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方案

2024-10-11

文物方案(共10篇)

文物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和*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文物局拟定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搞好我区的文物普查,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普查的意义和目标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将有利于科学制定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整合国土资源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物普查,总体评价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趋势,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我区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标准化、动态管理创造基础条件;为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专业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协调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提升我区文物保护的科学水平,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区行政区域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文物。

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三、普查的组织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确定普查的组织方式。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由孟广喜兼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落实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全区的普查工作,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协调;

2、制定普查方案,组织实施各阶段工作;

3、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4、对各街镇乡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5、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完成普查工作总结,向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工作报告;

7、编制普查经费预算。

(二)普查队伍

1、由区文化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区文物普查队,对我区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按普查的技术标准和需求登录全面内容。

指导、配合文化站深入农村、社区,做好文物线索的收集整理工作,了解工作进度,对普查进行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收集各普查组的所有资料,做好整理及建档工作。

2、各街镇乡成立由文化站干部为骨干的文物普查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的文物普查工作,以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老年人等形式收集文物线索,配合区普查队进行田野调查,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登录工作,报区普查队存档。

(三)部门职责

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的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通知本系统各单位执行。协助文物部门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

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配合普查队、组进行调查登记。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

3、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四、普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按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文物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一)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全区汇总

普查以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区为单位。

五、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的时间和标准时点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年4月开始(已先期部署),到*年12月结束。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

(二)我区普查的步骤

1、第一阶段:至去年5月前,主要任务是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普查方案,部署全区文物普查工作,测算普查经费,组建普查队伍,组织培训等。

2、第二阶段:去年5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区普查队和各普查组为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

(1)普查队、各组根据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普查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所负责地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2)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普查队负责人负责审定,要保证资料、信息和各项原始数据真实完整。

(3)普查数据、资料定期上报。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4)普查数据、资料的纸质文档在野外调查结束后,以区为单元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3、第三阶段:*年1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审核。

六、普查数据和资料管理

普查数据和资料,由进行田野调查的普查组调查、登录,由普查队审定,市和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级管理。

普查队、组在田野实地调查中,应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真调查,如实准确填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的各项内容,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普查资料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履行保密义务,如发生泄密事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普查结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的文物普查档案,并报市文物局。

七、普查的经费

文物普查工作四年经费总计*元,所需经费列入相应的区财政预算,按时拨付使用。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加强普查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同时,要加强对普查设备的登记、使用与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八、普查的总结

普查工作结束后,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普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工作、前期调研、业务培训、田野调查、数据资料汇总、整合普查成果等,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全面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规范要求,提出本区的普查工作报告,并报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文物方案 篇2

一、活动主题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二、活动内容

(一)适时组织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化遗产日有关宣传展演活动。

(二)举办主场活动。xx年6月11日上午,自治区文化厅、固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固原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承办,在固原市区博物馆广场举办全区xx年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督查情况进行通报;表彰非遗保护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资助优秀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固原市级非遗传承人授牌及发放以奖代补经费;文化遗产特色艺术演出;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xx〕17号)的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代表性传承人技艺表演展示;文物基础知识讲解、品鉴等。

(三)举办分场活动。各市、县(区)文化局,xx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xx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等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在文化遗产日期间设立活动分场,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展演、讲座、咨询、走访调研等系列活动。

三、活动要求

(一)固原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其他市、县(区)文化局要紧扣本次文化遗产日主题,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分别制定并实施好主场和分场活动方案。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组织和文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请固原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于6月3日前分别将主场活动方案报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与非遗处和自治区文物局。

(二)请五市文广局分别推荐4名非遗保护先进工作者,2个先进保护单位(文化馆、非遗中心),2个优秀传承基地(自治区级),于6月3日前将推荐表报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与非遗处。

(三)各市、县(区)要把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宣传作为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开设专栏、制播专题片、采访报道、印发资料、传送信息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

文物方案 篇3

——建立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方案

一 背景

根据去年老街群年会精神和2012年老街群工作计划,特别是最近北京梁林故居事件,北京文物局准备成立1000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前提下,重庆老街群依托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物局)成立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

为了更能够全面的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发挥民间力量一起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依靠现在全社会对文物的关心,特别是现在重庆老街群近700人的爱好者,建立一支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弥补地方文管部门人少经费缺的矛盾,加强对现有文物的监督巡查工作防止文物的人为和自然的损毁、破坏、他用。

二 保护对象

各级文物(国家、省市、区县)、优秀建筑物、历史街区、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

三 目的加强现有文物保护、发现新文物并协助文物部门做好保护工作

四 宗旨

致力于重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注重庆文物、老街、老建筑、古镇,并且期望能够对重庆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五 方式

以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下属的外围组织的名义,在重庆文化(文物局)指导下成立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

在主城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渝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成立分队,每个分队招募30~50人,对相应的辖区内的保护对象(根据保护名单)进行定期(1月/半个月)巡查,要求各服务队派出志愿者到文物现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全面、深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文化管理相关部门。

同时,到现场进行巡查的志愿者,应及时将检查到的文物,通过照相、签

到、上传照片到论坛等方式,向社会展现巡查的结果,再由各服务队不定期的抽查,以达到协助文物部门保护文物的效果。

六 具体操作

1.以现有重庆老街群、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机近700人为基础,对群友进行动员,并通过商报、晨报、大渝网、重庆生活网等平台对社会征集志愿者;

2.对志愿者的基本要求:爱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业余时间、热爱文物及建筑、热心、实名制、有担保;

3.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物局)牵头,对报名的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如何检查文物等;

4.由志愿者服务队统一发放胸牌,挂牌巡查,到点签到,上传图片。

5.志愿者在巡查中发现受保护文物出现人为损毁、盗窃等问题的,应及时向志愿者服务队相关对接人汇报,再由对接人向文物部门汇报。

文物方案 篇4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09级文物鉴赏与修复系 百年校庆展暨毕业展策划方案

策划人:张睿锜

一、展览宗旨和定位

1、展览宗旨

经过了百年的起伏,2012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终于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这是个极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由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09级文物鉴赏与修复系承办的百年校庆文物展将带领参观者穿梭于古代中国的艺术文化中,在展示09级学生的修复作品同时,也将向您展示古代文化的风彩。一百年风风雨雨,一百年春华秋实。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感受艺术激情,共贺百年校庆!

2、展览定位

本次展览展厅区域的划分和布置以学生修复作品为主,以修复文物的文化背景为辅,以古代日常生活状态为模版仿建一个古代客厅和书房等。展览主要划分结合文物背景展现修复作品,分为客厅、书房、走廊、现场修复展示和班级展示等板块,配以讲解,让参观者在惊叹文物修复技术的同时,感受文化的深远,同时展现09级文物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二、展览名称

美材良工——庆祝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华诞暨09级文物系毕业展

三、主题

闳约深美,历史风采,人文日新,魅力文物。

四、展览时间

2012年12月8日,维持一周。

五、展览地点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一楼大厅

六、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承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09级文物系

七、展览方式和手段

本次展览采用“实物+图片+文字+讲解+影像+辅助环境”的多媒体混合形式展出,以文物修复作品、图片、文字资料等为主,辅以高科技影像手段,带领观众共鉴09级文物修复作品水平,一起亲历作品所在历史。

这次展览的创意,突出“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展出的修复作品均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让参观者仿佛置身历史长河之中。这不仅能够引起老一辈校友和老师的共鸣,更能够让新一代的学生和年轻教师加强历史感和使命感。

八、展览工作事项

1、文物图片、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

2、现场宣传(海报、图册、文物介绍等)

3、网络宣传(人人、豆瓣、新浪、QQ、猫扑等)

4、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

5、展览馆设计和布景:

九、展览形式和内容

展览展厅示意图如下:

整个展厅根据展览主题分为以下部分:

入口:门厅入门前放置一块KT板,展览名称和前言。门口是讲解员座位和接待处(签到处)。

展厅一:客厅

展厅内容:主要展示书画和陶瓷修复作品,以仿古家具为辅助,配以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展厅二:书房

展品内容:书画、陶瓷和古籍修复作品,以仿古家具为辅助,配以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班级宣传片。

展厅三(1):走廊

1展厅内容:书画、古籍修复作品,配以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厅三(2):走廊(若需要)

展厅内容:书画、古籍修复作品,配以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厅四:展示区

展厅内容:班级风采,陶瓷、古籍和书画修复现场展示,拓片制作,雕版印

刷(待定),茶艺展示(待定)。

十、工作人员分工与明细

十一、展览预算

(不予提供网络共享)

十二、展览其他事项

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知识 篇5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垣曲县文物局 贾俊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为了使大家对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由我对垣曲县几年来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以简要汇报。由于到任时间不长,错误和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包涵。

一、“三普”背景

文物普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每一次普查都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56年的第一次普查后,我国公布了首批全国文保单位,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机制。1986年的第二次普查是在第一部《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普查手段和方法都较前一次有了较大提高,普查对促进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延缓我国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保持多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维系我国文化生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文物普查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物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乡土建

筑、商业老字号等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得到了重视并纳入了保护范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新一轮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这些新的文物类别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探索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展示途径,继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一五”期间自上而下开展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项文物工作。

二、“三普”起止时间及三个阶段工作重点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三普”工作概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首次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文物保护基础

性工程,覆盖全省,规模巨大,文物理念新,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连续,时间节点明确,对全省各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工作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把文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重要县情来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期间,我县组织文物骨干人员先后参加了省普查办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万荣试点工作培训、“三普”高级培训班和市“三普”工作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不同时代遗迹、遗物特征,掌握了文物的认定、分类、定名、断代、测量、绘图,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知识及GPS等仪器的使用,把课题意识融入整个普查工作。使每一个普查队员拓宽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文物普查责任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和锻炼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了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普查准备

2008年5月3日,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县文体局抽调专业骨干成立文物普查队,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的成立,为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阶段

我县从2008年6月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2009年12月底实地调查结束。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普查队员走遍了全县11乡镇,188个行政村,927个自然村,经历了田野调查、查遗补漏、专项调查三个阶段。共登录文物点6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34处,复查文物点260处,到达率100%,普查覆盖率100%,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领导重视

2008年6月20日,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乡(镇)长出席会议。县委书记侯伟健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了具体部署。政府杨县长到任后,专门听取了文物保护和“三普”工作汇报,提出要把“三普”工作提高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资料,为和谐垣曲创造经济增长点的高度,高精度、高标准地完成好“三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了普查队员的工作热情。

(二)、宣传到位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和专业部门支持与配合。为此,“三普”工作启动伊始,我县就在县

城重要街道及各乡镇主要路口悬挂“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利国利民”、“文物普查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宣传标语,在各村口要道刷写墙体标语40余条,为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垣曲县三普办公室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每一次重要的普查发现或活动,都要通过县市电视台、各种宣传媒体、编发“三普”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三普”期间县文物普查办公室还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制作专题板面,刷写墙体标语.利用世界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走上街头,深入校园,走乡串村,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认识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措施有效

为了确保我县“三普”工作开展快速、扎实、高效。县“三普”办公室针对我县地势特点,科学安排行程,合理规划路线,按照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思路,以县城为轴心,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开展普查。同时,县“三普”办公室设计印制“历史文物登记表”和“近现代文物登记表”,发放到全县11个乡镇和927个自然村,对各乡各村的文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摸底,汇总,确保了普查有的放矢,提高了普查时效。普查过程中,原文体局局长姚安社、副局长姚明选轮换带队,驻乡入村,深入田间地头,荒山原野,随队员爬陡壁、穿山林进行文物普查,极大保障了我县“三普”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原文广新局局长张东旭在任期间,对田野实地调查资料的各种数据资料,严格把关,细致审查,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市“三普”专家组初级验收。

2010年1月,市“三普办”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等五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登录阶段工作进行了初验。2010年1月30—31日,省“三普办”副主任师悦菊带领省市专家对我县的实地调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一行对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标本和普查文本进行了仔细核对,查验了各项电子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针对验收组的整改意见,普查队都做了具体修改。最后,顺利通过了省“三普”办专家组验收

我县本次实地调查,普查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等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文物总量由“二普”时的271处文物点上升至694处。其中,古遗址由186处增加到283处,古墓葬由原来的30处增加到81处,古建筑由原来的35处增长至237处,石窟寺及石刻由6处增加到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由11处增加到77处,其它类别由3处增加到9处。同时我县“三普”中共测绘图纸2089张,拍摄照片2887张,采集标本2210件。

第三阶段: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2010年,文物局局长李武斌到任后,首先:加强我县普查档案管理,规范普查资料档案工作,提高文物普查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普查资料档案,按照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时配备了文件柜和办公电脑,并指定专人负责

档案管理,把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的各类文件、培训教材、统计报表、宣传资料、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消失文物调查表、田野调查工作笔记、图纸、照片、拓片、标本、队员手记、文物名录、统计汇总资料等所有所有纸质资料及电子资料资料均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备份,整理,装订。与此同时,为确保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对此次普查采集到的数据资料电子文本,我们进行了各级备份,做到了普查数据万无一失。其次,带领相关人员对全县各乡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三普”新发现的文物点进行了检查:并结合“三普”新发现,于2010年7月呈报县政府审核后,公布垣曲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使“三普”部分成果得以保护巩固。其三,配合省、市文物部门对我县的“三普”各项成果进行严格筛选、审核、修订,通过国家“三普”办最终验收。

2011年是“三普”工作的收官之年,为对我县“三普”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普查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对普查工作完整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成果转化的文本编制,确保我县“三普”的第三阶段圆满完成。我局严格按照普查工作步骤、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楹联征集

今年3月,根据省、市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普查成果,对全省各县古建筑的匾额、楹联及其门额进行征集、汇编、编辑出版工作安排,文物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县11个乡镇,对各个乡镇普查的古建筑进行逐一排查,严格

按照拍摄要求,多方位、多角度选择照片,每幅楹联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登记表。4月份,结合登记内容,选择艺术价值较高的匾额、楹联18幅上报市文物局,现省文物局楹联汇集正在编制之中。

(二)、“三普”报告编写

《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是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编写好“三普”报告,我局普查人员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普查报告七大部分的编制要求,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从文本编写、各项数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构成比例、分布状况、保存现状、优势特色等)、制表、绘图、分析以及各种文件汇集、“三普”各种活动照片搜集、选材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编写《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经过20多天的努力,现长达110页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已编制完成,经市局初审,现已定稿,准备印刷。

(三)、《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印。

我局结合省、市“三普”办对我县三普成果的最终修订目录,对我县69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按六大类分篇制表,按时代排序。条目内容包含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发现类别、保护级别、简介和备注等进行编制出版

(四)、《舜地藏宝》编制。根据“三普”第三阶段普查成果转化要求,我局从我县“三普”新发现的43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中,按不同类别,筛选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20余处,进行汇编,现初稿已经县领导把关审核,即将出版。

文物方案 篇6

【发布文号】文物政发〔2007〕55号 【发布日期】2007-12-29 【生效日期】2007-12-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元旦和春节期间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

(文物政发〔2007〕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部门:

2007年,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一些文物行政部门加强了安全保卫机构建设,涉及文物安全的法规、制度得到健全完善,许多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落实了风险等级达标工作,全国文物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物安全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警钟长鸣的工作。根据各地上报的涉及文物安全的案件和事故情况,2007年全国发生各类案件共42起,其中,盗掘(捞)和盗窃(抢)文物案件33起,过失损毁馆藏文物事故2起,火灾事故7起。与2006年相比,上报的案件和事故总数增加3起,火灾事故则上升4起。

从发生案件或事故的文博单位的类型看,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4处、未确定保护级别及其他情况的文博单位9处。涉案的被盗窃(抢)和被损毁的可移动文物2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5件(套)、二级文物18件(套)、三级文物53件(套)、一般文物7件(套)、未定级文物107件(套)。

分析以上案件,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火灾事故明显增多;一些古墓葬埋藏区域仍然是案发重点地区;一些文物收藏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安全观念淡薄,文物被盗和过失损毁文物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区和单位没有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有关指示落到实处,没有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建设并未得到加强,且责权不统一,制度不健全;发生文物安全案件和事故不能及时上报,甚至屡催不报,隐瞒不报。有的单位安全检查走过场,不按要求上报情况。

2008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正值天气寒冷,干旱多风。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等情况容易诱发火灾事故;游人、观众的增加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文物安全工作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坚决遏制文物安全案件和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强领导,充实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和人员,严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是文物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安全大检查。

二、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各单位在安全大检查工作中,要认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预案的建立完善和安全责任制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三、严密制定检查方案,全面细致的开展工作。各单位要严密细致的制定安全检查方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力量和值班检查工作,保证安全报警设施、消防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对于正在考古发掘的工地,节日期间要重点加强保卫力量,要加强出土文物管理并及时登记入库;对于各类施工工地要加强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对于非文物部门使用管理的或者对外出租的文物建筑、展览、办公用房,要依法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要认真检查用火用电、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四、完善应急措施,迎接假日旅游高峰。根据假日旅游高峰的情况,各文博单位要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办法,特别是发现可疑物品的情况处置,病人急救常识,观众的疏散,消防通道的畅通等。及时对职工和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落实各工作岗位的责任,演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办法,确保观众的安全。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要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加强督察。安全问题的整改,在限期内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要坚决停止生产、经营、展览等活动。对因检查不到位、整改不力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部门(单位)接此通知后,请即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文物局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文物方案 篇7

【发布文号】文物保函〔2014〕64号 【发布日期】2014-01-17 【生效日期】2014-0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文物局

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通知

文物保函〔2014〕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提高文物保护工程审批质量和效率,推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局制订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试行。请你局(厅)指导各地按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和管理工作。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局。

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浙江、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等试行《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9省市,自本办法印发之日起一年内,仍可按《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应创造条件,加强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的培育。一年后统一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 2014年1月17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工作,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加固、修缮、保护性设施建设及迁移等文物保护工程。

第三条 文物保护工程的申报审批分为立项申报审批、技术方案申报审批和经费申报审批三个环节。

第二章 立项申报审批 第四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报告规范文本(试行)》的要求编写立项报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

第五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对文物保护工程的性质、内容、范围、规模等情况进行初审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第六条 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工程立项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审核,并出具立项批复意见。

第七条 国家文物局对重大或特殊文物保护工程的立项审批,应当征询专家或咨询评估机构意见。

第三章 技术方案及经费申报审批

第八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意见,组织相关资质单位按照《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编写技术方案,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将技术方案送交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咨询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咨询评估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评估报告,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技术方案需要修改的,咨询评估机构应当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并对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进行再次评估。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出具方案批复意见,并将批复意见和通过评估的技术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十条 文物保护工程经费的申报与审批按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咨询评估机构的技术方案评估费用由委托其进行评估的文物行政部门承担。第四章 职责与监督

第十二条 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依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文件的初审、技术方案的批复及备案工作,并接受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 咨询评估机构应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履行评估职责,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评估工作,对评估报告负责,并接受国家文物局和社会监督。

技术方案评估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修改后的技术方案的再次评估,一般不应超过20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工程申报审批过程中,如发现存在程序违规、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的,国家文物局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文物保护工程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保护文物教案 篇8

设计者:周仁会

教学者:周仁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同学们,上周我们随着课文,游览了很多地方,还记得我们都去过哪吗?那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那个?没错,我们是生活在长城的脚下,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前几天,我也去长城游览了一下,看到了这样一件事。

(二)情景表演,展开讨论(课件或者让学生表演)

1.几名同学表演几个不文明的游人,在长城上乱写乱画,随地扔垃圾。

2.提问:看了他们的行为,你们想说点什么?(这里教师要准备充分点,把学生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都准备好,也就是教师要想得远一点,从多角度去构思学生会怎么回答,教师好评价,过渡。)

3.(这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说了)看得出你很气愤是吧,但是听你这么直接的指责,我得帮你问问,你能接受吗?那他这么说你,你会怎么说?看来这么说可不行,遇到这种现象,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些什么话,才让人更容易接受呢?快想一想,也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4.这里可以先说,底下同学与台上同学的对话。也可以后说

5.我们需要用和缓的语气,让他觉得你说的话既有道理,又让人容易接受,愿意改正。

(三)拓展讨论,提出建议

我们的山海关就不止长城这一处古迹,整个中国范围内就更多了,谁能说说你了解的文物古迹有哪些?

既然有这么多的文物资源,那么我们该怎么保护呢,请小组内讨论,可以向单位或个人提出保护文物古迹的建议。也可以说说我们自己为保护文物可以做些什么

建议旅游区与导游签下协议,再由导游在车上与大家讲清楚,希望大家相互监督,自觉遵守,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A.在游览过程中,向游人建议不要乱丢垃圾,不乱图乱画

B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C.向旅游管理部门建议,增加文明提示标语,适当增加垃圾箱。

如: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

D.向附近村民居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的有关规定

(四)教师总结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

《保护文物》口语交际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单元口语交际

课《保护文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保护文物》是鲁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了“我国的世界遗产”一组专题课文后安排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文物,提出保护文物的建议。文物——多么广泛的一个概念,让一群三年级的小学生谈保护文物,难免显得空洞,也不可能就本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交流。于是根据学生实际就把内容定格在如何保护长城这一话题上,因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文《长城》的学习及搜集的诸多有关长城的资料,对长城已经建立起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谈及如何保护长城的话题,一定有话可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小事做起。”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长城遭破坏的现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文物,能提出保护文物的具体建议。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烈的保护文物的意识,我在课前特地搜集了大量关于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张家口万全县狼窝沟被掘地三尺的城墙遗址,当地居民利用长城城墙建房、建垃圾站,当地政府修缮后不伦不类的长城„„这些残破的城墙图片,与八达岭长城形成鲜明对比,更与学生心中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有天壤之别。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讨论法,点拨法和创设特定情境,体现双向互动法。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议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

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掌握从议到悟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体会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在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他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然而······

2.出示长城遭破坏的相关报道和图片。插播11月18日《宁波晚报》第四版相关新闻和《长城谣》的乐曲。

3.听到这些信息,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4.是呀,如果再这么下去,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伟大的历史奇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有关保护长城,保护文物的话题。

二、提出质疑,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

1.有些同学可能心里在想:破坏了就破坏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为什么要保护长城,保护文物呢?小记者采访。

2.教师小结: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就会成为永久的遗憾。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有一句话说得好:“忘记历史,也就没有未来!”让我们来一起保护文物吧!

三、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1过渡:怎样来保护文物呢?相信大家通过预习查资料或者向家人询问等途径有了许多好办法。

2.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讨论的要求:

A.6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B.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向当地政府建议,向当地村民建议,向游人建议)

C.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评出“最佳建议奖”。

四、拓展延伸,增强观念。

在我们周边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或历史古迹,比如······,假如你去这些地方游玩,你首先能做到什么?如果你发现某些破坏文物的现象,你又该怎么办?课外请实地参观,根据发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写一份保护文物的建议书,或

出一期有关保护文物的黑板报。

五、课堂总结。

文物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保护文物是一个文明民族应有的文化素质,它体现一个人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热爱,对自己祖先及其劳动的尊重与珍惜。我们希望保护文物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口语交际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保护文物,不是纸上谈兵。我告诉孩子,我们这座小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建筑也不少,学校附近就有一座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老房子,但她实在已经如同历经沧桑的风烛老人,千疮百孔,而且还在遭受破坏。课堂是有限的,课外的空间是无限的,我布置孩子去走近身边的古建筑,做个实实在在的文物保护小宣传员!

(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我们重庆的一些较大的文物古迹来引导学生说话,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学生如果能够谈自己去当个保护文物的自愿者,这课就算成功了。)

仁会:这两个仅供参考。选择最适合你自己教学的才是最好的,课的好与差,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你最清楚你的学生学习情况,你看着办吧!

第一份只是教案

第二份有说课,把教案的基本内容写了进去产。

课件我只整了第二份的。

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

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

旅游文物论文 篇9

妈祖信仰发源于莆田,莆田保留了丰富的妈祖文物,为我们今天研究妈祖历史、信仰、习俗等提供了不少缺失的资料。随着旅游与经济挂钩,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妈祖文化深厚的底蕴丰富了福建旅游内容,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的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是妈祖文化考察旅游、修学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可见妈祖文物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旅游业所利用。文物旅游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旅游开发利用可以体现文物的价值、旅游为文物保护创造资金来源。

对于妈祖文物的研究,我主要基于前人对妈祖文物的研究,比如李玉昆在《海内外学人论妈祖》提到“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分析到妈祖庙宇一般选择建在江湖海边,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有的学者也提到了“文物是旅游业的助推器”深入了解并分析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比如它的美学价值、文化交流等等。通过对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的分析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如何保护妈祖文物,柯凤梅提到要建立妈祖文物管理机构、设立专题的陈列馆、抢救和征集妈祖文物、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在面对妈祖文物旅游资源的现状,有的学者就提出了保护性开发策略。

我们对妈祖文物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对妈祖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对妈祖文物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是为了从多角度了解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运用保护性的开发策略,是为了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妈祖文物。妈祖旅游具有宗教色彩,开发妈祖文物的旅游价值有助于莆田发展妈祖宗教旅游。

一、妈祖文物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一)妈祖文物主要类型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妈祖文物,涵盖许多学科领域,史料浩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妈祖文物按动、静来分,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二种。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祖庙和贤良港天后祖祠、平海天后宫等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20处市级保护单位。比如祖庙山摩崖石刻,祖庙山在湄洲岛的北端,三面临海,大陆的门夹隔岸相对;明成祖《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这块石碑现存放在南京下关建宁路二百九十号院内;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位于长乐县南山天妃宫原是明永乐十年(1412)由航海家郑和等创建;郑和铜钟,这个铜钟是郑和为长乐南山天妃宫配套建筑——三清宝殿所铸造的;涵江天后宫明代星图,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的三江口是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商港,港口的小驳船要直达市区。二是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馆藏的100多件妈祖文物。如神像、祭器、书画、古籍等。按类别分有建筑、瓷器、铁器、铜器、金银器、木雕、石雕、竹器、刺绣、书画、古籍等等,琳琅满月,丰富多彩。代表性的有湄洲祖庙宝玺,宝玺为铜质方形,边长十厘米,高二点五厘米,方钮高三厘米,面篆体朱文四行,每行四字,共十六字,文曰:“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上可溯至宋元之前,下已流传到当今时代,涉及社会与文化各个领域,遍及海内外,其广博、深邃、整体系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妈祖文物的特征

妈祖文物具有几下几个特征:第一、妈祖文物具有历史性,每个历史时期都保留着关于记载妈祖的书籍、碑文等等;第二、具有不可再生性,妈祖文物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遗存,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都无法仿照的天衣无缝。

前面的两个特征是很多文物所共有的特征,妈祖文物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特征。归纳如下:第一、海祭特征。农历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羽化升天日,每年在妈祖故乡福建省莆田市在贤良港天后祖祠举办“海祭”妈祖大型习俗活动,两岸数千位妈祖信众参加

了活动,共同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祈福。其中重头戏是海边大型舟船祭典活动,“妈祖神舟”作为祭台,祭台上供奉的是妈祖及圣父母亲神像。可见妈祖文物中对海祭的重要性。在海祭的时候,信徒们不仅可以瞻仰妈祖的风采,而且可以感受到妈祖雕像作为妈祖文物所体现出的艺术美。第二、宗教信仰特征。妈祖被作为航海的保护神,是从宋代开始传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之一。随着妈祖信仰广泛的传播,远渡重洋,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在各个国家都兴建妈祖庙宇,其中日本是兴建庙宇最多的国家。在元朝的时候日本就有了妈祖庙。妈祖被分灵到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记载妈祖庙宇或圣迹的文献、图书资料等移动文物作为传播的载体被带到各个国家。

二、妈祖文物旅游价值

妈祖文物丰富当地的妈祖文物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妈祖文化是提升福建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有学者提到:“文物是旅游业的助推器”和 “妈祖庙宇是中外游人了解历史和乡土文化的旅游胜地”妈祖文物旅游价值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妈祖文物带动妈祖文化考察旅游的发展。一些对妈祖文化有较深的研究的学者,对妈祖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对妈祖文物,比如对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碑刻、壁画、石雕等实物的研究。

第二、深化妈祖文物的开发、利用的深度,将推动莆田乃至福建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陈淑媛提到“妈祖文化属于创意文化产业”,对于妈祖文物,我们要将妈祖文物的各种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比如在保护好妈祖文物的同时,能够对游客开放,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为文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而产生经济效益的文物在得到更好保护后,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妈祖文物有利于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2009年11月2日,湄洲岛妈祖金身巡安兴化,这是妈祖信俗申遗成功后由两岸信众共同参

加的又一妈祖文化交流盛会。当地各妈祖宫庙共同参与,台湾妈祖神像随驾参加。台湾妈祖神像随驾参加,突显两岸民间基层妈祖文化交流互动,表达妈祖赐福合境平安、两岸同拜共享福祉的美好祈愿。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

国家文物鉴定中心 篇10

每件文物收费三五百

德隆宝文物鉴定中心的核心成员都是具有30年以上文物鉴定经验的资深专家,来自我国有关文物研究、管理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博物馆及著名收藏家,如启功、史树清、单国强、李学勤、叶佩兰、张广文等。该鉴定中心可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书画、瓷器、玉器、钱币等各类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工作。

“德隆宝”的工作人员介绍,收藏者拿来文物后,中心将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专家鉴定,如不需出具鉴定证书,每件文物的收费在300元至500元之间;如需出具中心专家签名的鉴定证书,需收取1000元左右的费用,鉴定材料《国家文物鉴定中心》。如鉴定特别珍贵的文物,收费另行商定。

“德隆宝”负责人吴淳强调,该中心专家对文物的估价一般比较保守,文物拿到市场上能以什么样的价位成交由多种因素决定,专家的评估只能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是绝对保证。

权威鉴定中心太少

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先生介绍,市场上并不缺乏鉴定中心,仅琉璃厂一条街原来就有7家,听说刚刚又成立了两家。但像“德隆宝”这样汇集众多权威专家的中心太少了。

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局虽有文物鉴定委员会,但不对民间开展业务。北京市文物局在每年“博物馆日”期间有三天针对民间的文物鉴定,但由于时间短、次数少,难以满足收藏界的需求。

单国强介绍,市场上的假货越来越多,造假手段不断翻新,对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强,对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文物鉴定中心聘请不知名、不权威的“专家”搞鉴定,为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出具假证书,严重扰乱文物市常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清感慨地表示,这些年鉴定界出的笑话和错误不少,文物鉴定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今后他将在不断的学习中,尽力做好鉴定工作。

寻求金融资本介入

吴淳表示,把中心设在金融街,其目的是希望今后能致力于金融资本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结合。

他说,我国现在每年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额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相对西方国家来说交易额偏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金融资本与文物艺术品市场结合得不够。西方国家在20世纪中期,就出现了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以上千亿美元的资本投入,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

上一篇:文员大学生简历表格下一篇:希望之星大学生创业论文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