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2024-06-21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通用11篇)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1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帮助,通过引导、体验、挑战、探究、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本课强调学生在学练技术原理和锻炼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我校田径教学模块中的必修内容。背越式跳高主要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技术组成。本次课是本单元8次课中的第4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3次课的学习,高一女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背弓和弧线助跑的粗略技术,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背弓不足,助跑步点不准,起跳不充分,甚至个别女生还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主要教材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程度上分别能跳过相应水平的横竿高度

3.通过主要教材和游戏部分的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及灵敏性。

五.教学重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

通过曲线跑,圆圈跑等使学生身体慢慢进入练习状态。随后分成四组进行助跑摸高、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原地起跳倒肩挺髋等专项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作好铺垫。共10分钟。

2.基本部分:

A.教师完整示范助跑结合起跳过杆技术,提问学生教师顺利过杆有哪些因素?

B.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助跑5步以上过橡皮筋练习。每人练习5次。小组互相探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

C.集体讨论顺利过杆技术的要领:弧线助跑以及身体重心的控制;恰当的起跳位置;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积极的“滚动”和起跳腿的迈步放脚动作的顺利衔接;起跳时肌肉的离心-向心收缩的转换过程;

D.根据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分组进行练习,每人练习5次。

E.分组分层练习:

在集体练习时结合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弱点和优点进行分组。

A组主要以不能正确做出背弓动作的同学为主,主要练习原地倒肩挺髋动作和跳起、上步倒肩挺髋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组主要以起跳不充分、起跳时屈髋等现象采用助跑摸高和助跑跳上海绵垫的练习手段

C组主要以助跑节奏、步点和其他相结合技术的小细节问题为主,以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技术跳过横竿为主要练习手段。

D组的同学已经基本掌握该项技术,要求用更长的助跑弧线和更合理的助跑节奏更高的高度来进行练习,不断挑战自我。

每位同学在该层次练习后进行自我检阅,要求分别能跳过 90cm、1米、1。1米和1。2米的高度。教师要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阶段的练习时间为20分钟

3.游戏

本次课选择的游戏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运用单脚跳、助跑摸高等不断巩固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游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懂得技术原理在生活中的意义。

该阶段练习时间为10分钟。学生可练习一次,随后进行比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4.结束部分

运用简单的放松操和心理、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下课。

七.场地器材:

海绵包6个,跳高架4付,橡皮筋4根,红丝带4根。

八.效果预测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本次课的平均心率为140~150次/分。全班约95%的同学能够完成各自层次的学习任务,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合理把握课的重难点并运用分层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身体素质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练习的乐趣,并通过自我分析和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2

圆周直径约1 5米左右,练习时以起跳腿靠近圆周,用脚掌有弹性、高重心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上体略内倾。

二、助跑起跳摸高

如跳起摸篮板或篮筐,跳起摸树枝、挂在空中的球等,用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及单脚起跳的能力。

三、迈步送髋

练习时,要强调摆动腿积极送髋和起跳小腿前伸,带动大腿迈出,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至脚前掌着地,形成下肢超越上体的后仰姿势。膝关节伸直,使起跳腿和上体形成一条斜线。

四、原地屈膝摆腿

练习时,手扶固定支撑物,如双杠、低单杠、篮球架、排球柱、墙以及同伴等。摆动腿屈膝向异侧肩方向高摆,起跳腿充分蹬直,提踵不离地。

五、原地屈膝摆腿,起跳转体90°

动作同练习四,要求在起跳腿离地后并转体90°。

六、上步摆腿起跳转体90°

练习时,把练习三和练习五结合起来。

七、2~4步助跑起跳转体90°落入海绵垫

此练习可逐步增加助跑距离,起跳后可做头触高物或手摸高物,跑弧线时稍内倾,练习时注意最后三步的节奏,用起跳腿落入海绵垫。

八、仰卧挺髋练习

仰卧垫上,展肩屈腿,挺髋收腹交替练习,掌握正确的挺髋与收腹技术,建立正确的肌肉用力感觉。

九、2~4步起跳,后倒挺髋练习

走2~4步做起跳模仿动作,然后摆腿屈膝后放双臂侧展,身体后倒挺髋着地,从原地起跳逐渐过渡到单脚起跳技术模仿,体会助跑、起跳过杆技术的结合。

十、短程及全程助跑过杆技术练习

“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 篇3

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讲解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由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几个技术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过程又都有它的技术特征、要领以及作用和原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在了解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1.1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一般是前段直线,后段跑弧线,共跑8-10步,弧线段跑3-5步(一般跑4步)。起点与起跳点的连线与横杆垂面的夹角约为70度角,弧线一般呈不等半径的抛物线形。一般走2-4步开始助跑,前几步的直线段与普通加速跑相似,逐渐增加速度。转入后几步弧线段跑时,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人体沿弧线跑进时,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到起跳时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使重心轨迹与足迹线在起跳点处重合,使起跳的垂直冲量通过身体重心,以增加垂直向上的效果。

1.2起跳。

在助跑最后一步前摆动腿支撑时要压紧,并积极送髋。起跳脚向前迈出,用脚跟外侧先接触地面向前滚动并转为全脚着地,同时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前摆把同侧髋带出,带动骨盆扭转,同时蹬仲起跳腿。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向上提肩摆臂,及时开始做引肩动作,为身体腾起后转为水平姿势做好准备。

1.3过杆落地。

当人体腾空后,身体继续转动成背对横杆姿势。摆动腿的膝放松,起跳腿蹬离地后自然下垂,肩继续向横杆伸展,头和肩(或臂)先过杆,骨盆向前翻转使髋部充分伸展,两腿有些向后,在杆上成背卧而又有反弓形的姿势。髋部伸展动作要延续到臀部越过横杆,而后过杆的两臂做向前的动作,同时借助向后弓的“反弹”作用,把未过杆的两腿上举,使其越过横杆。做什么样的练习,完成什么样的动作,练习的手段和要求,注意事项,常见错误动作的分析及纠正方法等,也都是讲解的内容,而这部分的内容选择又带有一定成分的随机性,必须通过对整体的或具体的细致观察,采取针对性的讲解,切不可“照本宣课”。

教师在讲解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也就是说教学的对象是具体的,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而对一部分经验、能力和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辅导性讲解,促使他们更有效地练习。

2、专项训练

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一般三年,年龄为15—17岁。通过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已初步打下参加背越式跳高训练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基本技术基础,为进一步提高专项能力和掌握完整技术创造了条件。

2.1身体训练

(1)应该加大专项速度训练的比重,在速度练习中更多地体现出背越式跳高的专项技术特点。训练内容有:短距离的蹲踞式起跑和加速跑(30-60米),直道进弯道和下弯道进直道的加速跑,变频跑,大步放松跑,不同半径的弧线跑,跳远助跑接起跳,杆前(不放垫子)全程助跑等。

(2)在练习中仍要贯彻强调动作速度的原则,如快速地摆动动作,快速地收腹举腿和仰卧挺髋,快速地跳起等。

(3)跳跃练习中依然强渊跳起的速度,适当增加负重跳的比重,如负重的跳绳、连续跳上跳下凳子等(负重与不负重应交替进行)。徒手跳跃可采用助跑单足跳(助跑距离可适当缩短),但要两腿交换进行(不能只用起跳腿)。

(4)力量练习。除沙袋、沙衣等外,杠铃的半蹲、半蹲跳、直腿提踵跳、弓步走、挺举、抓举、高翻等练习都可以做。练习要把动作速度放在首位,随时提醒运动员要从动作意识上加快动作速度。杠铃的重量可以增加,并可达到极限强度。

(5)练习中仍可采用计时、计数的方法,促使运动员加快动作速度,如10秒高抬腿,原地跳起摸高15次计时等。

(6)要坚持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练习。为了节省训练时间,可放在准备活动的后半部分或训练结束前进行,或安排在调整运动量的课上做。练习的手段应提高难度,如垫上的手翻或空翻、健美操、武术套路等。采用各种球类游戏时要求有一点战术意识,做一些战术配合,提高练习的水平。

2.2技术训练。

随着身体训练水平的提商,运动员已具备进一步掌握完整技术的正确用力和提高完成跳高技术动作幅度的能力。基本技术的练习比重固然是减少了,但仍要确保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质量,并且把基本技术练习作为防止或纠错动作的手段使用。

完成跨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不仅是深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跃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跨越式跳高技术并不复杂,学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术,但都比较自然随意。这节课的重点是起跳技术,过杆与落地技术。理论依据:跳高过程是人体运动由动能(冲力)快速转化成势能(高度)连续过程,主要通过起跳来转化;而过杆姿势方法决定跳高的水平。因跳高技术是一个需要完整动作过程,如果跑、起跳、过杆、落地不连贯,不能协调完成,那么整个跳高技术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是难点助跑、起跳、过杆及落地用力协调性、连贯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多种方式的跳,具有了一定的跳跃能力。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对跳高项目较有兴趣,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极为有利。但小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本节课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完整技术练习,注意运用游戏等多种方法,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以达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运用所学跳跃各种障碍。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向高难度挑战、自信、战胜困难、体验运动乐趣、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现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

2、练习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评比竞赛等多种方法组织练习。

3、游戏参与 用游戏活动的方法开展教学。

4、指导、纠正错误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

(二)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运用观察、探究、评价、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程序: 本课的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教师宣布教学内容与练习要求,安排见习生。

2、组织:成四列横队站立。通过课堂常规,3、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准备部分(计划用时8分钟)游戏:圆形集体跳竿

①、游戏准备:竹竿若干。

②、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站成一个圆圈,选一人手持竹竿站在圆心,竹竿的另一端着地。游戏开始后,持竿人用竹竿向逆时针方向横扫,先慢后快。竹竿从每个人脚下通过时,大家都要腾空跳起来。若被竹竿碰到,立即罚出圈外。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被罚出去的人少为胜。

③、游戏规则:1.持竿人应使竹竿保持在跳者膝以下高度。挥动竹竿的速度不宜太慢,也不宜太快,中途不可停顿。

2.规定的时间一般以1-2分钟为宜。

作用: 这个游戏通过躲、跳、跨、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气氛。

意图: 一是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二是激活课堂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为学习跳远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计划用时27分钟)

1.游戏“猴子摘桃” 3分钟

①你能找出让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办法吗?把桃(球)挂在不同高度,让猴子(学生)跳起摸球。

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②你的脚能踢到多少个桃子(球)?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

意图:让学生通过要摘桃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的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2.讨论:2分钟,出示讨论提纲(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

意图:利用恢复些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3.尝试“鲤鱼跃龙门” 约4分钟

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部分弱势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任务。

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目的:了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腾空不过杆;④心理紧张;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收获: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图:用游戏方法复习跨越式跳高技术,用“成功”激发热情,用鼓励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为下一步教学准备。

4.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约5分钟

①请两到三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的问题。

②老师做分步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目的: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能针对性的练习与改进。

③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自然轻松要快,后步小;起跳先脚跟后前掌,迅蹬伸;身过杆,落摆腿,屈缓冲。5.分组学习约9分钟

根据学生的水平基础重新分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① 学困生练习

这部分学生多为女生,身体素质差些,运动能力低。从自己弱势出发,分步掌握到整体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紧张状况。

方法:进行分解强化训练为主,降低技术要求,用助跳器帮助起跳,从过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垫保护,减轻心理压力。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达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过杆完成跳高动作。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

②一般生练习

这类学生有一定基础,自己通过认真观察和图片资料自学,在经过同学帮助和教师的点拨,很快掌握新知识。

通过多次反复完整动作练习,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方法: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次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练中巩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术。

③优秀生练习

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对部分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掌握动作快,大胆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获得信息,自己确定高度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卧式、背式跳高,鼓励大胆创新,向更高的高度发起挑战。

目的: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

意图: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动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级别,要求不同,练习方法不同,满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自得其乐。6.创造记录 约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绩。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的: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部分(计划用时 2分钟)

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的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的助跑速度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的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的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课

六、预计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场地器材:

背越式跳高体育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背越式跳高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体育教材中跳跃部分中的一节课。背越式跳高是跳高项目中技术要求最高,跳高最先进的一种跳跃技术。它是在学生掌握跨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技术后又新授的一种跳高技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与练习,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全身的协调性。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技术性动作较少,也不好意思做动作来表现自己,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本次课的教学我主要以把起跑技术要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反复练习、模仿中对所学技术进行尝试,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本次课主要给学生建立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整个跳跃的个环节技术结构,保持较规范的过杆身体姿势,能准确的以肩、背落海绵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优良品质,通过试跳成功,排除心理恐惧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正确的助跑路线;

2、起跳时身体保持向心倾斜;

3、过杆时身体姿势的转换。

难点:1、提高对腾空动作的控制能力;

2、过杆时身体姿势的转换。

六、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纠正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的导入

在课开始后,导入课堂常规,之后做一些背越式跳高的`辅助性活动操。提问学生以前对跳高的掌握情况,并请学生适时地展示以前学过的跳高技术,以促使学生对跳高项目的兴趣。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1、学生学习、模仿徒手动作。老师先讲解、示范、分析各跳跃环节的技术要求,动作结构要领,组织学生进行没有横杆的背越式跳跃动作。

2、练习背越式跳高。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的徒手练习后,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有一定的掌握,老师再演示几次跳跃。组织学生跳跃较低高度的横杆,让学生充分体会起跳、过杆和落垫的各动作技术,并在每次跳跃后积极总结自己不足之处,观看跳得较好的同学的动作,并及时与老师、同学间相互讨论,以提高自己动作的规范性。老师在横杆处及时指出每位学生试跳的不足,以便学生及时纠正动作。在跳跃动作掌握较好后,逐渐提升横杆高度,让学生对所学的动作加以巩固,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展示成绩。请学生在练习后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更规范,跳得更高。 第三部分:做放松活动,总结本次课。

八、预计效果:

1、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重难点

2、学生能相互学习,自主学习

《跨越式跳高》评课稿 篇6

一、本节课显现一个“思”字。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观念更新,更主要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评价反馈的能力。这本节课主教材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你前面遇到了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怎样才能轻松的越过?”引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式的越过障碍物。学生开始练习时有用双脚跳过的,有用单脚跳过的,有翻过障碍物的,后来有同学采取了斜线助跑,跨越的方式越过的,教师让学生比较那种方式更轻松的能越过障碍物,总结出了跨越的.方式更轻松。学生这个练习中主动去思考、去尝试、能对技术动作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总结出跨越式跳高的助跑方向、节奏、起跳腿。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去观察、总结提炼,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本节课体现了一个“新”字。

1、教师在器材的选取上,用塑料支架代替了钢制材料的跳高架,用橡皮筋代替了竹竿。提高练习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学生跨越时畏惧的情绪。

2、为提高学生助跑起跳时向上跳跃的能力,教师用体操棒系上羽毛球,让学生用头去顶球。这个练习很好解决了学生起跳高度不够的问题。

建议:

1、教师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建议教师能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的学生的关注度还需提高,建议教师在巡视指导时选取合理的站位,对学困生多给予帮助。

浅谈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动作 篇7

一、助跑

助跑是起跳的前提和基础,助跑的任务是获得足够的水平速度,为完成有效的起跳创造条件。

1. 助跑步数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是一条倒“J”型的弧线,通常采用8~12步助跑。全程助跑由紧密衔接的两段助跑完成,其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后段助跑,即弧线助跑,一般采用4~6步完成。

2. 助跑路线的弧度

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的弧度,应该是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前段助跑较后段助跑比较平直,便于发挥最大加速度,而后段助跑的弧度较大,便于运动员助跑起跳。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助跑是逐渐提速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助跑节奏感和助跑弹性。

3. 助跑步点的丈量

一般采用比较简便易行的“走步丈量法”来丈量,实施步骤:

(1)首先,确定起跳点A (起跳点距离横杆的水平距离约60~100厘米),从起跳点A开始朝助跑一侧的方向,沿横杆平行向前自然走5步,标记一个辅助点O。

(2)其次,从O点开始向垂直于横杆的方向自然走6步,划一个醒目的标记点B,这个标记点B也就是直线助跑与弧线助跑的交汇点。

(3)再次,沿标志点B继续自然走7步,再划一个醒目的标记点C,C就是最终的助跑启动点。

(4)最后,A、B之间划弧线,B、C之间划直线;从C到B再到A,构成了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运动员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助跑步点。

4. 助跑的技术要求

前程直线助跑时,要求步伐轻盈,类似于短跑的加速跑,但运动员从意识上要有向弧线助跑过渡的准备;后程弧线助跑时,身体重心要向内倾斜,类似于短跑弯道跑技术。助跑时,运动员要注意大腿高抬,以膝关节领先,带动摆动腿的同侧髋关节积极向前,后蹬充分有力,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后半段的弧线助跑技术,体现了助跑技术的快速性和节奏感,弧线助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助跑速度来完成起跳。

二、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速度的利用转换效率,是衡量起跳效果的关键。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在跳高完整技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正确地完成起跳动作,提高起跳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1. 助跑的弧线段技术

运动员从助跑进入弧线段开始,就要有准备起跳的心理意识,要求积极加速向起跳点快速跑进。由助跑自然连贯地过渡到起跳,要求弧线助跑时,积极加速,上体轻微前倾,摆动腿主动前摆,使着地点接近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

2. 倒数第二步技术

助跑与起跳衔接的好坏,关键在倒数第二步。倒数第二步时,摆动腿积极下压扒地,脚内侧牢固支撑,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当支撑到垂直部位时,身体的内倾、膝关节的弯曲达到最大程度。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技术作用:

(1)为了使身体保持在内倾状态下起跳,防止身体过早地倒向横杆,需要依靠摆动腿的支撑。

(2)为了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防止出现臀部下坐和摆动腿支撑无力,需要依靠摆动腿积极主动地蹬伸。

3. 最后起跳的蹬伸摆动技术

起跳脚积极踏上起跳点配合摆动腿积极摆动,它的主要功能是有利于加大起跳脚着地瞬间的着地角,有助于减少前支撑阶段地面的反作用力(制动),达到全速踏上起跳点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起跳腾空时,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是由起跳腿的蹬伸力量、蹬伸幅度、蹬伸速度和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共同决定的。摆动腿的积极蹬伸摆动,有助于起跳脚迅速地踏上起跳点,并且运动员起跳时身体迅速地由内倾变为竖直,大大提高了起跳的蹬伸摆动效果。起跳蹬伸距离能够衡量运动员的用力幅度,增大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背越式跳高合理的起跳点能够使运动员充分利用起跳高度,使身体重心最高点出现在横杆的正上方,为提高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三、起跳技术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起跳技术是关键技术。起跳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起跳动作,使身体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起跳角度,达到身体顺利地越过横杆的目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身体腾空离地的瞬间,其身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抛物线)已经确定,该抛物线的高度由起跳蹬伸时的垂直速度决定,而抛物线的距离则主要受助跑速度影响。因此,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跳高成绩的提高。

1. 起跳点技术

起跳脚先是脚后跟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起跳腿因惯性被迫弯曲,躯干由内倾转为垂直。最后一步比倒数第二步的步幅短10~15厘米,由此形成了起跳腿同侧骨盆前移速度超过躯干的姿势,有助于起跳时整个躯干的腾起。

2. 起跳腿蹬伸和摆动腿摆动技术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动作是通过弯曲着的起跳腿蹬伸和摆动腿的屈腿摆动同时作用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起跳腿由弯曲开始蹬伸,并且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用髋发力带动摆动腿大腿,摆动腿小腿顺势与大腿折叠,当膝部摆至水平部位时应立即制动,但仍随惯性上摆带动同侧髋上升。

3. 两臂与肩部协调技术

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时,与起跳腿、摆动腿相协调的两臂与肩部也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要求运动员肩上提,两臂同时上摆或者单臂上摆的动作向横杆后上方有力摆出,带动整个身体重心向上腾跃,并且为整个身体沿额状轴旋转创造有利条件。由于背越式跳高的空中姿势是背对横杆,这种特定姿势要求运动员的身体要充分伸展,拉长背部、腰部的肌群,因此,在做起跳动作时应注意起跳腿充分蹬伸,同时提肩、拔腰、摆臂。

四、过杆

过杆技术,要求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灵活地调整身体姿势,使运动员科学合理地越过最大高度。具体过程要求,运动员借助起跳腿蹬伸的力量和摆动腿摆动的力量,身体保持充分伸展的姿势向上腾起,躯干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使身体处于背向横杆的腾跃姿势。超过横杆时,两臂上举,肩向上腾跃,仰头、倒肩、展体、挂膝呈反弓形,顺惯性沿横杆腾跃,初步完成过杆动作。待髋部超越横杆后,含胸收腹,控制上体继续下旋,以髋发力带动大腿向上,并且两小腿向上甩,使整个身体越过横杆,顺势做好背部着垫的准备。运动员应当形成反弓的动作,髋关节应当尽量上提,这是过杆的基本技巧,在此基础上,还应在过杆时一并完成仰头、倒肩、展体、挂膝成背弓以及两条小腿向上甩的连贯动作。

五、落地着垫

落地技术也很重要,但相对比较简单,是由背部先下落,大腿带动小腿上甩之后,使身体保持着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落,最后以背部或背的上部落于海绵垫,顺势缓冲减小反作用力,着垫前分腿,防止膝盖撞击面部,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王德炜.大学体育一理论与技术教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背越式跳高初级业余训练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专项运动能力 专项运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70-02

背越式跳高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技术之一,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技术,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跳跃潜能,使跳高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无论是世界高水平的比赛中,还是基层运动会的比赛中,这种跳高姿势被人们普遍采用。为探究背越式跳高业余训练的正确的途径,通过对与本人同时进行跳高训练的几名运动员训练过程的观察,总结归纳出取得的训练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并希望对基层背越是跳高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方法

对比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二、分析与讨论

背越式跳高是一个需要全面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他要求运动员在快速助跑当中完成协调、有力的起跳,然后用背对横竿的技术越过横竿,用肩背着地落在海绵垫上。要想跳出理想的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术,且必须将着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成绩。

下面,对几名业余运动员的跳高训练过程进行概要地阐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初探。

王冠英,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6级学生,入学前曾在体校接受过系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专项技术水平较高;2.王彩良,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5级学生,入学前在高中接受过背越式跳高训练,专项技术一般;3.辛志友,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5级学生,只是在大学一年级田径普修课中接触过背越式跳高,专项技术水平较低。

以上几名运动员在大学期间进行训练,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

1995年11月,王彩良和辛志友开始跟随刘先生进行系统的背越式训练。开始阶段主要是初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对跳高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不急于完整跳高技术的训练,而是辅以铅球、标枪、跳远等多项基本素质,具体训练的实施如下:

训练前,刘先生对我们两名运动员进行了初步的训练诊断,结果如下:

针对这种情况,刘先生制定了具体的训练计划:每周三次训练课,两周六次训练为一个小的训练周期,内容如表(以一小周期为例):

第一次训练:基本技术训练:1、小弧线有支撑蹬摆配合。2、小弧线两步助跑起跳3、四步助跑起跳。然后是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单足跳、跨步跳等。

第二次训练:速度训练:1、直道30米起动,要求要跑出节奏。2、弯道30米起动,要求注意体会跑进当中绳梯内倾的身体姿势,要跑出节奏。3、60米跑(30米直道,30米弯道)要求注意体会从从直道跑转为弯道跑的身体姿势的变化,要跑出节奏。4、90米跑(60米直道,30米弯道),要求同2。该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快速跑的能力,并和跳高的助跑的技术形式形式结合起来。

第三次训练:快速力量训练:采用最大力量的60—70%进行负重深蹲训练,要求快速5次蹲起为一组记时,共做五组,1、3、5组后做全程助跑起跳摸高,2、4组后分别做上、下坡跑的练习。该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神经——肌肉的反映速度,并结合跳高的专项特点进行练习,把力量训练(专项运动能力)和跳高专项技术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运动员快速助跑结合起跳的能力。

第四次训练:跳上高垫练习:全程助跑起跳跳上高海面垫,然后以越过横杆的身体姿势用背部仰卧在海面垫上,垫的高度要适宜,每次训练海绵垫的高度都要从低到高不断升高。

第五次训练:副项和其它一些项目的训练(如跳远、铅球、标枪等)主要是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六次训练:大力量训练:采用塔式训练法。运动员依次负重深蹲本人最大力量的60%、70%、80%、100%、90%,深蹲次数依次为5、4、3、1、2次,组间象做快速力量那样,穿插全程助跑起跳摸高和跑上、下坡练习,并同时做抓举、跳栏架等练习。至此,一个小的训练周期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的训练。

经过这样的训练3个月后在学期末,刘先生又对二人做了运动训练诊断:

从表2可以看出,两名队员跟随刘先生训练后,专项运动能力和训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此结果,刘先生对二人进行了成绩预测,王彩良有望跳出1.90-1.95米的成绩,辛志友可跳1.85-1.90米。

假期结束返校后,王冠英,王彩良,辛志友一起进行训练,准备华北协助区的体操—田径全能教学比赛,并对三名队员进行了成绩测试:王冠英1.85米,王彩良1.80米,辛志友1.73米。此时王彩良和辛志友的成绩以略有提高。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项目兼顾的原因,跳高训练以完整的全程过杆练习为主,没有其它的跳高专项身体练习,即专项能力的训练,每次训练,运动员总是反复进行过杆练习,找过横杆时身体的感觉。这样训练了两个半月,临近比赛时进行了成绩测定,王冠英1.88米,王彩良1.88米,辛志友1.85米。

本人分析认为:王冠英在专项技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专项技术的训练,使专项技术进一步趋于完善,而没有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造成专项能力落后于专项技术,使二者不能协调一致,故运动成绩未能提高;而王彩良和辛志友在跟随刘先生训练之后,专项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后来又进行了专项技术的训练,使专项技术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样,使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提高,使之趋于协调一致,故成绩有明显提高。

由于比赛需要,王彩良和辛志友被正式选拔入队参加比赛,比赛中,二人均跳出了1.92米的成绩。比赛结束后,三人又同时跟随刘先生进行跳高训练,训练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当的完整技术练习。几个月后,三人的专项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从表三可以看出,王彩良、辛志友的各项专项运动指标指标和以前相比有明显提高,而王冠英的指标比王彩良和辛志友的还要高。经最后最后成绩测定,结果是:王冠英1.93米,是大运会跳出的,王彩良和辛志友只跳出了1.83米。

再试比较分析一下,本人认为:王冠英在专项技术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又使专项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术共同得到相应提高,使之协调一致,故成绩提高了;而王彩良和辛志友的专项技术尚不太成熟和稳定,虽然专项能力提高了,但技术却相应的落后了,二者不能协调一致,故成绩未能提高。

从以上几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跳高专项训练中,只有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共同相应的提高,使二者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协调一致,才能使跳高成绩提高,当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领先或者落后于另外一个方面,都会使跳高成绩起伏不定或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9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教学顺序 心理因素 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我们都知道背越式跳高运动项目具有技术的复杂性,动作的完美性,运动的流畅性和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合理性的特点。背越式跳高从技术顺序看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垫四个环节组成。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包括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项素质以及很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取得好的效果。经过多年对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总结出了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这样三个问题。第一是各环节的教学顺序问题;第二是教学中的心理因素;第三教学过程中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只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在教背越式跳高时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顺序

背越式跳高技术完成的动作顺序是助跑、起跳、过杆、落垫四个环节。当然一般的教学顺序就是按照这个进行的。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比较复杂,在教学时都先进行分段教学然后再进行完整教学。那么怎样进行分段和先学哪一个环节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教学顺序问题。目前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顺进分段和逆进分段教学两种方法。即第一种顺进分段法是: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助跑+起跳,原地过杆,完整技术;第二种逆进分段法是;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原地过杆,起跳+助跑,完整技术。

在教学实践中,就这两种教学顺序本人做了比较教学实验。将本人所带的12个教学班分成两组,第一组用第一种教学顺序进行教学,第二组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每组用四课时的时间学完,第五节课进行技术检查,我得到了如下的结果:第一组完成动作的同学占68%;第二组完成动作的同学占87%;甚至有的班级更高。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顺序,也是同学们思想当中早已形成的掌握动作技术的正常教学顺序,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是太高,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是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所以就有了前面的结果;而第二组同学是采用逆进的方法,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进行原地过杆动作的学习,对学生的大脑有了一种新奇的刺激,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在掌握了过杆技术后加上助跑和起跳就能完成完整动作的生理渴求。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在完成完整动作的学习时就会有良好的效果。两种教学顺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时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当然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顺序都不能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

二、心理教育

我们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部分学生助跑时神色慌张,节奏混乱;起跳时犹豫不决,动作不果断;起跳后动作紧张拘束,信心不足呈消极状态,学生只注意自我保护,而忽视了技术动作,势必造成技术错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从现实观察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恐惧造成的。

产生心理恐惧的原因一是由于背越式跳高具有弧线助跑,起跳后转体,背对横杆,并以背向姿势腾越过杆,以背部着垫的技术特点,所以就要付出较大的体力,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由于怕摔和受伤的心理而产生恐惧。二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的,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认真总结经验,完成动作;反之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往往会在顺利时浮躁,困难时慌张,尤其是遇到动作失败或伤害时,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回忆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另外,学生的个性特點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那么怎么样来克服这种由于心理因素产生的恐惧呢?

1.要在客观上加以解决,即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降低动作的要求和标准,采取有效的帮助手段,改变造成动作失败的环境,增加安全保护措施(如以橡皮筋代替横杆,加大加厚落地区的海绵垫等)。使学生对所进行的练习充满信心。

2.要在主观上克服困难;让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锻炼价值。说明背越式跳高在学校体育教材及身体素质训练上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产生对背越式跳高知识技能的需要。使之变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心理教育贯穿于背越式跳高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只有正确的应用运动心理学的有关规律,可为教学提供依据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克服恐惧心理,当然教学中产生的事故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影响,给教学带来负面的效果。

三、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全面,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且幅度大。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现象。现就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踝关节及脚跟受伤。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弧线助跑小身体需内倾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控制不住身体的平衡,场地不平等,容易造成膝踝关节的扭伤。起跳时最后一步抬的太高,向下“打”地,易造成起跳脚跟部受伤。预防措施有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技术。即在直径为15米的圆弧上多做助跑起跳练习,体会控制身体的内倾和平衡。起跳最后一步放脚平而快速柔和,及时平整场地,加强膝踝关节的力量和协调性练习。

2.膝关节撞击脸部。产生的原因是收腹屈膝上举小腿动作错误,急于收大腿屈膝,没有甩小腿,导致膝关节撞击脸部。预防措施明确收腹举腿的概念,尽可能延长挺髋时间,不要急于屈膝收腿过杆。待骨盆移过横杆再顺势收腹举大腿甩小腿。采用的练习方法有原地背对横杆起跳过杆的练习,上两步过杆练习。加强腹背肌力量练习,有利于过杆动作的掌握。

3.落垫时背压横杆挫伤。产生的原因是助跑偏离弧线,起跳脚位置不对,背对横杆起跳;起跳时未充分跳起,急于做过杆动作,转体过早,助跑速度慢等都容易产生。预防措施是多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严格按照弧线方向助跑,强调垂直起跳,注意摆腿和摆臂的配合,提高身体的腾起速度;也可以在刚练习时用橡皮筋代替横杆,以免受伤。

4.落垫时扭伤颈部。产生的原因是起跳时向上的力量不大,而后倒时沿髋轴旋转力过大,倒体过快,未及时做低头屈髋动作,造成落地后头后仰,扭伤颈部。这个动作危险性较大,后果十分严重,教学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措施是练习时要求先向上跳起再做倒肩,落地时以肩背先着垫,然后也可顺势做一个后滚翻。

综上所述,在完成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如果我们忽视了那一方面的教育,就会导致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再次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增强体质,从主观上增强信心,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减少恐惧心理和伤害事故的发生。为顺利完成教学作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年版

5.《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年版

少儿初学背越式跳高的心理初探 篇10

1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少儿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2~14岁的少年儿童, 身心正处在刚刚发育阶段, 心理上也是很脆弱的, 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刺激, 易建立条件反射和动力定性。所以说在对少儿运动员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中, 要注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教练员要为运动员积极地创造良好的心理境界和训练环境, 克服不良的心理变化, 建立准确的动力定性, 是十分必要的。

初学者往往看到眼前横着的横杆, 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我能跳过去吗, 跳不过去怎么办”。虽然做过很长时间的模仿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 但是面对横杆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对这样的疑问和恐惧心理, 如果不进行正面教育和诱导, 就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经过不断的研究分析,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少儿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初学者对待背越式跳高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而言的, 如动机不积极, 目的不明确, 往往是顺利时高傲, 失败时烦躁, 对横杆有恐惧感, 不易集中精力, 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从而导致胆怯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产生。

1.2 客观原因

(1) 教练员过高估计了初学者的水平, 过严的要求, 使在初学者的心里对横杆的高度产生畏惧。大脑皮层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产生高度紧张的情绪, 加重心理负担, 初学者动作变得僵硬, 不得要领, 步点不准, 助跑和起跳衔接不好, 以至起跳一瞬间丧失信心。 (2) 由于初学者动作定势建立的不正确, 不熟练和不固定的技术动作, 导致擦伤、摔伤的现象发生, 没有人进行正确的指导, 望杆生畏, 心理障碍逐渐形成。 (3) 运动员身体素质差, 特别是女运动员,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缺乏自信心, 练习时缺乏足够的勇气, 造成了心理上的第二负担。

1.3 其他因素

训练环境、器材、场地、身体的机能状态, 个人的气质特点,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 女运动员生理周期反应, 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2 少儿克服背越式跳高过程中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

通过对少儿初学者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心理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其目的在于如何克服初学者对横杆的不良心理, 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较好地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 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采用正面教育, 加强教学训练管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使运动员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提高掌握技术的积极性。在训练中, 对运动员要严格要求, 没有“严”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当然, 严要严的合理, 不能把严理解为批评、训斥, 评论也是严的一种形式。少儿最喜欢表现自己, 教练员通过比较对比, 以表扬鼓励为主,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理, 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 不然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要精讲多练, 不要急于求成。

2.2 利用个性特点, 培养练习兴趣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本能, 特别是受到新奇事物的刺激后, 即刻见异思迁。在教学训练中, 要经常更新教法和训练手段, 引导他们由好奇而转入探索或欲试性的心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 培养他们的练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达到克服不良心理的目的。

2.3 掌握好教学尺度, 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要力求新颖。在器械的高度上, 要由低到高, 使之逐步适应, 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运动员不良心理。为了消除运动员的反常防御和思想顾虑, 要采用橡皮筋代替横杆, 把两个支架距离拉长, 增加垫子的高度。这样能使运动员有安全感, 而且使他们的视觉上产生错觉, 认为高度很低, 这样就能增强运动员过杆的自信心。当运动员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后, 再逐渐改变以上的训练条件, 逐步恢复到标准的跳高条件这样才能克服惧怕心理。

2.4 采用直观性教学, 变直观为动力

通过讲解示范, 观看图片或者电视录像等方式, 增强运动员的直观性, 使运动员对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有一个大致、初步的了解。再通过教练员正确的示范, 对运动员晓之以理, 美的示范是消除不良心理的重要措施, 正确、熟练、优美、轻巧的示范动作, 不仅能改变运动员胆怯的心理状态, 而且又能在大脑中重新建立起新的、正确的思维形象, 再通过语言刺激和强化, 利用心理活动应激性, 来鼓励他们过杆, 激发他们的勇气, 变畏惧心理为克服不良心理的动力。

2.5 加强安全教育, 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动作复杂, 难度较大的技术, 如果动作不正确, 加上没有较好的安全措施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哪些情况、哪些动作不正确最容易引发伤害事故在练习前, 应该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如果在训练中出现伤害事故, 那么运动员, 尤其是少儿运动员, 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条件反射, 影响正常的训练。因此, 课前要严格检查跳高场地是否平整、使用的器材是否结实以及器材在布置上是否合理等等, 保证跳高的教学环境安全。在课堂上,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 把注意力集中在跳高训练的动作上, 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跳高技术学习上, 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消除学生的一些思想顾虑,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6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学生训练的前提条件。学生心理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快与慢。因此,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7 教师对背越式跳高动作进行规范化示范和讲解

在少儿学习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 由于技术特点的原因使少儿初学者为了完成跳高动作, 难免会有一些危险, 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教师要运用熟练的语言技巧, 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将跳高动作的技巧阐述出来, 并且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 让学生掌握好背越式跳高概念, 消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跳高产生的恐惧心理, 要让学生对背越式跳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 教师准确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跳高的技巧, 加深学生对背越式跳高动作以及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熟悉跳高动作的主要结构。同时,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 才能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进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加大学生学习背越式跳高的愿望, 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语

从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得出, 不可忽视心理训练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特别是少年儿童运动员更要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这对掌握技术提高专项成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勤.如何克服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J].福建体育科技, 2008 (4) .

[2]王印梅, 陆建森.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11

1 关于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 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 属于急行跳高姿势的一种, 是1968年第十九届奥运会中, 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比赛中灵机一闪想出的跳高方式, 其凭借这种独特的姿势, 一举获得了男子跳高的冠军, 并且刷新了男子跳高的世界记录, 自此背越式跳高技术开始盛行, 也逐渐成为现在大部分运动员使用的跳高方法。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步数为8~12步, 前段跑直线, 后段跑弧线, 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相比于一般的跳高动作, 其主要技术特点在于弧线助跑, 优点在于: (1) 助跑预备段为直线, 便于全程加速和全力发挥。 (2) 直线向弧线过度时, 相对比较平缓, 可以有效避免减速或停顿。 (3) 弧线曲率由大变小, 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 起跳前的最后一步, 与横杆约成20°~30°角, 可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 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2 背越式跳高训练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恐惧心理会使得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从而导致身体的协调性降低, 肌肉僵硬, 记忆和思考能力有所下降, 一方面会使得对技能的掌握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也会使自身已经掌握的技巧动作遭到破坏, 从而在训练中出现失误性动作,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事故, 威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引起运动员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 也有教练训练方法的影响, 还包括其他相关的客观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运动员自身的状态

运动员自身的状态是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恐惧心理所产生的根本因素。他们的主观状态会因为应激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 在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焦虑状态会发展为恐惧心理。其主观状态主要包括运动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其对于跳高训练的动机。如果认知水平较低, 对于项目的技能动作无法理解, 就会导致认知偏差, 进而引发消极情绪, 加剧运动焦虑, 产生恐惧心理。而如果训练动机良好, 可以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 努力克服困难;而如果运动员缺乏良好正确的训练动机, 往往会在训练顺利时产生浮躁情绪, 在遇到困难生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 尤其在训练动作失败或受到伤害时, 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忆, 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 使得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无法顺利的实现。

2.2 教练教学水平的影响

在对技术性动作和技巧的讲解过程中, 教练要结合运动员的认知特点, 尽量以精炼、简洁的语言, 对技术动作的要领和概念进行直观形象地说明, 便于运动员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 教练在对技巧动作进行示范时, 必须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为运动员树立学习的榜样, 便于直观模仿, 这样可以有效消除运动员对于危险性动作的恐惧心理, 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练不能对运动员提出过高的要求, 以免造成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而相反如果教练教授方法简单, 对运动员要求过高, 教学态度生硬, 对技术性动作的讲解不够全面, 使得运动员难以理解, 又或者示范动作不够规范和准确, 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 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例如在对背弓动作进行训练教学时, 教练要对学生动作中的缺陷进行纠正, 必须重视动作的要领讲解, 而不能一味强调其重要性。

2.3 训练事故的影响

在训练过程中, 如果运动员自身动作完成失败而导致受伤, 或者目睹他人受伤, 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引发运动员的恐惧心理。例如:一些运动员在训练初始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和技巧, 并且对其十分自信和果敢, 但是一旦在某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 或者在训练时出现碰伤, 又或者其他运动员在训练时受伤, 会使其心理产生刺激, 形成心理阴影, 在之后的训练中一想起来, 就还害怕自己受到伤害, 进而引发恐惧心理, 对自身失去信心, 造成本来熟练的动作也不敢进行练习, 从而影响训练的积极性, 严重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2.4 客观因素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技术动作复杂性、横杆高度和动作难度等, 都是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客观因素。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加速的形式, 在起跳的瞬间, 身体是背向横杆的,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面向障碍物进行跨越的行为习惯完全相反, 并且需要以肩背部着垫的方式结束动作。这种特殊的形式, 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必须付出比跨越式和俯卧式更多的体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克服自身的心理负担。在训练初期, 往往会由于人体自身的防御反射作用, 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考虑, 容易将危险巨大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控制, 就会逐渐演变成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差、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而言, 这样的外界刺激很容易就会变为劣性刺激, 产生消极情绪, 并逐渐引发时间和空间感知的失灵、技术动作的短暂遗忘等, 使正确的技术动作很难建立和形成。同时, 横杆高度的增加, 意味着运动员必须对助跑速度、起跳距离、起跳力度进行调整, 如果自身状态不佳, 也十分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3 克服恐惧心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对运动员的主观状态进行调整

3.1.1 引导运动员正确对待运动焦虑

要使运动员认识到, 在训练中产生运动焦虑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 是人对于所面临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环境或情境自动产生的一种应激表现, 是不可避免的。从积极的角度分析, 运动焦虑可以使运动员产生紧迫感, 促使运动员作出努力谋求目标的实现。要引导运动员正确认识运动焦虑, 可以通过改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引导其对自身主观状态进行调整, 避免焦虑情绪向恐惧心理的转变。对于教练而言, 要使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到技术性失调只是暂时性的现象, 保持情绪的稳定, 对失误进行适当的回避, 保持自信的心境。

3.1.2 培养良好的训练动机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眼:满足运动员的各种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强化手段。人的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即: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教练要为运动员设置适当的目标, 满足运动员各自的需要, 同时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 选择正确的强化手段, 做到因人而异, 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2 提高教练的训练技巧

教练要使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对技巧和动作进行讲解, 使运动员可以清晰了解, 过多的动作要求和繁复的语言, 会使运动员的注意力更加分散。要尽量做到一次强调一个主要要求, 保持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对于运动员偶尔出现的失误, 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纠正, 不能一味批评, 要注意语言的表述, 慎用可能伤害运动员自信心的语言, 减小其焦虑程度。

3.3 对训练环境进行改善, 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训练前, 教练要安排运动员对场地进行检查, 查看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一方面可以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运动员进行暗示, 使运动员产生安全的心理, 注意力更加之中, 自然也就会减小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 要对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运动员的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切实保证训练安全, 有效减轻运动员的恐惧心理。

3.4 降低客观因素的干扰

可以采取降低训练难度、调节训练节奏等方法, 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降低客观因素对于运动员心理的干扰, 从而克服恐惧心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教练必须根据运动员各自的心理特点, 采取适当的方法, 引导运动员克服恐惧心理, 超越自我, 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实现自我提升。

摘要:在体育竞技项目中, 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基础的项目, 其训练较为简单, 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小, 可以在高校等场所进行普及和练习。但是,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运动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使得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其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克服方法, 以保证背越式跳高训练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训练,恐惧心理,克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亚, 王洪元, 徐洪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2) :86-88.

[2]秦勤.如何克服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J].福建体育科技, 2008, 27 (4) :54-55.

[3]刘丽, 白明.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5) :217-218, 224.

[4]陈烽.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76-77.

上一篇:复述名人成长的故事下一篇:“为理想而努力”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