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纸质文物

2024-09-14

馆藏纸质文物(精选4篇)

馆藏纸质文物 篇1

摘要:高校合并新校区的兴建,一校多馆是多校区办学体制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必然产物,这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从纸质馆藏资源需要重新整合入手,探讨了纸质馆藏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对书的剔旧、统一索书号、合并和重建书目数据库、重新布局等一系列方法。

关键词:高校合并,多校区,馆藏资源,整合

1 文献的剔旧

1.1 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文献采用藏、阅、借合一的布局方式,对于同一学科相关载体的文献资源按中图法规范地分布在同一层面,提供便捷的阅读和检索。在对纸质资源重新布局前,笔者认为先对各高校的书进行剔旧非常必要。《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要保持重要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应有计划地进行文献资料的复审剔旧工作。应从全局出发,从藏书整体出发,全盘考虑各文献系统的入藏量和质量,把占据馆藏、没有使用空间、没有使用价值的文献剔除出去,将更多藏书的空间让给新书,拓宽读者阅览空间,提高合并后新校的整体图书质量。

1.2 剔旧的对象

1.2.1 残缺破损、已无法修补流通的藏书

对多次修补、残缺不全、破坏严重或经过长期借阅流通造成严重破损、无法修补、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的这部分书籍应该尽早剔旧。

1.2.2 在半衰期年限以前的图书

由于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仍比较落后,文献著作又大多引用国外文献,而且主要是应用型文献,所以文献的半衰期年限可以再向前推移一段时间。可以对馆内各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引文分析和量化统计,从而得出半衰期年限。但是,它仍不能作为剔除该学科文献的唯一依据。

1.2.3 复本过多的文献

复本书是由于采购人员对库藏情况不熟悉,多次购进同类版的图书或在一定时期内读者对某一类图书需求量大而有意购买的。对复本的剔除是对流通率和利用率高的复本应保留,反之则应予以剔除。本文所指流通率和利用率低的文献并不包括文献价值高、版本价值较高或其他经典著作文献。

1.2.4 借阅率极低,与本馆性质、任务不符的藏书

各合并院校起点不一,文献收藏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以专科起点收藏的文献在合并升本后已无法适用。应据学院的发展规模、办学方向、学院特色,将与本馆性质、任务不符、借阅率极低的藏书剔除。

2 索书号的统一

索书号一般包括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三部分。索书号,又称书号,是每一种(或每一本)藏书专有的号码,它表明藏书在书库或书架上的准确排列位置,是图书馆藏书组织、流通、清点的主要依据之一。

2.1 分类号的统一

我国现有三十多种以上的图书分类法。而现今,高校和科研系统使用的最主要的分类法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和科图法)。

笔者建议合并后的高校都能选择《中图法》作为分类体系,因为其无论社科部分还是自科部分类目设置都比较详尽,更新较快,且2000年电子版(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已问世。目前图书出版中的在版编目就是依《中图法》的分类为准则;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刊号(ISSN)也是依据《中图法》的分类原则。《中图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版本。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和CALIS联合目录使用的分类法也都是采用《中图法》编制的,这些编目数据都是图书馆套录书目的主要来源。

2.2 书次号的统一

书次号是索书号的一部分,规定同一类中各种不同图书的排列顺序。我国图书馆主要采用著者号和种次号两种方法。另外,卷次号、版本号、复本号等附加号均可视做书次号的组成部分,我国习惯上把它们称做辅助区分号。

(1)种次号:以图书到达图书馆的先后次序为依据编制的一种书次号,它以图书的种为计数单位。取号的方法是先确定分类表的某一级用做取号的起点,然后依次为同一类的各种图书分别连续取号1,2,3…。用种次号排列同类图书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便于藏书清点和统计工作,缺点是不能将同类中同著者的图书集中。

(2)著者号:著者号是为了集中同类中同一著者的不同著作而按照图书著者姓氏(包括集体著者)的字顺或笔画,根据一定的编号方法所取的号码。它的编制方法有查号法和拼号法两种。著者号采用统一规范的取号法,可以集中同类同著者的不同著作;著者号不用随分类号的改变而改变。但是著者号号码复杂、冗长,容易产生重号现象,给图书排架带来不便,并需要经常倒架,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关于种次号和著者号哪个更好,目前有很多争论。由于计算机检索功能的发展,笔者认为索书号中的书次号最主要的功能为分类排架,因而更加推荐使用种次号。种次号在绝大多数类目里只需要2位号码片可解决问题,且是单纯数字,书本按到馆的顺序给号。而著者号码起码得3位,且为了缩短号码,多采用混合编号法,前面是汉语拼音字母,后面是阿拉伯数字,排架先排字母,再排数字,数字不是连贯的。新书到馆在同一小类里还需要串架,与种次号相比,显得复杂、冗长,也容易出差错。

2.3 统一索书号的方法

(1)“一刀切”法:旧书保留原有的分类检索体系,从新书开始用新法分类,书次号也是一样。另外,排架时,新旧图书分开排架。“一刀切”方法虽然完全避免了图书改编,但实际上在日后的检索利用和藏书管理中要付出很多代价。许多大学都是采用部分改编的办法,将新旧书分开排架。

(2)书、目全改法:将所有的馆藏图书全部改为新的分类法、种次号,原来的目录也同步修改,所有馆藏的排架均按《中图法》的索取号排架。并馆后要将原先某一馆的索书号重新取号,所有上架图书需重新加工、调架,需动用相当的人力、物力,工程浩大。

(3)部分改编法:书、目全改法虽然可以使图书馆的分类和排架统一,但是调用的人力、物力非常巨大,对于具有上百万书籍的两馆而言,此法可行性较小。“一刀切”完全具有可行性,但是破坏了图书的藏书体系,同一门类的书籍,读者需到两处找。据此,笔者提出部分改编法,即对于新书和合并前借阅频次较高、参考价值大的专业书籍、年鉴和一些贵重书籍以前的旧书也改为新法分类和排架。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没有改编的旧书将逐渐被淘汰。

3 书目数据的合并与重建

3.1 查重

将两个不同的书目库数据合并成一个库,不能简单地采用“1+1”的数据合并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合并的结果将会导致中央数据库中存在许多重复记录的现象。为了有效地优化数据结构,降低数据的存贮空间,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必须在各馆数据库的数据合并前,列出判重条件。如按题名、责任者、ISBN、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码七项相同者,视为相同记录,再分别以六项、五项、四项作为条件,以机读逐条浏览和人工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判断。对完全没有把握判重的记录,先转入中央库,待日后编目员整理数据库时人工预先进行查重合并。

3.2 回溯建库

回溯建库工作是针对书目信息不完善的状况,重新建立书目数据库。如果在高校合并前有一个高校图书馆没有书目数据库,但有完善的期刊典藏卡,这时以已有的书目数据库为基础,对书刊进行回溯性建库工作。并在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商和图书馆技术部的帮助、协助下,全面浏览、整理、修改馆藏书目数据,对其有共性描述、标识的字段,进行批处理替换。

3.3 统一编目细则

合馆之际,系统的转换和书目数据的整合给馆藏书目数据提供了一次修改完善、质量提升的机会。将使用的编目细则与《CALLS联机联合编目中文图书著录细则》相对照,找出编目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的著录因素,予以修正,制订出统一的编目工作规则供合馆后使用。书目数据必须统一采用MARC数据格式,符合ISO2709国际标准。书目数据不仅要在形式上采用MARC格式,而且要在著录的内容上符合文献著录的标准。在书目数据库合并与重建时,要按同一标准对文献进行分类标引,最大限度地避免在书目数据库中存在同书异号或异书同号现象,减少由此带来的数据冗余和数据混乱问题。

3.4 新书目数据库生成

充分地利用高校合并前各馆的原始数据,能够极大地节约书目数据库重建的时间,提高数据库重建的速度。在对非MARC格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根据各馆藏书的特色和数量及书目数据著录的详简程度选取相关的书目数据,合并组建书目数据主库。各馆未被选取的其他数据,作为可套录数据备用,各分馆根据文献收藏的实际情况,对所缺少的书目数据进行增加。同时,对套用的原始数据的著录内容进行补充完整。

由于各个馆的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提取出的数据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数据,如:重号、错号等。可经过计算机筛选,把存在问题的数据全部打印出来,然后对数据进行修改。提取的数据经过筛选、改错后,质量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由技术部导入新系统。

3.5 新旧系统的交替阶段

在开通时机上应贯彻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工作方法。倒入后书目数据往往会因为新旧系统并行,出现新系统有数据在馆,但图书在旧系统的读者手上未还,公共查询结果与实际业务状况出现不一致。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误解。

4 各校区纸质资源的动态配置原则

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单位,学校历年的招生和各校区学生的分布都会发生变化,因而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布局也应当采取动态配置的方式。

4.1 动态配置的原则

(1)重点学科保护原则: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是影响学校合并后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资源建设就应紧紧围绕分校区的学科专业特别是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的各类文献进行重点收藏、重点投入,确保分校区专业与科研文献馆藏的宽度和深度,以此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重点学科应该重点照顾,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力应达到90%。对重点学科而言,高水平的藏书应具有覆盖宽、动态性强、多载体化的特点。根据学科建设方向,加强对优势明显、影响较大、发展快、成果颇丰的重点学科的文献收藏,保证这些重中之重的学科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促进其他学科发展。对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学科,图书馆在文献购置经费投入时应实行有限度的倾斜。

(2)按人数配置原则:高校中有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也是不一样。在美国,有个非常出名的计算大学图书馆的标准藏书量的公式,即Clapp-Jordan公式。该公式以一所大学图书馆必备的50750册为基本藏书,再以学生、教师的人数为变量,计算出图书馆的标准藏书量。具体公式为:V=50750+100F+12E+12H+335U+3050M+24500D。

在以上公式中,V为藏书总册数,F为教师人数,E为学生人数,H为大学荣誉生人数,U为大学部学系数目,M为硕士班数目,D为博士班数目。可以根据此公式计算出各校区标准藏书量。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型工具书、丛书以及检索性刊物要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对大型工具书、大套多卷书和丛书以及各类检索刊物,一般图书馆均要收藏,以供读者查阅。对跨学科的综合性文献,如经费许可,视利用情况在有关校区存放。对价格昂贵、不允许购买复本的文献,原则上应事先确定某一校区分馆为某类某种文献的存放点,确保其完整性。

(4)按学科专业配置原则:对学科的专业文献(包括教学用书和科研用文献),应按学科专业的布局进行调整。如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合并后划分为两个校区:红角洲新校区以中文、经济专业学生为主;下罗老校区以工科专业、基础专业的学生为主。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合并后学院图书馆对馆藏进行了调整,将中文、经济类藏书调配到新校区;将工科类、基础学科的藏书调配到老校区,使各分馆馆藏适应自己对应的读者群。对于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等;公共课,如外语、计算机、哲社课等,以及文艺小说、思想修养、科普读物等文献,则应按学生人数比例分配给各校。

4.2 动态配置的方法

(1)系统统计数据:一般来说,在各馆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合理的典藏结构模式来同时满足各种读者的文献需求。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完善馆藏结构,就需要有一种自我完善和调节机制动态典藏机制,可以适应这种变化,形成藏书与读者的自然联动。最为客观而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功能统计分析数据。如汇文系统各模块都有各自较为完善的统计功能,这些统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学校不同校区图书馆在不同时期馆藏结构、文献利用等信息,通过对这一系列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重点寻找是否存在某些文献被本校区读者使用频率低而被其他校区读者使用频率高的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以此为依据调整新书分配方案,并通过在校区间进行文献调拨来消除这种闲置浪费与供不应求并存的不合理现象,实现馆藏布局的优化。如《老人与海》一书在A校区年借阅频次为24次,而此书借阅到B校区年借阅频次为54次,那么此时我们就要考虑此书是否应该放置在B校区。

(2)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系:应尽早了解学生在各校区分布与变动计划、专业调整和课程开设情况,这些变动和调整会直接引起各校区读者需求的改变。图书馆采购和典藏人员应保持与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经常性联系,要求他们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图书馆,以便能够提前做好新书分配和馆藏布局的调整安排。

(3)设立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这些人员能够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院校合并后,采访人员因不熟悉各院系的专业特色,可能造成藏书结构不合理,浪费有限的图书采购经费,馆藏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学科馆员因了解对口院系学科设置、重点学科及科研课题方向,可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依据,使文献资源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优化文献资源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时了解教学与科研的进展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广泛收集对口学科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及时反馈需求信息,使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更加合理,并有前瞻性和储备性。

(4)建立反馈机制: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论坛、读者留言或在线咨询。读者的需求不断在改变,图书馆的服务通常具有滞后性。在图书馆主页上设有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及时得到读者的需求并作出回应对优化各个校区的馆藏布局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论坛或读者留言以及类似于bbs版内讨论的页面比较有利于得到反馈信息,读者直接留言就可以。定期发放调查表,由图书馆编写调查内容,定期将调查内容发放到各院系师生手中,等他们填写好之后再回收作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征求读者对各校区书刊配备情况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校区间书刊配备情况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校区馆藏布局的看法和评价,然后图书馆可以参照此数据作出馆藏调整方案。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整合,涉及多个校区图书馆之间纸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数量增减或文献资源物理位置的变换。在纸质资源重新布局前,首先要对原先各馆的书进行剔旧,其次是对索书号的统一。对索书号的统一包括分类号的统一和书次号的统一,笔者建议合并后高校选择《中图法》作为分类体系,使用种次号作为书次号,新书用新法分类和排架,对于借阅频次较高、参考价值大的专业书籍、年鉴等以前的旧书也改为新法分类和排架。书目数据需要合并和重建,首先要统一编目细则,然后回溯建库、查重、生成新书目数据库。对各校区纸质资源馆藏资源的重新布局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采取动态配置的原则,如按学科专业配置、重点学科保护等一系列原则。笔者在介绍原则的同时,也指出了动态配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丽侠等.院校合并后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2006,(5):131-134.

[2]李昌彩.合并高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整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2005,(10):150.

[3]谭德维.试论著者号码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46-47.

[4]张瑞丽.合并高校图书馆新编文献统一书次号探讨[J].晋图学刊,2005,(5):55-56.

[5]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6]曹竞.学科馆员制度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2005,(5):69-70.

[7]王瑶.《中图法》《科图法》类目设置比较研究[J].晋图学刊,2004,(2):49-51.

[8]黄静.合校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3,(3):79-81.

[9]侯汉清,王荣授.图书馆分类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技术出版社,1992.

馆藏纸质文物 篇2

根据省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馆藏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按照县文化局领导“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的指示;结合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关于加强馆藏文物安全的若干规定,请全馆各部门遵照执行。

1、总则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凡是文物移动(不含文物库房内),必须要有保卫部意见。责任部门事前必须要有书面方案上报院务委员会,同时,必须对所有参加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文物安全教育。文物搬运项目完成后要有含安全方面内容的书面小结报保卫部备案。

2、关于文物搬运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保卫原则,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业务部门(保管部、文保中心、陈展部、信息中心等)负责文物搬运的技术预案制定及可行性论证;信息中心负责搬运文物全程摄影或摄像;安全保卫部负责搬运线路的勘察、清障及搬运文物全程的安全警戒工作。凡是需要搬运文物的责任部门,务必事前将有上级领导批示的技术预案报保卫部。没有保卫部意见、没有移动文物方案、没有保卫部派出人员、没有保管部负责人或指派的专人到场,一律不得移动文物。

3、关于文物修复与复仿制

凡涉及文物需要提出文物库房或对外进行修复及复仿制,首先,文物修复的场所要达到严格的安防技术和消防安全要求。文物修复期间,修复部门应指定专人保管文物,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文物修复工作。其次,从文物库房提出的文物修复清单或对外修复的文物清单要报保卫部备案。文保中心要有文物安全日志。

4、关于布展与撤展

文物布展与撤展必须在书面上明确责任方及工作程序;必须事前书面通知保卫部,要有保卫部人员在场。参与布展与撤展的人员必须佩戴工作牌。否则安保人员有权严禁其入内。展品进入展厅后及布展、撤展期间,除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外,其余通道一律关闭。若使用展厅电梯时,安保部必须安排保安看守,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布撤展期间展品安全责任主要由展览责任部门承担,安保部协助配合;外围安全责任由安保部承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协调工作。展品退库、退还途中,除责任部门的责任人在场外,原则上须有两人以上随同,必要时由安保部安排人员押运。

5、关于更换展品

在展厅陈列的藏品,如需提用或更换,必须由责任部门事前办理书面审批手续,报分管院领导批准,报保卫部备案。在提用或更换文物过程中必须要有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和保

卫部人员在场。提用或更换文物要有明确登记记录。其余流程参照布展与撤展条款。

6、关于流动博物馆

流动博物馆外出展览前,必须向保卫部书面提交项目方案,明确文物途中及展览现场安保措施。必须向保卫部提交展品清单、车辆状况说明、参展人员名单和驾驶员名单及健康状况说明。

7、关于文物押运

有文物运输任务的责任部门,应事先向安保部报送有关文物运送资料,安保部根据任务内容制定警卫押运计划。所有文物在外运输期间,须保证沿途文物安全,保卫部派专人押运,必要时请押运公司实行武装押运。文物押运方案严格保密,文物种类、件数、行车线路、时间、警卫力量等重要内容,任何人不得向外人透露。凡责任部门需自带文物到异地时,必须要有保卫部专人押运。原则上小件文物由文物送展人携带,保卫人员负责文物的警戒、安全工作。

8、关于施工

所有施工项目必须符合《鹿邑县博物馆安全保卫规定》、《鹿邑县博物馆展厅防火规定》。馆内需动电、动火、动土的施工项目必须事前以书面形式报保卫部审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施工方负责施工区域内的一切防火安全工作,并必须制订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为了确保文

纸质文物保护的现状 篇3

【关键词】纸质文物;保护;现状

前言

纸质文物记录着大量历史信息,记录着历史上国家的兴衰和科技的发展及各个地域的民族风情,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纸质文物非常脆弱、容易撕毁,再加上长期埋于地下发生氧化、腐蚀等变化,使得纸质文物更加脆弱,因此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就尤为重要,虽然现在保护纸质文物的技术比之前进步很多,但仍有大量的纸质文物出现霉变、碎裂等问题,因此就需要研究新的先进的技术来更好的保护纸质文物。

一、纸质文物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1.设备落后环境较差。如今文物保护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大都配备了空调和测量、调控温度和湿度的设备,但仍有部分博物馆的设备落后,不具有这些先进的设备,甚至没有存放纸质文物的专业库房和文物柜,而且环境也相当的差,用于存放纸质文物的库房阴暗潮湿、拥挤或者受到阳光直射,这些都会导致纸质文物严重受损。而且一部分博物馆虽然有先进的设备但常常无法运行,这也导致文物的保护不严密,出现文物破损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些不利的条件最终导致了纸质文物出现虫蛀、霉变、碎裂等问题。

2.人为损坏。在进行纸质文物保护时,一些人为的原因也导致了纸质文物的损坏。由于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没有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责任感差,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保护时,常常由于出错而损坏纸质文物,而且目前缺少纸质文物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这也造成了纸质文物的大量损毁。

二、纸质文物保护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善文物的存放环境。环境对于纸质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环境一旦不满足要求时纸质文物就很容易损坏。空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容易使纸质文物中的纤维素降解,而且空气中还含有生物孢子也会导致纸质文物发生霉变。空气中产生的这些有害物质多来自建筑材料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因此在进行博物馆的装修时,应选择有害气体排放少的材料,且博物馆开始使用后,要设有净化空气的设备。纸质文物对环境的依赖要大于其他文物,纸质文物的损坏不仅与空气有关,还与光、热有关,而且人为因素对纸质文物的损坏也十分严重。因此良好的文物保护环境对纸质文物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许多用于收藏文物的库房是经原有工作场所改造而成,因此在光照、热量、空气等方面严重不符合纸质文物的需求标准,这更需要隔离各方面的污染源,这就需要一个较封闭的空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以保证博物馆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应严格规范门窗的设计,由于纸质文物对光和热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门窗应能够阻隔室外的光线。除此之外,室内光照对纸质文物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因此室内光照也应严格控制。由于博物馆中每天来往的游人比较多,对人员的控制及消毒也至关重要,因此在纸质文物存放时,要严格控制周围环境因素。

2.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时,温度和湿度对纸质文物有着巨大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湿度对保护纸质文物有一定的益处,可以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但纸质物品都有一定的吸湿性,对环境中温度、湿度都十分敏感,因此不适合的温度湿度加快纸质文物损坏的速度,而且温度突变会导致湿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纸质文物的损坏。在进行纸质文物的保护时,菌类是保护过程中的最大障碍,而一旦有了充足的养料、水及合适的温度时,菌类就可以生存。而纸质文物含有的浆糊中含有淀粉,淀粉可以给菌类提供养料,而且库房内合适的温度及湿度更是为菌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严格的按照标准控制温度、湿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适合菌类生存的条件,从而减少对纸质文物的损坏,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

3.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很多文物在进入博物馆之前受到损坏,再加上收入博物馆后由于管理人员的错误操作,使其完全破损导致没有收藏价值,其中纸质的损害最为严重,例如变黄、破碎、缺失。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中管理人员接触文物最多,因此博物馆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专业素质,才能避免纸质文物遭到更严重的损坏。另外,保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在纸质文物的移动、存放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拿取方法,避免不良工作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对文物的损害,所以加强保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安全警示教育尤为重要。

结语

文物是历史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财产,一旦损毁就不能恢复,而且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无法找到替代品,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保存文物,使其不被损坏。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件文物,保护文物的完整性,使文物可以代代相传,使我们的后辈也可以拥有这份财富。

【参考文献】

[1]蒙园.芸香草图书防虫法及实践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153-155

[2]郭家.浅谈文物保护的行与止[J].理论观察,2015(1):112-113[3]郭家.浅谈文物保护的行与止[J].理论观察,2015(1)

馆藏纸质文物 篇4

浙江农林大学经过5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涵盖农、工、管、文、理、法、经、医、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办学层次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二级学院有17个,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13个,校级培育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科研课2300项。

1.1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大学重点学科的多少及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依据(见表2)。我校的如表2:

我校省级重点学科10个,包括森林培育学、林业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土壤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市规划与设计、林业经济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学)。校级重点学科13个,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艺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语言学、应用数学等。校级培育学科10个,包括园艺学、畜牧学、中药学、工业设计、土木工程、企业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等。

1.2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我校国家特色专业4个,包括园艺、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等,其中林学、园林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特色省重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1.3 学位授权点建设

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要求。学位授权点的多少,水平如何,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学校的层次和水平。我校科学硕士学位点(一级)有5个,包括生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包括作物、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与安全、林业、农业资源利用、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林业工程等。

2 期刊馆藏结构分析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现馆舍两座,座落在衣锦校区的衣锦馆于2002年7月启用,面积为7008平方米。座落在东湖校区的东湖馆于2003年10月启用,面积为21550平方米,本馆现藏有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1999年完成了期刊的建库工作,2000年中文现刊和过刊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多年来,图书馆利用有限的资金,注重对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文献的收集,保证馆藏期刊资源的质量,逐步优化了馆藏期刊资源结构,并确保这部分期刊资源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图书馆既科学合理又独具特色的期刊文献保障体系。

2.1 五大部类馆藏分布

五大部类的馆藏比例是我馆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学科发展特色,分门别类组成的馆藏分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4种,占0.27%;哲学、宗教24种,占1.31%;社会科学775种,占42.18%;自然科学881种,占47.96%;综合性图书152种,占8.28%。由于我校是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所以,自然科学类期刊占有很大比例。

2.2 历年22个大类馆藏比率(表1)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我馆期刊种数逐年增加,份数和金额也相应增加。从期刊馆藏分布看,馆藏期刊资源配置合理,农林、工业技术、经济、文化教育、法律、艺术等学科的期刊文献比较丰富。馆藏结构已经形成了以农林学科文献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文献配套的,与学校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文献保障体系。

*原来统计了10年(2003年-2012年)的数据,但因篇幅太大,缩减至两年。

2.3 馆藏核心期刊统计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图书馆特定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能否满足学校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关键在于其所收藏的核心期刊的数量和质量。我馆馆藏核心期刊的统计如表2。

表2中“馆藏核刊比率”是指本馆馆藏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比率,据此可以了解馆藏核心期刊是否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馆藏核刊比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A-Q-S-X-N-I-H-B-C-D-J-O-G-F-K-Z-P-T-U-R-V,总比率为43%,突出了我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所需的核心期刊文献资源。S农业科学类除有些畜牧兽医和水产渔业类的都已订购。T工业技术类主要订购与学校学科相关的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食品工业、机械和建筑等。Z综合性图书类大多数订购了知名高校,以及与学校学科相关的高校学报。R医药卫生类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等学科,主要订购中国中医药方面的期刊。除了以上各大类馆藏核心期刊的统计外,笔者对我校20多个重点专业和学科馆藏核心期刊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我校重点专业和学科的馆藏核心期刊有368种,收全率达到80%。

3 结语

多年来,为了完善和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馆对期刊资源建设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选择综合质量高、学术水准高的期刊;第二,实用性原则:选择符合本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并具有较高馆藏价值的期刊;第三,系统性原则:遵循本馆既定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目标,体现体系一致,不随意朝令夕改。在坚持以上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始终规范工作流程,即:关注学校学科专业需求和读者所需,了解掌握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分析馆藏期刊资源质量,了解资源利用情况,认真研究期刊订购目录,走访各学院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剔减和增订期刊。通过以上工作,使我馆期刊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我校所需资源日趋齐全。

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现状,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位授权点建设,对图书馆纸质期刊五大部类馆藏分布、22大类馆藏比率和馆藏核心期刊数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纸质期刊,馆藏结构

参考文献

[1]http://www.zjfc.edu.cn(/2013.03.20)

[2]http://lib.zafu.edu.cn/infoservice/ShowArticle.asp ArticleID=801(2013.03.20).

上一篇:烟机备件管理下一篇:做好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