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论文

2024-10-19

苏州园林论文(共8篇)

苏州园林论文 篇1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比较

分享

作者:逍遥 鸟人 已被分享5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B]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B]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B]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浪沧厅等。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B]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B]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字画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植物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岭南园林文化[/B]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四)、巴蜀(川西)园林

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

苏州园林论文 篇2

1.1 山、水结合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现代都市人既要享受城市文明, 又留恋湖山之趣, “城市山林”正好统一了这个矛盾。在园林的象征方面, 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 增加了景观层次, 产生了空间感, 而且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 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但明代以前, 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养的气氛, 是和“仁者乐山”的比德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 建造假山时才开始着意于山体形态的多变, 更多地把山作为纯观赏对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观赏者的真情, 经过观赏者审美判断后的假山就变成了真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法则, 不同的景致如峰、岩、峦、洞、穴、涧、壑、坡、矶、瀑, 园山、楼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 各有形式章法, 不能混同。除此以外, 特别忌讳毫无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贵山石。

1.2 沧浪亭园林中山、水的应用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 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 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 迎面一座土山, 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 山下凿有水池, 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魂一样,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 景通内外, 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 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 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 园门北向而开, 前有一道石桥, 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 土石相间的假山, 山上古木新枝, 藤蔓垂挂于其上, 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 苏州园林中的水元素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水, 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 亭台楼阁依水而建, 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 园林就有了活力, 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 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 太阳有了反光, 仿佛水是一面镜子, 映照着周围的一切, 使园林的空间感、层次感更加强烈。

水, 无论在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中, 水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起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体的变化, 既可以创造园林意境, 又可以提高造园的艺术水平。园以水活, 无水不成园水赋予园林以生机和活力。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中国园林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 园林的审美功能代替了单纯的原始虚妄崇拜。自魏晋以来, 老庄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这种流行于历代文人中的隐逸、休闲、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 深深地影响着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原则。苏州园林的设计是这种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而其中尤以水环境的巧妙设计而为世人瞩目赞叹。

江南的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 自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的形式, 依地势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 表达一种“虽山人作, 宛自天开” (计成《园冶》) 的创作思想。这种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 造就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观。苏州园林因水而活, 因水而美。“无水不园”, 是中国古代文人和造园行家对其园林特色和构园方式的一种形象化概括这一特点的形成, 与古人的“智者乐水”, 水有灵气, 水喻财源, 以及因水而活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水景的表现形态是对自然的模仿, 往往以斑驳交错的天然山石为其驳岸, 如同山涧溪流;也往往与其周围空间互相呼应, 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泾形态, 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审美情趣, 水渗透于各个空间, 就水而言, 是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园林审美文化。

3 苏州园林中的石头景观

石有瘦、透、漏、皱、丑诸貌, 可以表达人格意义上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正因如此, 奇山怪石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艺术符号, 造园者善于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景致, 形成深远的意境。园林离不开假山, 而假山离不开石头, 选用何种石头大有讲究。石头的形体虽然千奇百怪, 但都是由于风吹浪激、日晒雨淋, 历经多年而缓慢形成的, 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因此, 中国人总是把“石”与“古”联系在一起。此外, 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也说:“石令人古, 水令人远。园林水石, 最不可无。”这一园林美学名言概括了这样一种园林审美现象, 即人们面对奇石名品, 往往会萌发怀古之思: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 想到它和历史上某一名人的关系, 由石上的古题刻而感叹沉思, 这就是“石令人古”的审美体验。品石, 是伴随着叠石而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单枚点缀, 还是成组列布, 当时各园均以太湖石为第一品, 因为其体态丰富多姿, 体形又高大, 有所谓瘦、透、漏、皱的特点, 既可远观, 又能近赏, 是适于点布的理想石品。太湖石在园林上的凹凸和纹理, 也就是计成《园冶》中所说“文理纵横, 笼络起隐”。对石来说, “皱”的功能是破囫囵之体, 去平面之态, 使其立面显隐起伏、纹理丰富。这样, 石头的受光面就富于变化, 色调就不显呆板, 从而使人感到耐看。

4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4.1 造景植物的选择

绿是植物的统称包括植物的单体美和群体美。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无论是植物单独布置, 还是与其他元素相搭配都能很好的形成景色, 且构景灵活, 自然多变。植物的花色、叶色、枝干色彩丰富, 不同的植物色泽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又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因此, 植物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色彩, 点缀园林空间。然而竹类植物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观赏植物。

绿化环境, 陶冶情操。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 一次造林、经营合理, 可供持久利用。竹林绿化能给污浊的空气以清新, 消减喧哗的噪音, 清除城市“三废”, 给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清静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竹子与园林山石配合, 可形成写意山水式的组合景观,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 即充满诗情画意的竹石小品。竹子与建筑配合, 除一般植物那样对建筑物起软化、平衡、遮隐等作用外, 常形成画境式景观, 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当窗”和“粉墙竹影”等。

4.2 植物造景的运用

植物因其具有生命力且不断变化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令人赏心悦目, 心旷神怡;植物中乔、灌、地被因其高低差异而形成高低起伏的变化, 改变地形, 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还可以用来软化建筑、美化风景构图, 起到加强和山水气韵的作用。“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阐述了植物必不可缺的地位。

有人说, 园林是未完成的艺术, 游赏者的加入使其艺术性得以完成和实现, 这种说法其实深得园林鉴赏之精髓。在这里, 观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合为一处。一山一石, 一花一木, 由于有了人的精神属性而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主观艺术趣味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苏州园林论文 篇3

但是,你同时又会发现:《中国石拱桥》笔墨多花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上,而《苏州园林》读完全文,却未见任何一个苏州园林的名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类型如此相同,而表达方式怎么会如此相异?尽管表达如此相异,而两类事物的介绍说明,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怎么会几乎是同样的鲜明、突出?

叶至善先生的话对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很有帮助:“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我父亲(即作者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苏州园林》原来就是这一本摄影集子的“序言”,知道这一点很重要。苏州的100多个园林,一个个园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读者可以随手翻看这本摄影集,序文可以不必再去赘述这个园林或那个园林是什么模样儿了。序文要考虑什么呢?当读者在翻看这许许多多园林的照片时,是否能领略它们的特色、妙处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否能看出作为一个地方的园林的共同风格?对一般观赏者、读者来说,这些未必都能理会,更不易明了透彻,序文就要起介绍、引导、启示、点拨的作用。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作者从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如果平时不熟悉苏州园林,或即使熟悉,却未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就不能得出这样准确而精到的判断。序文一说,就有使读者或观赏者顿开茅塞的作用。

等到读者对照着一幅幅图片,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这些说明文字读完,无论是对于苏州园林知识的增长,或是对于审美观念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游览观赏苏州园林的兴味的加浓,都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如果要问序文中未提一个园林,怎么会同样那么具体、优美、生动,这恐怕还得归功于作者对共性所作的具体而精确的概括。一句‘话,是共性中含着个性,读者可以从这共性中明明白白地领略到“苏州园林”的个性。掩卷而思,个个苏州园林的整体美和局部美都会映现在你的眼前。

那么,《中国石拱桥》呢?文章开头也描述、介绍了石拱桥的共同形态、结构和共同的美,但都很简略。这与《苏州园林》有极大的不同,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说就可以明白的事。但作为中国石拱桥,上下数千年,纵横九百多万平方公里,人们眼前又不一定有一座石拱桥,更不用说那闻名四海的赵州桥、卢沟桥了。总之,如果不拿几座具有代表意义的石拱桥来展示一下,就不足以显示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杰出优美以及它的世界地位。这也许就是从个性中显现共性的妙用吧。

苏州园林教案 篇4

【总课时】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安全教育】:不要携带管制刀具。【学习过程】:

一、小组预习检测

(一)知识准备

苏州园林(或名: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从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二)预习检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嶙峋()

着眼()

琢磨()

丘hè()

轩xiè()

相间()

对称()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标本:__________

④败笔:________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学生读课文后,思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

3.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导游的口吻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山堆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沼的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二)质疑探究

4.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第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7.(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感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略

3.略

4.A.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B.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很好 采。

C.摹状貌。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6.(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7.(1)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2热爱园林建筑艺术,热爱祖国

8、略。

(三)释疑解惑

三、当堂拓展训练 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要求:(1)、抓准特点;(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3)、用3~4种说明方法;(4)、字数:不少于200字。

苏州园林教案 篇5

1、说出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2、找出表明苏州园林特征语句,写出其他段落是怎样说明这一特征的。

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习重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方法,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学习方法: 朗读,勾画,交流,理解。学习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资料,了解作者。收集资料,了解苏州园林有关知识

2、通读课文。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将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批注在书上。

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勾画出能够表明每段中心的句子。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二、自我小结

我预习的收获: 我在预习中的疑问:

三、同步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池沼:天然的水池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3、辨析近义词,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技术、艺术、方法)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完好、美好、完美)的图画。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4)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B(改为“迥然不同”))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是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名绍钧,字圣陶。写出自少三个你知道的苏州园林的名字:

6、写一段话介绍文学名著,要求从《 三国演义》 《 鲁滨孙漂流记》 《 繁星· 春水》 中任选一部,至少选用两个备选词语,并在所选词语下画横线。备选词语:大气磅礴 清纯自然 曲折跌宕 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行云流水 百折不挠

示例:《三国演义》 是一幅描写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座里程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反复读课文,找出表明苏州园林特征语句,写出其他段落是怎样说明这一特征的。学习过程

一、学案导学

1、朗读课文,找出表现苏州园林总特征的语句。

2、思考、讨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讲究”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切”是说处处讲究图画美。)

3、小组讨论一下: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三至六段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文章第三至六段内容则与这四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另外,作者还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图案和色彩搭配三个细处简略地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5、请大家按照以下提示学习3自然段: ①3自然段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③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④这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6、第四自然段比较长,对这样的语段,我们将采用一下办法来学习。(1)给这段文字每个句子标上序号,用“||”划分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意思,结构就清楚了。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4)请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句子:(5)请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池沼特点的句子:

⑹ 依次找出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分类别、举例子、引用)

⑺ 还有句子意思不理解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二、课堂检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读课文,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说出本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习过程

一、学案导学

1、分组学习五、六自然段,完成下列作业:(1)概括段意并指出说明对象:(2)指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3)指出说明方法和它们的作用:

2、想一想: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这里,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3、从全文看,你认为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4、这篇说明文语言既生动又准确,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各举两例和同学交流一下。

5、自我小结:

二、问题探究,质疑创新:找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再读一读,背一背。(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了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可取的。”(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句中的“画”“图画”,应该就是中国画。(1)和(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中国画上最常见的。这就足以说明园林建筑与绘画是有密切关系的。

三、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举例子)(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打比方)

四、拓展学习专家名人说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陈从周

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闲步网狮园》刘国正

《狮子林即景》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代维则

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推荐) 篇6

叶圣陶

[教学目的]:

一、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四、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出示目标

四、自学指导:一人一段轮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完成下列五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标本,典范,影响。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5、结合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结合课文的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六、当堂拓展训练。[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分

细处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学习本文多样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小结时,我叫大家下去找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解决说明方法的问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典型的句子,说说都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六、作业:

书面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论苏州园林在美国 篇7

现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 苏州园林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在增多, 而将苏州古典园林搬到美国的事例也在增多,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文化产品走出了国门。笔者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园林这一物象表现出来, 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认识新时代苏州古典园林的价值,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笔者探访了位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 纽约史泰登岛上的寄兴园以及洛杉矶的流芳园, 并且调查了波特兰的兰苏园。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在美国的苏州园林的情况

(一) 园林的文化背景介绍

“明轩”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它是仿苏州园林网师园中的殿春簃而成的。1978年, “明轩”由苏州园林系统承担, 整个庭园占地面积460.2m2, 建筑面积230m2, 由门厅、曲廊、主厅、半亭、假山水池、露台、天井、围墙组成。1980年元月2日在纽约正式建设, 27名专家组人员经过102天刻苦努力, 终于在5月23日圆满竣工。建成后的“明轩”保持了苏州古典园林轴线对称、简洁紧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特点。

位于纽约史泰登岛的中国园林寄兴园是各界长期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包括史泰登岛植物园、纽约市政府、私立基金会、中国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众多个人、公司和财团以及纽约

的各个方面, 使得中国水烟壶不再是普通的生活用具, 而是体现中国人高雅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时代特征, 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

三.民俗文化美

“本系呵烟器, 呼壶也近之, 鼻嘘雨云驰, 既济占周易, 司人缺礼仪, 最宜微醉后, 旁拏小童儿。”注[1]清代诗人李调元用周易“既济”卦象来形容水烟壶的水火相融的神秘与完美, 同时也描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抽吸水烟壶的情景。吸食水烟壶, 在欣赏把玩之中, 还能感受那“方池小小, 咕噜咕噜”作响的滋味和意境。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声、色、味的多重享受才使得水烟壶在明清到民国时期如此盛行。一般人都认为抽烟是男人的专利, 但抽水烟壶却也同时受到旧时妇女的喜爱。五六十年代的人还能回忆起家里的老爷爷、老太太们手中把玩着咕咕作响的水烟壶, 盘腿而坐拉家常, 那是一种闲逸生活的消遣。

中国的水烟壶也融入到少数民族奇异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中。佤族用点水烟壶作为一种向意中人表达爱慕的方式, 男青年唱起小调, 用装烟点烟来试探姑娘的心意;土家族、瑶族的婚礼上, 水烟袋是不能缺席的婚嫁品;满族家庭里, 新媳妇过门, 怎样伺候婆婆抽水烟, 装烟、点烟是新媳妇的必修课。

结语

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既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产儿, 又是一种人类心理结构的对应品。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的水烟壶大都会地区侨界人士。植物园总裁休伯女士于一九八四年提出在植物园修建中国园林的想法。寄兴园由中国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苏州分公司施工, 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 已故中国园林设计建筑专家邹宫伍为主要设计师。所有建筑材料配件在苏州加工制造, 精美的太湖石选自太湖地区。一九九八年春材料运往现场组装。四十名来自苏州的能工巧匠不辞劳苦, 埋头苦干, 六个月便工程告捷。寄兴园与一九九九年六月正式开放。

兰苏园在波特兰的市中心, 面积40000平方英尺, 拥有8000平方英尺的湖泊与10000平方英尺的景观。1985年, 中国苏州与波特兰建立姐妹城的关系。1989年美国华人古典园林协会成立, 旨在波特兰市中心创建苏州园林, 2000年9月14日兰苏园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兰苏园的植被将人与自然融会贯通的同时, 也将兰苏园内外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使有限的空间充满无限的想象。在曲折小桥边, 蜿蜒曲径上, 感受异域的苏州园林意境。

位于洛杉矶汉庭顿园林的流芳园, 是由私人募捐而成的苏州古典园林。2003年7月, 亨廷顿与苏州园林设计院签约, 由陈从周教授的弟子陈劲担纲设计, 在亨廷顿植物园北侧打造一座面积为12亩的中国园。2007年11月底, 经过1年多时间的建设, 完成了这座海外最大的苏州园林, 并正式命名为流芳园。2008年2月23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遵循地道的苏州园林建筑原理, 结合优美自然景色的山水园林。茂密的树木, 保留下来成为绿意盎然的背景, 而汉庭顿园区当中, 每遇豪雨就会积水的低洼处, 依势改造成了人工湖。苏州式的建筑与来自江南的太湖石, 环绕错落在湖泊周围, 与原生的加州橡树形成有趣的对比。

(二) 苏州园林在美国因地制宜

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来到美国, 也要适应当地的地质环境。位于洛杉矶的流芳园处于加州多地震区, 当地有十分严格的建筑法规。基于苏州园林传统的木结构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在中西建筑师以及园林设计师共同努力下, 他们求承创新, 即采用钢结构。钢结构设计在已设计完成的木结构基础上进行, 钢结构在达到结构体系要求的基础上留出余地外包木料。在设计阶段, 施工方参与设计过程, 提供细部节点详图及钢结构连接件尺寸, 与建筑设计方、钢结构设计方反复复核调校钢结构尺寸, 使木构件既

的实用价值已经逐渐消退, 但它的魅力, 它的美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原始使用功能, 它既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结晶, 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遗韵和传统手工艺的轨迹, 又浸透着中国浓郁的民俗文化, 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各民族、各地区的乡俚习俗、市井风情、民间传说的可贵证物。

有哲学家把烟与烟具看作是一个哲学例证, 烟是虚无, 而烟具是存在的。烟有害健康, 它也许会在人类文明中灰飞泯灭, 但是烟具尤其是像中国水烟壶, 承载着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 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

注释

[1]清代诗人李调元的《咏水烟袋》参考文献

[1]王安珠.《中国烟具文化》[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2]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3]程厦玉.《陋习用具亦传神—简述千姿百态的水烟壶》[J].艺术市场2010 Z1期.

[4]阿彬.《阿拉伯的咖啡与水烟》[J].世界文化2005年10期.作者简介

肖为,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8级研究生。

能与钢结构牢靠稳固连接, 又能保证完整的古建外观形象。 (1) 此外, 考虑到儿童安全的需要, 他们在设计桥梁时减少了空隙, 增加了高度, 并采用水泥浇筑的桥, 而不是采用苏州园林传统工艺上的木结构。同时也设计了完善的残疾人坡道。因为在加州的建筑法规中要求正常人能到达的地方, 残疾人士也可以到达。坡道的设计体现了美国文化下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这同时也是对苏州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植物造景上结合当地的特点。美国加州多橡树, 橡树高大壮硕, 但在传统的苏州园林里没有使用过橡树造景的经验。为此设计师根据橡树的造型以及周边松树的意境, 营造了“听松亭”和“浣花溪”。“浣花溪”曲水流觞, 结合橡树的高大茂盛浓密荫郁, 营造出苏园曲径通幽, 流水之声宛若悠扬琴声的古典意蕴。兰苏园在波特兰堪称是一座中国植物活化石博物馆。那里有中国丰富的植物品种。园内有近500种植物, 绝大部分来自中国的东南地区, 许多直接取自苏州园林, 并按照植物特性使之交替繁衍, 确保季有花香, 月有果实, 四季常青, 品种繁多而不重复。

二、美国的苏州园林是展示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基地

苏州园林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各门艺术, 组成浓郁而又精致的艺术空间。曹林娣教授指出:“苏州园林有山水诗的意境、山水画的美景, 又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是活的艺术, 美的佳作……苏州园林走向世界, 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使者’和‘永恒贵宾’”。 (《苏州园林文化精神的承传和传播》曹林娣)

波特兰的兰苏园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殿堂。在中国古代, 兰苏园是秀才会考之处, 也是文人墨客颂诗作画的胜地。兰苏园的建筑包括舫、廊、闺楼、桥、水榭、堂屋、亭等。在石壁门廊上雕刻着对联、梁眉碑文、谚语或是文人雅士之词。05年为庆祝兰苏园建园五周年, 举办了中秋赏月活动, 还专从中国运来了月饼、石榴。月饼象征团圆、和谐美满, 石榴则象征殷实富裕、多子多福。另外兰苏园还举办品茶会, 展现中国特有的茶道。

有海外最大中国园林之称的流芳园, 其开展的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已不胜枚举, 在文化领域更是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流芳园李关德霞馆长的率领下, 进行了中国园林的系列演讲、春节家庭联欢会、春节舞狮活动, 另外还举办进修课程、导向培训项目、中国和亚洲庭园研讨会。2009年还举办了翁氏家族六代书法展览。笔者在探访流芳园时, 正值流芳园邀请国内的专家学者参加苏州园林庭院设计如何运用到加州庭院设计方面的研讨会。流芳园将中国艺术文学建筑植物学和中国文化向国际有识之士交流传播, 并且试图运用到现实的环境之中。

寄兴园是中美政府友好合作关系的产物, 在园内还时常有教师向学生讲授中国文化, 寄兴园在纽约州地区已经是向中小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很好的教育基地。

三、美国人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居住在纽约州首府奥伯尼的艾瑞克女士十分喜欢园林, 她曾参访多个在美国的中国园林。笔者曾向她展示苏州四大古典名园图片和视频, 她说:“苏州园林建筑的飞檐翘角非常好看, 在她印象中是东方文化的特色。另外她觉得湖石假山在别的国家园林里很少见, 她很欣赏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有些还形似动物造型, 不同于意大利及法国园林的雕像, 显得生动可爱。”此外笔者调查了一些美国人, 通过向其展示苏州园林的造园元素如花窗、廊、亭、榭、桥、铺地、家具等, 询问他们的看法。汤姆是一位退休的律师, 他觉得月洞门的造型很独特, 当笔者告诉他月亮在中国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它代表着家庭的团圆, 也代表着人生事业的美好圆满, 他听了更加喜爱月洞门。米兰是一名美国大学的研究生, 他说:“白色粉墙上的花窗很特别, 我印象中的中国艺术是小巧而精致的。透过花窗看到对面的景物, 显得与众不同。这和我印象中的中国文化达成了一致。”此外, 除了花窗、太湖石、亭子, 鱼池莲花颇得外国小孩的喜爱。笔者在流芳园做志愿者当园林导游时, 深刻了解到外国人对中国园林文化浓厚的兴趣。在明轩, 笔者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的美国老太太担当园林的导游。在寄兴园每周二都有一个热爱园林的美国人罗尔来修剪园林花木。在流芳园, 每周都有志愿者来担当园林导游、清理园林、清扫匾额楹联上的灰尘或者修剪园林花木。他们为苏州园林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四、苏州园林在美国的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目前, 美国人对中国园林的认识尚不足, 甚至会把中国园林误认成日本园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外开放是近20年的事情, 中国园林在美国也只有少数几例, 日本则不同。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汪悦进教授认为, 中国园林在西方并不是很陌生的东西, 从18世纪以来, 欧洲就对中国花园非常感兴趣。但是20世纪以后, 日本园林就在美国非常流行。二战后, 西方以及美国人情绪的变化, 他们开始追求反主流文化, 从东方文化寻找精神资源。而这时富有禅意的日本园林开始对美国特别的有影响力。20世纪60年代, 西方对亚洲园林情趣的追求主要还是日本园林文化, 顺带的中国园林只是属于附属的作用。近几年造了很多苏州园, 从中华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 中国园林的影响力在逐步加强。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教授认为, 苏州园林已经被世界接受了, 首先它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又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这充分证明了苏州园林的价值。一些海外人士喜爱苏州古典园林, 并为之走向国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展望苏州园林海外发展历程, 前途一片光明, 但现在任重而道远。

注释

(1) 黄勤.传承与创新, 异国再造古园林.建筑.2009 (21) . (2) 曾昭奋.兰苏园记.世界建筑.2001 (1) .

参考文献

[1]黄勤.传承与创新, 异国再造古园林.建筑.2009 (21) .

[2]谢爱华.海外最大苏州园林“流芳园”规划设计回顾.中国园林.2009 (3) .

[3]曾昭奋.兰苏园记.世界建筑.2001 (1) .

《苏州园林》教学谈等 篇8

梁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撰写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根据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的美景,插入导语: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江山秀丽、建筑奇特、社会上流传着许多赞美的俗语。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听了这些赞语,同学们对这些地方一定会更加向往。是的,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无怪乎人们把苏州园林称为“园林城市”。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了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漫步园林

1听读: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

2朗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每段大意。

3思读:速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观赏园林

1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的呢?认真品读课文第三段至第九段,抓关键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至第九段介绍的内容及其特点。

2提问: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分别与哪几个自然段对应?第二段与第三段至第九段是什么关系?此环节的设计理清了总、分、总的结构,体会这样构思的好处。

四、赏读课文,畅谈园林

1活动“导游大比拼”——赏读段落美: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精读课文中的一段,然后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苏州园林某一方面的特点。此环节学生要能说好,就能认真去赏读相关段落,更能使本课的教学达到高潮。

2赏读语言。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揣摩语言,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对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杜胜林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创作。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那么,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首先该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是学生接触的高质量的精神财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各种方式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导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注意把握好情节,扩写成一篇小说;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再造思维,应用夸张手法,将其改写成戏剧;在学习《我与地坛>时,还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不断想象,一起为其续写不同的结尾。

教学中通过改写、续写、扩写等方法,一方面可以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周密计划,科学安排,系统训练。在运用形象思维训练想象时,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30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探索,从而培养、训练学生应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活跃思维,从而创造既有科幻共性,又有自我个性的新形象。这样,作文教学富有吸引力了,学生知识面更加宽广了,更加喜欢思考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并提高了想象思维能力。

上一篇:校长奖学金的申请理由下一篇:回母校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