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演历史剧,构建快乐课堂》教学反思

2024-12-11

《重演历史剧,构建快乐课堂》教学反思(精选2篇)

《重演历史剧,构建快乐课堂》教学反思 篇1

《重演历史剧,构建快乐课堂》是一节活动课,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自觉性。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参与的过程增加,这必然督促师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虽然对节个课题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上为了整体的课堂效率,如交流、板演、演示等,这种交流只属于一种静态的沟通“合作”,而不是动态的全员的主动的合作。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反应式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没有情绪的激动,这种打乒乓球式的“一唱一和”表面上是互动的,但其实只是一种静态下的被动式互动。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会取得更大进步!

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反思 篇2

【关键词】 高效 课堂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45-01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成为一名专业工作者的必要途径。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笔者对这几年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 教学方法重创新轻继承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继承上,重创新轻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方法被否定,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我认为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要在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下,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重能力与情感目标,轻知识目标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今后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在思想教育方面,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观的教育。

三、教学手段重形式轻内容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适当的活动,而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来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上,重点不突出。

四、合作学习重表面轻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目前的一些公开课和示范课中,一些小组讨论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其中一些课堂讨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有些课堂讨论活动的安排毫无必要。如:教学《新航路开辟》一课时有的教师提出的“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怎样”这样的话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在教材上有专门的地图和文字介绍,不用讨论学生一般也能准确回答。这说明有些活动不用小组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教师往往以小组某一成员的回答来评价整组学生的掌握情况,难免以偏概全。二是有些讨论活动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可以发现,在讨论学习时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各不作声,既不查资料,也不参与讨论,等着教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题答案;有些学习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是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心情当听众,讨论往往就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或是教室里热闹非凡,小组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大家抢着说,发表见解无序化,小组观点还未统一。这样的讨论不但没有完成知识目标,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上一篇: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博士考试面试英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