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继续教育制度

2024-09-02

学校继续教育制度(精选7篇)

学校继续教育制度 篇1

一、现代整合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制度文化

目前, 关于学校制度文化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定、贯彻、执行典礼、仪式及规章制度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1]

“学校制度文化是以法律、法规、条令、制度、规定等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其特征是带有指令尺度的一种文化形态, 主要由学校基本工作制度、专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组成。”[2]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 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 反映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3]

现代整合教育理念认为, 学校文化是一个精神的、物质的、行为的文化整合体, 彰显着学校追求的教育取向和价值。因此, 我们认同:“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4]

二、现代整合教育学校制度文化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 内心深处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 希望摆脱外界控制而独立, 成为自我支配的、甚至超越自己的本性, 这将促使个体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他们也相信人天生是善的, 在提供另外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 人性就能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们还相信为了能通过成长过程而达到自我实现, 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最终责任, 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去发展和完善自我。”[5]

现代整合教育校本管理的核心价值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施“人本治校”办学策略的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始终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关注点, 力求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突显对人的信任、关怀和激励, 在制度的执行实施过程中, 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思想融汇在学校制度之中,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信任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生命点燃生命的崇高职业, 许多的工作是无法以企业标准量化的管理指标进行细分和评价的, 它更需要的是教师具有职业的自觉。我们深信每一个真心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我校的人都会有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追求, 更深信能培养和促进教师自律的制度才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 不同于大多数民办学校直接采用企业化标准化管理制度, 我校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 一开始就采用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性化学校制度管理。

以我校的考勤制度来说, 从学校开办第一天起, 就没有对教职员工采用过打卡、签到等方式, 而是在制度中明确了学校上下班的时间, 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表彰方式倡导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十二年来, 我们高兴地看到, 教职工因为不需考勤就经常迟到、早退的现象并不存在。在高度的责任感驱使下, 学校教职工养成了为学生的安全早到一些、为做好一天的工作准备早到一些的好习惯, 在看似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考量出来的不仅仅是依时出勤的表象, 更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尊重。

当然, 也不是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按时到校, 偶尔还是会有个别迟到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 校务委员会认为:学校领导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必须充分信任教师, 要把握教师职业特点制定和执行制度, 决不能因噎废食。经过观察分析, 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迟到是因为遇到了突发事情, 他们迟到了, 其内心的自责远过于领导的批评或奖金的扣罚。因此, 迟到总是事出有因, 此时他们得到了管理者的理解, 只会放下思想包袱更勤勉地工作。另外, 有一类教师的迟到主要是出于个人的时间观念和自理能力, 这些多是年轻教师。对这类问题, 管理者多采用提醒的方法, 帮助他们迅速改正, 并从早到教室有利师生多交往、准备充足有利工作有序开展的事例中, 使他们加深了对教师职责的理解, 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高。至于有极少数因为工作态度原因而确有随意迟到早退现象的教师, 多次给予提醒帮助、警示告诫而不见成效, 我们则运用民办学校教师自主聘任的管理制度给予解聘。

优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要让教师具备自律的素质, 做学生的榜样。在以信任为基础的校本管理中, 我们相信积极的制度不是约束人, 而是使人获得自由和幸福。不仅仅是考勤管理制度的制定, 在学校管理制度中, 我们也从不用末位淘汰等方式把教师的工作评价简单化。在许多制度条文中, 我们都把教职工做为学校的主人, 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每一个教职工自觉地把自己的需求与学校发展相融合, 努力把他律转变为自律。学校管理者不是警察, 不是监督者, 而是教职工的合作伙伴, 务必使管理过程成为用管理者的信任和尊重激发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2. 关怀

教育要关爱生命。在学校里, 生命价值的体现不单指学生的生命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教师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 同样需要得到管理者的关怀。

(1) 对教师生活的关怀。要教师安心工作, 就要在生活上对他们关心爱护。教师的生活一直在学校关注视野之中, 我们制定购买完善的社保保障等一系列关乎教师生活的学校政策。在学校开办时, 民办教师的福利待遇略高于公办教师, 但是随着近年社会经济发展及公办教师推行绩效工资而大幅度地提升工资待遇水平, 本区域民办学校教师的薪酬优势慢慢消失。为主动适应这一变化, 学校校务委员会制定了《教师工资调整制度》, 每年都会据此调整教师各项工资待遇;2010年还出台了《关于购买教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规定》等有关制度;最近根据新的政策, 教师的年金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我校还考虑给予教师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由集团公司和校务委员会成立了教职工帮扶基金, 依据制度可以随时为患病或生活困难的教职工提供必要的帮助。

(2)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怀。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着想, 学校致力于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我校一直重视教师培训, 大力推行一系列促进校本研究的教科研制度, 以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方式鼓励教师学习交流、及时反思, 打造了学习型教师团队,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我们把《教师培训协议》列入聘任合同的附件, 每个学期学校都不遗余力地分批派遣各类骨干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观摩学习培训活动。

尽管民办教师职称评定的渠道并不畅通, 导致有部分人对专业成长的松懈放弃, 但学校开办以来一直努力推进申报和评定工作, 把教师职称、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等要求写入考核评价制度中,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终身从教、不断学习的意义。因此, 我校教师都能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学习, 自觉投身各类教研活动, 校内研究氛围浓厚, 自主树立专业成长目标, 以自强不息的态度争取获得与公立学校教师的同等待遇, 为他们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激励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预期结果就是能够激励教师, 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和氛围。我们以激励管理理论为指引, 紧抓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各种奖励制度, 用外部激励的方式及时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发挥学校文化舆论导向作用, 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正气;二是推行扁平化的校本管理, 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项职责, 畅通反馈渠道, 使大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发挥主动性, 把个人和学校的发展愿景融为一体。

无论是学校的表扬、表彰还是奖励, 我们都极力做到“轻物质、重精神”, 因为物质刺激只是一时的, 只有对工作产生真正的兴趣, 具有胜任感、光荣感、幸福感的人, 才能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内驱力。

当然, 激励是奖励, 但也有惩罚。学校每年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群体、行政评议等方式, 力求对教师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价, 以此作为教师聘任的依据。同时, 在《学校教师守则》《教职工辞退管理规定》中, 对体罚学生、有偿补课、玩忽职守等违反国家教育法规、有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也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奖惩制度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学校制度文化价值观的褒贬取向, 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 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现代整合教育学校制度文化的创建

在现代整合教育理念下, 学校制度文化的创建是刚柔并济的, 既体现制度作为学校管理中必须人人遵守的刚性要求, 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信任人、关怀人、激励人的管理价值观。我们坚持以规范为基准, 以整合为方法, 以和谐为状态[6], 努力焕发教职工主人翁精神, 对学校制度真心地认可、自觉地遵守、切实地执行, 使制度管理成为一个教化员工、凝聚人心的过程。

1. 以规范为创建学校制度文化的基准

学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 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对教职员工都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也对教职工道德意识、教育观念起到教化的作用。我校以规范为创建学校制度文化的基准, 是指要逐步构建一套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制度系统, 同时在管理中强化学校教职员工自觉以学校制度为行为准则。在办学初期, 教师们来自四面八方组成一个新的团体, 各人带来不同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 我们就是依靠制度建设减少个人随意性行为, 建立各项教育教学秩序,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迅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开启了学校发展的良好格局。

2. 以整合为创建学校制度文化的方法

一谈到集体与个人, 人们往往很容易想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并感到这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概念。但是, 现代整合教育理念正是要避免把事物放在“二元”对立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制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 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 协调整合个性与学校组织共性的矛盾, 注重给个性化观点以生存空间和应有的尊重;同时, 通过各种活动增加思想的交流碰撞, 注重对道德规范的客观性、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共同愿景的统一性与教师教育实践的自主性、能动性作有效的引导, 生成和的内驱力与不同的生态, 为学校制度文化生成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

3. 以和谐为创建学校制度文化的保障

学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化人———成行”。学校制度不仅能约束管理人, 更应具有陶冶人的功能, 使制度真正转化为教职工实践中的自觉行为。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执行、反馈、监督过程中, 要时刻关注教师思想动态, 赋予制度人情味。只有当白纸黑字的条文具有了人文色彩、人文关怀, 才能强化教师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获得的道德情感和心灵熏陶。以优师兴教的绩效激励制度和措施, 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处理问题, 我们努力营造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环境所组成的和谐系统, 并让这个动态系统处于相互理解、包容、促进的和谐人际氛围之中, 促使浸润在制度文字内的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在一言一行中内化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精神文化。

我校制度字里行间体现着现代整合教育的办学理念, 也是使现代整合教育理论向实践行为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制度的形成、制定、实施、反馈就是教职员工深入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内化为行为的过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构建和谐向上、促进发展的现代整合教育制度体系, 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群体专业道德感, 放大制度“化人”的效果, 为师生、学校同步发展、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夯实坚实的基础。

摘要:制度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一所全新的民办学校, 制度文化更在创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价值观,创建原则,教化过程

参考文献

[1]程良权《学校制度文化的特征及其育人效应》[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5.2.

[2]刘宝萍, 《谈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1.

[3]武东晓, 《学校文化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EB/OL].

[4]陈益, 《对重建学校文化的几点思考》[EB/OL]

[5]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猜想 篇2

【关 键 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08-03

根据国务院安排,从今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为落实这一规定,2月5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对教育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也是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方案甫一公布,就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切期望,但也有不少人对这项制度能否得到落实抱有怀疑态度。因此,正确领会国务院及教育部文件精神,消除疑虑、增强信念,是当前顺利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前提。

猜想一:如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一)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公务员是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逐步确立,尤其是国家实行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之后,确保了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的老大难问题,中小学教师收入有了明显增长。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教职工人均工资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58.2%,普通中学增长了63.2%。但从总体上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披露,2006年全国有273个县(占区县总数的8.5%)的小学教职工和210个县(占6.5%)的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低于1.2万元,人均月工资收入不足1000元。其中河南、陕西、山东尤为突出,小学教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低于1000元的县占本省县数的比例分别为34.1%、21.2%和18.2%;初中分别为25%、20.7%和18%。《报告》还表明,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5198元和1948元。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主要原因。相形之下,公务员因其较高的收入和重要的社会地位,其职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追捧,每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第一考”。据国家人事部统计,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报考与计划录取比例为37∶1;2006年报考与计划录取比例为48.6∶1,2007年为42∶1,到2008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46:1,考试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4万人。当然,要想在近期内使教师地位达到像公务员一样显赫是不现实的,但力争使他们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仍然是可行的,而当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则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

(二)比照公务员落实教师工资标准是依法治教的要求

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规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要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而这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则成为衡量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成败的试金石。实际上,“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教师法》早在1994年就作出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修订后实施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再一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从《教师法》中规定“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到《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不低于”,尽管提法越来越务实,但具体目标的落实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这一规定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偏低甚至被拖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阻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务院推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尽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步骤,但人们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减轻。因为从法理上讲,《教师法》与《义务教育法》的效能高于国务院及教育部出台的两个《指导意见》。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切实将教师工资落实到位,这直接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使法律的严肃性得到进一步确认。

(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根本措施

教师工资主要源于国家财政教育预算,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予以单列。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使他们在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不应与公务员有高下之分、先后之别。因此,更为合理的做法是将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与公务员工资实行统一保障。在此基础上,深化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建立义务教育国家公务员制度,将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管理。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义务教育教师是特殊公务员(或准公务员),其工资待遇完全按国家公务员管理。二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责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履行《义务教育法》关于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的问责,应该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并由他们审批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方案,监督政府执行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三是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目前的做法是中央政府把经费划拨到到省里,省划拨到县,县划拨到乡,这种层层拨款的体系,实际上是把拨款权集中在政府部门手中。学校要获得经费,必须不断跑政府,这也给政府部门截留、挪用资金提供了可能。近年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转移支付被层层挪用的现实表明,在我国建立把义务教育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账号的新体系已刻不容缓。

猜想二:如何确保教师绩效考核不与升学率挂钩

(一)升学率历来都是学校管理的“法宝”

从根本上说,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是一种“优绩优酬”的激励措施,而对教师绩效的考核则极易导致对升学率、学生分数、学科竞赛等激励机制的偏好。在我国,尽管九年义务教育中有八年没有升学压力,升学率似乎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不挂钩。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亦即每个初三年级的师生及学生家长都面临升高中的压力。在激烈的中考竞争面前,即使学校不拿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指标,学生及家长也会要求每一个教师努力提高中考升学率。因此尽管表面上绩效指标中可以不体现升学率标准,但是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各项成绩指标无不与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教师的考核,往往通过名目繁多的联考竞赛,用学生成绩给教师排队,对老师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管理,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对升学率的比拼。其弊病就在于用学生的成绩人为地扩大教师绩效之间的差距,以此来刺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结果导致教师的功利思想越来越严重,并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严重偏移。因此,只要还有激烈的升学竞争,教师绩效考核就永远摆脱不了升学率的阴影。而这种压力经过层层传递,必然要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过程。况且不少地方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在明里暗里用升学指标评估学校,这样势必导致学校用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绩效的重要指标,并最终与学校升学率挂起钩来。

(二)与升学率脱钩是绩效考核的关键

绩效考核是制定绩效工资标准的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以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价标准,在过去一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中已经广泛推行。升学率越高的学校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分数越高的班主任、学科竞赛经常获奖的学科教师,其工资往往是教师中最高的。这种所谓的“绩效”评价,产生了两大弊端:一是少数学校占据了大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促使优秀教师逐渐向这些学校流动,优质生源向这些学校汇集;二是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较低的薄弱学校,办学十分困难,教师工资极低,成为教师工资问题矛盾最集中的群体,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必须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工资分配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实绩和贡献、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并且明确要求,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这一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是将义务教育导向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分水岭,必须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一条“铁律”得到严格执行。

(三)正确把握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1)师德考核。主要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对此,教育部明确要求,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学考核。主要考核教师从事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教育部文件指出:德育工作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要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教学工作重点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其重点在于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而教师专业发展则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3)班主任工作考核。考核重点是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猜想三:如何摆正义务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教师绩效考核必须避免“唯效率”倾向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在企业,它以职工所在的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的优点在于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也能招聘、保留绩效好的员工。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考试是最简单、最常用,表面上也是最公平的绩效评价方法,因此,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很容易导致学生成绩挂钩,甚至与学校的升学率挂钩,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因此,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必须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工资分配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实绩和贡献,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并提出了“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三十二字原则”,其宗旨就在于克服绩效工资制度“唯效率”倾向。

(二)绩效考核在微观上要发挥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教育部文件规定,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人事制度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使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分配充分发挥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教育部要求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绩效工资制度在宏观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观上它是一种激励机制,合理科学的考核可以使绩效工资“优劳优绩”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宏观上它又是一种均衡机制,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引导,可以使一个特定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其教师的工资水平达到基本均衡。

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篇3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由班主任组员,落实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定期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专题会议,提高师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四、学校班级利用升国旗、班(队)会、黑板报、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安全自救能力。把防交通事故、防雷击、防溺水、防中毒等作为教育重点内容。

五、在学校门口及周边环境,设立安全警示牌。

学校健康教育制度 篇4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校长要熟悉此项工作和政策法规,配备专(兼)职校医一名。

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二、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早操。

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九个小时。

三、搞好防近周宣传工作,教育学生用眼卫生,读写时要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指离笔尖一寸,读写四十五分钟要休息十分钟。

不要躺着或乘车、走路时看书。不要在暗弱光线下看书,教育和督导学生积极做好眼保健操,降低近视眼患病的发病率。

四、采取各项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一课。

五、组织好每年学生体检工作,体检率达到95%以上,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建设工作。

六、上好健康课,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传染病、胃肠病、蠕虫感染、近视、龋齿和牙周疾病、贫血、沙眼、营养不良的发生。

随县职教中心

2020.4.20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一、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经医院确诊或实验室检查)。

顺序:学生-一班主任-一卫生室一校长室-一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检制度: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健康学生要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扳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

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住宿部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不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卫生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

随县职教中心

2020.4.20

学校饮食卫生制度

一、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1、采购人员不买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保管员、验收员不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3、生产加工人员不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4、营业员、服务员不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食品存放买行“四隔离”

1、生、熟隔离;2.成品与半成品隔离。3.食品与杂物、毒物隔离;4、食品与鼠药、农药隔离。

三、赛具饮具实行“四过关”:

1、洗;2、清;3.消毒;4.保洁

四、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办法:

1、定人;2、定物;3、定时问;4、定质量。划片包干,分工负责。

五、个人卫生做到“四勤”:

l.勤洗手。剪指甲;2.勤洗澡。理发;3.勤洗衣、洗被褥;4.勤换工作服。

随县职教中心

2020.4.20

教学卫生制度

一、坚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问,小学生每日(包括自习)不超过六小时,中学生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二、各科教师要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培养学生民好的坐姿、阅读书写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用眼卫生的“三个一”。

三、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保证学生十分钟的休息。

四、教师板书要工整、清洁、字不宜太小;

油印资料字迹清晰。

五、学生定期换一次座位。

六、要保持教室墙壁的洁白。

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空气新鲜。

七、教室黑板要保证漆黑不反光。

桌椅按学生坐高配置。

八、教育学生下课不高声喧哗,广播音响适度,不宜过高,防止噪音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随县职教中心

2020.4.20

学生个人卫生制度

1、做到“四勤”。

2、注意饮食卫生做到“四不“:不吃生冷和不洁净的食物;不喝酒;不乱用他人的碗、筷、茶杯和毛巾。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乱吐;不乱写乱画乱踏;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预防胃肠疾病、沙眼和皮肤病的发生。

4、注意用眼卫生。读写时要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指离笔尖一寸;读写四十五分钟要休息十分钟;不要躺着或乘车,走路时看书;不要在暗弱光线下看书,预防视力下降。

5、坐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做到坐如钟、立如松、睡如弓、走如风、经常锻炼。以免引起脊柱变形弯曲。

6、不挑食或偏食,防止因营养不良而影响体质和视力下降。

7、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九小时。

随县职教中心

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篇5

学校安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校长包校、中层干部包年级、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课堂制度。每年年初,学校、班级、家长层层签定年度安全责任书,就学校安全目标、安全职责、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责任。

二、学校安全教育制度

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形势、环境的变化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每学期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平时要结合校会、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安全教育。要组织师生学习《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学校安全工作须知》及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要聘请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等部门专业人员到学校上安全教育课。保证安全教育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要利用“安全教育日”和“安全生产月”突出教育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三、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

1、加强学生“一日安全常规”管理。对学生上学、放学及在校活动每个环节提出安全要求,对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环节确定专人负责,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2、加强校舍安全管理。要完善校舍勘查鉴定制度,确定检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校舍,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报告、立即整修。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学生上学、放学时要加强重要地段、重要位置的教干、教师值班管理。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学校要密切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疏散指示标志要清晰,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要加强学校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用电线路。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严禁学生私拉电线、私用电器,用蜡烛照明。

5、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要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严禁外人随便出入食堂。要建立食品、原料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安全管理制度,严把各个环节,严格操作规范,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消氰防蝇、防鼠等必要的设备。用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炊事人员要定期查体,取得卫生防疫部门的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严禁个体商贩、学校内部职工及家属在校内经营小食品、冷饮及饭菜,教育学生不得随意到校外饮食摊点就餐。

6、加强学生健康安全管理。要按规定配备校医,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和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学生健康查体档案。

7、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安安全管理。要与综治办、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及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校门口不能有面向学生的小食品摊点,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得开办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所有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不得接待未成年人。学校保卫人员要昼夜值班、巡逻。

8、加强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学校教职工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役使或变相役使学生。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发展。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校内外大型活动审批制度

学校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必须报学校审批,审批报告要附有安全应急预案。活动前,要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的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禁止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和一般性庆典活动。确需学生参加的大型庆典活动,必须报请学校批准。

五、学校安全报告制度

要加强学校事故及事故报告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中小学安全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每月1日上报前一月安全情况。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及师生非正常死亡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六、学校安全检查制度

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安全工作综合检查,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

检查结束后,填写检查情况记录表,现场反馈检查情况,学校负责人在检查记录表上签字。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跟踪档案,限期整改,并及时调度整改情况。

七、安全工作考核制度

学校继续教育制度 篇6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学校继续教育制度 篇7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安全工作只有防患于未然,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得到落实,使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景区导游词讲解下一篇: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