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2025-01-05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精选11篇)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1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已经有机地进入了教育领域,其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的手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新生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要让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对策.

作 者:李端阳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北环路小学,467000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年,卷(期):“”(11)分类号:G62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化 利弊 对策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2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接触的虽是形象的语言描绘, 但仍不是形象本身。当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时, 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 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 从而使其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例如, 在上《明湖居听书》这一课时, 学生对大鼓书这种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感受, 不了解这种民间艺术的内涵。此外, 作者刘鹗描写王小玉说书的精彩语言学生也欣赏不出其中的韵味。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大鼓书的视频, 然后简介大鼓书的艺术特色。这样, 学生就更直观深入的感受大鼓书的魅力, 从而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教学, 我们可以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 并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 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简捷、明了、高效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 《富春江上》这篇散文, 季羡林的文章写的很美, 可面对干巴巴的文字学生大多不感兴趣, 况且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没有去过浙江, 更没听过富春江, 对富春江的美景也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此, 教师可这样导人新课:有一句谚语是“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浙江的富春江, 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富春江的风光图片, 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游览富春江。于是教师再因势利导,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图、文、声并茂, 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 但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多媒体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力, 让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 在“视”中感受形象美, 在“听”中感受音韵美, 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曾看过一堂《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开课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开头设计的是动画flash画面, 目的是把学生导入荷塘月色的意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很难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意境的。《荷塘月色》课件一开头, 随着《春江花月夜》柔和的乐韵, 荷叶荷花渐渐变暗。天黑了, 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看着荷塘上如水的月光, 仿佛思绪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学生进入了意境, 接着介绍作者在那腥风血雨中的内心感受, 把学生的心由舒缓而引向紧张。重点分析时, 再次进入作品那“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优美意境, 听着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诵, 感受着那大自然的恬静和幽推, 更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现实而最终无法逃避的无奈。情感上的或喜或悲, 心理上的或舒缓或紧张, 形成了课堂情绪的起伏, 最后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意境幻灯图结尾节奏美自然显现。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 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 使课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彰显。同时, 多媒体教学突出了教学手段的艺术化、多样化, 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艺术之美, 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多媒体教学, 能弥补语文教师先天的不足

理想的语文老师, 应该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 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全国那么多语文老师,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者, 有多少呢?通其一者, 已是凤毛麟角。语文教学过程中,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 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全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运用多媒体, 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 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 它用响亮、清晰、优美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 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 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 录音教材, 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 效果颇佳。另一方面, 配乐朗读, 可创设意境, 调动情绪, 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帮手,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 那么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 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异发展的今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优化语文课堂, 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职校生,语文,兴趣,多媒体,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孟一真, 李爽.布鲁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 (14) .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3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学生;心理辅导;运用

【中图分类号】G448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极易受到各种文化信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思想认知。甚至由于承受过多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压力而产生思想认知偏差,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是由于冲动而采取过激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就学生而言,由于年纪较轻,很容易形成对事物的比较顽固的认知态度,执着于错误的思想认知而不愿意调解。鉴于此,笔者就简要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合理情绪疗法基本概述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思想是:人同时有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即不合理思维。当理性思维产生时,个体将体验到愉快、胜任感和成就感;当非理性思维产生时,个体将体验到焦虑、无能、失败感。换言之,心理障碍或异常主要是由错误观念导致的。个体要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才能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其中,A指的是诱发事件,B指的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而C则指的是个体的情绪反应以及行为表现。ABC理论强调人们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不是由外部事件所诱发的,而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所导致的。因此,合理情绪疗法的侧重点在于改变个体不合理的观念,缓解个体情绪困扰,规范个体行为。

二、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1、心理诊断阶段

心理诊断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来访,运用ABC理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产生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基本情况,找出相应的诱发事件,并探讨学生对事件的具体看法和认知,发现影响学生当前情绪和行为的不合理信念。一般而言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包括绝对化、片面化以及情绪化等思维方式。比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导致压力增大,一旦遭受学习挫折便容易产生挫败感而一蹶不振,而有些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比如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或者自己的优点,无法全面的评价自己,容易产生否定自我或者过度肯定自我的极端思想,当然还有些学生很容易受情绪影响,一旦失恋就痛不欲生,情绪低落而无法振作,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来访,全面做好心理诊断工作,为开展合理情绪疗法奠定前提和基础。

2、领悟阶段

领悟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化学生对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解和认知,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学生对合理情绪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和学生一起分析自身的思想认知偏差,引导其领悟产生不合理信念的问题根源。然而,当前我国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备受家庭和学校的关注,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却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无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无法辩证地去看待一些客观问题,在学习生活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而导致情绪多变甚至是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是其却无法领悟到自身的思想认知偏差,很容易因为郁闷而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危害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合理情绪疗法的需要特别注重领悟阶段的工作,引导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发现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并积极的配合心理辅导工作。

3、修通阶段

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认知偏差,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合理的运用辩论、情绪想象等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然而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由于具有自己的思想认知,很容易对辅导老师的辩论产生反感抵制情绪,甚至是引起争执。所以,在運用辩论的手法开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力图说服学生,帮助其摒弃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并灌输以合理的思想认知,帮助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逐步消除学生由于思想认知偏差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修通阶段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协调好辅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争取学生最大限度的配合,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感化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4、在教育阶段

在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前期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辅导效果,帮助学生全面走出思想认知误区,摆脱不合理的观念,进一步强化科学合理的思想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将合理的思想认知进一步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养成一种思维习惯,适应社会现实生活。然而,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很难避免出现走极端的现象,所以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出现新的认知偏差,为学生提供耐心的心理辅导,全面做好在教育工作,充分的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实现预期的心理辅导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情绪疗法作为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立足点在于纠正学生的思想认知偏差,帮助其树立对客观问题的正确思想认知,坦然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效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并向其灌输合理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认知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伟林. 合理情绪疗法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68-270.

[2]葛士强. 合理情绪疗法在就业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河南教育(高教),2014,09:76-77.

[3]王秀慧. 合理情绪疗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基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析[J]. 青年作家,2015,04:81.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4

高春子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在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如何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母语教学值得反思,现代技术手段应用的理念也需要转变,为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追求,多媒体技术要力求适时、适度、适情。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 适时 适度 适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历了前些年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后,无论是教育专家、技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变得越来越理性。在课改实验推进到相对成熟的今天,在很多学科专家期待我们的教学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时候,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程改革的课堂?根据多年的思考和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不是一味依赖课堂上对其技术机械的展示和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灌输,而是在多媒体技术适时、适度、适情地参与的作用下,学生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适时——以教学重难点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语言文字由静变动,鲜活起来,把抽象变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这“合理”首先体现在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上。

例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它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

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二、适度——以教学实效为准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第二点就是要“适度”。

信息技术的参与,的确使得很多的教学环节变得轻松、高效,于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触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各种环节。教师的亲手示范板书被电脑动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文被搬上了电脑屏幕,或是事先录好音再通过电脑播放,相关文字被转化成直观画面让学生欣赏„„多媒体乃至网络课件充斥课堂已经导致我们的教学研究步入了“技术主导”的怪圈——教师课前忙忙碌碌找资料做课件;课间忙忙碌碌控电脑用课件。语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浮躁、奢华起来,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种状况——过!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也使用了课件,但两节课的教学总共只用了两次,一处是上课伊始出现带有纪念碑背景的课题,引导学生瞻仰纪念碑,深情吟诵课题;另一处是在教学正酣时,王老师播放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邱少云被火烧时的电影片断,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的“纹丝不动”,理解这“纹丝不动”忍受的巨大痛苦,感受这“纹丝不动”蕴涵的伟大。两处电教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较好地服务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非常高效地解决了体悟文字的重难点,给所有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到,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创造的不应是华丽的教学形式,而应真正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那么怎样使用才是“适度”呢?所谓适度,就是以教学实效为准,一是画面力求简洁明了,单幅画面信息容量不宜过大,画面的数量不易过多。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纷繁的色彩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注意的广度,变换不停的画面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较差,把握不好,会使他们失去对文字的关注,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二是在缩短抽象文字与形象生活画面的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因为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但也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定格学生的思维,有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果长期处在一种“思维休眠”的状态下,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三、适情——以教学实际为重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第三点就是要“适情”。

当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是否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语言积累、语感训练,是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青睐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要么用在该用的环节,要么就不用,要实实在在地根据客观的条件,根据课文的实情,合情合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我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仅仅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的视觉、听觉、语言和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多,而在精。

而有些教师喜欢将大量的文字信息也用电脑展示出来,不免有“炮打蚊子”之嫌。由于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有限,阅读能力也较差,也为了保护学生的用眼卫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文本信息要尽可能的少而精。有些能板书的文字内容,不宜用多媒体技术出现在电脑上。教师认真板书时一笔一划,也是和学生的一种交流,对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5

作者:袁隽单位:小学邮编:

【内容摘要】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当前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所言。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既要把握好可使用的地方,也要注意使用的时宜和度量。也即该用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不该用的地方和时候切忌满目乱用——能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或少用,的确能起到辅助教学的地方和时候可适度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电教媒体 合理运用

强调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是针对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基本普及的今天,笔者亲眼目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过多、过滥、过于牵强使用电教媒体所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等等不良后果而言。之所以出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种种之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该用,应该如何运用的原因所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该用的地方和该用的时候适度运用,同样还是能让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朝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正面方向发展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举例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趣导入,可适时运用

新课导入方法有许多种:如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本的一些语言文字游戏等等。笔者认为: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描述或活动游戏可以解决问题的,也即能不用电教媒体“辅助”,我们就尽量不用或少用电教媒体;如果你觉得使用电教媒体效果会更好,那你也不妨使用,但一定要做到适时。所谓适时,就是在学生学习情趣低落或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时,甚至对你的语言或口头描述不是很管用的时候,一段精彩的媒体的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引起注意,这样的时刻,使用电教媒体叫做适时。如:小学低段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甚至注意力也不大容易集中。根据低段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来一段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短片)电教媒体,以声像为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展示预先设置好的Flash动画:先出现一幅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接着

伴随着音乐和富有吸引力的音响:“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一个弯弯的月亮从夜空中盘旋而出。学生被动画音乐吸引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很想读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6页。”教学效果不错。

二、理解、突破重、难点,可适度运用

一篇文章内容有主次和难易之分。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口舌,学生还是理不清头绪,一知半解,在这种时候如果借助电教手段,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学生对掉剑人到底错在哪里一时难以理解,因而成了本寓言的学习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分析短文时,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把课前预设的这样一个Flash动画——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在船上掉剑处画上记号,然后小船缓缓驶向和河对岸演示了一遍,学生看到“船上的记号跟着移动,而掉在江中的宝剑却没有动。”学生突然茅塞顿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一下,可以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具体操作是:我先让学生自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看我课前专为他们设计“划亮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二根火柴看到的情景”、“ 划亮第三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划亮一整把火柴看到的情景”的课件展示一遍。学生边看边听边跟随课件中的画面一起想象,课件展示完了,大部分学生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又回到文本的学习,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利用电教这一特殊手段,不仅创设了课堂教学情景,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学生对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生活的本领”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滚”、“扑”、“撕”、“咬”的动态形象,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印象也更加深刻。

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度”——做到适时的同时更强调适度,也即适可就止才行。适时是指你需要用的时候用,而适度,就是使用的时候应把握好电教媒体使用的时间值。电教媒体使用的度一旦失衡,即电教媒体在一堂课中使用量过多或过频,甚至整一堂课成为媒体或课件的播放课,也即一旦电教媒体成为一课堂的主旋律

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学科内容上,而且还会因老师(尤其是对媒体操作还不够娴熟的老师)过于关注“媒体课件”而“疏远”了学生,造成师生“分离”现象,从而导致课堂主题混乱。这样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冲淡学科里面所学的知识。这是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主题混乱、学生思维不够严实深、课堂纪律松乱、形式上“求新求异”而对学科实质性教学内容掌握得浮躁、不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教媒体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最忌讳的。大家要特别注意。

三、绘本阅读、拓展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可放手运用 在现当今语文教学刚涌现出来的绘本阅读教学,适合整堂课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由绘本阅读本身的教学特点决定的。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外书、多看课外书,看好课外书,培养其从小养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带着“广告”色彩的引导性阅读的课堂教学。

使用电教媒体拓展知识,我主张利用课外或活动的时间,采取休闲的方式,在学生不感到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学生适量地看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动画、录像或电脑光碟等媒体资源,不但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电脑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我们能养成甚至当作学生的面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寻找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的习惯,学生也自然明白了网络搜索引擎的神奇,为学生自己有机会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实现增强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并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电脑网络是工具,仅仅是工具。它不能代替你的学习,只能帮助你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绍飞.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2]姚开红.回归语文教学之本[J].湖南教育.2006,(2)

[3]许琴.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0,(3)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6

提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手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采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变迁。

数学科教学中——以前使用的仅仅是老师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加上黑板、粉笔,教具都很少用。后来发展到三机一幕,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校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网络教学。现在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图象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学好,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把静止的实物图和直观图变为活动的变化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首先用幻灯片演示,草地上有8只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运用课件使屏幕上又走来了三只羊,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因为整个变化过程学生看得明白,所以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出题目意思。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接着根据题意和已建立的表象,联系加法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说出要求的“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8和3或3和8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学生不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强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展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刺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促进知识的形成。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的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教师会感到枯燥,让一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象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接着,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得出1小时=60分钟。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计算计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在教学《四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在计算机上出示0、1、2、3、4、5、9这几个可以在屏幕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数,然后,我出一个数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数,使它们组成老师刚才的数。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纵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所以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得到了充分培养。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僻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但是, 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走出误区, 解决问题,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在教学上恰当、合理地运用,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2.1多媒体教学是生动、形象地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中获得直接、 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 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

2.2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地时间。

2.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利人又利己。

3.多媒体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计算机课件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劣势,教学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它的作用对个别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然而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使多媒体在教学中能发挥更大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3.1多媒体课堂的设计

怎样在课堂中运用好多媒体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应该看到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是目前教学媒体的补充和发展,它不是万能的,运用不当,也会有许多局限性。如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其优势,利用黑板、挂图、实物等传统手段,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传授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主要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照“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就是指多媒体的使用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使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适当”就是指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当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多媒体。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控制好教学进度和画面节奏,防止信息量过大而导致刺激过多, 强度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3.2不可忽视板书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因而屏幕遮挡住了黑板,课件显示代替了板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老师流畅、形象的简笔画,工整的徒手作图,会使学生心生敬仰;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计算、推导为主的课程,边讲边用板书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的写出来,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了解每一步骤的来源,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 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大量文字板书搬到屏幕上,又似电影的字幕程序化滚动,即使运用速记法也记不下几个来,大有硬套、硬塞之嫌。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3.3谨防“以电脑为中心”,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和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 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蜕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发挥好主导作用。

4.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篇8

一、利用生动形象的材料,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较为特殊,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神,学习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较为单一枯燥,长时间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和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生动形象的语文材料作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图文并茂且声色和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语文课堂中单调枯燥的教学现状。举例来说,在《草原》这一课中,部分小学生没有见过草原,无法感受到草原的风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草原有关的影像,小学生会被草原的魅力所吸引,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通过观看影像,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这时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搜集关于火烧云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什么叫火烧云?它都有什么形状、何种颜色等,并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理论性知识理解起来较困难。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如何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使老师利用该技术将语文的相关知识以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景象想象不到,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意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与诗中景象有关动画和图片,并配以音乐来营造氛围,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意境,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与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语文的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具体化、形象化的生活画面,这一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比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做好幻灯片,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对颐和园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脑海中能浮现出“颐和园”最真实的样子,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这种新型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加深知识的理解能力。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为新课改提供了技术支撑,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在各个阶段的教学课堂上被广泛应用。此外,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9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以来,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课堂上,我将电教手段应用于科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一、应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分散。因此,在课堂上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实践告诉我们: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冬季星空》一课时,开始我们对冬季的星空进行了口头描绘:浩瀚的夜空,闪烁的星河,各种神话传说我发现学生表情呆板,索然无味。当我打出冬季的星空投影时,屏幕上蓝色的天空群星闪烁。这时,画面上的星星像变魔术似的出现了四边形、三角形、勺子形、人形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形。对着一个星座,我讲着美丽的神话传说。这时,我发现学生全被我的讲课吸引住了,他们听了上句又急于听下句,似乎一停顿就会打破他们美好的想象,课讲完了,我发现他们被通常所见的星空迷住了,他们比比划划,议论纷纷,盼望着夜晚的来临,好亲眼看看所不知道的星空奥秘。

二、利用电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能否解决好教材的难点,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难点的顺利突破,就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般说来,难点问题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必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容易理解,直观的东西。在这方面,电教手段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如我在讲授《呼吸》一课时,人是怎样呼吸的是教学重点,而人的呼吸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这又形成教学中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人的呼吸过程,我利用了大屏幕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空气由鼻进入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扩张送到全身,全身的废气进入肺、肺收缩经过支气管、气管、喉、由鼻呼出体外的呼吸过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记住呼吸的全过程,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可见,电教对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手段,开发学生智能

利用电教,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等,为此,在教学中要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和实践的能力。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颜色、形象思维的,因此,借助直观性,会更容易可更巩固地学习一切。”电化教育,能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多种刺激同时直接地作用儿童视觉、听觉器官,从而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奋,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可以将原来彼此孤立的事物,通过组合和拼接,使他们之间产生一定的顺序和联系。如《春天》一文,提供了八幅彩图,图中所画的都是春天常见并能代表春天特征的事物。教学时,我采用大屏幕,让学生观察每一幅图的景色,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即春天到了,天气转暖,江湖解冻,野草发青,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燕子从南方飞来,蚂蚁也出洞了,农民在田里春耕,小孩子在野外放风筝,学生不仅认识了春天的特征,还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接着,启发学生补充,想象当地春天还有哪些特征,孩子们展开了活跃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展开。

四、运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教育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运用感官,主动地感知和认识客观事物。电教手段具有其它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某一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一定的外界条件,若只是抽象地讲解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获得对这些过程的深入的认识。而电教手段可以将其集中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如:小蝌蚪怎样变化小青蛙的?关于它们生长过程的知识,靠静止的图片是观察不出来的。我选辑了《小蝌蚪找妈妈》录相片。这些生物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首先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们无须意志的努力,就感知和认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又如《船》一课,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史,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插图,编成故事,边讲边出示独木舟、竹筏、皮筏、单帆船,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明轮船、涡轮船这七个投影片。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到:从古到今,船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而且从刚开始的人力划船,逐步发展到风力,用其它多种动力来推进,从而使学生了解船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通过电教手段集中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窄小的空间之内,就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五、利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小学生的观察情绪性很明显,往往不能区别主次,忽而看看这里,忽而看看那里,有时抓住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主要的东西,这是小学生在观察方面的一个缺点,而小学生在观察对象中色彩鲜明、刺激较强的部分比较注意,这是他们的优点。利用电教,能很好解决这一矛盾,如《蝉》一课时,需要观察蝉的发声器,但蝉的发声器较小,活动不明显,在让学生观察时,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干脆不观察发声器,而观察起蝉怎样爬行。鉴于此,这打出了蝉的发声器活动投影片,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发声器的每一部分,并演示了发声原理,再让学生观察实物时,他们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10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无可匹敌的优势迅速进入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能够让文字的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这一切,比起黑板上的粉笔字当然要活泼有趣得多。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叫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的五大优点.1、直观性。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高效性。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习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3、外延性。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4、整合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

5、针对性。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本人认为,只要不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而是多媒体教学研究,采取“拿来主义”,研究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如我校的谢章玲老师在每次上创优课时,借用别人的课件,非常适用、得体、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考虑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不能忽视为之所付出的成本。多媒体在教学中确实有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适用,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做成多媒体。有的教师为了展示课本中的一张图片,与其通过扫描仪扫成图片(还不一定清楚)再加载到幻灯片中演示这样费时费力,到不如直接将图片通过展台演示轻松省劲。实际教学中应考虑到:效益与经济、精力之比。

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的原则.多媒体教学不管如何先进、完备,但它的价值只能是“辅助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的。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学的目标。一些公开课上常见到不少课件将长长的录音、录像内容塞进了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仪、录像、CAI轮流上阵,实在有些劳民伤财。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切不可片面追求形式。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之间的关系。

3、实用性原则.四、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案例1:我校谢小玲老师在今天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播放《桂林山水》的光盘片段,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到了那可爱的桂林山水,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桂林山水》一文的学习,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心向,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紧接着要求学生读课文,并配以 桂林山水的动画。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桂林的水静、清、绿,山的奇、秀、险的特点。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景,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和数字概念动态化,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案例2:我在执教《詹天佑》一文时,有一句话是描述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的“火车上坡用两个火车头,一拉一推,过了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拉,原先拉的推,这样,火车上坡容易多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也不容易弄清楚其中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

3、多媒体教学能增大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感到教材中练习多,课时少。利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3: 我校李凤老师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例题 :例

1、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 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如果设计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1的基础上改动第三个条件,如:“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

如: 妈妈买来10个苹果,8个梨,买的桃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多2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桃?①10+8=18个,18-2=16个,②10+8=18 个,18×2=36个,③10+8=18个18+2=20个.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算式,接着问:要选第①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要选第②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进行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让每个学生从信封里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字条,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编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编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只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过程的速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比较迅速地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使真实、生动形象的图像通过电脑、电视屏幕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犹如雏鹰在空中展翅飞翔,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思维能力的广阔空间。案例4:今天我校的李燕老师第三节课教的《 认识人民币》一课时,首先通过图片引入,使学生认识人民币。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图像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最后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如怎样将不同的面值的钱整齐地归类;用一元一角买东西,有多少种付钱方法;到小超市去购物等,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悦地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在课堂上主动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得的成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里更充分创设学习情境,节约教学时间,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实现了教学知识在形象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转换。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校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多次的培训,使教师不但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并且喜欢上多媒体教学。在帮补互助中,一些教师学会下载课件和制作课件,通过资源共享和成果分享,使教师尝到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甜头。通过使用多媒体教研活动,创造了我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氛围,激发了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把握学生心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11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就业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影响到大学生正常就业。合理情绪疗法对于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情绪疗法概述

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埃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人的认知观念,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分别假定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观念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等心理问题为C,因此其理论又称ABC理论。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通常人们会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毕业生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这种看法,即是认为诱发事件A(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C(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然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B(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的。高校负责就业的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观念,那么对于化解就业困难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端正其就业心态、促进其心理健康将大有裨益。

二、合理情绪疗法在就业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其不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就业时遇到的心理问题,就需要改变大学生种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其基本程序是:先找出使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诱发事件,让大学生客观看待诱发事件,然后分析大学生对它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并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观念,探讨这些观念与所产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改变并最终放弃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合理、正确的就业观念。

1.定位过高的择业观念

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是人才,在择业上表现出“三热”“三冷”。他们对热门行业(如金融、外贸、IT等)、热门单位(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企等)、热门地区(如大城市、沿海地区等)趋之若鹜, 认为只有这些工作才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对艰苦行业(如农林、建筑、机械、地质勘探等)、私企、边远地区避而远之,认为到这些平凡岗位去工作是一种“低就”,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类毕业生自我估计较高,认为自身条件很好,自大的心理使其择业期望过高,过于关注工资收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脱离现实。不切合实际的择业观念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在大学生诉说工作难找时,要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正确的择业观念,让他们明白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好”工作难,是因为择业时出现了自我定位过高,才使他们陷入就业焦虑,感到求职无门。要知道,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国企对大学生的容纳量十分有限,且热门行业的就业岗位也早已人满为患,而真正能大量接纳就业人员的地方,正是民营企业、地方企业和基层单位。这些地方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天地。帮助学生客观分析现实的就业形势,降低他们对未来就业不合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让他们以平常心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正确定位,勇于面向“民营企业”、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职业无优劣、地区无差异的观念;增强他们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认识和理解,教育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摒弃一职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增强参与就业竞争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2.己不如人的自我观念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毕业院校比自己好的竞争者时缺乏信心,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技不如人,在就业市场中毫无竞争力,进而丧失主动争取的信心。这种现象在低学历特别是家在农村的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多,女性出现的比例也比较大。大学生出现己不如人观念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应对策略:在面对这些大学生时,可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纠正其己不如人、找不到工作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通过调整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寻找和发掘自身优势,认清自己的特长、优势所在,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和单位。

3.盲目从众的就业观念

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愿,表现出一种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很多大学生缺乏主见,存在盲目从众心理,总认为人多的单位就是好单位,热门的职业就是好职业,不顾个人实际情况,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没有从职业发展、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去考虑,结果进入工作单位才发现所干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干的工作,只能换职业。

应对策略:大学毕业生就业上的盲目从众心理主要是由于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认识不足。在面对存在就业从众心理的大学生时,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积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审视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摈弃从众、攀比等心理,在合适的时候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从一而终”与消极等待的就业观念

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总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能“从一而终”的工作。这些大学生在就业时非常谨慎,唯恐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结果难免错过择业的大好时机,到头来留下的就只有“悔不当初”。也有的大学生存在就业消极等待心理,不愿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社会、家庭,总认为会有自己的岗位,存在等、靠、依赖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应对策略:对于希望“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大学生,必须改变其“从一而终”的观念,让其认识到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即便是国家机关,也在精简、裁员,末位淘汰已司空见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有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树立动态的就业观,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道路。对于消极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要改变其等、靠、依赖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将自己和社会需求更好地匹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主动出击,检验自己,磨炼意志,了解和适应社会;教育他们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并提高其竞争受挫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调整心态与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三、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开展工作前要认识到,造成大学生错误就业观念的诱发事件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改变性。在对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时,要明白,就业困难若是家庭条件造成的,家庭条件是改变不了的;若是自身能力或条件造成就业困难的,在临近毕业时想让学生明显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身条件也是不现实的。这时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疏导时,就不能对这些现实诱因一味地否认或刻意地淡化,对其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不宜过分指责,否则会引起大学生的不信任,甚至是心理上的抵触。

2.合理情绪疗法本身是一种心理咨询方法,也有其自身局限性。这种心理疗法假定某类人群倾向于用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且这种思维倾向性是较难克服的。因此,对于思维倾向性严重的一类人,虽可能减弱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绝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想法的程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能生搬硬套理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应因人而异,并注意度的把握。

上一篇:居安而思危优秀作文下一篇:多媒体会议室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