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2024-05-09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精选10篇)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1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6个班整群抽取了6个班共371名学生作为循证医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干预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学生授课前及授课后的循证医学认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帮助、证据的重要性及病人参与意愿以及医学生查阅文献的频度等。

1.3形成性评价方案及特点

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干预方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评估,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循证病案撰写、小组讨论、自我学习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拓展训练;以往教学仅为上课理论讲解,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不考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到的方法主要为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临床医学生371名,其中男生154人,占41.5%,女生217人,占58.5%;生源地是城市的125人,占33.7%,农村的246人,占66.3%;独生之女144人,占38.8%,非独生子女227人,占61.2%;学习成绩优秀38人,占10.2%,良166人,44.7%,中等135人,占36.4%,差32人,占8.6%。

2.2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比较

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在未来感兴趣应用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中、EBM可以改善病人医疗保健质量、EBM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目前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EBM对我制定临床决策有帮助”6个方面的认知,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循证医学授课前后医学生查阅文献行为比较

医学生的行为方面:一学期阅读的文献篇数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Med-line或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的次数,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比较授课后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在解决难题时的最佳方案是:检索证据者305人,占82.2%,自己的经验解决者8人,占2.2%;咨询上级医师者58人,占15.6%;医学生对所查到的研究证据如何应用:认为直接应用的是18人,占4.9%,评价后应用的353人,占95.1%。医学生对学习循证医学的目的。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提高科研,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关心程度中“关心”由原来的21.83%增加到了50.40%,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临床医学生对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授课之前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357人,占96.23%,授课后370人,占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9,P<0.05);授课之后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这种学业成绩评定方式认为有帮助的280人,占75.5%;一般的72人,占19.4%,不合理的14人,占3.8%,无所谓的5人,占1.3%。2.6授课后对医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经过循证病案的撰写,小组讨论这样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是的有361人,占97.3%,认为否的有10人,占2.7%;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认为是的有363人,占97.8,认为否的有8人,占2.2%;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是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为是的有367人,占98.9%,认为否的有4人,占1.1%。

3讨论

形成性评价开展之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了转变。在认知方面,94.88%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可以改善病人的医疗保健质量;80.32%的学生认为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医学生。在态度方面,授课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发展程度明显关心了,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所获证据应该采用评价后应用的占到了95.1%。在行为方面,医学生一学期阅读文献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2-5次由原来的12.67%增加到46.90%,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医学生主要采用特殊检索库(Pubmed检索),由37.20%增加到72.51%。医学生知识的增加将改变态度,态度会影响行为,最终也必将影响能力的改变。本次授课增加循证病案撰写及案例分析计算等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一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尽管形成性评价有诸多优势,改变了传统的学业评定模式,突出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因不同课程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最终的着眼点一定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应用中需要继续完善方案,比如小组讨论的反馈如何质量控制、自我评价如何做到评后并有改善等,诸如此类问题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评价、不断完善。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2

我院自2008年开始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循证医学课程, 现在已有6年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积极尝试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一个教学模块的评价, 双方得到反馈, 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其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反馈和评价的过程[6]。本文对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共16个班, 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大三开设, 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 开设9周, 2学时/周, 共18学时。

1.2 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 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 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 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 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 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 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 以便及时反馈,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结果

2.1 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 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 并做相应记录; (2) 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 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 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 每名学生参与讨论, 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 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 课堂纪律良好, 互动效果良好, 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 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 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 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 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 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 (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 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 , 最后分析总结病案, 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 装订成册, 于学期结束前上交, 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 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 (4周) 内完成, 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 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 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 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 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 (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 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 和自由式 (即开放性问答题, 学生自由回答) 相结合方式, 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 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 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 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

调查结果还显示, 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 92%的学生认为优秀, 7%的学生认为良好, 1%的学生认为一般。

关于教材, 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 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7]第2版, 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学生对循证医学授课内容理解程度分章节自我评价结果见表1。

3 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 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8]。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 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 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 提倡循证临床,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9]。从医学教育角度看, 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 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 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 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10,11]。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12]。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 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 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 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13]。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 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 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14]。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 或者通过理论考试, 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 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 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 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15~17]。

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 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 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 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 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 也不是考研课, 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另外, 课堂提问也督促他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有的学生还重新复习了上学期刚学过的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甚至很多学生选修或旁听文献检索课。平时表现评价形式还包括小组学习, 85%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效果很好, 能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 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端正学习态度,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业评价部分得到学生的认同, 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重要, 通过做作业, 让其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得到了99%的学生认可, 他们认为它是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虽感觉病案撰写很辛苦, 但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收获很大, 知道了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 应用证据解决问题, 并后效评价整个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很实用, 学会了阅读森林图、查外文数据库等。

学生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该门课的课堂表现、情感投入及变化、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努力程度等, 通过描述自身发展中的突破, 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总结学习循证医学的收获、体会及困难、困惑, 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好处。对教师来说,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 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求、情感、态度以及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针对性,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为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循证医学思想, 掌握循证医学理念与技能, 注重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3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审视当今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保持应试教育的传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反思并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专家组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认定在中国的试点性评估中提出:“在考试方法上显著减少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为更好地在临床医学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修订和完善考试制度,推进考试制度改革,促进医学考试与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1.采取多元化考试形式

考核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题的质量和难易度,保证试卷的主观题量,灵活运用闭卷、口试、随堂提问、课堂作业、小论文、小组讨论、实验技能操作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运用、动手、语言交际能力等。

1.1在理论教学中,进行课堂测验,对之前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考察。可以是在正式上课前抽5-10分钟,出题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再由教师课后评分;或者是在学期中段进行阶段性测验,自行组卷并组织考试,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考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更加清楚,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2形成性评价的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与本次课内容有关的几个题目,也可以是之前所学的部分知识的总结性题目。此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给学生几周时间,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写出综述或小论文。这种方式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自行查资料写论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3课堂提问是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对上次课所学的内容进行适当提问,复习重要知识点。形式采取随机点名,学生回答;或是出题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答案等。教师对学生在课后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授课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反馈。

1.4开展PBL、CBL或互动式教学。实施前,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具体论题,通过课后自行查阅资料、组员交流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各组将讨论结果制作成PPT课件由该组主讲人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各组学生可就该组的结果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开展此类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使学生有效将生化知识与临床或科研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5生物化学实验课同样进行形成性评价。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课堂操作成绩及实验考试成绩组成。实验操作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听课情况、动手积极与否、操作有无错误和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在课堂上抽查学生进行某一项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熟悉及掌握情况,并把考察结果进行计分。对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本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教师再对其点评、计分。对學生在实验操作中及实验报告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课授课前进行统一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本期实验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现场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6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化学》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仍采用课程结束闭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

2.强化考核反馈制度

教学评价过程如果没有有效的考核反馈制度支撑,评价就将失去意义。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平时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形成考核反馈制度化。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向任课教师或教研室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静,杨丽莎,梁志清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76.

[2]崔洪雨.关于高等医学院校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2(1):24-2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篇4

这两天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这节课。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3.导向性原则。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表现为:

(一)识字、写字:重在考察认读汉语拼音,使用字典、词典,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用罚抄来纠正错别字。

(二)阅读: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三)写作:求真情:作文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鼓励独立有创意的思考和想象;重过程:评价要重视材料准备过程,考查占有运用材料的方法、途径;多修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关注修改的态度、内容、方法。

(四)口语交际: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探究创新。评价着眼点在于:活动中合作与参与的态度;主动发现与探索的精神;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积极性;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实际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学生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加注重总结对学生学习有关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更加真实,更加有用。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连续几天,我细细品读了《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及其意义。体会到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成色。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工程之中、活动之中的蓝图、预案。教师倘若能够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好。反之,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差。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是教师完成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工作。在设计过程之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基础构思教学设计、实战构思教学设计。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①关注构思“入点句”的设计。②关注构思“配合句”的设计。③关注构思“归纳句”的设计。在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入门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构思教学设计升级。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明确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第二、学会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第三、了解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

以前,我在作文教学中也经常考虑如何教学生更好地审题、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好,但学生似乎缺少一种有效方法的指导,有话不知从何说起的感受。我认为袁老师的讲解把以前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冥思苦想这种“比较抽象”的作文方式具体化了。我想,教师若能认真研究袁老师讲解中“三步构思入门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学生写作时就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日渐提高。

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设计 篇5

摘 要: 目前,我们在英语教学方面大都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以分数判断学生优劣的做法不甚科学,有什么样的评价和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学结果。美、英等世界教育强国早已把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终结性评价只处于从属地位。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课改指导性文件,这一纲领性文件把形成性评价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

一、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弊端

我们习惯性地把测试成绩作为英语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教学逐渐走向应试教育,弊端凸显,例如:

1.不利于学生发展。测试基于陈旧的知识模式,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一味地以分数衡量学生,认为高分的就是“好生”,低分的就是“差生”,这样会打击一大批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2.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测试与教育目标缺乏协调,容易误导教学。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地提出要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终结性评价只能考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目标的实现。

3.不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掌握语言知识点,加上会考试,就能夺取高分。学生盲目地死读书,而教师忽略了对英语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擅长“纸上谈兵”,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新的课程体系明确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学习能力和策略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关注结果,而更关注学习过程,使得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初步探讨

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需要。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学习机会的创造和把握,以及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而是拥有的一种方法与技巧,在学到知识后,形成专业知识和执行能力。

(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即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领会、监控等,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

2.形成性评价的构成。其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操作成分,即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对研究资料的保存、检索及使用;一个是知识习得成分,即听、说、读、写、译(学习资源、模仿和演练、思维迁移、议论推断、笔记、总结);一个是元成分,包括专注程度(指学习兴趣、激情、是否愿意合作学习),自我监控(指学习计划、学习时表现的情绪、是否常反省等)和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3.形成性评价的类别。

其一,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判断和评价)

(2)同伴评价。(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师生互评、教师自评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其二,按评价的场合可分为:

(1)课堂表现的评价。包括活动参与、提出问题、主动性、笔记、学习成绩评价。

(2)课外表现的评价。包括课后阅读、活动参与(英语角、朗诵会、竞赛等)、英语歌曲学唱、英语电影观看、专题小论文。

三、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设计

1.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全面了解;2.在课堂上设计质疑、解疑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养成动脑的好习惯;3.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训练活动;4.设置课堂反馈检测,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5.填写学生“自评表”和“互评表”,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不仅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还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6.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参加,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四、结语

通过研究形成性评价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调整学习态度,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英语成绩及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篇6

罗先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公认的重点和难点,与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相比,评价似乎始终是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坚冰,让人望而却步。通过培训学习,下面简明扼要的谈谈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现状的认识及今后转换的方向,供各位讨论。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1.评价功能失调 ,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2.评价内容片面 , 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过分注重测试,忽视了访谈、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的运用。

4.评价的主体错位 ,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鉴于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列举了若干评价原则,使其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了明显的区别。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什么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什么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谁来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怎样评价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对评价要进行改进。遵循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实行多方参与,做到评价多元化。我们还需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学习,以便能更好的教学,不断提高评价学生的能力。当然,在评价过程中要围绕以下原则展开:

1.形成性评价应当是有效的教与学准备的组成部分,即是有效备课的一部分教师备课应当为师生提供获得和运用达到学习目标的信息的机会。备课也必须是灵活的,使其适应(教学中)最初出现的观念和技能。备课应当包括一些策略以保证学生理解他 1

们所追求的学习目标和用于评价他们学业的标准。学生如何接受反馈、他们如何参与对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都应当在备课中加以考虑。这也是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一个方面。

2.形成性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在策划评价和解释评价结果时,学生和教师的心里必须考虑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不但要意识到学习的结果,还要意识到学习的方式。

3.形成性评价应当被看作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生在教室里的许多活动即提示学生展示其知识、理解力或技能的任务、问题等,都可被认为是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行为被观察和解释,并得到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意见。这些评价是日常教室活动的基本部分,而且包括师生的反思、对话和判断。

4.形成性评价应当看成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专业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规划评价、观察学习行为、分析和解释学习结果、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初始教师教育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发展这些技能时应当得到支持。

5.形成性评价应当具有敏感性和建设性,因为任何评价都会对被评价者产生情感影响教师应当意识到,评语、分数和等级都可能对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在给予学生反馈时应当尽可能地具有建设性。评语针对学业而不是针对人,对学习和动机都更具有建设性。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7

形成性评价概述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现在我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两种。总结性评价以鉴定分等为目的, 关注活动结果, 忽视被评价者的现实状况、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 因此, 其评价与反思、调控功能很小。而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 它通过搜集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每个环节的学习信息,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调动、需求的满足, 着眼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其结果是激励学生平时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有助于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也就是说, 形成性评价较总结性评价而言, 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推行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学校各级领导重视, 政策引导由于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 在我国高校学生评价中, 总结性评价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 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综合素质测评为主的学生评价体系, 很多教育工作者并不熟悉形成性评价, 甚至存在某些误解和误用。此外, 由于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如果离开了学校政策支持, 将无法开展。要推行形成性评价, 必须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要有改革的决心和政策支持。政策代表导向,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学校支持形成性评价改革, 将为其实施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有利的环境, 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探索改进评价的积极性。此外, 政策支持也为实验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引导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 即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和技能, 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内容的直观式教学方法。在此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推行形成性评价, 无非还是单元测验与章节考试, 其效果和意义都不大。所以, 应当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如英语教学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法, 在人体形态结构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TBL (Task-Based Learning) 等。

小班教学由于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为了增加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小班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形成性评价最终将流于形式。通过我校近一年的教学实践, 发现班级学生人数应在30人以内。

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课程负担重, 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 学生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 其课前的预习时间要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后复习时间。因此, 必须从学校层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在完成形成性评价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同学合作, 从各种书刊、音像制品、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然后加工、整理。因此,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图书、网络、实验室等教学资源。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离不开教师, 因此, 必须激发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热情。可以相对减少教师科研工作量, 增加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指标建设。此外, 开展形成性评价会给教师带来许多隐性工作量, 必须对这部分工作量给予承认和经费支持。

要提高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首先, 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是评价的主要实施者, 其知识背景将对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 为正确使用形成性评价, 需要加强宣传, 转变评价观念, 并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其次, 对于学生来说, 由于在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之前接受的都是总结性评价, 已经习惯了应对各种考试。因此, 应当在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积极宣教, 使他们认可形成性评价, 并积极配合, 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自评和互评中明确方向, 正视问题, 学会自律。

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不同知识点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及知识点的差异, 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例如,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生源广泛, 层次差异大, 如果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用总结性评价体系, 就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也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教学因素。而利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分层教学法, 教师则可以采取分层措施,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随时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同时, 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样可保证差者变优, 优者更优。

专科护理等护理实训课程均为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可以组织学科教师编制《学生形成性评价标准手册》, 设立十项评价标准 (课前标准、着装整齐、课堂纪律、课堂发言、沟通技能、操作技能、协作精神、练习时间、完成报告、整理用物) , 每项指标制定统一的定义、评分标准、奖惩制度, 发放给学生与教师, 作为评价指导。这样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能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模块时不仅仅关注操作技能, 还关注评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人体形态结构》教学中, 可以采用基于TBL教学法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采用自学—测试—讨论—精讲模式进行教学。开课前, 先将相应的授课计划、大纲、课件、全程教学录像等上传至学校课程网络平台, 供学生下载和观看, 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开课后, 提前一周将每课时的学习任务书下发, 并将学生随机分成8~10人的学习小组, 组织课前自学, 观看教学录像。上课时, 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利用形成性评价, 如课初小测、小组填图、分组讨论等, 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和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后对重要知识点精讲。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解决教学学时不足、师资相对缺乏的矛盾;也能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期末突击记忆变为平时的点滴积累,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的复杂性形成性评价的对象超越了总结性评价单纯的考试与测试。不仅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形成, 还包括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策略等。因此, 其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的困难, 常常导致评价体系欠缺科学性, 如在标准的制定和权重分配上。这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工作量大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存在学生人数多、课程任务重的状况。而形成性评价又往往涉及较多的评价指标, 面对众多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目标, 还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很多教师反映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有众多的优点, 但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特别不易坚持。

结语

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以能力为本,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虽然形成性评价在国外已经有一定的发展, 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还有待进行更进一步的本土化研究, 还需要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摘要:医学类高职高专强调学生掌握技能, 而形成性评价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 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本文提出要在医学类高职高专中推行形成性评价, 必须从学校重视、政策引导、提高认识以及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等策略和方法上着手。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形成性评价,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连琴.形成性评价与职业学校就业教育的对接[J].河南教育, 2009 (5) :12.

[2]邢发国, 米海敏.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6) :86-88.

形成性评价与中学英语教学 篇8

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習结果的评价,主要用于证明和选拔: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过渡性评价,它的核心就在于为教学提供最佳反馈信息,指导教学实践。这种观点是对形成性评价作用总体的、一般的认识。现在随着我们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加深,使用的广泛,则把它划分得更加具体。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1、改进学生的学習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学習存在的缺陷、不足和困难。教师一方面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同学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激励性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自我对照教学目标陈述是否明确,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有结构性,教学方法是否引导学習的思路,关键概念、原理的呈现是否清晰,等等。从而考虑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达到促进学習的目的。学生根据形成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能帮助他们意识到学習目标与他们现有知识、理解或技能的差距,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必要的行动达到目标。

2、强化学生的学習

如果评价能指出学生测验或作业错误的地方并指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种类型的反馈方式能激发学生努力学習,因为它强调学習是通过努力而提高,成绩差并不是缺少能力,从而使学生建立自尊。通过形成性评价的结论,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学習中存在的缺陷和困难,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及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体验自己的点滴进步,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全面发展。另外,除了学生的自我强化以外,教师提供何种强化策略也是促进学生学習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这样也是促使学生保持自信、积极投入学習的主要手段。

3、促进学生学習方式的转变

由于目前中小学学生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的和浅层次的学習效果。学生在学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是一种动态的表现,采用总结性评价很难加以测量和评价,这是导致学生在学習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習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習方式。这就需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習过程中的学習方式,通过对学習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習方式引导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習方式上来。

4、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習的自主和责任意识

形成性评价强调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本身是主体性教育的一部分,是其手段和目的。自我评价改变了学生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这一转变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習负责任。

二、形成性评价在中职外语教学中的尝试

重视形成性评价,改进英语教学的学业评价,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目前外语教学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可行性较强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1、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日常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習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等。作业记录除记录家庭作业的成绩(多用等级)或评语外,每学期还可以分阶段收入几份学生认为比较满意的作业样品,并且可以在学習小组内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份作业,它是如何完成的。

2、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

3、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懂得很多英语知识却不会表达的学生,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因此,应当将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校内评价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英语能力、身体素质等全面素质的综合评价。校外评价是校内评价的延伸和继续,以了解现实生活中邻居、同学和家长对该生英语学習的评价与建议。记录档案中不仅是对学生的促进和鼓励,也能引起教师的思考与改进。

三、现行中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的方法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从而提供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促进学生进步。这些理念无疑是好的,但把它们具体化为操作程序将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之难。到底什么人能够和应该成为评价者?各方面评价者的评分在总分中占多大权重才是合理的?

其次,评价内容全面性之难。学生的考试分数几乎是当前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考什么老师教什么,评价什么。试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在考试中没涉及到,一位教师花大力气评价这些方面,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没有别的学生好,他还会继续评价这些方面吗?创设情景,激发业兴趣

潘玲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習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景中沉思,在情景中领悟真谛。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習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的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来说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景,如在展示新语言点时,我们能展示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習兴趣,提高学習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習兴趣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像TV、VCD、CAI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三、运用身体语言引导情景,激发学習兴趣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景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景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

四、运用组织游戏丰富教学情景,激发学習兴趣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更有效的参与教学。例如,在学習深圳市小学英语课本We Love English Book1 Unit7 My Body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比赛,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每组代表面向本组同学,教师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如:Touch your head/eyes/nose/mouth、Close/Open your eyes/mouth等,要求代表按指令做好相对的动作,全体学生为评判员。全部做对的代表为他们小组获得一个奖品,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读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在日常生活中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主动向老师、同学打招呼、问好、道别等。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实践。如教师可以给全班同学取一个英语名字,并鼓励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習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早上或课余时间播放一些英文歌曲。组织学生收听一些英文节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英语。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9

试析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学评价目的变化和任务型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希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学衣所帮助.

作 者:王卉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年,卷(期):200814(6)分类号:H319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篇10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则能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终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而且测试中听力、口试、笔试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通过测试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观察、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2. 导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装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是难以通过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应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性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装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为学生装的发展服务的功能。

3.多样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装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教师统一规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主终结性评价并重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而这一套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成必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简便易行,不过多加重自己和学生的负担。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原来只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逐步引入到初中英语学习评价中,使师生都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教师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本课题自11月开始至3月结题,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计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初一阶段侧重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初二阶段侧重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三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确定评价内容

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80%,形成性评价占20%。并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表”(见表1),确定各评价项目的成绩均用M、V、G、J、T五个等级来表示:M=MARVELLOUS、V=VERY GOOD、G=GOOD、J=JUST SO SO、T=TO DO BETTER。综合评价成绩的五个等级分别折合为以下几档分值:M=20,V=17,G=14,J=10,T=10分以下。

英 语 学 科 形 成 性 评 价 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

行为平时

测验 作业

情况 课外阅读

(可替换) 任务完成(可替换) 综合评价

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3.实施评价

3.1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值日生报告、对话表演、短剧表演、课堂小测验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客观的评价。

3.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并以此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卡,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识。

SUBJECT TERM

NAME: SEX: AGE:

SCHOOL: CLASS: GRADE:

ADDRESS: POSTAL CODE: TELEPHONE:

E-MAIL:

PERSONAL INFORMATION:

日常学习记录:

包括作业档案、平时测验档案、课外阅读档案、课外朗读档案、课外听力档案、学习任务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能自己进行调控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不定期任务记录:

每学期组织几次全班参与的节目表演或竞赛,如英语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单词记忆赛、英语歌曲演唱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后参加,教师对其进行评定。

问卷调查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行为评价表:

好的学习行为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学习“学习行为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自评两次,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更深的认识,及时调整学习进程。

3.3学生相互评价。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易操作,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互评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实施。

3.4综合评价。为了能使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制度创造条件,笔者在班内开展“STAR OF THE WEEK”评选。希望通过评选帮助学生树立更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为英语学习注入一针强心剂。笔者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块,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1-3人),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告知获选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学生评价工作中。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4.加强评价过程指导,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是动荡、捉摸不定的,可塑性大,自学能力加强,但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依赖性更强,自学能力更差的初一学生来说,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尤其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使学生规范地做好档案记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对其结果的充分利用无疑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使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使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

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调控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实施敦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去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能帮助教师认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能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觉得学习档案的设计过于繁琐,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第一学期到新的学校接触新的学生后,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对原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改变,保留原来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综合评价环节,改变对学生档案的部分要求。

学习档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资料卡,书面作业样本,平时测验记录,平时朗读记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与方法的评价表,不定期的任务成果(邀请函、标志、卡片等)。由于本班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受过一到两年的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档案时则交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格式进行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完成,笔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检查,表彰优秀者。

六.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是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学会去更全面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了学生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促使教师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确实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有部分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的不理解导致行动上的不配合,使学习档案不完整,给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图表设计得过于简单化、格式化,不能充分反映所评价的内容;部分评价项目比较烦琐、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形成性评价只是在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级内实施,难以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接轨。也正是由于这种“唯一”使得笔者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缺乏交流的对象,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信只要有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相信只要通过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能寻找到一条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之路。

参考书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煜峰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苏德宏 “发挥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2期

4.赵淑红 “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附录:

课 外 朗 读 档 案

期 篇目

内容 所用

时间 朗读形式 自我评价

集体读 自己读 其他 M V G J T

课 外 阅 读 档 案

日期 书目

篇目 所用

时间 字

数 内容摘要 自我评价

M V G J T

作 业 档 案

期 完成 未完成

原因 错误

项目 错误订正

记录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平时 测 试 档 案

笔试成绩 口试成绩 自我评价

单元 成绩 单元 成绩 M V G J T

英语学习兴趣调查表(1)

(说明:在( )内打√,可进行多项选择)

1.你对英语的喜好:

喜欢上英语课( )不喜欢上英语课( )一般( )

2.为何喜欢英语课:

喜欢上课的老师( )课本内容很有趣( )课堂活动有趣( )英语很有用( )

3.对老师的期望:

多组织课堂游戏( )多教英语歌( )多学绕口令( )多进行小组活动( )多放VCD( )多做笔头练习( )

4.你在课余时间如何学英语:

朗读( )阅读( )背诵( )听( )看英语节目( )做练习( )从不翻开英语书( )

5.你在英语课堂上:

经常发言( )偶尔发言( )愿望和同伴合作( )不愿意被老师叫到( )

6.是否觉得学习英语困难:

是( )否( )一般( )

7.你觉得最困难的是:

记单词和句子( )背书( )阅读( )听力( )课堂表演( )和同学合作( )

8.你愿意用哪种教材:

人教版( )牛津英语( )无所谓( )

9.你认为人教版教材: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0.你认为牛津英语: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1.你想对老师说的(对老师的要求、建议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兴 趣 调 查 表(2)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唱英语歌曲

说英语绕口令

表演英语对话

讲英语故事

背诵英语歌谣

听老师说英语

做英语游戏

阅读英语文章

听英语广播

看英语电视节目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态 度 调 查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英语很有用

英语对我很重要

学习英语很有趣

学习英语不难

喜欢上英语课

愿意在课外学英语

我相信自己能学得更好

英语太难了

英语虽然难,但我仍愿意学

英语对我没什么用

英语课没意思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行 为 评 价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参与意识

合作精神

课堂表现

课外表现

上一篇:音乐调查范文下一篇:汽车行业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