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规划院

2024-10-06

安康市规划院(精选7篇)

安康市规划院 篇1

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食用菌是安康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食用菌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按照做特、做精、做高、做强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背景

(一)国家对发展食用菌产业定位高。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食用菌协会,于2006年12月专门成立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深入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广东等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调研,于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课题调研新闻发布会暨产业发展高层论谈,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评价为“小产品、大产业”一颗产业新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省农业厅于2011年6月21日在汉中略阳召开了全省食用菌现场会,在全省实施《百村万棚食用菌工程》,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省(重点是陕南)食用菌总产量1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经济效益好。

据调查,种植香菇,每亩1万袋,一年春秋两季,每袋毛收入10元,减去每袋的原料、菌种和人工费约3.0-3.5元,纯收入6.5-7.0元,每亩可收6.5万-7.0万元;地栽木耳,每亩栽种1-1.2万袋,每袋两季可收入干木耳0.15公斤,每公斤价60元,每袋毛收入9元,每亩可收入10.8万元,减去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6-7.8万元。如开发夏菇生产,一年出菇三料,一亩地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种植猪芩,每平方米一窝,每窝三年产量8斤,每斤市场场价80元,每窝产值640元,按每亩栽种400窝计算,三年可收25.6万元,平均每年亩产值8.53万元,因此,发展食用菌是目前整个农业效益最好的项目。而且种植食用菌不需要好田好地,坡地、沟坎、林下均可栽种,不与粮油争地,农民积极性高。

(三)食药兼用,营养保健。

食用菌是蔬菜里的重要种类,而且是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的食品,有些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富含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游离氨基酸、海藻糖、甘露醇糖等养分,其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如猴头菌、灵芝多糖在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菌、灵芝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细胞衰老、抗癌、改善血脂、血糖等功效,灵芝还有美容养颜的功能。因此,在我省陕南县区,要把食用菌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四)市场需求量大。

1990-2008年,世界食用菌年产量(鲜菇)由125万吨增加到1928万吨,增长15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鲜菇)则由5万吨增加到1350万吨,增长270倍,由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上升到70%,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超级大国。2005年以来,全世界食用菌贸易额稳定在20亿美元,我国出口贸易额约8亿美元,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4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食用菌还是一方“净土”,因此社会传流,吃四条腿(动物),不如吃两条腿(禽),吃两条腿不如吃一条腿(食用菌)的说法不断被人们所接纳。食用菌即是素菜又是晕菜,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即有营养,又能保健,市场需求很大。目前我市食用菌人均占有量不足6公斤,按需要量相差甚远。

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个短、平、快项目,具有投入小、产出高,不与农业争地、不与农林争时等独特优势。因而,食用菌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增收的首选项目,其发展势头强劲、可续发展潜力巨大。

(一)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食用菌生产以代料栽培为主,主要产品为香菇、黑木耳、平菇三大类,近几年引进开发了一批珍稀名优食用菌(如:秦巴硒菇、白灵菇、杏鲍菇、双鲍菇、鸡腿菇、姬菇等);药用菌主导产品为猪苓、天麻二大类,野生食用菌我市资源较丰富,每年外地客商来安康收购的品种仅牛肝菌、鸡油菌、红菇就达数百吨。到2010年底人工栽培的种类已发展到20余个。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14580万袋,总产干鲜混合总产量19219.5吨,总产值8.69亿元,菇农纯收入5.93亿元。其中:香菇6500万袋,干品总产量11000吨,产值6.6亿元,黑木耳2880万袋,干品总产量2872.5吨,产值1.72亿元,磨菇5200万袋,鲜品总产量5347吨,产值3743万元。全市现有三级菌种厂家6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龙头企业5个,其中宁陕2个、石泉1个、紫阳一个、汉滨区一个。

(二)区域布局合理。

(1)月河川道区:区域内食用菌发展较快,部分已形成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占全市40%左右,产品以鲜销为主,代料栽培,以香菇、平菇为主,重点分布在汉滨区恒口、大同、五里、关庙、城郊和汉阴月河、平梁、石泉池河等乡镇。(2)浅丘和低山区:主要分布在汉阴汉阳、双坪、上

七、漩窝,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城关,汉滨区吉河、瀛湖、茨沟、县河、迎丰、旬阳棕溪、小河、城关,平利魏汝、老县、三阳等乡镇。发展规模占全市20%左右,主要品种为黑木耳、秦巴硒菇,其次为平菇和香菇。秦巴硒菇重点分布在紫阳和汉阴漩窝镇,产品以干销为主。

(3)中高山区:包括宁陕大部分乡镇和石泉、汉滨、平利、镇坪、岚皋的部分乡镇,以宁陕发展规模最大,其次为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饶丰和汉滨区沈坝、大河、叶坪及平利、镇坪少数乡镇。该区域总量占全市40%以上,主导品种为香菇,黑木耳次之,另有少量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栽培。药用菌主要为猪苓、天麻,重点在宁陕,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猪芩之乡的美誉。

(三)产品供销两旺。

近年来,食用菌市场不断拓宽,价格一路攀升(每公斤60元以上),宁陕、石泉县从90年代起,就具西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之美誉,因此,福建古田、浙江庆元等地客商,纷纷来安康驻扎收购食用菌产品、同时地带动了我市一支食用菌营销队伍,特别是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凡来安康旅游者大都带回我市的香菇、木耳和天麻等土特产品,为该产品的销售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四)管理不断规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食用菌生产已建立起了以控制菌种、菌材两个阀门为主的管理机制,户均生产控制在6000袋以内,由食用菌办公室制定生产计划,乡(镇)、村按资源状况分配到生产农户,林业部门按户办理菌材指标,再按菌种生产单位与生产农户签定的《袋料食用菌栽培技术服务合同》,分配菌种、菌材生产计划,使其规范化生产,基本形成了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格局。

(五)龙头企业发展较快。

目前在全市注册的有“紫阳秦巴硒菇有限公司”、“安康市运坤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松夏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公司投资均在200-500万元以上,并注册了“松夏”、“天华山”、“秦巴硒菇”等食用菌品牌,形成了从制种到接菌、管护、生产、销售服务的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食用菌产业效益的提高。

(六)菌种供应有序。

我市有三级种菌种厂60多家,年生产菌种在100万袋左右,主要生产香菇、黑木耳、密环菌,其品种有河南省泌阳、浙江省龙泉、庆元、福建省古田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241–

1、241–

2、241–3号

(七)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参与下,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市场引领农户、农户自发生产、自主销售的格局,形成了“龙头企业(公司)+技术服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成立食用菌专业协会20个,会员3000余人,为广大菇农提供了较好的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服务。

(八)销售网络健全。

在正确引导农户实施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规范食用菌产业销售市场,有效增加菇农收入,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通过外引内联,积极与市场对接,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经多方努力,紫阳秦巴硒菇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设立了销售窗口,在胡家庙和朱雀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网络,进一步解除了菇农的后顾之忧,有效增加了菇农收入,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九)开展了地理保护建设。

200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核准了“宁陕香菇”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阳秦巴硒菇通过了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宁陕猪芩标准综合体2010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打造安康地方品牌奠定了基础。

(十)富硒菇开发初见成效。

从各县送样的食用菌产品含硒量检测结果看,宁陕出产的野生牛肝菌干品含硒量达8.38ppm,出产的香菇3个点送样检测,含硒量分别达到0.25ppm、0.65ppm、0.45ppm,紫阳出产的秦巴硒菇含硒含硒量达到1.99ppm,石泉出产的桑枝食用菌(香菇)含硒量达到0.59ppm。目前,宁陕、紫阳、石泉已完成香菇富硒含量的检测工作,并顺利通过QS认证,为“安康富硒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

我市除宁陕、石泉外,其它各县区将食用菌还未真正纳入当地农业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全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二)体制不顺,归属不明确,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历史上我市食用菌生产虽有市、县政府组织协调管理机构,但随机构改革,食用菌生产先后由多个部门管理过,地改市后,安康市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由市农发办移交给市林特局,县级有的在农办、农业局、林特局、科技局、供销社等部门,因许多业务不对口,又无具体人员抓,基本未开展工作。

(三)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市场和效益的驱动下,激发了许多企业和农民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基本条件现在已经具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缺乏资金投入,农民生产发展、基地建设、组建龙头企业、科研与示范推广、创立品种等都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致使全市食用菌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始终不能进入到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良性发展轨道,产业优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菌种管理不严格,市场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显著。我市目前对食用菌菌种尚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只有部分县区农业局将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经营纳入了管理范畴,但发证后缺少监督检查,菌种生产“小、杂、乱”的现象较为严重,菌种市场竞争无序,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我市现有几家食用菌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富硒、绿色品牌不响亮,没有做到优质优价,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一)地域优越、交通方便。

安康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差异大,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种类繁多,且品质优,为生产优质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我市境内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涵盖全市,直通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成都和西安大都市,机场正在扩建,水路直达武汉、上海,交通十分便利。

(二)栽培原料丰富,蕴藏量大。

我市具有丰富的作物秸杆、桑果树枝、森林间伐材料等农林废弃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据初步估算,我市每年有作物秸杆90万吨,桑枝、果树枝、森林间伐树枝等约60万吨,按30%资源利用率和80%生物转化率计,可生产食用菌鲜品50万吨,若在品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突出珍稀名优食用菌品种,按富硒食品质量标准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后,以富硒品牌销售,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结合我市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作物秸杆,发展以粪、草为原料的草腐型食用菌,不但可获得高附加值食用菌产品,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基础条件好。

我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地农民就有段木栽培银耳、黑木耳的习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规模性袋料栽培,形成了安康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许多农户靠发展食用菌脱了贫,步入了小康,食用菌成为农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对发展食用菌有较高的积极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经验。

(四)技术力量雄厚。

全市现有较为规范的菌种厂家60多个,受省农业厅培训发证的菌种生产技术员、检验员30多人,有一批食用菌专业协会和民办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主产县有一批示范大户和农民技术员,其中部分人员持有食用菌技术等级证书。农业部2006年重新颁布了《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对规范我市菌种生产经营已有法可依,对促进我市食用菌生产持续稳健发展,从菌种这个源头上对菌种质量的要求有了法律保障。市农科所设有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配备中高级研究人员6人,多年来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培训了一大批农村技术骨干。这些基础的奠定,为推进我市富硒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可发挥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五)野生菌种资源丰富。

由于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气候和地理环境独特,生物物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安康地区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初步调查,我市大型真菌已发现的达170多种,目前只有少数种类开发利用外,还有大量的野生资源丞待开发,其中如茭白、桑黄、虫草菌、牛肝菌、羊肚菌、松乳菇、鸡油菌、灰树花、珊瑚菌、正红菇等种类属于珍稀名贵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为我市富硒高档食用菌开发,提供了天然宝库。

(六)劳动力资源充足。

近年来,由于南方食用菌主产区的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全国食用菌生产大有南菇北移之势,而我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仍有剩余,可从事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足。

七、产业区域布局

(一)月河川道区。

利用作物秸杆与牲畜类肥及沼肥配制成培养料,经发酵后栽培双孢菇、鸡腿菇,重点在汉滨区、汉阴、石泉水稻产区的乡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面积5000亩。

利用桑枝、果树和其它阔叶树枝丫、木材加工厂下脚料等袋料栽培香菇、平菇、黑木耳及珍稀食用菌,重点培育专业村和专业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6000万袋。

筹资建设10个年加工营销能力万吨以上的食用菌专业化加工厂,建设产品和原材料交易集散地一处,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厂或示范园区。

(二)中高山区。

利用阔叶树废弃枝丫和桑枝,袋料栽培黑木耳、香菇及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珍稀食用菌,以香菇、黑木耳为主。重点在宁陕县和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铙丰一带,镇坪、岚皋、平利部分乡镇,汉滨区大河、叶坪、沈坝、双溪一带,发展袋料栽培5000万袋。发展药用菌(猪苓、天麻)300万平方米。扶持壮大宁陕现有二个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在宁陕和石泉再发展二个公司十农户式龙头企业。

(三)浅丘和低山区。

发展袋料栽培,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和汉阴漩窝一带,重点发展秦巴硒菇,年规模40万平方米(600亩);汉阴县汉江以南的乡镇和汉滨区瀛湖、吉河、县河、平利三阳、魏汝、老县等乡镇,重点发展黑木耳、香菇,袋料栽培4000万袋。继续扶持壮大紫阳秦巴硒菇、安康运坤菌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自主品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汉滨区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开拓江、浙、鄂、粤市场,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

八、工作重点

(一)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在今后食用菌发展上,以菇类为主,木耳类次之,药菌类补充。菇类以代料香菇、金针菇、平菇、双孢菇、草菇为主,辅之以珍稀菇;木耳类以地栽黑木耳为主,辅之以白银耳栽培;药菌以宁陕猪芩为主、天麻、灵芝为辅。在产品销售上以鲜菇为主,干鲜搭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二)建立菌种繁殖体系,确保菌种质量和有效供给。按照4个1的要求,即成立一个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一个一级菌种场,10个二级菌种场,100个三级菌种场,确保菌种就近供应,有效供应。

(三)推行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2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月河川道区10个,低山区4个,中高山区6个。开展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完善和建立种源储备及市县乡供种、技术推广、培训体系。

(四)加强菌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落实《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为载体,加大菌种管理执法力度,整顿菌种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菌种,无证生产经营,乱引滥繁等违法行为,净化菌种市场,维护菇农的合法权益,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五)延长产业链条,建立香菇市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针,发挥我市的生态、区位、交通优势,石泉、宁陕两个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为安康食用菌搭建销售平台。

(六)实行品牌化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要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打造“秦巴硒菇”、“宁陕富硒菇”,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好富硒区的普查和开发工作,企业精心策划“安康富硒菇”的质量认证,包装和促销工作,打好“富硒牌”。

安康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品,它不仅是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增长点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强蔬菜产业建设既是丰富市民“菜篮子”,稳定市场菜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1蔬菜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扩大

截止2010年,全市蔬菜总产95.89万吨。商品蔬菜面积11.27万亩,专业菜田5.9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80.03万亩,商品菜种植15.43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15.58%,出售蔬菜30.18万吨,商品率31.47%,蔬菜总产值143835万元。

1.2设施蔬菜发展较快

全市已建成大、中、小棚88140栋,面积36650亩,对“春提早”和“秋延迟”蔬菜市场供给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日光温室120栋,面积133亩;轻质拱棚7188栋,面积21558亩,竹骨架棚64000栋,面积14961亩。利用中高山区立体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15086亩。

1.3蔬菜品种以大路菜为主

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80.03万亩,总产量95.89万吨。其中叶菜类占13%,瓜菜类占6.1%,根茎类事57.2%,茄果类占8.7%,菜豆类占6.4%,水生蔬菜占3.2%,其他蔬菜占14%。主要种植马铃薯、白菜、萝卜、茄子、辣椒、四季豆、黄瓜、豇豆、甘蓝、莲菜、番茄、芹菜和胡萝卜等13余个品种。而辣椒、韭黄、黄瓜、莲菜、番茄、菜花、芹菜等精细菜品种18.56余万亩,总产27.84万吨,仅占全市蔬菜总面积、总产量的29.03%和23.19%。

1.4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加快

到2010年全市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6万亩,其中汉滨区建民、汉阴涧池、宁陕旬阳坝等19个乡镇,通过国家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万亩,辣椒、黄瓜、马铃薯等18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5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初见成效

彩色甜椒、彩色马铃薯、樱桃番茄、水果黄瓜、木耳菜、佛手瓜等下批新品种引种成功;无土栽培技术、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和“三沼”综合利用试验见效;无滴膜、遮阳网、频振杀虫灯、黄板纸诱杀等技术被菜农广泛应用。

2存在主要问题 2.1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政策不配套,机构不健全,城郊菜地逐年被征占,菜农陆续转产,蔬菜生产仅靠群众自发盲目进行,蔬菜供求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全市除汉滨区设有蔬菜技术中心外,其他各县没有设立专门的蔬菜技术推广机构,既是设有专人负责,也是挂靠在农技站,既无人员编制,又无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指导蔬菜生产的人员不足,普遍缺乏务菜专业技术,农民务菜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2.2专业菜田少

由于城镇建设严重挤占城郊传统菜地,只占不补,只征不建,专业菜田面积锐减。近年来,安康城区周围菜地被征地占了3000多亩,仅新城办东西两坝近年专业菜田面积就减少了2700余亩。依照省政府规定的人均占有菜地面积不少于0.05亩计,我市常住290余万人口,需要标准化专业菜田14.5万亩,2010年全市专业菜田仅有5.97万亩,直接导致城镇蔬菜供给严重不足,影响蔬菜产业发展。

2.3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省未给安康下达“菜篮子”建设扶持项目;全市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一直未征收;市、县区发展蔬菜产业处在初级阶段,没有项目支撑,缺乏资金投入;市、县区蔬菜技术推广单位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等,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专业菜田开发建设。

2.4基础设施落后

我市蔬菜产业建设缺乏整体发展规划,蔬菜基础布局不甚合理,标准化专业菜田少,基础设施差,水、电、路、井等不配套,抗灾能力弱,整体生产水平低。

2.5产业化水平低 设施大棚菜、“反季节”菜和无公害蔬菜起步迟、起点低、发展慢;钢管骨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少,竹骨架中小棚多,结构简陋,生产水平低,抗风、抗雪和承载力小,抗灾能力差;生产大路菜多,特色菜、精细菜少,自食的多,商品菜少;加工、保鲜跟不上,难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蔬菜的种植、包装、运销、储藏、加工,没有形成产、加、销为一体产业体系。

2.6标准化建设滞后

本市没有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包装地方标准,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产品加工处于空白,上市产品无分级和标准包装,包装、运销、储藏、加工没有规范规格和标识,未使用无公害产品贴标上市,全市没有菜篮子产品监督检测管理机构和设施,无法展开蔬菜检验、监测和市场准入工作。

2.7流通渠道不畅

城区的农产品交易处于有市没场和有场没市并存状态,缺乏科学布局,规模小、点分散、交易设施简陋,没有形成批发、零售分布合理,层次分明的梯级交易体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菜价浮高浮低,严重影响菜农务菜积极性。

3安康发展蔬菜产业前景分析 3.1发展优势强

(1)气候条件优越。安康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适中,无霜期长。年均温13.9-15.7℃,≥10℃的年积温为4643.7-4951.4℃。年日照时数为1581.7-1870.9小时。年太阳辐射在103.4-109.3千卡/平方厘米,光全热辐射为51-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积雪4天左右。年降水量779.6-1101.4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77%。月河川道及浅丘蔬菜生产区平均气温15.7℃,≥10℃有效积温4980℃,分别比西安和汉中多660℃和483℃;无霜期253天,比西安、汉中多46天和15天,年降雨量800mm左右,年日照1800多小时,这种优越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南北多种蔬菜种植,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天然禀赋。

(2)区位优势明显。我市南抵重庆,东接襄沔,西连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自古就是陕南重镇,也是川、陕、鄂、渝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襄渝、阳安和西康三条铁路枢纽;飞机可直达西安、武汉、重庆、成都;

316、210国道过境全市6县区,西康、十天、川陕高速公路于安康交汇,全市已形成三纵六横、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乡、村公路全面得到水泥硬化,便利的交通,为蔬菜快捷运输提供了保障。

(3)生态环境良好。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354天,广大农村空气质量更佳。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个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布点少,水土污染程度低,森林覆盖率达55.4%,生产无公害蔬菜,尤其生产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自然环境条件独厚。

(4)菜农务菜技术水平较高。特别是安康城区东、西两坝菜农,务菜历史悠久,生产实验丰富,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轮作倒茬技术,并及时吸纳全国先进的种菜技术,黄瓜、番茄、辣椒等精细蔬菜一季亩产均达到万斤以上,产值万元以上,汉阴蒲溪的芹菜,石泉城关的莲藕,汉滨区张滩王湾的韭黄、苦瓜、豇豆等,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质量优,且远销外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富硒蔬菜、高山菜、野生菜地方品牌,具有潜在的开发发展优势。3.2市场前景看好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蔬菜的需求量日趋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蔬菜市场前景广阔。

(1)市内需量大。安康未来按中等城市发展,城市面积1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人,若按此计算,年需求量在36 万吨,广大农村逢年过节,尤其月河川道农民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城镇化,购菜生活,因此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蔬菜产业既可有效满足本市菜市需求,又能提升本市蔬菜档次,还能平抑淡季菜价。

(2)外销优势强。本市生产的蔬菜,具有绿色、无公害、优质和“反季节”特点,倍受西安、十堰等地市场青睐,开发外部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尤其安康川道生产的地膜马铃薯上市期间,正处关中淡季,菜用品质高于甘肃、陕北等地,深受本市和关中市民喜爱。

(3)农民增收快。蔬菜产业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蔬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在同等条件下种植一亩蔬菜可收入3500-12000元,最高可达2万元以上,是种植其它作物的5-10倍,农民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就充分说明种菜效益十分显著。

4发展思路与目标 4.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城市蔬菜周年均衡供给为基本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基础,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专业菜田、设施栽培、高山基地、销售网络和检测设施等建设内容,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规范化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商品总量,提高蔬菜质量,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努力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4.2目标任务

从现在开始,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城镇蔬菜周年均衡供给,价格适宜,自给有余,适量外销的总体目标。争取到2015年:

(1)新开发建设保城市供应的专业菜田10万亩,使专业菜田总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露地菜60万亩,年产蔬菜总量100万吨。

(2)组建完善1个市级检测中心,10个县区级检测中心和若干个农贸市场检测站、基地检测点,完善四级蔬菜有毒有害检测体系。

(3)在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占地100亩以上,装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中心1处和若干布局合理的蔬菜交易市场;各县城建设功能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主要产菜集镇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网点。

5保障措施

“菜篮子”建设既是各级党委政策社会责任,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国家实行市长负责制。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按照现代农业理念指导生产、加工、销售,坚持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强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保障蔬菜稳定供给,平衡供应。

5.1技术保障

(1)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一要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以钢管、水泥和新型复合材料骨架大棚为重点,积极示范双膜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不断提升栽培技术水平。二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选用抗病虫品种,清洁菜园,种子消毒,轮作倒茬,灯光诱杀等综合技术,预防病虫害发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农药残留,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2)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要按照市场要求,着眼长远,面向当前,积极引进适合我市种植的名、特、优、稀新菜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要办好优质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引导农民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探索工厂集中育苗,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

(3)推广平衡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施农家肥、沼液肥,推广生物肥,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实行平衡施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菜田污染。

(4)加强技术培训。按照实用、有效、及时的原则,认真做好菜农技术培训,按每亩配备一名技术员,每户至少一人经过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5)开展质量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实行产地和产品双重认证,规范标识,贴标上市,检后上市,确保上市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6)开拓无公害销售市场,搞好蔬菜绿色品牌的申报认证,打造安康绿色蔬菜、富硒菜、高山菜有机蔬菜品牌,扩大外销。

5.2政策保障

(1)扶持专业菜田建设。要把原有菜田设施完善、新菜田开发、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有利产业发展,有利农民增收的原则,建立流转顺畅、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协调土地向种菜产业大户合理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规模效益。(2)健全菜地占用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关于占用菜地一亩开垦1.5亩或占一亩交纳5000元新菜地开发基金的规定。按照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4]6号)和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陕财办综[2004]13号)有关规定,恢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反哺于专业菜田建设。“基金”由市县财政征收,帐户单列,专款专用。

(3)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业主和农民自筹为主、信贷支撑、社会参与和引进外部资金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开放式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将各级政府蔬菜产业建设奖补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加大项目支撑的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捆绑、配套使用、各尽其力”的原则,全力服务蔬菜产业建设。

(4)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国土、城建、工商、交通、计划、财政、税务、农业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蔬菜营销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扶持组建营销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城乡居民多种形式参与蔬菜营销活动,促进产业发展。

5.3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市县区要成立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责任组长,计划局、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水利局、建设局、国土局、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负责解决蔬菜产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下设蔬菜产业建设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各有关乡镇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搞好本辖区的产业建设工作。

(2)健全机构。市县区政府以及人事和财政部门要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机构改革,理顺关系,整合资源,给编制、给人员、给经费保障,组建市县蔬菜中心(站)。建设重点乡镇蔬菜站(办),要切实负责履行本辖区蔬菜产业建设、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测等职能,全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3)明确职责。各级发改、财政、农办、水利、农业、农电等部门,在小水利工程、农田基建、农业综合开发、安全供水、旱作节水等项目安排上,要向蔬菜产业规划区倾斜;各级农业部门要包抓一批蔬菜产业建设项目,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衔接,将蔬菜产业纳入到安康突破发展项目的总盘子中去,用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搞好技术保障工作;建设、工商部门要负责做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报批等工作;信用联社要放宽信贷政策,加大对蔬菜产业建设的扶持;各有关乡镇办事处要采取得力措施,夯实任务,强化落实,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4)严格考核。市县区要把蔬菜产业建设纳入对各部门考核内容,层层签订建设责任书,年终进行考评奖惩。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评优树模挂钩。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失误者要追究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安康市规划院 篇2

关键词:新品种,利用现状,发展规划,陕西安康,汉滨区

近年来, 汉滨区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因此, 如何按照市场需求, 把粮油品种调优、效益调高, 形成品种布局合理、更新有序、配套技术完善到位的良好生产格局, 对于提高安康市粮油生产水平、增强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汉滨区新品种利用现状

1.1 主推品种不明显, 多数品种品质、抗病性及稳产性较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高产高抗性状与优质性状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病的问题[1,2], 尤其是中早熟品种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的水稻品种极为稀少。目前国内选育并通过审定的高产杂交水稻品质绝大多数为国标优质米三级至四级标准, 少数虽能达到国标优质米二级标准, 但多数又存在抗病性较差或生育期偏长的问题。近年来, 在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水稻品种中近80余个, 能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的仅有丰优香占、胜泰一号等极少数品种, 丰优香占曾经作为陕西省陕南川道平坝区主推品种, 但由于其稳产性与抗病性较为偏差, 尤其是对稻曲病抗性差, 近两年种植面积已很小。玉米品种方面, 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200余个, 但真正适宜汉滨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型品种较少, 仅有临奥1号、正大12、中北恒六、晋单46、博丰109、正大999等少数品种, 绝大多数品种在大田生产表现一般。在油菜品种方面, 陕西省通过审定或引进的玉米品种近70余个, 但多数品种存在高产与早熟相矛盾的问题, 如秦油7号、秦油8号、秦油10号等高产品种, 其生育期均偏长, 不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 而德油8号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虽利于下季水稻的丰产性发挥, 但其丰产性欠佳。

1.2 良种良法难以结合

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 各乡镇种子销售网点繁多, 农户买种不知买什么品种;而种子销售人员业务素质均较差, 销售个体户大多都以销售利润为品种推荐标准, 使良种良法难以结合, 严重影响了农民粮油双丰收。

1.3 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少

安康市水资源相对较缺有时无法保障水稻前期插秧和后期的有效灌浆。如在汉滨区五里镇、河西镇、建民镇、张滩镇等区域, 处于水库灌区下游, 水源相对较缺, 水稻品种如种植晚熟品种, 成熟期一般在9月底, 此期经常遇到连阴雨危害, 难以保证水稻丰收。如种植中熟品种, 农户如按晚熟品种播期播种, 会造成水稻秧龄过长导致减产。

2 品种发展规划

2.1 思路

立足汉滨区特色, 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 压缩和淘汰低效稳产性差的粮油作物品种, 大力引进优质高产型粮油新品种, 筛选主推粮油新品种;建立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示范基地, 引导农户种植优质高产主推品种[3], 使粮油产区良种良法得以配套, 提高农户粮油单产, 增加农民收入。

2.2 工作重点

一是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汉滨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 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 汉滨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油作物”为原则,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培育开发粮油品种科技示范园。汉滨区有粮食种植面积5.20万hm2, 每年复种指数在180%以上,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9万hm2、小麦种植面积2.80万hm2、玉米种植面积2.15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47万hm2, 种植区域分布在川道、浅丘、中高山区, 海拔在230~1 300 m, 跨度较大, 农田小气候特点比较突出, 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在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 要实现粮食油料作物的优质高产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就要切实地建立起新品种资源库, 以满足农民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要求。因此, 大力引进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 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 从中筛选出主推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在各乡镇每镇搞好一个粮油品种示范片, 引导农民选好粮油新品种, 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4], 提高农民素质。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及明白纸, 使种植户能够选好品种、种好品种, 使粮油种植区域品种种植优质化、栽培技术规范化, 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示范园以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 配套研究不同区域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适合汉滨区海拔230~1 300 m区域不同的品种类型, 分区域进行试验, 并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科技示范园, 示范引导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丽娜.浅析经济作物品种推广[J].农场经济管理, 2009 (1) :73.

[2]杨建设.作物品种推广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种子, 1994 (6) :66-67.

[3]孙旭亮.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5) :348-350.

安康市农资市场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资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安康市

为全面掌握安康市农资市场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安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于2015年9月抽调各县区有办案经验的执法骨干组成4个检查组,通过交叉分组,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这次检查对我市农资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浓缩反映,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共检查了10个县区25个乡镇的112个农资经营门店,共查处各类问题82个,简易程序处罚18件,一般程序2件,现场发整改意见22份,查获各类假劣农资818kg,其中种子112kg,农药52kg,肥料266kg,兽药饲料388kg。通过检查各縣区农资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1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在各县区的坚强领导下,县区执法大队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各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汉滨、旬阳、白河、平利、岚皋、镇坪、石泉等县区加大了日常检查力度,监管力度。

1.2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买方便 近年来,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农资经营门店2 357个,75%以上的镇村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平利等县开展的标准化农资经营门店创建走在了全市前列,全市的标准化农资经营门店创建活动现场会在该县召开。

1.3经营主体较多。标准化经营门店优势突出 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旬阳、白河、平利等县积极规范经营档案,记录齐全,各类农资物品都能科学分类摆放,各种经营管理制度上墙,大大减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2.存在问题

2.1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一是准入门槛不一。种子、肥料、饲料经营基本放开,无前置条件。而农药经营多头监管、兽药GSP认证任意降低标准,导致不少无证经营和一些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人员素质低下。农资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文化程度比较低,重经营轻指导,重利润轻服务的思想较为普遍。不少经营人员,对农资的种类、功效、特性等认知甚少,更谈不上科学地指导。有的经营管理混乱,药、肥、种混杂堆放,甚至和食品、日杂品摆放在一起,极易造成污染和中毒事件。

2.2经营渠道不规范。市场管理仍较薄弱 一是供货渠道混乱。有直接从厂家进货的,有从二级批发商进货的;也有的是无照经营者直接送货上门的不办理任何手续,无任何质量保证承诺,出了问题无从追究。二是经营品种杂乱。种子品种多乱杂、农药兽药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规范,有的经销商竟然自己任意定名,农民在选购时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三是虚假宣传多。一些农资经营者,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夸大经营商品的使用效果和范围,没有经过试验、示范的农药、种子在市场销售。四是农资质量堪忧。标签标注不规范,无检测报告或不按国家标准标注,导致假冒农资冲击市场。五是生产经营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不良竞争,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2.3技术指导职能弱化 由于多种原因,经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农技知识缺乏,不符合新形势下农资经营的要求。

2.4执法机制不完善 一是面对面广量大、不同类型的农资经营户,现有的执法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执法人员不足,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硬件跟不上。二是农资专项没有保障,抽样送检费用高,导致执法成本增加。三是相关执法部门整体联动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有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执法合力不强。

2.5农资监管水平差异较大。参差不齐 各县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进销台账记录不全、摆放杂乱、散装蔬菜种子销售、农药登记证过期、虚假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非高毒店经营农药等现象。如汉滨区陵园路个别农资企业有批发散装蔬菜种子和向非定点店批发农药;岚皋、汉阴等县高毒农药经营不规范,有非定点经营单位经营高毒农药现象存在;旬阳等县存在农药登记证号过期的产品;还有个别县区存在过期农资产品经营;汉阴、石泉、岚皋等县对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企业放松管理,降低GsP标准、经营不规范,岚皋县还存在无证经营兽药问题;个别县区还存在“钉子户”问题,其经营门店问题众多,执法部门多次要求整改未果。

3.优化农资市场对策

3.1建立完善异地检查执法机制 各县区要尽快梳理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排查案源,抽调专人落实涉嫌违法的线索、完善证据链,限期结案,及时上报结果。做到不办人情案、不漏1个案。各县区应将进一步完善交叉检查和异地执法的长效机制。

3.2制定地方法律法规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地方性相应法律法规,使农资经营管理有章可循,便于基层执法人员操作。各县区农资管理要有专门人员、专项金费,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3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以执法促规范。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标准化农资经营门店建设。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4科学布设网点 各县要根据实际,制定农药、肥料等农资经营网点指导性规划。根据现有乡镇村大小,合理布点,实行总量控制。

3.5促进规范经营 通过连锁经营,挂靠龙头农资经营企业等模式,做到统一标识、配送、管理、价格指导、技术指导、服务承诺等“六个统一”,实现规范经营合理竞争。

安康市规划院 篇4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奖励扶持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奖励扶持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安康市文艺创作和文化繁荣,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并使全市文艺精品创作评选和扶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奖励扶持办法》。

第二条 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奖励和扶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提倡多样化,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原则。

第三条 安康市人民政府设立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以下简称政府奖),市财政自2007年起,在预算中每年安排50万元奖励资金,由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评审委员会管理使用。重点奖励和扶持突出安康地域特色、体现汉水文化精神、提升安康知名度和形象以及反映安康重大题材、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的文艺精品。

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成立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评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若干名。

评委会下设文学类、戏剧类、音乐类、综艺类等四个专业评审组,由市文化文物局聘请专业人员组成。各评审组设组长1人,成员由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权威、德艺双馨的专业人员组成。各专业评审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不少于3人,中级职称不少于2人。如评审人员有作品参加其所在专业组评审,在评审其作品时该人员应回避。第五条 评委会在市文化文物局设办公室,负责评审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 申 请

第六条 申请政府奖应由市、县区文化局,市直有关部门或协会按一定程序以书面形式向评委会提出。申请者须填写评委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安康市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申报表》(一式二份),同时提交与作品相关的材料(如出版物、剧目整体框架或构思台本、激光视盘或录像带、剧照、演出节目单、演出场次证明)和有关附件材料(如评论文章、获奖证书)。

第七条 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范围为:安康市文艺创作人员或外市创作人员以安康市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舞台剧本。

申请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者,须填写《安康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扶持申请表》(一式二份),如实写明:创作题材和体裁;创作的基本思路和计划;对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测与评估;创作进度和完成时限;申请资助金额;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者和主创人员情况。多人合作的作品由主创人员集体提出申请,个人独立创作的作品由个人提出申请。

第八条 安康市专业或业余创作者的文艺作品,外市创作者以安康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受安康市有关单位委托创作的宣传安康的文艺作品均可申请政府奖。

第九条 申请政府奖的文艺作品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获得全国和省级各类奖项的文艺作品;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协会举办的评奖作品;已经播放或上映的广播影视作品,演出20场以上的戏剧作品,获得较好社会影响的整台综艺节目;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文艺报刊发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文艺作品;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文学专著、作品集。

第十条 政府奖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参评文艺作品的公演、发表或出版时间为上1月1日至12月31日,不得重复申报。

第四章 标 准

第十一条 政府奖设文学类、戏剧类、音乐类、综艺类奖及新人新作奖、荣誉奖。

第十二条 参评作品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评奖的参照标准分别是:

(一)在国家级权威和著名载体出版、发表、演出、播放,并获得较高奖项及专家、媒体好评,产生较明显的社会效果,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文艺精品;

(二)在省以上公开出版发行单位及同级载体出版、发表、演出、播放,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三)在省级以上文艺报刊及其他同级载体发表、演出、播放,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和艺术品位的文艺作品;

(四)在省级文艺载体发表、演出、播放、获奖,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文艺新秀和文艺新作可为新人新作奖;

(五)对本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特殊贡献者可获得荣誉奖。

第五章 评 选

第十三条 评奖工作实行两级评审制,专业评审组初评后,提出评审意见,由评委会办公室统一报送评委会进行终评。所有作品均需逐级参加评审。

第十四条 各专业评审组须事先制订相关门类文艺作品评审细则并报评委会审定,然后按照评审细则对作品进行评审,推荐获奖作品或确定扶持项目。

第十五条 评委会根据各专业评审组的推荐意见进行终评,终评会必须有超过评委总数4/5的评委参加。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得票超过参会评委的2/3数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 评奖严格实行指标和名额控制,确保质量,宁缺毋滥。若某一门类该确无优秀作品,重点奖项实行空缺。

第十七条 评选获奖的文艺作品或扶持的文艺创作项目将通过市级媒体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一周内无异议,即为最终结果。

第六章 奖 励

第十八条 政府奖各类奖项名额如下:

(一)文学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二)戏剧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三)音乐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四)综艺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五)新人新作奖和荣誉奖各1名。

第十九条 设立特别奖,以奖励获全国、全省文艺创作大奖的优秀作品。此奖项由评委会推荐报市政府审定。

(一)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大奖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项目入选作品奖的,按照类别给予奖励:影视类奖2万元;大型戏剧、长篇文学类2万元;其它奖1万元。

(二)获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文艺项目入选作品奖的,按照获奖金额1:1的原则再给予奖励。

(三)以上获奖项目,按最高奖项金额,予以一次性奖励,不重复计奖。

第二十条 获得立项的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可根据创作计划获取前期创作的扶持经费,并可视情获得中期跟进经费和后期奖励费用。扶持经费使用范围仅限于创作项目直接所需的费用,包括调研、采风、资料收集、出版补助等费用。

第七章 纪 律

第二十一条 评委会如发现申请人或单位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应取消该次评奖资格,并提出严肃批评;对已获奖者,通过适当途径撤消有关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并提请作者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二条 获奖作品因知识产权或奖金分配等引起的纠纷,由申请者自行解决;对引起法律纠纷的,由申请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未通过验收的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可允许项目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修改、加工,重新申请验收;仍未通过的,按项目未完成予以撤销,并责令退还全部扶持经费。该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下一次的项目资助。

第二十四条 评委会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坚持质量第一和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团结协作,秉公尽职,保守秘密。

第二十五条 评委会如发现评审人员有徇私舞弊行为,应立即撤消其评审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评委会依据本办法制定评选工作实施细则。对不符合本办法的文艺作品,有关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文化文物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 篇5

《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安康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称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本办法所称行政效能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进行检查或调查,并根据检查或调查结果,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的活动。

第四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监察局负责市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人员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各县区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各自行政辖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各行政机关效能监察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监察、督查、人事、审计、统计、法制、目标管理等部门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第六条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应当遵循行政效能监察与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效能监察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 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行政效能建设情况;

(三)受理涉及行政效能的行为或事项的投诉举报;

(四)检查、调查监察对象在行政活动中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和问题;

(五)根据检查、调查或评议考核结果,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行政问责或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监察机关对检查或调查行政效能事项所涉及的人员有权进行询问,有权要求监察对象就检查或调查事项作出解释和说明或提交自查报告,有权查阅、复制与检查或调查行政效能事项有关的文件、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资料,必要时,检查或调查人员可以列席被检查或调查单位的有关会议,了解有关情况。

第九条 不配合或阻挠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监察机关可以责令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依纪依法处理。

第三章 行政效能监察内容

第十条 监察机关应突出重点,区别不同情况,对监察对象的下列行为或事项进行效能监察。

(一)贯彻落实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不力的;

(二)不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上级的决定、指示、命令,贻 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不力的;

(四)政府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

(五)不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决策的;

(六)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各种浮躁、懒散作风,影响工作和损害群众利益的;

(七)不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工作质量差和效率低的;

(八)涉及多个部门工作,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相关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贻误工作的;

(九)虚报、误报、拒报、瞒报、迟报工作情况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对于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以及其他突发性事件,未按有关应急处置方案的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进行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一)执行公务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十二)不按照规定实行政务公开,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情权的;

(十三)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事项而未纳入的;

(十四)无法定依据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幅度罚款、收费的;

(十五)强制、误导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十六)违法实施行政征收以及不履行或者消极履行行政征收职责的;

(十七)实施罚款、收费、征收不开具或者未按规定开具合法票据的;

(十八)不按规定将罚没收入和征收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

(十九)无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十)其他损害行政效能的行为或事项。

第四章 行政效能监察程序和方式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根据下列情况确定行政效能监察事项:

(一)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等情况;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行政效能问题的投诉。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采取下列方式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一)对监察对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二)对监察对象履行某项职责、开展某项工作、作出某项行政行为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对行政效能投诉反映的问题和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的案件进行调查;

(四)对监察对象进行考核评议;

(五)通过建立监测点和聘请监督员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测评。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初步确定行政效能监察事项后,填写《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申请表》,提请监察机关负责人审批。

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后,应当填写《监察机关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立项备案表》,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前款所称重要行政效能监察事项,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确定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以及其他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

第十四条 行政效能监察分为立项、实施、处理等阶段,可以采取受理投诉和检查、调查、电子监察、评估、评议等方法。

第十五条 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制定方案,并经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的;

(二)对象和内容;

(三)方法、步骤和措施;

(四)人员组成;

(五)时间安排;

(六)工作要求;

(七)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六条 行政监察机关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前,应当向被监察单位和监察事项涉及的单位送达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但不宜提前通知的除外。

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应当载明检查的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对涉及范围较广的行政效能监察事项,监察机关可以视情况将检查方案一并通知被检查单位。

行政效能监察通知书应当由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人签发。

被检查单位必须认真配合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第十七条 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收集证据,查清事实,实事求是地提交检查或者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检查或者调查报告应当同时对被监察部门和相关人员提出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检查或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或者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三)有关机关及人员的责任;

(四)处理依据、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十八条 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和评估、评议的结果,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作出重要监察决定或提出重要监察建议,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对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构应当跟踪了解,督促落实。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监察对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行政效能的,对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领导班子诫勉谈话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建议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处理;对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视情节轻重按照下列方式追究行政效能责任:

(一)行政效能告诫或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限期调离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免职或者责令辞职;

(七)辞退或解聘;

(八)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本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并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主管机关作出。

监察机关在实施效能监察中发现有违法违纪事实需要给予党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程序办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监察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受到行政效能责任追究一年内,又因影响行政效能行为应当受到追究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或调查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有其他从重、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监察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主动承认、陈述行政过错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主动承担责任或主动纠正行政过错行为的;

(四)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五)有其他从轻、减轻处理情形的。

第二十二条 监察对象主动发现并纠正错误、未造成或者减轻损失及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效能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在作出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决定书送达监察对象,并依照管理权限,抄送相关的部门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有明确投诉人的,还应当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四条 监察对象对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五条 监察机关对受理的不服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经复查、复核认为原决定不适当的,可以在职权范围内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或者建议原决定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第二十六条 监察人员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效能监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篇6

开展情况的汇报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遏制伤亡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现将我局8月份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印发《全市2013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教育和督促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分抓紧抓好。8月5日,组织召开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安排部署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二、认真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根据市消防安全生产委员会《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建筑施工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全市建筑施工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结合当前开展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对作业区、生活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仓库、配电设施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行重点防范、重点监控,加强施工防水、电焊切割等动火措施的审批,做好建筑施工外墙保温材料、密目安全网的防火管理,切实消除施工现场火灾隐患。期间,已检查市直管在建工程项目22处,查处消防安全隐患40条(次),已督促各工程参建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及时排查整治消防安全事故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事故隐患责令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于一时难以整改完毕的加强日常监控,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三、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工作 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相关责任人、值班人员手机及值班电话24小时保持联络畅通。落实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及救援队伍,确保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及时有效组织救援。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事故等紧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处臵工作,确保事故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

安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8月26日

安康市民政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

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深入贯彻全市安全工作会议,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民政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实际,本着最大限度地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认真吸取吉林、黑龙江国家储备粮库以及厦门公交车燃烧事故的惨痛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针对夏季火灾、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等事故易发期,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参加局领导4人,干部25人,分5个检查小组,分别检查了民政福利企业26个、社会福利机构10个、灾民活动板房集中安臵点5个、办公场地4处、家属院1个,查出隐患85个,整改隐患76个,投入整改资金316700元。现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于8月5日上午,组织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会,向全局干部职工认真传达了国务院、省、市关于进一步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治理工作和市安全生产紧急工作会精神,总结了我局今年以来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局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报了近期全国几起典型火灾事故和我市当前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学习传达了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文件,就下一步全面抓好全局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福利企业、中心敬老院、社会托老院、殡仪服务站、局级机关、局职工家属区、各灾民板房安臵点从认识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强化督查加强执法等方面着手,大力抓好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抓好全县各福利企业和社会托老院《2013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书》的落实。进一步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防生产事故等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做到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警钟常鸣,人人是宣传员,个个是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中,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安全生产,严防大小事故发生。

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我局先后下发了针对全市福利企业的《关于认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针对全市中心敬老院、社会托老院的《关于切实开展社会福利机构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从8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我局在相关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局福利企业管理科、社会事务科、救灾救济科、基层政权科、局办公室等有关科室同志对全县民政系统涉及到的企业、事业单位、局机关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

我局向市政府递交了《安康市民政局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别对福利企业易燃有毒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的重点部位、场所、消防设施、电源设备着重进行了督促整改,增添了防范措施,本次集中检查整治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我局还将督促有关福利企业、社会托老院继续投入,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设施,严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有力提高了干部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我局在本次排查整治活动中,利用民政工作集会、文体活动、福利企业职工和全县村组干部培训、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广泛开展了夏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悬挂标语33幅、张贴宣传画40张、出黑板报35期、出动宣传车5台、培训职工1937人、开展安全咨询210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份;营造了夏季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氛围,使干部职工掌握了防火灭火和安全生产及逃生自救常识,切实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鼓励干群主动举报火灾隐患和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增强了干群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继续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以“遵章守纪、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读一本安全生产知识书籍,提一条安全生产建议,查一起事故隐患或违章行为,写一条安全生产警示语,看一部安全生产警示片,接受一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忆一次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检查员”等群众性活动。坚持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杜绝事故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争创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了必要的应急准备工作

我局建立了民政系统信息畅通机制,保障干部职工每天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完善了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处臵预案,通过近期火灾事故教训,我局进一步完善了抗灾救助信息报送制度和维稳制度,严格落实了防洪、节假日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以及大假封车制度,加强了车辆管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能及时妥善处理民政相关应急工作,能切实防止事态扩大或次生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和防灾减灾救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安康市民政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五

安康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通知精神,我局对消防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整治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强化基层各单位防火能力建设,提高全局防控事故能力,努力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8月份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主管局长主持召开了全系统动员大会,认真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动员全系统、全行业力量,深入排查文化系统各单位以及行业监管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二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患于未然;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加强对全系统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处分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局上下以及所管辖文化经营场所至今未发生一例消防安全事故或重大险情,继续保持几年来的良好势头。现将8月份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8月以来,我们多次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研究,我局专门下发了工作方案对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整治重点、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经费保障、责任追究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及监管场所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查,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明确指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从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在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管理上,努力引导行业监管场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场所审批时,我们坚持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验收前臵,才给予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我们在核准演出活动时,也以场所消防安全合格为前臵。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演出场所的核准,歌舞厅的申办、演出活动的核准,一律由我局派驻在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审批窗口扎口管理。

(三)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加强宣传教育,大造活动声势,宣传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把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和宣传面扩大,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主要工作

8月以来共开展日常检查行动7次,检查行动由主管副局长带队,以及全体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分别对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市文管所等单位和重点部位以及市区部分网吧、歌舞演艺场所、印刷企业等场所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安全检查。

对我局基层单位的检查过程中,市博物馆有较大安全隐患,由于周围的土地使用权和林木管理权划分的不清楚,无法建设围墙的安装监控设施,监管责任无法明确,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有待市委、市政府解决。市博物馆由于楼层消防设施老化,存在消防喷淋停用的问题,我们都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在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中其中部分文化经营场所存在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消防演练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的问题,部分小酒吧无安全管理制度,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和处理。

我们在检查中对上述单位和场所的安全保卫机构和消防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及实施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安全现状和隐患情况、安全防范设施和消防设施维护情况等逐项进行了检查和落实,发现问题立即明确整改内容和整改时间限定,没有发现问题的明确提出加强防范措施。通过安全大检查大整改,我们做到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整改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市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当前文化系统和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个别问题需要解决,不能盲目乐观。我局继续严格监管,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开展落到实处。

安康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安康市教育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

开展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进一步落实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我局在月初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大隐患整改力度,确保我市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我局站在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高度,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成立了消防安全领导机构,各基层单位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制定了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方案,召开专门工作会议5次,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基层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岗双责,完善应急预案和各项工作制度,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7日召开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李局长对前一阶段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通报,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基层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一岗双责,加大自查、督查的力度,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重大问题及时汇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玩忽职守现象从严处理,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采取措施、取得实效

8月初,教育局成立六个检查组、一个督查组和一个综合组,对全系统40个基层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围绕疏散通道、灭火器、应急灯、疏散标识、逃生器材、消防水源、各种应急预案以及单位开展疏散演练的实际情况。每个检查组由局长、科长亲自带队,昼夜查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舍得投入资金,把一切消防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对安康中学、高新中学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的整改。在检查中发现消防隐患24处,当场整改15处,限期整改9处,投入资金56万元。目前为止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消防水源,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内通报,对在活动中流于形式的单位领导进行谈话,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能及时整改或者动作缓慢的调离工作岗位,确保教育系统火灾形势稳定。

安康市教育局 2013年8月23日

安康市卫生局关于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刻汲取连续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8月份,我们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了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上,真正目的是通过这次全省乃至全国的专项行动,进一步打基础、补漏洞、上层次,实现全系统无重大隐患、无安全事故发生的预期。具体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安全隐患大整改。根据隐患的不同情况,务实地将其划分为3日内、6月底前、9月底前三个整改时段。市直11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消防控制系统6个、消火栓470个、喷淋系统5套、烟感7套、应急灯723个、安全标识664个、监控室7个,器材完好率仅达95%。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婴医院和市胸科医院消防设施维保合同全部签订。截止目前,患整改率达90%以上,力争9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二、完善推行系统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在市卫生局建立了22个安全生产档案,涉建5个卫生行政部门、11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1个行业医院、5个民营医院,各基层单位共建立安全管理档案2850个,普遍都建立了系统台账,并将其作为追责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年度目标。另一方面,反复开展了培训和演练。8月14日,市卫生局举办了市直卫生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会。培训会上,消防支队教官结合所存在的隐患问题阐述了火灾的危害性和举办这次消防安全培训班的重要性,讲授了火灾危险特性、消防安全知识等课程。利用投影、电子教材等方式,回放了众多火灾事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典型重大火灾案例入手,为培训人员讲解了初期火灾的预防与扑救、逃生与自救、发生火灾如何报警、以及灭火剂的种类和性能、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消防知识,使现场培训人员对消防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整个培训活动秩序井然、氛围浓厚。真正使参训人员在强化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扑救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的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参训人员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了消防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确保消防安全打下了基础。会后各单位负责消防安全档案的人员又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专项培训。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分管领导、保卫科长、后勤科长、档案管理作业人员共120人参加培训。

三、完善印发了安全控制机制。8月中旬针对全市卫生系统895条安全制度,我们专门聘请了市级的安全专家,对消防安全、医疗安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信访维稳等细则进行一次修订。修订后为600条医疗卫生安全生产标准,全系统照此标准,通过建立系统控制体系,在全行业开展达标行动,1%的漏洞就是100%的不安全,把切入点放到问题、隐患和差距上,实施危机缺陷管理。把控制标准70%用在事前、20%用在事中、10%用在事后控制上,以防为主,以治为本。在消防安全方面,推行“前臵责任追究制”,把责任追究提前到事故发生之前,把不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隐患按事故发生处理,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即时问责。

和谐是最佳环境,稳定是最高责任,平安是最大幸福。我们将坚持行政作为、实行精细管理、打造安全文化为重点,以“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从零做起,慎始慎终,努力实现我市卫生事业的安全发展。

安康市卫生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安康市旅游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安康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我局近日来开展旅游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8月份,全面督促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我们集中开展了两次专项检查。目前,正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一是加强旅行社的安全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了全市17家旅行社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是否租用有资质的信誉好的汽车公司和车辆;是否按规定投保责任险及人身意外险等情况,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了旅游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还对旅行社自身日常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电器使用超负荷、办公电器使用不规范、防火器材不全等问题,当场进行了整改。

二是加强星级宾馆的安全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了全市4家星级宾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情况;消防审核、验收情况,消防设施是否齐备、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食品卫生安全等。并结合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专业部门的检查意见,加强调度,做好隐患登记,落实专人限期整改安全隐患。三是加强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了全市2家A级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落实情况;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情况;汉江河堤段防护栏、警示牌、安全岗、紧急救援电话公告牌的设立等情况。目前,我市的瀛湖翠屏山庄A级旅游景区处于停业状态。为此,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要求自查的基础上,主要是强调消防安全为主,检查宣传、警示、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灭火装备及灭火队伍建立情况。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应急管理预案,指导各旅游企业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初期火灾的处臵能力。要求各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保持24小时通讯联系畅通。同时,加强对境外旅游团体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安康市旅游局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安康市国资委新一轮消防安全大排查

大整治工作总结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近期部分地区、行业(领域)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国务院、省、市均做出了重要批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立即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委在前段时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基础上,在本系统内迅速开展新一轮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

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了周密部署,迅速向各监管企业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围绕此次检查工作重点,《通知》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各监管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要求各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迅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为“三创一办”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突出重点、深入检查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了企业项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要求、岗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以及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情况。各监管企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纷纷开展了安全生产自查,根据此次对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的要求,以下几家公司做了重点检查:

(一)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工地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持证上岗特别是特种岗位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并对外来承包单位员工进行了上岗培训,与外来承包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监管协议,督促承包单位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市政办对在建工程创业大厦施工情况进行自查,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设臵消防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各种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爆破过程中,严格落实公安部关于爆炸物品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对各种爆破器材的规范管理,消除隐患;同时施工单位已完善对深基坑、满堂脚手架塔设等专项技术方案的审批论证,完善超标超危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论证,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三)安建集团针对4个在建工程按照此次检查的要求,一一细化梳理,将各项工程的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安全生产规程执行情况、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意识

在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我委监管各企业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契机,动员企业职工认真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用典型事故教育员工,提高员工防范事故意识。例如,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班组利用白班班后1小时,长白班每天组织1小时集中学习《三大规程》,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丰富安全知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为主的安全培训和学习,以开展师代徒、老代新的方式,在班组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知应会学习。

四、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到位

通过开展此次安全检查,各监管企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梳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确保生产安全。例如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把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传达文件精神,安排安全职能部门负责落实。为切实做好自检自纠工作,采取了“三查”的具体措施,即安全部门加强日巡查、厂二级单位自查,厂工会、厂办、厂安全科、厂保卫处、厂“三创一办”办公室和有关人员组成联合大检查组深入二级单位逐个检查,把交通运输、预防火灾作为重点进行检查。高新区杨晨饲料有限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领导责任,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公司董事长亲自带领公司安委会成员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整治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我委在组织各监管企业开展安全检查的同时,还及时向各监管企业下发通知,要求各企业认真做好雨季、汛期、高温季节、中秋、十一等重点时期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各项防范工作,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安康市国资委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安康市粮食局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

开展情况的报告

市消防安全委员会: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党委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安全防火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布署局职能科室迅速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安全防火隐患大检查大整改。

一、成立组织机构,召开专题会议

市粮食局成立了粮食局安全生产、安全防火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粮食经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综合科。先后召开4次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市领导关于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指示精神,周密部署在全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检查包保组,与企业签定责任状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市粮食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四个检查包保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确保大检查、大整改取得实效。同时与行业管理的粮食企事业单位全部签定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责任状,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三、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

从7月下旬开始,局长亲自带领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对粮食企业进行了生产、消防安全大检查,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违章用电现象,还重点排查了配电室、变压器、烘干塔、锅炉房、电机设备等,发现一般消防安全隐患24个,已经要求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8月份以来市区粮食经营企业共投入安全隐患整改资金13万元,其中安装监控设施3家,购买消防水泵5台,消防水带500米,灭火器78个,消防沙5车,消防水桶8个,更换电表箱4个等。

四、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演练工作,不断提升粮食行业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形成浓厚安全氛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接到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文件通知后,粮食局主管局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科室迅速组织了落实,并成立了粮食局“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3年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各粮食经营企业也都分别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根据各单位的特点,扎实开展了活动。二是常抓不懈,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我们对企业负责人、主管安全负责人、安全具体工作人员及粮食保管员进行了安全培训,共培训人员50多人,并进行了答题考试。

三是警钟长鸣,认真搞好应急演练。为切实加强粮食企业安全工作,提高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和防范自救能力。8月份,我们指导企业进行了防火应急演练活动,三个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开展了安全防火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防范、遏制事故能力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个别规模以下民营个体粮食经营企业负责人重经营轻安全意识仍然存在,加之基础设施简陋,专业人员缺乏,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安康市规划院 篇7

关键词:土地资源,优化,线性规划,阜康市

1 引言

阜康市域地势南高北低, 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 境内随地貌单元的变化, 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沙漠三个单元。 中部区域是城市发展最好的区位选择, 正是由于阜康市特殊的区位, 使其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供给有限的矛盾。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较大的效益, 同时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使阜康市的土地达到可持续利用, 必须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实现优化配置。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2014 年阜康市土地面积852877.42hm2, 其中农用地面积为641715.18hm2, 占总面积75.25%;建设用地面积为29108.37hm2, 占总面积3.41%;未利用地面积为182053.86 万hm2, 占总面积21.34%。 阜康市1996~2005 年土地利用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2005~2014 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 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变化面积较大, 变化幅度较高, 但土地利用结构各用地面积总体趋势大致相同。

3 阜康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3.1 模型建立

针对阜康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本文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优化配置。 线性规划是应用范围广、理论最完善、发展迅速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调配与研究, 以获得经济效益。 并且线性规划是在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下, 得到最优解, 从而确定最优方案, 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因素, 因此线性规划是最佳选择。

3.2 参数变量设置

从阜康市土地利用的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几个层次出发, 将2007 年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56 个二级地类分别归入到2001 年 《全国土地分类 (试行) 》标准的三个一级类中, 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中, 设置了14 个变量, 分别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水域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 其中建设用地中, 二级类目为交通运输用地、水域面积, 水利设施用地, 三级类目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下的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工矿用地等。

3.3 确立目标函数

3.3.1 确定各个用地效益的相对权重系数。 这里参考昌吉与乌鲁木齐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使用的效益权重, 根据阜康市历年来的各个土地类型的生产总值, 计算其效益权重, 其中未利用地效益为0, 则Wi= (0.0896, 0.0738, 0.0589, 0.0675, 0.0403, 0.1206, 0.0705, 0.0606, 0.1254, 0.0773, 0.0453, 0.0804, 0.0898) , 其中i代表土地利用类型。

3.3.2 确定效益系数。 2014 年阜康市生产总值为143.17 亿元, 地均产值为16786.703 元/hm2, 根据历年地均产值预测2020 年的地均产值, 其次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和2020 年的地均产值确定各地类效益系数 (地均产值分别乘以各地类权重值) , 即为价值向量Ci (i=1, 2…13) 。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2020 年阜康市地均产值为43897.45 元/hm2, 采用年均增长率方法预测2020年地均产值为43897.45 元/hm2。 对上述两种方法的预测值进行平均加权求和, 确定阜康市2020 年地均产值35263.93 元/hm2。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和2020 年的地均产值确定各地类效益系数, 则目标函数为:

3.4 约束条件的建立

包括土地总面积的约束、粮食需求量的约束、城市与建制镇用地需求预测、人口总量约束、用水量的约束、土地供应能力的约束、交通用地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实际情况约束、变量要求。

3.5 模型求解

运用Lingo软件对目标函数方程进行求解, 得到同时满足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最优值。 如表1 所示。

4 土地利用结果优化分析

阜康市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与优化结果相比, 总体上增加, 未利用地与优化结果相比, 总体上面积减少。 土地总面积保持不变, 具体可以看出:

4.1 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阜康市最终经济效益与2014 年相比, 增加了2.02 倍。 这说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能够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也证明了优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4.2 保护耕地, 保证耕地质量,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根据预测模拟模型2020 年耕地保有量的控制目标应不小于42706.66hm2, 实际优化的调整结果为56505.17hm2, 与现状年相比增加62.64hm2。 因此对耕地的优化结果56505.17 hm2, 完全既可以满足本市的粮食安全需求也可以进行加工买卖。

4.3 适度增加林地与园地, 稳定草地, 完善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从表1 可以看出园地与林地面积增加, 尤其是林地面积增加较多, 分别增加635hm2和12333.57hm2。 草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这也说明要重视天然草地的保护, 利用好天然草地的优势, 引进技术发展以优质牧草、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养殖区,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2020 年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分别为6.625%、0.303%、14.049%、70.294%、0.067%。 农用地内部的变化, 不仅使土地整体结构合理, 同时使农用地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 也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4 优化调整建设用地, 提高集约节约水平

预计到2020 年城市用地年均每年增加67.9hm2, 建制镇用地与村庄用地分别减少了244.4hm2和1515.54hm2, 城镇用地总体上依然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部分农村居民点通过整理逐渐向城镇发展, 其它零星分布的居民点也会不断的向城镇集中。

以上优化方案具体分析体现了合理性, 当然也体现了可持续性。 第一, 自然持续性, 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12.6%达到14.05%, 园地与林地面积增加, 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二, 经济持续性, 对于阜康市交通区位优势及“工业强市”方针, 增加城市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控制工矿用地, 保障生态效益优先,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 社会可持续性, 方案优化时兼顾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 既能满足当代人对粮食的需求也能兼顾未来的发展趋势, 城市的发展速度有较大的提高, 可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

通过以上分析, 阜康市土地利用优化结果可以较好地结合社会发展需要,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为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供最佳综合效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辛绍翠.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0.

[2]高彩云, 许月明, 胡建.太行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河北省易县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 2011 (02) :47-49.

[3]赖红松, 智能优化算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3.

[4]张海燕.县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 2006.

上一篇:翻译读书报告英文版下一篇:罪犯劳动工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