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2024-10-22

健康促进(共12篇)

健康促进 篇1

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渐改善。然而老年人口也逐渐增多, 此外, 健康问题则是一个重大性的问题[1]。近年来, 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还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 同时发生慢性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加。慢性疾病对人类危害逐渐增加, 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巨大的消耗[2]。同时因为慢性疾病而导致的伤残, 使得国家经济负担加重。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程较长且预后比较差, 同时患者的治愈率比较低, 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长期或者终身治疗。所以, 长时间的治疗会使得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加重, 导致家庭难以承受。所以, 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则显得十分关键。社区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则主要是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必要的医疗服务, 主要是以健康为服务目标, 采取以社区为依托, 对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行为进行有效改善, 同时进行有组织、计划和目的性的健康活动。将医疗保健知识和疾病知识等传授给中老年人群, 提高其的自我保健意识, 促进其健康, 最终达到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减少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几率。为此, 本社区实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取得一定效果, 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社区的126例中老年人群, 时间:2010年6月~2012年10月。男74例, 女52例;年龄在44~69岁, 平均为 (52.5±1.5) 岁。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下40例、高中及中专60例、大专及以上26例;职业:农民42例、工人44例、干部40例。生活方式:独居69例、与家人同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3例。比较两组人群的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生活方式等资料,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社区老年人群实施常规性的健康宣传和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宣传和教育基础上实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如下。

为了促进和保障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的快速、和谐、友好发展, 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范来保障其的健康的发展。比如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方案等。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人的工作职责等[3]。

为了促进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社区健康教育队伍。要努力地培养一些全科医生人才队伍, 让社区的相关健康人员具备动员和倡导以及教育等技能。要形成多方位性的网络健康教育宣传平台, 同时还体现出政府负责和部门配合以及全社区动员以及群众参与等特点, 此外, 要根据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符合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模式。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 还可以尝试创建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和短信信息平台, 进而能够更好地为中老年人群传输相关慢性疾病知识。

要对社区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管理, 比如要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场地和配套相关的健康娱乐设施。此外, 还可以建立并完善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档案, 定时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和调查。

不断地扩大志愿者的队伍, 要积极地倡导和组织一些对中老年人群事业有兴趣和爱好的人群, 主要是从事医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个人或者集体参与进来, 进而更好地为中老年人群服务。

在社区中要设立社区健康生活指导站以及健康咨询服务点, 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主要是满足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而健康咨询则是针对性居民进行卫生教育等知识进行解释, 同时对其进行就医指导等。此外, 还可以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放置一些宣传资料, 以方便就诊人群进行阅读。并在门诊电子屏幕上滚动性低播放不同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可以为中老年人群开具一些健康处方, 以方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并指导养生和预防以及治疗疾病。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 对中老年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同时还可以采用电话随访等进行指导。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人群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和生存质量以及对疾病知识的预防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慢性疾病的概念和种类、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预后、慢性疾病的治疗等。每个问题设置3个选项, 分别为知晓、部分知晓、不知道, 其所对应的分数为2、1、0分。知晓:总分≥15分部分知晓:10~15分;不知道:<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知晓率和疾病发生率采用[例 (%)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知晓40例, 占63.5%;部分知晓22例, 占34.9%;不知道1例, 占1.6%;知晓率为98.4%;患病情况:高血压1例、心脏病2例、糖尿病1例;发病率为6.3%。对照组:知晓31例, 占49.2%;部分知晓20例, 占31.7%;不知道12例, 占19.1%;知晓率为80.9%;患病情况:高血压2例、心脏病1例、糖尿病3例、脑卒中1例、肺气肿1例;发病率为12.7%。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发生慢性疾病的几率等进行比较,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为促进中老人群的健康, 可以为中老年人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主要是在社区建立一些公共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等, 但是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根据中老人群的自身特点来对其进行访谈等干预。通过讲解一些成果的案例, 引导中老年人群改变一些危害健康的行为[4]。此外, 通过宣传和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增强其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提高其的自我保健意识。制定出相关的健康计划, 让中老年人群享受成功的喜悦。制定一些简单易懂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同时组织人群中老年人群观察录像等, 同时指导其使用网络来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发生慢性疾病的几率等进行比较,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社区中老年人群实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能够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进而有效地提高其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减少其发生各种慢性疾病几率。

参考文献

[1]曹兰萍.社区妇女健康保键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当代医学, 2011, 11 (2) :155-157.

[2]吴雯, 赵燕萍, 刘军.社区健康促进俱乐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2) :276-277.

[3]高珊.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的意义.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0) :338-339.

[4]廖伟华, 史亚鹏, 黄军军.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高危人群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对策.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20) :132-133.

健康促进 篇2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推进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和规范地开展,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我中心制定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制度。

为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配备了负责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与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健康教育网络。

领导小组: 组

长:樊松林 副组长:张君

员:张蕾

于笑虹

李英俊

任会彬 健康教育人员(兼职):

张 蕾

于笑虹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康教育基本资料及信息数据管理

2、开展控烟工作

3、健康教育信息的上报工作

4、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重点对象、主要内容及时适宜方式,做好日常宣传咨询。

5、开展免疫接种、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及特定主题宣传教育。

6、定期对社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7、定期到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用写作促进健康 篇3

近来,美国南方卫理会大学和俄亥俄州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和免疫学家们证实了日记疗法直接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他们所进行的实验证实,那些把对创伤性体验的反思和当时的情感写出来的人,体内T淋巴细胞生成增加,看医生次数减少,缺勤天数下降,整体健康状况改善。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在个人日记中写下最深层的思考和情感,十分有益于促进健康。

当然,只有在遭遇某些创伤性体验(离婚,生重病,职业或工作环境更动,亲朋好友亡故等)时,才会促使人寻求更多的帮助,而一般情况下人们较少记日记。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细小困难都可以成为个人写作的主题,所以在许多情况下日记疗法都能发挥作用。

日记疗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特殊工具。任何情况下,有一支笔、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或是一张纸就行。日记也不需要什么规矩,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对语法、拼写和书法都没有讲究。日记的写作目的不是参加作文大赛或给旁人看,而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实记录在纸上。怎样使用日记疗法促进健康呢?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方法开始。

用第三者的眼光观察自己

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写生活变化、工作或职业、人际关系、疾病等。它要求你成为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写那些发生在你身上或你周围的事情。要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调动你的感官来详尽描述所发生的事情,比如事情发生时的声响、气味、景象、给人的感觉等,犹如身临其境。写的方式好似一个外在的第三者在观察当时的你,句子中用“他(或她)”代替“我”,这常常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清问题。

疏泄性写作

写下你的一切感受,把你的痛苦、愤怒、悲伤、恐惧及受挫感统统倾泻于纸上,在纸上倾吐你想说或非说不可的话。日记不会对你加以评判,能使你毫无顾忌地述说出一切。写完以后,你可以把所写的东西扔进废纸篓,或干脆一焚了之,就让那些扰乱你生活的事情或感受随之而去!句子可以这样开头,“此时此刻我觉得……”随后自由地写下任何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一旦文思枯竭,就把前面所写的再读一遍,然后继续写下头脑中接踵而来的想法。在感到高兴和感激时同样可用这种方式。

不寄出的信

指日记采取写信的形式。日记可使你表达对任何情况的真实感觉、体验。在遭遇死亡或离婚事件时,这种方式尤为有益,因为此时我们常常难以与他人交流沟通。这种写法也可用在与工作或人际关系有关的情形,比如在和子女有麻烦的时候。 信的起首是称谓语,如“亲爱的……”,然后随心所欲地写下去,有时写完以后,连自己也不由对信的内容怦然心动。

在写作中,或完成日记以后,你会体验到一种深沉的情感。这是合乎天性的、健康的。事实上,情感释放正是日记疗法的好处。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在公众面前展示。应该让家人了解你在记日记,并且尊重你的隐私。他们会尊重你的意愿的。

健康促进 篇4

一、家校配合, 共同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 而是长期积淀的, 所以,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宜输不宜堵。但是心理健康教育, 不是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可以完成的, 二者之间是统一的, 缺一不可。如, 我班学生张xx, 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我在做他的心理工作时, 先做通家长的工作, 希望他们放弃以往的想法, 在女儿被儿子欺负时说上一句公道话;每天留些时间给孩子做作业;减少做家务的时间……经过多次的家访, 她父母终于被老师的虔诚所感动, 说:“老师都这样为她好,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家长的工作做通了, 更多的爱将由老师来付出。记得第一次我问她问题时她畏畏缩缩, 尽量躲着我, 我刚一喊“张xx”她的脸就“唰”地一下全红了, 始终没敢抬头和我说话。第二次就好多了, 经历了第三次、第四次……现在, 她终于可以有说有笑地和我谈上好半天。

凭心而论, 张xx其实长得蛮漂亮, 眉清目秀的, 只是由于不讲卫生, 头发乱蓬蓬的, 衣服上总散发着难闻的味道。每天早上碰到她时, 我会友好地对她说一声“早上好!”“你来了”;早读时, 我会走到她的座位面前, 轻轻地告诉她对她的要求;在她洗头后, 我会对她说“你洗了头显得特别干净!”;在她换干净衣服后由衷地说上一句“你今天给人的感觉真好!”……渐渐地, 她的龌龊形象变了, 昔日的“喜鹊窝”变成了“马尾辫”, 衣服也保持两天一换。形象的改变也赢来了同学态度的改变, 大家也主动围绕在她身边, 辅导她学习。

二、紧扣目标, 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课

在小学, 无论是地方教材还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都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都应该有每一节课具体的教育目标, 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如, 《说说烦心事》, 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再让学生替他解决“烦心事”, 达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即通过学生为别人解决烦心事, 又达到了自己疏导和解决类似问题的目的。又如在《青春期心理知识》这个教学内容时, 一改过去男女生分开上的模式, 让男女生一起听这个内容, 因为我知道, 我不仅要男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 我更要让女生了解, 这样, 才能避免孩子在以后成长中的尴尬。

三、针对个体,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个性经历、不同的年龄学段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绝对是不一样的。例如, 同样的一个面对死亡的问题:对于一两岁的小孩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这个人不见了”;和小学生说死亡, 可以讲一些具体的死亡概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死亡的概念, 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死了, 生命没有了, 心脏不跳了, 也不呼吸了。”而对于初中、高中的孩子, 已经明白什么是死亡, 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外, 重要的是, 不要让孩子总是接触关于灾难和伤害等伤痛的信息, 因为他们还要成长。

同样的一个批评的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孩子来说, 他们接受的能力就比较强, 所以在批评的时候你只要告诉他你为什么会批评他就可以了。而对于受家庭溺爱的孩子来说, 对于批评的程度就比较难以接受, 所以老师应该不但告诉她为什么要批评他, 还要告诉他如果不批评他, 会引起怎样的恶果。

四、降低要求, 体验成功

对于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 与其空谈立志, 还不如对他们降低要求, 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 将目标变得小而具体, 让其易于实现。例如, 在辅导一个后进生的时候, 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心 (怕她误以为老师看不起她, 嫌她笨) , 我首先征求她的意见, 在每天布置作业时, 就将她的作业化简:别的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我只要求她抄写生字;别人写作文, 我就要求她读作文;要求别的同学一节课完成, 她放宽到两节课;别人听写都要求写拼音, 而她只要会写生字、词语就行……这样一来, 她就在每次的作业中找到了成功感, 到五年级时, 她已经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做综合性的题目, 一样可以完成阅读练习。

为了让这样的学生彻底走出自卑, 重塑自信, 在生活和学习中, 我总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他们打气, 经常提醒他们:“其实你就是那只大雁, 虽然你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迅速起飞, 但你通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让她在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 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学习。

五、形式多样, 有效疏导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切忌的是形式单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 很多时候, 他们更有对待事物的看法和主见。这样的孩子, 他们往往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暴露于众, 更愿意老师是自己的知己, 一个不向任何人吐露的知己。针对这样的学生, 老师更是应该采取多种形式, 进行有效的疏导。比如, 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只能教师才能开启的小信箱, 建立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 将在生活里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写在小纸条上, 教师通过回复小纸条的方式, 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另外, 日记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倾诉方式。

健康促进 篇5

★诊断之一:用餐条件的相对滞后造成了营养的摄取不全

搬入新校舍后,虽然用餐环境有所改善,但学生的菜肴品种仍然显得单一,许多学生不喜欢吃,或者吃得很少,导致剩菜剩饭过多,浪费严重,学生挑食、偏食现象也较严重,从而间接的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下面是我校2010年七年级学生对学校饭菜质量评价的一次调查。梧田一中2010年食堂饭菜质量评价调查表 调查对象

学校七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调查指标 饭菜品 种单一

饭菜营 养全面 饭菜质 量一般 饭菜质量较好 饭菜质 量 好 是 否 是 否 学生人数 143 26 67 102 104 46 19 比 例 84.6% 15.4% 39.6% 60.4% 61.5% 27.2% 11.2% ★诊断之二:身体素质的整体滑坡不利于生长发育

我们说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我校每年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先就2008-2010年全校八年级的男生身高、体重、八年级的女生800米跑、立定跳远、八年级的近视情况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比较。

梧田一中2008—2010年学生体质监测状况调查表 年份 调查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八年级男身高(厘米)160.45 159.46 161.80 八年级男体重(千克)53.26 52.10 53.30 八年级女800米跑 3ˊ51〞69 3ˊ48〞13 3ˊ44〞56 八年级女立定跳(厘米)180.43 179.65 180.29 八年级近视率 19.8% 18.6% 17.2% 从表中可以发现我校2008—2010年三年当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在逐年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偏高,可以说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另外经

过和教师、学生座谈还了解到学校的肥胖学生明显上升,由原来的6.6% 上升到现在的9.81%。

★诊断之三:课业负担的过重压力易导致学习的心理畸变

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期望过高等,导致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很少有休息玩耍的时间,整天被作业包围着,考试成绩差又要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心理压力大。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校对八年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在迎考心理方面做了一次详细的问卷调查。梧田一中学生迎考心理问卷调查分析表

调查对象 八年级后三分之一(182人)分值(分)指标

人数 比例 0——24 对考试无所谓、没有压力感 61 33.7% 25——49 略感紧张、轻度焦虑 76 41.6% 50——74 中度焦虑、紧张恐惧 27 14.8% 75——100 恐惧与厌恶 18 9.9% ★诊断之四:焦虑情绪与不良习惯有损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与之相应的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在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梧田一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表 研究对象 研究项目

学校全体教师(114人,男44人,女70人)男 比例 女 比例 总比例 经常感到疲劳 30 18.2% 14 25.5% 43.7% 烦躁、焦虑 10 10.9% 15 27.2% 38.1% 失眠或睡眠质量低 14 12.7% 11 20% 32.7% 不安、恐慌 8 14.5% 9 16.4% 30.9% 多疑、抑郁 15 5.5% 8 14.5% 19.9% 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1%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3%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2%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男教师和女教师在心理因素障碍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另外,我校有教师114人,男教师44人,但教师烟民队伍却十分庞大,他们在办公室、走廊等公共场所随意抽烟,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损教师形象。梧田一中近三年教师吸烟人数统计表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人数 男教师18人 男教师15人 男教师13人 比例

健康促进 篇6

一、放大亮点,树立学生自信心

视障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当他们接触到新鲜的学习内容或者未知领域的知识时,显得畏畏缩缩不敢举手发言或者动手操作。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亮点。哪怕他身上的亮点是那么的微乎其微,老师都要大声地告诉他,让他对自己产生心理暗示:“我能行!”并把这种心理暗示变为真切的实践,让他感觉到通过努力真的可以做到。

例如,二年级的学生杨某,每次美工课学习的内容他总是学得最慢,动手能力一般,但思维很活跃且非常上进。一次美工课上,我就表扬了杨某积极好学的精神,他很开心,脸上布满了笑容,于是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我对他进行了一定的暗示,“前面的内容你已经掌握了,折这个你绝对没问题”,他涨红了脸,开始努力地做了起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有意对他进行了一些指点,一节课下来,他的作业成功完成了。下课的时候我点评了大家的作业,给予了杨某积极的肯定。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原本在课上沉默寡言的杨某也开始和老师互动。课堂上我留心观察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遍又一遍的摸索,及时给他评价和鼓励,现在的杨某学习折纸的能力比一年级进步了很多,对美工学习的自信心明显树立了起来。

二、正面引导,提升学生耐挫能力

有的盲生过于自信,但在作品完成的最后阶段发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就感到懊恼和沮丧,有的甚至会过激地毁掉自己的作品。教师培养学生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耐受力,就显得很重要。

例如,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麻烦,需要向老师“求救”。特别是复杂的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原本满怀希望地盘筑老师要求的花瓶,由于盘筑时候的疏忽没有控制好瓶身的弧度,导致整个花瓶倒塌,最后没有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一时无法承受这种失败后的挫折和打击,接着就做出了令我意外的举动。他满头大汗地抱怨着,突然小手一举从上往下把泥工作品给压扁了,嘴里还嘟囔着说:“烦死了!忙了一节课最后还失败了,没作业交了,怎么办?毁了算了!”

我看到了他的一举一动,说:“这么容易就能一次完工呀?你这才做了几次?就想一步到位了呀!你可知道世界上很多伟人都是在尝试无数次失败之后才成功的,半途而废一定是永远也做不好的!”“老师以前刚学的时候也失败过很多次啊,有什么关系啊!大不了重新再做。你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吗!”他默默地点点头,又准备重新开始做。

在美工制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耐挫力。要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半途而废!教师需要正面的引导,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通过这样反复地练习,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承受力。

三、因材施教,训练学生自控力

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人,其行为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思想和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一些学生的行为不能自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这给学习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于这样的学生在美工课上要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并且可以不断地保持住这种有意注意。

二年级的学生曹某,在班里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上了美工课更是变本加厉,总是不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折纸,总喜欢看看别人,摸摸别人的东西,有时候甚至和同座位发生争执。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对于纯粹理论讲授知识他没有多少的兴趣。他更加喜欢动手操作,如果给他做起事来的话,往往会非常的安静。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他安排了很多的任务,做老师的小助手,给同学们发纸,发剪刀,收剪刀,帮老师打扫卫生等。如果期间有反复,还是会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经过一个多月期的训练,渐渐的他的多动减少了,他把更对的精力放在了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上面,上美工课也变得比较安静了。

对于这些多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来说,交给他任务,让他做老师的得力助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再如何缺乏控制力的学生也有兴趣点,教师需要把握住兴趣点,因材施教地给予积极的引导,收效一定是良好的。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和审美的培养,还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过程性的培养,加强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诸如自信心、自控力、耐挫力等,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中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能让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盲人学校)

健康促进 篇7

一、问题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

(1) 考试焦虑症:学生学习任务重, 同学间竞争激烈, 加上父母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大。一到考试就情绪紧张、失眠、食欲不振、头昏头痛。我校一名女生, 平时成绩不错, 但到初三的最后阶段, 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 心理压力过大, 自己不能正确调节, 表现出了高度的考试焦虑症。她对我说:“十几年来,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无能。我害怕、烦恼、忧愁, 我恨考试。”我对本校621名同学进行调查, 有近65%的学生对考试有不同程度的厌恶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分贪玩, 学习兴趣淡薄;有的则是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出现厌学情绪。一次, 我找一位经常旷课的学生谈心, 他说:“我小学五年级前一直是前几名。后来看到别人考试作弊, 心理就不平衡。别人通过作弊照样能得高分, 我这样学有啥意思?从此我就懈怠学习, 到考试时就想法作弊。初中考试时老师监考很严, 这一招不管用了, 想认真学习, 又因欠债而学不懂, 因此越来越厌学, 以至于发展为经常旷课。”这样的情况后来我还遇到过多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1) 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缺乏理解和沟通, 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心灵伤害。有位同学告诉我:“我经常和妈闹矛盾, 听到她念叨我就心烦, 真想一走了之, 但一想到这样会伤她的心我又于心不忍, 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 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一位同学说:“我爸经常喝酒, 醉了就冲妈妈发火, 为此他们经常吵架, 我恨死父亲了, 不想见到他。”可见, 父母行为不良, 带给子女的不仅是厌恶、鄙视, 更是心灵的创伤。

(2) 与老师的关系: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 过多干涉其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一位同学说, 他和同住一个院的女同学一起上学, 遭到班主任的指责, 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导致他对老师的反感。有的同学说老师怕他们学坏, 限制他们交朋友, 致使师生关系不融洽, 导致心理障碍。

(3) 与同学的关系:主要是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同学讲到, 他的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 使他十分苦恼。有一位女同学说, 她们三个朋友很要好, 后来那两个朋友发生了矛盾, 她夹在中间很为难, 不知道该和谁交往, 索性和谁都不交往, 可内心又十分的孤独, 想恢复朋友之间的友谊又不知该怎么做。这些在中学生中并非个别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较差, 个人生理上的不足等。社会环境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继父 (母) 的虐待等。学校编班、班风班纪、人际关系、学习负担, 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等。

2、主观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年的“过渡期”, 独立意识增强, 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 以成人自居, 美国心理学家L.S.Hollingworth把这叫做“心理断乳”期。虽然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富有创造性, 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 个性还不完善, 情绪不稳定, 对事物的认识还很片面, 世界观不明晰, 适应能力不强等。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轻者情绪波动, 影响学习, 重者影响健康, 甚至走向绝路。因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

三、疏导策略

1、开展疏导活动。

我从具体入手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引导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 促进其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1) 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性格方面的知识, 可以让其矫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了解情感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青春期心理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 安全地度过青春期。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 也了解了同学的心理, 有助于他们处好人际关系。

(2) 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给家长讲什么是心教, 如何进行心教。改变一些家长不懂孩子心理, 动辄就训斥、挖苦, 甚至谩骂的教育方式, 融洽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我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与学生交流, 鼓励他们向我敞开心扉, 述说他心中的“不平”、发泄心头的“不满”, 消除心底的积怨, 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比如对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引导他们平时要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只要脚踏实地、胸有成竹, 就会减轻考试焦虑症。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原因, 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等。

(4) 课堂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主要场所。我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还给学生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2、培养抗挫能力。

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给予的是关心体贴、说服化解。注重学生心理素质, 如意志、信心、情绪、交往、成功、自我调节、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使其认识到压力时时在, 处处在。我还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人生,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敢于同困难作抗争, 在逆境中奋起。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扩大知识视野,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抑制和消除心理障碍, 使其成长为身心俱健的栋梁之材。

3、改善人际关系。

我还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个性。人际关系和谐, 心情当然就舒畅, 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之中。我还教育学生保持统一的人格, 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而不轻浮, 坚韧而不固执, 礼貌而不虚伪, 灵活而不油滑, 勇敢而不鲁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作风, 谦逊、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 善于与人合作, 往往更能成功地对付生活的荣辱沉浮, 也更容易成才和发展。让我们都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吧!

健康促进 篇8

1 方法

1.1 全面贯彻健康促进理念与管理模式

1.1.1 自上而下, 全面建立健康促进理念

我院专门成立了健康促进工作领导组, 并下设办公室, 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情况。根据单位工作特性, 结合体检员工健康状况需求, 院里确定以职业健康体检为切入点, 以保障矿山员工身体健康为宗旨, 全面贯彻健康促进理念, 为体检中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扎实基础。

1.1.2 成立职业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工作小组

由执业护士20名、全科医生10名和辅助检查科室人员20名组成体检小组。护士参与体检全过程。

1.1.3 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制定了详细全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所有参与体检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及体检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 并互相协作, 使健康促进的贯彻从制度上得到保证。整个工作流程以信息化管理贯穿, 内容以健康促进为主。体检要求:项目齐全、操作规范、流程安全。体检者获得的健康促进必须及时、有效, 且符合个体需要。

1.1.4 组织培训、定期考核

组织岗前培训, 内容包括:健康促进理念与健康体检流程;沟通技巧;护士的职业素质;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2]等内容。使护士的角色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目标的体检专职人员。

1.1.5 职业健康体检的运作方式

我院体检对象为直接接触粉尘的同煤集团员工, 一般自述健康, 无明显急、危病症者。我们根据《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 确定检查项目, 制订套餐, 常规体检流程由护士安排、协调。整个过程提供体现健康促进理念的服务。

1.2 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1.2.1 体检全程开展健康促进

(1) 体检前对体检者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状况评估, 建立体检员工资料信息库。由护士详细录入每位员工的职业史, 体检者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生活习惯, 结合家族史、既往史与现有症状体征, 综合评判其是否存在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同时根据需要调节体检套餐项目。 (2) 体检过程中健康促进项目包括:体检前宣教、体检中一对一健康教育、体检结束时综合健康讲座。 (3) 体检结束后, 为每位员工打印1份体检报告。内容包括:单项的危急值报告、完整的体检结果报告、存在的健康问题 (包括职业危害) 、每个健康问题的防治要点与自我保健措施。 (4) 后续健康促进包括:建议定期做单项目的检查, 体检时发现的现存疾病的跟踪随访, 宣教正规治疗、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控制和避免危害健康的行为等。

1.2.2 全程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

1.2.2. 1 创造健康教育的环境。在体检大厅利用多媒体显

示屏循环播放煤工尘肺等职业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在大厅以展板的形式宣传各种常规疾病的保健方法。

1.2.2. 2 全程健康教育: (1) 我院每天参加体检的员工约有

150人, 按照其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分成5组, 由5名护士导诊, 协助全程体检。 (2) 针对现存的危害因素, 进行体检前的健康教育。 (3) 体检中发现个别结果明显异常的体检者, 导诊护士主动安排专家进行诊治、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教育。还有个别情况需上级医院协助诊治的, 帮忙联系医院, 及时就诊。 (4) 体检后, 针对体检人群的常见共性问题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 内容主要是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等保健知识, 并免费发放健康食谱小册子。 (5) 体检结束后期的跟踪服务, 包括随访在体检时发现有现存疾病员工后期治疗情况, 建议定期复查等内容。

1.2.3 综合健康管理

护士在体检的全过程中围绕健康促进理念进行健康促进活动。工作中主动、全面地评估体检者存在的危害健康的行为、潜在健康问题、现存健康问题等, 与体检者进行沟通, 指导体检者进行自我保健与自我管理, 消除或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 指导促进健康行为, 并进行后续跟踪随访, 以实现管理体检者健康的目标。

2 结果

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共接待体检者61 598例, 开展大型健康讲座60次, 大部分体检者均获得健康促进, 部分员工在2008年体检时接受健康促进建议, 改变以往不良行为, 2010年的体检结果有较大改善。使体检员工了解了自己存在的健康问题, 也知道了如何进行自我保健;护士的价值得到认同。

3 讨论

3.1 体检中的健康促进还需要加强

健康促进的体检能够达到初始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之目的, 使企业员工获得健康。目前, 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许多不足, 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 在职业健康体检的同时开展健康促进非常必要。

3.2 健康促进使员工的预防保健意识增强

在3年多的体检接待中, 我们发现大多体检者的预防意识不强, 有些疾病不能及时被发现, 导致小病发展成重病, 有的甚至无法治愈, 还有的因突发抢救无效而死亡。健康促进使体检员工了解了自己存在的健康问题, 也知道了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因此, 以职业健康体检为切入点, 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非常重要。

3.3 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3年体检中, 发现因职业伤害造成肺部损伤的员工有1 000例, 另外, 在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 我们发现患有肝硬化的员工7例, 肾肿瘤2例, 重度脂肪肝102例, 轻中度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356例。根据不同病情,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比如发现肾肿瘤患者, 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介绍去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与治疗, 同时, 我们追踪后期治疗情况, 效果非常好。对肺部损伤的员工, 积极下基层到作业场所指导员工如何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以减少粉尘的侵害, 以及在工作中怎样做能规避危害因素的侵袭等措施。2008年体检发现肺部损伤的员工经健康促进后, 2010年体检时肺部损害未进一步发展。

3.4 开展健康促进, 使护士在预防保健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健康体检服务—健康促进—综合健康管理, 拓宽了护理工作范畴, 给护士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使我院护士在服务员工体检的实践中, 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

健康促进 篇9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自律性差, 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生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而长期在矛盾的行为和心理的煎熬中, 他们会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性格有许多不健全的因素。主要表现上网酗酒、拖拉懒散、放任自流、具有较差的自律能力等。在自我评价方面, 或者以自我为中心, 或者是盲目自大, 缺乏自控能力。

(二) 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动力不足

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差, 有的是因为中考发挥失常, 迫于无奈只能到中职院校就读, 因此, 许多学生觉得中职学生低人一等, 在学习上缺少激情, 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 在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就比较差, 被家长强迫到中职院校来学习, 由于基础较差, 认知能力较低, 接受水平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另外, 由于基础薄弱, 这些学生没有对于知识的渴望, 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 厌学心理严重。

(三) 人际关系不和谐, 心理压力大

中职院校的学生, 有许多是农村的学生, 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 这些学生, 由于家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 心理压力比较大, 在学习过程中, 这些学生不仅不愿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同时, 也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 更容易自暴自弃, 行为上呈现萎靡状态, 缺少人生追求和理想, 人际关系不和谐, 孤独、畏惧, 不敢与别人说话, 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二、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 根据学生的特点, 转变教育方式

中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 引导学生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中职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学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努力学习, 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应与学生共同促进师生关系, 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用头脑分析问题, 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和自尊心, 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通过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 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

(二)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社会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意识, 营造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 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父母应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关爱、支持和理解, 要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不要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 逐渐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给予学生应有的关怀。

2015年12月, 新闻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市发生一起学生从天桥上跳下自杀的事件, 刚刚不久, 在该市又发生一起学生从封闭式补课班跳楼身亡的事件。分析这两起恶性事件的发生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具有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考试成绩不理想, 交不起补课费, 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而学校和家庭没有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对于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学生自身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又没有养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中职生应多加强社会实践,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磨炼自身的意志, 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 塑造良好的人格, 使自己能够把握和控制自身情绪, 遇事冷静, 能够做到宽容大度, 合情合理地追求自身需要,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能够正视现实并与他人正常接触,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能够有客观的认识, 积极进取, 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职生是心理变化、冲突和困扰最多的时期。在初中时期, 大多数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滞后, 他们是教育中被忽视的群体。这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此, 必须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保证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本文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的分析,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对策

参考文献

[1]郭丽华.浅谈中职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知识经济, 2010 (5) .

[2]吴思群.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J].职业, 2010 (15) .

[3]吴思群.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职业, 2010 (17) .

[4]彭奇林.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10 (5) .

健康促进 篇10

教学思想决定教学目标的指向。自我国出现学校体育以来, 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学思想大致有四种:体质论、三基论、结合论和健康论。

“健康论”课程教学思想的提出适应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与社会实际密切关联。但是, 中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与之相悖《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立了四个方面的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我们认为四个方面的关系是: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学习运动技能, 然后增进身体健康, 到达学习运动技能的附加效益, 这是一个理想的教学模式。

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优先考虑“如何安排技能教学”把技能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目标最先考虑“学生完成技能学习任务, 教师完成传授任务”。究其本质原因, 我们认为:一、技能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进阶过程, 课堂学习处于在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运动量较低, 增进体质健康不明显;二、课程目标过于关注如何实现运动技能, 未以“健康”为主线偏离健康论的教学思想。

2、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强度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与健康课中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 是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不可缺少的变量, 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所在。而按照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基础, 增强体质的本质是人体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即超量恢复原则。基于此, 我们认为: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角度出发, 运动负荷强度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合适的运动负荷强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那么, 何种运动负荷强度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王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不少于257分钟的低强度体力活动、不少于35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上述研究是针对体力活动为研究基点开展。依照体力活动的定义, 体育与健康课中进行的运动也属于体力活动的范畴。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对照, 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强度尚不能满足增进健康的要求。首先, 单次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时间在40-45分钟内, 在活动时间上无法达到上述研究建议的标准, 这就在基本的“量”上限制了体育与健康课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其次, 有充分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强度在中等及偏低水平, 尚未达到前人研究的建议量度, 无法满足促进健康的强度需要。

因此, 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强度无法满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

3、增补健康教育内容所产生的问题

2001官方颁年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更改体育课名称, 官方的说法是有三:一, 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二, 强化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三, 增补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第一点和第二点, 紧扣当前社会的需要, 可以理解。而对于第三点“增补健康教育的内容”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向学生传授卫生健康的理论知识, 我们认为:以体育与健康课为传递媒介、体育教师为传播载体来实现这个“增补”本身存在就问题。

3.1、增补健康教育内容不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属性

增补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挂知识, 是体育教学与健康结合的表现, 但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属性相异。首先, 体育与健康课增补健康教育内容的有关知识, 是在理论知识上增加健康知识的比重, 这无疑会压缩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运动的时间, 造成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下降;其次, 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是“运动”, 要保证学生“动起来”, 产生骨骼肌的收缩伴随能量消耗, 并非是接受理论知识的讲授。因此, 增补健康教育内容的有关知识与体育与健康课以“运动”形式为主的授课方式存在冲突, 两者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统一相容值得商榷。

3.2、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

体育与健康课中增补健康教育内容的有关知识, 体育教师则扮演了知识传授的角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 决定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质量。“增补健康知识内容”需要专业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操作, 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还无法达标。对于在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目前还未有相关研究, 所以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的现状我们不得而知。

总体来看, 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过于肤浅, 学生现有的健康教育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

4、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当下的改革会产生很大的推助力。1902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设立“体操课”标志我国学校体育正式出现到新世纪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政策规定等不断完善下, 学校体育领域的科研工作也不断进步。在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下,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4.1、基础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尚缺乏深度和创新。一直以来, 学校体育科研领域缺乏从哲学层面出发的“元论研究”, 没有以整体宏观视角看待“学校体育”, 导致学校体育工作常常被“割裂遗忘”, 社会也对其产生了很多误区和不解。

再次, 学校体育的基础理论整体没有突破教育学理论的框架, 至始至终在一些类似课程论、教学法等问题上“剪不断、理还乱”。这些问题的研究并非不必要, 但是在体育学科融合了教育学、社会学、人体学等交叉综合的学科中, 过于纠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略显狭隘, 忽视了诸如运动技能学、运动生理学发现本质规律、能够助推学校体育产生实际效益的学科。

缺乏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研究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缺乏技术支撑, 对学生健康促进缺乏实证保障。

4.2、应用性的科学研究较少

总结以往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现状调查、经验类总结、文字描述性的研究较多, 缺少实证研究、干预研究、数据关系研究。尤以干预研究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内在关系并根据结果提出改良的应用性研究为明显。应用性研究往往能根据其研究成果提出措施, 限制或减少不良因素, 能够产生实际效益。有些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甚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欧美地区提出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措施之一: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该定量研究结果就为如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注重实际应用, 能够为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科学健康生活提供数据指标以供参考。相比之下, 我国在这方面不所做的就略显不足。至少在学校体育层面, 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 (例如:体育与健康课以何种强度运动多长时间利于学生健康促进) 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一些应用性的指标和数据, 例如前文所述王超博士研究的体力活动推荐量。但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不可能统一对待, 因此能够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体现学生差异、促进健康的应用性定量研究极大地需要增多。

5、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的有效是开展对提高学生的运动量、加强学生运动参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 伴随着青少年体质严重下滑的现象, 体育与健康课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起到的作用着实有限。如何在有限的体育与健康课中积极落实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要求, 亟待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者、管理者协同努力, 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超.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推荐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3.

[3]何晓渝.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的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4.

儿童健康促进(上) 篇11

叶教授:谈到儿童的健康,还应重谈一下健康的概念。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在预防医学领域都要提这个健康的概念。

父母必读:根据健康这个定义,我们的医学模式是怎样的呢?

叶教授:近20余年来,由于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生物医学的一些重大发现如细菌、病毒以及相应的疫苗,尤其是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等等,对人类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21世纪生物医学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就不能仅仅从生物医学一个角度来考虑了,而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人类的疾病和健康。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一种朴素的心理卫生的概念。我国古代医书上就有“七情致病”这样的话。这四个字就说明了我们古代医学就很重视心理问题。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工作都证实了这一观点。七情就是:喜、怒、哀、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比较严重或者持续的时间较长,就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或心身疾病。当今,对儿童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我们都应注意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去考虑。

父母必读:什么叫健康促进?

叶教授:健康促进这个术语近年来说得特别多。在谈这个概念以前,先谈谈过去的一些做法,比如: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等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过去没有膳食指南,只是告诉你不要吃什么,而没有说要吃什么,怎么吃合理。近些年来,建立了很多健康“日”,如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计划免疫日(4 月24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爱眼日(6月6日);爱牙日(9月24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国际牛奶日(5月18日),还有国际牛奶周等。这些都是在提醒人们新的健康概念,应该怎样去做,如何保护和促进健康。

除了号召和宣传外,还有一些是法律的、行政的保护。这样做的宗旨是:在人们基本上还是健康的情况下,就设法寻求个人、家庭、社区和全社会的策略与措施,采取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父母必读:健康促进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叶教授:我国老一辈儿少卫生专家叶恭绍教授经常说:儿童青少年的最大特点就是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展。这三个方面,就确定了儿童青少年的特点。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教育和卫生都非常重要。而这两方面又都是非常脆弱的,无论是谁的失误,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有影响。教育失误了不行;身体健康忽略了不行;心理健康忽略了也不行。缺锌了、缺铁了、缺钙了,都不行。营养不合理,肥胖了;营养不良瘦弱了都不行,儿童心理承受力低了更不行。哪一方面的失误对儿童都是不利的,对他们健康成长都有负面影响。

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历来就是环境和遗传这两大因素。也可以从先天与后天来划分。先天因素包括了母孕期,也包括了遗传。后天就是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不仅仅是空气、土壤和水,一定要包括社会环境。例如,贫困和不合理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再有,气候、季节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就拿长个子来说,过去有个说法叫:春天、夏天长个子,秋天、冬天长体重。这是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季节可能有关系。另外还有人说与气候或地区有关系。以身高为例,如东北、山东是大个子多;贵州、四川、广东小个子多。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与当地水文地质和风俗习惯、饮食各方面综合的因素都有关。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心理健康的孩子长得比较结实;受气,受虐待,吃不饱,心情不好的孩子,就长得比较瘦小,一旦环境改善了,孩子就长起来了,就会赶上正常的儿童。这些都说明儿童非常容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

营养均衡合理、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这三个方面是儿童成长的最积极的因素,如果做好了,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我们常说,要降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例如生活方式病:不合理的营养、经常静坐以及吸烟酗酒等,与肥胖及成人期很多慢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另外,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暴力、自杀、犯罪等一系列的危险因素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些都是要注意避免和降低的。

所以,健康促进更强调降低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比过去单纯的预防疾病的概念更广泛,更积极。

父母必读:为什么说健康促进必须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

叶教授: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即使是一个有病的儿童,也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局部的病灶。不但要关注他的身体,也要关心他的心理健康。现在有很多临床医生比较注意了儿童的心理卫生,这标志着现代医生素质的提高。

健康促进 篇12

一、女学生的人格特征

西方心理学者对于人格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概念,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西方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种自我存在状态, 比较强调个体性, 强调个体的内在精神品质。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心理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的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 强调人格是内在精神的一种综合表现, 是人类经过社会化以后产生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国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在未成人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 她们正经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开始获得自我认同感, 是人格完善和定型的关键时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时期, 是女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 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得到良好的培养, 就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扫清了障碍;如果没得到良好的培养, 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一些极端的社会问题。当然, 我国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足以把握这个方向, 大部分的女学生的人格特征都是正确的, 性格都是健康的。但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等, 都在不自觉地改变着她们的人格特征。社会多元化要求我们的人格特征也要向多元化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形式的多变、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价值观念的更新等都会影响女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让学生对自己正确的评估, 形成正常的自我意识, 善待自己, 形成一个自信、自立的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 普及健美操运动, 培养女学生的健康人格特征, 对

筅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王保奎

于学校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健美操运动及其特点

1. 高度的艺术性

健美操运动要体现人的柔韧性和美感, 这种美感就体现在运动的幅度、线条和速度上。一般会通过动作的编排, 充分表现运动员的健美的体魄和充沛的体力, 进一步表达运动员的热情、活力和魅力。健美操运动的高度艺术性就体现在“健、力、美”上, 体现在运动非凡的气质上。

2. 强烈的节奏性

健美操运动具有音乐的特质, 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运动。健美操运动伴奏音乐的选择一般为迪斯科或街舞音乐等, 节奏性强烈。健美操具有强烈的节奏性, 这种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这种强烈的节奏性可以烘托气氛、激发人们的热情。

3. 广泛的适应性

健美操运动形式生动活泼, 套路形式多样化, 种类也比较多。健美操运动可以锻炼的部位非常复杂, 包括头部、手臂、胸部、腹部等, 这些部位的运动会带来身体的美感。健美操运动的练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徒手, 也可以是与其他运动器械辅助,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健美操的运动量可大可小, 运动强度可以任意调整, 运动幅度可长可短, 节奏可快可慢, 动作可易可难。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身体素质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方法。

4. 自然的创新性

健美操运动是由系列运动组成的, 每一节的运动都是变换的, 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每一节的掌握不一样, 要求也不一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创新, 重新编排这些动作。并且每个学生对音乐和节奏的理解不一样, 动作编辑上也会不一样, 具有自然的创新性。这种创新包含了对单个动作的创新, 也包含了组合动作的创新;包含了动作节奏的创新, 也包含了伴奏音乐的创新。

三、普及健美操运动, 培养女学生的健康人格

健美操运动通过其艺术性和节奏性, 塑造苗条的身材而受到女学生热爱。健美操运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健美操教学, 普及健美操运动, 培养女学生的健康人格非常重要。

1. 普及健美操运动, 增强女学生的自信心

健美操运动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同感, 有助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健美操运动, 女学生评估了自己能力的高低和自己魅力的大小。这种数量上的衡量相当于对自我进行了一次评估, 给女学生一个符合客观事实、比较切实的认识。在自我认同感的基础上, 女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形体美和气质美, 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健美操运动过程中能够修正女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 培养社会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2. 普及健美操运动, 提升女学生的审美能力

健美操运动包括了体育的力量美、音乐的旋律美、体操的节奏美, 同时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美相互融合, 融汇了雕塑、绘画、建筑、民族舞、芭蕾舞以及竞技体操等各种艺术的精髓。通过对这些艺术的综合处理发挥健美操的独特魅力, 让这门艺术形式长青。通过对女学生健美操运动细胞的培养, 可以树立她们正确的审美观, 提升她们的审美能力, 陶冶她们的情操, 培养她们内外兼修的艺术气质, 将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起来。女学生通过健美操运动达到动作强度和柔韧性的统一、速度和灵活性的统一。通过锻炼健美操来培养她们的气质与风度, 并丰富和提升她们的内涵。在练习健美操的过程中, 使女学生完全将自己融入健美操的动作和音乐之中, 将欢快的情感代入精神世界。通过对自己的审视, 使自己的生命得到陶冶和洗礼, 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充分的提升和拓展, 仿佛有一种新的生命在自己的灵魂中诞生, 整个人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 普及健美操运动, 增强女学生的创新能力

健美操运动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需要女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这种创新体现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观参与和主动创造。女学生学会独立地编排各种组合和成套的动作, 并在培养改编能力的同时学会运用已有的动作进行创编, 从而培养女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在健美操教学的过程当中, 在培养女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探索方面, 对于初学者,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适当地编排一些反向动作;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可以在一套健美操中, 每次课中放1~2个8音乐, 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即兴创编, 编排一些合适的动作;而对于具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和技能的学生, 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编排, 进行动作、音乐及队形变化的创编, 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普及健美操运动, 培养女学生的交际能力

健美操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团体活动, 练习者在参加锻炼健美操的时候, 应当把“我”置于“我们”之中, 让练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有利于加强人际交往、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女学生在参加健美操的学习与锻炼的时候, 可以使她们变得活泼愉快, 使其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她们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缓解学习与生活带给她们的压力, 提高她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女学生在参加健美操的学习与锻炼的时候, 也可以帮助她们消除疲劳, 保持充沛的精力, 拥有进取精神, 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从而使自己的人格逐步得到完善。女学生通过参加健美操锻炼, 可以锻炼身体并增强体质, 提高生理适应能力;也可以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 减少心理不良导向, 提高和改善她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参加健美操的锻炼, 还有助于女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其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 能够真正地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在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 创建合作的情景模式, 使学生之间互助、互动,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培养她们之间合作拼搏的精神。在健美操的练习过程中, 尤其是在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练习的时侯, 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对加强协作精神、提高互助能力很有益处。

女学生处在未成人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 她们正经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开始获得自我认同感, 是人格完善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健美操运动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具有强烈的节奏性和美感, 适合女学生锻炼。塑造她们苗条的身材, 锻就她们坚强的性格, 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提升她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健美操运动还可以增强女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养成她们的交际能力, 塑造她们的健康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徐旸.健美操课对女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科教文汇, 2009 (5) .

[2]张胜, 李金, 钱娅艳.高校女学生拉丁健美操锻炼效果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9) .

[3]龙洋.健身健美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0 (3) .

上一篇: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下一篇:工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