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精选12篇)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1
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冀与现实的矛盾,使反思和批评学校教育的声音此起彼伏。当下人们不仅期望获得更多的学校教育机会,而且希望接受优质和特色学校氛围熏陶下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通过学校自身的建设,让更多的学校富有内涵地有效地发展,成为优质特色学校,是时代赋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全新的期望
社会的变革呼唤着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与法律意识;呼唤着国际观念、合作与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呼唤着人的宽容精神、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所有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期望,这也正是当下孕育全新学校文化生态的基本土壤与内在需求。
营造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的最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的大潮冲击着我国传统教育的保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考试为评价方式的深刻反差,在学校、教师、学生的身上交织着,导致极为矛盾的教育心态和教学行为。学生渴望更主动地学习,期望探究的意识日益萌发,但更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是依赖评价和等待评价;教师期望有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但仍更多地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教师希望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教学特色,但又摆脱不了对教材、教参甚至习题集的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但仍迫于社会评价的压力,更多地关注高考的成绩。这些反差和矛盾,都给当下的教育带来了两难取向。
解决这种两难取向的唯一出路在于以学校文化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保障,走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面对多元发展的社会经济,我们实际能做的就是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推动他们以全新的理念能动地创造新世纪。
二、学校文化生态: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关于学生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发展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强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终身的学习能力。真正的自主学习,不仅仅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有关,还有赖于课程的设置、社会评价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在现有的课程设置、社会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向。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程度的提高;教学中过多的传授和包办,则有可能扼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在传授和继承的教学环境下,不可能有发展性自主学习的行为外显;创造性自主学习的行为特征,也只有在创造性学习的环境中显示出来。
2. 关于教师发展。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关系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建设水平和教师的生命质量。正因为教师职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充满爱、研究和创造,才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也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的工作又是平凡的,教师除了职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外,更多的是对成功、自我实现和生命质量的追求。只有当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出生命光亮的时候,基于对生命价值深深的感悟,才能让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把教学当作艺术来孜孜以求,这才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取之不尽的巨大动力。
3. 关于学校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依存于社会的发展,又要超前于社会,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学校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品牌(学校文化的积淀)、效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阶段发展程度的评价)、教学特色(对教师发展程度的评价)来评价的。可以这样说,学校必须依靠教师的发展而发展,而教师则依靠学校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来施展才华,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学校这个开放的子系统中,只有从长计议建设学校教育文化生态,才能有学生、教师、学校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可能。
三、学校文化生态:关注教育活动和参与者的生命价值
学校文化不仅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是学校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
1. 让每节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理想的课堂文化生态应该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互动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生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从而使其形成学习人格,让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2. 让教师教学工作每天充满爱、挑战和创造。
一个教师如果终身从教,那么他(她)的人生旅程是由一天天日常的教育职业生活连接起来的。如果教师对日常职业生活感到痛苦,那么其人生显然是暗淡无光的。让教学过程充满工作的美丽,让教师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爱、挑战与创造,使教师从中获得自我成长、内在尊严和职业生命的欢乐,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又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内涵所在。因为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服务对象,而是充满着差异性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情绪、注意力、精神状态、生理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所以要使全班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都能得到最适当的进步发展和充满学业生活的欢乐,是一个太需要研究、太需要智慧去解决的难题了。
教师职业行为的本质特征是爱、研究和创造,而不是自我重复。还教师职业本质特征,使教师工作充满职业的美,是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只有实现了这个功能,才会有学校教育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的高质量。假如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那么教师和学校之间就像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如果一方不发展就会制约另一方的发展,最终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 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在校的生存状态,提高其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使班级、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关注学生在校生活现时价值作为学校教育基本功能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只有在校生活的高质量,才会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作为一种人的自然存在,从降生之日起,就拥有作为一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就决定了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其次才是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爱,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懂得了爱是真诚的、无私的、互动的,是需要真诚付出的;让学生更多地实践爱,增长享受爱、学会爱他人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是学校需要营造的基本教育生态,那么,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需要则是在另一种境界上推动学生生活的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的创生过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另类的回答;学生智慧的激活,也会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生生间积极的思维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光芒和个性色彩的绚丽。自主、创造和潜能的释放是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基本音符;心灵的自由驰骋、智慧灵光的不断闪现和生命色彩的斑斓是学生生命灿烂的共同旋律。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学校只有在为教师释放潜能、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帮助的时候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所以,建设学校教育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提升当下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学校文化生态:一个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话题.中小学校长, 2009, (6) .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2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样,校长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我校地处农村,和所有的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小,学生少,办学条件不足,二是师资老化、紧缺且不稳定;三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高,使得优秀学生不断外流。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怎样把学校办出品味办出特色,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赵固乡是中央提名的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有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而我校就位于赵固乡小罗召村,两对这样好的乡土资源不利用起来真是可惜。而且我也发现我们学校的老教师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同时我们中心校又在去年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有书法协会的著名书法家进校园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这为我校书法艺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再加上我校一直坚持经典通读活动,培养学生背诵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我校决定了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建立书香校园。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这是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以书法艺术教育、经典诵读和阅读为突破口,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品位,打造出我校书香校园的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今天我就从书法教学和经典诵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对于特色教育的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一、书法教学活动
我校虽然一直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活动,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从去年开始我校也把书法教学纳入学校特色建设的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
随着去年赵固中心校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且借着去年赵固中心校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东风,以及中心校提出的一轴两翼的办学方针。我校也积极响应,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为此我们积极宣传,并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学校的书法艺术活动逐渐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发动和普及阶段。
为了让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校会、班会、板报、班级文化来进行宣传。灌输给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每人都为创建工作出份力。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们成立了 “书法艺术特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书法艺术领导小组成员。
3、加强投入,做好普及。虽然我校有部分学生写字的确很棒,尤其是陈培海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书写很棒。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学校特色是建立在全面、全员普及的基础上,因此创特色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活动。去年,学校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书法教学,在一、二年级开展了铅笔字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看着学生什么也不会,毛笔都不会拿,写字也是用笔在抹,没有一定的章法,我们很是担心,学生还小,书法教学活动会不会取得成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由原来不会执笔,到能够有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这一进步令我看到了书法教学的希望。
(三)、具体深入实施阶段
1、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我们每个班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进行间架结构和笔画教学,三四五年级进行毛笔字教学,以颜体字为主进行楷书教学。由各班语文老师进行书法教学活动。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不是很好。从去年开始,我校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加大书法教学的力度,真正做到书法进课堂。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每天都安排30分钟的练字时间,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专门辅导。以班主任的教学为主,真正做到手把手的教,先教学生基本笔画,再练习带有这些笔画的简单的字。
2、字帖的选择
由于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所以在选择字帖上我下了一番工夫,在网上找了一些很简单的适合学生书写的字体,为学生每人印发一份,并投入资金购买了书夹,把印的字帖一个个装进去,既可以避免学生不小心弄脏字帖,又可以做为校本教材循环使用。
3、日常教学管理
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二年级虽然小,对于铅笔的握笔方法还好掌握,难就难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上。对于三四五年级的毛笔字我也担心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不好,也不好好写,没有效果。为此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来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指导纠正。各科作业也都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清楚,作业要干净,尽量不写错或者少写错字不乱涂乱画。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同时教师、学生之间经常讨论把字写的又好又快的方法,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中,使学生的把工整书写形成习惯。
4、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彰显书法教学特色
学生练了就得有效果,同时学生的练习也要有动力,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书法展览墙,每天练习的字,都会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学一个新字,练习两到三天后,由班主任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再粘贴到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周至少更新两次。从去年开展这一书法教学活动以来,教室内外的书法作品展览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彰显出了我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特色。
5、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了书法进课堂的活动,学生是进步了,老师要是不练习会跟不上步伐的,为此我校教师也都坚持不懈每周写一张硬笔字和一张毛笔字,展出在办公室里。努力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写水平。
(四)、取得的成就
在五一前,我们每个年级挑选两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心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在比赛中我校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总评第三。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校没有取得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就我个人认为,我校的书法教学还是很扎实的,因为直到比赛前我们还没有把每个笔画的教学给学生讲完,相信如果学生把所有的笔画都学会以后,学生的书写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年六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汇演,今年我们又为这一活动加上了一笔,要求各个班级准备学生写的好的书法作品,在六一演出时在校园里进行展览,让来观看演出的家长看到我校的特色,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也把我们学校的特色推出去,把学校的品牌打出去。让家长,让社会看到我们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在演出开始前,我看到许多家长都在看学生写的书法,并且是赞不绝口,让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了,我们秉承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理念,开展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一)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感。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智慧,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二)经典诵读具体实施
我校开展晨诵经典的活动。利用早晨晨读十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为此,我校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墙以历史人物为主,以名家名篇,名言名句为主,对学生进行熏陶,潜移默化的来景响学生的品质和人格。
每学期我校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经过评比选出诵读优秀的学生,进行颁奖,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3
彭福社区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建成了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占地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有150个座位的报告厅,藏书1万多册的图书馆,辟有50多个座位的阅览室,老年人学习用电脑20台,此外还有健身室、棋牌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在活动中心旁边建有一个标准化的市民文化活动广场。优美的校园就像一个小型的公园,曲径通幽、亭台相间、柳树倒映、鱼儿欢跳和鸟儿飞翔,置身其间漫步小径,典雅而又不乏情趣,正是老年人养生的好去处。或打牌下棋,或聆听学者讲课,或参加舞蹈腰鼓培训。这里真正成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家园、老有所学的校园、老有所乐的乐园。
精神生活的家园
老年人的生活有着许多不同于年轻人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愿望,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乐于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交流信息、情感。老年学校就是最适合老年人,也最能满足老年人这些需求的地方。将老年学校办成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家园,办成老年人时刻向往的地方,这是彭福老年学校多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社区老年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老年学员座谈会,请老年学员谈对老年学校的办学建议,谈对老年学校前面所做工作的意见,谈其他老年学员的想法、看法,谈老年人最想听、最想看到和参与的活动等。然后学校将座谈会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凡老年学校自己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报请社区及有关部门解决。由于老年学校的工作做到了贴近老年学员、贴近老年人生活、贴近社区实际,所以老年学校的工作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绩。彭福老年学校真正成了彭福社区245名老人的精神家园。譬如,2010年11月的一天上午,老年学员周敦理的家人来到老年学校,说是受老人要求来学校请假,后天的老年学校学习活动因他有病不能来参加,想借此向学校和老年学员们打个招呼。没曾想到,三天后老人就因病去世了。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在去世前因不能来参加学习活动而让家人来请假,这不是老年学校学习纪律的要求所能做到的,他是想通过请假这个手段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同时也反映出老年学校在周敦理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老年学校就是我的家”是每个彭福老年学员对老年学校的肯定,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老有所学的校园
老年学校要办成老年人能真正喜欢的学校,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为了丰富老年学校的教学内容,学校将辖区内高校的教师,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中小学优秀教师,街道宣传部门的领导等社区内外有专业特长,知识层次高的社会知名人士不断充实到老年学校的师资库和志愿者队伍。
几年来,学校先后请金肯学院的孙铭章教授来校作《文物知识和文物鉴赏》、《老年人旅游常识》等知识讲座六次;请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嵇世慧作《空港新城的现在和未来》、《禄口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禄口人的十二五》等讲座3场;请铜山派出所的警察作《社会治安与和谐社区建设》、《老年人的交通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置》等讲座2场;社区教育中心的魏尤华校长、成教陶象平副校长、石坤平老师等人作公民道德建设、科学养生、家庭教育、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讲座二十多场。
一系列的讲座,老年学员不仅学习了科普知识和养生保健知识,还了解了历史知识和历史名人,了解了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现状等,知道了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许多老年学员学有所用,边学边用,他们将在老年学校学到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时地用到对自己孙辈的教育中,有的老人则主动担起家庭周边协调员、小区环境监督员的职责。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彭福老年人身上得以真正体现。
为了鼓励老年学员参加学习,老年学校每年都要评选“十佳学员”,被评上的学员享受社区“文明示范户”同等荣誉和奖励,在年度表彰会上,社区领导亲自为“十佳学员”佩戴红花、绶带,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老有所乐的乐园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拓展老年学校文化活动的空间,2008年彭福老年学校成立了老年艺术团,他们从禄口集镇老年学校请来余春华老师,帮助老年学校成立了老年腰鼓队、老年扇子舞队、老年旱船队、老年棍棒舞、小品队等文艺队伍。随着市民广场舞的日益盛行,2011年上半年老年学校又开设了老年广场舞培训班。为了便于管理和培训,老年艺术团分别从每支队伍中挑选两人担任队长,由队长负责召集培训、聘请指导教师和日常管理。此外,学校又在校园内划分不同的培训区域各培训区域分属不同的团队,广场舞则安排在新建的市民文化广场。有了明确的训练场地和管理人员,老年学校的各类培训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每年的重阳节,彭福老年学校都要组织全社区的老年庆祝活动,活动中,老年学校艺术团的精彩表演,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几年来,彭福社区建设“三园学校”绩效十分显著,多次获得市区级表彰,2010年6月20日,江宁区老年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彭福圆满召开,就是对彭福老年教育工作的肯定。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家长,教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 离开了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就不能发挥出淋漓尽致的作用, 离开了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就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发展, 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才能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尽管有时候学生与家长之间会有一些矛盾, 尤其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 会面临一些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 他们不愿意轻易吐露给家长,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来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更好的沟通。
一、教师的角色———策划及指导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虎妈狼爸的例子足可以说明中国的家长还是深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味注重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得高分, 是否能够成才;教师则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 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策划和引导的作用。
首先, 教师要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及进度进行策划, 帮助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其次, 教师要鼓励家长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 提出新理念, 创造新方法;除此之外,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合作使得家庭与学校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能使家庭与学校变成两张皮, 甚至使家庭与学校成为对立面。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神圣的作用, 既要在学校尽全力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 除此之外, 也要勤与家长沟通, 把学生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 所以教师应该在家校合作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打通家校合作的壁垒, 化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二、家长的角色———互动与合作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 家长就要给老师足够的空间来管理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 家长要与老师、学校互动合作,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关怀, 家长要权利配合学校组织的活动, 比如家长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 才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学生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吐露心事, 相反, 他们更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 所以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联系, 多询问学生的情况。
家庭教育是学生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子女的教育, 首先,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知道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该如何培养孩子;其次, 家长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子女,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教育;最后, 家长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有了教育孩子的信念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1. 充分发挥家长会作用
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家与学校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在家长会中, 家长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校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理念, 还可以针对这些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 家长和教师都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使学校教育能够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改善, 正是这种信息的双向交换过程才能使得学校教育更加便利, 总之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访
通过家访, 教师可以深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学习环境等基本情况, 针对这些了解, 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 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 包括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 家长了解之后可以及时督促孩子学习;每次家访之前, 教师都要做到与家长沟通好时间, 在双方都便利的条件下进行家访, 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在家访之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的几点问题, 这样会节省时间, 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电话家访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它的优点就是更加便捷更加直接, 作为在家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模式, 电访是家访的重要补充, 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3. 鼓励家长与学生的互相沟通
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家长与学生的互相沟通, 比如可以举办学校开放日以及亲子运动会。学校开放日期间, 邀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来学校进行观摩, 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及氛围, 也有利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也要精心组织开放日活动, 使其起到促进家长、学生与学校沟通的作用, 除此之外, 学校与家长的合作还有其他形式, 如家长QQ群、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及家长电话簿等。
总之, 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学校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家庭里父母要发挥协助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与家庭融会贯通,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2001.
[2]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3]王文美.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昭通师范学报 (社会科学) , 1997年第3期.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解除农村师生后顾之忧。均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把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全纳入县财政统发,实行同城同待遇,并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中小学校舍安居工程、农村寄宿制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给农村薄弱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食堂、宿舍建设,满足学生的食宿要求。强化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文化生活所需。
二、把优秀资源“网”在一起,让师生直面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学校普遍建起计算机房、多媒体室;所有学校开通ADSL宽带联网。通过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全县师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师生,积极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注册,上传、下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让农村学校享受好师资。严格控制城区教师数量增加。
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建设过程中,在新教师指标分配时,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配足农村学校教师,实现零代课。教育培训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实行教师交流活动,完善教师城乡之间,农村学区之间的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让集中在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存进学校师资力量平衡发展。
四、实行划片招生,解决农村学校招生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大批农村学生进城求学,加大农村学校招生困难,义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实行城乡划片招生,学生就近入学,从而解决学生择校难题,农村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有望解决。均衡教育发展的标准
1、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
2、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
3、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
4、学生均可就近入学;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篇6
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教育科研定位
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持续发展,而教育科研正是激活创新精神、激发学校活力、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追求教育理想,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工具。
我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引领、指导机构;教科研事务的服务和管理部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校本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在职学习培训相结合(研究—实践—培训三位一体),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深入到学校文化内核层面、能够深刻领悟名校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育实践智慧、能够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且被教师接受和欣赏的“真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文化
倡导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部门都大兴思考之风、研究之风,坚持“持续改进”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为我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做出贡献。
提倡教师开展“身边的教育科研”,鼓励教职工立足本校、立足本职、立足现实问题的解决、立足短平快,开展课题研究,使“以研促教”落在实处。
强化“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体系),保障科研有效实施并形成科研梯队。“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体系):四类行政管理者、四类教师根据工作需要、自身理想和兴趣能力,在四级课题和最贴近的三个发展区(阶段)中选择申报课题,学校通过教育科研的三级管理,最终培养三类人才(形成三级科研梯队)——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见下表)
搭建教科研展示舞台
学校提倡“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就是要为师生搭建发展和展示的平台,包括学习平台、体验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活动平台等,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学校教育行为的背后蕴含的不仅是对师生现阶段发展的引导和呵护,更是对其一生发展的切实关怀。
教师的教育智慧决定学校的教育智慧,学校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教育的水平。为此,学校每学年主办二至四次教育科研系列培训会,从展示“智慧教师”的风采——谈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魅力,到论“教学智慧”——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到“我身边的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智慧,展示教师的教育追求和智慧,呈现科研在工作中的作用,体现学校教育科研文化,使全体教师在教育的理解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形成合力,推进教育理想的实现!
各行政处室、教研组和各级各类教师均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范围,以课题的形式规划本部门或本人的工作,使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目前,我校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或项目有4项,市级课题或项目有10项,区级课题和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有14项,待批16项,校级课题或项目40余项。
我校的国家级课题《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创建的实践研究》,负责人是校长、领衔执行人为副校长和各处室主任,这样既保证行政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又能促进科研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效结合;学生处依据部门工作的性质,确立市级研究项目“生涯规划”,涉及必修课、选修课、电影课堂、精品导读、班会、实践活动等6大方面;曾经获得市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管理)模式实践研究》是教学处基于工作需要立项的科研课题;市级课题《项目实践教学:还原技术课程本色》,受到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极高评价和大力推广;语文组汪文龙老师作为备课组长,带领备课组老师研究如何增强“学科魅力”,建立了语文学科若干项目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编写了适合学生需要的系列语文学案,而汪老师本人也迅速成长为在全国语文信息化教学领域有影响的青年教师……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科研课题的支撑,由此可见科研在学校各层面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的感悟
科研不是摆设和花瓶,而是在传统中找灵感,在现实中求突破。良好的科研氛围会助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作用,以各级课题为抓手,引入高校专家资源,聚合学校优质资源,整合研究力量集体攻关,另一方面,要选择不同层次的科研骨干,加大支持培养力度,让骨干在一次次亲历亲为中体验成功,唤醒参与科研的内驱力,使百年老校在科研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奇葩。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7
一、挖掘传统教育活动的主题
1.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红色经典故事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我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活动正是很好的教育载体。
我校学生以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题材,排练了名为《血染的风采》的故事演讲,获得上海市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比赛二等奖;以江姐的故事为题材的课本剧《永不凋谢的红梅》获得了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龙华魂”暑期课本剧汇演二等奖。从演讲比赛的准备、排练到层层选拔,整个过程既考验了教师的能力,也让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了民族情怀,了解了革命传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历程,增加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德育工作与红色经典活动的助力作用在于从红色革命故事与传统教育活动的结合中寻找了一个点燃激情的突破口。我校在庆国庆大队集会上,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展演红色题材课本剧的活动,得到了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从《王二小》《一封鸡毛信》等剧的排演中,学生体会到了小英雄的情感,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的人物心情,拉近了革命传统故事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缩短了时代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
2. 通过仪式教育实现爱心传递
在弘扬民族精神时如何传承中华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礼仪、知恩图报的品德等,都需要从小培养。
我校在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中,树立鲜明的主题教育目标。以小学阶段的“仪式教育”活动为例,我们在不同的年段推动传统教育,如主题为“我是小学生啦”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让学生在起步中感受做小学生、做学习小主人的心情,铭记自己是光荣的小学生;为二年级学生举行的戴红领巾的入队仪式是开展红色教育的契机;三年级的“十岁生日,幸福童年”,让学生重温父母师长的期望,将感恩之情化为一股向上的动力;为五年级学生举办的“成长,飞翔”毕业典礼更是汇集了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级开展的“十岁生日”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事先请家长悄悄写好一封给孩子的信,在活动时每个学生打开自己爸爸或妈妈写的信并朗读,不少学生当场流下感动的热泪。一个平时有些顽皮的男生哽咽着说:妈妈在信上写了我不曾知道的事情,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上班路程远,要一个小时才能到家,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干净,把我抱起来亲亲,我现在知道妈妈是多么爱我啊!这样的画面在活动现场不断涌现在大家的面前,与会的家长,尤其是妈妈们都感动万分。“十岁生日”不仅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个加油站,更是一个启发他们懂得感激、学会关心、追求上进的精神补给站。
3. 通过艺术活动传播传统美德
学校开展各种艺术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艺术活动还能实现美育功能,传统教育因此有了更多的途径。我校学生成立铜管乐队和民族舞表演小组,在各类比赛中尽显风采;我们组建学生武术、腰鼓队传承民族文化;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既是学生的才艺展演,又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一次熏陶。
二、丰富传统教育活动的形式
1. 促使仪式教育活动系列化
传统教育活动的形式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展示活动的层面越丰富越能锻炼师生。因此,我校确定灵活的基本结构,使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形成系列,保证了活动质量,教育效果明显增强。
2. 运用学生社团活动,渗透传统教育
我校的学生社团是传统教育活动的基地,每个学生社团都与传统教育有着联系,如鼓号、舞蹈、合唱、铜管乐队、腰鼓、美术、武术、空手道等,传统教育目标渗透在社团活动的方方面面。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技能,丰富了学生生活,营造了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目前,我校社团活动已成为学生们锻炼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渠道,促进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利用节庆日,感受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我校结合传统节日通过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开展传统教育,如清明节期间,我们开展了“寻英雄革命路,展领巾爱国志”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少先队员自导自演节目,缅怀心中的英雄。当时光隧道打开,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屹立在台上,他们是方志敏、赵一曼、董存瑞、刘胡兰等,镜头前“革命英雄”从容就义,他们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中国革命的艰辛激励着学生,提醒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重阳节,中队辅导员带领学生到商业街开展敬老宣传,让店里营业员或是路人写下敬老的祝福语,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尊敬老人是每个人的职责;大队辅导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表演歌舞,送去欢乐。发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8
一、以乡土资源特色促成美育环境
我区地处郊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资源,这些资源结合艺术教育引入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很好地促进学校美育环境的形成。
嘉定竹刻历史悠久,其承载着嘉定古镇丰厚地域文化。嘉定区马陆育才联中依托本地竹刻民间艺人有利资源,将竹刻这一民间技艺引入美术教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构建美术校本特色——嘉定竹刻,在传承竹刻技艺基础上创新学校“竹文化”建设,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着力在竹雕刻、竹诗文、竹音乐、竹环境、竹精神五个方面打造“竹文化”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嘉定竹刻独特艺术魅力,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色。该校还成为了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二、以民间艺术特色建设美育课程
1. 对民间艺术开发利用构建美育特色课程
民间艺术是一个地方宝贵文化遗产,将这一文化财富和学校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区各校兼顾教师专业特长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民间艺术,寻找适合自身的美术教学实践项目,逐步形成美育课程,从而起到艺术传承、以美载德的作用。以下是我区学校已经形成的一些美育课程实例。
《蓝色的记忆》——学生学习蜡染技艺,感知民族文化多样性,在体验蜡染工艺流程中感悟美术创造的过程美,在作品制作中认识美术纹样的形式美,通过蜡染表达情感,激发鉴赏美和理解美。
《黄草版画》——将本地特产黄草与版画结合,利用黄草特有肌理效果,拓展版画表现空间,让普普通通的黄草变成艺术品,学生也变成艺术家。
2. 由皮影构建的立体美育课程
我区迎园中学从美术教学出发,融合其他学科构建美育“立体”课程——皮影,利用皮影的综合属性,对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给予学生DIY机会与学习空间,拓展音乐课、语文课、历史课、探究课的教学空间,构建有计划、有目的的审美化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体悟皮影“立体”课程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熏陶,从而提升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三、以一专多能特色促进美育教师
美育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教师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审美素质则是至关重要的。以教师特长制订教学特色方案,促进教师一专多能发展,增强美术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提升美术教师地位,并让每位教师都能形成不同美术教育特色,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区迎园中学黄渊斌老师的皮影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活动的有效载体,皮影艺术不仅成为风靡迎园中学的校园时尚,更是学校推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抓手。黄老师说:“教学四年来,在一专多能的特色修炼中,自身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皮影在带给学生学习创造快乐的同时,也牵着我的手带着我向前走,我想它所带给我们的成长和惊喜还将继续。”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9
无论从个体和社会层面看, 性都是极其复杂的现象, 既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也涉及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及法律的意义。性健康的内涵当然也就十分丰富。按世界卫生组织W H O的定义,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 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1]性健康则是指与性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它要求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对待性和性关系, 能够获得安全和愉快的性体验, 而没有胁迫、歧视和暴力。澳大利亚健康服务网络HealthInsite则提出, “性健康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 理解青春期、怀孕及老年期身体、社会与情绪方面的变化;保护自己及他人的性安全;出现问题时寻求帮助和支持”。[2]
性健康教育应该是贯彻人生全程, 并且应当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本文关注的是步入社会之前的各年龄段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 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 因此本文所称的性健康教育其范围也是学校性健康教育。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学校健康教育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目的,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 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英国PSH E课程的阐述, “性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在性与关系方面为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3]国内也有学者强调, “性教育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认识自己、了解异性, 确立正确的性角色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 具有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 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男人和女人”。[4]综合多方面观点, 我们认为性健康教育的目标, 应该既包括防止不健康的性行为, 以符合卫生安全、伦理和法律的要求, 也包括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 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发展。具体说, 前一个层面涉及使学生认识过早性行为的弊端、无安全措施性行为的危害、未婚生育的风险以及如何自我保护等等, 后一个层面涉及使学生适应自己的身体变化、加强性别角色的认同、了解性活动在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学会承担责任和尊重他人等等。在学校教育中, 它涵盖了体育和健康教育、生物生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社会和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 由于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性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就需要多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试图对心理健康教育对性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做初步的分析。
性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关注的原因主要在于, 越来越多青少年过早开始性行为, 且多缺乏安全措施, 导致性疾病传播和意外妊娠增加, 青少年受到性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都给青少年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人们寄希望于通过性健康教育, 有效地减少这些负面现象的发生, 然而任何促进健康的行动, 都应该坚持三级预防的理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进行素质教育, 二是针对有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风险的部分学生进行预防性的辅导, 三是对已经遇到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补救性的干预。性健康教育的任务, 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 二是对一部分具有不健康性行为风险的学生,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是对少数出现不健康性行为或受到侵害的学生, 给予及时帮助使伤害最小化。在以上各个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 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教育当中, 有很多内容对形成性方面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建设性作用。例如, 如何在做出行为选择时理性考虑长远需要, 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冲动, 如何发展和异性的健康友谊等。促进发展的教育途径主要是心理健康课程, 而在自我了解自我接纳的主题中, 性心理发展本身就是其重要部分, 学生的自我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从整体上对不健康性行为起到了预防作用。事实上, 如果性生理和性道德方面的教育能与心理健康课程融合到一起, 有可能更容易让学生觉得贴近自己的需要, 而更愿意主动接受。
其次, 对部分存在不健康性行为风险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二级预防工作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一是识别风险较高的学生群体。根据已有研究, “学生中引发不健康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 (1) 已发生其他不良行为, 如吸毒酗酒、频繁违纪等, 其自控力缺乏, 并往往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 (2) 长期学业不良, 对前途缺乏信心, 可能为排解压力寻求刺激; (3) 家长关心与支持不够, 或对学生期望过度与监管过严, 容易过度依赖于异性关系, 从中寻找慰藉; (4) 与个别有不健康性行为的学生有密切的同伴关系, 出于模仿或同伴压力, 较可能尝试; (5) 与老师或同学关系紧张, 在学校中比较孤立, 对学校持排斥态度, 积累较多愤懑情绪又无处发泄等”。[5]二是对这一部分学生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比如对学业不良的学生, 一方面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帮助其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设立合理的目标, 同时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对面临同伴压力的学生, 训练其决断力, 使其学会肯定而有效地拒绝他人等。在方法上视情况可以运用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
再次, 对于身心已受到直接伤害的少数学生, 心理援助是必不可少的。生理方面问题应对的指导和转介 (如终止妊娠) 可以由校医等提供, 而面对重大变故适应 (对意外妊娠) 或创伤后应激 (对性骚扰或侵害) 等问题, 则需要心理教师的咨询帮助。对于极少数可能涉及性方面的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学生, 心理教师的鉴别和转介, 更是必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有涉性问题的学生不大愿意求助, 身心两方面的问题能在同一位专家那里得到帮助是更有益的, 心理教师如能够扩展生理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则可以胜任。
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对家长的辅导改进家庭教育, 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性健康教育而言,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渠道。首先性成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差异大, 性早熟和性晚熟的学生在接受性教育上的需求差异也大, 学校要照顾这些个体差异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其次, 就性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需要以很密切和有安全感的关系做基础。家长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式的教育, 让孩子随时主动了解需要的知识和可参照的经验, 是再理想不过的性教育方式了。然而,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性方面的指导时感到非常艰难, 有的甚至完全回避, 任由孩子“自然成熟”。针对此现状, 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可以先从家长抓起。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的活动把性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基本知识以及与孩子交谈的一些方法, 传授给家长, 时间上可以比学校的有关课程开始更提前一些。国内一些地区如杭州市在这方面就做出过有益的实践, “对家长的辅导、性健康教育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可以结合的。例如亲子沟通, 这是家长较为普遍缺乏的技能, 虽然教育的意图不错, 但家长单向输出缺乏倾听共情的方式往往引起孩子排斥, 或对家长把自己封闭起来”。[6]在性问题上的交流当然就很困难。亲子沟通能力的培训会显著提高家庭性教育的质量。对于少数家庭关系疏离或冲突严重的情况, 则可能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家庭咨询, 家庭关系的改善将减弱上面说的学生不健康性行为的风险程度。至于为受伤害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也需要对家长作必要的宣传介绍, 提高孩子和家长的求助动机。
此外,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的同伴咨询, 在性教育中也有独特作用。对于性方面的问题, 青少年特别愿意从自己的同伴处获取知识和情感支持。而对提供咨询的学生的选拔、培训和督导等, 有许多专业性的工作要做, 需要心理教师与生理教师的合作。自学也是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提供符合学生搜索习惯的性教育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在使用网络时避免过度沉溺等, 也都是心理教师可以有作为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 心理健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在思路上有一致, 在实施上有合作。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二者加强融合很有必要。更进一步, 对整个健康教育进行系统的整合, 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美国的《学校健康》杂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版了一个专辑, 讨论全面的学校健康概念, 其提出的“全面的学校健康计划, 包括八个组成部分: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学校咨询与学校心理学、学校—社区合作、体育教学、学校饮食服务及教工健康服务”。[7]全面开展学校健康计划不仅将促使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健康行为、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也会改善学习状况, 提高学业成就。这样的思路是颇值得我们参考的。在我国, 教育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 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并列为健康教育的内容领域, 同时也强调了在实施上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协作。全面健康教育的概念有了初步体现, 但在实践中, 如何从课程设置、服务体系整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推进, 则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题目了。
参考文献
[1]http://www.who.int/topics/sexual_health/en/.
[2]http://www.healthinsite.gov.au/topics/Health_and_Wellbeing.
[3]李茂.英国加强中小学性教育[J].教育, 2010 (9) :60-61.
[4]古晓.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J].中国性科学, 2006, 15 (4) :32-36.
[5]Karen Bogenschneider, Risk-Focused Prevention of Early Teen Sexual Activity: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R].Wisconsin Family Impact Seminars Briefing Report, Wisconsin, 1996:10-27.
[6]韩似萍.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性健康——杭州市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践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4) :74-76.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10
1. 在传承与发展中, 进一步凸显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品牌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已有110年的历史, 是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百年老校。自1984年创办“体育班”, 至今已有30年。近十几年中, 学校运动队代表昆山县 (市) 参加苏州市小学生运动会比赛均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如亚运会女子举重冠军施文, 蝉联第九届、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柔道冠军的徐志明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等。“体育培本”的品牌, 在当地乃至在全省范围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正是基于学校对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视和高要求, 学校制定了“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其目的就是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和提炼, 进一步凸显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品牌。
2. 在厘清与创新中, 进一步拓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途径
(1) 以培本体育精神为契机,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一方面, 学校通过环境布置、各种体育主题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 从而形成体育精神文化环境。以学校的楼层文化布置为例:有的廊面是“健康园”, 布置了学校各年级各班的健康形象大使的照片, 以全校学生中健康、积极、优秀的学生代表事迹作为榜样;有的廊面是“特色轩”, 布置了学校选送的运动健将以及体育训练的图片、运动员和教练的合影等。另一方面, 学校设立了研究小组, 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组成, 通过走访历任老校长、退休老教师、老校友, 进行拍摄、访谈、记录形成了四个系列的VCR专题片:面向教师群体播放记录短片《我在培本最难忘的那些人、那些事》, 面向学生群体播放短片《说说培本娃》, 面向全体师生播放短片《寄语培本》《培本与培本精神》。这一系列的活动将培本的精神进行了提炼:拼搏、团结、健康向上、积极努力。这和中华体育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培本精神的体现正是源自学校30年体育特色建设的不断积累和沉淀, 是学校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2)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主线,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自2012年以来, 本校实施“一校两区”的教育管理模式。为打造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西校区开办的第一年, 学校就提出了每月一次的两校区校本大教研活动, 安排了各种丰富的不同主题的研讨活动:或者开展教学研讨, 或者邀请专家、名师、特级教师莅校指导;或者开展教科研沙龙、青年教师团队心理辅导;或者开展品读体育明星、运动员的传记, 读书论坛等, 受到教师的喜爱。
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学校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教研活动、公开课、各种赛课活动等途径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 又注重激励教师吃苦耐劳、积极上进, 为学生的发展付出爱与智慧。
(3) 以学校系列活动为基石, 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充分挖掘校本资源,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争金夺银我能行”———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德育处结合体育文化建设, 在常规管理中设立了“五项常规评比奖牌榜”, 评选出“金牌中队”“银牌中队”“铜牌中队”, 一周颁奖一次, 将金牌、银牌、铜牌挂到教室门口的班级名片上。班级名片的设计也体现了体育元素:背景设计上, 辅以体育运动的图片和LOGO;名片的颜色选择也是有所区别和注重赋予意义, 比如低年级的班级名片以明亮的绿色为主, 代表希望、成长、安全。
“健将冠军我同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处以班级文化为依托, 开展“健将冠军我同行”活动。各中队选取一名中国的体育运动健将作为班级榜样, 收集他的生平事迹, 开展主题班队会, 学习他的精神品质。根据学习体会, 倡导“班级名字自己起, 班级目标自己定, 班级口号自己喊, 班级特色自己创”, 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
“游戏健身我先行”———实践活动体验。学校教导处以体育游戏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每天下午三点半后的大活动时间, 由教师带领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建立全员参与健身、锻炼体魄的保障机制。
3. 在实践中, 进一步彰显“体育培本”的个性化价值
学校结合大课间、课外兴趣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体育活动, 并自主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冲刺》三个系列, 号召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2012年学校一举进入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行列, 2013年培本体育班选送的一名运动员在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中夺得了挺举、总成绩两项冠军。近几年学校的运动员代表屡屡获得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小学生田径比赛的第一名, 学校的鼓号队在全市比赛中获得特等奖, 学校的舞蹈队、合唱团均获得全市小学生文娱汇演一等奖, 学校的合唱团与美国亚利桑那图森男童合唱团联袂献艺, 等等。校园文化是有力量的, 学校师生在各个领域的活动比赛中全面开花, 这与教师、学生的凝心聚力, 与培本体育精神中的拼搏、团结、健康向上、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
摘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是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百年老校。基于学校对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视和高要求, 学校制定了“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和提炼, 进一步凸显体育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品牌。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随着全国范围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发达城市“班班通”建设等举措的推进,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甚至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逐渐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常规环境,“信息化教学”逐近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学形态。
教学中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求我们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要求教師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能够掌握如何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最优化”。
(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需求的必要性
尽管目前农村部分教师已具有了相当的网络应用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的网络知识仍是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农村校和城市中学教育水平的差距。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外出参观形式以缩小距离。但是可以出去参加学习的相对较少,很多坚持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里。因此,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可以帮助教师走出这个封闭的环境,接触外界的变化,接受新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具有了相当的信息能力,才能让自己在使用网络资源时更加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才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因而,教师学习、应用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活动的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可更多地借鉴海量的网络资源、探讨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的应用。教研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的平台,在网上观看公开课直播。课后还可以直接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各种教研论坛,让教师在论坛里面交流、论文、上传相当的资源。实现畅所欲言和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学科与课堂教学整合促进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功能最大化。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教学务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个专题网站或都相应的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中是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协作、竞争和主动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学习、竞争、补充。通过分工与协作获得进步,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受益,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量的数据的处理功能,以及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等。
1.多媒体技术让学习效率更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难懂、枯燥的公式推理过程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教学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
另外,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是一个相当大的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在课件制作方面,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们可以合作,或者与同行交换信息、交流素材,共同制作与开发。这样可以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与质量。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靠传统的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抄题、板书占用了很长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激发、启迪、引导、组织、评价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运动中观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形象、直观、逼真、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与教学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的课本和板书,有时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克服了这一缺点,静态的内容表述可以转换成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止的图可以用动画来表达。可以有速度的控制,图像的变幻,色彩的变化。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教学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方法。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 篇12
职校学生叛逆性比较强, 追求个性, 虽具有简单朴素的人生价值观, 有一定与人交际的能力, 但是还不成熟、不稳定, 遇事容易冲动, 对学校的管理普遍存在抵触心理。恰恰这些学生三年或者五年后即面临社会的洗礼, 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级中学的班主任管理模式, 更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特点, 把他们看成半个社会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 不仅满足职校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他们社会化, 而且还可以培养职校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管理中的礼仪教育。
一、班主任注重自身礼仪修养, 身正为范
虽然大多数的职校生正处于16~19岁的叛逆期, 品行习惯差, 但他们依旧会萌发对学校生活的美好构想, 对自己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充满着期待。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在校监管人, 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人物, 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我们常说,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的礼仪素养对学生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1.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校
不管有什么问题, 班主任始终要有专业的岗位意识, 始终维护自己学校的利益,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班主任自己做到这些, 你才可以让学生信服你的教育, 才有资格管理这些特立独行的学生, 才能要求学生爱班爱校、爱社会, 从而让学生遵守各项纪律, 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2.班主任需特别注重自己的着装和修饰
特别是在校园里, 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穿着大方得体, 干净整齐。在学生面前, 教师尽可能避免在座、立、行等方面做一些不得体的动作。通过自身的礼仪展示,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着装习惯和行为礼仪, 不穿奇装异服, 不做与自身不符的行为。
二、班主任需善待潜能生, 加强他们的礼仪教育, 做好他们的潜能开发
职校求学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厌学严重, 加之礼仪观念淡薄, 纪律表现差, 行为失范多, 从而得不到教师及家长的关爱和肯定, 心理素质脆弱, 我们也称之为“潜能生”。如果不做好这些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 那会导致班主任威信下降, 其他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性遭到打击, 班级管理工作就会陷入瘫痪。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地教育他们, 真诚地引导他们, 细心地呵护他们。
职校班主任不同于普通高级中学的班主任, 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应把学生教育成人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我们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不好是能力有高低, 只要自己态度好, 行为习惯符合要求, 那自己依旧是老师们最为欣赏的学生, 原来自己也是某一方面的人才。这与以往学生对班主任的看法有鲜明的不同, 才能使潜能生一开始就能接受班主任, 产生喜悦、乐观向上的信心, 愿意与班主任沟通, 从而支持班级的管理工作, 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
既然班主任能真心对待潜能生, 那这些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班主任应及时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明确、具体、详细地对他们提出要求,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纳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 表现为尊老爱幼、善待父母;在人际交往中, 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在对外交往中, 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 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 同情弱者、扶贫济困, 爱护环境。比如, 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您好”, 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 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 等等。潜能生的进步需要班主任反复认同, 也需要他们自己反复体验和自我接受, 才能逐步稳固下来。如果这些学生还是犯了错, 班主任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那所有的说教就会前功尽弃, 甚至可能会使他们感觉上当受骗而变本加厉, 班主任再回头教育就更难了。班主任应以一颗崇尚善良的心正确地对待潜能生的某些反复, 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 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 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 从而使班级集体的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良性运转。
三、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活动课, 精心组织各项主旨活动,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班主任由于教育教学工作较繁忙、琐碎, 被很多事务性工作缠身, 忽略了主题班会课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弱化了班会课的灵活性和时代性, 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 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接受信息多, 思想活跃。传统的说教式的班级活动课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为了他们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能立足社会,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切实把握时代脉搏, 在班级活动中还原职业场景, 模拟工作过程,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各种社交礼仪, 培养他们作为未来职业人赖以生存所必需的关键能力, 切实地把实现高素质职校生的目标落到实处。
班主任在班队活动课中组织各项主旨活动, 如, 公共场所礼仪、见面礼仪、接待礼仪、出行礼仪、就餐礼仪、沟通礼仪、电话礼仪、面试礼仪、敬酒文化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 从中获得知识, 开阔视野, 增强思考能力, 学到某些技能,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 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班集体。
职校生在学校期间通过礼仪教育, 就会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加工作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职校学生“社会化”的领路人, 班主任应更新理念, 因势利导, 与时俱进, 优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将礼仪贯穿到整个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使他们的思想更灵活, 举止更得体, 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职校生。
参考文献
[1]许湘岳, 蒋璟萍, 费秋萍.礼仪训练教程[M].人民出版社, 2012.
[2]零汉群.加强礼仪教育促进学生成才[J].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7.7.
【促进学校的特色教育】推荐阅读: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06-28
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发展06-29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计划10-28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总结07-07
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08-17
丹阳市健康促进学校章程05-13
健康促进学校资料收集目录07-09
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发言稿10-10
丁楼中学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方案07-21
健康促进学校国旗下讲话稿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