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课练习(共4篇)
哲学第一课练习 篇1
哲学常识第一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4·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2004·江苏)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3.(2004·江苏)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004·全国文综湖南等地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5.(2004·全国文综浙江福建等地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2004·全国文综浙江福建等地用)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景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7.(2004·北京文综)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8.(2004·北京文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A. 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9.(2003·江苏)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 16 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10~11题。
10.(2003·江苏)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1.(2003·江苏)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2.(2003·江苏)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13.(2003·全国文综)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4.(2003·全国文综)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据此回答15~17题。
15.(2003·北京春季)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角度讲: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③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④只要有了正确认识,目标就能实现()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6.(2003·北京春季)这一事实表明()/ 16 A.中国共产党行使着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B.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C.中共中央在国家一切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D.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
17.(2003·北京春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 C.加快建立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D.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
18.(2003·上海大综文科用卷)近期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危难当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抗击。人类对“非典”了解不多,但人类的认识绝不会停滞不前。依靠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三个月左右就找到了病原体,而且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物质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B.矛盾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 D.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19.(2002·广东、河南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据此回答20~21题。
20.(2002·全国文综)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21.(2002·全国文综)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据此回答22~24题。22.(2002·全国文综)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态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23.(2002·全国文综)“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24.(2002·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 16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01年11月19日凌晨,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先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了更为准确的预报。据此回答25~26题。
25.(2002·北京春季文综)上述事实说明()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 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26.(2002·北京春季文综)“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7.(2001·江浙文综)要改变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据此回答28~29题。
28.(2001·江浙文综)瘦西湖之所以“范周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01·江浙文综)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因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30.(2001·北京春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31.(2001·北京春季)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32.(2000·北京春季)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 16 响 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 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
33.(2000·北京春季)“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1999年9月,我国台湾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34~35题。
34.(2000·江浙吉文综)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35.(2000·江浙吉文综)台湾省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主要产地之一,这次地震导致这些元器件的供应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品的价格上扬。这说明()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价格高低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数量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日:“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6~38题。
36.(2000·江浙吉文综)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37.(2000·江浙吉文综)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 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 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38.(2000·江浙吉文综)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据此回答39~40题。39.(2004·天津)“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因此,我们必须()A.坚持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B.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 40.(2004·天津)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毛泽东思想推进到新的高/ 16 度。这一理论的形成表明()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D.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
41.(2004·天津)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但发展股份制要防止一刀切,也不能宣传“一股就灵”,这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2.(2004·重庆)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表明()A.艺术家的意识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 B.艺术家的意识,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C.艺术家的意识是一种感性认识 D.艺术家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43.(2004·南京一模)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从唯物论看,这说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主观意识有时是第一位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最近,上海市对1981年颁布施行的《中小学生守则》进行第一次修订,内容有增有减。如新守则写进了“珍爱生命”、“文明上网”、“远离毒品”、“保护环境”、“诚信守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而“生活俭朴”“谦虚”等条文被新守则删除。同时对旧版《守则》中很多条文赋予了新的内涵。据此回答44~45题。
44.(2004·泰州)新《守则》对旧《守则》内容的增删表明()A.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
45.(2004·泰州)对新《守则》中删除“生活俭朴”“谦虚”等条文,有人认可,有人困惑,有人反对,这是因为()A.人们对某些事物认识的正确与否并没有统一标准 B.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观念就不可能相同 C.人们的生活目的、态度会影响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们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46.(2004·泰州)列宁曾讽刺唯心主义是无头脑的哲学。下列属于“无头脑”的哲学观点有: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③人自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47.(2004·南京二模)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8.(2004·黄冈)2001年1月23日,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一再散布的“升天圆满”谣言的蒙骗、煽动、唆使下,在天安门广场点燃汽油自焚,当场造成一死四伤的悲惨结局,其中包括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孩。从“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我们受到的重要启示是()/ 16 A.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D.深入持久地开展反“法轮功”邪教任重而道远
2003年11月15日至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并成功回收。在此之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宇宙飞船发射试验。这些都将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空间研究、进行登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据此回答49~50题。
49.(2004·宿迁二模)“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重大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②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③有利于保卫祖国安全,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④能够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0.(2004·宿迁二模)“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本质是物质的 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51.(2004·宿迁二模)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D.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纲要》日前已报送国务院,我国将用五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据此回答52~53题。
52.(2004·海淀)这表明我国政府_______的职能。()A.参与经济活动 B.维护国家安全
C.协调各方利益 D.实施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53.(2004·海淀)“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是因为()A.诚信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4.(2004·盐城二模)“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启示我们()A.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5.(2004·汕头)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在于北京时间2004年元月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当日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这一事实表明()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B.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联系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56.(2004·汕头)数字出政绩,数字出效益,如今市场上有“注水肉”,官场上有“注水政绩”,两者共同的危害性在于()A.违反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规则 B.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C.违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16 57.(2004·汕头)结合上题材料,要挤掉市场及官场上的“水分”,从思想上说要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 B.整顿、规范社会秩序 C.反腐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2003年4月14日,美国联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在华盛顿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据此回答57~58题。
57.(2004·淮安二模)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六国科学家历时13年绘制成功,标志着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58.(2004·淮安二模)专家指出,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成功,将引起生物学研究的彻底革命,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生物制药和基因治疗的新时代”。但是,也将带来个人隐私被披露、社会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这表明()A.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C.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如下是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流派,请按要求作出选择。据此回答59~61题。
59.(2003·南昌)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下列观点违背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就是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
60.(2003·南昌)“气者,理之所依也”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61.(2003·南昌)《韩非子》中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郑人的做法违背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原则 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论,犯了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世界观理论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出发的原则()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2003·武汉)“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思想,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大脑的结果。”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大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3.(2003·郑州)“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加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①意识是一种物质 ②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机械地而是能动地反映()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 目前,全国的上网人数已达2千多万,其中青少年占了80%以上。各地大大小小的网吧更是成千上万。为此,团中央等8个单位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据此回答64~65题。
64.(2003·天津)团中央根据网络的状况制定文明公约反映了()A.网络是矛盾的统一体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认识在扩展、深化
65.(2003·天津)网络上既可学习,也可能受不良信息影响,这反映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同时存在的 B.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D.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2002年6月23~30日,境外“法轮功”邪教组织发射非法信号,攻击鑫诺卫星,造成我国部分通讯短暂中断。据此回答66~68题。
66.(2003·黄冈)境外“法轮功”邪教组织之所以无视法律,侵害公众利益,是因为()A.邪教具有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的本质 B.受到了李洪志的指使 C.错误、反动的意识具有极大的消极作用 D.他们不懂得国际法
67.(2003·黄冈)为了对练功者进行精神控制,李洪志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经文,煽动“法轮功”练习者放下“世间情”,鼓动他们“放下生死就是神”。从哲学上看,这些经文: ①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②否认人的精神的作用 ③肯定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④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8.(2003·黄冈)国际电信联盟主管卫星通信的空间服务部主任罗杰·史密斯对“法轮功”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国际电信联盟: ①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②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③迄今拥有189个成员国④其宗旨是促进和扩大成员国合作,改进和合理使用各种电信设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江苏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发展的秘密是不断地技术创新,他们认为:“创新的市场性,往往比创新的技术性更重要;创新的机制往往比创新的能力更重要;创新的思路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据此回答69~70题。
69.(2003·广州)“创新的市场性往往比创新的技术性更重要”,这里要说明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思想比理论更重要
C.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D.抓主要矛盾有利于把握重点
70.(2003·广州)“创新的思路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强调的是()A.意识的能动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 C.矛盾的推动作用 D.实践的决定作用
《人民日报》社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形成的统一思想和行动,/ 16 是难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一条历史真理。”据此回答71~72题。
71.(2003·荆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形成的统一思想和行动,是难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A.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精神力量对事物的发展能起到决定作用 C.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不行的 D.思想认识先于行动而存在
72.(2003·荆州)“与时俱进”从唯物论角度来看,体现了()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B.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某村靠钢铁加工业起步,成为富裕村,但其产品基本上是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建材和管材类。受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影响,近年来该村经济跌入低谷。据此回答73~75题。
73.(2003·湖南)该村经济衰退的原因是()A.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量的积累 B.没有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没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4.(2003·湖南)要改变现状,该村必须: ①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②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④扩大钢材生产规模()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75.(2003·湖南)现在,该村已着手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改制后,经济成分80%为民营,20%为外资和集体参股,共吸引个人注入资本2.6亿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困难。这表明()A.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 B.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C.兴办民营经济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利用
76.(2003东城)“昔有欲盗人门铃者,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遮掩其耳。”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D.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1.(2004·江苏)从下图漫画可以看出()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2000·全国)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 16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2004·南京一模)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产生现实中不存在的新事物的人类活动,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哲学角度分析
A.创新就是摆脱一切束缚 B.创新就是摆脱一切已有的观念,树立全新的观念 C.创新就是把敢想敢干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D.创新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4.(2004·南京二模)关于求真务实,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B.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求真务实才能够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D.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5.(2004·宿迁二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因意识的作用而改变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6.(2004·汕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说明()A.主观和客观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C.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D.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7.(2004·淮安二模)读下面漫画,它可以启发我们()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经验主义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三、简答题:
1.(2003·全国文综)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2.(2000·全国)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
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 16 3.(2004·天津)长城是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哲学角度分析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
4.(2004·海淀)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靠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联系哲学常识谈谈应如何解决。
5.(2004·福建)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世界上广为传扬的英雄史诗。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运用哲学常识,简要说明材料中史实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有何启示。
6.(2004·宁波)材料:我国的南贵昆经济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地区开放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沿边、沿海又沿江的区住优势。对于南贵昆经济圈所显露的商机,西南各省区积极准备,抢抓商机。云南正加快建设交通、贸易、产业、生态和友好往来“五大通道”,以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西每年将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和天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将资源合作作为发展重点。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我西南各省政府是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7.(2003·广州)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道流明渠胜利合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工程建设者通过大量的艰苦的实验探索,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高科技手段,在三峡工程大坝施工中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在库区建设、移民搬迁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结合材料回答:我国水利工作者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想问题和办事情的? 8.(2003·海淀)经过“八七”扶贫攻坚,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100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313万人。目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林区和高寒山区。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乡村为基础,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挟贫规划。省直机关每年也抽调200名干部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到50个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工作。进村工作的干部都有量化考核指标。此外,该省还与中直机关13个单位及深圳、青岛等地联姻,实施对口帮扶。经过努力,贵州脱贫致富的步伐更快了。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贵州省的做法蕴含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四、辨析题:
1.(2004·南京一模)辨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五、论述题:
1.(2004·北京文综)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 16 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
请回答:(1)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根据材料,阐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2.(2004·盐城二模)几个同学观察蚂蚁时发现,蚂蚁在墙壁上爬行,爬到一大半时跌落下来。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反复数次,仍坚持不懈。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着,百折不回。我们遭遇到一点挫折,就能气馁、退缩吗?”乙却说:“可悲的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我们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有同学问老师:“两个人的见解迥异,他们哪一个对呢?”老师说:“两个人都对。”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1)甲、乙两人见解迥异,为什么老师认为两人的观点都对?(2)甲、乙和老师的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2003·天津)材料一:当前,中国经济是世界的一大亮点。而“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发展则是中国的最亮点。近年来,当很多地方为经济“疲软”、欲振乏力困扰之时,该地区却呈现出令不少人惊呼的“井喷”行情: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占全国2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近30%的进出口总额、近40%的引进外资总额以及占总数一半的全国百强县…这一切,使“长三角”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和人们探求改革开放的“新样本”。
材料二:在这块活力四射的热土上,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创造此起彼伏,新亮点绵延不绝,为我们展示出一部令人拍案的“长三角”领跑中国新经济的传奇。
回答以下问题:“长三角”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和人们探求改革开放的“新样本”,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4.(2003·北京)材料一:2002年5月,惯以“歪诗”或“闹事”指令散布“经文”妖言惑众的李洪志,炮制出了洋洋3万言的《北美巡回讲话》,在他编选的新“神话”中,神佛早已不在可比之列,他完全成了宇宙的主宰。靠编造谎言神化自己,为邪教“法轮功”打气,都是徒劳的挣扎,不可能挽回必定灭亡的命运。
材料二:“法轮功”号称真、善、忍,但它制造的自杀、杀人血案从没有间断过。2002年3月28日,内蒙古宁城县城里村,“法轮功”痴迷者赵合在家门口残忍地杀害了帮助他的民警戴国生,“法轮功”又欠下一笔血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哲学道理,批驳李洪志的错误言论。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群众防范“法轮功”之类邪教的欺骗和毒害。/ 16
哲学常识第一课练习之问答题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2003·全国文综)(1)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命题立意】本题以哲学常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经济学企业的经济效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知识命题,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理解经济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综合评价有关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解析】解答第(1)问“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人工增雨”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解答第(2)问“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正确理解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在气象行业投入l元钱,可以获是98元的经济回报”,这表明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企业”,这表明他们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表明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2000·全国)(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出一分为二的精神。(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试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材料中例举了云南省具有三大优势、三大劣势,针对这些现状采取符合该省实际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当然也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组织答案。
建议两点:一是选择哲理时应注意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论点与论据、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004·天津)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在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弘扬民族精神。
4.(2004·海淀)(1)我国资源储量相对不足,而且资源利用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均较低,这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2)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坚持发展、创新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 16 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5.(2004·福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在矛盾普遍性指道下研究矛盾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3)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4)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科学理论指道实践。(5)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6.(2004·宁波)(1)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各省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身实际的开放政策。(2)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建设交通、贸易、产业、生态和友好往来“五大通道”。(3)运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将资源合作作为发展的重点。(4)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原则,立足本省,利用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商机,发展对外经济。
7.(2003·广州)(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程建设者结合水文地理特征,遵循客观规律保证了三峡建设的顺利进行。(2)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工程建设者在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工程建设者通过大量的艰苦的实验探索,结合水文地质特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了高科技手段,在三峡工程大坝施工中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在库区建设、移民搬迁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3)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三峡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正确处理大坝施工、库区建设、移民搬迁等问题。
8.(2003·海淀)(1)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为此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①物质决定意识,贵州省针对贫因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石林区和高寒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具体的扶贫规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②善于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随着贫困人口的下降,确定50个重点扶贫县,抽调干部落实扶贫任务。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该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具体扶贫规则指导扶贫中的对口工作。从而加快了该省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辨析题:
1.(2004·南京一模)(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2)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3)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五、论述题:
1.(2004·北京文综)(1)①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②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③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2)①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摒弃低级趣味的低俗文化。②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应逐渐/ 16 增加文化消费支出。③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试题解析】解答第(1)问“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论点论据式题型,从背景材料中概括提炼论点,有三个层次: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把握设问中的关键词“国内文化消费”,结合背景材料和书本理论回答,可从这些方面组织答案: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2.(2004·盐城二模)(1)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由于客观事物(或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或人的认识受其立场、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都可能是正确的。
(2)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甲的观点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或遇到挫折时不气馁,应坚定信念,战胜困难)。②物质决定意识,(或矛盾具有特殊性)。乙的观点启示我们,办事情既要从实际出发,(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认真研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③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老师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3.(2003·天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做到立足国情、地情,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促进,才能协调持续发展。③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才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4.(2003·北京)(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主观意志不可能超越客观规律。李洪志宣称自己是宇宙的主宰,有超自然的神力等等,这完全是反科学、反社会的歪理邪说,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是与现代科学、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其本质是唯心主义有神论。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职能。“法轮功”邪教蒙骗群众、残害生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3)①必须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树立科学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②必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地防范邪教和伪科学的欺骗。/ 16
哲学第一课练习 篇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D)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B)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C)
A、发展变化的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5、“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B)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6、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A)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D)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C)
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C)
A、能动地改造规律
B、能动地创造规律 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D、能动地消灭规律
11、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B)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12、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A)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 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2~4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蕴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AC)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C、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的有(AB)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CD)
A、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D、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BCD)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事物或现象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5、“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BC)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的
6、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BD)
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
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
D、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主观愿望适应时代需要
三、问答题(23分)
1、哲学有哪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课本P3
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怎样才能做到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9分)
参考答案:课本P21-22
3、对“心想事成”这一成语的含义,甲乙二人从哲学上进行了分析。甲认为“心想”是“事成”的前提,因此,心想一定可能事成。乙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
你认为甲乙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心想”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心想才能事成。
四、论述题(11分)
结合有关事例论述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哲学第一课练习 篇3
一、判断(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A)2.有些可能性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则完全不需要。(B)3.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A)
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情绪和热情,盲目地行动。(A)
5.人们只要发挥自觉能动性,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能成功。(B)6.自信自强精神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A)7.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A)
8.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是人生选择有多种可能性的现实依据。(B)9.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A)
10.规律是客观的,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去改变一些规律。(B)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明只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B)
哲学第一课练习 篇4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据此回答1——2题。
1.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正确的战略决策,这是因为:()
A.承认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C.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D.人们可以有效地改造人类社会;
2.社会的客观性表现在:()
①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③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④人们在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 2006年09月22日《河北日报》报道,泥河湾是世界上旧石器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在这里,有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110万年的东谷坨、飞梁遗址、78万年的马梁遗址、10多万年的摩天岭遗址、10万年的侯家窑遗址、7万年的板井子遗址、3-4万年的新庙庄遗址、1万多年的西白马营遗址。美国著名考古人类学家鲍立克教授说:“泥河湾是东亚乃至全世界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我荣幸地祝愿在这里成功地找到最古老的人类。”这表明:()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类生产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C.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揭示人类的起源;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4.2007年7月20日《农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村改革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功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能够容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这表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
C.社会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2007年7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浙江省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多下工夫,不断取得更大成绩。据此回答5——7题。
5.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因为:()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
B.生产力一定适应生产关系的性质;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具有客观性;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这说明:()
A.社会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动机决定的;
B.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C.人们可以选择适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生产方式;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更多地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制约;
7.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取消了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做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C.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实际状况来决定;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8.事实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D.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据此回答9——11题。
9.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
①物种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具有可知性;
C.人的主观意识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1.人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人们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
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
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所面临的生产力水平;
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思想、观点等意识的东西对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比如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都起到过重大影响。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参考答案:
选择题:ACACA;BCBCA;C
12.(1)社会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是受思想动机支配的。因此,一些杰出人物的思想、观点对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并不等于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思想、观点影响再大也是第二位的,是不能独立于事物之外的,总要受到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哲学第一课练习】推荐阅读:
高三政治哲学练习11-20
哲学第二单元练习08-09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09-05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专题06-19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检测07-08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09-23
2008-2009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二单元)人教版必修09-04
2024届高三生活与哲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四第一课时教案08-10
第一章练习习题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