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通用12篇)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1
项目机构组成人员招聘章程
我单位即将开工的门头区经济适用房现招聘项目部机构组成人员,欢迎建筑业的同仁来我部参加工作,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为开创自己事业的未来,树碑立传,用丰厚的薪水充实自己家庭的美好生活。以下是我部招聘办法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本市门头沟城区,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建筑面积约
10万m2,属于门头沟区政府重点工程。
2、招聘人员条件:
(1)具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北京市建委颁发的专业岗位证书。
(2)由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专业和综合项目工程的独立管理工作能力。
3、招聘岗位:项目经理、生产负责人(土建工长、施工员)、技术负责人(工程
师、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保管员、保安等。
4、工资标准:项目经理()元/月。
土建工长、施工员()元/月。
工程师、技术员()元/月。
安全员()元/月。
资料员()元/月。
材料员()元/月。
保管员()元/月。
保安()元/月。
5、其它事项:
(1)考勤制度:每月出勤必须保证28天,遵循项目部夜间和节假日值班制度,有事请假,无故旷工者,按月扣发平均每天的标准工资。
(2)工资发放时间:押一个月的工资,其它每月的30日前准时顺序发放。
(3)全体人员食宿费用开支由项目部担负,个人私自在外的食宿费用自理。
(4)应聘人员必须按照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职岗位责任制度事项标准完
成本职工作,因工作期间擅离职守和工作不认真给项目部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扣工资。
(5)在本期间,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按照项目部的各项规章
制度和本职岗位责任制度事项标准完成本职工作的,项目部对完成本职工作的人员,以发奖金的方式进行奖励和鼓励。
工程负责人:
应聘人员:
2009年3月25日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2
科学设置岗位,实现事事有人管
科学设置食品检验岗位,使各个检验环节能够无缝衔接,确保检验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需要设置14种岗位人员,分别为: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安全监督员、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检验人员、校对人员、复核人员和审核人员等。
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责任可追溯
最高管理者由检验机构主要领导担任,是检验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对检验机构的行政管理、技术业务和安全保卫负全面领导责任。确定检验机构质量方针、批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审批内部审核、组织开展管理评审。任命关键岗位人员和部门负责人,配置各部门所需资源。处理检验工作中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质量负责人主持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运行。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制订内部审核计划、委派内审员、批准年度内审报告。对不合格的检验工作进行控制并组织跟踪验证,处理检验工作中的抱怨以及质量事故。技术负责人主持检验机构的技术委员会工作,负责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管理工作,了解掌握国内食品检验检测的发展动向,解决技术疑难问题。组织食品新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立项,负责检验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负责审批食品检验操作规程、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记录格式,审批检验方法、校准方法等技术文件。授权签字人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和适用性进行全面审核并签发检验报告书。内审员负责按照质量负责人的安排,实施内部审核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对纠正措施进行审核和跟踪验证,编制内审报告。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授权范围内检验工作全过程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现场监督。制止任何违反公正性、诚实性和违反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定的行为,依据检验标准或操作规程检查检验人员的操作和记录,检查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计量情况是否符合检验要求,填写质量监督记录。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检定、校准、唯一性标识、养护、维修和报废等工作。建立仪器设备台账,负责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
安全监督员负责开展“四防”(防火、防盗、防爆和防破坏)教育,定期不定期对“易燃、易爆、剧毒及放射性”物质的管理、领用、使用和库存记录进行检查。负责实验室内的清洁工作,实验结束后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的安全,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标识、建帐、流转、贮存、留样及处理工作。
检验人员要严格依照《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认真执行检验任务。正确使用检验标准,准确书写检验原始记录,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保持仪器设备技术性能良好和现时有效受控,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守委托客户机密。
校对人员负责对检验工作操作过程、运算公式、检验结果、原始记录和仪器使用记录进行校对。
复核人员负责核对原始记录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及报告所含信息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审核人员负责对检验报告书和检验原始记录进行审核,检验报告书经审核合格后,提交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
建立以岗位和绩效相结合的薪酬管理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
食品检验工作是一项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劳动,也是一项有严格操作规程的熟练技术工种,要求检验人员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一丝不苟。在现有体制内实现留住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调动检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符合食品检验工作实际的编制管理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赋予检验机构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效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快速形成检验能力。此外,还要打破现有的编制管理体制和单纯以职称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和绩效相结合的薪酬管理制度,实现能者有其岗,岗位有其责,尽责有报酬的现代管理体制。
加强检验实用操作技能培训,提高食品检验技术能力
从国家或省级层面建立“食品检验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基地”,针对现在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超标以及非法添加等具体项目进行培训,尤其是这些项目所涉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等。基层食品检验机构主要是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当前最缺的技术也是具体参数的检验能力,通过食品检验实用操作技能培训既可以缩短培训时间,又可以降低培训费用,更能够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将检验技术转化成检验能力。
结语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 篇3
摘 要:本研究从培训对象来源、培训机制、培训效果和期望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培训项目、网络培训、培训需求、课程体系、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政干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2.12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202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1.9%。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党和政府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政的重要工作之一。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比上年增长17.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87.5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18.4万人,比上年增长4.2%。 机构老人高龄化和失能化加剧,他们对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急需破解的时代课题。这些对策和建议将对推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对民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有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经验评述
(一)国内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全面实施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各地各部门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逐步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在培训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和干部参训机制改革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道路。
(二)国外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在西方,领导人才培训包括“领导教育”(leadership education),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领导学和公共管理课程,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政府领导人才以及素质高、责任感强的公民;“领导培训”(leadership training),目的是帮助职业的、新当选的和可能晋升的领导者进行领导力的开发和提升。主要以美国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简称“KSG”)采用的“教育、培训、研究一体化模式”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简称“ENA”)采取的“招录、培训、分配一体化模式”为代表。
总之,国内外对干部教育培训既有不同的定位,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掌握这些动态趋势,将有利于加深对各级各类培训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民政干部培训研究,对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对参加过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调查方法为主。通过调查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员对课程设置与培训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员在养老机构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展开系统性研究,分析和探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状况。
(二)问卷分析
共发放调查问卷501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303份(部分受访人员对个别问题没有回答),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见表1。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约为3:5;处于25-55岁的人占88.4%;被调查者所在的地区既有发达地区、也有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62.4%的人来自东部地区,约占所有人数的五分之三,27.7%的人来自中部地区,仅有10.0%的人来自西部地区;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文化程度看,38.2%的人是高中(中专)学历,大专(高职)和本科学历分别占27.2%和31.2%,研究生及以上仅占3.3%。整体而言,学历处于大专及以上者占61.7%,但其专业是否对口、技能是否过关仍有待考察。
本研究样本在养老机构的工作年数、职务级别、参加培训等情况见表2。被调查者中,56.4%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年数在5年及以下,占所有人数的近五分之三,20.3%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达6至10年,10.7%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11至15年,16至20年和21年及以上的人分别占5.7%和6.9%。可见,参训人多为年轻人,也说明养老机构管理层对青年人才的需求量大,近几年进入的新人也较多。其中,有47.1%的被调查者处于管理层(中层),一线工作人员占22.2%,决策层和执行层也占到一定比例。少数工作人员在机构中扮演双重角色,如他们既是管理层也是执行层。也反映出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具有多重性。同时,有55.2%的人参加过1次培训,参加2次培训的人占22.9%,3次及以上占12.1%,9.8%的人此前未参加培训。
同时,本研究还对35名参训干部结合养老机构管理概况进行了深入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一线材料。
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与期望
(一)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2.4%的人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启发帮助大,43.9%的人认为启发帮助较大,仅有3.7%的人认为启发帮助不大。
1.对培训课程的评价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分为6类,包括管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业务类课程、政策解读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被调查者从专业性、内容丰富性、目标清晰性、主题明确性、课程关联度、课时安排合理性等6个方面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价。拓展类课程专业性最强、目标最清晰;管理类课程主题最明确、内容最丰富;政策解读类课程的目标较清晰、主题较明确。所有课程的评价指标中,对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评价都较低。
2.对教师结构的评价
被调查者对教师结构的评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对民政业务专家的执教希望最强烈,其次是机构管理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专家、民政系统领导。对民政理论专家的需求度较低。
3.对培训方法的评价
适宜的培训方法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主要有讲授、视听、研讨、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和参与式学习6类方法。为了便于统计,分别赋予每类方法分值,依次为6分、5分、4分、3分、2分和1分。统计得出,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排序是:讲授法(1055分)、案例分析法(913分)、视听法(734分)、研讨法(700分)、参观考察法(579分)、参与式学习法(539分)。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期望
被调查者对培训的期望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师资结构、培训方法3个方面:
1.授课内容方面
期望授课内容应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针对的问题种类进行课程分类,讲授理论知识时也应多联系实际。此外,要增加重点的法规政策的讲解,调高学员依法管理的能力。
2.师资结构方面
期望培训班应以实务型专家为主,以系统内的领导为辅。实务型专家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相结合,讲授过程中瞄准问题特点,讲授内容更具针对性。
3.培训方法方面
期望培训方法更加多样性,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减少纯粹理论“填鸭式”教学,在此过程中穿插研讨、小组讨论交流,组织被调查者互动交流,增加被调查者与老师面对面座谈交流的机会。
四、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
从现实情况看,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学习的需求体现更为迫切,但从数据统计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占62.4%,中部地区的人占27.7%,西部地区的人仅占10%;同时,76.9%的人来自城市养老机构,23.1%的人来自农村养老机构。可以看出,参加培训者与需要培训者匹配度较低。
(二)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
调查中55.2%的人仅参加过一次培训,参加两次培训的人占22.9%,可见,培训的覆盖面较窄,学员到培训中心参加培训机会的很少,对同一批人进行二次或多次培训较少,培训缺乏连续性。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承担“支撑”作用, 扩大培训覆盖面,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刻不容缓。
(三)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
在授课内容上,尽管内容量大、涉及面广,但与基层实际衔接不够,尤其是理论性内容较多,很多被调查者感到枯燥,也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培训收效甚微,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如在“养老院中,老人陈某与刘某在洗衣时发生口角,在场的护理人员不知如何是好而未劝阻,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致使陈某被推倒在地,头部受伤,用去医疗费用32000余元,并留下后遗症,面对陈某的赔偿请求,养老院以其应找加害人刘某为由拒绝。”此类纠纷在养老机构非常普遍。因此,如何完善机构管理机制,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是管理人员迫切需要的。
(四)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
在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中,“专业性强”和“内容丰富”居前两位,“课程关联度高”和“课时安排合理”居后两位。解决机构中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解决一个问题会牵涉到法律类、管理类、业务类等多方面知识,设计课程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度,每个培训课程要为培训目标服务。此外,课时安排也缺乏合理性。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因此课时安排相对密集,部分被调查者反映精力难以跟上,同时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信息量过大,被调查者的理解能力也跟不上,导致培训过程中多次出现出勤率不高的现象。
五、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培训机制,照顾特殊地区需求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对象来自东部地区的较多,来自西部地区较少;来自城市的较多,来自农村少。针对学员分布不均的问题,培训中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完善培训项目。在申请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时,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安排举办西部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是建立培训基地。由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经济落后,到北京参加培训交通成本过大,培训中心可以考虑“走出去”培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建立培训基地,把培训班举办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二)拓展网络培训,满足基层培训需求
我国各类机构管理人员规模宏大,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部每年只能培训2000多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面授培训非常有限,利用网络培训的广覆盖的优势,满足更广大学员需求,是培训中心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的远程教育中心已录制好了养老护理员的课程,已在各地开展远程培训,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建议下一步开发更加适合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课程,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接受优质的培训。
(三)坚持多头并举,实现学以致用目标
《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指出,干部培训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想在短短的一到两星期的时间内贯彻落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聘请实务专家
业务专家和机构管理专家往往具有实务经验,授课过程中运用案例方式开展培训,效果显著。相反,理论专家多停留在研究层面,从宏观角度讲解理论知识,学员由于的文化水平限制,学术理论素养很难跟上,短期内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效果甚微。民政系统领导多以解读会议精神、政策宣讲为主,仅有的基层考察经验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很难切入实际,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培训目标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培训工作的创新。
2.丰富授课形式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法的运用较为关键。目前的培训方法主要以集中讲授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的讲解方式更能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该过程中要注重多方互动,一方面重视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重视学学相长。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互动,教授有理论知识,学员有实践上的困惑,两者进行碰撞,有利提高培训效果。学员和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能够取长补短, 实现学学相长。
3.尝试建立选课制
培训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多数被调查者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同时出勤率也不能保证,影响培训整体效果。学员个人文化背景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不同,建立学员选课制是培训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学员的个人发展。培训的公共课要求所有学员参加,选修课由学员自主选择,使学员“有的放矢”,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一揽子的培训科目和专题,让学员从培训“菜单”中自由“点菜”。
(四)把握培训原则,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使培训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养老机构对管理人员所在岗位的要求和管理人员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也要符合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把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适应当下培训需求,同时,也要引领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有些需求不去引领就不会产生。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课程,就是引领需求一种。三是把培训老师的学科专长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结合起来,老师不是能讲什么就讲什么,也不是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要服从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正真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让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四是把理论武装和人文养护心灵结合起来,在培训班开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课程。养老工作是一项充满博爱的工作,应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彻培训的全过程。
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进工作和质量评估工作。把学员反映出的典型实例搜集起来,制作成培训案例集,作为下一次培训课程的一部分,让学员讨论学习。通过培训,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参加培训——交流讨论——反复实践——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通过广泛交流和反复实践,总结问题在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性,形成相关案例库。要注重对学员的再培训,使学员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对比和探索中得到解决。
(五)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的关键。培训服务工作覆盖广泛,事无巨细,既是培训中心的“门面”和“窗口”,又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健全具有全局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用制度管人,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培养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提高对待公益性培训的认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是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培训项目,学员所有的费用都是免费。培训服务人员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不要因为公益培训没有带来经济效益而降低服务标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项目是民政部用公益金购买培训中心对学员的培训服务,也即是政府替学员出了钱,培训中心应该做到为政府负责,为学员负责,让学员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8/17/content-1681885.htm,2010.
[2]民政部.老年机构管理办法[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
[3]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 OL].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1-12/27/content_4509621.htm.
[4]王兴盛.终身教育背景下干部培训工作探析[J].教育科学.2009.5.
[5]张显碧等.某地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
[6]史策.干部培训改革创新着力点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7]陈燕楠.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新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8]姚志红.干部短期培训中的“理论联系实际”[N].学习时报,2014,(9).
[9]Irwin L.Goldstein& J.Kevin Ford.组织中的培训(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WilbertJ.Mckeachie.Mckeachies TeachingTips(Elev-enth Edition) [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2.
[11]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N].人民日报,2008-7-17(01版).
[12]彭赋桂.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E B/O 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5-22.h t t p://c p c.p e o p l e.c o m.c n/ GB/117092/117104/7282999.
[13]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5/c_12697191.
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 篇4
1、组织架构图
2、分工及责任
总包项目经理: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班子,组织现场项目经理、材料员、现场工程师、现场质量管理员、检验工程师和现场安全员仔细消化设计方案,充分了解业主的技术功能要求和特殊要求,全面掌握施工规范和标准,明确各方具体职责,对施工细节和施工进度作出详尽安排,并配合公司财务部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施工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协调项目业务人员,设计人员同施工现场保持联系,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指挥,并将施工中的重要信息通报公司领导。
工程部经理:科学严密地组织调配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按质施工,负责现场所需设备材料的加工和准备,特别注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管理。
现场项目经理:直接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负责,在施工现场负责与甲方代表洽商有关事宜,并保持与总包项目经理联系,随时汇报工程进度,以便总包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实施管理。
现场安全员:依照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在现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意消灭事故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有意外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通知有关人员,并作出事故调查报告。并要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自觉遵守业主制定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工程师:负责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把握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技术方面有关信息。
现场质量管理和检验工程师: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深入了解和掌握该工程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专门负责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各工序,各步骤的严格质量检验,竣工前的预检和最终的竣工验收。
现场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实施保管,按规定存放和发放,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统计工作。严格按照工程预算,科学合理使用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
项目业务人员:随时保持与甲方联系,与甲方洽商有关工程业务上的问题。
安全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 篇5
1目的建立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合理、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效进行安全生产的指挥、检查、监督,保证企业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类组织和人员的管理。
3安全工作组织的形式和结构
3.1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从上而下指挥自如的全企业统一的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各平行专业部门分系统归口管理,层层展开,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并互相保证。
3.2企业在公司经理的领导下,实行各级“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联络部门结合本部门的业务负责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层级安全管理责任。
3.3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组织、指挥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职责参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3.4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必须由企业总经理担任。
3.5公司成立安环部,具体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各项日常工作。安环部工作职责参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3.6公司成立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响应。
3.7公司成立义务消防队,具体负责火灾事故的救援。
4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
4.1企业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规定。
4.2企业设立管理者代表,代行最高管理者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中的部分职责。
4.3安环部应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人员数量必须满足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
4.4各部门均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安全日常工作。
4.5公司各班组设立安全员,具体负责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其职责参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4.6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掌握开展职责范围内安全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持证上岗。
4.7公司应采取措施,确保落实各级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
5安全组织机构的活动
5.1各级安全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包括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隐患危险源排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宣传、应急救援演练等等。
5.2 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均应做到事先有计划、事后有检查,确保实效。
5.3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安全专题会应当做好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6相关文件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管理制度 篇6
1.目的
本制度根据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公司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机构配置的保障而制定。2.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人员任命要求,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直属各单位。3.引用/应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条
《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4.2条 4.定义 无 5.职责
5.1总经理对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策划与组织,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任命负责。
5.2 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组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
5.3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对组建本部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并保证其有效运作负责。6.管理内容与方法 6.1安全机构的设立
6.1.1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和本公司实际,设立公司安全委员会,对全公司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同时设立公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 办公地点设在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6.1.2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设立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公司安全技术和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工作。6.1.3 安委会负责建立公司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6.1.4公司直属各基层单位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专职安全员(安全区代表),其他部门设立安全小组兼职安全员(安全区代表),负责本部门(单位)安全管理工作。6.2安全人员任命
6.2.1总经理应书面任命安全管理人员,任命的职位应包括: 员工代表 安全员 急救员 事故调查员
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6.2.2 以上任命人员均需正式书面任命,并由总经理亲自签发。6.2.3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及以上任命人员资质要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6.2.2被任命人员应清楚理解并以签名方式承诺履行被任命职位的职责与义务;
6.2.3员工代表根据部门(单位)、区域、以及安全代表巡查要求,每个部门至少有一名员工代表,对任命的员工代表应事先经过总经理 签字任命,员工代表每两年进行一次跟换。6.3培训要求
6.3.1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组织以上人员的培训,保证以上人员培训内容、课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实际工作的需要。
6.3.2所有安全委员会或安全小组成员均应接受安全风险管理、事件/事故原因分析技巧、沟通技巧、行为干预等知识培训,具备足够的安全规范知识,以确保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正确,以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6.3.3所有被任命人员均应参加安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安全岗位和职责的培训。
6.3.4所有员工代表应熟悉所管辖区域的各种危害,并至少接受安全代表培训课程、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课程以及安全标准的培训。6.4机构与人员的调整与回顾
6.4.1当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时,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并文件化。
6.4.2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每年对安全机构与人员的管理进行回顾,确保人员充分、机构有效运作。6.5记录保存
6.5.1所有任命书由综合办公室至少保存三年。
6.5.2所有人员的资格培训记录由安全和环保健康部永久保存。7.附则
7.1 本标准由安全环保健康部负责解释 7.2 本标准由发布之日起实施 7.3 附录
7.3.1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7
1 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思想素质
由于国际、国内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 要求也不断在变化, 形势也不断在变化, 检验室检测人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工作岗位责任的理解存在偏差, 对业务工作内涵、目的和意义理解不透, 提出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这就要求我们实验室技术人员紧跟形势要求, 加强法制观念, 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及为人民服务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倡勇于负责的精神, 共同努力, 真正体现“科学、公正、文明、高效”以及“科技兴检, 人才强检”为核心的检测文化。实现“检得了, 检得快, 检得准”的目标要求。
2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科学、高效、快速、准确、及时”十字方针, 我们非常注重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以内强素质。制定培训的短、中、长期计划, 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主要采取以内部培训为主、外出培训为辅的形式加强培训工作, 如今年我们制定了全年全员培训计划。外出培训包括大、小型仪器操作、维护、维修培训, 内审员、计量员、不确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等培训, 内部培训主要是邀请专家授课方式进行培训, 内容有业务理论知识与实际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能力认可准则》以及ISO/IECl7025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科技论文、科研项目立项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等等。这样才能使检验人员全面掌握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才能实现检得了, 检得准, 检得快的目标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3 科学管理,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检测部门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测运行管理体系, 怎么使质量检测运行管理这一体系能够有效运行, 关键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实行科学管理, 规范检测流程, 定期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能力认可准则》以及ISO/IECl7025的要求, 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进行认真学习, 正确理解, 严格执行, 规范管理, 具体措旋是从以下方面予以体现:一是检验室工作管理。为了保证日常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出具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椐, 除按CNAS规定以及ISO/IECl7025管理外, 检验室的具体技术工作还必须制定有关规定进行科学管理, 如检验室的标准文本管理规定, 操作规程的执行,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 检验室的定岗定责, 原始记录的要求以及检验报告单的相关管理规定等。二是检验室的药品试剂管理。变质的试剂是导致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化学试剂、药品必须妥善保管以防变质, 化学药品、试剂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如防火、防雷、防爆、调温、消除静电、配备有专用的消防器材等安全措施。要由专人保管, 并要有严格的账目和规范的管理制度, 对不同的化学危险品必须进行分类保管。对标准溶液、指示剂、缓冲溶液要充分评估其稳定性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对使用和保存也应做出相应的规定。对检验室的“三废”处理必须是针对不同的类物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只有经处理后才能回收或排放或销毁。三是检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包括仪器的系统管理、仪器的管理计划、仪器技术管理、仪器的日常管理。所有的管理都必须分工明确, 分清职责, 由于任务多, 内容复杂, 工作具有经常性, 所以必须设立岗位责任制, 以岗定人, 分工负责的管理措施, 并持之以恒。四是检验室资料、档案管理。我们检验室设有专人档案管理, 建立有资料管理目录, 对同类资料进行编号, 比如对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档案、人员状况、人员培训档案、质量管理档案等都及时归档;我们每购一台仪器设备, 经安装调试合格后, 都立即建立档案归档;每天我们做完分析测试出具报告单后, 都与原始记录一并归档。对受控文件必须加盖有“受控文件”章;对作废文件造具清册, 经领导审定后, 或保留或销毁处理。五是检验室的环境管理。要正确配置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确保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得到合理的处置。处置的效果符合环保要求,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 积极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提高检测水平
一是实验室可通过能力验证这种外部质量保证工具, 了解与同行机构之间的差异, 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技术, 为自身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信息。二是实验室的用户、监督和管理机构、评价机构等可通过能力验证结果, 判断实验室是否具有从事检测活动的能力, 并监控他们能力的持续状况。
为了体现检验室的检测能力与水平, 应多参加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等组织的能力验证、盲样比对, 加强技术交流。通过参加能力验证, 获得满意结果后可以增强了检测人员的信心, 提高检测水平, 同时也增强了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交流,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 加强检查监督, 确保工作质量
对检验室的质量运行体系以及认可准则, 对检验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情况与月度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针对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6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550名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年龄18~53岁,副主任护师2%、主管护师22.4%、护师30.1%、护士45.5%。问卷设计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美国CDC 2002年《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中的洗手指征并参考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洗手指征,手卫生行为方式、相关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掌握情况。先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稍作修改后,正式开始现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50份,回收1491份,有效问卷1491份,回收率96.2%,有效率100%。
结果
在所调查1491名护理人员中,有91.7%的人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在手部卫生知识测试中,护理人员对洗手指征知晓率较高,但各指征下洗手执行率则较低。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洗手执行率51.40%,直接接触患者前洗手执行率仅21.76%。见表1。
对手卫生知识和手消毒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有99.79%的护理人员能正确回答“正确洗手既保护患者又保护自己”。见表2。
不同科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及接触患者直接范围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以血液科最高,分别为68.4%、72.7%及94.2%(P均=0.000);接触患者后以内科监护室及血液科的手卫生执行率最高86.5%及82.9%(P=0.000)。接触血液或体液后的洗手执行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手卫生指征掌握较好,但执行上情况不容乐观。在接触患者黏膜、破損皮肤或伤口后,直接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等洗手指征条件下洗手执行率均比较低,说明护理人员对保护患者的意识不强。在观察中发现,护士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操作时,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往往忽略两个患者之间洗手,可能为导致直接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洗手率很低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也有类似情况[4]。
近年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硬件设施相对较为完善,被问及对医院的洗手设备是否满意的问题上,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问卷总和达100%,故不存在设备限制手卫生实施的可能性。但是在被问及洗手持续时间、洗手方式、关水龙头等问题时,61.1%的被访者表示洗手时间10~30秒,有14.8%甚至<5秒;洗手方式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的仅3.4%,101份表示看心情(49.8%),95份则表示从不按照六步洗手法(46.8%)。但被调查者中没有未听说过“七步洗手法”的情况。洗手后有27.6%的被访者表示直接用洗干净的手关水龙头。
手卫生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与现场实际观察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50%~60%,稍高于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的30%~50%。这和各家医院近2年来反复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分不开。
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医疗资源紧缺,患者流量大,护理人员少,很难做到护理人员每接触一个患者洗1次手。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还需多方面努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熊薇,赖晓泉,徐敏.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3):276.
2 刘文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1.
3 谭琳玲,李亚洁,孙树梅.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6,13(6):11.
4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9
一、卫生管理组织构成: 组长:刘文
组员:宋玲 马银利 孟改萍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具体负责:刘文)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新上岗的服务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才能上岗。
2、服务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个人卫生管理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2、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具体负责:宋玲)
1、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3、清洗的饮具、盆桶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4、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5、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6、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7、宾馆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单位负责人督导。
8、各种饮具、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上班不准带戒指、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0、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四、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具体负责:马银利)
1、自查由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组织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本宾馆从业人员开展卫生考核工作。
2、检查内容主要是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应责任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以后每次罚款20元并通报批评: 1)健康检查合格证明过期,进行卫生操作时未穿工作服或工作服不洁的;
2)客用饮具表面不光洁、有油渍、水渍和异味;
3)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过有效期、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4)卫生间有积水、积粪、有异味;
5)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的; 6)地面有果皮、痰迹和垃圾的;
7)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的。
五、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孟改萍)
1、室外公共区域应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2、室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门窗、桌椅、台面、镜面等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一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卫生要求。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10
保险代理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
一、申请人
保险代理机构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3、《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
三、申报材料
1、《保险中介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申请表》。
2、董事会或全体合伙人的决议。
3、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学历证书复印件。
4、《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复印件,从事相关工作的证明材料。
5、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隐瞒,应提交材料如实说明: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2)曾接受过司法机关、纪检或监察部门审查;
(3)曾因从业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机构实施行 政处罚;
(4)曾受到过保险行业组织处分;
(5)曾存在故意不履行数额较大的到期债务等不诚信行为;
(6)曾被雇佣单位辞退、开除、解除职务及其他处分;
(7)曾对重大工作失误或经济案件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
导责任。
(8)申请时仍在保险公司或者其他保险中介机构中工作。(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四、审查原则及标准
1、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
(3)从事金融保险或其他经济工作3年以上;
(4)具有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年以上任职经历;
(5)品行良好;
(6)具有从事企业管理工作5年以上任职经历的人员,可不受第(2)项的限制。
2、拟任人不得有下列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曾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3)担任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并对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破产负有个人责任或者直接领导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4)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5)曾被金融监管机构决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金融机构
担任高级管理职务,该期限未届满;
(6)正在接受司法机关、纪检或监察部门或者中国保监会调查;
(7)中国保监会规定不适合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其他情形。
五、审查期限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11
1、大流通。盘活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目前县域工商系统因为缺少流通,出现了人浮于事、缺乏激情、效能低下、激励机制不优等问题,应该用“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轮岗交流、绩效去留”16字方针加以解决,以积极、稳妥、竞争的方式对现有人员进一步洗牌、整合、选优,形成一个高效、精干、廉洁的工商执法队伍。
现有人员的处理办法,一是退一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强制退休,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上班的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二是考用一批。对系统中层以上职位,注册、执法、维权等关键岗位推出考试竞争上岗,保证最精干的人员进入中层干部岗位、一线执法队伍和市乡两级维权队伍。三是搭配一批。对考试落选的根据各自特长搭配到不同单位、岗位工作,加强管理、培训。
从长远的角度,要逐步建立正常的交流轮岗机制,城城、城乡、乡乡、机关基层互动的上下纵横交流,使队伍永远处于运动之中,良性地交流,增长才干,形成活力,使工商队伍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充满创新、始终处于不断进取之中。
2、大培训,提高人。为迅速改善队伍能力低下的问题,必须采取非常的大培训手段,主要是以提升岗位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履职能力为核心,以分级、分类、分层的能力建设为抓手。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岗能力上做文章,促进履职的专业化、精细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推进工商转型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当前可迅速开展全员短期业务培训,内容为商标、广告、合同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的规定、技巧,企业、个体登记知识和监管知识、微机操作。
同时应由人教科牵头制订全面的中长期培训规划,要按“一熟两知三懂四会五个一”的要求培育合格的工商管理人员。“一熟两知三懂四会五个一”,即:能熟练操作微机,知政治业务、知文明礼仪;懂经济、懂法律、懂管理;会登记、会监管、会维权、会办案:办案一案铁、市场巡查一眼准、登记注册一口清、应用写作一笔秀、维权一调乐。
3、大考评,激励人。将工商部门现在各种岗位所需的实用能力进行归纳,列出十项能力:办案能力、登记能力、维权能力、巡查能力、监管能力、写作能力、法规知行能力、微机操作能力、规则知行和交际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每项能力实行100分制考评认定制度,由专班编写教材,公开题库,鼓励自学,每年开展4次考试,个人申报参加考试的能力项数,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不同分数的可分别上某种岗位、参加评先评优、提拔。同时,根据当前形势迅速调整对机关和基层绩效考评体系,从“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果、维权效能和社会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定奖惩,新设办案能手、登记能手、维权能手、宣传能手等7项先进个人评选项目,对基层印发了食品安全、消费者投申诉处理率、商品质量、户外广告违法查处率等40个100%的考评指标,形成有效的考评机制。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 80岁以上老人每年以5%速度递增递[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有专家预测[2], 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00年的0.87亿发展到3.23亿, 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由2000年的7.00%上升到2050年的23.07%。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托老机构养老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国内照护人员的素养现状与老人的需求相矛盾, 提高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养老体系水平的迫切需求。本文综合探讨了托老机构中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现状以及老人的需求, 为完善中国养老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9月从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中的100多所托老机构中按地区随机抽取14所, 14所托老机构共有老人1887位、照护人员275位, 共有67位照护人员自愿接受调查和访谈, 其中男性照护人员7位, 女性照护人员60位。
2.2 研究方法
2.2·1调查问卷。
首先设计问卷--《托老机构照护人员情况调查》, 42个问题经专家讨论后确定为39个问题, 分为人口学资料、文化素质、照护技能、照护培训四个角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多所养老机构进行抽样, 样本包含14所不同的托老机构, 这些托老机构括大型公立托老机构2所, 小型私立托老机构4所, 小型公立托老机构3所, 大型私立托老机构5所。调查员均为经过培训的护理本科生。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2·2质性研究。
根据质性研究的方法, 采用访谈的方式询问照护人员的工作原因和对照护工作的看法, 在征得同意后记录, 8名调查员分别分析记录资料, 然后汇总分析结果。
2.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进行统计。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
人口学资料显示:托老机构内从事照护职业的主体是女性, 几乎占调查总体的90%, 且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为45±7岁。照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大约占调查总体的85%, 其中有近45%的照护人员的文化水平是小学以下。大部分的照护人员都是由其他行业改行过来的, 其中超过40%的照护人员以前的职业背景是农民, 超过80%的照护人员的工资在每月1500元以下, 其中近44%的照护人员的工资每月低于1000元。
照护技能自评分:我们从照护人员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照护、心理照护、饮食照护三个方面共设计了9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10分计算, 共计90分, 0~54为差, 55~63中等, 64~72为良73~81良好, 82~90为优秀) ;结果显示: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自评得分中, 自评为优秀者低于2%, 自评为良好者约为9%, 自评为良者约为6%, 自评为中等者约为14%, 自评为差者近70%。大部分照护人员感觉缺乏老人照护的专业技能及知识。
照护培训:虽然大部分的照护人员表示曾经接受过老人照护方面的培训, 但是时间都很短, 只有一到两周, 有的只有几天, 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培训, 仅仅由老员工带着工作两天就直接上岗。单次培训率比例:17%, 多次培训率比例:56%, 但每次的培训时间少于3天。工作后, 约40%的照护人员没有接受进一步的培训, 但有超过60%的照护人员表示自己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照护培训效果:非常有效为44%, 一定效果为42%。照护培训方式照护人员更倾向于讲授和情景模拟, 希望频率为一年一次。
3.2 质性研究
照护人员的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普遍很高。李女士表述:"照顾老人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能够培养对老人的爱心和耐心。"在与老人相处的同时, 不仅掌握了照护老人的技能, 而且懂得怎样与老人相处, 使家庭更加和睦。照护人员从事该职业的原因差别较大, 很大一部分照护人员的回答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没有办法, 小孩在城里要读书啊。";"我没有文化, 只能做这个。"。照护人员主要来自于外地农村, 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自身又没有学历, 其他工作不容易获得, 选择在养老院照护老人也是无奈的选择。有少部分照护人员表示是为了来献爱心的, "老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 很可怜的, 我们都会老的。"。
照护内容简单化, 工作负担重, 不被社会和家庭所认可。"主要就是照顾老人吃饭, 洗澡和上厕所。"。"我不敢告诉家里是做这个的。"。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托老机构内的照护人员只是照顾老人基本的日常起居, 对老人心理方面的照护比较薄弱, 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 尤其是老人健身锻炼指导及饮食营养方面。"从早忙到晚, 没有空的时间。"。"我要看几个人, 又不是看一个。"。"我又不懂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 平均每位照护人员要负责大约6位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的老人, 对于能够自己行走及进食的老人, 照护人员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其心理感受。
照护人员在敬业方面, 以爱心和耐心为核心素质。"照护老人耐心是最重要的, 是第一位的。"。"爱心是首要的, 没有爱心, 有本事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老板对我们讲的也是爱心和耐心。"。
4. 讨论
4.1 中国养老体系现状。
由于今后的家庭发展趋势多数为独身子女家庭, 一般情况下2个孩子赡养4个老年人, 这给正处在事业发展期的子女们来说带来了不小的家庭和社会压力[3], 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内进行养老。但是调查发现, 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普遍偏低。在日常工作中, 照护人员的分工不明确, 繁琐且无统一的规章要求。照护人员平均年龄偏高, 社会地位及文化水平很低, 工资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照护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照护人员中的专业梯度没有体现。
综合看来, 该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的养老体系基本还停留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的层面上, 因此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技能及水平需要根本且全面的提高, 养老机构中需要初级、中级、高级照护人员的合理配备。根据照护的工作性质, 照护人员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以满足照护的需求
摘要:目的:通过对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素养调查, 了解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现状, 为城市养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对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100多个托老机构中的275位照护人员进行调查, 以获取照护人员素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采用访谈的方式探求照护人员的工作原因和对照护工作的态度。结果:调查发现, 从事老人照护职业的主体为女性, 大部分是未经培训的非专业老年照护人员, 总体素养偏低。选择该职业的原因个体差别很大, 照护内容比较简单, 但普遍认为该职业有现实实用价值。结论:托老机构中照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素养亟需提高, 需要对他们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以及使照护人员的专业梯度显现出来。
关键词:托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红, 鲁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2]王慧.长期护理保险的必然选择--保险与护理的双重专业化经营[J].经济师, 2007年02期.
【项目管理人员机构组成】推荐阅读:
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资历构成10-14
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职责分工09-13
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岗位职责06-03
施工项目管理机构12-08
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07-30
项目管理机构工作方法09-06
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机构09-29
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1-27
项目管理人员考核办法09-22
项目管理班子人员配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