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共8篇)
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篇1
施肥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 肥料用好了庄稼受益, 用不好则受害。长期以来, 农民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 重施大量元素、轻施中微量元素;重用地、轻养地, 土壤次生盐渍化及病虫害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为了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冬小麦, 亟待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1 N、P、K、微量元素和有机肥的作用
N主要促进叶片生长, 增加种子蛋白质含量;P对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起着重要作用;K能促进代谢、运转及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微量元素能参与作物体内多种酶的合成;有机肥除了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外, 更重要的是更新和积累土壤有机质,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有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 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等诸因素, 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为作物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2 小麦缺营养素症状
缺N时, 小麦叶片稀少且短、窄, 茎部叶片先发黄, 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 严重时无分蘖, 穗小、粒少;缺P时植株瘦小, 分蘖少, 叶片呈紫绿色, 叶鞘紫色较明显, 症状从叶尖向茎部扩展, 从老叶向幼叶发展, 植株抗寒力差, 抽穗成熟延迟;缺K时, 植株呈蓝绿色, 叶软弱下披, 上、中、下部叶片的叶尖及边缘枯黄, 老叶焦枯, 茎秆细弱、早衰, 易倒伏;缺Ca时, 生长点及茎尖端死亡, 植株矮小或簇生状, 幼叶往往不能展开, 长出的叶片常出现缺绿现象。根系短, 分枝多, 根系分泌透明黏液, 似球形粘附在根尖上。
3 冬小麦的需肥特点
生成100 kg小麦籽粒, 一般需要吸收3.0 kg氮, 1.2 kg五氧化二磷, 2.5 kg氧化钾。小麦生长期对氮的吸收有2个高峰期: (1) 分蘖到越冬, 占总需N量的13.5%; (2) 拔节到孕穗期, 植株生长迅速, 需氮量急剧增加, 占总需N量的37.3%;小麦生长期中对磷、钾的吸收基本一致, 随着小麦的生长逐渐增多, 从拔节期开始需要量迅速增加, 其中孕穗到成熟期最多, 约占总需要量的40%;每年每0.067 hm2当季作物消耗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猪粪1 000 kg, 因此必须给小麦施入最低限度的有机肥量。
夏县的耕地多属于石灰性黄土母质, 含钾量比较高, 全县土壤耕层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13 mg/kg, 属于二级水平;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14 g/kg, 属于三级水平;耕层全氮平均含量为0.88 g/kg, 属于四级水平;耕层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7.81 mg/kg, 属于三级水平。因此, 为保证小麦的生长需要,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基础, 氮、磷肥为主, 同时适当配合一定量的钾肥及锌、锰等微量元素肥料, 才能促进小麦健壮成长, 实现其高产。
4 施肥原则
针对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有机肥投入不足、施用方法不科学、复混肥参差不齐等问题, 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 增施有机肥。每0.067 hm2施有机肥1 000 kg, 大力提倡秸秆还田; (2) 合理调整化肥施用比例。高产田及强筋麦田要适量增氮、控磷、补钾、增微量元素, 中低产田及中筋麦田要稳氮、稳磷, 针对性补施钾肥和微肥; (3) 推广化肥深施技术, 根据苗情和旱情调整追肥时间和数量。
5 施肥建议
产量水平500kg/0.067hm2以上的麦田, 每0.067hm2施纯氮14~18kg (折尿素35kg) , 五氧化二磷8.5~11.0kg (折普钙70kg, 氧化钾8~10 kg) ;产量水平400~500 kg/0.067 hm2的麦田, 每0.067hm2施纯氮12~14kg, 五氧化二磷7.0~8.5kg, 氧化钾6~8 kg;产量水平300~400 kg/0.067 hm2的麦田, 每0.067 hm2施纯氮10~12 kg, 五氧化二磷6~7 kg, 氧化钾4~6 kg;产量水平200~300 kg/0.067 hm2的麦田, 每0.067 hm2施纯氮8~10kg, 五氧化二磷5~6kg, 氧化钾0~4kg。此外, 强筋小麦田在上述施肥量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10%~20%。夏玉米秸秆还田田地在翻压时, 每0.067hm2应增施3kg左右纯氮, 以促进秸秆腐解。
6 施肥方法
6.1 深施肥
基肥和追肥施肥深度分别达到20~25 cm和5~10 cm。
6.2 巧追肥
有机肥、磷、钾、锌或锰肥等一般均做底肥, 氮肥的50%~70%底施、30%~50%追施。对返青前总茎数小于45万穗/0.067 hm2的三类麦田, 春季追肥分2次进行, 第1次在返青期随浇水追施总氮量的1/3, 第2次在拔节期随浇水追施总追氮量的2/3;对返青前总茎数45~60万穗/0.067 hm2的二类麦田, 结合起身期浇水全部追施;对返青前总茎数60~80万穗/0.067 hm2的一类麦田应氮肥后移, 在拔节期随浇水一次追施;对返青前总茎数大于80万穗/0.067 hm2的旺长苗, 减施氮肥以控制群体, 在拔节期适量追肥。
6.3 勤喷肥
在小麦拔节期到穗期, 喷施一二次质量分数0.2%的硫酸锌或硫酸锰, 抽穗到乳熟期连续喷施二三次质量分数0.2%~0.3%的磷酸二氢钾, 有脱肥早衰现象的可加入质量分数2%尿素来混合喷施。
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篇2
【关键字】衡水市;冬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土壤肥力;示范推广
衡水是农业大市,主要以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为主,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提高粮食及其他作物单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推广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协调土壤、肥料、作物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土肥水种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不断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自2005年在全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生产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 衡水市土壤肥力现状
l986年,衡水市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根据其分类原则及标准,将土壤类型划分为半水成土、盐碱土、初育土3个土纲,潮土、盐土、风沙土、新积土4个土类,包含7个亚类,26个土属,lll个土种。土壤多为潮土类型,全市潮土、脱潮土面积577300hm2,占82.5%。土层深厚,质地多变,以轻壤土为主,部分为砂质和粘质。有机质、速效氮、磷养份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
自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衡水市在11个县市上采集了2万多个土样,取得有效化验数据26余万个,摸清了该市耕地的质量状况:有机质14.54 g/kg、碱解氮75.86 mg/kg、有效磷22.24 mg/kg、速效钾126.74 mg/kg。从全市土壤养分看,该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4级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有效磷、速效钾处于2级水平,含量比较丰富。微量元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 衡水市施肥现状
衡水市是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区,我们对2012年冬小麦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当前衡水市肥料利用状况存在五个问题:一是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当季利用率35%,造成大量肥料浪费;二是施肥结构不合理。生产中农民多按习惯施肥,重施氮、磷肥,轻施有机肥,造成肥料比例失调,严重影响肥效的发挥;三是施肥方式不科学。粗放式地表撒施面积较大,化肥深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技术覆盖面积较小;四是环境污染加重。因施肥不当造成对环境、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日趋加重,农产品品质下降 。五是受肥料和农产品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农民购买肥料时,不考虑肥料是否适合当前作物和土壤情况,价格低就多买,高则少施,同时,存在着经济作物施肥量大,造成土壤养分含量甚高,粮食作物施肥量低,土壤养分含量不足。
3 通过肥效试验完善施肥指标体系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当年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试验的设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要求,采用“3414”方案设计,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完全实施方案 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通过几年来项目田间试验的实施,聘请专家综合分析土壤养分化验结果、3414肥效试验结果及作物需肥规律,采用土壤养分平衡法和丰缺指标法确定了以“稳氮、适磷、补钾、配微,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結合”的施肥原则。制定了我市小麦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推荐区域施肥配方,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4 冬小麦的配方施肥技术
4.1 基肥
在小麦施肥中,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全部底施,氮肥部分做底肥,部分做追肥,一般情况,中等以上肥力田块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50%作追肥;低产田60%作底肥,40%作追肥。有机肥一般667㎡底施3~5m3,每667㎡可底施1~2kg硫酸锌。
4.2 追肥
改一次追肥为两次追肥,70%应在小麦起身末期至拔节期追施,其余30%应在孕穗期追施。一般中高产田应将追肥时间后移到拔节期;沙壤土、失墒严重、底肥不足、麦苗较弱的地块,早追肥,早浇水。底肥底墒充足、麦苗旺盛的地块可略推迟追肥浇水时间。
4.3 叶面喷肥
灌浆初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1%~2%尿素溶液或小麦叶面肥,5~7d喷一次,连喷2次。
5 创新推广模式
5.1 加强农企合作,确保肥料质量
配方入户,配方肥到田是我们实施这一项目的最终目的。在配方肥供应上经过筛选确定了技术服务水平高、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服务站作为配方肥定点销售单位,对供肥企业和销售网点实行合同管理,全部建立销售台帐,严格质量管理。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配肥企业和肥料市场的监管,清理收缴各种假借配方肥名义的肥料。切实保证配方肥质量,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农民的利益,推进了项目的健康开展,在配方肥推广上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工厂化生产和网络化经营。
5.2 搞好农化服务,推进实施效果
由于农民对科学施肥原理与技术的认识程度有限,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农技人员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农化服务过程中不断培训农民,让他们逐步接受并系统的实践科学施肥理论与技术,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施肥与产量、施肥与农产品质量、施肥与土壤培肥、施肥与农田生态系统平衡、施肥与环境、施肥与成本核算、施肥方案的制订、肥料特性与施肥技术、样品采集技术、作物营养诊断技术等。其方式除举办专题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技术员,在农户中建立科学施肥示范田等。
5.3 “一村一牌”
在每个村庄安装了一块测土配方施肥公示牌,及时更新牌面内容,这种形式对农民来说更直接更普及。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个村的土样化验结果进行整理分类,按不同地力水平,结合小麦、玉米、棉花等不同作物需肥和目标产量,提出不同的施肥配方和配套的技术措施,再将包村技术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印上公示牌,在村公开栏和显要的位置进行张贴公示。由包村技术人员负责对公示牌内容进行讲解,由技术人员和村主任负责保管和维护。测土配方施肥公示牌成为一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载体,具有直观、简洁、通俗、方便的特点,被农民称为村中不走的技术员。
6 取得成效显著
6.1 社会效益
一是促进了施肥观念和施肥方法的改变。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变单一施肥为平衡施肥、变重化肥为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变撒施化肥为深施化肥、变一次施足底肥为基肥与追肥配合;二是推进了耕地质量建设。土壤养分结构日趋合理,改善了耕地质量;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技服务推广网络,逐步探索出一条测土、配方、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五位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四是减少了污染,有效地抑制了过量施肥,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2 经济效益
根据2011年调查,冬小麦平均667㎡增施有机肥25kg,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平均667㎡减不合理化肥用量(折纯)2.8kg,667㎡增加化肥用量(折纯)1kg,其中氮肥、磷肥分别减少1.9kg/667㎡、0.9kg/667㎡,钾肥增施1kg/667㎡,毎667㎡节本6.5元;毎667㎡均增产小麦31.9kg,按每千克小麦2.0元,667㎡均增产增收63.8元,节本增效70.3元。
6.3 生态效益
新乡县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篇3
1.高产麦区。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普查结果, 计算施肥量。
(1) 有机肥。建议对连续3年旋耕的麦田进行深耕, 玉米秸秆全部还田, 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3立方米。
(2) 化肥。在化肥施用上, 要继续实行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的方法, 适当增加生育中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 同时根据测土结果确定磷、钾肥用量和微肥补充。
在每667平方米小麦产量为500~600千克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应在控制每667平方米13~15千克;在每667平方米小麦产量为500千克以下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应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1~13千克。30%~40%的氮肥应底施, 60%~70%在起身期至拔节期视群体大小追施。群体偏小的麦田应重施起身肥;群体偏大、偏旺麦田, 应改施起身肥为拔节肥, 结合浇水实行前氮后移。在土壤有效磷 (P) 含量小于9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6~8千克;土壤有效磷 (P) 含量为9~16毫克/千克时,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4~6千克;土壤有效磷 (P) 含量大于16毫克/千克时,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3千克。在土壤速效钾 (K) 含量小于80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钾肥 (K2O) 3~5千克;土壤速效钾 (K) 含量为80~130毫克/千克时, 每667平方米施钾肥 (K2O) 2~4千克;土壤速效钾 (K) 含量大于130毫克/千克时, 可不施钾肥。若施用的有机肥偏多, 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连续3年秸秆还田的麦田可免施钾肥。播种前, 可用硫酸锌或硫酸锰拌种, 每千克种子用肥2~4克;也可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 以增加千粒重。
2.黄河故道中高产麦区。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普查结果, 计算施肥量。
(1) 有机肥。在深耕的基础上, 建议玉米秸秆全部还田, 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3立方米。
(2) 化肥。在每667平方米小麦产量为450~550千克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应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2~14千克;在每667平方米小麦产量为450千克以下的地块, 氮肥 (N) 用量应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0~12千克。在土壤有效磷 (P) 含量小于7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5~7千克;在土壤有效磷 (P) 含量为7~17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4~6千克;在土壤有效磷 (P) 含量大于17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磷肥 (P2O5) 3千克。在土壤速效钾 (K) 含量小于70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钾肥 (K2O) 2~4千克;在土壤速效钾 (K) 含量为70~120毫克/千克的地块, 每667平方米施钾肥 (K2O) 0~3千克;在土壤速效钾 (K) 含量大于120毫克/千克的地块, 可不施钾肥。在保水、保肥能力好的高产麦田, 30%~40%的氮肥应底施, 剩余60%~70%在返青期至拔节期追施;在中产麦田, 50%的氮肥底施, 剩余50%于返青期追施;在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壤田块, 氮肥的底、追比例以控制在7∶3为宜。在小麦生长中后期, 每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能起到减轻干热风危害和增加千粒重的双重效果。
三、施肥技术要点
1.抓好三个环节。冬小麦施肥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 施好基肥。小麦苗期有足够的氮素营养和磷、钾肥, 才能确保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健康分蘖, 并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和增重打下基础。施用基肥时需要注意:磷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盐碱地不宜施用氯化钾, 需改施硫酸钾或硝酸钾;用复合肥作基肥时, 需要按肥料所含氮磷、氮钾或氮磷钾数量计算施用量;在肥力较高或施用优质农家肥作基肥的麦田, 应减少基肥中氮肥的施用比例。
(2) 巧施追肥。春季麦苗返青后, 要根据苗情追肥。对旺苗麦田 (叶形看上去像猪耳朵) , 要少施、晚施肥, 甚至不追施氮肥, 以免造成徒长, 导致后期倒伏减产。对弱苗麦田 (叶形看上去像马耳朵) , 应早追肥, 返青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7千克, 最好开沟深施盖土, 不宜撒施;拔节时, 可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4千克, 沟施或穴施, 有条件的可配合浇水。对于壮苗麦田 (小麦叶形看上去像驴耳朵) , 可适当追肥, 但在拔节期要注意控制肥水, 预防倒伏。
(3) 叶面施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 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每667平方米喷肥液50千克, 共喷1~2次, 每次间隔10~15天, 能有效促进小麦灌浆结实和减轻干热风危害。
2.讲究施用方法。氮肥起效较快, 一般在播种前和拔节期分期施用, 最好深施盖土。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 肥效比氮肥慢, 多在播前作基肥施用。在北方, 由于气候干燥, 因而钾肥也多作基肥施用。
小麦如何科学施肥 篇4
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 干旱地块可将肥料深施于犁底, 然后翻垡盖土;土壤黏重地块要先撒肥、后耕翻, 将肥料翻入土中。高产田,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45%复合肥40~50千克, 有条件的可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中低产田, 可667平方米施45%复合肥30~40千克。
二、种肥
一般可在播种时, 每平方米施用复合肥4~5千克, 避免用量过大, 确保一播全苗。
三、追肥
1.对于生长较弱的小麦, 在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每667平方米施用高氮复合肥或氮肥15~20千克, 以增加有效分蘖, 争取足够的单位穗数。
2.对于生长较壮的高产田, 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高氮复合肥20~30千克, 可以减少无效分蘖, 促使茎秆健壮, 提高小麦抗倒伏的能力。
3.有条件的地块, 在孕穗期每667平方米追施高氮复合肥7~10千克, 同时结合浇水, 能有效地减少小花退化, 增加穗粒数。
浅谈冬小麦的施肥技术 篇5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一、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北方地区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30~75吨的基础上,再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还应该注意的是,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氢铵225~300千克;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追肥;肥力中等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基肥,最好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于小麦的吸收。
二、种肥
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最好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
三、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现分别叙述如下: (1) 苗期追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2) 越冬期追肥: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 (3) 返青期追肥:对于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 (4) 拔节期追肥: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对过旺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对壮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75~150千克,氯化钾45~75千克,并配合浇水;对弱苗应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5) 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顷施75~150千克硫酸铵或45~75千克尿素。 (6) 后期施肥: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公顷喷溶液7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公顷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升。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黄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到一定作用。
四、平衡施肥
这是目前农业发达地区普遍推广的一项先进施肥技术,其主要内涵是解决肥料使用中存在的养分比例失调、用量不合理、施用方法不科学等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践证明,搞好平衡施肥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和高效的关键性措施。
浅析小麦施肥技术 篇6
1.1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2%, 则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0.6%~15%。鉴于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的状况, 增施有机肥对优质强筋小麦更为重要。一般应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667m2或优质腐熟圈肥1000kg/667m2。要大力推广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 以培肥地力。
1.2 氮、磷、钾合理配比
氮、磷、钾配合施用, 能显著提高麦产量及蛋白质、面筋含量, 提高烘烤品质。一般产量为500kg/667m2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5~17kg/667m2, 五氧化二磷7~9kg/667m2, 氧化钾8~10kg/667m2;产量400~500kg/667m2, 需施纯氮14~16kg/667m2,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6~8 k g/6 6 7 m2;产量350~400kg/667m2, 需施纯氮12~14kg/667m2,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6~7kg/667m2。
1.3 施足基肥
小麦播前应施足基肥, 并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有机肥及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入, 氮肥以全生育期施氮量的50%~60%作基肥施入。施用磷肥时可用磷肥总量的2/3耕地前地面撒施, 翻入地下, 剩余的1/3撒垡头并耙入耕层内, 以提高磷肥利用率。
1.4 合理追肥
优质强筋小麦中后期对氮肥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小麦在拔节期追施氮肥, 既能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 又能提高产量。因此, 应将全生育期施氮量的40%~50%在拔节期追施。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每667m2可用尿素0.5~1kg加磷酸二氢钾150~200g对水50kg, 叶面喷施1~2次。
1.5 补施微肥
微量元素锌、硼、锰参与氮代谢, 能促进优质小麦蛋白质的合成。硫肥可提高籽粒面筋含量。镁肥能提高籽粒容重和面筋含量。补施微肥是提高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2 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2.1 基肥
施足基肥、种肥, 才能使小麦早分蘖, 多分蘖, 达到穗大、粒多。小麦基肥应以堆沤肥等农家肥为主, 配合磷肥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 一起施用。基肥一般都在整地前撒施, 然后翻地。氮素化肥是速效性肥料, 主要作追肥施用, 如果与基肥一起撒施, 暴露时间长, 在土壤中又分散, 小麦还来不及吸收利用, 有一部分就分解、淋溶、挥发了。所以, 氮素化肥, 如碳酸氢铵、尿素、硫胺等, 主要应在返青期、抽穗期做追肥施用。也要用少量的速效氮肥与种子同播或施在种沟内, 供幼苗吸收利用, 这叫种肥。选择种肥时要注意搞清肥料的特性, 如石灰氮毒性大, 碳铵吸湿性强, 对小麦发芽有影响, 不宜做种肥。尿素中含有缩二脲, 量大就会烧死种子, 因此用尿素做种肥要严格控制用量, 1.5~2.5kg/667m2为宜。最理想的种肥是硫酸铵, 它不影响小麦发芽, 还能增加植株的抗寒力, 增产效果好。其次是硝酸铵, 用量5kg/667m2左右。
2.2 深施氮肥
施用尿素要求深施10cm, 如果表施, 则要在施后立即浇适量小水。
2.3 巧用复合肥
复合肥如磷酸二铵, 含磷较高, 可散施深翻作基肥, 也可撒于深翻后的地表再旋耕10~13cm混匀, 然后播种。如播种前未施磷肥或用量较少, 可于小麦返青至起身期追肥, 施后浇水。
2.4 肥料的混合施用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 把不同的肥料混合起来施用, 可以减少操作次数,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经费开支。肥料混合使用可减少肥料中有效养分的损失而提高肥效, 能改善肥料的物理性状, 能发挥养分间的促进作用。
2.5 肥料与农药的混后施用
在小麦生育后期, 常常需要防治病虫害, 又要预防小麦的早衰或贪青, 减轻和避免干热风危害。既要喷药, 又要喷肥, 而肥料和农药有的能混合, 有的不能混合, 这关键在于农药和肥料的酸碱性质问题, 生产上一定要注意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肥料混用, 否则农药易分解失效:铵态氮肥和水溶性磷肥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 否则肥料的有效成分降低。
2.6 重视种肥的施用
由于种肥集中施在种子附近, 对促根壮蘖、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 特别是在土壤瘠薄, 底肥不足或是误期晚播的情况下, 施用种肥的增产作用尤其显著。
2.7 推广配方施肥
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小麦氮肥用量不宜过大, 过大时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 后期倒伏减产;小麦对磷特别敏感, 三叶期缺磷, 次生根少, 分蘖延迟或不分蘖, 此后缺磷, 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 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下降。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篇7
关键词:小麦,平衡施肥,有机肥,化肥,营养元素
1 平衡施肥的概念
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过去我们把这项技术叫做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平衡施肥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国家农业部把这项施肥技术确定为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要把这项技术尽快推广普及,首选要使广大农民朋友知道它的原理。这就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系谈起。大家都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根据农作物吸收利用情况,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这就是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主要有硅、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包括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
2 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营养主要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氮、磷、钾三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需要量大,对小麦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生产100kg籽需吸收氮素3kg、磷素0.4~0.65kg、钾素1.7~3.3kg。
3 小麦的营养特性
3.1氮
分蘖期是小麦氮素营养的临界期,分蘖期缺氮,分蘖发生困难,从而减少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退化小花增多,若追施化肥,可延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抽穗以后土壤供氮水平对提高粒重极为重要。
3.2磷
小麦对磷素敏感。早期的磷素营养对植株及根系生长极为重要,是小麦磷素营养的临界期,磷肥可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提高苗期的抗寒性。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磷的高峰期,这时磷素供应充足,幼穗发育时间长,小穗数增多,穗大粒多。
3.3钾
小麦拔节孕穗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拔节孕穗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提高籽粒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3.4其它
小麦正常生长还需要钙、镁、硫、硼、锰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供应不足时,施用相应的肥料效果明显。缺硫的土壤施含硫的肥料,能提高面粉的品质。土壤缺硼时,小麦雄性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施硼后则开花结实正常。
4 小麦的施肥技术
4.1施肥量的计算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数,计算实现目标产量的施肥量,并实现农作物与土壤之间的养分平衡。其公式是:
施肥量(公斤/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公斤/亩)-土壤供肥量(公斤/亩)]÷[肥料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
以冬小麦施用氮肥为例:小麦播种前测土得知0~20cm耕层碱解氮(N)含量70~80mg/kg。计划亩产600kg,拟用“15-15-15”型复合肥作底肥、用“46-0-0”型作追肥,施肥量可以这样得出: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氮(N)3kg,经调查当地不施氮肥、正常施磷、钾的小麦亩产300kg左右。当地氮肥利用率为35%左右,小麦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底、追肥各半。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3×600÷100=18公斤/亩;
(2)土壤供氮(N)量:综合考虑了碱解氮含量及不施氮肥的产量,为9kg/亩;
(3)需要通过施肥补充氮(N)=(18-9)÷35%=25.7kg/亩;
(4)底、追肥各半,即25.7÷2=13kg/亩;
(5)底肥用“15-15-15”型,亩用量13÷15%=86.7kg/亩;追肥用“46-0-0”型,亩用量为13÷46%=28.3kg/亩,即可满足亩产600kg小麦的氮素供需平衡。
同样,可算出满足亩产600kg小麦所需磷肥(P2O5)和钾肥(K2O)亩施使用量。
4.2化肥施用原则
4.2.1注意增施最缺乏的营养元素
小麦施肥需要首先弄清土壤中限制产量提高的最主要营养元素是什么,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其他元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近年来,随着麦田氮素化肥用量的增加,增施氮肥的效果不太明显,土壤中磷素就成为限制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4.2.2注意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
有机肥即指含有机质较多的农家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含有机质多,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它不仅含有小麦生长必需的氮、磷、钾三要素,还含有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质经过腐殖化后,可形成一定数量的腐殖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改善耕作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有效化过程和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等良好作用。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等优点。由于小麦需肥较多,营养期较长,一方面在整个生长期需要源源不断供给养分;另一方面,在小麦的关键生育时期需肥较多,出现需肥高峰期。因此,化肥同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弥补有机肥含养分较低,肥效缓慢的弱点,能及时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养分需要。对于高产麦田来说,一般亩施有机肥应在3000kg以上。若有机肥源不足,可在施入1000~1500kg苎机肥的基础上,再施腐熟的麦秸500~1000kg,或新鲜碎玉米秸3000~5000kg,也可施入50~0kg饼肥。实践证明,只有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才能保证小麦连年持续增产。
4.2.3注意底肥与追肥的合理配合
小麦从出苗到返青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以上,从出苗到拔节对磷、钾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3左右。因此,麦田施用化肥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中高产麦田化肥底施和在拔节期追施的比例以总施氮量的7:3或6:4效果最好。而在干旱少雨的丘陵旱地,使用化肥以全部底施“一炮轰”的效果最好。麦田追施化肥一足要注意结合浇水。
4.2.4注意土壤质地、茬口和光温条件
粗质砂性土壤与中等质地的壤土和细质的粘土相比,养分亏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应增加施肥量,并采用分次施肥的办法,避免因一次集中施肥而使养分流失,对于前茬作物生育期长、养分消耗多、土壤休闲时间短的麦田,应增加施肥量,以满足小麦增产的需要;在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小麦生育进程缓慢,充足的氮素供应可延长营养生长的持续时间,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因此,应适当控制氮肥而相对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此外,水浇地使用化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大于干旱条件,因此,水地化肥用量可高于旱地。
4.3施肥方法
4.3.1肥料的混后施用
在小麦生产中,通常需要不同肥料的配合施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获得高产。因此,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把不同的肥料混合起来施用,就可以减少操作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经费开支。但是,混合使用必须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可减少肥料中有效养分的损失而提高肥效,二是能改善肥料的物理性状,三是能发挥养分间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原则,麦田常用肥料的混合施用具体可分三种情况:(1)可以混合;(2)临时混合,立即施用;(3)不可以混合。
4.3.2肥料与农药的混后施用
在小麦生育后期,常常需要药剂防治病虫害,又要进行根外追肥或喷施激素类物质来预防小麦的早衰或贪青,减轻和避免干热风危害。既要喷药,又要喷肥,那么能不能药肥混合一次完成呢?这关键在于农药和肥料的酸碱性质问题。有的能混合,有的不能混合。
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农药易分解失效;铵态氮肥和水溶性磷肥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否则肥料的有效成分降低。如后期喷施草木灰水时,就不能把乐果药液或1605药液对入同喷。否则就要降低药效,而1605或乐果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施用,则无副作用,还可以减少操作程序,提高工效。此外,还要看对作物是否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可否提高肥效或药效。如含砷农药(砒酸铅、福砷等)和钠盐、钾盐肥料混合时,就会产生较多的水溶性砷,增加药害,不能混用,而2,4-滴类除草剂与化肥混用时,不仅对作物无害,而且能显著提高杀草效果.五氯酚钠和氮肥混合用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提高氮肥肥效,除草醚、敌稗也可与氮肥混用均有良好效果。
4.3.3种肥的施用
由于种肥集中施在种子附近,对促根壮蘖、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是误期晚播的情况下,施用种肥的增产作用尤其显著。试验证明,每亩用2.5~4kg硫酸铵作种肥,每公斤肥料可增产小麦5kg左右,每亩用过磷酸钙5~10kg作种肥,每公斤肥料可增产1.5~3kg。
在种肥施用技术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1)肥料选择:在选用种肥时,必须采用对种子或幼芽副作用小的速效肥料。在现有氮素化肥中,硫酸铵吸湿性小,易于溶解,适量施用对种子和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适合作小麦种肥。尿素含氮量高,浓度大,但含有缩二脲,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故一般不宜与种子混合播种。如需要用尿素作为小麦种肥时,用量不宜过大,最好用耧先施种肥,在进行播种,尽量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过磷酸钙易于溶解,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钙镁磷肥无腐蚀性,物理性好,都可作为种肥。磷酸铵含氮、磷量高,作种肥效果最好。优质有机肥中的厩肥、牛羊粪、猪鸡粪等,可与氮磷化肥混制成颗粒状作小麦种肥。此外,有些麦区用磷酸二氢钾或细菌肥料进行拌种,或用微量元素作为小麦种肥,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施用方法:硫酸铵与小麦种子混播,每亩大约用3~4kg,或者按种子量的1/2与麦种干拌均匀后混合播种。尿素与种子混播,应严格控制尿素用量,每亩以1.5~2kg为宜,最高不能超过2.5kg,并且随拌随播,最好种子和肥料分耩,避免肥料和种子接触,这样尿素用量可增加到5~8kg。若用颗粒状磷酸铵作种肥,用量一般为每亩5~10kg,既便于混播,又因含有氮、磷成分,所以增产尤为显著。种子与种肥混播时,最好用装有土粒或种子的口袋,压在种子箱内的种子上,可以避免种子和种肥混播不匀。
在机播条件下,如用氮、磷化肥作种肥,可在播种机上加装种肥箱,以便同时下种和下肥,无论粉状或粒状化肥,均可达到集中施肥的效果。
在使用小麦种肥时,有些化肥品种对小麦种子和幼苗具有毒害作用,不宜做种肥,主要有三类:一是对种子有腐蚀作用的肥料。碳酸氢铵具有吸湿性、腐蚀性和挥发性,过磷酸钙对种子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用这些化肥作种肥,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会产生严重危害。如必须用这些化肥作种肥,应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可将碳酸氢铵在播种沟之下或与种子相隔一定的土层;或将过磷酸钙与灰杂肥混合后施用。二是对种子有毒害作用的肥料,尿素含有缩二脲,其含量如果超过2%即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作用。另外含氮量高的尿素分子也会渗入种子的蛋白质结构中,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出苗。三是含有害离子的肥料。氯化铵、氯化钾等化肥含有氯离子,施入土壤后会产生水溶性的氯化物,对小麦种子发芽、生根和幼苗生长极为不利。硝酸铵和硝酸钾等肥料含有的硝:酸根离子对小麦种子的发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不宜作种肥施用。
4.3.4配方施肥
小麦与其他作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二是小麦氮肥用量不宜过大,过大时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三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三叶期缺磷,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此后缺磷,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1)施肥数量
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kg,钾肥5~8kg,标准磷肥60~70kg,尿素25kg。
中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钾肥8~10kg,标准磷肥70~80kg,尿素25~30kg。
高产田:亩施有机肥4000~5000kg,标准磷肥80~90kg,尿素35kg,钾肥10~15kg,锌肥1.5~2kg。
晚茬麦:亩施有机肥4000kg左右,钾肥8~10kg,标准磷肥75kg,尿素25kg。
(2)施肥方法
氮素化肥:旱薄型低产田,常年浇不上水的,可70%作底肥,30%作追肥,或全部作底肥;砂薄型低产田,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底肥和追肥各半;中高产田可用总氮量的50%~70%作底肥,50%~30%作追肥。
磷肥:可全部作底肥,并分层施用,70%于耕翻前撒施,30%在耕播后撒耙头。
有机肥、饼肥、钾肥和微肥:全部一次作底肥。
种肥:亩用硫铵4~5kg,或尿素和二铵2kg,用量不宜过多,以免烧苗。
4.3.5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又称叶面追肥),就是指不将肥料施入土壤,而是施在作物的地上部器官,通过地上部器官(主要是叶片)来获取肥料中的有效养分。根外追肥主要在生育后期,究竟追施何种肥料,要“看天、看地、看长相”,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看天”就是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追肥,应选择在晴天无风时进行,雨天喷肥效果不好,喷肥也可和后期病虫害防治结合进行;“看地、看长相”就是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小麦长势、长相而确定追施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抽穗到乳熟,如叶色发黄、脱肥早衰麦田,重点应喷施氮素化肥。每亩用50~60kg,1%~2%尿素或2%~4%硫酸铵溶液进行喷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喷1~2次可增产小麦5%~10%,高的可增产20%左右。没有早衰现象的高产麦田,一般不再追施氮素化肥;有可能贪青晚熟的麦田,不能追施氮素化肥。这两类麦田,应重点喷施0.2%~0.4%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的草木灰水,每亩50~60kg,都能获得一定的增产效果。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g,增产5%以上,高的可达15%左右。
施氮肥较多的缺磷麦田应重点喷施2%~4%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560kg。也能达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干粒重的效果。中、低产麦田可用氮磷混合喷施,对促进籽粒灌浆、延缓植株衰老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另外,当有干热风时,无论何种麦田,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草木灰水等,均有防御干热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辉,韩晓莉.小麦平衡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21).
[2]李录久,代敬,郭熙盛,等.淮北平原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9).
水浇地小麦施肥技术 篇8
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 增施肥料, 培肥地力, 充分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 是创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根本途径。目前多数水浇麦田, 尤其中产以下麦田,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 缺氮缺磷, 部分地区缺钾及微量元素, 在施肥地中, 存在氮、磷比例或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及高产麦田施氮肥太多, 施肥技术不当等问题, 将严重影响小麦持续增产及施肥的经济效益[1,2]。因此, 在小麦栽培中, 根据土壤自身的供肥特性, 结合小麦的生长发育要求适时适量施肥, 调节、平衡养分供求关系, 是确保小麦持续高产的关键[3,4,5]。
1 有机肥的施用
有机肥养分全面, 肥源广泛, 成本低, 生态效益好, 增施有机肥, 辅以施用适量化肥, 是迅速培肥地力、提高小麦产量的最有效措施, 莱阳农学院进行的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培肥土壤长期定位试验证明, 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氮肥及两者配合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但不施肥和单施无机肥的提高较少, 单施有机肥及两者配合施用的提高较多, 单施含有机质1 500~3 000 kg/hm2的有机肥, 每年平均增加土壤有机质0.020%~0.039%, 单施纯氮138~276 kg/hm2, 每年平均增加土壤有机质0.003%~0.010%, 若两者配合施用, 每年平均增加有机质0.02%~0.04%,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 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加强土壤呼吸强度, 增强土壤脲酶活性, 还能调节土壤磷、钾的含量, 增加速效磷和缓效钾, 经6年试验, 与对照相比, 单施高含量有机肥和高含量有机肥配合氮肥, 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6 mg/kg, 而单施高含量氮肥的, 速效磷含量降低1 mg/kg, 并连续6年小麦出现贪青晚熟现象。另外,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的土壤缓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8~51 mg/kg, 单施氮肥的与土壤对照无明显差异6年试验结果表明, 各施肥处理均明显增产, 以有机肥与氮肥处理产量较高, 高含量有机肥与高含量氮肥配合施用, 每1 t有机肥增产8.55 kg, 每1 kg尿素增产4.41 kg。有机肥的施用量, 一般产量7 500kg/hm2的高产麦田需施有机肥75 t/hm2以上, 中产麦田施30~45 t/hm2。
秸秆还田是解决有机肥不足的有效途径, 据滨州市农业局于2005—2011年进行麦秸还田定位试验, 每年分夏、秋2季还田麦秸4 500 kg/hm2, 连续7年秸秆还田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75%增至1.27%, 平均每年增加0.074个百分点, 全氮含量增加0.02%, 水解氮含量增加2.61 mg/kg, 同时土壤蓄水能力增强, 麦秸还田区平均每年增产1 471.5 kg/hm2, 小麦产量7 405.5 kg/hm2, 增产13%, 效果显著。
2 化肥的施用
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都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既互相促进, 又互相影响, 随小麦产量的逐步提高, 从土壤中吸收的各种养分的数量相应增加, 除有机肥外, 还要施用氮、磷、钾化肥, 以协调产量与养分供求的平衡关系, 不断增加产量[6]。
2.1 氮肥的施用
在不同土壤有机养分状况下, 肥料的增产效果与播种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有关, 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多年多点田间试验资料, 水浇麦田, 在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小麦施氮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土壤水解氮含量小于60 mg/kg时, 施氮肥的增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60~75 mg/kg时, 呈显著负相关, 在30~65 mg/kg范围内, 水解氮含量越低, 增产效果越显著, 大于90 mg/kg时, 增产效果不明显, 甚至出现减产, 因此认为, 土壤水解氮65 mg/kg是施氮肥增产的临界值。在不同地力水平下, 产量水平越低, 施氮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 增产效果逐渐降低, 在不施肥产量达6t/hm2以上时, 施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下降, 施肥量过大或施肥不当时造成减产的实例亦不罕见。
2.2 磷肥的施用
在土壤氮和钾不缺的情况下施用磷肥, 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小于30mg/kg时, 土壤速效磷含量越低, 施磷肥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但当速效磷含量大于20 mg/kg, 不施用区产量在5 250 kg/hm2以上时, 要注意氮、磷配比, 莱阳农学院的研究表明, 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6 mg/kg以下时, 施用磷肥有增产效果, 20 mg/kg以上时, 无增产作用, 施用量过大时, 前期根、蘖、叶、茎、穗器官生长过快, 后期各器官早衰亡。增施磷肥, 能增加分蘖, 促进根系发育, 并能增强小麦越冬抗寒和抗旱能力;磷肥作为基肥全耕层深施, 有利于根的吸收;冬小麦没有充足的磷肥作基肥, 会因磷素供应不足而不能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
2.3 钾肥的施用
试验证明, 在氮、磷配合的良好的条件下, 施用钾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0~100 mg/kg时, 平均每1 kg K2O增产小麦5.9~11.4 kg。水浇麦田在土壤不缺氮、磷的情况下, 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70 mg/kg时, 呈极显著负相关, 土壤速效钾含量越低, 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当速效钾含量大于100 mg/kg时, 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2.4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小麦生产实践已证明, 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据邹平县及多处试验, 产量低于4 500 kg/hm2的麦田, 适宜的氮、磷比为1∶1;产量4 500~7 500 kg/hm2的麦田, 适宜的氮、磷比为1∶0.5;产量高于7 500 kg/hm2的麦田, 适宜的氮、磷比为1∶0.5, 在缺钾土壤中应增施肥, 氮、钾比以1∶1为宜。
2.5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微量元素也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 轻则生长不良, 重则严重减产, 微量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决定于土壤中这些元素的丰缺程度, 在此地土壤中施用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 增产效果显著[7]。
(1) 锌肥的施用。据多处试验, 土壤有效锌含量0.6 mg/kg为小麦缺锌的临界指标, 施锌肥增产显著, 常用锌肥品种有硫酸锌、氯化锌、氧化锌等, 其中硫酸锌施用较广泛, 小麦施用锌肥, 应以作基肥为主, 辅以追肥、叶面喷施等, 作基肥用15~30 kg/hm2掺细土撒施为宜, 锌肥在土壤中后效较持久, 一般可隔2~3年施用1次;叶面喷施0.2%~0.3%硫酸锌, 宜在拔节期喷施。
(2) 锰肥的施用。一般还原态锰含量100 mg/kg作为土壤缺锰的临界指标, 低于100 mg/kg时, 施用锰肥有增产效果, 低于80 mg/kg时, 增产效果埸明显, 据25处小麦施用锰肥试验, 19处增产, 6处平产, 平均增产495.75 kg/hm2, 效果极显著, 小麦施锰肥一般以施酸锰15 kg/hm2较适宜。
(3) 硼肥的施用。一般以土壤水溶性硼含量0.5 mg/kg为土壤缺硼的临界指标, 据山东省11处试验, 小麦施硼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增产204~1 410 kg/hm2, 平均增产724.5 kg/hm2, 效果极显著。施用硼肥后叶色浓绿, 地上部干重增加, 不孕小穗数降低, 穗粒数、千粒重增加, 穗顶部小花结率提高, 下落穗少, 籽粒灌浆速度加快, 籽粒干物质日增重比对照多0.4 mg。小麦硼肥施用量以施硼砂7.5~15.0 kg/hm2为经济有效用量, 施用方法基肥效果最佳, 亦可作为追肥或根外喷施, 喷施浓度以0.2%左右为宜, 与锰、锌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党如灵, 邵海民, 杨凤敏.柘城县小麦科学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91, 95.
[2]柴文安.平顶山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9) :21-22.
[3]崔振岭, 陈新平, 张福锁, 等.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8 (S1) :224-229.
[4]卢中民, 孙彩霞, 张浩.滑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的应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12) :64-66.
[5]陈玉福, 刘景莉.不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初步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 2006 (2) :10-12, 18.
[6]王焕成, 邓贺娟, 叶景丽.汝南县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 2013 (5) :23.
【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推荐阅读:
小麦施肥产量管理08-21
小麦的栽培与施肥09-23
小麦平衡施肥试验总结报告10-18
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论文10-31
作物科学施肥技术06-10
冬小麦播种技术08-30
冬小麦栽培技术11-20
冬小麦播种及管理技术08-29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07-03
小麦灌溉技术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