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文物

2024-09-04

近现代文物(精选9篇)

近现代文物 篇1

摘要:郑州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试点城市, 已提前于2006年10月开始了普查的筹备与进入工作。郑州二七纪念馆担负起了此次普查中郑州市区近现代文物点的普查走访及建档工作。现文物普查整体工作已接近尾声, 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有心记录了一些普查故事, 文章挑选了现已属消失文物的郑州豫丰纱厂旧址和已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郑州公教医院旧址作以侧记, 并就其中反映出的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问题作以简析。

关键词:郑州,近现代文物,普查拾趣,反映问题

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部署,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于2007年4月正式拉开帷幕, 各省、市纷纷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投入到该项工作中。郑州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试点城市, 已提前于2006年10月开始了普查的筹备与进入工作。郑州二七纪念馆按照郑州市文物局的统一安排担负起了此次普查中郑州市区近现代文物点的普查走访及建档工作。我们专门成立的普查工作组在五年的规定普查期里积极筹措组织, 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 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地调查、测量登记、录入建档工作。

现文物普查整体工作已接近尾声, 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有心记录了一些普查故事, 文章挑选了现已属消失文物的郑州豫丰纱厂旧址和已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郑州公教医院旧址作以侧记, 并就其中反映出的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问题作以简析, 与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严肃的话题。

一、郑州豫丰纱厂旧址普查侧记

由于先前已听闻郑棉二厂要拆搬新厂之事, 所以我们新发现文物点普查走访第一站便选择了那里。驱车沿布厂街往里走, 穿过一个大下坡往上走, 我们看到了二厂的大门, 大门是紧锁的, 旁边的小门开着, 这里的冷清与仅300米开外的银基商贸区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车在门口停下, 我们从小门正要往厂里走, 值班室的门卫走了出来, 弄清楚我们的来意, 双方攀谈起来。五十几岁的门卫讲起老国棉二厂, 那份感情溢于言表。他十几岁来厂里上班, 转眼都快四十年了, 亲眼目睹了厂子的兴与衰, 说到厂要搬迁, 老厂要拆掉建商住楼, 那种哀怨眼神表达出的心酸与不舍让我们旁观者动容。老郑州的“二厂”早已物是人非, 从穆藕初时期的“郑州豫丰纱厂”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郑州国棉二厂”, 再到破产后成立的“豫丰公司”, 现在又卖给了私人, 名为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 据说老板是福建商人。现在厂筹备搬迁已停产多日。经门卫指引, 我们联系到了厂经理办负责管理档案的张老师, 这是一位非常朴实又亲切的中年女同志, 我们简单道明来意后, 她便非常热情地帮助我们查找相关资料。走进档案室, 档案上厚厚的灰尘告诉我们这里已许久无人问津了, 但档案柜上虽发黄但清晰的分类条目可见, 档案曾被认真整理过, 而今却被忽视、搁置了。张老师打开锈蚀的档案柜, 拿出一些老照片、文字材料、手抄本、奖状等边翻看边回忆老二厂旧事。办公楼北面的那幢二层小楼是厂里现存最早的建筑, 大概为穆藕初时期或更早所建的仿欧式建筑, 几次欲扒掉搞厂建均被文物部门及厂里老同志争取保留下来, 是非常珍贵且有代表性的建筑。老二厂时期曾用作“职工之家”, 改制后便一直闲置, 现在二层有坍塌迹象, 急待维修。可说起这次拆搬新厂可能会一起扒掉, 张老师一直在重复“真的很可惜!”我们想拿厂志等资料回去详读, 张老师说他们董事长刚好在隔壁开会需要请示一下, 我们便随她一起拜访了董事长, 这是一位精干的中年女同志。我们出示介绍信, 在张老师引见下, 董事长热情地招待我们。她告诉我们她曾经要给市长写一封信, 但忙于改制及搬新厂, 这封信一直没有完成。信的内容大致就是呼吁保存二厂旧址建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 若拆掉建商住楼, 那就太可惜了。并从纪念意义、发展前景、实用价值等方面给我们讲在这里建博物馆的地理优势及现实意义, 希望我们代表文物部门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一下。我们也同样表达了希望保留的愿望, 也请董事长抽空把没完成的信写完, 我们双方共同呼吁, 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我们提出想拿些资料, 董事长说他们搬新厂后这些资料本该全部移交市档案馆, 但档案馆不一定全收, 剩余部分可以托管给文物部门, 并吩咐张老师全力配合提供材料。在董事长吩咐下, 张老师带领我们在厂里实地转了一大圈, 看到老厂房、停产准备当废铁卖的纺织机器, 还有比利时人建的锯齿型车间局部, 听了“万人坑”的故事, 走过旧礼堂、老食堂、小卖部、幼儿园, 我们依稀看见二厂昔日的繁荣, 而更多的则是感慨如今的变迁。

随着二厂的搬迁与城建规划的实施, 老二厂连同豫丰纱厂时期的仿欧二层小楼终未能逃脱消失的命运。我们寻找着历史足迹, 却同时在为不见的载体扼腕叹息。

二、郑州公教医院旧址普查侧记

走进解放路原二院, 大门东的二层小洋楼特别醒目, 这是与周围建筑风格大相径庭的一幢老欧式建筑, 据说为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所建, 现归郑州市天主教会管理, 被原二院租用, 一层用做放射科。二院搬迁后, 解放路新建了立交桥, 这座二层小楼作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保存了下来。我们拍照、GPS定位后, 找到相隔不足百米的郑州市天主教会 (现铭功路天主教堂院内) , 在看门教友的引领下, 我们见到他们的一位刘姓神父, 这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戴眼镜、很斯文, 他的外貌让我们很难与心目中威严的“神父”一词划上等号。由于刘神父是年轻人, 对那幢二层小楼是没有记忆的, 仅在电脑里找了一些粗略的介绍性资料, 对详细的历史性东西也说不好。经联系, 我们找到了正在铭功路郑州市第二中医院打吊针的张姓老神父, 虽然已是八十六岁高龄, 又卧病在窗, 但精神面貌看起来很好。听陪同打针的教友说, 老神父身体好时, 走路他们都跟不上的。在教友引导下, 老神父认真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据他回忆, 那幢二层小洋楼应该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在郑州设教区时所建, 当时用作教会修女院, 住外国修女, 外国修女回国后住过中国修女;1929年5月, 当时郑州天主教会负责人意大利籍贾师谊在此设小诊疗所, 为公教医院, 由司徒康主持的第一个西医外科手术即在此进行;50年代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迁入又迁出, 60年代起至今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租用, 一层用作放射科, 二层已属危险建筑, 顶部急待维修。它是郑州现存不多的西洋建筑, 反映了当时的一段宗教历史, 很有代表性。谈到修建解放路立交桥, 因为害怕将小楼拆掉, 老神父直摇头“不能拆呀!我们教会是不会同意拆掉它的。这种有代表性的建筑, 拆掉实在是可惜了!”当问及从建筑保护的角度, 他们教会对小楼有没有什么好的保护建议时, 老神父慢慢坐了起来, 非常认真地说:现在二院搬走了, 希望能把小楼临解放路前的几间门面房扒掉, 把整个建筑风格显露出来;现在教会还保留有当时意大利人留下的音乐盒、缝纫机等物品, 如果有可能的话, 小楼维修后, 可以在里面办相关主题展览, 供游人参观, 开辟成一个教育基地也是很好的。我们在表达完谢意后离开了医院。

经多方争取与努力, “小洋楼”终于作为郑州市32处城乡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保存了下来, 这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幸事, 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成功例子。

三、反映问题简析

对比以上两处新发现文物点的不同命运, 我们看到了一个问题, 即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 我们首先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观念上增强保护意识, 这不仅仅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责任, 也应该成为城市市民的共同义务。文物保护, 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上实例告诉我们, 对文化遗产置之不理任其消亡, 我们丢失的是历史, 削减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反之, 经过努力,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是可以兼顾的。

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进入21世纪,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撞愈加猛烈。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 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 城市的历史记忆逐渐残缺不齐, 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 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 既有理性的难舍难分, 又有失当的忍痛割爱, 更有盲目的乱拆乱建。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 文化遗产保护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郑州是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短、建设强度较大的城市, 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在这里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作为八大古都的郑州, 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地下文物的保护, 也要充分认识到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20世纪遗产被称为“活着的遗产”、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性。“活着的遗产”顾名思义就是功能延续型的遗产, 因为一直在使用、维护, 所以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郑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 民族资本的兴起与发展, 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 工人运动的兴起与高潮, 工业生产的强力突进……给郑州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工业文化遗产, 这是城市的个性与历史特色的重要印证。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活着的遗产”的使用价值, 合理使用, 让它们“延年益寿”, 而不是浪费人力物力的简单保护, 更不能置之不理, 任其自然消亡。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带来文化的趋同。因此, 要重视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 重视区域文化的差异, 重视文化多元的保护。保护好城市独具的特色, 才能保留住这个城市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我们应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注重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 并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全民总动员, 通过宣传普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 让更多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 增强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近现代文物 篇2

一、普查的意义和目标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将有利于科学制定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整合国土资源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物普查,总体评价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趋势,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我区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标准化、动态管理创造基础条件;为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专业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协调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提升我区文物保护的科学水平,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区行政区域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文物。

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三、普查的组织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确定普查的组织方式。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由孟广喜兼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落实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全区的普查工作,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协调;

2、制定普查方案,组织实施各阶段工作;

3、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4、对各街镇乡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5、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完成普查工作总结,向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工作报告;

7、编制普查经费预算。

(二)普查队伍

1、由区文化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区文物普查队,对我区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按普查的技术标准和需求登录全面内容。

指导、配合文化站深入农村、社区,做好文物线索的收集整理工作,了解工作进度,对普查进行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收集各普查组的所有资料,做好整理及建档工作。

2、各街镇乡成立由文化站干部为骨干的文物普查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的文物普查工作,以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老年人等形式收集文物线索,配合区普查队进行田野调查,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登录工作,报区普查队存档。

(三)部门职责

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的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通知本系统各单位执行。协助文物部门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

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配合普查队、组进行调查登记。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

3、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四、普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按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文物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一)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全区汇总

普查以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区为单位。

五、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的时间和标准时点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年4月开始(已先期部署),到*年12月结束。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

(二)我区普查的步骤

1、第一阶段:至去年5月前,主要任务是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普查方案,部署全区文物普查工作,测算普查经费,组建普查队伍,组织培训等。

2、第二阶段:去年5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区普查队和各普查组为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

(1)普查队、各组根据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普查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所负责地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2)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普查队负责人负责审定,要保证资料、信息和各项原始数据真实完整。

(3)普查数据、资料定期上报。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4)普查数据、资料的纸质文档在野外调查结束后,以区为单元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3、第三阶段:*年1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审核。

六、普查数据和资料管理

普查数据和资料,由进行田野调查的普查组调查、登录,由普查队审定,市和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级管理。

普查队、组在田野实地调查中,应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真调查,如实准确填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的各项内容,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普查资料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履行保密义务,如发生泄密事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普查结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的文物普查档案,并报市文物局。

七、普查的经费

文物普查工作四年经费总计*元,所需经费列入相应的区财政预算,按时拨付使用。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加强普查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同时,要加强对普查设备的登记、使用与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八、普查的总结

近现代文物 篇3

“国共合作图”茶壶,通高17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厘米。壶身为圆柱形,有流,折肩,肩部对应有两系,每系上有两孔。壶盖中央也有两孔,为提盖所用。壶的造型普通,为普通家用之壶。流、壶身和口沿处均有磕碰破损,破损处露出灰色的瓷胎。壶身外侧绘有国共合作内容的图案,画而绘有八路军和国军,前面的八路军身穿绿军装,骑着枣红色的马,雄赳赳气昂昂,后面跟着的国民党军人身穿黄色军装正回头张望。人物笔法简单,面容显得卡通。人物后面点缀几笔花草。茶壶的另一面横排写有“可清心”三个字。

“伟大导师”瓷板组合,由j块长方形瓷板组成。中间主瓷板长83.5厘米,宽45厘米,厚1.1厘米。画面中,毛主席身穿长棉大衣,头戴红军帽,正笑容满面地边鼓掌边漫步走来,背景远处是人民大会堂和飘扬的红旗。主瓷板两侧是两块文字标语瓷板,红地白字,文字为横排印刷体楷书。其中一块文字瓷板长77.4厘米,宽45厘米,厚1.3厘米。上书六行共三十字,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另一块瓷板长77.2厘米,宽44.5厘米,厚1.1厘米,上书五行共二十八字,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井冈山图”瓷板,长100厘米,宽45厘米,厚1.2厘米。该瓷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全景式布局,以毛主席为中心,四周为士兵群众。毛主席穿布衣草鞋,双手叉腰位于中央,向周围的人们讲演。主席的旁边是山区百姓和扛枪的民兵,画面左边可见红军旌旗飘扬而来,远处是茫茫的大山。画面表现了红军扎根井冈山,点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瓷板,长100.8厘米,宽44.5厘米,厚1.3厘米。图案以黄彩来绘船帆和解放军,以褐彩绘汹涌的波浪,以红彩绘红旗。画面中硝烟滚滚、波浪滔天,近处和远处有许多船正扬帆破浪,船上的人民解放军正奋力向前划。该瓷板画面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场景。

雷锋画像瓷板,长40.3厘米,宽22.5厘米。条屏画面上雷锋身穿军棉大衣,头戴军棉帽,左手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右手握钢笔托腮,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画面上方墨书文字四行共二十八字:

“越读心越明/越读心越亮/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就要把他的话记心上”。画面展现了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热爱学习,认真阅读毛主席著作的情景。

这7件文物均为近代磁州窑五彩器物,这种五彩装饰为釉下五彩。“红色”图案内容与磁州窑瓷器结合不仅有时代特征,也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这种五彩装饰与传统的“白地黑花”磁州窑瓷器有很大的不同。关于这些内容,我们首先要进一步认识磁州窑。

磁州窑中心窑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漳河流域的观台镇和峰矿区滏阳河流域的临水、彭城镇一带,创烧于北朝时期,自北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瓷器烧造中心,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典型的“白地黑花”装饰影响深远,陶瓷学界有“磁州窑系”之称。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的近代,青花和五彩装饰的引进为磁州窑迎来了第二个繁盛发展期。传承千余年的磁州窑,从宋元时期的“白地黑花”装饰到近代青花和五彩装饰,它以其独到的装饰工艺深入民心,对中国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古磁州地区早至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烧造青瓷,并具有相当的规模。该地区以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湾漳大墓以及北齐高润墓为代表的一些北朝墓葬中均有青瓷出土,这些青瓷与调查发掘的当地北朝瓷窑相一致。此时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漳河和滏阳河沿岸,如贾壁窑、临水窑以及在邯郸临漳新发现的曹村窑。

到了宋代,观台窑兴盛起来,具有磁州窑典型特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出现,这种技术和艺术风格很快遍及整个磁州地区,漳河和滏阳河沿岸的瓷器手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其他地区——特别是河南、山西、山东、内蒙等地的众多窑场,因受其影响也普遍生产这类瓷器。北宋末期,位于滏阳河右岸的彭城窑也逐渐兴起,并延续到现在。金元以后,观台窑开始衰落,而位于滏阳河沿岸的彭城窑开始成为古磁州窑的代表。到了清末民国之后的近现代,磁州窑达到了又一次的繁荣,这时期的装饰以青花瓷和五彩瓷器为特色,过去那种传统的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意义上的五彩又称古彩、大明彩、硬彩,为釉上彩的主要品种之一,是在红绿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装饰技法线条挺拔,颜色浓艳。狭义上的五彩瓷器,最开始是指嘉靖、万历时期在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创烧的,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焙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而在实际情况中,五彩并不是五种固定的色彩,而是一个多彩的概念,为“五彩缤纷”之意,画师往往根据绘画题材及装饰效果来确定色彩种类。但因地域的差异和源材料的多寡,各地的五彩瓷器又各具特点,磁州窑五彩瓷器就是一例。

清末民国初期,彭城窑开始烧造五彩瓷器,早期五彩为釉上彩。通常是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因釉上彩的彩料易脱落,且有毒性,所以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彭城窑因受到湖南醴陵窑、河北唐山窑等釉下五彩技法的影响,釉下五彩流行起来。

磁州窑五彩图案颜色并不像景德镇等其他种类五彩瓷器那样色彩多样,近代磁州窑五彩颜色较少,比较常见的绿彩和墨彩充斥图案画面。虽然颜色显得单调,但是匠师们能够灵巧地掌握颜色浓淡的变化,使得颜色单调的图案也显得生动多彩。

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和利用 篇4

关键词:近现代文物,管理利用,法制,思想认识,功能效益

近现代文物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近现代历史研究的佐证和补充, 管理并利用好现存的近现代文物, 无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还是进行宣传教育, 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的近现代文物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和利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近现代文物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在1987年和199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对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价值、历史功能做出了肯定, 将近现代文物管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2) 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从无到有。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文物系统共收藏有近现代可移动文物达到四十余万件。

(3) 确定了一批各级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在《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中做出对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分级保护的规定, 将一批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分别确定为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 (地区、自治州) 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相关文物场所进行有效管理。

2 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党和政府为管理和利用好近现代文物, 采取了不少措施, 但是在执行操作中仍然面临有许多问题:一些地上文物年久失修, 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都较严重;而馆藏文物由于征集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大都存在内容性质较为单一、参观和教育意义不够多元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可以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原因

中国的近现代时期的近现代文物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文物数量相对不足。建国后, 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和利用工作迎来了新的社会环境, 其征集和保护工作处于历史的黄金时期。但是当文物管理刚有起色时, 各种政治运动便接踵而来, 使得制定完成的文物管理利用计划不得不处于停滞, 并为政治宣传服务。受当时的极“左”思潮影响, 在文物的管理工作中, 只注重和中共党史、革命斗争史和相关人物、事件方面文物的征集和利用, 而其他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物, 几乎全被忽视。尤其是在“文革”期间, 许多文物工作者相继被“打倒”, 与他们工作相关的文物遗迹也相继成为人们“破四旧”的斗争对象, 使得许许多多近现代的珍贵文物失去了被开发、利用的有利时机。我们虽然可以重新对这些文物开展管理和利用, 但是许多历史见证者的辞世、许多珍贵文物被销毁破坏, 给我国近现代文物管理及利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2) 概念偏颇的原因

由于我们在过去制定政策、开展宣传教育时, 都将近现代文物称为“革命文物”,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 对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和利用存在偏颇, 局限在“革命”的狭小圈子里。大多数人一提到“革命”二字, 便理解为“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各类文物, 从而忽视了对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旧民主主义革命文物的管理利用。即使是对“五四”运动之后文物的管理, 往往也只注重建国之前, 对共产党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等方面的文物管理, 而其他阶层、其他领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也被忽视。由于难以把握“革命”的范畴及性质, 造成了建国后几十年来近现代文物管理的不足, 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近现代文物由于文物工作者的忽视, 而被遗忘和流失。

(3) 思想认识的原因

人们对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及利用意识, 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态度上, 都远不如古代文物。这种认为近现代文物可有可无的社会观念, 严重挫伤了文物工作者管理利用近现代文物的积极性, 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们的具体工作, 这也是造成近现代文物管理利用不善的重要原因。

(4) 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

人们对古代文物的偏爱, 造成了对近现代文物的重视不足。建国后, 我国开展的许多文物专业人才培训, 也大都将考古发掘、古代文物的鉴定及保护作为重点, 使得开展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的文物工作者在专业知识、人员配备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失调, 导致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工作越趋薄弱、日益被动。

3 加强有效管理和利用

近现代文物管理和利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能够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倡导下得到有效解决, 使近现代文物的教育功能、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1) 全面客观评价各时期文物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历史文化遗存是作为每一时期历史的见证, 具有同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要克服以往对近现代文物认识的片面、偏颇, 明确近现代文物的具体内容, 不搞单纯的功利主义;另一方面要调动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和管理, 更好地发挥价值。

(2) 确保文物的完整性的真实性。相关的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必须设立保管部, 专门负责文物的管理, 定期巡查, 确保文物不被遭到破损和破坏。对于博物馆内的文物, 要确保展品的温度、湿度符合文物保护需要。对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 应当记档在案, 妥为保存。此外, 还应当邀请专家、学者对文物的陈列情况、文字说明的规范性进行论证, 确保当中不出现错误, 同时也加强文物场所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 逐步培养一批开展近现代文物管理、保护、利用、研究的专业人才。

(3) 发挥文物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效益。近现代文物具有重要的文化、观光及教育功能, 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合理的文物管理及利用措施, 能够更好地帮助文物管理者实现这些功能和价值。各文物场所之间多联合开展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促进文物实现有效流通等, 对于提升文物场所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4) 加强制度建设。现行的法律条令中, 虽然已有《文物保护法》, 但这远远不够, 不能满足文物管理的需要。尤其是近现代文物由于长期以来被忽视和保护不善, 问题更为突出。因而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条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召集专家、学者等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召开论证会, 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

总之, 近现代文物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清醒、正确的认识, 本着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态度, 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乔玲梅浅谈近现代文物在利用中的保护问题[C].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 2004

[2]李晓东关于近现代文物的法律规定问题[N].中国文物报, 2011-08-05

近现代文物 篇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年代,按下列标准确认和标示。1 纪年采用标准

采用公元纪年、历史(朝代)纪年和考古学年代三种。各类纪年均按国家规定的方法标示。时限划分标准

2.1古代文物年代上限为旧石器时代,下限为清代。

2.2近现代文物年代自公元1840年至当代。确定纪年的方法

3.1 古遗址:依据文化遗存确定年代。

3.2 古墓葬:依据结构形制、随葬品及墓志铭等确定年代。

3.3 古建筑:依据现存建筑物形制、结构特点及相关题记等确定年代。

3.4 石窟寺及石刻:石窟寺依据洞窟及造像形制、题记、文献等确定年代。石刻依据形制、内容等确定年代。

3.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5.1 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纪念地,依据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定年代。

3.5.2 重要机构旧址,依据机构占用时间确定年代。

3.5.3 行业性建筑和典型风格建筑及构筑物,依据始建时间确定年代。

3.5.4 名人故居、旧居,依据名人出生、居住时间确定年代。

3.5.5 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墓葬依据墓主人埋葬或迁葬以及陵园设立时间确定年代,纪念设施依据设立时间确定年代。年代标示规则

4.1 史前文物用考古学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古代文物用历史朝代纪年,年代明确的同时用公元纪年;个别地区历史朝代纪年不明确的可使用考古学年代。

地方政权控制时期用国家认定的“中国历史年表”中的政权纪年标示,并用公元纪年标示。

示例:

大理国仁寿三年(1238)

近现代文物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不详的用“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示。

4.2 含两个以上连续时代的,应标示起止时代;时代不连续的,中间用顿号间隔;不能确认具体时代的,应标示跨度年代;时代不详的,标示“不详”。

示例1:

唐—元

示例2:

新石器时代、商、汉

示例3:

商周、唐宋

4.3 用历史朝代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时标示的,先标示朝代纪年,同时在括号内标示公元纪年。

示例:

清康熙五年(1666)

4.4 历史朝代标示容易产生歧义的,可遵循以下原则:

4.4.1 夏商周:年代明确的分别标示为夏、商、西周、春秋。商或周不明确的可标示为商周,西周或春秋不明确的可标示为周。

4.4.2 汉代:分为西汉、东汉,不明确的标示为汉代。

4.4.3 三国:具体分为三国魏、三国蜀、三国吴,不明确的标示为三国。

4.4.4 晋代:分为西晋、东晋,不明确的标示为晋代。

4.4.5 十六国:可标示时代及国别;不明确的标示为十六国。

示例:

十六国前燕

4.4.6 南北朝:标示南北朝各代;不明确的可标示为北朝、南朝或南北朝。

示例:

北魏

4.4.7 五代十国:标示时代及国别;不能确定的可标示为五代十国。

示例:

五代后唐

当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 篇6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 文化衍生产品 产品设计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在通俗意义上指的就是和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对于传统历史审美工艺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这方面考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博物馆作为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文化载体的的历史文物其工艺性和艺术审美性很高。文化衍生产品作为博物馆商品实现盈利价值的重要部分,如何将文物的传统艺术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观念与全球设计趋势有机结合,使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有质的提升,当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博物馆商品开发才真正找到了本民族设计的灵魂。

1.国内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博物馆在行业竞争和商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中,一些博物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辟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开始多渠道开发文化产业。从欧、美等国家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实践来看,无一不将文化产品开发环节作为整个博物馆文化产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之所以比较成功,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藏品,设计具有独特的“排他性”。第二,注重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精美,融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功能性强。第三,种类丰富齐全且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第四,运用“强强联合”的策略,知名博物館实现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博物馆非常注重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传播更广泛的同时,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发的珠宝首饰类文化产品,将博物馆的艺术藏品与珠宝首饰有机结合,与施华洛世奇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蜻蜒胸针商品并限量发行,成为该馆的创举和亮点之一。英国博物馆在设计开发文化衍生产品时,则更多地运用了展览常用的故事手法,注重挖掘文化产品背后的故事。

(二)国内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随着国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我国博物馆逐渐意识到了纪念品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开发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盲目效仿或者是整套照搬和复制他馆的创意、产品的阶段,没有考虑自身博物馆的特色,导致博物馆纪念品与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不能反映各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在借鉴欧美等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成功经验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的新途径。特别是上海博物馆还设立相关部门,专门从事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里,成功开发出1600多种文化商品,年销售额2500万元。他们设计的具有本馆文化特色的领带、丝巾、便签等十分畅销,有的还远销海外。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人才资源,大力开发设计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品。以文化商品的内涵、优质的服务延伸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功用,打造湖南省博物馆和“马王堆”品牌,弘扬湖湘文化传统。

目前我国博物馆自主开发的创意产品形式主要以画册、光盘、明信片、文物复制品、服饰、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为主。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产品设计创意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独具特色的创新概念,应该运用设计赛事等途径,将设计院校的学生,职业设计师和生产制造企业拉入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这一领域中,同时加强与各大相关知名设计品牌的合作,以博物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载体,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产品,既能够彰显博物馆的文化特性,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博物馆实现自身造血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台北故宫通过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短短两年时间,销售营业额就从五千万人名币上涨到两亿人名币在这方面算是成功的典范。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上做了很多尝试与创新,从几年前的故宫藏宝拓展和延伸的计划,到筹办了至今三届的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精选来自台湾年轻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量产的考量和商品化的过程,还与台湾比较有实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莱西、法兰瓷、JlA等,合作开发的商品故宫会收取部分版权费用。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把“陈旧”的故宫藏品活化的方式。台北故宫拥有数量众多的陶瓷、漆器、书画艺术品,其蕴含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果仅仅通过游客来故宫参观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显得单调而弱势,设计却是通过一种融合的手段,把抽象意义的传统文化宝藏转化成走进日常生活的产品,把“老”器物通过设计转化为“新”的器物,让故宫藏品文化和美学价值真实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

2.湖北省物博物馆文物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分析

介于国内外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经验,可知随着设计的全球化,人类越来越追求文化独特性的产品设计。把博物馆文物的灵魂价值融入到现代设计观念中,这样的文化衍生产品更能凸显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在传承民族性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

湖北省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为了进一步的凝练和发挥传统荆楚文化的价值,湖北省博物馆应好好利用本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本馆收藏的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工艺美学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契合点出发,更好的提升博物馆商品设计的品质,从现代设计角度去感受和体会博物馆文物韵味和格调,形成独具荆楚文化风韵的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风格。开发出独具本馆主题特色的彰显文化个性的产品,这样必能给博物馆以至湖北省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根植馆藏文物价值并与现代产品设计原则相结合开发

博物馆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体现着传统工艺技术也蕴藏着传统设计美学的丰厚养料,现代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将两者有机相融,把坚持馆藏文物特色作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根本,将有利于湖北省博物馆发掘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衍生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定位一定要和博物馆藏品有紧密关系。博物馆商品的设计应该选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找准自身的文化内涵,应充分挖掘湖北省博物馆所特有的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文物类型的美学工艺价值,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思路,不论造型、内涵,都不能停留在老祖宗的“创意水平”上,应符合这一时代人的需求和文化特征,创造出具有“灵魂”和现代设计感的文化衍生产品。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历史文化工艺美学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体现,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现代产品设计的始终。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自身价值,造型、色彩、功能,材质以及工艺进行再设计表达。当湖北省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呢?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从宏观上来说属于产品设计的一种,因此它具有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一、美观性原则:美观是吸引游客的首要特征,实用也是成功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需要具备的特征,产品的美观吸引了感情的强大的本能水平,它引起了直接的本能反应。有些人会因为产品外观漂亮,产生购买的欲望。所以,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坚持美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二、实用性原则:许多游览博物馆的参观者在要求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具有纪念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下,还希望它有实用价值,所以博物馆商店销售的产品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实用价值的,如:钥匙圈、书签、餐具等往往是最热销的。是否具有生活上的实用功能也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是一种商业产品,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因此还具有许多一般产品所不具备的设计原则:一、文化植入原则:这是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首要特殊原则。一个产品只有具有了文化内涵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更是如此,它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必须以本馆的特色文化为一切衍生产品创意的来源。这也是各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差异化的前提。湖北省博物馆在进行文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本馆的特色文物资源的文化美学价值。比如传统的器物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只有好好分析研究才能在设计创意上有质的突破。才能真正为这些文创产品注入灵魂。二、品牌化原则:品牌是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品牌:“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生产经营者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相区别,而加在自己产品上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特定标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很好的贯彻了品牌化策略,从手机链、钥匙扣、背包、到瓷器、食品、u盘等,都印有其品牌标识。这也为其文化产品与其他生产者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加以明确的区分,体现了其独特性。三、适度包装原则:包装对于现代商品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元素,包装不仅是对产品在携带和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同时也是延伸品牌识别的载体,设计良好的包装能为产品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同时能为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教育意义。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包装要在适度的前提下体现出产品的美感、文化品味感,更體现出产品的教育功能。台北故宫出售的文化产品,非常重视包装,其包装上都标明了创意来源。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钥匙圈或是餐垫,都有其适度的包装,令其显得更加精致,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毫无疑问,精致的包装可以引发消费者购买欲,同时包装也可以成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身份证”。为此,在本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经典成功案例,在遵循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植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价值优势,遵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特殊原则。

(二)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但是不同于一般产品设计,文化因素在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从根本上说,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的凝结和物化。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物的功能和形态来传达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与购买者之间交流的载体,设计师运用形态语言完成抽象的文化内容与情感的表达以及功能、信息的传递,因其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在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元素与文化主题的衍生方式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来说,也应对一般程序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整合,建立相应的特殊设计方法与流程。相对于一般产品,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首要的设计要素,因此,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应在遵循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将对文化要素的挖掘研究放在首位。

从设计程序来看,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化要素挖掘调研阶段——展开设计阶段——实施设计阶段——评估设计阶段

首先是文化要素挖掘调研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师需要把原始的文物资料、文化元素的外在表象及内在涵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一个文化对象的“属性档案”,包括外在层次相关的形状、颜色、质地,中间层次的功能、操作性工艺,以及内在精神层次的文化内涵、故事性等等,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将文化元素中的信息加以提取整合和评估,为之后的设计前期的谋划。第二阶段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展开的阶段,也是文物多方面价值的转化阶段,上一阶段从文化元素获取的信息内容在这一阶段将以合理的设计方法转化成文化产品。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设计者应遵循文化产品文化为核心的原则,在设计概念构思的过程中,将上一阶段提取的文化元素与待开发的文化产品连线,再综合评估设计开发和文化元素演绎的方式,演绎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该文化产品的风格定位、功能、材质、人机以及加工制作工艺等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细化。第三阶段是实施设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深入细化商品化的阶段,将草图用二维、三维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处理产品的结构细节、颜色、材质,以及模型的制作等。第四阶段是设计的评估阶段,设计师和工程师对设计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包括产品的文化涵义的演绎合适度、造型、操作性、安全性等等,基于评估结果可进一步的改进直到最终方案的确立。

结论

浅谈文物保护与现代化建设 篇7

无论最初它是先进的, 还是落后的;也不论当时发球哪个阶级所占有, 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 都从不同侧面和领域揭示了一定的历史现象。既然是历史, 就有它长期发展下去的规律。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 无论哪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物都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值得我们很好的重视。

当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更不能忽视文物保护, 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建设应着力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 也可影响现代化建设速度, 因此为了保护文物,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一些工作。

首先, 要注意环境的管理。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这就是说保护文物, 既要保护好与之有关的包括气温、阳光以及空气等重要环境, 又要修复、整理与文物相适应的博物馆以及自然风物保护等环境。 (可举例) 现代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 如果不注意, 许多有害物质会蔓延开来, 影响空气中的湿度, 气温随之会发生变化, 这样, 有此纤维质地的文物或有些金属文物就会被损坏。同样,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光线和空气也会受影响, 有些铜器、陶器、铁器、纺织品、纸张等文物随之遭受损害;因此必须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把现代化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不误。

其次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修建博物馆展室和文物库房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到时代的特征、布局的合理以及特色的多样等特点。比如:我县对6000余件文物的馆藏陈列及展出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科学地管理同时向世人展示文物的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观,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确保人类社会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前提。博物馆的各种藏品现是一种信息资源, 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必然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藏品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 必将有利地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说, 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品不仅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但又极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而且一旦遭到破坏, 是不可再生和难以弥补的。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物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是最吸引国内外游人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 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来,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外, 主要是观赏文物古迹的, 国个的游人也有大部分是奔着文物古迹来的, 从中获得知识, 那么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有新的认识, 树立珍惜文物的观念, 保护文物、保住特色、吸引观众, 长期发挥作用。再次, 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的建设, 其中有一条途径, 就是通过文物保护来实现。在人们观赏文物的同时, 寻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斗争史, 正确认识我们的过去, 正确对待历史遗产和民族文化, 找出我们前进的道路。革命文物是我国人民长期与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依附于外来势力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英勇斗争的实证。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我, 一切有益的历史遗产和优秀的革命传统, 都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 文物古迹是全人类的财富, 对其进行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文物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是个长远的过程, 既需要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全民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景慧.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J].城市规划, 2011, S1:45-47+78.

[2]张杰, 庞骏.旅游视野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常态抗辩——兼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度创新[J].规划师, 2011, 11:102-107.

[3]李玉雪.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法律解读——以文物保护为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 2009, 05:72-79.

近现代文物 篇8

1 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况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是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对城市传统文化及建筑遗产加以保护, 是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前提, 城市每个年代的不同建筑, 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更标志着各个年代的文化及科学技术水平。在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 必须对其历史、内涵进行充分了解, 才能充分展现其社会价值及人文精神。

2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现代基本建设存在的现状

(1) 国家文物局在2011年12月29日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进行了公布,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内地有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登记。其中17.7%已经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保存效果较低, 8.43%登记过的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极差, 由此可见, 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文物局在2014年召开了会议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 对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在会议中明确指出了文物保护和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并表明现阶段我国文物系统执法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在全国文物普查中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共有40000处以上, 50%以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损坏原因都是现代基本建设, 由此可见, 最高限额50万元的行政处罚已经无法对房地产开发的利益进行有效遏制。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07年12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修正, 其中明确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 如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 没有国家其它规定的, 也归属于国家, 由此可见,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会跟随其土地权、使用权而发生任何变化。但实际工作中, 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部门管理者贪污、受贿, 致使大量建筑物侵占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所属地, 导致大多数不可移动文物损坏或消失, 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更使民族文化传承遭到了严重的影响。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 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因其主体制定不具有一致性, 导致各种法律漏洞的产生, 致使文物保护执行中缺乏法律依据。

(3) 在改造旧城区过程中, 虽然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得以保留, 但却破坏了其附近的环境, 将文物隔离及孤立出来, 这种情况下, 并不能将当时生产生活的景象充分反映出来, 这些文物与现代基本建设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 此外, 部分地方政府为增加经济效益, 将大量现代娱乐场所建立在不可移动文物周围, 导致文物旧址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3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现代基本建设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1) 新中国成立后, 进行了多次文物普查工作, 在充分了解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现状的前提下, 对其数量、分布及保存现状进行了全面掌握, 目前, 全国共有235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有100多座, 如开封等地。截止目前,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85座历史文化名镇, 72座历史文化名村, 并进行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在城市规划中, 必须重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现代基本建设和谐发展, 在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及加大现代基本建设,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此, 必须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进行准确规划, 并进行相关标识的竖立及进行相关档案资料的记录, 同时进行保管机构的设置。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 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保护工作加以重视, 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纳入文物保护工作, 并在城乡建设规划及财政预算等方面纳入不可以移动文物保护。确保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2) 现阶段,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 其法律体系核心为《文物保护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 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 实现了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的良好效果。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也应建立与完善其法规和标准化。在不可移动文物与现代基本建设关系处理中, 为提高文物管理水平, 加大保护力度, 必须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3) 实现“功能城市”与“文化城市”的完美结合,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更要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 必须对城市文化特性进行充分考虑, 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 促使不可移动文物由城市包袱的形象转变为城市特点, 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发展的机遇, 这也是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最佳方式, 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全人类的财富, 科学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是全民的责任。为此, 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应对不可移动文物和现代基本建设之间的矛盾, 通过有效措施的选用, 提高不可移动文物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并将其注入现代基本建设规划中, 将其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做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现代基本建设之间和谐发展, 为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摘要:正确处理好不可以移动文物与现代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 不仅可以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 更能对文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还能将当地城市建设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本文在充分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概况的基础上, 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现代基本建设,概况,现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2]张文仁.浅谈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现代基本建设矛盾与对策[J].旅游纵览 (行业版) , 2012 (01) .

近现代文物 篇9

叶君:《我在故宫修复文物》这个选题是5年前我就想拍的,当时因为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就暂且搁置了。

5年前,我参与了纪录片故宫系列第二部《故宫100》的拍摄,当时我是分集导演,负责拍摄中轴线上的建筑。在做那个项目时,徐欢(纪录片《故宫》总导演之一、《我在故宫修复文物》监制)、雷建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制片人)已经开始立项筹划《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当时想的名字是《故宫心传》,寓意将古代文化用心往下传。《故宫》第一部和第二部都侧重建筑和历史故事,一直缺少拍摄里面正在发生的事情和那些可爱有趣的人的故事。当时雷建军带着几个学生在里面扎根数月,借助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做田野调查,并形成约10万字的调查报告。

但要办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201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需要一个献礼片,这一项目得以重启。

《我在故宫修复文物》不是历史题材,呈现的是现实生活,既有文物修复技艺、也有不同性情的人,还有故宫生活细节。我们当时总结了“物(件)、事(件)、人(物)、非(物质文化)”4个字,不仅要有物件、事件、人物,还要体现故宫文化传承的情感、情怀。

这次拍摄采用的是独立纪录片常用的长时间纪实拍摄办法。三四个月时间里,不间断地纪实拍摄,团队人数最多时也就5-7人,当然这也是为了文物安全,拍摄团队不宜过大。我们与修文物的师傅们——可别觉得都是花白胡子,他们中很多是高颜值的70后、80后、90后。我们一起同吃同工作,不久便熟悉、信任起来,最终成为朋友。

《综艺报》:《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你和团队在创作之初是否有意识向年轻观众靠拢?

叶君:我们自己就很年轻,并不需要特意向年轻观众靠拢。我的工作可以分解开来:内容设计者+项目负责人,那么少的人(5-7人),那么少的钱(制作经费不到15万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把项目完成,我感受到的更多是紧迫感。

制作初期,我有两个初衷——让完全外行的人看得下去,让年轻人看得下去。我有9个表弟9个表妹,年龄覆盖80后、90后、00后,每年过年回家都解释不了自己的工作,纪录片离他们生活还是有些远,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个片子并且看得下去。

《综艺报》:通过这次播出,可以总结哪些经验?

叶君:首先不要做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反映的是一个职业人群的职业观。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有琐碎之处,故宫的这些师傅是在教我们如何与职业相处,与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有主题,这是我最早观察到的和想表现的,而不是后来热议的工匠精神。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喜欢看、有打动自己的地方就好。

其次是把传统内容做现代化趣味处理,做出既现代又传统的感觉。我们背着唐诗宋词长大,但也坐着地铁高铁成长。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彩内容,不经过现代趣味处理,可能大家真的久而久之就不看了。我们必须想办法让80后、90后、00后、10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像看韩剧、日本动漫、美剧、英剧那样去追。

第三是把专业性的东西做到通俗易懂。这也是我大学毕业的论文方向。我上学时不太喜欢本专业的课程,总去旁听其他系的课,翻过一套丛书《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很受启发,每一册都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向外行讲解本专业的知识。清华建筑系、美院的讲座我也经常去听,平时也喜欢看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方面的书,应该说我的运气很好,把大学以来感兴趣的东西都融入到这样一部片子里。

《综艺报》:是否预料到《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在B站、豆瓣等平台受热捧?是否有团队运营?

叶君:很惭愧,我平时看纪录片不多,看书和文学作品比较多,所以无法预料。《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在网上火爆,没有团队运营,原因很简单——没钱。片子在网上得以传播,说明国人对高质量的文化消费是有需求的。

《综艺报》:《我在故宫修复文物》目前是否收回了成本?主要有哪些收益方式?

叶君:据我所知应该没有收回成本。卖给各大视频网站的价格极低,3集总共万元左右。纪录片在中国只能叫行业,不能叫产业,这个行业缺少产品經理。

《综艺报》:未来是否会拍摄第二季或其他衍生节目?

叶君:这是一部四方合作的纪录片,央视、故宫、投资方杭州潜影以及制作方清影工作室。第二季目前还没有规划。衍生节目和电影,杭州潜影在跟进。

【近现代文物】推荐阅读:

文物建筑05-08

文物普查05-17

文物博物06-07

陈列文物06-08

文物修复08-04

文物库房09-27

文物鉴定11-02

文物方案10-11

文物鉴定工作07-12

可移动文物08-19

上一篇:手指远端缺损下一篇: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