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精选12篇)
评价历史人物 篇1
问题: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原则、方法、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举例说明之。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原则、方法
“人物是历史的链条”,人物无疑是历史进程的主要载体。历史终究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而杰出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更是体现和标志了一种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经济趋向。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原则,恰当的方法来对历史人物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注意的观点。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2.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3.每个人都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如果违背规律就必将被历史遗弃;4.历史人物的阶级具有局限性;5.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要根据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当把握如下基本原则:
1.历史原则。首先,应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来衡量他的作用。要防止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古。其次,要看历史人物的主流。我们应从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中找出主导方面,看他的主流,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是起了推动作用还是延缓作用。这都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
2.阶级原则。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着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历史人物自身的阶级条件去评价他的所作所为。
3.两点原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我们要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功大于过,基本肯定;过大于功,基本否定。
科学的方法对于合理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有两种,一是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二是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功过评价法;2.阶段评价法;3.定性评价法。
二、用上述原则、方法、观点来评析毛泽东主席一生的功与过
分类法是指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毛泽东主席的一生重大事迹有很多,我选取建立新中国、创立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对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事迹加以评述。
1.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之时,毛泽东主席正确分析形势,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并巩固了世界上第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傲然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作家。“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些精彩言论;以及日本侵略中国时,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持久战”。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焕发其独特的光辉。毛泽东在政治、军事、诗文方面,都有独特而精妙的言论与见解。毛泽东主席闪光的智慧足以成为中国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3.发动文化大革命,成为一生的败笔
毛泽东主席晚年因为估计形势的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暗无天日的动荡10年,让中国的经济陷入极端困境。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毛泽东主席一生的一大败笔。
运用功过评价法,我们评价毛泽东主席的时候,要看到功的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他所犯的过错。而运用定性评价法,我们应该肯定毛泽东主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有巨大的作用的,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全国政权,他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正如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对毛泽东主席地位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青史凭谁定是非?我们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全面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 篇2
关键词:初三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素材,时代,辩证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 关于初三历史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尊重, 是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正确引导, 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 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因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近些年的中考中, 很多省市增加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题型, 而且所占分值较大, 比如2011年滨州有一道试题是让学生对秦始皇、唐太宗、忽必烈的历史作用进行比较。 所以不论是为了学生的思想发展, 还是为了成绩, 教师都必须把历史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抓起来。
一、善用素材
三年的教材学习, 学生从中所获材料有限, 不过区区六本教材, 千张纸, 就横跨七个大洲, 纵穿古今六千年, 所以对很多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事件都是匆匆带过。 在这有限的材料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某个历史人物的合理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掘并恰当提取素材。
学生正式接触的历史材料有限, 但学生无意接触的历史材料不少:在影视剧中, 存在大量相关人物与相关事件, 《秦始皇与阿房女》 中的秦始皇, 《武媚娘传奇》 中的武则天, 《西游记》中的唐玄奘, 《甄嬛传》中的雍正……在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和评价, 杜牧有批判唐玄宗劳民伤财的“一起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元稹有盛赞诸葛亮才华的 “拨乱扶危主, 殷勤受托孤”与 “凛凛出师表, 堂堂八阵图”, 苏轼有赞扬周瑜之作“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影视和文学作品虽然内容丰富, 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和主观化的处理。
因此, 教师可以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借鉴这些影视和文学素材, 并且在自己的课程讲授中加以运用,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比如讲解拿破仑及法兰西帝国时, 可以利用《拿破仑》激发学生学习趣味。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经过认为加工的材料。 仍然以《拿破仑》为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剔除那些虚幻的部分, 比如拿破仑爱情的美好及接受罗伯斯庇尔等人鬼魂的嘱托担起革命重任, 从可信的事件中分析拿破仑的性格及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 比如决战英国及同意大利交锋等。
二、以时代为大背景
对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 不能离开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在的时代大背景, 以今人今时的眼光和情况分析彼时彼人所为, 脱离时代背景的人物评鉴是不合理的。
在一次教学中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几则材料, 让他们对拿破仑与希特勒进行比较评述。
材料1: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 法西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2:“特拉法尔加海战把拿破仑征服的梦想给打碎了, 对于英国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选自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3:1812年, 拿破仑亲自率领60余万军队远征俄国, 迫于压力回到法国时, 却只剩下不到3万人。
材料4:“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佛朗茨·梅林
材料5:1940年, 希特勒开始了对英国发动空战和海战的“海狮计划”, 后迫于陆上压力, 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
材料6:“大不列颠在这次斗争中, 用鲜血拯救了文明。 ”———丘吉尔
材料7:1941年6月, 德国开始入侵苏联, 1943年初, 德军的22个师团被苏军歼灭。
材料8:“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灭亡的决定环节, 侵略与反侵略的力量就此翻转。 ”———毛泽东
有学生这样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个同希特勒相似的野心家, 意图以一国之力称霸欧洲, 但野心家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在英国与前苏联遭遇了挫折;还有的学生说, 通过拿破仑和希特勒相似的命运轨迹可以知道, 军权压制下的屈服只是暂时的, 没有思想的统一, 只会物极必反。 不得不说, 这位学生的分析上升到了理性高度, 但是没有考虑拿破仑与希特勒二人所处的历史背景。
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却面临着封建力量复辟的背景下进行的, 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果实, 并且将资产阶级革命向整个欧洲大陆推进, 具有历史进步性;希特勒是因为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 希望强化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并德意志化东方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 于是在基本和平的欧洲大陆掀起战火, 这是对生命的轻视。 在此不同的背景下评价拿破仑与希特勒, 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观点:拿破仑是时代的英雄, 而希特勒则是时代的祸首。 恩格斯曾有言:“拿破仑把前无古人的优秀法典带到了他所征服的国家中, 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丘吉尔评价二战“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
三、辩证分析
对某个历史人物, 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点进行评价, 这是一叶障目, 褒奖时全无缺点, 批判时一无是处, 这是非理性化, 时代是发展的, 人也是在变化的, 而且每个人都不仅仅有一个面,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阶段地具体地全面地评价某个历史人物, 既要看到他的贡献, 又不能忽视他的缺陷。
对于前苏联杰出领导人斯大林的评价, 前苏联曾经陷入片面评价的误区, 二战时期及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前苏联对斯大林奉若神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阶段, 是苏联的‘上帝’”, 因为他实现了前苏联经济的发展并且领导苏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同丘吉尔、罗斯福一起被世界誉为“杰出领袖”;而戈尔巴乔夫之后, 则是一味地斯大林化, 斯大林转眼间由人人敬仰的领袖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恶魔, “斯大林是红色法西斯, 他推行集权统治和霸权主义”。
这种评价方法是不科学的, 斯大林确实推动了前苏联的建设和领导, 前苏联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确实推行了大清洗和领土扩张, 对于他的正反面都要进行考量。 丘吉尔的评价是中肯的:“不论斯大林有多少缺陷, 不能否认的是, 他接受的是木犁时代的俄罗斯, 放下的是原子能的俄罗斯。 ”普京的评价是客观的:“即使农民排着长队购买粮食, 即使卫国战争的损失很大, 但没有斯大林, 俄罗斯会面临更加悲惨的命运。 ”学生评价斯大林时也应该是这种辩证的理性分析, 才能对历史人物正确认知,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篇3
关键词:正确评价;遵循历史;史论结合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一、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确凿史实的基础上
需要对历史事实进行负责任的考证和修订,只有事实正确,
才可能使结论正确,否则,基本史实不明,张冠李戴甚至存在“莫须有”的史实,则从中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我们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一般都会有众多的历史事件贯穿其一生,所以必须首先广泛地了解、占有这些基本的事实材料。通过占有丰富的材料,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正确的史实进行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二、遵循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3.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接下来,我以秦始皇为评价对象,作一个示范。
1.判断人物的功过
首先,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我们按照“一分为二”的原则,将评价内容分成“功绩”和“過失”两个部分。
其次,根据教材所学或材料信息,先在头脑中搜索秦始皇的相关活动、事迹,如统一六国、派人开凿灵渠、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增加赋税、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据评价的原则,用科学标准作为判断准绳,对其历史活动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绩,哪些是过失,都要给予合理公正的评价。例如:对于“修长城”,过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人妻离子散,这自然是不好的。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匈奴人时常向南侵扰,夺取沿边汉人的财富,严重干扰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产活动,破坏了经济发展。秦帝国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起来,成为一条统一的防御线,保证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是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的。因此,筑万里长城应该是秦始皇的功绩。最后,根据评价的标准,“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比较其得失,这一活动就应该归结在过失当中。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分别评述功绩和过失
先写出主要活动,再对这一活动做简单评价。例如,在功绩方面,写出史实“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再对其简单评价:“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心愿。”
3.就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评价历史人物
例如,在功绩和过失都分别叙述、评价完之后,比较功过得失,最后总结得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
四、应注意结合其他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又不乏生动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当然也不能套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比如,历史人物的气节方面,也应该作为人物评价的标准之一。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观,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传统中,气节往往与正义事业结合起来。自古以来,人们无不颂扬为民族、国家正义事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优秀人物,贬斥那些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毫无气节之流。又如,历史人物的一些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也可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些更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全貌,看到了历史自身发展的轨迹与历程,看到了思想演进的不同阶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总之,评价历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相比。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历史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更多的历史人物会出现,对他们的评价也会更加完善。在这里只谈及了一小部分。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高考历史人物评价精选 篇4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道光年间的进士,曾经投贴于曾国藩,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于八旗军和绿营兵腐化堕落军备废弛,面对太平军不堪一击!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满清半壁江山,1853年建立了清王朝对峙的政权,为了镇压太平军,国家鼓励民间兴办团练!此时在京的李鸿章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兴办团练,辗转投于湘军,后来建立了淮军!积极镇压农民起义,1863年制造了苏州杀降惨案!后来这支由李鸿章一手创办的淮军又成为了镇压捻军的主要力量!双手沾满了农民的鲜血,又一手办理了天津教案,领导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支海军!甲午戓争失败后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光条约》,国人皆曰可杀,外放到了两广总督,参不和领导了东南互俅,19签订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条约《辛丑条约》并不两个月后死去,
李鸿章痛感不国家的落后,掀起了师夷长技自强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近代民用,军用工业遣送外国留学生,兴办我国第一支海军,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怀着富国强兵的目的,李鸿章等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这是叱家的定论。 在那个时代李鸿章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不可否认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历叱贡献不可磨灭!
1894年的甲午戓争,淮军惨败,李鸿章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关于甲午戓争失败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清政府戓和的表态表态不明,一味求和!其次,日本发动甲午戓争,做倾国一戓的决心,而清军大部分抵抗力
量是淮军,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各种势力勾心斗角,一味想俅存自己的实力!再次: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兊扣军费,挪用海军军费,,造成军备松弛,戓舰年久失修!最后:李鸿章虽然是淮军的领导者,但是不要忘了,北洋海军覆灭是先丢的陆地,山东半岛先丢,日本陆军利用中国自己的炮台,打击北洋舰队,山东的军队并不归李鸿章指挥!当然淮军也负有一定的历叱责任,李鸿章在决策上也有一定失误!马关条约是李鸿章签订这个毫无疑问,但是李鸿章在谈判过程中也是据理力争,,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又能争取到什么呢?,,在那个特殊的情况下我想清政府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如果不是李鸿章,戒许是王鸿章,张鸿章,李鸿章背的是历叱的黑锅!,这个条约负主要责任的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和各级腐败的官吏,李鸿章充其量只是各级官吏的一员,改变历叱的发展不是某个人戒者是某几个人所能做到的!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技巧总结 篇5
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时空观念。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时空观念。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评价。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观念。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对人都有深刻的影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人物的历史活动不可能超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评价者要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去评价历史人物。
第二,要有科学的思维——辩证思维。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他一生做过的事,他做的事体现着他的思想和价值追求,是评价人物的重要依据。对人物所做的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我们要站在欧洲人的角度看他,也要站在美洲人的角度去看他,还要站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角度来看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们要看到他所做的事件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端。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呢?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这就涉及到评价人物的第三个方面,评价标准。
第三,要有统一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时看上去是很残酷的。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当私有制出现以后,阶级社会产生了,一部分人开始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另一部分人,但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原始社会时期明显增强了。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使农民与土地分离,看上去是十分残酷的,但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看他所做的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总之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四,要有正确地表述——史论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史实与结论相结合,有理有据,结合人物所做的事件逐项进行评价,做到事实清楚,逻辑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离开史实的评价是空谈,没有说服力;离开结论的评价是漫谈,没有深度。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总原则及答题范式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三确定原则——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在历史上的作用。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如时代潮流或阶级属性)相结合。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分为二或分阶段评价人物,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既要看到积极一面,也要看到不足一面。
应从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要看主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可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三.各类历史人物评价侧重点
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其政治主张、措施,以及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关系(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等)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或各地区交往的影响等。
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旧势力、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作用(近代社会革命任务即反帝反封);(思想文化层面)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层面)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近代史人物需特别注意对纵向线索的把握,即该人物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之前人的进步之处。
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作用;(横向把握)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纵向把握)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的作用。
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 篇6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浅谈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 篇7
一、要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应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 既要看到他的功, 也要看到这一人物的过;既要看到那个人物的政治立场, 又要看到这个人物的品德人格等各个方面;既要看到人物某些方面的卓越表现, 又要看到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近代的左宗棠既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劣迹, 又有在抗击沙俄侵略、收复新疆中为民族建立的功绩;南唐后主李煜虽然在政治斗争中软弱无能, 但在词的创作上却成为一代宗师;秦始皇结束战乱, 统一中国, 名垂青史, 但他焚书坑儒等暴行也遭世人不齿。那种评价历史人物时好就完美无缺, 坏就从发尖坏到脚后跟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很容易失之偏颇的。其次, 我们在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 也要抓住评价的重点, 既防止“以瑕掩瑜”, 又防止“以功代罪”, 让历史人物在人们心目中有一个公正合理的地位。尽管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曾有过东征高丽的败笔, 但他仍不失为谱写贞观长歌主旋律的一代明君。
二、要联系历史的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在不断发展, 时代在不断前进,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文明程度、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都有所不同, 所谓“此一时, 彼一时”, 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无一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决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历史人物, 也不能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笼统地放在同一架天平上去衡量, 而应联系历史人物当时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去评价。我们不能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就否定其思想的价值, 其实孔子的仁爱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对人类产生着积极影响, 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可贵之处, 只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群雄争霸、刀兵四起、礼崩乐坏, 没有哪个国君愿奉行他的理论而已。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诸葛亮年轻时曾自比管仲, 而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未能完成北伐大业。但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却在管仲之上,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诸葛亮更加足智多谋,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春秋时期, 诸侯国超百, 齐国国富民强, 齐桓公雄才大略, 而三国时期天下三分, 益州疲敝, 后主刘禅平庸无能, 宠信小人。
三、要拨开迷雾评价历史人物
电影、电视剧、文艺书刊刻画历史人物往往采用艺术手段, 进行艺术加工, 带有夸张或虚构成分。例如, 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 曹操被塑造成“乱世之奸雄”,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杰出政治家。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尊重史实, 不能以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为依据。再者,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不一样, 有的看法甚至完全相反。比如:历代人民颂扬的李自成, 进步史学家称他为农民领袖, 地主阶级污蔑他为“盗贼”。我们应该对不同的观点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另外,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难免或多或少带上统治阶级烙印和撰写者个人的感情色彩, 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很难做到十分全面、客观、公正, 因而,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 即使是对史书上的记载也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努力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
四、不要过分夸大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
尽管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活动或历史事件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有时起主导作用, 但我们对他们可以敬仰却不可迷信。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即使像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这样的风流人物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历史的进程, 而且他们的作用也是建立在广大群众浴血奋战的基础之上的。《国际歌》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决定历史发展的永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这一条根本规律, 推动历史前进的永远是亿万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 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评价历史人物 篇8
一、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却往往带有主观因素。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用史实说话,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客观公正、全面具体地加以评价,不能歪曲事实,更不能伪造事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很多人只偏重史实而不注重结论性的评价,这等于写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不是评价,对于人物的评价可以先写结论性评价后写史实,倒过来亦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不能主观臆断、捕风捉影,也不能靠堆砌材料和史实,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应当在尽可能全面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类法
采用分類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比如评价唐太宗。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教育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民族关系方面: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三、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期法
采用分期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如对左宗棠的评价:参加洋务运动,创办的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镇压太平天国;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收复了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对唐玄宗的评价也可采用此法,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到了后期腐朽昏庸,出现了天宝危机,使唐朝由强盛转为衰弱。
四、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出现的问题很多,如英雄史观、道德史观、主观主义以及以假代真、有评无据、以偏概全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人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五、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在他们身上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优点与缺点并存。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好”或“坏”两方面进行评价,而要全面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进行辩证的分析,看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进步起了什么作用·在他们身上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哪方面是主要的,他们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而对他们作出综合的评价。
如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庸君主,他不懂政治,不会用人,治理不好国家,导致灭亡。但他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是个天才,他的词个性鲜明,神情生动。北宋皇帝宋徽宗也是个昏庸之君,但他精于书画,通晓艺术,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李鸿章,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为否定批判,说他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贼,他参与签定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也不能忽略了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的贡献。李鸿章作为一个封建官僚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他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但和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相比,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
评价历史人物 篇9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由此可以评价好人物与其相关联的事件。
㈠、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绝对要求。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比如“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他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
第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
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 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如评价汪精卫等人即可采用此法。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如对唐太宗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第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㈡、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效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结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效果就背道而驰需用此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了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第五.要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
第六.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前过后功的张学良、李宗仁都可以用此法来评价更合适。前期的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受命于危难之际创办黄辅军校培养出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率部东征北伐打垮北洋军阀取胜军阀混战争取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的混战局面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进而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后期的毛主席发动的文革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中国文化和教育遭到破坏大跃进和反右打压了知识界正常的学术争鸣一些社科学科被取消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国家领导人、干部、知识分子等以及平民遭到了各种程度的迫害大量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一代中国人无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知识断层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发展。
第七.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推动则肯定为主否则相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斗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则要采取革命的方式推翻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制度。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三国人物曹仁简介及人物评价 篇10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仁于曹操起兵时与曹洪一同前来投奔,并随曹操一同参与讨董战役。后从征袁术、吕布、张绣,参加官渡之战,多立功勋。曹操平定北方后决意南征,曹仁率军先攻刘备,并列八门金锁阵以敌刘备,但阵法却被徐庶所破,因而败绩;樊城亦被刘备所取,曹仁败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后,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曹仁为前锋先至新野,此时刘备已将新野军民迁出,曹仁率众入城,中了诸葛亮的火计,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军大败。此后曹操于赤壁遭受火攻大败,曹仁引军自荆州前来接应。赤壁之战结束,周瑜乘胜进取荆州,与镇守南郡的曹仁大战,曹仁用曹操遗计诈败引周瑜入城,随命放箭,周瑜中箭败退[21] 。然此后反中东吴军士诈降之计,被周瑜杀败。后曹仁随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平定汉中,并南下抵挡孙权的进攻,此后负责镇守襄阳。汉中之战后关羽进取襄阳、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后于战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关羽右臂。后曹操遣徐晃来援,终解樊城之围[22] 。曹丕称帝后封曹仁为大司马。夷陵之战后,曹仁奉曹丕之命进军濡须口,却被守将朱桓杀败,回到洛阳,不久后病逝。
评价历史人物 篇11
一、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标准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二、历史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的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肤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相。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其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3.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4.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是“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该法的特点是结论较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特别适用于对前后变化较大,差异明显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能有效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杀其功。如评价汪精卫等人即可采用此法。
第二是“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如对唐太宗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5.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
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来看待。这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
6.运用比较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
点评历史人物时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总之,对历史人物的是与非、成与败、功与罪,历史自有定论。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就能对历史人物做到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历史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人物。
客观评价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人物 篇12
关键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评价
一
作为语文教师, 在成语教学中经常需要讲解其典故出处, 以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并牢固掌握。很多成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尤其对于典故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人物。但历史往往本身就存在争议, 因此, 很多成语释义对于典故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失之偏颇, 不尽客观。长此以往, 便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情感定势, 这些历史人物也被一代代后人深深地“误解”、“误读”,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笔者选取了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语“纸上谈兵”和“李广未封”加以阐述,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典故当中的主人公, 从而还历史人物一个生动、丰润且真实的形象。
(一) 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上讨论军事方略。[用法]比喻脱离实际, 空谈理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
一提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很多人就会对典故中的主人公赵括投以不屑的目光, 憎恶其夸夸其谈, 言过其实, 致使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事实真是如此?其实不尽然。
首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秦军倾全国兵力进攻赵国的长平, 赵将廉颇率数十万大军驰援, 仓促应敌, 数战失利, 于是赵军坚守营垒不出, 双方僵持不下。战事一拖就是三年, 旷日持久, 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军械, 由于赵国综合国力远不及秦国, 因此, 更加捉襟见肘。为此赵国四处借粮, 由于外交失当, 楚齐魏均拒绝相助。赵王多次催促廉颇主动出击, 尽快结束战事, 然廉颇不受君命, 赵王只好委派赵括接任廉颇之职。赵括的到来使赵军的战略由防守转为进攻, 也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但制定者并非赵括一人, 赵括更多只是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
赵军在赵括的指挥下迅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首战大捷, 突破秦军前沿阵地, 灭敌三万有余。秦军因势利导诱敌深入, 赵军追击, 猛烈攻打秦军壁垒, 但四日未破, 发现后路已被秦军截断, 当即回师。然而秦方援军源源不断开来, 赵军一直未能冲出包围圈。于是赵括指挥赵军驻起车城圆阵死守, 以待援军。秦昭襄王听闻秦军合围赵军主力的消息后, 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 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 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 阻击赵国援军。赵军随身干粮吃完后开始杀战马, 最后不得不以军中残、病、弱、老者为食。赵括也开始组织余部精锐做最后的突围, 他把部队编分四队, 轮番进攻突围。可惜突围失败, 赵括也战死沙场。
长平一战, 赵国亡军四十五万, 从此一蹶不振, 秦军亦损失数十万精锐部队, 而后被六国联军一直打到咸阳郊外, 二十年后才恢复元气。
由此可见, 长平一战甚为惨烈, 双方伤亡均十分惊人。典故中的赵括确实存在年轻气盛、好大喜功等诸多缺点, 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他所体现出的英勇、身先士卒、忠君爱国还是值得后人称道的。
(二) 李广未封
[释义]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 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 战功显赫, 却未能封侯。后多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 命运乖舛。[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 蔡为人在下中, 名声出广下甚远, 然广不得爵邑, 官不过九卿, 而蔡为列侯, 位至三公。”
对于“李广未封”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李广, 很多人可能都为他的“未封侯”而扼腕叹息,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缺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李广感慨自己的部吏封侯的不下数十人, 但自己一直得不到封爵封地, 于是去问星相家王朔。王朔反问他是否做过悔恨的事, 李广说:“过去我在陇西当太守时, 羌人造反, 于是诱降他们, 投降的有八百多人, 当日我就以欺诈的手段把他们全杀了, 至今追悔莫及。”
然而应该令李广反省的远不止这样一件事。李广曾因兵败而被削职为民, 闲赋在家, 有一次与别人在野外饮酒, 夜里很晚才回来。路过霸陵时, 霸陵尉按照规定不予放行, 李广随从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尉官适逢酒醉, 回答道:“现任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 何况是前任将军!”李广对此耿耿于怀, 当他复职担任右北平太守时, 便要求把霸陵尉调入辖下, 结果霸陵尉一到军中, 李广就公报私仇, 把他给杀了。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 李广的胸襟并不十分开阔, 品格也不是非常高尚, 这也为日后“未封侯”埋下了伏笔。
二
笔者选取的上述两个成语典故虽然比较具有代表性, 然而对于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中华民族瑰宝———成语来说, 可谓沧海一粟, 冰山一角。但以小见大, 现实生活学习中, 乃至教学书籍中, 确实存在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人物被曲解、被断章取义的现象 (笔者认为这一点与成语文字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感情色彩强烈等特点密不可分) 。因此, 对于就事而去论人的成语, 释义起来就更加需要慎之又慎。当然也不能因为成语典故中提到的某一件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武断地给某一位历史人物下定论。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客观的评价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人物?笔者认为,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需要把万卷书读全、读“破”, 融会贯通。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人物的背景资料, 才能更透彻地了解和评价一个人。
(二) 不迷信权威, 不仅听一家之言、片面之词。对于评价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人物,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正反、褒贬两方面的资料书籍。
(三) 摈弃固有的思维模式, 放下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及任何功利目的。部分图书典籍的作者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比较浓厚, 受所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和个人阅历的局限, 可能还出于各种政治目的需要, 对于人物事件的评价失之偏颇。此时就需要读者以批判性的角度来加以研读。
只有做到上述几点, 语文教师才能正在以全面、辩证、发展、客观的目光来看待历史人物。这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在成语典故中, 才丰满、生动, 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7, 第1版.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7, 第1版.
[3]本书编写组.实用汉语成语词典[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9, 第1版.
[4]靳生禾, 谢鸿喜.长平之站[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8.
[5]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上)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
【评价历史人物】推荐阅读:
历史评价11-04
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10-09
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11-27
七年级历史教学评价11-07
元白文历史评价的变迁05-17
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08-28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07-17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07-20
关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08-08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06-19