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餐饮服务

2024-07-27

中小学餐饮服务(共10篇)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1

关键词: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文明服务

图书馆服务与其他服务行业不同,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和人性化的文明服务。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成为主导资本,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作为知识宝库的图书馆, 其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师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其服务必将从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化为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将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中起到引领作用。

一、知识服务、文明服务、信息服务的概念和区别

1.图书馆服务的概念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以书刊、设施和设备为依托,提供适合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和心理满足的劳务活动过程及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和人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的核心。

2.知识服务与文明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每个图书馆在性质、任务、类型和规模上都有所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读者群体。这些读者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会对图书馆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需求,而图书馆的任务就是组织读者通过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满足其需求。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就是图书馆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活动。具体而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就是宣传、推荐、检索和提供文献资料的工作,是广泛地开发利用文献资源和其他图书馆资讯方面,它是一种知识服务,是“授人以渔”的知识服务。

文明服务是指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种服务。读者利用图书馆,有对服务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借阅书刊和获取信息是第一位的需求,同时还要求得到尊重与理解,要求舒适、方便与快捷,还包括他们对图书馆的期待。文明同时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文明服务是图书馆基本的职业规范,图书馆文明服务经历了从制定制度、规范言行到强化修养与技能的过程,当前,随着各行各业服务手段的更新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图书馆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文明服务不仅是一种言行,更该是一种理念与自觉。

3.知识服务是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以师生的信息需求为依据,提供有用的显性知识 ( 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和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的) 内容的信息服务性活动。而知识服务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通过对师生的知识需要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将信息析取、重组、创新、集成的知识提炼过程,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

二、知识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特点与体现

1.知识服务的特点

知识服务的本质是创新,核心是以人为本,焦点是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师生的需求,具有针对性、效用性、知识性、创新性、主动性、持续性的特点。

2.知识服务的体现

知识服务表现在: ( 1) 挖掘蕴藏于显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开发人们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使之显性化。通过信息分析方法,辅以职能手段,促进隐性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2) 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根据师生的问题,动态地收集、分析、选择信息,深层次地开发、加工、重组有用的知识,提供给师生。( 3) 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是围绕解决方案的形成和完善而展开的, 通过与师生一起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和应用,为师生提供动态的连续性服务。( 4) 是一项增值性的服务,服务提供的知识成为一种新的创造,而非显性信息的简单堆砌,使得服务本身产生价值。( 5) 是个性化的服务,站在师生的角度,为师生量身定做满足其信息需求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6) 有面向知识内容的数据库,按知识概念体系组织内容信息, 从全文数据库中提炼出能够明确标定知识内容的知识元。( 7) 是信息服务的升华,根据师生的问题和环境,在信息的搜索、收集、组织基础上,融入分析、加工、重组、创新,深层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将形成的知识传递给师生。

三、知识服务的开展

有效地开展知识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在丰富庞大的网络环境中更具生命力,更显特色,也更能凸显服务各类读者的不可替代性,应持续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知识服务:

(1) 数字馆藏服务。知识服务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图书馆既要重视馆藏资源建设,也要重视虚拟资源建设,把馆藏实体资源建成具有网上查询和馆藏互借功能的数据库,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通过搜索引擎下载所需文献,并分门别类的把它们组织起来,根据师生需求进行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应把精力从对文献的采集转到对文献内容的挖掘上,把数据库建成知识库,构建师生的知识平台。

(2) 数字参考服务。数字参考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重点,也是图书馆必备的基础服务项目。数字参考服务是一种利用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实时讨论与问答,网上参考工具等方式开展参考服务。数字参考服务可采取: Email咨询、BBS留言、实时咨询即采用在线方式与图书馆员实时对话、当面咨询、常见问题解答等形式。

(3) 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发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师生的需求后,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职能代理等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筛选出师生需要的信息,用电子邮件,或建立师生个人网页传送给师生。

(4) 面向学科的知识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建立加强学科导航服务,主要方式是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全面搜索,找到有价值的网站,将收集到的相关网页分类、 标引,进行有效链接,并按统一格式加工整理,形成便于浏览和搜索的学科导航库。

(5) 开展用户培训。利用各种方式展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让师生了解图书馆,引起他们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对师生实行知识导航和个性化服务。在知识服务过程中,师生利用图书馆和利用网络的检索能力参差不齐,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文献利用和计算机检索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与意识。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2

商丘银行根植商丘,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镇居民”的市场定位,以“依法治行、合规经营”为治行方略,以打造特色化“精品银行、好银行”为战略目标,抢抓改革机遇,把握发展主题,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增长方式,走出了一条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实现自身效益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商丘承接产业转移先进示范市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服务地方经济——

努力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支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

商丘银行行长霍振峰告诉记者,商丘银行作为“商丘人自己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商丘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发展中坚持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2002年以来,商丘银行累计投放贷款600多亿元,涉及基础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行业,共支持工业、商业、物流、三农等各类企业600余户,其中包括神火、永煤等商丘大型骨干企业,哈森制药、亚鹰钢结构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及商亳高速、商周高速公路建设和市一高、市实验小学、华豫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事业单位。

通过对开发企业的支持,一大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帝和水上公园、水木清华、富饶新城、海之畔·左岸春天等小区项目都在商丘银行的支持下建设起来,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商丘银行的责任,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根本。商丘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所有地方金融机构一样,对本地经济、本地企业天生具备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也更能感知本地经济、本地企业的发展需求。

为扩大金融服务领域,更好地支持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商丘银行已经有永城支行、虞城支行、民权支行、柘城支行、睢县支行、夏邑支行6家支行相继开业。县域支行的发展使银行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区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便利、更直接的服务。

此外,由商丘银行发起设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襄城汇浦村镇银行也已开业运营,跨区域战略布局初现端倪,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同时,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商丘银行增强了资金聚集功能,增加了资金供应,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服务中小企业——

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他们“造好血”、“输好血”

商丘市的经济主体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就如小树苗,在它干枯时,给它一滴水,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商丘银行推出“金水滴”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好易快”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并通过设立小微贷款中心、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等多种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1年,商丘银行贷款增幅在全省城商行和全市金融系统均位居第一,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在全省城商行中位居第二,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商丘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壮大,真正实现了“伴企业成长,与企业双赢”。

中小企业用款的特点首先是“急”,为缩短贷款办理时间,近年来该行充分发挥一级法人体制优势,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管理部、设置贷款受理中心、小微贷款中心、下放流动资金贷款权限、简化贷款审批程序、降低贷款门槛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中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不但是该行忠实的客户,也是商丘银行共生共长的同盟军。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对中小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机遇稍纵即逝。

商丘银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了客户评价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以企业贷款原因、现金流量、还款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个人信用情况等为评价重点的情况下,仍保留企业资信等评价方式。

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他们还制定了差异化授信管理办法,针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推出了统一授信和可循环使用信用额度方式等融资便利措施。将全市科技创新型、带动就业型、资源环保型、名优品牌型、农业产业化型和出口创汇型等六类中小企业列为优先重点扶持对象。

在现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框架下,商丘银行着力细化了中小企业信贷操作流程管理,通过不断摸索,已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相适应的贷款发放与审批程序。在中小企业领域,商丘银行既着力挖掘中小企业蕴含的巨大业务合作潜力,更致力于提高其贷款满足率,为中小企业以及整个商丘经济发展“造好血”、“输好血”。

服务城镇居民——

努力打造商丘市民的贴心银行,突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特色

商丘银行作为市民银行,全力以赴打造为市民着想的发展理念。

作为市民银行,商丘银行以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特色,在金融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下岗职工创业,推出品种丰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百汇卡,代收水费、燃气费、暖气费等业务;2011年12月,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全国多应用金融IC卡试点发卡行,率先在全省推出第一张多应用金融IC卡,实现了一年发三卡(百汇卡、公务卡、金融IC卡)的突破,努力打造商丘市民的贴心银行。

商丘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该行在各项业务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打造有社会责任感的好银行。

——关注下岗职工疾苦,近10年来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两亿多元,帮助1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出资赞助了商丘市少儿文化艺术节、商丘市直机关运动会、广场文化活动等。

——实施教育助学计划,出资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对汶川、玉树地震、商丘“6·3”强飑线天气灾害等自然灾害受灾区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使灾区人民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干部员工主动在节假日到敬老院、孤儿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向他们送上一份爱心。

商丘银行在让社会感受到发展成果的同时,更要让员工感受到商丘银行发展的成果。

为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商丘银行每年都举行迎新春联欢晚会、庆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庆五一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爱党、爱国、爱行、爱岗的工作热情。

此外,每年组织全行员工进行常规性体检和女工妇检,做好员工生病探望、特困员工救助等工作。

小学课后服务活动简报 篇3

——记文江镇滥田小学课后服务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

我校课后服务内容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爱好活动、体育特长活动、作业辅导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健全学生心智和人格。具体服务内容:

1.艺术素养类:合唱、音乐欣赏、书法、舞蹈、2.语文素养类:经典唱诵、快乐语文、播音主持、课本剧表演、手工、折纸、电脑制作、编织、泥塑

3.数学素养类:计算、简算、生活中的数学、简单奥数

4.体育素养类:篮球队、乒乓球队、跳绳队、羽毛球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精彩丰富的课后活动和满满的成果吧!

他们是一群那么的执着花朵儿,给我们创造出多么漂亮的,多么丰富多彩的作品啊!

    2021年6月24日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4

    跟踪服务培训心得

    2013年春季新教师跟踪服务培训是房县教育局精心为新教师在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和学生管理能力而准备的一场学习的盛宴。

    通过3月22日至23日的学习,它让我们这些新教师学会怎样合理实际教学与准确把握教学环节,怎样提高教学的组织策略,同时使得刚刚进入教育领域担当班主任的新教师们知道了如何做以为优秀的班主任,让班级之花绽放,让学生心中的花随着老师的滋润一天天的成长。

    经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和优秀新教师的展示课让我们懂得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和课堂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1、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2、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运用和实践,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英语在教学中要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备课时,除了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带着“任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4、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互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积极表现自我。教师还可借助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情景对话、角色表演、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服务小学生的日记 篇5

    终于忙完了!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唉,累死人啦!真不知道妈妈平时是怎么干的。

    休息了一个中午,我又精神了起来,丝毫没有放弃的样子。我飞快地奔向了卫生间,先拿来一个盆,盛一半水的盆子,然后加一点洗衣粉,用手使劲搓,把污渍干净,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我看了看。仍然还有污渍,想要放弃。我想了想,这是我第一次洗衣服,还会有污渍,我多尝试几次,还是能洗干净的。我又反复洗了几次,衣服洗干净了。我照着第一次的方法,把其它的衣服都洗完了。而且还很干净呢!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6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公共服务性,新公共服务理论,公众利益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旨在建立非盈利服务性的后勤组织, 其基本功能是服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立足保障师生的生活物资需求, 解决日益增长的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同时发挥后勤工作隐性课程的育人魅力。但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缺乏系统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 出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后勤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往往只关注消费者个人的选择自由, 而忽视社会集体利益。尽管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解决的方案, 但都侧重改革的工具性意义, 注重后勤管理民营化、市场化, 崇尚官僚专长式或管理企业家的精神, 而忽略了学校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 尤其是以公民权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教育行政中价值规范的承诺。

    一、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质

    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是指在教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教育职责指导下的, 学校后勤积极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服务于关乎社区福祉的公共教育, 打破学校后勤是经济思维产物的禁锢, 不仅要关注后勤工作满足师生需要, 还需要关注后勤工作基于公共利益的归属感、整合力和态度, 以及对待公众时回应力的建设。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学后勤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

    教育组织作为增进社会公平与社区价值观的影响机制, 正如美国著名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恩所说, 教育超越人类其它任何方法, 是人类环境的伟大的平衡器, 即社会机制平衡之轮。教育公平是人发展机会的起点公平, 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现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直接权益。后勤工作从教育教学中分化出来, 是提供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 体现了教育服务的公共性, 从本质上顺承了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属性内涵, 以及维护社会宏观层面上公平维度的责任。

    2.中小学后勤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

    在我国, 主要社会公共服务缺乏政府可持续财政的支持, 以及有效的分配和监管问责机制。学校后勤不仅仅是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 还应该通过德育理念的渗透, 发挥好后勤服务的育人作用。中小学校属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需求的公共服务组织之一, “教育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教育应当主要通过公共选择机制而不是市场机制来实现它的功能”[1], 组织的公共性决定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效率, 还有关乎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建设。学校后勤服务根植于校园文化中的广大劳动者, 他们为师生提供生活需要, 在最平凡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践行着为学校服务、为教育服务的育人精神。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公共行政学者,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行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它强调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的服务角色, 而不是控制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政府追求的是建立在广大公民集体共享的公共利益上的协商对话, 而不是基于狭隘的社区观念;公务员是为公民服务, 而不是服务于私人利益追逐者的雇员;公共服务关注的不只是市场, 还应该是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重视人, 而不只是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在服务性内涵上具有相同的旨归, 它对于中小学后勤改革的启示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

    公共利益不是个人私人利益的简单叠加, 不能追求责任问题简单化。学校后勤服务于学生而不是顾客, 学生本质上不同于顾客, 要重视后勤工作政府教育的公共利益以及一些关于公正、平等、民众满意的价值观念的共建。

    2.树立公共利益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 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要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 因为后一种管理者的行为似乎表明公共资金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中小学后勤应该立足维护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公共利益理念, 关注整个教育治理系统中的竞争性规范、价值观、偏好等, 不能只关注唯效率崇拜和竞争性的方法或是模仿市场竞争的力量, 否则教育公平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民主责任将会受到影响。

    3.尊重公共服务理想, 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

    公共服务不只是一个职业范畴, 还是一种态度、责任感。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培养一种“公共服务的心境”, 其中的工作人员被公共服务的价值观所吸引和促使, 不把领导视为对人的控制, 也不是善用激励的手段, 而是集中精力和参与人员一起协同合作。加强后勤服务中的人员队伍的管理, 注重催化性领导的建设, 培养有责任心、公民意识、奉献精神的后勤服务队伍。

    三、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

    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是应然的趋势, 后勤公共服务性诉求也是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工作出现一些主要问题 (见表1) , 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 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角色中断与理念偏位, 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后勤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1.效率倾向导致角色的缺失

    1992年《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规定了教育属于服务产业, 并且按照学校性质不同划分出了三种教育劳务, 包括公益性的教育劳务、非公益性的教育劳务、营利性的教育劳务。我国中小学属于公益性的教育劳务, 中小学的后勤服务兼具公益性与非公益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企业家式政府精神”, 强调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性价值规范, 把后勤服务推向市场, 引入成本收益、效率监控的手段, 使学校有限的公共资源能够优化配置。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初衷是为了让学校从琐碎的后勤总务管理中抽出身来, 引入专业的服务行业为学校提高优质的后勤劳务。后勤改革的效率倾向使得相关负责人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忽视了后勤服务的教育本位, 后勤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学校后勤服务渐渐走入了利益膨胀的深渊。诸如各种学校食堂克扣学生营养早、午餐, 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肆意停电停水, 学生因不满服务而爆发的群体性事件[3]层出不穷, 不仅发挥不了学校后勤服务的感动育人的效果, 反而使得后勤服务充斥着利欲熏心的气氛, 后勤服务所扮演的公共资源管家、公共组织保护者的角色缺失。

    2.伦理的缺失导致权力越位

    学校是具有一定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类的事业单位, 后勤服务中领导通过权力寻租, 社会企业通过游说、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各种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获取黑色利润。中小学后勤由企业提供服务产品, 因缺乏有力的监督, 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例如, 个别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 故意设置障碍, 或者向某些竞标企业提供学校的标底;接受非法行贿, 向行贿人员提供行政审批上的便利;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与企业相互勾结, 从学校后勤服务中牟取暴利。这种领导权力的寻租, 一方面使得学校后勤管理中出现了远高于实际成本的租金, “搭便车”现象严重, 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权力的滥用, 学校后勤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管, 必然导致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后勤人员追逐个人狭隘的私人利益, 把个人视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 违反公共组织的法律原则、民主原则。公共服务人员为了抓住一个机会直接采取的冒险行动的成本, 比单单以资源衡量的成本要大得多, 因为他失去的还包括公共组织在社会中民主、信任、平等、责任的价值成本, 而这些对学校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

    四、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小学后勤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改革中具有公共服务的一些倾向, 但因为其理论基础的缺乏, 探索之路颇为艰辛。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组织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义务, 以“服务型的教育政府”[4]为导向, 学校和政府在改革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供求关系、利益分配、职责划分上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后勤工作模式, 明确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建立政府财政保障范围内的学校后勤服务体系;深化学校后勤服务的责任意识, 建立有回应力和整合力的服务模式;注重人性原则的治理, 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 吸引与学校后勤工作相关的人员组织参与到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来。

    1.树立公共服务观念, 建立学校后勤服务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建立, 使得义务教育的经费得到了国家更高层面上的保证, 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由原来高度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 省和地市尤其是省负责制定中小学经费的支出标准。政府主导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是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各学校自己摸索的后勤服务体系更好地联结在一起的, 由政府部门建立后勤服务中心, 统一负责辖区内的学校后勤生活需要的物资。中小学后勤服务基本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不再进行“产业化”发展, 不强制要求高中学校后勤服务完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 初步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体现社会公共福利、让利于民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1) 大后勤管理中心, 标准化学校后勤服务

    后勤工作改革应该“改变过去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银行贷款进行后勤建设”[5]的做法, 将后勤服务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明确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责任和比重, 加强学校后勤与政府后勤服务中心的通联, 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学校后勤建设, 制定地区食宿政府标准, 改善学校自身经费不足的困境。例如江苏高邮市的学校后勤政府“集体运作, 统一采购, 营养配餐, 师生同伙”[6]的食堂运作管理模式。

    (2) 政府与学校联袂, 保障校车安全[7]

    政府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校车质量标准, 确定校车采购项目, 给予校车运营专项资金保障。学校与交通运输部门联手明确校车在交通运行中的优先权, 保证学生乘车安全。如果学生上学距离过远, 可以考虑适当进行寄宿制管理, 对于学生寄宿带来的费用由政府进行补助。

    (3) 政府补贴, 提供免费午餐牛奶

    政府主导, 财政补贴, 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校长为牵头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 逐步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等相关管理制度, 加大对学生营养知识宣传和感恩教育, 倡导学生饮食健康教育。中小学食堂原则上应该全部收归学校自己管理, 不得再向社会招标, 食堂经营状况由学校和政府进行补贴。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企业的收益除一部分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之外, 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改善师生福利[8]。

    (4) 创新物业管理, 创建绿色、节约校园

    学校绿化、场馆设施, 可以适当地借鉴社会上物业管理模式和“第三方监管”[9]的方式, 与社区公安机关建立安全监控联络网, 引入数字化的安保系统, 共建警民安全校园, 加强与公安机关、消防机关、城市绿化环境部门的合作交流, 依法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建设平安的校园、节约的校园、绿色的校园。

    2.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 具有回应性的后勤服务模式

    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将公共组织描述成协调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扩展了关于组织机制运行的认识, 倡导组织的公共属性, 以及目标价值、尊重、交流在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在学校组织中, 我们需要对后勤队伍加强培训,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公共行政践行“邀请”式的公民参与精神, 他们呼吁公共组织中人应该“必须愿意倾听, 并愿意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位置。这些有限理性的人必须以新的和革新的方式主动出击, 理解公民正在关心什么, 必须对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明确社会服务的责任, 坚定教育公益性的立场, 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 实行柔性管理方法, 形成具有一定整合力的后勤工作模式。

    (1) 注重后勤队伍人性化治理, 建设感动后勤

    把后勤服务场所融入到建设温情的校园的一个环节中。学校后勤管理中也可以体现出育人的功能, 通过人性化的队伍管理, 温情校园建设, 构建“感动后勤”[10]。后勤服务工作同样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后勤工作人员也是学校整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对后勤队伍不应该仅用制度、规范来约束、驱使, 而应该善用柔性的方法, 通过人性化的关怀, 让后勤服务人员找到学校的归属感, 继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例如校园食堂的免费汤的供应、校园保安、“最美公寓阿姨”的评比, 让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有机会进入教室或是参加新生开学典礼, 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整个教育的园地里去。

    (2) 明确个人的岗位责任, 确保教育培训理论课时, 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建立后勤服务问责机制, 及时回应师生对后勤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创新学校校园管家管理, 可设立长期校园监管首席代表, 监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规范后勤财政管理的服务性收费。各学校食堂还可以展开后勤服务评比, 工作技能大赛等活动, 通过竞争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后勤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学校日常后勤管理中, 还需要对人员的教育观念进行专门培训, 确保后勤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课时, 并进行思想考核。

    (3) 注重信息公开, 创新管理反馈模式

    学校应该对进入学校后勤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 必须对其从事相关职业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 把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实行严格的人员流动监察机制, 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此外, 可引入电子信息公开模式, 对于员工考核需要实行岗位信息公示, 统一安排学校后勤工作的岗位, 确定岗位工作信息回馈任务, 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瞒报问题, 必须具体到岗位, 对个人以及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通过与师生互动, 学校后勤工作的内容得以公开, 使广大师生能够关注学校后勤工作, 能够及时了解后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敦促后勤人员改正。

    中小学后勤服务工作改革不能邯郸学步, 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做法或许正是中小学校后勤改革与探索中苦苦追寻的“圣杯” (Grail) 。诚如有学者指出,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一定要坚持,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不会等同于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社会化改革”[11], 各中小学校后勤治理模式都不可突兀地相互移植。后勤社会化本身并不是学校群体性事件的症结所在, 问题在于学校后勤改革工作中对于后勤公共服务属性的正确把握, 创建新公共服务观念指导下的服务型教育政府, 解决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中政府教育伦理和公共职责缺失的问题。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在学校后勤服务中的位置, 明确服务性教育政府的公共职责, 寻求整个社会最广泛人群集体和共享利益基础上的民主谈话, 让公民能够以一种更饱满的姿态加入到关乎社区利益的建设中, 使得学校后勤工作能够更透明, 更公平、更民主, 促进中小学后勤服务中的尊严与价值, 并重新确立不言自明的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成为中小学后勤卓越的公共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劳凯声.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教育研究, 2005 (2) .

    [2]珍妮特.V.丹哈特, 罗伯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弋海.学生打砸食堂谁应担责.荆楚网, 2010-11-26.

    [4]田华.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教育政府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 2006 (8) .

    [5]江芸涵.中小学食堂原则上不对外承包.四川日报, 2008-03-19.

    [6]秦金星, 陈谷登.江苏高邮精心巧算“三本账”推进学校后勤改革.中国教育报, 2012-03-28

    [7]南都社论.避免惨剧校车投入应纳入公共财政.南方都市报, 2011-11-17.

    [8]西安市教育局.莲湖区教育局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http://www.snedu.gov.cn/jynews/sxjy/201312/17/39058.html.

    [9]李小伟.观察:第三方托管能否破解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难.中国教育报, 2013-12-13.

    [10]许晞初.中小学后勤管理改革面面观.中小学管理, 2011 (2) .

    为中小企业服务 篇7

    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基础薄弱,适应环境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受全球经济低迷、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影响了其健康生存和发展。

    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增加金融信贷的同时,也将制定相关政策,从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增加普惠性的政策、加强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

    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成长期,如同人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儿童期,需要国家政策倾斜,更需要各级政府帮助扶植。上周拜访了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武汉市经信委信息中心,两家机构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和一系列的措施,实实在在地帮助武汉市所属17多万家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在他们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中,汇集了金融信贷、融资担保、法律、工商、税务、人才培训、管理咨询、节能技术改造等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机构,中小企业在超市中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务。两家机构在线下服务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网上服务平台和企业QQ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直接的服务。

    此外,武汉市经信委信息中心则会定期组织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技术展示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实施和使用信息技术改善生产和经营,创新业务模式。信息中心还在积极探索更加实用的方式,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8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直(民办)各中小学校:

    近日,随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复函》(安发改物价〔2020〕378号)、《#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教基〔2020〕235号)文件的出台,我市中小学正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课后服务内涵,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重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不是简单的“延时”放学。各中小学校要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出发,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公益惠民非营利性、学校为主的原则,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统筹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组织模式和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深入宣传课后服务政策措施,通过调查问卷、家长会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家长需求;从学生、家长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集思广益,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学情、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真正把好事办实办好,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二)强化纪律意识、底线意识,严明课后服务工作纪律。

    1.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搭车”收费。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复函》(安发改物价〔2020〕378号)规定,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是每生每月最高不超过80元,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收取其他费用。课后服务产生的各类人员(含外聘人员)费用开支均包含在课后服务生均费用内。课后服务中开展社团活动的,学校要全面审核相关费用,除必要的耗材费由家长自愿、自行购买外(成品归学生所有),严禁“搭车”收费。课后服务均应使用学校内部场地,成本由学校负担。

    2.严格执行课后服务收费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复函》(安发改物价〔2020〕378号)要求,对课后服务收取的费用开具收费凭证,不得跨学期收取,必须纳入学校财务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按规定所收取的课后服务费使用情况应主动公开,收费多少、多少人上课、多少人领取补助,都应给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算清楚,课后服务费用收、支情况应当定期在校园醒目位置或校园网站向家长公布,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监督。

    3.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各中小学校要从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打破原有行政班级建制,以课后服务“课程超市”形式供学生、家长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受益。严格规范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严禁用课后服务时间以原行政班开展集体教学、上新课;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或不参加课后服务。各中小学校安排学生上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不宜过早,原则上初三不得早于7:30,义务教育学段其他年级不得早于7:50。禁止对学生入校时间搞“一刀切”,学校要考虑家长实际需求,合理制定门岗管理制度和校内管理制度,满足提前到校学生的入校学习、活动需求。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放学早与家长下班晚的矛盾,是部分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为解除小学生看管确有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为满足小学生课后在校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办有温度的教育,根据省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相关通知,确保本校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现制定某某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

    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

    第一,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

    第二,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

    第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

    家长职责:

    1、按照课后服务延时时间请按时接孩子离校。

    2、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值班老师的管理。

    3、如有问题,和班主任及值班老师及时沟通交流。

    三、工作目标

    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学校公信力。对每个孩子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让孩子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四、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延时看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为保证此活动在我校正常开展,成立了学校延时看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_(校长)副组长:(副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教务处、政教处、安全处成员四、服务时段及主要内容:

    1、每天早7:00-8:10在自己教室读书班级内诵读(值班老师负责好自己负责的班级)。内容:周一三五大声朗读语文古诗文散文等周二四大声朗读英语

    2、中午内容:周一三五大声朗读语文古诗文散文等周二四大声朗读英语

    中午11:30—12:50值班教师协助各班级做好在校午餐等安全工作。午休前:周一三五阅读课外书摘抄或者练字周二四阅读英语午休由班主任负责(不计入延时服务)午间读写由班主任负责:周一三五阅读课外书摘抄或者练字周二四阅读英语

    3、下午(夏季:16:20——16:45;春秋冬季:3:50—-4:15)各班开展益智课堂等社团活动由相关社团负责老师进班级专用教室场地指导。(不值班老师夏季4:45;春秋冬4:15签退)

    4、夏季16:45-17:30,秋冬季16:15——17:00班级作业辅导、读书、写字。(由当日值班老师负责)让学生们在放学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内感受轻松、愉快,确保安全。

    5、楼梯值班教师每天负责自己所在楼梯值班,每天各个课间时间准时到岗,特别是大课间、中午下午放学时间段及学校组织重大活动时要提前到岗,由少队检查人员和值班领导检查到岗情况,不到岗的取消当天延时服务补助。

    6、值班教师如退到或者不到岗除不发放延时补助外,作为一次安全责任事故追究责任。

    五、服务时段课时计算方法:

    1、早7:00-8:10计2课时

    2、中午11:30—12:50计3课时

    3、下午夏季16:20一-16:45;(秋冬季15:50——16:15)计1课时

    4、夏季16:45-17:30;秋冬季16:15——17:00计1课时

    5、校车值班计2课时

    6、楼梯值班计2课时

    7、遇节假日或特殊情况需到校加班按在校实际时间段按课时计算。

    六、延时服务考勤办法:

    1、早上7:00-7:10为早考勤时间采用考勤机加签到双考勤方式,在此时间段未进行考勤的取消当天延时服务补助。

    2、中午要在11:30—13:30用考勤机签两次,若未进行考勤取消中午延时服务课时费。

    3、夏季当日值班教师下午需在17:30以后签退,社团活动教师在16:45签退。秋冬季当日值班教师下午需在17:00以后签退,社团活动教师在16:15签退否则取消下午延时服务课时费。

    4、每天楼层值班教师负责本楼层不间断巡视,包括本楼层至上一层的楼梯,至值班结束。操场值班教师负责整个教学楼前巡视,注意学生举止言行,及时将学生劝入教室。一中大门口值班教师负责巡查家长接送孩子骑车进入学校大门情况,学生进校后再出校情况等。

    七、延时服务午餐:

    鉴于我校实际为保证延时服务的连续性及方便延时值班对学生的全程跟踪,当天延时值班老师及带班领导在学校自行就餐。

    八、规范管理。

    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延时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九、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成立专门服务工作机构,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事项,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检査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理机制等,确保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学习兴趣班。

    (3)不得

    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4.考评表彰

    中小学餐饮服务 篇10

    一、志愿服务工作的区域推进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志愿服务的发源地,在奥运会的筹办和召开过程中采取了活动载体、区域推动的有效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决定把志愿服务作为奥运的精神遗产,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中小学)广泛推广。

    (一)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使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组织专家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志愿服务手册》系列教材,其中小学手册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学手册名为《践行志愿者》。教材图文并茂地向中小学生介绍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基本含义,并用学生身边的典型讲述了志愿服务事迹,还推荐了适合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旨在倡导中小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会的各项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参与意识。

    2010年末,北京市中小学志愿服务推广工作开始在西城区和昌平区进行全区性实验,在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密云、大兴的部分实验学校开展区域性实验。实验主要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依托,结合《手册》内容进行志愿服务精神教育;课外结合学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实践,通过实验摸索出一套区域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模式。至此,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活动的序幕正式拉开。

    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志愿服务手册》为区域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专业保证。

    (二)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实验研究

    根据北京市教委和教科院的统一部署,北京市西城区于2011年1月成立了“建立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实验研究”课题组,采取行政推动和科研引领相结合的工作策略。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赵蓬欣任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德育心理部主任侯玮和西城区教工委团委书记魏锴为执行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性领导和大型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教一科科长张洁、小教一科科长梁勇、中教二科科长李蕾、小教二科科长芦乃静为副组长,分别协调南北区域的中小学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西城区在广泛调研和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确定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北京市一五九中学等10所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第一小学和北京市西城区半步桥小学等15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持续半年时间。2011年1~2月为研究部署阶段,3~6月为课题实施实验阶段,7~9月为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三)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实验成果

    在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把《志愿服务手册》的使用作为切入点,二是致力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第三是坚持课题研究和实践行动的有机结合。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余所实验学校的实施方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收获体会被北京市教科院出版的成果集收录,7所实验学校总结出志愿服务校本实施的成功经验。

    2011年5月,西城区组织召开全区德育干部和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会议,推广交流实验学校的经验。北师大附中姚茜老师《普及、持久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北师大二附中陈颖老师《“八大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有效落实》、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范苑老师《以课程化助推志愿服务,落实公民教育》、北京市实验二小何建雯老师《小学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整体设计与思考》、西城广外一小李颢老师《“立体式志愿服务”设计与实施》、北京小学邓学军老师《知行合一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初探》和西城半步桥小学李林的《“阶梯式志愿服务”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发言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目前,西城区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已经在各中小学扎实展开,形成燎原之势。

    在实验过程中,西城区还将专门致力于志愿服务研究和推广的“小天使行动基金会”引入到课题研究,他们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还为实验学校的项目推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志愿服务教师指导手册》就是他们奉献给课题组的一份丰厚的礼物。

    二、志愿服务工作的校本实施

    学校是开展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阵地,志愿服务的区域推进必须依靠各中小学的校本实施。以下是我们经过实验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的志愿服务校本实施的成功策略。

    (一)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由学生处和团委共同负责,他们一直致力于科学有效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师大二附模式”。该模式由相互衔接的组织运行机制、项目发布、培训认证、学分认定、评价激励、宣传推广、支持保障、团队建设八大机制协同构成。

    组织运行机制。学校逐步建立起校团委指导、志愿者协会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各服务队建设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组织运行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科学高效运转。

    项目发布机制。在每学年初,由校团委、志愿者协会向全校学生进行动员工作,发布新一轮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所需人数等),供全体同学自主选择申报。

    培训认证机制。服务项目招募完成之后,由培训部开展志愿服务必备常识、通识技能和特定服务的专项技能志愿者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方能注册认证,颁发正式录用通知。

    学分认定机制。学校将综合实践模块中10天社区服务必修学分,折合成80学时的志愿服务必修内容。学期末,由学生处、团委根据学生的服务和评价记录,完成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

    评价激励机制。志愿活动与学分挂钩,能够确保志愿服务的基础学时;五四志愿服务活动系列表彰、“质朴杯”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十佳志愿者评选活动,则更是激发起志愿服务热情,满足了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更加人本。

    宣传推广机制。学校通过《三色草》校刊“真情讲述”志愿服务专栏、学生电子平台中志愿者协会专属页面、校园宣传墙报、校园宣传展板、校园网络新闻等进行广泛宣传。

    支持保障机制。每周二下午4-5点是团活动专属时间,由校团委根据共青团工作需要安排相应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团队组建专题团会、志愿服务工作培训、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和评比等活动。

    团队建设机制。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建设的内容包括团队文化理念建设、团队合作凝练等,还特别注重团队成员间和团队间的情感体验和收获心得分享。

    (二)打造专业引领的品牌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模式由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分级管理的志愿服务团队、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双线牵动的激励机制、立体开发的基地建设、深度开发的品牌建设六部分构成,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志愿服务活动运行规律的长效机制。

    专业引领、深度开发的品牌基地建设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大亮点。基地建设是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师大附中采取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开发策略,即:校内开发一些固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基地,志愿服务从身边实事做起;校外开发多个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深入社区和义工站点。在校内外基地中,北师大附中的志愿者们开展了系列活动:

    “让蒲公英撑开精致的小伞,传递我们对打工子弟的深切关怀。”从2007年12月至今,师大附中的志愿者每周日下午都会准时到岗,为蒲公英“种子”们(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补习功课。学校一位随行的《中学生时事报》小记者曾经在新闻稿中这样写道:“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帮助那些和自己同龄而命运却截然不同的蒲公英‘种子’了……处在不同环境的同龄人聚在一起,互相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校园生活。志愿者们纠正‘种子’们普通话或者英语的发音,‘种子’在和志愿者熟了之后,腼腆地教志愿者几句家乡话。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总会传出阵阵爽朗而温暖的笑声……”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帮助年迈老人穿越生死的轮回。”师大附中志愿者服务队开辟了赴朝阳门医院第二病区临终关怀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会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去探望年迈老人,削苹果、倒茶水、读报纸、讲故事……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为老人们带来轻松和快乐。临终关怀活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爱与爱的传递,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老人们最后的世界。

    “让快乐的花绽放在智障儿童的心上。”启蕊智障康复培训中心里有一些智力残障人员、自闭症和抑郁症患者。在融合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拔河比赛、“吹泡泡”等游戏与孩子们拉近距离,用爱带给他们关怀,用真诚带给他们尊重。一位长期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说:“活动中,附中人的爱心温暖着我,智障孩子感动着我……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如此美丽,而他们的心灵也是如此的纯净。我们呼吁更多的好心人来保护这片纯净,让这个世界因爱变得更美丽。”

    “让悠扬的歌声和柔美的舞蹈温暖孤寂老人的心。”2009年至今,志愿者们每隔一周的周日,都会到颐寿轩敬老院与老人们聊天、游戏,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将老人们推到附近公园晒太阳,接触清新的大自然。2010年重阳节,志愿者们把用“小天使基金”购买的按摩垫送给老人,为他们送上浓浓的节日祝福。学生志愿者在院子里唱着老歌,与老人们联欢,《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祖国》《南泥湾》……引得老人们也随之引吭高歌。

    “走进自然,让绿色环保理念在附中生根发芽。” 自从世界性环保组织“根与芽”2005年来到了附中,校园里就刮起了一阵绿色的旋风。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学校“根与芽”小组组织了校内外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废物减量、回收、再利用”主题环保活动、“爱水好生活”活动……2009年“根与芽”中国气候峰会上,附中“冰上王者”展台吸引了各个年龄的参与者,获得了第四期绿色阳光行动优胜小组和2009年“根与芽”中国峰会项目成就奖的荣誉。

    对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受和意义,一位志愿者在国旗下演讲时这样说道:“这是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有我们的梦,有我们助人为乐的真诚,让快乐的花沿着大地的纹路,静谧地绽放在智障儿童的心上;让蒲公英撑开精致的小伞,为传递我们对打工子弟的关怀而匆匆赶路;让我们帮助年迈老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穿越生死的轮回,守候一路苦涩与甜美,一路空灵与沧桑。”“请让我们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们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三)构建立体多元的服务模式

    在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一小构建了“立体式志愿服务模式”。广外一小志愿服务的突出特点是定位准确、设计立体、制度规范。

    定位准确表现在,学校把小学志愿服务主要定位在家庭和学校,与学校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非常符合小学生志愿服务特点。

    立体设计表现在,学校设立了校级、班级、家庭、社会等多种志愿服岗位,以服务不同的区域和人群。确立校级志愿服务岗,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启动班级志愿服务岗,打造班级育人特色;确立家庭服务岗,小小志愿者走进生活;寻找社会服务岗,将小志愿者带进社区。

    制度规范表现为,建立管理层、指导层、服务层三层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建立以志愿服务手册、服务学习手册、新版学生评价手册为载体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四)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机整合

    西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与志愿服务“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非常吻合。因此,他们的志愿服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寻求与学校文化的有机整合。

    在辅导模式上,他们采取了“大手拉小手”和“项目带动”两种辅导模式。学校教师、家长义工、高校学生、高年级学生都伸出大手拉小手,JA(即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志愿者服务项目、青基会“小天使在行动”项目、人民大学手拉手项目都成为学生志愿者的培训载体。

    在与学校文化整合方面,他们设立了学校“育爱志愿服务基金”,开展了“育爱杯”评选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学校“以爱育爱”办学理念的有机融合。

    在志愿服务基地建设过程中,西城区的志愿者们提出了“体验学习”的志愿服务理念,让金融街街道、金融街少年宫、教科文组织、西城区少儿图书馆、西城区科技馆、西长安街邮局、国土资源部、宋庆龄故居等都成为了学生志愿服务和体验学习的场所。

    三、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定位和建议

    从世界范围来看,志愿者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支撑,志愿服务精神培养是中小学校神圣的职责。从我国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志愿服务精神是未来公民社会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是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和有效的载体,中小学校必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由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公共事业,又是一项具有內涵深刻、意义重大的专业性工作,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独特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志愿服务工作必须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有效、持续、广泛地进行。

    (一)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位

    中小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不同于成人志愿者的特点。因此,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准确定位,建立不同于社会志愿活动的运行体制、机制。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志愿服务的定位应该基于三点,即:学习重于服务,体验重于认知,未来重于当下。

    1.学习重于服务

    成人志愿服务的侧重点是服务,是奉献志愿者用自己的时间、经历、专长和爱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服务,构建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中小学是教育机构和育人组织,培养对象是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服务;中小学志愿服务应该定位于培养未来的具有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公民。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扩展中小学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有利于根据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全面普及和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一种学习。服务他人,成长自己。因此,我们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更要考虑社会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的服务和载体。

    2. 体验重于认知

    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精神的事业,志愿者只有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的宗旨、精神,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自觉地和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但是,志愿服务更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因此,志愿服务必须定位于以参与、活动、体验为主,而不是以认知为主。

    小学生年龄很小,从理论上讲,应该定位于以认知为主,参与为辅,而不是体验为主,认知为辅;应该定位于学做志愿者,而不是践行志愿者。但是,从实践来看,小学生更应该体验重于认知,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很低,活动和体验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志愿服务都应该以参与志愿活动的体验式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学习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为主。只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参与志愿服务体验的途径、形式和内容可以不同,以逐步向成人志愿者靠拢。

    3. 未来重于当下

    鉴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校的功能定位,应该把中小学志愿服务教育的重心放到未来,而不是当下。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育,有利于得到家长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技能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又存在诸如安全、费用等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开展志愿服务难度大。其实,如果我们把志愿服务定位于学习、体验,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操作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说,西城广安门一小在校内和班级设立了很多简单的志愿服务岗,让小学生自主申报,不仅使志愿服务教育得到很好落实,还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文化,由过去的看管盯式的被动管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他们还准备建立以家庭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小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让小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志愿服务,此外,通过家长的引领、陪伴,实现小学生的社区、社会志愿服务,学校承担学生的教育、评价等工作,家长完成帮助孩子体验志愿服务的任务。只要家长意识到志愿服务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益处,就一定会大力支持这类活动。

    (二)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

    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需要按照学生身心特点、志愿服务运行规律和学校工作实际来开展。经过我们的研究、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

    目前针对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教育部文件中,普通高中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时间内完成10天的社区服务,学生可以获得2个学分。初中和小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和要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学校用志愿服务代替社区服务,这是具有操作性意义的一种变通,应该得到认同。北京市共青团系统对共青团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时间的规定,原来是48小时,现在很多学校把此项要求和社区服务结合,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80小时的志愿服务,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整合和变通,值得提倡。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北京市的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制定区域性教育法规来支持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对小学、初中、高中可以分别提出完成志愿服务的时间要求,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之中,如此可以促进区域性的教育特色和品牌形成。

    2.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

    中小学校是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单位,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才能切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对于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建立党委领导、德育副校长主管、团委和少先队负责实施的学校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尝试(下转第35页)(上接第52页)建立校内志愿服务学分制管理,与志愿服务时间规定相结合,构成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还应该建立与学生评价手册、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先等相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和机会;学校志愿服务应主要定位于在体验中进行服务学习和服务教育,以区别于社会性的成人志愿服务。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和德育常规管理结合,和德育主题教育结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而不能另起炉灶,成为师生的负担。

    在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服务精神是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志愿服务是中小学道德教育最好的载体。这一认识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但是,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区域推动和校本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此不懈地努力探索。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 10003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上一篇:春节帮父母做家务心得体会下一篇:中考科学备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