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2024-09-30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共8篇)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篇1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帮助,通过引导、体验、挑战、探究、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本课强调学生在学练技术原理和锻炼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我校田径教学模块中的必修内容。背越式跳高主要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技术组成。本次课是本单元8次课中的第4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3次课的学习,高一女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背弓和弧线助跑的粗略技术,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背弓不足,助跑步点不准,起跳不充分,甚至个别女生还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主要教材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程度上分别能跳过相应水平的横竿高度

3.通过主要教材和游戏部分的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及灵敏性。

五.教学重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

通过曲线跑,圆圈跑等使学生身体慢慢进入练习状态。随后分成四组进行助跑摸高、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原地起跳倒肩挺髋等专项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作好铺垫。共10分钟。

2.基本部分:

A.教师完整示范助跑结合起跳过杆技术,提问学生教师顺利过杆有哪些因素?

B.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助跑5步以上过橡皮筋练习。每人练习5次。小组互相探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

C.集体讨论顺利过杆技术的要领:弧线助跑以及身体重心的控制;恰当的起跳位置;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积极的“滚动”和起跳腿的迈步放脚动作的顺利衔接;起跳时肌肉的离心-向心收缩的转换过程;

D.根据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分组进行练习,每人练习5次。

E.分组分层练习:

在集体练习时结合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弱点和优点进行分组。

A组主要以不能正确做出背弓动作的同学为主,主要练习原地倒肩挺髋动作和跳起、上步倒肩挺髋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组主要以起跳不充分、起跳时屈髋等现象采用助跑摸高和助跑跳上海绵垫的练习手段

C组主要以助跑节奏、步点和其他相结合技术的小细节问题为主,以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技术跳过横竿为主要练习手段。

D组的同学已经基本掌握该项技术,要求用更长的助跑弧线和更合理的助跑节奏更高的高度来进行练习,不断挑战自我。

每位同学在该层次练习后进行自我检阅,要求分别能跳过 90cm、1米、1。1米和1。2米的高度。教师要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阶段的练习时间为20分钟

3.游戏

本次课选择的游戏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运用单脚跳、助跑摸高等不断巩固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游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懂得技术原理在生活中的意义。

该阶段练习时间为10分钟。学生可练习一次,随后进行比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4.结束部分

运用简单的放松操和心理、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下课。

七.场地器材:

海绵包6个,跳高架4付,橡皮筋4根,红丝带4根。

八.效果预测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本次课的平均心率为140~150次/分。全班约95%的同学能够完成各自层次的学习任务,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合理把握课的重难点并运用分层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身体素质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练习的乐趣,并通过自我分析和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篇2

1、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1步技术分析

2.1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2.1.1 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身体重心水平初速度的影响

助跑进入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着地瞬间相对较大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对于保持助跑速度进入起跳是有利的, 同时, 直接影响人体的水平腾起初速度[5]。这是运动员积极快速正确有效地完成助跑技术动作的结果。

2.1.2 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腾起垂直初速度的影响

助跑最后一步相对较大的摆动腿小腿着地角和髋角反映了运动员快速积极的技术特征, 符合跳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起跳阶段起跳技术的发挥密不可分, 直接影响起跳技术和起跳效果。由此不难看出,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支撑效应对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是起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期间对起跳腿作用与效果的影响

2.2.1 摆动支撑期间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对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及小腿着地角的影响

摆动腿支撑期间起跳腿踝关节的最大摆动速度及摆离时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和起跳腿着地使得两大腿夹角均呈密切相关。起跳效果和跳高成绩的好坏直接一起跳技术的影响, 起跳各环节技术配合协调, 完成质量高, 其产生的起跳效果就会好, 而起跳技术的发挥要受到起跳腿在助跑最后一布摆动腿支撑过程中的摆动效果的影响。

2.2.2 摆动腿支撑期间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对起跳腿着地时重心速度的影响

摆动腿蹬伸过程中, 起跳腿的积极摆动之所以与起跳腿着地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和腾起初速度密切相关,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 对摆动腿支撑期间起跳腿的踝关节摆动速度的分析表明, 起跳脚是出于向前和向下的运动过程之中, 在摆动腿离地时, 起跳腿的积极摆动不仅有利于减轻由于摆动腿蹬离地面所引起的中心波动, 保持助跑所获得的速度及助跑节奏, 而且起跳脚的积极摆动, 还有利于运动员进入起跳阶段是出于一个良好的起跳着地姿态, 为起跳过程中腾起初速度的获得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从而直接影响到腾起初速度。第二, 对起跳脚踝关节最大摆动速度的分析显示, 起跳腿踝关节的最大摆动速度都出现在摆动腿的蹬伸期。

2、背越式跳高助跑倒数第2步技术分析

为了进一步加速前移身体重心, 倒数第2步应保持跑进的积极性。倒数第2步各个技术环节的速度水平及下肢三关节的角度也成为衡量助跑最后阶段技术的重要标准。倒数第2步的技术要求是能够尽量减少助跑所获得的速度损失, 这就要求摆动脚落地时的前蹬阻力减小, 摆动腿积极落地, 使人体重心获得尽快地前移, 并迅速过渡到强有力的后蹬。

3.1倒数第2步技术中摆动腿的有力支撑, 为迅速进入起跳阶段做准备

这一技术阶段的要点是在支撑阶段摆动腿应有“牢固支撑”的技术, 蹬伸阶段时则应有力地蹬伸摆动腿, 并充分地伸展踝关节, 推动髋部和躯干快速前移, 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 迅速地进入起跳技术阶段。摆动腿这一积极主动的动作, 对起跳脚迅速地踏上起跳点和起跳时身体迅速地由内倾变为竖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摆动腿着地时刻的有力支撑, 对防止“倒杆”, 保证助跑与起跳衔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2倒数第2步技术中摆动腿快速蹬趴, 为快速摆腿创造条件

倒数第2步积极蹬趴, 推劫重心快速前移, 使摆动腿前侧肌群得以拉伸, 产生更大收缩力, 摆动腿的小腿则自然向大腿折叠。此时, 大小腿折叠摆动半径缩短, 角速度加快, 从而加速了摆动速度, 同时摆动腿应以髋带动腿由后前上摆动, 这样摆动腿的快速“蹬、趴、摆”为快速起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否则将起到抑制作用。

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从倒数第2步到起跳开始瞬间, 重心高度的变化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起跳开始瞬间重心高度高于摆动腿最大缓冲瞬间;第二种与前一种完全相反;第三种介于前两者之间, 重心高度基本上未出现变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 其实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也不外乎这三种类型, 为了增加起跳过程中的蹬伸距离, 部分运动员往往采取第二种技术, 即在起跳时再进一步降低重心高度, 虽然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起跳过程中的蹬伸距离, 但同时起跳腿的负担也相应大大地增加, 助跑最后阶段速度不足是我国跳高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的1~2

步是助跑与起跳有机结合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快速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 对背越式跳高成绩有显著影响, 加强和完善最后两步助跑技术对提高跳高成绩大有裨益。

3.1.2 我国部分运动员起跳开始瞬

间重心高度低于最后一步摆动腿最大缓冲时的重心高度, 这种技术会进一步加重起跳腿的负担, 对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来说, 助跑最后一步身体重心的高度应是上升的趋势, 这样才符合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 从而达到快速起跳的目的。

3.1.3 起跳后身体重心的最高点与

横杆的相对位置与起跳距离有关, 我国部分运动员重心的最高点出现在横杆以外落地方向, 部分起跳距离偏小, 且有“倒杆”现象;另外, 身体重心的最高点与横杆的相对位置还与助跑角度和腾起角有关。

3.2 建议

跨越式跳高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1.单元教学要求:掌握和改进跨越式或其它姿势的跳高技术;着重学习跳高助跑与起跳的协调配合,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发展跳跃能力,培养自我锻炼和评价的能力。

2.单元重点:腾空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3.教材搭配:本教材以跨越式跳高为主教材,与速度素质练习为辅教材相搭配。我认为,教材搭配合理,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安排了自编操和舞蹈游戏,充分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受到美的教育。

4.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视步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让学生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使用方法9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助跑以及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

(2)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的身体素质。

(3)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的良好品质。

5.本次课重点:正确的起跳动作;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6.与前后课次的联系:

通过把上次课中练习的“快速跑素质练习”和“准备活动中原地正踢腿”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导入“新教材的引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组织与教法、学法

1.教学的组织:

(1)本次课所用器材:A.四套简易的跳高设备,并把横杆换成橡皮筋;B.两根接力棒、两根跳绳、两根标枪;

(2)组织方法:在主体部分的教学时,我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这种分组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统一调动各小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预定的时间进行主、辅教材练习内容的轮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场地和器材,提高了练习效率,又能使学生的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水平。

2.教法:

(1)先学、再练、后教结合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先学、再练、后教“为主,并结合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法。”先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悟”新动作“,并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动作表象;”再练“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的基础上,针对该动作学生自由结合,展开讨论,总结动作要点,并大胆尝试练习;”后教“就是教师结合各组学生的练习情况,以错误动作为突破口,有效地对”新教材“进行讲解示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尝试练习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小组商量讨论或友伴结合练习法

针对所学教材关键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友伴结合的方式,针对提问展开激烈讨论,发表出各自的看法,通过交流,相互商讨,得出一致想法,并派代表发言,也可以边讲边示范,教师便给予指导或纠正。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勤于动脑,善于表达的好习惯,最终能够使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

(3)学生间的榜样演示法

结合现如今的表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采取学生做演示动作的方法,利用个别同学的榜样示范,激发起其他同学的好胜欲,调动起学习兴趣。

(4)指导纠正法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同学们自觉地学习其规范、优美的动作。

(5)障碍练习法:

运用助跑3——4步,结合起跳的方法,尝试跨越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3.说学法:

(1)水平段练习法:

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水平段小组,各小组设定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做可以保持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兼顾部他学生的学习需要。

(2)大胆尝试练习法:

将学生按不同水平段,分成若干练习小组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同学要大胆尝试新动作的练习,教育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并使他们认识到,在遇到困难或新生事物的时候,要学会大胆尝试,只有那样才会有战胜困难及适应新生事物的机会,如果边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战胜。要学会相信自己,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出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3)游戏练习法:

将教学寓于游戏中,以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并注重在练习中将个人与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个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都有显著作用。

(4)互学互练,互帮互助法

同学之间,谁练习的好,其它同学应加以学习,谁练的不好,则加以注意,一个同学练习,其它同学应及时提醒和适当帮助,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还要给邓必要的掌声以姿鼓励。这个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合作共事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对集体、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合作共事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环节(课前10分钟):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自己操作,培养他们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环节(2分钟):课堂常规,导入准备活动;(三)环节(8分钟):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做各种准备活动;(四)环节(30分钟):主体部分:A前15分钟男生分组练习跳高、女生接力游戏;B后15分钟男女生练习内容交换。

(五)放松练习(5分钟):运用各种韵律舞蹈及舞蹈游戏,进行最后的整理放松,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及美感,又使他们在一种”开心、愉快“的氛围内,身心得到放松。

四。本次课的设计特点:

(1)本次课自认为特点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首位,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才能的培养,始终贯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最后能在一种”快乐“的氛围内,以一种非常自然、轻松的心态来结束本课。

(2)本次课在设计上肯定还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这还得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行,衷心希望老师们多提高宝贵意见。

跨越式跳高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跳跃教材中又一项重要内容,它和急行跳远一样都是小学三、四、五年级跳跃教材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跨越式跳高虽然和所有的跳跃教材一样也强调轻巧落地,但该教材又有其独特性。从动作发展来看,跳跃基本练习是跨越式跳高的基础;从运动轨迹来分析,跨越式跳高属于垂直跳跃,急行跳远属于水平跳跃;从起跳方法来剖析,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有一个制动后向上跳起的过程,是脚后跟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的”滚步“动作,而急行跳远的起跳是全脚掌着地后用力向前上方跳起;从动作构成来看,跨越式跳高和支撑跳跃虽同属于垂直跳跃,但支撑跳跃必须借助器械和身体其他部位来完成跳跃动作,有一个二次腾空的过程,而跨越式跳高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去克服地球引力作用,从而完成跳跃动作。本节课重点解决学生的起跳技术。

因此,跨越式跳高在跳跃教材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及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助跑起跳的动作方法知道其锻炼身体的意义。

2、初步掌握助跑3~5步起跳,及两腿依次过杆的技术动作。

3、激发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起跳时要求腿迈步要快,脚跟先着地,踝、膝、髋三关节超越肩关节,并充分蹬直,摆动的两臂和腿要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上下摆起,同时提肩,拔腰。学生在起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起,严重影响着跨越的高度,尤其以初学者为甚。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起跳,难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相结合。

二、教法和学法

五年级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多种方式的跳,具有了一定的跳跃能力。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对跳高项目较有兴趣,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极为有利。但小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法: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分层次教学法、鼓励法、发现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比赛法。通过上述教法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本课的主题,使其在尝试中求发展,探究中寻找答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革除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练的传统教法的憋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力。

三、说场地器材教学准备

这节课所用场地器材为:跳高架6付,大体操垫6块,录音机1台,接力棒6根四、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活动身体、表现自我—自我尝试、合作交流—激活思维,拓展练习—放松身体,舒缓身心1、在”活动身体,表现自我“环节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达到热身的目的,我准备了两个小内容。分别是:”叫号集合“和热身操。首先在四列横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路纵队沿着一个直径约16米左右的圆慢跑,教师可以喊数字或者其他的要求,让他们快速的在圆外集合,达到了热身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节省了调动队伍的时间,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在”自我尝试、合作交流“部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设计了三个练习内容分别是:”米“字型跨跳自由方式越过皮筋、综合练习,循序渐进的解决了跳跃式跳高的助跑起跳,以及过竿的一些基本姿势等问题。

2.1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五年级学生在投掷练习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 起跳不积极、助跑与起跳脱节、(尤其是女同学可能对于跳高有所畏惧)、起跳点选择不合理等。

所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让学生克服畏惧感,我设计了”自由方式越过皮筋“这一教学内容,其目的就是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各种姿势的过竿练习,再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哪一种姿势更容易过竿。在组织教法上,我按照原先分成六个小组,让小组同伴之间在练习时便于相互观察学习交流。

2.2通过前一个”自由方式越过皮筋“的教学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跨越式跳高的一些基本动作。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问题比较多的情况的就是起跳点和起跳时机的把握上。所带来的问题就是要么起跳太早过不去,或者起跳点太近难以起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每个小组起跳点附近分别画上了虚线,这样学生练习中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自己在助跑起跳的踏跳时机,只有解决好助跑和踏跳的起跳时机才能更好地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但是事实上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仅靠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来感知动作,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形成对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我借鉴了前滚翻等采用儿歌口诀来讲解动作要领的方法,仔细钻研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自己编制了口诀来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随着学生的练习逐步出示口诀,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跳高的动作要领了。首先给学生出示口诀:”助跑轻松和自然,单脚起跳向上顶,两腿依次过竿去“.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句话,但是却包括了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和过竿的基本动作要领。通过学生学习口诀,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示范后在原有的队形上分六个小组练习助跑3-5步过竿。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练习的密度。

2.3学生通过上面的练习内容之后,教师会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初步了解过竿的基本技术动作,但是还是有部分的学生不清楚过竿的顺序。这里就牵涉到后劲生的问题,我让这部分学生单独的列一个小组进行教学。

3、在”激活思维,拓展练习"部分,其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弯道跑时身体重心向圆心倾斜的技术动作。在教法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弯道跑的重心问题,我带领学生沿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一边慢跑一边模仿摩托车,汽车,飞机转弯等动作,让他们在形象的活动中感知物体在运动过弯过时重心的需要倾斜,然后设疑提问,引出我们小朋友自己在弯道跑时的身体重心应该怎么样,学生分五个小组于圆内尝试体会,其余组观察学习,并请几位同学示范教师小评后,进行圆形十字接力赛跑。

4、放松身体,舒缓身心部分:

采用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领做学生跟做的方式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使身心得到放松;然后评价本课的学习情况,学生相互评价贴星;课后延伸:做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可以用来锻炼身体的器材;最后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跨越式跳高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教材浅析:跨越式跳高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必修的教材。跨越式跳高是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一是让学生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姿势,怎样跳才能越过更高的障碍物;二是让学生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今后其它跳跃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做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跨越式动作。

难点:过杆动作。

3、教学所需媒体:跳高架四付、皮筋四条、沙坑一个、大垫子三块。

那么,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对课堂练习的各项内容表现出积极的练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守纪律、主动练习、充分运动自己。

(2)、技能健康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能,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3)、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向高难度挑战、自信、战胜困难、体验运动乐趣、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法和学法的过程中,不要过多过细的把时间放在动作的纠正上。比如跨越式跳高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助跑放松协调,角度适中,就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习时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成就感。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创想、感受,最后达到目标要求。

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讲解和示范法:利用挂图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来说,讲解与师范法应用的好坏,对于很好的完成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分解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本课学习跨越式跳高,先体会过杆落地的动作技术,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

3、练习与分层相结合:当学生在一个高度上跳过很轻松时,跳过多次后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组织他们分层,再到下一个高度上去练习,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结构安排分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要求等。这部分约为3分钟。

2、准备部分:(1)、愉悦热身 听口令慢跑与站在不同位置队形结合进行。(2)、徒手操四节 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向后踢腿跑。(3)、跳皮筋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基本部分作好准备,也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部分约为7分钟。

3、基本部分:本部分是课的核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1)、讲解与示范:由于跨越式跳高动作较简单,所以先让学生自己练习1—2次,然后找1—2名做的较好的学生示范,教师对照挂图总结指导,然后再分组进行练习。

(2)、纠正错误: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普遍错误集体纠正。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与技能,并且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

(3)、分层练习:在一个高度连续跳过了3—4次可以升入下一个高度。通过这种练习,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让学生体验跳过高度后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部分大约为15分钟。

4、结束部分

(1)、教师先领做放松操三节,先做一下形体上的放松。

(2)、教师口令意念放松、身心放松。

(3)、小结本课情况。

《背越式跳高》教案 篇4

试题剖析:

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组成的,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了跨越式跳高,他们已经掌握了跳高的一般技术。而高中阶段学习的背越式跳高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改变了跳高姿势,最大的区别就是助跑起跳技术和空中的过杆技术。学习背越式跳高这个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跳跃能力,感受成功过杆带来的快乐。助跑与起跳结合是教学的重点,过竿动作是教学的难点。

动作要领: 1.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包括直线助跑和弧线助跑两段。左脚起跳的人在右侧助跑,右脚起跳的人在左侧助跑。直线助跑段,一般跑4~5 步,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重心较高,后蹬、前摆的幅度较大;弧线助跑段,一般也是跑 4~5 步,身体稍内倾,以前脚掌着地,节奏鲜明,摆臂与弯道途中跑相似;倒数第二步,步幅稍大,用全脚掌着地,最后一步稍小,速度要快,两臂配合积极摆动,准备起跳;起跳点距横杆垂直面约 70~100 厘米。

2.起跳

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重心稍下降,同时摆动腿积极擦地面前迈,向前上方推送髋关节,上体稍后仰,保持内倾;起跳腿踏上起跳点时,摆动腿顺势上摆,同时摆臂向上;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起跳腿的异侧臂上伸,躯干充分伸展,整个身体几乎与地面垂直。

3.腾空过杆

保持起跳腿蹬伸、摆动腿沿起跳腿异侧臂方向向上摆动、躯干充分伸展的身体姿势,继 续向上;离地后,身体转动成背对横杆,起跳腿下垂,摆动腿逐渐放下;当头和肩越过横杆后,迅速沉肩,两臂置于体侧,髋关节向上挺起,形成“背弓”;这时两膝自然弯曲、分开,小腿自然下垂;当髋关节过杆之后,肩继续下潜,稍抬头,收腹,抬大腿,小腿自然上甩,使整个身体过杆。

4.落地过杆后以肩和背部落海绵包缓冲 教案:

一、课题:背越式跳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能正确做出背越式跳高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三、重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四、难点:腾空过杆技术。

五、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组织:成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成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 1 圈。2.热身操:(2x8 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振臂运动;4.体转运动;5.腹背运动;6.弓步压腿;7.弓步侧压腿;8.膝关节运动;9;手腕踝关节运动。组织:成体操队形散开。

3.专项准备活动:

1.成一路纵队结合口令沿跑规定圆形路线慢跑,跑 5 步用起跳脚(左脚或右脚)。2.两人一组压肩;教师备考微信 3.两人一组下腰;(三)基本部分

1.导入: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活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一种运动它是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对,是跳高,那跳高项目采用什么姿势可以跳的更高呢?同学们都很聪明,是背越式跳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挑战高度。

2.新课讲授

(1)首先,教师结合挂图讲解背越式跳高各技术环节的动作要领并示范。

(2)助跑技术的练习,教师给同学们做动作示范。将学生分四组自主组模仿练习,直线与弧线相结合。教师强调助跑阶段的动作要领,并进行指导纠正。教师提问(预设): 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为什么助跑要采用直线加弧线的方式助跑? 学生回答(预设):1.提高起跳效果;2.为起跳做准备。

(3)起跳技术的练习,分四组自主进行原地起跳练习和助跑起跳练习,并强调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摆动腿上提。

(4)腾空过杆与落垫技术的辅助练习。

1.分四组借助海绵垫做原地倒肩、挺髋收腿辅助练习,小组同伴可帮助练习者提拉髋关节,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要点:背对海绵垫,起跳、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成背弓,最后肩背落垫。

2.分四组借助海绵垫自主进行完整动作过橡皮筋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要点:挺髋,踢小腿。

教师提问(预设): 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腾空过杆过程中身体那哪一部分最容易碰杆?落垫时最先着垫的部位是哪里? 学生回答(预设):最容易碰杆部位是臀部、肩部。最先着垫的部位是肩背部。3.巩固提高

跳高展示,挑战自我,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积极参加比赛,超越自我(注重个体差异,发展技能),学生自我分析评价。

(四)结束部分

1.组织学生做身体放松运动,主要活动腰部和腿部肌肉。

《跨越式跳高》评课稿 篇5

一、本节课显现一个“思”字。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观念更新,更主要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评价反馈的能力。这本节课主教材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你前面遇到了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怎样才能轻松的越过?”引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式的越过障碍物。学生开始练习时有用双脚跳过的,有用单脚跳过的,有翻过障碍物的,后来有同学采取了斜线助跑,跨越的方式越过的,教师让学生比较那种方式更轻松的能越过障碍物,总结出了跨越的.方式更轻松。学生这个练习中主动去思考、去尝试、能对技术动作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总结出跨越式跳高的助跑方向、节奏、起跳腿。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去观察、总结提炼,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本节课体现了一个“新”字。

1、教师在器材的选取上,用塑料支架代替了钢制材料的跳高架,用橡皮筋代替了竹竿。提高练习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学生跨越时畏惧的情绪。

2、为提高学生助跑起跳时向上跳跃的能力,教师用体操棒系上羽毛球,让学生用头去顶球。这个练习很好解决了学生起跳高度不够的问题。

建议:

1、教师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建议教师能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的学生的关注度还需提高,建议教师在巡视指导时选取合理的站位,对学困生多给予帮助。

背越式跳高技术之我见 篇6

一、运动员的助跑训练方法

助跑在背越式跳高完整的技术动作中占居基础位置。跳高选手助跑技术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起跳技术的质量, 从而决定人体腾空飞越横杆的成败。大学生当中, 尤其是初学者有一经起跳, 便向横杆冲击的毛病, 原因在于运动员还不懂得如何把在弧线助跑中产生的离心力充分用做越过横杆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 教练员应投入一定的精力用来训练运动员的弧线助跑, 而不是急于起跳。

每个运动员均存在性别、身高和身体素质等不同差异, 助跑路线也各不相同。为了帮助运动员找到自己的最佳弧形线路。教练员可用皮尺4—7米为半径, 每次以增加10厘米的半径, 约划出30条圆圈, 共划出两个圆形场地, 将其并列在一起成“∞”字形。让运动员由小圈到大圈, 再由大圈到小圈。先后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不同的方向, 在两个场地上交替进行跑步练习。

运动员每一次的弧线助跑练习中, 身体重心向圆心适度内压倾斜, 以内侧脚的前脚掌外侧、外侧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上肢摆动幅度内小外大的技术动作。目的是适应运动员在弧线助跑中因身体倾斜而产生的离心力, 提高运动员在弧线助跑的平衡能力。当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弧形路径后, 增加一段直线跑, 这样一是可以解决运动员因起跳脚的不同而选定助跑边。即左脚起跳者站在右边, 右脚起跳者站在左边。二是结合跳高教材上的助跑方法让运动员在反复助跑中, 体验并修正适合自己的一条由直线加弧线的两种不同路段的全程助跑路线。前提是要确立好起跳脚与横杆投影线成20 30度角。由于运动员身体向圆心一侧的内压倾斜, 使得身体重心轨迹与足迹不相吻合。弧线助跑时人体重心比较低, 这对加速踏上起跳点的动作速度, 给予快速有力的踏点蹬地, 奠定了有利的条件。再则运动员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 使人体重心轨迹与足迹在起跳点处重合, 使起跳的垂直冲量通过身体重心, 以增加垂直向上的效应。与此同时, 以蹬地脚为支撑点, 沿人体矢状轴方向转动, 从而产生人体向横杆方向的角速度, 有利腾空过杆。

运动员的全程助跑要做到大快、轻步、匀加速, 轻松、自然、有节奏。

二、运动员四肢反作用助推牵引与过杆

运动员助跑结束后, 进入蹬地腾空阶段。当蹬地脚以迅速“滚动”方式到达前脚掌随即发力蹬地。人体借助较好的水平速度, 尤其是弧线助跑产生的离心力, 从而产生一个较大的蹬地势能。随即“爆发”式用力蹬地, 并产生一个较大的反作用力动能, 使身体借助支撑腿的蹬地助推离开地面, 进入腾空阶段。与此同时, 摆动腿膝关节沿人体纵轴向蹬地腿一侧的肩部方向摆动。两臂屈肘以肩关节为轴, 作“V”形线路向前上方牵引提拉身体。当两臂肘关节摆至肩平时, 蹬地腿一侧的臂立即“锁肩制动”。将四肢的蹬摆惯性由此转向另一侧的手臂继续向前上方牵拉引体。由于蹬地腿的反作用蹬地推力作用和摆动腿的拉力加速作用, 使人体获得一个理想的腾空高度。

人体由面向横杆的助跑到背对横杆的空中姿态, 需作180度转体移位, 人体离开地面由绕纵轴转动进入绕额状轴转动。当头、颈、肩背越过横杆时, 随即仰头、倒肩, 充分利用身体向上的速度, 送腰、挺髋、展腹, 形成“反弓”姿态。当臀部过杆后, 迅速低头含胸收腹举腿, 欲加快身体围绕额状轴转动速度, 使整个人体从头到脚依次转形、顺势过杆。

三、安全的下潜落垫技术

当运动员完成过杆的空中姿势后, 人体转入下潜落垫阶段。正确的收腹举腿技术应是两腿分开, 膝部领先向人体两侧拉腿团身。规范的收腹举腿动作, 恰好的收腹举腿时机, 不仅可以避免腿脚拉掉横杆而犯规, 而且可以避免运动员因错误的并腿收腹, 导致膝部碰撞面部而造成的损伤和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

四、节约能量

在背越式跳高的比赛场地上, 经常看到有的运动员在完成一次试跳后, 因兴奋到处跑动或站立。孰不知人体在运动状态中比安静状态下消耗的能量会更多, 造成不应有的体内能量消耗。这样看似一般的跑动, 有可能会导致下一次试跳时, 能量供应不上, 起跳乏力, 甚至疲劳, 对比赛不利。运动员在背越式跳高的比赛中除试跳外, 应尽量减少走动站立, 以坐或卧的方式使身体处于相对休息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体内能量的消耗, 保持能量储备, 以便将有限的人体能量供应在试跳中, 争取背越式跳高的好成绩。

五、结束语

本人从事背越式跳高的训练和比赛有近40年时间, 特别是几年来对背越式跳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突破。弟子们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2010年, 王震兵同学 (男, 身高1.70米) 越过1.76米高度, 获得学院运动会冠军;2011年董冠浩同学 (男, 身高1.82米) 越过1.80米高度, 获得学院运动会冠军, 并破校记录。2012年3月21日下午5时, 董冠浩同学在训练中分别越过1.83米, 1.87米, 1.90米的高度, 连续三次打破校记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运动员的努力和同行的支持密不可分。以上背越式跳高的论述来自于本人实践, 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背越式跳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兴姿势, 延用至今, 无与伦比。由于其动作优美, 姿势独特, 技术先进, 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是田径运动竞赛场上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大学生,田径,田赛,跳高,背越式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285.[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285.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篇7

跳跃是青少年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其中跳高更是深受学生的青睐,跳高不仅是各类学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各种学生运动会不可缺少的竞赛项目之一。跳高技术经过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次重大演变,背越式跳高自它诞生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推广和完善,它已经逐步取代跨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成为各大、中学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是采取先直线后弧线助跑,身体侧对横杆起跳,过杆时背向横杆,身体成“桥”姿势,落地是以肩背先着海绵垫。它能更好地为起跳和过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这种姿势能通过合理的补偿动作,充分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1]。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运动,从它问世以来就受到各方的关注。纵观国内外目前相关研究,其侧重点主要是放在助跑、起跳、过杆这三个技术环节上,其中又以过杆技术的研究见多,而针对过杆后的最后一个技术———最后落地缓冲技术的研究则鲜有涉及。传统上认为,最后落地缓冲技术只是助跑、起跳、过杆三个技术环节完成后的一个附加动作,与运动成绩和运动损伤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很自然地被忽略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者认为,最后落地缓冲技术不仅与运动成绩紧密相关,而且还是触发跳高运动员部分运动损伤的隐形杀手。所以,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最后落地缓冲技术进行探讨是必要之举。

1 背越式跳高的概念及落地缓冲的力学阐析

1.1 背越式跳高的概念界定

跳高在田径运动中属于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按其用力特点则属于克服垂直障碍的速度———力量性跳跃项目,也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背越式跳高是由人体经过一段直线与弧线助跑后,以远离横杆的脚起跳,摆侧手臂、头、肩、腰、髋、两大腿、小腿与脚依次仰卧旋转过杆,用肩、背的上部着海绵堆的一种跳高技术[2]。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越跳和过杆落地三个部分组成。

1.2 背越式跳高最后落地缓冲的力学分析

所有的跳跃运动人体在起跳后都必须进入腾空阶段。抛射运动的原理指出物体抛射空中时是沿着抛射角度相方向运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轨迹不会改变。因此,人体起跳腾空后,身体在空中的各种姿势和各环节的运动都不可能改变人体重心运动的轨迹,而只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为最合理的落地动作创造条件。现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腾空与落地缓冲过程进行分析。

人体腾空后,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旋转的角动量是不会改变的。当身体总的角动量不变时,身体各个环节的角动量却可以以相向运动、补偿运动等形式来改变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对应关系、以控制人体在空中的旋转速度,使之朝着有利于出成绩的方面发展。这种身体环节出现的转动损量与角速度的对应关系并没有改变人体总的角动量,然而却有效地克服了身体向前旋转,维持了身体平衡,并为下一步的落地动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落地是腾空动作的必然结果。在背越式跳高中,落地动作对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臀部和大腿过杆后,重心开始下落,此时应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保持着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落,最后以背部或背的上部落于海绵坑,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等一系列动作,使身体的落点尽量接近身体重心抛物线的落地点,就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同时,要注意顺势缓冲,减少落地时的反作用力,避免身体受伤。

2 背越式跳高中落地缓冲与成绩的关系

背越式跳高的成绩取决于人体腾起横杆过程中身体重心移动的距离,用公式可表为:H=H 1+H 2+H 3-H 4。

其中,H为运动员越过横杆的高度;H 1为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 2为身体重心从H 1腾起的高度;H 3为身体重心为从腾起的高度为过杆瞬间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与横杆的高度差。其中H 4主要由腾起到最高点瞬间身体位置、过杆技术、和身体协调能力决定。从以上公式可以得知,在腾跃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过杆技术好的运动员H 4的值较小,他重心需要腾起的高度(即H 1+H 2+H 3)也相对较小,换句话说,两个运动员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相同,谁的过杆技术好,谁就能跳跃更高的横杆。

过杆时,人体已经完全腾空,此时没有任何的外地可以作用于人体。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我们可以推知在整个过杆过程当中,人体的重心轨迹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虽然如此,但是人体可以利用合理的内力,主动使各身体部位的相对位置发生短时间的改变,让正处于过杆位置的身体部分尽量抬高,已经过杆的身体部分尽量降低,最大限度利用身体腾起的高度,以便整个身体可以顺利地越过横杆。人体在横杆上的“反弓”技术,正是合理利用了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动补偿效应。当髋部越过横杆后,小腿还处于横杆高度之下,随时有触杆的可能。此时积极的收腹并且举腿,使小腿升到最高点,这样就能完成人体的最高点过竿,形成被动补偿性过竿技术[3]。由于收腹抬小腿是过杆技术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落后缓冲技术的起始阶段,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决定着运动员能否成功过杆,所以,最后落地缓冲技术与过杆技术衔接的合理性、最后落地缓冲技术的完成质量与背越式跳高成绩密切相关,理应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3 如何纠正错误的落地缓冲动作

3.1 头颈部着垫

其主要原因是起跳向上的垂直速度不够,而倒肩过早且沿髋轴旋转速度过快、幅度过大,形成空翻动作;另一重要原因是对过杆以及过杆后准备落垫动作的概念不清,在身体下落过程中,不能及时低头屈髋,造成仰头落地。在教学最初阶段,应让学习者充分了解落地缓冲技术的过程,使其建立一个明确的动作概念,同时要注意提醒头颈部落地的危险性。要达到此目的可以通过示范讲解来进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安排学习者观看相应的视频,然后有意识安排“想象”练习,使学习者在开始练习前先在头脑留下“动作痕迹”。在练习开始后,首先多做背对横杆后的原地起跳过杆练习。强调起跳要充分,倒体要迅速,落垫时应以肩背部先着垫。在倒体这一动作过程中,练习者的眼睛要注视横杆方向,切不可仰头。

3.2 膝关节撞击脸部

由于学习者概念不甚清晰,导致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思路混论,动作时机掌握不好,过杆时伸髋不充分,未及时下放摆动腿,形成错误的收腹、屈膝、上甩动作,导致膝关节撞伤口鼻、门牙[5]。练习前要通过多种手段(讲解、正反示范、电教等)明确到(体)、放(摆动腿)、挺(髋)、甩(小腿)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强调挺髋的同时下放摆动腿,主动延长杆上的挺髋时间,不用急于抬腿过杆,待骨盆移过横杆后再顺势收腹甩腿(小腿带动大腿)动作。该动作可采用原地背对横杆起跳背越式过杆练习、肩着地挺髋“反弓”练习、上两步起跳过杆练习。让学习者充分体会空中动作另外应安排一些灵巧练习作为辅助练习,以增加反应能力,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腰腹力量练习,以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

3.3 肘部擦伤

肘部擦伤是由于落地时肘部着垫摩擦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过杆后注意力放在下肢,没有及时地沉肩,或者手臂过于展开,没有贴近身体两侧,还有部分初学者对落地怀有害怕心理,过杆后主动用手去撑垫,容易扭伤手腕。纠正这类错误的关键在于克服惧怕的心理和理解正确的着垫姿势。可以垫高垫子,练习原地背对垫子后倒着垫的动作,以体会正确的着垫部位和姿势。做此练习的另一好处是可以让学习者在有充分把握控制身体姿势的情况下着垫,对于他们建立信心和克服惧怕心理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巩固好落地身体姿势的基础上,减少垫子的高度,背对垫子起跳着垫,进一步体会空中姿态的控制和着垫的感觉,逐步纠正肘部着垫或手撑垫子的错误动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与最后落地缓冲技术是前后衔接的两个技术动作,他们紧密结合、共同组成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动作。落地缓冲技术的开始同时也是过杆技术的结束,最后落地缓冲技术是以过杆快结束时收腹抬小腿开始的,这个环节如果完成不好,必然导致小腿撞杆,影响过杆的成功率。因而,最后落地缓冲技术于背越式跳高的成绩息息相关。此外,对最后落地缓冲技术往往还会造成学习者或运动员颈部、脸部、肘、腕的损伤。

4.2 建议

1.重视落地缓冲技术作用

如前所述,背越式跳高最后落地缓冲技术虽然是整个技术动作的结束,但与运动成绩和损伤有直接关系,因而我们必须改变只重视助跑、起跳、过杆前三个技术环节的观念,重视落地缓冲技术的作用,并加强相关的研究。

2.加强新训练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背越式跳高技术性强,动作难度大。传统的训练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所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必然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初学者的新训练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各大中学体育教师应当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

摘要:从分析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环节着手,指出背越式跳高腾空动作技术对最后落地缓冲的影响,阐明背越式跳高最后落地缓冲技术与成绩以及运动损伤的直接关系,解释了错误落地缓冲技术的原因和提出纠正方法,为最后落地缓冲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落地,缓冲技术,成绩,损伤

参考文献

[1]吴益顺.浅谈背越式跳高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7):84.

[2]刘建国,宫本庄,周铁军,李鸿江.田径运动[M].北京:高等鉴于出版社,2002:216.

[3]王永祥.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6):56-57.

[4]陈农.对背越式跳高安全着地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5):22-23.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篇8

1 关于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 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 属于急行跳高姿势的一种, 是1968年第十九届奥运会中, 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比赛中灵机一闪想出的跳高方式, 其凭借这种独特的姿势, 一举获得了男子跳高的冠军, 并且刷新了男子跳高的世界记录, 自此背越式跳高技术开始盛行, 也逐渐成为现在大部分运动员使用的跳高方法。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步数为8~12步, 前段跑直线, 后段跑弧线, 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相比于一般的跳高动作, 其主要技术特点在于弧线助跑, 优点在于: (1) 助跑预备段为直线, 便于全程加速和全力发挥。 (2) 直线向弧线过度时, 相对比较平缓, 可以有效避免减速或停顿。 (3) 弧线曲率由大变小, 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 起跳前的最后一步, 与横杆约成20°~30°角, 可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 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2 背越式跳高训练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恐惧心理会使得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从而导致身体的协调性降低, 肌肉僵硬, 记忆和思考能力有所下降, 一方面会使得对技能的掌握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也会使自身已经掌握的技巧动作遭到破坏, 从而在训练中出现失误性动作,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事故, 威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引起运动员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 也有教练训练方法的影响, 还包括其他相关的客观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运动员自身的状态

运动员自身的状态是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恐惧心理所产生的根本因素。他们的主观状态会因为应激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 在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焦虑状态会发展为恐惧心理。其主观状态主要包括运动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其对于跳高训练的动机。如果认知水平较低, 对于项目的技能动作无法理解, 就会导致认知偏差, 进而引发消极情绪, 加剧运动焦虑, 产生恐惧心理。而如果训练动机良好, 可以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 努力克服困难;而如果运动员缺乏良好正确的训练动机, 往往会在训练顺利时产生浮躁情绪, 在遇到困难生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 尤其在训练动作失败或受到伤害时, 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忆, 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 使得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无法顺利的实现。

2.2 教练教学水平的影响

在对技术性动作和技巧的讲解过程中, 教练要结合运动员的认知特点, 尽量以精炼、简洁的语言, 对技术动作的要领和概念进行直观形象地说明, 便于运动员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 教练在对技巧动作进行示范时, 必须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为运动员树立学习的榜样, 便于直观模仿, 这样可以有效消除运动员对于危险性动作的恐惧心理, 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练不能对运动员提出过高的要求, 以免造成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而相反如果教练教授方法简单, 对运动员要求过高, 教学态度生硬, 对技术性动作的讲解不够全面, 使得运动员难以理解, 又或者示范动作不够规范和准确, 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 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例如在对背弓动作进行训练教学时, 教练要对学生动作中的缺陷进行纠正, 必须重视动作的要领讲解, 而不能一味强调其重要性。

2.3 训练事故的影响

在训练过程中, 如果运动员自身动作完成失败而导致受伤, 或者目睹他人受伤, 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引发运动员的恐惧心理。例如:一些运动员在训练初始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和技巧, 并且对其十分自信和果敢, 但是一旦在某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 或者在训练时出现碰伤, 又或者其他运动员在训练时受伤, 会使其心理产生刺激, 形成心理阴影, 在之后的训练中一想起来, 就还害怕自己受到伤害, 进而引发恐惧心理, 对自身失去信心, 造成本来熟练的动作也不敢进行练习, 从而影响训练的积极性, 严重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2.4 客观因素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技术动作复杂性、横杆高度和动作难度等, 都是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客观因素。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加速的形式, 在起跳的瞬间, 身体是背向横杆的,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面向障碍物进行跨越的行为习惯完全相反, 并且需要以肩背部着垫的方式结束动作。这种特殊的形式, 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必须付出比跨越式和俯卧式更多的体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克服自身的心理负担。在训练初期, 往往会由于人体自身的防御反射作用, 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考虑, 容易将危险巨大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控制, 就会逐渐演变成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差、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而言, 这样的外界刺激很容易就会变为劣性刺激, 产生消极情绪, 并逐渐引发时间和空间感知的失灵、技术动作的短暂遗忘等, 使正确的技术动作很难建立和形成。同时, 横杆高度的增加, 意味着运动员必须对助跑速度、起跳距离、起跳力度进行调整, 如果自身状态不佳, 也十分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3 克服恐惧心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对运动员的主观状态进行调整

3.1.1 引导运动员正确对待运动焦虑

要使运动员认识到, 在训练中产生运动焦虑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 是人对于所面临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环境或情境自动产生的一种应激表现, 是不可避免的。从积极的角度分析, 运动焦虑可以使运动员产生紧迫感, 促使运动员作出努力谋求目标的实现。要引导运动员正确认识运动焦虑, 可以通过改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引导其对自身主观状态进行调整, 避免焦虑情绪向恐惧心理的转变。对于教练而言, 要使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到技术性失调只是暂时性的现象, 保持情绪的稳定, 对失误进行适当的回避, 保持自信的心境。

3.1.2 培养良好的训练动机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眼:满足运动员的各种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强化手段。人的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即: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教练要为运动员设置适当的目标, 满足运动员各自的需要, 同时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 选择正确的强化手段, 做到因人而异, 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2 提高教练的训练技巧

教练要使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对技巧和动作进行讲解, 使运动员可以清晰了解, 过多的动作要求和繁复的语言, 会使运动员的注意力更加分散。要尽量做到一次强调一个主要要求, 保持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对于运动员偶尔出现的失误, 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纠正, 不能一味批评, 要注意语言的表述, 慎用可能伤害运动员自信心的语言, 减小其焦虑程度。

3.3 对训练环境进行改善, 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训练前, 教练要安排运动员对场地进行检查, 查看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一方面可以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运动员进行暗示, 使运动员产生安全的心理, 注意力更加之中, 自然也就会减小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 要对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运动员的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切实保证训练安全, 有效减轻运动员的恐惧心理。

3.4 降低客观因素的干扰

可以采取降低训练难度、调节训练节奏等方法, 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降低客观因素对于运动员心理的干扰, 从而克服恐惧心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教练必须根据运动员各自的心理特点, 采取适当的方法, 引导运动员克服恐惧心理, 超越自我, 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实现自我提升。

摘要:在体育竞技项目中, 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基础的项目, 其训练较为简单, 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小, 可以在高校等场所进行普及和练习。但是,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运动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使得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其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克服方法, 以保证背越式跳高训练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训练,恐惧心理,克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亚, 王洪元, 徐洪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2) :86-88.

[2]秦勤.如何克服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J].福建体育科技, 2008, 27 (4) :54-55.

[3]刘丽, 白明.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5) :217-218, 224.

[4]陈烽.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76-77.

上一篇:夏季新疆降水异常与印度降水的关系下一篇:关于朋友的毕业赠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