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明号问题

2024-08-28

青年文明号问题(通用8篇)

青年文明号问题 篇1

最新问题青年精选语录

学校给了我们许多答案,世上却根本没这问题,你问为什么?大学不知道。

不是你的才华,不是你的勤奋,你目光所聚焦“问题”之水准,决定今后的人生高度!

世上本来有许多优秀青年,不幸,长大后却被教成了没有任何问题的“答案青年”,我们就是要重新挖出他们心灵深处的“问题感”来。

因为,成才不是甜腻腻的——无问题,不成长。

“超越自我”一词的本来含义,就是再次变为“问题青年”,它是迈向卓越的第一步。

发问,是热爱生活的剧烈表现;问题,凝聚我们对全世界的好奇心!

许多学生来到我们这里,是寻求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帮助……我们的所谓咨询,其实不是知识的对话,不是知道与不知道之间的对话,而是理解世界方式的对话。

人生规划终究是一种战略选择,认定了大方向就要猛跑下去;而不是算计每一步怎么迈腿,都要找什么最优方案,那是最慢的行进方式!

倘若不拔掉旧观念的烂根,新思想就将是建筑在流沙之上!

“你在中国的大学里是优秀学生,但是——我说刻薄一点儿,以达到刺激你的目的——你的一切优秀是被制度安排好了的,是体制化的优秀。这里的风险在于,假如体制错了呢?你的优秀就会灰飞烟灭。”

“你没有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真正要害的事情上,而是平均分散了你的优秀。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因为你还基本是一个答案青年,被动优秀型的青年,没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来促成你敢于与众不同,用一根线索来整合你的优秀,使你卓然于那些只是普通优秀的泛泛之辈!”

切不要为了承载优秀的盛名,而来不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个人用一生来坚持一个简单的事业志向都会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恰恰是被乱七八糟的志向搞得一败涂地。一个企业家无论如何都是要赚钱,并发展赚钱的技能;一个作家无论如何都要写作,并发展写作的技能;一个医生无论如何都要治病,并发展治病的技能;一个物理学家无论如何都要做科研,并发展科研的技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学校、任何学历、任何专业……没有什么能够限制我们的努力,而失败的人常常告诉自己:要是我有了MBA,我就去创业赚钱;要是我念了文学系,我也能成为作家;要是我上了哈佛医学院,我也能成为好医生,要是我进了最好的实验室,我也能成为物理学家……“要是”常常落空,所以这些人永远成了他热爱那门专业的门外汉。

精神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样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土壤。不幸的是,在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最丰富,最敏锐的童年时期,她却被关在家里练琴,甚至“几乎没接触过什么动画片”!我们还有多少家长在如此教育孩子?如果从小不能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享受我们这个生活世界的美好,艺术技巧训练又有何意义呢?

快乐的原则重于知识的原则,知识是为了建筑更高级的快乐,但是不能成为一种对人性基本需求的反动!

从一时一事来看,兴趣与能力可能分裂,那是幻象;它们终究是一体之两面——是你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一个东西。

我并不反对打网络游戏,哪怕是变态的人生乐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不触犯法律,不在网上流散那么多“不雅照片”。人生即使有变态又不害人的乐趣,也总比了无生趣的好!

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教育体系,缺乏“人之如何成为人”的这种教养,这可能和你在工作方面是否具备专业能力无关,它却关系到你根本性的人生幸福问题!优秀不优秀是个低层次问题——一个人是否活得生动、活得茁壮,活得富有人性光辉,这才是人生致命性的根本要义!

这些甜蜜回忆、荒唐故事、耻辱经历、人性弱点成全了我——那就是我,这些经历像原料一样建筑了我,使我不会把自己与别人混淆,而不是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或者考多高分数!

世界上最基本的精神体面是什么?是劳动者能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赚到钱养活自己!

我们这个社会流行的教育思潮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我们的高考录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使人才平均发展”。

什么是领导力?就是不只有自己好,不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你只有一种选择,听爸爸妈妈的话——这就不叫选择!……所谓人格独立的基础,就只有经济独立,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我不会认为做一个政治家更重要一些,也不会认为企业家更重要一些,也不会认为什么当律师或当医生的更重要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能够自我展示他们从事工作重要性并深深为之陶醉的人。

爱情是一切随缘?这恰恰常是一个最具有自我欺骗性的借口。找工作随缘,因此没有任何职业规划;谈恋爱随缘,因此就只能找到最糟糕的姻缘。缘分,就像在工作中的运气一样,在投资中的风险一样,你不可把它消灭,而要与之结伴而行;但是,你由于性格的原因,也许不会直接主动去追求一个男生,但至少要主动站在那个位置上,才有可能被王子发现!灰姑娘选择了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穿着魔法变出的盛装;而我们更多的灰姑娘,却选择了相信命定中的“缘分”,灰头土脸地围在锅台前,那是王子永远不会经过的地方!

爱就是爱本身,就是吃饭、看电影、拉手、亲嘴儿和那什么等等,就是两个人有好感就想更多地相处——想要朝夕相处的强烈愿望。至于奋斗和经济基础,那是成家时才需去考虑的事,与爱情本身无关。当你爱一个人,你必须靠本能去追求他,和他相处,然后再靠经济基础这些东西的建筑来使你们的感情稳固;如果你首先要有一个靠经济基础搭建起来的空巢,通常你只能使自己数年围困其中,像给自己盖了一所监狱。

不要以为美国在地球的另一面,一切都是反的。美国人一样要赚钱,一样要面临学业与就业压力,一样要结婚生孩子维系家庭,人性共通的方面永远是要远远地大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是个基本常识。你要面临的主要人生难题,在纽约绝对不会比在北京少一个环节。

……这种投入态度,比智商、能力、学历更加决定人生成败,做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因为不可遏止的想要做成的愿望,难忍的想要赢的激情,是无法做到别人难以企及的完美的,而一旦你做成了,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那种人不枉生一世的快感是不可言喻的,是金钱买不到的,是为什么很多亿万富豪还在继续工作的根本原因……这才是人生需要达到的精神高度啊!

青年文明号问题 篇2

关键词:青年失业,不良后果,原因,对策

在经济学范畴中, 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就被认为是失业。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 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青年失业率就是指符合上述年龄段和失业条件的人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纵观世界各国的青年失业状况, 法国、意大利的青年失业率分别高达26.2% 和38.7%, 整个欧盟区为23.6%。美国青年失业率为16.8% 左右, 但年轻就业人口中32% 的人未充分就业 ( 失业或者没有全职工作 ) 。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 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突破2亿, 其中青年失业率高达12% 以上。

青年失业问题会带来不良后果。就青年自身来讲, 失业会打击青年的信心和自尊, 不能经济独立容易养成消极堕落的坏习惯, 甚至有些会退出劳动力市场。并且青年劳动力的人力投资难以收回, 会影响其他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素质。长此以往, 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供给就会减少, 并且劳动力素质水平也会降低。从家庭角度看, 青年失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削减人均可支配收入, 但物价水平没有变化, 即家庭支出不会有大变动, 就会造成家庭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方面, 赋闲在家的青年易走上不法犯罪的道路, 影响社会稳定, 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青年失业还增加了国家对失业人员的财政补贴, 加重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 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总之, 长期不能予以解决的青年失业问题会造成严重后果,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探究解决的办法。

探究事物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因此要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必须明确造成青年失业率高的原因。经济学界多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等。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变换或找寻工作之际所导致的暂时性失业, 现代社会还有另一种摩擦性失业, 拥有高学历的人士不能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工作, 也不愿意投身于低阶层工作, 造成不屈不就的窘境。摩擦性失业可以部分解释青年失业率高的原因。一方面, 青年人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不安于现状, 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 会比较频繁地变换工作, 而寻找下一个工作的过程造成了短暂的摩擦性失业, 提高了青年的失业率;另一方面, 目前各个国家的青年人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都加大了力度, 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 在迈出校门初入职场的时候, 都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 甚至放弃基层和底层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待业, 这也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性失业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 (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 发生变化, 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 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青年劳动者在高校中受到的理论教育与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脱节, 企业更愿意雇佣那些拥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青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使得有的青年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有的工作却招不到合适的人, 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即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受经济形势影响,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削减员工人数, 而青年劳动力供给数量却居高不下, 初入职场的青年劳动力在供需矛盾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失业率水平颇高也不足为怪。综合来看, 青年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是三种类型的失业理论共同解释的, 在寻找解决办法时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 因此解决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刻不容缓。面对严峻的形势, 提出几点改善意见, 希望能对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有些许的帮助。首先, 青年劳动者应该提高个人能力, 在进入职场之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这就需要教育体制和青年自身双方的配合。高校应该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青年劳动者应该注重人力资本投资,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同时, 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不能将对工作的期望与现实严重脱离。其次, 企业可以向青年提供实习机会, 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 让青年劳动力在进入正式工作之前了解企业, 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经验, 增强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 国家应该尽快搞活经济,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才会对劳动力产生大量的需求, 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

即使各方面都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青年失业问题, 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为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性会使劳动力供需调整经历几个周期才能达到平衡。因此, 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成效, 但是我们仍然要采取对策, 应该将目光放长远, 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青年失业问题, 让年轻的血液发挥他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巍, 青年失业:不协调发展及其警示, 青年研究, 2005 (04)

[2].秘舒, 关注转型过程中的“新失业群体”, 探索与争鸣, 2008 (03)

浅析青年失业问题 篇3

关键词:青年失业 不良后果 原因 对策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认为是失业。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青年失业率就是指符合上述年龄段和失业条件的人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纵观世界各国的青年失业状况,法国、意大利的青年失业率分别高达26.2%和38.7%,整个欧盟区为23.6%。美国青年失业率为16.8%左右,但年轻就业人口中32%的人未充分就业(失业或者没有全职工作)。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突破2亿,其中青年失业率高达12%以上。

青年失业问题会带来不良后果。就青年自身来讲,失业会打击青年的信心和自尊,不能经济独立容易养成消极堕落的坏习惯,甚至有些会退出劳动力市场。并且青年劳动力的人力投资难以收回,会影响其他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素质。长此以往,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供给就会减少,并且劳动力素质水平也会降低。从家庭角度看,青年失業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削减人均可支配收入,但物价水平没有变化,即家庭支出不会有大变动,就会造成家庭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方面,赋闲在家的青年易走上不法犯罪的道路,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青年失业还增加了国家对失业人员的财政补贴,加重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总之,长期不能予以解决的青年失业问题会造成严重后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探究解决的办法。

探究事物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要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必须明确造成青年失业率高的原因。经济学界多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等。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变换或找寻工作之际所导致的暂时性失业,现代社会还有另一种摩擦性失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不能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工作,也不愿意投身于低阶层工作,造成不屈不就的窘境。摩擦性失业可以部分解释青年失业率高的原因。一方面,青年人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不安于现状,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会比较频繁地变换工作,而寻找下一个工作的过程造成了短暂的摩擦性失业,提高了青年的失业率;另一方面,目前各个国家的青年人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都加大了力度,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在迈出校门初入职场的时候,都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放弃基层和底层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待业,这也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性失业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青年劳动者在高校中受到的理论教育与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脱节,企业更愿意雇佣那些拥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青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错位的现象,使得有的青年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有的工作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即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受经济形势影响,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削减员工人数,而青年劳动力供给数量却居高不下,初入职场的青年劳动力在供需矛盾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失业率水平颇高也不足为怪。综合来看,青年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是三种类型的失业理论共同解释的,在寻找解决办法时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青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解决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刻不容缓。面对严峻的形势,提出几点改善意见,希望能对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有些许的帮助。首先,青年劳动者应该提高个人能力,在进入职场之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这就需要教育体制和青年自身双方的配合。高校应该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青年劳动者应该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将对工作的期望与现实严重脱离。其次,企业可以向青年提供实习机会,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让青年劳动力在进入正式工作之前了解企业,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增强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国家应该尽快搞活经济,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才会对劳动力产生大量的需求,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青年失业率高的问题。

即使各方面都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性会使劳动力供需调整经历几个周期才能达到平衡。因此,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是我们仍然要采取对策,应该将目光放长远,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青年失业问题,让年轻的血液发挥他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巍,青年失业:不协调发展及其警示,青年研究,2005(04)

[2].秘舒,关注转型过程中的“新失业群体”,探索与争鸣,2008(03)

[3].刘海燕,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分析,劳动保障世界,2010(03)

作者简介:费欢(1990-),辽宁葫芦岛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社区青年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 篇4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青年政治参与情况和工作实际,通过对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和试点现状分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实践推向深入。文章从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试点探索,即以黄浦区团委南京东路街道为例的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卢湾区团委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的“小三会”制度上来看运作的基本方式。文章提出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制度的过程是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参与、从团内评价走向社会评价的过程,其发展轨迹逐步明晰了建立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功能定位、根本宗旨和根本意义。文章从政治参与发展的角度来设定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努力方向,并对探索建立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青年 政治参与 “直选” “小三会”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青年的政治参与指的就是青年作为参与主体,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行为投入,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对于上海青年而言,青年的政治参与的一般形态也分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青年的主动参与的行为是有的,但是被动参与的更多,同时,更多的参与动员被纳入政党动员。以社区为载体构筑青年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是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向之一。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年聚集的重要场所,在社区党建日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的今天,以社区为载体探索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当前,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除了在校学习书本知识外,课外的实践教育活动成为重点,社区成为大、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重要聚集地,学生社区报到制度正在全面推行。同时,在职青年的单位流动性逐步增加,“陶吧”“酒吧”“网吧”等各类时尚活动日益成为在职青年的新宠,一些自发组织的青年社团、小区会所,以及在职青年在社区的聚集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这一资源拓展青年的政治参与途径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文章从2001年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厦门小区开始试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2003年3月开始试点的“小三会”制度的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来研究目前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

团市委于2003年对《政治文明与当代青年》作了调研,该书对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的状况做了总体描述。我们认为上海青年政治参与不同于其他群体,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年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参与公共事务是参与政治的重要内容。二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在积极的舆论参与、选举参与的同时,社团参与和网络参与成为发展新趋势。舆论参与是青年表达政治观点和意愿的重要途径,显示了青年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参加选举是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社团参与与网络参与成为青年政治参与新途径。“参加社会团体和青年组织”这种方式都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不同青年群体的信赖,被作为青年参与政治的最主要的途径,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和青年工作者的重视。三是青年政治参与方式的偏好:用合法手段处理所遇事件。四是青年政治参与的能力:有较强政治责任感和较为自信的能力感。五是青年认为最重要的参与条件:参政议政的观念和意识以及规范的制度保障。

(二)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实践探索

1、黄浦区团委的居民区团支部“直选”制度的探索

(1)“直选”的背景

共青团组织要适应社会体制转变的挑战,增强团的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活力,在社区开展直选是十分有效的切入点。社区为共青团组织直选提供了最佳的土壤,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又为直选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厦门居民区是上海社区中第一个进行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社区。

厦门小区于2000年6月由尊衍居民区和原厦门居民区合并,是一个以老式石库门房子为主的居住小区。1998年通过差额选举方式组建的团支部,在直选之前,深入居民区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社区各方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同时,邀请市社科院、高校和团市委的有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对社区团组织直选这一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反复推敲论证,根据居民区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直选工作的方案,确定了居民区团组织走“直选”的道路。

(2)“直选”的基本方式和突破点

厦门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关键环节在于:首先是选举人的资格。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对选举人的资格进行认定,把选举权利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即对经过社区团籍注册、并愿意参加选举的小区团员颁发“共青团选举证”。作为双重身份的居民区团员,有自主选择是否行使“第二次选举”的权利。团支部规定了参加选举的团员必须超过居民区持有“选举证”的团员人数的五分之四,选举方为有效。据调查,小区中有十多名团员因为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放弃了选举权利,但同时通过宣传动员又吸引了十多名刚入团的青少年自愿参加选举。其次是竞选人的资格。通过在选举过程中设立自荐、考察和审定正式竞选人的程序,改进了以往共青团组织在选举过程前设立候选人的做法,提高了透明度。其中主要抓住了四个方面:一是规定居住经验,要求竞选人必须在居民区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二是通过竞选纲领,衡量竞选人的能力素质,了解他的竞选动机和目的;三是通过政审,把好竞选人的政治关;四是通过书记竞选人面对面地向身边居民区的团员青年征询提名支持率,保证了直选更大程度的群众性。第三是尝试大会选举和分散投票相结合。搞直选的目的就是要让最广大的小区团员青年来发表自己的意愿。早在1998年小区差额选举组成团支部时,就有小区团员表示由于不能参加集中的大会选举而失去了投票的机会,使整个选举质量受到了影响。因此,选举采取大会选举和分散投票相结合的无记名差额选举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凭“选举证”到指定投票点领票、写票、投票。提供具有私密性的投票点,给予选举人充分的选择考虑的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最广泛的团员参加选举,提高了选举的群众性,也使团员最大程度地参加选举,保证了选举的民主性。第四是书记和团总支班子的形成。直选采取了书记竞选人和委员竞选人同时选举的办法,通过竞选纲领和不同的竞选程序,对书记竞选人提出了更高的考察要求。书记竞选人除了要符合一般的竞选程序外,还要获取更高的提名支持率,要组成竞选后援团参与竞选,要通过选举人现场答辩等程序才能当选。当选书记被赋予了被限定的组阁职权,在委员中确定副书记3人和各委员的分工。采取的这种有限的组阁制,强化了书记和整个班子成立后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直选的基本方式详见《直选工作流程图》(表1)。

(3)“直选”的发展即与居民区的联动

在“直选”的基础上,南京东路街道又建立“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参与制。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居民委员会将小区中有较高文化程度、有一定见解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小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它是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每年年初团支部(总支)要推荐2名思路敏捷、卓有见解的青年参加“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共同为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参事议事。每月一次,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要在小区内接待来访居民,听取居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居民(尤其是青年)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配合居委一起解决。居代会是居住在本小区的居民参加的,对关系居民利益的各项事宜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民主制度,是居民履行民主权利、实行群众自治的一种组织形式。团支部(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参加每年的居代会,在会上代表团支部(总支)向居民代表汇报一年来完成的实事工作项目,倾听和了解居民对团组织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居民委员会反映青年的心声。

同时,按照党带团的宗旨,又建立了居民区党组织会议列席制。居民区党组织每年要有两次会议专门研究团青工作,团支部(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必须列席会议。具体内容应包括团支部(总支)书记向党组织汇报近期工作;党组织要指导团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决定居民区团工作的重大问题;党组织要帮助团组织落实活动经费问题;了解小区青年的思想动态,发动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更好地发挥党团组织的联动效应。

表1:直选工作流程图

2、卢湾区团委的“小三会”制度的初步探索

(1)“小三会”制度的基本定位及其由来

“小三会”是指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青少年事务为主题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以此实现青少年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听证会是指社区有关部门,在对青少年事务做出决策前,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青少年意见的会议。协调会是指为了维护青少年的正当利益或保证青少年事务的顺利开展,而召开的由各方共同参与、当场进行协商的会议。评议会是指由社区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对社区内的青少年工作和与青少年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估的会议。“小三会”一般由街道团工委或社区团支部具体负责实施。“小三会”制度从程序上看有事前听证、事中协调、事后评议;从内容上看则各有侧重。

“小三会”源于卢湾区党委试点的“三会”制度。“三会”制度分别是评议会制度、协调会制度和听证会制度。

(2)基本内容及组织方式

“小三会”推出不久,虽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形成初步的规范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是会前的议题收集。“小三会”的议题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区的关注点与成年人是有差异的,“小三会”不能照搬“三会”的内容,而是在广泛发动青少年观察了解社区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与青少年有关的热点议题。通过参与议题的收集工作,可以加深青少年对本社区的了解,激发青少年更高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各社区开展的“青少年文明行动示范点”创建活动中,是否申报荣誉称号、如何开展创建活动等都可以组织青少年召开听证会;关于社区居民的道德习惯、青少年的实践环境等也可组织青少年召开相关的评议会;遇到青少年群体利益与社区其他方面利益有冲突时,还可召开相关的协调会。

二是会中的现场讨论。青少年参与“小三会”的现场讨论,不仅是出于形式的需要,更是要通过现场参与提高青少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在社区生活和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参与现场讨论,采纳或接受青少年的意见、建议,可以使青少年在互相交流中运用民主协商、自主决策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满足自身的需求。

三是会后的监督落实。“小三会”的最终目的是加大青少年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充分发掘青少年的潜能,有效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会前的收集信息、会中的热烈讨论都是为了有效改善社区工作。因此,会后对“小三会”各项决议的监督落实是工作的关键,也是青少年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真正的广阔天地所在。在相关的“小三会”召开后,组织青少年对有关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评比、宣传整治、道德实践活动,可以使青少年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社区建设中贡献的价值,同时也使社区对青少年资源的开发达到最优化。

(三)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小三会”等形成的基本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方式的基本评价

1、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的推进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过程是从团内民主到青年民主的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功能定位,即推动民主,推动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

居民区团支部“直选”方式选举团组织班子及其成员。这种采用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指定候选人的民主选举方式,是团内民主选举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制度创新。它的创新之处不在于提出新的具体民主制度,而在于对原有团内制度中的民主资源的开发,使过去在选举中长期形成的由党组织指定候选人的做法从选举制度中退出,实现了团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质性复归。在我们的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采取这一方式选举的基层团组织,团干部的积极性以及团组织的凝聚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这也是增强基层团组织合法性基础的一种有效措施,是基层团组织自发性制度创新的尝试,对于团内民主的复归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小三会”实质上还是由社区团组织来操作,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从团内民主走向青年民主。从参与的制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属青年都可在有5名左右社区内青年复议的情况下,就社区管理、青年事务、自身权益等问题提请召开相关会议。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一些会议的召开,参与的群体较为广泛,有时也会有老年人对青年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小三会”的召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进入政府的“三会”制度,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讨论的确有其积极的意义。实际上,28岁退团的人员仍然属于青年范畴,因此,“小三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受益范围扩大,成为了“青年民主”,而不仅仅是“团内民主”。

2、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参与转变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过程是青年从选举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参与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根本宗旨,即青年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

居民区团支部“直选”是团内选举的创新,是源头上的突破。感受民主首先是从选举开始的。在走访中,我们可以发现,直选的居民区内居民的民主意识等政治素质得到了潜在的提升,被推选上的代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凝聚力工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因此,选举的直接体验是民主形式的重要体现。如何进一步推动社区直选的有效开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三会”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将社区的众多青少年事务集中起来,同时,无形中又直接加入了居民区、街道的公共事务管理,内容上得到了很大的延伸。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青年对社区关注的事务多了,对重大的时事新闻关注和讨论多了、对社区内的规定制订参与多了、对青少年事务的建议多了,直接推动社区“三会”的有效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这将直接对青年今后参与公众参与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3、从团内评价到社会评价的转轨

从居民区团组织直选到“小三会”的评价体系是青年工作从团内评价到社会评价的过程,它逐步明晰了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建立的根本意义,即在于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生存发展。

在社会上有人说:“不怕团不跟党走,怕青年不跟团走。”这体现一点,就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在于对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可度。共青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群众团体,作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对执政党的凝聚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评价体系成为天平上的重要筹码,走出团内评价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评价转变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团内民主的方式实现后形成的社会评价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组织的根本民主就在于选举的民主程度,公众评价的最初和最终认识都在于选举的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直选”是共青团组织的民主突破。“小三会”则更为直接,请青年直接参与对众多事务的评判,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对基层团组织进行评价、对团组织所做的青少年事务进行评价、对自身权益的保障有权发表意见,并可获实施,这就是将组织工作,将青少年事务推向了公众,使它更广泛地获得被评价的机会,同时,能否得到较为满意的答复将直接衡量组织的凝聚力和认可度。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促进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的方向设定

政治参与发展的程度,反映着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政治参与的量的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政治参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考察。

一是参与人数。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被纳入到政治过程中。政治参与人数的增多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政治参与的主体越大众化,就越能体现出当代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二是参与渠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必经一定的渠道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意味着有畅通的政治参与渠道。公民参与渠道的多寡及畅通与否与政治体系的构造有关。一般说来,政治参与渠道的发展体现为四种取向,即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简单性向复杂性发展、非法性向合法性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向以制度为中心的参与渠道发展。

三是参与层次。公民政治参与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从参与的范围来说,有基层参与、中层参与和高层参与。参与层次也可分为个体参与和团体参与。公民有组织地参与政治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趋向。

四是参与强度。参与强度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决策活动的程度和持续性,以及它对于整个政治运作过程的重要性程度。一般说来,参与强度与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有关,参与强度还与公民参与的主动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只有当公民处于积极和能动的主人翁地位时,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政治过程中才能发挥有效的影响作用。

因此,要促进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当前而言,主要设定以下努力方向。

第一,扩大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范围,以提供青年更大范围的实践社会参与来不断增强青年实践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意识。

第二,在充分尊重青年民主观念、实现青年权益的同时,必须积极培养青年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并提高青年作为政治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

第三,加强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畅通现有的各种合法参政渠道,提高青年参与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和监督比例。

(二)逐步探索构建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机制

1、推广试点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畅通社区青年参与社区事务的合法途径,不断深化团内民主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各种政治、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实现着自身的转型。共青团作为有着较强政治性的先进青年组织,担负着团结、带领、教育青年的任务,但是变化中的社会要求共青团对团员青年的权威,不能仅仅建立在其历史贡献所形成的资格上,必须要有现实的依据,让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有新的认同感。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不论是组织权威,还是个人权威的形成,都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获得。因此,作为团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选举的普及将直接影响团内民主机制的建设,激活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目前,全市有20多个居民区团组织已经进行了“直选”,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基层团组织要逐步从指定人选中超脱出来,要形成8小时以外的社区青年的凝聚地,关键是形成什么样的青年核心以及赋予社区居民区团组织怎样的内涵,所以“直选”是首要的选择。

其次,必须建立居民区团组织“直选”的配套机制。如前面所介绍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居民区团支部的案例,在具体运作中,“直选”后,建立动态管理的组织机制很重要,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就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由居民区党支部(总支)书记亲自分管团工作,党组织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的居民区党支部(总支)委员担任青年工作指导员。“直选”后逐步完善建立团组织的三级网络。一级网络:居民区团支部(总支)委员会——核心组织,由经过直选产生的居民区团支部(总支)委员组成;二级网络:居民区团干事——骨干力量,由小区中热情高、能力强的团员担任;三级网络:居民区团小组——中介桥梁,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团支部下设团小组,这样保障了选举后的社区居民区运作。同时,相应建立了“居民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参与制、居民区党组织会议列席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团青工作在社区的地位和影响,对居民区重大决策有发言权。

第三,团内民主要形成工作方法。如建立人尽其才的服务机制,在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方面与在社区青年中推荐优秀分子入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立凝聚青年的运行机制,即居民区团组织要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团组织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社区教育、文化、服务、维权及特色工作等方面,设计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积极运作。

2、多方位试点“小三会”制度,不断提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青年事务发展中的作用

卢湾区团委的“小三会”制度本身也在不断的试点过程中,“小三会”对在职青年的进一步参与的主题内容设计、青年权益的协调能力、制度的完善上还在实践中摸索。我们觉得这种试点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青年的政治参与的意识的不断增强不是一朝一夕可见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真正形成效果的。因此,应该积极提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在青年事务发展中的作为。

我们认为,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是改革的推动者,又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培养者,上海社区青年政治参与制度的形成一方面是组织不断培养和增强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更是青年评价和认可青年组织的途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也是开展听政会、协调会、评议会的宗旨所在。

鉴于上海青年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和实施的试点工作,我们建议分层建立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即可形成市级、区级、基层(社区)三级“三会”制度。三级“三会”制度在机制上各有不同、内容上各有侧重。

同时,要探索建立社区青年政治参与的人才网络。任何一项事务的推进必须依靠人来推动,社区青年政治参与机制不断运作后,形成的将是一个网络,而网络的点需要具体的人来把握。我们认为,团组织以其特殊的政治性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要积极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团干部对于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服务者,也是推动者,也是被评价者。在试点过程中,已经对一些居民区团干部进行了工作的培训,从发展来看,这个任务是长期的。因此,在开展上岗团干部培训班、定期团干部培训班的同时,要对团干部进行青年政治参与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5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男性人口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0。现阶段我国的人口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在男性多于女性,有统计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会出现3000万个光棍!当前男性择偶困难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但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严重。

一、我县农村青年婚姻现状

近年来,“找媳妇难”已成为我县农村男青年的普遍问题。多数村街村民反应,这两年村里都有10多个找不着对象的小伙子,家庭条件还都不差,临近各村以至临近各县都是如此。有的村“根本就找不到可以相亲的女孩儿!有时一个姑娘被媒人安排四五个小伙子依次相亲。有2000多人的大城县小广安村,22~26岁的未婚男青年有近30人,而同龄的未婚女青年却寥寥无几。小广安村这两三年每年仅有一两家办喜事。去年一年,20多个适龄未婚男青年仅有两人成功“脱光”。由于“找媳妇难”,农村的彩礼也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女方彩礼要得越多、提的条件也越苛刻。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借钱娶媳妇已是常事,甚至有的贷款结婚。

娶妻成家作为个人问题本不应小题大做,但是当一大群人娶妻成家成为难题时,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青年婚姻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农村男女出生比例不协调。当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孩的现象,农村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道德文化因素。我国数千年来陈旧的人口和婚姻观念,陈旧的子孙延续传统和“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农村仍有较大影响。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全面建立。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特别是养老保障。家庭养老等生活问题还必须依靠男性青年来解决,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2、农村女青年的流出量大。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和城市用工制度的改革,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城市的开放与农村的闭塞形成强烈的反差,适应了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女青年不能适应或不愿再返回农村,她们更愿意在经济较发达、生活条件较好、社会服务制度比较健全的城市建立家庭并定居下来。相对城市,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农村男青年偏低的文化素质不能吸引现代女青年。

3、农村的结婚费用高。农村的结婚费用一般包括彩礼聘金、请客、建立新家等费用。近年来彩礼聘金不断飞涨,不少地区已超过10万元。结婚费用的飞涨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及承受能力严重脱节,造成家庭及家族的经济紧张或贫困。缺乏经济基础,是当前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的首要限制条件。

三、农村青年婚姻问题产生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中大量男青年未婚现象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威胁。未婚男青年群体往往对社会和他人有一种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暂时的压抑或潜伏,遇到特定情况下,这种情绪就会释放出来,导致社会局部不稳定。

2、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男青年的家庭难以建立,给一些不良文化产品提供了市场。这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和泛滥破坏了农村质朴的乡村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恶劣影响。

3、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农村中每个男性青年的婚姻问题都是家庭关心的头等大事,大龄未婚的农村青年会给父母带来身心上的双重压力,有些父母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为家中子女解决婚姻问题。

四、解决农村青年婚姻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现象。它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1、尽快改善男女出生比例失调的状况。一是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实现治理常态化;加强重点人群管理,以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育龄夫妇作为重点,落实“三级两全”包保服务责任制;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B超管理、终止妊娠审批、定点施术、重奖举报等制度,努力构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使妇女在家庭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三是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对女孩就业、教育、医疗、继承权,特别是妇女的同工同酬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并加大力度执行。利用新闻媒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女孩也是赡养人、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一是建立村级公益养老院。在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基础上,建设村级公益养老院,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解决由子女养老的问题。二是深入推进“随女迁居”工程。进一步完善随女迁居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做好农村独女、双女随女迁居家庭房屋租赁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协调卫生、民政、农业等部门在土地流转、新农合、农村低保、社会救济等方面对迁居家庭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将随女迁居家庭打造为高标准示范户,扩大政策的影响和感召力。

青年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篇6

青年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lib.sdut.edu.cn2005-11-29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心理焦虑状况下的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

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

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

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了第一位。“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女大学生如是说。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对就业的焦虑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

41%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据统计近几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4.人际困惑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

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5.情与性的困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期的群体。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我为何不出生在豪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康。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

关怀一下青年员工的婚恋问题 篇7

现在每年大约有一千万新人进入企业的员工队伍, 他们是企业的生力军, 并且逐渐成为主力军。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成家和立业是青年人的两项基本需求。孟子早就把没有旷夫怨女看作社会安定和谐的条件。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好婚姻恋爱问题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一部分青年员工特别是许多从农村来的第二代打工青年最大的困难就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客观上同一企业或者同一工种中往往是同性的员工多, 青年员工社会交往的条件有限, 很少有机会结识同龄的异性, 许多务工青年又不愿意将来回原籍生活, 或者不愿接受父母亲友安排的对象, 对婚恋网站又缺乏信任, 往往只能蹉跎岁月, 越拖问题越不好解决。如果能够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活动, 例如旅游、联欢、志愿者等等, 为同龄青年创造相识和交往的条件, 一定会受到青年们的欢迎。

婚姻恋爱虽然是个人的私事, 但实际上也是需要指导的。正确的婚姻恋爱观需要树立, 择偶标准如何摆脱过分追求物质条件的倾向, 未来的家庭生活如何互爱、互敬、互助、互谅共同经营长久的幸福,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举办专家讲座, 也可以请老师傅言传身教, 还可以组织同龄人交流经验心得。有一些青年甚至渴望知道第一次见面应该怎样开口, 怎样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 怎样保持交往, 但又羞于开口向他人请教。这时, 过来人的经验对于他们就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婚礼的举办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何办得热烈、喜庆、终生难忘, 而又不至于铺张浪费、加重负担, 这是一门很高明的艺术, 也是同事们献计献策、帮忙操办的最好舞台。办好这样的喜事, 对于车间班组的和谐, 对于人际关系的亲密, 大有裨益。

青年人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半, 建立了家庭, 他就自然担当起一份责任, 有了安定感。有了责任心, 人就会开始成熟, 待人接物处世就会走向理性稳重。成家的人一般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所处的集体比过去更加珍重, 责任心也更容易逐渐增长。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得到如家的关怀、如家的温暖。企业坚持这样做了, 收获的将是更加坚强的集体, 更加和谐更加有朝气的集体, 更能迎接各种挑战的集体。

我国青年群体分化及问题浅析 篇8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分化

文章编号:2978-7-80712-402-3(2009)04-053-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青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新时代的特点。这种变化对于青年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农村看,青年农民首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过去的传统青年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部分青年农民流向城市,有的成为管理者阶层,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有的成为掌握各种技能的蓝领工人,更多的则成为城市的打工仔,从事与农业劳动不同性质的各种非农业劳动。青年农民的这种分化。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农民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占有的资源和获取的资源都比较少,青年农民虽然从传统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还是社会的底层,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等212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农民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平机会,作为青年农民也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如果有更多的青年农民进入新的社会阶层,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定会更快,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定更高,社会也一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尽早实现。反之,农民问题、民工问题处理不好,社会就会出问题,就会不和谐、不稳定。

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减少,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证券、保险、市场营销、文化传媒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在这些自领阶层中.大部分人是青年,他们学历层次高,掌握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创新能力与知识结构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些人一般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流动进入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和职业,一些创业成功者快速步入到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上层,他们在青年群体中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特殊阶层。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社会转型中,青年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并不都是上升的,也有下降的。青年人在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财富、住房、收入、人际关系资源等方面并不占优势。正如《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指出的:“青年是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和受害者。”

充分认识和研究青年群体的分化与分层结构,发挥社会分层的正功能,鼓励和激励青年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在青年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弱化社会分层的负功能,承认青年发展的应有权利,扩大青年的社会参与机会,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青年的发展。

青年群体在分化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成才意识等日趋强化。从总体看,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青年,文化素质高、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注重实际,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得快。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政治上更加理性,热爱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元的特点。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渴望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成才与发展需求上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社会化特征。他们视野开阔,热爱学习,普遍接受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对财富需求的愿望较强烈;在分布和群体结构上呈现出流动、分化和重组的态势。城乡与地区流动频繁,青年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体,这种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生活方式上,丰富多样,追求时尚,青年成为社会时尚的引导者。其中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着广泛的、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的互动性、交往性、多样性、快捷性、普及性与青少年的特点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网络使青少年的交流时间、交流空间、交流对象、交流内容发生很大变化,满足了青年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当代中国青年在参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正在逐步达到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加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青年群体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想像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

在青年分化的过程中,必须看到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和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青年的影响及对社会的挑战。社会失调、社会颓风、社会病态、社会犯罪、社会风险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使得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较多。而青年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具有更大的挑战。

一是青年的价值困惑正在不断加剧,部分青年中出现理想淡化,精神失落。有的对前途认识模糊}有的沉溺于物质享受。贪慕虚荣;有的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的以自我为中心,极端利己主义,无视他人、无视道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极为弱化、淡薄。这些问题影响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未来10年青年的社会化进程将遇到更大的冲击,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理论相互激荡,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苏联与东欧剧变的教训之一就是青年一代从意识形态迷茫滑落到理想信念崩溃。所以,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强化青年的信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人生追求、道德评价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需求。

二是青年就业压力增大。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减缓,在未来10年中,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重要因素,青年人口有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所以要从政治的高度,社会的稳定来认识青年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青年稳,社会就稳。在今后相当一

段时期内,中国的就业都将面临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总量与结构的彼此困扰,新生劳动力与失业人员的相互交织。

三是要充分认识青年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及贫富分化。青年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迫切需要政策上的关注和调适。经济收入和青年自身的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青年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使社会的分配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是青年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管理和社会生产及科技的发展变得日趋复杂,因此,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你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而且是越来越高级的教育之后,才能获得基本的就业资格,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现状,而且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性趋势。

五是青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时代发展还有差距。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灵魂,重视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的创造能力,正是知识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青年的创新意识受国民性影响较大,而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影响青年的创新。

六是青少年犯罪仍然处于高位运行。青少年中的女性、大中学生、民工犯罪增多,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毒品、色情、暴力等对青少年的危害日益增大,这方面有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如何加强青少年保护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上一篇:2024年情人节微信祝福语下一篇:第二季度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