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的馆藏(精选8篇)
特色的馆藏 篇1
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只有自己馆具备而别馆不具备的独特风格文献。在馆藏建设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围绕并利用已有的历史文献、所处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学校属性特色、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名家学人收藏、馆藏个性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馆藏结构与体系,将能够有效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服务于读者的文化需求、知识积累,最终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1 建设特色馆藏的现实需要
我国各种性质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有很多,但是真正具有专业特色及特色馆藏的的图书馆却少之又少。特色馆藏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读者查找资料的查全率,使得读者的查找兴趣受到伤害。而特色馆藏的建设,使各个图书馆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体系,使藏书由杂变专,由多成精,提高了馆藏资源的精品化。而读者可以在各自的特色馆中查找到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提高了读者的查全率及查找的兴趣。
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图书、期刊的价格也发生很大幅度的增长,各馆图书经费的增长,远远跟不上购书成本的增加,图书购置经费的短缺困扰着绝大部分的图书馆,因此各图书馆的进书量都在逐年递减,从而无法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而建设特色馆藏,可以合理利用购置经费,集中购置各馆的特色资源,减少非特色资源的支出,有利于缓解经费短缺的矛盾。
在如今信息高速增长的环境下,能否为读者提供更多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信息,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优劣的重要指标。特色馆藏的建设,能够为读者提供其专业方面全面的信息服务,使读者能否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
2 建设特色馆藏的发展前景需要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界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完善,新新式、新概念下的图书馆--特色图书馆日益被人们了解、肯定和接受。
所谓特色图书馆,无论是指馆藏特色还是服务特色,无论是人才特色还是管理特色,或者是建筑特色等等,特色馆藏都是离不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特色馆藏的建设是一切"特色"的基础,是目前特色图书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特色馆藏的图书馆,也就不能称之为特色图书馆。
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使得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拥有特色馆藏的图书馆,都成为一个专科或者专题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将特色馆藏信息数字化,建设有特色的馆藏数据库,努力的融入信息资源共享的大潮中,是如今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设特色馆藏,我国甚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和其所有用户,只需要连接着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点击专业图书馆的网站,可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文献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积极加入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活动,既能使本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又能广泛利用他馆资源,提高文献保障率。国外一些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建设特色文献情报网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世界著名的教育资源情报中心(ERIC)就设有16个教育领域的专题文献情报中心,分布于美国各地,其中师范教育文献情报信息中心设置在哥伦比亚大学,高等教育文献情报信息中心设置在华盛顿大学等。这16个教育专题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美国的教育信息情报网。
当今时代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任何单一图书馆都无法圆大而全的梦想,所以建设馆藏势在必行。以有限的经费,进行盲目的收集,藏书结构紊乱,无重点、无特色的的藏书体系,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重要的是不能体现图书馆的资深作用,势必影响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设特色馆藏应作为充实自己,服务教学、科研的基础,只有建设特色馆藏才能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作出贡献,为图书馆自身创造效益。
摘要:文章从现实以及长远发展需要两个方面,分析了建设特色馆藏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了建设特色馆藏,使之成为特色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认为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共享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图书馆司,等特色图书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2]李艳玲.试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及特色服务.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3]魏顺菊.建设特色馆藏是实现资源共建的核心.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1998.(1).
[4]袁琳.特色馆藏与特色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2005.(1).
特色的馆藏 篇2
敦煌市档案局赵红云
加强档案资源整合是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突出馆藏“特色档案”的重要途径,是档案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源整合的力度大小,它直接关系着档案馆这个基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能反映出服务于民生的方式、水平和程度,进一步体现了档案馆馆藏特色档案的文化品位。加强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要在提高馆藏特色档案和改善馆藏结构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是要做好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
首先,要认识到档案来源于文件,档案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措施,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各立档单位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管理、立卷归档工作,达到符合档案整理要求,达到便于科学管理要求,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一句话就是说,凡是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要标准化、规范化,比如文书处理部门在起草文件时严格按照文书处理方面的规定标准执行;其它各专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有专业文本标准和要求,应严格执行。这是档案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加强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关键性一步。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档案室与案馆的关系,做到工作互补,资源共享。档案室是档案馆的基础,馆藏档案大部分来源于各个档案室。档案部门要投入精力,帮助和培训基层档案人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让那些新手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如机关档案室创建示范活动时,我们应积助他们做好机关档案工作,把重点放在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上,进一步做好整理、鉴定工作,使之档案符合质量要求。只有这样,档案交接才能顺利,才能保证案卷质量,档案馆档案资源得以充分。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工作通则》《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使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同步发展。
第三,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重点做好经济建档工作。这就要求档案部门的同志,随时掌握和了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抓重点、早安排,跟踪服务,做好经济建档的指导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县市的发展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做好建档安排,如敦煌市委、市政府2008年在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集中精力狠抓了“五件大事”和“十件实事”,档案部门随时关注着大事要事的发展,很快研究出了方案,制定出了岗位责任,指定专人负责,落实了经济建档工作,基本做到了经济建设发展到那里,档案工作跟踪服务到那里的意识。另外,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档案部门密切和有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作战,为完成经济建档工作打好基础。
第四,要在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中,加强重点档案的指导性安排。做好重点档案指导工作,是档案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2007年酒泉市档案局在全市作了加快重点工程建档和旅游资源建档安排后,各县市按照要求都作了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又提出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部门进行建档,在各县市档案部门的努力下,已拉开了建档头绪,特别向敦煌市作为旅游开放城市,获得二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36家,工作量大,任务重,计划在二、三年内完成旅游部门建档工作。
二、新时期,地方特色档案的框架构思
过去,县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存在非常突出问题,就是种类的单一化。各档案馆文书档案占了馆藏的90%以上,其它档案的数量很少,甚至是空白。1979年,敦煌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旅游开放城市,那时,馆藏档案才4737卷,主要是文书档案和少部分的图纸,种类极度贫乏,更谈不上结构合理。随着我市旅游开放城市的整体推进,国际旅游名城
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到1991年,馆藏档案达14299卷,2008年馆藏档案达36696卷,包括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教学档案、印章档案、人事档案、公证档案、统计档案、票证档案等,时间为1949年至2001年;馆藏还有珍贵的历史档案,现存12件藏文经卷(中唐时期);清代档案共14件,如《敦煌乾隆志》(清抄本)、《敦煌道光志》(属木刻版印刷),清代档案还有、如文契、尾契、证书等档案;民国档案如《重修敦煌县志》(又名吕志)(属手抄本)等.。
新时期的档案馆,需要现代特色档案来装饰,更需要具备文化品位较高的地方特色档案来曾托,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的地方特色档案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敦煌作为旅游开放城市,其特色档案也有所不同,下面就特色档案的框架结构问题进行尝试,仅供参考。
首先,了解市情,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来定位特色档案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市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138米,年平均气温9.3℃,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0毫米,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其市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敦煌展现出了中国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具有近4000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丝路边塞文化、两关长城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的结点。著名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一直是县府所在地,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1998年敦煌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敦煌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4A级景点三处,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还有被国家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著名的古关遗存玉门关、阳关,保存完整的汉长城、积薪堆和大自然神工鬼斧、妙造天成的雅丹地貌(魔鬼城)等等,这一切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寻秘探幽、观光揽胜,使敦煌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黄金旅游点。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光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
敦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气温9.3℃,平均最高气温24.9℃,平均最低气温零下9.3℃。太阳年辐射总量153.7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0天左右,为发展优质林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敦煌是甘肃粮食、棉花、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敦煌市还盛产葡萄、苹果、李广杏、紫胭桃、香水梨、鸣山大枣、敦煌蜜瓜等40余种名优水果和蔬菜。敦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钒、铁、磷、硫、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开采方便。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矿,属大型矿床,探明储量125.8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07%,位居全国第四,平均品位0.86%,最高达3%,潜在经济价值28.24亿元。
3、基础条件完善,发展环境优越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优越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敦煌铁路已建成运营,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三条线路,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已基本建成使用;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纽带,313线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敦煌机场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西宁、乌鲁木齐、兰州等12个大中城市的航线,旅游高峰期每周达120架次,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优质充足的能源电力供应。党河水库及坝下四个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总投资2.78亿元,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燃机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每年输入敦煌的2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又为敦煌提供了充足的清洁能源。三是优化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投资1亿元的8万吨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日供水量达到2.2万吨;全长9.7公里,总投资1亿元的城市外环路建设工程已批准立项;全面启动实施了城市立面改造、城市夜景灯光、风情城、党河风情线等城市十大景观工程;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37家,取得资格的导游706人。四是优惠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1992年,敦煌市被批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并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五是优秀一流的社会发展环境。敦煌市先后建成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省综合治理模范市”、“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全省广播电影电视先进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全市上下处处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其次,结合实际,寻求档案资源,划定特色档案的范围
敦煌市委、市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重新确定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项目带动,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以优势资源培植支柱财源,以市场理念推动旅游开发,以敦煌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以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以改革开放推动全民创业,努力把敦煌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国际旅游名城。在紧紧围绕打造“魅力敦煌、艺术之都”,着力推进“城市特色化、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档案部门紧密结合这一实际,提出以下地方特色档案的框架。
1、历史档案。广泛向社会征集散存在民间的能反映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各种历史档案资料,时期为解放以前各个历史阶段。敦煌市档案馆在这方面已坚持了多年,很有成效,如从各种专业期刊收集到的反映与敦煌文化、敦煌艺术有关的学术论文,民间征集的老照片,清代、民国时期的文契、各种证件等,这些填补了档案馆缺乏历史档案的空白。
2、旅游档案。敦煌为旅游开放城市,我们把旅游资源建档和旅游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纳入建档范围很有特色。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37家,建档完全达到标准化正是一项大工程,但市档案部门已启动了此项工程。
3、突发事件档案。自然灾害如风灾、火灾、水灾、震灾,还有向03年的非典、09年甲型H1N1流感预防、山体滑坡、煤矿瓦斯爆炸等造成的直接危害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事
件。我们应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收集整理应急预案、现场录音录像、照片及后期处理结果等,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4、重大活动档案。主要是在本地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以及重要接待方面的档案资料,比如,敦煌市档案馆在近几年,始终注意收集市上举办的大型活动材料,如市上已成功举办的四届文化旅游节会、招商会,敦煌航空口岸开通庆典活动,08年北京奥运火炬敦煌传递活动等档案收集、整理非常到位。还比如市上的重大接待,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到敦煌视察、参观考察、调研等活动中形成档案资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接待日程安排、题词和照片上,但我们的经验是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和接待,重点拍摄第一现场的照片。
5、民生档案。涉及民生方面的档案很多,如,教学档案、职工档案、劳动合同档案、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失业登记档案、工伤事故档案、生育保险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拆迁档案、房产档案、病案档案、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复退军人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以及知名人士档案、劳模档案、家庭档案等。这部分档案相关单位每年不同程度的都在做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6、名优产品档案。各地有各地的名优产品,敦煌为了让农产品产生“品牌效应”市上围绕“敦煌”二字的含金量,在品牌销售上打响敦煌牌,先后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阳关牌”葡萄,敦煌“飞天牌”棉花,“飞天牌”弹棉胎,“飞将军牌”李广杏等7个农产品和30多个加工产品商标。2008年我市生产的无核白、红地球葡萄被评为全国“中华名果”。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收集获得名优产品的申报材料、照片以及证书等。
7、城市改造档案。城市改造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编制城市规划,按规划分批实施。近两年来,敦煌市在城市改造上以敦煌文化特色为主线,先后启动实施了党河风情线、敦煌风情城、城市街景的立面改造和道路改造、城市夜景灯光设置等“十大城市景观工程”,使敦煌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了出来。特别能让游客体验到的是敦煌文化元素包装了整个敦煌城,大到建筑物的整体色调、外观造型、浮雕图案,小到人行道的改造、大理石的石刻花纹都精心设计制作,出出体现敦煌文化特色。在人行道的铺设上,按照方案精心选择了石窟壁画中隋代、唐代的莲花砖及藻井和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古币图案,铺装了莲花街和古币街。走在敦煌大街上,使人有一种“眼中现古今,脚下生莲花”的感觉。敦煌市档案馆抓住这些特色,已启动收集工作,列出了收集计划,先着手将以敦煌古文化元素包装的城市五条大街和人行道街景用摄像机、照相机拍摄出现场景色。
8、荣誉档案。包含两个方面,既,一是市委、市政府等部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证书、奖杯等归入档案馆保存;二是个人获取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劳模、先进工作者等领回的证书、奖杯争取收交档案馆保存。
9、名人档案。这里面我想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特殊贡献的,将他们的论著、论文、证书收集归档;一是在摄影、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有成就的地方名人,将他们的作品、获奖证书收集归档;一是研究地方曲子戏并有成果的名人,将他们收集的地方戏曲、词以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证书等收集归档。
10、实物档案。档案馆重视收集一些比较珍贵实物档案很有必要,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依据。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探讨和构思出的敦煌市特色档案框架,在这些特色档案中,有些档案已收藏进馆,有些我们在做积极努力,准备开始收集整理,还有些需要创造条件,如经费问题,专业人才问题,特殊保管设施问题等,只有条件具备时,才能对那些具有地方特色档案做系统的收集、整理、鉴定和归档。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篇3
1 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图书馆一方面由于受到医院规模和经费的制约,不可能大规模采购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又因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他们所需求的文献资源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而且在该领域要具有导向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达到馆藏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医院图书馆人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特色馆藏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将重点学科专业馆藏作为资源组织工作的中心,在收藏范围、收藏数量、载体形式等方面处处体现特色。这样不仅能缓解因经费紧张而给图书馆发展造成的压力,而且有利于服务的优质化。我院图书馆通过近几年的特色馆藏建设,已经在中医骨伤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有力推动了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发展。
2 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原则
医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医院医疗体系、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特色收藏原则。
2.1 在馆藏建设上力争实现五项保证
一是保证收藏重点学科国内外权威性著作;二是保证收藏重点学科中具有代表性观点的论著;三是保证收藏重点学科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上有影响的论著;四是保证收藏重点学科发展最前沿的论著;五是保证收藏在重点学科发展过程中某些有争议性的论著。
2.2 资源收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
重点收藏医院学科建设需要的专业文献,适当收藏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尽量少收藏与本学科专业无关的文献。
3 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了解需求是建设特色馆藏的前提
为使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更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不仅要求采编人员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在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全面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声和需求。具体可通过: (1) 每年邀请各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共同商讨重点学科文献的采购问题,制定出文献采购计划; (2) 图书馆定期将新出版的重点学科文献及相关文献信息发布到图书馆主页上,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了解不同读者的最新需求; (3) 定期对各学科专业文献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最受读者青睐的各学科专业文献; (4) 主动了解重点学科建设对文献类型、情报源类型及服务方式的需求情况,合理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采购计划,建立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3.2 立足现有馆藏,充实完善特色馆藏
图书馆要对原有的馆藏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摸底调查,找出馆藏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而确定馆藏资源的走向。我院图书馆于2002年对本馆的馆藏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将重点学科馆藏资料分类汇总,然后请各学科带头人参谋。大家根据医院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依据医院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原则,制定出了集中补充对重点学科建设有影响、有代表性论著和期刊的采购计划,并在以后的两年中逐步得到了实施。
3.3 根据医院重点学科专业范围收藏专题信息资源
重点学科是医院的支柱性学科,代表着医院的最高学术水平,体现着医院的办院特色,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我院是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之一,骨伤科及其相关学科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较高的水平,拥有一大批重点学科研究人员,他们承担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山东省的重点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有理论的、应用的、方法技术方面的,也有综合的、专题的、边缘性方面的,无论哪种研究课题,科研人员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科研课题、成果分布情况、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希望图书馆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和适用的、浓缩加工的信息产品。为此,我馆信息检索员对国内外中医骨伤学科的核心刊物、相关刊物、学术会议及网上信息等进行分析筛选、归纳整理,形成二次文献,并及时与中医骨伤重点学科专业人员沟通,将整理的专题文献信息进行识别、筛选、过滤、评价等,使收集到的专题信息能够突出专业化、专题化、特色化,形成适应本院重点学科需要的专题信息库。有力推动了我院中医骨伤重点学科的发展。
3.4 开发馆藏特色文献,建立特色数据库
建设特色馆藏不能仅限于收藏,而应将收藏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收藏的特色文献能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医院图书馆要将本馆收藏的特色文献包括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文献及电子出版物等逐渐开发出来,建立特色数据库,链接到图书馆网站上,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变图书馆独有、独享为院内共有、共享,各科室读者可自由浏览、下载,从而使馆藏的特色文献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实践表明,医院图书馆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才能在为临床、教学与科研提供特色服务的同时,使图书馆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鄂丽君, 朱学军.谈谈我馆的特色馆藏建设[J].图书馆建设, 2008, (3) :48-50.
[2]赵志静, 陈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7, (2) :17-18.
高校旅游特色馆藏建设之探索 篇4
高校图书馆要提高馆藏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在文献资源建设新颖上多做考虑。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品牌,应当围绕学校所在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等主题做文章,根据本单位原来的藏书条件,围绕某一领域特色学科,集中力量自建数字化地方特色旅游文献库,同时加强精品特色旅游信息文献资源建设。以高校图书馆为例,以本校的人文特色、学科特点为基础建设一个特色馆藏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业。如何确定特色馆藏的建设目标和待建项目,需要制定一份确实可行的特色馆藏发展规划。
旅游业在当今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和新的经济支柱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二十世纪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地和旅游客源输出国。地处旅游地区的高校馆作为文献信息储备与利用中心,如何开发利用本地本土旅游文献信息,切实地为当地旅游经济服务,已成为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急待解决的课题。旅游和图书馆关系较密切。图书馆是文化旅游基地,构建当地旅游特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是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旅游资源就文献来源途径类型等分别整合加工。为教学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图书馆是信息枢纽,应该建立适当的旅游信息资源文献库。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讯,并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当地恰如其分的旅游咨询,地处旅游区域的高校图书馆就要整合大量的体现当地旅游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时效的、丰富的、专业化的信息资源。
依托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吉林市旅游特色馆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首先特色馆藏建设要完善信息服务结构体系。吉林市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中国历史名城。早在清代,“吉林八景”就已享誉关东,吉林陨石为世界之最,吉林雾凇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松花湖被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还有吉林的冰雪旅游得天独厚,被誉为“滑雪圣地”、“冰雪香格里拉”。作为中国历史名城,吉林市有许多独特的文物古迹,民俗民风、文化艺术、地方建筑,如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天主教堂,都是吉林市旅游产业的特色品牌。如今我们要利用多种方式,把能够涉及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宗教、神话传说、天文地理等文献资料集结到特色旅游馆中。以保证图书馆有专题的特色地方文献专题旅游数据库,收集地方文献的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吉林市还是满族文化遗存最丰厚、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镇之一,其中的满族文化是甚为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满族文化中特别的语言艺术、民间历史萨满文化更是一种古老文化的多角度展现。满族传统民俗中有代表性的“活化石”有乌拉满族瓜尔佳氏家祭和满族乌拉陈汉军旗香文化。还有吉林乌拉满族镇的传统满族风俗文化都很有代表性。吉林乌拉街满族婚嫁文化的古风流传至今,其节庆文化也颇具特色,还有满族传统饮食文化“乌拉火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浓郁的满族文化精神内涵,通过其对满族传统文化的整合,把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出来,使游客身心得到传统文化洗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收集旅游信息资源文献同时,应关注到提升吉林市的满族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并且有力推进吉林满族文化的振兴和继承。旅游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处旅游地区的高校具有办好旅游专业特色的条件和优势,建设特色馆藏也是为了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料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旅游学科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美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多个相关学科。构建旅游特色馆藏也可带动我校多个学科的提升。
其次,根据特色馆藏设立特色数据库。特色化和数字化是图书界馆藏发展的一种趋势。特色文献数字化能够把旅游特色馆藏的建设推上新的层次。对游游特色馆藏文献设立的资源数据库,不仅要能突显特色,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检索系统,还能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更切实的服务。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和分析、整理与加工,让它转换成二、三次文献。如编辑旅游类的图书书目、文摘、专题述评等,也可编写工具书文献如手册等。
第三与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互补实现共赢。高校图书馆要更新观念,要建设好传统型旅游文献资源同时,要认识到旅游信息服务不但要有社会效益,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信息行业的前沿导引优势,为旅游部门提供旅游市场的预测、旅游项目的开发、旅游线路的开辟等等最具实效的信息支持,帮助旅游者及时调整旅游规划。北华大学图书馆作为吉林市一所综合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能系统、全面详实地向社会提供相关旅游信息。北华大学图书馆有馆藏图书300多万册,纸质文献20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包括CNKI中国期刊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数据库等等。馆藏的中外文期刊六千余种,涉及旅游专业的图书近万余册。要充分把这些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对接起来,充分发挥旅游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同时还拥有具备图书专业素质与知识结构的图书管理员。而且还掌握图书馆先进的服务手段为读者服务。他们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高效快速为旅游者获得所需信息。我们也可以组织旅游咨询员到我馆,为其介绍我馆的旅游馆藏文献,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增添助力。
总之,地处旅游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本地区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任务。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收集,如接受捐赠、信函、等方式收集各类文献,积极拓宽文献收集渠道。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高校的学科办学特色,发挥自身的文献资源储备原有优势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引,深入开发旅游信息文献资源,为区域旅游经济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推介服务。推动指导吉林地区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吉林地区旅游特色馆藏建设的提出是深入挖掘与利用旅游文献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充分利用长吉图发展同时,快节奏发展吉林市特色旅游经济,高校图书馆应与各旅游协作单位强强联手,助力政府企业搞好旅游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为吉林旅游经济发展腾飞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琳.吉林乌拉满族现存音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立足地方文化 建立特色馆藏 篇5
关键词:地方文化,遵义,特色馆藏
遵义, 古称“播州”, 是国务院首批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地方历史文化久远, 丰富深厚,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十大文化。如汉代有盛览、舍人、尹珍“三贤”;清代有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儒”;长征中红军在这里书写了“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辉煌篇章, 著名的“遵义会议”更使遵义成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而扬名于世。可见遵义地方文化的博大丰富。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作为一所遵义地方高校图书馆, 要实现“建立特色馆藏, 服务全校师生”的办馆宗旨, 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遵义特殊的地域和文化资源, 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馆藏。
一、特色馆藏的内涵及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
1. 特色馆藏的内涵。
特色馆藏, 是指一个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馆藏特点以区别于其他图书馆。遵义师范学院, 地处遵义市区, 所处的地域环境决定了图书馆不仅要有一般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共性, 还应具有遵义地方文化特色。所以, 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要建立特色馆藏, 应立足遵义地方文化, 以地域环境为基础,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对遵义的历史、人文、民族、资源等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笔者认为, 建立特色馆藏可以从遵义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沙滩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等方面搜集文献资源, 充分展示遵义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地方高校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离不开地方政府经济的支持。这就要求作为学术文献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以服务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为前提, 围绕特色文化, 建设相对集中、完整的特色馆藏。从实际来看, 开发建设“地方性”特色馆藏, 既能为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平台, 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搞好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还有利于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有本地区特色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进而提升所在高校的影响力, 更是弘扬当地文化、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
(1) 有利于人文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用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诸多事实证明, 人才的质量取决于人的基本素质, 其中人文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图书馆的人文教育资源丰富, 是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精神食粮。因此, 建立特色馆藏, 是遵义师范学院丰富人文文化内涵、完善人文理念、构建人文教育研究体系的最好选择。
(2) 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收藏功能。建设特色馆藏, 必须突出地方区域性特色。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在建设特色馆藏时就围绕“遵义地方文化”来展开文献的收集、整理。收集范围主要以遵义市所辖区域为主, 以沙滩文化、民族村寨、历史遗迹等为重点内容, 力求通过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 达到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秉持“我有人无、人有我特”的原则进行收藏, 力争形成独有的办馆特色。目前, 已经与市图书馆、市方志办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 希望互通有无, 扩大文献收集范围和增加馆藏量, 并以紧密结合本校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为重点展开收藏工作。
(3) 是弘扬遵义地方文化的前提。遵义, 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 山地垂直差异明显。特殊的气候环境、丰富的人文历史、得天独厚的山河地理, 孕育了古老辉煌的历史文化。汉三贤、清三儒等著名人物就诞生此地, 中国中世纪的古军事城堡海龙囤、杨粲墓等遗址则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史上留下的“遵义会址”等遗迹更提升了遵义文化。身处其间的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 不但有地利之便, 而且还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与丰富的馆藏优势, 有责任和义务承担遵义相关地方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传承的责任, 将当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地形地貌、物产特产等传播出去, 真正起到弘扬当地文化、促进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作用, 从而使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成为遵义市的文化汇集中心。
二、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建立特色馆藏应当突出的特色
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建立特色馆藏, 在充分利用原有馆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有重点、有选择性地收集地方文献资料, 形成带有自己“地方性”特点的特色馆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个前提下, 建立特色文献采购体系, 以保证特色馆藏文献的“特色”。综观遵义地方文化, 笔者认为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重点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藏与本地经济、科研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收藏与地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收藏历代地方贤达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等。
1. 建立地方历史名人特色馆藏。
一般来说, 地方高校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曾经影响过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进程的重要的名人。遵义在汉代就有“三贤”留名史上。位于遵义县东部的新舟镇沙滩村, 从明末至清末三百余年间, 方圆仅2.5公里的沙滩在历史上出现了数十名举人进士, 是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及外交家的摇篮。在清代, 沙滩文化蜚声海内外,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郑珍和“全才君子”黎庶昌与莫友芝被誉为“清三儒”, 素有“贵州文化在黔北, 黔北文化在沙滩”之说, 更享有“中华全国文化第一村”的美誉。直到今天, 沙滩文化发展成为黔北地域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是贵州文化史上的奇迹, 对遵义乃至贵州文化的影响都很大。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建设地方历史名人特色馆藏, 能更好地发展地方文化。
2. 建立红色长征文化特色馆藏。
“红色文化”是遵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目前建设特色馆藏的主题。在伟大的长征历史上红军给遵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遗址和遗迹, 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强渡乌江等。尤其是遵义会议, 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因其历史上特殊的意义, 遵义会议纪念馆于1961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 并在1996年首批被命名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 遵义会议纪念馆先后修复开放了“秦邦宪 (博古) 住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及“遵义会议陈列馆”。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收集、研究红色长征文化, 对弘扬长征精神, 让伟大的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对于培养青年一代, 意义极为重大。
3. 建设土司特色文化馆藏。
土司文化, 指唐乾符三年 (876) 至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播州土司的传承文化。播州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朝, 土司衙署在我国目前尚存规模较大的同类型古建筑遗址中历史最悠久, 传承历史时间最长, 反映了土司制度从起源、形成、发展、完善到最后消亡的过程, 是研究古代播州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及中国历史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遵义土司文化遗存的年代大多是宋、明时期, 折射出杨氏土司家族在播州地区的统治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 主要以古军事城堡海龙囤、南宋雕刻艺术的杨粲墓、蕴含深邃土司文化的遵义老城与杨氏墓葬群等遗迹、遗址为代表。土司文化, 正以其稀缺性和神秘性引起学者的关注, 对这一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 重新审视和挖掘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是重要的新课题。
4. 建设旅游文化特色馆藏。
遵义, 山、水、林、洞皆有特色。其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王国。现在, 初步纳入旅游开发规划的历史景观遗址有13处, 其中遵义会址、海龙囤、杨粲墓是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 (镇) 5处, 其中红花岗区为国家级。“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赤水桫椤被誉为“生物活化石”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大瀑布被誉为“丹霞第一瀑”等久负盛名。尤其是杨粲墓,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艺术观赏价值大等优势, 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应加强保护, 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结合其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红色旅游更是重点, 长征主题是红色旅游中最耀眼的亮点。后人景仰红色遗址, 感悟长征精神的强大的文化震撼力, 体现了建设旅游文化特色馆藏的社会功能。
除了上述之外, 遵义地方文化还有国酒文化、茶文化、杂技文化等, 既有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历史性, 又存在着自身长期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正是由其特殊性的存在而使其文化独树一帜并充满个性魅力。为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图书馆应努力做好地方文化资源的搜集、整合和服务工作, 在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 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 提升高校的影响力。无疑, 建设具有遵义地方特色的文献馆藏, 不仅有助于凸显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办馆特色, 同时也将成为弘扬遵义地方文化的精彩平台。
参考文献
[1]熊焰.数字下地市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之管见[J].邵阳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9 (12) .
[2]屈爱红.高校图书馆开发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及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 2010 (29) .
[3]彭跃宏.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设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
[4]王喜梅.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8) .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探析 篇6
一、特色馆藏建设应有自己的原则
(一) 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原则。
高等院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是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针对学校有所侧重的专业结构来组织馆藏, 属于应用型图书馆, 馆藏通常是以学科体系为架构的收藏体系。每所高校都应有自己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比较高的专业群,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常常是通过这些重点学科、骨干专业形成的。因此, 建立地方高校的图书馆藏体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本校的专业体系相匹配, 并根据本校自身特点来收集突出重点、尽量完备的文献资料。特别是重点学科和专业, 其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更应该形成由点到面完整的藏书体系, 收集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以及外文资料, 形成特色和亮点。
(二) 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地方高校存在与发展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来提高自己办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生源, 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高校这一本土化发展的特点, 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建设、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龙头的特色。于是, 地方高校在科研上也更多地侧重于与地方经济相关的项目。所以, 这一原则体现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各类人才的需要, 这就要求地方高校的图书资源应当成为当地高水平学术文献信息中心, 应具有直接为当地文化、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地方高校图书馆藏体系的建设应适应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划。只有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馆藏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高校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的需要。
(三) 与教学相长相适应的原则。
地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定要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和教育人才观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发展要求同步。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教育相关因素上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 并保持一定的更新速度。作为教与学重要参考资源的图书资料必然要随着教与学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更新, 教是为了学, 要做到教有专攻, 学有专长, 就必须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 图书馆建设也要不断适应这一原则, 以确保文献资料在教与学和科研服务中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特色馆藏应在对图书资源的动态开发中凸显
1977年, 鲍曼在《迈向馆藏发展的结构途径》一文中提出馆藏发展是使用 (需求面) 、知识 (学科面) 和图书馆学 (学科文献关系面) 的结合。文章揭示出藏书使用与馆藏发展的密切关系, 并从科研的角度, 指出文献静力学 ( 学科或专题知识在文献中的分布状态、核心出版物、出版者等) 和文献动力学 (文献查询中联合主题的关系和文献范式: 时间、语言等因素) 对馆藏结构的作用。也就是说, 图书的特色馆藏不仅应在“静”的方面, 即文献资料的结构特点方面体现, 而且应在“动”的方面, 即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特点方面体现。藏是为了用, 如果不用那么藏便没有任何意义, 优化的特色馆藏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必须在对特色馆藏结构的动态开发利用中才能被逐渐凸显出来。 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 其共同之处就在于:无论在跟办学特色的适应、还是跟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适应方面, 都要突出一个实用性。所谓实用性, 是指图书馆在被利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的最大化。是否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最想看的书, 是否为书都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读者, 是否能实现读者与图书最佳的结合, 才是实现图书馆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内容。要实现读者与图书之间最佳的结合, 使自身的馆藏特色充分显现出来, 必须注视三个环节:
(一) 馆藏结构的优化。
是指藏与用的共同优化, 这要在藏书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首先, 图书采购人员要做到合理购书、科学藏书;其次, 图书管理人员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 科学的管理机制来充分开发馆藏资源。而图书管理人员应加强图书宣传, 让读者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需的馆藏方位与结构;加强读者自助阅读和馆员导读相结合的规范化管理, 积极开展推荐活动, 并与学校组织的学生演讲会、信息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结合起来, 实现馆藏资源最大效益的利用与开发。
(二) 读者信息的反馈。
是指馆读双方彼此交换信息的一种手段。因特色馆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特别由于地方高校专业不断调整的动态变化, 图书馆要保持其馆藏特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源利用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来自读者群体, 可以确保其馆藏特色在实现过程中得到与服务相适应的完善。当然, 这种反馈将通过图书情报交流平台来实现, 图书情报交流平台是图书馆与读者间利用网络传达彼此信息的交流渠道, 只需每天开通, 有专人负责即可保证信息的畅通与交换。
(三) 适应发展, 不断完善。
对地方高校来讲, 理想的特色馆藏应该是最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变化的馆藏, 这种适应性如何实现?就是要不断重复优化-反馈-完善-再优化-再反馈-再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馆藏结构来促使馆藏特色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相契合。不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希望更多更快地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 而落后的、过时的信息就意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社会效益的低下。特别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作为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的地方高校, 如何在庞杂的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最优化的可利用资源,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任何一所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创建自身馆藏特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不断完善需求和供应这样一个动态开发利用体系来保证自身的馆藏特色。
三、管理者对特色馆藏形成的作用
(一) 信息引导员。
中科院院士钱学森说:“现代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 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 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 当时馆员主要的日常工作是接待读者, 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是名符其实的读者与图书的中介。如今, 文献信息载体的形式和范围不断扩大, 包括声像、缩微胶片、磁带、光盘等, 并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发展。加上现代读者直接获取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 他们往往可以通过联机网络、个人计算机和存贮设备, 直接查询自己所需信息。馆员的中介作用已发生新的变化, 馆员自身必须要做一个好的信息员, 之后还要做一个把信息向读者推广出去的引导员。因为读者现在需要的是具有对信息的敏锐性、组织信息的集成性以及搜集、传递信息和网络操作的内行。他们推荐给读者的不再是一本书, 而可能是某类信息, 或者查找某类信息的方法, 这是地方高校培养适应地方发展专业性人才的特点决定的。读者信息引导工作具有复杂性, 面对各类不同的专业信息, 如何引导读者最省时、最方便地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 就要求现代图书馆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掌握现代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网络传播等专业知识, 成为思维先进、服务敏捷的信息引导员。
(二) 信息技术员。
图书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完成了图书管理即:采编、著录、流通等环节的自动化。图书馆除传统纸质印刷品为载体的文献资源外, 还增加了许多追踪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不断膨胀的信息量、先进管理科技的应用、服务技能要求的日趋复杂使现代的图书馆员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 这是馆员作为技术员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作为地方高校的图书馆馆员, 要想办法在工作中体现出与办学特色适应、地方经济适应、教学相长适应的馆藏及服务特色, 要尽可能加强对本校各类专业设置和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料涵盖内容的掌握,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服务过程中会说“内行话”, 会做“内行事”。
(三) 信息管理员。
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度很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范化管理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服务效率越高。随着图书馆服务技术的发展, 以及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多元化, 会出现许多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 诸如:文字内容解析, 信息使用答疑、检索方法辅导等等。因此, 作为现代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要自己掌握馆藏文献信息检索使用方法, 不断改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还要理论上充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并能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思想, 敢于在实践中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馆藏结构和馆藏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上形成自身的特色。
(四) 信息服务员。
每一所地方高校, 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柱,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服务, 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什么样的馆藏特色, 其真正的实用价值, 要通过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来体现。文献信息储备是重要基础, 而信息服务是实现馆藏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服务没有做好, 不彻底、不到位, 就会影响服务对象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热情, 这样会降低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服务对象对特色馆藏建设的参与度, 从而影响馆藏特色的形成。因此, 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应通过改善服务态度, 改进服务手段, 改良服务环境入手, 把图书馆当家来治理, 把读者当客人来对待, 以赢得服务对象的好评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服务对象参与特色馆藏建设的融入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彼此依赖、共同提高的和谐的发展关系。
综上所述, 虽然不同的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上会有所不同, 图书馆馆藏特色上也会存在差异, 但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办学特色适应性、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性以及教学相长适应性原则是不可否认的。而在特色馆藏建设的过程中, 既要看到馆藏结构的静态特色, 又要照顾到馆藏体系形成和利用的动态特色。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和管理者的作用, 将成为特色馆藏建设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佐斌.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探讨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馆藏,建设
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起了大批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是普通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的发展, 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实践能力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得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本校的专业相配套, 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利用价值。高职院校图书馆从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方面建设特色馆藏, 以特色为核心, 以特色求生存, 以专业建设特色馆藏的发展之路。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经过日积月累, 具有一定的藏书规模, 并且在某些藏书结构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文献, 就形成了他的特色馆藏。特色馆藏是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的集合, 同时他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一大标志, 高职院校图书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本校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显得非常重要。
1.1 特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自身馆藏价值和共享的保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高级人才, 其“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 决定了他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依据地方产业特色和本校专业特色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 发挥馆藏价值, 并在网络信息服务和共享中占有立足之地。
1.2 特色馆藏建设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大之柱, 是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服务的, 其馆藏资源信息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 为了发挥图书馆服务的功能, 必须有特色馆藏, 利用多种形式向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充分满足师生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1.3 特色馆藏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每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全所有的文献信息, 只有创建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体系, 才能开发和利用新的信息资源,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并促进共享。资源共享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共享前提是资源共建, 即各图书馆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资源建设, 形成本馆的馆藏特色, 从而使各馆馆藏在学科、文献类型和质量上有一定的互补。所以说“特色馆藏”和“资源共享”是相互依存的。各个图书馆都把自己的特色文献建成本馆数据库, 形成优胜互补的良好局面,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1.4 建设特色馆藏能够高效利用图书经费
当今图书资料价格飞速增长,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有限, 发挥经费最大的作用, “钱用在刀刃上”, 是图书馆非常苦恼的问题。但是, 如果建立特色馆藏, 就能够将有限的经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投入使用, 并且兼顾其他文献, 做到少花钱, 多办事, 建设“专而精”的馆藏,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建设特色馆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1 突出实用性
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有目的性、专业特色性和实用性。从教师的科研和读者的需要出发, 既有专业性, 又要注重实践性, 随着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变化而及时进行馆藏, 将特色化和实用性相结合, 合理布局特色藏书, 做到重点学科的藏书丰富和完整, 推行“以用定藏”的新理念。
2.2 突出职教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其图书馆馆藏资源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弱化理性, 强化实用性。高职院校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 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其人才培养是从社会职业岗位需要出发, 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课程。因此, 图书馆建设馆藏, 不能只停留在文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上, 与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以专业学科设置来建设特色馆藏, 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教特性。
2.3 突出专业性
高职图书馆根据本校开设的专业特点, 从学院的专业设置出发, 全面系统地收集各方资料,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选择地收藏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藏书, 收藏馆藏具有专业特。
3 建设特色馆藏的几点思路
1) 制定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钢要, 根据本馆特点与经济实力结合本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文献信息需求, 以多种形式建设特色数据库, 如:将现实特色馆藏信息数字化;以自己的特色数据资源为基础, 通过开展馆际互借来促进资源共享;下载电子出版物和各类型网络信息资源, 打造成本馆数据资源库, 促进兄弟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发展。
2) 以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特色馆藏。
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是馆藏图书具有学科性, 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文献进行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入。围绕本校的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收集文献, 以特色专业为基点形成馆藏特色, 行成行业特色和学科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既专业又实用。
3) 建设主题特色馆藏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了特色馆藏的基础上, 还要建立某一主题方面的文献信息,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图书馆将各个专业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收集起来, 分专业分学科开辟出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新颖的特色馆藏库。比如我校图书馆专门设有教师科研成果专题馆藏库, 里面收集了教师的学术著作、论文、科研成果、编写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和实习指导书等。还有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优秀实习作品和优秀毕业论文。这些真实的作品, 可以让读者很直观地获得更形象、更真实的信息资料, 丰富了学生的专业,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藏以致用, 加强现代化网络建设。
为了让读者快捷方便利用特色数据库, 应建立和完善多功能的检索和导航系统, 包括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数据进行整序和处理, 使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检索手段智能化。同时, 创造良好的网上检索界面, 扩大检索点, 使读者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有用信息, 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性能。
5) 加强图书馆人员知识培训。
图书馆员既是图书的收集管理者, 更是知识信息的挖掘者, 馆员素质是建设和发挥特色馆藏的保障, 馆员既有一定的管理水平, 又要有专业的图书情报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水平。因此, 图书馆员主动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图书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经常开展培训, 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 真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以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1]秦立新.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化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7) .
[2]肖碧云.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0 (1) .
[3]施蓓.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索[J].图书馆论坛, 2005 (8) .
特色的馆藏 篇8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不仅包括实体图书馆中的特色馆藏资源, 也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特色馆藏。一方面, 虚拟特色馆藏资源, 就是借助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等搜集获取、经技术人员组织整理后可供利用, 存储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实体特色馆藏资源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物理空间和时间范围内, 有突出的、独具特征的文献集合体, 主要体现为馆藏的学科文献在内容、时间、地域、载体形态等方面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明显区分开来, 同时还具有其他图书馆所不具备的区域优势、企业优势和服务优势, 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馆藏体系。
2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对教学科研的意义
2.1 虚拟特色馆藏的意义
虚拟特色馆藏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简单的方式。学生或科研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利用虚拟特色馆藏资源可以轻松、及时获取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文献, 这些资源包括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 如此便捷的应用, 可以更好的为科研教育服务。
2.2 实体特色馆藏的意义
建设特色馆藏, 可以有效的节约节省图书馆经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有利于指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 由于目前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着许多共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建设, 而如果高校图书馆注重发展特色馆藏, 不仅可以显著增加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也将更有利于特色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 从而促进高校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高校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存储和处理中心, 它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就是为高校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充足和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 促进高校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实体特色馆藏资源有利于保持高校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壮大, 可以真正体现其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可以更有效的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由于大部分高校都有与之合作的校外企业, 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 可为与高校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 有利于促进高校和合作企业双方的密切合作, 在密切的交往合作中可以有效形成区域文献资源共享。同时, 由于高校的发展建设不可避免的要依托所在地方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 所以实体特色馆藏资源也有利于高校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3 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措施
3.1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虚拟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实现方便教学、促进科研、优势互补的快捷途径。高校图书馆要善于引进和开发高新计算机技术及理论,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紧跟时代步伐, 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创建数字化图书馆和特色馆藏资源。在虚拟特色馆藏建设中, 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优势, 注重以教学和科研需求为导向, 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或联合开发具有新特色的馆藏资源, 努力创建富有特色、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虚拟馆藏资源体系。高校为便于学生更好利用虚拟特色馆藏, 可以在本校范围内开通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为学生们提供学位论文的网络检索服务, 同时可以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 实现网络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的全方位整合。
3.2 从实际出发彰显特色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要突出教育科研特色, 要建立按需发展、资源共享、突出特色、服务科研的长效运行机制, 保障文献资源的特色性和稳定性。高校图书馆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立足发展的原则, 制定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纲要, 合理统筹规划, 以构建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为目标, 有机结合馆内的整体资源和局部特色, 充分发挥本馆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充分释放自身所具备的规模效益, 从而不断达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 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合作企业的效益提升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同时,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必须注重高校读者群和科研教育的长远需求和多样化需求, 要要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让特色馆藏能够连续均衡的发展。
3.3 创新特色化建设理念和方式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需要创新思想观念, 彻底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文献建设体系, 不断创新管理制度, 转变图书文献资源旧有的管理观念, 从服务科研和教学的实际出发, 切实为教学实践服务, 为科研服务, 不断在创新中形成自己的馆藏资源特色, 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 才能充满生机活力。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必须严格根据高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 结合高校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规划, 确定自身的特色文献资源的主要类型,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灵活采用适当的建设手段, 逐步完善特色文献资源的规模, 努力走一条适合高校办学特点和未来发展的文献资源特色化道路。
3.4 建立灵活可行的馆员培训机制
高校图书馆内的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导航员, 必须具备扎实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才能为学生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员要严以律己, 提供优良服务, 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周到服务让学生感到舒服惬意的阅读享受, 另外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让每个馆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存在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图书馆要根据每位馆员的不同性格和不同专业对其岗位做适当的安排, 努力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快乐胜任本职工作。所以高校图书馆要科学详细的制定本馆内馆员的业务培训计划, 不断鼓励馆员开展自我学习, 自我提升, 督促官员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要将馆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的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 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状况和需求的馆员采取迥异的方式方法来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 帮助馆员们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同时, 根据一些高校存在校企合作的特点, 还可以根据高校的重点学科和精品专业, 建立“学科馆员制”, 即图书馆员到相关院系进行调研考察, 实地了解不同学科的文献资料需求, 有针对性的收集文献资料, 从而可以更好形成馆藏特色, 通过实地到各院系沟通, 可以有效补充特色化馆藏建设中出现的漏洞。
4 结语
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走特色馆藏建设之路, 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长远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不仅能促进图书文献资源的不断精品化、优质化、和持久化, 也能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全面、丰富、便捷的文献资源, 使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教学科研中的意义出发, 从虚拟特色资源和实体馆藏资源两方面着手, 突出实用、便捷、快速的特点, 利用好特色文献资源的优势, 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教学科研,特色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翆柳.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 2012.
[2]宗承玉.关于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 2009.
【特色的馆藏】推荐阅读:
馆藏特色10-23
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08-16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05-19
部分馆藏的价值05-10
馆藏的数量和质量06-01
高校档案馆藏的现状07-02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论文09-22
馆藏分析10-20
馆藏信息07-01
馆藏图书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