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1-8课测试卷
文化生活1-8课测试卷 篇1
文化生活1-8课测试(政治)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2分)
一、本卷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红色旅游B.参观历史博物馆
C.看电视、听音乐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
A.优秀文化可以推动政治进步B.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4.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有评论说,失去正义和道德的看守后,人性的残忍和暴虐,便随时等待机会发泄。这表明人们的文化素养:()
A.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C.完全由社会不良环境决定
D.纯粹受偶然的境遇影响
6.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饮茶习惯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美国人则偏爱冰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B.文化之间的差异源于不同的风俗习惯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7.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C.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1.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受“吃盐防辐射”谣言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谣言不可怕,就怕谣言有文化”,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②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③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良好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13.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是________,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_______
A.传统文艺传统建筑B.传统建筑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传统文化
14.文化塑造人生主要表现为()
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
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各国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原因
C.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天下大同”
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16.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
C.各国文化一律平等D.公平、公正、合理、正义
17.仲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取决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历史地理等环境的影响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促进不同文化的统一
C.相互尊重、革故鼎新D.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19.歌手龚琳娜演唱的神曲《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这说明:()
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C.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D.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0.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实现了从衰微到大发展大繁荣的飞跃,造成这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进步B.教育事业发展
C.社会制度更替D.思想运动产生
2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下列选项最符合“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的是:()
A.学海无涯B.学以致用
C.学之,则难者亦易矣D.温故而知新
22.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2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卫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卫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俗称“限娱令”。据此回答24-25题
2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针对我国文化市场上出现的“庸俗、媚俗、低俗”“三俗”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坚持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③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6.文化产业,产业是主体,文化是标志,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作为产业,必须面向市场,讲求经营规模和效益;而作为文化产业,灵魂在文化,缺少“文化”则难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产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市场服务
②只有挖掘文化自身的资源和潜力,才能真正以文化来引领产业的发展
③要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的弊端
④在注重经济效益时,不可忽视社会效益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本卷有 4个大题,共48分(请直接答在对应答题区域内)
27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11月,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了陕西的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创意时尚汉字”等一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本届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263亿元的历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整合现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文物珍品;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文博会举办的意义。(14分)
28.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1年9月,我国迎来了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拟出发言提纲。(10分)
(3)请你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一条宣传用语。(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
30.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8分)
【文化生活1-8课测试卷】推荐阅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试卷05-14
培智生活语文试卷09-01
笑迎新生活试卷练习07-05
高一政治生活期中试卷08-21
企业文化试卷11-18
文化生活与文化建设08-24
文化生活的文化传播07-01
廉政文化进校园试卷08-03
日常文化生活07-24
政治文化生活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