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语言的特色

2024-09-13

东北语言的特色(通用9篇)

东北语言的特色 篇1

摘要:通过分析东北马戏的悠久历史和东北的地域文化特点, 以此孕育了东北人坚毅豪放的性格, 由此生成东北马戏的艺术风格, 东北马戏以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其独特的美学特色。

关键词:东北马戏,地域文化,艺术风格,美学特色

马戏艺术是涵盖了杂技的综合艺术的大概念。马戏通常在国际上专指对节目中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动物 (如狗熊、马、猴子、狗、狮子、老虎等) 参加的杂技表演。我国东北的马戏艺术以独特的表演风格, 优美的技艺, 丰富的内涵, 靓丽的特色, 深受国内外观众的赞美。东北马戏广采博纳, 且又历史悠久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1 东北马戏的地域文化特色

东北地区地处北温带的北部, 由于其气候特点, 造就了北方人的坚毅和豪爽。东北的黑土地, 塑造了北方人粗犷和大气。这些人格特征也反映到东北马戏的表演之中, 《空中飞人》、《悬空走绳》、《空中坐椅》、《空中飞箭》、《空中体操》、《空中秋千》、《空中芭蕾》、《空中软功》等节目, 均表现了北方人的粗犷、大气与豪迈。《朝鲜跳板》、《大跳板》等节目都有北方地域文化特征。《大武术》、《晃梯》、《爬杆》、《狮子舞》等节目火爆热烈, 很能反映北方人粗犷和大气。东北马戏中的舞狮, 狮子的外形酷似真狮子, 威武雄壮, 区别于南方舞狮, 南方舞狮的狮子皮仅强调皮花纹和身长, 狮皮单瘦。东北的舞狮动作大气, 狮子性格粗暴, 勇猛粗犷, 表现了狮子威风凛凛, 威武雄壮的气质。《狮子舞》的表演难度也超过南方的《狮子舞》, 东北马戏中的舞狮子, 踩大球过板、双狮站人、三裸狮等动作, 很威武有气势, 极有力量感。南方的舞狮强调的是难度, 多数的动作为走梅花桩、连跳等, 以显示步伐的轻盈和秀气。

2 东北马戏的繁荣发展和兼收并蓄

东北马戏的产生和发展, 同它善于博采各家之长, 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已的马戏表演风格分不开的。同时, 也与同东北各族的生产、生活与艺术的繁荣有着紧密的关系。

几百年来, 来自中国南方和邻国的马戏表演丰富了东北人民的文化生活, 也促进了东北马戏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东北马戏的发展和流人 (中国南方人) 传播马戏杂技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记载:“齐齐哈尔西土城外……平岗上有观音庙……岁以四月八日起, 二十日止, 赛会演剧, 居人市贾, 各就草地, 卓帐布席, 集知交于此, 饮食嬉游, 谓之‘耍青’。外城亦间有驱车来者, 百货骈集, 时于此中交易, 是为一年盛会。”另据, 西清《黑龙江外传》“齐齐哈尔诸庙, 各有会期, 或三日, 或五日, 诵经演剧, 商贩醵金以办, 僧与伶皆流人也。”另外, 清同治九年 (1870年) 任天津府官的张光藻因“天津教案”获罪, 遣戍黑龙江在诗文《北戍草》中说“嘉庆年间 (1796-1820年) , 塞上优伶皆闽广江浙流人为之。”可见, 流人对东北马戏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东北马戏对吸纳邻国的马戏艺术形式及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东北马戏艺术的发展融入了邻国马戏杂技的艺术元素, 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据傅起凤、傅腾龙《中国杂技史》载:“在《唐舞绘》有一幅‘新罗’的图画, 图上一人扮狮子, 此人身披毛皮, 头戴狮子头, 两臂伸开, 立于地上, 尾巴翘起, 扭头怒视, 鬃毛怒张, 雄风尽显。”“新罗”就是今天的《狮子舞》, 源于朝鲜半岛, 唐代此节目进入中国。在庆州白塔 (辽代建筑) 刻有胡人牵引雄狮、麒麟的浮雕。说明了西域驯兽艺术不仅进入了中原地区, 也进入了中国的东北。1916年11月5日, 俄国依萨科夫马戏团到东北的哈尔滨演出了马术和杂技节目。1921年苏联马戏团到哈尔滨, 在道里斜文街支大篷, 演出了马戏节目。1925年, 苏联人还在哈尔滨道里军官街下坎原露天马戏院处新建了一家马戏团。这里的建筑物, 是圆形的两层楼房, 中间是演出剧场, 四周为梯形座位, 表演设施齐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齐齐哈尔马戏团还专门派人去北京观摩前苏联国家大马戏团的节目。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编排了《空中大飞人》、《蹦床飞人》。他们还学习了朝鲜马戏团的《跳板》节目, 编排了《朝鲜大跳板》。《对手顶》做为一个以双人表演托举倒立造型为主的徒手型节目, 就是在吸收前苏联马戏杂技动作和中国武术动作的有机结合, 形成了动静相间、轻松活泼、造型优美的节目。

东北马戏是在汲取东北大地的民族艺术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形式, 同时, 又从中国几千年文明中获取艺术营养, 又借鉴来自邻国 (俄罗斯、蒙古、朝鲜以及世界各国) 的艺术表演形式及内涵, 融汇贯通, 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3 东北马戏的艺术风格

东北地域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 培养了东北人的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东北马戏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

千百年来, 祖国的东北大地广袤无垠的黑土, 四季分明的气侯特征, 造就了多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性, 因此, 也形成了东北马戏“力量、速度、热烈、火爆”见长的独特风格。

东北马戏以自已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世界马戏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样, 东北马戏也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特色。

4 东北马戏的美学特色

东北马戏在东北人文地域的影响下, 在马戏的创作上也产生东北民族生活浓郁的原生态艺术元素。这个原生态艺术元素催生了具有东北风情的作品———长春杂技团的《花木兰》, 以木兰替父从军在塞北的军旅生活为基调, 创作了反映东北风风情的杂技剧。黑龙江省杂技团引入冰上杂技表演形式, 将冰上体育运动项目同杂技结合在一起, 演出了《冰上滚环》、《冰上球技》、《冰上中幡》、《冰上大绳》等节目。这种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结合东北的地域特点, 对东北马戏的艺术再创作, 表现了新世纪东北马戏的独特美感。

这些艺术的创作是追寻和保留了东北马戏原生态的艺术元素, 反映东北人文地域风情、民俗特点、四季变幻的显著美感特征, 给观众的审美心理带来强烈的心灵震颤。

我们在东北马戏的高空节目中, 也能搜寻到古代北戎时期《秋千》的传承和发展的轨迹。沈阳杂技团、战士杂技团、长春杂技团、黑龙江省杂技团、齐齐哈尔马戏团都有《空中体操》节目, 这个节目在国内外杂技大赛上多次获大奖。《空中体操》节目是在汲取《秋千》的艺术营养基础上, 将艺术体操融入到高空秋千之中。这个节目柔中见刚, 动静结合, 以优美的动作技巧, 神奇的艺术享受, 赢得观众的赞美。这个节目在动作上干净利落、轻松自如, 有高空的悬念感, 更具有东北人追求勇敢、战胜惊险的牺牲精神。这是东北马戏在继承传统上又创新提高, 符合新时代的马戏艺术发展规律, 是东北马戏在美学上的一个特征。

东北马戏在美学上的特征是表现东北马戏创作中以优美的技艺展现高难的动作技巧, 是为了调动审美欣赏者的审美参与心理, 表演者的动作技巧是艺术上的再创作, 是为展现东北马戏艺术风格服务的, 是为了突出东北马戏的美感的。

东北马戏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色是东北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北马戏以其地域的特征, 显示粗犷豪放和雄浑大气的艺术风格, 这些都蕴涵在东北马戏的美学元素之中, 为广大观众勾勒出充满美感特征的画卷。

东北特色凉菜五例 篇2

原料:土豆300克,洋葱、香菜各150克,花生米100克,精盐、味精、白糖、红油、料酒、白芝麻各少许。

制法:

1.将洋葱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段,土豆去皮切丝用清水漂净,然后下入六成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捞出,花生米下入油中炸熟捞出。

2.将洋葱丝、香菜段、土豆丝、花生米放一盆内,加入精盐、味精、白糖、红油、料酒、白芝麻拌匀装盘即成。

特点:金红酥脆,咸香味美。

酱香茄子

原料:茄子500克,猪肉馅100克,东北豆瓣酱50克,蒜茸、红绿椒末、精盐、味精、鸡粉、白糖、熟豆油各适量。

制法:

1.将茄子洗净中间顺划一刀,下入五成热油中炸熟捞出,撕条装盘。

2.锅加底油,下入猪肉馅、豆瓣酱炒香,再加入少许鲜汤、盐、味精、鸡粉、白糖,炒匀后浇在茄子上,撒上蒜茸、红绿椒末即成。

特点:酱香浓郁,东北风味。

蜇头老虎菜

原料:蜇头150克,尖椒、大葱各200克,香菜100克,精盐、味精、白糖、料酒各适量。

制法:

1.将蜇头切丝用清水投净,尖椒、大葱分别切丝,香菜切段。

2.将尖椒丝、葱丝、香菜段、蜇头丝放盆内,加入盐、味精、白糖、料酒拌匀装盘即成。

特点:咸鲜带辣,清脆爽口。

麻根双耳

原料:水发山木耳、银耳各300克,辣根、山西陈醋、蒸鱼豉油各适量。

制法:将木耳、银耳撕成小朵,洗净沥水,加入辣根、陈醋、蒸豆豉油调兑的汁拌匀装盘即成。

特点:黑白分明,辛辣爽脆。

炒肉拉皮

原料:粉皮750克,猪肉丝100克,黄瓜丝150克,葱花、蒜茸、精盐、味精、白糖、酱油、米醋、红油、料酒、熟豆油各适量。

制法:

1.将黄瓜丝铺盘垫底,粉皮切条。

2.锅加底油烧热,下入猪肉丝、葱花炒香,再加入酱油、盐、味精、白糖炒匀,倒入装有粉皮的盆中,加入蒜茸、米醋、红油、料酒拌匀装盘即成。

东北唢呐演奏的艺术特色 篇3

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 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 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 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唢呐音量宏大, 声音粗犷, 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 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 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在戏剧场面, 常与打击乐配合。

唢呐随着历史的演进, 个性鲜明、特色突出。东北唢呐通过历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多渠道, 从中原一带流向塞外关东。由于纵向不断流动和横向逐步积累, 东北地区的唢呐已完全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域的个性。从宏观整体上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不同的乐器使用和吹奏不同的方法。东北唢呐以1.3尺或1.5尺赤白松大唢呐和铁梨木中 (1.05尺) 小 (0.75尺) 唢呐及单管见长。这是因受冀东、辽西、吉林东北部等地区影响较大。后来河北一带的“棒子唢呐”亦先后成了东北唢呐家族的新成员。它们同其它地区有着鲜明地域风格的1.4尺、1.6尺香柏木大唢呐和以双管见长者形成很大反差。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相比, 即或是同一尺码的乐器, 但因筒音用法不同, 其演奏方法、效果、个性和特点均各自不尽相同。更何况东北唢呐杆的内膛较大, 芯子亦比其它地区细长, 音孔平均, 音色纯正、音量宽亮响脆。指法上与其它地区的超吹高八度亦略有不同, 把位的第二孔要下借下把的第一孔, 其效果可使高音区更加圆润而饱满;其次, 代表曲目不同。东北唢呐主要演奏《柳河吟》、《哭皇天》和“四来” (《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 等民间乐曲或器乐曲牌。而山西唢呐以演奏《八大套》、《大得胜令》等成套曲目而著名。河南唢呐的主要曲目有《罗戏娃娃》、《大八调》、《大起板》等敦厚、柔和的乐曲, 且适宜演奏戏曲唱腔等。再者, 哨片的形状各异。东北唢呐哨片呈扇面型, 它音量大、音色亮。山东唢呐哨片呈布袋型, 哨面较小、柔软而灵巧。河北唢呐哨片虽亦呈扇形, 但无肚、状略宽。辽南的唢呐哨片多呈口条型或半口条型。它们的音量、音色各有差异。在风格上, 东北唢呐阳刚火爆、粗犷豪放, 音色清脆俏丽, 旋律灵活多变, 变中出俏, 且讲求于肯放和清尖 (上把位高音的控制) 的功夫 (俗称小昧) 。而辽南地区的吹奏讲求大扔大撂, 字音清楚、落落大方 (俗称大味) 。所奏乐曲稳健多姿、稳中见巧。山西唢呐音色平直、浑厚纯朴。河北唢呐音质扎实、圆润丰满。在技巧上, 东北唢呐最长花舌音 (俗称“嘟噜”) , 其中“大花舌” (“水花舌”) 、“上滑音 (以上方小三度为主) 花舌”更为炙手。尤其是“破工音”的使用, 可称为关东人的专利, 它充分显示出东北唢呐音乐语言奔放、洒脱之情怀。河北唢呐擅用“软三吐”、“牙音”、“三弦音”、“萧音”等。山西唢呐常用“喉颤音”、“腹震音”、“垫指”、“花舌”等技法。山东唢呐则以“指滑音”、“唇滑音”、“反双吐”、“气苦音”等技巧为主。当然, 这些技巧各地区亦是互通共用、兼而有之的。

二, 东北唢呐的风格与特色, 是通过其演奏方法、技巧体现的。它以气 (吐) 唇、牙、舌、手指等的规律运动为媒介, 产生出优美流畅、变化万千的唢呐音乐语言。如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的旋律, 是以东北大秧歌曲《大姑娘美》的音调为基础重新创作而成的。它使用的是东北唢呐第三孔为E音的高音唢呐 (0.65尺) 演奏, 下把第一孔音即是高音“i”, 同时又是泛音“7”, 吹奏“7”音时气量要稍小一些, 这种完全用气量控制发音的技法既是高雅的, 又是独特的。乐曲第一部分是整个乐队 (协奏部分) 在轻盈、欢快的气氛中先奏出《大姑娘美》主旋律, 继而, 乐曲节奏渐慢, 运用曲调变奏、旋律加花 (几乎将每拍的8分音符均紧缩为16分 (下转音符) 和各种装饰音 (滑、抹、倚、波、颤) 等频繁使用的同时, 掺糅进气 (吐) 、唇、牙、舌、手指等各种技巧。将乐曲开始处作为“引子”部分的《大姑娘美》的旋律轮廊, 升华为曲调华美、委婉抒情的主题再现段落。这部分为D调 (筒音6) 指法。

融汇各方精华,突出东北亚特色 篇4

本届博览会旨在构建合作平台,打造招商品牌,展示区域形象,促进共同发展。面向全球商界开放,以投资洽谈、货物贸易、经济合作、文化交流、高层论坛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突出区域特色,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使参与者通过博览会寻得机遇,获得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博览会期间分别包含了商品贸易展:展示国内各省、东北亚各国优势、特色产品,搭建中国与东北亚各国之间以及面向世界的货物贸易平台。投资洽谈:推介投资环境,发布招商信息,组织老工业基地改造、国企并购、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专题项目洽谈,扩大区域投资合作,联手吸纳国际资本。专业国际会议:以“谋求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举办东北亚经贸合作论坛,组织第五届东亚区域旅游论坛、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政府间协调协商会议及吉林省—日本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会议。促进交流,共谋发展。博览会將努力为各省、东北亚及世界各国(地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一流的展洽场所,一流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流的高效优质服务,一流的人文环境。

2004年末,省委、省政府决定申办东北亚博览会。之后,吉林一边积极向国家报告,一边着手各项筹备工作。4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复,决定在吉林省举办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这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一件大事。前段时间,在国家商务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的指导下,经过执委会及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各项筹备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较好进展。

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国际性区域综合博览会。在吉林省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体现了国务院的高度信任,体现了国家商务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对吉林省的积极支持。成功举办东北亚博览会,对于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举办东北亚博览会,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东北亚地区的面积和人口均占世界的1/5、亚洲的70%,在世界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总体上看,这个区域中各国间资金、技术等流动融合度低,区域内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20%,大大低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5%、欧盟50%左右的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备受关注,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举办东北亚博览会,搭建一个高层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投资与贸易合作平台,有利于推动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举办东北亚博览会,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近些年来,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与东北亚区域内的朝、韩、日、俄、蒙等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4%,东北亚五国已成为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通过举办东北亚博览会,集聚国内各省市和东北亚五国众多参展商、采购商、投资商,在各领域广泛交流洽谈,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投资与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举办东北亚博览会,有利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大力加强与国内各省市、世界各国,包括东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资本。抓住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北移的有利时机,举办大型国际性区域综合博览会,对引进和利用国内外资本、加快吉林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东北亚博览会是吉林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博览会,也是吉林第一个国家级招商引资大平台。

本着高水平地组展、要高层次地邀请嘉宾和客商、高质量的组织投资洽谈、高规格的开展好国际会议和商务日活动、高标准的筹划好接待工作、高效率的落实好环境整治和安全保卫工作的目标,主办方已经全力进入了展会开幕倒计时阶段。

东北亚博览会的会徽寓意深远:标志的主体图形为一朵盛开的花,象征博览会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六片花瓣则分别代表东北亚6国。每片花瓣与人手相似,其拥抱一起的造型,具有构建合作平台,打造招商品牌,展示各国形象,促进共同发展的意味,与本届东北亚博览会的宗旨一致。中间的方块,与旋转的花瓣组成一个动态的钱币图案,体现投资贸易的主题,并象征得到良好的回报。单个的花瓣又酷似松树的果实,在体现东北亚地域、物产的同时,寓意本届博览会将结出丰硕的成实,取得圆满成功。标志色彩可采用多种搭配,其中,黄色系可使人与初秋的景象联想,以表现丰收的喜悦。

在展区布局方面,主办方为了博览会的召开也是煞费苦心。分别设置商品展洽区、投资洽谈区。重点展示现代制造业、化工、绿色食品、光电子、现代中药、能源、冶金、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旅游等十大产业产品。而在投资洽谈区则设置投资合作洽谈展位,介绍投资环境和政策,展示形象,进行项目对接洽谈;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资产重组并购、农业合作项目洽谈,展示先进技术成果。

浅谈东北民歌艺术特色 篇5

东北民歌的发展深受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的影响, 大致可以分为粗犷豪放的抒情小调和轻快诙谐的说唱小调, 具有明显地方色彩, 音调高亢、短小精干、简单叙事、节奏欢快、朗朗上口。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 节拍

从节奏上来看, 东北的民歌多为2/4或4/4拍子, 且节奏形态较为单纯, 一般可以分为平均型、切分型、长短型, 而三拍子民歌较为少见。

(二) 音阶音程和调式

其调式5声、6声、7声音阶都有, 但一般以5声为基础, 最常见的微调式、宫调式。同时商调式和羽也较为常见, 但是角调式非常少见。东北民歌的另一特点在于调式交替较多。东北民歌中会出现很多色彩感很强的小三度音程 (如《回娘家》、《盼晴天》) , 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 (如《瞧情郎》) , 这种音程上的特点与南方民歌婉转的多级渐进、环绕的音程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对比。

(三) 润腔和衬腔

衬腔和衬词是东北民歌极具特色的要点之一, 在东北民歌中反复出现, 其作用总体说起来有以下几种:连接作用, 增强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如《月牙五更》) ;渲染情绪, 能够活跃气氛, 增强歌曲的色彩感 (如《小看戏》) ;提高完整性, 补全已经正词唱完但音乐还不完整的部分 (如《瞧情郎》) 。东北民歌的润腔最常用的是鼻音和抖音, 其中鼻音与山东民歌的某些特点相近, 这与当年山东人闯关东的人口迁徙有密切关系, 但区别在于山东民歌总多以an或ang为主完全的鼻腔共鸣形式唱出润腔, 东北民歌则以a为主, 是以鼻腔和口腔共鸣相结合的演唱方式;东北民歌还经常出现擞音, 其特点是频率较快幅度较小, 俗称小抖, 靠气息大小的微弱变化完成演唱。

(四) 歌词

东北民歌的歌词多为民间口头的生活语言的诗歌化内容, 大多少是押韵的, 本身就是生活语言的韵文化, 东北民歌的歌词一般是以七字句的形式为多, 也存在五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 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句式。其语言节奏上偏重于叙事, 多为口语化的朗读性节奏, 因此经常形成自然间歇和停顿从而形成一些反复出现的节拍段落。在东北民歌上也表现出幽默、流程和语调夸张的感情色彩, 在民歌中经常会出现大的波动, 突然的拔高, 旋律线大起大落与南方婉转的民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 表演形式

东北民歌深受其姐妹艺术形式——二人转的影响, 唱歌时常搭配跳舞, 通常使用扇子或手绢伴舞, 歌舞都是同一人完成, 要求既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还要求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特别是扇子和手绢) , 演出氛围热闹非凡, 展现了东北民歌“活泼”、“俏皮”、“逗”、“浪”的艺术特点。这种表演当时也是起源于东北冬季天冷, 东北人民冬季长期“猫窝”, 各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以室内为主, 也就注定了不可能出现像陕北民歌那种大型阵势, 多以2个人为主, 搭配一些不需要太大场地的舞蹈形式, 如原地的手绢和扇子舞等, 但同时也必须达到热闹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双方面得到满足的艺术效果。

二、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一) 广受人民群众喜爱

由于东北民歌自身的乡土性、叙事性和幽默性, 收到了全国老百姓的喜爱, 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艺术形式。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爽朗火大、勤劳以及似火的热情, 这一情怀也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二) 对“二人转”和东北大秧歌的促进

东北民歌可以说和二人转、东北大秧歌都是姐妹艺术形式。东北民歌的发展同时不仅推进和促进了东北当地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 更是推动了我国民族歌曲和传统戏曲的整体发展。

(三) 基于东北民歌的艺术创作

从八十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经典名作, 到新时代流行的《大辽河》《过河》及诙谐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其旋律和创作中都有意无意的吸收了东北民歌小调的艺术精髓。

摘要:东北民歌是我国东北地区小调的总称, 一般包括山歌和歌舞, 也包括萨满调。东北民歌格调生动活泼, 内容和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歌充分反映了东北人豪爽热情乐观的性格, 其发展深受东北二人转的影响, 大致可以分为粗犷豪放的抒情小调和轻快诙谐的说唱小调在演唱中还具有旋律起伏大, 特殊衬词衬腔、拖腔、甩腔运用频繁等特点。

东北语言的特色 篇6

一、开发工业旅游

(一) 工业旅游的定义和起源

工业旅游就是依托现有的工业生产设施、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生活场景和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相关工业因素为吸引物的特色旅游体验活动。这种新兴旅游项目发祥于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的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 后来被其他国家企业效仿。例如, 德国煤铁工业基地鲁尔区的埃森列发展为旅游重镇;英国威尔士首府加德夫郡的旧时矿区被改造为“大矿坑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造币厂和休斯敦宇航中心成为新的旅游胜地。总之, 工业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被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

(二) 日本夕张市工业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20世纪90年代末, 日本政府关掉了夕张的最后一个煤矿, 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夕张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 从此“煤炭之都”成为夕张市的历史。日本的夕张本身并不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 但是基于“煤炭之都”的历史背景, 围绕“煤”策划并成为旅游景点。夕张修建了集教育、娱乐功能等于一体的煤炭历史村, 通过用录像、录音、幻灯片、照片等方式, 对煤矿的形成、分布、利用、开采、技术改良等12个主题进行了展示。还有反映当年夕张生活情景的“煤矿生活馆”、可现场操作采煤机械的“煤矿机械馆”、“煤矿动作馆”和“煤矿历史馆”, 逼真地再现了采煤现场。近年来, 夕张还增设了机器人科学馆、动物博物馆、冒险家游乐场等设施, 并利用四面山坡的和冬季多雪的自然地理条件, 修建了滑雪场。据当地政府统计, 目前前往夕张观光的旅客每年达160万—230万人。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1. 政策优势。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享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3月份正式发布《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东北旅游产业的发展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规划中明确指出, 要发展以工业旅游为主的专项旅游, “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骨干企业和矿山遗址、工业遗产, 开发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建设工业博物馆、专辟参观通道和游览场所, 配套生产旅游商品”。在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103个工业旅游示范点中, 东北三省共有21个, 占全国的1/5。

2. 工业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 曾是新中国第一桶石油、第一台机床、第一辆汽车的出产地, 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辉煌的历史。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为轴线, 辐射齐齐哈尔、大庆、鞍山、本溪的工业城市群。例如, 鞍山以钢铁生产过程为主线, 以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成材等工艺流程为内容, 向海内外游客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机床博物馆陈列着不同年代的各式新旧机床, 人们可以以此见证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沈阳造币厂将各个年代的各种钱币陈放在一个展览大厅, 游人在观赏中, 能学到许多关于钱币知识。

另外, 工业旅游的价值所在是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游客通过展览馆、陈列馆等方式可以获知许多从未涉及的工业知识和信息。周边的北京、天津、山东、内蒙、河北等省市对这样的工业旅游需求比较大。

二、开拓环境服务贸易

(一) 环境服务业概念和分类

环境服务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服务业是指那些被用来或可能被用来测量、预防、限制或纠正水、大气、土壤以及废物、噪声及生态系统相关的环境破坏 (包括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 等相关服务。加拿大统计局将环境服务部门分为10个分部门, 具体包括:水供给、管理和处理服务, 大气污染控制服务 (室内和室外) , 废物管理服务, 研发服务, 可再生能源服务, 工程服务, 分析服务, 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 环境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 其他环境服务。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环境服务产业也是各国极力促进发展的“朝阳产业”。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环境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自2003年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 东北三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 逐渐改善资源城市环境问题, 摸索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东北三省在改善工业环境污染的初期, 进口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环境服务, 引进国外的污水、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 在发展环境服务贸易上具有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 辽宁省的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筹建的环境科学园致力于建立环保产业孵化器;在铁岭及“五点一线”地区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区, 形成重要环境产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基地;在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地区形成以含油废水、污泥处理为核心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东北各省在环保产业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环境服务贸易的重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对内外发展环境服务贸易的重点是:针对工业城市发展中的工业污水处理服务, 工业废物垃圾的收集和处置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服务和工业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监测和控制服务;针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保护服务和废弃矿区的环境处置服务;针对城市发展的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咨询、评估及其他环境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针对俄罗斯远东、蒙古和非洲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和国家积极拓展环境服务贸易。如东北地区的污水处理公司或者危险废物焚烧厂为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或者废物焚烧服务。

三、实施生产性服务外包

(一)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属于服务外包中的一种, 指企业将其部分或者全部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企业外另一个生产部门或者服务部门, 由其完成某个特定环节的生产与服务的过程。即企业将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商务流程和物流配送等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生产性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业务流程外包 (BPO) 两大类。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定位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能源汽车和材料等产业基础雄厚, 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度挖掘装备制造业和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的业务流程外包。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把生产性服务外包打造成为装备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以中东、南美、俄罗斯、非洲等为目标市场开展石油等矿产资源开采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以蒙古、巴西和非洲等为目标市场开展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重点领域

1. 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务。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材料等制造业, 在原材料采购控制、产品开发、生产设计、库存分析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重点发展制造业采购分析、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产能分析等服务外包业务。另外可以开拓产品经营服务方面的服务外包业务, 包托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人才培训、会计审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商业情报等。

2. 为矿产资源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务。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众多, 在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开采加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资源型城市可以发挥在生产、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优势, 承接国内外资源勘探开发、流程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 实现优势再造。例如煤碳产业区可以发展勘探、设计、开发、造井、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外包业务;石油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发展石油石化数据处理、地质制图、数据分析、地震解释、勘测开发、实时数据库分析等石油石化技术服务外包业务。

四、发展租赁贸易

(一) 租赁贸易基本概念

租赁是服务贸易中的一种, 租赁贸易是商品信贷和金融信贷相结合, 由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及金融界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其实质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信贷的一种交易方式, 出租人通过出租设备等向承租人提供信贷便利, 而承租人则以定期支付租金的形式取得设备的使用权, 供货人则向出租人提供货物买卖。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租赁贸易的优势

租赁贸易租赁的对象主要是资本货物, 包括机电设备、运输设备、建筑设备、采矿设备、飞机船舶, 炼油钻井设备、轮船、码头港口设备以及飞机、机场等各种大型成套设备和设施等。东北老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 在此聚集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船舶重工、北方重工、一重、哈电、哈飞、哈量、齐重数控、齐二机床、长客、一汽、沈鼓集团、沈飞等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所以东北拥有大量技术装备, 在发展租赁贸易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租赁的重点方向

一是鼓励东北地区众多的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出租赁部门兼营租赁业务或者成立专业的租赁公司, 面向国内国外发展机电设备、建筑设备、数控设备等设备租赁。二是资源城市在资源勘测开发、钻井、开采和冶炼加工过程中, 有些设备具有很高的技术利用锁定性, 不能转为他用和完全回收利用, 可以发展租赁贸易, 其主要针对俄罗斯远东、蒙古国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和国家。

总之,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保持传统服务贸易优势的基础上,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自己的特色服务贸易。依托老工业基地工业制造业优势, 发展独具区域特色的服务贸易, 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即使在激励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也会占有一定地位。

摘要:在全球产业分工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今天,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依托自己原有的工业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环境服务贸易、租赁贸易和生产性服务外包等东北特色的服务贸易, 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出发提出了东北地区发展的特色服务贸易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环境服务贸易,生产性服务外包,租赁贸易

参考文献

[1]李燕.东北新兴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 2011, (12) .

[2]黎克双.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开发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8) .

[3]刘炜华.环境服务贸易发展与自由化[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7.

[4]沙泉.设备租赁也是营销[J].中国公路, 2004, (3) .

东北二人转丑角的语言魅力 篇7

一、东北二人转的语言特点

东北方言是二人转语言的重要来源。东北从古至今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 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这些不同身份、职业、生活习惯的移民, 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们与东北人交流、融合,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进一步丰富了东北地区的语言。 东北二人转的唱词和说口, 其语言风格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地的方言习语、俗语谚语的影响, 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具特色的乡土风情, 粗犷豪爽、幽默诙谐, 这也正是二人转丰富多彩的语言源泉。

二、东北二人转中的丑角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领域里, “丑”都是一个与“美”相对的美学范畴。然而在二人转里, “丑” 并非是指丑陋和丑恶, 也并非是美的一种衬托, 其实质是为了保持“谐”。观众对于二人转艺术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喜剧风格以及滑稽表演。

丑角艺术是二人转本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二人转的核心灵魂。丑角也称为“下装”或者“逗丑的”, 主要承担四个方面的责任:第一“带起来”, 也就是将旦角在艺术行为中带动起来, 使得表演充满激情;第二是“捧出去”, 将旦角唱的、舞的通过说口来展现, 从而让观众更好地欣赏、领略表演的风采;第三“兜得严”, 就是与旦角紧密配合, 不仅能弥补旦角的不足之处, 而且能使场上的气氛更加活跃, 还能更好地完成第四个责任:“夺了旦角的戏”。通过 “带”、“捧”、“兜”、 “夺”从而让二人转的表演以及现场的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演员还能与观众互动, 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将演出逐步推向高潮。

二人转中的戏谑、调侃、搞怪、逗乐等表演效果, 通常也都是由丑角来完成。丑角展现给观众的往往是一副虽丑但却亲近、痴傻并快乐的形象, 其言语总是出乎意料, 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既愚钝直率又机智幽默。

三、东北二人转丑角语言特点

在二人转中, 除了一些喜兴笑闹的段子必须依靠丑角艺术来烘托气氛以外, 还有很多悲段子、苦段子, 也必须依赖下装丑角运用喜剧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也就是所谓的“悲剧喜唱”。比如《冯魁卖妻》一戏, 原本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剧, 但是其中穿插了一段夏老三、 人贩子与船夫的“说口”, 就是一段喜剧性的“说口”。 通过这种“丑”的插科打诨, 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快“忘却” 悲剧的气氛。

二人转当中丑角艺术的美实际上是一种滑稽之美。 他没有多少能够用来依傍的符号资本, 但是却拥有着内心的善良以及对苦难生活的自我解嘲, 因此其语言特点, 有着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的传统美学注重滑稽美, 但并不缺少幽默的元素, 充满了机警和智慧, 二人转丑角艺术就是其十分有力的证明。在调笑、讽刺的背后蕴含了十分深刻的社会内涵以及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感悟, 并融入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智慧, 将滑稽美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人转中不仅运用“戏仿”, 还运用大量的“俏口”, 也就是各种俏皮话、双关语、歇后语以及流行语等。这些语言的运用, 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充分利用字的谐音、增字、减字、故意大喘气拖延等各种巧妙地方式来使得表演过程更加幽默滑稽。

通过一种故意曲解和打岔的对话方式调侃对方的正确意思, 经过不停解释、不断曲解之后, 让观众听到一个又一个包袱和笑料。观众的心始终悬着, 始终跟着演员的思路走下去, 耐心等待最终的迷底, 这个迷底往往又会让观众热血沸腾。

四、结论

可以说, 二人转丑角语言是东北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东北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的直观体现。二人转丑角的语言艺术魅力正在并且还将继续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品类,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些艺术形式的语言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 (增订版)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徐德忠.试论二人转的丑角艺术[J].戏剧文学, 2004 (8) .

东北语言的特色 篇8

一、东北亚国际钢琴节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际上有40多个国家举办各种钢琴活动,多以钢琴高水平的比赛为主。欧洲也有一些钢琴夏令营活动,内容以大师班课程为主,有些国际钢琴比赛已具备几十年的历史。我国具有国际知名度且规律性的国际钢琴活动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这些钢琴活动推动当地艺术氛围以及相关经济的良性发展,形成较好的发展空间。现在,创办一个权威性的国际钢琴活动已成为东北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所需。东北亚国际钢琴节包括了三项活动内容:

1. 音乐会

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艺术家到会举办多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是国际钢琴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由于社会文化发展与地理位置等原因,我国东北地区的钢琴发展滞后于黄河以南地区大约半个世纪。而吉林省真正的钢琴教学也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后,吉林省内各高校相继成立音乐专业,使原有三所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猛然增长到几十个,师资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发展,社会钢琴教育的普及率逐年增长。但由于历史等原因,许多音乐爱好者都呈现出“喜欢钢琴,可是听不太懂”的状况。为了逐步改善这一状况、区别于其他国际钢琴节,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钢琴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主办者在每一场音乐会之前都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中外文资料,依照音乐会节目单提前准备好每一首乐曲的相关介绍,在现场通过LED荧屏把这些内容同步播放,力争使观众逐渐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细致的做好钢琴艺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2. 大师班

我们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有许多普及音乐教育的成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缺失所造成。学生们在紧张的文化课夹缝中进行钢琴考级以及音乐本科升学,往往只是单纯熟悉了作品技巧方面的问题,却没有机会了解每一首乐曲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更是缺少对于作品流派和风格的了解。以往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内容,但受到课时等原因限制,艺术理论与演奏实践顾此失彼。借鉴国际上广泛开展的钢琴夏令营、钢琴大师班的模式,东北亚国际钢琴节在活动期间也开设了大量的大师班课程,使钢琴爱好者们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中学习。

3. 钢琴比赛

一般来说,国际上的各种钢琴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17岁以下,另一种是35岁以下,这些比赛大都能体现钢琴教学的一个水平。吉林省的选手在全国大型钢琴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几率较低,说明钢琴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师资水平是钢琴艺术在东北地区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有了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存在,才会有更多的人坚持学琴。也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来,我们才有可能逐步去达到一个艺术的高水准。

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在钢琴比赛组别的划分方面,东北亚国际钢琴节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选手。既有幼儿又有中小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同时还包括大学教师各年龄组。年龄划分也相对细致一些,是为了鼓励参赛的选手,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同时鼓励教师继续加强专业演奏水平的提高。

二、东北亚国际钢琴艺术节的发展特色

东北亚国际钢琴艺术节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能够引起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其自身发展的几个特色:

1. 依托贸易博览会的发展平台

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China jilinNortheast Asia Investment And Trade Expo简称东北亚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吉林省政府等共同举办,旨在构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互利共赢、交流合作、竞争开放的长期合作平台,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八届,在商品贸易与投资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第六届起,博览会增加了文化交流版块,并设立“东北亚艺术周”,国际钢琴艺术节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得以立项与发展。从2010年开始,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东北师大音乐学院走进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艺术周”平台,高雅艺术正式进入东北亚国际贸易博览会。(下转第234页)受到展会平台的启发,国际钢琴艺术节内容包含了四个主要板块:钢琴比赛决赛、国际音乐会、钢琴大师班、音乐图书展示。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

2. 以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

依照东北亚国际艺术周的指导方针,钢琴节的定位也是遵循着国际化的举办原则。

在2010年整合了国内外以往形成的多方资源,于当年9月聘请到了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以及上海、北京、香港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在东方大剧院隆重举办了“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国际钢琴艺术周开幕式”活动。在世界各国纪念肖邦的活动中,中国大陆唯有我们举办了一周的隆重的纪念活动,2011年又以纪念“钢琴之王”李斯特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东北亚国际钢琴节。从发展的眼光考虑,并在未来办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钢琴艺术节,2012年正式确定活动名称为“东北亚国际钢琴节”,活动主题以纪念印象派大师德彪西作为一部分内容。这些活动的主题具有国际性前沿的发展眼光,占据了一个高标准的艺术舞台发展策略。

3. 具有教育含义的办会初衷

与国内外其他钢琴节不同,东北亚国钢琴节由师范大学承办,使这个钢琴节多了一层传承的含义在其中。它不仅仅是举办了几场音乐会,也不仅仅是一周的“秀”,而是酝酿、浸透着教育的精神来策划活动。力图从一点一滴做起,并通过一年年持续办会使台上的艺术展现与台下欣赏者逐渐融合、理解,直至沉浸其中,使艺术家们的演绎真正推动起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理念指导之下,音乐学院钢琴系广泛与国内外一流艺术家进行专业交流。在走出校门、国门学习的同时,借助大学的各种良好的教学资源,力所能及的为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也恰恰是采取这样不失大学之本、不失师范院校之职的开放式办学的态度,使我院在十多年的时间当中先后聘请了周广仁、黄懿伦、陈宏宽、卡瑟琳等数十位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举办音乐会,吸引了东北地区各高校教师和钢琴爱好者在这里学习、交流、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使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了东北地区的重要钢琴活动中心,推动着东北地区音乐氛围的良好进程。

4. 在结合地方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保证高水准的艺术规格

在充分考虑适应地方钢琴氛围与教学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国际钢琴节并不降低所邀请国际钢琴节参会艺术家的水准,历年来邀请到的艺术家有我国著名钢琴家李名强教授,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系主任,曾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历任数届国内外重要钢琴比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李其芳教授也是桃李满天下,赵晓生、杨韵琳、周铭孙教授,都是我国钢琴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钢琴家、教育家。世界一流学府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韩国首尔大学、日本长崎大学以及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著名学府的教授也在邀请之列。

国际钢琴艺术节带给听众们太多的艺术享受,开阔了视野,也为东北地区的钢琴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相信持续不断的努力会为国际钢琴节增添更多的精彩,继续深入细致的筹备也必定为推动吉林省文化氛围的发展、深化东北亚艺术周的办会精神作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间各种形式的钢琴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本文回顾、总结了过去几年“东北亚国际钢琴艺术节”的办会成果和经验,提出符合东北地区钢琴教育发展特点的活动内容。总结、梳理该艺术节的办会特色和对东北地区钢琴艺术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对艺术节的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为东北地区创造更利于钢琴艺术人才成长和钢琴艺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作出贡献。

东北语言的特色 篇9

一、困境与复兴

从“振兴”前2002年到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看:一是三省经济发展已经从经济滞增长的困局中走出, 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三省经济规模先后成为万亿元俱乐部成员, 其中, 辽宁省经济总量达到22025亿元。9年间, 辽宁和吉林两省生产总值翻两番还多, 黑龙江省接近翻两番。从经济规模上看, 相当于再造四个辽宁和吉林, 再造三个半黑龙江。二是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后劲明显提升。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分别增长10.86倍、8.98倍和6.5倍。三是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升, 公共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并且高于经济增幅5-8个百分点。三省公共财政收入同期分别增长6.61倍、6.48倍和4.31倍。四是民生显著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3倍、2.84倍和3.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1倍、3.26倍和3.15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为全国登记失业率最低的省 (区) 市之一, 等等。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和陷入发展困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现象, 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经济现象, 如美国东北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业区、法国的洛林工业区等等。一般说来, 经济区发展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成长—发展—成熟—衰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体制性衰退。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计划体制下建成的, 所有制结构单一, 80%以上为国有经济, 并经几十年运转, 带有很强的惯性, 从体制和机制上看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二是结构性衰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 运转几十年, 结构已经老化, 资源与环境矛盾突出, 产品与市场需求错位、不适应。三是国家发展战略转移, 战略重点转向东南沿海地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陷入滞增长困境, 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低于东南沿海地区2-3个百分点。

对于三省而言, 既有体制性和结构性衰退共性一面, 同时, 在经济结构、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性。自2003年中央做出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决策以来, 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摆脱“东北现象”的困扰, 而且迈向全面振兴之路, 留给我们诸多思考和启示。从三省振兴十年的发展轨迹和路径选择中可以清晰看到, 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决策指引下, 辽吉黑三省按照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从各自的经济结构、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出发, 突出特色, 紧紧把握关键环节, 转方式, 调结构, 破解发展症结和难题, 推动老工业基地结构转型升级, 促进全面振兴。

二、思考与启示

(一) 辽宁

在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 辽宁紧紧抓住振兴机遇, 以科学发展为主线, 实施“两化”融合, 破解薄弱环节,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与振兴的晴雨表, 正像业内人士所说, “东北振兴与发展看辽宁”。这是因为, 从地域上看, 辽宁处于东北地区的两大发展主轴——哈大和沿海轴线的核心部位,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与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动作用;从结构上看, 辽宁的经济结构 (体制结构和产业结构) 大体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相似, 并且基本包含了两省传统优势产业, 产业互补性很强;从经济总量上看, 辽宁经济总量相当于吉黑两省之和, 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头羊。

1.发展与振兴背景。辽宁为新中国最先建成的以装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美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辽宁装备工业产品一度覆盖全国近四分之一市场, 钢铁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三分之二。创造了数以百计“全国第一”工业产品。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 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到90年代末,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首先从辽宁开始。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的背景下, 由于辽宁传统优势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 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传统优势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 进而导致全省经济陷入发展困境。装备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 由覆盖全国18%-20%市场下降至3%-5%, 其中装备工业集聚的沈阳铁西工业区75%左右装备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95%左右工业企业亏损或处在亏损边缘, 13万余职工下岗;钢铁工业更是难以为继, 辽宁钢铁产品由覆盖全国退缩到黄河以北, 甚至连家门口长春“一汽”市场都要失去, 闻名全国的鞍钢甚至一度连焦煤都买不起, 一度面临“断炊”的危险境地。1999年全省工业企业亏损总额为78亿元, 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9亿元相比全省工业企业总体为负利润 (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仅为黑龙江省的六分之一) 。全省下岗职工超过200万人, 若大的工业大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度列为全国第21位。

2.振兴路径。实施“两化融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自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决策以来, 辽宁紧紧抓住振兴机遇。首先, 按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理念,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不失时机地实施“两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业融合, 推进装备工业转型升级。仅仅经过七八年时间, 辽宁装备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便登上历史新台阶, 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或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能够生产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电力装备 (变压器) 、盾构机、大型船舶、内燃机车、通用装备及百万吨乙烯裂解压缩机、冶金及矿山大型装备、汽轮机、航空发动机及飞行器等。沈阳机床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 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机床企业。装备工业聚集的沈阳铁西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老工业基地改造示范区”。二是实施信息技术与钢铁产业融合, 初步实现钢铁工业脱胎换骨。尽管辽宁铁矿石保有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居全国之首, 但是辽宁却把发展钢铁工业的重点放在内涵调整上, 加速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目前, 辽宁钢铁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接近和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端钢铁产品已占钢铁产品比重80%-85%, 如本钢最近三年钢铁产品出口一直居全国首位。以前以钢铁产业为产业主体, 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现如今鞍山和本溪非钢铁产业产值比重已超过钢铁工业产值。虽然, 辽宁钢铁产品产量由居全国首位目前已降至第四位, 但在钢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对全国注重内涵调整推进产品升级无疑是很好的借鉴。三是石油化工是辽宁一大支柱产业, 但产业链条短, 以生产原料油为主, 近年来加速发展大乙烯和大芳烃及精细化工, “油头化身轻纺尾”的产业链条框架基本形成。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制药、清洁能源、环保设备等。目前辽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占工业产值比重已接近20%, 其中大连已达到60%以上。五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化解了农业“短腿”的薄弱环节。辽宁国土和耕地面积不及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和吉林省的三分之二, 再加上大中城市人口密集且比重较大, 长期以来粮食和主要副食品 (肉、蛋和蔬菜) 主要靠国家调拨解决, 曾经被称为“捧着金饭碗要饭”, 农业“短腿”问题一直困扰辽宁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振兴”十年来, 按着地域资源条件差异性发展, 优化农业布局, 实施专业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全面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水浇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设施农业面积突破1000万亩, 日光温室面积位居全国首位。粮食产量达到407亿斤, 创历史最高水平。肉、蛋、奶产量819万吨, 水产品产量453万吨。粮食单产和人均肉、蛋、奶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不仅实现了粮食和主要副食品自给有余, 而且有一定数量出口和支援全国。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条件, 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如, 岫岩食用菌、东港草莓、阜蒙花生、盘山河蟹、铁岭榛子、桓仁冰葡萄、西丰鹿业等目前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此外, 充分利用全省丰富农牧林果水产品资源, 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从2011年开始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已经超过石油化工产值, 成为辽宁第三大支柱产业。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深化改革, 破解体制和机制障碍, 放活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发展显现生机和活力。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初步实现体制转型, 对省及市属国有企业全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简政放权, 只管企业三个一把手 (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 聘任, 不干预企业自身发展、人员选聘、规划制定等;从体制和机制上放活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产值比重超过全省经济总量55%-60%。二是创新区域和谐发展理念, 实施三大区域协调战略 (沿海经济带改革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和突破辽西北) , 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区域协调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欠发达的辽西北地区的朝阳和铁岭两地区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 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最快的三甲地区之一, 阜新已经从困局中走出, 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设备生产基地, 正在建设国家级煤化工基地。区域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三是创新城乡发展理念, 破解县域经济短板难题。近五年, 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 以突出各县域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建设百亿元产值产业聚集区。这些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后已显现成效, 到2011年辽宁已有10个县成为全国百强县, 被业内人士誉为县域快速发展的“辽宁现象”, 目前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已占半壁江山。四是以改善民生为基本出发点, 从2006年开始, 在全国率先破解了几十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百万产业工人 (主要是矿山工人) 和低收入群体棚户区改造难题。仅仅5年多时间, 5万平方米以上连片棚户区全面改造完成, 现正抓紧时间对5万平方米以下连片棚户区改造。让百万产业工人和低收入群体家庭住上现代化、标准化楼房。五是创新城市化发展理念, 破解大城市密集而中小城市发展滞后的难题,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辽宁大城市密集, 全省14个省辖市, 其中13个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而其中特大城市就有5座, 中小城市仅有18座。为防止出现或发生“大城市病”, 从2010年开始重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中小城市, 仅沈阳经济区建设38个新城新市镇, 目前全省新城新市镇基础框架基本形成, 初步建成一批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 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地域特色鲜明、宜居、宜商、宜业的新城和新市镇。如沈阳大浑南新城、沈北新城、沈阳辽中近海新城、鞍山达道湾新城、铁岭凡河新城、辽阳河东新城、营口营东新城、盘锦辽东湾滨海水城等, 当前大连、营口、盘锦等市正在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 有效促进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 辽宁城市率已达到65%以上。六是创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理念, 缓解资源与环境瓶颈难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瓶颈, 特别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 (沈阳经济区) 高耗能产业集聚是全国环境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 沈阳一度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环境污染最重的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本溪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 辽宁的母亲河被列为“劣五类”。“振兴”以来, 全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建设。投巨资治理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百余个污水处理厂, 相继成立辽河和凌河流域环境保护局, 辽宁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部城市群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沈阳被国家授予环保模范城市, 沈阳、本溪、鞍山等城市被授予森林城市, 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等城市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优良天数均超过320天, 水体环境明显改善, 辽河流水质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劣五类, 主要河段提升至四级。

(二) 吉林

把握振兴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夯实现代产业基础, 推进全面振兴。

1.振兴背景。吉林也是“一五”时期, 以运输设备 (汽车和轨道客车) 和基本化工及能源为主导的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形成了运输设备和煤化工 (吉化:化肥、电石、染料及热电) 为主体。其包括, 铁合金、碳素、发电及建材 (水泥) 、轻工造纸为基本框架的产业基地。运输设备 (汽车和轨道客车) 和煤化工 (三大化工) 优势鲜明, 为新中国汽车产业、轨道客车和基本化工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汽”是新中国最早建成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 载重汽车保有量一直占全国一半左右。轨道客车基本覆盖全国火车客运车辆, 到2000年全国火车客车90%来自长春客车厂。吉林引领和支撑全国汽车和轨道客运车辆发展。“吉化” (热电与三大化工) 是中国上世纪50-70年代建设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基本化工企业, 开启了中国最早以煤为基本原料, 采用“减量—资源化—零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基本化工。吉林运输设备 (汽车、轨道客车) 和吉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辉煌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发展困境时, 由于体制和结构等因素影响, 吉林不仅省市属大中型企业举步艰难, 而且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的“一汽”和长春轨道客车,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 也曾一度出现发展困局。中国汽车和轨道客车由一两家独秀到多元群体式迅速发展格局, 由于两央企自身技术设备落后, 产品结构单一, 面临严峻挑战, 市场占有率下降, 经济效益下滑。“吉化”、“长春拖拉机”等一批省市属重点大中型企业, 也由于设备老化, 产品结构单一, 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 亏损严重, 面临关停破产, 进而导致吉林陷入发展困境。吉林经济增长率不仅低于东南沿海省市经济发展速度3-5个百分点, 而且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振兴路径。吉林的工业基础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比传统产业相对较薄弱, “一五”时期156项重点项目吉林仅列12项, 实际建成9项 (辽宁省24项、黑龙江省22项) 。“振兴”以来, 吉林紧紧把握振兴机遇, 从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的实际出发, 转方式、调结构, 充分发挥吉林后发优势,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夯实现代产业基础,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全面实施“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深度融合, 推动和促进吉林全面振兴。“振兴”十年来, 一是传统优势产业再续辉煌。“一汽”在剧烈市场竞争中, 强力实施技术引进和结构创新, 并与世界500强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结成合作伙伴。在国家和吉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 走出地域围墙, 在东北、华北及胶东、西南建设三大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量突破250万辆, 占全国四分之一, 生产制造多类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高级轿车、越野车和载重车, 继续占据中国汽车产业领军地位。吉林省在“一汽”的引领和牵动下, 全省汽车产量超过百万辆, 居全国前二位, 领跑全国汽车产业发展。长春轨道客车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 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 全面实现结构转型升级, 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当代世界轨道客车先进水平, 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类型各轨道客车, 如高铁客车、地铁客车、城市轨道客车等, 以及碳钢客车、不锈钢客车、铝合金客车等高端轨道客车, 其市场占有率达46%以上, 占据中国轨道客车半壁江山, 是中国轨道客车领军企业。“吉化”基本实现体制和结构转型, 实施与石油化工重组, 原料由以煤为主转变为以油气为主, 产品以乙烯和精细化工为主体, 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发挥后发优势,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夯实现代产业基础。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碳纤维、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且其中生物制药、新材料 (碳纤维、镁合金、精细化工等) 、光电、动漫等新兴产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新突破, 粮食总产达634.2亿斤, 创历史新高, 占全国产量13.3%, 提前一年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目标, 同时, 吉林是全国玉米调出最多的省, 为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经济总量跨上历史性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振兴”前2002年2242亿元到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达到10531亿元, 9年间增长43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 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期由131亿元增加到850.1亿元, 9年增长648%。内生增长动力切实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期由804亿元, 增加到7441.7亿元, 增长840%。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7510元, 分别增长15.5%和20.4%。安居工程实现从城镇到农村、矿区、林区、垦区全覆盖, 48.11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三)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是“一五”时期, 以能源和重型装备等为主体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动力装备、重型装备和能源基地, 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我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四原” (原油、原木、原粮和原煤) 输出地,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 随着煤碳和原木资源枯竭, 石油资源日趋减少, 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日趋加剧, 黑龙江省陷入发展困境。

在重要资源枯竭和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 求发展、求振兴的黑龙江省面临着亟待破解的七大问题和难题:其一, 体制机制老化, 内生动力不足;其二, 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大而不强, 竞争乏力;其三, “原”字号资源输出导向, 资源深加工发展滞后;其四, 传统产业发展及产品市场萎缩;其五, 科技人才资源富集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其六, 基础设施薄弱, 与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其七, 林木资源枯竭林业产业发展走向衰退, 林业工人就业难题突出等。

“振兴”十年来, 黑龙江省紧紧把握机遇, 从黑龙江省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的实际出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破解发展与振兴的主要障碍和难题, 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促进全面振兴。一是依托优势自然资源——粮食、石油、矿产、林木、煤炭等资源优势, 引进战略投资者, 打造龙头企业, 促进资源深层次开发, 提高附加值。食品、石化、矿产、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16%、30%和20%。二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以哈动力装备、齐重型装备、大庆石油化工、“哈飞”及“哈药”等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 加速“两化”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 以企业为主导, 实施“产学研”一体, 加强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渗透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和人才智力富集优势,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LED、云计算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 以钼、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以核电、风电、燃气轮机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为代表的生物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幅度达到17%。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物联网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和特色物流企业, 着力构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深入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 打造品牌, 壮大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年增长幅度达13%, 高于经济增长指标。五是化解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重点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黑龙江国土面积相当于三个辽宁, “振兴”前的2001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414公里, 一级公里通车里程只有548公里, 仅为辽宁省一半左右 (辽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里分别为1068公里和1025公里) 。“振兴”十年来, 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一直是黑龙江省建设重点, 经过十年建设, 到今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300公里, 新建一二级公路2415公里、农村公路4000公里, 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公路网络体系。以哈尔滨为中心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六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内生动力。降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门槛, 放活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基本改变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格局。七是深化林业产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由砍林为主导, 转变为育林、护林和发展森林经济为主导, 不仅化解了数以万计林业工人就业难题, 而且为确保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可持续性提供了最佳选择。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初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 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 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3亿元, 年增长12%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特别要指出, 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粮食产量迈上历史新台阶。“振兴”以来, 大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扎实推进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合作化, 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 跃居全国第一。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 为全国第一。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35亿元, 增长45%。为中国13亿人口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摘要:辽宁和吉林、黑龙江三省紧紧把握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历史机遇, 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按照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转方式、调结构, 突出特色, 破解发展症结和难题, 初步实现结构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不仅走出困境而且步上全面振兴之路。

上一篇:高耐磨性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