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提升大跨越(通用8篇)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1
“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巩固“创业服务零障碍”活动成果,创建最优林业发展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和《中共龙南县委办公室 龙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南县开展“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龙办发
[2011]12号)要求,龙南县林业局制定了“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了“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现谈谈我的学习认识与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了开展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的重大意义,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
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是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的重要举措。
开展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实施造林绿化“五大提升工程”,完成林业“二次改革”,发展生态化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充分认识到“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的多级多层面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我局立即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而
且马上成立了“发展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有序地开展好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为我县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学习,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为我所用。
在学习中,结合森林公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充分发挥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对我们森林公安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将围绕创建最优林业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三防”体系建设,为林业产业发展创优外部环境。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和制约,切实提高林业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
3、强力治庸、治懒、治散,实现干部作风建设水平的大跨越。以治庸提升能力、治懒增强责任、治散匡正风气为重点,认真抓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主动热情服务,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要严格兑现,认真抓好机关效能建
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二是增强进取精神。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培养重学习、善思考、思进取、富有创造性的创新型干部队伍。全体职工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办事情,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三是严守工作标准。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拖拉、不推诿,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完成或作出明确答复;能吃苦耐劳,遇到问题不绕道走;不眼高手低,对琐碎的工作有耐心,对繁杂的工作有恒心。四是端正服务态度。大力提倡“五种服务作风”,即:热情服务不怕烦、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做到礼貌待人、文明规范、态度和蔼,彻底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始终,着力打造服务型机关。五是树立纪律观念。严肃工作纪律,切实纠正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等问题。要严肃会议纪律,整治无故缺会、代会和不遵守会场秩序等问题;严格上下班制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脱岗、串岗、擅离职守等。
4、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大兴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雷厉风行之风。实行严格的干部问责制,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进行问责。建立健全抓落实、重执行的体制机制,推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倒查问责制。
发展提升大跨越活动要求围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在新的起点上纵深推进着力打造“四个龙南”、加快建设“四城”步伐崇高事业。因此我局将在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继续加强警德警风教育,营造廉洁奉公、热情服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廉政建设;完善各项审批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探索建立反腐倡廉防控体系,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投诉机制,规范服务行为,落实便民措施,强化监管机制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提升森林公安新形象。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2
据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何锦国介绍, 2001年至2009年, 中央财政共安排西部地区卫生专项资金863.3亿元 (包括基建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 , 占全国总投入的46.7%。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 西部地区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相衔接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农村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通过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 在西部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2010年上半年, 西部地区有1 052个县 (市、区) 开展了“新农合”, 占全国总数的39%。西部地区有农业人口的县 (市、区) 均已建立“新农合”制度, 实际参加“新农合”农业人口2.64亿人, 参合率达到94%。
西部12省是我国传染病、地方病的高发地区, 卫生部根据各省疫情状况的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 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政策和治疗方案, 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的投入力度。2004年至2009年, 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项目经费21.7亿元用于西部12省, 占全国经费总额的44%。2001年至2009年, 中央财政在西部地区共投入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7.1亿元。从2005年6月开始, DOTS (督导短程化疗) 覆盖率达到了100%。2001年至2009年, 西部地区12省共治愈新涂阳肺结核612 680人, 治愈率为90.28%。
近年来, 卫生部还不断加大中央转移支付经费投入力度, 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2005年至2009年, 向西部地区拨付经费17 966万元, 用于开展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和手足口病的监测, 疫情处理、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至2009年, 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安排西部12个省份12.15亿元, 占地方病防治补助经费总额的75.8%。2005年至2010年, 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防治项目共投入29 357万元, 支持四川等7个西部省份开展病人查治、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
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上, 2005至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6.00亿元在西部11个省 (区、市) 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西部地区的380家城市三级医院派出医务人员13 600余人次支援县级医院, 派驻医师诊疗病人近2 300万人次, 开展手术40万台次, 有效提高了西部地区卫生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
何锦国副司长在总结过去十年西部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后指出, 在“新医改”环境下, 卫生部门将按照“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东西互动、加速转型”的总体思路, 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特别指出, 西部地区加快落实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第一,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 (合) 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 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第二,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第三,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西部地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 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四,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 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到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第五,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相关链接
铜山:科学发展实现大跨越 篇3
但在经过1993、1999、2005年三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典型城郊县铜山这块“蛋白”已经缩小了不少,共划走了1/3的县域面积和人口,划走了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
然而,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划小了的铜山不仅迅速走出了低谷,而且跃上了快速道。2006 年同1993年相比,GDP由39.19 亿元增加到167.25 亿元,财政收入从1.66亿元增加到15.6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跃居苏北第一位,还第三次跃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94位。近几年来,铜山的发展一直走在徐州市、苏北的前列。2008 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苏北第一,年均增长幅度走在全国县域经济的前列,综合实力位列百强县第86位,前移了7位,位居“2008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7位,入选“2008年度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是苏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县份。
划不小的铜山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在资源“缩水”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新的县委班子调整后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抓规划。1992年之前,由于没有自己的发展规划,铜山有县无城,一个泱泱大县的县委、县政府竟在一个城中村办公。客商来了,拉着车子到处跑,让人弄不清,哪里是徐州?哪里是铜山?没有规划,招商引资无法上档次。直到1992年,才开启新城的建设,告别了有县无城的历史。
规划是一个地区制定的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科学的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规划也是生产力。铜山把县城的发展定位为徐州特大城市城乡统筹协调区第三战略组团,高新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徐州重要的产业基地,具有文化底蕴和较高著名度的旅游服务与度假基地。县里先后投入4千万元,强势推进城乡规划,决心“脱胎换骨”,改变过去无序的发展状态。他们在作了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选择规划课题的承担单位。县委书记周宝纯亲自比较权衡,强调“规划必须准确把握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使规划尽可能精致,一时考虑不到的,要给后人留下足够的空间。”全县大的布局规划和分区规划分别由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来完成。在这个规划中,既包括城乡建设规划,又包括产业布局规划、城乡功能规划和环境生态规划。为了确保精致,不留缺憾,如在做工业新城的概念性规划时,他们先把消防、防洪保安、路名等规划提前做完,对预计10年后用的通道也都做好规划,节省发展空间,到时路怎么修?修多宽?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对21个乡镇也作了具体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按照“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村庄合并、整体迁建和保护提升”五种类型对所有村庄进行规划,实现了空间全覆盖。
铜山县制定的规划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主动融入徐州主城区,实现“同城效应”的战略构想,突破发展“瓶颈”,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按照规划要求,县里先后实施了8类55项“融入工程”。铜山新城区3条主干道竣工通车,基本实现了与主城区无缝对接,既加快了城市化的推进速度,又使徐州主城区的吸纳集聚优势很快被放大、辐射、延伸到了铜山,提高了生产要素跨地域无障碍流动的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徐州的优势也成了铜山的优势。铜山在融入的同时,又实行错位发展,合理配置本县的资源要素,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产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山县还新建了规划展示馆,规划展示公开透明,建立起社会评价机制和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还通过县人大立法的形式,突出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展示馆也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客商来投资,哪些产业可进来?哪些产业不能进来,落户的产业在哪个功能区?都一目了然。不少洽谈项目都在展示馆拍板。
产业集聚加速推进工业化
铜山工业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小煤矿、小铁矿、小造纸、小水泥等“五小”企业遍布各乡镇,占到铜山经济的“半壁江山”。但能耗大,污染问题多,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弱。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些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关停的对象。
当地政府在实施区划调整的同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痛下决心,先后关闭了近300家“五小”企业。全县按照“科学布局、产业集聚、主导强化”的总体思路,把原来的“一区九园”转为目前的“一区三园”,即:铜山经济开发区和食品、机械制造、钢铁三个产业园,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大力发展食品、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玻璃等产业,培育自己的在国内顶天立地的产业导向型产业。产业集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当地政府按照集聚、集约、集群的原则,依托农业的强大支撑,食品工业成为县里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享有盛誉的上市公司维维集团已连续两年实现销售超百亿元,成为铜山的第一个百亿产业集群。依托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的钢铁产业也实现产值91亿元,将成为第二个百亿产业。
令人称道的是,铜山依托以徐工集团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基地的产业辐射,朝着打造“中国民营工程机械之都”的宏大目标,重点培育机械产业并延伸产业链,已拥有70多家从事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环保机械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工程机械及配套、矿山设备制造和研发、锻压设备制造三大门类。
记者来到徐州徐挖约翰迪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迎面就看到场地上整齐地停放着数十辆整装待发的挖掘机。这是一家与全球500强的美国约翰迪尔合资的民营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曹再宇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能生产3.5吨到80吨的各类挖掘机,40%外销,去年年产800多台,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约翰迪尔公司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研发能力很强,它同徐挖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在未来5-6年里公司的产能将达到1万台,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0亿元,技术水平也将有更大的突破,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将更强。据悉,该公司的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投资超40亿元的约翰迪尔工业园和徐挖工业园也正在筹建之中。
如果说,徐挖的成功之路被誉为“铜山民营企业的典范”,产业集聚正在由初级阶段步入高级阶段。那么,徐州徐航压铸有限公司的崛起则是本土企业成功的典范。徐航压铸是从小军工企业转制的一家企业,落户在铜山经济开发区内。它是国内同行业中唯一的民族企业,生产的V6铝合金压铸发动机缸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填补了国内空白,已为吉利、奇瑞、上汽龙威、三菱东风等国内自主品牌小排量轿车相配套。
公司总经理李洪飞匆匆来到接待室,一身蓝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他在压铸行业干了20多年,又到日本学习过两年,亲眼见证了铝合金压铸新工艺在我国的发展。他向记者介绍:“采用铝合金压铸发动机缸体,符合国家汽车零部件的产业政策,这一新工艺在欧洲和日本发展得很快。单位转制后,我们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把产品定位在汽车发动机上,决心改变国内汽车铝合金压铸发动机缸体要么从国外进口,要么由合资企业生产的状况,投入5亿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等,目前拥有从150吨到3800吨的各类压机,规模已跻身国内同行第二位,去年实现销售2亿多元,今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
记者了解到,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该公司的生产形势十分喜人,今年春节后,订单比去年成倍增加,为此不得不增添多台加工中心,招进了30名技校毕业生,员工们还要加班加点。
县委书记周宝纯向记者介绍:“铜山重点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都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列,与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很好的衔接。目前,全县年工业产值已超过800亿元,占GDP的 56%,其中76%由优势主导产业来实现,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已成为铜山振翅起飞的强大引擎。”
破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记者曾经采访过徐州市市长曹新平。他指出:“徐州这个城市与其他的苏北城市不同,城乡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城和乡的差距较大。”县、镇、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徐州一些城乡孤立发展的“瓶颈”。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应是实现城乡同步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在铜山县采访时,铜山县委书记周宝纯在讲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时,也一再强调,要努力破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发挥城区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市是带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铜山县按照“新城区建设突破年”的要求,加快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建设,把新区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城市、生态城市和人本城市。他们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全方位拉开城市框架,建设商贸区、工业区和物流园区。去年,城区8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市布局不断优化,45 个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他们坚持高标准建设,务必把重点城建工程建成全市乃至全省的一流精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在新城区采访时,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的景观绿化,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记者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他们认为,要破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一难题,发展是硬道理,在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必须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改变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快培育现代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培育农村自身发展的能力,这也是铜山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如今,铜山在江苏省夺得了3个单打冠军:奶牛奶业第一县、设施蔬菜第一县、食用菌类第一县。铜山围绕农业资源,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维维”集团列全国工业企业500强第294位,乳业产值达26亿元,跻身全国乳业前六强,“维维”豆奶、“天山雪”液态奶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县奶牛奶业纯收入近2亿元。维维、中天、胜阳、联农等5家省级以上龙头带动型企业的销售总额占全县食品工业的50%以上。铜山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把铜山打造成基地化、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的食品工业强县,全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在高榕、润嘉等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动下,1万多农户种植出口蔬菜,实现年创汇1千多万美元,为更多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铜山县自行提高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标准,要求用两年时间,对新规划的自然村或村民集中居住区之间的黑灰公路硬化程度实现全覆盖,为此县里多修公路300多公里,财政多支出3000多万元。若要富,先修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增进了城乡间的联系,为农村接受城市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带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到去年,全面完成799个农村居民点规划和299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协调区内的居民点规划,已建成5个小康示范镇、40个小康示范村和1个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去年农民人居纯收入增长10.4%;农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农村工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劳动力,满足了农村工业化的需要;不断完善保障民生的普惠性政策措施,为民兴办了一大批实事。今年,该县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围绕“达小康、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落实农村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4
认真开展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大讨论活动
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和区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我局积极响应区委号召,把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局范围迅速掀起了大讨论活动的高潮。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接到通知后,我局迅速 成立了以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马怀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 责大讨论活动组织实施,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 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大讨论要达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落实的步骤和具体的要求,并对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具体任务进行了安排。
三是方法灵活,学习效果明显。通过会议动员、集中培训、系列专题讲座、中心组学习、案例研讨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群‛教育相关学习资料等内容进行了学习,进一步树牢了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思想意识。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5
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大讨论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认识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也深深感受到了在实现“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更是后发地区赶超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唯有科学发展,我们才能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脱离先污染后治理、拼消耗拼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转变到集聚、集约、集群上来,切实实现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共同繁荣,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推进。唯有跨越发展,我们才能避免在白热化的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被钝化,百舸争流、更进一步,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环境中,迎难而上、迎头赶上、抢占先机、拔得头筹,进而在全国对 外开放战略大局中抢有一席重要之地,赢得远期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动权。唯有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惠,真真切切感悟到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自觉跟党走、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突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为今年经济工作定下的总基调。深刻领悟它所包涵的三个方面的含义,对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首先,要以“稳”促稳。稳,是一切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基本普及的今天,一个区域或小范围的不稳定,可能被现代媒体迅速传播,甚或被放大、扭曲、无中生有,滋生更大区域、更广范围的不稳定、不和谐。当前,从GDP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运行轨迹来看,***市已进入矛盾多发期和不稳定事件数量剧增期,必须从源头上促进稳定,以发展促稳定,以发展求稳定,以发展实现稳定。其次,要以“求”争取主动。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对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依然如此。面对区域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必须多思、善谋,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宏观大势,认真找准城市发展定位、理清城市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地推出有实效、有力度、有速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谋城市之福。第三,要以“进”促变。进,并不是简单的“进”,而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稳中求进”必须突出“变”字,能够在“变”字上做好文章,能够在“变”字上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在“变”字上让广大人民群体有所体会和感受。怎么个变法,这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创新推动的问题。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重在创新推动。要创新发展思路。观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把创新发展思路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已有认识,丰富已有思路,理清突破之路,创新突破之策,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思考,从更广角度分析和判断,从而用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思维和更智慧的思路去提出措施和办法,走出一条跟随时代节拍、具有城市特色的发展之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熟悉国情省情市情、了解外情、体察民情、知晓舆情,深入调研、抓住重点、准确切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 水平。要创新工作内容。深刻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精神,把握重点、发现难点、破解难点,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内容加速城市经济社会建设。要创新工作机制。纵深多层次、多领域改革,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形成凝心聚力、万众一心的建设合力。
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答案 篇6
一、填空题
1.指导思想
2.廉洁政治
3.兴国之要
4.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5.生态文明
6.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
7.落实年 突破年
8.打造鲁西南科学发展高地 资源型城市转型
9.跨越发展 争先进位
10.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11.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12.解放思想集中开展大讨论精气神
13.深化扩展
14.行政审批制度医疗卫生体制
15.万名代表评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16.工业 1351
17.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
18.群众是否满意 是否受益
19.勤俭节约务实实干
20.改革开放
21.解放思想
二、单选
1.A2.C3.A4.B5.C6.C7.D8.B9.C10.A
三、多项选择
1.ABC2.ABC3.ABC4.ABC5.ABCD6.ABCD7.ACD
10.ABCD
四、判断题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7
1 农业持续较快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2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奋进,有效克服了川南严重干旱和严重病虫害的影响,农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
——粮食实现“六连增”,创历史新高,确保了省内供求基本平衡,巩固了粮食主产省地位。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370亿kg,比2011年增产3亿kg、增0.8%,大春、小春、晚秋、主要作物、主产地区全面增产;与2007年比,粮食总产增加30.5亿kg、增9.0%。特别是遭受特大地震的2008年,粮食总产时隔8年再次跃上350亿kg台阶,之后一直稳定在350亿kg以上。油料总产达到286.6万t,连续11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以来,全省建成“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619个,其面积达到252.67万hm2,其中:新建59.33万hm2、改造提升193.33万hm2。农业部命名了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政府认定授牌了59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省农业厅命名了4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产业基地强县建成产业基地172万hm2,占全省的68%。2012年,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3 495亿元,比2008年增长65%。马铃薯产量已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1位,茶叶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蔬菜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油菜稳居第2位,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烟叶、蚕桑等产业位居前列。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07万hm2,产种量、省际间调剂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农业助农人均增收270元以上、增长18.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总额的27.8%。
——农机农艺积极融合,农机化加快发展,总体上迈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1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 700万kW, 比2011年增长7.9%,比2007年增长46.7%。全年完成机耕286.67万hm2、机收121.2万hm2、机播(栽)36万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连续两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12年,修复提灌机械9.2万台次,新建和改造电灌站4 387处,新增提水控灌面积2.65万hm2;川南抗旱提水3.12亿m3,保栽水稻13.2万hm2;建设农村机耕便民道4.1万km。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无到有,全省21个市(州)、179个县(市、区)建立了监管机构,4233个涉农乡镇完成挂牌。完善了2个部省质检中心,新建了1个省质检中心、21个市州质检中心和96个县级质检站。农产品例行监测由2大类增加到11大类,年抽样量由2942个增加到1.75万个。到2012年,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7.67万hm2,比2007年增加1.5倍;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达到43.4万hm2,比2007年增加4.3倍。全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98.3%,比2011年提升0.5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升8.3个百分点。
——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取得突破,川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全省累计认证或登记“三品一标”3 069个,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 927个,比2007年增加1.5倍;绿色食品1 061个,比2007年增加54%。每年组织举办或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50多场次,以“四川泡菜”、“峨眉山茶”、“大凉山”、“川藏高原”、“宜宾早茶”、“广元七绝”等为代表的一批区域品牌和以竹叶青、吉香居等为代表的企业品牌享誉全国。
——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沼气建设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体性改善。2012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14.72万hm2,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217.6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6%,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三网”配套、“三力”提升、建设资金整合、服务功能拓展均有新突破。全省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579.3万户,普及率达到64%,5个市、36个县率先实现沼气化,惠及农民2 000万。按四川省现有沼气规模测算,每年生产沼气达20亿m3,减少薪柴消耗1 200万t,减少CO2排放1 200万t,减少水土流失1 200万m3。
对照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来检查,涉及农业部门的“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超额完成,“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新增高产稳产农田面积1 000万亩”、“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全面完成。同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定岗定员全面落实,准入管理进一步创新,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基本实现。农业综合执法跻身全国前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步扩大,土地流转有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一事一议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规范。全省农场连续13年实现盈利,现代农作物种业建设、重大病虫防控、行政审批、农业信息、农业信访、农机安全监理、植检、蚕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鼎力协作,归功于全省农业系统的努力工作,归功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作。
2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践,探索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回首近几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农业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以下做法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
(1)坚持主动融入党政中心工作谋划农业,着力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我们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化省情认识,形成发展共识:农业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去谋划,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大局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我们提出推进“三个转移”,即从注重抓粮食生产转移到与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并重,从注重抓农业生产转移到与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重,从注重抓农业微观管理转移到与抓农业政策法规等宏观管理并重;提出实现“三个跨越”,即由种植业大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省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按照这一理念和思路,我们研究提出的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等写入了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争取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乡镇或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与此同时,争取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会议安排部署,仅2012年,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议、春耕生产暨川南抗旱减灾现场会议、沼气化推进工作会议。四川省农业厅还将产业发展动态和农业工作亮点,及时向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作专题报告,近几年每年批示130件以上。市县农业部门也积极响应,全省联动,共同造势。这一系列高“含金量”文件、高规格会议和领导批示,将行业规划上升为党政决策部署,将部门工作上升到主干线去推动,许多地方反映,政策更实了,手段更强了,形象更好了。
(2)坚持谋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我们牵头编制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四川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规划,谋划实施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农机化示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乡镇或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农业投入年年大幅增加。2012年四川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下达各项农业资金148亿元,比2011年增加22.6亿元、增长18%,比2007年增长2.2倍,带动了市县加大投入、撬动了社会加大投入,做大了一批产业基地,做强了一批特色产业,做出了一批影响大的亮点工程,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甚至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现在每个市州都有亮点,每个县都有看点,从不愿接会到争取接会,从寻找现场到优选现场,是这几年发展的真实写照。比如,成都、广安、南充、达州等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大、标准高、带动宽;广汉、宣汉、仁寿的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创造了西南地区粮食高产高效的典范;西充县2年投入7亿元、建成0.67万hm2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苍溪县4年建成10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通江县投入8亿多元建成的银耳产业园,都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一系列重大项目,成为整合资源的平台、推动发展的引擎,从而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到哪里,项目资金就整合安排到哪里,吸引社会资本就投向哪里,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3)坚持生产市场两手抓,着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一方面,我们坚持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突出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推动标准化生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块状、带状集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每年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西博会、绿博会;连续4年举办中国·四川泡菜展示展销活动,四川泡菜综合产值已达180亿元,比2009年增长1.4倍;连续5年举办四川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北京展销周,先后推出大凉山、川藏高原、大巴山等区域品牌;连续3年举办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2012年,成功举行了天府农业日韩行系列活动,四川农业代表团是天府四川日韩行规模最大、参与企业最多的团,23家农业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接,现场签约贸易额1.55亿元、意向性签约3.5亿元。这一系列连贯延续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推了农产品大流通、大市场、大品牌格局的形成,产量大、品牌弱、销路窄或有特色、产量小、无货卖等状况逐步改变。
(4)坚持推进多方协同合作,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合力。秉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四川省农业厅主动推进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协同合作,与四川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商务厅、省质监局、省编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沟通衔接,先后联合下发了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文件;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共建四川创新团队,共商科技抗灾减灾对策;与眉山、广安、巴中等6个市(州)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积极与中央及四川主要新闻媒体对接,策划系列报道,仅2012年刊播四川农业时政新闻、专题报道和通讯1 850篇(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一系列协同合作活动,相互沟通了情况、共享了资源、汇聚了力量,达到了“1+1>2”的效果。
3 科学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开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发展面临的“双高、双低、双紧”趋势比较明显。双高即高成本、高风险,双低即部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低和务农种粮比较效益低,双紧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认清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研究制定新的办法和措施,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2013年全省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和四川省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总要求,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体目标是:力争粮食增产2.5亿kg以上,建设3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3.33万hm2,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60元、力争200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导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在粮食总产“六连增”、农民增收“五连快”的高起点上,化解“双高、双低、双紧”多重约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主动融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全省工作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设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驱动,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依靠产村相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为此,要坚持“四个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既要保证足够的数量,更要大力提高质量,把结构调优、品种调优、品质调优,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要更加注重构建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分享现代化成果,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三要更加注重产村相融。坚持统筹考虑产业和新村布局,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的重要支撑,继续在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下功夫,促进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互动相融、同步推进。四要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既要注重引导一般农户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不断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要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两个带动”(即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为驱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七连增”。一要全面实施“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扩面推进工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高产高效创建为支撑,以农机化作业为保障,把广汉、仁寿、宣汉代表三种不同区域类型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全省88个粮食生产大县、特别是产量2.5亿kg以上的县示范推广,分期分批建成60个种植模式标准、要素高度集聚、产业显著发展、种粮效益增加、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粮食产业基地。二要积极引导推进不同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机、植保等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扶持全程(环节)托管、土地股份合作、职业经理人等多种运行模式,通过加大对规模化经营(服务)主体的财政支持,有针对性地创新开展土地、金融政策扶持,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力争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6.67万hm2以上,补贴2hm2以上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超过1.5万户、面积达到10万hm2以上。三要加快完善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在扎实抓好“四补贴”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扶持,补贴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倍,开展种粮大户表彰奖励活动,逐步建立扶持粮食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四要继续深化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以主产区为重点,扎实搞好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集中推进粮食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广泛开展“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力争建设部省级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700个以上,辐射带动全省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超过200万hm2,促进全省粮食单产提高2kg以上。要结合创建工作积极引导调优作物品种结构,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订单,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作物产业。五要不断强化防灾减灾。要提前谋划、主动对接防灾减灾技术补助政策,科学应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加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和防除,建立重大病虫防治示范区53.33万hm2以上、绿色防控示范区26.67万hm2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66.67万公顷次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3)以促进规模化提质增效为方向,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建设。突出区域优势,加快规模化基地建设,推进全产业链条打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大力推动第二轮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31个新增培育县要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每个县培育壮大2~3个主导产业,29个提升发展县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强做大一批优势明显、凝聚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骨干,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继续抓好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广安、眉山、巴中3个市的现代农业整体推进工作。二要切实抓好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四川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6.67万hm2。要实行分级推进实施,省市县共同抓40个重点县40万hm2,市县规划建设26.67万hm2,推进粮经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务农种粮增收。三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认真抓好3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促进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和水稻、马铃薯、油菜等优势特色经作、粮油产业带集聚发展,到2015年建成1 0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带动1 000万农民增收致富。四要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认真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在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后处理场所,购置设施设备,开展以清洗、分级、包装、预冷为重点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五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采农家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积极开展农事节庆活动,以节拓市、以节富民。
(4)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为核心,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扶持培育农机作业主体,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一要着力培育农机化推动主体。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800个,服务农户110万户以上,着力打造一批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科研、质量鉴定等工作。二要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抓好核心示范区、集中育秧场建设,全年建成“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60个,培育县农机化水平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三要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推行“自主购机、直补到卡”政策,重点对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重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机具进行补贴。四要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进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突出抓好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示范应用,重点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油菜栽收等新机具、新技术,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人员10万人次。五要大力推进机电提灌站、机耕便民道建设。积极推进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年新建和改造机电提灌站2 000处。建设农村机耕便民道4万km。六要加强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农机安全和沼气安全。抓好安全源头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宣传教育,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确保农机、沼气安全发展。
(5)以开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县创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一要构建县级监管长效机制。以监管规范化县建设为抓手,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能力,构建“政府负总责、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县级监管机制。二要继续健全监管服务体系。县级监管机构要落实岗位人员、职责、工作经费、监管设备等保障措施,乡镇农技服务站要设置岗位、配备采样及快速检测设备、落实工作经费,村一级要配备协管员,全面提升监管能力。要继续强化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三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拓宽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加强风险隐患分析排查,探索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强舆情监控,做好应急处置。四要加强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积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五要深入推进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菜果茶非法使用高毒农药和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6)以做响“川”字号农产品为引领,深入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坚持生产发展与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同步推进,以品牌和市场带产业、促生产。一要深入打造农业大品牌。继续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建立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激励政策。强化品牌争创、商标注册、包装宣传和监督管理,强化商标、标识管理,进一步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效应。二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农产品包装、冷贮等配套设施,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价格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合理指导生产。三要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培育农民营销大户、营销经纪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推行农超、农校、农批、农市等产销对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四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组织举办或参加四川泡菜国际展销会、彭州蔬菜博览会、绿博会、国际农交会等大型展会,搭建平台,创造商机,拓展市场空间。推进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参加农业部及四川省政府安排的“天府四川美国行”、首尔国际食品产业大展、香港茶展、欧洲马铃薯大会、德国纽仑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活动,促进农业国际贸易。深化和创新川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拓展港澳台和国际市场。
(7)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目标,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培育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强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市州农科院所联合协作,选育适宜作物品种,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切实强化四川省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扶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新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基地666.67hm2以上,保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67万hm2以上,进一步巩固提升“川种”优势。二要强化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2 878个区域综合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任务,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项目,全面建成“五有”基层推广机构。认真实施农技推广岗位证书管理制度,获得农技推广岗位证书的人员,才能竞聘农业公共服务岗位。三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采取政府定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到户到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四要实施农业信息化推进行动。启动“金农工程”二期,选择5个县开展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推进12316语音、短信、网站等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强农情调度、农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五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每个市州选择1~2个县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模式、认证体系和政策支撑,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以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为载体,加快培育种植大户、职业经理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8)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生产,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集中连片在50个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万hm2,力争形成一批6 666.67hm2以上的示范带。二要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十、百、千”示范工程。在10个县、100个乡、1 000个村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全省推广配方肥施肥面积达到320万hm2。完成稻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酸化改良面积26.67万hm2以上。继续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完成监测面积22.9万hm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治,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三要继续推进沼气化建设。继续推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完成18万户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新增养殖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40处、新农村综合体沼气工程集中供气户数1万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5万m3。再认定一批沼气化市、县。实施好节能减排CDM项目,在“彝家新寨”和藏区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灶。抓好建后服务,力争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
(9)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3年,省定的53个试点县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0%以上;其余县要选择2~3个乡镇或村开展试点。全省用5年时间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二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全省90%以上的农业县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支持30个县建设仲裁庭。三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把职业农民培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倾斜,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四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分级建立专合社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引导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专合社,推动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专合社。支持专合社开展规模化基地、产品营销体系和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各种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把专合社培育成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新型主体。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省上培育200个,每个市州培育10~20个,每个县培育5~10个。继续加强业务辅导员和专合社骨干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选择100个示范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试点,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监督指导,严格规范议事范围、政策限额和议事程序,加大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力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此外,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透明运行,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农场经济发展,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强农业信访工作,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继续抓好农业宣传、农业统计等工作。
4 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为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保障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多,对农业部门的履职能力要求高。从总体看,我们的干部队伍思想观念不适应,思想敏锐性不强,能力水平不够,工作深度不够。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既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又要全心全意履行部门职责。
(1)继续抓好业务能力建设。我几年前讲的“大米现象”和“西瓜现象”仍然存在,耕地季节性撂荒有抬头扩大的趋势。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全省农业农机系统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基层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指导和服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团队,推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继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政府换届后,农业局长变化较大,我们将继续举办新任农业局长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市县农业局长赴省外甚至境外考察学习,开眼界,学经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科教大联合大协作,继续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能力。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继续开展农业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农技队伍的推广服务能力。
(3)继续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充分用好有限的资源,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敢于碰硬、直面矛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四川省委“十项规定”,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继续开展“三深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活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沉下身心、深入群众,察实情、解民忧、办实事。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反映,不能熟视无睹。
(4)继续抓好廉政建设。近年来,“三农”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农业部门已不再是反腐的清闲之地。一些省市以及四川一些地方,在实施农业项目中,不时曝出问题,有的问题相当严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希望同志们紧绷反腐倡廉这根弦,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日常管理和队伍建设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切实避免事业发展了、干部却倒下了。特别要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农业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按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
发展提升大跨越 篇8
七年来,中海集团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船队和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并坚持做强做大集装箱运输核心主业,形成了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今年6月底,集团总资产达到550亿元,与1997年集团成立时相比,净增300亿元,增幅为工20%;净资产227亿元,净增115亿元,增幅为102.7%;负债率为58.6%,下降8.4个百分点;船舶保有418艘,1219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提高到3万吨,船队年轻化程度明显提高。上半年运量完成1.31亿吨、2202亿吨海里,全年预计超过2.6亿吨、4400亿吨海里;2004年上半年收入为209.6亿元(其中,主营收入达到204亿元,占总收入的97.7%),比2003年同期增长70%;全年预计超过420亿元,同比增加335亿元,是1997年的6.46倍;上半年利润实现37.15亿元,全年将超过75亿元。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核心主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建成了一支规模化、大型化、年轻化,资产优质、结构合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集装箱船队。2000年底,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开始进入世界前20位排名;2003年底,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世界10大班轮公司之列。最近,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被美国航运杂志评为2003年度国际班轮公司收入利润率全球第一。
回顾七年发展历程,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确立并做强做大集装箱运输核心主业
集团组建后,对要不要发展集装箱运输,集团内曾有争议和担心。主要担心资金投入大、经营风险高,而且以前也搞过,出现了亏损。是安于现状,在沿海发展散货和油运,还是开拓进取,发展集装箱运输?集团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在继续积极发展油运、货运的同时,要做强做大主业,必须走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道路,集团将集装箱运输确立为核心主业,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1997年下半年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白手起家,成立了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七年来,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发展集装箱运输,依靠集团各方支持,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集装箱运输收入和盈利已经占到集团总数50%以上,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油运、货运、码头等相关产业发展。在集装箱运输发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低成本、低风险起步,稳步进入,加快发展。
集装箱运输市场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初期进入集装箱运输市场时,采取了以下两项策略:一是采用改造和租赁相结合的办法,低成本、低投入地增加运力。针对当时因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航运市场较为低迷的情况,及时租进一批优质低价的集装箱船;同时,针对集团散货运力因市场低迷而富余近百万吨运力的情况,通过自己的船厂将44艘散货船改造为集装箱船。一年内,迅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船队。二是从沿海市场切入。当时沿海集装箱运输刚起步,1997年我们在上海、厦门等港口开辟了沿海南北航线和厦门至日本、韩国等近洋航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加快发展,不断跨越,在跨越中才能不断做强做大。集团集中优势,在财力、人力和其他方面全力以赴支持集装箱运输发展;坚持在航运市场低谷时租赁船舶和加大自有船队建造并举方针;运力规模迅速扩大;不断建设和完善沿海及全球揽货支持体系;精心准备,迅速从沿海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轨道。2004年,总箱位将达到28万TEU,完成重箱超过440万TEU,收入超过230亿元,在世界前10位班轮公司中排名进一步靠前。中海集团用了七年时间,走了世界上其他班轮公司通常需要20年甚至30年发展的道路,在国际航运界也是没有先例的。
(二)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999年,中海集装箱运输大步进军国际市场。中海集团从开始进入集装箱运输起,就为进入国际市场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运力方面租赁了大批船舶;加强了与世界上其他班轮公司在航线、互换舱位等多方面的合作;多次召开全球揽货会议,铺设网络,下达揽货指标;建设中海集装箱计算机信息体系。从1999年3月到11月投入29条船,形成了向东横跨太平洋、向西扩展到欧洲大陆,覆盖澳洲、欧洲、地中海、北美等世界主要贸易区的远洋集装箱运输网络。一个船公司一年内连续开辟四条远洋干线,在集装箱运输发展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引起了极大反响。今年我们又开辟了欧洲二线、澳洲二线、环球线和远东至美西快航等航线。目前中海集装箱运输总计经营国际航线超过39条,服务覆盖165个国际港口;同时经营8条国内沿海航线及13条国内支线,总共覆盖华南至华北21个港口。
进入国际市场后,我们既经受了考验,也更多地获得了发展机遇,加快了发展步伐,取得了新的成绩:
1.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班轮公司中的排名实现跳跃式前进,牢固确立了国际班轮公司的市场地位。
2.促进了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提高,多次被业界评为优秀船公司。
3.重箱80%来源于国际市场;七年内,运载箱量取得了97.3%的年复合增长率;收入取得了116%的年复合增长率。
4.促进了沿海集装箱运输发展,中海集装箱运输在沿海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中平均超过50%的市场份额,形成沿海最具优势的航线和经营网络。
(三)建设全球经营网络,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班轮运输的竞争,第一体现在船队规模优势的竞争,第二体现在网络规模优势的竞争。
我们采取措施,建立了六大支持网络体系:
1.建立海外集装箱揽货、船舶代理体系。除了总经理和财务人员由集团派出外,实行经营属地化、雇员本土化方针,海外雇员已经超过2000名,在欧洲、北美、香港、新加坡、澳洲、地中海、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印度等7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65个经营管理业务网点,覆盖面遍及全球,形成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全球经营网络体系。
2.建立完善沿海揽货、船舶代理体系。先后组建了中海集装箱公司下属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深圳、海南等八个具有独立经营、揽货、代理综合功能的沿海集装箱运输区域子公司,形成了完善的沿海揽货、经营、服务网络。
3.适应集装箱运输高效、快速需要,根据航线和箱量在枢纽港的集散程度,建立了全球十个集装箱集散转运中心;根据集装箱运输单证量大,以及为适应国际反恐要求,建立全球四个客户单证服务中心网络。
4.投入数亿元资金,建立了全球化联网、全天候运转、全过程服务的集装箱信息技术网络,成为集装箱运输的神经中枢;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在香港建立了信息灾备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万无一失。
5.为适应集装箱运输资金流量大、流速快的需要,与花旗等国际著名银行合作,采取网上银行计算机自动结算先进技术,建立了全球现金结算网络,2003年网络资金流量和结算量分别超过3000亿元和2000亿元。
6.为适应集装箱运输服务延伸需要,建立了综合物流网络体系。集团在国内与八个区域集装箱公司相配套,设有八个物流公司,负责集卡运输、堆场、仓储、拆拼箱、海铁联运等配套延伸业务;在欧美等地开展了集卡底盘车、铁路、公路等业务。
完善的网络增强了集装箱运输竞争优势,促进了快速发展。集团所有新接集装箱船舶,都是接船后立即投入营运,确保满载满舱。
加大结构调整步伐,打造现代化骨干船队
(一)坚决贯彻“国轮国造”政策,支持国家造船工业。
2000年,集团在建设集装箱船队方面跨出了重要步伐,一举在上海沪东中华、大连新船重工两大船厂订造了12艘大型集装箱船,其中8艘5688TEU船、4艘4100TEU船,在航运运界引起很大反响,但是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中海集团作为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应该带头执行“国轮国造”政策,为国家的民族造船工业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内两大造船集团已经完全具备了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两大造船集团建造的12艘大型集装箱船都提前交付投产,船舶的技术性能和建造质量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我们驾驶着由中国自己建造的、挂着五星红旗的大型集装箱船航行在世界各港口时,充满了自豪感。之后,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在2003年,新签订了总计为20艘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其中5艘为5688TEU集装箱船,15艘为4250TEU集装箱船,这些船在2005年底至2006全部投入营运。
(二)抓住国际市场有利时机,实施反周期运作策略,加快船队大型化建设。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集装箱运输再次陷入低迷。但是,我们认为,目前正是船队结构调整的极好时机。原因是:市场低迷,造船价格也便宜;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先进性使适箱货源不断增长,全球集装箱运量每年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集装箱运输每年保持30%以上的递增速度;港口通过能力不断提高。中海集团必须抓紧市场周期低谷有利时机,加快船队建设。2002年末,通过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决定建造和融资租赁5艘当今世界最大的8500TEU集装箱船,当时造价为6700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每艘9800万美元。
之后,我们继续加大投入力度,2003年订造和融资建造、租赁8艘9600TEU的集装箱船,每艘8390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每艘1.2亿美元。2003年末,航运市场强劲复苏,另外受钢材价格等影响,船价也一路上升,船台出现紧张,船厂订单都安排到2007年后,但中海集团抓住了时机,在造船成本、交船期等方面都取得了领先优势。据统计,2004年全球每新增加100个载箱位,中海就有15个。短短七年,中海集团依靠自身努力,在中国两大造船集团支持下,成功抓住国际市场周期变化的规律,实施反周期运作策略,打造了一支由64艘集装箱船组成的规模化(载箱位36.9万TEU)、年轻化(平均船龄1.7岁)、大型化(平均单船载箱能力5700TEU)、结构合理(8艘9600TEU、5艘8500TEU、18艘5688TEU、33艘4250TEU)、资产优质,成本低、航速快、具有高科技装备的世界一流远洋集装箱骨干船队,为2010年将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世界前三位班轮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七年来,中海集团建造、新购船舶85艘,700多万载重吨,提前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十五造船结构调整规划,船舶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机遇、求发展
2002年下半年,美国西岸出现了劳资纠纷,最终导致9月29日发生工人罢工。应该讲工人罢工,对船运公司是不利的。但是,中海集装箱运输将不利事件化为市场机遇,在“美西罢工”事件短短的几个月内,实现盈利4亿多元人民币,成为当时世界所有班轮公司唯一的赢家。2002年初,根据美国法律,我们已经知道美国西岸劳资合同五月份将要重新谈判。谈判将有二种结局:一是谈判顺利,双方签订新的劳资协议;另一种是谈判破裂,发生罢工。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密切关注,有专人及时收集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六月份,劳资双方谈判分岐明显对立,我们预感到美国西岸港口将要发生罢工,立即着手制订应对预案:首先在航线设计上,如果西岸发生罢工,则转从加拿大港口进入,然后加强加拿大到美国内陆的铁路运输力量,确保不因罢工发生航线中断。其次,在运力上作出相应调整,一是罢工发生前期,减少大船发往美西,以防止船舶压在港口回不来;二是精心安排船期,将大船安排到其他航线(整个“美西罢工”期间,全球有三分之一集装箱运输运力压在美国西岸港口等卸),充分发挥大船在其他航线的营运效率,同时,这些大船在班期上要做到10月初都能回到中国港口待命,以应对罢工发生后远东发往美西运力的需要;三是安排人员在全国各造箱厂收集信息,发现新箱订造量不大,因为当时是造箱淡季,价格十分优惠,我们预感到罢工后,将会有大量的集装箱压在美国港口回不来,所以立即下单,订造了一大批新箱,以备使用;四是在罢工发生前夕,有专人收集信息,以供集团决策。9月底,美国西岸港口发生罢工,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收到了最佳效果,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成为远东发往美西港口最多的船公司,而且都是大载箱位船舶;运价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尽管如此,许多货主仍然纷纷对中海集团表示感谢,因为,他们避免了支付更大的违约金。当时,正值国庆假日期间,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打了一场全胜的“美西战役”。
又如2002年四季度,欧元呈现升值趋势。我们看到欧共体在形成欧元统一货币后,经济正在加快复苏,加上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的经济重建,需求上升,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上述地区,集装箱货量增长是必然趋势。我们立即安排8条5600TEU大船投入远东至欧洲航线。2003年,该条航线运力供不应求,舱位爆满,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直到今天远东至欧洲航线仍是世界上最旺的航线。
【发展提升大跨越】推荐阅读:
松溪:推动跨越发展 全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10-07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07-24
提升发展质量08-27
注重组织发展提升整体素质08-19
发展提升年活动汇报材料09-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腾冲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08-17
提升服务意识 统筹城乡发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