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语文教学设计

2024-08-20

《画风》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画风》语文教学设计 篇1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齐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b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这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这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状况。你读后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明白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能够透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用心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主角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就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就应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就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就应是十分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就应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先风是能够这样画的,所以他十分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

(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

(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潜力,

(8)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透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透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

(3)校内外沟通,

(4)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以自主学习,

(6)探究学习,

(7)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以读为本,

(9)感悟朗读,

(10)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课前布置同

(4)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十分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那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明白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但是,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十分自信,愿意理解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必须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明白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但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此刻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那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明白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就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透过刚才的讨论,大家明白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主角读课文,好吗?你能够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主角。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期望你能留心观察。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搞笑的作业,(生答)你能够理解同学的推荐,也能够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李卫——丹丹

小艺画——李卫的画——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带给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3.透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想象潜力和分析综合潜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忙,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透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到达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画风》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朗读词语, 了解大意

1.分组出示词语并朗读。

(1) 赵小艺 陈丹 宋涛

(2) 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重点指导“赵”“陈”“宋”的读音, 前两个字是翘舌音, “宋”是平舌音。

2.你们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要求: (1) 每个人用什么画风说一句。

(2) 把三个人分别用什么画风合起来说一句。

二、紧扣标点, 朗读对话

1.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结合“?”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

2.接下来就是事情的经过, 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

结合赵小艺的两次语言:“我能!”和“我还能画!”中的“能”“还能”以及标点符号“!”体会其高兴自豪的心情, 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为什么陈丹、宋涛说的话后不用感叹号呢?

(指导读好句号的语气)

4.总结。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现了他们说话时不同的想法、心情或情感以及人物的性格。

(点评: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是各个年段教学的重点,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入手, 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利用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还原自己的生活情境, 入乎其里自然能出乎其外。)

三、巧用叠词, 品悟词语

1.事情结果是他们互相启发, 画出了风, 那么他们画出的是什么样的风呢? (在学生勾、画、读的基础上, 出示课件)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陈丹)

她把画上的太阳擦去, 画了几片乌云, 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宋涛)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 风车在呼呼地转。 (赵小艺)

2.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去掉重叠的词行吗?不重叠, 只要一个词意思有什么不同呢?试着读一读, 比一比, 想一想。

3.指导朗读。评价语可以采用情境式的, 比如“你吹的是狂风吧?”“风啊, 小点吧!”“你这风吹得怎么让人感觉不到?”

(点评:在对“叠词”进行“删”“减”的玩味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微风的含义和表达的方法, 为下一环节“说风写风”作好了铺垫。)

四、联系生活, 说风写风

1.是呀!这三个孩子的悄悄话被风听见了, 于是风来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要求读得和缓、轻柔。

2.孩子们, 你们也想画风吧?想怎样画呢?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用上叠词说说呢?

3.交流、评价。标准有两个, 画的是什么风?用上叠词了吗?

《画风》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课,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声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是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动脑,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设计理念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入手,把重点放在识字和阅读上,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观察能力。通过熟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学生关于动脑,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写"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转、斜"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想象其他的画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想象其他的画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學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丹、显、丝"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文。

3、初步了解文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大自然中的声音,感受风声。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声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初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找出文中是谁在画风?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读文前明确读书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趣味识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2)游戏: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3)巧记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4)课件出示词语,抢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6)读儿歌,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由扶到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反复强化认读,使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书写生字,加强指导

1、出示会写字,认读,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观察"丹、显、杆"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课件演示"丹、显、杆"3个生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认真书写。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在指导写字上,注意学生的细心观察,写字姿势,交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技巧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中明确写字的重要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文中的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

2、出示三幅风景画,问: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画的?并说说是从哪儿读懂的?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要以学生的阅读为前提,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带问读文,让学生在读读中整体感知。]

五、总结全文,激励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风》一文的生字、词语,读了课文,和聪明的宋涛、陈丹、赵小艺交上了好朋友,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学习他们是怎样画风的,相信你们通过学习,在多观察、多思考,也会成为聪明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激发继续学习的欲望。]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善于积累的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喜欢阅读的你:有感情地读课文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灵活机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七、板书设计

斜斜的雨丝

15 画风 飘动的红旗

弯弯的小树

画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学习生字

宋涛、陈丹、赵小艺

跟他们打招呼 做自我介绍

师:你们身边还有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呢?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3)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学写:丹

(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读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4)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5)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3.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随机指导朗读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5.表演示范朗读。

6、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五、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4.总结延伸

画风教学设计 篇5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

这样一幅美丽的画,是三位小朋友画的,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谁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出示幻灯片)

2、这样,这些摘掉帽子的名字,你还认识吗?在这里赵、宋、陈都是姓,小艺、涛、丹是他们的名。 现在你能把这段话读通顺吗?

3、我们的这三位新朋友不但画了这么美丽的画,他们还想画风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把它画下来呢?让我们打开书本,翻到66页。自己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洁白 乌云 忽然 景物

眨眨眼睛一根旗杆 显得更美了

斜斜的雨丝 弯弯的小树 呼呼地转

3、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语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把课文读通了没有?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过渡:我们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把它读懂。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答案。讨论交流。(幻灯片出示学生划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中有那么多的他,可把老师搞糊涂了,你能帮帮我么,他分别是谁?把句子中的他换成名字读一读。

2、现在这三位小朋友把画画完了,该给画儿起个什么名字呢?(画风)不行,每个人所画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所起的题目要紧扣画儿的内容。

再出现写赵小艺画画的句子,好好地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起题目(旗子飘)只是画了旗子为什么让别人感受到风来了呢?看来这个“飘”字非常的重要。

3、同样的方法给其他的图画分别起名(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边起名边板书。

让我们看着黑板,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说一说。(旗子飘,风来了;小树弯,风来了;雨丝斜,风来了;风车转,风来了。)

谢谢你们给他们画的画起了题目。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有一所学校的小朋友说:“我不但能给画取题目,还能给画配诗呢?不信,你看我为赵小艺的画配的诗。”

我们这么聪明,肯定也行对不对?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先给陈丹的画来配首诗看。

能给另外的两幅图配诗吗?拿出课桌里的练习纸试一试,先挑选一幅写。

4、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5、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出示课文的4―8自然段

自己朗读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老师知道我们的小朋友还有许多方法来体现风来了,你准备怎么画?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等。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

(五)、作业

1、再次认读生字

2、生字书写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

画风教学设计1 篇6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做生活的有心人,遇事要用心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风车

一、导入:

1猜谜语,引出课题。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认真听老师说,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忙让路,柳树见它把手招。(学生回答)谁能给“风”组个词?(微风、春风、台风„„)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你们看,风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5课《画风》。

2开火车读词语:宋涛、陈丹、赵小艺、显得、雨丝、忽然、旗杆。

()的小树

()的旗子

()的雨丝

()的风车 3通过上一节课的初读,谁能说说,课文里的小画家是谁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噢?画风?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齐读课文画风,出示课件课文。

2、下面我们来找一找,宋涛、陈丹、赵小艺分别画出了什么,让你感受到了风?(生自由读文,板书赵小艺,陈丹,宋涛)

3、同学们找没找到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呀?那你喜欢谁呀?那你就来读读她画风的句子,告诉老师他是怎么画风的?(学生喜欢谁就读谁的句子)

预设,一生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谁还喜欢他,那你也来读读吧!(课件比较)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两幅图中旗杆上的旗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呀!①谁来概括赵小艺都画了什么?(飘动的旗子。)哪个字让你看到了风?“飘”。②赵小艺这个主意真不错,她是怎么想出来的?找出动词(“眨眨眼睛”表示她在干什么?你思考问题时还会怎么做?(挠挠头、歪歪脑袋、托下巴„„),作出有关动作。学习眨字,包括音形义。

3赵小艺还画了什么呢?读一读。概括赵小艺还画了什么?转动的风车。哪个字让你看○到了风?“转”。实物演示。谁能让它转起来呢?(学生演示)老师提问为什么会转起来呢? 你觉得赵小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她吗?那就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你喜欢她!○

4、聪明的赵小艺画出了风,那陈丹和宋涛画出来了吗?

1预设:一生读陈丹的句子。谁还喜欢她呢?再找学生读。○(同示课件)观察一下两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呢?

2谁来用这样的短句概括陈丹画了什么?(弯弯的小树)哪个字让你感觉到了风来了?○(弯)

3嗯!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画出了风,你们想不想夸一夸○她呢?(齐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都想和小树一起弯弯腰呢!同学们,让我们变成小树吧!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让我们挺直身体,茁壮成长吧!微风吹来,让我们弯弯腰,做做运动吧!同学们可真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呀!

5、你还喜欢哪位小画家呢?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呢?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还有谁喜欢,再读一读。

1(出示课件,对比)这两幅图中的雨丝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呢?概括宋涛画了什么?○(斜斜的雨丝。)哪个字让你感觉到了风来了?“斜”。

2小画家宋涛画出了斜风细雨,看到如此神奇美妙的画卷,你最想对宋涛说什么? ○师:你(喜欢、佩服、赞美„„)他!说得好!就请你把这种喜欢、佩服读进课文中去吧!(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春雨沙沙的,斜斜地下着,树哇,花儿呀,草哇正尽情地享受着雨水的甘甜呢!

6、小结:欣赏三幅画,这是谁画的?说说你从哪感受到了风?这些风都是我们平时很常见的,微风啦!小风啦!谁还知道和这不一样的风呢?台风、龙卷风、暴风„„风也有很多种,有的能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带来凉爽,有的却能给我们带来灾难。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也是勤观察,善思考的好孩子,告诉老师你想怎样来画风?说:飘动的衣服、摇摆的柳树、点头的小草、斜斜的烟囱„„。(课件)同学说得都特别好,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生活中要勤观察,善思考)四拓展练习

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风的诗和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想要画风,不能直接画出来,而是要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回家后仔细观察,看看风还藏在哪些地方?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

转动的风车

弯弯的小树 宋

当代“吴氏画风”探微 篇7

关键词:吴冠中,“吴氏画风”,情感,传统,创新

1950年, 吴冠中留法回国后, 正值写实主义极盛之时, 与徐悲鸿不同, 吴冠中更多地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影响, 如梵高、塞尚、马蒂斯等。因此, 对写实主义画风并不看好, 吴冠中毕业回国时的心愿就是为国人“翻译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但当他在中央美院任教时, 向学生传授西方形式美和抽象美时, 却被冠以宣扬“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被批判。之后的政治风波又以他丑化工农兵为由, 将他遗弃于主流艺术的边缘。笔者认为, 正是这不断被“贬谪”的经历, 丰富了吴冠中的精神世界, 在寄情山水的过程中, 确认了自己风景画家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选择, 一方面与传统水墨绘画中的“道法自然”的观念相契合, 为情的寄托找到了载体;另一方面, 基于“粪筐画家”的经历, 坚定了其抽象主义的风格, 确立了形式美的中心地位。

一、故园情深笔墨间

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一个偏远的农村, 童年的求学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条小小的渔船, 渡他到宜兴县城读书, 渡他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多年之后, 他仍让能清清楚楚的记得, 那沿路的风景, 那小小的渔船、那粉墙黛瓦、那飘动的柳丝、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白帆、黒帆、棕色的帆……

他长大后, 一条更大的船载他远过重洋, 到达法国巴黎, 在那里, 他遍临西方经典接受西方新思想, 也曾一度拜倒在西方绘画的脚下。然而, 几年求学经历使他认识到, 巴黎作为西洋人寻求欢乐的社会中心, 其间活泼鲜亮的人群、灯红酒绿的狂欢并不能使自己的精神找到寄托。他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的画室;在祖国, 在故乡, 在家园, 在自己的心底。”

回到祖国之后, 吴冠中历经了种种磨难, 不断被迫地转换题材、内容, 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但都只是娱人耳目, 不能够震撼心灵。最终, 当他把目光聚焦在江南水乡时, 情况开始变得大为不同, 不论是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水墨作品, 都散发着淡淡的江南风韵。吴冠的画作中频繁的出现江南的老屋、新燕、碧柳、乌篷船等, 通过巧妙构思即便只是一角屋檐、一个渡口也足以让你感受到江南的魅力。

二、传统水墨的现代化

吴冠中的“吴氏画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水墨画的现代化, 相对来说, 对于这条道路的探索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对于传统水墨向现代化的成功探索还需从形式美入手。歌德曾说:“题材人人看得见的, 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 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吴冠中于1979—1980年间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论断, 曾在艺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时至今日, 人们对此的争论也依然余音未绝。他强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的喜爱是本能的, 形式是美术的本身。”关于形式美的问题, 苏珊·朗格在探寻艺术中的本质问题是曾谈到:一旦作品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形式, 它的符号性质—与运动着的生命形式在逻辑上的类似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 把形式等同于作品的生命本身, 是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实。形式作为表现性的符号, 用它表示出的东西并不总是可见的或容易想象出来的。认同了这个观点之后, 我们便能够明白形式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 我们不妨以吴冠中的画作为例分析形式美的价值。以其的水墨画作品《忆江南》为例, 这幅作品初看觉得简单, 事实上包含着细致推敲过的形式美构成法则。这幅画作描绘的主题依然是江南风光, 但是, 我们很难找到写实型的江南民居, 屋檐变成了或粗或细的线, 门窗变成了大小不等的方形, 水纹被几条细线所概括, 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点、线、面来概括。作品的美感正是通过点、线、面之间的排练组合所构成的形式美传达出来的。关于如何处理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西方现代艺术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 传统水墨的改良依然要在中国画缘情尚意的前提下进行。

三、合中西而开新路

20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 早已经不是像明清时期的那种非融合观念的技术引进。现在, 国人不仅对西方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移植, 并且将其纳入主流文化之列。崇洋之心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 然而, 一种思潮或一种风尚, 不是人们在理性上或感性上加以抵制便能结束的, 其终结必须是情理并汇的水到渠成。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更是如此。

中西融合本是个特别熟稔的概念, 提倡中西融合的画家也不在少数, 践行中西融合的人也不在少数, 打着中西融合的旗号, 来给自己的艺术作品撑腰的更不在少数。可笔者却说, 吴冠中是一个独行侠, 因为, 在中西融合的这条路上他不辞辛苦, 在强大的民族自尊心的支撑下, 他不是简单的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拿来随意拼凑, 而是抓住了民族艺术的灵魂, 在油画中将文人画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艺术家, 吴冠中对祖国的深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对自然界的热爱,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他那种艺术家的直来直去, 直话直说, 曾经不止一次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正是他的不懈努力, 才让今天的我们走在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的正确的道路上。康有为曾说:“国人岂无英绝文士应运而兴, 合中西而为新纪元者?”今天, 这个问题在吴冠中的审美实践与探索中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参考文献

[1]吴冠中.吴冠中谈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 (美) 苏珊·朗格著, 滕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6.

居派画风溯源 篇8

居巢、居廉早年师法宋光宝、孟丽堂。宋、孟画风则承传自清初恽寿平(1633-1690)的没骨画法。因此,究其根源来讲,直可上溯至常州画派的恽寿平。无论文人气十足的居巢画作,还是充满着世俗趣味的居廉绘画,都可见到这种艺术嬗变之痕迹。在与居廉一直保持着良好社交关系的东莞好友张嘉谟(1830-1887)画中,既可见到恽氏画风的影子,也能见其受居氏画风影响的诸多元素。其清新自然的花卉画,以淋漓尽致的色调表现岭南地区鲜活的时卉,将居氏画风的影响扩展到广州以外地区。

更重要的是,居廉不同时期广揽弟子于门下,在以广州十香园为中心,遍及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西、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了一个以居氏画风为主导的绘画群体,成为广东美术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一页。

居廉弟子中,以高剑父(1879-1951)、陈树人(1884-1948)最为著名。虽然高剑父、陈树人后来东渡扶桑,研习东洋绘画以改良中国画,画风为之大变,但其早年的画风仍然传承居氏风格。另一弟子伍德彝(1864-1927)不仅跟随居氏时间最长,在书画篆刻及收藏方面也独树一帜,高剑父曾度拜于门下。伍德彝擅画山水、花鸟、人物,是居廉弟子中的全才画家。

居廉的其他弟子中,关蕙农(1878-1956)早年习西洋画,后来追随居廉,画风融合中西,为居廉弟子中少有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派画家;陈芬和陈鉴以山水和花鸟见长,能得居氏之真传;张逸(1869-1943)是居廉晚年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山水、花鸟见长,尤以牡丹绘画为人所称道;容祖桔(1872-1942)兼擅山水、人物、花鸟,同时精鉴别,其画古韵盎然;周绍光(1874-1952)的经历与高剑父、陈树人较为相似,入居氏门庭后,也东游日本,但其画中的日本画元素则极少,仍然是居师花卉画风格;孙淦、郑游等人虽然生平事迹不为人所知,但都能在居氏画艺中吸取精华,故画作中流露出的撞水撞粉之法尤为明显。

居廉及其花鸟画风之所以在岭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因其绘画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其晚期弟子高剑父、陈树人等人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在近代美术史上所产生的艺术辐射力。岭南画派借助二高一陈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艺术宣扬,使其不仅在南中国地区享有盛名,在海外地区(如东南亚国家、美国、加拿大)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中,黎雄才(1910-2001)和关山月(1912-2000)均是高剑父弟子,均以山水画知名,前者兼擅松树,后者兼擅梅花,在高氏传人中首屈一指。在其他弟子中,方人定(1901-1975)、杨善深(1913-2004)和竺摩(1913-2002)以人物画见长;张虹(1891-1968)、司徒奇(1907-1997)、李文珪(?-1934)、何磊(1916-1978)、赵崇正(1910-1968)、黄独峰(1913-1998)、关万里(1912-1983)以花鸟画扬名;招晖堂(1907-1969)以山水画著称;李抚虹(1902-1990)兼擅花鸟与山水……他们均以不同的面貌传承着岭南画派的遗风,成为现代岭南画坛的一支生力军。

高奇峰虽然没有亲承居氏教泽,但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其弟子也和高剑父弟子一样,传承着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在广东画坛各擅胜场。在其众多弟子中,以被称为“天风七子”的七位书画家最为人所称许:赵少昂(1905-1998)长于花鸟画,被徐悲鸿誉为“画派南天有传人”;黄少强(1900-1942)长于人物画,以现实关怀的人文精神享誉画坛;周一峰(1890-1982)长于山水、花鸟,其画设色明艳,用笔挥洒,已出高氏、居派风貌之外;张坤仪(1892-1967)自称“天风遗愍”,其花鸟于高师画中浸淫尤深;叶少秉(1896-1968)、何漆园(1899-1970)、容漱石(1903-1996)等或以花鸟见长,或兼擅山水,在岭南画派的大家庭中,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在以居巢、居廉为先导,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中坚,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方人定等人为后劲,十香园为中心的艺术圈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近现代岭南画家群。他们不仅以其洋溢着浓郁岭南地域特色的绘画风貌驰骋画坛近一个世纪,更以其继承与创新、变革与立异的艺术精神泽被岭南画坛。近现代岭南画家群及其艺术佳构不仅成为岭南文化的种符号,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编辑/黄晶晶)

上一篇:汽车美容项目培训下一篇: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