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的烦恼

2024-05-25

安康的烦恼(精选3篇)

安康的烦恼 篇1

摘要:安康旅游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的产品开发缺乏力度、缺乏专业化管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旅游的宣传形象,完善旅游的信息系统,打造安康旅游的品牌等。

关键词:安康旅游,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不仅仅关注生活的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享受,于是旅游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利用节庆时间在各地旅游来增强家庭的和睦、放松工作的繁重同时了解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今,健康旅游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时尚追求。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重要的南北过渡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著名国家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一、安康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康市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是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目前安康市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与旅游景区相配套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仍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远远落后于安康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此外,旅游景区的交通发展滞后,使得景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1]。

2. 安康市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

一是缺乏科学管理。对于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疏导作用,而在旅游淡季又忽视了景点的维护,对旅游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在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缺乏合理的疏导措施。如瀛湖目前还没有一个供游客休息的场所,也没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所。二是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经营分散,质量控制缺乏保障,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淡薄,应对市场的能力较低。这些都影响了安康旅游的形象宣传力度。

3. 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政府抓“旅

游开发”的工作力度相对于抓“双创”弱,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涉及旅游资源配置、优化景区开发等难度大的困难和问题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搞好协调和狠抓落实这些方面的统筹作用。在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尚未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2]。

4. 安康的住宿紧张、娱乐休闲也相对落后。

众所周知,旅游者外出旅游购买的是一个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单一旅游产品组合而成的总体旅游产品,21世纪的旅游需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旅游消费者们不仅满足于追逐自然风光而是转向接受教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目前,安康市中心城区的星级宾馆、饭店少。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差,旅游旺季满足不了需要。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浏览层面。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多,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目前,现有的景区周边几乎没有可供游客入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服务场所。

5. 安康客源单一,缺乏创新。

安康旅游一直把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客源地,客源地单一,规避旅游市场变化的能力弱。此外,安康旅游与周边发展良好的景区缺乏横向协作,没有形成跨区域旅游线路,应对旅游市场突然变化的能力低[3]。

6. 安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比较滞后,景色单调,旅游景区缺乏区域综合竞争力。

目前,安康旅游以瀛湖、南宫山、香溪洞等景点比较著名,但是各个景区的发展规划比较滞后。如:进入瀛湖后,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得三个可供观光的岛上景色单调。此外安康的汉江,除了每年的端午节的赛龙舟之外,几乎处于闲置的状态,造成安康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构造多部门协作的旅游管理体制。

目前,安康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急速发展需要的局面,有必要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同时多和政府部门相联系,着力构造一个由旅游、建设、林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协作的旅游管理体制[4],以统一各方面共同的步伐,共同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使得旅游资源的发展更协调。

2. 加快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投资能够直接为旅游景区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此外,特别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好建设一个大型的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或在安康城区、景区之间、邻近景区的村镇,规划建设一条旅游街,指明旅游购物场所,方便游客的消费。

3. 加快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由于旅游资源的就业门槛较低,而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通过各类专业培训[5],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服务素质,以致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4.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首先,资源管理主体应当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即需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起一定的节制作用,要避免出现这种结局,不仅要改革政府部门的考核机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保障资源管理主体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部门应当在该规划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其次,加强景区内居民保护资源的激励措施,旅游景区内的居民也是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主体之一,景区内居民的行为状况与资源保护的结果紧密相连[6]。可以通过给居民进行一定的宣传与奖励制度,让保护旅游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全民参与保护旅游资源,共建美好旅游城市。

5. 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生命,是旅游规划的核心[7],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硬核”,因而利用资源规划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各个地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如:要充分利用安康丰富的硒资源开发富硒产品,菌类富硒食品以菇、耳为主。蘑菇、香菇、平菇与黑木耳等食用菌类,都为餐桌佳肴,营养丰富,具有良好健身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香菇、木耳能治疗疾病。为了促进农产品之间的有机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对这些菌类富硒食品加以加工和包装,制造出新型的旅游产品,形成大型的市场购物中心,方便游客的需要。

6. 完善旅游的信息系统。

构造完善旅游信息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正确决策所需的信息。如旅游资源信息、旅游交通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设置专人负责在网上随时更换旅游点的风景特色,比如对旅游地进行了优化设置,如果不及时更新的话,会影响旅游地在游客心中的印象,此外通过杂志、报纸等媒介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加大旅游信息的开发力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吸引广大旅游者。

参考文献

[1]徐以国,马志荣.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EB/OL].http://www.mianfeilunwen.com,2009-11-06.

[2]卢杰火,吴应德,赵明波.关于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EB/OL].安康市委政研网,2010-08-26.

[3]吴安“.十一”黄金周后安康旅游冷思考[N].安康日报,2010-04-24.

[4]梁明珠,王伟.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府规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9,(4):46-50.

[5]白津夫.扩大旅游资源消费,拉动内需增长[J].旅游管理,2009,(12):5-8.

[6]刘旺,杨敏.旅游资源保护激励机制探析[J].旅游管理,2006,(5):126-131.

[7]李经龙,郑淑靖.旅游规划核心内容动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1):83-87.

安康的伊斯兰文化景观 篇2

关键词:安康,伊斯兰文化,景观

安康地处陕西南部, 自古有“金州”之称。在安康地区有穆斯林人口28000余人, 是仅次于省会西安的穆斯林聚居地。据传穆斯林是自元朝时从长安来到安康,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安康的穆斯林主要是回族, 在以汉族为主要人口的地区, 他们秉承着伊斯兰“围寺而居”的传统, 在各清真寺的周围繁衍生息, 形成大大小小的“回坊”, 与汉民的居住区域相对隔离,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景观。

1 自然地理环境

安康位于秦岭以南, 是陕西省东南部城市, 北依秦岭, 南靠巴山, 汉水横贯东西, 河谷盆地居中,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陆的东北缘, 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具南北衔接, 东西过渡的特点。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

安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 夏季多雨多有伏旱, 春暖干燥, 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5~17℃。[1]

2 文化历史

最早在元朝来到安康的穆斯林, 相传是西安小皮院的马姓, 他们在汉江南岸定居, 以牧宰牛羊、经营皮张为生, 又因在江岸边开荒种植枣树被后世称为“枣园马”。自此, 各地的穆斯林就陆续来到安康, 他们发挥穆斯林的传统, 在安康经营茶业、畜牧业、山货业等, 很大程度上繁荣了当时的市场。

伊斯兰的教义是“五功”, 因此穆斯林有建造清真寺的需要。安康的穆斯林起初在汉江边的河滩上做礼拜, 后来随着迁入穆斯林人口的增多, 便修建了第一座城内清真寺, 今坐落在东关篦子巷。随着穆斯林的增多, 在明代安康城内又相继建造了南寺, 清初仿照南寺建造了清真北寺并重修城内寺。直至民国十年 (1921) , 安康城内先后建立有清真寺7座, 也就是现存的:城内清真古寺、静宁南寺、清真北寺、清真东寺、清真西寺、清真中寺和兴文寺。其中城内清真古寺、兴文寺、西寺为伊赫瓦尼教派;南寺、北寺、东寺和中寺是格底目派。两派虽说伊斯兰教的不同派别, 但和谐共处, 团结友爱。

3 格局

3.1 回坊格局

穆斯林有“围寺而居”的传统, 回坊作为穆斯林聚居区, 是以清真寺为中心的辐射区域。安康城区的清真寺大多分布在靠近汉江沿岸的区域, 这样的格局与伊斯兰教当初传入安康的地点不无关系。

3.2 清真寺格局

安康城区的7座清真寺均是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根据伊斯兰教信仰的要求, 城内清真古寺、静宁南寺等5座清真寺的礼拜殿与大门均朝向东方———“天房”克尔白所在地。因地域等条件的限制, 兴文寺和清真西寺这2座清真寺的大门只能朝西开,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建造者将礼拜殿的中最神圣的圣龛设置在礼拜殿的二层, 朝向东方, 信众也在二层面对着圣龛进行礼拜仪式, 灵活地化解了礼拜殿不能朝东的尴尬。这体现了《古兰经》中“塔基亚”原则对穆斯林的影响, 在建造中遇到问题灵活应变, 但始终遵循着圣龛朝向“天房”这一原则。

4 建筑

清真寺中的主要建筑有:邦克楼、礼拜殿、照壁、讲经堂、浴室、伙房等附属建筑。

照壁是中国传统风格清真寺中颇具特色的建筑, 通常设在清真寺的入口, 集建筑、雕刻、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 是清真寺的第一道景观。城内古寺和北寺是安康仅有的2座以照壁作为入口建筑的清真寺。2座照壁平面均呈一字形, 壁座是砖石基座, 壁身是青砖实砌或青砖包砌的土芯墙身, 墙身上有清真寺的石刻匾额, 周边装饰有镂空砖雕的植物纹样, 清雅精致。壁顶起脊盖瓦, 也有用砖砌的叠涩, 其上也有彩绘的植物纹样。除了上文提到的2座以照壁作为入口的清真寺外, 大门是带有屋顶、圆顶或与邦克楼相结合的入口建筑。

邦克楼是清真寺的标志性建筑, 作用是召唤信徒前来礼拜和宣礼, 因此又叫“宣礼塔”。邦克楼风格各异, 分传统楼阁式和阿拉伯式。传统楼阁式的邦克楼如南、北、中寺以及城内古寺。以北寺为例, 邦克楼的平面呈正六边形, 楼高7层, 总高46.4m, 内设旋转楼梯, 每层屋檐覆绿色琉璃瓦, 塔顶为六角攒尖顶, 起翘较大, 秀丽多姿。塔顶的新月标志象征伊斯兰, 与大殿顶上的月牙相呼应。兴文寺的邦克楼是阿拉伯式的, 平面亦呈正六边形, 楼高5层, 每层屋檐覆橘红色琉璃瓦, 拱尖顶。邦克楼的布局可以是在清真寺的中轴线上, 也可以在寺内的角隅。

礼拜殿是容纳信众进行礼拜仪式的重要场所, 位于寺院的中轴线上。礼拜殿的风格分中国传统风格、伊斯兰风格以及混合式风格。中国传统风格的礼拜殿具备中国传统古建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风格, 外观古朴庄重, 装饰华丽典雅, 文化意蕴深厚, 艺术魅力独具。在安康的清真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南寺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风格清真寺建筑。礼拜殿建筑面积880余m2, 由抱厦、正殿、后殿组成, 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 雄伟壮观。[2]

伊斯兰风格礼拜殿是仿照阿拉伯建筑建造的礼拜殿, 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拱顶、圆顶和拱门。安康的伊斯兰风格礼拜殿的清真寺是兴文寺和东寺。其建筑造型大体相同, 礼拜殿顶为绿色的圆拱形, 一个大圆顶配2个小圆顶式, 圆顶上是金属制新月标志, 富有伊斯兰象征意义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非常有辨识度。

混合式风格的礼拜殿是指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同时也有伊斯兰风格的礼拜殿。城内古寺的礼拜殿前殿为中国传统风格, 五间门楹, 歇山屋顶, 后殿改建为半圆古堡顶, 沿墙装饰烛形小尖塔, 而前后殿依然有机连接, 形成了两种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物。

5 植物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切磋调和, 在遵循宗教发源地特色的同时, 产生了有别于传统伊斯兰园林的地方特色。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方面, 安康的清真寺院落中, 所栽植物一定程度上倾向使用如:柑桔、松、柏、夹竹桃、月季、薄荷、黄杨、桂花、无花果等这些在伊斯兰园林中常用的植物, 反映了宗教特色。考虑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因素, 在这些场所还种植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如:臭椿、菊花、蜡梅、栀子、龙爪槐、十大功劳等植物。在这些寺院中也不乏古树名木, 如北寺的1株树龄220年的臭椿, 冠幅达21m, 据传在1983年安康洪灾时有31人爬上此树得救。

在清真寺中的植物配置主要以对植为主, 以烘托庄严的宗教氛围, 这在几座清真寺中最常见的就是礼拜殿前柏木以及桂花的对植。在一些植坛和后院中, 也有许多自然式种植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以盆栽为多数。

综上可知, 安康的伊斯兰景观是在伊斯兰宗教背景下, 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安康本地元素的特色文化景观。伊斯兰的异域特色是这一文化景观与地区内其他景观区别开来的最主要元素, 又因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史悠久, 汉化的建筑风格可谓是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融合的作品。景观在具体地方必然会被赋予地方特色, 安康的地方元素也在伊斯兰文化景观中留有印记, 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http://www.ankang.gov.cn/Category_3108/Index.aspx

“安康史志·艺文志”研究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史志艺文志,安康,现实作用

“艺文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择优收编地方历史文化资料, 反映地方不同时期的文化成果, 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安康自清代以来,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州志、府志以及各县的县志, 基本保存完好, 是我们研究安康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如碑文、传记、散文、游记、文告、诗歌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大都是该地区颇有名望的文人所作, 代表了该地区的最高水准;一方面他们又通过文艺的形式, 将该地区所发生的人情物事记于其中。所以无论是考察它的历史事件还是探讨它的文化现象, 归纳它的文化文学特征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 我们今天研究它, 对发掘地方文化资源, 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构建和谐社会,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作为区域文化, 安康也相应出现了研究篡辑地方志的热潮。安康地处三大平原 (成都平原、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交汇处, 安康的文化也是这三地的交汇、融合。明末清初的大移民, 使安康地域文化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这种民族相融构成了安康“秦头楚尾”的文化特色。从我们所搜集的资料看, 安康自清代以来, 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州志、府志以及各县的县志, 特别是所编辑的艺文志, 在整个汉江流域保存是最为完整的, 曾为我国的历史学家 (如郭剑雄、鲁西奇) 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文化历史资料。安康本地的专家学者也相继为它的发掘、整理做出不断的努力, 相继出版过像《安康文化概览》、《安康艺文大观》等专著。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西部大开发全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是国家的战略安排, 汉水是首都水源地, 产业旅游、生态旅游将成为现实。安康文化也将成为全国文化源流中具有鲜明特征的支流。地方文献是专门记载特定区域各方面情况的文献, 安康史志艺文志是安康文化的载体, 是安康文化的源流, 反映地域文化的继承以及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进行艺文志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安康地方文化的发展。

一、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信息丰富的史料汇编, 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确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是编修地方志的基础和依据。查阅安康旧县志艺文志可以了解安康文学的起源, 安康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文学创作于周代中期《诗经》中爱情诗《关雎》, 发展于唐代, 存世作品有《火镰碥崖墓摩崖刻石》, 唐玄宗开元时期, 唐朝政治经济达到最高峰, 随之影响安康一大批诗人产生, 他们多为封建官吏, 其作品艺术成就很高, 从事该时期文献研究也可从中感受到盛唐时期安康文学创作的活跃状况。

艺文志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学术发展的某种趋势, 也是体现这一地区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艺文志在学术上有重要价值, 对了解地方文献起了极为重要作用, 是其他著作无法取代的。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 对区域文化进行历史的具体的考察和研究, 不仅能从区域文化特殊性中认识中华文化的同一性, 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遗产, 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社会的昌盛繁荣, 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古文献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语言形式对后来的研究者来说又是难得的文献资料。

二、发掘地域文化, 繁荣地方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这种研究愈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回顾安康市近年的文化研究, 也是以此为目的不断向纵深发展, 如女娲遗迹考证、鬼谷子故里研究以及南宫山的开发和利用, 都是以经济建设做为文化研究的目的。其实在安康市旧志艺文志所反映的内容中, 在今天看来, 有些仍然还体现着他的积极意义, 如《兴安州志·艺文志》中“虞帝庙记”、“重修社稷坛记”、“李公祠记”、“建考棚碑记”、“江汉形胜记”等所记写的事件, 既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如:康熙二十六年的石泉县志 (石泉八景) , 汉阴县志中游记, 如:有三清观、朝阳古洞, 光绪癸己年间白河县志的白河八景。又具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所以, 今天我们研究“艺文志”, 与现实的经济建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高的文化内涵, 更有利于发展旅游文化。这样通过民间信仰促进旅游, 通过旅游促进联系、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对经济的渗透作用。地方文献的资政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其次随着区域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影响日益增大, 地方文献也越来越受各界重视。地方经济必然刻着地方文化的烙印, 要加快发展地方经济, 有必要认真研究地方文献。安康因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的历史文化, 既与华夏文化有极强的同一性, 又有周边经济发展带文化的基因, 这种东西融汇、南北并蓄的文化影响着安康经济发展的特色。只有弄清安康地区的经济特色, 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策略。

三、探究安康封建时代的历史事件, 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区域文化是反映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都是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社会历史等, 而艺文志所选的诗文, 如:《兴安府志》中, 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作为封建官吏能在诗歌中反映民生疾苦实属难得, 此诗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民本思想体现, 同类型的还有道光十五年紫阳知县陈仅的诗歌《劝民种苕备荒六十韵》等, 反映历史事件内容, 有利民、修路、兴学, 还有平寇、劝善、戒赌, 如:石泉县志中《黄柑遗敌退强虏》, 旬阳县志中《打花蛇》内容, 反映了诗人的强烈抗战激情, 也说明了安康在南宋初年处于抗金前线。兴安府志中叶世倬的《“蚕桑须知”序》也是安康蚕桑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还有记、传、序几类文体, 也是以此为标准, 无一不把文学和社会事件融为一体。我们对它进行历史的、具体的考察和研究, 这对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安康的历史事件, 探究安康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 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精神, 从而创造和繁荣安康新文化, 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四、剖析安康史志艺文志, 揭示安康文化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征。

对安康文化的审视有两个因素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安康及安康各县在古代归属频繁更替, 至明代才形成了与现代相符的区划格局;二是在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的清代, 中国的语言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严格的、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科学。这两个因素必然对清代的志书, 特别是对其中“艺文志”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产生较大影响。我们研究旧县志中的“艺文志”, 这对于研究清代诗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揭示它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点, 也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地方县志代表一个时期的地域文化, 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可以根据某一语言群体确定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所研究的内容在史志中都能找到其踪迹。从古县志中可以看出, 安康文化初期的主体是民间口头文学。文人创作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地方官吏具有能力且喜爱作诗吟句, 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在唐宋元时期文学创作大量的以诗歌形式写安康山水、人物、风情”。【1】如孟达《辞先主表》 (兴安府志) 、庾信《陪驾幸终南山诗》、李世民《望终南山诗》 (道光年间宁陕县志) 、孟浩然《登安阳城》 (康熙26年汉阴县志) 、姚合《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 (安康县志) 等, 在上述一系列诗作中, 我们既可以感受大唐诗风, 同时又可以品味体现于其中的独具特色的安康地域风格。

到了明清时代, 随着移民浪潮, 促进了安康几次大规模的经济开发, 进而推动了地方的文化建设, 这使文学创作发生了较大变化, 文体涵盖记 (修庙记、修学记、修祠记) 、序 (初修、重修县志序及各类文章的序言) 、诗、文、论、赋等, 内容上多为寄情山水, 迎来送往, 写地方物产、自然景观, 尤其是不少文人以汉水为题材, 创作了大批诗文, 表现出闲情雅致;也有地方官吏为治世而治文, 前面提到的叶世倬的《“蚕桑须知”序》、紫阳知县陈仅的诗歌《劝民种苕备荒六十韵》、《募修紫阳炉子滩疏》, 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文以载道”的鲜明特征。

我们从这些艺文志的研究中, 寻觅历史上家乡的影子, 了解历史事件, 认识前人的生命体验, 从而回望历史。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都是在接受荆楚文化和秦陇文化的碰撞之后, 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兼收并蓄, 为我所用, 熔众家为一炉, 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楚, 亦秦亦楚, 亦巴亦蜀, 成为安康文化的最基本特征”。

由于安康旧县志中艺文志内容所成载着丰富信息, 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真实性, 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整合研究并充分利用它, 对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俊琪.安康文化概览.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上一篇:计划生育指导站下一篇: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