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10-2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精选12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1

摘要:目的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 将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体两种宣传手段相结合,完善教育载体,拓宽健康传播途径。结果 有效借助媒体传播优势,开展健康传播,构建全方位健康教育传播体系。

关键词:健康传播,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随着工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传播作为应对健康问题的系统工程和重要策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健康传播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12月长春市启动了“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它是长春市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健康教育工程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于2009年3月9日成立,是隶属于长春市卫生局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发挥专业机构优势,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特别是媒体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健康理念,提高大众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 在拓宽健康传播渠道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方面做了有益尝试。2012年凤凰网资讯栏目以“长春健康教育创新” 为题,以滚动新闻的形式给予了报道。

1 做法

1.1 结合“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与健康素养监测项目” 工作,开展特色健康传播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补控烟项目干预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各项目实施单位控烟能力和水平,2009年7月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中补烟草控制项目实施单位控烟知识竞赛”,这次竞赛受到吉林省健康教育所、长春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长春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做了一定篇幅的报道,提高了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特别是被动吸烟的认知。

为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实施“健康中国2020”和“健康长春活动计划”战略中应有的功能作用,及时准确地向市民传播健康生活的理念,同时提升健康巡讲专家的水平和能力,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策划了“长春市健康教育巡讲专家演讲大赛”。2009年9月完成了预赛,11月大赛的决赛在长春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这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涵盖了临床、预防、康复和心理等内容,对于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以实施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无烟城市立法 项目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传播烟草控制知识

2010年7月长春市加入由盖茨基金会通过美国艾默瑞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资助、中国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管理的“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进而争创无烟城市。 为了创新控烟工作载体,推动无烟城市建设,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积极策划并开展了无烟婚礼、公务员控烟、无烟学校及无烟办公街路系列控烟特色活动。

2012年5月31日在长春电视台2号演播大厅,长春市创建无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春市卫生局、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了“长春市中小学校园控烟情景剧表演大赛”和“学校控烟手抄报创作大赛”, 激发了公众汲取健康知识和参与健康实践的热情,积极营造了全面控烟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1年11月至今,长春市的无烟婚礼倡导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长春市各大媒体、酒店及婚庆公司纷纷加入无烟婚礼倡导行动。2012年5月举办了吉林省首场无烟婚礼,2013年3月“无烟婚礼”受邀来到了长春婚博会,无烟婚礼成为长春主流婚礼模式。无烟婚礼挑战了传统习俗和陋习,倡导了绿色健康时尚的文明风气,通过此种方式,传播了健康生活理念,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控烟的良好氛围。长春市的无烟婚礼引起了国外媒体关注,读者主要为政治、经济、教育及医学界重要人士,在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华尔街日报》刊发了相关报道。

为了全面推动公务员控烟行动,让公务员了解烟草危害,争当控烟表率,长春市创建无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各城区政府办公楼、无烟办公一条街驻街单位开展了长春市机关公务员控烟演讲大赛。大赛内容主要围绕烟草危害认知、戒烟故事、免受二手烟危害等,提高了公务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其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2011年9月长春市启动大型公益控烟活动:“烟包健康警示图巡展”,宣传活动走进机关、医院及学校等单位,受众群体为公务员、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学生等,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万人。2013年又设计制作了可拆换图片的展架,方便展出内容的及时更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3围绕卫生日宣传和日常工作,与多部门广泛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

几年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与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大众媒体、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公园及商家)、驻街单位等部门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使其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1年7月长春市成立了健康教育专家团,148名省市级医学专家成为首批专家团成员,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健康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专家团成立后每逢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专家们经常做客“长春信息港民生直播间” 为市民讲授健康知识,满足了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2012年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建立网络健康教育百姓互动平台,推出“求医问药QQ群”板块。由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定期推荐权威专家做客“求医问药QQ群”,与百姓互动,接受媒体记者和市民的提问,为百姓解答医疗问题, 普及健康常识。此外,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利用卫生日宣传主题,与各驻长医疗机构合作推出专题宣传网页。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帕金森病日、全国高血压日及世界糖尿病日等宣传日与省市级医院合作, 在网络媒体推出疾病防控与健康生活方式专题宣传页面, 都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012年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和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长春市欧亚买场合作,在肿瘤防治宣传周,联合举办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疾病”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利用休息日,换了环境和场合,医务工作者现场表演太极拳、歌舞等文艺节目,做疾病知识宣传的同时,解除了百姓的顾虑,和其做了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健康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013年6月1日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策划了“拒绝烟草长春先行”公园控烟宣传活动。该活动联合了各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公园(牡丹园)所在的街道社区共同完成。当天适逢儿童节,以“小手拉大手控烟”为主题突出的文艺表演、控烟知识有奖问答及免费的义诊咨询等活动,寓教于乐,受到游人特别是游园的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为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2009年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以社区、乡镇卫生院为平台,全面承担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培训、督导和指导。 2013年8月长春市举行健康专家走基层下社区签约仪式, 针对不同人群,结合疾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专家团成员直接深入长春市范围内的60个社区参与咨询、义诊、健康讲座及各种卫生日宣传等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为了加深市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和长春市医保局合作,借助其短信平台,发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短信息。在长春市医保中心官方网站上,合作推出以卫生宣传日为专题的健康讲座视频。

几年来,为了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积极与媒体合作,在平面媒体(《新文化报》、《城市晚报》、《长春日报》、《东亚经贸新闻》及《长春晚报》)刊发报道、 合作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共计300多篇(个);与吉林电视台、 长春电视台及长春广播电台合作健康教育专题节目共计100多期;与网络媒体(《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 《新浪新闻中心》及《网易新闻中心》等)合作报道280多期。 因为刊发的报道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时效性及可读性,涉及新闻调查、常识普及及健康提示等多个方面,所以很受网络媒体青睐,并纷纷转载。

2 结果

采取多种形式,与多部门广泛合作,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开展健康传播,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面向大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信息交流模式。这一传播模式的成功应用,使得健康传播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调动了受众的健康教育参与意识,构筑了立体化的健康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健康传播事业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应对疾病模式转变方面,特别强调公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主动参与。投入资源开展健康教育与高危行为干预,提高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等,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健康传播就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提高公众自我保健能力,以降低疾病发生和减轻疾病危害,有效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开展健康传播活动,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3.1 理论灌输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深化教育内涵,提高传 播效果

在电视上举办以健康主题为内容的歌舞、小品、相声等文艺演出,以及征文和绘画比赛,并在数字电视、楼宇视频上同步播出;还可在电视上插播健康教育公益广告, 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 (下转第83页) 氛围;在网络电视上开设咨询热线、专栏,进行互动交流;在手机短信、微博及微信上发布健康信息,使健康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迅速、广泛,有效地拓展教育途径。

3.2 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传播手段相结合,完善教育载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及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及智能化等各种新技术为基础的媒介形态,主要包括网络(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介传播手段。 新媒体传播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影响了人类的文化接受方式和能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 文字、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整合传播渠道,充分有效地实现传播媒介的技术、形式和市场融合,扩大健康传播的受众群体。教育引导与咨询服务相结合,开设互动访谈栏目、论坛,条件成熟时在电视上增设健康频道,系统全面地传递健康信息,在栏目设计、内容选择、表现形式、时间编排上增强健康传播的效果。同时加强健康电视节目的网络传播,在互动的基础上重构受众的新媒体体验,增加观众俱乐部、聊天室、观众信箱及专家在线答疑等栏目,加强受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加强电视节目与报纸、杂志及书籍等出版物的整合传播,根据节目内容编写系列图书、刻录光盘,整合成为更强大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平台上的健康传播结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传播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健康传播的有力工具。 国家和一些省市级教育健康机构开办的健康教育类专业网站,是健康教育机构在健康传播中对新媒体应用的积极探索,条件成熟时可以全面推广,更有效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教育信息,传播疾病预防控制的政策法规,提供寻医问药等咨询服务,进行预防倡导和行为干预。

健康传播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传播,要把增进人民健康放在一切卫生工作目标的首要位置,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始终贯穿到医疗卫生服务各个环节当中,努力改善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2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推进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和规范地开展,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我中心制定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制度。

为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配备了负责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与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健康教育网络。

领导小组: 组

长:樊松林 副组长:张君

员:张蕾

于笑虹

李英俊

任会彬 健康教育人员(兼职):

张 蕾

于笑虹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康教育基本资料及信息数据管理

2、开展控烟工作

3、健康教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4、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重点对象、主要内容及时适宜方式,做好日常宣传咨询。

5、开展免疫接种、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及特定主题宣传教育。

6、定期对社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7、定期到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3

一、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分析

技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阶段。技校学生是一个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散漫、心理问题相对较多、内心压力相对较大的特殊群体。从心理方面分析,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消沉型

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使学生受到异样的眼光、片面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失去上进心,厌恶学习,意志消沉,缺乏自信。

2.孤独型

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激励和温暖,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不但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他们的成长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土壤。因此,许多学生形成性格偏差、孤独冷漠的性格。

3.焦虑型

由于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渠道不畅,与他人交流缺乏正确的方式。这些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各种烦恼,使学生情绪焦虑,甚至暴躁。

4.逆反型

有以上不良心理特点的学生,长此以往,人格容易发生变异,往往通过破坏性行为来获得心理平衡,逆反心理较强,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也成为家庭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心理健康效应

1.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参与身体练习后的疲劳,以及赛场紧张的氛围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战术心理调整,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学会在逆境中树立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我。

2.消除抑郁,缓解压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练过程中,通过争夺激烈的球赛、快乐刺激的游戏、节奏优美的韵律体操等集体活动,以体力上的紧张状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孤独、烦虑和消沉。尤其是通过克服比赛中的紧张、恐惧情绪,使学生缓解压力、降低疲劳、调节性格上的孤独冷漠和情绪上的焦虑。同时,技校学生面临着升学、文化课统考、技能考证、就业等诸多竞争压力,这些压力也可以在该课程中得到有效地缓解。

3.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练过程中,形成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集体项目的合作与竞争中,能给人以多种刺激、丰富的情绪体验,释放心中的郁闷,展现自我,得到成功、快乐的体验,从而使情绪得到调整,情绪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

4.形成竞争意识,正确应对竞争,适应社会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规格严密、客观公正的活动,既要求学生肯于吃苦,勇于拼搏,发挥特长,还要具备心理适应能力、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练过程,可以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掌握竞争技巧,形成公平竞争态度,以健康的心态去应对人生旅途中的无数次拼搏。

三、《体育与健康》课发展健康心理的方法

1.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呢?首先,要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白体育知识、技能对身体健康、生活、学习及将来的作用;其次,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学练形式和教学手段,创设融洽的氛围;再次,不断调整练习难度,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得成功,激发其积极参与的热情;最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爱好,并成为其终身锻炼的永久动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充满自信的人会不断努力,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的成绩或进步时,教师要通过口头或身体语言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

3.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

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社会健康促进 篇4

1 健康与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 (Health) 概念的产生和正确健康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早的健康观是机体没有疾病并且不虚弱, 或者功能活动正常。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进行了比较科学的注解:“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 而且包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它明确指出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 把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看待, 把生物、心理和社会三者兼容, 从根本上纠正了“健康就是无病”的健康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将健康概念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 即“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 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一个完整而又科学的健康概念, 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状态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而且对人类健康内涵的寓意理解得更为深刻。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是以信息传播、行为干预为手段,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它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健康教育, 其实质是一个干预过程, 其核心问题是改变教育对象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特点是使人们自愿地参与到有关自身健康的实践活动中去, 当人们接受了有关自我保健的知识与技能之后, 会自觉地改掉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 诸如吸烟、饮酒、等。

2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因面对的群体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健康观念教育、自我保健教育、常见疾病预防教育、健康行为养成教育、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等。其目的是增加大学生的卫生知识, 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改善生活质量。

2.1 健康观念教育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当前社会处于快节奏、多变化、强竞争的信息时代, 对人的机体、心理素质的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必须从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入手, 让他们明确健康的概念、内涵、标准, 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健康对人的生活、家庭、事业的重大意义。

2.2 自我保健教育

中国21世纪医学教育研讨会指出:“到21世纪我国的卫生服务将转变为卫生保健型体制, 突出预防和自我保健, 人们应学会自我诊治、自我照顾, 由求助于医疗机构向求助与自助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我保健教育的内容包括:卫生习惯的养成、维护健康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办法、自我健康状况的基本判断、自我基本治疗 (常用药的使用) 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自我保健等基本方法教育。同时还包括对在突发意外事件中能够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的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2.3 常见传染病预防教育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过去、现在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传染病对学校的危害尤为突出, 由于大学生人群集中、生活集中、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条件有限, 因而, 大学生是传染病的多发群体, 传染病对学校的影响极其严重, 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传染性强, 难以治愈。在进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育中, 应对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教育, 既要消除大学生对传染病的恐惧感, 更要使大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形成对传染病的基本判断能力。

2.4 健康行为养成教育

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调查证明, 我国前10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 不良生活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 在疾病发展原因中占80%, 例如酗酒、吸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过度熬夜等。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聚餐酗酒、语言行为不文明造成人身伤害和学生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 主要是让大学生弄清什么是健康促进行为, 什么是健康危害行为, 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 特别是要让大学生弄清楚自身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树立发扬健康行为的思想, 克服和纠正不健康的行为。

2.5 卫生管理法规教育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对大学生进行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依照相应法律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能力。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卫生管理及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如医疗保险政策等, 使大学生能够在发生此类事件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坚持以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将其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3.1 健康教育课

这是一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传播方式, 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示范及案例分析等, 其中以课堂讲述为多见。但是,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 侧重点仅仅在心理健康方面。因而,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拓展。

3.2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指健康教育人员或卫生工作者为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 帮助个人避免或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 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咨询在高校建立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 还应以校医院为依托, 建立健康咨询热线、健康咨询网站等,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对社会热点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在大学生中及时普及健康知识。

3.3 讲座

是一个人或多数人传播信息的行为, 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 是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高校有计划地每年或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唤起人们的健康意识, 宣传关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

3.4 小组活动

以目标人群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健康教育活动应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使知识与实际行为结合起来。健康教育活动种类较多, 可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如培训红十字青年, 参加社会卫生服务和学校环境清扫, 组织以卫生为主题的团会、演出队、夏令营、知识竞赛等。实践表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助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3.5 个别劝导及采取措施

个别劝导是针对个别有健康问题的重点人员采取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工作者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 通过传播健康知识, 传授有关的健康技能, 说服其改变不健康状态及行为的过程, 甚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个别人因健康问题发生极端行为, 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手段。个别劝导及采取措施所涉及的教育者面广, 既有学生、班干部, 又有班主任、代课教师、学院领导等。因此, 健康教育首先要使学生骨干、教师、学院领导等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人员及时发现存在健康问题的重点对象, 并掌握个别劝导的方式及行为干预的科学方法, 从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3.6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大学生的团伙意识, 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教育技能, 然后他们再向其周围的同学传播, 以达到教育目的。由于他们之间的文化背景、阅历相同, 彼此易于沟通, 因而教育效果显著。同伴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朋友间的聊天, 或是有组织的小组讨论等。目前该方法多应用于生殖健康、劝阻吸烟、环境卫生、保护和节约资源等多种教育领域。

3.7 大众媒介教育

通过电视、广播、图表、标语、书籍、手册和教学设备等手段, 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4 社会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使行为与环境等方面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知识阶层, 是接受新生事物、新的思想观念最容易的优秀人群, 社会健康的促进必须从大学生抓起, 使社会中的优秀群体懂得健康促进的必要性, 这样他们才能在大学期间、走向社会后发挥自己的作用, 影响和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健康知识的贫乏与危害健康的行为, 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 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的促进。现指出大学生危害健康的行为, 从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概念出发, 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重点应把握的内容及采取的方法, 论证大学生在社会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刘俊庭, 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无烟广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5

康促进方案

“无烟广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

吸烟是当今世界非常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吸烟是导致冠心病、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现象在我国非常严重,有超过3亿的男性是吸烟者。向吸烟者大力宣传控烟、禁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控烟健康教育对促进我市创建“无烟广州”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

(一)总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控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相关义务和责任,《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为 “无烟广州”提供规范的控烟保障措施,普及烟草危害知识,降低吸烟率,推进“无烟广州”的创建,推进广州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无烟环境创建,保护市民健康。

(二)具体目标

1、到2017年中,居民对吸烟以及二手烟危害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到2017年底,居民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2、2017年底居民吸烟率对比2017年初有明显降低。

3、禁止吸烟场所达到100%无烟环境。

4、限制性吸烟场所逐步向无烟场所转变。

二、对象

广州市各单位、各场所及居民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无烟广州”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明确并落实我市“无烟广州”工作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保障,对“无烟广州”工作进行统一指挥,整体运作。

1、“无烟广州”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联络员:xxx 领导小组负责“无烟广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明确并落实我市“无烟广州”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保障。

2、“无烟广州”工作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联系人:xxx 主要负责制定“无烟广州”保障工作的实施技术规范与标准、培训、指导检查、效果评价、信息整理和上报等。

(二)建立工作网络

建立有效的“无烟广州”工作网络,落实控烟责任具体到部门和个人。联系人员负责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收集、汇总控烟工作信息和动态,利用现有信息报送系统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无烟广州”保障工作技术小组,技术小组总结控烟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三)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财政、各级单位要对技术小组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无烟广州”宣传、督导、培训、评估等工作。

(四)考核与评估

各有关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要求,通力合作,有计划地推进各项控烟保障工作的落实。加大对公共场所和作业场所等场所控烟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原则和策略

1、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有经费和人员保障、有监督考核和效果评价的控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机制。

2、加强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作用,大力开展全民禁烟健康教育活动。

3、经常性健康教育活动与重要时段集中性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4、对一般人群以普及二手烟危害知识为主,对重点吸烟人群以结合干预措施的健康教育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健康教育活动。

5、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社会动员和信息传播作用。

6、利用控烟监督执法达到警示作用。

(二)、加强控烟宣传

1、加大大众媒体的宣传力度,拓宽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宣传、新闻、出版等部门制定吸烟危害宣传报道计划,并监督检查具体执行情况,保证大众媒体全年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和频度要求。在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后,新闻传媒应集中精力,刊播吸烟危害信息及其它相关知识。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等各类节目要将吸烟危害宣传教育内容列入日常规划,积极宣传吸烟危害防治知识,有关卫生健康栏目以突出科普吸烟危害知识教育为主。各主要报纸、期刊要定期刊登吸烟危害及其相关知识的文章或公益广告。

2、加大社区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宣传网的作用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将控烟纳入工作规划,加强社区基层宣传网络的建设和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卫生、文化、宣传、交通、劳动等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具体做到:

(1)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有1名控烟健康教育专干,每个社区居委会至少有1名专人负责控烟健康教育工作。

(2)每个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应设有一个吸烟危害宣传专栏,每季度出刊一期。

(3)保证每户家庭有一本烟草危害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4)社区每年应举办一次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讲座或文艺活动等)。

(5)各街道或社区中的机关、团体、单位和场所等必须支持配合街道或居委会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活动。

3、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门要将控烟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卫生部门积极配合,为学校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为学校提供有关吸烟危害的信息资料,协助培训吸烟危害的师资队伍,指导学校控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

(1)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学要对入学新生发放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手册。

(2)各类大、中学校控烟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3)在各类大、中学校的校园宣传栏中要设有专门的吸烟危害知识宣传园地,内容定期更新。

4、重点抓好经营性娱乐服务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

卫生、文化(广电)、工商、旅游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大对经营性娱乐和休闲场所的吸烟危害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在经营性娱乐场所醒目地方要张贴禁烟警示语或吸烟危害宣传品。

5、积极做好过往旅客的宣传工作

铁路、民航、交通、海关、旅游、工商等部门要积极进行过往旅客的宣传工作。

(1)在民用航空航站楼、铁路火车站候车厅(室)、港口候船厅(室)、长途汽车站候车厅(室)和地铁沿线各站台放置供旅客自取的吸烟危害宣传资料。

(2)各地候机/船/车厅(室),要利用闭路电视、电子显示屏幕等各种宣传手段,定期播放禁烟及其相关知识的公益广告和宣传节目。

(3)火车站、港口在适宜的地方设置公益广告牌或宣传专栏。

(4)宣传、工商、城建、园林、旅游等有关部门,在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要设立吸烟危害及其相关知识的公益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

(三)开展监督执法

“无烟广州”创建期间,根据《条例》和有关政策要求,开展执法工作,保障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等场所严格实施各项控烟措施。1.组织全市控烟暗访工作

组织全市控烟暗访工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开出整改通知,并进行曝光,不断提升其控烟守法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较浓厚的全员参与氛围。

2.开展全市的控烟执法监督

(1)对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执法督导,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处罚。(2)控烟工作监督执法部门对各娱乐场所、餐饮场所、旅馆、网吧、公共交通工具等重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发出限期整改意见书,对逾期不整改的单位进行处罚并在媒体曝光。

(四)创建“无烟单位”

以推动无烟单位创建为抓手,全面营造无烟环境。重点做好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交通工具等无烟场所的创建活动,推动限制性吸烟场所建立无烟环境。

五、分阶段落实工作安排

“无烟广州”工作分发动策划、培训指导、督导实施和评估总结四个阶段实施:

(一)发动策划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

建立和完善“无烟广州”保障工作组织建设,成立“无烟广州”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明确并落实我市“无烟广州”保障工作的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规范,对“无烟广州”保障工作统一指挥,整体运作。各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相关单位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1、建立“无烟广州”工作网络。要建立有效的“无烟广州”工作网络,各控烟或禁烟场所必须落实控烟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员,并提供需求信息,上报“无烟广州”工作技术指导小组。

2、完成“无烟广州”保障工作的基本现状调查。对各级辖区内无烟环境建设情况要开展本底调查,全面具体地掌握各辖区对控烟保障的工作需求和技术需求。

3、设计印制禁烟标识模板和编印发放宣传资料。

4、制定控烟项目的评价标准。

(二)培训指导阶段(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

1、编印相关培训资料,组织开办培训班,分别对各级单位负责人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②烟草危害知识和劝阻吸烟技能。

2、对各相关单位控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督导实施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

1、宣传督导

2、执法督导

3、无烟单位创建督导

(四)评估总结阶段(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

评估“无烟广州”控烟效果,总结“无烟广州”创建工作。

六、效果评价

(一)过程评价

方法:直接观察记录

在督导实施阶段,调查各级单位、各场所对控烟项目的落实情况。依据《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和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各单位及各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评估,对控烟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提出整改意见。

(二)终末效果评价

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 监督管理难度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一、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方式与难度

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保险健康、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尽完善之处,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不合理的用药、不规范的医疗等现象,致使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日益增大。

从现行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看,针对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医保基金使用中的稽核和監管是防止医保基金不当流失的最主要方式。

1.现行常见的监管方式有:

(1)协议、制度管理

由医保经办机构起草、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条款,经医疗服务机构签字盖章,认定为愿意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单位,简称为“医保定点机构”。

(2)日常巡查、违规核扣

医保经办机构安排专人到定点医疗机构核查,遇有违规、超出协议范围外等现象时,及时提醒、制止,对已经发生的不合理费用进行扣减。

(3)费用控制

单病种总费用限额、总额预付、例均费用指标控制等等。

(4)信息化管理,实时监管

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网络,数据实时上传,实施网上监控。

从上述监管方式看,医保监管实则是一种狭义的管理、事后的管理,是在参保人员患病后必须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时的管理方式。

2.医保监管的难度:

(1)从参保人员角度分析:参保人员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很难对定点医疗机构形成监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垄断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人们在医疗服务的选择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在客观上为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提供了条件和方便;另一方面,参保人员认为,患病后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只需自付比较少的部分。这样也为“小病大养、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提供了环境和“认可”。

(2)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分析: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即便是公立医院,市场化倾向仍然明显,通过提供医疗服务从患者身上获取利润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医护人员自身收入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造成医护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夸大医疗需求、诱导检查、诱导治疗;同时,医疗机构竞相扩建病区、建设高档病房,购买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和仪器等等以增加医疗总费用。但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让患者买单,同时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和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并可能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区域主要定点医疗机构缺乏竞争性。政策制定看起来对医疗机构有一定的“约束性”,而实际上,对一定区域的“主要”医疗机构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一个县、市,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只有一家或者二家,没有竞争环境。这样也为医保定点机构“创造利润”提供了“温床”。“创造利润”就意味着提高费用。

以上现实情况的存在,参保人员的默认、医疗机构的发展、政策的倾向性等都是医保基金监管的难度。而实际上,这种矛盾很难调和,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医疗机构的扩张,医护人员提高待遇,参保人员的权益保障,都是最终应该达到的目的。所以,医疗保险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单从基金监管上很难达到目的。现行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方式是一种狭义的管理,相当于“亡羊补牢”,是参保人员在患病后,使用医疗费用过程中或者费用发生后的管理。这种管理,对医保经办结构来说局限性非常大;对定点医疗机构来说,片面性很强;在参保人员看来,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应该保障的权益。结果导致尽管监管的力度和方式不断在加强,而医疗费用的增长仍然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性风险日益加大。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应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如何才能获得健康呢? 这就需要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改变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努力改变人们的健康行为,改变为预防性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促进人类健康。如今,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健康教育应不仅是让人们知晓卫生知识,更要对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帮助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前,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并造成沉重的医药费用负担,而这些慢性疾病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美国卫生署曾告诫公众和医务界,应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和社区生活条件,还应关注那些支持或影响这些行为或生活条件的政策,其中包括物质滥用、及药瘾(包括烟草和酒精)、饮食卫生、工作习惯以及与不良情绪有关的行为。不良卫生习惯危害健康是肯定的,而其致病过程是渐进的,不易觉察的。“润物细无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全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又是巨大的。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这是花钱少,获益大的保护人们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人健康”的最佳途径。理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全民族倡导、建立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 “防病于未然”,最大限度的降低可预防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让医疗保险基金更多的用于那些不可预防的疑难、危重病症;同时,建立社会保险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监管机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这样才能更高效的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确保医疗保险体系高效、可持续性的发展。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卫生计生部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更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携手开展健康促进,才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只有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前提下,加强基金监管,才是保障医疗保险体系安全、稳定的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锋.社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02).

[2]张梅,乔慧.宁夏中卫市某乡镇卫生院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2).

[3]王啸飞.上海健康传播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吴锦山.苏州工业园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李建平,周绍斌.健康教育——农村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J]. 中华护理杂志.2007(08).

[6]曹雷雷.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J].知识经济.2015(24).

作者简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7

关键词:联合干预,亚健康,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理论观点也随之更新和进步。在“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医学理论模式的指导下,亚健康状态的相关问题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1]。 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2,3,4,5,6,7],亚健康状态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人员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研究和调查资料发现,社会、心理及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可导致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整体失衡[2]。 在这样的状态下,可导致身体相关功能处于较低水平的中老年人群出现亚健康状态。 针对亚健康状态采用相关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同时能够调整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并进一步平衡各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社区中老年亚健康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相关病例的验证和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均为广州市同和社区在2010年12月亚健康状态流行调查过程中被确定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亚健康诊断标准。 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对象共计88例,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44例,其一般资料如下:1性别分布:男43例, 女45例;2年龄情况:年龄60~77岁,平均(59.88± 7.44)岁;3体重情况:平均体重(77.99±6.44)kg。

1.2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医院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在医院层面,由专业的医生和健康专家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对研究对象实施保健宣导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研究对象的个体健康问题给予专业的答疑解惑, 并制订系统化的 “亚健康干预手册” 对研究对象个体日常的注意事项和干预要点进行指导[3,4]。

1.2.2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在社区层面积极利用社区医院的设施和资源对研究对象实施普查、筛检和定期的健康检查。 针对体检结果存在健康问题或是理化指标正常但身体确有不适感觉的亚健康人群和理化指标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对其可能的不良后果提出警告,给与相关建议。

1.2.3家庭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由本研究组成员针对研究对象个体差异情况制订个体化和集体的保健计划及其干预措施。 并在研究对象的个体努力及其家属的帮助配合下, 完成各项保健计划及其干预措。 针对经常出现症状的研究对象,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调养指导,并采用定期家访的方式对家庭层面干预措施和方法的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研究对象个体及其家属的疑虑进行及时答疑。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医院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方法。 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单一干预措施和方法。

1.3观察指标

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疗效, 其临床判断标准如下:1痊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90%;2显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大幅改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70%,低于90%;3有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有所改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30%,低于70%;4无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临床证候积分降低低于30%或升高;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亚健康症状积分,采用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4]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等情况越糟。

亚健康症状积分判定标准采用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4]中所确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 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比较结果

实施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5,6],亚健康患者在社会交往、心理以及躯体等方面均会产生各种不适症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既往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目前针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观点,针对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体系和措施并不完善。 导致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针对亚健康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中西医相关理论和实践均为发现亚健康的最佳治疗方式。

本研究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以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理论模式为指导,按照“治未病”的思想从多个措施提出了医院、社区、家庭的联合干预措施方案。 按照“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理论模式分析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或虚弱将会促使其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力感与挫败感,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丧失信心、情绪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心理上的挫败感以及身体上的疾病与虚弱,均会降低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失去朋友、单位同事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促使社交关系变得紧张,社交障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引起身体上的疾病[7,8,9,10,11,12,13,14]。

按照上述理论逻辑,本研究提出了应重视调节患者的情绪。 通过亚健康状态过程中医院层面的干预措施,开展知识讲座和自我保健意识等会议,提高民众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保健意识,加强诊断知识。 但是,仅给予患者单纯的医院层面干预措施后,研究发现,患者症状并未有明显改善。 他们需要进一步地咨询专业医师,实施定期健康检查、身体筛查或普查,并结合亚健康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加以判断,再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或保健方案,这也就是所提出的“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而对于 “家庭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而言,主要是在医院和社区层面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系统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实施,从患者个体的社交能力、饮食、运动以及心理上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使其身体、心理快速康复。

从本研究的比较数据上分析,实施联合干预的患者其临床整体效果更佳, 患者的症状改善也更加明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和启示,与单一的干预措施相比,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有效改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是实践过程中理想的选择方式。

鉴于本研究所涉及人群的规模和范围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验证,从而证实其临床实际效果[15]。

医院健康促进工作实践与探索 篇8

关键词:医院,健康促进,实践,经验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促使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1], 从以患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健康促进医院通过出台实施促进和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政策或措施, 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改善就医环境, 与社区建立互动式密切联系, 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措施[2]。目前, 健康促进医院在国内仍属于起步阶段, 我国各省市虽已开展相应试点工作, 但没有统一标准, 也尚未形成本国成熟的工作模式[3]。

2012年, 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在国家财政部正式立项, 当年的经费投入为2.38亿元, 这是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4]。随着该项目的深入推进, 2013年国家方案计划在110个试点创建660家健康促进医院, 本院作为湖北省荆州市5家健康促进试点医院之一, 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 对照《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工作评估标准 (试行) 》, 扎实开展了项目创建工作, 作为一家地市级妇幼保健院, 在医疗保健服务活动中, 通过将健康促进作为特色服务, 密切了医患关系, 铸就了妇幼服务品牌, 成功创建“湖北省健康促进医院”, 既让患者和医务人员得到了实惠, 也让医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 强化组织管理, 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

1.1 及时成立机构, 组织领导到位

本院将“省级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印发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 (2013-2017年) 》,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要求, 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行管后勤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制定《健康促进试点医院工作方案》, 健康促进办公室设在健教中心, 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科教科、工会、党办、共青团等部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受人文医学、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医院创建氛围浓厚, 形成了全院各科室通力配合、上下联动、逐层深入的工作局面。

1.2 提升工作内涵, 督导检查到位

一把手院长亲自部署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 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创建进度, 健教中心每天下科室督导, 院部每周检查通报、每月考核讲评, 院办利用行政办公会通报创建工作成效。全院各科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从严对照创建标准5个方面18项具体要求, 反复开展自查, 不断加强科室管理, 逐条整改销号。创建前期, 省健教所专家来院给予现场指导;创建中期, 邀请市健教所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创建后期, 市健教所专家来院进行了市内自查评估。本院健康促进医院达标创建工作, 在经过持续自查、整改、督查、再整改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同时也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质量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和提升。

2 强化制度建设, 突出健康教育支持政策

2.1 建立防护机制, 保安全

只有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力度, 才能够提高整体医疗质量[5]。本院建立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病案五大质量监控体系, 每日下科质量检查, 将巡查工作的重点落在临床科室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落实方面, 通过例行巡查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状况, 为管理层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6],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努力确保医疗安全。对照《患者安全目标》, 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制订并落实对危重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加强意外伤害防范, 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注重安全生产, 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 强化对危险物品和要害部门的安全管理, 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定期维护消防设施, 供电、供水系统做到专人管理, 医院建筑符合安全要求。

2.2 建立激励机制, 提技能

广大医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健康知识传播功能, 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系统和全程的健康指导[7]。本院定期对医院业务人员及县 (市、区) 妇幼保健院健教工作人员进行健教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业务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医院每年举办1~2期健康教育通讯员培训班, 以提高宣传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对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科普稿件给予奖励, 对群体授课专家给予相应报酬。近年来, 职工发表多篇健康教育论文, 健教意识不断增强, 投稿积极, 稿件质量、刊登比率明显提高, 在市直卫生计生系统名列前茅, 专家授课质量高, 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多, 趣味性不断增强。

2.3 建立关怀机制, 促健康

关心职工身体健康, 组织女职工每年一次、全院职工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 医疗保险制度健全, 为全院女职工购置了大病医疗保险, 为临时用工人员免费办理医疗保险。关心职工心理健康, 组织《阳光心态灿烂人生》专题培训, 通过经常性的文体活动, 为职工减压。关心职工生活, 温馨细致地做好“六有六必”送温暖工作, 有病必探、有婚必贺、有丧必掉、有产必助、有纠必调、有难必帮, 把医院组织的关怀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 每年送温暖500余人次, 金额达15万元。

3 强化环境建设, 维护安全适宜和谐的诊疗环境

3.1 物质环境保障到位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医院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给患者创造一个优雅的就医疗养环境[8]。本院于2010年高标准完成住院大楼改扩建及门诊大楼装修工程, 规划完善了配套辅助用房及设施, 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 全院业务用房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为患者及保健对象提供优美的诊疗环境。医疗垃圾按要求做到了集中和无害化处理, 院内生活垃圾做到了分类收集。医院建有食堂, 食材新鲜, 品种多样, 物美价廉, 开展了电话订餐服务, 方便患者及医护人员就餐。重视职工活动场所建设, 先后投入大量资金, 建成了现代化“多功能活动室”、职工文化学校、职工活动中心、羽毛球场、篮球场、棋牌室、健身房, 院工会、共青团还成立了各类业余兴趣小组, 定期组织活动, 为增强职工体质、保证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人文环境培育到位

以培育“德艺双馨”的妇幼人才为目标, 坚持全员综合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学习安排有“三有”, 即有年度学习教育方案、有月学习主题内容、有学习考勤记载;学习方式有“六制”, 即每季度院党委理论学习日制、党员“三会一课”制、每月全院业务学习大课制、每周各科室业务学习小课制、每周全院干部素质教育制、每年院外党课制;学习记录有“六册”, 即《支部书记手册》《党员手册》《科主任手册》《护士长手册》《科长工作手册》《职工业务学习笔记手册》;学习检查有“四考核”, 即每月各科室医德医风百分制政治学习考核、每月业务人员读书笔记达标考核、每季度支部学习情况考核、每季度创学习型团队工会小组考核;学习认识有“五评价”, 即写学习心得体会评价、组织开展“从思想上入党”学习讨论评价、组织开展党员如何体现奉献精神”学习讨论评价、每两年一届政研会论文评价、定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学用结合有“六活动”, 即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困难户活动、党员职工“一帮一”结对进步活动、义诊咨询主题活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志愿者奉献活动;推进学习有“三激励”, 即评选创学习型优胜团队流动红旗、评选“学习标兵”、学术年会奖励等,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了医院的人文环境, 医院干部职工廉洁行医, 近两年来拒收红包155人次, 涉及金额65 700元, 获赠患者感谢信871封, 锦旗36面, 一名医生荣获“感动荆州十大人物”, 一名护士获全国技能创新比武大赛第二名, 医院患者满意度达96%以上。

3.3宣传环境营造到位

在门诊大厅、各诊室、各病区固定设立健康教育处方取阅处、放置50余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各种健康教育处方, 每天免费供患者及家属取阅。健康教育宣传走廊和宣传专栏设置规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医院各病区均有电教设备, 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医院网站设置健康园地专栏, 结合专科医院特点、疾病流行季节, 定期更新疾病防治知识, 上载医院健康课堂课程安排;分专业制作特色宣传册, 向服务对象免费发放;开展母婴健康热线咨询服务项目, 安排两名专职医务人员, 利用电话对孕产妇、儿童家长开展主动服务, 热情解答有关健康问题, 用健康咨询热线传递爱心服务群众。

3.4 无烟环境监督到位

医生提供简短戒烟建议是提高人群戒烟率的有效方法, 其成本低, 且能很好地被患者接受[9,10,11]。2009年成功创建“荆州市首批无烟医院”, 建立了控烟工作长效机制, 设立戒烟门诊、戒烟咨询电话, 指定戒烟医生, 为患者及职工提供戒烟服务。保洁员佩戴袖章, 负责室内公共区域, 包括大厅、病区走廊、楼道控烟巡查、劝阻工作。健教中心和总务科每日检查, 各科室设控烟监督员共计36名, 督导责任区工作任务落实, 院领导每周星期六带队巡视, 院办每周通报, 党办每月将检查情况与双百分考核挂钩, 院部每年度对最佳控烟科室、戒烟成功者实施奖励。目前, 医务人员的控烟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良好, 实现了在工作场所100%控烟, 患者及家属禁烟区内吸烟行为控制较好。

4 强化健康教育, 探索健康促进工作方法

4.1 履行职责, 健康教育融入医护工作常规

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改善患者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与情感上的困惑, 而且还能促进良性医患关系的形成[12]。在门诊医生的诊断桌上, 本院常规备有各种健康教育处方, 医生在看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实行“一病两方” (药物处方、健教处方) , 在病历上留有健康教育记录。在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其中, 可针对健康教育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进行整体或分阶段评价[13], 目前医保覆盖面广, 医疗条件改善, 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 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 医护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形式、系统化和个性化健康教育[14]。本院在每个病区、每个病房都有专门负责健康教育的责任医生和护士, 实行患者入院问卷制, 了解患者需求, 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每份病历中都有书面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病区每月举办工休咨询座谈会, 向患者进行集中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 开展电话回访跟踪宣教。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 反馈教育效果。

4.2 以人为本, 健康课堂一条龙服务

医院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保健、预防、护理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促进群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行为的改变, 针对不同人群设立特色课堂, 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5]。每月开展一次孕妇课堂, 准妈妈与各位专家面对面交流。每周开展一次爸爸课堂, 以传授科学育儿的方法与技巧为主要内容, 对每一批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妇保科开展孕妇支持活动, 儿保科、眼科定期开展儿童营养俱乐部和亮眼俱乐部同伴支持活动, 院部利用“三八”“六一”等特殊日子到城区、周边乡镇的托幼园所、居委会、大专院校开办幼儿家长学校、妇女学校、青春期及更年期健康学校, 以专家讲课、咨询、放电教片、发放健教资料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让群众受益。

4.3 寓教于乐, 开展健康教育大型活动

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 才能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和卫生习惯, 提高人们自我防病能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达到人人健康的目的[16]。本院面向社会每半年举行两次大型孕妇健康咨询活动、两次大型儿童健康咨询活动, 注重通俗性、互动性、参与性, 在常规免费健康体检、专家讲课、义诊咨询的同时, 增设了许多趣味的游戏项目, 如孕妈妈绘画比赛, 准爸爸扮演孕妈妈生活体验表演, 准爸爸婴儿护理技巧比赛, 营养配餐比赛, 家长亲子游戏等, 吸引了广大妇女儿童的积极参与。每年“六一”期间, 在全市0~6岁学龄前儿童中, 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荆州市健康儿童评选活动”, 活动规模大, 受众面广, 为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

4.4 形式多样, 加大健康教育普及力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9

1 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1.1 以健康档案为基础,构建多维度服务模型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如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信息、家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基本健康信息等)、卫生服务记录(如疾病预防、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疾病管理、医疗服务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是覆盖居民一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围绕整个活动空间。而人的健康活动由时间、空间以及发生的事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无法用平面的、单一的流程来描绘,这样的一个活动网络,只能架构于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模型,于是通过设计“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型,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支撑的区域信息平台。

在架构设计初期,通过场景分析,考虑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线主要有三条,即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活动场所,以及健康事件的发生(疾病、高危、危险因素)。而针对于三条主线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干预措施),又应该涵盖三大类,即项目化的个体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健康促进)、资料数据汇集。于是,将整个区域信息平台划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中按照该维度的特点进行分层,再进一步进行分类,以此搭建多维、分层、分类的系统组合构架。

1.2 不同的维度,贯穿生命活动事件主线在时间维度里,以生命为主线,按照不同年龄将人的整个生命进程划分为连续的若干生命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生命阶段。在空间维度里,以场所为基础,将活动场所划分为学校、企业、社区、医院、机关、家庭、公共场所等。在这二个维度里,区域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三个主要功能,即需求分析、人群特点、综合信息。以此来掌握不同人群健康素养及健康水平,了解人群特点、明确人群健康需求,进而定位重点人群,为系统采集基础数据。在疾病维度里,以监测为手段,分为重点疾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健康素养监测三大类,以此来覆盖疾病患者、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三大类。在项目维度里,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健康事件(疾病、高危、危险因素)下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分别由信息平台内系统干预模块来完成:如运动干预模块、膳食干预模块、心理干预模块、健康预警模块等。在环境维度里,以各种健康设施为支持,区域信息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自动推送适合该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餐厅、健康夏令营、健康讲师团、健康大讲堂等,并将居民参与的每次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中去。在数据维度里,信息平台能根据管理者的需求,统计各类表格、曲线、模型,以供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科学研究等应用。不同的维度由不同的系统模块管理运行,并可以互相组合,以此方便信息系统来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疾病事件下的特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离不开全面的信息化[6]。开展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1)资金投入匮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平台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医疗、预防、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2)系统独立分散: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个机构独立开展各自业务,互相封闭,信息无法共享、交换,连续性和统一性差;(3)业务流程混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独立存在,单独运行,没有清晰的主线将所有的工作流程串联整合起来;(4)信息孤岛丛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的各种系统如监测预警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有效整合。

2.1 平台用户的定位通过分析会使用平台的所有人群,在区域平台中,给所有的潜在平台用户均提供或预留端口。包括: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局等;卫生相关部门:如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如科研院校、决策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企业等。同时,引入“信息分级”的概念,在系统内部算法中,将不同的健康信息进行分级,以便不同的用户可以访问到不同的信息,同时系统也能将不同的信息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

2.2 整合个人健康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必然会有方便快捷地获取和接受针对个人的健康信息、疾病信息、诊疗信息、评估信息的需求。因此,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与其他许多平台不同,本系统以健康档案为基础,设计并为居民预留了个人健康系统,为居民“无缝、主动、实时”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优势。(1)居民可以享受连续的健康信息。区域信息平台自动汇总和整合各机构关于居民的健康信息,补充完善到居民健康档案中,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或者整合专家、健康顾问、管理者等的意见,将健康信息进行分级,将相应级别的信息推送到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平台,并通过各种不同终端如网页、智能手机、触摸屏等进行发布。而居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也都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终端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并可以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健康信息,甚至上传自己的想法建议。由此,居民参与自身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藩篱,从而为居民进一步实行自我管理、与信息平台进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居民可以享受全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区居民使用统一的标识,可以在健康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中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危险评估、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而健康服务提供者,在居民前来咨询时,也能随时调阅居民的健康信息,方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运用区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3)居民可以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可以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随访、个性健康教育等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同时,系统自动分析居民过往信息,通过行为危险因素预警、治疗安全预警、药物过敏预警、检验检查预警、生活习惯预警等有效减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风险,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质量。

2.3 整合医疗卫生系统医院: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历次诊疗信息,居民家庭的健康信息,居民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在进行远程会诊时,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检验单、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在医疗系统完成的电子病历中的有用数据,可以自动提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其他业务模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家”。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并且获得区域信息平台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2.4整合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实现了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实现业务联动。卫生监督:建立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人群管理相统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自动调阅应急处置规范,启动相应的应急流程。健康教育:通过评估人群健康档案,获得全面、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

2.5整合卫生行政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区域在运行系统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避免管理上的被动。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6 整合健康相关系统药品监测:通过区域信息平台,获得各种药品使用的有关数据,实时在线的监测不良药物事件,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社会保险:通过大量健康数据,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辅助管理。商业保险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分析,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民政康复: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人口服务:整合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等。科研机构:为科研机构提供海量基础数据,并可以根据科研项目需求,进一步开发相应模块,方便科研应用。健康应用:平台为其他外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用预留了接口,方便接入其他个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设备终端。

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系统模块化

通过模块化的应用,可以解决系统的扩展性问题。所有的模块与个人健康档案相关联,可以进行数据共享。相关的模块可以组合形成特定的业务系统,方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适应目前不同人群不断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如在现有的几个系统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特殊健康教育干预需求和情况,可以整合个人健康档案、危险因素监测模块、卫生监督模块、心理干预量表模块、远程医疗模块等组合为“企业虚拟医务室”即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统。

3.1 健康促进系统由平台系统根据不同居民健康状况、健康素养水平推送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包括运动处方、膳食处方、心理评测、危险因素预警;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类型:如讲课、自我管理活动、巡展、健康竞赛、宣传日活动等;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主题:如传染病、慢性病、心理卫生、妇幼保健、职业病等,以此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书。将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每条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类型、效果评价等。从而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该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频次、内容、类型、主题等统计,并可以进一步与该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健康促进的利用水平,智能调整下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推送。同时,可以通过人群健康促进分析,统计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种类、效果等。方便管理者及时在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上调整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策略。

3.2 慢病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个体化、菜单化。通过健康档案,动态记录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使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工作平台与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实行互联,实现数据实时提取和资源共享。患者本人、医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顾问、公共卫生人员可以依托该模块,补充、完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平台将自动整合各个环节信息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中去,从而使患者的信息被牢牢掌握。该模块能实现信息化分析代替人工统计,信息实时报送,并能够根据慢性病患者不同的情况,自动推送慢病管理处方,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案。除了如手机、网站、触摸屏等常见的终端外,在全区各个乡镇设立了“健康自助检测点”,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检测终端,将自助检测信息自动实时补充到患者的个人档案中去。

3.3 学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学校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进行充分的梳理与整合,强化对各类资料数据的分析利用。建立以学校和学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将学籍管理、健康体检、缺课与就诊信息、预防接种信息、食品与饮用水安全、健康促进等各项资料通过信息化进行流程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疾病症状监测、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查验接种证管理、伤害监测、学生营养监测与干预、心理监测预警干预等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公共卫生综合性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

鼓励与惩罚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10

1 惩罚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尽管近代以来, 由于许多教育思想家的呼吁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体罚等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但是现实中, 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对惩罚的教育意义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肯定。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 “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的强调。在西方, 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充满呼号与鞭挞的声音”, 但是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 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 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 (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 , 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著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杜威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 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 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 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 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 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这一命题, 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重的统一。因此,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并且必要的, 不宜简单、绝对地将惩罚与教育上的不民主、灌输、对学生的摧残等等划等号。固然, 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素质教育的实施, 国家制定了好多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明确要求不得体罚学生, 但是这些规定都没有 (对体罚等) 不当处罚以外的教育性惩罚做出禁止的规定, 且明眼人不难看出,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等等与“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等等并不构成完全等同的关系。相反, 惩戒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上往往被认为是教师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权力之一。况且, 惩罚在教育中有着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惩罚有促使改过和激励作用。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惩罚, 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惩罚有教育和警戒作用。惩罚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惩罚有助于维护集体的纪律。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也是维护集体纪律的有效工具。惩罚维护了纪律的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2 惩罚与体罚的区别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 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 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 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 有背于伦理道德。事实上,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不可能只赏识孩子而从来不惩罚。惩罚有时对于孩子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要看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并让这些惩罚收到良好的效果。周弘老师曾说, 赏识教育可以给予孩子更大胆更严厉的惩罚, 但这种大胆而严厉的惩罚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尊重。孙云晓说:“尊重并不等于纵容, 而是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多和孩子商量着解决问题,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心理定势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 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是一种唤醒, 唤醒人身上潜在的价值。在惩罚一个人时, 最重要的是唤醒人的自尊自信:我是真正的人, 优秀的人, 错了应该受惩罚, 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因此, 对孩子的惩罚方法一定不能是体罚性质的, 而应该实施教育性质的惩罚, 如警告、批评、暂时不允许孩子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等等。因而, 尊重人格、尊重自尊心是惩罚的前提, 这是与违背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的最根本的区别。

3 惩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不能为惩罚而惩罚。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 认识惩罚手段所寄予的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所在并决心不再重犯时应免于或者减轻处罚。

(2) 惩罚要注意灵活性。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 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 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 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比如, 对于故意违纪的学生与过失违纪的学生, 对于初犯和屡犯, 对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 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3) 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要讲明道理和理由。对有错误和不良行为予以惩罚后的学生, 不应歧视他们, 而应定期与他们谈心, 向他们讲清使用惩罚的道理和理由。如果不这样做, 学生就不会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为何受罚, 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憎恨老师, 对教育学生起不了作用。要避免那种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

(4) 惩罚必须能解决问题, 而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 惩罚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 在运用惩罚时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时机, 注重惩罚的实际效果, 不能产生副作用。

鼓励与惩罚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智慧。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但是惩罚不能代替教育, 运用惩罚手段不等于提倡惩罚。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以惩罚促教育, 做到及时、适当、因人而异、讲明道理。真正使学生在充满爱心、个性充分发挥的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推进, 表扬和鼓励成为教育学生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 使得惩罚教育顺应时势地退出了教育舞台, 然而, 理论上、现实中, 许多有识之士都对适当的惩罚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明确提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觉得鼓励与惩罚并不是水火不容, 而只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师只要是怀着爱心, 以教育学生、维护学生尊严为目的, 真正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便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篇11

关键词 健康 模式 原则

从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促进”定义来看,不难得知健康促进活动含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所以,健康促进同生物医学在方法、目标以及认识论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别。再以此作为基础来探索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由注重效果影响层次的生物医学评估模式向注重人们健康的过程评估模式转变。健康促进评估需要强调应该是系统以及具有权威理论依据支撑的原则,然后结合综合分析以解释健康促进评估的研究发现。

一、健康促进评估的概念

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死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加强人们提高对自身健康的掌控。”还有一则比此定义影响更为深远的便是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时所提出的健康界定:“健康是生理、社会、精神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限于摆脱疾病和虚弱。我们从健康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可以看出健康促进活动通常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其目的不单只在于在促使个体或群体能够脱离病痛,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促进人们健康获取能力;

(二)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单一的活动不能构成健康促进,此过程是由一系列动态活动有机组成;

(三)在多个方向的文化熏陶下,使人们对论理、社区、权力方面的问题有着各自的理解,进而促使人们对健康促进这一概念有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

关于评估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对事件的意义进行判断”。此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确立判断的标准;二则获取相关信息并计算出要达到多大程度方能够符合该标准。从狭义上来讲,不同领域则对评估有着各自的理解。美国家庭健康国际组织(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认为评估是对健康促进活动所获效果的判断,并且将健康促进过程的测量定义为督导。然而大部分专家则以为评估应是对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整个干预周期的测评。EWLES又认为:“评估是一个过程,它用以测量达到标准的程度,以及如何达到的。这意味着审视健康促进的各项活动,思考哪些是好的,哪些不足,如何提高。”

二、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模式转变

(一)模式的转变方式

在明确了健康促进以及评估的概念后,接下来还要了解健康促进评估面临的模式转变。从库恩的观点看来,模式转变具体是指问题观察的维度有了改变,进而促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新的世界和新的思考。在此,健康促进评估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健康问题上。要脱离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评价模式,然后从健康促进的特点、目的出发来探索更为适宜的评估模式。ANTONOSKY中明确指出:“人们一生都生活在安逸和痛苦之间,特别是在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人们不断在积极调动资源,在安逸与痛苦之间寻求着平衡点。”由此看来,重视人们调动资源的过程和获取健康的能力是评估健康促进的关键部分,而不是将重点摆在体现效果和影响层次的生物学指标上,如流行率和发病率等。要从多方面视觉、学科、利益上来思考健康干预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二)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多元性

PERKINS等人强调:“在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面对诸多矛盾。”健康促进反复强调的目标是帮助人们知道如何获取健康,这样一来还直接影响到了政策、媒体等一系列社会环境。由此看来,健康促进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广泛、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动态也是大势所趋。其一,在动态交错的过程中想要呈现明显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其二,实施者、媒体、政府、社区、资助方等利益相关者在健康促进的动态过程中阐述了各自对此问题的理解。这样一来便体现了健康促进活动的强烈构建性,加强了评估“客观性”的挑战。

三、健康促进评估的两个原则

健康促进评估的两个原则应与健康促进模式转变相互配合,包括系统实施原则和理论支持原则。

(一)系统实施原则

在评估过程中由开始到结束一直坚持惯有的框架即为系统实施原则。健康促进评估过程中总会碰到一系列决策上的问题,譬如,评估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估者是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而此类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评估结果的获取。在防止艾滋病领域,联合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不断强调“三维一体”,并建议每个国家建立一套行动框架、一个强大的协调机构、一套国家级的评估框架,其原因在于许多国家在健康促进评估上存在因缺乏系统设计和实施力度而造成指标不统一,无法详细参考对照的现象。所以,系统实施原则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原则,应该将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来。如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将连贯的指标体系连贯起来以促进系统框架的形成并将实施落到实处。

(二)理论支持原则

健康促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制定一套明确的理论来作为指导,并且要使理论对评估活动有着实际上的意义。理论支持作为收集评估证据的指明灯,还能强有力的支持干预过程的解释与效果间的联系。

在此通过欧洲健康促进指标模型(EUHPID)为例来进行说明。EUHPID模型有两个维度,其一是重视与个人或社会见的互动,其原因在于要将个体层次的健康行为充分体现出来,此种行为并不完全体现于主观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区与社会的环境;其二,从致病方面来看要避免致病风险,从健康方面来看要鼓励人们有效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如技术、文化、政策等。所以在EUHPID模型指导下的评估活动要加强对个人态度、行为、知识等指标的收集与整合,然后将之同个人或社会的环境结合起来以激发现有资源的测量,最终达到促进人们健康的目的。于是在众多的健康促进评估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科的合作,如流行病学监测、行为监测、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增加信息收集来源,促进健康促进评估过程与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健康促进与评估首先应从其含义出发,然后从认识论的出发点的角度分析它同生物医学之间的区别,从而清晰认识到健康促进的障碍同难点。根据健康促进评估原则,结合理论指导框架实现健康促进评估,并将传统的生物医学评估模式向现行以提高人们健康获取能力为目标的健康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NAIDOO J. WILLS J. Health Promotion: Foundations for Practice[M]. 2nded. Edinburgh: BailliLbre Tindall.2000:45-47.

[2].BAUER G, DAVIES JK, PELIKAN J. The EUHPID health deve-merit model for the dassifieatlon of public health indicators[J].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006.2l(2):153-160.

[3].劉谦.健康促进评估的模式转变和两个原则[J].中国医科大学.2008(6).

[4].李贤华,徐丽华,健康促进模式(2002版)及其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4).

健康促进与体育理念的研究分析 篇12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由生活的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等组成。而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参加积极的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

2 现今状况

生活方式病现今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发展中国家蔓延。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指出:“人类60%左右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而其中70%-80%的人又死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达1500万—1700万人,如果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代以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50%的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我国目前高血压病人已达1.6亿,高血脂接近2亿人,肥胖者6000万人,糖尿病人超过3000万,还有更多的隐性糖尿病人没有被发现[1]。据估计,2006-2015年的10年时间内,中国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患者过早死亡将损失的国民收入总额可达5580亿美元。这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将是相当可观的。

3 形成的原因和因素

生活方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已被权威机构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评价认为人的健康获得: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由此可见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生活方式。大量的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更近一步讲生活方式病的真正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是脑子里还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对健康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其影响因素有:生物学基础、生物学、社会环境和心理学因素,后两者是由其主体人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人的行为和心理决定的。根据流行病学、社会学和临床社会调查证明,后两者则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类生命处于非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

4 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对人类的影响

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常见的死因中所起的作用据权威统计心脏病占63%、癌症占61%、中风占72%、糖尿病占43%、肝硬化占79%,总计占63.6%。[3]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全球报告,指出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慢性病不但会造成过早死亡,还会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并且被低估的经济影响。我们国家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社会正处于最佳发展时期,国家高度关注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对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加重视和关注,会极大影响国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最终影响幸福指数。

5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合理安排膳食;(2)坚持适当运动;(3)改变不良行为;(4)保持平和心态;(5)自觉保护环境;(6)坚持学习健康知识等。[2]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是有一个好的身体的基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相关资料说明,引起患病死亡的的病人中60%的原因是受到了“自我制造的危险”的危害。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屏弃那些危害健康的不良嗜好,建立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变“自我制造危险”为“自我保健”,就解决了一半以上的问题。

6 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

健康教育是树立健康观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是健康促进的基础,通过各种各样、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抛弃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损害,懂的健康的生活,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运动是健康促进的良策。作为特殊生活方式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美感化,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全社会来参与重视,树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发展,更新观念,建立保障人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政府加强国民体质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膳食结构,为国民健康服务。

个人应当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懂得健康的生活,剔除不良的生活方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健康的诸多因素都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让每个人认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健康观,促进全民健康生活。

摘要: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过去主要是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而现在主要是生活方式、环境及医疗卫生利用等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态,特别是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最直接、最密切的因素。

关键词:生活方式,慢性疾病,健康,行为,教育

参考文献

[1]范慧芳,王斌全,苏艳等.健康观与健康促进[J].护理研究,2005,19(4):716-717.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

上一篇:三相并网下一篇:招生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