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信息

2024-07-01

馆藏信息(共12篇)

馆藏信息 篇1

1 问题的提出

1.1 图书馆资源现状

1.1.1 现 有资源不能满足读者信 息需求

根据《甘肃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所调查的21所甘肃省高校购买文献资源数据库256个。平均每所高校拥有14.75个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3.83个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其中兰州大学共计拥有数据库为56个, 约占文献数据库总量的1/5。

然而图书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除去重复建设的数据库, 我国面向高校的文献数据库近150多个。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兰州大学也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库全部收录, 对于省属、市属的普通高校因资金、人员、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更不可能有能力建设全面面向读者的文献资源保障系 统, 只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于重点学科领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文献数据库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以中国知网 (CNKI) 、维普资讯 (VIP) 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为例, 几乎每所高校图书馆都有购买。

1.1.2 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的转变

应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状况, 应采取区域性、行业性集团采购的办法增强与数据库厂商的议价能力, 以降低文献数据库采购成本。更应采取更深入的文献资源合作, 如calis文献传递、开放存储等文献服务办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目光转向互联网络, 将以藏为用的文献服务思想转变为以用为找、以用为组织、为加工。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就是图书馆利用一切办法为提供给信息用户的非自有网络资源。网络是信息资源的汪洋 大海, 其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数以万计, 如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组织起来为我们的信息用户服务, 不但能够极大地节约信息资源采购经费, 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 更能够为图书馆工作开辟新的领域, 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1.2 网络资源现有组织方式不足

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不满 (信息富矿的挖掘能力不足、反馈过度 (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等) 、竞价排名机制使信息无法按照信息关联程度排序。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个人门户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其中57.9% 的互联网信息用户表达了对搜索引擎结果中冗余信息多的不满, 居各类不满因素的第一位。艾瑞通过网络调研和街头访问获得的1809份有效样本中, 网络信息用户对搜索引擎不满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冗余信息多、死链接太多/网页打不开、找不到足够的资料、有价值信息太少等多个方面。这些 过多的冗余信息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查全率。

2 网 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对图书 馆的利与弊

2.1 有利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可以采取收录互联网文献信息, 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数据库或者网络文献资源指南目录。文献信息通过图书馆信 息加工人员采集、分类、统一格式、文献标引, 纳入数据库后就可以提供给读者使用。这种网络信息资源整理工作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非常重 要的, 它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的典型形式。这样图书馆可以从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中有选择精华部分, 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网络文献指南数据库以供读者使用。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 图书馆可以将节约出来的人员, 资金加以合理利用, 适当增加人员培训经费将文献信息服务向着信息咨询的方向深入开 展, 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2 有弊方面

网络信息资源加工是图书馆新的工作方向, 因为网络信息质量差异大, 如何鉴别信息质量是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所以网络信息馆藏化对图书馆信息采集人员信息标引人员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首先, 应具备较强的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其次, 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以及专业水平。再次, 对网络信息分析、捕捉、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这种既掌握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只能根据需要进行 培养, 因为以图书馆的待遇条件很难招聘到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3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问题的解决

3.1增强认识配套人员、资金

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是未来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要使网络信息资源对广大读者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 图书馆届应该转变观念,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 虽然购买数据库是一条简单、省事、省力的便捷途径, 但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没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式, 读者享受到的信息资源也就毫无特色, 只会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之路越走越艰难。

其次, 应该高度重视网络信息馆藏化, 从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成立起专门的部门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专业化的甄别、收集、标引、本地化等, 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能在图书馆人的工作下去伪存真, 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网络信息资源。

3.2 法律问题

网络信息馆藏化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版权和使用费用两个方面, 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变通办法解决。

首先, 针对不需要授权的资源可以采用直接收录的办法, 如历年英语等级考试试题、计算机等级考试试题以及政府公开发布的统计年鉴、 行业标准等进入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 都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解决。

其次, 针对有著作权的信息资源, 可以采取争取授权并且付费的办法, 但这样的工作在实践中受时间和金钱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另一种方法就是图书馆只建立起网络信息资源检 索目录, 对资源本身做超链接处理。并不实现网络资源的本地化, 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 但是受到网络环境的限制会造成信息资源的健康度下降, 出现大量的死链接。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国家法律的宏观层面入手建立起图书馆免授权收录, 然后按照使用次数向著作权人付费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尹晓莉.信息高速公路与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J].医学信息学, 2005 (8) :936-937.

[2]徐岚.论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中的法律问题[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08 (4) :18-22.

[3]黄晓霞.甘肃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1) :38-42.

馆藏信息 篇2

在清代的10位皇帝当中,咸丰(1851-1861)皇帝是第7位皇帝。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占半壁江山,造成清廷财政吃紧,铸钱混乱。因而咸丰朝的钱币具有币值、币名、钱文、材料等组成复杂的特点。钱币种类繁多,钱币品种丰富多彩,多年来受到钱币收藏界的重视。

雷州市博物馆馆藏传世“大清镇库、咸丰通宝”铜钱,黄铜质,直径 14cm、内穿边长 2.5cm,重1050g,双面文。正面“咸丰通宝”四字为楷书,顺读;背面“大清镇库”四字亦为楷书,也是顺读。钱文书法精美,刚健有力(如下图)。该铜钱收入当代收集中国古钱图录最全面的书——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一共4册),经有关专家鉴定,价值为120万元(实际上此钱不定价更客观些)。因为钱币词典里对此类钱的评价是:“盖清钱中无价之宝也。”

“大清镇库、咸丰通宝”为国内罕见,堪称咸丰铜钱之王。它与钱币辞典“大清镇库”大铜钱拓片对比,雷州市博物馆藏品的这一钱币,其规格完全一致、吻合,且品相绝佳,应为同时期同类珍稀铜钱。

让“馆藏童谣”复活 篇3

【关键词】 馆藏童谣;破冰解冻;复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建阳是福建省北部一座历史古城,早在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就建城,只不过在各个时期名称有所不同,如:西汉时期的大潭或潭阳、东汉时期的建平县、晋武帝时期的建阳县、唐朝的嘉禾县等。一个历经千年的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财富是不会逊色的。从历史上出现的名人、古迹来看,这里先后出现了魏晋南北朝的音乐家蔡元定、宋代儒家理学继承人朱熹等,还有南宋建窑的黑釉瓷盏和雕版印刷等,这些都为这座古老的城市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建阳当地政府的文化工作者在响应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先后编撰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建阳县分卷》、《中国谚语集成福建卷·建阳县分卷》和《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建阳县分卷》。这些当地文化财富的挖掘,无疑证明了千年古城蕴藏着丰硕的民间文化瑰宝。

面对这些“宝”,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二次研究是否有价值呢?回答是肯定的。在课题研究期間,笔者先后对建阳城区及农村几所中心小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对象中,城区约70%、农村约80%的儿童对于童谣的认知度为0,即不会读(唱)童谣;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童谣所占的份额约7%。童谣不在儿童嘴边,也不在教材里。课题研究到此,笔者陷入一个无底的“洞穴”——那采自民间的童谣都去哪儿了?就这个问题,笔者走进建阳市图书馆,在同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一、“馆藏童谣”

“馆藏童谣”一词,来自国内某知名学者关于现代音乐作品的一个新称谓——“馆藏作品”(1)。那么看看童谣,难不成被“挖掘”出来后,也因“票房”问题直接将它变为“馆藏童谣”?显然,这种来自民间人们嘴边的、一直以口头传播的原生态作品是无需完全地“藏”在图书馆的。因为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活生生”地伴随着人们存在着,被代代以口相传,“活”在人们的嘴边,而且不断地演变,体现出其在民间、在人们嘴边流传的生命力之顽强。然而,从笔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中发现,20年前整理成册的童谣已经是“馆藏童谣”了。原本应该流传在儿童嘴边的童谣,已经没了“声”,只留下“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书本里的“影”。既然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妨来看看“馆藏童谣”的利与弊。

童谣属于民间歌谣。它是劳动人民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感受以通俗易懂的口吻提炼出来,并以口头的方式传播、积累下来的一种语言类民间歌谣。其生存与发展的特点有:1.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2.以念、唱为主要方式的口头传承为主,文本传承较少;3.传播对象多为儿童;4.传播范围广;5.传承具有一定的变化。依据上述特点,可以断定“馆藏童谣”的优点在于弥补了童谣在“文本传承”方面的不足,但在童谣的传承和发展来看,“馆藏童谣”的弊端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笔者对课题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儿童几乎不会念(唱)童谣。加之在当今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大于精神方面,由此造成人们忽略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甚至是遗忘!因此,如何让“馆藏童谣”走出图书馆、重新回到民间、回到儿童的嘴边,便成了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二、“馆藏童谣”的“复活”——建阳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在科幻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剧情:一个被冰封已久的人或物种,被现代科学家发现后,随即进入如何破冰解冻,让这人或物种复活,甚至“永生”。看看“馆藏童谣”,似乎也有一点科幻的色彩。那么,我们就学习一下电影里的解救步骤来解救我们家乡的童谣。

(一)“破冰解冻”——“馆藏童谣”的成因分析

20年前,建阳文化工作者们为“抢救”民间歌谣,响应国家号召,群策群力将全县百余首童谣采集、整理并印刷成册。这份成果对于当时艰苦的条件来看,已经是来之不易。在当时来看,大家都认为大功告成了。于是,在童谣印刷成册之后,将这一“抢救”民间歌谣的科研项目画上句号,并把这册含有童谣的歌谣集藏于图书馆。让我们想想这任务是否可以就此终结呢?根据童谣的传承与发展特点,显然是这个任务并未终结,而童谣采集、整理、印刷成册工作只是“抢救”民间歌谣这个科研项目的开始。那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状态呢?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1.缺乏专业指导。整个活动的领导层没有音乐(学)专业人员参与,导致工作的开展缺乏专业性和前瞻性,以致认为工作在童谣采集、整理、印刷成册后就结束了。2.县里音乐文化工作者科研工作能力有限。通过现存的文本资料来看,显然县里的文化工作者科研工作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对语言类的童谣的采集没有留下音频资料,这是工作的极大失误!此外,在《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建阳县分卷》中的结语中出现“没有可唱的童谣”,但笔者在考查了 “ni nou ni nou”(谱例1)、“鸡牯仔”(谱例2)等童谣后发现它们中大多是有音调存在的,在反复地聆听和诵读后,可以通过乐谱将可唱的童谣记录下来。因此,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工作者专业水平不高造成的。3.顶层设计不专业。顶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专业的顶层设计会给后续工作带来事倍功半的消极影响:经费预算不到位、设备欠缺、人员配备不齐等都因顶层设计而起。那么在之后的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一般,甚至效果不佳。

(二)“复活”——建阳童谣的传承

一种语言类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赴后继地坚持“说”下去。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对于歌谣的传承就是通过最为原始且好用的办法——口头传播或辅以文字记录。例如中世纪早期欧洲宗教音乐——圣咏,在当时记谱法还未真正形成的条件下,除了用文字记录歌词外,歌曲的旋律都要依靠人的听力和记忆来记录与传播。这些圣咏在几百年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的。因此,童谣的传承也不例外,也是通过漫长的岁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却嘎然无声,民间听不到童谣了!这不符合它的发展规律!面对这一严峻的现象,我们该如何让尘封20年的童谣死灰复燃呢?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这一被动的局面,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馆藏童谣”的“复活”工作。

nlc202309011307

1.呼吁地方政府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的专业指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建阳童谣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因此,笔者呼吁地方政府应当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立场来关注童谣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政策到人员经费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聘请专家与学者参与到保护与传承童谣的工作中,让这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就具有专业的指导,使今后开展的工作少走弯路,让工作具有专业性、有效性、可持续性。

2.提高音乐文化工作者科研水平,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复活”工程。

根据之前的经验,笔者建议提高当地音乐文化工作者、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用“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他们的实战能力,尤其是在童谣音调的采录方面要给予强化。同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开展“复活”工程。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开展工作,通过开题论证、阶段成果交流与验收、结题成果展、课题发展延续性的研讨、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程序来完成,做到严谨、严格。

3.科研经费、装备到位。

20世纪90年代的采录工作基本是“口传”加“笔记”的工作模式,由于当时经费及采录设备的不足,造成工作效率低,甚至造成研究人员认为建阳“没有可唱的童谣”的观点。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预算方面要尽可能准确,将科研装备(如录音笔)考虑周全,在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的前提下配齐、配足。

4.重新整理,优化童谣。

童谣的传承是经过数代人口传心授、代代优化而保存至今。當代人对于童谣也应该是在坚持传统的传承方式基础上,不断优化童谣,使童谣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因此,重新整理童谣,要利用专业技术、借助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尤其是对具有音调性的童谣更应该引起重视,以弥补过去工作的不足。另外,对童谣中的精华与糟粕要进行分辨,扬长避短,力求优化,使其与时俱进,利于当代人的传承。

5.多层面(县文化局、乡镇文化站等)、多维度(新闻媒体、网络、平面广告)、多形式(群文活动、学校活动、工会活动等)的宣传与教育。

根据笔者前期的调研结果来看,除了小学生对童谣陌生以外,还发现这个阶段年龄的孩子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也欠佳,仅约44%的孩子表示喜欢童谣,这个数字应当引起重视!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当他们对于民族文化表现出漠视的态度,我们应该要重视,而且要立刻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宣传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6.纳入全市幼儿园、中小学乡土(校本、园本)教材。

除了宣传和教育以外,再一个有效的举措就是选编一部分优秀的、有代表性的童谣成册,尤其是将具有音调性的优秀童谣及新编童谣汇成歌集,下发到学校、企事业单位,作为学校的补充教材或企事业单位职工业余文化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当地的百姓“恶补”一下民族文化大餐,同时对于童谣的“复活”工作还得有条不紊地按照步骤扎实开展。

结语:“永生”——建阳童谣的发展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建阳童谣作为非物质遗产要永生,必须要依靠人尤其是建阳人对其保护与优化,使其能在当下物质经济利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必须要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建阳人坚持信念,将其代代相传、代代更新,才能使其“永生”。

笔者经过两年多的田野调查,立下志愿为家乡的音乐文化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希望相关人士,尤其是其中的建阳人能给予关注、呼吁,甚至是帮助或参与到保护建阳音乐文化的事业中来。

注释:

(1)馆藏作品,即大量的现代派音乐作品以书面的形式“问世”(出版)之后,因演出商担心音乐会票房太低或较少的听众关注而没有被演出的机会,直接被图书馆收藏了。笔者认为该词带有一定的贬义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大潭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教育厅社科A类课题:“福建省建阳市汉族原生态童谣田野调查”,项目编号:JA12418S。

馆藏信息资源宣传的问题与对策 篇4

(一) 馆藏信息资源宣传的内涵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重要的学术机构。图书馆信息资料作用的发挥, 关键在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包括纸质的图书、期刊和报纸, 本馆购买的及可共享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以及其他的非书资料如光盘等资源。馆藏信息资源宣传, 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 通过一定的宣传平台向利用者宣传图书馆现有的馆藏基本情况、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数据库资源及其他的馆藏资源。

(二) 馆藏信息资源宣传的意义

宣传工作具有主动性、促进性和导向性, 图书馆开展宣传工作, 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提高图书馆在高校的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宣传工作的导向性, 第一层含义是使用图书馆的导向性, 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概况为内容的宣传上。对书库布局、开放时间、借还制度等基本概况的宣传, 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第二层含义是规范使用图书馆的导向性。宣传读者培训的相关信息, 如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架库查找方法、数据资源的通行入口及口令等能引导读者规范使用图书馆, 快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第三层含义是对馆藏资源使用的导向性。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地理科学学院新入学生的研究生开展了讲座式的读者培训, 特别推荐地理学专业的数据库——Gel Ref, 在数据库使用报告上显示出讲座当月该数据库的点击率和下载率居全年的最高点。馆藏资源宣传内容的导向性明确、针对性强, 能有效引导读者利用对应的宣传内容, 切实发挥图书信息资源中凝聚的人类知识、信息的价值。

开展馆藏信息资源宣传工作, 向利用者推介信息, 旨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产生切实的利用需要, 达到提高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的目的;有利于图书馆员特别是流通部门的馆员, 实现个人价值,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工作, 挖掘现有的馆藏信息;有利于促进读者对馆藏资源有方向地利用。

二、当前馆藏信息资源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专业专门的宣传工作人员

高校图书馆因馆藏和书库管理的需要, 需要在借还和书库管理上放置大量人力, 这是基础的服务, 也是低层次的服务, 占用的人力较大。另外阅览、办公室、采编、技术信息维护、参考咨询服务等, 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开展。因图书馆书库分布多, 虽然人员从数量上看较多, 但实际上人力紧缺是各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长期存在的现状, 因此并未配备专门的宣传工作人员。另外, 因宣传工作长期需求不突出, 没有设置宣传工作专员的传统, 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不配备专门的宣传人员。此外, 宣传工作本身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需要有文字设计、美工设计、网页设计、创意、策划等多方面能力要求, 而图书馆人员专业构成上多倾向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 掌握全面宣传技能的人才短缺。

(二) 没有固定的宣传经费

宣传工作花费的成本, 来自于制作、设计、印刷及投放几个方面。印刷成本属于必须支出的成本。印刷一定数量的普及面广的宣传单页, 制作和印刷效果精美的宣传册以及制作专门性的视听宣传资料等, 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 需要有经费的支持。高校图书馆每年使用的经费额度主要放在采购上, 如采购图书、报刊、各类电子资源等, 费用较高, 另外采购服务设备、馆库用具等, 也占一定的比重。投入多、花销大, 给校级形成一种投入充足、充分的印象, 因此会消减其他开支, 在其他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所提供的经费不足, 没有设置固定的专项经费。

(三) 宣传主题不明确, 针对性不强

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工作, 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的宣传内容有新书通报、电子数据资源特色介绍等。随着每年生均册数的纸质图书采买, 电子数据库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 高校图书馆积累的馆藏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在馆藏信息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同比增长, 大量馆藏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做好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工作, 对于开发各类馆藏信息资源有重要作用。除一些特色的馆藏图书及特色的数据库的宣传工作做得较好外, 针对大量的纸质图书资源存在宣传的主题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馆藏资源的丰富性与宣传主题明确指向的范围有限性形成一对矛盾, 只能通过一个有限范围的主题, 在主题深度拓展, 然后通过经常性的宣传工作, 不断变换宣传主题, 才能使整个馆藏资源的宣传更为全面。目前各校图书馆正是因为这一对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 在馆藏资源宣传上概括性明显而深入主题宣传不足。

(四) 宣传工作组织力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每都会开展宣传工作, 但在开展工作的人员上, 目前宣传工作主要是由馆办公室、参考咨询部及资源建设部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开展, 没有设置一个职责明确的宣传工作组织。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但因图书馆概况的相对固定性、读者培训内容的稳定性, 以及馆藏信息资源宣传的简单性, 使宣传工作显得单调且深度不足。宣传工作并没有向图书馆其他的业务工作一样, 设置有一个有组织, 有持续性计划的工作部门。宣传工作整体上看突击性明显, 系统性不强, 持续性不够。

三、馆藏信息资源宣传的策略

(一) 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

为切实保证图书馆宣传工作的开展, 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宣传机制, 把宣传工作当作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开展落实。

在工作计划上, 要把宣传工作纳入计划范围内。宣传工作应该是一项常态性、持续性的工作, 而不是突击性、阶段性、应付式的工作, 因而要有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计划。虽然宣传工作因其内容的多样性, 宣传主题较为繁多, 但因学校设置的专业构成的相对稳定性及学制的固定性, 使宣传工作在一定的时期内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 做好工作计划, 对于形成一个有效的宣传工作机制有重要作用。

(二) 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可采用的宣传渠道越来越多, 宣传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断与时俱进。每一种宣传的途径及方法都有其局限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宣传途径, 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高校各种宣传平台, 尽可能在广度上多拓展。图书馆内设的宣传栏或是宣传板, 以及图书馆的网站或主页, 是图书馆首选的宣传途径, 主要便于读者随时了解图书馆的概况, 如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馆库开放时间、借阅制度等。另外, 常设的动态的新闻宣传, 有助于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图书馆网页的宣传, 还有助于保留不同时期的宣传内容, 体现图书馆宣传的延续性以及宣传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充分利用其他的宣传途径、方法。通过校报、宣传栏、展板、广播等宣传途径, 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近期举办的各项活动, 提高活动参与度等作用。在宣传的具体方式上, 采用新闻通讯、宣传册、宣传单、宣传影视资料等形式, 对不同的宣传内容结合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使宣传面广泛铺开, 且宣传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时, 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宣传途径, 如校内网、博客平台、微博平台等, 主动发布图书馆工作动态等。

(三) 细化宣传主题, 导向具体资源

图书馆信息资源凝聚着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 馆藏的丰富性直接决定了宣传主题的多样性, 通过一个个不同宣传主题的积累, 达到全面宣传馆藏资源的目的;通过对不同主体地宣传, 达到宣传面的全面性。

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 与图书馆概况及读者培训的业务宣传相比而言更有挑战性。平铺直述没有重点且过于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是大多图书馆目前的做法, 特别是对于纸质的图书而言, 这样的宣传内容导向性不足。每个书库的图书馆类别多样, 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潜在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要明确宣传主题, 才能将宣传内容细化包装, 突出宣传亮点, 明确指向所宣传的馆藏资源类别。在一个细化的主题下, 甚至可以是相关图书的重点推介、好书推介等, 目的是为了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直取所需。

比如, 开设文娱休闲类的宣传主题, 以旅游、电影、漫画等为主题, 重点推荐相关书目资源、电子资源、数据库等。开设专业的宣传主题, 结合时下新兴的热门考试, 开设公务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司法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宣传主题等, 采用讲座、海报、新闻等方式, 重点推荐新书以及相关的试题资源数据库等。

(四) 分主体开展宣传工作

有针对性的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 要考虑读者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年级需求等方面, 才会使宣传工作的导向性更为明确。如通过学科馆员, 与相应的对口专业开展以拓展、拓深专业知识为目的的馆藏信息资源推介。根据各高校所设置的专业的不同, 细化宣传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主题, 针对不同的主体, 在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范围开展不同的内容宣传。

比如针对新生, 可以开设以大学生活向导为主题的宣传, 推介相关的期刊杂志、纸质电子图书资源等。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 开设素质拓展为主题的宣传, 提高口头表达演讲能力、提高班级、社团管理能力、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等主题。针对毕业生, 开设求职、考研、职业生涯规划类主题。针对有研究任务的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 开设如何做学问、做研究的主题, 推介这方面的指导性资源, 等等。

(五) 精心策划, 注意宣传表现形式

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应重视在深度宣传的延伸。没有美感、文化质感、情感导入的宣传, 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的宣传, 如果一味重复地开展, 会让受众感到厌倦乏味, 此后对同一主体展示的其他宣传内容失去期待和了解的兴趣。图书馆宣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到图书馆来,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宣传工作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诱惑力和导向性。宣传工作是一门结合美学、艺术、创意、文学多方面的知识性工作。有研究者提出, 以手绘POP的形式来增加图书馆宣传工作的艺术欣赏性, 在图书馆宣传的文字中重视文学的召唤性, 都是为了增加图书馆宣传工作的实效, 达到激发读者的阅览需求, 吸引其到图书馆借阅、利用馆藏信息资源的目的。

摘要:做好馆藏信息资源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及促进读者有针对性地利用馆藏资源。图书馆宣传工作具有主动性、促进性和导向性, 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多样的宣传平台、细化宣传主题、分主体适用宣传主题以及注重宣传形式等手段, 提高馆藏信息资源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促进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馆藏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彤.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宣传案例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 2007年, 第10期:105-106, 转116页.

[2]李炜.手绘POP宣传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 05期:38-40.

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 篇5

【英文摘要】Brief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a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 篇6

【关键词】和县 铜镜 纹饰 铭文

和县古老而又神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了这片土地。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

近年来,县文物部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抢救性清理上百座古墓葬。据统计,和县馆藏铜镜86面出土地点大部分分布在县城以西20公里范围内,其时代可分为战国、汉代、三国吴、唐代、宋代和元代,具体时代划分如下:

1.战国镜6面:蟠螭纹镜2面,四叶纹铜镜、羽状柿叶纹镜、四乳四神规矩镜、十一连弧纹镜各1面。

2.汉代铜镜56面:昭明镜13面、四乳四虺纹镜10面、神兽纹镜8面、连弧纹镜7面、博局镜9面、盘龙纹镜4面、四乳八禽纹镜3面、五乳五禽纹镜1面、日光铭文镜1面。

3.三国吴铜镜2面:环绕式四神四兽铭文镜、三角缘三神兽镜各1面。

4.唐代铜镜4面:八瓣形葡萄镜、唐棱花葡萄镜各1面,瑞兽葡萄镜2面。

5.宋代铜镜15面:湖州镜5面,带柄镜4面,花瓣镜3面,菊花蝴蝶纹方镜、菱形花方镜、鲤鱼铭文镜各1面。

6.元代铜镜 3面:元圆钮素镜、元梅花纹镜、铭文镜各1面。

下面从中精选极具代表性的19面馆藏铜镜,与同仁们共赏。

蟠螭纹铜镜:直径11.8厘米,缘厚0.47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8年8月十里墓葬出土。圆形,兽卧形钮,钮座为兽的肢体。钮座外一圈铭文,铭文外一周栉齿纹,主纹饰为四对龙虎斗。素缘(见图1)。

连弧昭明镜:直径16厘米,缘厚1.3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和县公安局二科追缴后移交。镜面圆形,半球形圆钮,凸弦纹圆钮座,座外饰内连弧纹。外区有两周栉齿纹,中间夹饰铭文带。铭文为“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字间以“而”字相隔。宽平缘(见图2)。

四乳四虺纹铜镜:直径11.7厘米,缘厚0.6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9年十里墓葬出土。黑漆古色,圆形,半圆钮,圆形钮座。外区有2周栉齿纹,区间主纹饰变形四虺,间以四乳。宽平缘(见图3)。

重列式神兽纹镜:直径13.3厘米,缘厚0.4 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75年10月卜集人民公社黄圩墓葬出土。纹饰高浮雕,自上而下将南极老人、伯牙弹琴、东王公、西王母、皇帝、天皇大帝、五帝排列成五段。神像的周边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代表四方。纹饰布局整齐明朗,镜钮上下有直行“君宜官”篆书铭文。边缘镜文为“吾作明镜 幽涑 宫商 周罗容象 五帝天皇 白牙单琴 皇帝除凶 朱鸟玄武 白虎青龙 宜君高官 子孙番昌 建安十年造作大吉羊” (见图4)。

连弧纹镜:直径14.5厘米,缘厚0.35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镜面圆形,半球形钮,凸弦纹钮座。钮座至边缘共分三个区:内区为十个螺旋纹装饰;中区为素弦纹一周;外区为主图案有四个变形凤鸟装饰。边缘为十四内向连弧纹(见图5)。

博局镜1:直径15.8厘米,缘厚0.5 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2008年历阳镇大邢庄出土。圆形,半球形钮,柿蒂形钮座。座外方框,框外排列八个带座乳钉,并间隔向外伸出一T形符号与L形符号相对,方框四角与V形符号相对,并在T、L、V形符号中间饰八个兽形纹。外区有一周栉齿纹,一周平素纹,一周凌形纹。平素缘(见图6)。

博局镜2:直径16.5厘米,缘厚0.5 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县公安局二科追缴后移交。黑漆古,圆形,半球形钮,钮座为圆形。镜缘内侧饰锯齿纹一周和凸弦纹一道,间绕螭龙纹,座外饰一周凌形纹,沿内凹下,铸铭文一周,自铭文向内至矩形方栏区间,饰规矩纹,有乳钉八个,格局匀称,所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各居一方。钮座与四神间饰一矩形方框,方框内有十二个乳钉。钮座为圆形,半球形钮(见图7)。

三角缘盘龙纹镜:直径9.5厘米,缘厚0.35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7年9月3日小西门城南窑厂出土,文物所从小西门废品站征集。圆钮,圆形钮座。座外浅浮雕夔龙盘绕,外区饰凌形纹、水波纹各一周。缘为三角形(见图8)。

四乳八虺纹镜:直径9.5厘米,缘厚0.5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7年9月3日小西门城南窑厂出土,文物所从小西门废品站征集。黑漆古色,圆钮,圆形钮座。钮座外一周横、竖纹,一周平素纹,一周栉齿纹,一周八虺纹,八虺分别被四乳丁和“日”形隔开,外区再一周栉齿纹和平素纹。宽素缘(见图9)。

环绕式四神四兽铭文镜:直径12厘米,缘厚0.35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3年4月20日戚镇乡复兴大队小周村出土。黑漆古色,圆钮,圆形钮座。内区高浮雕四神四兽间隔环绕分布,外区由连珠纹、半圆形、方形三种纹饰相间环绕一周,向外饰两道弦纹再内饰铭纹一周。凸窄缘(见图10)。

三角缘三神兽纹镜:直径9厘米,缘厚0.7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6年11月7日征集于长建乡张郝行政村郝村。高三角尖缘,面微凸,光洁照人,背内凹,且微下凸。分内、外区,外区饰二周栉齿纹、二周栉齿纹,内外沿和中间各饰凸弦纹一道,区间外沿饰一道凸弦纹,区间以线条浮雕三神兽。半圆钮,平圆座(见图11)。

瑞兽葡萄镜:直径9.7厘米,缘厚0.8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2年7月28日陋室西街施工工地出土。圆形,伏兽钮。内区四端兽相向奔驰于葡萄枝蔓间,瑞兽丰腴柔健、形态生动、变化多端;外区舒展润泽的枝叶和丰硕饱满的葡萄错综交缠,四只展翅飞翔的雀鸟相向点缀其中,神态飘逸。缘饰重瓣纹一周(见图12)。

湖州镜:直径15厘米,缘厚0.25度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7年3月城南窑厂出土,后来文物所征集。素面,桥形钮。六瓣形镜背有一长方框,框内饰铭文 “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见图13)。

带柄镜:通长23.9厘米,直径13厘米,柄长11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县公安局二科追缴后移交文物所。圆形,有柄。镜背有两圈凸弦纹将镜背区分为内外二区,内区为瑞鸟飞翔,外区为水藻花饰。边缘平素(见图14)。

蝴蝶仙鹤衔花花瓣镜:直径14.2厘米,缘厚0.15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1年8月13日城南二窑厂刘孝华挖后上缴。面扁圆,八花瓣沿,背宽平缘。无外区,内区凹,饰三仙鹤衔绶和三蝴蝶线刻高浮雕。小扁桥形钮,菊花纹钮座(见图15)。

菊花蝴蝶纹方镜:边长14.6厘米,缘厚0.2 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88年4月北门出土,同年10月17日由公安局二科转交。由于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习称“花蝶纹”。 该镜黑漆古,浅浮雕,半圆钮,菊花瓣钮座。座外四菊花对称绽放,花瓣、花蕊清晰可见。区间对称四蝴蝶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此镜纹饰线条秀丽,细密流畅完美(见图16)。宽缘。

鲤鱼铭文镜:直径18.6厘米,缘厚1.6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和县公安局二科追回后交文物所。圆形,圆钮,无钮座。钮两旁有两条头尾相对鲤鱼,上下直形铭文 “长命富贵 金玉满堂”。镜面微凸(见图17)。

梅花纹镜:直径13.5厘米,缘厚1.8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县公安局二科追缴后移交。圆形,无钮和座。内区饰六梅围绕独梅一周,外区十六朵梅花环绕一周。窄缘(见图18)。

铭文镜:直径14.2厘米,缘厚1.9厘米,质地为铜锡合金,1994年1月13日县公安局二科追缴后移交。桥形钮,无钮座。钮外为四字铭文,铭文外为一道凸弦纹。边缘凸起成窄边(见图19)。

馆藏信息 篇7

如今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 利用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提升其馆藏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是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一项重要的建设性项目, 也是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基础项目之一。文章旨在探讨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实现馆藏信息推送服务, 实现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的途径和运用的技术及相关指导以及在充分考虑地方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的同时, 做到快捷主动的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 建成对不同读者群有针对性的馆藏信息资源主动推送服务体系。

1 推进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推送服务的重要性及意义

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现今, 图书馆需要应对各类人群的各种信息服务需求, 其服务模式需要不断延伸, 并开拓各种用户个性化服务项目, 以保证其服务朝着系统化服务平台的方向迈进。[1]高校图书馆不但为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通过师生对信息的吸收和利用为社会做贡献。地方高校一般处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方, 积极探讨推进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推送服务的相关研究课题, 培养和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是提升地方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发展地方经济文化, 推动地方特色人文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补充。馆藏信息推送服务使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吸收所需要的馆藏信息, 减免因查阅过多资料而浪费的时间与精力。探讨如何推进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推送服务的相关问题及策略必将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 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推送服务现状及现存问题

信息推送技术是一种信息发布技术, 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2]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一般为新兴的地方院校图书馆, 处于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中西部地区, 科技水平落后, 设施不完善, 建设无特色, 未形成独特的管理理念。且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欠缺、资金不足, 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缺乏主动性和技术性, 服务管理不到位, 信息推送服务不能统筹兼顾读者的多方面需求。其中, 地方经济水平落后和人文科技意识薄弱是造成地方图书馆缺乏主动性和技术性的主要原因。

3 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推送服务的相关策略

3.1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推送馆藏信息资源

科学技术引导和推动图书馆的进步和发展。如网络、手机、手持阅读器、自主设施、云计算、web2.0等, 不但增加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形式, 推动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质量的提高, 也扩充加大了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内容与范围, 且不断地改变着图书馆的形态流程以及其服务的模式。其中, 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最便捷渠道, 它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带来了深刻的变革。[3]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完善也将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推送有非常重大的帮助。这种技术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特点, 如:读者的年级、学科类别、专业方向、工作性质和研究领域的不同提取馆藏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有目的和方向地推送服务。如今, 大学生利用手机WLAN和移动、电信等无线和数据流量上网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已变得很普遍。充分利用手机无线上网查询图书馆馆藏资源, 将更加便于师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3.2 把握读者需求, 开发更加便捷的信息推送服务模式

现代读者对信息存在着多方面的需求。读者们不但需要安静的阅览环境、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服务条件, 更需要得到专业的服务, 让其方便快捷地获取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性内容。网络的发展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对图书馆的注意力发生转移。现代图书馆只有把握读者的需求, 提供超值服务, 才能够吸引读者减少威胁。如:引入基于E-mail的馆藏信息推送服务, 将入藏新书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定期向本校师生读者推送感兴趣的入藏新书;定期印发各个院系新书推荐传单或是电子图书发布信息的小册子;在馆内和校内多处设置方便快捷的馆藏图书和信息搜索引擎, 在图书馆开通手机WLAN搜索阅读等, 方便校内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本馆的最新馆藏资源更新信息, 找到适合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料。还可以利用手机无线上网, 采取校内师生手机号网上注册服务的方式, 让校内师生通过手机无线上网能够快速浏览图书馆的各种信息, 包括馆藏新书信息, 专业类别信息以及馆藏图书的借阅信息。

3.3 落实学科馆员的宣传推送服务, 提升馆员服务质量

要提高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首先要提高馆员的素质。[4]学科馆员应全面走向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的综合型网络信息服务, 使读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学科馆员具有专业性和有针对性, 不但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并且对各学科读者特点和各学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有较深入的了解。引入和落实学科馆员制度, 可以明确各个学科馆员的服务范围、内容, 确保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和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学科馆员还可以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如:担任外语学科的学科馆员可以深入到该学科师生群体中发送相关外语方面的新书推荐宣传单, 介绍相关方面的馆藏资源信息, 举行相关的馆藏信息检索交流会等。还可以来针对教职工申报的课题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可能需要用到的资料, 分学科地展开相对应的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 为申报课题的教职工提供最新信息和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方式, 这样可以变立项项目组的被动文献信息资源查询检索为图书馆主动的资源信息推送活动。

4 结束语

现代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的出路, 在于把握地方性特点, 主动服务创新。文章分析了影响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推送的各方面因素, 主动寻求地方高校馆藏信息资源推送服务的新出路, 提出可行性策略, 希望借此为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与资源开发[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2, 6:44.

[2]张素霞."推送"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J].现代情报, 2004 (11) :46-47.

[3]石薇, 樊巍.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2) :113-126.

馆藏信息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 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 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永平铜矿档案管理的效率。

1 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

1.1 网络硬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 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 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 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 为永平铜矿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2 档案管理自动化初见成效

永平铜矿档案馆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 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 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 档案馆网络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历史的原因, 永平铜矿档案馆自动化管理走的是一条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 机型五花八门, 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发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 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 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 数据不完整, 致使大多数档案室无主题标引, 共享性差。

2.2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 永平铜矿档案馆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

由于档案馆在建库过程中, 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 标准化程度低, 类型单一, 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 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2.3 在档案馆现代化管理中, 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 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

档案馆网络化建设, 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 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 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较低, 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 馆内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 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3 档案馆网络化管理应用

3.1 建立永平铜矿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设永平铜矿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永平铜矿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 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 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 以对建设永平铜矿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 统一思想, 协调行动, 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 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了各门类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3.2 加强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永平铜矿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召集有关专家, 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 并根据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 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 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江西铜业公司档案处和永平铜矿协调组织的领导下, 选用《清华紫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TH-AMS标准版》的高质量应用软件, 在实现档案工作通用需求的同时, 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 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 构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清华紫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实体档案管理上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 通过密钥文件、图形图像处理、在线收集、字段权限控制、规则权限控制、批量挂接、全能浏览器、通用报表生成器、OCR汉字识别等多种信息处理技术, 实现了从文件处理到自动组卷、档案整理、打印编目、借阅查询等档案工作全过程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为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 2010年按照矿山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档案信息作为档案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 通过与矿信息部的合作在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办公系统网页, 完成了永平铜矿“档案知识窗口”和档案专门的网页建设, 设置了档案概况、档案法规、网上查档、矿志年鉴编纂、最新动态等栏目, 及时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及江铜公司档案管理新制度, 特别是有针对性将文书档案信息作为在0A系统察看尝试性的试用的, 实现了有权用户的档案查询, 足不出户能查到档案, 受到了永平铜矿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档案专 (兼) 职人员的好评。逐步实现了各类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3.3 开发馆藏资源, 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 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档案馆应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 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 增加数据库容量, 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

3.4 培养网络化人才

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 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 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更新其知识结构, 提高其业务水平, 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 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 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馆藏信息 篇9

一、开发信息资源库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挑战

信息资源库是收集、贮藏、整合、分析各种信息、资料、数据的场所。其重要特征是它的共享性,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点击到自己所需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环节,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有别于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最本质特征。长期以来,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各系统各部门追求各自的“自我完善”,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诸多弊端,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面临极大的挑战。

1、因特网的无限扩展和普及,极大地冲击了图书馆在文献信息传播交流中的统治地位。因为图书馆往往是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首先途径。而在网络时代,人们首先是在网上查找。这就使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直接占有的优势显得越来越弱,而建立好的信息资源库显得越来越重要。

2、网络也带来了对图书馆馆藏类型和服务方式的挑战,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印刷文献为主要收藏对象。网络环境下,其文献收藏扩展到各种电子出版物,服务方式也从传统的流通、阅览为主转向网上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值及质量要求比过去大大提高,他们希望信息服务人员能为其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尤其是复杂的查询和检索,更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这就对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

面对网上信息资源以及跨越时空的检索方式,高度开放和自由以及文本间超级链接等信息技术,图书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知识、扩展能力,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的能力,尤其要掌握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要具有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整理、加工、形成二次文献等网络服务能力,具备信息资源库里导航员的素质,图书馆要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才能抢占工作的先机,应对网络世界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建设信息资源库的原则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是开展信息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遵循传统图书馆原有的实用性、系统性与协调原则外,笔者以为,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个性化和特色化原则。

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必须“面向读者”,党校图书馆的馆藏的藏书体系本身是一个具有党校特色的文献信息库,在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是用户需要什么,我们收集什么。可以说,用户需求决定信息供给,党校图书馆的潜在用户,是党校的教研人员、党政领导干部、党校历届学员以及市区机关宣传工作者。这些用户有特定的信息需求,所以党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要有自己个性特色,开发的数据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校的性质和任务,体现“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教育思想,围绕党校的教学任务去开展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2、共享性与渐进性的原则。

资源共享是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特征,也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取向。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图书馆信息资源布局,从一开始建库,就必须考虑到要有利于信息服务社会化、集成化和网络化进程,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发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浪费,有效利用信息投入,才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3、层次性与专业性原则。

文献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由于专业设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藏书结构不同,必须要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需求和最佳的信息资源模式组合。专业性是党校图书馆配置信息资源最基本的原则,党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如果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专业需要,组织起再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对于教学还是无济于事,因此,不管是现实馆藏还是虚拟馆藏,都应遵循层次性和专业性原则。

4、针对性和效益性原则。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应当坚持针对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以市场信息需求为导向,开发的内容和用户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相一致;开发的深度应适合用户的使用;开发的信息产品形式应便于用户获取。还要注意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关系问题,既要注意当前社会急需的需求,获得短期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积累,因为长远经济效益与未来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同一性。

三、开发信息资源库的途径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网络环境下的重要支撑条件,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推进信息资源建设朝着电子化、虚拟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而建设信息资源库,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探索。

1、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从范围看,包括三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开发建设本馆网络信息资源系统。二是国内外适合本馆使用的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三是开发挖掘馆外数据资源,包括系统内其他馆的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相关网站,通过获得合法使用权,扩大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2、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从手段看,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服务项目。一是开展网络信息咨询。二是定题服务。根据用户需求,由信息服务部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供特定需求服务。三是跟踪服务,对重点学科及科研课题,广泛收集科研动态、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等信息,进行跟踪提供资料。四是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服务主页中设立信息交流栏目,将网络资源纳入自身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把学科动态、科研成果、新产品信息展现在网络用户眼前,开展信息服务。五是用户培训。对教师及主体班次学员进行检索培训,开设检索培训课,使学员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3、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从实效看,要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图书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开发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图书馆在开发信息资源时,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战略目标。同时图书馆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信息工作的服务方向,并针对性的收集信息。图书馆只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面向科技,围绕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产品在转化为生产力之前,需要准确的信息和大量的资料。图书馆要针对当地的产业特色,搜集与之相关的科技信息,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服务,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文献、信息、技术一条龙服务,实现信息产业化。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占领信息消费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信息成为无形的消费品。网上信息需求,已成为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教职员工,在校和历届学员、党政军领导干部、党团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是数字图书馆的访问者和潜在读者。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党校数字图书馆如果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利用信息资源库吸引他们,确立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目标,编制好相关的知识信息,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就能产生社会效益。同时,数字图书馆通过电子商务的有偿服务,也将获得商机,在信息市场上获取经济利益。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开发网上信息资源库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图书馆的经营理念、服务格局以及组织管理模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业发展的前景,把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遵循信息开发的原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变服务方式,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方便、快捷、准确地为读者服务。充分发挥信息集散地的功能,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尤其要利用科技信息,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为实现经济腾飞出力,才能使馆藏信息资源随时随地转化为最大的实际效益。

摘要:本文就信息的开发对经济建设、领导决策、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作了简明的阐述。

馆藏信息 篇10

关键词:档案馆,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能力,保障措施

构建和谐社会, 要求社会服务机构必须以更好履行自身职能为出发点, 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活动。因此, 作为社会档案信息专门管理机构的档案馆, 应从更好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 将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认真加以落实。

一、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即档案馆坚持以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为基点, 加大对馆藏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优势,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与优质高效的利用服务, 从而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档案信息服务保障。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有利于提高档案馆服务社会需求的水平。

社会进步使档案馆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的趋势日渐加快。以往带有神秘色彩的档案馆渐渐开始关注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服务, 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手段日臻完善、服务理念得到更新, 使档案馆朝着社会化公共服务型的方向转化, 并已初步形成了鲜明特色。档案馆的立馆之基在于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不容偏废。但是,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档案馆的“三个服务”职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 强调档案馆的公共性, 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档案馆固有的属性与功能。事实上, 档案馆在履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职能的同时, 还要履行为社会公众服务职能, 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完全符合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则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拓宽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渠道, 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独具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科学确定档案馆的未来发展定位, 从根本上提高档案馆服务社会公众、满足社会公众利用需求的能力与水平。

2. 有利于增强档案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档案馆肩负着积累、保存历史记录的社会责任, 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并以其独有的功能成为连接馆藏档案信息与社会公众的纽带。在社会的档案利用实践中, 档案馆始终处于档案信息资源“支配者”、“供给者”的突出位置。伴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使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显著增多、日渐复杂, 客观上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必须积极配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切实解决好档案馆在履行“三个服务”职能中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明显滞后的缺憾问题。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是档案馆面向整个社会, 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而提供优质档案信息服务的保障条件, 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达到档案馆依托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平台, 以开展人性化、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为基本目的, 拓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传递的渠道, 逐步形成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特点的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 达到切实增强档案馆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3. 有利于促进档案馆社会服务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 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开展信息服务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方面仍然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因而, 要彻底扭转档案馆在政治、经济领域服务职能较强, 社会公众领域服务职能较弱;管理功能建设较强, 服务功能建设较弱的弊端, 就必须重视深化档案馆服务方式的变革问题, 扩大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辐射面, 通过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引发档案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促使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使档案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方式更加适应科学发展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为依托。网络环境中所具有的“塞帕空间”可以对所有来源不同、形式不一、类型相异的馆藏档案信息进行扁平化链接, 将分布于不同地域、行业间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形成集成化、智能化的综合优势, 实现不同档案馆际间创建与维护的分布式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互操作, 便于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激发广大社会公众主动利用档案资源、了解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拓展档案馆服务领域与服务空间, 促使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二、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1. 实施数字转换, 整合馆藏资源,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必须做好对现有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加快直接利用数字技术“生产”档案信息资源的步伐, 以便实施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传输与计算机组织、检索、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等。目前,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 一方面要注意科学运作, 循序渐进, 主动会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协商制定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发展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共同实施, 保证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强调分工协作, 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 本着分工协作、提高效率的原则, 积极建设馆藏档案资源共享数据库体系, 研发高性能的档案资源传输、查询系统, 使其适应社会公众在线搜索查询的需要, 提高馆藏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适应网络环境下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利用的社会要求。

2. 建立科学标准, 保障组织实施,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技术前提。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需要建立一整套统一的组织标准与技术标准, 其中技术标准的作用尤为突出, 包括馆藏档案信息的加工标准、记录标准、传输标准、检索标准、处理与控制标准以及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标准等。只有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坚持标准化, 才能实现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目的;才能避免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中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才能切实提升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 达到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目的。

3. 更新服务观念, 关注社会民生,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思想保障。

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量多面广, 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等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因此, 在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过程中, 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改变档案馆自我封闭、过分强调政治性与保密性、忽视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思维定式, 奉行以人为本、贴近社会公众需求的公共服务理念, 关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完善馆藏结构, 丰富馆藏内容, 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重点, 这也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所在。

4. 改善服务体系, 形成常态机制,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组织目标。

档案馆必须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信息需求与信息公平的现实要求, 创新档案馆的综合管理机制, 改善信息服务设施, 完善档案服务体系, 更新档案服务观念, 建立起档案信息服务渠道, 利用各种有效方式, 面向社会公众的需要开发档案资源, 开展更加集中规范、系统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档案体系, 并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发挥档案馆对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积极作用。

5. 提高队伍素质, 培养造就人才, 是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人力基础。

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 使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均有本质性的改变, 需要具备一支了解掌握档案馆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才队伍。档案馆要从服务广大社会公众的视角, 对内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外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 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 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只有这样, 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才会具有强大动力和明确方向。因此, 要尽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提升档案馆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办法、培养内容和培养制度。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步伐, 变一般性号召为强制性要求, 将其列入档案馆人员培训计划和业绩考核之中。同时, 结合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的业务需要,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办法, 从吸收、激励、管理、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 切实使馆藏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实践得到有效加强, 为档案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严怡民.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倪波.信息传播原理.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4].张锐.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学研究, 2005.6

博物四川馆藏天下 篇11

博物馆体系更加健全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纪念馆已备案登记的数量达244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69座(文物系统博物馆152座,行业博物馆17座),民办博物馆75座;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7座,二级博物馆7座,三级博物馆18座。以四川博物院为龙头,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为特色,市州博物馆为支撑,县级博物馆为依托,民办博物馆为亮点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得到提高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正式登记入藏的藏品约315万件。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代表的古蜀文物、汉代陶石雕刻、南朝至唐代时期的佛教造像、宋代石刻及窖藏瓷器和金银器、明清书画作品、张大千书画作品等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珍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基本陈列331个,举办临时展览678个,开展教育活动2811次。

免费开放工作成效凸显

2013年,四川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达89家,全年免费接待观众人数约16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600万人次,大中小学生及农民工、城镇低收入群体参观人数进一步上升,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2008年以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已累计投入8亿多元。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

数字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新媒体传播模式进一步发展应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顺利开馆,成都市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数字文化文物信息综合管理、展示与互动平台——“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文博资源服务公众的途径手段更加多元。

国家文物局已拟定金沙遗址博物馆为首批三个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工作。金沙信息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完成首期WIFI信号覆盖;为精品文物贴上了二维码标签,设立扫码体验专区,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导览平台是国内首批、西南首家提供该服务的博物馆,通过微信发送所需信息的编号或名称即可了解藏品、展览、开放时间、交通地址等信息。

此外,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已建立;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已登陆谷歌艺术计划,同时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都已上线。

博物馆文物交流活动积极开展

金沙遗址博物馆引进《马王堆汉墓文物珍品展》、四川博物院赴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巴蜀神韵——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反响强烈;配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开展的赴日“中华大文明展”、赴意“早期中国展”、赴英“明代:皇宫与驿道”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与美国宝尔博物馆、休斯敦自然博物馆外展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四川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民办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

国家文物局2010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也于2010年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

四川正努力探索推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思路举措,民办博物馆在提高陈列水平、加强藏品保护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作出了努力。民办博物馆事业已日益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馆藏天下:推动文博事业和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需做好文物库房、展厅的文物管理和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文物寿命。可采取改善文物保管设施等措施,推进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技术保护工作,有效降低博物馆藏品的自然损坏率。

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强化科研保障,改善科研环境。

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提供给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产品”,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

201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文化含量,创造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突出文物的主角地位和观赏性,突出陈列展览的真实性和知识性,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灵魂”。要逐步建立完善共同推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机制,丰富面向或配合学校教育的陈列展览。

要结合国民教育,增加博物馆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将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

要采取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乡土教育、组织夏令营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博物馆活动,凸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价值。

深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

虽然四川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长期未能得到调整的现状已难以适应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以及新建博物馆的补助需求。要切实加强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监督管理,不断探索推进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的新举措,扎实推动免费开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四川省博物馆虽然数量增长较快,但很多博物馆在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宣传推介、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明显较低;一些民办博物馆申办时热情高涨,开办后无所作为,没有履行向社会开放的职责,有的甚至收藏赝品。

因此,需要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各地博物馆、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通过合办展览、举行学术会议、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在科研、展览等领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

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博物馆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探索第三方审核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文物博物馆宣传工作。

另外,随着四川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和文物经营活动的日趋活跃,文物经营活动中未取得文物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文物经营、买卖出土文物、虚假经营、知假拍假等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需要进一步整顿规范文物经营市场。

推动民办博物馆办馆质量提升

谈企业档案馆藏结构优化 篇12

一、如何认识馆藏结构优化

其一, 优化馆藏结构是个动态的认识过程, 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进行再认识和再提高, 把握主动性。在新时期, 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变化, 企业档案的表现形式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企业档案工作者在这些变化面前, 应适时转变观念, 转变管理理念。其二, 优化馆藏结构是动态的实践过程, 需要不断进行阶段性再调整、再适应。需要企业档案工作者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主动探索, 主动运用制度、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其三, 优化馆藏结构是企业档案馆建设的客观需求,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企业档案载体与存在形式会多种多样, 内容会更丰富。企业档案馆的保管条件与管理手段必须超越常规形态, 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二、如何认识现有馆藏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 企业档案馆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馆藏不足、范围不广、种类单一、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首先, 门类比较单一。目前馆藏档案普遍是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较大, 反映党群、各机构、部门职能活动的档案的比重较大, 而企业其他门类档案有的还没有纳入正常管理轨道, 有的从形成开始, 就没有系统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形成了文档独大的现象。其次, 载体比较单一。走进企业档案馆库房, 我们会看到一柜柜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纸质档案, 而其他载体的档案都比较少。再次, 内容比较单一。文书档案成为馆藏档案的主体, 其内容的单一就在所难免了。翻开文书档案的案卷目录, 这部分档案的基本内容是:党政会议纪录、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综合报表、工作简报、调查报告、请示批复、干部任免、员工奖惩以及政策法规文件。在科技档案中, 以蓝图、竣工图居多, 施工更改、变更文件、施工过程形成的文件却并不完善。大量涉及企业员工“人”的档案资料并不在企业档案馆保存, 有些档案还在形成部门保管利用。面对上述种种不合理现象, 面对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员工对档案的需求, 笔者认为, 企业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必须调整, 根据企业实际, 统筹安排, 真正建立起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三、优化馆藏结构的对策

优化馆藏势在必行, 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对策之一:走理念转变之路。理念一变天地宽, 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坚决纠正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 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勇创一流、积极有为的氛围。树立起“法制”理念, 改变单一的行政管理理念, 依法推进企业档案工作, 实施档案资源优化, 解决企业档案工作中的问题, 学会用法处理问题, 解决矛盾。树立起“质量”的理念, 改变单一的“数量”理念, 馆藏优化坚持结构合理、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增加数量。树立“大服务”理念, 馆藏档案既要为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服务, 又要为满足企业员工的各种需求服务, 开阔视野, 扩大进馆范围, 以“服务”的理念统领馆藏优化。

对策之二:走特色之路。馆藏档案既要全面揭示本企业的面貌, 还应着重反映本企业的特色,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文化。企业的主体或是科学研究, 或是产品生产, 或是文化教育……, 把这些“独到之处”的各种资源收集齐全, 就是这个档案馆的特色。事实上, 一个档案馆的“独到之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 企业档案馆必须及时跟进企业的变化, 调整思路及对策。如有的企业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企业照片档案, 有的拥有齐全的企业生产专业档案, 有的馆形成了人物档案全宗等等。在实践中, 企业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 二者互为依托, 互相补充, 在突出企业特色的同时, 自然也就突出了馆藏特色, 反之亦然。

对策之三: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馆藏档案质量要高, 目前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对企业现有档案进行鉴定, 坚决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根据企业实际, 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馆藏进行鉴定, 消除“鱼目混珠”现象, 使馆藏案卷“货真价实”。抓住企业档案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契机, 与计算机录入前处理工作同步运行, 在审查档案保管期限的同时, 做案卷价值的鉴定。对案卷做分类标引或主题词标引时, 界定其价值的高低, 对确应调整保管期限的及时调整, 对确应销毁的按要求、按程序造册登记并报请销毁。第二, 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 把档案资料重份、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的问题在进馆前解决。第三, 进行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处理。数字化、信息化后, 可以自动生成参改资料, 弥补案卷质量不足, 又可自动进行检索, 有助馆藏信息的开发利用。

上一篇:传统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翻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