国各地的民营资本正大量进入新疆市场。其中温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已经成功进入金融业, 开始经营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6月, 新疆首批审批通过的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运营, 一年运营下来, 贷款额度高达8亿元。以山西煤老板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已经加入到新疆能源投资热潮中, 由他们掌控的资本高达数千亿元。多领域放宽民营资本的进入, 必将极大地激活民营资本的活力。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新疆各个领域。国投公司正在失去其优势。

(2) 如果国投公司不能按期履行对政府的承诺, 会削弱政府对其支持的力度。昌吉州政府对国投公司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用责任状的方式明确规定了企业应该完成的指标及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很显然, 如果公司能够如期实现州政府对国投公司的期望, 必将得到更多的来自政府社会资本的支持, 但如果不能如期实现或者根本无法实现的话, 则会削弱来自政府社会资本对国投公司的支持。

(3) 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国投公司形成了威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投资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面临挑战。

3 昌吉国投公司竞争力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国投公司具有良好的资信和较强的融资能力

国投公司的特殊性能够让国投公司拥有较大规模的国有资产存量, 因而, 它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同时, 由于其承担对昌吉中小企业和龙头优势企业的小额贷款担保业务, 使其在投行具有较强的资信度, 为其以后的巨额投资融资提供了信用保证。

3.1.2 国投公司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源作基础。考察一个企业的资源, 可以有多种角度。如把企业的资源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 (社会) 资源;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特质资源和普通资源;人力资源及各种物质资源等。这就是站在不同角度来探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本文中所指的外部 (社会) 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合作伙伴、各种公共关系 (含政府) 、在社会中形成的口碑、在当地的影响力等。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可以看出国投公司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这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3.1.3 国投公司班子成员的敬业奉献精神

国投公司成立两年多来, 在董事长的带领下, 公司正在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公司初步形成敬业奉献的文化氛围, 虽然公司管理阶层大都是公务员 (6) 身份并享受的是公务员待遇 (7) , 但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计个人得失, 承担着职业经理的风险与责任。

3.2 劣势分析

3.2.1 企业实力弱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司的资产规模太小;二是优良资产少, 资产收益率低;三是固定资产少;四是融资平台规模小, 负债率高。

3.2.2 公司薪酬水平较低

公司薪酬水平较低, 难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资本运营等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昌吉国投公司的业务核心应该体现在投资、融资、资产管理三个方面, 这是企业未来的成长基石, 也是充分体现国投特色的业务领域。然而现有的国投公司缺少这几个方面的人才, 更没有此方面的人才团队。现有的人才结构, 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

形成人才短缺的原因根本就是公司的薪酬水平太低, 用现有的薪酬无法引进所需要的资本运营人才。

3.2.3 公司没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现有项目的规模和赢利能力不理想

公司目前对外投资企业共有13家, 其中国有独资企业两家、国有控股企业两家、国有参股企业9家, 目前正常运营的有8家、政策性关停1家、政策性破产1家、经营不善正在清算的有3家。从公司进入的行业来看, 有典当行业、租赁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然而, 这些企业并没有能够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 并且能为公司带来利润的典当行业也在逐渐失去其优势。公司现在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项目。

3.2.4 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 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不明确

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认为, 因为企业缺少战略规划, 让他们感到困惑,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因此, 各部门仅仅是完成国投公司给他们下达的工作计划, 他们无法预测明年、后年的工作, 更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因此, 他们迫切需要有公司的战略规划来引导他们去工作并规划公司的发展。 (8)

3.2.5 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业务重叠, 无法支持各业务单位形成竞争优势

因为企业没有战略规划, 因而没有形成战略导向下的企业组织结构。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业务重叠, 未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2) 没有自己的核心业务部门。

(3) 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利于企业成长壮大。

目前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是以公司领导班子的分工为主线来设置的, 而良好运行的企业组织设置应该以公司战略为导向, 以实现战略目标为框架来设置企业的部门。

4 国投公司企业战略定位及其使命

根据对昌吉国投公司的环境、政府对国投公司的期望及企业自身的优劣势分析, 确定其战略定位:根据自治区和昌吉州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本经营为重点、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导向作用, 使国投公司发展成为昌吉州集资本运营、实体投资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带动昌吉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促进昌吉州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的龙头企业。昌吉国投公司应成为:本土一流实力的投资类企业, 重点进入资源性、基础类、国计民生类行业, 能形成自己在投融资领域里绝对优势的企业,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根据其战略定位, 确定昌吉国投公司的使命——努力打造昌吉州五大平台:战略产业的投资平台;规模发展的融资平台;国企重组的推动平台;国有股权的管理平台;招商引资的优质平台。

5 充分发挥昌吉国投公司对昌吉州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昌吉国投公司要看准市场, 紧盯昌吉州众多的投资项目, 既要当好投融资平台, 又要当好国有股权的管理平台, 为昌吉州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具体而言, 国投公司对昌吉地方经济的发展职能着重应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当地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认为,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保值增值, 保值增值是必须的, 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资本的本性就是谋求价值的增值, 保值增值只是反映了所有资本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要求。国有资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不仅要达到微观目标, 实现保值增值,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履行宏观职责, 为保证昌吉州跨越式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增长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因而也就有了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必要。因此, 昌吉国投公司就成为州政府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推进器。

它具体通过如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对昌吉州的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兼并, 处置不良资产, 优化昌吉州国有资产结构;二是通过进入与国计民生相关联的行业, 体现国有资产对社会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基础投资性领域。这些领域投资的回收期很长、利润率较低, 并且投资数额大, 民营资本进入有一定困难, 此时的国投公司就能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 启动政府所需的项目;三是通过培育参股或控股的大企业, 产生国有资本蛛网分布、与其他资本形式互相投资的新局面, 在确保国有资本增值保值的前提下, 促进昌吉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 作为当地政府的投融资平台, 能够很好地落实当地政府的决策, 体现出政府第二财政的作用, 并能有效地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社会环境的变迁、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手段的创新等因素导致了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新的形势下,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政府显然不能像原来那样直接参与投资。但是, 政府也需要运作的资本来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 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 政府需要国投公司这样一个投融资平台, 来帮助政府实现其管理的目标。

第三, 昌吉州国投公司应该成为昌吉州最优质的招商引资平台。当前, 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机遇。然而, 昌吉的基础设施与内地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各县市的投资环境、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等, 还需要极大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改善能给昌吉州政府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好处, 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吸引外来资金和企业;二是增加就业, 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土地升值, 增加当地财政和税收收入;四是提升当地政府的形象;五是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六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 积极推进昌吉州国有产权交易市场资源整合、监督、指导以及保障国有产权交易规范运作。

摘要:在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 新疆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机会、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来推进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值得认真思考。本文以昌吉国投公司为研究样本, 探究了其环境、优势劣势、战略定位、企业使命等问题, 旨在提升昌吉国投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及其在昌吉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国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注释

1 州党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35公里, 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 公里。是天山北坡经济带最重要的区域。

3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9年。

4 李学军书记在州党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5 课题组实地调研所得。

6 国投公司的特殊性决定, 各地国投公司成立之初都有类似的问题。昌吉国投公司正在通过改革打破员工身份的双重性。

7 公司正在进行薪酬制度的重新设计。

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方法谈 篇9

重点突破、兼顾一般。档案是社会历史的记忆, 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档案工作纵贯古今, 横跨百业。尤其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档案工作辐射经济社会所有领域,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涉及范围广, 工作任务重, 遇到的问题多。如果我们还按传统的思路, 不分轻重缓急, “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各项工作采取“都抓、平推”的方法, 是肯定抓不出工作亮点, 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的。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 不善弈者谋子。”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走出一条花费最短时间、取得最大成效的快速发展路子, 必须审时度势, 善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 找到影响全局、推动全局的重点,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带一般”的工作方法。它不仅符合唯物辩证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还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按照这一哲学思想,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通观全局, 分清主次轻重, 正确处理中心与全局、近期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 学会“牵牛鼻子”, 即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 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进入主战场, 服务老百姓”的重点工作上, 放到解决本地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 放到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能力, 实现“以服务促发展, 以发展保服务”的工作目标上。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 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

从目前全省档案工作发展情况来看, 因各地发展环境不平衡、发展条件有差别, 档案工作客观地存在着区域性差异, 每个地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每项工作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都不尽相同。所以, 在今后的工作规划中, 各地要坚持“重点突破、兼顾一般”的工作方法, 因地制宜, 因时而异, 以本地区档案工作发展现状为基础, 确定档案事业发展目标, 有重点、有层次、有节奏地安排好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找准突破口, 突出抓好档案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节点。同时, 对某些已经具备了良好工作基础、可以正常运转的工作, 完全可以在兼顾的同时, 腾出人手去抓新工作, 以抓重点带一般, 以抓难点求突破。我们可以每年选择二三项工作作为重点, 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推进。这样几年下来, 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将大大提升, 档案工作的亮点也会逐年增多。

整合力量、合力攻关。我省各级档案部门, 尤其是基层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队伍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的问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干出工作成效, 就涉及到对现有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力量整合的问题, 涉及到集中精兵强将统一调动、合力攻关的问题。如果再按人头平分工作, 分头推进, 各自为战, 人员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得越突出, 重点工作的推进速度就会受到限制, 推进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得到的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毛主席在1947年12月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明确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 (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 , 四面包围敌人, 力求全歼, 不使漏网。”确立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领导思想。这一军事思想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战争中, 要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就要善于把优势兵力集中到对战争全局最关紧要的地方去, 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这样做, 才能保证整个战役的顺利进行, 以实现全歼、速决。

带兵打仗如此, 推进工作也是一样, 必须讲究集中优势兵力, 因为它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人马刀枪有限, 就要充分调动有生力量, 就要科学配置现有人员, 组建强有力的战斗团队, 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俗话说, 火车跑的快, 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 要靠前指挥, 率先垂范, 带头抓、亲自抓, 少务虚、多务实, 在真抓实干上狠下功夫。在每项工作开展之前, 都要预先搞好调研论证, 制定周密计划, 做好动员部署, 同时要搞好人员组配分工, 整合力量, 联合出击, 实现优势互补。上至单位领导、下至一般工作人员, 人人都要明晰责任、落实指标, 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尤其是对重点业务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 要重点策划、重点安排, 群策群力、“重兵出击”, 能下去的人员都要下去。业务处室人员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搞好调查研究, 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汇总和撰写工作, 行政处室人员要积极支持配合, 做好相关的沟通协调和后勤服务工作, 目标一致, 各尽其责, 团结协作, 分工不分家, 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全力完成, 共同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典型引路、上下齐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档案工作触角的不断延伸,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档案工作领域和门类, 如社会保障档案、就业再就业档案、信用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社区档案等。在开展这类档案工作时, 我们往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怎么办?如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我看最好的办法还是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实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培育典型带动全局, 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优良传统, 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典型的可贵之处, 在于它在基层实践中脱颖而出, 直接面对实际问题, 面对重点和难点问题, 创造了值得学习的先进做法, 提供了可供推广的成功经验, 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典型引路的实质, 在于它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避免了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和官僚主义, 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

典型引路、上下齐动, 不仅是我们档案部门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 更是我们推进重点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从这一认识出发, 每一项重点工作、新兴工作的开展, 都应该培育典型, 先行试点,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 从点上开花, 到面上推广, 最后实现整体推进。尤其是对民生档案、农村档案、企业档案等工作, 我认为仅靠开会发文等一般号召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 只有深入基层实际, 挖掘典型、培育典型、推介典型, 以典型示范, 向样板看齐, 上下齐动, 全面铺开, 才能上台阶、见成效。

典型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培植过程, 不下一番功夫, 不付出一些辛苦, 是找不到真正具有引领意义和教化作用的先进典型的。坚持典型引路, 要注重在“发现、发掘、发挥、发展”上下功夫, 唱好“捕捉、孵化、扩大”三步曲。所以, 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要重心下沉, 善于在基层中寻找和发现。典型一旦被发现, 要及时给予培育和扶持, 使其得以健康成长。培养的典型, 不能脱离实际, 只有符合档案服务需求的典型才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培育典型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典型, 将典型个体扩大为典型群体。因此, 在典型确定之后, 要通过召开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手段, 使先进典型的经验得到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 以取得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达到“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领导重视是档案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保证。可以说, 档案部门在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时, 都离不开这个工作方法。如果我们不注重想方设法谋求领导重视和政策支持, 工作是不会有太大起色的。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侧重服务的工作, 缺乏强有力的、具有刚性约束的东西, 开展工作时容易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于是, 一些同志时常发出“档案工作不被领导重视、缺少应有的地位、档案经费短缺”等抱怨。依我看, 要想赢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是否出色, 是否实实在在地满足了社会需求, 是否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服务, 正所谓“有为才有位”。那么, 怎样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呢?关键还是要靠我们的主观努力, 靠我们的工作实绩。为此, 我们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克服“等、靠、要”的被动思想, 克服妄自菲薄、畏手畏脚的被动作风, 主动出击,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入主战场, 服务老百姓”, 积极参与社会重大活动, 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尤其是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 各级档案部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选好自己的角色, 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协调好相关部门, 努力把档案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去谋划, 努力把部门愿望变成党委、政府的意志和决策。二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新形势下档案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要求更高, 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 不去思索, 不去创新, 显然是不够的。档案部门要打破原有封闭、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和按部就班的工作作风,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以改革家的气度和谋略, 不断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不断革新管理手段,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三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影响力。信息社会中宣传工作显得越发的重要, 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发展氛围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做了工作不去宣传, 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 最终会导致“有为”却“无位”。在当今开放的社会, 任何一项谋求不断发展的事业都不会甘于默默无闻, 档案部门不能总是一味地在“默默无闻”和“甘于寂寞”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要彻底转变“事前不出声, 事后不留名”的观念和做法, 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 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 以取得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 要充分依靠新闻媒体的力量, 宣传档案工作成效,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引起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跨越式发展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科技期刊,发展,促进

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利用网络来了解信息、获取资讯, 而通过联机检索, 用户可以直接提交期刊文献的传递请求。这就使纸质版期刊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成为了必需。与此同时, 网络技术的成熟也为期刊数字化提供了现成的条件。目前, 国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字化平台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 正在引导着中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走向。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人们肯定了期刊数字化的重要性, 却没有太多实际的行动, 期刊数字化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方面, 行动比较迟缓, 包括出版业, 都没有意识到, 这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的现状, 提出加快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几点建议。

1 国内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目前, 期刊数字化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条件。首先是国家实施数字化出版战略, 制定了鼓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 国家还积极建立出版监管的长效机制和立法, 打击侵权盗版,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也将为期刊数字化注入新的活力[1]。近年来, 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迅速,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初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 整个数字期刊出版正在向在线期刊、开放存取、数据库等形态发展并逐步完善, 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的过程中, 将逐步建立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但尽管目前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处于上升期, 但这种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期待着新的突破。

2 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工作存在差距

期刊数字化的成功标志主要有三条, 一是否扩大了杂志的覆盖面和传播力, 二是否推动了刊社的转型升级, 三是否赢利。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工作与上述要求尚有很大距离。目前, 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数字出版。一是由学术期刊提供内容, 与数据库出版平台合作, 这是国内学术期刊在出版数字化方面最普遍采用的方式, 同时也是运作最成熟的方式。二是通过自建网站的方式, 在网上发布文献内容, 提供网络订阅、免费下载等服务。这类网站一般内容简单匮乏且更新速度慢或基本上不更新。目前, 高校期刊此种类型所占比例偏多。三是一些学术期刊开始尝试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发行。四是期刊在线阅读。这四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方式各有利弊, 严格来讲, 除第三种外, 其他几种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 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期刊的数字化传播, 因为本质上仍是印刷版的重复, 是印刷期刊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 大部分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在进行评聘职称、核算工作量等学术评价时不予认可[2]。中国期刊数字化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版权难题。二是数字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三是赢利模式依然是个难题。我个人认为, 限制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的最主要问题是体制和人才问题。体制问题在此姑且不论, 单说人才。数字化对媒体产品的制作、运行、经销、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科技期刊受传统观念、编制等因素的限制, 无法引入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媒体运作规律的人员, 只能是眼看着别人越走越快, 越走远远。

3 加快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建议

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数字化是出版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革新, 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大和延伸, 大大地提升了传统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是如虎添翼、春风送暖, 必将为传统出版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 (包括有C N号并冠以校名的600种左右的自然科学版学报[3], 大体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1/4~1/3。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3大群体之一[4]。可以说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认真分析现状, 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期刊仍是以传统出版为主。我们就要从现实出发, 要积极主动利用数字化、融入数字化。但是, 要搞好数字化, 需要首先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期刊的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是中国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保障。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目前还都处在学校拨款的生存状态。尚不能按照市场规律、顺应技术发展要求进行自主决策;而且规模小、人员少, 缺少竞争力, 只有联合在一起, 实现集团化, 才能为产业转型提供有效保障。二是经营模式的确立。经营模式是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数字化对期刊产业最显著的冲击就是经营模式的变化, 期刊内容的数字化传播使固有的广告、发行经营遭遇严峻挑战, 而新的赢利模式还没有稳定下来, 这是当前期刊业亟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讲, 数字期刊已经成为期刊社与电信运营商、网站、技术开发商等共同参与的产业。期刊必须把握好内容提供方的角色, 以创新方式处理好与其他各方在产业链上的关系, 才能发展和巩固符合数字化要求的赢利模式[5]。此外, 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 关键是要把产品内容做好。数字出版的基础是传统出版, 传统出版是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传播介质的发展。网络也好, 数字出版也好, 它们卖的仍然是内容, 而内容源头在传统出版。因此, 传统出版理应主导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无论数字化发展到什么阶段, 作为期刊要始终如一做到吸引读者的眼球, 是努力做到和必须做到的事情。 (2) 可以先利用现有的平台来发展壮大自己。在发展数字化的初期, 可以先加入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品牌, 利用它的传媒影响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再去独自的发展, 对于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来说, 通过“乘船出海”的途径, 可能是缩短差距, 省时省力的好办法。当然, 需要注意引进和储备高水平的相关的人才。 (3) 发挥行业优势增加服务半径高校科技期刊有行业的优势和专业的特点。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社社长周小惠曾提出的如何利用手机二维码等新技术来实现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问题。这对于高校科技期刊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但是, 对于高校科技期刊来讲, 冷静慎重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可行的数字化发展道路是至关重要的。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尤其是i Pad等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期刊出版商的推崇, 激起期刊业发展数字化的热情。国际期刊联盟主席阿让·普瑞认为, 原因就在于这些全新的平台能够给期刊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数字平台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提升在线内容, 可以更好地体现消费者对于杂志体验的需求, 设计、图片、视频等各种丰富的内容都可以很好地体现其中。因此, 对设备供应商和期刊社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综上所述, 高校科技期刊面临数字化的挑战十分严峻。高校科技期刊要走的路还很长, 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晋雅芬.中国期协会长:期刊数字化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中国新闻网http://www.sina.com.cn/2010年09月28日14:42

[2]刘海娟.谈学术期刊数字化对传统出版的影响.新华书目报.2010-11-03 09:14

[3]杜文涛.从某些期刊评价指标看大学学报改革的必由之路[J].编辑学报.2004, 16 (1) :51

[4]杜大力.中国科技前看改革开放30年[J].编辑学报.2009, 21 (1) :14

跨越式发展 篇11

说几乎囊括国务院所有部委,涉及部门之多、人数之众,在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正式确立了振兴新疆的新战略。这对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达到长治久安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新疆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南疆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甚至与首府乌鲁木齐的经济差距都十分大,因此,成为疆独活动的主要基地。去年7月5日乌鲁木齐大骚乱事件的很多滋事者都来自南疆。从今次对口支援的安排来看,中央安排也突出了对南疆的注资力度,喀什地区由上海、广东、山东等经济一流强省、市承包支援,仅广东省每年就要拿出年度财政收入的1%(约90多亿元)援助当地,和田地区则由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安徽省承包援助。除去另外4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海南和西部省市之外,全部中部和东部沿海省、市个个有份,中央部署的内地18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措施已经开始落实,预计未来一年内,至少有逾千亿元人民币巨资注入新疆,相当于将新疆全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一倍以上。而资源税收的试点,亦将为新疆带来数十亿元的收入,这部分主要是由中石油支付,所以中石油实际上是18个省市之外,援疆的第19个承包者。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在新疆的各个企业,应充分把握这次大好机遇,全面借国家、自治区、本地区的各类优惠政策之春风助推本企业跨越式发展。

2001年,根据克拉玛依市体改委的统一部署,新疆拉玛依安泰炼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020名职工全部集体买断从中石油改制设立为一家地方企业,员工身份也全部由国有央企身份转变为地方民营身份,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企业与员工也经历了改制初期的阵疼和迷茫、改制过程中与央企在待遇上差距拉大的落差感,包括目前在一定意义上缺乏的归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领导班子没有哭穷等要,而是两条腿同时发展,一条腿就是预见性的成立一个年轻的研发团队,通过本企业多领域的应用平台,研发出智能焊接自动化集成系统,以振兴地区经济和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为己任,凭借装备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和新型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用科技创新手段协助用户创造更环保、更健康、更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使其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使其经营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使其生产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从而使其生产更高效、更安全、更高质,竞争力更强,更符合科学发展的产业方向,彻底改变了传统焊接生产模式。并且建成技术领先、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示范工厂,得到了疆内外同行认可。所开发产品已销往新疆油建公司、新疆油田公司机械厂、北京燕山石化、天津大港油田炼油厂等单位,众多疆内外企业前来参观交流,多家企业表达了购置合作意向。

另一条腿就是充分学习、掌握好国家的各类财政、税收、政府各个领域的各类优惠政策,起到事半功倍的增效作用,为企业积累了较好的发展资金。

通过对近十年的工作总结,企业在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一般經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公司成立初期的5年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主要享受本地区对改制企业的一系列企业所得税的“三免两减半”“西部大开发十年减半”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补贴”,“财政挖潜改造资金返还”等优惠政策。这个过程为企业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第二阶段:因为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个五年阶段,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设备技术更新、新产品新技术需要开发和推广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时候、科技、经贸、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各个综合部门领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及时享受就显得由为重要。仅仅靠初期阶段,由财务人员申请享受争取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做法就显得非常局部,需要将各个部门的人员抽调组成一个专业的团队,专门对各个部门发布的优惠政策进行分析汇集和研究并策划应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经贸部门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财政部门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资金”等;科技部门的“科技三项费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困难企业缓交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利申请资助资金”、“残疾人就业安置奖励资金”、“石化工业园优惠政策”、“国家大学科技园优惠政策”、“电子信息专项资金”等一系列各个领域的专项资金补助,这个时期,由于是团队运作,从信息发布搜集到申请报出,基本在15天之内就能完成,各项优惠政策的充分享受,在帮助企业平稳度过2008-2010年的经济危机阶段,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

跨越式发展的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篇12

学院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26人, 外聘教职工100余人。学院是湖南省唯所单纯医卫类高职学院, 医学学科门类齐全, 专业结构合理, 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农村医学等1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和成教学生4000余人。

学院建有功能齐全的实训大楼、实验楼、教学模拟病房、模拟药房等, 院内设立了生产性眼视光实训中心、义齿加工厂, 真正将工厂搬进校园, 将课堂开在工厂, 实现“教学做”合一。学院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64个。学院为卫计委技能鉴定中心湖南分中心的鉴定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 学院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强调技能培养与就业岗位需要相结合, 努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逐步实现了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和工作机制的转变, 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全省及全国各项学生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连续5年参加全国职业学院英语比赛, 均获一等奖;护理专业学生连续4年参加全省护理专业操作技能竞赛均获一等奖, 并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竞赛, 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比赛中, 我院学生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实现了湖南省在全国护理技能竞赛中金牌零的突破..自2009年以来, 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合格率均在95%以上, 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 2013-2014年, 三年制大专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为100%。在今年省教育厅对58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的专业技能抽查中,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考核合格率为100%, 居同类院校前列。

同时, 学院在教研科研、全国敉材编写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学院招生就业形势两旺, 高考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学院前列, 录取率100%,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教育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3万名大、中专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 为我省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杨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下一篇:让学生笔下生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