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共9篇)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1
11月16日,阳店教办在寨原小学召开了特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场会。该校15位教师作了18节课,该镇128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了会议,教体局普教科刘丰哲科长、编辑部乔天民主任和郭艳梅老师应邀参加。
此次现场会是阳店教办在新世纪、新理念、新环境下,为落实特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施计划,再次掀起课堂教学改革高潮,在一所普通小学所组织的一次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场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课教师没有进行层层选拔、作课内容没有进行反复演练,完全是全校15位任课教师齐上阵、按课表、按进度的常态课,充分展示了团队精神和常规教学教改的风采;二是施教学生没有进行筛选、组合,完全是9个自然教学班的原有学生,充分显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的;三是参加会议的领导和教师像吃自助餐一样自选教师、班级、科目,连续听了两节课,充分表现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以人为本的人性魅力;四是18节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帮助学习的主体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
寨原小学按照阳店教办提出的“惜时增效”课题研究十大细则的总要求,集中精力地研究以自主型学习为主的接受型、研究型、分组型、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以追求新课程、新理念的新境界,是阳店镇36所中小学中特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办得较为显著的.一所普通小学。他们在课堂上,既重视组织形式的改革,又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基本上都能掌握两个20分钟、把握两个80%,并且能使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该校教师周林红结婚才三天,也不放过这次展示自己教改风采的机会,而且教双班课和低年级包班课的教师也都按课表作了两节课。
听课后,全体与会人员集中在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开会,刘丰哲科长和乔天民主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点评。阳店教办主任杨丰烈在会上放了他在寨原小学听课时,摄制的专题片《特色村里的特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投影。最后他说:“我们必须坚决转变观念,彻底摒弃满堂灌,在课堂上增加自主与宽容,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灵活学生的手指关节,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迸发学生的智慧浪花,激荡学生的创新激情和成功欢欣,使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创造的光辉。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2
这种诗与论的结合,使任蒙的散文呈现出两方面的艺术特色,一个是源于诗性的想象力,这一点已在不少评论家的笔下成为共识。他将诗性、文采、史述、思想融为一体,是俯拾即是的奇思妙想,是一触即发的飞扬灵感。比如“海洋的呼吸有多深,它的浪就有多高”(《穿越台湾海峡》);比如说长城“像一道高高挥舞的粗大鞭影,千百回抽打过我们的民族,最后沉沉地落在这块土地的脊背上”(《登临长城》)。我们认定任蒙散文的诗性特征,就是因为其文本中不乏这类诗的描绘、诗的意象和诗的质感。
诗意的想象,也使任蒙的散文书写能够从现场出发,将读者带进一个个古老的历史场景。他写昭君告别故里的时刻:“在村边的响滩渡口,昭君朝着她的父母挥挥手,朝着乡亲们挥挥手,朝着延绵不断的大山挥挥手,她要上路了。乡亲们看着她挥动着瘦小纤细的手,好像突然想起:她还是一个孩子!”作者想象的这个遥远画面,曾经使有的评论家产生过“强烈的文化震撼”。
文化散文必须从现场出发,是任蒙的一贯主张。但他深知这不过是一个艺术途径,只有深刻的史识和凝重的思想,才是文化散文的价值取向。这种艺术追求使任蒙的散文有了另一个特色,即由“论”而来的思想力。
著名评论家黄曼君生前称任蒙散文“是诗、史、思的结晶”,主要是指他把现实和历史、现代与传统、山水与人文等关系处理得很到位,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其思辨力量。他把发掘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不朽精神,作为其散文创造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任蒙的散文艺术世界,我们领略的是历史画面的想象性回放和对现实图景诗意的摹写,是一系列的叩问、追溯和诘问,是一系列的议论、阐释和解说,是一系列的对话与交锋,是理性与哲辨的熠熠光亮。
在《草堂朝圣》一文中,任蒙不但很快把读者领入了一个颇富现场氛围的杜甫时代,而且由草堂而追问:“在中国古代巨星闪烁的诗歌天空,为何唯有杜甫身后拥有这等规模、这等影响的纪念性建筑,享尽如此哀荣?”任蒙的答案是:“很少人能像杜甫这样,至死不渝地以天下为怀,更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以诗笔写历史,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直接地抒发人民的心声,以至千余年后还可以从他的诗中读出诗人与人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至真情感。”这里,任蒙对杜甫精神的认知,也抵达了一种新的深度:“他以自己全部生命,自塑了一个集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与儒家文化精神于一体的大师形象,成为几千年间不可多得的精神象征。”他从杜甫身上找到了一种永恒,那就是与人民共呼吸,生死与共。同时,任蒙通过杜甫的历史影响,以散文家的文化眼光彰显了文化精神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历史链条:即文化伟人的生命痕迹,“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崇仰和追随,他们的足迹不断被放大,并在那些地方形成了文化堆积,形成了一处处光照千秋的精神宝库”(《拜杜公祠》)。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历史识见,任蒙在散文中流露着对文化伟人深深的崇敬情怀。比如李白,比如黄庭坚,比如苏氏父子,还有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和他的一代代子孙们。写到范氏家族,任蒙以“叩谢”来表达他的虔敬之情,他认为我们世世代代都应该感谢他们“对文化坚守的原动力”和“强烈的文化良知”(《清晨,叩谢天一阁》)。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任蒙的“叩谢”就是一种赓续,就是赓续民族的希望。
任蒙散文的思想分量,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文化批判意识。他始终立足于我们时代的文化背景,认为当今散文更需要立意高远的主题,更需要沉雄而庄重的艺术气象,更需要广阔深远的艺术超越,尤其是以历史为书写对象的所谓大散文,更要表现出大气硬朗的艺术风度,表现出独立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批判意识,表达具有现实理性的文化关怀和人文追求。“漫长的时间使腐朽化作了神奇,而我们通过神奇更透彻地看到了腐朽”(《放映马王堆》)。他就是这样在历史与现实的宽广时空里纵横捭阖,追求深层思辨的文化批判。
因而,任蒙的历史情结,远不是停留在对先贤文化创造的敬重上,而是力求对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表达出人所未言的见解。比如对家喻户晓的白居易,任蒙写他,当然不在于肯定他“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他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百姓苦痛的杰出创作,而是要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为天下士人设定的人生轨道是充满凶险的,是极其狭窄和残酷的,看到白居易之所以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与个人命运的完整结合”,是其人格中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如他晚年创作了大量的狎妓作品,展示了“彻彻底底的醉生梦死和颓废堕落”。任蒙试图通过白居易为官为文都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在仕途上比较顺利这种极其罕见的“个例”,让我们更深地认识封建史上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实质,从一个幸运者的“成功人生”去反观几千年间一个社会主流群体的共同命运。
坚持人民性,是任蒙衡量历史、臧否人物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他展开文化批判的一个根本立足点。因此,任蒙认为朱元璋按照皇陵规制为自己的祖宗造陵荒唐至极,他游览苏北的明祖陵,看到的是历史的怪异、权力的疯狂以及极限的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他由此而生感慨,“真正从社会体制上摆脱荒诞,要比思维和观念上的觉醒更为不易!”(《昏黄午后的明祖陵》)。任蒙来到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的绿林山,不禁再三追问历史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每次都要迂回到绿林之麓?“从一个绿林走向下一个绿林,下一个绿林的前方还是绿林。”这里,他没有简单地重述官逼民反的政治现象总是伴随着荒诞的君主制度周期性地反复出现,而是形象地引导读者去领会绿林山脉对于中国历史的诠释意义。他还写道:“绿林,成了封建历史无法走完的里程标记,成了封建统治无法摆脱的怪圈轮回的一种最可怕、最醒目的转折符号。”任蒙这篇《绿林之光》以文学方式揭示漫长历史的荒诞轨迹,也使我们面对他笔下这座并不高大的历史名山陡增了几分感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任蒙散文,自始至终都感觉到有一种恢宏大气鼓荡于胸际,总有一种风驰千里的如飞快意。正如不久前他获得“全国孙犁散文奖”大奖时给他的《颁奖辞》所评价的那样:“他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和恢宏的书写气势,在传统寻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真相,感悟生命,并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亘古兴衰,历史沧桑,山河变迁,现实经纬,经他的酣畅笔力化作了一道道气象万千、诗意沛然的人文风景。无论是黄钟大吕的磅礴长调,还是言近旨远的精粹短歌,都使他站在了一个‘天、地、人、文’浑然交融、厚积薄发的写作高度。”任蒙散文正以其文化和思想品位,不断得到学界和读者的认同。
颇具特色的《训诂学》 篇3
贯穿于全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训诂实践中来阐述训诂的原则、方法,来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往往是在简单介绍一条方法后,列举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问题,给人以方法上颇多启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益处,象对“因声求义”这一训诂学上的重要方法,作者从理论上阐述的并不多,却从《段注说文》、《广雅疏证》、《小学述林》等书中选取了几十个例子来说明,如本书七十七页“无虑,叠韵字也,或体亡虑;诸妄犹诸凡,诸凡犹都凡耳。无与亡虑之亡声相近,诸妄亦叠韵也,无虑转为孟浪,孟浪犹莫洛,孟浪无虑皆一声之转,皆都凡之意也。”象这样的例子读上几条,自然而然对什么是“因声求义”及如何应用这个方法了然于心了。这比之于那些不厌其烦地大量引用名家的说法,使人读了仍不明所以的做法,实在有足多者。
本书广泛吸收了段王以来的训诂成就,并不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如象“训诂”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象段玉裁认为,训诂是支配性词组,即解释古语。作者通过分析《毛传》、《尔雅》中训访两字的用法,指出“古人用此二字均有名词、动词之别,致言谓之访(名词),解释致言亦谓之诂(动词);解说谓之训(动词),解说的词语亦谓之训(名词)……诂与训,《尔雅》以之称所释的词语,《毛传》以之称词语的解释句……解诂’与‘训诂’同,是并列式,不是支配式”,令人有耳目一新,疑云全扫之感。还有象对“中寿”一词的考释,深为陆宗达、徐复先生所赞赏。一本理论著作能做到这样,确实不多见。
讲训诂而不通语法,则往往不能贯通全文,并直接影响到对词义的理解,因而讲训诂决不能离开语法,而这一点往往为许多训诂学专著所忽略。本书则专辟“句法规律”一书,详论语法对训诂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些词语,单从训诂角度有时很难讲清楚,因而必须从语法入手来进行阐述。如《孟子·梁惠王上》中一句很常见的话,“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一般很容易把“宜乎”理解成“难怪……”而这样似乎也讲得通,而如果从语法上追究一下,就会发现先秦时并无这类句法。作者指出,这是感叹句的谓语前置,“宜乎”是“百姓之谓我爱”的谓语。如此,则涣然冰释矣。象这类例子,书中尚有许多。
唯一可说遗憾的是,此书是在洪诚教授病重时完成的,来不及详加修订,因而显得尚不够系统严整。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4
罗庄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2000年6月,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校。经过八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从建校初的200多名学生发展为27个班1500余名学生。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进一步挖掘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社会美誉度,这是摆在区一小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2006年始,学校提出了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工作举措,紧紧围绕“规范管理、特色办学、文化立校、打造精品”的 工作思路,把搭建校园文化平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内旨,全面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倾力打造鲜亮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现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收到显著效果,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已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在校园里激荡,孩子们在贴近身心、贴近成长、贴近理想的文化氛围里得到全面的关怀和健康的发展。
一、优化育人环境,打造文化空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把育人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美丽校园彰显和谐
走进罗庄区第一实验小学,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赏心悦目;教学楼、科技楼环绕而立,气势恢宏;立体雕塑“希望之星”映衬着湛蓝的大型玻璃墙;造型活泼的草坪牌、树牌点亮校园。“U”字型主体楼上十一个大字庄重醒目——“这里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塑胶操场大气磅礴,活动场地平坦宽阔。教学楼内设有36口宽敞明亮的教室、能容纳近千人的现代化餐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舞蹈室、音(美)教室及其器材室、图书室、实验室、演播室专用室及闭路电视系统、监控中心等,其间教学设施先进,管理、使用规范,一千五百余名蓬勃少年在这里幸福地探索做人的真谛,领悟知识的奥秘,感
1受合作的愉悦,体验生活的情趣。
2.走廊文化风景亮丽
教学楼为四层设计,宽敞大气的走廊使人身心愉悦。为充分发挥走廊空间的作用,我校师生自主设计了典雅别致的文化艺术长廊,成为我校一大亮丽风景。一楼是养习长廊,“学之初,重养习”,低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设计了养成教育长廊,并用歌谣、图画等浅显生动的形式予以体现,深受孩子喜爱;二楼是诗词长廊,我校从三年级起逐渐对学生渗透诗词等“国学”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经典诗词品读中传承民族文化、升华爱国之情;三楼为名人走廊,介绍的是20多位沂蒙历史名人,“走近名人,爱我家乡”以沂蒙名人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立志笃行;四楼为文化走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区别,旨在使学生面向世界,开阔视野。这样根据相应楼层年级的特点分层设计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着熏陶。
3.班级文化点亮校园
我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每学年伊始,均要举行一次班级文化评比,引导每个班级努力创建充满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走进区一小的班级,物品有序、生机盎然,使人赏心悦目:班里设置了生物角,窗台上、角落里摆放着一盆盆各种各样的植物,几尾金鱼在孩子们自制的“假山鱼缸”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虾儿、蚌儿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争星棒”上“五星” 争艳(学习星、行为星、劳动星、特长星、作业星),比比谁的星空最灿烂。“百花园”里百花齐放,有孩子们得意的“非常亮相”、记录得失的“实践舞台”、昭示收获的“书海拾贝”、寄予希望的“晨曦寄语”。就连墙壁上的一句句话语都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人文教育——卫生工具摆放处写着“请给我们排排队”、“请你把我放好”,教室的前门也会说话,告诉每一位同学“请轻点,我怕疼” „„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让每一个字闪烁人文光辉,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孩子,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健康成长。
4.英语文化特色浓郁
我校是全区唯一一所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的公立小学,英语教学已成为我校一大特色,学校处处都能体现着英语教育、感受着英语文化。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配有英语名称;校园随处可见英汉两种指示语;每层楼均设有英语墙报专栏;为了帮助孩子识记单词,我们再走廊里开设了“英语单词世界”,分楼层、年级展示课本单词;二楼大厅
建起“英语童谣园地”,一楼大厅每月更新展示在英语学习方面突出的“英语之星”;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了英语节目专栏,每天教学生一首英文歌曲或一句英语;班里的英语角独具特色,还到处张贴着同学们自己制作的“英语单词卡片”,就连课程表的内容也全部换成了英语。随处可见的英语元素,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起了英语,用到了英语,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英语学习气息。
5.师生展示异彩纷呈
“给师生展示空间,让师生做主文化舞台”是我校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的原则,这一点在学生方面体现尤其突出。教学楼内所有文化元素均是由师生自主设计的:学校校训、“三风”、校徽都是教师的自主设计;一楼的行为童谣是学生自主创编,由教师配图设计成板;二楼的古诗词、三楼的“沂蒙名人”、四楼的“中西文化”均由师生提供素材并设计;走廊里随处可见学生的“凡人哲语”——“一小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弯弯腰,让流浪的纸片回家吧”这些孩子自己创编的警示语取代了名人名言,犹如珍珠般闪烁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更能触及学生心灵,使孩子有所感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从中汲取成长的动力。另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才华展示平台,班级走廊都开辟了“班级文化墙”,定期展示学生的手抄报、钢笔字等,每层楼的“艺术长廊”里更是贴满了孩子一张张稚真的图画,琳琅满目,色彩纷呈。多角度的展示舞台,给了学生信心和勇气,给了学生智慧和热情,走廊文化成了无处不在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声,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
二、开展多彩活动,打造文化生活
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注意提高各类活动的学生参与率,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多彩的活动、多样的舞台,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让每个孩子寻找到绽放自己的契机。
1.书香校园润蓓蕾
以书香促养成,以书香长知识,以书香增智慧,以书香育人格。阅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物可以感动人的生命。让孩子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自觉成长,这正是我校培植校园文化之目的。“阳春三月”、“火红十月”,每学期一次的校园读书节开
始了,各班师生捐书成立读书角,并开展了“晨读风景线”、“读书交流会”、“经典美文诵读”、“古诗文背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精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引领阅读、激发阅读、促进阅读。我校坚持每学期进行“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等的评比,还建立了学校自己的读书博客(http://luozhuangqvyixiao.blog.163.com),给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营造了“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的学习氛围,阅读文化赋予了校园生活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2.德育活动巧开展
我校适时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开展序列活动,力求教育活动有深度、有新意、有特点,把道理融化在具体的一个人、一项活动、一件事中,使教育主题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小处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做起,针对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力求选实例、讲实话、求实效。几年来,我校适时开展了“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童心迎奥运”、“情系汶川,爱心传递”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时事,感受变化,培养了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操。
3.体艺双馨溢满园
“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是我校对学生提出的每学年的体艺发展目标,为此,我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师生自学《阳光校园》集体舞、创编英语操、舞蹈操;每年一次的“六·一”才艺展示、“校园文化艺术节”、“英语艺术节”、适时开展的英语短剧大赛、演讲比赛、独唱比赛、写字比赛、数学竞赛、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等,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展示,一个场地就是一个赛场,每一个展区就是一个文化长廊,每一个展台就是一个舞台。师生齐唱主角之戏,人人以满腔热情,尽情展现才艺与激情,校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真可谓是“群师展才、千生争艳”。
4.家校互动显合力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我校早就正视的一个问题。学校经常采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我校近期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坚持开展“互访”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尤其是近一年,我们根据市区教育局的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组织组建家长学校,创编《罗
庄区第一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章程》,成功开课多次,培训家长1万余人次,通过培训,转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为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家教方法,增强了家校教育合力,获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市级家长示范学校”。
三、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文化阵地
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团体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于2006年我们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涵盖艺术、科学、教育、生活、体育、社会等六个大类,涉及书法、舞蹈、田径、电脑制作、家政、棋艺、小记者等12项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的开设给孩子的特长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张扬,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在2007的区艺术节比赛中,我校取得了音乐团体第一名、美术团体一等奖的佳绩。
“园美土沃勤耕耘,花香果硕满园春”,校园文化赋予了罗庄区一小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活力。它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个窗口,一个激活点。区一小人用先进的理念、踏实的工作作风书写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学校先后被授予“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花园式单位”、“临沂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罗庄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小学教学先进单位”,2007年实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市级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三校联创”的目标。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5
一、特色之一独特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人民的抵抗与救亡图存也由此开始,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一) 从阶级基础来看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 在沿海一些地区开办新式工厂, 中国由此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的开办, 中国出现了另一批产业工人;一战期间, 由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忙于作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也因而得到了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人左右, 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虽然数量少, 但质量比较高。
1.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 所以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2.我国产业工人人数虽少, 但相对集中, 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 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铁路、采矿等行业, 便于组织和集中。
3.由于大部分出身于农民,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综上, 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中国的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 就不断的进行着英勇斗争, 开始还局限于自发的经济斗争, 随着运动的发展, 出现了带有政治性的罢工的斗争。工人运动的发展, 就迫切需要一个革命政党来领导,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 从思想基础来看
十月革命, 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无数次的对比研究中, 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李大钊发表而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 积极介绍与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 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前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迫切需要找到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需要革命的物质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为建党创造了条件。
二、特色之二有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0年初, 共产国际派魏经斯基来华:“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列宁给魏经斯基来华的任务有:
1.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 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
2.指导中国工人运动, 成立各种工会。
3.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并选择一些进步分子到苏俄游历。
魏经斯基一行到北京后, 经北京大学俄语讲师柏烈伟和伊凡诺夫的介绍, 首先认识了李大钊, 经李大钊介绍, 魏经斯基会见了刘仁静、李梅美、张国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 魏经斯基提议, 把《新青年》《星期评论》《时事新报》等结合起来, 乘五四运动的高潮, 建立一个革命联盟, 并由这几个刊物的主持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于是他们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推选陈独秀为书记, 成立了上海党。上海共产党成立后, 在魏经斯基的帮助下, 1920年8月, 成立了俄华通讯社, 同月创办了工人刊物《劳动界》, 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把《新青年》改为上海党的机关刊物, 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在上海共产党成立之后, 立即与各地共产主义者联系建党问题, 不久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1921年魏经斯基改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书记, 随后列宁和共产国际又正式委派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 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所以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功不可没。
三、特色之三与俄国相比, 以俄国为榜样
相同点之一, 先建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再建立全国统一共产党的道路。
俄国有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解放社”, “布拉哥U也夫小组”、“费多塞也夫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以及列宁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等均属于共产主义小组, 通过这些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以后统一的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有湖南、湖北, 北京、上海, 以及日本留学生和侨民等建立的早期共产党组织, 以及这些组织的领导人成为了共产党成立时的发起人和骨干。这些组织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组织工人运动等为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之二, 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898年3月1——3日, 代表圣彼得堡、莫斯科, 基辅和叶加特林诺斯拉夫等地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以及崩得和基辅《工人报》小组, 在明斯克秘密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9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 选出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俄园社会民主工党第—次代表大会虽然宣告了党的成立, 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党纲、党章和策略, 大会选出的主要领导人不久又被沙皇政府逮捕, 所以, 党在实际上并没有建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真正建成, 则是在以列宁为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 以1903年7—8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为标志的。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制定党纲, 党章和选举党中央的领导机构。大会在讨论党纲时, 经过激烈的争论, 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最后取得了胜利, 因此在党纲中明确写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在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唯—加入无产阶级专政要求的革命纲领, 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
中国在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俄国不同的是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确定了党的名称, 党的纲领, 以及组织制度和机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李达任宣传主任, 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四、特色之四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共产党的建党道路相比
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是在马克思, 恩格斯的亲自领导下展开的。1864—1876年的第一国际, 在组织上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奠定了基础, 积累了经验, 培训了骨干。在19世纪70—80年代, 欧洲各国社会党纷纷成立。在欧洲各国普遍成立社会主义政党的基础上, 1889年, 恩格斯指导创立了第二国际,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 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潮在第二国际各国党内日益严重地泛滥起来, 并且在多数党内占据了支配地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第二国际各国党的机会主义集团, 站在社会沙文主义立场上, 公开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宣告了同第二国际之思想上、政治上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 各国社会党内的左派, 坚持马克思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反对社会民主党的修正主义, 拥护十月革命和列宁为首的第三国际, 并从中分化出来, 创建了共产党。
(一) 德国共产党, 从德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德国共产党的建立不同于我国以及俄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建党道路——从共产主义小组发展成为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 由社会民主党分裂而成的。
(二) 法国共产党, 从法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可知, 法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 在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指导下, 与德国共产党一样, 也走了一条由社会党分裂而成的建党道路。
(三) 意大利的共产党也走了一条由社会党分裂而成的曲折的建党道路。
五、与印尼日本的建党道路相比较
(一)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建立, 走过了一条由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转化为共产党的道路。但在转化的前后, 两者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 是一个向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组织。它虽然在政治上, 组织上和思想上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但它并不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而是类似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共产主义小组。因此, 可以说印度尼西亚的建党道路与俄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相类似, 也走过了由共产主义小组到全国共产党的历程。
(二) 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建党道路。日本最早建立的社会主义研究会。虽然也宣传过马克思主义, 但又宣扬社会改良主义, 是支持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 以它为基础, 一度还建立了社会民主党。它不是共产党早期组织, 严格说也不算真正的共产主义小组。直到“日本社会主义同盟”解散后各地成立的革命小团体, 如“水曜会”等, 才属于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日本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促进下, 在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 可以说, 日本共产党的建立也是走过了从共产主义小组到建立共产党的道路。
六、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 主要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先建立地方共产党, 然后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实际, 同时综合比较世界各国共产党建党道路.所形成的看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 任何国家共产党的建立, 都必须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作为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而且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这是各国共产党产生的普遍规律。但是,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条件以及党建立时国内外环境的不尽相同, 各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 又必然不同程度地带有自己的特点。俄国共产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日本共产党走过了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再建立共产党的道路, 德国共产党、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走的则是由社会民主党内部分裂而建立共产党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则是先建立地方共产党, 然后统一成中国共产党。从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的成立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就是这条道路的历史证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
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道路问题, 涉及面很广, 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由于资料、水平有限, 我把重点放在研究具有中国特点的建党道路上面。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这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产生的根本道路和普遍规律。但是由于各国建党所处的时代不同, 国情不同, 历史条件不同, 又会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建党道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 采取了综合对比的方法, 就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的建党道路进行综合考察, 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道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独特国情与所处的时代, 说明中国建党的必要性, 通过与世界各国作比较来研究说明中国建党的特色。
关键词:建党道路,中国特色,各国比较
参考文献
[1]曹仲彬:《中国特色的建党道路初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05月第1版.
[2]《列宁全集》第19卷, 人民出版社.
[3]《列宁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6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职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一书的开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书是目前可以读到的第一本中职语文教育研究专著。
20世纪初,语文单独设科,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中的母语教育课程。百余年来,各类语文教育研究专著的出版层出不穷,但据不完全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中职语文教育的著作出版。在国家教育规划中,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规模已与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而在现实中,处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核心地位的中职语文课程与高中语文课程受社会关注的程度则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职业教育后发展之外,主要是在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头脑中,中职语文非主流语文教育课程,出现问题完全可以参照高中语文操作。因此,多少年来,很少有专家以中职语文教育研究为己任。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现代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它的出版问世必将对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职语文教育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成为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该书是现代语文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综合改革在中职语文研究领域中的一次全新尝试。
现代教育中,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教法三个方面。教育领导部门牵头课程改革,提出改革意见,制定教学大纲;出版社负责教材改革,落实大纲精神,组织编写教材;各地教研机构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学好大纲,用好教材,实现课程既定目标。一般情况下,三方面人员“术业有专攻”,相互之间很难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更谈不上建立起紧密的内在联系。业内早有人士指出,科学建设语文课程一定要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三方面相互协调配合进行,但真正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的,目前还未曾听说。
本书作者为现代语文教育改革进行了这样的第一次尝试。基本做法是:课程改革,为了实现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开发研制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改革,为了全面落实并体现课程改革既定内容,设计构建中职语文新的教材编写体系;教法改革,根据课程改革和新的教材编写体系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第三,该书“突出职教特色”,对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全面探索。
作者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围绕“突出职教特色”,在课程、教材、教学三方面均提出了创新举措。
一是课程改革。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将课程目标调整为“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但是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落到实处,普遍还是照搬传统高中语文的课程理念。作者以开发研制新课程内容为目的,为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习惯。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调整后,课程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对中职语文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产生实质影响,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中职语文教材建设水平,有利于广大教师探索新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顺应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由教学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运用的大趋势。
二是教材改革。沿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习惯的课程改革思路,作者构建起了以正确表达思维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九项表达能力”为系统主线,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材基础语文序列。这一序列的创新意义主要有三:其一,符合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调整为“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等相关要素的需要;其二,开发研制出能够体现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由教学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的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其三,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7
关键词:特色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内涵发展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依据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论及教育内容和目标等规划要点时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该规划纲要在对高中教育的阐述中更是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些论述充分说明, 要想使中学教育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就必须创新办学思路,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走出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为此,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模式, 以便寻求中学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途径, 办出自身特色, 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加强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是把教育办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因此, 加快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这些认识越来越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也预示了当代和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 “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着教育真正地回到“人”, 回到“真实的人”, 这就不仅切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而且是对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
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社会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高中办学模式, 创办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 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势在必行。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首先, 实施教育必须认识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优势何在, 特长何在;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其次, 在施教过程中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后, 只有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才能够使教育真正地走向“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道路。基于此, 普通中学要把加强艺术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艺术特色教育的主体构架
1. 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
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要强化学生艺术能力的养成,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全面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 从中选拔、培养艺术特长学生。并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 使他们彰显出个性精神和风采, 培养出既具有艺术特长又兼备全面素质的合格人才, 以此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2. 培养目标预设
我们将特色学校高中艺术班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通过高中阶段三年系统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向高等院校音、体、美相关专业输送合格的艺术特长生, 使艺术教育的高考升学率稳定在80%以上并保持逐年有所增长的态势。
3. 艺术班班级设置及文化课教学
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加强艺术教育。同时, 文化课的学习也不可偏废。因此, 学校高中艺术班可按两种体制进行班级设置:一是音乐、美术学生独立或组合编班, 以有利于专业课的教学设置和实施;二是体育特长生分散编入同年级普通班中, 以普通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影响和促进体育特长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四、实施措施
1. 实施灵活的办学机制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 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性支持, 为学校艺术教育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在此前提下, 实施校际联合办学的实践:由学校提供优越的条件邀请和吸引兄弟学校专业教师前来学校办班、讲学, 以此辐射和带动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鲜明特色的形成、完善。同时, 校内艺术班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人员安排等方面采取与以前大不相同的灵活的办学机制。
2. 执行新型的艺体教育课程体系
艺体教育由艺体特色班、艺体必修课、艺体选修课程、学科课程的艺体渗透及艺体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构成。这五个方面共同推进、相互影响, 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艺体素养的渗透, 以期产生持久的教育效应。
3. 完善艺体特色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艺体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将艺体特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评价目标进行考核, 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对教学过程及行为进行严格管理, 以此规范艺体特色教育。
4. 继续加强艺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办学有特色, 师资是关键。在已有分配、招聘、选调等渠道吸纳责任性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艺体教师的基础上, 学校可通过校本教研、培训等方式, 进一步提升艺体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5. 深入开展艺体教育的教学研究
努力倡导和鼓励艺体教师积极投入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 规范艺体教师教学和教研行为, 促使艺体教师朝专业化发展。
6. 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及兄弟学校的合作办学
要加大与高校及兄弟学校的合作力度, 争取与更多的艺体院校进行合作。
五、实施步骤
1.初步建立健全艺术特长生招生机制, 拓展招生范围, 适度扩大艺术生招生规模, 并按计划进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与普通班学生培养结合的探索实践。同时, 尝试引进合作院校前来学校办班授课, 以此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 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合理安排艺体教育场所, 通过建设标准音乐教室、专业美术教室、舞蹈教室, 增设教师画室、美术作品展室等增添音、体、美教学的基本设施, 为艺体特色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创造优良的条件。
3.加强艺体特色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 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及专业技能, 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备特长教育中的紧缺教师。有计划地向中央音乐学院、西北师大等合作院校选送业务能力强、具有可塑性的中青年艺体教师进行深造, 以期打造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促进艺体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改进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全国范围内创建特色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为我们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和支持。我们将励志进取、知难而进, 努力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8
一、加强学校体艺制度建设, 定期开展体艺活动专项督查
学校依据体艺学科实际, 从学生管理、课时分配、教师培养、课堂教学、课余辅导、场地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 建立和完善了规章制度, 把体艺教学工作放在了与语数外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工作实践中, 形成了“主管校长具体管, 各科教师一起抓, 高考辅导重点抓, 全面普及大家抓”的良好格局。为了做好体艺特长生的辅导与管理工作, 学校实行了辅导教师负责制, 制定了辅导教师、上课时间、授课内容“三落实”工作制度。一是针对体艺教师的专业特长, 分配担任各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二是对体育、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各特长生兴趣小组的辅导活动, 从周一到周五制定了具体的辅导时间, 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坚守岗位;三是要求辅导教师结合体艺高考科目设置, 有计划地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体艺专业生辅导计划。为了全面开展校园体艺活动, 学校制定了体艺三年发展规划, 每学年的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活动安排与活动计划。详实地制定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趣味运动会、书画艺术作品展等活动的组织办法与规程。具体要求由体艺教研组长负责安排, 体艺教师具体组织落实活动, 学校体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督查, 以求抓实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促进学校体艺课程建设, 积极加强体艺专题活动开发
学校自2007 年创建完全高中以来,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 积极顺应新课程理念, 确立了“以体艺教育为特色, 用心育教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优势, 以体艺教育为突破口, 以体艺活动为切入点, 在体、音、美高考特长生的培养模式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近几年, 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充满青春与活力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艺术作品展示长廊、艺术节音乐、舞蹈汇报演出等体艺专题活动的开发与广泛开展, 使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宽松与和谐的氛围。赋予了学校浓厚的文化内涵, 推进了学校全面发展的步伐, 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达到了愉悦身心的教育目的。
三、构建学校体艺高效课堂, 科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体育艺术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所招学生的中考成绩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存在因中考失利而产生的丧失信心、迷失自我等心理问题;或因面临日益剧增的学习负担而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等心理问题;或因第一次离家去异地上学而产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 经不起失败与挫折, 人际交往紧张等心理障碍。因此,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艺第二课堂活动和艺术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与活动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心理品质。体艺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 不但强壮了学生的体质, 稳定了学生的情绪,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塑造了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能使学生克制因升学竞争和青春期困惑等导致的心理压力, 拓宽了良好的心理空间。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教育, 注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情感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调节, 科学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增进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热情待人、积极交流;适应现实、顺应社会;热爱生命、快乐学习;情绪稳定、身心健康;善于学习、乐于助人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颇具特色的特色教育现场会 篇9
本刊讯2016 年5 月5 日至6 日, 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潍坊广文中学承办的2016全国初中教育创新现场会在山东潍坊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致力于教育改革创新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以“创新—教育发展的活力源泉”为主题, 探讨怎样让初中学校超越自我、创新发展、创办名校, 并推动全国初中教育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会上, 潍坊市教育局就管办评分离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改革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为全国区域教育创新提供了启迪和借鉴。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作专题报告, 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作典型发言, 全面展示了广文中学育人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选课走班、学科教室建设等多种创新成果, 与会者近距离感受了学校如何突破实现不断超越和发展。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深圳南山麒麟中学等全国十大初中名校现场展示了“2015 年初中教育创新成果”, 让与会者寻找到了中国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制高点, 并进而占领制高点。最后, 教育专家、初中校长、一线教师紧紧围绕“新高考下的初中教育改革创新”这一主题进行深度研讨交流, 明确了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