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2024-09-18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精选9篇)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篇1

关于拿破仑 克伦威尔 华盛顿的评价问题

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拿破仑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

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不仅是法国近代史上,而且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阶段。他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最终却又绞杀了法国大革命;他既是反对复辟的英雄,却也是为复辟开辟道路的人物;它既反对俄、奥、普等“反法联盟”对法国的武装干涉,但自己也疯狂地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

综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是,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助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声望主要来自3方面的工作:

第一,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领袖。

诚然,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尽管如此,人们也许记得,当美军将领遭遇惨败时,华盛顿虽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坚持作战,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立宪会议主席。

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第三,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作 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乔治·华盛顿在本册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他给美国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要求一个当今的美国人对那种历史意义做出不偏不倚的评价自然是困难的虽然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具有甚至比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但是其政权也许不会象罗马帝国那样行之久远。另一方面,美国所取得的技术成就有几项将来也会被其他民族视为有重大意义的,这一点看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飞机的发明和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就代表了过去世世代代人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很难想象核武器的发明将来会被看成是无足轻重的成就。既然乔治·华盛顿大体上可以和罗马的奥古斯都·凯撒相媲美。如果说把华盛顿排得略低了一点儿,那主要是因为他比奥古斯都领导的时间要短得多,还有许多其他人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对美国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华盛顿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比起他们的来说是更加不可磨灭的。

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中有云:“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人物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我们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当然,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在战争初期,国会军节节败退,是克伦威尔领导的骑兵队,在马其顿荒原战役中取得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局面。如果没有克伦威尔,国会军最终的胜利就不可能到来。这一胜利的结果是民主政府在英国的确立和加强。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篇2

一天晚上, 一个小偷越窗潜入华盛顿的房间。他翻遍房间, 除了几枚零散的银币外, 只找到一个似是金质的勋章。就在这时,黑暗之中传来一个 沙哑的声 音 : “先生 , 请不要把 我的勋章 拿走。”

突如其来的声音把小偷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竟脱口问道:“为什么? ”

华盛顿回答道:“倒不是因为这枚勋章值多少钱 ,只是它对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你仔细看看,勋章上面刻着什么字? ”

房间灯亮了, 那小偷拿起勋章:“送给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先 生———陆军司 令部。”小偷愕(è)然,“你真的是华盛顿总统? ”

“是的 , 我就是华盛顿。年轻人,不要拿走它,它是铜做的,值不了什么钱。”停了停,华盛顿又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

年轻人解释说: 因为连年战争, 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了,母亲生病长年卧床,孩子也得了脑炎。年轻人对华盛顿说:“如果您不介意,您能借给我一枚银币吗? ”

华盛顿说 他并不介 意 ,并且说:“我想, 你可能需要更多的钱, 你的家也为我们这场战争作了贡献。我这里有5枚银币,你快些拿回家给母亲和孩子治病吧。”年轻人跪倒在华 盛顿面前 请求宽恕。华盛顿扶起年轻人,并且给了他一个忠告:“年轻人,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以后我们的日子都会好起来的 ,但你今天的举动非常糟糕。以后一定要记住:你是谁! ”

后来, 据说年轻人去做工,还真的还了华盛顿的5枚银币。

5枚银币或 许能解一 个人的燃眉之急, 而一句话 :“一定要记住:你是谁! ”则能让人受用终身, 因为它唤醒了一个人的生存道德底线。当我们面临诱惑或选择的时候, 不妨问一问自己: 你是谁?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篇3

而美国流媒体服务商网飞(Netflix)公司正是拿捏准了大众的这种心态,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倾力打造的独家政治惊悚剧《纸牌屋》,给大众展示了华府的整个政治生态系统,并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阵容,一夜走红。2014年网飞公司如期推出了《纸牌屋》第二季,甚至一改美剧一周一集的播出方式,一口气就把整季剧集全部放到了网上,一时间引爆了收视热潮,让《纸牌屋》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词,就连国会的食堂里也有人在投入地交流剧情。

《纸牌屋》的诞生和网飞公司既想做渠道又想做内容的野心息息相关,它的成功离不开网飞公司不遗余力的热捧,也得益于它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剧集。从一开始,网飞就为《纸牌屋》招募了一个足以胜任一部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的金牌团队:电视剧的开篇导演是《搏击俱乐部》的导演大卫·芬奇,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担纲男主角,《阿甘正传》的女主角罗宾·怀特则是女主角,故事框架则改编自20世纪英国热门电视剧《纸牌屋》,编剧也请来了奥斯卡获奖影片《总统杀局》的鲍尔·威利蒙,此人还曾经做过希拉里·克林顿的助理,参加过2004年的总统选举工作。这样的强大阵容使得《纸牌屋》在前期宣传时,就已让观众倍加期待。

当剧集播出后,演员精湛的演技、节奏明快的故事、高潮迭起的情节让各方好评如潮,整部剧迄今为止的质量,都没有辜负公众的期望。

《纸牌屋》的故事开始于一位新总统的上任。新政府的诞生也意味着很多人的政治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至少政坛老手、美国众议院民主党党鞭弗兰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美国新总统勒特·沃克的上台,自己功不可没,新政府的国务卿应当是自己应得的谢礼,可他万万没料到自己棋差一招,在他人的撺掇下,总统用“众议院有自己人好办事”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弗兰克与国务卿一职失之交臂。被激怒的弗兰克发誓一定要让背判自己的总统付出代价,表面上他依旧尽心尽力支持总统,但借着新总统拟推行的教育改革法案,一场由弗兰克精心策划的旷日持久的政坛阴谋就此展开。

在《纸牌屋》的第一集中,短短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导演就详略有致地交代了故事里重要的各方势力:以总统为中心的白宫,弗兰克所在的各党派犬牙交错的众议院,人员复杂难以控制的参议院,政府外的工会组织,弗兰克的妻子克莱尔所引出的非营利组织(NGO),以女记者佐伊·巴恩斯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以及以雷米为代表的说客和他们身后的各色商业集团。形象鲜明的出场人物和他们背后交错的势力,让故事显得极富张力和不可预测,很快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后期众议院罗素竞选州长的情节则展现美国政治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不同作用,让人倍觉有趣。第二季推出后,人们更是看到了华府的政治博弈如何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国际政局。同时,一个个镜头不动声色地展示着华府日常的各种小细节: 办公桌上的装饰和杂志、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贴满议员名字的磁条板、奔跑的公务员手中的咖啡、来访人员的徽章、众议院食堂里的小糕点等等,连华府的人看了恐怕都倍感亲切,而观众的好奇心绝对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满足。

凡此种种,都证明了《纸牌屋》先天优良,后天精养,在美国出现收视热潮完全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恐怕让网飞公司和美国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纸牌屋》在中国居然也受到了热捧。几家美国主流媒体都报道过《纸牌屋》在中国受欢迎的情况并分析了原因。

平心而论,《纸牌屋》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远比不上美国。首先美剧因为社会文化和语言障碍,并不可能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加之它仅仅只在网上传播,而在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受众更愿意在电视上看电视剧。再者,假如是一个对美国政治并不感兴趣的中国人,看《纸牌屋》这部片子的确令人伤神。就拿笔者来说,原本仅知道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制度和选举制度的皮毛以及民主党、自由党之间举世闻名的党派之争,因此,每当看到主角弗兰克利用制度规则来玩弄权谋或者台词中夹杂着的政治术语时,大脑就开始混乱,不得不反复暂停,逐句去理解台词背后的“真谛”。好在字幕组相当体贴,常常在片尾给中国观众普及常识,所以,总体而言,对美国政治缺乏理解并不影响中国观众欣赏一个高潮迭起的好故事,并且正因为这种对美国政治的陌生感,让中国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觉得新鲜有趣。

但美国媒体也流露出了一些担心,他们认为,《纸牌屋》能成功引进中国,是因为该剧对美国政坛阴暗面的描绘,正应了中国政府对美国负面形象的宣传,证实了美国所谓民主政治的伪善。这种担心当然有其道理,不过即便没有这部片子,中国观众也不会天真地认为,美国政坛就是一片清明。大部分的观众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虚构故事讲的依旧还是人性在权利和欲望之下的真实反应,虽然不同的文化制度让这种反应变得不完全一致,可剧中人物的动机和内心变化,还是同质的。所以《纸牌屋》在中国受热捧的原因,大部分是和美国观众一致的:因为故事、演员和制作,同时也因为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美国式的政治生活和斗争。

说起《纸牌屋》中的政治斗争,与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各个朝代里的政治斗争一比,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有很多中国网友评价,被定义为美国政坛老狐狸的弗兰克在剧中最多的伎俩也不过是玩嘴而已,完全无法和中国历史上翻云覆雨、机关算尽、步步惊心的政治斗争相提并论,其激烈程度甚至连宫斗剧《甄嬛传》都比不上。网友一方面吐槽着《纸牌屋》中的阴谋不给力,一方面也感慨着剧中制度和规范的威力和局限。

nlc202309030820

美国的政治文化反映了基督徒典型的民主观,在“原罪”等基督教伦理的潜移默化下,美国民众天然相信制度而不相信人,所以美国的民主政治设定了大量的条条框框来分权。美国人认为,在政府中,只有任何一个人或机构都没有滥用权力的机会,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才不会被伤害,而自发性的监督和制衡则是保证自由、平等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因此,比起一些传统概念中的“政府官员”们,美国的政客们确实过得非常憋屈。如果把政治制度比喻成政客的镣铐,那么在华府的权力倾轧中,美国的政客们真是戴着脚镣手铐在竞技场上搏斗,其“精彩”程度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甩开胳膊的全力拼杀。可另一方面,“血腥残忍”的程度也大幅下降,殃及无辜的概率也降低不少,甚至,较量中输掉的一方还有较大可能全身而退,体面下台。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民众,如果一定要忍受高层政治的腐败、冷酷和黑暗,恐怕还是愿意选择这样的“有限度”的黑暗来忍受。

人是高社会化属性的生物,所以自然非常容易被制度化。在美国那样的政体下,可以看见政治家们整日最最操心的事情实际上是如何赢得选举,其次则操心“如何让自己支持的立法通过”,前者是政治生涯的必要前提,后者是自己获得政绩的唯一途径。每人都知道,一旦竞选失败,政客们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或者,至少是出局一段时间。而在竞选过程中,每一个政治家都被公众和媒体拿到放大镜下一遍又一遍检视,而竞选对手更是恨不得能抓住对方的阴私黑幕来打击对手的公信力,在这种压力下,政客们大多中规中矩,尽量不做出格的事去挑战公众的忍耐力。在影片中,主人公相当迂回隐蔽的政治斗争策略也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多方监督的压力。在第一季中,弗兰克打击报复的目标和他的实际行动南辕北辙,一度连观众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这与其说是弗兰克狡猾谨慎,有城府,倒不如说是游戏规则决定了游戏方式。

而是否能够推动立法通过,则取决于拉票和谈判的能力。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并且需要很多微观层面的操作。观众可以看到剧中弗兰克因为已经谙熟了每个议员的立场和利益倾向,在某个立法的草案出台时,他就已经知道支持的票数是否能让该法案通过了,如果不够,剩下的则是对骑墙派和中立派漫长的游说、扯皮的过程,比如,给法案加一个附带条款,以满足你们党派的利益,或者各退一步,修改法案的具体条款或者数字……

再细致的制度和规则,也肯定会有它的漏洞。在多重权力分散和制衡的前提下,弗兰克这个在政坛中浸淫多年的政客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他玩得最好的一招,就是借力打力。新闻媒体就是弗兰克重要的政治斗争工具之一。在美国,新闻媒体在政治斗争中是政客的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会引火烧身;可一旦用好了,威力非常强大。大众传媒具有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媒体对某件事情铺天盖地的报道会让公众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反之,人们日常广泛谈论的话题往往也是媒体最关心的话题,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弗兰克在戏中多次利用媒体或宣传自己,或让大众转移注意力,或给竞争对手制造社会压力。说到底,制度依旧没有办法彻底限制人性中的恶,再完美的制度也有它的缺陷,只要人有心,总是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利用制度的条条框框反为己用。

不过,剧中弗兰克和年轻女记者的“权色交易”在现实中并不常见,一是双方没有机会,华府的重要政客们身边都是关卡重重,政治新闻记者们很难找到机会甩开警卫和自己的一群同行与重要人物私下会面;二是没有必要,这宗权色交易对双方而言,都是风险大收益小。在华盛顿,资深记者是比政客还要稳定的职业,总统也不过在白宫居住八年,而一个有名望的记者能在华府工作到退休,所以华府的政治新闻记者们可比政客还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再者,如上所述,新闻媒体是政客的双刃剑,媒体为了追求公众的关注力,不惜一切寻找独家内幕,所以从任何层面上来讲,新闻媒体人都是政客最不靠谱的“盟友”。第一季结尾时,弗兰克四面受敌,原本是自己阵营“媒体工具”的年轻记者,则隐隐成为他最大的威胁,给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悬念。

说来有趣,大多数观众在眼看弗兰克要东窗事发的时候,居然会忍不住为这样一个冷酷狡猾、巧言令色、背信弃义的人捏把汗,这实在要归功于演员凯文·史派西的出色演技和《纸牌屋》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

第四面墙(fourth wall)是一种戏剧术语,传统舞台是传统三壁镜框式设计,对于演员来说,后面背景和左右方向可算是三面墙,而第四面“看不见的墙”则存在于舞台和观众席之间,这是一个专业演员通过心理暗示构建起来的墙壁。一个优秀的莎士比亚话剧演员,既要做到无视观众,完全沉浸在角色里,又需要和第四面墙互动,把大段的独白演绎成和内心自我、和灵魂、和神性最真挚的对话。在舞台上,最具感染力、最具艺术性的部分,就是和第四面墙互动时,那种“当众孤独”的表演力。发展到了电视电影时代,电视荧幕成了天然的第四面墙,而主演突然盯着镜头,来段内心独白,并试图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的表演方式,被称之为“打破第四面墙”。以《纸牌屋》为例,弗兰克在剧中是一个被权力掏空的人,因为追求权力而孤独的人,哪怕是面对战友一般的妻子,他也无法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一个冷酷而野心勃勃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夫妻间互相隐瞒的部分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对方的保护。既然如此,何处是弗兰克可以倾诉和自我告白之地呢?而且,弗兰克的阴谋如果没有恰当的解释,观众常常会和剧中人一样,被弗兰克忽悠得云里雾里。

就这样,因为角色的心理需求和叙事需求,观众顺理成章地成了弗兰克绝对信任的“老伙计”,他可以告诉我们任何事,他可以对观众解释利害关系,表达他自己的爱憎,向观众表露自己内心的挣扎,观众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角色,成为弗兰克故事的一部分,甚至真的成了他的“老伙计”。在《纸牌屋》里,运用这种第四面墙的表现方式,实在是相当讨巧。

这里补充一个有趣的小花絮,在2013年艾美奖颁奖典礼中,录制方特别安排了一个包袱:当主持人们正在台上争论应该由谁主持颁奖典礼时,镜头突然切到了台下的弗兰克的饰演者史派西,他带着弗兰克式的腹黑眼神,淡定地转头朝着镜头对观众们说了一句:“一切都按照我的计划在进行。(It’s all going according to my plan.)”可见《纸牌屋》的“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深入人心。

在人世变换中,美国的建国者和开拓者们,一代一代用心血甚至生命打造的用于守护“自由、平等、博爱”这样高尚信念的国家政治制度,也渐渐沦为了政客们的游戏规则,华府成了作秀场,民主成了伪善的外衣,自由成了自私的官方说辞,人与人之间真情淡漠,共同的利益才是人际关系中最值得信赖的纽带。这就是《纸牌屋》中关于华府的人和事,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悲哀和赤裸裸的黑暗的故事。这部黑暗的政治剧在2013年收获了三项艾美奖和一项金球奖,很多人认为它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它对现实的高度还原,可美国的一位议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其实追这部剧的华盛顿人和媒体人都有点儿自虐心理,明知这部剧在集中火力渲染华盛顿的阴暗面,对某人某事某国会办公室描写失实,但依然追得很起劲,这大概是因为“只有自嘲自黑一下”,才能感觉到现实虽然糟糕,也起码比电视里的状态好。

《纸牌屋》的编剧威利蒙倒是好心态,他表示自己只想写出一个依托于现实的好故事,至于故事里的谋杀、背叛和操纵,那可是从古希腊神话故事开始就源远流长的段子,一个好的故事没有这些戏剧冲突哪成呢?另外网飞公司也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大数据分析的支持,在《纸牌屋》的剧本创作之前,网飞分析了3000万用户的观影行为,包括观众的观影时间、何时暂停、后退和快进,分析了超过400万条用户评价,300万次用户搜索,通过对所有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探索,整个制作团队基本掌握了终端受众的观影需求和口味。由此可看出,《纸牌屋》就是针对观众无论是高雅还是恶俗趣味而量身打造的一部剧,虽然创作素材源于生活,但它早就为了迎合受众包装了一遍又一遍了。所以大可不必把这部剧看做是华府的纪录片,它和其它众多的好故事一样,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们看到了他人命运的起伏与悲欢,它之所以有些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讲述的是华府,一个被用理性规划成方正四区的城市,一个在美国人眼里有些暮气、和浪漫无缘的城市,一个不足180平方公里却在影响着世界的城市。

与纽约的“金钱夜不眠”遥相呼应,在这里,华府的权力夜不眠。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篇4

很早以前,爸爸就跟我讲过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上次我在图书馆刚好看见《华盛顿――改写美国历史的人》这本书,便拿过来坐在那里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合上书本回味了其中精彩的内容,感触十分深刻。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从小到大受过许多磨难。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他最爱的大哥相继去世。他自己感染了严重的“天花”,在脸上留下了凹凸疤痕,几乎成了十足的“大麻脸”.后来,他最喜爱的将领又背叛了他。但是,这些打击都没有使他倒下。作为总统,他有勇气,有担当,为美国独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一次华盛顿战败,但是老百姓还是用胜利的礼节欢迎他,这说明老百姓对他有崇高的敬意和充分的信任。正是因为这种信任,使他走得更远,而他一直没让信任他的老百姓失望。

虽然华盛顿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是磨难没有打败他。我突然想到毛泽东的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门磅礴走泥丸”,这与华盛顿对待磨难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对我来说写作文也是一种磨难,我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的时候我一直逃避。但是,这种学习上的困难和华盛顿经历的磨难比起来又算什么呢?以后我也要坚持,我也要加油,我也要努力,战胜我的“磨难”.

华盛顿一生经历过很多战争,不管是战败还是胜利,老百姓都拥护他,信任他。这让我想起在我学自行车的时候,我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我很奇怪站在一旁的妈妈一直笑而不语,好像在她眼里我就已经会骑自行车一样。我问妈妈:“妈妈,你觉得我一定学得会骑自行车吗?”妈妈说:“是呀,因为每次你跌倒了都能主动爬起来自己再练习,所以我相信你”.我听了更加努力地练习,因为妈妈的信任给了我力量,最终我也对得起妈妈的信任,我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关于华盛顿的论文 篇5

把行李寄存到旅店,带上相机,我急不可待地出门了。可能是周末的关系,街上几乎没有行人,有限的几个不是象我一样拿着地图和相机的游客,就是闲逛的老黑,非常的安静。

从酒店出来,一直往南走,一路见到的建筑都是古香古色的,绝大部分是希腊式的,偶尔夹杂几个哥特式的尖顶。虽然没有几千年的沉积,却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最近一两百年的历史。走在华盛顿的街道上,我一直在想,我们经常嘲笑美国没有历史,可是,我们有几千年历史的北京,又保存了多少超过一百年的建筑呢?(一)白宫及其草坪

20分钟后,我已经走到了大草坪,看到了华盛顿纪念碑的尖顶,看着地图,我知道我已经走到了华盛顿的中心地带,可是地图上十分显著的白宫在哪里里呢?我在大草坪上毫无目的地游荡,最后终于发现了白宫,躲在浓浓的树荫后面,小小的白白的三层小楼,我真怀疑如何能装下那么多的高官。白宫是躲在围栏里的,游人只能隔着栅栏远远的观望,白宫是安静的,除了麻雀和松鼠,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动物,后来我才知道,我在白宫周围闲逛的时候,布什正在中国及其周边逡巡呢。

白宫前的草坪上有很多人在运动。我观察了一下,主要是以橄榄球为主,一帮人圈一块地,就可以象模象样地来一场比赛了。让我惊讶的是,比赛居然是男女混编的,真不明白橄榄球这样激烈对抗的运动,美国女孩子怎么跟男同胞们碰撞呢? 其实纵观Capital的格局,有似曾相识之感,后来突然想起和天安门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纪念碑在中间,周围是领袖纪念堂,博物馆,国会(大会堂)等纪念性的建筑,排列方位十分类似。不过华盛顿的广场是草坪和树荫围绕的水池,柔和中带有自然的感觉,北京的广场是钢筋水泥,相比而言就略显生硬了。(二)华盛顿纪念碑

从白宫接着往南走,就是著名的华盛顿纪念碑。说实在话,从外表看,华盛顿纪念碑并无任何特别之处,十分平实的造型,没有任何装饰。可后来在华盛顿闲逛的几天,每当失去方向的时候,抬头找找纪念碑,发现它辉映着华盛顿的其他建筑,每次都会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纪念碑登高是华盛顿旅游的重头戏。可能是旅游淡季的关系,原来我在网上查到的清早排队领票的情形并没有出现,除了周末有人排队外,其余时间几乎是随到随上,十分方便。华盛顿所有的公众景点都是免费的,而且还配备导游,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在纪念碑顶上,华盛顿的全貌一览无余:北边的白宫、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南边的杰斐逊纪念堂;东边的林肯纪念堂、二战纪念碑、五角大楼;西边的国会山和National Mall的众多博物馆。华盛顿纪念碑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碑的内侧,镶有各个州送来的纪念石,这些石刻都处于半空中,只能在电梯上一扫而过,至于为什么这样设计,鉴于导游的拉美口音和我的英语水平,可就不得而知了。

(三)林肯纪念堂及其他纪念性景点 从纪念碑往东,是华盛顿纪念性景点最为集中的地区,有二战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越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等,再往东过桥就是著名的阿灵顿公墓,往南是杰斐逊纪念堂。往东走,第一个景点是二战纪念碑,说实在话,这个设计没有给我太多的印象。走过二战纪念碑,就是著名的reflection pool,哈哈,我相信看过著名的阿甘正传的同志对这个地方都不会陌生,实在是印象太深刻了。reflection pool的远端,是林肯纪念堂,希腊式的建筑,里面黑森森的,林肯的雕像正在维修,基本没有给我太多的印象。纪念堂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刻满了林肯的名言,象我这等老外大概找出了最有名的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of the people也就满足了。

其实我觉得林肯纪念堂的设计并不如它东边的杰斐逊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一半是希腊式的大柱子,一半是的圆顶,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些味道。而且纪念堂内部的设计考虑到了采光,圆顶上留有几个空洞,大大改善了市内的光线,而且圆顶也显得更有气派一些。

从林肯纪念堂出来,往北是越战纪念碑,在来之前已经知道这是某个华裔的设计杰作,不过我实在没有看出设计的意义。说是纪念碑,其实是一道矮矮的黑色大理石的石墙,而且是埋在地底下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纪念墙前,有几个老人单腿跪立,喃喃自语。

不知是在纪念自己的战友还是亲人。说实在话,看这个碑,我并没有觉得什么美学的意义,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为战争的残酷。往南是韩战纪念碑,著名的风雨中跋涉的美国士兵形象就在这里,雕像旁边也是一道大理石墙,上面若隐若现地显示出许多士兵的面孔。

也许是因为这两场战争中国都是美国对手之一吧,我并没有特别激动,但有一点感想特别深刻,那就是在美国,每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士都得到了尊重,而作为他们对手的中国士兵,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参观这两个碑的时候,我最大的感慨是中国人实在太多了,旁边不停地有中国同胞谈论有关这两场战争的感想,也是独自旅行中的一个插曲吧。

这一带是华盛顿景点最集中的地区,环湖而行,几乎每5分钟就会发现一个纪念景点,让我的徒步旅途一点都不寂寞,何况天气还如此美丽。富兰克林总统纪念碑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地方,它实际是一个建筑群,蜿蜒延伸开很远,里面穿插着各种各样的雕塑,包括富兰克林夫人的雕像以及一些名言警句。

文章来自 纳美旅游

纳美旅行社

http://www.aotrip.net/

华盛顿简介 篇6

中文名称: 华盛顿

生 卒 年: 1732~1799

国 别: 美国

生平简介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统帅,美国第一、第二届总统(1789~1797)。生于弗吉尼亚威斯特摩兰县,出身于种植园主。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成长 篇7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凯瑟琳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在她自我价值的认知。她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在最初, 凯瑟琳并没有自我的意识。因为天生没能遗传母亲的美貌和智慧, 父亲为了纪念父亲, 给她起了和母亲一样的名字, 凯瑟琳很少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 她就像母亲的替代品。她极度的尊重崇拜自己的父亲, 父亲决定了她的思想, 和她的意识。但是, 在经历了一切之后, 凯瑟琳不再是母亲的替代品, 她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独有的魅力。她开始自己做决定, 甚至在父亲贬低她的时候她开始了“我又丑又笨”这是最初凯瑟琳自我评价, 也是她的父亲和周围人给她的定义, 她也接受这些观点。但是后来, 她告诉父亲“我觉得自己非常成熟, 非常聪明。”

凯瑟琳自我意识的觉醒还体现在她自尊心的觉醒和增强。最初, 凯瑟琳害羞, 自卑, 她接受一些别人给她的评价, 尽管大部分这些评价有伤她自尊。面对父亲的讽刺, 她是无声的。然而, 自尊心觉醒之后, 面对父亲的嘲讽, 她感到愤怒, 并且极力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向父亲证明她是正确的。包括最后莫里斯在背叛她之后再次请求她的原谅, 凯瑟琳断然拒绝, 她这么做不仅因为自己已经理性、独立起来, 也因为她的自尊不允许自己再次接受莫里斯。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

凯瑟琳的觉醒还体现在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她从“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男人“这样错觉中觉醒。她不再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她也意识到了, 不依靠男性, 她也可以生活、生存。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她克服了对男性的依赖, 她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和反抗意识的觉醒。

尽管与莫里斯的爱情幻灭, 凯瑟琳从对父亲的盲目崇拜中觉醒了。她过去视父亲为神一样的存在, 她渴望父亲的肯定和赞美, 并且依赖父亲的爱和财富。然而, 在为爱情而争取的过程中, 父亲的权威被动摇了, 她意识到了, 父亲有时是自私, 冷漠的人。在试图让父亲理解她与莫里斯的感情时, 她渐渐明白了父亲对她的感情和评价。她意识到了父亲并不喜欢他。此时, 尽管知道父亲并不爱她, 凯瑟琳是理智的, 淡然的, 她不再为父亲的责备而哭泣。

凯瑟琳不仅摆脱了对父亲的盲目崇拜, 并且也摒弃了对男性的浪漫幻想。莫里斯是一个英俊、浪漫的, 凯瑟琳认为自己无法匹配的男士。她在莫里斯面前是小心翼翼的, 自卑的, 她无法拒绝莫里斯。她宁愿放弃自己的继承权。然而, 莫里斯背叛了她, 抛弃了她。被背叛、抛弃的伤痛使她从爱情的美梦中醒来, 她对男人有了更全面的人事, 她也不再向男人寻求保护和爱。

三、凯瑟琳的反抗

从父亲的权威和莫里斯的完美爱情中觉醒之后, 凯瑟琳开始反抗他们对她的压迫。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向父亲反抗;当莫里斯最终回归祈求她的原谅时, 她和敏感、感性、不成熟的自己作斗争, 最终, 她战胜了自己, 成为一个成熟女性, 她能控制自己, 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自我的价值的幸福。

凯瑟琳对父亲的反抗主要体现在她努力为自己争取话语权, 为自己发声。最初, 面对父亲, 她是无言的, 她按照父亲的吩咐做。但是在欧洲时, 她意识到了父亲并不爱她, 她开始为自己说话, 她不再是活在父亲的意识下的女孩, 也不再被父亲定义。她开始自我定义, 自我认知。从欧洲回来之后, 尽管父亲反对, 有可能失去继承权, 她仍然决定要嫁给莫里斯。她用自己的行动向父亲证实, 自己已经不再是母亲的替代品, 一个父亲的洋娃娃。她有自己的感觉, 有自己的感情。

凯瑟琳对莫里斯的反抗主要体现在莫里斯向她道歉, 请求原谅时。尽管凯瑟琳仍然爱着这个她此生唯一爱过的男人, 但是她可以看清莫里斯的意图。莫里斯的再次出现带给了她难以忘怀的伤痛, 但是她的感情已经不再只为他人所控制。她抗拒莫里斯对她感情的影响和控制, 最终莫里斯也意识到, 凯瑟琳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凯瑟琳了, 不得不放弃。

《华盛顿广场》以一个女继承人的成长为主题, 有着独特的意义。成长的过程总是痛苦的。凯瑟琳的父爱, 完美爱情都幻灭了。她经历了很多痛苦。但是都是值得的。她不再怯懦, 自卑, 迷茫, 无声。她把控自己的生活, 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女性的成长是一个永远值得关注的话题。凯瑟琳的成长给广大女性以启示: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才能幸福。

摘要:《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原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 她对爱情和这个世界有着浪漫的幻想。然而, 和莫里斯爱情的失败使她对爱情和对父亲盲目地崇拜幻灭。在经历了伤痛之后, 凯瑟琳清楚阻碍她成长的阻力, 成长为不再依靠男人的独立女性。凯瑟琳的成长过程给现代女性以启示。摆脱精神枷锁, 成为理性而又独立的人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华盛顿广场》,成长,凯瑟琳

参考文献

[1]Bellringer, Alan W.:Modern Novelists:Henry James.New York:St.Martin’s Press, 1988.

[3]Hoffmann, Charles G.The Short Novel of Henry James.New York:Bookman Associates, 1957.

[4]Lee, Brian.The Novels of Henry James:A Study of Culture and Consciousness.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78.

[5]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6]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人》,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华盛顿的身后事 篇8

然而,这不是华盛顿想要的美国。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就是防止个人权力独大。他认为,美国必须成为一个由行政官管理的共和国,而不是一个由国王统治的帝国。一座供人顶礼膜拜的造像,可能使他的努力付诸东流。毕竟,在大陆军司令任上,他目睹了部下是如何庆祝北美独立的:他们把英王乔治三世的雕像当街推倒,砍下脑袋,拖着全城游行,尽情羞辱。华盛顿不想有朝一日自己落得同等下场。

1799年12月14日,尽管医生们倾尽全力,华盛顿还是因咽喉感染不治。得到总统逝世的消息,美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悼念活动,很多地区黑纱脱销。历史学家罗恩·切尔诺这样评述道:“假如华盛顿是个普通人,他可以撒手而去。失去一个普通人,美国会继续前行。然而,美国人如此深切地怀念他,他就成为一种象征,永存于人民心中。华盛顿已被美国人看作道德典范,他被上帝选中并以爱国主义教化后人,简直是人间上帝。”

首级险些落入贼手

华盛顿的灵魂或许升上了天堂,他的遗体却未得到妥善处理。事实上,华盛顿对自己的身后事给出了明确的遗嘱:位于维农山庄的家族墓地需要修缮,最好重新选址并加大规模;他的遗体和已故的其他家族成员,应被埋葬在葡萄园附近已做好标记的新址处。

“需要修缮”实属轻描淡写。当时,华盛顿的家族墓地已破败不堪。1820年,一位参观者描绘说,(墓地)入口通道由半英寸厚的木板铺就,腐朽不堪,大门连猪都拦不住。更糟的是,此前数十年,因波托马克河不断冲刷,约30具棺木腐烂,遗骨散落在华盛顿墓周围。疯长的树根也造成了损害。长此以往,美国开国领袖的遗骸注定难逃厄运。

尽管墓地的状况越来越危险,华盛顿还是原地未动地躺了整整30年。部分原因在于,庞大的维农山庄缺乏经济来源,无法负担重建墓地的开销。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山庄的继承人——华盛顿的侄子布什罗德成天在最高法院忙碌,根本顾不上叔叔的遗愿。

在此期间,华盛顿的首级差点儿成为盗墓贼的战利品。布什罗德于1829年去世后,把庄园留给了侄子约翰·华盛顿。此后不久,约翰开除了一个花匠,后者心存不满,便趁夜闯入墓地,企图掠走华盛顿的头颅,只是在最后时刻弄错了目标,前总统才得以幸免于难。

这起意外刺激了约翰和遗嘱的其他执行者,他们决定另选新址,重建墓地。

一缕头发卖到数万美元

在同一时期的美国国会,议员们一直强烈要求将华盛顿的遗体移送到国会大厦。人们甚至在大厦的圆顶下方临时搭建了一座地下墓室,其中心部位留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窗口,以便参观者能够透过它瞻仰下方的棺椁。但由于华盛顿的亲属反对,此设想终未实现。

现在,华盛顿的崇拜者们终于有机会一睹偶像的遗容。随着一口崭新的大理石棺运抵墓地,老旧的棺椁被移出墓室。作为最先接触棺椁的两个人,威廉·斯特里克兰和路易斯少校看到,铅灰色的棺盖已经凹陷、破裂,木棺的底部有块盾牌状的银色棺板。斯特里克兰说,应路易斯的要求,破裂的棺盖被翻转,遗体的头部和胸部便显露出来,借助昏暗的烛光,可以看到遗体没有因年代久远而受到很大损害。

这些目击记录从侧面证实,当年那个胆大包天的盗墓贼并没有侵犯华盛顿的遗体。但斯特里克兰注意到,不知为何,华盛顿的头发大多不见了。就此,坊间有传闻称,1837年前后,曾有据称是华盛顿的头发出现在拍卖行,卖到了数万美元的高价。

简单的移灵仪式之后,大理石棺被永久性封闭。就这样,乔治·华盛顿成了第一位身故后被重新发掘,遗容遭到俗人窥视,而后被重新下葬的美国国家元首。

复古造像引来嘘声一片

由于一直未能如愿将开国总统的遗体迁移到国会山,美国国会决定退而求其次——为华盛顿建造雕像。1832年,为纪念华盛顿诞辰100周年,国会出资两万美元,要求雕塑家霍拉肖·格里诺承担这项任务。

用了将近10年,格里诺终于完成了这尊雕像。恰似众神之王宙斯雄踞宝座般,华盛顿雕像选取了坐姿,发型模仿了哥伦布的模样。他身着罗马式服饰,上身赤裸,脚蹬便鞋,左手抚剑,右手上指。“这尊雕像兼具太阳神阿波罗和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特色。”在拉丁语铭文中,创作者特地对自己的构思做了说明。

而公众却并不买账,他们期望看到一个“永恒的先驱”,他们面前的国父却是一副身着罗马长袍,剑锋指向自己的别扭形象——没有赢得尊敬,引来的尽是嘲讽。游客查尔斯·布尔芬奇揶揄道:“这是澡堂子里的华盛顿吧?”

他给继任者树立了标杆

至于华盛顿纪念碑,命运更加曲折。国会和华盛顿纪念协会争论数年,直到1848年独立日那天,才举行纪念碑奠基典礼。当天,载有6吨重基石的马车陷在国家广场附近的泥路上,从海军造船厂请了40个工人才把车拖出来。这似乎预示着这项工程此后的运行模式:不时搁浅。作为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纪念碑需要海量大理石,但供应商无法通过铁路及时送货;资金同样难以为继,工地上频繁传出因欠薪停工的消息。

1854年,建设资金彻底断供。华盛顿纪念碑停留在152英尺(约46米)的高度上,开始了漫长、痛苦的“树桩时代”。这个国家头号英雄的圣地沦为华盛顿特区内的一片牧场。此后,一伙反移民、反天主教的不可知论者成为纪念碑建设的主导力量。罗马教廷捐赠了一些大理石,这些人却迟迟不肯开工,十几年才修了二十多英尺,后来因粗制滥造而不得不拆除。此时,美国内战爆发在即——纪念碑还没建成,国家却面临分崩离析之忧。

当华盛顿纪念碑终于在1885年竣工时,主持落成仪式的已是华盛顿的第20位继任者、总统切斯特·阿瑟。值得一提的是,纪念碑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来自大清国浙江宁波府,碑文选自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上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虽然设计方案屡遭修改,施工进程一波三折,但将华盛顿纪念碑作为“国家圣殿”的焦点性建筑的设想最终得以实现。据说,建筑师起初还设计了配套的壁画,外加描绘历史人物和国家英雄的群像,让它们环绕纪念碑,但这一切都因为成本因素而被削减掉了。即便如此,每年,当成千上万的游人乘电梯登顶纪念碑,走马观花者来到美国首都游玩、远远瞻仰这座地标建筑时,男女老少总会不约而同地联想起那位与这个地方同名的人。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乔治·华盛顿给他的继任者树立了标杆。他经历的,他坚守的,他获得的,将一次又一次在他们身上重现。

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讲 篇9

Nothing filled me with greater anxieties than that of which the notification was transmitted by your order, and received on the 14th day of the present month.On the one hand, I was summoned by my country, whose voice I can never hear but with veneration and love, from a retreat which I had chosen with the fondest predilection, and, in my flattering hopes, with an immutable decision, as the asylum of my declining years a retreat which was rendered every day more necessary as well as more dear to me by the addition of habit to inclination, and of frequent interruptions in my health to the gradual waste committed on it by time.在人生沉浮中,没有一件事能比你们于本月14日送达的通知更使我焦虑不安。一方面,国家召唤我出任此职,对于她的召唤,我永远只能肃然敬从;而隐退是我以挚爱心情、满腔希望和坚定的决心选择的暮年归宿,由于爱好和习惯,时感体力不济,愈觉隐退之必要和可贵。且时光流逝,健康渐衰。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gnitude and difficulty of the trust to which the voice of my country called me, being sufficient to awaken in the wisest and most experienced of her citizens a distrustful scrutiny into his qualifications, could not but overwhelm with despondence one who(inheriting inferior endowments from nature, and unpracticed in the duties of civil administration)ought to be peculiarly conscious of his own deficiencies.In this conflict of emotions all I dare aver is that it has been my faithful study to collect, my duty from a just appreciation of every circumstance by which it might be affected.All I dare hope is that if, in executing this task, I have been too much swayed by a grateful remembrance of former instances, or by an affectionate sensibility to this transcendent proof of the confidence of my fellow citizens, and have thence too little consulted my incapacity as well as disinclination for the weighty and untried cares before me, my error will be palliated by the motives which mislead me,and its consequences be judged by my country with some share of the partiality in which they originated.另一方面,国家召唤我担负的责任如此重大和艰巨,足以使国内最有才智和经验的人度德量力;而我天资愚钝,又无民政管理的实践,理应倍觉自己能力之不足,因而必然感到难以肩此重任。怀着这种矛盾心情,我唯一敢断言的是,通过正确估计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来克尽吾职,乃是我忠贞不渝的努力目标。我唯一敢祈望的是,如果我在执行这项任务时因陶醉于往事。或因由衷感激公民们对我的高度信赖,因而受到过多影响,以致在处理从未经历过的大事时,忽视了自己的无能和消极。我的错误将会由于使我误人歧途的各种动机而减轻,而大家在评判错误的后果时,也会适当包涵产生这些动机的偏见。

Such being the impressions under which I have, in obedience to the public summons, repaired to the present station, it would be peculiarly improper to omit in this first official act my fervent supplications to that Almighty Being who rules over the universe, who presides in the councils of nations, and whose providential aids supply every human defect, that His benediction may consecrate to the liberties and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 Government instituted by themselves for these essential purposes, and may enable every instrument employed in its administration to execute with success the functions allotted to his charge.既然这就是我在遵奉公众召唤就任现职时的感想,那么,在此宣誓就职之际,如不热忱地祈求全能的上帝就极其失当。因为上帝统治着宇宙,主宰着各国政府,它的神助能弥补人类的任何不足。愿上帝赐福,保佑一个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组成的政府,保佑它为这些基本目标而做出奉献。保佑政府的各项行政措施在我负责之下都能成功地发挥作用。

In tendering this homage to the Great Author of every public and private good, I assure myself that it expresses your sentiments not less than my own, nor those of my fellow citizens at large less than either.No people can be bound to acknowledge and adore the Invisible Hand which conducts the affairs of men more than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Every step by which they have advanced to the character of an independent nation seems to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by some token of providential agency;and in the important revolution just accomplished in the system of their united government the tranquil deliberations, along with an humble anticipation of the future blessings which the past seem to presage.These reflections, arising out of the present crisis, have forced themselves too strongly on my mind to be suppressed.在向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伟大缔造者献上这份崇敬时,我保证这不仅表达了我自己的情感,这些话也同样表达了各位和广大公民的心意。没有人能比美国更坚定不移地承认和崇拜掌管人间事务的上帝。他们在迈向独立国家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他们在刚刚完成的联邦政府体制的重大改革中,如果不是因虔诚的感恩而得到某种回报,如果不是谦卑地期待着过去有所预示的赐福的到来,那么,通过众多截然不同的集团的冷静思考和自愿赞同来完成改革,这种方式是不能与大多数政府的组建方式同日而语的。

You will join with me, I trust, in thinking that there are non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hich the proceedings of a new and free government can more auspiciously commence.By the article establishing the executive department it is made the duty of the President, “to recommend to your consideration such measures as he shall judge necessary and expedient.”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I now meet you will acquit me from entering into that subject further than to refer to the great constitutional charter under which you are assembled, and which, in defining your powers, designates the objects to which your attention is to be given.It will b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circumstances, and far more congenial with the feelings which actuate me, to substitute, in place of a recommendation of particular measures, the tribute that is due to the talents, the rectitude, and the patriotism which adorn the characters selected to devise and adopt them.在目前转折关头,我产生这些想法确实是深有所感而不能自已。我相信大家会和我怀有同感,即除了仰仗上帝的力量,一个新生的自由政府别无他法能一开始就事事顺利。根据设立行政部门的条款,总统有责任对你们提出建议。如衡量权宜必要的判断之类的思路。但在目前与各位见面的这个场合,恕我不能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而只是提一下伟大的宪法,它使各位今天聚集一堂,它规定了各位的权限,提出了各位应该注意的目标。在这样的场合,更恰当、也更能反映我内心激情的做法。不是提出具体措施,而是称颂将要规划和采纳这些措施的当选者的才能、正直和爱国心。

In these honorable qualifications I behold the surest pledges that as on one side no local prejudices or attachments, no separate views nor party animosities, will misdirect the comprehensive and equal eye which ought to watch over this great assemblage of communities and interests, so ,on another, that the foundation of our national policy will be laid in the pure and immutable principles of private morality, and the preeminence of free government be exemplified by all the

attributes which can win the affections of its citizens and command the respect of the world.I dwell on this prospect with every satisfaction which an ardent love for my country can inspire, since there is no truth more thoroughly established than that there exists in the economy and course of nature an indissoluble union between virtue and happiness;between duty and advantage;between the genuine maxims of an honest and magnanimous policy and the solid rewards of public prosperity and felicity;since we ought to be no a nation that disregards the eternal rules of order and right which Heaven itself has ordained;and since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acred fire of liberty and the destiny of the republican model of government are justly considered, perhaps, as deeply, as finally, staked on the experiment entrusted on the hands of the American people.我从这些高贵品格中看到了最可靠的保证:其一,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念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成的大联合;因为,其二,我国政策将会以纯洁而坚定的个人道德原则为基础,而自由政府将会以那赢得民心和全世界尊敬的一切特点而显示其优越性。我对国家的一片热爱之心激励着我满怀喜悦地展望这幅远景,因为根据自然界的构成和发展趋势,在美德与幸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统一;责任与利益之间,恪守诚实宽厚的政策与获得社会繁荣幸福的硕果之间,因为我们应该同样相信,上帝亲自规定了永恒的秩序和权利法则,它决不可能对无视这些法则的国家仁慈地加以赞许;因为人们理所当然地、满怀觉悟地,也许是最后一次把维护神圣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运,系于美国人所遵命进行的实验上。

上一篇:落雁中学2012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在光大银行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