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概论教案

2024-11-17

印刷概论教案(共9篇)

印刷概论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印刷概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印刷的定义和印刷的要素、印刷发展史,现代印刷技术,而至关重要的是要懂得印刷的原理工艺和大概的流程。

2、现代印刷技术中按版材分出的:平、凹、凸、孔常见的印刷技术。

3、现代数码印刷技术,CTP数码制版技术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达到教学目的其难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职业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有动手能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学校不可能全部模拟实际印刷生产现场,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教学效果这就是的工作重点。

2、要用多媒体多模拟和拍摄生产现场,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光听和看还不行要创造条件要学生动手,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去体验一些技术关键。

3、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分析和批改作业中获取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我们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在写作业时暴露的问题,要在第二天上课时予以纠正和讲解,对于普遍存在的理解误点,要详细讲解,直至弄懂弄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程重点和要点知识。

三、教学内容

1、《印刷概论》 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2、印刷术从发明至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印刷的范围越来越广,书籍、报刊、杂志、资料、画片、地图、货币、单据、商标、电路板等,无一不是印刷的产品。印刷业已是现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行业,是人类文化、信息交流的有力工具,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印刷技术发展史

1、印刷术的萌芽——印章、拓石

印章:俗称“戳子”,现称图章。

“拓石”复制的方法最初是从正写阴文取得正写文字,大约到了北魏时,又出现了从正写阳文取得正写文字的拓石复制方法。

由于大印章的出现和拓石方法的改进,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上的条件。所以,“印章”和“拓石”的出现是印刷术的萌芽。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已相当发达,推广的范围日益扩大,从官方到民间,从京都到边远的城镇都有刻书行业,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3、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北宋庆历年间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术的一大贡献。

毕昇活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活字材料的改进。其二排字技术的改进和印刷技术的系统总结。

4、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后,公元7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

德国人谷登堡于1440—1448年间,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印刷技术成果,在世界印刷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明的铅合金印刷,特别是把过去的“刷印”方式变为“压印”方式,为现代印刷术奠定了基础,为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近代印刷技术的兴起

1807年铅活字印刷术开始传入中国。1829年法国人杰诺发明了纸型浇铸铅字版。1838年美国人制造铸字机。

1845年英国人制成了重铬酸盐和胶组成的感光液,从而实现了用照像的方法制作铜锌印刷版。

19世纪40—50年代,轮转印刷机,提高了印刷速度。

清光绪26年(1900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所属土山湾印书馆在中国最早使用照相制版术。

1796年德国人桑纳费尔德发明了石印术。

1900年开始使用胶印机,从而为提高图画、多色彩图的印刷质量打下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我国于20世纪初由商务印书馆引进胶印机及胶印技术。

6、信息时代的印刷工程计算机在印刷技术中的应用,首先是从印前开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1、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好本课程的基本点,为此理论课必须和验证性实验和实践性实习课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解和牢记本课程的重点和要点。

2、根据课本内容制作和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视频、图片和音频动画多种手段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要求。

3、调试准备好印刷所用的机器设备、材料和相关印刷行业色彩标准。

4、设计实验记录分析表格,制定实验评分标准。

5、准备一定量的彩色印刷品样张,供观测和分析使用。

6、本课件的标准术语学习及和平印技术有关的行业标准的学习。如CY/T5-1999国家行业标准的学习。

五、实习训练内容

1、齐纸操作。

2、参观生产现场,了解生产流程。

3、收集平、凹、凸、孔印的产品给学生看,建立基本概念。

4、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

5、介绍数字印刷和UV印刷。

6、数字化流程和印刷质量控制、7、投射式密度仪的调试和使用(会用密度仪检测菲林密度范围)。

8、乌格拉信号条、梯度尺、刻度显微镜在印刷色彩品质检测中的正确使用。

9、印刷品色彩分析检测实践。

10、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和规定的质量指标对印品进行质量检测实训。

六、小结和作业

1、本课程是印刷专业的基础课,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伸缩性较大,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中,可以和生产实际中的印刷工艺概论,印刷机械概论及印刷质量管理概论结合起来讲。

2、本课程授课质量的优劣对以后的各专业课影响很大,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避免照本宣科,“要走出教材”扩大视野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知识点要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均衡发展。

3、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印刷企业的三个质量控制点? 2.规定网点扩大范围在多少之内? 3.数码印刷的适用范围?

4.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水路和墨路在印刷机的作用? 5.一台常见海德堡印刷机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6.在印刷工艺过程是如何控制印品的套印精度的?

7.为什么CMY三原色油墨等量相加得不到中性灰而变成暗茶色? 8.简单讲述常用四种印刷模式? 9.什么是印刷?印刷的阶段分解? 10.印刷的五要素是什么? 11.什么是UV?

12.什么是润湿物?什么是被润湿物?

13.为什么阳图PS版经过紫外线照射曝光后显影液可以溶解其预涂层? 1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度仪的工作原理? 15.什么是测量仪器的重复精度? 16.修版液与洁版膏作用的异同? 17.你所知道的常用纸张有哪些品种?名称?适用范围? 18.用你所学到的印刷专业知识画出印刷流程图 19.印刷生产系统有哪几部分构成? 20.各部分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21.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各流程的差别是什么? 22.上述印刷品上的总墨量怎么计算? 23.PS版的保护胶的使用方法? 24.润湿粉的作用? 25.国家行业标准CY/T5-1999中C、M、Y、K四色版的实地密度规定是多少?

印刷工程系 2010年9月曹仁祥

印刷概论教案 篇2

怎样才能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效? 这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普遍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08年11月,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评选”活动,开始面向全国高校4万名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开征集“精彩教案”。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征集、评选活动,以课堂现场教学形式,生动、直观地交流教学方法改革新经验,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学手段创新, 推动各高校严格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过程,指导教师精心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案,鼓励教师研究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 就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谈以下三点体会。

一、高校思政课的精彩教案内容必须既立足教材又体现与时俱进性

现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并且作为重大项目集中了全国教学科研力量组织编写。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成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 组建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 按课程组建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组,编写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编写教学大纲和一套试用教材[2],因此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思政课教师编写的教案内容必须立足于教材。

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除了必须立足教材外, 还必须不断吸收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体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如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这部分教案时, 必须补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梦”, 这部分内容必须给学生系统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因为教材编制有滞后性,不能时时更新,因此教师编写教案时应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加到教案内容中。

二、高校思政课的精彩教案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

思政教师在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彩教案内容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四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自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重要制约作用的社会育人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因此,教师编写的精彩教案内容必须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教案内容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教案内容必须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大学生认知和心理特征,以提高教案内容的针对性。

例如,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内容的针对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教案内容必须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毛泽东思想,指明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解放、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带领我们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这一历史进程的介绍,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基本原理,使其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其次,提高教案内容的针对性,不应回避重要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的社会环境,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制约性。因为当今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当中,他们生活的社会现实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社会转型、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滞后。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不完善引发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问题,造成了医疗、住房、教育、就业、贫富差距和社会差别的扩大及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在学校及课堂接受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编写教案内容的时候应该充分思考,如何教会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提高精彩教案内容的针对性,必须针对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当代大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就是说教式理论教学,因此要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

三、教师在编写精彩教案时须考虑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学成功和教学质量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记忆和熟练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4],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编写教案时必须充分思考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

第一,思政教师在编写精彩教案时应该考虑如何在教案设计上体现教学方法改革。现在很多思政教师都呼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而改变或放弃传统教学法, 但笔者认为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传统文字板书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现教材结构严密的逻辑性; 而现代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运用图片、影片、声音等因素,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思政教师在编写精彩教案时还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因为互动教学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主演”,而是“导演”,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主动施教,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第二, 思政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告诫全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必须通过学习———精通;通过实践———应用。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只有课堂理论教学, 至于社会实践特别是校外实践就比较不受重视。而思政老师能做的事只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因此思政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内直接安排大学生开展讨论、辩论、小品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印刷第10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篇3

必修二第 9 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前预习】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

一、戏曲的起源

1、什么叫“傩”?“傩戏”又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说 傩戏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傩”是原始时代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活动。后来这种巫术仪式转化为戏剧表演,就形成了“傩戏”。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傩”发生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后来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在傩舞中扮演角色,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于是就形成了“傩戏”。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为什么戏曲又称“梨园”

梨园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主要职责

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二、完备—宋南戏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为何说元曲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2、元代戏曲的繁荣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又不愿在元朝做官,将才学纳入戏剧创作中。

3、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的特点:

三、徽班进京

1.徽班进京

师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进京后,由于唱腔丰富生动,而高

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徽调表现力愈加丰富,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师 京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

板 书:

2.京剧的产生

多媒体课件显示: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师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戏剧。那么京剧的源头是哪几种古老戏剧呢?

生 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的精华。

板 书:

(1)源头: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

师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

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师 那么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板 书:

(2)京剧形成的因素

生 当时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多媒体课件显示《弘历观戏图》)师 当时的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板 书: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生 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

师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明清时期流行的地方戏秦腔、弋阳腔、徽调、二黄调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地方戏出于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板 书:

B.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

生 明清时期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的环境,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京剧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板 书:

C.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

板 书:

D.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师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为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京剧的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多媒体课件显示《同光十三绝》图片)师 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那么京剧到底有什么样的表演特色呢?

板 书:

(3)特点

三、程式化:即按照一定的程式表演

唱、念、做、打的程式化。

布置作业

列表说明中国古代主要戏曲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剧作家或者演员。

板书设计 第11课梨园春秋

一、大傩之舞

1.原始时代:带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 2.戏剧表演——傩戏

二、南戏与杂剧 1.南戏

(1)南戏产生的条件

A.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瓦舍 B.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2)内容

2.杂剧

(1)元杂剧兴起的条件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处在社会底层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

E.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2)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等

三、徽班进京 1.徽班进京 2.京剧的产生

(1)源头: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

(2)京剧形成的因素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 C.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 D.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3)特点

A.舞台和时空方式 B.角色类型 C.唱腔伴奏 活动与探究

1.课下查找一些戏曲资料,比较京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学一些京剧片段或者地方戏片段,如安徽的黄梅戏,江苏的越剧等。

3.中国有上百种地方戏,作专题调查,了解京剧与地方戏的历史联系。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1.解题关键:了解脸谱中的角色各是谁。

思路引领:第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第二排从左到右分别是: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孰。

答案提示:孙悟空是武生,其余七个角色均是净。

2.答案提示:元杂剧是将诗歌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京剧中的脸谱汲取了绘画中的一些表现形式。戏剧和园林最大的关系呢,有一句话叫移步换景:走一步呢,这个景象就另外是一个样子。园林艺术重形象更重意象,即更应该重视它内在的主观意象。游园赏园者是通过园林 8

这个自然的空间领域形象,唤起想象和联想,生发出园外意、景外象、象外情,余味绵长。戏剧汲取了园林的表现手法,更重意象。

自我测评

1.答案提示:京剧产生和发展历程: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同时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了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迎来了繁盛期。

京剧形成的因素:①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②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③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旅游概论教案 篇4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方法、旅游活动的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按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辨别词义: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一、旅游的定义 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

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例1:在中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强调其目的的消遣性。

例2: “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教授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例3: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教育出版社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第2页、中国旅游出版社(美)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13页)

例4: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分析见教材46页)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47页)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

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行。

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

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在对旅游的定义中,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

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人们之所以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的目的可以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其他:◎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

◎娱乐性、异地流动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地理变动性

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

(一)旅游的属性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新奇、追求体验感受等,所以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

与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是前提(旅游活动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业的兴起缘于经济。

旅游与政治关系密切。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可以改善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

◎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如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如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5):旅游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又如高教版: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

课后思考: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骨折概论教案 篇5

教学部门: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外科学教师姓名:李溪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外科学

年级

专业

临床

授课教师

李溪

职称

讲师

课型(大、小)

理论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骨折概论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外科学》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实用骨科学》胥少汀主编.军医出版社2005年第3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骨折定义、骨折成因、骨折分类、骨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骨折并发症、骨折愈合的过程及标准、骨折治疗原则、骨折的急救处理。

二、熟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开放性骨折的处理,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处理。

三、了解骨折愈合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有初步认识。掌握骨折的并发症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发症有时候比骨折本身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能够正确快速的处理急诊骨折病人。

难点:初步接触骨折,解剖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受力点分析抽象,需要结合显而易见的解剖特征及力学特征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

骨折理论知识和相关解剖知识详细讲授与鼓励自学相结合。骨折并发症结合临床病例讲解。电脑幻灯片讲解、板书(解剖图)、简单的骨折影像学检查。骨折急救的模拟实际操作。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结构条理,逻辑清晰,思路明确,讲解内容图文并茂,在多媒体图片或挂图、模型等教具的直观视觉感受下,通过精简,严谨的文字讲解,使同学能够在深入浅出中掌握知识,并通过各种图片及视频,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骨折定义

Definition of fracture 四肢及躯干骨的解剖特点解剖概要;骨折的定义,成因。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 Closed fracture 开放性骨折 Open fracture 不完全骨折 Incomplete fracture 完全骨折 Complete fracture 稳定性骨折Stable fracture 不稳定性骨折 Unstable fracture 骨折移位类型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fracture displacement 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骨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全身表现,局部表现;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普通射线、CT、MRI检查的用途。骨折的并发症及原因、诊断 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

影响骨折愈合因素Factors that influence union of fracture 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治疗方法的影响 骨折治疗Treatment of fracture First aid 急救: 1.抢救生命Save lives(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2.包扎伤口,止血

dressing of wound and control bleeding(hemostasia)3.骨折临时固定temporary immobilization of the fractured limbs by various ways 4.迅速送医院

rapid transportation to the nearby hospital 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手法复位、切开复位)的指针、固定(外固定、内固定)、康复治疗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分度、术前检查与准备、清创时间、清创要点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分度及处理原则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处理 定义及处理原则。总结

骨折定义、成因、分类意义、临床表现、骨折并发症、治疗原则。病例分析

幻灯、板书5分钟 幻灯10分钟

幻灯图片示教10分钟

幻灯图片模拟体查 20分钟 幻灯图片

15分钟

幻灯板书提问讨论互动

15分钟 幻灯图片肢体示教 10分钟 幻灯板书模拟体查 10分钟 提问互动 8分钟

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通过讲解骨质的解剖学特点,分析不同部位可能的骨折脱位类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不同部位骨折脱位的特点及相应的临床意义,从而掌握下肢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其间融合复习骨折概论的知识点。骨折定义、骨折原因 骨折分类

骨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骨折并发症

骨折愈合的过程及标准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的急救处理

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骨折的定义、类型、分类的意义 骨折的并发症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病例分析:骨折的成因、分类、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骨折病人如何急救处理,进一步治疗原则是什么? 骨折的早期,晚期并发症有哪些?

下次课 预习要点

上肢骨、关节损伤的种类,上肢骨、关节的解剖。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印刷概论教案 篇6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成本,优化设计

一、合理降低成本的方法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在无法提高售价的情况下, 尽量降低成本才可以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利益, 如何降低成本是现在印刷公司普遍关心的问题。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实现企业规模的专业分化;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增加业务量, 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产量, 也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精简模式, 控制企业的各种开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根据以上四点寻找适合自身的途径, 但是又因为各种产品的种类、材料、生产结构的不同而使得变化莫测, 因此上述的几个方法中用在印刷工艺路线上恐怕是不够用的, 所以应该优化印刷工艺线路,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印刷成本。

二、合理科学的设计可以优化印刷工艺

在印刷制品中, 纸张的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六成, 因此在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之外, 如何合理地设计纸张空间、大小、材料是节约纸张成本的关键, 设计师必须明确国内常见纸张的尺寸和印刷方式。

(一) 纸张开度要合理

如果纸张开度选择得不合理, 使得边料增加, 这样纸张的利用率降低, 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就拿市场上常见的32开本来说, 如果切口上有很大的空白, 那么就是个不小的浪费。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纸张稍微小一点的36开, 尽量减少不规则纸张的使用。

(二) 合理地选择纸张是优化工艺路线之一

纸张材料的成本在印刷成本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因此合理地选择纸张材料也是优化印刷工艺的方式之一。普通图书、婴幼儿图书、文艺类读物、教科书的材料都是不同的。同一种材料的纸张, 克数越高, 纸张的厚度就越厚, 成本就越高。

保障印刷的质量, 不偷工减料, 如果选择不合适的纸张, 可能导致印刷模糊, 那样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说读物等需要长期保存的书籍就不能选择类似报纸一类的材料。

(三) 装订是一门学问

有关图书的装订方式有很多种, 不同的图书种类有不同的装订形式, 可以把中心跨页的地方空白留得少一点, 首先是为了保证装订的美观, 再者也是为了避免版面过大的浪费。

(四) 合理设计文字大小

在印刷之前需要合理设计文字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 这都直接和印刷相关。比如说原本排版为26字×25行=650字, 24万的稿子就需要370面, 如果改成是26字×27行=702字, 只需要340面,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但是这并不代表纸张行间距越小越好, 字数越多越好, 一定要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 要在保证这一前提下做好节约纸张的设计。

(五) 合理设计封面尺寸

根据图书的尺寸和厚度来设计封面, 在不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可以把勒口设置得稍微大一点, 因为在制作的时候不符合纸张参数的就会造成浪费, 图书印刷之后还有一个贴膜的步骤, 这样也提高了贴膜的成本。在印刷行业, 量极其重要, 只有到一定数额的销量才有利润。

三、优化印刷工艺的步骤

印刷质量的好坏集中体现在印刷工艺的优劣中, 印刷是油墨、纸张的一个良好的结合。

(一) 操作人员设定好油墨用量

印刷机器的操作人员应该设定好油墨的用量, 根据纸张材料及版面设计对印刷机进行调节。只有结合好这几个因素, 才可以使印刷达到最好的效果。应该将工艺变量降低到最小, 注意色彩的平衡, 这样才能有效果良好的印刷品。而这样的印刷品提高售价, 间接地降低成本。

(二) 避免印刷机弊病

控制好印刷的过程。印刷机一定要保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工作而不会经常性地出现故障, 因为印刷机产生一点点的偏差可能就会导致印刷偏差。常见的印刷问题有粘连、色彩变化不稳定、图像部分着墨、蹭脏阴影等, 为了控制好印刷质量, 应该了解常见的印刷机故障, 保障产品的稳定性。

在印刷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变量, 如油墨温度、纸张厚度、纸张的pH值、印刷速度等, 因此可以看出印刷机工作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出现问题时对变化量进行判断,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优化印刷工艺路线也是对企业管理的一个要求, 这对于全线的经营都是一个良好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印刷企业来说, 质量要求包括了很多个环节, 如产品的设计、生产准备、生产过程, 一直到印刷之后的产品检验,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求严格认真, 并对印刷工艺有一个良好的优化, 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印刷品质量。

长期以来, 由于在产品加工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很多印刷企业觉得利润小, 一味追求薄利多销, 重数量不重质量, 因而在各种环节上出现问题, 造成企业损失。为了让企业在行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 要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各种科学设备和测量仪器, 减少主观判断失误, 这样才能保障印刷产品质量。

四、检查抽样

为让印刷机工作保有最佳的状态, 在测试时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的仪器测试尽可能多的变化量, 样本就极为重要。在印刷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产品出现了偏差, 就应该开始控制和调节, 确保最后出来的产品不产生特别大的误差。在印刷操作过程中, 需要不断调整偏差, 因此印刷员工在具体操作时必须耐心和细心, 并提前评估变化量的影响。

五、结语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 印刷的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基本利润, 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印刷的成本包括印刷的费用、人工费用还有机器损耗等, 所以在印刷的过程中应该优化印刷的工艺路线, 尽量节约资料, 降低成本。同时, 印刷工艺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印刷过程中应该注意操作, 及时纠正偏差。

参考文献

[1]查青青, 于文.我国织物洗涤剂行业现状及发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0, 33 (5) :4-8.

音乐概论教学教案 篇7

乐器演示与《牧童》教学(秋冬)【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音乐教案-牧童。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 《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幼儿教案《音乐教案-牧童》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

“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预备铃:X - │X - │X - │X - │X - ‖上课铃: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下课铃: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集合铃: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

《经济法概论》教案 篇8

第一章

绪论

前言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一词最早于1775年由摩莱里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提出。但其“经济法”一词的含义与今天自有很大的区别。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时间: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原因:市场调节手段固有的矛盾及其失灵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爆发。

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守夜人”转变为“经济警察”,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经济法由此而开始产生、发展、兴盛。

二、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性质,要求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这从中国经济法的诞生、成长的历程可以观之。(它随新中国的诞生、成长而产生和发展)。

这显然与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是先有了市场的充分发展,而后出现市场失灵,才有了国家的介入和干预,经济法产生;而中国是先有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对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控制,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法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对此问题还得存疑。然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才开始得以起步。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或“控制”的色彩。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法是否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呢?看看中国的足球市场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二。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产生源于国家对经济运行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它通过确立国家管理、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空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3、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一方面是经济组织内部机构相互之间的组织管理关系,另一方面是经济组织内部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关系。

4、涉外经济关系。包括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协作关系。

三、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1、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主要有: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等。

2、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固定资产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法律制度等。

3、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和房地产法律制度等。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和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管理、经济协作和经济组织内部活动,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1、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民所有制财产(包括土地)所有权的惟一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在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国家机关。直接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管理机关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

3、企业等法人。机关法人和企业法人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主体。

4、非法人经济组织。指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非法人组织。主要包括:合伙企业、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5、个体工商户。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雇工在8人以下。包括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

6、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城镇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7、公民。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

8、外国经营者。指与我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往来的外国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权利——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义务——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1、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的,自己从事或要求他人从事一定经济行为和不为一定经济行为的资格,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活动中实现其意志或利益的可能性。

(1)经济职权。是国家机关进行管理时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决策权、资源配置权、指挥权、调节权、监督权和其他经济职权。经济职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2)财产权。

(3)工业产权。法律赋予的对无形的智力创造性成果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企业名称专用权等。

(4)债权。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债权是一种请求权,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权利,债务人有义务满足债权人的要求。(5)其他权利。

2、经济义务。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经济行为和不为一定经济行为。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无形资产等。又称为载体、标的等。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是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实现,确保经济义务得到履行,以保护主体的合法权益。主要手段有:

1、奖励。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依法对贯彻执行经济法、履行经济义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采取的鼓励措施。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制裁。是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管理义务、经济协作义务和其他违反经济法的行为给予惩治和处罚。

(1)经济制裁。赔偿经济损失;偿付违约金;罚款;强制收购;没收非法所得。

(2)行政制裁。是由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违反经济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行政性措施。

(3)刑事制裁。是对违反经济法并已触犯了国家刑律的经济犯罪分子,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3、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监督管理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中国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1经济法有利于培育真正合格的、活跃的市场主体,从而奠定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经济法有助于培育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经济法有助于保证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5、经济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6、经济法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经济法的未来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1)、中国经济法应将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务。2)、中国经济法应研究解决知识经济带来的新问题。

3、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

印刷概论教案 篇9

关键词:出版业,传统胶版印刷,数码印刷

1 催生数码印刷出现的背景———传统纸质出版物销售量下降

1.1 营销不畅、库存严重。

2009年中国出版业按照国家体制委员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 全面转企。出版业初涉市场, 营销经验不足, 大量纸质图书滞销, 库存占用了出版社的大量资金, 导致现金流运行不畅, 同时使发行成本增加, 利润下降。

由于中国特定的国情, 出版印刷业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 (个别老牌出版单位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等除外) , 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最早的印刷厂都冠以“新华”二字, 它的定位是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人民出版事业的一部分, 它的单位性质多为事业单位, 这种现象为中国体制特殊性的表现。它有利的一面是, 保证了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有利于大局的稳定, 有利于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中心工作的推进。但不利的一面是经营能力、市场化运作水平普遍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思想文化战线大格局的变动, 出版印刷业受多年来旧的体制因素的影响, 旧的经营理念依然顽固纠缠着面临转企和已经转企的出版印刷单位;市场把握不准, 经营必然不善, 库存积压, 在所难免;利润下滑, 势所必然。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印刷厂也随之受挫。

1.2 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启动。

在出版业产值和利润中, 教材在全部图书中的比重超过了50%。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启动意味着以教育类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出版业长期赖以生存的政策支撑就此终结, 教材出版、发行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教材的利润过高, 出版印刷皆依赖教材, 这也与中国的国情相关。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压缩教材利润空间, 实现教材“0利润”, 与国外教材制度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 从出版的真正价值与社会功用看, 出版物也应以强化社会教化功能与学术功能为己任, 过分依赖教材维持出版, 必然弱化出版的真正功能, 使出版成为教育的附加产业, 从长远看, 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大格局看, 以教材为出版内涵的出版业是畸形的出版印刷业, 是不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因此, 教材作为教育范畴的内容退出出版物市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出版者不应因自身利益的损失而懊恼, 而应以教材的归位而高兴。同时, 应迅速转变观念, 在本位出版上多动脑筋, 多出好书, 多创利润。

1.3 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

新生代对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趣, 以及手机、电子书等各类数字化终端的发展, 使得国民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改变。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的出版方式分食纸质出版物的市场份额。

应该承认, 这种分食现象, 同样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从不同形式的出版者的角度看, 其收获有多有少, 日子有富有穷;但从人民群众阅读选择的多样性来看, 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的角度看, 从人民群众降低了文化支付成本的角度上看, 这又是件极好的事情;纸介质出版者应大度些, 应视野开些, 应头脑再灵活些, 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2 数码印刷蚕食传统胶版印刷的几点理由

2.1 传统印刷的弊端。

传统印刷在大批量复制中成本优势明显, 在小批量复制中则处于劣势。但随着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逐步发展, 传统出版印刷方式将会面临:大量绝版书退出流通领域, 造成内容资源的极大浪费;小众内容由于经济成本的限制无法得到出版。例如高端科技和精英文化等学术著作考虑到印制成本及发行量不成正比而被放弃;“起印数”导致部分图书被迫多印, 长期占用库存并造成资源浪费。

2.2 数码印刷的优势。

数码印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书出版业存在的库存、退货风险、货款结算等问题;降低了出版成本, 增加了销售利润, 低投入并且无风险;彻底打破了图书“最低印数”的限制;可以保持图书的永不脱销、绝版, 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并获得所需求的图书。

3 数码印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1 高端彩色数码印刷在出版印刷领域成长加快, 是除商业快印领

域以外的第二大应用领域。

3.2 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助力按需出版, 图书市场对数码印刷技术的接纳程度是非常高的。

在商业快印领域反映出按需出版有一定的需求市场。

据2009年《数码印刷》第9期“数码印刷在中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5月, 在对58家出版单位进行调研后, 有69% (40家) 的出版社已经采用数码印刷开展了样书或短版书印刷。其中, 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于学术著作、文献、古籍、个性化图书、礼品书的出版, 行业标准、教育培训用书, 以及一些再版图书等也有涉及, 其中学术著作的印刷占到50%, 和国外数字印刷出版业务主要面向大众相比, 反映出我国的数字印刷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4 数码印刷的环境支撑

4.1 硬件设备。

在硬件设备方面, 惠普、富士施乐、柯达、赛康、奥西、佳能等厂商都推出了可用于数字出版印刷的生产型的彩色数码印刷设备。在速度方面, 喷墨数码印刷设备的速度为1~3万页 (A4) /小时, 甚至超过了一些胶印机的速度;在质量方面, 有多家公司推出了可以与胶印相媲美的喷墨印刷机;在成本方面, 惠普和柯达公司都展示了号称比传统胶印印制成本还低的喷墨印刷机, 而且用于一张起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惠普Inkjet Web Press卷筒纸彩色喷墨印刷机、柯达Stream卷筒纸彩色喷墨概念印刷机等设备。

4.2 数码印刷选购设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数码印刷设备性能的稳定性, 包括软件、硬件是否稳定, 受温度、湿度、耗材及操作者等因素的影响是否比较大。 (2) 数码印刷设备的印刷质量是否达标。通常静电成像设备与传统印刷差距最明显的是中高密度平网或过渡色不可避免要出现墨杠, 细小文字、线条不清晰, 图像精度较低等。在这些方面可以多做检测。 (3) 能否与印后加工设备配套。由于现阶段为数码印刷配套的印后设备较少引入, 大量的手工操作使数码印后较传统印后更加薄弱, 成为除成本之外令出版社难以接受的因素。 (4) 对印刷纸张的限制。一般的数码印刷设备对纸张的适应性都是比较强的, 60~300g/m2的大多数纸张均能印刷, 但对铜版纸等表面光滑的纸张印刷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印刷企业在选购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纸张适应性, 以免影响生产效率。

4.3 人才环境。

印刷厂要重视各层次的管理者到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控制生产流程的工程师、各操作岗位的技工, 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印刷厂在转型升级中应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 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把眼光放远, 更加看重长远利益。二是不能盲目跟风, 要立足传统, 创新发展。要结合企业实际, 开展在职培训, 在传承好传统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数码印刷等新技术。

5 未来出版业中传统胶版印刷与数码印刷的存在关系

数字转型、绿色转型是印刷业转型的大方向, 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 传统模式纸质出版物产业链仍然是主要形式, 数码出版物发展迅速。IT技术的大发展确实对传统印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但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在短时间内取代不了传统印刷。那些认为大批量的纸质出版物正在走向衰亡的意见是没有根据的伪命题。我们应继续做好传统纸媒体印刷, 但是要同时做好数码按需印刷的转型工作。

上一篇:高三物理教案设计 恒定电流教案下一篇:医事法学慕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